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7088054A - 物品输送设备 - Google Patents

物品输送设备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7088054A
CN117088054A CN202310567846.2A CN202310567846A CN117088054A CN 117088054 A CN117088054 A CN 117088054A CN 202310567846 A CN202310567846 A CN 202310567846A CN 117088054 A CN117088054 A CN 117088054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article
path
transfer position
branch path
por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310567846.2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城石景祐
丰岛直哉
田村健二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Daifuku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Daifuku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Daifuku Co Ltd filed Critical Daifuku Co Ltd
Publication of CN117088054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7088054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Classification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5CONVEYING; PACKING; STORING; HANDLING THIN OR FILAMENTARY MATERIAL
    • B65GTRANSPORT OR STORAGE DEVICES, e.g. CONVEYORS FOR LOADING OR TIPPING, SHOP CONVEYOR SYSTEMS OR PNEUMATIC TUBE CONVEYORS
    • B65G35/00Mechanical conveyor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LSEMICONDUCTOR DEVICES NOT COVERED BY CLASS H10
    • H01L21/00Processes or apparatus adapted for the manufacture or treatment of semiconductor or solid state devices or of parts thereof
    • H01L21/67Apparatus specially adapted for handling semiconductor or electric solid state devices during manufacture or treatment thereof; Apparatus specially adapted for handling wafers during manufacture or treatment of semiconductor or electric solid state devices or components ; Apparatus not specifically provided for elsewhere
    • H01L21/677Apparatus specially adapted for handling semiconductor or electric solid state devices during manufacture or treatment thereof; Apparatus specially adapted for handling wafers during manufacture or treatment of semiconductor or electric solid state devices or components ; Apparatus not specifically provided for elsewhere for conveying, e.g. between different workstations
    • H01L21/67703Apparatus specially adapted for handling semiconductor or electric solid state devices during manufacture or treatment thereof; Apparatus specially adapted for handling wafers during manufacture or treatment of semiconductor or electric solid state devices or components ; Apparatus not specifically provided for elsewhere for conveying, e.g. between different workstations between different workstations
    • H01L21/67733Overhead conveying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5CONVEYING; PACKING; STORING; HANDLING THIN OR FILAMENTARY MATERIAL
    • B65GTRANSPORT OR STORAGE DEVICES, e.g. CONVEYORS FOR LOADING OR TIPPING, SHOP CONVEYOR SYSTEMS OR PNEUMATIC TUBE CONVEYORS
    • B65G47/00Article or material-handling devices associated with conveyors; Methods employing such devices
    • B65G47/34Devices for discharging articles or materials from conveyor 
    • B65G47/46Devices for discharging articles or materials from conveyor  and distributing, e.g. automatically, to desired point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5CONVEYING; PACKING; STORING; HANDLING THIN OR FILAMENTARY MATERIAL
    • B65GTRANSPORT OR STORAGE DEVICES, e.g. CONVEYORS FOR LOADING OR TIPPING, SHOP CONVEYOR SYSTEMS OR PNEUMATIC TUBE CONVEYORS
    • B65G37/00Combinations of mechanical conveyors of the same kind, or of different kinds, of interest apart from their application in particular machines or use in particular manufacturing processe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5CONVEYING; PACKING; STORING; HANDLING THIN OR FILAMENTARY MATERIAL
    • B65GTRANSPORT OR STORAGE DEVICES, e.g. CONVEYORS FOR LOADING OR TIPPING, SHOP CONVEYOR SYSTEMS OR PNEUMATIC TUBE CONVEYORS
    • B65G43/00Control devices, e.g. for safety, warning or fault-correcting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LSEMICONDUCTOR DEVICES NOT COVERED BY CLASS H10
    • H01L21/00Processes or apparatus adapted for the manufacture or treatment of semiconductor or solid state devices or of parts thereof
