CN217298378U - 一种衣物处理设备 - Google Patents

一种衣物处理设备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7298378U
CN217298378U CN202220630632.6U CN202220630632U CN217298378U CN 217298378 U CN217298378 U CN 217298378U CN 202220630632 U CN202220630632 U CN 202220630632U CN 217298378 U CN217298378 U CN 217298378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heat
assembly
heat transfer
air flow
extension section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220630632.6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唐启庆
尤惠钦
唐雨生
陆源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Wuxi Little Swan Electric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Wuxi Little Swan Electric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Wuxi Little Swan Electric Co Ltd filed Critical Wuxi Little Swan Electric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220630632.6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7298378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7298378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7298378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B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RELATED TO BUILDINGS, e.g. HOUSING, HOUSE APPLIANCES OR RELATED END-USER APPLICATIONS
    • Y02B40/00Technologies aiming at improving the efficiency of home appliances, e.g. induction cooking or efficient technologies for refrigerators, freezers or dish washers

Landscapes

  • Detail Structures Of Washing Machines And Dryers (AREA)

Abstract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衣物处理设备,包括:筒部装和设置在所述筒部装顶部的冷凝装置;所述冷凝装置包括冷凝管、传热组件和导热组件,所述冷凝管具有与所述衣物处理腔连通的气流通道,所述传热组件设置在所述气流通道内的气流流通路径上,所述导热组件设置在所述冷凝管的外部,所述传热组件与所述导热组件之间形成第一导热路径。本申请实施例的衣物处理设备具有较好的冷凝效果。

Description

一种衣物处理设备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衣物洗护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衣物处理设备。
背景技术
以滚筒洗烘一体机为例,其烘干过程一般需要使用冷凝装置来降低湿热气流的湿度。相关技术中,冷凝装置的工作原理如下:从滚筒内排出的湿热气流进入冷凝装置之后,与冷凝装置中的水流进行接触,在接触过程中,湿热气流中的水蒸汽冷凝成冷凝水,凝结成的冷凝水混合到水流中,经排水管道排出,被冷凝后的湿热气流又变为相对干燥的冷空气,再次进入滚筒内。
整个烘干过程,最重要的就是在冷凝装置中利用水进行冷凝,但是,目前的冷凝装置的冷凝效果较差。
实用新型内容
有鉴于此,本申请实施例期望提供一种冷凝效果较好的衣物处理设备。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衣物处理设备,包括:
筒部装,所述筒部装设置有衣物处理腔;
设置在所述筒部装顶部的冷凝装置,所述冷凝装置包括冷凝管、传热组件和导热组件,所述冷凝管具有与所述衣物处理腔连通的气流通道,所述传热组件设置在所述气流通道内的气流流通路径上,所述导热组件设置在所述冷凝管的外部,所述传热组件与所述导热组件之间形成第一导热路径。
一些实施方案中,所述冷凝管上设置有与所述气流通道连通的安装口,所述传热组件与所述导热组件之间通过所述安装口连接或接触。
一些实施方案中,所述传热组件包括传热件以及与所述传热件连接的散热翅片组,所述散热翅片组设置在所述气流通道内,所述传热件与所述导热组件连接或接触。
一些实施方案中,所述导热组件包括导热垫,所述导热垫与所述传热组件连接或接触。
一些实施方案中,所述导热组件还包括换热件,所述导热垫与所述换热件连接或接触。
一些实施方案中,所述导热组件包括热管和换热件,所述热管的一端与所述传热组件连接,所述热管的另一端与所述换热件连接。
一些实施方案中,所述衣物处理设备包括设置在所述筒部装上的平衡块,所述导热组件与所述平衡块之间形成第二导热路径。
一些实施方案中,所述冷凝管具有与所述气流通道连通的排水口,所述气流通道的内壁的部分区域形成引流面,所述引流面从所述传热组件的下侧向所述排水口所在的方向延伸。
一些实施方案中,所述排水口位于所述传热组件沿气流流动方向的上游。
一些实施方案中,所述气流通道具有第一延伸段和第二延伸段;
所述第二延伸段与所述第一延伸段连通且向所述第一延伸段的一侧延伸,所述第一延伸段远离所述第二延伸段的一端具有进风口,所述第二延伸段远离所述第一延伸段的一端具有出风口,所述传热组件设置在所述第一延伸段内。
本申请实施例的衣物处理设备,冷凝装置是在冷凝管的气流通道内设置传热组件,湿热气流从进风口进入气流通道内并沿气流通道流动,当湿热气流流经气流通道内的传热组件时,湿热气流与传热组件进行热量交换,传热组件吸收湿热气流的热量并通过导热组件将吸收的热量导出至冷凝管的外部,湿热气流中的水蒸汽因降温从气流中析出形成低温干燥气流,也就是说,本申请实施例的冷凝装置是依靠传热组件和导热组件来对湿热气流进行冷凝,而不是利用水来对湿热气流进行冷凝,相当于本申请实施例的冷凝装置采用的是无水冷凝的方式对湿热气流进行冷凝。由于传热组件和导热组件配合可以及时地将湿热气流产生的热量导出至冷凝管的外部,所以,本申请实施例的衣物处理设备具有较好的冷凝效果。
附图说明
图1为本申请一实施例的衣物处理设备的主视图,图中仅示出了衣物处理设备的部分结构;
图2为图1所示的衣物处理设备的俯视图;
图3为图2所示的衣物处理设备的局部剖视图,图中A处为剖视;
图4为图3中A处的局部放大图;
图5为图1所示的冷凝装置一视角的结构示意图;
图6为图1所示的冷凝装置另一视角的结构示意图;
图7为图5所示的冷凝装置的部分内部结构示意图,其中带虚线的箭头示意气流流动方向,带实线的连续箭头示意冷凝水流动方向。
附图标记说明
冷凝装置10;冷凝管11;进风口11a;出风口11b;排水口11c;气流通道11d;第一延伸段11d1;第二延伸段11d2;引流面11e;安装口11f;传热组件12;传热件121;散热翅片组122;导热组件13;导热垫131;筒部装20;过滤装置30;导风装置40;平衡块50。
具体实施方式
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申请中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技术特征可以相互组合,具体实施方式中的详细描述应理解为本申请宗旨的解释说明,不应视为对本申请的不当限制。
在本申请实施例的描述中,“顶”“左”、“右”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 1,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其中,“下”为附图1的底方向,“高度”为附图1 的顶底方向。需要理解的是,这些方位术语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申请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申请的限制。
本申请一实施例提供了一种衣物处理设备,请参阅图1至图7,冷凝装置 10包括筒部装20和设置在筒部装20顶部的冷凝装置10。
冷凝装置10包括冷凝管11、传热组件12和导热组件13,冷凝管11具有与衣物处理腔连通的气流通道11d,传热组件12设置在气流通道11d内的气流流通路径上,也就是说,传热组件12的主要散热区域位于气流通道11d内的气流流通路径上,需要说明的是,传热组件12可以全部位于气流通道11d内,也可以有部分结构位于气流通道11d外。导热组件13设置在冷凝管11的外部,也就是说,导热组件13的主要导热区域位于冷凝管11的外部,需要说明的是,导热组件13可以全部位于冷凝管11的外部,也可以有部分结构位于气流通道 11d内。传热组件12与导热组件13之间形成第一导热路径,即传热组件12与导热组件13之间可以进行热交换,以将传热组件12吸收的热量导出至冷凝管 11的外部。
