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7099610B - 基于菌种改良的鹿茸菇工厂化培养系统及方法 - Google Patents

基于菌种改良的鹿茸菇工厂化培养系统及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7099610B
CN117099610B CN202311330000.3A CN202311330000A CN117099610B CN 117099610 B CN117099610 B CN 117099610B CN 202311330000 A CN202311330000 A CN 202311330000A CN 117099610 B CN117099610 B CN 117099610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fixedly connected
positioning
rotating plate
workbench
rotating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311330000.3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7099610A (zh
Inventor
张和贵
吴小波
杨阳
王前霞
胡攀龙
秦鹏
刘政
代双梅
刘亚莲
李敏
娄友林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Guizhou Guiwang Bio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Guizhou Guiwang Bio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Guizhou Guiwang Bio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Guizhou Guiwang Bio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311330000.3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7099610B/zh
Publication of CN117099610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7099610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7099610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7099610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AHUMAN NECESSITIES
    • A01AGRICULTURE; FORESTRY; ANIMAL HUSBANDRY; HUNTING; TRAPPING; FISHING
    • A01GHORTICULTURE; CULTIVATION OF VEGETABLES, FLOWERS, RICE, FRUIT, VINES, HOPS OR SEAWEED; FORESTRY; WATERING
    • A01G18/00Cultivation of mushrooms
    • A01G18/50Inoculation of spawn
    • A01G18/55Forming inoculation holes
    • AHUMAN NECESSITIES
    • A01AGRICULTURE; FORESTRY; ANIMAL HUSBANDRY; HUNTING; TRAPPING; FISHING
    • A01GHORTICULTURE; CULTIVATION OF VEGETABLES, FLOWERS, RICE, FRUIT, VINES, HOPS OR SEAWEED; FORESTRY; WATERING
    • A01G18/00Cultivation of mushrooms
    • AHUMAN NECESSITIES
