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7099265A - 电波反射板 - Google Patents

电波反射板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7099265A
CN117099265A CN202280025471.0A CN202280025471A CN117099265A CN 117099265 A CN117099265 A CN 117099265A CN 202280025471 A CN202280025471 A CN 202280025471A CN 117099265 A CN117099265 A CN 117099265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patch
reflecting plate
radio wave
substrate
wave reflecting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280025471.0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铃木大一
�冈真一郎
新木盛右
冲田光隆
天野良晃
松野宏己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Japan Display Inc
Original Assignee
Japan Display Inc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Japan Display Inc filed Critical Japan Display Inc
Publication of CN117099265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7099265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QANTENNAS, i.e. RADIO AERIALS
    • H01Q19/00Combinations of primary active antenna elements and units with secondary devices, e.g. with quasi-optical devices, for giving the antenna a desired directional characteristic
    • H01Q19/10Combinations of primary active antenna elements and units with secondary devices, e.g. with quasi-optical devices, for giving the antenna a desired directional characteristic using reflecting surfaces
    • H01Q19/104Combinations of primary active antenna elements and units with secondary devices, e.g. with quasi-optical devices, for giving the antenna a desired directional characteristic using reflecting surfaces using a substantially flat reflector for deflecting the radiated beam, e.g. periscopic antenna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QANTENNAS, i.e. RADIO AERIALS
    • H01Q15/00Devices for reflection, refraction, diffraction or polarisation of waves radiated from an antenna, e.g. quasi-optical devices
    • H01Q15/14Reflecting surfaces; Equivalent structures
    • H01Q15/148Reflecting surfaces; Equivalent structures with means for varying the reflecting propertie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32LAYERED PRODUCTS
    • B32BLAYERED PRODUCTS, i.e. PRODUCTS BUILT-UP OF STRATA OF FLAT OR NON-FLAT, e.g. CELLULAR OR HONEYCOMB, FORM
    • B32B27/00Layered products comprising a layer of synthetic resin
    • B32B27/06Layered products comprising a layer of synthetic resin as the main or only constituent of a layer, which is next to another layer of the same or of a different material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32LAYERED PRODUCTS