    • H01L21/67Apparatus specially adapted for handling semiconductor or electric solid state devices during manufacture or treatment thereof; Apparatus specially adapted for handling wafers during manufacture or treatment of semiconductor or electric solid state devices or components ; Apparatus not specifically provided for elsewhere
    • H01L21/677Apparatus specially adapted for handling semiconductor or electric solid state devices during manufacture or treatment thereof; Apparatus specially adapted for handling wafers during manufacture or treatment of semiconductor or electric solid state devices or components ; Apparatus not specifically provided for elsewhere for conveying, e.g. between different workstations
    • H01L21/67703Apparatus specially adapted for handling semiconductor or electric solid state devices during manufacture or treatment thereof; Apparatus specially adapted for handling wafers during manufacture or treatment of semiconductor or electric solid state devices or components ; Apparatus not specifically provided for elsewhere for conveying, e.g. between different workstations between different workstations
    • H01L21/67706Mechanical details, e.g. roller, belt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LSEMICONDUCTOR DEVICES NOT COVERED BY CLASS H10
    • H01L21/00Processes or apparatus adapted for the manufacture or treatment of semiconductor or solid state devices or of parts thereof
    • H01L21/67Apparatus specially adapted for handling semiconductor or electric solid state devices during manufacture or treatment thereof; Apparatus specially adapted for handling wafers during manufacture or treatment of semiconductor or electric solid state devices or components ; Apparatus not specifically provided for elsewhere
    • H01L21/677Apparatus specially adapted for handling semiconductor or electric solid state devices during manufacture or treatment thereof; Apparatus specially adapted for handling wafers during manufacture or treatment of semiconductor or electric solid state devices or components ; Apparatus not specifically provided for elsewhere for conveying, e.g. between different workstations
    • H01L21/67703Apparatus specially adapted for handling semiconductor or electric solid state devices during manufacture or treatment thereof; Apparatus specially adapted for handling wafers during manufacture or treatment of semiconductor or electric solid state devices or components ; Apparatus not specifically provided for elsewhere for conveying, e.g. between different workstations between different workstations
    • H01L21/67715Changing the direction of the conveying path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LSEMICONDUCTOR DEVICES NOT COVERED BY CLASS H10
    • H01L21/00Processes or apparatus adapted for the manufacture or treatment of semiconductor or solid state devices or of parts thereof
    • H01L21/67Apparatus specially adapted for handling semiconductor or electric solid state devices during manufacture or treatment thereof; Apparatus specially adapted for handling wafers during manufacture or treatment of semiconductor or electric solid state devices or components ; Apparatus not specifically provided for elsewhere
    • H01L21/677Apparatus specially adapted for handling semiconductor or electric solid state devices during manufacture or treatment thereof; Apparatus specially adapted for handling wafers during manufacture or treatment of semiconductor or electric solid state devices or components ; Apparatus not specifically provided for elsewhere for conveying, e.g. between different workstations
    • H01L21/67703Apparatus specially adapted for handling semiconductor or electric solid state devices during manufacture or treatment thereof; Apparatus specially adapted for handling wafers during manufacture or treatment of semiconductor or electric solid state devices or components ; Apparatus not specifically provided for elsewhere for conveying, e.g. between different workstations between different workstations
