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7083176A - 消光物品 - Google Patents

消光物品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7083176A
CN117083176A CN202280025245.2A CN202280025245A CN117083176A CN 117083176 A CN117083176 A CN 117083176A CN 202280025245 A CN202280025245 A CN 202280025245A CN 117083176 A CN117083176 A CN 117083176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layer
matting
article
resin
mat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280025245.2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西垣亮介
西根祥太
樱井玲子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Dai Nippon Printing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Dai Nippon Printing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Dai Nippon Printing Co Ltd filed Critical Dai Nippon Printing Co Ltd
Publication of CN117083176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7083176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Classification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32LAYERED PRODUCTS
    • B32BLAYERED PRODUCTS, i.e. PRODUCTS BUILT-UP OF STRATA OF FLAT OR NON-FLAT, e.g. CELLULAR OR HONEYCOMB, FORM
    • B32B3/00Layered products comprising a layer with external or internal discontinuities or unevennesses, or a layer of non-planar shape; Layered products comprising a layer having particular features of form
    • B32B3/26Layered products comprising a layer with external or internal discontinuities or unevennesses, or a layer of non-planar shape; Layered products comprising a layer having particular features of form characterised by a particular shape of the outline of the cross-section of a continuous layer; characterised by a layer with cavities or internal voids ; characterised by an apertured layer
    • B32B3/30Layered products comprising a layer with external or internal discontinuities or unevennesses, or a layer of non-planar shape; Layered products comprising a layer having particular features of form characterised by a particular shape of the outline of the cross-section of a continuous layer; characterised by a layer with cavities or internal voids ; characterised by an apertured layer characterised by a layer formed with recesses or projections, e.g. hollows, grooves, protuberances, ribs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9DYES; PAINTS; POLISHES; NATURAL RESINS; ADHESIVES; COMPOSITION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APPLICATIONS OF MATERIAL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C09DCOATING COMPOSITIONS, e.g. PAINTS, VARNISHES OR LACQUERS; FILLING PASTES; CHEMICAL PAINT OR INK REMOVERS; INKS; CORRECTING FLUIDS; WOODSTAINS; PASTES OR SOLIDS FOR COLOURING OR PRINTING; USE OF MATERIALS THEREFOR
    • C09D5/00Coating compositions, e.g. paints, varnishes or lacquers, characterised by their physical nature or the effects produced; Filling pastes
    • C09D5/28Coating compositions, e.g. paints, varnishes or lacquers, characterised by their physical nature or the effects produced; Filling pastes for wrinkle, crackle, orange-peel, or similar decorative effect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32LAYERED PRODUCTS
    • B32BLAYERED PRODUCTS, i.e. PRODUCTS BUILT-UP OF STRATA OF FLAT OR NON-FLAT, e.g. CELLULAR OR HONEYCOMB, FORM
    • B32B27/00Layered products comprising a layer of synthetic resin
    • B32B27/18Layered products comprising a layer of synthetic resin characterised by the use of special additive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32LAYERED PRODUCTS
    • B32BLAYERED PRODUCTS, i.e. PRODUCTS BUILT-UP OF STRATA OF FLAT OR NON-FLAT, e.g. CELLULAR OR HONEYCOMB, FORM
    • B32B7/00Layered products characterised by the relation between layers; Layered products characterised by the relative orientation of features between layers, or by the relative values of a measurable parameter between layers, i.e. products comprising layers having different physical, chemical or physicochemical properties; Layered products characterised by the interconnection of layers
    • B32B7/04Interconnection of layers
    • B32B7/12Interconnection of layers using interposed adhesives or interposed materials with bonding properties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8ORGANIC 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THEIR PREPARATION OR CHEMICAL WORKING-UP; COMPOSITIONS BASED THEREON