    • B32BLAYERED PRODUCTS, i.e. PRODUCTS BUILT-UP OF STRATA OF FLAT OR NON-FLAT, e.g. CELLULAR OR HONEYCOMB, FORM
    • B32B27/00Layered products comprising a layer of synthetic resin
    • B32B27/28Layered products comprising a layer of synthetic resin comprising synthetic resins not wholly covered by any one of the sub-groups B32B27/30 - B32B27/42
    • B32B27/281Layered products comprising a layer of synthetic resin comprising synthetic resins not wholly covered by any one of the sub-groups B32B27/30 - B32B27/42 comprising polyimide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32LAYERED PRODUCTS
    • B32BLAYERED PRODUCTS, i.e. PRODUCTS BUILT-UP OF STRATA OF FLAT OR NON-FLAT, e.g. CELLULAR OR HONEYCOMB, FORM
    • B32B27/00Layered products comprising a layer of synthetic resin
    • B32B27/30Layered products comprising a layer of synthetic resin comprising vinyl (co)polymers; comprising acrylic (co)polymers
    • B32B27/308Layered products comprising a layer of synthetic resin comprising vinyl (co)polymers; comprising acrylic (co)polymers comprising acrylic (co)polymer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32LAYERED PRODUCTS
    • B32BLAYERED PRODUCTS, i.e. PRODUCTS BUILT-UP OF STRATA OF FLAT OR NON-FLAT, e.g. CELLULAR OR HONEYCOMB, FORM
    • B32B3/00Layered products comprising a layer with external or internal discontinuities or unevennesses, or a layer of non-planar shape; Layered products comprising a layer having particular features of form
    • B32B3/02Layered products comprising a layer with external or internal discontinuities or unevennesses, or a layer of non-planar shape; Layered products comprising a layer having particular features of form characterised by features of form at particular places, e.g. in edge regions
    • B32B3/08Layered products comprising a layer with external or internal discontinuities or unevennesses, or a layer of non-planar shape; Layered products comprising a layer having particular features of form characterised by features of form at particular places, e.g. in edge regions characterised by added members at particular part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QANTENNAS, i.e. RADIO AERIALS
    • H01Q13/00Waveguide horns or mouths; Slot antennas; Leaky-waveguide antennas; Equivalent structures causing radiation along the transmission path of a guided wave
    • H01Q13/08Radiating ends of two-conductor microwave transmission lines, e.g. of coaxial lines, of microstrip line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QANTENNAS, i.e. RADIO AERIALS
