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7158643A - 雾化器及电子雾化装置 - Google Patents

雾化器及电子雾化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7158643A
CN117158643A CN202210594165.0A CN202210594165A CN117158643A CN 117158643 A CN117158643 A CN 117158643A CN 202210594165 A CN202210594165 A CN 202210594165A CN 117158643 A CN117158643 A CN 117158643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atomizing
atomizer
air flow
nebulizer
porous body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210594165.0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徐伟
徐中立
李永海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henzhen FirstUnion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Shenzhen FirstUnion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henzhen FirstUnion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Shenzhen FirstUnion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210594165.0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7158643A/zh
Publication of CN117158643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7158643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Landscapes

  • Disinfection, Sterilisation Or Deodorisation Of Air (AREA)

Abstract

本申请提出一种雾化器及电子雾化装置;其中,雾化器包括壳体;壳体内设有:储液腔,用于存储液体基质;多孔体,与储液腔流体连通,以接收液体基质;加热元件,结合于雾化面上,用于加热多孔体内的至少部分液体基质生成气溶胶;气流引导元件,沿壳体的纵向方向与雾化面间隔布置,并与雾化面之间界定雾化腔室;气流引导元件上设置有若干气孔,以用于供空气进入雾化腔室内。以上雾化器,通过气流引导元件与多孔体的雾化面间隔布置,并在它们之间界定雾化腔室,并由气流引导元件上的气孔引导空气进入雾化腔室内。

Description

雾化器及电子雾化装置
技术领域
本申请实施例涉及电子雾化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雾化器及电子雾化装置。
背景技术
烟制品(例如,香烟、雪茄等)在使用过程中燃烧烟草以产生烟草烟雾。人们试图通过制造在不燃烧的情况下释放化合物的产品来替代这些燃烧烟草的制品。
此类产品的示例为加热装置,其通过加热而不是燃烧材料来释放化合物。例如,该材料可为烟草或其他非烟草产品,这些非烟草产品可包含或可不包含尼古丁。作为另一示例,存在有气溶胶提供制品,例如,所谓的电子雾化装置。这些装置通常包含液体,该液体被加热以使其发生汽化,从而产生可吸入的气溶胶。该液体可包含尼古丁和/或芳香剂和/或气溶胶生成物质(例如,甘油)。
发明内容
本申请的一个实施例提供一种雾化器,包括壳体;所述壳体内设有:
储液腔,用于存储液体基质;
多孔体,与所述储液腔流体连通,以接收液体基质;
加热元件,结合于所述雾化面上,用于加热所述多孔体内的至少部分液体基质生成气溶胶;
气流引导元件,沿所述壳体的纵向方向与所述雾化面间隔布置,并与所述雾化面之间界定雾化腔室;所述气流引导元件上设置有若干气孔,以用于供空气进入所述雾化腔室内。
更加优选地,所述若干气孔是离散的。
更加优选地,所述雾化面基本是平坦延伸的;和/或,所述雾化面被布置成是垂直于所述壳体的纵向方向的。
更加优选地,所述气流引导元件被布置成是与所述雾化面平行的。
更加优选地,所述气流引导元件与所述雾化面之间的间隔距离为1~5mm。
更加优选地,所述气流引导元件被构造成是片状或板状。
更加优选地,所述气流引导元件具有1~2mm的厚度。
更加优选地,所述多孔体还包括背离所述雾化面的吸液面;所述吸液面被布置成于所述储液腔流体连通,以用于接收液体基质;
所述多孔体还包括由所述雾化面贯穿至所述吸液面的通孔,以输出气溶胶。
更加优选地,所述气流引导元件的气孔与所述通孔是相对错开的。
更加优选地,所述气流引导元件包括沿所述壳体的纵向方向与所述通孔相对的第一区域;
所述第一区域被布置成是背离所述通孔的方向凹陷的,以用于承接或保持气溶胶冷凝液。
更加优选地,所述第一区域的至少部分表面是倾斜的。
