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7090805A - 部件安装构造及部件安装方法 - Google Patents

部件安装构造及部件安装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7090805A
CN117090805A CN202210522486.XA CN202210522486A CN117090805A CN 117090805 A CN117090805 A CN 117090805A CN 202210522486 A CN202210522486 A CN 202210522486A CN 117090805 A CN117090805 A CN 117090805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elastic cover
protruding
fixing portion
wall
wall portion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210522486.X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谷欢欢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Alps Alpine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Alps Electric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Alps Electric Co Ltd filed Critical Alps Electric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210522486.X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7090805A/zh
Publication of CN117090805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7090805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Classification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04POSITIVE - DISPLACEMENT MACHINES FOR LIQUIDS; PUMPS FOR LIQUIDS OR ELASTIC FLUIDS
    • F04DNON-POSITIVE-DISPLACEMENT PUMPS
    • F04D29/00Details, component parts, or accessories
    • F04D29/60Mounting; Assembling; Disassembling
    • F04D29/64Mounting; Assembling; Disassembling of axial pumps
    • F04D29/644Mounting; Assembling; Disassembling of axial pumps especially adapted for elastic fluid pumps
    • F04D29/646Mounting or removal of fans

Abstract

一种部件安装构造及一种部件安装方法,向固定部上所设置的彼此对置的两个壁部之间插入在外表面嵌合有弹性罩的部件来安装所述部件,在所述弹性罩上一体形成有从当所述部件向所述固定部插入时与所述壁部的内表面对置的表面突出的挠性片,所述挠性片比向所述固定部插入时所对置的所述壁部的内表面更向外侧延伸,并且所述挠性片的厚度大于所述弹性罩的表面与所对置的所述壁部的内表面的间隙的间隔,在所述部件向所述固定部插入的中途,所述挠性片被所述壁部推倒而与所述弹性罩的表面重叠,所述挠性片上的与所述弹性罩的表面重叠的重叠部位与所述壁部的内表面压接。

Description

部件安装构造及部件安装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部件安装构造及部件安装方法,尤其是涉及向固定部上所设置的彼此对置的两个壁部之间插入在外表面嵌合有弹性罩的部件来安装部件的部件安装构造及部件安装方法。
背景技术
通常,在将部件例如风扇安装到用于固定该风扇的底盘(还称为“固定部”)上时,为了防止风扇晃动并实现无螺钉固定,如图7所示,在风扇50的外表面上嵌合橡胶罩等弹性罩60,从而将风扇隔着弹性罩来安装到底盘70上所设置的容纳部71。