    • H01L21/67727Apparatus specially adapted for handling semiconductor or electric solid state devices during manufacture or treatment thereof; Apparatus specially adapted for handling wafers during manufacture or treatment of semiconductor or electric solid state devices or components ; Apparatus not specifically provided for elsewhere for conveying, e.g. between different workstations between different workstations using a general scheme of a conveying path within a factory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LSEMICONDUCTOR DEVICES NOT COVERED BY CLASS H10
    • H01L21/00Processes or apparatus adapted for the manufacture or treatment of semiconductor or solid state devices or of parts thereof
    • H01L21/67Apparatus specially adapted for handling semiconductor or electric solid state devices during manufacture or treatment thereof; Apparatus specially adapted for handling wafers during manufacture or treatment of semiconductor or electric solid state devices or components ; Apparatus not specifically provided for elsewhere
    • H01L21/677Apparatus specially adapted for handling semiconductor or electric solid state devices during manufacture or treatment thereof; Apparatus specially adapted for handling wafers during manufacture or treatment of semiconductor or electric solid state devices or components ; Apparatus not specifically provided for elsewhere for conveying, e.g. between different workstations
    • H01L21/67703Apparatus specially adapted for handling semiconductor or electric solid state devices during manufacture or treatment thereof; Apparatus specially adapted for handling wafers during manufacture or treatment of semiconductor or electric solid state devices or components ; Apparatus not specifically provided for elsewhere for conveying, e.g. between different workstations between different workstations
    • H01L21/6773Conveying cassettes, containers or carrier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5CONVEYING; PACKING; STORING; HANDLING THIN OR FILAMENTARY MATERIAL
    • B65GTRANSPORT OR STORAGE DEVICES, e.g. CONVEYORS FOR LOADING OR TIPPING, SHOP CONVEYOR SYSTEMS OR PNEUMATIC TUBE CONVEYORS
    • B65G2201/00Indexing codes relating to handling devices, e.g. conveyors, characterised by the type of product or load being conveyed or handled
    • B65G2201/02Articles
    • B65G2201/0235Container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Condensed Matter Physics & Semiconductors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Manufacturing & Machinery (AREA)
  • Computer Hardware Design (AREA)
  • Microelectronics & Electronic Packaging (AREA)
  • Power Engineering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Control Of Position, Course, Altitude, Or Attitude Of Moving Bodies (AREA)
  • Container, Conveyance, Adherence, Positioning, Of Wafer (AREA)
  • Platform Screen Doors And Railroad Systems (AREA)

Abstract

一种物品输送设备,其是具备多个物品输送车(10)的物品输送设备,行驶路径具备:主输送路径;第1分支路径(5),其从主输送路径分支,通过用于将物品(W)移载至端口(81a)的移载用位置(23),汇合至主输送路径;以及第2分支路径(6),其在比移载用位置(23)更靠下游处从第1分支路径(5)分支或从主输送路径分支,在比移载用位置(23)更靠上游处汇合至第1分支路径(5),在第1分支路径(5)的比移载用位置(23)更靠上游侧,设定有第1待机区间(51),在第2分支路径(6),设定有第2待机区间(61)。

Description

物品输送设备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物品输送设备,该物品输送设备具备沿着预先确定的行驶路径行驶而输送物品的多个物品输送车。
背景技术
如上述那样的物品输送设备的一个示例在日本特开平11-029205号公报(专利文献1)中公开。以下,在背景技术的说明中在括弧内所示的附图标记是专利文献1的附图标记。
专利文献1的物品输送设备(自行行驶式(自走式)输送设备)具备多个物品输送车(AGV5)行驶的主线路径(6a)和副线路径(6b)。主线路径(6a)是将收纳架(储料器2)与多个处理装置(10)连接的环状的行驶路径。副线路径(6b)是相对于收纳架从下游侧的主线路径(6a)分支而汇合至上游侧的主线路径(6a)的行驶路径。物品输送车在主线路径(6a)行驶,一旦将从处理装置(10)接收到的物品(盒1)交付至容纳架,则移动至副线路径(6b)。由此,避免与从容纳架接收物品而输送至处理装置的后续的物品输送车的冲突(競合),并同时可进行利用副线路径(6b)的物品的输送,因而物品输送设备整体的输送效率提高。
可是,在专利文献1的物品输送设备,物品输送车在主线路径(6a)上的储料器前停止位置(8a)停车,在与收纳架所具备的端口(入口端口7a、出口端口7b)之间进行物品的交接。因此,在物品输送车在与该端口之间进行物品的交接期间,在主线路径(6a)行驶的其它物品输送车必须在主线路径上退避位置(9a)停车并待机。这样,在上述的物品输送设备,在妨碍其它物品输送车在主线路径(6a)的行驶的点上,对物品的输送效率的提高存在改善的余地。另外,在这样的物品输送设备,容易发生物品输送车在主线路径(6a)的拥塞,因而也难以增加物品输送车的数量而使物品的输送效率提高。
发明内容
于是,期望实现一种物品输送设备,该物品输送设备能够避免物品输送车在主输送路径的通行被在端口的跟前待机的物品输送车妨碍,能够高效地进行物品输送车对物品的输送。
本公开所涉及的物品输送设备是具备沿着预先确定的行驶路径行驶而输送物品的多个物品输送车的物品输送设备,
前述行驶路径具备:
主输送路径,其以将多个处理装置之间连接的方式配置;
第1分支路径,其从前述主输送路径分支,通过作为用于将前述物品移载至前述处理装置的端口的位置的移载用位置,汇合至前述主输送路径;以及
第2分支路径,其在比前述移载用位置更靠下游处从前述第1分支路径分支或从前述主输送路径分支,在比前述移载用位置更靠上游处汇合至前述第1分支路径,
将保持前述物品的前述物品输送车作为负载输送车,将未保持前述物品的前述物品输送车作为空输送车,
在前述第1分支路径的比前述移载用位置更靠上游侧,设定有用于使前述负载输送车待机的第1待机区间,
在前述第2分支路径,设定有用于使前述空输送车待机的第2待机区间。
依据本构成,能够不妨碍物品输送车在主输送路径的行驶,而使负载输送车和空输送车的两者相对于移载用位置待机于上游侧。由此,在处理后的物品在处理装置的端口出来之后,能够立即使空输送车前往该端口。另外,能够使负载输送车立即前往物品被运出后的处理装置的端口,将新的物品供给至该端口。因此,能够高效地进行物品相对于处理装置的运入和运出。