更加优选地,所述气流引导元件还包括围绕所述第一区域的第二区域;
所述气孔位于所述第二区域,并围绕所述第一区域布置。
更加优选地,所述加热元件在所述雾化面上形成至少一个围绕所述通孔的闭合的环。
更加优选地,所述通孔具有非圆形的横截面形状。
更加优选地,所述气孔具有0.5~1.5mm的直径。
更加优选地,所述多孔体被构造成基本是片状或板状的形状。
更加优选地,所述多孔体被构造成基本是垂直于所述壳体的纵向方向布置的。
更加优选地,所述多孔体具有1.5~4mm的厚度。
更加优选地,还包括:
柔性的密封元件,包括周侧壁;所述周侧壁至少部分位于所述多孔体与所述壳体之间,以在所述多孔体与所述壳体之间提供密封。
更加优选地,所述储液腔具有开口;所述密封元件还包括上端壁,所述上端壁上设置有导液孔;
所述上端壁被布置成覆盖所述储液腔的开口以密封所述储液腔,使得所述储液腔内的液体基质基本上通过所述导液孔离开。
更加优选地,所述壳体内还设有气溶胶输出管,以用于输出气溶胶;
所述密封元件还包括由所述上端壁背离所述周侧壁延伸出的连接部分,所述连接部分连接至所述气溶胶输出管。
更加优选地,还包括:
支撑座,至少部分支撑所述气流引导元件。
更加优选地,所述支撑座与气流引导元件之间界定有缓冲气室;所述缓冲气室通过所述气孔与所述雾化腔室气流连通。
更加优选地,所述加热元件是以所述雾化面的圆心或几何中心为中心对称的。
更加优选地,所述加热元件包括第一电极连接部、第二电极连接部;所述加热元件是以穿过所述第一电极连接部和第二电极连接部的第一虚拟直线为轴镜像对称的。
更加优选地,所述第一电极连接部和第二电极连接部沿所述多孔体的径向方向分别位于所述通孔的两侧。
更加优选地,所述加热元件包括第一电极连接部、第二电极连接部;以及,
第一电阻加热轨迹,于所述第一电极连接部和第二电极连接部之间延伸;第二电阻加热轨迹,于所述第一电极连接部和第二电极连接部之间延伸。
更加优选地,所述第一电阻加热轨迹和/或第二电阻加热轨迹是迂回或往复弯曲的形状。
更加优选地,所述第一电阻加热轨迹和/或第二电阻加热轨迹仅包含有限个曲率为零的点。
更加优选地,所述第一电阻加热轨迹和/或第二电阻加热轨迹没有平直延伸的部分。
更加优选地,所述加热元件包括第一电极连接部、第二电极连接部;
所述通孔的横截面的长轴与穿过所述第一电极连接部和第二电极连接部的第一虚拟直线呈具有角度的倾斜设置。
更加优选地,所述通孔的横截面的长轴与穿过所述第一电极连接部和第二电极连接部的第一虚拟直线之间的夹角α是介于45~85°。
更加优选地,所述第一电阻加热轨迹和/或第二电阻加热轨迹的宽度介于0.2~0.5mm;
和/或,所述第一电阻加热轨迹和/或第二电阻加热轨迹的延伸长度介于5~50mm;
和/或,所述第一电阻加热轨迹和/或第二电阻加热轨迹的电阻值介于0.5~2.0Ω。
更加优选地,还包括:
第一电触头和第二电触头,以用于在所述加热元件的供电路径上引导电流;
所述气流引导元件还设有相对于该气流引导元件的中心对称布置的第一触头孔和第二触头孔;所述第一电触头穿过所述第一触头孔,所述第二电触头穿过所述第二触头孔;
所述第一触头孔和第二触头孔的孔径不同于所述气孔的孔径;或,所述第一触头孔和第二触头孔是由任意两个相对于所述气流引导元件的中心对称布置的所述气孔界定的。
本申请的又一个实施例还提出一种电子雾化装置,包括用于雾化液体基质生成气溶胶的雾化器、以及为所述雾化器供电的电源机构;所述雾化器包括以上所述的雾化器。
以上雾化器,通过气流引导元件与多孔体的雾化面间隔布置,并在它们之间界定雾化腔室,并由气流引导元件上的气孔引导空气进入雾化腔室内。
附图说明
一个或多个实施例通过与之对应的附图中的图片进行示例性说明,这些示例性说明并不构成对实施例的限定,附图中具有相同参考数字标号的元件表示为类似的元件,除非有特别申明,附图中的图不构成比例限制。
图1是一实施例提供的电子雾化装置的示意图;
图2是图1中雾化器一个实施例的示意图;
图3是图2中雾化器又一个视角的示意图;
图4是图2中雾化器一个视角的剖面示意图;
图5是图2中雾化器一个视角的分解示意图;
图6是图2中雾化器又一个视角的分解示意图;
图7是图5中电触头、端部支撑件和支撑座装配前的示意图;
图8是又一个实施例的电触头和电极柱的示意图;
图9是图7中电触头、端部支撑件和支撑座装配后的示意图;
图10是图7中电触头、端部支撑件和支撑座又一个视角的分解示意图;
图11是气流引导元件、电触头、端部支撑件和支撑座装配后的示意图;
图12是图5中气流引导元件又一个视角的示意图;
图13是气流引导元件和支撑座装配后的剖面示意图;
图14是图5中密封元件又一个视角的示意图;
图15是图5中雾化组件又一个视角的示意图;
图16是密封元件与雾化组件装配后的示意图;
图17是图5中密封元件、雾化组件、气流引导元件、电触头、端部支撑件和支撑座装配后的示意图;
图18是雾化组件又一个视角的示意图;
图19是又一个实施例的支撑元件、雾化组件、第一毛细元件和第二毛细元件装配后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便于理解本申请,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申请进行更详细的说明。
本申请的一个实施例提出一种电子雾化装置,可以参见图1所示,包括存储有液体基质并对其进行汽化生成气溶胶的雾化器100、以及为雾化器100供电的电源机构1000。
在一个可选的实施中,比如图1所示,电源机构1000包括设置于沿长度方向的一端、用于接收和容纳雾化器100的至少一部分的接收腔1270,以及至少部分裸露在接收腔1270内的电触头1230,用于当雾化器100的至少一部分接收和容纳在电源机构1000内时与雾化器100的形成电连接进而为雾化器100供电。