此外,在风扇主体的四个角部开设安装孔51。并且,在容纳部71的对置的两个壁部的四个角部分别设置上方突起712和下方突起(未图示)。在嵌合有弹性罩60的风扇50即风扇组件从容纳部71上方插入的情况下,上方突起712和下方突起各自的前端与各自对应的安装孔51嵌合,从而能够在容纳部71夹持风扇组件。
为了使上方突起712与安装孔51嵌合,对置的上方突起712彼此的间隔被设置得比风扇组件的宽度狭窄,因此在将风扇组件从上方插入容纳部71时,风扇组件的下端与上方突起712先接触,从而导致风扇组件难以向插入方向移动。
另一方面,弹性罩60因对置的上方突起712彼此的夹持力而难以向插入方向移动,从而随着风扇组件的插入,弹性罩60以欲从风扇组件脱离的趋势向上方拉伸或卷绕,由此导致弹性罩60无法完全嵌合在风扇50上,风扇组件无法恰当地容纳到容纳部71,从而无法牢固地固定风扇50,因此产生异响及晃动等问题。
发明内容
本发明是鉴于以上情况而完成的,其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部件安装构造及部件安装方法,在以无螺钉方式安装部件的情况下,能够容易向固定部插入在外表面嵌合有弹性罩的部件,能够防止弹性罩从部件脱离,并且能够将部件在多个方向上牢固地固定于固定部。
用于解决问题的方案
技术方案1是一种部件安装构造,向固定部上所设置的彼此对置的两个壁部之间插入在外表面嵌合有弹性罩的部件来安装所述部件,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弹性罩上一体形成有从当所述部件向所述固定部插入时与所述壁部的内表面对置的表面突出的挠性片,所述挠性片比向所述固定部插入时所对置的所述壁部的内表面更向外侧延伸,并且所述挠性片的厚度大于所述弹性罩的表面与所对置的所述壁部的内表面的间隙的间隔,在所述部件向所述固定部插入的中途,所述挠性片卡到所述壁部而倾倒成与所述弹性罩的表面重叠,所述挠性片上的与所述弹性罩的表面重叠的重叠部位与所述壁部的内表面压接。
根据技术方案1的发明,弹性罩的表面与所对置的壁部的内表面之间存在间隙,因此在外表面嵌合有弹性罩的部件从上方向固定部插入的过程中,弹性罩的表面不会与固定部的壁部干扰。因此,能够容易向固定部插入在外表面嵌合有弹性罩的部件,并且能够防止因弹性罩与固定部干扰而导致弹性罩从部件脱离。
此外,挠性片的厚度大于弹性罩的表面与所对置的壁部的内表面的间隙的间隔,在部件向固定部插入的中途,挠性片上的与弹性罩的表面重叠的重叠部位能够与壁部的内表面压接。因此,通过固定部的壁部与挠性片及弹性罩之间的摩擦力,能够将部件在多个方向上牢固地固定于固定部。
由此,在以无螺钉方式安装部件的情况下,能够容易向固定部插入在外表面嵌合有弹性罩的部件,能够防止弹性罩从部件脱离,并且能够将部件在多个方向上牢固地固定于固定部。
在技术方案2中也可以是,在所述壁部的内表面上设置有所述部件向所述固定部的插入完成的状态下,与所述挠性片的重叠部位对置的第一突出部,该第一突出部与所述重叠部位压接。
在形成有第一突出部的情况下,与没有第一突出部的情况相比,第一突出部将重叠部位进一步压接在弹性罩的表面,因此摩擦力变得更大。由此,通过第一突出部与挠性片及弹性罩之间的摩擦力,能够将部件在多个方向上更牢固地固定于固定部。
此外,在技术方案3中也可以是,在所述部件上设置有所述部件向所述固定部的插入完成的状态下,与所述第一突出部对置的第一孔部,至少位于与所述第一突出部压接的所述挠性片的重叠部位的内侧的所述弹性罩的内表面被压入到所述第一孔部。
在至少弹性罩的内表面被压入到部件上的第一孔部的情况下,能够更好地对部件起到定位作用,因此能够将部件在多个方向上更牢固地固定于固定部。
此外,在技术方案4中也可以是,所述第一突出部在两个所述壁部各自的内表面上分别被配置成彼此对置,对置的所述第一突出部彼此的间隔大于与两个所述壁部的内表面分别对置的所述弹性罩的表面彼此的间隔。
由此,在外表面嵌合有弹性罩的部件从固定部上方插入的过程中,弹性罩的表面不会与固定部的第一突出部干扰。因此,能够容易向固定部插入在外表面嵌合有弹性罩的部件,并且能够防止因弹性罩与固定部干扰而导致弹性罩从部件脱离。
并且,通过各第一突出部与挠性片及弹性罩之间的摩擦力,能够将部件在多个方向上更牢固地固定于固定部。
此外,在技术方案5中也可以是,在所述弹性罩上一体形成有从与两个所述壁部的内表面对置的表面分别突出的所述挠性片,在所述部件向所述固定部的插入完成的状态下,各所述挠性片的所述重叠部位与各所述第一突出部压接。
由此,通过各第一突出部与各挠性片及弹性罩之间的摩擦力,能够将部件在多个方向上更牢固地固定于固定部。此外,由于在弹性罩的两个表面均设置有挠性片,因此能够实现弹性罩的两个表面侧的受力平衡,从而能够在维持部件的平衡的同时将部件在多个方向上更牢固地固定于固定部。