    • C08JWORKING-UP; GENERAL PROCESSES OF COMPOUNDING; AFTER-TREATMENT NOT COVERED BY SUBCLASSES C08B, C08C, C08F, C08G or C08H
    • C08J7/00Chemical treatment or coating of shaped articles made of macromolecular substances
    • C08J7/04Coating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8ORGANIC 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THEIR PREPARATION OR CHEMICAL WORKING-UP; COMPOSITIONS BASED THEREON
    • C08JWORKING-UP; GENERAL PROCESSES OF COMPOUNDING; AFTER-TREATMENT NOT COVERED BY SUBCLASSES C08B, C08C, C08F, C08G or C08H
    • C08J7/00Chemical treatment or coating of shaped articles made of macromolecular substances
    • C08J7/04Coating
    • C08J7/0427Coating with only one layer of a composition containing a polymer binder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9DYES; PAINTS; POLISHES; NATURAL RESINS; ADHESIVES; COMPOSITION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APPLICATIONS OF MATERIAL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C09DCOATING COMPOSITIONS, e.g. PAINTS, VARNISHES OR LACQUERS; FILLING PASTES; CHEMICAL PAINT OR INK REMOVERS; INKS; CORRECTING FLUIDS; WOODSTAINS; PASTES OR SOLIDS FOR COLOURING OR PRINTING; USE OF MATERIALS THEREFOR
    • C09D5/00Coating compositions, e.g. paints, varnishes or lacquers, characterised by their physical nature or the effects produced; Filling pastes
    • EFIXED CONSTRUCTIONS
    • E04BUILDING
    • E04FFINISHING WORK ON BUILDINGS, e.g. STAIRS, FLOORS
    • E04F13/00Coverings or linings, e.g. for walls or ceilings
    • E04F13/07Coverings or linings, e.g. for walls or ceilings composed of covering or lining elements; Sub-structures therefor; Fastening means therefor
    • E04F13/08Coverings or linings, e.g. for walls or ceilings composed of covering or lining elements; Sub-structures therefor; Fastening means therefor composed of a plurality of similar covering or lining elements
    • E04F13/18Coverings or linings, e.g. for walls or ceilings composed of covering or lining elements; Sub-structures therefor; Fastening means therefor composed of a plurality of similar covering or lining elements of organic plastics with or without reinforcements or filling materials or with an outer layer of organic plastics with or without reinforcements or filling materials; plastic tile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32LAYERED PRODUCTS
    • B32BLAYERED PRODUCTS, i.e. PRODUCTS BUILT-UP OF STRATA OF FLAT OR NON-FLAT, e.g. CELLULAR OR HONEYCOMB, FORM
    • B32B2307/00Properties of the layers or laminate
    • B32B2307/40Properties of the layers or laminate having particular optical properties
    • B32B2307/408Matt, dull surface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32LAYERED PRODUCTS
    • B32BLAYERED PRODUCTS, i.e. PRODUCTS BUILT-UP OF STRATA OF FLAT OR NON-FLAT, e.g. CELLULAR OR HONEYCOMB, FORM
    • B32B2307/00Properties of the layers or laminate
    • B32B2307/50Properties of the layers or laminate having particular mechanical properties
    • B32B2307/538Roughnes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32LAYERED PRODUCTS
    • B32BLAYERED PRODUCTS, i.e. PRODUCTS BUILT-UP OF STRATA OF FLAT OR NON-FLAT, e.g. CELLULAR OR HONEYCOMB, FORM
    • B32B2307/00Properties of the layers or laminate
    • B32B2307/70Other properties
    • B32B2307/732Dimensional propertie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32LAYERED PRODUCTS
    • B32BLAYERED PRODUCTS, i.e. PRODUCTS BUILT-UP OF STRATA OF FLAT OR NON-FLAT, e.g. CELLULAR OR HONEYCOMB, FORM
    • B32B2451/00Decorative or ornamental articles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8ORGANIC 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THEIR PREPARATION OR CHEMICAL WORKING-UP; COMPOSITIONS BASED THEREON
    • C08JWORKING-UP; GENERAL PROCESSES OF COMPOUNDING; AFTER-TREATMENT NOT COVERED BY SUBCLASSES C08B, C08C, C08F, C08G or C08H
    • C08J2367/00Characterised by the use of polyesters obtained by reactions forming a carboxylic ester link in the main chain; Derivatives of such polymers
    • C08J2367/02Polyesters derived from dicarboxylic acids and dihydroxy compounds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8ORGANIC 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THEIR PREPARATION OR CHEMICAL WORKING-UP; COMPOSITIONS BASED THEREON
