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7089678B - 一种叉车式移动淬火机构 - Google Patents

一种叉车式移动淬火机构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7089678B
CN117089678B CN202311360410.2A CN202311360410A CN117089678B CN 117089678 B CN117089678 B CN 117089678B CN 202311360410 A CN202311360410 A CN 202311360410A CN 117089678 B CN117089678 B CN 117089678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gear
mounting plate
box
plate
transmission shaf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311360410.2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7089678A (zh
Inventor
李明科
王振永
宋传海
夏吉震
李记山
荆永乐
杨战胜
王振广
白云霞
庸娟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Henan Tianli Thermal Equipment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Henan Tianli Thermal Equipment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Henan Tianli Thermal Equipment Co ltd filed Critical Henan Tianli Thermal Equipment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311360410.2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7089678B/zh
Publication of CN117089678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7089678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7089678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7089678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21METALLURGY OF IRON
    • C21DMODIFYING THE PHYSICAL STRUCTURE OF FERROUS METALS; GENERAL DEVICES FOR HEAT TREATMENT OF FERROUS OR NON-FERROUS METALS OR ALLOYS; MAKING METAL MALLEABLE, e.g. BY DECARBURISATION OR TEMPERING
    • C21D1/00General methods or devices for heat treatment, e.g. annealing, hardening, quenching or tempering
    • C21D1/62Quenching devices
    • C21D1/63Quenching devices for bath quenching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21METALLURGY OF IRON
    • C21DMODIFYING THE PHYSICAL STRUCTURE OF FERROUS METALS; GENERAL DEVICES FOR HEAT TREATMENT OF FERROUS OR NON-FERROUS METALS OR ALLOYS; MAKING METAL MALLEABLE, e.g. BY DECARBURISATION OR TEMPERING
    • C21D1/00General methods or devices for heat treatment, e.g. annealing, hardening, quenching or tempering
    • C21D1/06Surface hardening
    • C21D1/09Surface hardening by direct application of electrical or wave energy; by particle radiation
    • C21D1/10Surface hardening by direct application of electrical or wave energy; by particle radiation by electric induction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P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IN THE PRODUCTION OR PROCESSING OF GOODS