此外,在技术方案6中也可以是,两个所述壁部的彼此对置的内表面彼此的间隔在所述部件向所述固定部插入的插入方向前端侧比插入方向后端侧狭窄,在所述部件向所述固定部的插入完成的状态下,所述弹性罩的表面的所述插入方向前端侧与所述壁部的内表面直接压接,所述挠性片的重叠部位与所述壁部的内表面的所述插入方向后端侧压接。由此,在插入方向后端侧及插入方向前端侧均能够实现壁部与弹性罩之间的“压接”,从而通过壁部的内表面的上端侧即插入方向后端侧与挠性片及弹性罩之间的摩擦力、以及壁部的内表面与弹性罩之间的摩擦力这两个摩擦力,能够将部件在多个方向上更牢固地固定于固定部。
此外,在技术方案7中也可以是,在所述壁部的内表面的所述插入方向后端侧,设置有所述部件向所述固定部的插入完成的状态下,与所述挠性片的重叠部位对置的第一突出部,并且在所述壁部的内表面的所述插入方向前端侧,设置有比所述第一突出部更向内侧突出的第二突出部,在所述部件向所述固定部的插入完成的状态下,所述弹性罩的表面的所述插入方向前端侧与所述第二突出部直接压接,所述挠性片的重叠部位与所述第一突出部压接。
在形成有第一突出部及第二突出部的情况下,与没有第一突出部及第二突出部的情况相比,第一突出部将重叠部位进一步压接在弹性罩的表面,第二突出部进一步压接在弹性罩的表面,因此摩擦力变得更大。因此,通过第一突出部与挠性片及弹性罩之间的摩擦力、以及第二突出部与弹性罩之间的摩擦力,能够将部件在多个方向上更牢固地固定于固定部。
此外,在技术方案8中也可以是,在所述部件上设置有所述部件向所述固定部的插入完成的状态下,与所述第一突出部对置的第一孔部以及与所述第二突出部对置的第二孔部,至少位于与所述第一突出部压接的所述挠性片的重叠部位的内侧的所述弹性罩的内表面被压入到所述第一孔部,并且至少与所述第二突出部压接的所述弹性罩的内表面被压入到所述第二孔部。
在至少弹性罩的内表面被压入到部件上的第一孔部及第二孔部的情况下,能够更好地对部件起到定位作用,因此能够将部件在多个方向上更牢固地固定于固定部。
技术方案9是一种部件安装方法,向固定部上所设置的彼此对置的两个壁部之间插入在外表面嵌合有弹性罩的部件来安装所述部件,其特征在于,在所述弹性罩上一体形成有从与所述壁部的内表面对置的表面突出的挠性片,所述挠性片比所对置的所述壁部的内表面更向外侧延伸,并且所述挠性片的厚度大于所述弹性罩的表面与所对置的所述壁部的内表面的间隙的间隔,
在所述部件向所述固定部插入时,在插入中途所述挠性片卡到所述壁部而倾倒成与所述弹性罩的表面重叠,所述挠性片上的与所述弹性罩的表面重叠的重叠部位与所述壁部的内表面压接。
根据技术方案9的发明,弹性罩的表面与所对置的壁部的内表面之间存在间隙,因此在外表面嵌合有弹性罩的部件从固定部上方插入的过程中,弹性罩的表面不会与固定部的壁部干扰。因此,能够容易向固定部插入在外表面嵌合有弹性罩的部件,并且能够防止因弹性罩与固定部干扰而导致弹性罩从部件脱离。
此外,挠性片的厚度大于弹性罩的表面与所对置的壁部的内表面的间隙的间隔,在部件向固定部插入的中途,挠性片上的与弹性罩的表面重叠的重叠部位能够与壁部的内表面压接。因此,通过固定部的壁部与挠性片及弹性罩之间的摩擦力,能够将部件在多个方向上牢固地固定于固定部。
由此,在以无螺钉方式安装部件的情况下,能够容易向固定部插入在外表面嵌合有弹性罩的部件,能够防止弹性罩从部件脱离,并且能够将部件在多个方向上牢固地固定于固定部。
发明的效果
根据本发明,能够提供一种部件安装构造及种部件安装方法,在以无螺钉方式安装部件的情况下,能够容易向固定部插入在外表面嵌合有弹性罩的部件,能够防止弹性罩从部件脱离,并且能够将部件在多个方向上牢固地固定于固定部。
附图说明
图1是例示本发明的第一实施方式的部件安装构造的部件的主视图。
图2是例示本发明的第一实施方式的部件安装构造的弹性罩的立体图。
图3是例示本发明的第一实施方式的部件安装构造的固定部的立体图。
图4是例示本发明的第一实施方式的部件安装构造的安装完成后的状态的剖视图。
图5是表示向固定部插入并固定在外表面嵌合有弹性罩的部件的过程的图。
图6是表示变形例的部件安装构造的弹性罩的立体图。
图7是表示现有技术的部件安装构造的分解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基于附图来说明本发明的实施方式。以下的说明仅是例示,并不限定本发明。
[第一实施方式]
图1是例示本发明的第一实施方式的部件安装构造的部件的主视图。
图2是例示本发明的第一实施方式的部件安装构造的弹性罩的立体图。图3是例示本发明的第一实施方式的部件安装构造的固定部的立体图。图4是例示本发明的第一实施方式的部件安装构造的安装完成后的状态的剖视图。
第一实施方式的部件安装构造是向固定部30插入并固定在外表面嵌合有弹性罩20的部件10来安装部件10的部件安装构造。其中,“部件”可以是风扇,但风扇仅是部件的例子,部件并不限于风扇。