根据图1所示的优选实施,雾化器100沿长度方向与电源机构1000相对的端部上设置有电触头,进而当雾化器100的至少一部分接收于接收腔1270内时,雾化器100的电触头通过与电源机构1000的电触头1230接触抵靠进而形成导电。
电源机构1000内设置有密封件1260,并通过该密封件1260将电源机构1000的内部空间的至少一部分分隔形成以上接收腔1270。在图1所示的优选实施中,该密封件1260被构造成沿垂直于电源机构1000的纵向方向延伸,并且优选是采用具有柔性材质例如硅胶制备,进而阻止由雾化器100渗流至接收腔1270的液体基质流向电源机构1000内部的控制器1220、传感器1250等部件。
在图1所示的优选实施中,电源机构1000还包括沿长度方向背离接收腔1270的另一端的用于供电的电芯1210;以及设置于电芯1210与接收腔1270之间的控制器1220,该控制器1220可操作地在电芯1210与电触头1230之间引导电流。
在使用中电源机构1000包括有传感器1250例如咪头,用于感测雾化器100进行抽吸时产生的抽吸气流,进而控制器1220根据该传感器1250的检测信号控制电芯1210向雾化器100供电。
进一步在图1所示的优选实施中,电源机构1000在背离接收腔1270的另一端设置有充电接口1240,用于对电芯1210充电。
图2至图6的实施例示出了图1中雾化器100一个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雾化器100被构造成是大致呈纵长的圆筒状;雾化器100包括沿长度方向相背离的近端110和远端120;其中,根据通常使用的需求,近端110被配置为作为用户吸食气溶胶的一端,在近端110设置有用于供用户抽吸的吸嘴口111;而远端120被作为与电源机构1000进行结合的一端。以及,雾化器100的外部构件包括:
主壳体10;该主壳体10大致呈圆筒状;主壳体10靠近并界定近端110,以及在近端110处界定有用于供用户抽吸的吸气口111;主壳体10在朝向远端120的端部是敞口或敞开的,敞口结构用于向主壳体10内部安装各必要功能部件;
端部支撑件20,靠近并界定远端120;端部支撑件20用于封闭主壳体10朝向远端120的敞口。
进一步根据图2至图6所示,端部支撑件20上有至少部分沿纵向延伸至主壳体10内的卡勾27;主壳体10上设置有贯穿至外表面的卡槽16。在装配后,通过卡勾27深入至卡槽16内,以将端部支撑件20和主壳体10稳定地连接。以及,进一步根据图4所示,主壳体10内设置有:
用于存储液体基质的储液腔12,以及用于从储液腔12中吸取液体基质并加热雾化液体基质的雾化组件40。其中,雾化组件40通常包括用于吸取液体基质的毛细导液元件、以及结合于导液元件的加热元件,加热元件在通电期间加热导液元件的至少部分液体基质生成气溶胶。在可选的实施中,导液元件包括柔性的纤维,例如棉纤维、无纺布、玻纤绳等等,或者包括具有微孔构造的多孔材料,例如多孔陶瓷;加热元件可以是通过印刷、沉积、烧结或物理装配等方式结合在导液元件上,或缠绕在导液元件上的。
具体地,根据图4所示的优选实施例,主壳体10内设有:
沿轴向设置的气溶胶输出管11;在实施中,该气溶胶输出管11至少部分于储液腔12内延伸,并由气溶胶输出管11的外壁与主壳体10内壁之间的空间界定形成储液腔12。该气溶胶输出管11相对近端110的第一端与吸气口111连通、相对远端120的第二端用于供气溶胶进入,从而将汽化液体基质生成的气溶胶传输至吸气口111处吸食。
以及在图4所示的优选实施中,气溶胶输出管11是与主壳体10一体模制的。则由气溶胶输出管11界定的储液腔12,在朝向近端110处的一端是封闭的;以及,储液腔12在朝向远端120的另一端是敞口或敞开的。
以及根据图2至图6、图14所示,主壳体10内还设置有:
柔性的密封元件30,覆盖储液腔12的敞口端,以密封储液腔。柔性的密封元件30在该优选的实施中,是采用硅胶、热塑性弹性体等柔性材质制备的。以及在该优选的实施中,密封元件30包括有主体部分320、以及由主体部分320沿轴向朝近端110延伸出的环状的连接部分310。在装配后,主体部分320用于密封储液腔12、并容纳雾化组件40;连接部分310的中孔311能由气溶胶输出管11插接,进而与气溶胶输出管11装配和连接。
以及进一步地参见图2至图6、图14所示,密封元件30的主体部分320包括:
上端壁321,基本是垂直于密封元件30的轴向布置的;该上端壁321主要用于覆盖储液腔12的敞口,以密封储液腔12;
周侧壁322,基本是环形的;周侧壁322内界定有用于容纳和保持雾化组件40的容纳空间;并且在装配后,周侧壁322位于主壳体10和雾化组件40之间,并被主壳体10和雾化组件40沿径向挤压或压缩,以在它们之间提供密封。
以及进一步地,上端壁321上设置有导液孔3211,被容纳和保持于周侧壁322的容纳空间内的雾化组件40通过该导液孔3211与储液腔12流体连通,以接收液体基质,如图4至图6中箭头R1所示。以及,上端壁321密封储液腔12,并使储液腔12内的液体基质基本仅能通过导液孔3211离开。
以及根据图2至图6、图14所示的优选实施中,导液孔3211的数量是至少一个或多个;以及,多个的导液孔3211是彼此离散或间隔布置的;以及,多个的导液孔3211是沿密封元件30的周向方向依次于上端壁321间隔布置的。以及,导液孔3211是弯曲的弧形孔;以及,导液孔3211是沿密封元件30的周向方向延伸的;以及,导液孔3211的延伸长度大于宽度。