    • C08JWORKING-UP; GENERAL PROCESSES OF COMPOUNDING; AFTER-TREATMENT NOT COVERED BY SUBCLASSES C08B, C08C, C08F, C08G or C08H
    • C08J2475/00Characterised by the use of polyureas or polyurethanes; Derivatives of such polymers
    • C08J2475/04Polyurethanes
    • C08J2475/14Polyurethanes having carbon-to-carbon unsaturated bonds

Landscapes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Organic Chemistry (AREA)
  • Architecture (AREA)
  • Materials Engineering (AREA)
  • Wood Science & Technology (AREA)
  • Life Sciences & Earth Sciences (AREA)
  •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Medicinal Chemistry (AREA)
  • Polymers & Plastics (AREA)
  • Chemical Kinetics & Catalysis (AREA)
  • Civil Engineering (AREA)
  • Structural Engineering (AREA)
  • Laminated Bodies (AREA)
  • User Interface Of Digital Computer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消光物品,其具有优异的消光效果的可视性和质感,并且柔软触感优异。所述消光物品在表面的至少一部分具有JIS B0601:2013中规定的Spc(突起部顶点的算术平均曲率)大于4000mm‑1、JIS B0601:2013中规定的Rsm(曲线要素的平均长度)小于30μm的表面形状。

Description

消光物品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消光物品。
背景技术
一直以来,作为用于对例如墙壁、天花板、地板等建筑物的内饰用构件、外壁、屋檐天花板、屋顶、围墙、栅栏等外饰用构件、窗框、门、门框、扶手、横木、周边边缘、嵌条等门窗设备或装修构件、以及衣柜、架子、桌子等一般家具、餐桌、水槽等厨房家具、或者家电、OA设备等的壳体等的表面装饰板、车辆的内饰或外饰用构件等的表面进行装饰、保护的物品,还使用所谓的装饰材或装饰片等。并且,作为这样的装饰材,例如使用具备具有所期望的功能的表面层的装饰材。
对于用于这些用途的装饰材而言,为了提高其设计性,利用消光效果(亚光效果)来提高质感的方法是通用的。作为利用了消光效果的装饰材,例如,在专利文献1中提出了一种装饰片,其在基材片的单面具有图案层和遮蔽层,在另一面具有光泽调整层(亚光层、光泽层)。在专利文献1的装饰片中,通过光泽调整层的亚光层与光泽层所具有的光泽之差,得到了使图案层、遮蔽层突显的设计效果,在其实施例中,在设置于整面的亚光层中使用了每100重量份树脂成分添加了球形状氧化铝10重量份和碳酸钙40重量份的合计50重量份的消光剂的亚光墨液。
另外,在专利文献2中提出了一种装饰材,其在基材上依次具有印刷层和透明树脂层,在该透明树脂层的最外表面施加有压花花纹。
现有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00-062081号公报
专利文献2:日本特开2011-073207号公报
发明内容
发明要解决的课题
作为通过消光效果(亚光效果)来提高质感的方法,主要可举出如上述专利文献1那样使用消光剂(matting agent,也称为“亚光剂”。),通过其自身所具有的光扩散效果而得到消光效果的方法、如上述专利文献2那样通过实施压花加工而在最外表面形成凹凸形状的方法等。
但是,在如专利文献1那样使用消光剂的情况下,为了使消光剂效果更优异,需要增加其使用量,但随着其使用量变多,由于消光剂从涂膜脱落并且损伤涂膜从而耐擦伤性降低,另外,由于消光剂的缺失引起的光泽变化而导致损伤容易变得显眼,或者由于污染物质渗透到消光剂与树脂的界面的微小间隙,进而污染物质吸附于消光剂自身而导致耐污染性降低等理由,存在表面特性降低的趋势。另一方面,如果为了抑制表面特性的降低而减少使用量,则有消光效果降低的趋势,表面特性与消光效果处于二律背反的关系。因此,使用了消光剂的亚光效果有限。
另外,在如专利文献2那样使用压花加工的情况下,压花的印版的制作花费很大的工夫而不容易进行,而且需要针对每个所期望的图案来制作印版。因此,不能说是容易充分应对顾客需求的多样性的方法。
然而,顾客需求的多样性涉及多方面,不仅要求上述那样的视觉上的消光效果,还要求触感表现。例如,在使用上述专利文献1那样的消光剂的情况下,通过增加其使用量,从而该消光剂的轮廓在装饰片的表面露出,有时表现出稍微粗劣的表面触感、即感觉到“粗糙”的触感。另外,在如专利文献2那样使用压花加工的情况下,有时表现出由通过压花版赋型的表面的凹凸形状所引起的触感。但是,在任意情况下均未着眼于触感的表现,处于在触感方面不能说能够进行了充分的表现的状况。即,以往的装饰片、装饰材不能说能够兼顾优异的消光效果和触感。在本发明中,在触感中特别着眼于“柔软触感”(柔软的手感)。
本发明的课题在于提供具有优异的消光效果的可视性和质感、且柔软触感(柔软的手感)优异的消光物品。
用于解决课题的手段
为了解决上述课题,本发明提供以下的消光物品。
[1]一种消光物品,其在表面的至少一部分具有JIS B0601:2013中规定的Spc(突起部顶点的算术平均曲率)大于4000mm-1、JIS B0601:2013中规定的Rsm(曲线要素的平均长度)小于30μm的表面形状。
[2]根据[1]中记载的消光物品,其中,上述表面形状的JIS B0601:2013中规定的轮廓曲线的峰和高度参数即Rz(最大高度)为12.5μm以下。
[3]根据[1]或[2]中记载的消光物品,其中,上述表面形状的JIS B0601:2013中规定的轮廓曲线的高度方向的参数即Ra(算术平均粗糙度)为2.0μm以下。
[4]根据[1]~[3]中任一项记载的消光物品,其具备消光层,上述表面形状由上述消光层的表面形成。
[5]根据[4]中记载的消光物品,其中,形成上述表面形状的上述消光层的表面具有由不规则褶皱构成的凹凸形状。
[6]根据[5]中记载的消光物品,其中,上述不规则褶皱由凹部和多个凸部构成,所述凸部由多个线条突起部形成,所述凹部由上述多个线条突起部包围而形成。
[7]根据[4]~[6]中任一项记载的消光物品,其中,上述消光层由包含树脂和褶皱形成稳定剂的树脂组合物的固化物形成,上述褶皱形成稳定剂具有将上述消光层的厚度的100%以下和30μm以下中的较小一方作为上限的平均粒径,相对于上述树脂100质量份,所述消光层包含0.5质量份以上的上述褶皱形成稳定剂。
[8]根据[1]~[7]中任一项记载的消光物品,其具有基材。
[9]根据[8]中记载的消光物品,其中,上述基材为片状。
[10]根据[8]或[9]中记载的消光物品,其中,上述消光层设置在上述基材的一个面的整面上。
[11]根据[1]~[10]中任一项记载的消光物品,其中,上述表面形状的60°光泽值为10.0以下。
发明效果
根据本发明,能够提供具有优异的消光效果的可视性和质感,并且柔软触感(柔软的手感)优异的消光物品。
附图说明
图1是用于说明本发明的消光物品的表面形状的示意图。
图2是用于说明本发明的消光物品的表面形状的示意图。
图3是表示本发明的消光物品的一个实施方式的俯视时的示意图。
图4是表示本发明的消光物品的一个实施方式的截面图。
图5是表示本发明的消光物品的一个实施方式的截面图。
图6是表示本发明的消光物品的一个实施方式的截面图。
图7是实施例1中得到的消光物品的表面的光学显微镜图像。
图8是实施例2中得到的消光物品的表面的光学显微镜图像。
图9是实施例3中得到的消光物品的表面的光学显微镜图像。
图10是比较例1中得到的消光物品的表面的光学显微镜图像。
图11是比较例2中得到的消光物品的表面的光学显微镜图像。
图12是比较例3中得到的消光物品的表面的光学显微镜图像。
图13是比较例4中得到的消光物品的表面的光学显微镜图像。
图14是比较例5中得到的消光物品的表面的光学显微镜图像。
具体实施方式
[消光物品]
以下,对本发明的实施方式(以下,有时称为“本实施方式”。)进行说明。需要说明的是,在本说明书中,与数值范围的记载相关的“以上”、“以下”和“~”所涉及的数值是能够任意组合的数值,实施例的数值是能够用于数值范围的上下限的数值。
本实施方式的消光物品的特征在于,在表面的至少一部分具有JIS B0601:2013中规定的Spc(突起部顶点的算术平均曲率)大于4000mm-1、JIS B0601:2013中规定的Rsm(曲线要素的平均长度)小于30μm的表面形状。
〔关于表面形状〕
从本实施方式的消光物品的表面的至少一部分所具有的表面形状(以下,也简称为“表面形状”。)出发进行说明。
表面形状要求JIS B0601:2013中规定的Spc(突起部顶点的算术平均曲率)大于4000mm-1,JIS B0601:2013中规定的Rsm(曲线要素的平均长度)小于30μm。通过具有这样的表面形状,由于该表面形状引起的光扩散,本实施方式的消光物品表现出优异的消光效果的可视性和质感(以下,有时将它们统称为“消光效果”。),并且作为触感(手感),尤其表现出“柔软触感”(柔软的手感)。“柔软触感”是感官的表现,本说明书中的“柔软触感”包含通常感觉为“柔软”的触感的全部。具体而言,是指与以往的树脂制装饰片中常见的冷的触感、粗糙的触感不同,用指腹接触没有湿气的光滑的面时感受到的触感。作为具有“柔软触感”的物质,例如可举出高级纸(不是表面被涂布的涂布纸)、使用了60~120支(细纱支至极细纱支)左右的细纱的牛津坯布等布料、婴儿皮肤、丝绸(绢)、天丝(莱塞尔)等天然纤维的坯布、普罗米克斯、人造丝、铜氨纤维等合成纤维、再生纤维等化学纤维的坯布、或者将这些化学纤维的坯布进行桃子皮肤加工(具有与桃的果实的表皮类似的触感的薄起毛加工)而得到的坯布等。