    • Y02P10/00Technologies related to metal processing
    • Y02P10/25Process efficiency

Landscapes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Thermal Sciences (AREA)
  • Crystallography & Structural Chemistry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Materials Engineering (AREA)
  • Metallurgy (AREA)
  • Organic Chemistry (AREA)
  • Forklifts And Lifting Vehicle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属于淬火设备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叉车式移动淬火机构,包括:外防护箱;所述外防护箱内腔底部的左右侧均安装有下支撑板,所述下支撑板的上侧安装有导向支撑柱,所述导向支撑柱的上侧安装有调节箱,所述下支撑板与调节箱之间活动连接有同距传动轴,所述外防护箱的内腔左右侧均安装有中支撑板,所述中支撑板与调节箱之间活动连接有主动传动轴;上传动机构,所述上传动机构包括活动套设在导向支撑柱外侧的上压安装板,本装置通过同距传动轴和主动传动轴之间的传动连接,使得上压安装板在下移时,会带动下压安装板同步下移,从而使得上压安装板和下压安装板之间可以保持恒定的距离。

Description

一种叉车式移动淬火机构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淬火设备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叉车式移动淬火机构。
背景技术
淬火是一种热处理工艺。钢的淬火是指:将钢加热到临界温度Ac3(亚共析钢)或Ac1(过共析钢)以上温度,保温一段时间,使之全部或部分奥氏体化,然后以大于临界冷却速度的冷速快冷到Ms以下(或Ms附近等温)进行马氏体(或贝氏体)转变的热处理工艺。
淬火工艺中对工件进行加热方式主要有淬火炉加热(将工件放置到淬火炉中进行加热)和感应加热(利用电磁感应在工件内产生涡流来对工件进行加热);在对大型工件进行加热时,上述两种加热方式存在以下缺陷:
淬火炉加热:由于大型工件自身的重力较大,在加热到临界温度后,工件自身的重力,会导致工件的下端产生较大的变形,这会增加后期加工的繁琐度(需要增大工件的磨削量、对工件的平面度进行修正等),严重时还会导致工件报废(工件尺寸因变形较大,超出合格尺寸的范围);
感应加热:在工件为非长圆柱形(例如:方形或法兰)时,这时在对工件进行淬火时,需要使用夹头夹住工件,然后通过夹头的移动带动工件缓慢穿过加热区域,从而对工件进行加热;在加热时,夹头不能穿过加热区域,这导致工件在被夹头夹住的尾部无法进行加热;另外在工件的长度较大时,工件处于加热区域下端的部位在重力的作用下会对加热区域中处于临界温度的部分进行拉扯,当在加热区域下端的工件重力较大时,也会导致工件产生较大的变形;
因此,我们提出一种使用感应加热且带有双夹头的叉车式移动淬火机构,用于防止加热区域下端的工件产生拉力。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叉车式移动淬火机构,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现有感应加热的淬火装置处于加热区域下端的工件在重力作用下会产生拉力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叉车式移动淬火机构,包括:
外防护箱;所述外防护箱内腔底部的左右侧均安装有下支撑板,所述下支撑板的上侧安装有导向支撑柱,所述导向支撑柱的上侧安装有调节箱,所述下支撑板与调节箱之间活动连接有同距传动轴,所述外防护箱的内腔左右侧均安装有中支撑板,所述中支撑板与调节箱之间活动连接有主动传动轴;
上传动机构,所述上传动机构包括活动套设在导向支撑柱外侧的上压安装板,所述上压安装板与同距传动轴滑动连接,所述上压安装板与主动传动轴螺接,所述上压安装板的下端活动安装有上夹持机构,所述外防护箱的上侧安装有驱动上压安装板移动的电动推杆;
下传动机构,所述下传动机构包括活动套设在导向支撑柱外侧的下压安装板,所述下压安装板与同距传动轴螺接,所述下压安装板的上侧活动安装有下夹持机构;
电磁加热器,所述电磁加热器安装在外防护箱的内腔侧壁,且位于上传动机构和下传动机构之间;
所述同距传动轴的外侧滑动连接有一号从动齿轮和二号从动齿轮,所述调节箱的内腔下壁活动安装有间隔齿轮、一号调节齿轮和二号调节齿轮,所述一号从动齿轮与一号调节齿轮相对应,所述二号从动齿轮和二号调节齿轮均与间隔齿轮相对应;所述调节箱的内腔下壁安装有驱动一号从动齿轮和二号从动齿轮移动的一号电磁升降器以及驱动一号调节齿轮和二号调节齿轮移动的二号电磁升降器;所述主动传动轴的外侧套设有驱动一号调节齿轮转动的主动伞齿轮。
优选的,所述下夹持机构和上夹持机构均包括承重盘,上下侧所述承重盘相互远离的一侧均活动连接有夹头,上下侧所述承重盘相互远离的一侧均安装有驱动夹头滑动的液压推杆;