以及进一步地,周侧壁322的外表面上还设置有至少一个沿周向围绕周侧壁322的凸筋3221,对于密封是有利的。
进一步参见图4至图6、图15和图16所示,雾化组件40包括:
用于吸取和传递液体基质的多孔体410、以及对多孔体410吸取的液体基质进行加热汽化的加热元件44。
其中,多孔体410形状基本上是垂直于主壳体10的纵向布置的片状或板状等。以及在装配后,多孔体410从密封元件30的内侧对密封元件30进行支撑。
以及,多孔体410通常采用多孔陶瓷、无机多孔材料、多孔刚性材料制备,而最常用的多孔陶瓷有硅系陶瓷如二氧化硅、碳化硅和氮化硅、铝系陶瓷如氮化铝和氧化铝、以及氧化锆陶瓷、硅藻土陶瓷等中的至少一种;多孔体410的微孔孔径优选5~60μm,孔隙率30%~60%。
进一步地根据本实施例的优选设计,多孔体410基本被构造成是圆形的片状或板状的形状,并具有沿轴向方向依次相背离的第一表面41和第二表面42。以及,第一表面41和/或第二表面42是基本垂直于主壳体10的纵向布置的平坦延伸的。其中,第一表面41是朝向和靠近储液腔12布置的;以及,第二表面42是背离储液腔12布置的。在使用中,第一表面41与储液腔12流体连通进而可吸收液体基质,多孔体410内部所具有的微孔结构再将液体基质传导至第二表面42受热雾化形成气溶胶,并从第二表面42释放或逸出。以及在装配后,密封元件30的上端壁321是抵靠于第一表面41进而至少部分是由第一表面41支撑的;以及第一表面41通过上端壁321的导液孔3211与储液腔12流体连通。
以及,多孔体410还具有沿轴向方向由第一表面41贯穿至第二表面42的通孔43;沿主壳体10的纵向方向,该通孔43基本是与密封元件30的连接部分310的中孔311是相对的。进而由第二表面42释放的气溶胶能通过该通孔43输出至连接部分310的中孔311和/或气溶胶输出管11。
在一些实施中,多孔体410的外径介于6~10mm;以及,多孔体410的厚度介于1.5~4mm。
进一步参见图15和图16、和图18所示,多孔体410的通孔43具有非正圆形的截面形状。以及,通孔43的截面面积小于多孔体410的截面面积的三分之一。以及,通孔43是位于多孔体410的轴向中心布置的。具体地,根据图18所示,通孔43具有沿长度方形依次布置的区段431、区段432和区段433;区段431和/或区段433的沿通孔43宽度方向的尺寸基本是恒定的;区段432沿通孔43宽度方向的尺寸是非恒定的,具体地区段432宽度方向的尺寸是沿长度方向由两侧向中心逐渐增加的;区段431和区段433分别位于区段432的两侧。
以及根据图15和图16、和图18所示,加热元件44包括:
间隔布置于第二表面42的第一电极连接部441和第二电极连接部442;在使用中该第一电极连接部441和第二电极连接部442通过电触头抵靠或者焊接等方式形成电连接,进而对加热元件44供电。在图2中所示的优选实施中,第一电极连接部441和第二电极连接部442被构造成大体是圆形的形状,或者在其他的可选实施中还可以是方形或者椭圆形等得形状。在材质上第一电极连接部441和第二电极连接部442优选采用电阻系数低、导电性能高的金、银等材质。
以及根据图15和图16、和图18所示,加热元件44还包括:
在第一电极连接部441和第二电极连接部442之间延伸的电阻加热轨迹443和/或电阻加热轨迹444。电阻加热轨迹443和/或电阻加热轨迹444基于对加热雾化的功能需求,通常采用具有适当阻抗的电阻性金属材料、金属合金材料;比如适当的金属或合金材料包括镍、钴、锆、钛、镍合金、钴合金、锆合金、钛合金、镍铬合金、镍铁合金、铁铬合金、钛合金、铁锰铝基合金或不锈钢等中的至少一种。电阻加热轨迹443和/或电阻加热轨迹444是通过印刷、打印、沉积或表面贴装等形成于第二表面42的电阻加热轨迹。
以及根据图15和图16、和图18所示,沿多孔体410和/或第二表面42的径向方向,第一电极连接部441和第二电极连接部442是分别位于通孔43的两侧的。
或者在一些其他的变化实施中,加热元件44仅具有第一电阻加热轨迹443和第二电阻加热轨迹444中的一个;或者加热元件44还包括有在数量更多的加热轨迹。
以及根据图15和图16、和图18所示,加热元件44的第一电极连接部441、第二电极连接部442、第一电阻加热轨迹443和第二电阻加热轨迹444相连成一个闭合的环;并且通孔43是位于加热元件44所界定的闭合的环形区域内的。
以及根据图15和图16、和图18所示,第一电阻加热轨迹443和/或第二电阻加热轨迹444是弯折或迂回延伸的。
以及根据图15和图16、和图18所示,第一电阻加热轨迹443和/或第二电阻加热轨迹444是任意位置均是圆滑的;即第一电阻加热轨迹443和/或第二电阻加热轨迹444不存在平直延伸的部位;以及,电阻加热轨迹443和/或第二电阻加热轨迹444是由若干或多个弯曲方向不同甚至相反的区段交替布置或延伸的。以及,第一电阻加热轨迹443和/或第二电阻加热轨迹444仅包含有限个曲率为零的点。这种构造使得整个加热轨迹呈不同弯曲方向曲线连接的轨迹,整体上优化加热轨迹在冷热冲击时的应力状态。
以及根据图15和图16、和图18所示,第一电阻加热轨迹443和/或第二电阻加热轨迹444的宽度基本是恒定的。以及根据图15和图16所示,第一电阻加热轨迹443和/或第二电阻加热轨迹444的宽度介于0.2~0.5mm;第一电阻加热轨迹443和/或第二电阻加热轨迹444的延伸长度介于5~50mm;第一电阻加热轨迹443和/或第二电阻加热轨迹444的电阻值介于0.5~2.0Ω。