    • A01AGRICULTURE; FORESTRY; ANIMAL HUSBANDRY; HUNTING; TRAPPING; FISHING
    • A01GHORTICULTURE; CULTIVATION OF VEGETABLES, FLOWERS, RICE, FRUIT, VINES, HOPS OR SEAWEED; FORESTRY; WATERING
    • A01G18/00Cultivation of mushrooms
    • A01G18/50Inoculation of spawn

Landscapes

  • Life Sciences & Earth Sciences (AREA)
  • Mycology (AREA)
  • Environmental Sciences (AREA)
  • Mushroom Cultivation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基于菌种改良的鹿茸菇工厂化培养系统,包括工作台,工作台的内部设置有外部驱动,工作台的上表面固定连接有电性伸缩杆,工作台的顶端设置有第一定位杆,工作台的上方设置有定位打孔组件,工作台的顶端设置有往复旋转组件,工作台的顶端设置有定量投料组件,通过定位按压板的按压使得菌棒的位置被固定,防止在对菌棒进行打孔的过程中,空心打孔刀抵触到菌棒时会带动菌棒偏移,避免菌棒偏移而导致打孔错位的情况,在对菌棒进行打孔之后,因为收料箱内的菌种全部被投放到空心打孔刀内,菌种通过空心打孔刀内部播种至菌棒上对应的孔洞中,避免菌种被散播至菌棒外,减少菌种的浪费,从而避免产量降低。

Description

基于菌种改良的鹿茸菇工厂化培养系统及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农作物培养技术领域,具体为基于菌种改良的鹿茸菇工厂化培养系统及方法。
背景技术
鹿茸菇是一种具有丰富营养价值的作物,工厂化培养使得鹿茸菇的产出效率大大提高,在对鹿茸菇进行接种过程中,需要对菌棒进行打孔,传统培养方案采用人工打孔的方式,若打孔位置不精准会使得菌种生长发育空间不足,而在同一菌棒上打孔位置不精准也会导致菌种分布不合理,而菌种种植稀疏的位置,会导致菌种吸收的营养物质含量降低,因此残留的营养物质氧化变质会产生毒性,破坏菌种的生长环境;
此外,在菌棒打完孔洞之后,便可将对应的位置进行接种,使得鹿茸菇菌种顺利播种,若未在既定孔洞内播种会使得菌种散落在菌棒表面,浪费菌种资源,同时现有由于人工打孔对于力度的把握不精确,使得菌棒上打的孔洞深浅不一,在手工播种时对于菌种的量难以把握,菌种在发育的过程中会产生乳酸代谢,菌种过多集中在一起,会使得产生的乳酸难以被分解,进而影响菌种的生长空间,造成菌种死亡。
为此,提出基于菌种改良的鹿茸菇工厂化培养系统及方法。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基于菌种改良的鹿茸菇工厂化培养系统及方法,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基于菌种改良的鹿茸菇工厂化培养系统及方法,包括工作台,所述工作台的内部设置有外部驱动,所述工作台的上表面固定连接有电性伸缩杆,所述工作台的顶端设置有第一定位杆,所述工作台的上方设置有定位打孔组件,所述工作台的顶端设置有往复旋转组件,所述工作台的顶端设置有定量投料组件;
所述定位打孔组件包括有定位按压板和空心打孔刀,所述定位按压板设置于工作台的上方,所述空心打孔刀滑动连接在定位按压板的中部;
所述往复旋转组件包括有第一转动板、第二转动板、拨动块、第三转动板,所述第一转动板与第一定位杆转动连接,所述第二转动板固定连接在第一转动板远离电性伸缩杆的一侧,所述拨动块固定连接在第一转动板远离电性伸缩杆的一侧,所述第三转动板设置于第二转动板的上方;
所述定量投料组件包括有旋转支撑架和收料箱,所述旋转支撑架设置于工作台的顶端,所述收料箱固定连接在旋转支撑架远离第一定位杆的一端。
优选的,所述定位打孔组件还包括有第一定位板和弹簧,所述第一定位板固定连接在第一定位杆的表面,所述弹簧的顶端固定连接在第一定位板的底部,所述弹簧的底端与定位按压板固定连接。
优选的,所述往复旋转组件还包括有定位架、棘齿台、棘轮、第二定位杆、换向槽,所述定位架固定连接在工作台的上表面,所述棘齿台固定连接在定位架的下表面,所述棘轮固定连接在第一转动板靠近电性伸缩杆的一侧,所述第二定位杆固定连接在旋转支撑架上,所述第三转动板的内侧与第二定位杆固定连接,所述换向槽贯穿开设于第三转动板的表面。