所述承重盘的另一侧连接有空心轴,所述空心轴的另一端连接有四通旋转接头,所述液压推杆通过管道与四通旋转接头连通,所述空心轴的外侧套设有一号同步齿轮。
优选的,所述上压安装板的上侧活动安装有二号同步齿轮,所述二号同步齿轮与上夹持机构上的一号同步齿轮啮合;
所述下压安装板的上侧活动安装有三号同步齿轮,所述三号同步齿轮与下夹持机构上的一号同步齿轮啮合;
所述下支撑板与调节箱之间活动连接有同步传动轴,所述二号同步齿轮和三号同步齿轮均滑动套设在同步传动轴的外侧。
优选的,所述下压安装板的外侧下方安装有渗透外壳,所述空心轴贯穿下压安装板并伸入到渗透外壳的内侧,所述下夹持机构上的四通旋转接头和一号同步齿轮均位于渗透外壳的内侧。
优选的,所述上压安装板的上侧安装有承重支撑柱,所述承重支撑柱的上侧安装有承压板,所述电动推杆的伸缩端贯穿外防护箱并与承压板连接。
优选的,所述上压安装板和下压安装板均设置呈U型,所述上夹持机构位于上压安装板U型部外侧的下端,所述下压安装板位于U型部内侧的上端。
优选的,所述外防护箱的内侧壁安装有监测台;
所述监测台包括纵向导轨,所述纵向导轨的外侧滑动连接有监控滑台,所述监控滑台的数量为两个,所述监控滑台的外侧螺接有紧固螺栓,所述紧固螺栓贯穿监控滑台并与纵向导轨贴合;
所述监控滑台的外侧安装有用于监测上压安装板的红外传感器,两个所述红外传感器分别通过导线与一号电磁升降器及二号电磁升降器连接。
优选的,所述同距传动轴的外侧套设有复位机构;
所述复位机构包括固定下支撑板上侧的复位盘,所述复位盘的内侧连接有复位盘簧,所述复位盘簧的另一端与同距传动轴的光轴端连接。
优选的,所述外防护箱的内腔下壁放置有冷却箱,所述冷却箱的后侧贯穿外防护箱;
所述冷却箱包括箱体,所述箱体的内腔前侧安装有一号推杆,所述一号推杆的伸缩端连接有推出板;所述箱体的内腔左右侧均安装有二号推杆,所述二号推杆的伸缩端连接有推送板,所述推送板位于推出板的后侧。
优选的,所述外防护箱的前后侧均设置有送料叉车。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
1)本装置通过上夹持机构和下夹持机构分别在工件的上下端对工件进行夹持,下端的下夹持机构可以为工件提供支撑力来抵消重力,从而避免电磁加热器中高温部位的工件被拉伸;同时上端的上夹持机构可以在工件的上方对工件提供拉力来抵消重力,从而避免电磁加热器中高温部位的工件被压缩;
2)本装置通过同距传动轴和主动传动轴之间的传动连接,使得上压安装板在下移时,会带动下压安装板同步下移,从而使得上压安装板和下压安装板之间可以保持恒定的距离,从而避免上夹持机构和下夹持机构对工件形成挤压或拉伸,进而对工件进行保护;
3)本装置通过一号电磁升降器来控制一号从动齿轮和二号从动齿轮进行升降,通过二号电磁升降器来控制一号调节齿轮和二号调节齿轮进行升降,从而控制一号从动齿轮与一号调节齿轮之间的传动以及二号调节齿轮与二号从动齿轮之间的传动,进而使得上压安装板在上移移动时,均可以控制下压安装板进行下移,进而使得下压安装板可以带动工件完全浸泡到冷却油中。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外防护箱内部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下传动机构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发明下压安装板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发明上传动机构结构示意图;
图6为本发明调节箱结构示意图;
图7为本发明上夹持机构结构示意图;
图8为本发明监测台结构示意图;
图9为本发明冷却箱结构示意图;
图10为本发复位机构俯视图剖视明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10送料叉车;20外防护箱;31电磁加热器、32中支撑板;40监测台、41纵向导轨、42红外传感器、43监控滑台、44紧固螺栓;50上传动机构、51电动推杆、52调节箱、53上压安装板、531承压板、54上夹持机构、557二号同步齿轮、571主动伞齿轮、581一号从动齿轮、582二号从动齿轮、583间隔齿轮、584二号调节齿轮、585一号调节齿轮、591一号电磁升降器、592二号电磁升降器;60下传动机构、61下支撑板、62渗透外壳、63下压安装板、64下夹持机构、656三号同步齿轮;70冷却箱、71箱体、72一号推杆、73推出板、74推送板、75二号推杆;80复位机构、81复位盘、82复位盘簧;91导向支撑柱、92同距传动轴、93同步传动轴、94主动传动轴。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在本发明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上”、“下”、“前”、“后”、“左”、“右”、“顶”、“底”、“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发明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发明的限制。
请参阅图1-10,本发明提供一种技术方案:一种叉车式移动淬火机构,包括:送料叉车10、外防护箱20、加热部件、上传动机构50、下传动机构60和冷却箱70。