以及根据图15和图16、和图18所示,第一电极连接部441和第二电极连接部442均是圆形形状,并且均大约具有2mm~4mm的直径;在可视范围呈圆点形状。以及在第二表面42内能由第一电极连接部441和第二电极连接部442界定穿过它们的虚拟直线L1;当然,如果第一电极连接部441和第二电极连接部442是非圆形的形状,则虚拟直线L1由穿过它们的几何中心或界定。
以及根据图15和图16、和图18所示,第一电阻加热轨迹443和/或第二电阻加热轨迹444是以虚拟直线L1为轴对称的。即,第一电阻加热轨迹443和/或第二电阻加热轨迹444是互为镜像对称的。
以及根据图18中所示,第一电阻加热轨迹443和/或第二电阻加热轨迹444是以雾化面42的圆心O或几何中心O为中心对称的。
以及根据图15和图16、和图18所示,通孔43的形状是非正圆形的;以及,通孔43的横截面的长轴方向或由通孔43的横截面的长轴方向的虚拟直线L2与虚拟直线L1是具有交叉角度的。通孔43是相对于虚拟直线L1交叉的倾斜布置的。以及,通孔43的横截面的长轴方向的虚拟直线L2与虚拟直线L1之间的夹角α是小于90°的;更加优选地,通孔43的横截面的长轴方向的虚拟直线L2与虚拟直线L1之间的夹角α是介于45~85°。
以及进一步根据图4至图13、以及图17所示,主壳体10内还设有:
气流引导元件50;以及,用于支撑气流引导元件50的支撑座60。
气流引导元件50被构造成是垂直主壳体10的纵向延伸的片状或板状。气流引导元件50是有机聚合物、不锈钢或陶瓷等刚性材质制备的。气流引导元件50与多孔体410/第二表面42是间隔布置的。气流引导元件50与第二表面42基本是平行的。以及,气流引导元件50与第二表面42之间的间隔距离为1~5mm。
以及,在装配后由气流引导元件50与第二表面42之间的间距空间界定雾化腔室70,由第二表面42形成的气溶胶逸出释放至该雾化腔室70内。
进一步参见图4至图13、以及图17所示,气流引导元件50基本是圆形的形状。气流引导元件50具有大约6~10mm的直径。以及,气流引导元件50具有大约1~2mm的厚度。气流引导元件50包括沿径向方向由内向外依次布置的区域51和区域52。其中:
区域51是背离雾化腔室70或第二表面42凹陷的;区域52是平坦或平直的;区域52是位于区域51外,并围绕区域51的。
区域51是圆形的形状,以及区域51大于具有3~5mm的直径;区域51朝向雾化腔室70或第二表面42的至少部分表面是沿径向向内倾斜布置的;优选是弯曲的弧形倾斜布置;当雾化腔室70内的气溶胶冷凝液向下坠落至区域51时,能沿着区域51的表面被引导至凹陷的中心511被收集和保持,如图12中箭头R3所示,对于保持雾化腔室70内的气溶胶冷凝液是有利的。以及,区域51沿主壳体10的纵向方向至少部分是与多孔体410的通孔43相对的。
区域52上设置有若干间隔布置的气孔521;优选的实施中,外部的空气通过该气孔521进入至雾化腔室70内。气孔521具有大约0.5~1.5mm的直径。若干气孔521是围绕区域51的轴向布置的。以及气孔521与多孔体410的通孔43是错开的。
进一步参见图4至图13、以及图17所示,支撑座60大致是纵向延伸的形状;支撑座60在朝向气流引导元件50的第一侧是敞开或敞口的;装配后,气流引导元件50通过支撑座60第一侧的敞口被容纳和保持于支撑座60内。以及,支撑座60具有中空61,是靠近第一侧的;当气流引导元件50装配至支撑座60内时,与中空61共同界定形成缓冲气室80;抽吸中,外部空气先进入该中空61界定的缓冲气室80后,再穿过气流引导元件50的气孔521进入雾化腔室70内,以提供气流缓冲。以及,中空61界定的缓冲气室80还能用于接收由气孔521进入缓冲气室80内的气溶胶冷凝液。
以及在实施中,支撑座60是由柔性的硅胶制备的。
进一步参见图4至图13、以及图17所示,支撑座60的中空61的内侧壁在第一侧具有与气流引导元件50外径相同的部分610,以及毗邻部分610的台阶620;在装配中,气流引导元件50被容纳于部分610上,并抵靠至台阶620上提供止动。
进一步参见图4至图13、以及图17所示,支撑座60在朝向端部支撑件20的第二侧具有插脚62,以用于插入至端部支撑件20内,进而将支撑座60稳定保持于端部支撑件20。支撑座60还具有第二进气口66,是由第二侧的表面贯穿至中空61内的;并且该第二进气口66是与端部支撑件20上的第一进气口21是气流连通的。进而在抽吸中,穿过雾化器100的气流路径如图中箭头R2所示,外部空气经第一进气口21进入后,再经第二进气口66进入缓冲气室80,再穿过气流引导元件50的气孔521进入雾化腔室70,携带雾化腔室70内的气溶胶从通孔43输出至气溶胶输出管11,直至于吸气口111处被用户吸食。
进一步根据图4至图7所示,主壳体10内还设有:
电触头22和电触头23,分别与加热元件44的第一电极连接部441和第二电极连接部442通过抵靠或焊接形成电导通,进而用于对加热元件44供电。
进一步根据图4至图7、图9和图10所示,端部支撑件20的构造包括:
端部支撑件20在远端120的底部一体成形有从内表面沿轴向立设的大致板状的连接壁28。另外,连接壁28沿通过端部支撑件20的径向延伸,径向的长边方向两端连接于端部支撑件20的周侧壁的内表面。利用这样的连接壁28,将端部支撑件20内划分为两个空间。对应地,支撑座60的插脚62的数量为两个,并布置于沿径向延伸的槽63的两侧;则装配中,插脚62中的一个插入至连接壁28所划分的端部支撑件20的两个空间的其中一个内,插脚62的另一个插入至两个空间的另一个中。
并且,在端部支撑件20的底部形成有两个狭缝,分别为位于连接壁28两侧的狭缝281和狭缝282。狭缝281和狭缝282沿着连接壁28的板厚方向两面地配置。