优选的,所述定量投料组件还包括有第三定位杆、转动轴、第四定位杆、投料架、投料箱、出料箱,所述第三定位杆的底端与第一定位杆固定连接,所述转动轴的一端与第三定位杆的顶端固定连接,所述转动轴的一端与旋转支撑架转动连接,所述旋转支撑架与第二定位杆远离第三转动板的一端固定连接,所述第四定位杆的底端固定连接在第三定位杆的上表面,所述投料架的侧壁与第四定位杆固定连接,所述投料箱固定连接在投料架的顶端,所述出料箱固定连接在投料架的底端且贯穿第一定位杆,所述空心打孔刀固定连接在出料箱的底端。
优选的,所述电性伸缩杆由外部驱动电性控制其上下伸缩。
优选的,所述收料箱设置有四个,相邻的所述收料箱之间设置的角度为九十度,所述换向槽设置有八个,相邻的所述换向槽之间的角度设置为四十五度。
优选的,所述第二转动板的形状大小与第三转动板的轮廓相适配,所述拨动块的运动轨迹与换向槽相适配。
基于菌种改良的鹿茸菇工厂化培养方法:
步骤一:鹿茸菇培养基配方,将鹿茸菇培养基含水量控制在70%-75%。
步骤二:通过高温高压对鹿茸菇培养基进行高温灭菌。
步骤三:冷却时,通过在清洁的冷却室进行冷却,将鹿茸菇培养基的温度冷却到20℃以下,以保持鹿茸菇培养基的活性,鹿茸菇培养基可对菌种提供营养物质。
步骤四:将冷却后的鹿茸菇培养基在上述鹿茸菇工厂化培养系统内进行接种工作,保持无菌接种环境,在培养基菌棒上打好孔洞之后,向培养基菌棒对应的打孔内投入菌种。
步骤五:在接种之后,获取已经接种的鹿茸菇培养基,转接至催芽工序,在催芽时将环境温度控制在16至18℃,湿度大于95%,在白天给予鹿茸菇培养基20-200lux的照明强度,保持培养环境3000ppm以下的二氧化碳浓度,持续10至12天;催芽完毕后,将所得产物进行生育管理。
优选的,所述步骤二中的高温灭菌的过程中,先升温至120℃,温度保持30-45min,然后升温至150℃,温度保持60min。
优选的,所述步骤五中的生育管理环境为:温度控制在16至20摄氏度,湿度大于90%,在白天给予鹿茸菇培养基50-500lux的照明强度,保持培养环境3000ppm以下的二氧化碳浓度,持续15至18天。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
1、通过定位按压板的按压使得菌棒的位置被固定,防止在对菌棒进行打孔的过程中,空心打孔刀抵触到菌棒时会带动菌棒偏移,避免菌棒偏移而导致打孔错位的情况,在对菌棒进行打孔之后,因为收料箱内的菌种全部被投放到空心打孔刀内,菌种通过空心打孔刀内部播种至菌棒上对应的孔洞中,避免菌种被散播至菌棒外,减少菌种的浪费,从而避免产量降低;
2、通过收料箱可实现定量接种,使得投入菌棒内的菌种能吸收菌棒内的营养物质,减少菌棒内的营养物质残留,减少多余的营养物质氧化变质产生毒性,进而保护了菌种能够吸收适宜的营养物质;
3、通过定位按压板可将空心打孔刀上的土壤剐蹭掉落,避免了堆积的泥土黏附在空心打孔刀的表面,防止泥土中坚硬的颗粒物质磨损空心打孔刀的刀刃,进而使得空心打孔刀的切削精度降低的问题,避免空心打孔刀因为精度降低从而打出形状歪曲的孔洞,提升了空心打孔刀的打孔效率。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结构主视立体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结构正视平面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结构侧视平面示意图;
图4为本发明定位打孔组件结构剖视示意图;
图5为本发明往复旋转组件结构剖视立体示意图;
图6为本发明往复旋转组件结构局部立体示意图;
图7为本发明往复旋转组件结构立体示意图;
图8为本发明定量投料组件结构立体示意图;
图9为本发明图8中A处结构放大立体示意图;
图10为本发明方法流程图。
图中:
1、工作台;2、电性伸缩杆;3、第一定位杆;
4、定位打孔组件;401、第一定位板;402、弹簧;403、定位按压板;404、空心打孔刀;
5、往复旋转组件;501、定位架;502、棘齿台;503、棘轮;504、第一转动板;505、第二转动板;506、拨动块;507、第二定位杆;508、第三转动板;509、换向槽;
6、定量投料组件;601、第三定位杆;602、转动轴;603、旋转支撑架;604、收料箱;605、第四定位杆;606、投料架;607、投料箱;608、出料箱。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的保护的范围。
请参阅图1至图10,本发明提供一种技术方案:
实施例一
请参照图1至图9所示,基于菌种改良的鹿茸菇工厂化培养系统及方法,包括工作台1,工作台1的内部设置有外部驱动,工作台1的上表面固定连接有电性伸缩杆2,电性伸缩杆2由外部驱动电性控制其上下伸缩,在菌棒被传送至工作台1上表面时,外部驱动电性控制电性伸缩杆2伸缩,可以使其打孔与播种,工作台1的顶端设置有第一定位杆3,工作台1的上方设置有定位打孔组件4,工作台1的顶端设置有往复旋转组件5,工作台1的顶端设置有定量投料组件6;
定位打孔组件4包括有定位按压板403和空心打孔刀404,定位按压板403设置于工作台1的上方,空心打孔刀404滑动连接在定位按压板403的中部;
往复旋转组件5包括有第一转动板504、第二转动板505、拨动块506、第三转动板508,第一转动板504与第一定位杆3转动连接,第二转动板505固定连接在第一转动板504远离电性伸缩杆2的一侧,第二转动板505的形状大小与第三转动板508的轮廓相适配,拨动块506固定连接在第一转动板504远离电性伸缩杆2的一侧,所述第三转动板508设置于第二转动板505的上方;
定量投料组件6包括有旋转支撑架603和收料箱604,旋转支撑架603设置于工作台1的顶端,收料箱604固定连接在旋转支撑架603远离第一定位杆3的一端。
定位打孔组件4还包括有第一定位板401和弹簧402,第一定位板401固定连接在第一定位杆3的表面,弹簧402的顶端固定连接在第一定位板401的底部,弹簧402的底端与定位按压板403固定连接。
往复旋转组件5还包括有定位架501、棘齿台502、棘轮503、第二定位杆507、换向槽509,定位架501固定连接在工作台1的上表面,棘齿台502固定连接在定位架501的下表面,棘轮503固定连接在第一转动板504靠近电性伸缩杆2的一侧,棘齿台502上棘齿数量设置可使得在电性伸缩杆2伸缩过程中,棘轮503恰好转动一周,通过第一转动板504转动使得拨动块506转动,拨动块506从换向槽509内滑动带动第三转动板508转动,第二定位杆507固定连接在旋转支撑架603上,第三转动板508的内侧与第二定位杆507固定连接,换向槽509贯穿开设与第三转动板508的表面,换向槽509之间的角度设置为四十五度,拨动块506的运动轨迹与换向槽509相适配,第三转动板508每次转动四十五度,便于播种与打孔的位置统一。
定量投料组件6还包括有第三定位杆601、转动轴602、第四定位杆605、投料架606、投料箱607、出料箱608,所述第三定位杆601的底端与第一定位杆3固定连接,所述转动轴602的一端与第三定位杆601的顶端固定连接,所述转动轴602的一端与旋转支撑架603转动连接,所述旋转支撑架603与第二定位杆507远离第三转动板508的一端固定连接,所述第四定位杆605的底端固定连接在第三定位杆601的上表面,所述投料架606的侧壁与第四定位杆605固定连接,所述投料箱607固定连接在投料架606的顶端,所述收料箱604设置有四个,相邻的收料箱604之间设置的角度为九十度,所述换向槽509设置有八个,相邻的换向槽509之间的角度设置为四十五度,实现打完孔洞对于菌棒进行定量投料,所述出料箱608固定连接在投料架606的底端且贯穿第一定位杆3,所述空心打孔刀404固定连接在出料箱608的底端。
实施例二
请参照图10所示,基于菌种改良的鹿茸菇工厂化培养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一:鹿茸菇培养基配方,将鹿茸菇培养基含水量控制在70%-75%。
步骤二:通过高温高压对鹿茸菇培养基进行高温灭菌。
步骤三:冷却时,通过在清洁的冷却室进行冷却,将鹿茸菇培养基的温度冷却到20℃以下,以保持鹿茸菇培养基的活性,鹿茸菇培养基可对菌种提供营养物质。
步骤四:将冷却后的鹿茸菇培养基在上述鹿茸菇工厂化培养系统内进行接种工作,保持无菌接种环境,在培养基菌棒上打好孔洞之后,向培养基菌棒对应的打孔内投入菌种。
步骤五:在接种之后,获取已经接种的鹿茸菇培养基,转接至催芽工序,在催芽时将环境温度控制在16至18℃,湿度大于95%,在白天给予鹿茸菇培养基20-200lux的照明强度,保持培养环境3000ppm以下的二氧化碳浓度,持续10至12天;催芽完毕后,将所得产物进行生育管理。
步骤二中的高温灭菌的过程中,先升温至120℃,温度保持30-45min,然后升温至150℃,温度保持60min。
步骤五中的生育管理环境为:温度控制在16至20摄氏度,湿度大于90%,在白天给予鹿茸菇培养基50-500lux的照明强度,保持培养环境3000ppm以下的二氧化碳浓度,持续15至18天。