具体地,请参阅图5至图7,气流通道11d具有进风口11a和出风口11b,衣物处理设备设置有过滤装置30和导风装置40。筒部装20的衣物处理腔具有进气口和出气口,过滤装置30连通出气口与进风口11a,导风装置40连通出风口11b和进气口。也就是说,衣物处理腔的出气口与气流通道11d的进风口 11a之间通过过滤装置30连通,气流通道11d的出风口11b与衣物处理腔的进气口之间通过导风装置40连通。需要说明的是,导风装置40内配置有风机和加热器。
衣物处理设备内形成气流循环通道,导风装置40将干燥热气流经进气口导入衣物处理腔内,在衣物处理腔中,干燥热气流流经湿衣物表面,与湿衣物进行热湿交换,吸收衣物中的水分,变为湿热气流,湿热气流经出气口流出后进入过滤装置30内进行过滤,过滤之后的湿热气流从进风口11a进入冷凝装置 10的气流通道11d中,当沿气流通道11d流动的湿热气流流经传热组件12时,湿热气流与传热组件12进行热交换,传热组件12吸收湿热气流的热量并通过导热组件13将吸收的热量导出至冷凝管11的外部,而湿热气流中的水蒸汽因降温从湿热气流中析出,湿热气流变为低温干燥气流,低温干燥气流从出风口11b处进入导风装置40内,经导风装置40内的加热器加热后形成干燥热气流。干燥热气流再次进入衣物处理腔,对衣物进行连续高效干燥。需要说明的是,本申请所述的低温干燥气流是相对湿热气流而言的,低温干燥气流的温度比湿热气流的温度低。本申请实施例中的低温可以是室温。
相关技术中,冷凝装置的冷凝管一般设置有进风口、出风口、进液口和出液口,湿热气流从进风口进入冷凝管内并沿气流流动路径流动,水从进液口进入冷凝管内并沿水流流动路径流动,当湿热气流穿过水流时,湿热气流与水流进行热量交换,水流吸收湿热气流的热量,湿热气流中的水蒸汽因降温从气流中析出并凝结成冷凝水,冷凝水混入水流中,最终从出水口排出,如此,达到对湿热气流除湿降温的效果,使得从出风口排出的气体为经过降温除湿后的相对低温干燥的气流。
而本申请实施例的冷凝装置10是在冷凝管11的气流通道11d内设置传热组件12,湿热气流从进风口11a进入气流通道11d内并沿气流通道11d流动,当湿热气流流经气流通道11d内的传热组件12时,湿热气流与传热组件12进行热量交换,传热组件12吸收湿热气流的热量并通过导热组件13将吸收的热量导出至冷凝管11的外部,湿热气流中的水蒸汽因降温从气流中析出形成低温干燥气流,也就是说,本申请实施例的冷凝装置10是依靠传热组件12和导热组件13来对湿热气流进行冷凝,而不是利用水来对湿热气流进行冷凝,相当于本申请实施例的冷凝装置10采用的是无水冷凝的方式对湿热气流进行冷凝。由于传热组件12和导热组件13配合可以及时地将湿热气流产生的热量导出至冷凝管11的外部,所以,本申请实施例的衣物处理设备具有较好的冷凝效果。
另外,相关技术中的冷凝装置一般为垂直布置,进液口、出液口、进风口和出风口均沿高度方向设置,其中,进风口和出液口设置在低处,出风口和进液口设置在高处,也就是说,从进液口进入冷凝装置的水沿高度方向向下流动,而从进风口进入冷凝装置的湿热气流则沿高度方向向上流动,湿热气流沿高度方向向上流动的过程中经过沿高度方向向下流动的水流,从而达到冷凝的效果。但是,此种冷凝装置需要较大的水流落差以及较大的气流流动距离,所以,该冷凝装置的体积比较大,占用的安装空间较多,结构限制也较多,特别是在需要使用某些专用的过滤装置时,专用的过滤装置难以安装在冷凝装置上。
而本申请实施例的冷凝装置10设置在筒部装20的顶部,且通过传热组件 12和导热组件13对湿热气流进行冷凝,该冷凝装置10在高度方向上不需要较大的气流流动距离,也不需要较大的水流落差,也就是说,该冷凝装置10不受水流落差及气流流动距离的影响,结构不仅相对紧凑,且灵活多变,可以适应更多的功能结构,特别能够适应某些专用的过滤装置30。
冷凝装置10在筒部装20顶部的设置方式可以根据需要进行调整,比如,图1所示的冷凝装置10的气流通道11d沿筒部装20的左右方向布置,也就是说,气流通道11d的大部分区域是沿筒部装20的左右延伸,在一些实施方式中,冷凝装置10的气流通道11d也可以沿筒部装20的轴向布置。
进风口11a与出风口11b之间的相对高度可以根据需要进行调整,比如,请参阅图5和图6,进风口11a的最高点的设置高度可以高于出风口11b的最低点的设置高度,也就是说,进风口11a至少有部分区域的设置高度高于出风口11b,图5和图6所示的进风口11a只有部分区域的设置高度高于出风口11b,相当于进风口11a与出风口11b之间的高度差较小,有利于减小冷凝管11的高度尺寸,节省冷凝管11在高度方向上的安装空间。需要说明的是,进风口11a 为沿高度方向竖直设置或如图5和图6所示的倾斜设置时,进风口11a具有明显的最高点和最低点,而进风口11a为水平设置时(即与图5和图6所示的出风口11b的设置方式相同),进风口11a只有一个设置高度,该设置高度就等同于进风口11a的最高点的设置高度。同样地,出风口11b为竖直设置或倾斜设置时,出风口11b具有明显的最高点和最低点,而出风口11b为图5和图6所示的水平设置时,出风口11b只有一个设置高度,该设置高度就等同于出风口 11b的最低点的设置高度。