在此,在第2分支路径从第1分支路径分支的情况下,将物品移载至端口之后的空输送车不会妨碍物品输送车在主输送路径的行驶,能够立即前往第2待机区间。
另外,在第2分支路径从主输送路径分支的情况下,例如,即使在负载输送车停车于移载用位置的状态下,在主输送路径行驶的空输送车也能够迅速地前往第2待机区间。
这样,依据本公开,能够避免物品输送车在主输送路径的通行被在端口的跟前待机的物品输送车妨碍,能够高效地进行物品相对于处理装置的输送。
物品输送设备的进一步的特征和优点从对于参照附图而说明的例示性且非限定性的实施方式的以下的记载变得明确。
附图说明
图1是物品输送设备的俯视图。
图2是物品输送车的侧视图。
图3是示意性地示出第1分支路径、第2分支路径、第1处理装置的配置的俯视图。
图4是示意性地示出负载输送车(実搬送車)的行驶路径的俯视图。
图5是示意性地示出空输送车的行驶路径的俯视图。
图6是示意性地示出空输送车和负载输送车的行驶路径的俯视图。
图7是示意性地示出空输送车和负载输送车的行驶路径的俯视图。
图8是控制框图。
图9是示意性地示出第2实施方式所涉及的第1分支路径和第2分支路径的配置的俯视图。
图10是第3实施方式所涉及的物品输送设备的俯视图。
图11是示意性地示出第3实施方式所涉及的第1分支路径和第2分支路径的配置的俯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参照附图而对物品输送设备的实施方式进行说明。
【第1实施方式】
如图1和图2所示,物品输送设备1具备沿着预先确定的行驶路径2行驶而输送物品W的多个物品输送车10。在本实施方式中,沿着行驶路径2设有轨道20,多个物品输送车10以被轨道20引导而沿着行驶路径2行驶的方式构成。即,由轨道20形成物品输送车10的行驶路径2。在本实施方式中,轨道20设于比地面更靠上方。具体而言,如图2所示,轨道20以从顶棚悬挂支撑的状态固定于顶棚。即,在本实施方式中,物品输送车10是沿着设于顶棚侧的轨道20行驶的顶棚输送车。此外,在本示例中,沿着行驶路径2设有一对轨道20。而且,物品输送车10被一对轨道20引导而沿着行驶路径2行驶。多个物品输送车10被控制,以在行驶路径2的各部分沿相互相同的方向(在图1中由箭头示出的方向)行驶。即,在本示例中,行驶路径2是单向通行的路径。此外,行驶路径2也可以并非如轨道20那样物理地形成,也可以假想地设定。另外,物品输送车10也可以是除了顶棚输送车以外的输送车。
如图1和图2所示,物品输送设备1具备第1处理装置81和第2处理装置82。第1处理装置81和第2处理装置82以沿着行驶路径2的方式配置。第1处理装置81和第2处理装置82是以物品W为处理对象的装置。在本实施方式中,物品W是容纳半导体晶圆等基板(容纳物的一个示例)的容器,第1处理装置81和第2处理装置82对容纳于物品W的容纳物进行处理(例如,洗净处理或蚀刻处理等)。在本示例中,多个第1处理装置81和多个第2处理装置82沿着行驶路径2配置。而且,多个物品输送车10的各个在行驶路径2行驶,在自身、第1处理装置81和第2处理装置82之间进行物品W的移载。在图示的示例中,第1处理装置81在俯视观察下比第2处理装置82更大地形成。
在本实施方式中,如图1和图2所示,第1处理装置81具备N(N为2以上的整数)个第1端口81a。即,第1处理装置81具备多个第1端口81a。在本示例中,各第1处理装置81分别具备相同数量(N个)的第1端口81a。另外,在本示例中,多个第2处理装置82的各个具备单个第2端口82a。而且,物品输送车10在与第1端口81a和第2端口82a之间进行物品W的交接。由第1处理装置81处理的处理对象的物品W在第1端口81a被运入运出,由第2处理装置82处理的处理对象的物品W在第2端口82a被运入运出。在图示的示例中,各个第1处理装置81各具备2个第1端口81a。此外,第1处理装置81相当于“处理装置”,第1端口81a相当于“端口”。
如上述那样,在本实施方式中,物品输送车10是沿着设于顶棚侧的轨道20行驶的顶棚输送车。具体而言,如图2所示,物品输送车10具备:行驶部11,其具备在轨道20上滚动的车轮11a,沿着轨道20行驶;以及主体部12,其由行驶部11以悬挂状态支撑,位于比轨道20更靠下侧。主体部12具备能够支撑物品W的升降体12b和使升降体12b升降的升降机构12c。升降机构12c以如下的方式构成:通过使卷绕有悬挂支撑升降体12b的索状体12a的卷绕体沿正方向或反方向旋转而将索状体12a缠绕或送出,从而使升降体12b相对于行驶部11升降。具体而言,升降机构12c使升降体12b在第1高度与第2高度之间升降,第1高度是物品输送车10行驶时的高度(在本实施方式中,升降体12b位于主体部12的盖内的高度),第2高度是比第1高度更低的高度,是在升降体12b与物品W的移载对象部位(第1端口81a、第2端口82a)之间交接(授受)物品W的高度。
此外,在本实施方式中,将沿着后述的第1分支路径5的第1主线部5b(图3)的方向作为第1方向X并将在上下方向Z观察下与第1方向X正交的方向作为第2方向Y来说明。另外,在以下,将保持物品W的物品输送车10作为负载输送车10a、将未保持物品W的物品输送车10作为空输送车10b来说明。
在本实施方式中,行驶路径2具备主输送路径4、第1分支路径5以及第2分支路径6。在以下,对主输送路径4、第1分支路径5和第2分支路径6的各自的构成具体地进行说明。
如图1所示,主输送路径4以将多个第1处理装置81之间连接的方式配置。在本实施方式中,主输送路径4以经由第1分支路径5将多个第1处理装置81之间连接的方式配置。另外,主输送路径4以如下的方式配置:除了多个第1处理装置81之间之外,还将多个第2处理装置82之间连接。更具体而言,主输送路径4通过将具有与第1处理装置81的第1端口81a对应的位置(第1移载用位置23)的路径(第1分支路径5)彼此连接,将多个第1处理装置81之间连接。另外,主输送路径4通过将与第2处理装置82的第2端口82a对应的位置(第2移载用位置24)和与不同的第2处理装置82的第2端口82a对应的位置(不同的第2移载用位置24)连接,将多个第2处理装置82之间连接。
在本实施方式中,如图1所示,主输送路径4具备1个环状的第1路径41、多个环状的第2路径42以及将第1路径41和第2路径42连接的多个连接路径45。第2路径42以将多个处理装置(第1处理装置81、第2处理装置82)连接的方式配置。在本示例中,多个第2路径42中的一部分的第2路径42经由第1分支路径5将多个第1处理装置81之间连接,剩余的第2路径42将多个第2处理装置82之间连接。
另外,在本示例中,多个第2路径42相对于第1路径41分开配置于第1方向X的两外侧。另外,这些第2路径42以沿第2方向Y邻接的方式配置。在图示的示例中,在相对于第1路径41配置于第1方向X的一侧的多个(在此,3个)第2路径42中的2个第2路径42,各连接有2个第1处理装置81。在第1处理装置81与第2路径42之间,配置有第1分支路径5,第1处理装置81和第2路径42经由第1分支路径5连接。在剩余的第2路径42,连接有多个(在此,6个)第2处理装置82。
如图1所示,第2路径42具备沿着第1方向X的第1区间43、与第1区间43平行地配置的第2区间44以及将第1区间43和第2区间44的端部彼此联接的联接区间46。由此,第2路径42以环状形成。
而且,第1区间43和第2区间44的各自的朝向第1路径41的一侧的端部与第1路径41通过连接路径45来连接。第1处理装置81和第2处理装置82以沿着第1区间43或第2区间44的方式配置。在图示的示例中,第1区间43和第2区间44分别成为直线状的区间。
在本示例中,第2移载用位置24设定于第1区间43和第2区间44。
另外,在本示例中,第2移载用位置24在上下方向Z观察下与第2处理装置82的第2端口82a重叠。在图示的示例中,第2处理装置82具备单个第2端口82a。而且,第2处理装置82在第1区间43和第2区间44的各个各并排地配置有多个(在此,3个)。因此,在第1区间43和第2区间44,分别设定有多个(在此,3个)第2移载用位置24。物品输送车10停车于第2移载用位置24,在与第2端口82a之间进行物品W的交接。
在本实施方式中,物品输送车10在第1路径41和多个第2路径42全都沿相同的环绕方向行驶。在图1中,由箭头示出物品输送车10的行驶方向。
如图1和图3所示,第1分支路径5从主输送路径4分支,通过作为用于将物品W移载至处理装置的第1端口81a的位置的第1移载用位置23,汇合至主输送路径4。在本实施方式中,第1分支路径5从第2路径42分支并通过第1移载用位置23汇合至第2路径42。在本示例中,第1分支路径5从第2路径42的第1区间43分支并通过第1移载用位置23汇合至第1区间43。
另外,第1分支路径5从第2路径42的第2区间44分支并通过第1移载用位置23汇合至第2区间44。此外,第1移载用位置23相当于“移载用位置”。
在本实施方式中,如图3至图6所示,第1分支路径5具备第1分支连接部5a、第1主线部5b以及第1汇合连接部5c。第1分支连接部5a是从第2路径42的第1区间43或第2区间44分支的区间,是在第2路径42行驶的物品输送车10转移(乗り移る)至第1分支路径5的区间。第1主线部5b是物品输送车10能够沿着第1方向X直行的区间,是将第1分支连接部5a与第1汇合连接部5c连接的区间。第1汇合连接部5c是物品输送车10从第1分支路径5汇合(转移)至第2路径42的第1区间43或第2区间44的区间。在图1的示例中,这样的第1分支路径5分别设于第2路径42的第2方向Y的两侧。