以下为上述实施例的工作原理:
初始状态下,电性伸缩杆2未通电,弹簧402未被压缩,收料箱604内投入等量的菌种,收料箱604的开口未对准出料箱608。
工作时,将菌棒放置在工作台1的上表面,启动外部驱动,将菌棒逐渐传送至空心打孔刀404的底部,在菌棒到达空心打孔刀404的底部时,外部驱动对电性伸缩杆2通电,电性控制电性伸缩杆2向下运动,电性伸缩杆2带动第一定位杆3向下运动,此时第一定位杆3带动第一定位板401向下运动,第一定位板401通过弹簧402带动定位按压板403向下运动,直至定位按压板403完全抵触到菌棒,使得菌棒被固定至定位按压板403底部,此时继续电性控制电性伸缩杆2向下运动,因为定位按压板403已经抵触到菌棒表面,所以在继续向下运动的过程中,弹簧402逐渐被压缩,在弹簧402被压缩的过程中,空心打孔刀404从定位按压板403中部逐渐伸出,空心打孔刀404在向菌棒运动的过程中,对菌棒进行打孔,所产生的孔洞尺寸大小恰好适宜菌种培养发育,在完成打孔之后,电性控制电性伸缩杆2向上运动,此时空心打孔刀404逐渐远离菌棒,在空心打孔刀404向上运动的过程中,弹簧402逐渐恢复,同时空心打孔刀404运动至定位按压板403的上侧,在对菌棒打孔之后,菌棒内的土壤会附着在空心打孔刀404上,通过定位按压板403可将空心打孔刀404上的土壤剐蹭掉落,避免了堆积的泥土黏附在空心打孔刀404的表面,防止泥土中坚硬的颗粒物质磨损空心打孔刀404的刀刃,进而使得空心打孔刀404的切削精度降低的问题,避免空心打孔刀404因为精度降低从而打出形状歪曲的孔洞,提升了空心打孔刀404的打孔效率。
在完成对于菌棒的打孔之后,电性控制电性伸缩杆2向下运动,此时定位按压板403仍然按压在菌棒表面,通过定位按压板403的按压使得菌棒的位置被固定,防止在对菌棒进行打孔的过程中,空心打孔刀404抵触到菌棒时,由于菌棒表面圆滚而发生偏移,避免菌棒偏移导致打孔错位,在对菌棒进行打孔之后,因为收料箱604内的菌种全部被投放到空心打孔刀404内,菌种通过空心打孔刀404内部播种至菌棒上对应的孔洞中,避免菌种被散播至菌棒外,减少菌种的浪费,从而避免产量降低,在电性伸缩杆2向下运动时,由于棘齿台502固定在定位架501上保持静止不动,在电性伸缩杆2带动第一定位杆3向下运动时,第一定位杆3上的棘轮503同步向下运动,棘轮503在棘齿台502上可转动,由于棘齿台502上设置的齿数,可在棘轮503向下运动时,使得拨动棘轮503转动一周,棘轮503在转动时,带动第一转动板504转动一周,第一转动板504可带动第二转动板505同步转动,第一转动板504上的拨动块506在随着第一转动板504转动的同时,拨动块506会运动至换向槽509中,通过拨动块506在换向槽509内运动,使得第三转动板508转动四十五度,由于第二转动板505的形状与第三转动板508的轮廓相适配,可对第三转动板508进行限位,避免第三转动板508由于惯性继续转动,第三转动板508在转动过程中,通过第二定位杆507带动旋转支撑架603转动四十五度,旋转支撑架603在转动时带动收料箱604转动,使得收料箱604在转动过程中沿着投料架606内壁运动,因为相邻的两个收料箱604之间设置为九十度,所以在第三转动板508转动四十五度时可同步使得收料箱604转动四十五度,当第三转动板508转动两次后可使得收料箱604转动九十度,使得收料箱604与出料箱608重合,此时收料箱604内部的菌种向出料箱608内投放,通过第三转动板508转动两次四十五度,实现了收料箱604间歇向出料箱608内投放菌种,此时的打孔与播种间歇工作,菌种通过空心打孔刀404排入至之前对应打的孔内,使得菌种均落入孔中,通过收料箱604可实现定量接种,使得投入菌棒内的菌种能吸收菌棒内的营养物质,减少菌棒内的营养物质残留,减少了多余的营养物质氧化变质产生毒性,进而保护了菌种能够吸收适宜的营养物质。
需要说明的是,在本文中,诸如第一和第二等之类的关系术语仅仅用来将一个实体或者操作与另一个实体或操作区分开来,而不一定要求或者暗示这些实体或操作之间存在任何这种实际的关系或者顺序。而且,术语“包括”、“包含”或者其任何其他变体意在涵盖非排他性的包含,从而使得包括一系列要素的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不仅包括那些要素,而且还包括没有明确列出的其他要素,或者是还包括为这种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所固有的要素。在没有更多限制的情况下,由语句“包括一个……”限定的要素,并不排除在包括所述要素的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中还存在另外的相同要素。