一实施例中,请参阅图5,气流通道11d可以具有第一延伸段11d1和第二延伸段11d2;第二延伸段11d2与第一延伸段11d1连通且向第一延伸段11d1 的一侧延伸,也就是说,第二延伸段11d2与第一延伸段11d1之间具有一定的夹角,第一延伸段11d1远离第二延伸段11d2的一端具有进风口11a,第二延伸段11d2远离第一延伸段11d1的一端具有出风口11b,传热组件12设置在所述第一延伸段11d1内。
具体地,为便于描述,可以认为第一延伸段11d1是沿冷凝管11的长度方向延伸,第二延伸段11d2是沿冷凝管11的宽度方向延伸,设置第二延伸段11d2 相当于可以节省冷凝管11的长度,以使冷凝装置10的整体结构能够更加紧凑。另外,冷凝后形成的低温干燥气流中也可能夹杂少量的微小液滴,因此,设置第一延伸段11d1和第二延伸段11d2,可以在第一延伸段11d1和第二延伸段 11d2的连通处形成转角,当低温干燥气流流经第一延伸段11d1和第二延伸段 11d2的连通处时,低温干燥气流中夹杂的微小液滴可以在离心力的作用下被甩到气流通道11d的侧壁上,由此,可以尽可能地阻止微小液滴随气流流向出风口11b。
传热组件12与湿热气流进行热交换的过程中,从湿热气流中析出的水蒸汽会形成冷凝水,当传热组件12上的冷凝水较多时,冷凝水会滴落到气流通道 11d中,因此,可以在冷凝管11上设置与气流通道11d连通的排水口11c,以将冷凝水通过排水口11c排出至冷凝管11的外部。
一实施例中,请参阅图1,排水口11c可以位于筒部装20沿轴向的后侧,也就是说,冷凝装置10的部分结构可以延伸至筒部装20沿轴向的后侧,以便于排水。
一实施例中,请参阅图7,气流通道11d的内壁的部分区域形成引流面11e,引流面11e从传热组件12的下侧向排水口11c所在的方向延伸,图7的引流面 11e为曲面,在一些实施方式中,引流面11e也可以是倾斜的平面,引流面11e 可以将从传热组件12上滴落的冷凝水引导至排水口11c处,以便于冷凝水从排水口11c处排出。
进一步地,请参阅图5至图7,排水口11c可以位于传热组件12沿气流流动方向的上游,也就是说,引流面11e可以引导冷凝水朝与气流流动方向相反的方向流动,或者说,冷凝水流动方向与气流流动方向相反,由此,可以尽可能地阻止冷凝水随冷凝后的低温干燥气流流向出风口11b。
传热组件12与导热组件13之间形成第一导热路径的方式有多种,比如,一实施例中,请参阅图4,冷凝管11上设置有与气流通道11d连通的安装口11f,图4中传热组件12的部分结构从安装口11f处伸出至冷凝管11的外部,并通过与导热组件13接触进行热交换,在一些实施例中,也可以是导热组件13的部分结构从安装口11f处伸入气流通道11d内与传热组件12接触。也就是说,传热组件12与导热组件13之间可以通过接触形成第一导热路径。
另一实施例中,传热组件12的部分结构可以从安装口11f处伸入气流通道 11d内,并通过与导热组件13连接进行热交换,或者,传热组件12的部分结构也可以从安装口11f处伸出至冷凝管11的外部与热组件连接。也就是说,传热组件12与导热组件13之间可以通过连接形成第一导热路径。
在一些实施例中,也可以不设置安装口11f,比如,冷凝管11的管壁的至少部分区域可以由导热性较好的材料,比如导热金属制成,传热组件12和导热组件13可以与管壁上导热性较好的区域接触或连接,也就是说,冷凝管11的管壁夹设在传热组件12和导热组件13之间,传热组件12吸收的热量先传递给管壁,再通过管壁传递给导热组件13,相当于传热组件12和导热组件13之间通过冷凝管11的管壁形成第一导热路径。
传热组件12的种类可以有多种,示例性地,请参阅图4,传热组件12包括传热件121以及与传热件121连接的散热翅片组122,也就是说,传热组件 12可以是翅片散热器,散热翅片组122设置在气流通道11d内,请参阅图4,传热件121可以与导热组件13接触或连接。
在一些实施例中,传热组件12也可以是热管散热器。
传热组件12的种类也可以有多种,比如,一实施例中,请参阅图4至图6,导热组件13包括导热垫131,导热垫131是高性能间隙填充导热材料,具有良好的粘性、柔性、良好的压缩性能以及具有优良的热传导率。导热垫131可以与传热组件12连接,也可以与传热组件12接触。
另一实施例中,导热组件13也可以包括热管和换热件,热管是依靠自身内部工作液体的相变来实现导热的导热元件,热管的数量是一个,也可以是多个,换热件可以是翅片换热器等具有良好导热性能的导热元件,热管的一端与传热组件12连接,热管的另一端与换热件连接,也就是说,传热组件12吸收的热量通过热管传递给换热件,以此实现热量的传递。