    • H01Q21/00Antenna arrays or systems
    • H01Q21/06Arrays of individually energised antenna units similarly polarised and spaced apart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QANTENNAS, i.e. RADIO AERIALS
    • H01Q3/00Arrangements for changing or varying the orientation or the shape of the directional pattern of the waves radiated from an antenna or antenna system
    • H01Q3/44Arrangements for changing or varying the orientation or the shape of the directional pattern of the waves radiated from an antenna or antenna system varying the electric or magnetic characteristics of reflecting, refracting, or diffracting devices associated with the radiating element
    • H01Q3/46Active lenses or reflecting array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32LAYERED PRODUCTS
    • B32BLAYERED PRODUCTS, i.e. PRODUCTS BUILT-UP OF STRATA OF FLAT OR NON-FLAT, e.g. CELLULAR OR HONEYCOMB, FORM
    • B32B2307/00Properties of the layers or laminate
    • B32B2307/20Properties of the layers or laminate having particular electrical or magnetic properties, e.g. piezoelectric
    • B32B2307/204Di-electric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32LAYERED PRODUCTS
    • B32BLAYERED PRODUCTS, i.e. PRODUCTS BUILT-UP OF STRATA OF FLAT OR NON-FLAT, e.g. CELLULAR OR HONEYCOMB, FORM
    • B32B2307/00Properties of the layers or laminate
    • B32B2307/20Properties of the layers or laminate having particular electrical or magnetic properties, e.g. piezoelectric
    • B32B2307/206Insulating

Landscapes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Electromagnetism (AREA)
  • Aerials With Secondary Devices (AREA)
  • Variable-Direction Aerials And Aerial Arrays (AREA)
  • Waveguide Aerials (AREA)

Abstract

本实施方式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能够使反射的电波的相位差量增加的电波反射板。在本实施方式中,电波反射板是具备第1基板、第2基板和夹持在上述第1基板与上述第2基板之间的第1介电体层的电波反射板,上述第1基板具备:第1基材;分别沿着第1方向及第2方向以等间隔配置成矩阵状的正方形的多个第1贴片电极;设于上述第1基材与上述多个第1贴片电极之间的正方形的多个第2贴片电极;和设于上述多个第1贴片电极与上述多个第2贴片电极之间的第2介电体层,上述第2基板具备第2基材和与上述第2基材接触设置的公共电极,上述第1介电体层具有第1介电常数,上述第2介电体层具有第2介电常数。

Description

电波反射板
技术领域
本发明的实施方式涉及电波反射板。
背景技术
作为在能够电气性控制指向性的相控阵列天线中使用的移相器,进行着利用液晶的移相器的开发。在相控阵列天线中,被从对应的移相器传递高频信号的多个天线元件以一维(或二维)排列。在上述那样的相控阵列天线中,需要以输入到相邻的天线元件的高频信号的相位差固定的方式,调整液晶的介电常数。
另外,也进行与相控阵列天线同样地能够利用液晶来控制电波的反射方向的电波反射板的研究。在该电波反射板中,具有反射电极的反射控制部以一维(或二维)排列。在电波反射板中也是,需要以反射的电波的相位差在相邻的反射控制部间固定的方式,调整液晶的介电常数。
将液晶用作介电体的电波反射板能够根据施加于液晶的电压而可变地控制反射方向。然而,在使用液晶的电波反射板中,在反射的电波的相位差量不充分的情况下,反射电波的方向的可变量受到制约。
现有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平11-103201号公报