(Spc(突起部顶点的算术平均曲率))
Spc(突起部顶点的算术平均曲率)是由上述JIS B0601:2013规定的三维表面性状参数之一,是由基准区域中所含的形体图像中被分类为峰(凸部)的部位的峰顶(突起部顶点)的曲率半径的算术平均值求出的峰顶的前端部的平均曲率(平均的锐度)。因此,Spc成为半径(mm)的倒数(mm-1)。
Spc的值越大,峰顶(凸部)的前端部(图1中的1a)的曲率越大(其倒数的曲率半径越小,前端部的形状越尖锐)。另一方面,Spc的值越小,突起部顶点(图1中的1b)的曲率越小(其倒数的曲率半径越大,前端部的形状越钝)。即,Spc越小,突起部越带有圆角,越接近平面,因此光泽变大。因此,为了仅着眼于Spc的值而抑制光泽,如果设为Spc大的表面形状(突起部顶点尖锐的表面形状),则表面处的光的散射变强,光泽减少。
Spc小的表面形状由于突起部顶点带有圆角,所以成为柔软的手感。另一方面,如果增大Spc的值,则突起部的圆度丧失,柔软触感受损,但消光效果得到改善。像这样,如果Spc小、即为4000mm-1以下(曲率半径为0.25mm以上),则无法得到所期望的消光效果,但是如果增大Spc、即大于4000mm-1(曲率半径小于0.25mm),则柔软触感降低,因此消光效果与柔软触感可以说是二律背反的关系。在本发明中,除了Spc以外,还将后述的Rsm设为特定的范围,由此能够实现消光效果与柔软触感的兼顾。
在与后述的Rsm(曲线要素的平均长度)的关系中,从提高消光效果和柔软触感的观点出发,Spc优选为4200mm-1以上,更优选为4300mm-1以上,更优选为4400mm-1以上,作为上限,优选为7000mm-1以下,优选为6500mm-1以下,更优选为6000mm-1以下,更进一步优选为5700mm-1以下。在测定本说明书中的Spc时,截止值为0.8mm。
关于Spc的测定,是使用形状分析激光显微镜对消光物品的表面形状的任意部位的长方形(1024μm×768μm)进行测定而得到的测定值,测定条件可以适当调整,例如可以在实施例中记载的条件下进行测定。另外,后述的Rsm(曲线要素的平均长度)、Rz(最大高度)和Ra(算术平均粗糙度)也可以同样地进行测定。
(Rsm(曲线要素的平均长度))
Rsm(曲线要素的平均长度)是上述JIS B0601:2013中规定的三维表面性状参数中的轮廓曲线的横向的参数,是基准长度中的轮廓曲线要素的长度的平均。Rsm越小,基准长度所含的凸部(图2中的2a和2b)越多。因此,Rsm小的表面形状由于突起部顶点密集地存在,所以例如在用手指抚摸表面的情况下,与手指接触的面积变大,因此柔软触感变得良好。像这样,如果Rsm大、即为30μm以上,则无法得到所期望的柔软触感,但如果减小Rsm、即小于30μm,则能够得到良好的柔软触感。
在本实施方式的消光物品中,通过减小Rsm,从而凸部的密度提高。通过增大Spc,从而改善消光效果,并且进一步通过减小Rsm,从而改善柔软触感。Spc与Rsm的关系更具体而言如下。
如上所述,通过增大Spc,能够得到消光效果,另一方面,由于触感粗糙,所以无法得到柔软触感。在本发明中,通过增大Spc并且进一步减小Rsm,能够以高水平兼顾消光效果和柔软触感。通过增大Spc,从而表面形状具有尖锐的突起物,但越减小Rsm,则该突起物越紧密地塞在一起,因此,在与指腹的接触部分不均匀消失,因此,柔软触感提高。认为这样能够得到优异的消光效果,并且柔软触感提高,能够以高水平兼顾消光效果和柔软触感。
在与上述Spc的关系中,从提高消光效果和柔软触感的观点出发,Rsm优选为29.5μm以下,更优选为29.0μm以下,进一步优选为28.5μm以下,作为下限,优选为10.0μm以上,更优选为12.0μm以上,进一步优选为13.5μm以上。通过将下限值设为上述范围,从而平面形状表现出消光效果,另外制造也不会变得过度困难,因此优选。需要说明的是,在测定本说明书中的Rsm时,截止值为0.8mm。
(褶皱(皱痕))
本实施方式的消光物品的表面形状优选具有在后述的图3所示的俯视观察可见的微小的褶皱(皱痕)。关于本实施方式的消光物品的表面形状,Spc(突起部顶点的算术平均曲率)和Rsm(曲线要素的平均长度)、优选后述的Rz(最大高度)和Ra(算术平均粗糙度)通过具有该微小的褶皱(皱痕)而容易成为特定的数值范围内,另一方面,该微小的褶皱(皱痕)通过具有特定的数值范围内的Spc(突起部顶点的算术平均曲率)和Rsm(曲线要素的平均长度)、另外优选具有特定的数值范围内的Rz(最大高度)和Ra(算术平均粗糙度)而容易形成。这样,可以说Spc(突起部顶点的算术平均曲率)和Rsm(曲线要素的平均长度)等与微小的褶皱(皱痕)处于表里一体的关系。并且,通过具有这样的表面形状,从而消光效果与柔软触感(柔软的手感)一起提高。
在消光物品的表面形状中,为了设为上述特定的数值范围内的Spc(突起部顶点的算术平均曲率)和Rsm(曲线要素的平均长度)、优选设为后述的Rz(最大高度)和Ra(算术平均粗糙度),如上所述,优选:
(1)在消光层的表面形成微小的褶皱结构。进而,优选:
(2)优化消光层形成用的树脂组合物的组成配合、特别是聚合性单体和聚合性低聚物的种类、官能团数、分子量、褶皱形成稳定剂的有无、使用褶皱形成稳定剂时该褶皱形成剂的粒径和含量,
(3)优化消光形成用的树脂组合物的照射条件、特别是能够使消光层的表面部分固化收缩的100nm以上且380nm以下的波长光的波长、累积光量、紫外线功率密度等,
(4)除了上述以外,优化基材的种类和厚度、消光层的厚度等。通过对它们进行优化,从而对于本实施方式的消光物品的表面形状,容易使Spc(突起部顶点的算术平均曲率)和Rsm(曲线要素的平均长度)在上述特定的数值范围内,优选容易使后述的Rz(最大高度)和Ra(算术平均粗糙度)在规定的数值范围内。
(Rz(最大高度))
在本实施方式中,作为表面形状,JIS B0601:2013中规定的轮廓曲线的横向的参数即Rz(最大高度)优选为12.50μm以下。
Rz(最大高度)是轮廓曲线的峰和高度参数之一,是在基准长度的轮廓曲线中最高的峰的高度与最深的谷的深度之和。Rz(最大高度)的数值越大,越存在从谷(凹部)观察时形状大(高)的凸部,成为表示具有这样的凸部大量存在的趋势的指标。因此,在满足上述Spc(突起部顶点的算术平均曲率)和Rsm(曲线要素的平均长度)的表面形状中,如果Rz(最大高度)为12.50μm以下,则凸部的高度的偏差也变少,柔软触感提高。
从提高消光效果和柔软触感的观点出发,Rz(最大高度)优选为12.0μm以下,更优选为11.5μm以下,进一步优选为11.0μm以下,下限值优选为3.25μm以上,更优选为3.50μm以上,进一步优选为4.00μm以上。需要说明的是,在本说明书中的Rz(最大高度)的测定时,截止值为0.8mm。
(Ra(算术平均粗糙度))
在本实施方式中,作为表面形状,JIS B0601:2013中规定的轮廓曲线的横向的参数即Ra(算术平均粗糙度)优选为2.00μm以下。
Ra(算术平均粗糙度)是轮廓曲线的高度方向的参数之一,在基准长度的轮廓曲线中,是距平均面的高低差的平均值。Ra(算术平均粗糙度)的数值越小,表面形状中的凸部、与其相应地形成的凹部的高低差变得越小,Ra(算术平均粗糙度)是表示具有成为更平滑且均匀的形状的趋势的指标。因此,在满足上述Spc(突起部顶点的算术平均曲率)和Rsm(曲线要素的平均长度)的表面形状中,如果Ra(算术平均粗糙度)为2.00μm以下,则更多地存在表面形状所具有的凸部的形状更均匀且平缓的形状,因此可以抑制异常的触感,特别是柔软触感提高。另外,消光效果也提高。
从提高消光效果和柔软触感的观点出发,Ra(算术平均粗糙度)优选为1.90μm以下,更优选为1.80μm以下,进一步优选为1.75μm以下,作为下限,优选为0.10μm以上,更优选为0.40μm以上,进一步优选为0.60μm以上。需要说明的是,在测定本说明书中的Ra(算术平均粗糙度)时,截止值为0.8mm。
〔关于层构成〕
本实施方式的消光物品只要具有由上述参数规定的形状作为表面形状,则对层构成没有特别限定,可以采用任意的层构成。
例如,作为本实施方式的消光物品所具有的最简单的层构成,可举出图4所示那样的单一层的构成。作为图4所示的物品,例如可举出在树脂组合物的固化物层、优选包含后述的电离射线固化性树脂等固化性树脂的固化性树脂组合物的固化物层中,在其一侧的表面上具有上述表面形状的物品、或者对树脂成形品的表面实施压花加工等加工而赋型了表面形状的物品等由单一层构成的物品。
另外,从更灵活地应对物品的机械强度、后加工适应性、设计外观等与各需求相应的各种要求性能的观点、以及制造适应性、使用处理适应性等观点出发,还可举出图5和6所示那样的由多个层层叠而成的层叠体、例如由如下层叠体构成的物品,该层叠体具有基材且具有在其至少一部分具有上述表面形状的例如树脂组合物的固化物层作为消光层。
以下,关于构成本实施方式的消光物品的各层,对于作为优选方式之一的由层叠体构成的物品,从构成具有基材和在其至少一部分具有上述表面形状的固化物层(消光层)的层叠体的层进行说明。
〔基材〕
形成本实施方式的消光物品的基材的形态(或形状)没有特别限制,例如可以从膜、片材或板、多面体、多棱柱、圆柱、球体、旋转椭圆体等各种形状中优选采用。在此,膜、片材和板从厚度相对较薄的开始被称为膜、片材和板,但在本说明书中,并没有特别严格区分这三者的意义,不会因膜、片材和板的不同而在本发明的权利解释中产生不同。因此,在本说明书中,对于膜、片材和板,有时将它们统称为“片材”、“片状”等。
在本实施方式的消光物品由层叠体构成的情况下,作为基材的形状,优选为片状。如果基材为片状,则特别容易设置后述的消光层,因此制造适应性提高,另外,例如容易通过贴合等与树脂成形品一体化,因此后加工适应性提高。