如图1所示,部件10可以是普通的部件。在部件10上,在图1中靠上方的两个角部,分别设置有第一孔部12,在图1中靠下方的两个角部,分别设置有第二孔部13。另外,这些孔部即第一孔部12及第二孔部13也可以不设置在部件10的四个角部,设置孔部的位置没有具体限定。另外,这些孔部即第一孔部12及第二孔部13的数量也没有具体限定,可以是三个以上,也可以如后文所述不设置第一孔部12及/或第二孔部13。此外,这些孔部即第一孔部12及第二孔部13的形状也没有具体限定,可以是圆形、四边形、椭圆形等任意形状。
弹性罩20是嵌合在部件10的外表面上的构件。如图2所示,在弹性罩20上一体形成有的从表面21向外侧突出的挠性片22,该挠性片22在弹性罩20的表面21上分别设置在与部件10的第一孔部12对应的位置的下方。
此外,如图2所示,在弹性罩20的两个侧面23上分别设置有止挡部231。在外表面嵌合有弹性罩20的部件10向后述的固定部30插入时,止挡部231卡合于固定部上所设置的卡止部(未图示),能够防止部件10过度插入到固定部30中。此外,虽然在第一实施方式中设置有止挡部231,但也可以不设置该止挡部231。
此外,如图3所示,在固定部30上设置有彼此对置的两个壁部31,从图3中的上方向这两个壁部31之间插入并固定在外表面嵌合有弹性罩20的部件10。
如图3及图4所示,在壁部31的内表面311的上端侧即插入方向后端侧,设置有部件10向固定部30的插入完成的状态下,与部件10的第一孔部12对置的第一突出部312,并且在壁部31的内表面311的下端侧即插入方向前端侧,设置有部件10向固定部30的插入完成的状态下,与部件10的第二孔部13对置的第二突出部313,第二突出部313比第一突出部312更向内侧突出。从而,相对置的两个第二突出部313彼此的间隔比相对置的两个第一突出部312彼此的间隔狭窄。此外,第一突出部312及第二突出部的形状没有具体限定,可以是半球形结构、柱状结构或锥状结构等任意形状。
在本实施方式中,形成在弹性罩20的表面21上的挠性片22比部件10向固定部30插入时所对置的壁部31的内表面311更向外侧延伸。从而在部件10向固定部30插入时,挠性片22会卡到壁部31而倾倒成与弹性罩20的表面21重叠。
并且,挠性片22的厚度小于弹性罩20的表面21与所对置的壁部31的内表面311之间的间隙的间隔,并且大于弹性罩20的表面21与所对置的壁部31的内表面311上所形成的第一突出部312之间的间隙的间隔。
此外,固定部30上的两个第一突出部312彼此的间隔大于嵌合在部件10的外表面上的弹性罩20的宽度。从而在外表面嵌合有弹性罩20的部件10从固定部30上方插入的过程中,弹性罩20的表面21不会与第一突出部312干扰。
此外,固定部30上的两个第二突出部313彼此的间隔小于嵌合在部件10的外表面上的弹性罩20的宽度。从而在外表面嵌合有弹性罩20的部件10从固定部30上方插入的过程中,弹性罩20的表面21的下端侧即插入方向前端侧能够与壁部31上的第二突出部313直接压接。
接着,说明向固定部30插入并固定在外表面嵌合有弹性罩20的部件10的过程。
图5是表示向固定部30插入并固定在外表面嵌合有弹性罩20的部件10的过程的图。
在外表面嵌合有弹性罩20的部件10从固定部30上方插入的过程中,由于如前所述那样固定部30上的两个第一突出部312彼此的间隔大于嵌合在部件10的外表面上的弹性罩20的宽度,因此,如图5的(a)所示,弹性罩20的表面21不会与壁部31的内表面311及第一突出部312干扰或压接,因此不会干扰到部件10及弹性罩20向固定部30插入的动作。从而,能够防止弹性罩20因弹性罩20的表面21与壁部31的内表面311及第一突出部312干扰或压接而导致在部件10的插入过程中以欲从部件10脱离的趋势向上方拉伸或卷绕,并且能够容易向固定部30插入在外表面嵌合有弹性罩20的部件10。此外,随着部件10进一步向固定部30插入,弹性罩22上的挠性片22如图5的(a)所示会卡到固定部30的壁部31。
接着,如图5的(b)所示,在部件10进一步向固定部30插入时,卡到固定部30的壁部31上的挠性片22被壁部31向上方推倒,从而挠性片22会与固定部30的壁部31的内表面311接触。此时,由于如前所述那样挠性片22的厚度小于弹性罩20的表面21与所对置的壁部31的内表面311之间的间隙的间隔,因此虽然挠性片22与固定部30的壁部31的内表面311接触,但挠性片22不会与壁部31的内表面311干扰或压接,因此不会干扰到部件10及弹性罩20向固定部30插入的动作。从而,能够防止因挠性片22与壁部31的内表面311干扰或压接而导致弹性罩20在部件10的插入过程中以欲从部件10脱离的趋势向上方拉伸或卷绕,并且能够容易向固定部30插入在外表面嵌合有弹性罩20的部件10。
接着,如图5的(c)所示,在部件10进一步向固定部30插入时,第一突出部312越上挠性片22的表面。从而,挠性片22倾倒成与弹性罩20的表面21重叠,挠性片22上的与弹性罩20的表面21重叠的重叠部位(图5的(c)中被虚线包围的部分)221与壁部31上的第一突出部312压接。此时,弹性罩20的表面21的下端侧即插入方向前端侧与壁部31上的第二突出部313直接压接。