尽管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发明的实施例,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理解在不脱离本发明的原理和精神的情况下可以对这些实施例进行多种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本发明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及其等同物限定。

Claims (2)

1.基于菌种改良的鹿茸菇工厂化培养系统,包括工作台(1),所述工作台(1)的内部设置有外部驱动,其特征在于:所述工作台(1)的上表面固定连接有电性伸缩杆(2),所述工作台(1)的顶端设置有第一定位杆(3),所述工作台(1)的上方设置有定位打孔组件(4),所述工作台(1)的顶端设置有往复旋转组件(5),所述工作台(1)的顶端设置有定量投料组件(6);
所述定位打孔组件(4)包括有定位按压板(403)和空心打孔刀(404),所述定位按压板(403)设置于工作台(1)的上方,所述空心打孔刀(404)滑动连接在定位按压板(403)的中部;
所述往复旋转组件(5)包括有第一转动板(504)、第二转动板(505)、拨动块(506)、第三转动板(508),所述第一转动板(504)与第一定位杆(3)转动连接,所述第二转动板(505)固定连接在第一转动板(504)远离电性伸缩杆(2)的一侧,所述拨动块(506)固定连接在第一转动板(504)远离电性伸缩杆(2)的一侧,所述第三转动板(508)设置于第二转动板(505)的上方;
所述定量投料组件(6)包括有旋转支撑架(603)和收料箱(604),所述旋转支撑架(603)设置于工作台(1)的顶端,所述收料箱(604)固定连接在旋转支撑架(603)远离第一定位杆(3)的一端;
所述定位打孔组件(4)还包括有第一定位板(401)和弹簧(402),所述第一定位板(401)固定连接在第一定位杆(3)的表面,所述弹簧(402)的顶端固定连接在第一定位板(401)的底部,所述弹簧(402)的底端与定位按压板(403)固定连接;
所述往复旋转组件(5)还包括有定位架(501)、棘齿台(502)、棘轮(503)、第二定位杆(507)、换向槽(509),所述定位架(501)固定连接在工作台(1)的上表面,所述棘齿台(502)固定连接在定位架(501)的下表面,所述棘轮(503)固定连接在第一转动板(504)靠近电性伸缩杆(2)的一侧,所述第二定位杆(507)固定连接在旋转支撑架(603)上,所述第三转动板(508)的内侧与第二定位杆(507)固定连接,所述换向槽(509)贯穿开设于第三转动板(508)的表面;
所述定量投料组件(6)还包括有第三定位杆(601)、转动轴(602)、第四定位杆(605)、投料架(606)、投料箱(607)、出料箱(608),所述第三定位杆(601)的底端与第一定位杆(3)固定连接,所述转动轴(602)的一端与第三定位杆(601)的顶端固定连接,所述转动轴(602)的一端与旋转支撑架(603)转动连接,所述旋转支撑架(603)与第二定位杆(507)远离第三转动板(508)的一端固定连接,所述第四定位杆(605)的底端固定连接在第三定位杆(601)的上表面,所述投料架(606)的侧壁与第四定位杆(605)固定连接,所述投料箱(607)固定连接在投料架(606)的顶端,所述出料箱(608)固定连接在投料架(606)的底端且贯穿第一定位杆(3),所述空心打孔刀(404)固定连接在出料箱(608)的底端;
所述收料箱(604)设置有四个,相邻的所述收料箱(604)之间设置的角度为九十度,所述换向槽(509)设置有八个,相邻的所述换向槽(509)之间的角度设置为四十五度;
所述第二转动板(505)的形状大小与第三转动板(508)的轮廓相适配,所述拨动块(506)的运动轨迹与换向槽(509)相适配。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菌种改良的鹿茸菇工厂化培养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电性伸缩杆(2)由外部驱动电性控制其上下伸缩。
