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7186326A - 一种苯乙烯-共轭二烯-苯乙烯三嵌段共聚物及其偶合物复合弹性体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 Google Patents

一种苯乙烯-共轭二烯-苯乙烯三嵌段共聚物及其偶合物复合弹性体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7186326A
CN117186326A CN202210616375.5A CN202210616375A CN117186326A CN 117186326 A CN117186326 A CN 117186326A CN 202210616375 A CN202210616375 A CN 202210616375A CN 117186326 A CN117186326 A CN 117186326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styrene
conjugated diene
triblock copolymer
composite elastomer
conjugat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210616375.5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佘振银
李望明
朱建军
宋丽莉
姚琼
张建国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inopec Baling Petrochemical Co ltd
China Petroleum and Chemical Corp
Original Assignee
Sinopec Baling Petrochemical Co ltd
China Petroleum and Chemical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inopec Baling Petrochemical Co ltd, China Petroleum and Chemical Corp filed Critical Sinopec Baling Petrochemical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210616375.5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7186326A/zh
Publication of CN117186326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7186326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Classification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T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RELATED TO TRANSPORTATION
    • Y02T10/00Road transport of goods or passengers
    • Y02T10/80Technologies aiming to reduce greenhouse gasses emissions common to all road transportation technologies
    • Y02T10/86Optimisation of rolling resistance, e.g. weight reduction 

Landscapes

  • Graft Or Block Polymer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苯乙烯‑共轭二烯‑苯乙烯三嵌段共聚物及其偶合物复合弹性体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该复合弹性体(SD‑TPE)主要包含S‑D‑S和(S‑D‑S)n‑Ym。该SD‑TPE分子质量均衡、熔融指数大、易充油、内聚力高、变形低、拉伸强度大,熔体流动性高、制品高度透明,可一次性注塑成制品,综合物理性能优于现有的苯乙烯‑二烯共聚热塑性弹性体(SDC),根据其不同配方可作为整体鞋、精品玩具、皮筋、橡胶球等的主要材料。