在该情况下,至少位于与第一突出部312压接的挠性片22的重叠部位221的内侧的、弹性罩20的内表面被压入到第一孔部12。并且,至少与第二突出部313压接的弹性罩20的内表面被压入到所述第二孔部13。
根据第一实施方式,如前所述,由于固定部30上的两个第一突出部312彼此的间隔大于嵌合在部件10的外表面上的弹性罩20的宽度,并且弹性罩20上的挠性片22的厚度小于弹性罩20的表面21与所对置的壁部31的内表面311之间的间隙的间隔,因此在外表面嵌合有弹性罩20的部件10从固定部30上方插入的过程中,能够防止因弹性罩20的表面21与壁部31的内表面311及第一突出部312干扰或压接、以及挠性片22与壁部31的内表面311干扰或压接而导致弹性罩20以欲从部件10脱离的趋势向上方拉伸或卷绕。因此,能够容易向固定部30插入在外表面嵌合有弹性罩20的部件10,并且能够防止因弹性罩20与固定部30干扰而导致弹性罩20从部件10脱离。
此外,根据第一实施方式,如前所述,至少位于与第一突出部312压接的挠性片22的重叠部位221的内侧的、弹性罩20的内表面被压入到第一孔部12。并且,至少与第二突出部313压接的弹性罩20的内表面被压入到所述第二孔部13。因此,通过第一突出部312与挠性片22及弹性罩20之间的摩擦力、以及第二突出部313与弹性罩20之间的摩擦力,能够将部件10在多个方向上牢固地固定于固定部30。此外,由于至少弹性罩20的内表面被压入到部件10上的第一孔部12及第二孔部13,从而能够更好地对部件10起到定位作用,因此能够将部件10在多个方向上更牢固地固定于固定部30。
此外,在固定部30的壁部31上形成有第一突出部312及第二突出部313的情况下,与没有第一突出部312及第二突出部313的情况相比,第一突出部312将重叠部位221进一步压接在弹性罩20的表面21,第二突出部313进一步压接在弹性罩20的表面21,因此形成有第一突出部312及第二突出部313的情况下,固定部30与弹性罩20之间的摩擦力变得更大。由此,能够将部件10在多个方向上更牢固地固定于固定部30。
此外,在第一实施方式中,还可以是,第一突出部312隔着挠性片22及弹性罩20嵌合或者插入到部件10的第一孔部12中,并且第二突出部313隔着弹性罩20嵌合或者插入到部件10的第二孔部13中。在该情况下,由于在弹性罩20的内表面被压入到部件10上的第一孔部12及第二孔部13的基础上,第一突出部312嵌合或插入到第一孔部12中,且第二突出部313嵌合或者插入到第二孔部13,因此能够更好地对部件10起到定位作用,因此能够将部件10在多个方向上更牢固地固定于固定部30。
由此,根据第一实施方式,在以无螺钉方式安装部件的情况下,能够容易向固定部插入在外表面嵌合有弹性罩的部件,能够防止弹性罩从部件脱离,并且能够将部件在多个方向上牢固地固定于固定部。
[第二实施方式]
第二实施方式与第一实施方式的不同点在于,在部件10上没有第一孔部12及第二孔部13。
在第二实施方式中,在壁部31的内表面311的下端侧即插入方向后端侧所设置的第一突出部312在部件10向固定部30的插入完成的状态下,与挠性片22的重叠部位221对置。
在部件10向固定部30的插入完成的状态下,弹性罩20的表面21的下端侧即插入方向前端侧与壁部31上的第二突出部313直接压接,挠性片22的重叠部位221与壁部31上的第一突出部312压接。
因此,通过第一突出部312与挠性片22及弹性罩20之间的摩擦力、以及第二突出部313与弹性罩20之间的摩擦力,能够将部件10在多个方向上牢固地固定于固定部30。
由此,根据第二实施方式,在以无螺钉方式安装部件的情况下,能够容易向固定部插入在外表面嵌合有弹性罩的部件,能够防止弹性罩从部件脱离,并且能够将部件在多个方向上牢固地固定于固定部。
[第三实施方式]
第三实施方式与第二实施方式的不同点在于,在固定部30上没有第一突出部312及第二突出部313。
在第三实施方式中,固定部30的两个壁部31的彼此对置的内表面311彼此的间隔在下端侧即部件10向固定部30插入的插入方向前端侧比上端侧即插入方向后端侧狭窄。
在部件10向固定部30的插入完成的状态下,弹性罩20的表面21的下端侧即插入方向前端侧与壁部31的内表面311直接压接,挠性片22的重叠部位221与壁部31的内表面311的上端侧即插入方向后端侧压接。
由此,虽然在固定部30上没有第一突出部312及第二突出部313,但是在插入方向后端侧(上端侧)及插入方向前端侧(下端侧)均能够实现壁部31与弹性罩20之间的“压接”,从而通过壁部31的内表面311的上端侧即插入方向后端侧与挠性片22及弹性罩20之间的摩擦力、以及壁部31的内表面311与弹性罩20之间的摩擦力,能够将部件10在多个方向上牢固地固定于固定部30。
由此,根据第三实施方式,在以无螺钉方式安装部件的情况下,能够容易向固定部插入在外表面嵌合有弹性罩的部件,能够防止弹性罩从部件脱离,并且能够将部件在多个方向上牢固地固定于固定部。