专利文献2:日本特表2019-530387号公报
发明内容
本实施方式提供一种能够使反射的电波的相位差量增加的电波反射板。
一个实施方式的电波反射板是具备第1基板、第2基板、夹持于上述第1基板与上述第2基板之间的第1介电体层的电波反射板,上述第1基板具备:第1基材;分别沿着第1方向及第2方向以等间隔配置成矩阵状的正方形的多个第1贴片电极;设在上述第1基材与上述多个第1贴片电极之间的正方形的多个第2贴片电极;以及设在上述多个第1贴片电极与上述多个第2贴片电极之间的第2介电体层,上述第2基板具备第2基材和与上述第2基材接触设置的公共电极,上述第1介电体层具有第1介电常数,上述第2介电体层具有第2介电常数。
发明效果
根据本实施方式,能够提供一种可使反射的电波的相位差量增加的电波反射板。
附图说明
图1是表示本实施方式的电波反射板的剖视图。
图2是表示图1所示的电波反射板的俯视图。
图3是表示贴片电极的放大俯视图。
图4是表示电波反射板的一部分的放大剖视图。
图5是表示在本实施方式的电波反射板的驱动方法中,在每个期间对贴片电极施加的电压的变化的时间图。
图6是本实施方式的电波反射板的放大剖视图。
图7是表示本实施方式的电波反射板的俯视图。
图8是电波反射板的局部放大剖视图。
图9是表示开关元件的俯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参照附图说明本发明的各实施方式。此外,公开内容只不过为一例,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来说,关于对保持发明主旨的适当变更能够容易想到的方案,当然也包含于本发明的范围。另外,为了使说明更加明确,存在与实际样态相比,附图示意地表示各部分的宽度、厚度、形状等的情况,但只不过为一例,不对本发明的解释进行限定。另外,在本说明书和各图中,对于与关于既出现的图前述的要素相同的要素,有时标注相同的附图标记并适当省略详细的说明。
以下,一边参照附图一边详细说明一个实施方式的电波反射板。
在本实施方式中,第1方向X、第2方向Y及第3方向Z相互正交,但也可以以90度以外的角度交叉。将朝向第3方向Z的箭头的前端的方向定义为上或上方,将朝向第3方向Z的箭头的前端的相反侧的方向定义为下或下方。
另外,在设为“第1部件的上方的第2部件”及“第1部件的下方的第2部件”的情况下,第2部件可以与第1部件接触,或者也可以位于从第1部件离开的位置。在后者的情况下,可以在第1部件与第2部件之间夹着第3部件。另一方面,在设为“第1部件之上的第2部件”及“第1部件之下的第2部件”的情况下,第2部件与第1部件接触。
另外,设为在第3方向Z的箭头的前端侧存在观察电波反射板的观察位置,将从该观察位置朝向以第1方向X及第2方向Y规定的X-Y平面的观察称为俯视。将对由第1方向X及第3方向Z规定的X-Z平面或由第2方向Y及第3方向Z规定的Y-Z平面下的电波反射板的截面的观察称为剖视。
图1是表示本实施方式的电波反射板的剖视图。电波反射板RE能够使电波反射,作为用于电波的中继装置发挥功能。
如图1所示,电波反射板RE具备第1基板SUB1、第2基板SUB2和液晶层LC。第1基板SUB1具有电绝缘性的基材BA1、多个贴片电极PEF、绝缘层INS、多个贴片电极PEL和取向膜AL1。
基材BA1形成为平板状,沿着包含相互正交的第1方向X及第2方向Y的X-Y平面延伸。
在基材BA1上设有多个贴片电极PEF。
以覆盖多个贴片电极PEF的方式设有绝缘层INS。
在绝缘层INS上设有多个贴片电极PEL。多个贴片电极PEL在第3方向上与多个贴片电极PEF相对,并分别重叠。
以覆盖贴片电极PEL的方式设有取向膜AL1。
此外在本实施方式中,也存在对贴片电极PEF及PEL进行概括而也称为贴片电极PE的情况。
第2基板SUB2空开规定间隙与第1基板SUB1相对配置。第2基板SUB2具有电绝缘性的基材BA2、公共电极CE和取向膜AL2。基材BA2形成为平板状,沿着X-Y平面延伸。
以与基材BA2接触的方式设有公共电极CE。也可以在公共电极CE与基材BA1之间设有未图示的绝缘层。
以覆盖公共电极CE的方式设有取向膜AL2。在本实施方式中,取向膜AL1及取向膜AL2分别为水平取向膜。
第1基板SUB1及第2基板SUB2通过配置在各个周缘部的密封材料SAL而接合。液晶层LC设于由第1基板SUB1、第2基板SUB2及密封材料SAL围出的空间。液晶层LC保持于第1基板SUB1与第2基板SUB2之间。
在此,将液晶层LC的厚度(液晶层间隙)设为dl。厚度dl大于通常的液晶显示面板的液晶层的厚度。在本实施方式中,厚度dl为50μm。但是,只要能够充分调整电波的反射相位,则厚度dl也可以小于50μm。或者,为了增大电波的反射角,厚度dl也可以超过50μm。电波反射板RE的液晶层LC中使用的液晶材料与通常的液晶显示面板中使用的液晶材料不同。此外,关于上述的电波的反射相位将后述。
对公共电极CE施加公共电压,公共电极CE的电位被固定。在本实施方式中,公共电压为接地电压,为例如0V。也对贴片电极PE施加电压。在本实施方式中,贴片电极PE被交流驱动。液晶层LC通过贴片电极PE与公共电极CE之间产生的电场而驱动。通过使施加于贴片电极PE与公共电极CE之间的电压作用于液晶层LC,液晶层LC的介电常数发生变化。
若液晶层LC的介电常数变化,则液晶层LC中电波的传播速度也会变化。因此,通过调整作用于液晶层LC的电压,能够调整电波的反射相位。由此,能够调整电波的反射方向。
在本实施方式中,作用于液晶层LC的电压的绝对值为10V以下。这是因为在10V下液晶层LC的介电常数成为饱和状态。但是,根据液晶层LC的介电常数,成为其饱和状态的电压不同,因此作用于液晶层LC的电压的绝对值也可以超过10V。例如,在寻求液晶的响应速度的提高的情况下,也可以在使超过10V的电压作用于液晶层LC后,使10V以下的电压作用于液晶层LC。