送料叉车10位于外防护箱20的两侧,其中一侧的送料叉车10用于上料,另一侧的送料叉车10用于下料;送料叉车10包括铺设在地面的导向轨道,以及位于导向轨道上侧且能沿着导向轨道进行移动移动的行车,行车的上方活动安装有组装板以及驱动组装板进行升降的液压缸,组装板的上侧安装有插料架,以及驱动插料架移动的驱动系统,驱动系统可以采用丝杠传动或气缸推动。
外防护箱20安装在地面上,主要用于淬火部件的固定,以及在淬火过程中进行安全防护。
加热部件包括固定在外防护箱20的内腔侧壁的电磁加热器31,电磁加热器31,采用线圈式加热器,工件可以从线圈的内侧穿过。
上传动机构50主要用于在工件的上方对工件进行夹持,以及推动工件进行下移。上传动机构50包括上压安装板53,上压安装板53的上侧安装有承重支撑柱,承重支撑柱的上侧安装有承压板531,部分齿轮构件会设置在承压板531与上压安装板53之间,通过承重支撑柱撑开空间,可以方便齿轮的安装。外防护箱20的上侧安装有电动推杆51,外防护箱20的上侧开设有通孔,电动推杆51的伸缩杆贯穿通孔并与承压板531连接,通过电动推杆51来控制承压板531以及上压安装板53的升降。上压安装板53的下端活动安装有上夹持机构54,上夹持机构54用于夹持工件的上端。
下传动机构60包括下压安装板63,下压安装板63的上侧活动安装有下夹持机构64,下夹持机构64用于夹持工件的下端。
冷却箱70的内侧放置有冷却油,用于对工件进行淬火降温。
在初始淬火时,上传动机构50夹住工件的上端并带动工件下移,在工件穿过电磁加热器31后会被电磁加热器31加热,加热后的工件进入冷却箱70中后会被冷却油淬火降温,随后下传动机构60夹持住工件的下端,此时下传动机构60与上传动机构50同步下移,最后在工件即将完全穿过电磁加热器31时,上传动机构50松开工件,下传动机构60带动工件完全进入冷却油中;此处需要解决的问题就是使下传动机构60与上传动机构50可以实现同步移动:
在外防护箱20内腔底部的左右侧均安装有下支撑板61,下支撑板61的上侧安装有导向支撑柱91,导向支撑柱91的上侧安装有调节箱52,导向支撑柱91贯穿下压安装板63和上压安装板53,使下压安装板63和上压安装板53只能沿着导向支撑柱91进行升降。
下支撑板61与调节箱52之间活动连接有同距传动轴92;同距传动轴92从下往上依次设置有光轴端Ⅰ、丝杆端Ⅰ、光轴端Ⅱ、花键端Ⅰ、光轴端Ⅲ、花键端Ⅱ和光轴端Ⅳ,其中光轴端Ⅰ通过轴承与下支撑板61连接,丝杆端Ⅰ通过滚珠螺母与下压安装板63连接,光轴端Ⅱ通过轴承与中支撑板32连接,中支撑板32固定在外防护箱20的内腔左右侧,同距传动轴92的数量位于两个,两个同距传动轴92对称设置,两个同距传动轴92分别贯穿两个中支撑板32;上压安装板53的上侧贯穿开设有花键槽,花键端Ⅰ与花键槽滑动连接;光轴端Ⅲ通过轴承与调节箱52的外侧下端连接;花键端Ⅱ伸入到调节箱52的内腔中,一号从动齿轮581和二号从动齿轮582作为从动齿轮组是一个整体,在从动齿轮组的上方贯穿开设有与花键端Ⅱ适配的花键槽;光轴端Ⅳ通过轴承与调节箱52的内腔上壁连接。
中支撑板32与调节箱52之间活动连接有主动传动轴94;主动传动轴94从下往上依次设置有光轴端Ⅴ、丝杆端Ⅱ、光轴端Ⅵ和光轴端Ⅶ,其中光轴端Ⅴ通过轴承与中支撑板32连接,丝杆端Ⅱ通过滚珠螺母与上压安装板53连接;光轴端Ⅵ通过轴承与调节箱52的外侧下端连接且伸入到调节箱52的内侧,光轴端Ⅵ的外侧还套设有主动伞齿轮571,主动伞齿轮571位于调节箱52的内侧;光轴端Ⅶ通过轴承与调节箱52的内腔上壁连接。
调节箱52的内腔下壁安装有转轴,在转轴的外侧套设有间隔齿轮583;调节箱52的内腔下壁安装有花键轴,一号调节齿轮585和二号调节齿轮584作为调节齿轮组是一个整体,在调节齿轮组的上方贯穿开设有与花键轴适配的花键槽;一号调节齿轮585和二号调节齿轮584能沿着花键轴进行同步升降。
在调节箱52的内腔下壁设置有一号电磁升降器591和二号电磁升降器592,一号电磁升降器591用于驱动一号从动齿轮581和二号从动齿轮582进行同步升降,二号电磁升降器592用于驱动一号调节齿轮585和二号调节齿轮584进行同步升降;电磁升降器采用电磁吸附技术吸附齿轮组进行下移,然后通过弹簧弹力推动齿轮组上移(现有技术此处不做赘述);在一号电磁升降器591和二号电磁升降器592均未通电时,一号从动齿轮581、二号从动齿轮582、一号调节齿轮585和二号调节齿轮584均位于上极限,此时一号从动齿轮581与一号调节齿轮585之间、二号从动齿轮582和二号调节齿轮584与间隔齿轮583之间均不接触;在二号电磁升降器592通电,一号电磁升降器591未通电时,一号调节齿轮585和二号调节齿轮584位于下极限,一号从动齿轮581和二号从动齿轮582位于上极限,此时一号从动齿轮581与一号调节齿轮585啮合;在一号电磁升降器591和二号电磁升降器592均通电时,一号从动齿轮581、二号从动齿轮582、一号调节齿轮585和二号调节齿轮584均位于下极限,此时二号从动齿轮582和二号调节齿轮584均与间隔齿轮583啮合。
在调节箱52的内腔下壁设置有间隔支撑板,间隔支撑板的一侧开设有传动通孔,传动通孔的内侧通过轴承连接有间隔传动轴,间隔传动轴的两端分别连接有一号间隔伞齿轮572和二号间隔伞齿轮573;在花键轴的外端固定连接有三号间隔伞齿轮574,一号间隔伞齿轮572与主动伞齿轮571啮合,二号间隔伞齿轮573与三号间隔伞齿轮574啮合。
在上夹持机构54带动工件下移时,与上夹持机构54同步下移的上压安装板53会带动主动传动轴94转动,主动传动轴94带动主动伞齿轮571转动,主动伞齿轮571,通过一号间隔伞齿轮572、二号间隔伞齿轮573、三号间隔伞齿轮574带动花键轴转动,然后通过花键轴带动一号调节齿轮585和二号调节齿轮584转动;此时一号电磁升降器591和二号电磁升降器592均处于断电状态;