作为基材的构成材料,没有特别限定,可以根据用途适当选择树脂、金属、非金属无机材料、纤维质材料、木质系材料等各种材料。可以将由这些各种材料构成的基材作为一层使用、或者将由这些各种材料构成的基材作为组合了两层以上的多层来使用。在设为多层的情况下,将不同种材料的层层叠2层以上从而一体化,能够相互增补各层的材料所具有的各功能。
在采用多层基材的情况下,对于构成多层的各层,例如将层叠由材料A构成的层和由材料B构成的层而成的层叠体表述为“A/B”的情况下,可优选举出如下方式:
(1)树脂/木质系材料、
(2)树脂/金属、
(3)树脂/纤维质材料、
(4)树脂/非金属无机材料、
(5)树脂1/树脂2(例如,具有由“烯烃树脂/丙烯酸系树脂”等不同的树脂构成的多个层的情况)、
(6)金属/木质系材料、
(7)金属/非金属无机材料、
(8)金属/纤维质材料、
(9)金属1/金属2(例如,具有由“铜/铬”等不同的金属构成的多个层的情况)、
(10)非金属无机材料/纤维质材料等。
另外,在基材为多层的情况下,在多层的各层间,作为用于提高相邻的各层的粘接性的层,可以进一步具有粘接剂层、粘合剂层、底涂层(也称为锚固层、易粘接层。)。
作为能够用于基材的树脂,可举出各种合成树脂、天然树脂等。作为合成树脂,可举出热塑性树脂、固化性树脂,如果考虑到消光物品的制造适应性、处理适应性、后加工适应性等,优选热塑性树脂。
作为热塑性树脂,可优选举出聚乙烯、聚丙烯、聚甲基戊烯、离聚物、各种烯烃系热塑性弹性体等烯烃树脂;聚氯乙烯、聚偏二氯乙烯、氯乙烯-乙酸乙烯酯共聚物等氯乙烯树脂;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聚对苯二甲酸丁二醇酯、聚萘二甲酸乙二醇酯、乙二醇-对苯二甲酸-间苯二甲酸共聚物、聚酯系热塑性弹性体等聚酯树脂;聚(甲基)丙烯酸甲酯、聚(甲基)丙烯酸乙酯、聚(甲基)丙烯酸丁酯、(甲基)丙烯酸甲酯-(甲基)丙烯酸丁酯共聚物等丙烯酸系树脂;以尼龙6、尼龙66等为代表的聚酰胺树脂;三乙酸纤维素、赛璐玢、赛璐珞等纤维素树脂;聚苯乙烯、丙烯腈-苯乙烯共聚物、丙烯腈-丁二烯-苯乙烯共聚物(ABS树脂)等苯乙烯树脂;聚乙烯醇、乙烯-乙酸乙烯酯共聚物、乙烯-乙烯醇共聚物、聚碳酸酯树脂、聚芳酯树脂、聚酰亚胺树脂等。
作为天然树脂,可优选举出天然橡胶、松脂、琥珀等。
另外,作为固化性树脂,可优选举出作为后述的消光层的构成材料而例示的热固化性树脂、电离射线固化性树脂等。
作为能够用于基材的金属,例如可优选举出铝或硬铝等铝合金;铁或碳钢、不锈钢等铁合金;铜或黄铜、青铜等铜合金;金、银、铬、镍、钴、锡、钛等。另外,作为由金属构成的基材,还可优选举出通过镀覆等对表面施加了这些金属的基材。
作为能够用于基材的非金属无机材料,例如可优选举出水泥、ALC(轻量气泡混凝土)、石膏、硅酸钙、木片水泥等非陶瓷窑业系材料;陶瓷器、陶器、玻璃、珐琅等陶瓷窑业材料;石灰岩(包括大理石。)、花岗岩、安山岩等天然石等。
作为能够用于基材的纤维质材料,例如可优选举出薄页纸(日文:薄枼)、牛皮纸、优质纸、日本纸、钛白纸、棉绒纸、硫酸纸、石蜡纸、羊皮纸、玻璃纸、壁纸用内衬纸、纸板、石膏板用原纸等纸;由聚酯树脂纤维、丙烯酸系树脂纤维、丝绸、木棉、麻等蛋白质或纤维素系的天然纤维、玻璃纤维、碳纤维等纤维形成的机织布或无纺布等。这些材料中,为了提高由纸构成的纸基材的纤维间、或与和该纸基材组合使用的其他基材的层间强度,另外为了防止起毛,可以进一步添加丙烯酸系树脂、苯乙烯-丁二烯橡胶、三聚氰胺树脂、氨基甲酸酯树脂等各种树脂(在抄造后浸渗这些树脂或在抄造时内填)。作为添加了树脂的纸,例如可优选举出纸间强化纸、树脂浸渗纸等。
需要说明的是,在纸等纤维质材料的基材的情况下,在涂覆液态的消光层形成用树脂组合物时,该液态组合物渗透到基材中,由此基材表面的纤维的凹凸形状的影响显现于消光层表面,有时无法得到所期望的Spc和Rsm的值。在这样的情况下,优选在纤维质材料的基材的消光层形成侧表面通过涂覆等方法形成公知的渗透防止用树脂层。作为该渗透防止用树脂层形成用树脂,例如可举出双组份固化型氨基甲酸酯树脂。
另外,作为将由纤维质材料构成的层和由树脂构成的层层叠而成的层叠体,可优选举出在建材领域中通用的壁纸用内衬纸的表面层叠了氯乙烯树脂层、烯烃树脂层、丙烯酸系树脂层等由各种树脂构成的层而成的壁纸原材等。
作为能够用于基材的木质系材料,例如可优选举出由杉、柏、松、榉、橡树、栎木、胡桃、柳安木、柚木、橡胶树等各种木材构成的单板、胶合板、集成材、刨花板、中密度纤维板(MDF)等。
作为基材,可以没有限制地使用由上述材料构成的基材,另外,根据所期望的性状等适当选择即可。从提高消光效果和柔软触感的观点出发,优选由树脂构成的基材、由纤维质材料构成的基材,更优选由树脂构成的基材。
树脂中,优选烯烃树脂、氯乙烯树脂、聚酯树脂、丙烯酸系树脂,更优选烯烃树脂、氯乙烯树脂、聚酯树脂,作为烯烃树脂,优选聚乙烯、聚丙烯,作为氯乙烯树脂,优选聚氯乙烯,作为聚酯树脂,优选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另外,纤维质材料中,优选纸。通过使用由这些材料构成的基材,特别容易得到上述表面形状,容易提高柔软触感。
由单一层或层叠体构成的基材的形状和尺寸没有特别限制,只要考虑到用途、所期望的各性能、以及后加工适应性等来适当选择即可。
在采用膜、片材和板的形状的情况下,作为消光物品的设计上的代表性尺寸,有厚度,该厚度也没有特别限制,考虑到制造适应性、使用处理适应性、后加工适应性以及机械强度、经济性等,优选从10μm以上且10cm以下的范围选择即可。在采用膜、片材的形状的情况下,优选从20μm以上且300μm以下的范围选择即可,在采用板的形状的情况下,优选从1mm以上且2cm以下的范围选择即可。
对于基材,从提高与构成消光物品的后述的消光层等其他层的密合性、与层叠消光物品的树脂成形品等被粘接材料的密合性的观点出发,可以对其至少一个面实施氧化法、凹凸化法等物理表面处理、以及化学表面处理等用于提高易粘接性的表面处理。
作为氧化法,例如可举出电晕放电处理、铬氧化处理、火焰处理、热风处理、臭氧-紫外线处理法等,作为凹凸化法,例如可举出喷砂法、溶剂处理法等。这些表面处理只要根据基材的种类适当选择即可,从由表面处理带来的易粘接性提高效果、以及作业适应性等方面出发,优选电晕放电处理法。
基材可以被着色,也可以不被着色(可以是透明的),在被着色的情况下,着色的方式没有特别限制,可以是透明着色,也可以是不透明着色(遮蔽着色),它们可以任意选择。
在基材被着色的情况下,作为着色剂,例如可举出钛白等白色颜料、铁黑、铬黄、钛黄、铁红、镉红、群青、钴蓝等无机颜料;喹吖啶酮红、异吲哚啉酮黄、酞菁蓝、镍-偶氮络合物、偶氮甲碱偶氮系黑色颜料、苝系黑色颜料等有机颜料或染料;由铝、黄铜等的鳞片状箔片形成的金属颜料;由二氧化钛被覆云母、碱性碳酸铅等的鳞片状箔片形成的珍珠光泽(珠光)颜料等着色剂。例如,在层叠消光物品的树脂成形品等被粘接材料的表面色调不均的情况下,在想要遮蔽表面色调、提高根据需要设置的装饰层的色调的稳定性的情况下,使用白色颜料等无机颜料即可。
在对由树脂形成的基材进行着色的情况下,可以采用向树脂中添加着色剂(混炼、内加)、通过涂布包含树脂和着色剂的涂料的涂膜而形成等任意方法。在对由纸、织布、无纺布等纤维质材料形成的基材进行着色的情况下,可以通过与纸浆、纤维材料的混抄、或涂膜形成等中的任一方法、或它们的组合使用来进行。
在对由木质系材料形成的基材进行着色的情况下,可以通过利用染料的染色、或涂膜形成中的任一种方法、或它们的组合使用来进行。在对由金属形成的基材进行着色的情况下,除了涂膜形成以外,还可以采用使用阳极氧化法在表面形成金属氧化物被膜的电解着色法等。另外,在对由非金属无机材料形成的基材进行着色的情况下,可以通过涂膜形成或向基材中的添加中的任一方法、或它们的组合使用来进行。
基材中可以根据需要配合添加剂。作为添加剂,在主要为树脂的情况下,可举出例如碳酸钙、粘土等无机物、氢氧化镁等阻燃剂、抗氧化剂、润滑剂、发泡剂、抗氧化剂、紫外线吸收剂、光稳定剂等。添加剂的配合量只要是不阻碍表面特性、加工特性等的范围就没有特别限制,可以根据要求特性等适当设定。
从提高本实施方式的消光物品的耐候性的观点出发,在上述添加剂中,优选使用紫外线吸收剂、光稳定剂等耐候剂。
作为紫外线吸收剂、光稳定剂,可举出作为后述的消光层中可包含的紫外线吸收剂、光稳定剂而例示的物质。
这些紫外线吸收剂、光稳定剂等耐候剂、其他各种添加剂可以单独使用或组合使用多种。
在本实施方式中,也可以将上述基材单独使用或将多种组合使用。可以是将多个纸基材组合而成的基材,也可以是将纸基材与纤维基材、纸基材与树脂基材、纤维基材与树脂基材、纸基材与纤维基材与树脂基材组合而成的基材。另外,关于树脂基材,可以为上述树脂基材的单层、或者由同种或不同种树脂形成的多层中的任一种构成。
基材的厚度如上所述,在基材为上述树脂的膜或片材的情况下,优选为20μm以上,另外,作为上限,优选为300μm以下,如果考虑制造适应性、使用处理适应性、后加工适应性、以及机械强度、经济性等,更优选为40μm以上,作为上限,更优选为200μm以下,另外,进一步优选为100μm以下。
从与此相同的观点出发,在基材为纸的情况下,单位面积重量通常优选为20~150g/m2,更优选为30~100g/m2
〔消光层〕
本实施方式的消光物品中的消光层是以单一层的形式构成、或者层叠设置于上述基材的至少一部分、且具有上述表面形状、即Spc(突起部顶点的算术平均曲率)大于4000mm-1、Rsm(曲线要素的平均长度)小于30μm的表面形状的层,在消光物品具有基材的情况下,如图5所示,是以具有该表面形状的面成为与上述基材侧相反侧的面的方式设置的层。因此,本实施方式的消光物品优选具备消光层,且具有上述表面形状由消光层的表面形成的构成,另外,从机械强度、制造适应性等观点出发,消光层优选为由树脂组合物的固化物、优选包含固化物树脂的固化性树脂组合物的固化物构成的层。
作为形成消光层的上述树脂组合物,从得到具有优异的消光效果、且柔软触感优异的消光物品的观点出发,优选包含树脂和褶皱形成稳定剂的树脂组合物(以下,有时称为“消光层形成用的树脂组合物”。)。即,在本实施方式中,消光层优选为包含树脂和褶皱形成稳定剂的层。
(褶皱形成稳定剂)