在本实施方式中,第1移载用位置23设定于第1分支路径5。具体而言,第1移载用位置23设定于第1主线部5b。如图3所示,在本示例中,第1移载用位置23在上下方向Z观察下与第1处理装置81的第1端口81a重叠。物品输送车10停车于第1主线部5b的第1移载用位置23,在与第1端口81a之间进行物品W的交接。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第1分支路径5以通过N(N为2以上的整数)个第1移载用位置23的方式形成。具体而言,如上述那样,多个第1处理装置81的各个具备N个第1端口81a。因此,在1个第1主线部5b,设定有与对应的第1端口81a相同的数量的第1移载用位置23。这样的多个第1移载用位置23以沿第1方向X并排的方式配置。在图3至图6的示例中,第1处理装置81具备2个第1端口81a,因而在第1主线部5b,以与这2个第1端口81a对应的方式,设定有2个第1移载用位置23。
如图3至图6所示,在第1分支路径5的比第1移载用位置23更靠上游侧,设定有用于使负载输送车10a待机的第1待机区间51。在本实施方式中,在第1主线部5b的比第1移载用位置23更靠上游侧,设定有第1待机区间51。另外,第1待机区间51设定于比多个第1移载用位置23中的最上游侧的第1移载用位置23更靠上游侧。在此,第1待机区间51是为了前往第1移载用位置23的物品输送车10中的负载输送车10a停车并待机而设定的区间。如上述那样,负载输送车10a是保持物品W的物品输送车10。负载输送车10a为了避免与正在第1移载用位置23停车的先行的物品输送车10(负载输送车10a、空输送车10b)的碰撞,在第1待机区间51停车并待机。
如图1和图3所示,第2分支路径6在比第1移载用位置23更靠下游处从第1分支路径5分支或从主输送路径4分支,在比第1移载用位置23更靠上游处汇合至第1分支路径5。在本实施方式中,第2分支路径6在比第1移载用位置23更靠下游处从第1分支路径5分支,在比第1移载用位置23更靠上游处汇合至第1分支路径5。更详细而言,第2分支路径6从比第1移载用位置23(在此,位于最下游侧的第1移载用位置23)更靠下游处的第1主线部5b分支,汇合至第1主线部5b的比第1移载用位置23(在此,位于最上游侧的第1移载用位置23)更靠上游处的第1主线部5b。而且,在本实施方式中,第1分支路径5与第2分支路径6的汇合部25相对于第1移载用位置23在上游侧邻接配置。在本示例中,汇合部25相对于多个第1移载用位置23中的位于最上游侧的第1移载用位置23在上游侧邻接配置。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第1分支路径5和第2分支路径6的分支部26相对于第1移载用位置23在下游侧邻接配置。在本示例中,分支部26相对于多个第1移载用位置23中的位于最下游侧的第1移载用位置23在下游侧邻接配置。
如图3至图6所示,第2分支路径6具备第2分支连接部6a、第2主线部6b以及第2汇合连接部6c。第2分支连接部6a是在第1分支路径5的第1主线部5b从比第1移载用位置23更靠下游侧分支的区间,是将物品W交付至第1端口81a之后的物品输送车10(空输送车10b)转移(分支)至第2分支路径6的区间。在本示例中,第2分支连接部6a与第1主线部5b的连接部分为第1分支路径5和第2分支路径6的分支部26。第2主线部6b是将第2分支连接部6a与第2汇合连接部6c连接的区间。在图示的示例中,第2主线部6b以包围第1处理装置81的方式配置,但在能够避免行驶于第2分支路径6的物品输送车10与第1处理装置81的干涉的情况下,也可以以具有在上下方向Z观察下与第1处理装置81重叠的部分的方式形成有第2分支路径6。第2汇合连接部6c是物品输送车10(空输送车10b)从第2分支路径6汇合(转移)至第1分支路径5的第1主线部5b的区间。在本示例中,第2汇合连接部6c与第1主线部5b的连接部分为第1分支路径5与第2分支路径6的汇合部25。该第2汇合连接部6c与第1主线部5b的连接部分(汇合部25)形成于前述的第1待机区间51与第1移载用位置23之间,并且,形成于后述的第2待机区间61与第1移载用位置23之间。在本示例中,多个(在此,2个)第1移载用位置23配置于汇合部25与分支部26之间。同样地,多个第1端口81a配置于汇合部25与分支部26之间。在图1的示例中,第1分支路径5和第2分支路径6分别设于第2路径42的第2方向Y的两侧。
如图3至图6所示,在第2分支路径6,设定有用于使空输送车10b待机的第2待机区间61。在本实施方式中,在第2主线部6b,设定有第2待机区间61。在本示例中,第2待机区间61设定于第2主线部6b的接近第2分支路径6与第1分支路径5的汇合部25的位置。在此,第2待机区间61是为了前往第1移载用位置23的物品输送车10中的空输送车10b停车并待机而设定的区间。在第1移载用位置23将物品W交付至第1端口81a之后的物品输送车10(空输送车10b)从第1分支路径5的第1主线部5b转移至第2分支路径6,在第2待机区间61停车并待机。由此,在第2待机区间61预先待机的空输送车10b能够迅速地移动至第1移载用位置23,从第1端口81a接收物品W。
如图3至图6所示,在本实施方式中,第1待机区间51和第2待机区间61的各个具有多台物品输送车10能够待机的长度。具体而言,第1待机区间51具有能够使N台负载输送车10a待机的长度,第2待机区间61具有能够使N台空输送车10b待机的长度。即,能够待机于第1待机区间51的负载输送车10a的台数的上限是N以上,能够待机于第2待机区间61的空输送车10b的台数的上限是N以上。这样,在本实施方式中,第1待机区间51和第2待机区间61的各个能够使与对应的第1处理装置81的第1端口81a的数量(N个)相同的数量的物品输送车10待机。在本示例中,第1待机区间51和第2待机区间61的各个具有与第1端口81a的数量(即,所设定的第1移载用位置23的数量)相同的台数的物品输送车10能够串联地待机的长度。在图3至图6的示例中,在1个第1处理装置81设有2个第1端口81a,以与此对应的方式设定有2个第1移载用位置23。而且,第1待机区间51和第2待机区间61的各个具有能够使物品输送车10串联地各停车2台的长度。
在图3所示的状况下,多台负载输送车10a预先停车于第1待机区间51。同样地,多台空输送车10b也预先停车于第2待机区间61。由此,能够将负载输送车10a或空输送车10b迅速地供给至第1移载用位置23。然后,在第1移载用位置23将物品W交付至第1端口81a的物品输送车10(空输送车10b)从第1分支路径5移动至第2分支路径6的第2待机区间61,从而能够继续将空输送车10b供给至第2待机区间61。另外,从第1端口81a回收了由第1处理装置81处理之后的物品W的负载输送车10a能够从第1分支路径5迅速地移动至主输送路径4(在此,第2路径42)。因此,第1处理装置81在每单位时间处理的处理对象物的数量增加,因而能够谋求第1处理装置81的运转效率(对处理对象物的处理效率)的提高。
此外,在本示例中,如图1所示,在多个第2路径42中的一部分,设有第1分支路径5和第2分支路径6。具体而言,在多个第2路径42中的一部分设有多个第1处理装置81。而且,第1分支路径5和第2分支路径6以与这些第1处理装置81的各个对应的方式设置。可是,也可以在多个第2路径42的全部设有第1处理装置81,以与此对应的方式在全部的第2路径42设有第1分支路径5和第2分支路径6。
另外,在本示例中,第1处理装置81和第2处理装置82分别设于不同的第2路径42,但第1处理装置81和第2处理装置82也可以设于相同的第2路径42。
如图8所示,本实施方式所涉及的物品输送设备1具备第1控制装置91,第1控制装置91控制设备整体的物品W的输送和处理装置(第1处理装置81、第2处理装置82)的工作。另外,物品输送设备1具备控制物品输送车10的第2控制装置92。在本示例中,第2控制装置92根据来自第1控制装置91的指令而控制物品输送车10。这些各控制装置具备微型计算机等处理器,并且具备存储器等外围电路,通过这些硬件与在处理器等硬件上执行的程序的协作来实现各控制装置的各功能。第1控制装置91与第2控制装置92以能够相互通信的方式连接。此外,第2控制装置92相当于“控制装置”。
在本实施方式中,第2控制装置92执行第1输送控制和第2输送控制。第1输送控制是用于对第1处理装置81的第1端口81a交接物品W的控制。第2输送控制是用于对第2处理装置82的第2端口82a交接物品W的控制。在以下,首先,对第2输送控制进行说明。
第2控制装置92在从第1控制装置91接受将物品W输送至第2处理装置82的指令的情况下,例如从位于主输送路径4的多个负载输送车10a中选择以最短时间抵达该第2处理装置82的负载输送车10a。然后,第2控制装置92控制该负载输送车10a,以将物品W输送至作为输送目的地的第2处理装置82的第2端口82a。负载输送车10a从当前位置行驶最短路径,在与输送目的地的第2端口82a对应的第2移载用位置24停车。然后,负载输送车10a将物品W交付至该第2端口82a。这样交付物品W而从负载输送车10a变化成空输送车10b的物品输送车10例如在从第2控制装置92接受下次的输送指令以前,在第2移载用位置24停车并待机。
第2控制装置92在从第1控制装置91接受从第2处理装置82接收物品W的指令的情况下,例如选择以最短时间抵达该第2处理装置82的空输送车10b。然后,第2控制装置92控制该空输送车10b,以移动至与该第2处理装置82的第2端口82a对应的第2移载用位置24。空输送车10b从主输送路径4上的当前位置经过最短路径移动至与接收目的地的第2端口82a对应的第2移载用位置24,从第2端口82a接收物品W。这样接收物品W而从空输送车10b变化成负载输送车10a的物品输送车10例如在从第2控制装置92接受下次的输送指令以前,在第2移载用位置24停车并待机。