电触头22和电触头23于在连接壁28的厚度方向两侧分别布置。电触头22具有设于连接壁28的引出部分222、以及从引出部分222经由对应的狭缝281向端部支撑件20的远端120表面外弯曲延伸的连接部分221;连接部分221裸露于端部支撑件20外。以及,电触头23具有设于连接壁28的引出部分232、以及从引出部分232经由对应的狭缝282向端部支撑件20的远端120表面外弯曲延伸的连接部分231;连接部分231裸露于端部支撑件20外。以及,引出部分222和引出部分232是平行的。以及引出部分222和连接部分221基本是垂直的;以及,引出部分232和连接部分231基本是垂直的。
连接部分221和连接部分231将连接壁28夹在之间,以及在径向的两侧形成为大致半圆状。具体来说,两个连接部分221和连接部分231在从轴向观察时配置成使抵靠于连接壁28的虚拟直线状边沿的在径向上对置的形状。另外,两个连接部分221和连接部分231在从轴向观察时以圆弧状的圆弧边构成了外周部。
则当雾化器100接受于电源机构1000的接收腔1270内时,连接部分221和连接部分231分别与两个电触头1230接触,进而使电源机构1000对加热元件44供电。以及,两个电触头1230分别可靠地独立接触两个连接部分221和连接部分231。换句话说,不会有两个电触头1230中的其中一个能同时接触连接部分221和连接部分231。
当然,以及为了便于装配中两个电触头1230分别仅能按照预定的位置与连接部分221和连接部分231接触;则端部支撑件20的外侧表面上还设置有定位凹陷25;对应地电源机构1000的接收腔1270内壁上可以设置与定位凹陷25相适配的定位卡凸;则通过它们的配合,使雾化器100仅能以预定的位置稳定结合于电源机构1000的接收腔1270内。在优选的实施中,定位卡凸可能是弹性的;则通过将接收于接收腔1270内的雾化器100进行旋转操作,当定位卡凸卡入至定位凹陷25内有“咔嗒”声,以提示用户雾化器100以预定的位置稳定接收于接收腔1270内。
以及端部支撑件20界定远端120的表面上设置有在连接壁28的厚度方向两侧分别布置的凹槽261和凹槽262;装配后,连接部分221和连接部分231分别是嵌入凹槽261和凹槽262内的。以及装配后,连接部分221和连接部分231基本是与端部支撑件20的表面平齐的。
以及端部支撑件20还具有沿径向延伸至凹槽261内的定位凸起2611,以及沿径向延伸至凹槽261内的定位凸起2621。对应地,连接部分221的圆弧状的圆弧边具有与定位凸起2611适配的定位缺口2211;连接部分231的圆弧边具有与定位凸起2621适配的定位缺口2311;以在装配中提供定位。
进一步根据图4至图7、图9和图10,电触头22还具有纵长的柱状延伸部分223,可以通过焊接或模制等方式与连接部分221/连接部分231是一体或连接的。以及,电触头23还具有纵长的柱状延伸部分233,可以通过焊接或模制等方式与连接部分221/连接部分231是一体或连接的。
相应地,支撑座60上还设置有触头孔64和触头孔65;以及,气流引导元件50的区域52上还设置有触头孔522和触头孔523。则装配后,电触头22通过柱状延伸部分223依次穿过触头孔64和触头孔522后,抵靠至加热元件44的第一电极连接部441形成电导通;以及,电触头23通过柱状延伸部分233穿过触头孔65和触头孔523后,抵靠至加热元件44的第二电极连接部442形成电导通。
在一些实施中,气流引导元件50的触头孔522和触头孔523的孔径或形状是区别于气孔521的;例如触头孔522和触头孔523的孔径大于气孔521;对于在装配中识别、区分是有利的。触头孔522和触头孔523是相对于气流引导元件50的中心对称布置的。
或者在又一些实施中,触头孔522和触头孔523是与气孔521相同的。并由气流引导元件50的任意两个相对于中心对布置的气孔521作为以上触头孔522和触头孔523。则在装配中,无需区别触头孔522、触头孔523和气孔52,对于装配是更加便利的。
以及进一步地在装配后,电触头22的引出部分222是被夹持于连接壁28与支撑座60的插脚62之间的;以及,电触头23的引出部分232是被夹持于连接壁28与支撑座60的插脚62之间的。
或者在又一个变化的实施中,参见图8所示,电触头22a通过与该电触头22a分离的柱状或针状的导电元件223a电连接至加热元件44的第一电极连接部441;以及,电触头23a通过与该电触头23a分离的柱状或针状的导电元件233a电连接至加热元件44的第二电极连接部442。
以及进一步参见图2至图5所示,端部支撑件20上还设置有由底部贯穿至端部支撑件20内的感测通道24。该感测通道24与第一进气口21是连通的。并且当雾化器100被接收于电源机构1000的接收腔1270内时,传感器1250是与感测通道24连通的。则当用户抽吸时,传感器1250通过该感测通道24以感测由第一进气口21流动至吸气口111的气流变化;进而控制器1220根据传感器1250的感测结果,控制电芯1210通过电触头1230向雾化器100输出功率。
以及进一步图19示出了又一个变化实施例的雾化组件40a的装配的示意图;在该实施例中,雾化组件40a主要是被容纳于支撑元件30a的部分320a内;该支撑元件30a的形状和构造与密封元件30相同或接近;其中,部分310a用于连接气溶胶输出管11,以及部分320a用于覆盖或遮挡储液腔12的敞口以及容纳和保持雾化组件40a。支撑元件30a是由刚性的材质制备的,例如刚性的有机聚合物树脂、不锈钢、陶瓷等材质制备的。