Description

一种苯乙烯-共轭二烯-苯乙烯三嵌段共聚物及其偶合物复合 弹性体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嵌段共轭二烯-苯乙烯类弹性体,特别涉及一种苯乙烯-共轭二烯-苯乙烯三嵌段共聚物及其偶合物复合弹性体,还涉及其制备方法和作为玩具、皮筋、鞋料基础橡胶的应用,属于苯乙烯类热塑性弹性体(TPE)制备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现有的阴离子聚合法制备聚苯乙烯-丁二烯-苯乙烯三嵌段共聚物,如市售的中国石化巴陵石化公司合成橡胶厂生产的产品如YH-791、YH-792、YH-791H、YH-805、YH-803、YH-1209及YH-815等为人们俗称的SBS和SIS(俗称SDC)。通常线型SDC为三段聚合法制备,其熔融指数(MFR)为0.01~10g/10min,数均分子质量为8~18万,主要用作道路改性沥青、沥青防水材料、制鞋和粘合剂等;偶合型SBS采用两段聚合后再用四氯化硅进行偶合,其平均偶合臂数在2.5~3.5之间,聚合物的分子质量较大,其数均分子质量Mn=20~35万,MFR测不出,通常在其合成的胶液中加入定量的白油制成充油胶才有可加工性和使用性。
现有技术中已有不少关于苯乙烯-丁二烯嵌段共聚物及其生产方法的报道,如中国专利(CN85102259A)所公开的技术为了降低共聚物的永久变形量,其产物SBS或(SB)nR的苯乙烯与丁二烯的比值(即S/B)均为≥30/70,即S段重量百分率大于30%。虽然也有的技术如中国专利(CN1088591A)公开了制备(S-D)nS(n为2~4)产品方法,其S段重量百分率为20%~45%,D(含丁二烯的共轭二烯烃)段重量百分率为55%~80%,但其产品为多嵌段共聚物,合成过程中采用的引发剂是双锂引发剂,与本发明使用的引发剂也不同。上述技术所生产的各牌号SBS产品由于其S段重量百分含量较高,树脂性能较强。中国专利(CN20913887A)公开了一种苯乙烯-丁二烯-苯乙烯嵌段共聚物的制备方法与流程,描述了在环己烷溶液中用丁二烯、正丁基锂、苯乙烯、十二烷基苯磺酸钠与五甲基二乙基三铵的复合结构调节剂,偶联剂三氯化锑进行升温加压聚合反应,制得苯乙烯-丁二烯-苯乙烯嵌段共聚物,苯乙烯嵌段的含量为74%。中国专利(CN102887980B)公开了一种苯乙烯-丁二烯共聚物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的制作方法,该共聚物为苯乙烯-丁二烯-苯乙烯的三嵌段结构,中间嵌段为丁二烯与苯乙烯的无规共聚为主,并结合有苯乙烯-丁二烯-苯乙烯的嵌段结构,该共聚物的数均分子量为12~17万,分子量分布为1.01~1.1,苯乙烯质量分数为35~50%,丁二烯质量分数为50~65%。中国专利(CN 1073950A)公开了一种苯乙烯-丁二烯嵌段共聚物的制备方法,其步骤为在有机锂引发的苯乙烯-丁二烯阴离子聚合反应中,形成非弹性体嵌段之后生成无规化嵌段,最后形成弹性体的结构调节嵌段。最后用烷氧基硅化合物偶合所形成的含活性端锂基聚合物链,使之生成星型结构的苯乙烯-丁二烯无规嵌段共聚物。中国专利(CN9611838A)公开了一种苯乙烯-丁二烯嵌段共聚物及其制造方法,采用环己烷作溶剂,正丁基锂(BuLi)作引发剂,四氢呋喃(THF)作活化剂,单体苯乙烯(S)与丁二烯(B)的重量百分比分别为10%~29%和71%~90%,物系中原料单体在溶剂中的浓度为12g~20g/100ml,采用三步加料分段聚合和两步加料偶合法分别合成数均分子量Mn等于10±2万的线型SBS和数均分子量Mn等于18±2万的(SB)nR(n为3~4)产品。
另外,在文献(“新型苯乙烯-丁二烯-苯乙烯防水涂料的制备”,电镀与涂饰,第29(8))中公开了一种耐水性强、附着力大、热稳定性好、环保型的SBS防水涂料,其组成为SBS、萜烯树脂、乙酸乙酯、甲苯等组成。在文献(“苯乙烯-丁二烯-苯乙烯(SBS)三嵌段共聚物建筑胶粘剂的研究”,《中国胶粘剂》,2007年)中采用苯乙烯-丁二烯-苯乙烯共聚物(YH-791/YH-792)、增黏树脂、抗氧剂与阻燃剂等原材料制备建筑胶粘剂,考察了在m(YH-791):m(YH-792)=7:3或6:4的试样条件下,建筑胶粘剂的初粘力与剥离强度应用效果较好,120#汽油与乙酸乙酯相结合可作为建筑胶粘剂的优质溶剂,对于机油的耐油性最高。
在(“星形丁二烯类聚合物的分子结构设计及其氢化”,大连理工大学,化学工程,2021)中介绍了星形支化聚合物因其特殊的结构与性质而被广泛应用,基于星形支化结构的丁二烯聚合物的合成具有重要的研究意义,采用活性阴离子聚合方法和偶联改性技术,选取双官能醚类路易斯碱为调节剂,二乙烯基苯(DVB)为偶联剂,成功设计并合成两种星形支化结构的丁二烯类聚合物,即高1,2-结构星形支化聚丁二烯(S-g-PB)及以聚苯乙烯为规整支链的星形支化结构苯乙烯-丁二烯-苯乙烯(S-g-SBS)共聚物。后续采用不饱和双键进行加氢生成对应的氢化产物星形支化氢化聚丁二烯(S-g-H-PB)及星形支化SEBS(S-g-SEBS)。