当工件的下端与下夹持机构64接触后,在二号电磁升降器592通电并带动一号调节齿轮585和二号调节齿轮584移动到下极限,此时一号调节齿轮585与一号从动齿轮581啮合,二号调节齿轮584与间隔齿轮583啮合;一号调节齿轮585带动一号从动齿轮581转动,一号从动齿轮581带动同距传动轴92转动,同距传动轴92通过转动带动下压安装板63和下夹持机构64下移;其中丝杆端Ⅰ的传动比与丝杆端Ⅱ的传动比相同;主动伞齿轮571与一号从动齿轮581之间的传动比为1:1;从而确保上压安装板53和下压安装板63的同步下移;工件同步下移,可以避免工件被拉伸,从而使得淬火后的工件不至于在外力作用出现变形;同时下端使用下压安装板63进行支撑,使得穿过电磁加热器31的工件受到的重力不会对未穿过电磁加热器31的工件形成拉力,从而避免工件被拉伸;
当工件即将完全穿过电磁加热器31时,上夹持机构54松开工件,此时工件完全由下夹持机构64进行夹持;由于此时上夹持机构54移动到下极限,此时上夹持机构54只能进行上移,此时接通一号电磁升降器591和二号电磁升降器592电源,这时一号电磁升降器591带动一号从动齿轮581和二号从动齿轮582移动到下极限,一号从动齿轮581与一号调节齿轮585分开,二号从动齿轮582与间隔齿轮583啮合,间隔齿轮583啮合带动二号从动齿轮582转动,由二号从动齿轮582带动同距传动轴92转动,然后由转动的同距传动轴92带动下夹持机构64下移。
在工件完全浸泡到冷却油中后,将工件取出,此时需要使下压安装板63、和下夹持机构64移动到上极限;在同距传动轴92的外侧套设有复位机构80;复位机构80复位盘81,复位盘81通过螺栓固定到下支撑板61的上侧,然后在复位盘81的内侧安装有复位盘簧82,将复位盘簧82的另一端与同距传动轴92的光轴端连接;在下夹持机构64下移时,同距传动轴92通过转动向复位盘簧82中储存弹性势能,在一号电磁升降器591和二号电磁升降器592都断电时,复位盘簧82释放弹性势能并带动同距传动轴92转动,同距传动轴92通过转动带动下压安装板63和下夹持机构64上移至上极限。
同时还需要一个机构来判断工件是否与下压安装板63接触以及上压安装板53是否移动到下极限,这里在外防护箱20的内侧壁安装有监测台40,监测台40包括纵向导轨41,纵向导轨41通过螺栓固定在外防护箱20的内壁,纵向导轨41的外侧滑动连接有监控滑台43,监控滑台43的外侧螺接有紧固螺栓44,紧固螺栓44贯穿监控滑台43并与纵向导轨41贴合,拧紧螺栓后,可以通过螺栓与纵向导轨41之间的摩擦力来对监控滑台43进行固定;在拧松螺栓后,监控滑台43可以沿着纵向导轨41进行滑动,此时工人可以手动滑动监控滑台43;
监控滑台43的数量为两个,两个监控滑台43上均安装有红外传感器42,红外传感器42用于感应上压安装板53,其中一个红外传感器42用于监测上压安装板53与下压安装板63之间的间距与工件的高度是否达到了一致,这里通过调节红外传感器42的高度,使得红外传感器42与下压安装板63之间的间距与工件的高度相同即可,在红外传感器42检测到上压安装板53时,即表示上压安装板53与下压安装板63之间的间距与工件的高度达成一致,上侧红外传感器42通过导线与二号电磁升降器592连接,在上侧红外传感器42检测到下移的下压安装板63时,二号电磁升降器592接通电源;另一个红外传感器42用于监测上压安装板53是否移动到了下极限,该红外传感器42位于电磁加热器31的上方即可,在电磁加热器检测到上压安装板53,即表示上压安装板53移动到了下极限,下侧红外传感器42通过导线与一号电磁升降器591连接,在下侧红外传感器42检测到下移的下压安装板63时,一号电磁升降器591接通电源。
在电磁加热器31采用感应器加热时,工件在淬火时必须进行旋转,由于本装置使用了上、下夹持机构54、64,因此上、下夹持机构54、64在带动工件进行旋转时必须同步转动;为此做了如下设计:
下夹持机构64和上夹持机构54均包括承重盘541,上下侧承重盘541相互远离的一侧均活动连接有夹头542,上下侧承重盘541相互远离的一侧均安装有驱动夹头542滑动的液压推杆543,液压推杆543采用双向推杆,推杆的两个伸缩端均与一个夹头542连接,通过液压推杆543的伸缩来带动夹头542相互靠近或远离,从而实现工件的夹紧或放松;承重盘541的另一侧连接有空心轴545,空心轴545的另一端连接有四通旋转接头546,液压推杆543通过管道与四通旋转接头546连通,外界管道通过四通旋转接头546向液压推杆543送油,液压推杆543中的油通过四通旋转接头546排出,空心轴545的外侧套设有一号同步齿轮544;上夹持机构54中的一号同步齿轮544采用直齿轮,下夹持机构64中的一号同步齿轮544采用锥齿轮。
下支撑板61与调节箱52之间活动连接有同步传动轴93,同步传动轴93包括光轴端和花键端,光轴端通过轴承与下支撑板61及调节箱52连接;上压安装板53的上侧活动安装有二号同步齿轮557,二号同步齿轮557的上侧贯穿开设有与花键端相适配的花键槽,二号同步齿轮557可以沿着同步传动轴93的花键端进行上下移动;下压安装板63的上侧活动安装有三号同步齿轮656,三号同步齿轮656的上侧贯穿开设有与花键端相适配的花键槽,三号同步齿轮656也可以沿着同步传动轴93的花键端进行上下移动;通过同步传动轴93的带动使得三号同步齿轮656与二号同步齿轮557可以进行同步转动。