第1基板SUB1在与第2基板SUB2相对的那一侧的相反侧具有入射面Sa。此外,图1中,入射波w1是向电波反射板RE入射的电波,反射波w2是由电波反射板RE反射的电波。
图2是表示图1所示的电波反射板的俯视图。在图2所示的电波反射板RE中,具有分别沿着第1方向X及第2方向Y配置成矩阵状的多个贴片区域PA。多个贴片区域PA各自具有贴片电极PE。图2所示的贴片电极PE设为示出重叠的贴片电极PEF及贴片电极PEL。
多个贴片电极PE分别沿着第1方向X及第2方向Y隔开间隔配置成矩阵状。在X-Y平面中,多个贴片电极PE具有相同形状及相同尺寸。多个贴片电极PEL设于同一平面(X-Y平面),多个贴片电极PEF设于比贴片电极PEL靠上方的同一平面(X-Y平面)。
多个贴片电极PE沿着第1方向X以等间隔排列,且沿着第2方向Y以等间隔排列。多个贴片电极PE包含于沿着第2方向Y延伸且沿着第1方向X排列的多个贴片电极组GP。在图2中,多个贴片电极组GP例如具有第1贴片电极组GP1至第8贴片电极组GP8。
第1贴片电极组GP1具有多个第1贴片电极PE1,第2贴片电极组GP2具有多个第2贴片电极PE2,第3贴片电极组GP3具有多个第3贴片电极PE3,第4贴片电极组GP4具有多个第4贴片电极PE4,第5贴片电极组GP5具有多个第5贴片电极PE5,第6贴片电极组GP6具有多个第6贴片电极PE6,第7贴片电极组GP7具有多个第7贴片电极PE7,第8贴片电极组GP8具有多个第8贴片电极PE8。例如,第2贴片电极PE2在沿着第1方向X的方向上,位于第1贴片电极PE1与第3贴片电极PE3之间。
各个贴片电极组GP包含沿着第2方向Y排列且相互电连接的多个贴片电极PE。在本实施方式中,各个贴片电极组GP的多个贴片电极PE通过连接布线CL而连接。连接布线CL仅与多个贴片电极PEL连接,可以不对多个贴片电极PEF设置连接布线CL。即,贴片电极PEF只要为浮置状态即可。该情况下,图2所示的贴片电极PE表示贴片电极PEL。此外虽未图示,但连接布线CL也可以相对于多个贴片电极PEL各自以及多个贴片电极PEF各自设置。
图2所示的电波反射板RE没有按每个贴片电极PE设置开关元件,而是经由连接布线CL施加电压。也就是说,图2所示的电波反射板RE通过被动驱动而驱动。但是本实施方式的电波反射板并不限定于此,也可以按每个贴片电极PE设置开关元件,通过所谓主动驱动而驱动。详情将后述。
多个连接布线CL在第1基板SUB1沿着第2方向Y延伸,且沿着第1方向X排列。连接布线CL延伸至第1基板SUB1中的不与第2基板SUB2相对的区域。此外,与本实施方式不同,多个连接布线CL也可以与多个贴片电极PE一对一而连接。
在本实施方式中,沿着第2方向Y排列的多个贴片电极PE和连接布线CL由同一导体一体形成。此外,多个贴片电极PE和连接布线CL也可以由互不相同的导体形成。贴片电极PE、连接布线CL及上述公共电极CE由金属或以金属为准的导体形成。例如,贴片电极PE、连接布线CL及上述公共电极CE可以由铟锡氧化物(Indium Tin Oxide:ITO)等的透明导电材料形成。连接布线CL可以与未图示的外引线焊接(OLB)的焊盘连接。一个贴片区域PA具有一个贴片电极PE以及将相邻的贴片电极PE连接的连接布线CL的一部分。
连接布线CL为细线,连接布线CL的宽度与后述的长度Px相比充分小。连接布线CL的宽度为几μm至几十μm,为μm级别。此外,若连接布线CL的宽度过长大,则导致电波的频率成分的灵敏度变化,因此不被期望。
密封材料SAL配置在第1基板SUB1与第2基板SUB2所相对的区域的周缘部。
图2中示出了在沿着第1方向X的方向及沿着第2方向Y的方向上分别排列有8个贴片电极PE的例子,但本实施方式并不限定于此。贴片电极PE的个数能够进行各种变化。若例示,则贴片电极PE也可以在沿着第1方向X的方向上排列100个,在沿着第2方向Y的方向上配置多个(例如100个)。电波反射板RE(第1基板SUB1)的在沿着第1方向X的方向上的长度为例如40cm以上80cm以下。
图3是表示贴片电极的放大俯视图。在本实施方式中,贴片电极PEL及PEF具有相同形状。由此,图3所示的贴片电极PE示出贴片电极PEL及PEF双方的形状。
贴片电极PE具有正方形的形状。贴片电极PE的形状并不限定于此,但期望为正方形或正圆。若关注贴片电极PE的外形,则期望纵横的尺寸比为1:1的形状。这是由于为了应对横极化波及纵极化波而期望90°的旋转对称构造。
贴片电极PE在沿着第1方向X的方向上具有长度Px,在沿着第2方向Y的方向上具有长度Py。长度Px及长度Py期望根据入射波w1的频带而调整。接着,例示上述入射波w1的频带与长度Px及长度Py的期望关系。
2.4GHz:Px=Py=35mm
5.0GHz:Px=Py=16.8mm
28GHz:Px=Py=3.0mm
图4是表示电波反射板的一部分的放大剖视图。如图4所示,液晶层LC的厚度dl(液晶层间隙)由多个间隔件SS保持。在本实施方式中,间隔件SS为柱状间隔件,形成于第2基板SUB2,向第1基板SUB1侧突出。
间隔件SS的宽度为10μm以上20μm以下。贴片电极PE的长度Px及长度Py为mm级别,与之相对间隔件SS的第1方向X的截面直径为μm级别。因此,需要使间隔件SS存在于与贴片电极PE相对的区域。另外,在与贴片电极PE相对的区域中,多个间隔件SS所存在的区域的比例为1%左右。因此,即使在上述区域存在间隔件SS,间隔件SS对反射波w2带来的影响也很小。此外,间隔件SS也可以形成于第1基板SUB1,向第2基板SUB2侧突出。或者,间隔件SS也可以为球状间隔件。
电波反射板RE具备多个反射控制部RH。各个反射控制部RH具有多个贴片电极PE中的一个贴片电极PE(在第3方向上重叠的贴片电极PEL及PEF)、公共电极CE中的与上述一个贴片电极PE相对的部分、和液晶层LC中的与上述一个贴片电极PE相对的区域。各个反射控制部RH如以下方式发挥功能:与施加于贴片电极PE的电压响应地调整从入射面Sa侧入射的电波(入射波w1)的相位,使电波向入射面Sa侧反射,成为反射波w2。在各个反射控制部RH中,反射波w2是由贴片电极PE反射的电波与由公共电极CE反射的电波的合成波。如上述那样,多个贴片电极PEL通过连接布线CL而连接,在多个贴片电极PEF为浮置状态的情况下,该电压仅施加于多个贴片电极PEL。