综上所述,SBS的合成方法一般是在惰性溶剂中,以单官能团的有机锂为引发剂,采用三步加料法即先加苯乙烯聚合,后加丁二烯继续聚合,再加苯乙烯聚合,反应完成后以终止剂终止,得到线型结构的嵌段共聚物SBS;采用两步加料后以偶联剂偶联法即先加苯乙烯聚合,后加丁二烯继续聚合,反应完成后以偶联剂进行偶联反应,得到星型结构的嵌段共聚物SBS。专业技术人员都知道,改变苯乙烯S、丁二烯B的加料顺序或方式(如苯乙烯S与丁二烯B混合等)可以得到一系列新的苯乙烯、丁二烯多嵌段聚合物,也是人们熟知的市售SBS或热塑性弹性体(TPE)商品,这类弹性体通常用作改性沥青、溶剂型粘合剂、鞋底料等。但现有的SBS分子质量较大、熔融指数较低、聚合物流动性较差,不能制作整体主材如“鞋底-鞋邦-鞋面”均为SBS且一次性成型的透明鞋;同时也不能制作如精致的玩具,皮筋等透明制品。
那种的易熔体流动性好、易注塑、透明度高、强力大和软硬度随人意可调的苯乙烯类弹性体目前还没有出现相应技术和报道。
发明内容
针对现有的三嵌段结构,以及偶合型的SBS、SIS和SIBS存在分子质量大、熔融指数低、熔体流动性差、透明性低、不易一次性注塑成型商用橡胶制品的缺陷,本发明的第一个目的是在于提供一种分子质量均衡、熔融指数大、高充油、高模量、低变形、拉伸强度大、熔体流动性高、制品高度透明,且易一次注塑成型为商品的复合型聚苯乙烯-共轭二烯多嵌段弹性体(下文简称SD-TPE),其综合物理性能优于现有的苯乙烯类热塑性弹性体(SDC)。
本发明的另一个目的是在于提供一种制备方法简单、低成本、条件温和的制备所述SD-TPE的方法。
本发明的第三个目的在于提供一种SD-TPE的应用,可以用于应用于注塑一次成型的橡胶制品,具体如玩具、皮筋、鞋底-鞋帮一体化或鞋底-鞋帮-鞋面一体化的弹性橡胶制品,制备的橡胶制品透明度高,综合物理性能优于现有的苯乙烯-二烯共聚热塑性弹性体(SDC)。
为了实现上述技术目的,本发明提供了一种苯乙烯-共轭二烯-苯乙烯三嵌段共聚物及其偶合物复合弹性体,其包含S-D-S和(S-D-S)n-Ym;其中,S-D-S为苯乙烯-共轭二烯-苯乙烯三嵌段共聚物,(S-D-S)n-Ym为苯乙烯-共轭二烯-苯乙烯三嵌段共聚物偶合物;Y为偶合接点,n为偶合臂数,m为偶合接点数,S为苯乙烯均聚嵌段,D为聚共轭二烯嵌段。
作为一个优选的方案,m和n均为正整数,且n>m,2≤n≤5,m≥1。
作为一个优选的方案,所述S-D-S或(S-D-S)n-Y m中苯乙烯单元与共轭二烯单元的嵌段质量比=(35~45)/(65~55)。进一步优选,苯乙烯单元与共轭二烯单元的嵌段质量比=(38~43)/(62~57)。如果苯乙烯嵌段质量偏低,则聚合物的硬度低、伸长率高,如果苯乙烯嵌段质量偏高,则聚合物伸长低、强力大模量高。因此需要控制在优选的比例范围内。
作为一个优选的方案,所述D为丁二烯均聚嵌段、异戊二烯均聚嵌段或丁二烯和异戊二烯共聚嵌段。进一步优选,丁二烯和异戊二烯共聚嵌段可以为两者的无规共聚嵌段或者为两嵌段结构。
作为一个优选的方案,所述D中丁二烯单元的1,2-结构单元和/或异戊二烯单元的3,4-结构单元的质量占比为10~30%。在本发明的SD-TPE中侧支链基团不必过高,控制在常规的范围内即可达到预期的物理性能,而过高的1,2-结构丁二烯单元和3,4-结构异戊二烯单元需要在聚合反应中需额外增加结构调节剂的用量,制造成本会上升。
作为一个优选的方案,所述S-D-S的数均分子质量Mn=4.5×104~8.0×104
作为一个优选的方案,所述(S-D-S)n-Ym的数均分子质量Mn=9.0~17.0×104
作为一个优选的方案,所述苯乙烯-共轭二烯-苯乙烯三嵌段共聚物及其偶合物复合弹性体的MFR为5~15g/10min,MFR是按照GB/T 3682.1标准测试得到。值得说明的是,复合弹性体中分子质量较小S-D-S有益于弹性体有好的挤出、注塑的可加工和制品的透明性;而分子质量较大的(S-D-S)n-Ym有益于保证复合材料的强力和可使用性,如此的分子结构及组成将复合材料的加工性能和使用性能融为一体。
作为一个优选的方案,所述Y为二氯二甲基硅烷、二甲基二甲氧基硅烷、甲基三甲氧基硅烷、四甲氧基硅烷、四氯化硅中至少一种的偶合残基,或者为二乙烯基苯加成单元。如二氯二甲基硅烷、二甲基二甲氧基硅烷、甲基三甲氧基硅烷、四甲氧基硅烷、四氯化硅等与SDS末端活性锂偶合后所形成的残基,也可是二乙烯基苯(DVB)与SDS末端活性锂加成的一聚或二聚DVB核心单元。