上压安装板53与承压板531之间连接有一号支撑板561,一号支撑板561的左侧开设有圆孔,在圆孔的内侧设置有轴承,然后将一号传动杆555贯穿圆孔,在一号传动杆555的两端分别套设一号伞齿轮556和二号伞齿轮554;上压安装板53的内侧还设置有二号支撑板562,二号支撑板562的上侧贯穿开设有圆孔,然后将二号传动杆552通过轴承与圆孔连接;二号传动杆552的两端分别连接有三号伞齿轮553和一号直齿轮551;一号直齿轮551与上夹持机构54上的一号同步齿轮544啮合,三号伞齿轮553与二号伞齿轮554啮合,一号伞齿轮556与二号同步齿轮557啮合。在同步传动轴93转动时,同步传动轴93会通过二号同步齿轮557带动一号伞齿轮556转动,然后通过一号伞齿轮556、二号伞齿轮554、三号伞齿轮553和一号直齿轮551带动一号同步齿轮544转动。
下压安装板63上贯穿设置有三号传动杆655,三号传动杆655通过轴承与下压安装板63连接,三号传动杆655的两端连接有二号直齿轮657和四号伞齿轮654;下压安装板63的下侧设置有三号支撑板661以及四号支撑板662,四号传动杆652贯穿三号支撑板661以及四号支撑板662,四号传动杆652通过轴承与三号支撑板661以及四号支撑板662连接,四号传动杆652的两端连接有五号伞齿轮653以及六号伞齿轮651;六号伞齿轮651与下夹持机构64上的一号同步齿轮544啮合,五号伞齿轮653与四号伞齿轮654啮合,二号直齿轮657与三号同步齿轮656啮合。在同步传动轴93转动时,同步传动轴93会通过三号同步齿轮656带动二号直齿轮657转动,然后依次通过四号伞齿轮654、五号伞齿轮653和六号伞齿轮651带动一号同步齿轮544转动。进而确保上夹持机构54和下夹持机构64同步转动,在需要使用同步转动功能时,可以通过电机(图中未画出)驱动同步传动轴93进行转动。
上压安装板53和下压安装板63均设置呈U型,上夹持机构54位于上压安装板53U型部外侧的下端,下压安装板63位于U型部内侧的上端;上压安装板53和下压安装板63均在U型部的外侧设置有翻边,上压安装板53和下压安装板63与导向支撑柱91、同距传动轴92以及同步传动轴93连接的部位均位于翻边上。
下压安装板63U型部的外侧下方安装有渗透外壳62,渗透外壳62用于防止冷却油的进入;四通旋转接头546、一号同步齿轮544、四号伞齿轮654、五号伞齿轮653和六号伞齿轮651均位于渗透外壳62的内侧。
外防护箱20的内腔下壁放置有冷却箱70,冷却箱70的后侧贯穿外防护箱20;冷却箱70包括箱体71,冷却油放置在箱体71的内侧,箱体71的内腔前侧安装有一号推杆72,一号推杆72的伸缩端连接有推出板73,
在下夹持机构64带动工件移动到下极限后,下夹持机构64松开工件,通过一号推杆72推动推出板73移动,将下夹持机构64上的工件推送到推出板73后侧的推送板74上;箱体71的内腔左右侧均安装有二号推杆75,推送板74安装在二号推杆75的伸缩端上侧,在工件转移到推送板74上后,二号推杆75推动推送板74上移,随后通过送料叉车10取走工件。
以上显示和描述了本发明的基本原理和主要特征和本发明的优点,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而言,显然本发明不限于上述示范性实施例的细节,而且在不背离本发明的精神或基本特征的情况下,能够以其他的具体形式实现本发明;因此,无论从哪一点来看,均应将实施例看作是示范性的,而且是非限制性的,本发明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而不是上述说明限定,因此旨在将落在权利要求的等同要件的含义和范围内的所有变化囊括在本发明内,不应将权利要求中的任何附图标记视为限制所涉及的权利要求。
尽管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发明的实施例,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理解在不脱离本发明的原理和精神的情况下可以对这些实施例进行多种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本发明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及其等同物限定。

Claims (10)

1.一种叉车式移动淬火机构,其特征在于,包括:
外防护箱(20);所述外防护箱(20)内腔底部的左右侧均安装有下支撑板(61),所述下支撑板(61)的上侧安装有导向支撑柱(91),所述导向支撑柱(91)的上侧安装有调节箱(52),所述下支撑板(61)与调节箱(52)之间活动连接有同距传动轴(92),所述外防护箱(20)的内腔左右侧均安装有中支撑板(32),所述中支撑板(32)与调节箱(52)之间活动连接有主动传动轴(94);
上传动机构(50),所述上传动机构(50)包括活动套设在导向支撑柱(91)外侧的上压安装板(53),所述上压安装板(53)与同距传动轴(92)滑动连接,所述上压安装板(53)与主动传动轴(94)螺接,所述上压安装板(53)的下端活动安装有上夹持机构(54),所述外防护箱(20)的上侧安装有驱动上压安装板(53)移动的电动推杆(51);
下传动机构(60),所述下传动机构(60)包括活动套设在导向支撑柱(91)外侧的下压安装板(63),所述下压安装板(63)与同距传动轴(92)螺接,所述下压安装板(63)的上侧活动安装有下夹持机构(64);
电磁加热器(31),所述电磁加热器(31)安装在外防护箱(20)的内腔侧壁,且位于上传动机构(50)和下传动机构(60)之间;