在沿着第1方向X的方向上,贴片电极PE以等间隔排列。相邻的贴片电极PE间的长度(间距)设为dk。长度dk相当于从一个贴片电极PE的几何学中心到相邻的贴片电极PE的几何学中心的距离。在本实施方式中,将反射波w2设为在第1反射方向d1上为同相位而进行说明。在图4的X-Z平面上,第1反射方向d1为在与第3方向Z之间成第1角度θ1的方向。第1反射方向d1与X-Z平面平行。图4中θ1a与θ1相等(θ1=θ1a)。
对于由多个反射控制部RH反射的电波在第1反射方向d1上使相位一致,只要在直线状的双点划线上使电波的相位一致即可。例如,只要使点Q1b处的反射波w2的相位与点Q2a处的反射波w2的相位一致即可。第1贴片电极PE1的从点Q1a到点Q1b的物理性的直线距离为dk×sinθ1。因此,若关注第1反射控制部RH1和第2反射控制部RH2,则使来自第2反射控制部RH2的反射波w2的相位与来自第1反射控制部RH1的反射波w2的相位相比延迟相位量δ1即可。在此,相位量δ1以下式表示。
δ1=dk×sinθ1×2π/λ
图5是表示在本实施方式的电波反射板的驱动方法中,在每个期间对贴片电极施加的电压的变化的时间图。在图5中,示出了电波反射板RE的驱动期间中的第1期间Pd1到第5期间Pd5。在本实施方式中,如上述那样设为在仅对贴片电极PEL施加电压、贴片电极PEF为浮置状态的情况下,图5的贴片电极PE示出贴片电极PEL。
如图4及图5所示,若开始电波反射板RE的驱动,则在第1期间Pd1,以由多个反射控制部RH反射的电波在第1反射方向d1上成为同相位的方式,对多个贴片电极PE施加电压V。例如,对第1贴片电极PE1施加第1电压V1,对第2贴片电极PE2施加第2电压V2,对第3贴片电极PE3施加第3电压V3。
在接着第1期间Pd1的第2期间Pd2,以由多个反射控制部RH反射的电波在第1反射方向d1上保持为同相位的方式,对多个贴片电极PE施加电压。例如,对第1贴片电极PE1施加第2电压V2,对第2贴片电极施加第3电压V3,对第3贴片电极PE3施加第4电压V4。
在各个期间Pd,经由连接布线CL对各个贴片电极组GP的多个贴片电极PE施加同一电压。
在第1期间Pd1及第2期间Pd2各自中,若将公共电极CE的电位设为基准,则对各个贴片电极PE施加的电压的极性定期性反转。例如,贴片电极PE以60Hz的驱动频率驱动。由于贴片电极PE被交流驱动,所以不会长期间对液晶层LC施加固定电压。由于能够抑制烧伤的产生,所以能够抑制相对于第1反射方向d1的反射波w2的方向偏移。
而且,在本实施方式中,在各个贴片电极PE中,第2期间Pd2施加的电压的绝对值与第1期间Pd1施加的电压的绝对值不同。由于能够充分抑制烧伤的产生,所以能够抑制相对于第1反射方向d1的反射波w2的方向偏移。
即使期间Pd变为其他期间Pd,也会维持由一个反射控制部RH向第1反射方向d1反射的电波与由相邻的反射控制部RH向第1反射方向d1反射的电波之间的相位量δ1。在本实施方式中,相位量δ1为60°。
在图5所示的例子中,在第1期间Pd1对第6贴片电极PE6施加第6电压V6。在由第1反射控制部RH1向第1反射方向d1反射的电波与由具有第6贴片电极PE6的第6反射控制部向第1反射方向d1反射的电波之间带来300°的相位差。
由于在由第1反射控制部RH1向第1反射方向d1反射的电波与由具有第7贴片电极PE7的第7反射控制部向第1反射方向d1反射的电波之间带来360°的相位差,所以在第1期间Pd1也可以对第7贴片电极PE7施加第7电压。但是在本实施方式中,在第1期间Pd1,对第7贴片电极PE7施加第1电压V1。通过周期性的电压施加模式,能够抑制电压V的种类,且驱动多个贴片电极PE。
图6是本实施方式的电波反射板的放大剖视图。本实施方式的电波反射板RE具备公共电极CE、介电体层DLT1、贴片电极PEL、介电体层DLT2及贴片电极PEF。图6所示的介电体层DLT1是具有可变的介电常数ε1的介电体层,例如,是图1和图4所示的液晶层LC。介电体层DLT2是具有固定的介电常数ε2的介电体层,相当于图1和图4所示的绝缘层INS。
本实施方式的电波反射板RE可以说是具备两层贴片电极PE及介电体层的层叠体的电波反射板。具备两层该层叠体的电波反射板与仅具有一层层叠体的情况相比,能够使相位差量增加。以下说明具体例。
图6所示的Px如上述那样为贴片电极PE的长度。将贴片电极PE间的距离设为wp。将介电体层DLT1及DLT2的厚度分别设为tp1及tp2。由于贴片电极PE为正方形形状,所以长度Py与长度Px相等。
在此,作为比较例,在该层叠体为1层的情况下,例如,考虑不设置贴片电极PEF及介电体层DLT2的电波反射板。将本实施方式的电波反射板RE和比较例的电波反射板以下述条件进行比较。
在本实施方式的电波反射板RE中,介电体层DLT1的厚度tp1及DLT2的厚度tp2分别设为50μm及30μm。入射波w1的频率、贴片电极PE(贴片电极PEF及PEL)的长度Px及贴片电极PE间的距离wp分别为28GHz、3000μm及50μm。
另一方面,在比较例的电波反射板中,如上述那样,没有设置贴片电极PE中的贴片电极PEF及介电体层DLT2,即介电体层DLT2的厚度tp2为0μm。除此以外的条件设为与本实施方式的电波反射板RE相同。
在本实施方式的电波反射板RE中,反射率为0dB至10dB,反射的电波的相位差量为280dB。在比较例的电波反射板中,反射率为0dB至10dB,该相位差量为180dB。像这样,通过将介电体层及贴片电极的层叠体设为两层,能够使反射的电波的相位差量增加。