作为一个优选的方案,所述S-D-S和(S-D-S)n-Ym的质量百分比组成为:85~95%:5~15%。值得进一步说明的是SD-TPE组分中较低分子质量、较高组成的S-D-S给予了弹性体有好的熔体流动性(易注塑性)和透明性;较高分子质量,且组成较少的(S-D-S)n-Ym的保证了弹性体有较高的强度,避免了SD-TPE制品的雾度的上升,SD-TPE中较高的聚苯乙烯嵌段有益于弹性体的有较高强度和便于填充更多软化橡胶油,降低商品的成本,同时保证制品有足够的弹性和适宜软硬度。因此,控制S-D-S和(S-D-S)n-Ym在适当的比例范围内对于SD-TPE弹性体的性能来说是十分重要的。
本发明还提供了一种苯乙烯-共轭二烯-苯乙烯三嵌段共聚物及其偶合物复合弹性体的制备方法,该制备方法是在阴离子聚合体系中,先加入部分苯乙烯单体进行第一段聚合,再加入共轭二烯单体进行第二段聚合,再加入余下部分苯乙烯单体进行第三段聚合,待聚合完成后,加入偶合剂进行偶合反应,偶合反应完成后,终止反应,所得胶液依次进行凝聚和干燥,即得。
作为一个优选的方案,所述阴离子聚合体系中包含活化剂、引发剂及溶剂。
作为一个较优选的方案,所述活化剂为四氢呋喃。作为一个进一步优选的方案,所述活化剂用量为20~30mg/kg溶剂。较低的活化剂用量可以调节丁二烯单体的1,2-加成和异戊二烯单体的3,4-加成占比在10~30%范围内。
作为一个较优选的方案,所述引发剂为正丁基锂。引发剂的用量为常规用量根据聚合物的分子量来进行设定。
作为一个较优选的方案,所述溶剂为环己烷和/或己烷。
作为一个优选的方案,所述第一段聚合的条件为:温度为50~60℃,时间为20~30min。
作为一个优选的方案,所述第二段聚合的条件为:温度为65~90℃,时间为20~30min。
作为一个优选的方案,所述第三段聚合的条件为:温度为50~80℃,时间为20~30min。
作为一个优选的方案,所述偶合反应的条件为:温度为50~80℃,时间为20~30min。
作为一个优选的方案,所述偶合剂为二氯二甲基硅烷、二甲基二甲氧基硅烷、甲基三甲氧基硅烷、四甲氧基硅烷、四氯化硅中至少一种。作为一个较优选的方案,所述偶合剂的加入量为聚合体系中活性聚合物分子摩尔量的2.5~8%。通过控制偶合剂的添加量可以实现SD-TPE中S-D-S和(S-D-S)n-Ym两者比例的有效调控。
作为一个优选的方案,所述终止反应采用卤代烷烃或者卤代硅烷作为终止剂,这些终止剂可以与活性锂(SBS-Li+)形成中性盐,具体如C2~C8卤代烷烃和三甲基一氯硅烷等。进一步优选为溴乙烷、溴代异丙烷、溴代正丁烷、氯代正丁烷和三甲基一氯硅烷等,其用量为活性锂的当量数,将活性锂转化为中性的卤化锂,其目的是防止活性锂聚合物出料后与空气中的氧发生偶合形成超大分子,同时也防止抗氧剂与胶液中的碱性锂发生反应使胶液产生色变,影响成品胶的透明性。
本发明还提供了一种苯乙烯-共轭二烯-苯乙烯三嵌段共聚物及其偶合物复合弹性体的应用,其应用于橡胶制品,特别是应用于注塑一次成型的橡胶制品。具体来说,如玩具、皮筋、鞋底-鞋帮一体化或鞋底-鞋帮-鞋面一体化的弹性橡胶制品。
作为一个优选的方案,所述橡胶制品包括以下质量份组分:苯乙烯-共轭二烯-苯乙烯三嵌段共聚物及其偶合物复合弹性体75份;填充油20~40份;增白剂0.15~0.20份。优选的填充油为环烷基白油,增白剂优选为OB-1荧光增白剂。
相对现有技术,本发明技术方案带来的有益效果:
针对现有的三嵌段结构和偶合型的SBS、SIS和SIBS存在分子质量大、熔融指数低、熔体流动性差,透明性低、不易一次性注塑成型商用制品的缺陷。
本发明提供的SD-TPE分子质量均衡,熔融指数大,熔体流动性好,可高充油又不失内聚力和弹性模量,低变形,制品高度透明,且设定的商品可易一次注塑成型,综合物理性能优于现有纯粹的低分子质量的SBC(YH-788和SIS-1105)和较高分子质量的SBC(如YH-791、YH-703、YH-803和SIS-1126)等商品。
本发明的SD-TPE热熔胶片:300%定伸应力≥7.0MPa,扯断强度≥30MPa,邵A硬度85~95,透光率>88%,MFR为5~15g/10min。
本发明的SD-TPE制备方法简单、低成本、条件温和,有利于大规模生产。
附图说明
图1为实施例2中制备的SBS-2#的H1-NMR谱图。
图2为TPE988与SBS3546热熔胶片的透明性对比。
图3为TPE988与SBS3546热熔胶片的动态粘弹谱(DMA)分析;从图3DMA测试结果可知,在30℃~50℃的区间内,相比于同等充油的SBS3546,TPE988的损耗因子(tanδ)和动态生热较低,弹性模量(E’)高于SBS3546,充油后TPE988的动态耐变形能力更好。
具体实施方式
本发明用以下实施例进行说明,并不构成对本发明范围或实施方法的限制。
下列实施例中用岛津公司生产LC-20AD型液相凝胶渗透色谱仪(GPC)测定聚合物的数均分子质量及分子量分布,流动相为THF,浓度1mg/ml,流速为1.0ml/min,进样量20μl,采用凝胶色谱柱804和805串联,PS为标样。