褶皱形成稳定剂具有如下功能:通过在消光层的至少一个表面使褶皱的形成稳定,从而在形成消光物品的表面的至少一部分所具有的表面形状的消光层的整个面上均匀地表现消光效果的可视性,减少局部的光泽不均,赋予稳定的消光效果的可视性(以下,有时仅使用“稳定的消光效果的可视性”之类的表述、以其为基础的表述。)、以及通过在消光层的整面稳定地形成褶皱而产生的表面状态的均匀性(也称为“质感”。)。并且,消光层中形成的褶皱也大大有助于柔软触感的表现。
在本说明书中,“褶皱形成稳定”是指,关于褶皱的形状及其几何学特性值(各个突起部的长度、宽度和两者之比)、以及其统计指标(本说明书中的Spc、Rsm、Rz和Ra、以及根据需要的Sm、Ssk、Sku等),其面内分布(分散σ)通过添加褶皱形成稳定剂与无添加的情况相比收敛。由此,后述的表面形状的60°光泽值的面内分布(分散σ)也收敛。
因此,现有技术中的所谓的“消光剂”和本实施方式中的“褶皱形成稳定剂”即使例如在其构成物质、平均粒径相同的情况下,两者的消光的机理(作用)、用于表现消光的结构、以及使用量与表面的光泽(光泽值)的程度的关系也不同。另外,在通过形成褶皱而表现出柔软触感的方面,也与“消光剂”不同。
在上述专利文献1等现有技术中,为了消光表现而使用的消光剂通过由物理形状引起的光扩散效果而使其自身表现出消光效果的可视性。具体而言,通常被称为消光剂的物质通常具有消光剂粒子与周围的树脂和空气的折射率差,通过与该粒子的轮廓形状对应的光线的反射和折射性界面所产生的光扩散效果而表现出消光效果的可视性。另一方面,在本实施方式的消光物品中,褶皱形成稳定剂并不是由粒子自身带来的光线的反射和折射所引起的光扩散来表现出消光效果的可视性,而是由于褶皱形成稳定剂使消光层的表面的褶皱的形成稳定,从而通过该表面与空气的折射率差界面处的光扩散效果而对消光物品稳定地赋予消光效果的可视性和质感。因此,本实施方式中使用的褶皱形成稳定剂与其自身表现出消光效果的可视性的消光剂(即使假设两者的构成物质、平均粒径相同),两者的消光的机理(作用)、用于表现消光的结构等也不同。
此外,“褶皱形成稳定剂”与“消光剂”在含量与表面的光泽(光泽值)的关系上也不同。使用相同物质A作为褶皱形成引发剂AW(W:褶皱,wrincle)并使其以特定量C含有而在表面形成皱褶时的表面的60°光泽值G60° AW(C)明显低于使用该物质A作为单纯的消光剂AM并使其以该特定量C含有但在表面不形成皱褶时的表面的60°光泽值G60° AM(C)。即,以下的关系式成立。
G60° AW(C)<G60° AM(C)
本实施方式的消光物品中的消光层可以包含以往用作消光剂的试剂,但考虑到本发明的效果的特征,即稳定地得到即使使用消光剂也无法得到的程度的极其优异的消光效果并且得到柔软触感,优选不包含消光剂。这样,可以说本实施方式的消光物品即使实质上不含以往为了得到消光效果的可视性而使用的消光剂,也具有极其优异的消光效果的可视性和质感。在此,“不含消光剂”是指除了完全不含消光剂以外,即使含有消光剂也不具有基于消光剂自身的作用效果的消光效果的可视性,具体而言,消光剂的含量相对于树脂100质量份为小于15.0质量份,优选为10.0质量份以下,更优选为3.0质量份以下。
需要说明的是,在本申请说明书中,“消光剂”从如上所述利用露出的效果形成凸部的观点出发,具体而言是指具有以可含有该消光剂的层、即消光层的厚度的超过100%和超过30μm中的较小者为下限的平均粒径的粒子。
在本实施方式中,作为褶皱形成稳定剂,只要不是消光剂、且平均粒径以消光层的厚度的100%以下和30μm以下中的较小者作为上限,就可以没有特别限制地使用。
从提高消光效果和柔软触感的观点出发,对于平均粒径以消光层的厚度的100%以下和30μm以下中的较小者作为上限的褶皱形成稳定剂,优选使用通过其平均粒径而区别的两种褶皱形成稳定剂中的至少任一种。具体而言,两种褶皱形成稳定剂是平均粒径为1μm以上且上限为上述消光层的厚度的100%以下和30μm以下中的较小者的褶皱形成稳定剂1、以及平均粒径小于1μm的褶皱形成稳定剂2。在本实施方式中,如果使用两种褶皱形成稳定剂中的至少任一种,则褶皱的形成稳定,能够稳定地得到优异的消光效果,另外也能够得到柔软触感。
在本实施方式中,可以单独使用褶皱形成稳定剂1、褶皱形成稳定剂2,也可以组合使用褶皱形成稳定剂1和褶皱形成稳定剂2,从提高消光效果和柔软触感的观点出发,更优选组合使用褶皱形成稳定剂1和褶皱形成稳定剂2。
作为褶皱形成稳定剂,例如可以使用有机粒子、无机粒子。
作为构成有机粒子的有机物,可举出聚甲基丙烯酸甲酯、丙烯酸系-苯乙烯共聚物树脂、三聚氰胺树脂、聚碳酸酯、聚苯乙烯、聚氯乙烯树脂、苯并胍胺-三聚氰胺-甲醛缩合物、硅酮、氟系树脂和聚酯系树脂等。
作为构成无机粒子的无机物,可举出二氧化硅、氧化铝、碳酸钙、硅酸铝和硫酸钡等,其中,优选透明性优异的二氧化硅。
作为褶皱形成稳定剂的形状,没有特别限制,例如可举出球形、多面体、鳞片状、不定形等。
褶皱形成稳定剂1的平均粒径为1μm以上且以上述消光层的厚度的100%以下和30μm以下中的较小者为上限。从稳定地提高消光效果、提高柔软触感的观点出发,褶皱形成稳定剂1的平均粒径优选为1.3μm以上,更优选为1.5μm以上,进一步优选为1.8μm以上,作为上限,相对于消光层的厚度优选为消光层的厚度的90%以下,更优选为消光层的厚度的80%以下,进一步优选为消光层的厚度的70%以下,关于绝对值,优选为20μm以下,更优选为10μm以下,进一步优选为8μm以下,更进一步优选为7μm以下,设为将相对于消光层的厚度的上限与绝对值的上限任意组合时的任一较小者即可。例如,可以将消光层的厚度的90%以下和20μm以下中的较小者作为上限,也可以将消光层的厚度的90%以下和10μm以下中的较小者作为上限。需要说明的是,关于消光层的厚度,将在后面进行说明。
另外,褶皱形成稳定剂2的平均粒径小于1μm。从使褶皱的形成稳定、稳定地提高消光效果、提高柔软触感的观点出发,褶皱形成稳定剂2的平均粒径优选为1nm以上,更优选为3nm以上,进一步优选为5nm以上,作为上限,优选为900nm以下,更优选为700nm以下,进一步优选为500nm以下。
在本说明书中,褶皱形成稳定剂的平均粒径是以基于激光衍射法的粒度分布测定中的质量平均值d50的形式测定的。
从使通过褶皱形成稳定剂形成的褶皱稳定、稳定地提高消光效果、提高柔软触感的观点出发,褶皱形成稳定剂(在组合使用褶皱形成稳定剂1和褶皱形成稳定剂2的情况下为它们的合计含量)的含量相对于形成消光层的树脂100质量份优选为0.5质量份以上,更优选为0.75质量份以上,进一步优选为1.0质量份以上,更进一步优选为1.2质量份以上,作为上限,从稳定地提高消光效果、以及提高柔软触感的观点出发,没有特别限制,例如从提高基于消光层形成用的树脂组合物的涂布性等的装饰材的生产率、以及有效地提高消光效果的可视性和质感的观点出发,优选为25.0质量份以下,更优选为15.0质量份以下,进一步优选为10.0质量份以下,更进一步优选为7.5质量份以下,特别优选为6.0质量份以下。
在组合使用褶皱形成稳定剂1和褶皱形成稳定剂2的情况下,作为褶皱形成稳定剂1和褶皱形成稳定剂2各自的含量,只要合计含量在上述范围内就没有特别限制,相对于树脂100质量份,褶皱形成稳定剂2的含量优选为0.1质量份以上,更优选为0.5质量份以上,进一步优选为1.0质量份以上,作为上限,优选为10.0质量份以下,更优选为7.5质量份以下,进一步优选为5.0质量份以下,更进一步优选为3.5质量份以下。另外,关于褶皱形成稳定剂1与褶皱形成稳定剂2的配合比例,以将它们的合计量设为100质量份时的褶皱形成稳定剂1的配合量计,优选为0.0质量份以上且0.95质量份以下,更优选为0.10质量份以上且0.90质量份以下,进一步优选为0.20质量份以上且0.80质量份以下,更进一步优选为0.30质量份以上且0.70质量份以下。
作为褶皱形成稳定剂,如上所述,可以使用有机粒子、无机粒子,但这些粒子的种类本身也可以说包含以往也作为消光剂使用的物质,例如在上述专利文献1中记载的装饰片的亚光层中使用了球形状氧化铝、碳酸钙之类的消光剂。对于球形状氧化铝、碳酸钙之类的消光剂而言,为了通过由物理形状引起的光扩散效果而使其自身表现出消光效果的可视性,如专利文献1所记载的那样,需要以相对于树脂成分100重量份为球形状氧化铝10重量份和碳酸钙40重量份的合计50重量份左右的含量使用。但是,在本实施方式中,如上所述,即使设为少量的含量,即,即使设为比通过由物理形状引起的光扩散效果而使其自身表现出消光效果的可视性所需的含量更少的含量,与通过消光剂得到的效果相比,也能得到极其优异的消光效果,此外也得到了柔软触感。因此,可以说本实施方式的消光物品尽管实质上不含消光剂,但通过在表面稳定地形成褶皱,与使用了消光剂的情况相比,稳定地得到了更优异的消光效果的可视性,同时还得到了质感,此外还得到了柔软触感。
(消光层的表面形状)
本实施方式的消光物品中的消光层是具有上述表面形状的层,优选为由以特定的含量包含上述特定的褶皱形成稳定剂的消光层形成用的树脂组合物的固化物构成的层。如上所述,通过在消光层的表面稳定地形成褶皱,从而成为通过由褶皱的形状引起的光扩散效果而稳定地表现出消光效果、并且还表现出柔软触感的层。图3是表示本实施方式的消光物品的一个实施方式的俯视时的示意图,是将实施例中得到的消光物品的表面的图像示意化的图。在图3中示出了本实施方式的消光物品在其表面、即消光层的表面形成有褶皱。在此,“俯视”是指在图4~图6所示的XYZ坐标系中,从Z轴正方向观察消光物品的表面。
在消光层的至少一个表面表现出的褶皱只要是呈现上述表面形状、即具有处于上述特定的数值范围内的Spc和Rsm、优选处于上述特定的数值范围内的其他Rz、Ra的表面形状就没有特别限制,通过褶皱的表现而具有上述表面形状,因此通过褶皱形成稳定剂而使形成稳定,稳定地表现出消光效果,并且也表现出柔软触感。
关于褶皱,从表现出上述表面形状、提高消光效果、并且提高柔软触感的观点出发,消光层的至少一个表面优选具有由不规则的褶皱构成的凹凸形状,不规则的褶皱优选由凹部和多个凸部构成,所述多个凸部由多个突起部形成,所述凹部被多个突起部包围而形成,该突起部优选具有线条的突起部。在本说明书中,“线条的突起部”(以下,也称为“线条突起部”。)是指该突起部的长度与宽度之比(长度/宽度)为3以上,优选为5以上,更优选为10以上,该长度和宽度的确定方法如后所述。