介电体层DLT1的介电常数ε1只要为例如2.5以上3.5以下即可。例如,如上述那样使用液晶层即可,但并不限定于此。作为介电体层DLT1,也可以使用其他可变的介电体,具体而言为能够通过来自外部的操作而使介电常数变化的介电体。介电体层DLT2的介电常数ε2只要设为固定值、例如2.5即可。作为具有这样的介电常数ε2的介电体,例如,可列举有机绝缘材料,更具体而言为聚酰亚胺或亚克力。介电常数ε2优选将介电常数ε1的2倍左右设为上限。
介电体层DLT2的厚度tp2在上述中设为30μm,但并不限定于此。厚度tp2只要为介电体层DLT1的厚度dl的2倍左右,例如比0μm厚且小于等于75μm即可。
以上,本实施方式的电波反射板RE通过将介电体层及贴片电极的层叠体设为两层,能够使反射的电波的相位差量增加。
图7是表示本实施方式的电波反射板的俯视图。在图7所示的例子中,与图1所示的例子进行比较,在设有控制贴片电极PE的开关元件的方面不同。
如图7所示,第1基板SUB1取代连接布线CL,具有多个信号线SL、多个扫描线GL、多个开关元件SW、驱动电路DRV及多个引线LE。
多个信号线SL沿着第2方向Y延伸,并在沿着第1方向X的方向上配置。多个扫描线GL沿着第1方向X延伸并在沿着第2方向Y的方向上配置。多个扫描线GL与驱动电路DRV连接。开关元件SW设在一个信号线SL与一个扫描线GL的交叉部附近。多个引线LD与驱动电路DRV连接。信号线SL及引线LD可以分别与外引线焊接(OLB)的焊盘连接。
图8是电波反射板的局部放大剖视图。如图8所示,在电波反射板RE的基材BA1之上设有扫描线GL。扫描线GL具有栅电极GE。在基材BA1、贴片电极PEF及绝缘层INS上设有扫描线GL。
以覆盖扫描线GL的方式形成有绝缘层GI。在绝缘层GI上设有半导体层SMC。半导体层SMC与栅电极GE重叠,具有第1区域R1和第2区域R2。在第1区域R1及第2区域R2中,一方为源极区域,另一方为漏极区域。
栅电极GE、半导体层SMC等构成了作为薄膜晶体管(TFT)的开关元件SW。开关元件SW可以是底栅型薄膜晶体管,也可以是顶栅型薄膜晶体管。
以与半导体层SMC的第1区域R1接触的方式设有源电极SE,以与第2区域R2接触的方式设有漏电极DE。源电极SE也可以与信号线SL一体形成。
在绝缘层GI、半导体层SMC、源电极SE及漏电极DE之上形成有绝缘层ILI1。
在绝缘层ILI1上形成有贴片电极PEL。贴片电极PEL通过形成于绝缘层ILI1的接触孔CH并与漏电极DE连接。取向膜AL1形成于绝缘层ILI2及贴片电极PEL之上。
图9是表示开关元件的俯视图。在图9中,省略了半导体层SMC的记载。虽未图示,但贴片电极PEF配置于与贴片电极PEL重叠的位置。
沿着第1方向X延伸的扫描线GL以及沿着第2方向Y延伸的信号线SL各自的交叉区域的宽度大。扫描线GL的该宽度大的区域为栅电极GE,信号线SL的该宽度大的区域为源电极SE。
如图7至图9所示,能够通过主动矩阵驱动单独驱动多个贴片电极PE(尤其是贴片电极PEL)。因此,能够独立地驱动多个贴片电极PE。例如,能够将电波反射板RE反射的反射波w2的方向设为与Y-Z平面平行的方向。
在主动矩阵驱动的电波反射板RE中也是,通过将介电体层及贴片电极的层叠体设为两层,能够使反射的电波的相位差量增加。
在本公开内容中,将基材BA1及BA2分别设为第1基材及第2基材。将介电体层DLT1及DLT2分别设为第1介电体层及第2介电体层。将贴片电极PEL及PEF分别设为第1贴片电极及第2贴片电极。
对本发明的几个实施方式进行了说明,但这些实施方式是作为例子提示的,并不意图限定发明范围。这些新的实施方式能够以其他各种方式实施,在不脱离发明要旨的范围内,能够进行各种省略、置换、变更。这些实施方式和其变形包含于发明范围和要旨,并且包含于权利要求书记载的技术方案和其均等的范围。
附图标记说明
BA1…基材,BA2…基材,CE…公共电极,DLT1…介电体层,DLT2…介电体层,INS…绝缘层,LC…液晶层,PA…贴片区域,PE…贴片电极,PEF…贴片电极,PEL…贴片电极,RE…电波反射板,SUB1…第1基板,SUB2…第2基板,w1…入射波,w2…反射波。

Claims (6)

1.一种电波反射板,具备第1基板、第2基板和夹持于所述第1基板与所述第2基板之间的第1介电体层,其中,
所述第1基板具备:
第1基材;
分别沿着第1方向及第2方向以等间隔配置成矩阵状的正方形的多个第1贴片电极;
设于所述第1基材与所述多个第1贴片电极之间的正方形的多个第2贴片电极;以及
设于所述多个第1贴片电极与所述多个第2贴片电极之间的第2介电体层,
所述第2基板具备:
第2基材;和
与所述第2基材接触设置的公共电极,
所述第1介电体层具有第1介电常数,
所述第2介电体层具有第2介电常数。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波反射板,其中,
所述第1介电常数可变,所述第2介电常数固定。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波反射板,其中,
所述第1介电体层为液晶层,
所述第2介电体层为有机绝缘层。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电波反射板,其中,
所述有机绝缘层的材料为聚酰亚胺或亚克力。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波反射板,其中,
所述第1介电常数为2.5以上3.5以下,
所述第2介电常数为2.5。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波反射板,其中,
所述第2贴片电极为浮置状态。
CN202280025471.0A 2021-03-31 2022-03-31 电波反射板 Pending CN117099265A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3)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21060859A JP2022156918A (ja) 2021-03-31 2021-03-31 電波反射板