采用瑞士Bruker AVANCE NEO-400型核磁共振仪,以CDC13作溶剂,TMS为内标,室温测试,按GB/T 28728分析聚合物的微观结构。
使用上海精科WGT-2S透光率雾度测定仪进行检测熔压胶片的雾度。
按GB/T 528硫化橡胶或热塑性橡胶拉伸应力应变性能测试;按GB/T 531.1压入硬度试验方法第一部分:邵氏硬度计法;按GB/T 3682.1塑料热塑性塑料熔体质量流动速率(MFR)的测定第一部分:标准方法。
采用美国TA公司的DMA3300型动态机械分析仪测试压片胶的动态生热,测试条件为频率:5Hz,振幅0.5%,升温速度3℃/min。
实施例1
在氮气保护下5L的聚合釜中加入含有活化调节剂0.10mL THF的环已烷溶液3000mL、苯乙烯70mL,启动搅拌并将物料温度至55℃,加入0.5mol/L正丁基锂NBL14.5 mL(含破杂除湿汽消耗的活性锂)进行引发、聚合25min,接下来向聚合釜中一次性加入318mL的丁二烯于80℃下搅拌反应25min,再向聚合釜中加入70mL苯乙烯于75℃聚合25min,然后再向聚合釜中胶液中加入0.10mol/L的二氯二甲基硅烷的环已烷溶液3.5mL于68℃下偶合25min后,向聚合釜中加入0.5mol/L溴乙烷的环已烷溶液12.4mL于55℃下搅拌终止20min即得无色透明聚合胶液;在为无色透明胶液加入0.80g抗氧剂1076搅拌均匀后,胶液经水蒸汽凝聚、干燥得无色胶粒(标定为SBS-1#)。
结果:得到的无色透明干胶SBS-1#其GPC分析见表1。
实施例2
将实施例1中的相关工艺条件保持不变,仅只是改用NBL 14.0mL第一段和第三段加入的苯乙烯均为72mL,第二段加入的丁二烯为310mL,偶合用的二氯二甲基硅的烷环已烷溶液3.2mL。
结果:得到的无色透明干胶的GPC分析见表1中标定的SBS-2#;H1-NMR谱图见图1。
实施例3
将实施例2中的相关工艺条件保持不变,仅只是改用NBL 13.0mL第一段和第三段加入的苯乙烯均为75mL,第二段加入的丁二烯为305mL,偶合用的是0.10mol/L二乙烯基苯的环已烷溶液3.1mL,终止剂为0.5mol/L的氯代三甲基硅烷的环已烷溶液8.5mL。
结果:得到的无色透明干胶的GPC分析见表1中标定的SBS-3#。
实施例4
将实施例2中的相关工艺条件保持不变,仅只是改用NBL 13.5mL,偶合剂选为0.1mol/L三氯一甲基硅烷的环已烷溶液2.8mL。
结果:得到的无色透明干胶的GPC分析见表1中标定的SBS-4#。
实施例5
将实施例4中的相关工艺条件保持不变,仅只是改用NBL 12.0mL,偶合剂选为0.1mol/L四氯化硅的环已烷溶液2.3mL。
结果:得到的无色透明干胶的GPC分析见表1中标定的SBS-5#。
实施例6
将实施例4中的相关工艺条件保持不变,仅只是改用NBL 11.0mL,偶合剂选为0.1mol/L四氯化硅的环已烷溶液1.8mL,0.10mol/L的二氯二甲基硅烷环已烷溶液1.5mL。
结果:得到的无色透明干胶GPC分析见表1中标定的SBS-6#。
实施例7
将实施例2中的相关工艺条件保持不变,仅只是改用NBL 12.0mL,第一段和第三段加入的苯乙烯均为68mL,第二段加入的丁二烯为218mL,异戊二烯100mL,偶合用的二氯二甲基硅烷环已烷溶液3.3mL,终止剂为0.5mol/L的溴代异丙烷的环已烷溶液9.0mL。
结果:得到的无色透明干胶GPC分析见表1中标定的SIBS-7#。
实施例8
将实施例1中的相关工艺条件保持不变,仅只是改用NBL 14.0mL第一段和第三段加入的苯乙烯均为76mL,第二段加入的丁二烯为120mL,异戊二烯200mL,偶合用0.1mol/L二乙烯基苯的环已烷溶液5.5mL。
结果:得到的无色透明干胶GPC分析见表1中标定的SIBS-8#。
实施例9
将实施例8中的相关工艺条件保持不变,仅只是加入的NBL为10.5mL,第二段加入的异二烯为290mL,偶合选用0.1mol/L二甲基二乙氧基硅烷的环已烷溶液3.0mL。
结果:得到的无色透明干胶GPC分析见表1中标定的SIBS-9#。
对比例1
将实施例1中的相关工艺条件保持不变,仅只是改用NBL 12.0mL第一段和第三段加入的苯乙烯均为76mL,偶合用量为4.0mL。
结果:终止后的胶液泛蓝光,聚合物中SBS的数均分子质量(Mn)为6.75×104、质量分数为80.21%;(SBS)2-Si的数均分子质量Mn为13.97×104,质量分数为18.47%,得到的干胶发浑,MFR为0.24g/10min,此聚合物不易注塑。
对比例2
将实施例3中的相关工艺条件保持不变,仅只是改用NBL 10.5mL第一段和第三段加入的苯乙烯均为75mL,第二段加入的丁二烯为305mL,偶合用的是0.10mol/L二乙烯基苯(Y)的环已烷溶液5.0mL。