在本实施方式中,更优选不规则的褶皱由凹部和多个凸部构成,所述多个凸部由多个线条突起部形成,所述凹部被该多个线条突起部包围而形成。
作为与这些褶皱相关的方式,例如可举出图3所示的方式。在图3中,还示出了在消光物品的表面、即消光层的表面在俯视时具有不规则的褶皱,另外,不规则的褶皱通过包含由弯曲的多个线条突起部形成的多个凸部2和被多个突起部(多个凸部2)包围而形成的凹部3而构成,另外,弯曲的多个凸部2的至少一部分分别由蜿蜒的线条突起部形成,以被该蜿蜒的线条突起部包围的方式形成有蜿蜒的凹部3。本实施方式的消光物品通过图3所示的褶皱的稳定形成而稳定地表现出消光效果,并且还表现出柔软触感。
在此,“弯曲”是指在俯视时连续的线条的凸部2的延伸方向具有1处以上从一侧向另一侧反转的部分。作为延伸方向从一侧向另一侧反转的部分的例子,例如可举出在忽略线条的凸部2的俯视形状的宽度时(将宽度视为0时)以连续曲线近似的情况下具有拐点的形态等。另外,在忽略线条的凸部2的俯视形状的宽度时以直线近似的情况下,可举出具有V字型的折线或以夹着3角形的1个顶点的2边近似的部分的形态等。
另外,“蜿蜒”是指在至少具有2处以上的在俯视时连续的线条的凸部2的延伸方向从一侧向另一侧反转的部分(以下,也称为“反转部分”。),并使线条的凸部2沿其延伸方向前进时,在彼此相邻的该两个部位交替地具有线条的凸部2的延伸方向反向反转的部分。例如,在忽略线条的凸部2的俯视形状的宽度时以连续曲线近似的情况下,可举出具有以罗马字“S”近似的部分的形态等。另外,在忽略线条的凸部2的俯视形状的宽度时以直线近似的情况下,可举出具有以罗马字“W”近似的部分的形态等。
在本说明书中,不规则是指不能说是具有一定的规律的形状、或以一定的规律进行排列的所谓图案化。作为非不规则的形状(规则的形状)的典型的例子,例如可举出如将多个圆柱形状的单元透镜在与其长度方向正交的方向上相互相邻地排列而成的所谓的“晶状体状透镜(lenticular lens)”那样,在特定的方向上具有一定的周期性地排列而成的形状等。因此,本实施方式中的不规则的褶皱包含如下情况:一个突起部的形状本身不是按照周期性等一定的规律形成的形状而是不规则的,另外,由多个突起部形成的多个凸部的形状不是按照一定的规律形成和排列的形状而是不规则的,另外,被这样的多个突起部包围的凹部的形状也是不规则的。
在本实施方式的消光物品中,如果一个突起部(一个凸部)的形状本身、多个突起部(多个凸部)各自的形状及其排列、被多个突起部包围的凹部的形状中的任一者是不规则的,则可以得到由具有不规则的褶皱带来的消光效果以及柔软触感,但优选均为不规则。本实施方式的消光物品通过具有不规则的褶皱,从而其消光效果的可视性和质感提高,稳定地表现出极其优异的消光效果,并且表现出柔软触感。
如上所述,消光层在其至少一个表面具有褶皱、即凹凸形状。关于凹凸形状中的凸部和凹部,例如利用本实施方式的装饰材的表面的图像的亮度差,将浓度分布图像中最浓的部分设为灰度255,将浓度分布图像中最淡的部分设为灰度0,对于灰度0~255,将灰度0~127设为凹部,将灰度128~255设为凸部的话,进行二值化处理来区分即可。
本实施方式的消光物品的表面优选在至少其一部分形成有不规则的褶皱,更优选在整个面上形成有不规则的褶皱。形成褶皱的部位只要是消光物品的表面就没有特别限制,例如不仅限于与后述的图案对应的部位(该图案上),只要是该表面的至少一部分,就表现出由褶皱的形成带来的消光效果和柔软触感。例如,在具有后述的装饰层、且在一部分形成不规则的褶皱的情况下,如果褶皱形成在与装饰层的图案对应的部位(例如图案上),则该图案被视觉识别为与周围相比更消光的部位,因此能够实现设计性的提高。
另外,也如图3所示,优选具有由不规则且具有一定程度的均质性的多个突起部形成的多个凸部和被该凸部包围的凹部。因此,在1个凸部(突起部)中,其宽度极端变化的形状难以成为上述的表面形状,在得到消光效果的可视性和质感时不能说是优选的方式,另外,在得到柔软触感时也不能说是优选的方式。关于形成不规则的褶皱的凸部(突起部)、凹部的形状,以下对在稳定地提高消光效果,并且提高柔软触感方面能够成为优势的具体方式进行说明。通过褶皱具有以下的形状,容易呈现出上述表面形状,消光效果和柔软触感提高。
关于在消光层的至少一个表面形成的褶皱的形状,其凸部的高度(突起部的高度)优选为0.5μm以上,更优选为1μm以上,进一步优选为2μm以上,作为上限,为10μm以下左右。另外,凸部的宽度优选为0.1μm以上,更优选为0.3μm以上,进一步优选为0.5μm以上,作为上限,优选为10μm以下,更优选为4μm以下,进一步优选为3μm以下。如果凸部的高度和宽度为上述范围内,则容易呈现上述表面形状,由于与凹部的关系,消光效果稳定地提高,并且柔软触感提高。
在此,凸部的上述尺寸是本实施方式的消光物品的任意10处(100μm见方的区域×10处)中的任意10个凸部(突起部)、即合计100个凸部的平均值。另外,如图3所示,在1个凸部(突起部)中,其宽度不相同而存在宽窄,因此1个凸部(突起部)的宽度设为该1个凸部(突起部)中的任意5处的宽度的平均值。对于凸部(突起部)的高度也是同样的。
凹部的深度优选为0.5μm以上,更优选为1μm以上,进一步优选为2μm以上,作为上限,为10μm以下左右。另外,凹部的宽度优选为0.1μm以上,更优选为0.2μm以上,进一步优选为0.3μm以上,作为上限,优选为10μm以下,更优选为3μm以下,进一步优选为2μm以下。如果凹部的深度和宽度在上述范围内,则容易呈现上述表面形状,由于与凸部的关系,消光效果稳定地提高,并且柔软触感提高。
在此,凹部的尺寸与上述的凸部的尺寸同样地确定。
从凸部的顶到凹部的底的距离(凸部与凹部的高低差)优选为1μm以上,更优选为2μm以上,进一步优选为4μm以上,作为上限,优选为20μm以下,更优选为8μm以下,进一步优选为7μm以下。如果该距离在上述范围内,则容易呈现上述表面形状,消光效果稳定地提高,并且柔软触感提高。
在此,凹部的尺寸与上述的凸部的尺寸同样地确定。
凸部的占有比例优选为15%以上,更优选为20%以上,进一步优选为30%以上,作为上限,优选为80%以下,更优选为70%以下,进一步优选为60%以下。如果凸部的占有比例为上述范围内,则容易呈现上述表面形状,由于与被该凸部包围的凹部的占有比例的关系,消光效果稳定地提高,并且柔软触感提高。
在此,凸部的占有比例是本实施方式的消光物品的任意10处(100μm见方的区域×10处)中的凸部的占有比例的平均值。
凸部和凹部可以具有大致相同方向和大致相同宽度的部位,但从消光效果的提高、且柔软触感的提高的观点出发,优选其长度较短。具体而言,大致相同方向和大致相同宽度的凸部和凹部连续的长度优选为95μm以下,更优选为80μm以下,进一步优选为70μm以下,作为下限,优选为5μm以上,更优选为10μm以上,进一步优选为15μm以上。如果该长度在上述范围内,则褶皱变得更加不规则,因此消光效果稳定地提高,并且柔软触感提高。
在此,关于本实施方式的消光物品的任意10处(100μm见方的区域×10处)中的任意10个凸部和凹部(即合计100个凸部和凹部),优选其80%以上满足上述条件,更优选为85%以上,进一步优选为90%以上,更进一步优选为95%以上。另外,本说明书中的“大致相同”的“大致”是指大概相同,没有分支,在方向的情况下是指±3°以内的差异,在宽度的情况下是指±5%以内的差异。
另外,100μm见方的区域中的凸部(突起部)的数量优选为10以上,更优选为20以上,进一步优选为30以上,作为上限,优选为200以下,更优选为100以下,进一步优选为70以下。如果该凸部的数量在上述范围内,则消光效果稳定地提高,并且柔软触感提高。
该凸部的数量是本实施方式的消光物品的10处(100μm见方的区域×10处)中的凸部的数量的平均值。
图4是表示本实施方式的消光物品的一个实施方式的截面图,是将消光物品10以与其厚度方向(在该图中为Z方向)平行的面切断而得到的截面图。
作为凹部的形状,例如可以如图4的3a那样为锐角状,另外也可以如3b那样为半圆或半椭圆状,还可以为它们的组合。另外,也可以是一个凸部在一部分具有凹部的如图4的3c那样的形状。
另一方面,作为凸部的形状,呈现如图4的2c、2d那样存在宽度的宽窄的半圆或半椭圆的形状。
消光层的厚度只要是能够以稳定地表现出消光效果、且能够表现出柔软触感的程度形成上述褶皱的厚度即可,没有特别限制,如果还考虑制作的容易性等,则通常为1μm以上,优选为2μm以上,更优选为3μm以上,进一步优选为4μm以上,更进一步优选为5μm以上,作为上限,优选为300μm以下,更优选为200μm以下,进一步优选为150μm以下,更进一步优选为100μm以下。
在本说明书中,关于消光层的厚度,使用扫描电子显微镜(SEM)对消光物品的截面进行拍摄,从拍摄到的图像中测定20处的厚度,将20处的值的平均值作为消光层的厚度。需要说明的是,SEM的加速电压设定为3kV,倍率根据厚度设定。另外,对于其他层的厚度也是同样的。
消光层是在其整个面上呈现上述表面形状的层,由于本实施方式的消光物品在表面的至少一部分上具有表面形状,所以只要设置在消光物品的表面的至少一部分上即可,也可以设置在其整个面上。在本实施方式的消光物品具有上述基材和消光层的情况下,只要设置在该基材的表面的至少一部分即可,另外,也可以设置在其整个面上。
如果消光层设置在消光物品中被需求者视觉识别并接触的位置,即,如果上述表面形状设置在消光物品中被需求者视觉识别并接触的位置,则可以得到消光效果和柔软触感这样的发明效果。
另外,在基材呈膜、片材、或板的形状的情况下,消光层也只要设置于消光物品中需求者视觉识别并接触的部位即可,只要设置于其一个面的至少一部分即可,也可以设置于其整个面,从消光效果和柔软触感的提高的观点出发,如图4~图6所示,优选设置于一个面的整面。
(树脂)