一实施例中,请参阅图3和图4,导热组件13还可以与设置在筒部装20 上的平衡块50之间形成第二导热路径,也就是说,导热组件13与平衡块50 之间可以通过连接、接触等方式实现热交换,比如,图3和图4中所示的导热垫131就是直接与平衡块50接触,当导热组件13采用的是热管和换热件的结构时,换热件也可以与平衡块50连接或接触。平衡块50是衣物处理设备中用于对筒部装20起到平衡作用的构件,平衡块50一般是由导热性能较好的金属制成,因此,所述导热组件13与所述平衡块50之间形成第二导热路径,可以将传热组件12吸收的热量通过导热组件13再传递到平衡块50上,由此,可以进一步提高冷凝装置10的冷凝效果。
在一些实施例中,导热组件13与平衡块50之间也可以不形成第二导热路径,也就是说,传热组件12吸收的热量通过导热组件13导出至冷凝管11的外部即可。比如,图3和图4中所示的导热垫131可以与平衡块50间隔设置,或者,导热组件13中除了设置导热垫131之外,也还可以再设置一个换热件,导热垫131可以与换热件接触或连接,相当于可以用换热件来替代平衡块50进行导热。
一实施例中,筒部装20包括内筒和外桶,内筒转动地设置于外桶内,上述的冷凝装置10与外桶连接。
其中,内筒可以是无孔式内筒或有孔式内筒。当内筒为有孔式内筒时,依靠外桶盛水。当内筒为无孔式内筒时,依靠内筒自身盛水,也就是说,内筒内既能够盛水又能够容纳衣物,在洗涤过程中,内筒内的水不会进入外桶内,在排水过程中,会通过外桶排水。
需要说明的是,本申请实施例的衣物处理设备可以是干衣机、洗干一体机等,在此不做限制。衣物处理设备可以是滚筒式衣物处理设备,也可以是波轮式衣物处理设备。
本申请提供的各个实施例/实施方式在不产生矛盾的情况下可以相互组合。
以上所述仅为本申请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申请,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本申请可以有各种更改和变化。凡在本申请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包含在本申请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10)

1.一种衣物处理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
筒部装(20),所述筒部装(20)设置有衣物处理腔;
设置在所述筒部装(20)顶部的冷凝装置(10),所述冷凝装置(10)包括冷凝管(11)、传热组件(12)和导热组件(13),所述冷凝管(11)具有与所述衣物处理腔连通的气流通道(11d),所述传热组件(12)设置在所述气流通道(11d)内的气流流通路径上,所述导热组件(13)设置在所述冷凝管(11)的外部,所述传热组件(12)与所述导热组件(13)之间形成第一导热路径。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衣物处理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冷凝管(11)上设置有与所述气流通道(11d)连通的安装口(11f),所述传热组件(12)与所述导热组件(13)之间通过所述安装口(11f)连接或接触。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衣物处理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传热组件(12)包括传热件(121)以及与所述传热件(121)连接的散热翅片组(122),所述散热翅片组(122)设置在所述气流通道(11d)内,所述传热件(121)与所述导热组件(13)连接或接触。
4.根据权利要求2或3所述的衣物处理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导热组件(13)包括导热垫(131),所述导热垫(131)与所述传热组件(12)连接或接触。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衣物处理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导热组件(13)还包括换热件,所述导热垫(131)与所述换热件连接或接触。
6.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衣物处理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导热组件(13)包括热管和换热件,所述热管的一端与所述传热组件(12)连接,所述热管的另一端与所述换热件连接。
7.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衣物处理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衣物处理设备包括设置在所述筒部装(20)上的平衡块(50),所述导热组件(13)与所述平衡块(50)之间形成第二导热路径。