CN202311330000.3A 2023-10-13 2023-10-13 基于菌种改良的鹿茸菇工厂化培养系统及方法 Active CN117099610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11330000.3A CN117099610B (zh) 2023-10-13 2023-10-13 基于菌种改良的鹿茸菇工厂化培养系统及方法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11330000.3A CN117099610B (zh) 2023-10-13 2023-10-13 基于菌种改良的鹿茸菇工厂化培养系统及方法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7099610A CN117099610A (zh) 2023-11-24
CN117099610B true CN117099610B (zh) 2024-02-02

Family

ID=8880931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311330000.3A Active CN117099610B (zh) 2023-10-13 2023-10-13 基于菌种改良的鹿茸菇工厂化培养系统及方法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7099610B (zh)

Citations (1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69389A (zh) * 1991-08-12 1993-03-03 李小秋 一种食用菌开放式超净接种器
KR20160063752A (ko) * 2014-11-27 2016-06-07 유진균 버섯배지 자동 타공장치
CN106718073A (zh) * 2017-03-10 2017-05-31 浙江工业大学 一种转盘式自动菌类接种机
CN206611823U (zh) * 2017-03-10 2017-11-07 浙江工业大学 一种转盘式自动菌类接种机
CN207355064U (zh) * 2017-05-20 2018-05-15 江苏鸿程食用菌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食用菌接种打孔机构
CN110720351A (zh) * 2019-10-25 2020-01-24 屈年宝 一种菌包模具菌种种植自动开孔设备
CN111357569A (zh) * 2020-04-21 2020-07-03 农业农村部南京农业机械化研究所 平菇发酵料装料接种一体化同步设备及作业方法
CN112237121A (zh) * 2019-07-18 2021-01-19 庆元县春晓自动化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用于菌棒加工用接种装置
CN113179858A (zh) * 2021-05-06 2021-07-30 上海唐千农业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菌菇类菌罐打孔机
CN216254340U (zh) * 2021-11-26 2022-04-12 河北国煦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蘑菇接种装置
CN217487141U (zh) * 2022-05-30 2022-09-27 龙泉市竹垟乡森旺菇业有限公司 一种液体接种菌棒接种设备
CN217850544U (zh) * 2022-09-05 2022-11-22 昆明英武农业科技有限公司 茯苓菌种接种机
CN218042883U (zh) * 2022-08-10 2022-12-16 贵州聚福菌农业发展有限公司 一种菌种培养用同步打孔接种装置
CN218634914U (zh) * 2022-12-06 2023-03-17 三门峡市农业科学研究院 一种食用菌棒料打孔接种一体机

Patent Citations (1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69389A (zh) * 1991-08-12 1993-03-03 李小秋 一种食用菌开放式超净接种器
KR20160063752A (ko) * 2014-11-27 2016-06-07 유진균 버섯배지 자동 타공장치