另外,如图7所示,第2控制装置92在先行的物品输送车10在移动目的地的第2移载用位置24停车且后续的物品输送车10不能到达该第2移载用位置24的情况下,使后续的物品输送车10在比该第2移载用位置24更靠跟前侧停车(待机)。同样地,第2控制装置92在先行的物品输送车10在位于比移动目的地的第2移载用位置24更靠上游侧的另外的第2移载用位置24停车且后续的物品输送车10不能到达移动目的地的第2移载用位置24的情况下,使后续的物品输送车10在比该上游侧的第2移载用位置24更靠跟前侧停车(待机)。在图7的示例中,先行的物品输送车10(在此,负载输送车10a)停车于在第1区间43位于最上游侧的第2移载用位置24。因此,后续的物品输送车10(在此,空输送车10b)在比第1区间43更靠上游侧的联接区间46停车(待机)。第2控制装置92通过如上述那样控制物品输送车10,避免后续的物品输送车10与先行的物品输送车10的碰撞并同时使物品输送车10进行物品W的输送。这样,在将处理装置直接连接至第2路径42的构成,第2路径42是单向通行的路径,因而如果先行的物品输送车10进行停车,则后续的物品输送车10也需要停车。因此,直接地或间接地妨碍物品输送车10在第2路径42的顺畅行驶,物品W的输送效率容易下降。另一方面,如果为了提高物品W的输送效率而增加在主输送路径4行驶的物品输送车10的台数,则在第2路径42停车的物品输送车10的台数增加。因而,特别地容易在第2路径42发生拥塞,物品W的输送效率反而下降。
鉴于上述的点,如图3至图6所示,本实施方式所涉及的物品输送设备1在第2路径42设置分支路径(第1分支路径5、第2分支路径6),经由分支路径将处理装置(在此,第1处理装置81)与第2路径42连接。由此,物品输送车10能够不在第2路径42停车地对端口(在此,第1端口81a)进行物品W的交接。在以下,对控制在分支路径行驶的物品输送车10的第1输送控制具体地进行说明。
如图4所示,在本实施方式中,第2控制装置92在从第1控制装置91接受将物品W输送至第1处理装置81的第1端口81a的指令的情况下,使在第1待机区间51停车(待机)的负载输送车10a前往该第1端口81a。负载输送车10a通过汇合部25,在与输送目的地的第1端口81a对应的第1移载用位置23停车,将物品W交付至该第1端口81a。第2控制装置92使通过将物品W交付至第1端口81a而从负载输送车10a变化成空输送车10b的物品输送车10向第2待机区间61移动。具体而言,空输送车10b从第1移载用位置23行驶于第1主线部5b而转移至第2分支路径6的第2分支连接部6a。然后,空输送车10b在第2主线部6b行驶,在第2待机区间61停车。在图示的示例中,从第1主线部5b的下游侧的端部区域转移至第2分支连接部6a,在第2主线部6b行驶,在设定于第2汇合连接部6c的跟前侧的第2待机区间61停车(待机)。
如图5所示,在本实施方式中,第2控制装置92在从第1控制装置91接受从第1处理装置81的第1端口81a接收物品W的指令的情况下,使在第2待机区间61停车(待机)的空输送车10b前往该第1端口81a。空输送车10b通过汇合部25而转移至第1主线部5b,在与接收目的地的第1端口81a对应的第1移载用位置23停车,从第1端口81a接收物品W。接收物品W而从空输送车10b变化成负载输送车10a的物品输送车10基于新的输送指令而从第1汇合连接部5c汇合行驶至主输送路径4(在此,第2路径42)。
在本实施方式中,如图4所示,第2控制装置92在第1端口81a为能够接收物品W的状态的情况下,在第1分支路径5与第2分支路径6的汇合部25使负载输送车10a优先地通过。另外,如图5所示,在从第1端口81a将由第1处理装置81处理之后的物品W运出的情况下,在汇合部25使空输送车10b优先地通过。这样,避免在第1待机区间51待机的负载输送车10a与在第2待机区间61待机的空输送车10b在汇合部25的冲突。在本示例中,第2控制装置92基于从第1控制装置91接收的多个第1端口81a的信息(在此,与第1端口81a是能够接收物品W的状态还是将处理后的物品W运出的状态有关的信息)而将移动目的地的第1移载用位置23从下游侧起依次分配给在第1待机区间51和第2待机区间61待机的多个物品输送车10。然后,第2控制装置92控制多个物品输送车10,以从分配至下游侧的第1移载用位置23的物品输送车10起依次移动至移动目的地的第1移载用位置23。在图4的示例中,对在第1待机区间51的最接近汇合部25的一侧待机的负载输送车10a分配最下游侧的第1移载用位置23。在此情况下,第2控制装置92使该负载输送车10a相对于第2待机区间61的空输送车10b优先地移动而前往输送目的地的第1移载用位置23。在图5的示例中,对在第2待机区间61的最接近汇合部25的一侧待机的空输送车10b分配最下游侧的第1移载用位置23。在此情况下,第2控制装置92使该空输送车10b相对于第1待机区间51的负载输送车10a优先地移动而前往接收目的地的第1移载用位置23。
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第2控制装置92执行将在主输送路径4行驶的物品输送车10(负载输送车10a、空输送车10b)供给至待机区间(第1待机区间51、第2待机区间61)的控制。在本示例中,第2控制装置92考虑第1处理装置81的处理完成时刻,进行使在主输送路径4行驶的物品输送车10移动至待机区间(第1待机区间51、第2待机区间61)的控制。具体而言,第1处理装置81预测第1处理装置81处理物品W并运出至第1端口81a的时刻(处理完成时刻),将与处理完成时刻有关的信息发送至第1控制装置91。如果第2控制装置92从第1控制装置91接收到与第1处理装置81的处理完成时刻有关的信息,则控制在主输送路径4行驶的物品输送车10,以在比处理完成时刻更提前规定时间,主输送路径4的负载输送车10a抵达第1待机区间51,主输送路径4的空输送车10b抵达第2待机区间61。另外,例如,第2控制装置92在比处理完成时刻更提前规定时间,使第2待机区间61的最接近汇合部25的一侧的空输送车10b移动至与物品W出来的第1端口81a对应的第1移载用位置23。在假设不同的物品输送车10停车于比与物品W出来的上述第1端口81a对应的第1移载用位置23更靠跟前侧(上游侧)的第1移载用位置23的情况下,合适的是,在该物品输送车10开始移动之后,使上述空输送车10b移动。这样,合适的是,第2控制装置92能够根据各第1处理装置81的状况而分别控制负载输送车10a和空输送车10b。
在本实施方式中,如上述那样,第2控制装置92在从第1端口81a将由第1处理装置81处理之后的物品W运出的情况下,在空输送车10b待机于第2待机区间61的情况下,使待机于第2待机区间61的空输送车10b前往第1移载用位置23。另一方面,如图6所示,第2控制装置92在第2待机区间61中无空输送车10b待机的情况下,使位于第2待机区间61以外的空输送车10b前往第1移载用位置23。在本示例中,第2控制装置92在无1台空输送车10b待机于第2待机区间61的情况下,选择位于主输送路径4(第1路径41或第2路径42)的多个空输送车10b中的以最短时间到达该第2待机区间61的空输送车10b,使该空输送车10b前往上述第2待机区间61。在此情况下,第2控制装置92使待机于第1待机区间51的全部的负载输送车10a移动,并且使所选择的空输送车10b前往成为对象的第1端口81a。由此,该空输送车10b能够从第2路径42分支行驶至第1分支路径5而抵达第1端口81a。在本示例中,第2控制装置92使正在第1待机区间51待机的全部的负载输送车10a前往第2待机区间61。这样的1台或多台负载输送车10a从第1待机区间51通过分支部26而分支行驶至第2分支路径6并移动至第2待机区间61。在此情况下,第2控制装置92在第1端口81a为能够接收物品W的状态的情况下,在汇合部25使第2待机区间61的负载输送车10a优先地通过。
【第2实施方式】
参照图9而对物品输送设备的第2实施方式进行说明。在以下,以第1实施方式的不同点为中心而对本实施方式的物品输送设备1进行说明。对于未特别地标明的点,与第1实施方式同样,标注相同附图标记并省略详细说明。
如图9所示,第2分支路径6从主输送路径4分支,在比第1移载用位置23更靠上游处汇合至第1分支路径5。在本实施方式中,第2分支路径6相对于第1分支路径5从下游侧的主输送路径4分支。换而言之,第2分支路径6相对于多个第1移载用位置23从下游侧的主输送路径4分支。在本示例中,第2分支路径6从比第1汇合连接部5c与第2路径42的汇合地点更靠下游侧的第2路径42分支。第2分支连接部6a是从比上述汇合地点更靠下游侧的第2路径42分支的区间,是将物品W交付至第1端口81a之后的物品输送车10(空输送车10b)或未经由第1分支路径5的空输送车10b从第2路径42转移(分支)至第2分支路径6的区间。分支至第2分支连接部6a的空输送车10b在第2主线部6b行驶而移动至第2待机区间61并停车(待机)。
在本示例中,第2控制装置92在第2待机区间61中无空输送车10b待机的情况下,选择位于主输送路径4(第1路径41或第2路径42)的多个空输送车10b中的以最短时间到达第2待机区间61的空输送车10b,使该空输送车10b前往第2待机区间61。在此情况下,空输送车10b不经由第1分支路径5,从第2路径42分支行驶至第2分支路径6而移动至第2待机区间61。因此,在第2实施方式中,在第1待机区间51停车(待机)的负载输送车10a不会在第2分支路径6行驶。
【第3实施方式】
参照图10和图11而对物品输送设备的第3实施方式进行说明。在以下,以与第1实施方式和第2实施方式的不同点为中心而对本实施方式的物品输送设备1进行说明。对于未特别地标明的点,与第1实施方式和第2实施方式同样,标注相同附图标记并省略详细说明。