所述同距传动轴(92)的外侧滑动连接有一号从动齿轮(581)和二号从动齿轮(582),所述调节箱(52)的内腔下壁活动安装有间隔齿轮(583)、一号调节齿轮(585)和二号调节齿轮(584),所述一号从动齿轮(581)与一号调节齿轮(585)相对应,所述二号从动齿轮(582)和二号调节齿轮(584)均与间隔齿轮(583)相对应;所述调节箱(52)的内腔下壁安装有驱动一号从动齿轮(581)和二号从动齿轮(582)移动的一号电磁升降器(591)以及驱动一号调节齿轮(585)和二号调节齿轮(584)移动的二号电磁升降器(592);所述主动传动轴(94)的外侧套设有驱动一号调节齿轮(585)转动的主动伞齿轮(571)。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叉车式移动淬火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下夹持机构(64)和上夹持机构(54)均包括承重盘(541),上下侧所述承重盘(541)相互远离的一侧均活动连接有夹头(542),上下侧所述承重盘(541)相互远离的一侧均安装有驱动夹头(542)滑动的液压推杆(543);
所述承重盘(541)的另一侧连接有空心轴(545),所述空心轴(545)的另一端连接有四通旋转接头(546),所述液压推杆(543)通过管道与四通旋转接头(546)连通,所述空心轴(545)的外侧套设有一号同步齿轮(544)。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叉车式移动淬火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上压安装板(53)的上侧活动安装有二号同步齿轮(557),所述二号同步齿轮(557)与上夹持机构(54)上的一号同步齿轮(544)啮合;
所述下压安装板(63)的上侧活动安装有三号同步齿轮(656),所述三号同步齿轮(656)与下夹持机构(64)上的一号同步齿轮(544)啮合;
所述下支撑板(61)与调节箱(52)之间活动连接有同步传动轴(93),所述二号同步齿轮(557)和三号同步齿轮(656)均滑动套设在同步传动轴(93)的外侧。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叉车式移动淬火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下压安装板(63)的外侧下方安装有渗透外壳(62),所述空心轴(545)贯穿下压安装板(63)并伸入到渗透外壳(62)的内侧,所述下夹持机构(64)上的四通旋转接头(546)和一号同步齿轮(544)均位于渗透外壳(62)的内侧。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叉车式移动淬火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上压安装板(53)的上侧安装有承重支撑柱,所述承重支撑柱的上侧安装有承压板(531),所述电动推杆(51)的伸缩端贯穿外防护箱(20)并与承压板(531)连接。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叉车式移动淬火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上压安装板(53)和下压安装板(63)均设置呈U型,所述上夹持机构(54)位于上压安装板(53)U型部外侧的下端,所述下压安装板(63)位于U型部内侧的上端。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叉车式移动淬火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外防护箱(20)的内侧壁安装有监测台(40);
所述监测台(40)包括纵向导轨(41),所述纵向导轨(41)的外侧滑动连接有监控滑台(43),所述监控滑台(43)的数量为两个,所述监控滑台(43)的外侧螺接有紧固螺栓(44),所述紧固螺栓(44)贯穿监控滑台(43)并与纵向导轨(41)贴合;
所述监控滑台(43)的外侧安装有用于监测上压安装板(53)的红外传感器(42),两个所述红外传感器(42)分别通过导线与一号电磁升降器(591)及二号电磁升降器(592)连接。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叉车式移动淬火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同距传动轴(92)的外侧套设有复位机构(80);
所述复位机构(80)包括固定下支撑板(61)上侧的复位盘(81),所述复位盘(81)的内侧连接有复位盘簧(82),所述复位盘簧(82)的另一端与同距传动轴(92)的光轴端连接。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叉车式移动淬火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外防护箱(20)的内腔下壁放置有冷却箱(70),所述冷却箱(70)的后侧贯穿外防护箱(20);
所述冷却箱(70)包括箱体(71),所述箱体(71)的内腔前侧安装有一号推杆(72),所述一号推杆(72)的伸缩端连接有推出板(73);所述箱体(71)的内腔左右侧均安装有二号推杆(75),所述二号推杆(75)的伸缩端连接有推送板(74),所述推送板(74)位于推出板(73)的后侧。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叉车式移动淬火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外防护箱(20)的前后侧均设置有送料叉车(10)。