结果:终止后的胶液泛蓝光,聚合物中SBS的Mn为8.87×104、质量分数为77.64%;(SBS)n-Ym的Mn为19.78×104,质量分数为19.83%,得到的干胶发浑,MFR为0.06g/10min,此聚合物为不易注塑。
对比例3
将实施例1中的相关工艺条件保持不变,仅只是改用NBL 13.5mL第一段和第三段加入的苯乙烯均为72mL,第二段加入的丁二烯为310mL,偶合用的二氯二甲基硅的烷环已烷溶液2.4mL。
结果:终止后的聚合物中SBS的数均分子质量(Mn)为5.48×104、质量分数为93.54%;(SBS)2-Si的数均分子质量Mn为11.42×104,质量分数为4.72%。得到的干胶压熔胶片透光率87.53%,MFR为17.45g/10min(偏高)。
表1实施例中的聚合物(SD-TPE)分子质量及分布
注:3.4-单元和乙烯基单元含量分别为异戊二烯段中和聚丁二烯段中的质量分数。
实施例10
将实施例1~9中制备的SBS-1#、SBS-2#、SBS-3#、SBS-4#、SBS-5#、SBS-6#、SIBS-7#、SIBS-8#、SIS-9#及市售的TPE-988、SBS 3546、SIS-1209、SBS-788和对比例1、对比例3干胶分别对其进行热熔压片,其物理性能见表2。
表2干胶的物理性能5~17
注:TPE-988以实施例2中的工艺条件为基准制备的工业成品;SBS 3546商品名为LCY3546,其S/B=4/6;SIS-1209其S/I=3/7;SBS-788其S/B=3/7。
从表2中看出,现有的SBS和SIS的物理性能均逊于本发明的聚合物(SD-TPE)。
实施例11
将实施例10中的SBS-2#、SBS-3#、SBS-5#、SIBS-7#、SIBS-8#、SIS-9#、TPE-988、SBS3546、SIS-1209、YH-803和对比例1、对比例3的干胶75份分别填充25份KN4010白油、OB-10.17份进行共混,其热熔压片物理性能见表3。
表3充油胶物理性能
注:MFR测试条件为190℃/2.16Kg;YH-803为星型产品,S/B=4/6,Mn=30×104
从表3可看出,相比于本发明的聚合物,对比例呈现MFR过低,体现出不易注塑成型的行为;对比例MFR过高,聚合物熔铸流动性过大,会出现制品成型收缩和变形大、强力低,失去其使用性。本发明的SD-TPE综合物理性能明显优于现有的市售商品,其中SIS-1209和YH-803分别用于热熔压敏胶和鞋大底的主材。

Claims (16)

1.一种苯乙烯-共轭二烯-苯乙烯三嵌段共聚物及其偶合物复合弹性体,其特征在于:包含S-D-S和(S-D-S)n-Ym
其中,
S-D-S为苯乙烯-共轭二烯-苯乙烯三嵌段共聚物;
(S-D-S)n-Ym为苯乙烯-共轭二烯-苯乙烯三嵌段共聚物偶合物;
Y为偶合接点,n为偶合臂数,m为偶合接点数,S为苯乙烯均聚嵌段,D为聚共轭二烯嵌段。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苯乙烯-共轭二烯-苯乙烯三嵌段共聚物及其偶合物复合弹性体,其特征在于:m和n均为正整数,且n>m,2≤n≤5,m≥1。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苯乙烯-共轭二烯-苯乙烯三嵌段共聚物及其偶合物复合弹性体,其特征在于:所述S-D-S或(S-D-S)n-Ym中苯乙烯单元与共轭二烯单元的嵌段质量比=(35~45)/(65~55)。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苯乙烯-共轭二烯-苯乙烯三嵌段共聚物及其偶合物复合弹性体,其特征在于:所述D为丁二烯均聚嵌段、异戊二烯均聚嵌段或丁二烯和异戊二烯共聚嵌段。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苯乙烯-共轭二烯-苯乙烯三嵌段共聚物及其偶合物复合弹性体,其特征在于:所述D中丁二烯单元的1,2-结构单元和/或异戊二烯单元的3,4-结构单元的质量占比为10~30%。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苯乙烯-共轭二烯-苯乙烯三嵌段共聚物及其偶合物复合弹性体,其特征在于:
所述S-D-S的数均分子质量Mn=4.5×104~8.0×104
所述(S-D-S)n-Ym的数均分子质量Mn=9.0~17.0×104
所述苯乙烯-共轭二烯-苯乙烯三嵌段共聚物及其偶合物复合弹性体的MFR为5~15g/10min。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苯乙烯-共轭二烯-苯乙烯三嵌段共聚物及其偶合物复合弹性体,其特征在于:所述Y为二氯二甲基硅烷、二甲基二甲氧基硅烷、甲基三甲氧基硅烷、四甲氧基硅烷、四氯化硅中至少一种的偶合残基,或者为二乙烯基苯加成单元。