CN106718073A (zh) * 2017-03-10 2017-05-31 浙江工业大学 一种转盘式自动菌类接种机
CN206611823U (zh) * 2017-03-10 2017-11-07 浙江工业大学 一种转盘式自动菌类接种机
CN207355064U (zh) * 2017-05-20 2018-05-15 江苏鸿程食用菌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食用菌接种打孔机构
CN112237121A (zh) * 2019-07-18 2021-01-19 庆元县春晓自动化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用于菌棒加工用接种装置
CN110720351A (zh) * 2019-10-25 2020-01-24 屈年宝 一种菌包模具菌种种植自动开孔设备
CN111357569A (zh) * 2020-04-21 2020-07-03 农业农村部南京农业机械化研究所 平菇发酵料装料接种一体化同步设备及作业方法
CN113179858A (zh) * 2021-05-06 2021-07-30 上海唐千农业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菌菇类菌罐打孔机
CN216254340U (zh) * 2021-11-26 2022-04-12 河北国煦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蘑菇接种装置
CN217487141U (zh) * 2022-05-30 2022-09-27 龙泉市竹垟乡森旺菇业有限公司 一种液体接种菌棒接种设备
CN218042883U (zh) * 2022-08-10 2022-12-16 贵州聚福菌农业发展有限公司 一种菌种培养用同步打孔接种装置
CN217850544U (zh) * 2022-09-05 2022-11-22 昆明英武农业科技有限公司 茯苓菌种接种机
CN218634914U (zh) * 2022-12-06 2023-03-17 三门峡市农业科学研究院 一种食用菌棒料打孔接种一体机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7099610A (zh) 2023-11-24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4025801B (zh) 一种温室雾培蔬菜收获机
CN206622178U (zh) 一种农作物基肥用秸秆初步切碎设备
CN111165132A (zh) 一种穴盘苗移栽装置和方法
CN117099610B (zh) 基于菌种改良的鹿茸菇工厂化培养系统及方法
JP2004321151A (ja) 自走式定植用自動穴あけ機
CN114868600B (zh) 一种适用于菌棒接种的固体菌种接种机及接种方法
CN204425975U (zh) 一种气吸式微型马铃薯精量播种机
CN112913516B (zh) 库尔勒香梨工业自动化育苗机械
CN216960924U (zh) 一种变量控制的林业育苗装置
CN115885749A (zh) 一种植物种植用地膜打孔智能机器人
KR20150042576A (ko) 버섯 배지 처리 장치 및 이를 사용하는 버섯 재배 방법
CN211406834U (zh) 一种穴盘苗移栽装置
CN210595837U (zh) 滚筒式有机肥发酵装置
CN221058953U (zh) 一种绿色育苗钵压制装置
CN210406477U (zh) 一种育苗基质自动化装袋设备
CN215935721U (zh) 一种农作物栽培用地膜打孔器
CN111264300A (zh) 一种食用菌病虫害的无公害防控方法
CN220630035U (zh) 一种水稻育种材料方便播种的简易装置
CN214482191U (zh) 一种农作物秧苗栽培打孔装置
CN220897169U (zh) 一种中药材种植用安全移苗装置
CN115024065B (zh) 一种全自动钵苗分离装置
CN219559536U (zh) 一种有机肥造粒设备
CN112154759B (zh) 一种环保复合生物菌肥施肥机
CN111264239B (zh) 一种用于芹菜育苗盘的开穴装置
CN215223059U (zh) 一种红薯幼苗自动栽苗机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