以及还包括:柔性的第一毛细元件91a例如纤维棉、海绵体等,包围支撑元件30a的部分320a;装配后,柔性的第一毛细元件91a在支撑元件30a的部分320a与主壳体10的内壁之间,以阻止储液腔12的液体基质从它们之间渗漏。同样地,柔性的第二毛细元件92a例如纤维棉、海绵体等,位于支撑元件30a的部分320a内、并围绕和包裹雾化组件40a,以在部分320a的内表面和雾化组件40a之间,以阻止储液腔12的液体基质从它们之间渗漏。
需要说明的是,本申请的说明书及其附图中给出了本申请的较佳的实施例,但并不限于本说明书所描述的实施例,进一步地,对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可以根据上述说明加以改进或变换,而所有这些改进和变换都应属于本申请所附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

Claims (20)

1.一种雾化器,其特征在于,包括壳体;所述壳体内设有:
储液腔,用于存储液体基质;
多孔体,与所述储液腔流体连通,以接收液体基质;所述多孔体包括雾化面;
加热元件,结合于所述雾化面上,用于加热接收于所述多孔体内的至少部分液体基质生成气溶胶;
气流引导元件,沿所述壳体的纵向方向与所述雾化面间隔布置,并与所述雾化面之间界定雾化腔室;所述气流引导元件上设置有若干气孔,以用于供空气进入所述雾化腔室内。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雾化器,其特征在于,所述雾化面基本是平坦延伸的;和/或,所述雾化面被布置成是垂直于所述壳体的纵向方向的。
3.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雾化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气流引导元件被布置成基本是与所述雾化面平行的;和/或,所述气流引导元件被布置成是垂直于所述壳体的纵向方向的。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雾化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气流引导元件与所述雾化面之间的间隔距离为1~5mm。
5.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雾化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气流引导元件被构造成是片状或板状。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雾化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气流引导元件具有1~2mm的厚度。
7.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雾化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多孔体还包括背离所述雾化面的吸液面;所述吸液面被布置成与所述储液腔流体连通,以用于接收液体基质;
所述多孔体还包括由所述雾化面贯穿至所述吸液面的通孔,以输出气溶胶。
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雾化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气流引导元件的气孔与所述通孔是相对错开的。
9.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雾化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气流引导元件包括沿所述壳体的纵向方向与所述通孔相对的第一区域;
所述第一区域被布置成是凹陷的,以用于承接或保持气溶胶冷凝液。
10.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雾化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区域的至少部分表面是倾斜的。
11.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雾化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气流引导元件还包括围绕所述第一区域的第二区域;
所述气孔位于所述第二区域,并围绕所述第一区域布置。
12.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雾化器,其特征在于,所述通孔具有非圆形的横截面形状。
13.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雾化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气孔具有0.5~1.5mm的直径。
14.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雾化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多孔体被构造成基本是片状或板状的形状。
15.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雾化器,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支撑座,至少部分支撑所述气流引导元件。