如图10和图11所示,第2分支路径6从主输送路径4分支,在比第1移载用位置23更靠上游处汇合至第1分支路径5。在本实施方式中,如图11所示,第2分支路径6从与连接有对应的第1分支路径5的第2路径42不同的第2路径42分支,在比第1移载用位置23更靠上游处汇合至第1分支路径5。在本示例中,第2分支路径6从与连接有对应的第1分支路径5的第2路径42邻接的第2路径42(在此,第2区间44)分支。在图示的示例中,第2分支路径6从相对于连接有第1分支路径5的第2路径42沿第2方向Y邻接的第2路径42分支。另外,在本示例中,第2分支连接部6a是如上述那样从邻接的第2路径42的第2区间44分支的区间,是在该邻接的第2路径42行驶的空输送车10b转移(分支)至第2分支路径6的区间。分支至第2分支连接部6a的空输送车10b在第2主线部6b行驶而移动至第2待机区间61并停车(待机)。在图示的示例中,以如下的方式构成:在邻接的第2路径42,将物品W交付至第2处理装置82的第2端口82a而变化成空输送车10b的物品输送车10能够迅速地转移至第2分支连接部6a,在以沿着第2方向Y的方式配置的第2主线部6b行驶而移动至第2待机区间61。即,从第2区间44分支至第2分支连接部6a的地点与多个(在此,2个)第2移载用位置24中的最下游侧的第2移载用位置24邻接而配置。此外,在图11的示例中,在邻接的第2路径42设有第2处理装置82,但也可以设有第1处理装置81。
在本实施方式中,如图10和图11所示,主输送路径4还具备第3路径47。第3路径47将第1路径41与第2路径42连接。在本示例中,如图10所示,第3路径47将第1路径41与第2路径42连接,并且将多个第2路径42之间连接。第3路径47相对于第1路径41直接连接,相对于第2路径42经由多个联接路径48间接地连接。在图10的示例中,第3路径47以包围第1分支路径5、第2分支路径6和多个第2路径42的方式配置。另外,第3路径47以与相对于第1路径41分开配置于第1方向X的两外侧的多个第2路径42对应的方式,沿第1方向X分开而配置有多个(在此,2个)。多个第3路径47的各个连接至第1路径41的第2方向Y的端部区域。
在本示例中,如图10和图11所示,联接路径48将第2路径42与第3路径47连接。联接路径48具备第1联接路径48a和第2联接路径48b。第1联接路径48a以从比第1区间43的移载用位置(第1移载用位置23或第2移载用位置24)更靠下游侧的位置分支而汇合至第3路径47的方式配置。第2联接路径48b以从第3路径47分支而汇合至第2区间44的比移载用位置(第2移载用位置24)更靠上游侧的位置的方式配置。
在图10和图11所示的状况下,如果在第2待机区间61待机的空输送车10b根据第2控制装置92的指令而通过汇合部25在第1移载用位置23停车,则从第1端口81a接收物品W。接收物品W而从空输送车10b变化成负载输送车10a的物品输送车10移动至与成为物品W的输送目的地的端口(第1端口81a或第2端口82a)对应的移载用位置(第1移载用位置23或第2移载用位置24)。负载输送车10a也可以例如在第3路径47行驶而移动至沿第2方向Y邻接的第2路径42的第2区间44的移载用位置(在此,第2移载用位置24),将物品W交付至对应的端口(在此,第2端口82a)(参照图11)。此后,交付物品W而从负载输送车10a变化成空输送车10b的物品输送车10如上述那样移动至第2待机区间61并停车(待机)。另外,在第1待机区间51待机的负载输送车10a也可以在第1移载用位置23停车,将物品W交付至第1端口81a而变化成空输送车10b,也可以在邻接的第2区间44的移载用位置(在此,第2移载用位置24)停车,将物品W交付至对应的端口(在此,第2端口82a)而变化成空输送车10b。如上述那样将物品W交付至第1端口81a而从负载输送车10a变化成空输送车10b的物品输送车10例如在第3路径47(在此,将沿第2方向Y邻接的第2路径42之间连接的第3路径47)行驶而移动至第2待机区间61。
这样,在本实施方式中,主输送路径4还具备第3路径47,从而即使第2分支路径6是从与连接有对应的第1分支路径5的第2路径42不同的第2路径42分支的构成,第2控制装置92也能够使空输送车10b迅速地移动至第2待机区间61。
此外,在图10和图11的示例中,处理装置(第1处理装置81和第2处理装置82)并非以沿着第3路径47的方式设置。可是,也能够在第3路径47配置1个或多个移载用位置(第1移载用位置23和第2移载用位置24),以与移载用位置对应的方式设置1个或多个处理装置。
【其它实施方式】
接着,对物品输送设备的其它实施方式进行说明。
(1)在上述第1实施方式中,以在多个第2路径42中的一部分配置有第1处理装置81和与其对应的分支路径(第1分支路径5、第2分支路径6)的构成为示例而进行了说明,但不限定于此。例如,也可以在多个第2路径42的全部配置有第1处理装置81和与其对应的分支路径。另外,也可以以与第2处理装置82的各个对应的方式配置有分支路径。另外,也可以作为对邻接的多个处理装置(第1处理装置81、第2处理装置82)配置1组分支路径(第1分支路径5、第2分支路径6)的构成。这样,在物品输送设备1,合适的是,处理装置或分支路径的配置能够适当变更。
(2)在上述各实施方式中,以第1分支路径5与第2分支路径6的汇合部25相对于第1移载用位置23在上游侧邻接配置的构成为示例而进行了说明。可是,不限定于这样的构成,汇合部25也可以并非相对于第1移载用位置23在上游侧邻接配置。例如,汇合部25也可以配置于第1分支路径5的第1主线部5b的上游侧的端部区域。在此情况下,第1待机区间51也可以设定于第1分支连接部5a。
(3)在上述各实施方式中,以第1待机区间51和第2待机区间61的各个具有多台物品输送车10能够待机的长度的构成为示例而进行了说明,但不限定于此。例如,第1待机区间51和第2待机区间61的各个也可以具有仅1台物品输送车10能够待机的长度。另外,也可以作为如下的构成:通过使第1待机区间51和第2待机区间61的长度不同,使能够在第1待机区间51待机的物品输送车10的台数和能够在第2待机区间61待机的物品输送车10的台数不同。另外,也可以作为如下的构成:将第1待机区间51和第2待机区间61作为多车道,多个物品输送车10能够并列地停车。
(4)在上述各实施方式中,以如下的构成为示例而进行了说明:多个第1处理装置81的各个具备N(N为2以上的整数)个第1端口81a,由此,第1分支路径5以通过N个第1移载用位置23的方式形成。可是,不限定于这样的构成,也可以在第1分支路径5通过的N个第1移载用位置23包括用于将物品W移载至第1处理装置81的第1端口81a的第1移载用位置23和用于将物品W移载至与其不同的第1处理装置81的第1端口81a的第1移载用位置23。另外,各第1处理装置81也可以具备单个第1端口81a,在此情况下,例如,第1分支路径5以通过单个第1移载用位置23的方式形成。另外,多个第1处理装置81的各个也可以不具备相同数量的第1端口81a,也可以根据需要而针对各个第1处理装置81使第1端口81a的数量不同。
(5)在上述各实施方式中,以第2控制装置92使通过将物品W交付至第1端口81a而从负载输送车10a变化成空输送车10b的全部的物品输送车10向第2待机区间61移动的构成为示例而进行了说明,但不限定于此。例如,也可以是,将物品W交付至第1端口81a而变化成空输送车10b的多个物品输送车10中的一部分不前往第2待机区间61,而汇合行驶至主输送路径4。
(6)在上述各实施方式中,以如下的构成为示例而进行了说明:在从第1端口81a将由第1处理装置81处理之后的物品W运出的情况下,在汇合部25使空输送车10b优先地通过。可是,不限定于这样的构成,也可以是,在从第1端口81a将由第1处理装置81处理之后的物品W运出的情况下,在汇合部25不使空输送车10b优先地通过。例如,也能够作为如下的构成:在第1待机区间51待机的负载输送车10a的台数比在第2待机区间61待机的空输送车10b的台数多规定台数的情况下,暂且在汇合部25使负载输送车10a优先地通过而汇合行驶至第2路径42。
(7)在上述各实施方式中,以如下的构成为示例而进行了说明:第2控制装置92在第2待机区间61中无空输送车10b待机的情况下,使位于第2待机区间61以外的空输送车10b前往第1移载用位置23。可是,不限定于这样的构成,也可以是,第2控制装置92在第2待机区间61中无空输送车10b待机的情况下,也等待从第1待机区间51移动至第1端口81a并交付了物品W的空输送车10b抵达第2待机区间61,使该空输送车10b前往第1移载用位置23。
(8)在上述第2实施方式中,以第2分支路径6相对于第1分支路径5从下游侧的第2路径42分支的构成为示例而进行了说明,但不限定于此。例如,也能够使第2分支路径6相对于第1分支路径5从下游侧的连接路径45分支或相对于第1分支路径5从下游侧的第1路径41分支。
(9)在上述第3实施方式中,以第2分支路径6从与连接有第1分支路径5的第2路径42邻接的第2路径42分支的构成为示例而进行了说明。可是,不限定于这样的构成,也能够使第2分支路径6从未连接第1分支路径5的多个第2路径42中的任一个第2路径42分支。
(10)此外,上述的各实施方式中所公开的构成只要不产生矛盾,就也能够与其它实施方式中所公开的构成组合而适用(包括作为其它实施方式来说明的实施方式彼此的组合)。关于其它构成,在本说明书中公开的实施方式在所有点上也都只不过是例示。因此,在不脱离本公开的宗旨的范围内,能够适当进行各种改变。
【上述实施方式的概要】
以下,对在上述中说明的卸货装置的概要进行说明。
本公开所涉及的物品输送设备是具备沿着预先确定的行驶路径行驶而输送物品的多个物品输送车的物品输送设备,
前述行驶路径具备:
主输送路径,其以将多个处理装置之间连接的方式配置;
第1分支路径,其从前述主输送路径分支,通过作为用于将前述物品移载至前述处理装置的端口的位置的移载用位置,汇合至前述主输送路径;以及
第2分支路径,其在比前述移载用位置更靠下游处从前述第1分支路径分支或从前述主输送路径分支,在比前述移载用位置更靠上游处汇合至前述第1分支路径,
将保持前述物品的前述物品输送车作为负载输送车,将未保持前述物品的前述物品输送车作为空输送车,
在前述第1分支路径的比前述移载用位置更靠上游侧,设定有用于使前述负载输送车待机的第1待机区间,
在前述第2分支路径,设定有用于使前述空输送车待机的第2待机区间。
依据本构成,能够不妨碍物品输送车在主输送路径的行驶,而使负载输送车和空输送车的两者相对于移载用位置待机于上游侧。由此,在处理后的物品在处理装置的端口出来之后,能够立即使空输送车前往该端口。另外,能够使负载输送车立即前往物品被运出后的处理装置的端口,将新的物品供给至该端口。因此,能够高效地进行物品相对于处理装置的运入和运出。