8.根据权利要求1~7任一项所述的一种苯乙烯-共轭二烯-苯乙烯三嵌段共聚物及其偶合物复合弹性体,其特征在于:所述S-D-S和(S-D-S)n-Ym的质量百分比组成为:85~95%:5~15%。
9.权利要求1~8任一项所述的一种苯乙烯-共轭二烯-苯乙烯三嵌段共聚物及其偶合物复合弹性体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在阴离子聚合体系中,先加入部分苯乙烯单体进行第一段聚合,再加入共轭二烯单体进行第二段聚合,再加入余下部分苯乙烯单体进行第三段聚合,待聚合完成后,加入偶合剂进行偶合反应,偶合反应完成后,终止反应,所得胶液依次进行凝聚和干燥,即得。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一种苯乙烯-共轭二烯-苯乙烯三嵌段共聚物及其偶合物复合弹性体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阴离子聚合体系中包含活化剂、引发剂及溶剂。
11.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一种苯乙烯-共轭二烯-苯乙烯三嵌段共聚物及其偶合物复合弹性体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
所述活化剂为四氢呋喃;
所述活化剂用量为20~30mg/kg溶剂;
所述引发剂为正丁基锂;
所述溶剂为环己烷和/或己烷。
12.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一种苯乙烯-共轭二烯-苯乙烯三嵌段共聚物及其偶合物复合弹性体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段聚合的条件为:温度为50~60℃,时间为20~30min;
所述第二段聚合的条件为:温度为65~90℃,时间为20~30min;
所述第三段聚合的条件为:温度为50~80℃,时间为20~30min;
所述偶合反应的条件为:温度为50~80℃,时间为20~30min。
13.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一种苯乙烯-共轭二烯-苯乙烯三嵌段共聚物及其偶合物复合弹性体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偶合剂为二氯二甲基硅烷、二甲基二甲氧基硅烷、甲基三甲氧基硅烷、四甲氧基硅烷、四氯化硅中至少一种;所述偶合剂的加入量为聚合体系中活性聚合物分子摩尔量的2.5~8%。
14.权利要求1~7任一项所述的一种苯乙烯-共轭二烯-苯乙烯三嵌段共聚物及其偶合物复合弹性体的应用,其特征在于:应用于橡胶制品。
15.根据权利要求14所述的一种苯乙烯-共轭二烯-苯乙烯三嵌段共聚物及其偶合物复合弹性体的应用,其特征在于:应用于注塑一次成型的橡胶制品。
16.根据权利要求14或15所述的一种苯乙烯-共轭二烯-苯乙烯三嵌段共聚物及其偶合物复合弹性体的应用,其特征在于:所述橡胶制品包括以下质量份组分:苯乙烯-共轭二烯-苯乙烯三嵌段共聚物及其偶合物复合弹性体75份;填充油20~40份;增白剂0.15~0.20份。
CN202210616375.5A 2022-06-01 2022-06-01 一种苯乙烯-共轭二烯-苯乙烯三嵌段共聚物及其偶合物复合弹性体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Pending CN117186326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10616375.5A CN117186326A (zh) 2022-06-01 2022-06-01 一种苯乙烯-共轭二烯-苯乙烯三嵌段共聚物及其偶合物复合弹性体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10616375.5A CN117186326A (zh) 2022-06-01 2022-06-01 一种苯乙烯-共轭二烯-苯乙烯三嵌段共聚物及其偶合物复合弹性体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7186326A true CN117186326A (zh) 2023-12-08

Family