[第四实施方式]
在第三实施方式中,固定部30的两个壁部31的彼此对置的内表面311彼此的间隔在下端侧即部件10向固定部30插入的插入方向前端侧比上端侧即插入方向后端侧狭窄。但是,这样的构造并不是必须的。
例如,在第四实施方式中,固定部30的两个壁部31的彼此对置的内表面311彼此的间隔在下端侧与上端侧可以相同,也可以是该间隔在下端侧比上端侧更宽。
只要挠性片22的厚度大于弹性罩20的表面21与所对置的壁部31的内表面311的间隙的间隔,在部件10向固定部30插入的中途,挠性片22上的与弹性罩20的表面21重叠的重叠部位221就能够与壁部31的内表面311压接。
因此,通过固定部30的壁部31与挠性片22及弹性罩20之间的摩擦力,能够将部件10在多个方向上牢固地固定于固定部30。
此外,由于弹性罩20的表面21与所对置的壁部31的内表面311之间存在间隙,因此在外表面嵌合有弹性罩20的部件10从固定部30上方插入的过程中,弹性罩20的表面21不会与固定部30的壁部31干扰。因此,能够容易向固定部30插入在外表面嵌合有弹性罩20的部件10,并且能够防止因弹性罩20与固定部30干扰而导致弹性罩20从部件10脱离。
由此,根据第四实施方式,在以无螺钉方式安装部件的情况下,能够容易向固定部插入在外表面嵌合有弹性罩的部件,能够防止弹性罩从部件脱离,并且能够将部件在多个方向上牢固地固定于固定部。
[第五实施方式]
第五实施方式在第四实施方式的基础上,在固定部30的壁部31的内表面311上设置有部件10向固定部30的插入完成的状态下,与挠性片22的重叠部位221对置的第一突出部312,该第一突出部312与重叠部位221压接。
在形成有第一突出部312的情况下,与没有第一突出部312的情况相比,第一突出部312将重叠部位221进一步压接在弹性罩20的表面21,因此摩擦力变得更大。因此,通过第一突出部312与挠性片22及弹性罩20之间的摩擦力,能够将部件10在多个方向上更牢固地固定于固定部30。
由此,根据第五实施方式,在以无螺钉方式安装部件的情况下,能够容易向固定部插入在外表面嵌合有弹性罩的部件,能够防止弹性罩从部件脱离,并且能够将部件在多个方向上牢固地固定于固定部。
[第六实施方式]
第六实施方式在第五实施方式的基础上,在部件10上设置有部件10向固定部30的插入完成的状态下,与第一突出部312对置的第一孔部12,至少位于与第一突出部312压接的挠性片22的重叠部位221的内侧的弹性罩20的内表面被压入到第一孔部12。
在至少弹性罩20的内表面被压入到部件10上的第一孔部12的情况下,能够更好地对部件10起到定位作用,因此能够将部件10在多个方向上更牢固地固定于固定部30。
此外,在第六实施方式中,还可以是,第一突出部312隔着挠性片22及弹性罩20嵌合或者插入到部件10的第一孔部12中。在该情况下,由于在弹性罩20的内表面被压入到部件10上的第一孔部12的基础上,第一突出部312嵌合或插入到第一孔部12中,因此,能够更好地对部件10起到定位作用,因此能够将部件10在多个方向上更牢固地固定于固定部30。
由此,根据第六实施方式,在以无螺钉方式安装部件的情况下,能够容易向固定部插入在外表面嵌合有弹性罩的部件,能够防止弹性罩从部件脱离,并且能够将部件在多个方向上牢固地固定于固定部。
[第七实施方式]
第七实施方式在第六实施方式的基础上,第一突出部312在两个壁部31各自的内表面311上分别被配置成彼此对置,对置的第一突出部312彼此的间隔大于与两个壁部31的内表面311分别对置的所述弹性罩20的表面21彼此的间隔。
因此,通过各第一突出部312与挠性片22及弹性罩20之间的摩擦力,能够将部件10在多个方向上更牢固地固定于固定部30。
此外,由于对置的第一突出部312彼此的间隔大于与两个壁部31的内表面311分别对置的弹性罩20的表面21彼此的间隔,因此在外表面嵌合有弹性罩20的部件10从固定部30上方插入的过程中,弹性罩20的表面21不会与固定部30的第一突出部312干扰。因此,能够容易向固定部30插入在外表面嵌合有弹性罩20的部件10,并且能够防止因弹性罩20与固定部30干扰而导致弹性罩20从部件10脱离。
由此,根据第七实施方式,在以无螺钉方式安装部件的情况下,能够容易向固定部插入在外表面嵌合有弹性罩的部件,能够防止弹性罩从部件脱离,并且能够将部件在多个方向上牢固地固定于固定部。
[第八实施方式]
第八实施方式在第七实施方式的基础上,在弹性罩20上一体形成有从与两个壁部31的内表面311对置的表面21分别突出的挠性片22,在部件10向固定部30的插入完成的状态下,各挠性片22的重叠部位221与各第一突出部312压接。
因此,通过各第一突出部312与各挠性片22及弹性罩20之间的摩擦力,能够将部件10在多个方向上更牢固地固定于固定部30。此外,由于在弹性罩20的两个表面21均设置有挠性片22,因此能够实现弹性罩20的两个表面21侧的受力平衡,从而能够在维持部件10的平衡的同时将部件10在多个方向上更牢固地固定于固定部30。