16.如权利要求15所述的雾化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座与气流引导元件之间界定有缓冲气室;所述缓冲气室通过所述气孔与所述雾化腔室气流连通。
17.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雾化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加热元件包括第一电极连接部、第二电极连接部;所述加热元件是以穿过所述第一电极连接部和第二电极连接部的第一虚拟直线为轴镜像对称的。
18.如权利要求12所述的雾化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加热元件包括第一电极连接部、第二电极连接部;
所述通孔的横截面的长轴与穿过所述第一电极连接部和第二电极连接部的第一虚拟直线呈具有角度的倾斜设置。
19.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雾化器,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第一电触头和第二电触头,以用于在所述加热元件的供电路径上引导电流;
所述气流引导元件还设有相对于该气流引导元件的中心对称布置的第一触头孔和第二触头孔;所述第一电触头穿过所述第一触头孔,所述第二电触头穿过所述第二触头孔;
所述第一触头孔和第二触头孔的孔径不同于所述气孔的孔径;或,所述第一触头孔和第二触头孔是由任意两个相对于所述气流引导元件的中心对称布置的所述气孔界定的。
20.一种电子雾化装置,包括用于雾化液体基质生成气溶胶的雾化器、以及为所述雾化器供电的电源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雾化器包括权利要求1至19任一项所述的雾化器。
CN202210594165.0A 2022-05-27 2022-05-27 雾化器及电子雾化装置 Pending CN117158643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10594165.0A CN117158643A (zh) 2022-05-27 2022-05-27 雾化器及电子雾化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10594165.0A CN117158643A (zh) 2022-05-27 2022-05-27 雾化器及电子雾化装置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7158643A true CN117158643A (zh) 2023-12-05

Family

ID=8893627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10594165.0A Pending CN117158643A (zh) 2022-05-27 2022-05-27 雾化器及电子雾化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7158643A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EP3364797B1 (en) Heating system and method for an inhaler device
CN112312785A (zh) 用于蒸发器装置的料盒
CN216147222U (zh) 雾化器及电子雾化装置
CN214962602U (zh) 雾化器及电子雾化装置
CN215684857U (zh) 雾化器及电子雾化装置
CN215347034U (zh) 雾化器及电子雾化装置
CN216983562U (zh) 雾化器及电子雾化装置
CN117158643A (zh) 雾化器及电子雾化装置
CN218073511U (zh) 雾化器及电子雾化装置
CN216853795U (zh) 气溶胶生成装置和气溶胶提供系统
CN217446658U (zh) 雾化器及电子雾化装置
WO2022156719A1 (zh) 雾化器及电子雾化装置
CN114847521A (zh) 雾化器及电子雾化装置
CN116406823A (zh) 气溶胶提供系统及其雾化器
CN218978034U (zh) 雾化器、电子雾化装置、及用于电子雾化装置的雾化组件
CN219982149U (zh) 雾化器及电子雾化装置
WO2023041076A1 (zh) 雾化器及电子雾化装置
CN219982140U (zh) 雾化器、电子雾化装置及用于雾化器的支架
CN220712943U (zh) 雾化器及电子雾化装置
CN220712894U (zh) 雾化器及电子雾化装置
CN220458603U (zh) 雾化器、电子雾化装置及用于雾化器的支架
CN219353055U (zh) 雾化器及电子雾化装置
CN220458599U (zh) 雾化器及电子雾化装置
CN116439411A (zh) 雾化器、电子雾化装置及用于雾化器的密封元件
CN220875946U (zh) 雾化器及电子雾化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