8.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衣物处理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冷凝管(11) 具有与所述气流通道(11d)连通的排水口(11c),所述气流通道(11d)的内壁的部分区域形成引流面(11e),所述引流面(11e)从所述传热组件(12)的下侧向所述排水口(11c)所在的方向延伸。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衣物处理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排水口(11c)位于所述传热组件(12)沿气流流动方向的上游。
10.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衣物处理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气流通道(11d)具有第一延伸段(11d1)和第二延伸段(11d2);
所述第二延伸段(11d2)与所述第一延伸段(11d1)连通且向所述第一延伸段(11d1)的一侧延伸,所述第一延伸段(11d1)远离所述第二延伸段(11d2)的一端具有进风口(11a),所述第二延伸段(11d2)远离所述第一延伸段(11d1)的一端具有出风口(11b),所述传热组件(12)设置在所述第一延伸段(11d1)内。
CN202220630632.6U 2022-03-22 2022-03-22 一种衣物处理设备 Active CN217298378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0630632.6U CN217298378U (zh) 2022-03-22 2022-03-22 一种衣物处理设备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0630632.6U CN217298378U (zh) 2022-03-22 2022-03-22 一种衣物处理设备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7298378U true CN217298378U (zh) 2022-08-26

Family

ID=8293615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20630632.6U Active CN217298378U (zh) 2022-03-22 2022-03-22 一种衣物处理设备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7298378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EP3026168B1 (en) Clothes drying device
WO2022068972A1 (zh) 烘干系统及包括该系统的衣物处理设备
WO2022068971A1 (zh) 烘干系统及包括该系统的衣物处理设备
WO2023179564A1 (zh) 一种冷凝装置及衣物处理设备
WO2023179568A1 (zh) 一种冷凝器及衣物处理设备
EP3249094B1 (en) Clothes dryer
WO2021223766A1 (zh) 用于烘干设备的冷凝器及烘干设备
CN214300905U (zh) 一种干衣机排湿装置的外壳结构、排湿装置、干衣机
CN214271396U (zh) 一种干衣机用排湿气装置、干衣机
CN217298378U (zh) 一种衣物处理设备
CN214736781U (zh) 一种洗干机的排气装置及洗干机
CN214300904U (zh) 一种用于排湿装置的换热组件、排湿装置、干衣机
CN114293355A (zh) 一种干衣机排湿装置的外壳结构、排湿装置、干衣机
CN114250609A (zh) 水气混合的换热组件及衣物烘干装置
CN220520919U (zh) 一种热泵系统及热泵洗烘一体机
CN114250610B (zh) 一种用于排湿装置的换热组件、干衣机
CN214736782U (zh) 一种洗干机排气装置的排气通道及洗干机
CN114250612B (zh) 一种排湿装置的换热件、排湿装置、干衣机
CN116103899A (zh) 用于衣物处理设备的冷凝器组件及具有其的衣物处理设备
WO2023010767A1 (zh) 冷凝器及具有其的衣物处理设备
CN215051478U (zh) 洗干机的排气装置及洗干机
CN217479803U (zh) 一种除湿器及衣物处理设备
CN214736783U (zh) 一种排气装置的排气口组件及洗干机
CN211972836U (zh) 一种热泵干衣机
CN114293356B (zh) 一种干衣机用排湿气装置、干衣机、排湿气方法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