JP2021-060859 2021-03-31
PCT/JP2022/016566 WO2022211036A1 (ja) 2021-03-31 2022-03-31 電波反射板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7099265A true CN117099265A (zh) 2023-11-21

Family

ID=8345656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80025471.0A Pending CN117099265A (zh) 2021-03-31 2022-03-31 电波反射板

Country Status (5)

Country Link
US (1) US20240039156A1 (zh)
JP (1) JP2022156918A (zh)
KR (1) KR20230162671A (zh)
CN (1) CN117099265A (zh)
WO (1) WO2022211036A1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12107332B2 (en) * 2020-07-24 2024-10-01 Tmy Technology Inc. Electromagnetic wave reflectarray
WO2024176879A1 (ja) * 2023-02-24 2024-08-29 株式会社ジャパンディスプレイ 電波反射板及び電波反射装置
WO2024190748A1 (ja) * 2023-03-13 2024-09-19 京セラ株式会社 電波制御板および電波制御板の制御方法
WO2024202778A1 (ja) * 2023-03-24 2024-10-03 株式会社ジャパンディスプレイ 電波反射板および電波反射板の駆動方法

Family Cites Familie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H11103201A (ja) 1997-09-29 1999-04-13 Mitsui Chem Inc 移相器、移相器アレイおよびフェーズドアレイアンテナ装置
JP2005292587A (ja) * 2004-04-01 2005-10-20 Seiko Epson Corp 電気光学装置、電気光学装置の製造方法、及び電子機器
US10811770B2 (en) * 2016-06-10 2020-10-20 Sharp Kabushiki Kaisha Scanning antenna
US10720712B2 (en) 2016-09-22 2020-07-21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Liquid-crystal tunable metasurface for beam steering antennas
US10705391B2 (en) * 2017-08-30 2020-07-07 Wafer Llc Multi-state control of liquid crystals
WO2019130839A1 (ja) * 2017-12-27 2019-07-04 Jsr株式会社 アレイアンテナ及びその製造方法、並びにアレイアンテナ用液晶配向剤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US20240039156A1 (en) 2024-02-01
WO2022211036A1 (ja) 2022-10-06
JP2022156918A (ja) 2022-10-14
KR20230162671A (ko) 2023-11-28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14063329B (zh) 相控阵天线的驱动方法以及反射板的驱动方法
CN117099265A (zh) 电波反射板
WO2022211035A1 (ja) 電波反射板
WO2022259790A1 (ja) 電波反射板
CN116888824A (zh) 电波反射板
US10964284B2 (en) Electronic component board and display panel
WO2022259789A1 (ja) 電波反射板及びフェーズドアレイアンテナ
US11696473B2 (en) Display device
CN104641285A (zh) 半导体装置和显示装置
CN118339716A (zh) 电波反射板
US20120112199A1 (en) Thin film transistor array panel
WO2022209330A1 (ja) 電波反射板
TWI824839B (zh) 電波反射板
WO2024100974A1 (ja) 電波反射装置
JP7331160B2 (ja) 表示装置
WO2024070939A1 (ja) 電波反射装置
WO2024202471A1 (ja) 電波反射装置
WO2023181614A1 (ja) リフレクトアレイ
JP6977074B2 (ja) 表示装置及びセンサ装置
WO2024057737A1 (ja) 電波反射装置
JP5392646B2 (ja) 表示素子用基板装置
WO2023170872A1 (ja) 移相装置、平面型アンテナ装置、および移相装置の製造方法
CN118056334A (zh) 电波反射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