CN202311360410.2A 2023-10-20 2023-10-20 一种叉车式移动淬火机构 Active CN117089678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11360410.2A CN117089678B (zh) 2023-10-20 2023-10-20 一种叉车式移动淬火机构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11360410.2A CN117089678B (zh) 2023-10-20 2023-10-20 一种叉车式移动淬火机构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7089678A CN117089678A (zh) 2023-11-21
CN117089678B true CN117089678B (zh) 2024-01-30

Family

ID=8877038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311360410.2A Active CN117089678B (zh) 2023-10-20 2023-10-20 一种叉车式移动淬火机构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7089678B (zh)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H08253808A (ja) * 1995-03-16 1996-10-01 Fuji Denshi Kogyo Kk 高周波焼入装置
JP2012193402A (ja) * 2011-03-15 2012-10-11 Neturen Co Ltd 加熱装置用治具、加熱装置、熱処理装置及び加熱方法
CN110551884A (zh) * 2019-09-16 2019-12-10 湖州昱日汽车配件有限公司 一种汽车零部件连续淬火装置
CN213172441U (zh) * 2020-09-17 2021-05-11 绍兴市上虞旋龙工具有限公司 高频感应加热淬火设备
CN114231720A (zh) * 2021-11-04 2022-03-25 徐州锐尔五金工具制造有限公司 一种五金工具的热处理设备

Patent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H08253808A (ja) * 1995-03-16 1996-10-01 Fuji Denshi Kogyo Kk 高周波焼入装置
JP2012193402A (ja) * 2011-03-15 2012-10-11 Neturen Co Ltd 加熱装置用治具、加熱装置、熱処理装置及び加熱方法
CN110551884A (zh) * 2019-09-16 2019-12-10 湖州昱日汽车配件有限公司 一种汽车零部件连续淬火装置
CN213172441U (zh) * 2020-09-17 2021-05-11 绍兴市上虞旋龙工具有限公司 高频感应加热淬火设备
CN114231720A (zh) * 2021-11-04 2022-03-25 徐州锐尔五金工具制造有限公司 一种五金工具的热处理设备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7089678A (zh) 2023-11-21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11445816U (zh) 一种基于热处理加工的高频淬火装置
CN215983912U (zh) 一种中频电炉的炉底座机构
CN212152398U (zh) 一种车轮踏面淬火处理装置
CN117089678B (zh) 一种叉车式移动淬火机构
CN202744592U (zh) 一种齿圈感应淬火装置
CN209310489U (zh) 立式底装料真空炉
CN219586128U (zh) 一种金属锻造加工用淬火池
CN201122055Y (zh) 加热炉料盘送进装置
CN213507100U (zh) 移动式箱式回火炉
CN211120223U (zh) 一种便于移动和固定的制冷设备
CN209797371U (zh) 一种电流互感器安装车
CN103057108A (zh) 一种红外线加热机
CN107119179A (zh) 一种用于模具淬火的机器人行走轴
CN109773057B (zh) 一种伺服控制炉门的热成型设备
CN103317036B (zh) 转矩可控铆压机
CN206843536U (zh) 一种带多规格起吊装置的中频淬火机床
CN215481125U (zh) 一种汽车燃油管用离线光亮退火装置
CN220951899U (zh) 一种支撑组件可调节的退火炉
CN213778599U (zh) 一种台车式电阻炉上料车
CN220812529U (zh) 一种机械零件热处理设备
CN215316807U (zh) 一种轴承退卸装置
CN218491350U (zh) 一种热处理炉用运载装置
CN220728927U (zh) 热成型上下料机构
CN218301680U (zh) 大型齿轮半自动式电磁感应加热器
CN219415715U (zh) 一种前拖钩加热用中频感应加热炉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