由此,根据第八实施方式,在以无螺钉方式安装部件的情况下,能够容易向固定部插入在外表面嵌合有弹性罩的部件,能够防止弹性罩从部件脱离,并且能够将部件在多个方向上牢固地固定于固定部。
[变形例]
图6是表示变形例的部件安装构造的弹性罩的立体图。
本变形例与第一~第八实施方式的不同点在于,如图6所示,在弹性罩20的表面21上比挠性片22靠上方的位置处,设置有能够容纳挠性片22的厚度方向的一部分的槽25。
根据本变形例,在部件10向固定部30插入时挠性片22卡到壁部31而倾倒成与弹性罩20的表面21重叠的状态下,挠性片22的厚度方向的一部分能够进入到槽25中,从而能够吸收制造公差。
此外,在第一~第八实施方式及变形例中,部件10从上方插入到固定部30。但是,插入方向并不限于此,本领域技术人员能够理解根据具体构造,插入方向可以变更为从下至上、从左至右、从右至左等任意方向。
此外,以上各实施方式及变形例在不矛盾的情况下还可以彼此进行组合。
以上参照附图说明了本发明的实施方式。但以上说明仅是本发明的具体例子,用于理解本发明,而不用于限定本发明的范围。本领域技术人员能够基于本发明的技术思想对实施方式进行各种变形,由此得到的方式也包括在本发明的范围内。

Claims (9)

1.一种部件安装构造,向固定部上所设置的彼此对置的两个壁部之间插入在外表面嵌合有弹性罩的部件来安装所述部件,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弹性罩上一体形成有从当所述部件向所述固定部插入时与所述壁部的内表面对置的表面突出的挠性片,
所述挠性片比向所述固定部插入时所对置的所述壁部的内表面更向外侧延伸,并且所述挠性片的厚度大于所述弹性罩的表面与所对置的所述壁部的内表面的间隙的间隔,
在所述部件向所述固定部插入的中途,所述挠性片卡到所述壁部而倾倒成与所述弹性罩的表面重叠,所述挠性片上的与所述弹性罩的表面重叠的重叠部位与所述壁部的内表面压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部件安装构造,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壁部的内表面上设置有所述部件向所述固定部的插入完成的状态下,与所述挠性片的重叠部位对置的第一突出部,该第一突出部与所述重叠部位压接。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部件安装构造,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部件上设置有所述部件向所述固定部的插入完成的状态下,与所述第一突出部对置的第一孔部,至少位于与所述第一突出部压接的所述挠性片的重叠部位的内侧的所述弹性罩的内表面被压入到所述第一孔部。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部件安装构造,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突出部在两个所述壁部各自的内表面上分别被配置成彼此对置,对置的所述第一突出部彼此的间隔大于与两个所述壁部的内表面分别对置的所述弹性罩的表面彼此的间隔。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部件安装构造,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弹性罩上一体形成有从与两个所述壁部的内表面对置的表面分别突出的所述挠性片,在所述部件向所述固定部的插入完成的状态下,各所述挠性片的所述重叠部位与各所述第一突出部压接。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部件安装构造,其特征在于,
两个所述壁部的彼此对置的内表面彼此的间隔在所述部件向所述固定部插入的插入方向前端侧比插入方向后端侧狭窄,在所述部件向所述固定部的插入完成的状态下,所述弹性罩的表面的所述插入方向前端侧与所述壁部的内表面直接压接,所述挠性片的重叠部位与所述壁部的内表面的所述插入方向后端侧压接。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部件安装构造,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壁部的内表面的所述插入方向后端侧,设置有所述部件向所述固定部的插入完成的状态下,与所述挠性片的重叠部位对置的第一突出部,并且在所述壁部的内表面的所述插入方向前端侧,设置有比所述第一突出部更向内侧突出的第二突出部,在所述部件向所述固定部的插入完成的状态下,所述弹性罩的表面的所述插入方向前端侧与所述第二突出部直接压接,所述挠性片的重叠部位与所述第一突出部压接。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部件安装构造,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部件上设置有所述部件向所述固定部的插入完成的状态下,与所述第一突出部对置的第一孔部以及与所述第二突出部对置的第二孔部,至少位于与所述第一突出部压接的所述挠性片的重叠部位的内侧的所述弹性罩的内表面被压入到所述第一孔部,并且至少与所述第二突出部压接的所述弹性罩的内表面被压入到所述第二孔部。