ID=8898381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10616375.5A Pending CN117186326A (zh) 2022-06-01 2022-06-01 一种苯乙烯-共轭二烯-苯乙烯三嵌段共聚物及其偶合物复合弹性体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7186326A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JP3976505B2 (ja) スチレンブタジエンブロック共重合体を基礎とした透明耐衝撃性改良ポリスチレン、これを含む重合体混合物、これらの製造方法および使用方法
US6593430B1 (en) Transparent, impact-resistant polystyrene on a styrene-butadiene block copolymer basis
US7064164B2 (en) Transparent styrol-butadiene block copolymer mixtures
JP4599495B2 (ja) 線状ブロック共重合体、及びそれを含む樹脂組成物
CN106170515B (zh) 热塑性弹性体组合物、医疗容器用栓体和医疗容器
US6699941B1 (en) Block copolymer
TW200303320A (en) Novel block copolymers and method for making same
EP3019542B1 (en) Mono vinyl aromatic conjugated diene block copolymer and polymer composition comprising said block copolymer and a mono vinylarene acrylate copolymer
US20090062457A1 (en) Styrenic block copolymers and compositions containing the same
CN106317350A (zh) 一种部分氢化聚苯乙烯-b-无规共聚共轭二烯/苯乙烯共聚物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CN1653102A (zh) 新型四嵌段共聚物以及含有它的组合物
WO2016127353A1 (zh) 一种氢化苯乙烯类热塑性弹性体及其制备方法
CN103819635B (zh) 一种星形氢化丁苯嵌段共聚物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CN117186326A (zh) 一种苯乙烯-共轭二烯-苯乙烯三嵌段共聚物及其偶合物复合弹性体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CN116987236A (zh) 一种枝状苯乙烯-丁二烯嵌段共聚物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CN109836547A (zh) 一种氢化五嵌段苯乙烯类热塑性弹性体及其制备方法
TWI300067B (en) Conjugated diene polymers and copolymer blocks having high vinyl content prepared using mixed microstructure control agents and process for preparing same
JP2001172324A (ja) α−メチルスチレン系ブロック共重合体の製造方法
JPH11171948A (ja) インサイチユーでポリスチレンと一緒に共重合したブロツクコポリマー類およびそれの製造方法
CN114685739A (zh) 一种嵌段聚合组合物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US8153727B2 (en) Block copolymer, resin composition comprising same, and process for producing the resin composition
JPS638981B2 (zh)
CN114316164A (zh) 一种超高熔指型苯乙烯类热塑性弹性体及其制备方法
CN112480341B (zh) 一种枝化型聚苯乙烯-b-共轭二烯双嵌段共聚物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KR100788150B1 (ko) 커플링된 저 비닐 블록 공중합체 조성물의 제조방법 및결과적으로 수득되는 조성물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