在此,在第2分支路径从第1分支路径分支的情况下,将物品移载至端口之后的空输送车不会妨碍物品输送车在主输送路径的行驶,能够立即前往第2待机区间。
另外,在第2分支路径从主输送路径分支的情况下,例如,即使在负载输送车停车于移载用位置的状态下,在主输送路径行驶的空输送车也能够迅速地前往第2待机区间。
这样,依据本公开,能够避免物品输送车在主输送路径的通行被在端口的跟前待机的物品输送车妨碍,能够高效地进行物品相对于处理装置的输送。
在此,合适的是,前述第1分支路径与前述第2分支路径的汇合部相对于前述移载用位置在上游侧邻接配置。
依据本构成,容易使待机于第2待机区间的空输送车迅速地到达移载用位置。因此,在处理后的物品在处理装置的端口出来之后,能够立即将该物品运出。
另外,合适的是,前述第1待机区间和前述第2待机区间的各个具有多台前述物品输送车能够待机的长度。
依据本构成,能够使多台负载输送车和多台空输送车在移载用位置的上游侧待机。因此,能够使负载输送车和空输送车迅速地前往移载用位置。因而,能够更高效地进行物品相对于处理装置的运入和运出。
另外,合适的是,前述第1分支路径通过N(N为2以上的整数)个前述移载用位置,
前述第1待机区间具有能够使N台前述负载输送车待机的长度,
前述第2待机区间具有能够使N台前述空输送车待机的长度。
依据本构成,在第1分支路径通过多个移载用位置的情况下,能够使与移载用位置相同的数量的负载输送车和空输送车在这些多个移载用位置的上游侧待机。因而,能够使负载输送车和空输送车迅速地前往多个移载用位置的各个。因此,能够更高效地进行物品相对于处理装置的运入和运出。
另外,合适的是,还具备控制前述物品输送车的控制装置,
前述控制装置使通过将前述物品交付至前述端口而从前述负载输送车变化成前述空输送车的前述物品输送车向前述第2待机区间移动。
依据本构成,从负载输送车变化成空输送车的物品输送车能够从交付物品的移载用位置直接前往第2分支路径的第2待机区间。因此,能够将空输送车的行驶距离抑制得短,容易提高在物品输送设备的整体的能量效率。
另外,合适的是,还具备控制前述物品输送车的控制装置,
前述控制装置:
在前述端口为能够接收前述物品的状态的情况下,在前述第1分支路径与前述第2分支路径的汇合部使前述负载输送车优先地通过,
在从前述端口将由前述处理装置处理之后的前述物品运出的情况下,在前述汇合部使前述空输送车优先地通过。
依据本构成,能够根据端口的状态而使负载输送车和空输送车的任一个优先地前往移载用位置。因而,能够将物品迅速地运入至端口或从端口运出。
另外,合适的是,前述控制装置在从前述端口将由前述处理装置处理之后的前述物品运出的情况下,在前述空输送车待机于前述第2待机区间的情况下,使待机于前述第2待机区间的前述空输送车前往前述移载用位置,在前述第2待机区间中无前述空输送车待机的情况下,使位于前述第2待机区间以外的前述空输送车前往前述移载用位置。
依据本构成,能够根据空输送车是否待机于第2待机区间的状况来恰当地选择空输送车前往移载用位置。
本公开所涉及的物品输送设备只要能够起到上述的各效果中的至少1个即可。
附图标记说明
1:物品输送设备
2:行驶路径
4:主输送路径
5:第1分支路径
6:第2分支路径
10:物品输送车
10a:负载输送车
10b:空输送车
23:第1移载用位置(移载用位置)
25:汇合部
51:第1待机区间
61:第2待机区间
81:第1处理装置(处理装置)
81a:第1端口(端口)
W:物品。

Claims (7)

1.一种物品输送设备,其是具备沿着预先确定的行驶路径行驶而输送物品的多个物品输送车的物品输送设备,
其具有以下的特征:
所述行驶路径具备:
主输送路径,其以将多个处理装置之间连接的方式配置;
第1分支路径,其从所述主输送路径分支,通过作为用于将所述物品移载至所述处理装置的端口的位置的移载用位置,汇合至所述主输送路径;以及
第2分支路径,其在比所述移载用位置更靠下游处从所述第1分支路径分支或从所述主输送路径分支,在比所述移载用位置更靠上游处汇合至所述第1分支路径,
将保持所述物品的所述物品输送车作为负载输送车,将未保持所述物品的所述物品输送车作为空输送车,
在所述第1分支路径的比所述移载用位置更靠上游侧,设定有用于使所述负载输送车待机的第1待机区间,
在所述第2分支路径,设定有用于使所述空输送车待机的第2待机区间。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物品输送设备,其中,
所述第1分支路径与所述第2分支路径的汇合部相对于所述移载用位置在上游侧邻接配置。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物品输送设备,其中,
所述第1待机区间和所述第2待机区间的各个具有多台所述物品输送车能够待机的长度。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物品输送设备,其中,
所述第1分支路径通过N(N为2以上的整数)个所述移载用位置,
所述第1待机区间具有能够使N台所述负载输送车待机的长度,
所述第2待机区间具有能够使N台所述空输送车待机的长度。
5.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物品输送设备,其中,
还具备控制所述物品输送车的控制装置,
所述控制装置使通过将所述物品交付至所述端口而从所述负载输送车变化成所述空输送车的所述物品输送车向所述第2待机区间移动。
6.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物品输送设备,其中,
还具备控制所述物品输送车的控制装置,
所述控制装置:
在所述端口为能够接收所述物品的状态的情况下,在所述第1分支路径与所述第2分支路径的汇合部使所述负载输送车优先地通过,
在从所述端口将由所述处理装置处理之后的所述物品运出的情况下,在所述汇合部使所述空输送车优先地通过。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物品输送设备,其中,
所述控制装置在从所述端口将由所述处理装置处理之后的所述物品运出的情况下,在所述空输送车待机于所述第2待机区间的情况下,使待机于所述第2待机区间的所述空输送车前往所述移载用位置,在所述第2待机区间中无所述空输送车待机的情况下,使位于所述第2待机区间以外的所述空输送车前往所述移载用位置。
CN202310567846.2A 2022-05-20 2023-05-19 物品输送设备 Pending CN117088054A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22-082917 2022-05-20
JP2022082917A JP2023170850A (ja) 2022-05-20 2022-05-20 物品搬送設備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7088054A true CN117088054A (zh) 2023-11-21

Family

ID=8876880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310567846.2A Pending CN117088054A (zh) 2022-05-20 2023-05-19 物品输送设备

Country Status (4)

Country Link
US (1) US20230373733A1 (zh)
JP (1) JP2023170850A (zh)
KR (1) KR20230162536A (zh)
CN (1) CN117088054A (zh)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JP2023170850A (ja) 2023-12-01
US20230373733A1 (en) 2023-11-23
KR20230162536A (ko) 2023-11-28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8001979B (zh) 物品搬运设备
JP3991852B2 (ja) 天井搬送車システム
KR100556221B1 (ko) 반도체 웨이퍼 캐리어를 운반하는 장치
JP4337683B2 (ja) 搬送システム
JPH09315521A (ja) ストッカへの搬送システム
JP4470576B2 (ja) 搬送システム
WO2017029873A1 (ja) 搬送車システム
US11952026B2 (en) Conveyance vehicle system
JP2010152766A (ja) 搬送車システム
JP2005243729A (ja) 搬送システム
KR20220033438A (ko) 물품 반송 설비
JP4127138B2 (ja) 搬送システム
CN117088054A (zh) 物品输送设备
JP2002060006A (ja) 有軌道台車システム
KR102501706B1 (ko) 반송차 시스템
TW202408909A (zh) 物品搬送設備
CN113716252A (zh) 物品输送设备
JP5374981B2 (ja) 搬送システム
JP7380607B2 (ja) 物品搬送設備
WO2023238533A1 (ja) 搬送システム
JP2010067146A (ja) 搬送システム
JP2000353015A (ja) 自動搬送システムの空車の追出し制御方法
JP3995085B2 (ja) ループ搬送システム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