9.一种部件安装方法,向固定部上所设置的彼此对置的两个壁部之间插入在外表面嵌合有弹性罩的部件来安装所述部件,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弹性罩上一体形成有从与所述壁部的内表面对置的表面突出的挠性片,所述挠性片比所对置的所述壁部的内表面更向外侧延伸,并且所述挠性片的厚度大于所述弹性罩的表面与所对置的所述壁部的内表面的间隙的间隔,
在所述部件向所述固定部插入时,在插入中途所述挠性片卡到所述壁部而倾倒成与所述弹性罩的表面重叠,所述挠性片上的与所述弹性罩的表面重叠的重叠部位与所述壁部的内表面压接。
CN202210522486.XA 2022-05-13 2022-05-13 部件安装构造及部件安装方法 Pending CN117090805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10522486.XA CN117090805A (zh) 2022-05-13 2022-05-13 部件安装构造及部件安装方法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10522486.XA CN117090805A (zh) 2022-05-13 2022-05-13 部件安装构造及部件安装方法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7090805A true CN117090805A (zh) 2023-11-21

Family

ID=8878097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10522486.XA Pending CN117090805A (zh) 2022-05-13 2022-05-13 部件安装构造及部件安装方法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7090805A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7077696B2 (en) Connector which can easily be mounted to an object and provided with EMI protection
US20110014005A1 (en) Clip
US9128410B2 (en) Waterproof connector
JPH07192810A (ja) 電気コネクタ
US5277623A (en) Low profile panel mountable retainer for electrical connectors
CN117090805A (zh) 部件安装构造及部件安装方法
JP4516938B2 (ja) 電子部品取付用ソケット
JP3077136B2 (ja) 組み付け部品のロック構造
CN210397375U (zh) 一种卡扣组件与电子装置
JPH04151010A (ja) 係止構造
JPH09121427A (ja) クリップ
JP7218269B2 (ja) 導電部材を保持する保持部材を有するコネクタ
CN110493981B (zh) 防水型基板收纳壳体
JP6943917B2 (ja) コネクタ
JP2008095880A (ja) 部品の取付構造
KR20190051791A (ko) 커넥터 어셈블리 및 그 제조 방법
CN212392411U (zh) 电连接器与电连接器组件
KR102398229B1 (ko) 전기 커넥터
CN112771276B (zh) 固定件
JPH09112512A (ja) クリップの取付構造
JP3535654B2 (ja) コネクタ及びその取付構造
KR19990013358A (ko) 프린트 기판용 커넥터
JPH09133118A (ja) クリップ
KR100820611B1 (ko) 전자 모듈용 소켓
CN112086795A (zh) 电连接器与电连接器组件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