作为形成消光层的树脂,只要是通过形成以规定量包含上述褶皱形成稳定剂的消光层形成用的树脂组合物并进行固化而成为固化物并构成消光层的树脂即可。作为这样的树脂,可举出电离射线固化性树脂。也如图4~图6所示,消光层是可以设置在本实施方式的消光物品的最外表面的层,因此,除了为容易通过褶皱形成稳定剂形成褶皱的树脂以外,从提高作为消光物品的使用性的观点出发,优选为容易表现出加工特性、耐污染性、耐擦伤性、耐候性等表面特性的树脂,从这些观点出发,电离射线固化性树脂是优选的树脂。本实施方式的消光物品由于消光层中所含的褶皱形成稳定剂的含量极少,所以作为其表面特性,更直接地发挥形成消光层的树脂的性能。
电离射线固化性树脂是具有电离射线固化性官能团的树脂,电离射线固化性官能团是通过电离射线的照射而交联固化的基团,例如可优选举出(甲基)丙烯酰基、乙烯基、烯丙基等具有烯属双键的官能团等。需要说明的是,在本说明书中,(甲基)丙烯酰基表示丙烯酰基或甲基丙烯酰基。另外,在本说明书中,(甲基)丙烯酸酯表示丙烯酸酯或甲基丙烯酸酯。
另外,电离射线是指电磁波或带电粒子束中具有能够使分子聚合和/或交联的能量量子的电离射线,通常使用紫外线(UV)或电子束(EB),除此以外,还包括X射线、γ射线等电磁波、α射线、离子束等带电粒子束。
作为电离射线固化性树脂,可举出电子束固化性树脂和紫外线固化性树脂,从通过褶皱形成稳定剂使褶皱的形成稳定、稳定地提高消光效果的观点、提高柔软触感的观点出发,优选紫外线固化性树脂。
电离射线固化性树脂具体而言可以从以往作为电离射线固化性树脂惯用的聚合性单体、聚合性低聚物中适当选择使用。
作为聚合性单体,优选在分子中具有自由基聚合性不饱和基团的(甲基)丙烯酸酯系单体,其中,优选多官能性(甲基)丙烯酸酯单体。在此,“(甲基)丙烯酸酯”是指“丙烯酸酯或甲基丙烯酸酯”。
作为多官能性(甲基)丙烯酸酯单体,可举出分子中具有2个以上电离射线固化性官能团、且至少具有(甲基)丙烯酰基作为该官能团的(甲基)丙烯酸酯单体。
从使褶皱的形成稳定而稳定地提高消光效果的观点、提高柔软触感的观点、以及提高后加工特性、耐擦伤性和耐候性等表面特性的观点出发,多官能性(甲基)丙烯酸酯单体的官能团数优选为2以上且8以下,更优选为2以上且6以下。另外,如果为上述官能团数,则特别容易得到上述的表面形状,容易提高柔软触感。
这些多官能性(甲基)丙烯酸酯可以单独使用或组合使用多种。
作为聚合性低聚物,例如可举出分子中具有2个以上电离射线固化性官能团、且至少具有(甲基)丙烯酰基作为该官能团的(甲基)丙烯酸酯低聚物。例如,可举出氨基甲酸酯(甲基)丙烯酸酯低聚物、环氧(甲基)丙烯酸酯低聚物、聚酯(甲基)丙烯酸酯低聚物、聚醚(甲基)丙烯酸酯低聚物、聚碳酸酯(甲基)丙烯酸酯低聚物、丙烯酸(甲基)丙烯酸酯低聚物等。
此外,作为聚合性低聚物,此外还有在聚丁二烯低聚物的侧链具有(甲基)丙烯酸酯基的疏水性高的聚丁二烯(甲基)丙烯酸酯系低聚物、在主链具有聚硅氧烷键的硅酮(甲基)丙烯酸酯系低聚物、将在小的分子内具有大量反应性基团的氨基塑料树脂改性而成的氨基塑料树脂(甲基)丙烯酸酯系低聚物、以及线型酚醛型环氧树脂、双酚型环氧树脂、脂肪族乙烯基醚、芳香族乙烯基醚等在分子中具有阳离子聚合性官能团的低聚物等。
这些聚合性低聚物可以单独使用或组合使用多种。
从使褶皱的形成稳定而稳定地提高消光效果的观点、提高柔软触感的观点、以及提高后加工特性、耐擦伤性和耐候性等表面特性的观点出发,优选氨基甲酸酯(甲基)丙烯酸酯低聚物、环氧(甲基)丙烯酸酯低聚物、聚酯(甲基)丙烯酸酯低聚物、聚醚(甲基)丙烯酸酯低聚物、聚碳酸酯(甲基)丙烯酸酯低聚物、丙烯酸(甲基)丙烯酸酯低聚物,更优选氨基甲酸酯(甲基)丙烯酸酯低聚物、聚碳酸酯(甲基)丙烯酸酯低聚物,进一步优选氨基甲酸酯(甲基)丙烯酸酯低聚物。
从使褶皱的形成稳定而稳定地提高消光效果的观点、提高柔软触感的观点、以及提高加工特性、耐擦伤性和耐候性等表面特性的观点出发,这些聚合性低聚物的官能团数优选为2以上且8以下,作为上限,更优选为6以下,进一步优选为4以下。
另外,从与此相同的观点出发,这些聚合性低聚物的重均分子量优选为2,500以上且7,500以下,更优选为3,000以上且7,000以下,进一步优选为3,500以上且6,000以下。在此,重均分子量是通过GPC分析测定且以标准聚苯乙烯换算的平均分子量。
在本实施方式中,作为形成消光层的树脂,优选组合使用上述聚合性低聚物和聚合性单体。在该情况下,作为聚合性低聚物,优选多官能性氨基甲酸酯(甲基)丙烯酸酯低聚物,更优选多官能性氨基甲酸酯丙烯酸酯低聚物,另外,聚合性单体优选多官能的聚合性单体,更优选多官能性(甲基)丙烯酸酯单体,进一步优选多官能丙烯酸酯单体。能够使褶皱的形成稳定,稳定地提高消光效果,并且提高柔软触感,此外也能够提高加工特性、耐擦伤性和耐候性等表面特性。
在组合使用的情况下,从与其相同的观点出发,相对于聚合性低聚物和聚合性单体的合计100质量份,聚合性低聚物的含量优选为40质量份以上,更优选为50质量份以上,进一步优选为55质量份以上,更进一步优选为60质量份以上,作为上限,优选为90质量份以下,更优选为80质量份以下,进一步优选为70质量份以下。另外,也可以组合使用聚合性低聚物,优选组合使用官能团数不同的两种聚合性低聚物,在该情况下,官能团数较大的聚合性低聚物相对于聚合性低聚物的总量100质量份的含量优选为50质量份以上,更优选为55质量份以上,进一步优选为60质量份以上,更进一步优选为65质量份以上。
(树脂组合物)
消光层优选由以规定含量包含上述褶皱形成稳定剂的树脂组合物的固化物构成,该树脂组合物优选以规定含量包含上述树脂和上述褶皱形成稳定剂。本实施方式中使用的树脂组合物中除了上述褶皱形成稳定剂和树脂以外,还可以根据所期望的性能等包含其他成分。
消光层形成用的树脂组合物例如出于降低其粘度等目的,可以含有单官能性(甲基)丙烯酸酯。这些单官能性(甲基)丙烯酸酯可以单独使用或组合使用多种。
另外,在上述树脂为通过紫外线而固化的紫外线固化性树脂的情况下,优选包含光聚合引发剂、光聚合促进剂等添加剂。通过包含这些添加剂,从而即使使用紫外线(即使不使用电离射线),也能够使树脂固化,可以得到有助于实用的表面特性。
作为光聚合引发剂,可举出选自苯乙酮、二苯甲酮、α-羟烷基苯酮、米蚩酮、苯偶姻、苯偶酰二甲基缩酮、苯甲酰基苯甲酸酯、α-酰基肟酯、噻吨酮类等中的1种以上。
另外,光聚合促进剂能够减轻固化时的空气所导致的聚合阻碍,加快固化速度,例如可举出选自对二甲基氨基苯甲酸异戊酯、对二甲基氨基苯甲酸乙酯等中的1种以上。
由于消光层是能够设置在本实施方式的消光物品的最外表面的层,所以优选为具有耐候性的层,例如优选包含紫外线吸收剂、光稳定剂等各种耐候剂。
作为紫外线吸收剂,可以没有特别限制地使用装饰材、装饰片等中通用的紫外线吸收剂,例如可举出苯并三唑系紫外线吸收剂、二苯甲酮系紫外线吸收剂、三嗪系紫外线吸收剂、羟基苯基三嗪系紫外线吸收剂等。作为光稳定剂,也可以没有特别限制地使用装饰材、装饰片等中通用的光稳定剂,例如可举出癸二酸哌啶酯系光稳定剂等受阻胺系光稳定剂等。另外,这些紫外线吸收剂、光稳定剂可以在分子中具有(甲基)丙烯酰基、乙烯基、烯丙基等具有烯属双键的反应性官能团。
这些紫外线吸收剂、光稳定剂等耐候剂可以单独使用或组合使用多种。
〔60°光泽值〕
本实施方式的消光物品是具有优异的消光效果的可视性和质感的物品。在本说明书中,“消光”是指不易看到光泽,根据物品的色调、图案等而不同,因此不能一概而论,但例如如果60°光泽值为20.0以下、优选为10.0以下左右,则通常视为“消光”。
迄今为止,例如在呈现黑色及其他暗色(“暗色”是指亮度低、例如依据JIS Z8781-4:2013测定的CIE(国际照明委员会)L*a*b*表色系中的L*值(以下,有时简称为“L*值”。)通常为40以下左右、优选为30以下。)的消光物品中,使用消光剂也能够得到60°光泽值为20.0以下、优选为10.0以下这样优异的消光效果的可视性,但是,由于大量使用消光剂,所以层形成时产生条纹、不均,因此无法容易地制造,另外,表面特性降低。另外,例如关于呈现除黑色及其他暗色以外的色调的消光物品,即使使用消光剂,60°光泽值的数值也存在下限,与呈现黑色的消光物品同样,在任一情况下均无法容易地得到表面特性优异、并且消光效果的可视性和质感也优异的消光物品。60°光泽值越小,这种趋势越显著。
在本实施方式的消光物品中,通过组合使用具有规定的平均粒径的两种褶皱形成稳定剂,并且使其含量如上所述为少量,不仅稳定地得到了极其优异的消光效果的可视性和质感,而且还得到了柔软触感。另外,通过将褶皱形成稳定剂的使用量抑制为极少量,能够抑制树脂组合物的粘度显著上升,由此层形成变得容易,自然具有与消光层中使用的树脂的特性相应的优异的耐污染性、耐擦伤性、耐候性等表面特性。
本实施方式的消光物品如上所述根据色调而变化,因此不能一概而论,例如在呈黑色及其他暗色的情况下,作为上述消光层侧的60°光泽值,可表现出10.0以下、进而7.5以下、5.0以下、4.0以下、3.6以下、2.0以下的极其优异的消光效果的可视性。
另外,对于呈现除黑色及其他暗色以外的色调的消光物品,也可以具有上述60°光泽值。本实施方式的消光物品的上述消光层侧的60°光泽值与形成该消光物品的最外表面的层的表面的60°光泽值实质上相同,只要不进一步具有其他层,则为消光层的表面的60°光泽值。在进一步具有其他层并且该其它层设置在消光层的表面侧时,60°光泽值是指该其他层的60°光泽值,但是本实施方式的消光物品具有特定的60°光泽值实质上取决于消光层的构成。
在本说明书中,消光层侧的60°光泽值是依据JIS K 5600-4-7:1999测定的60°镜面光泽度,是可以使用光泽计等在任意10处从消光层侧测定的值的平均值。
〔其他层〕
本实施方式的消光物品除了上述消光层、基材以外,还可以根据需要具有例如底涂层、透明性树脂层、装饰层、粘接层等作为其他层。将表示具有这些层的本实施方式的消光物品的一个实施方式的截面图示于图5和图6。柔软触感是表示本实施方式的消光物品的一个实施方式的截面图,是将消光物品10以与其厚度方向(在该图中为Z方向)平行的面切断而得到的截面图。
图5所示的消光装饰材10依次具有基材12和消光层11,图6所示的消光物品10依次具有基材12、装饰层13、粘接层14、透明性树脂层15、底涂层16和消光层11。
(底涂层)
在本实施方式的消光物品例如由多个层构成的情况下,为了提高该多个层的层间密合性,可以具有底涂层。
在本实施方式的消光物品具有消光层以外的层的情况下,例如在具有消光层和基材的情况下,为了提高层间密合性,可以在消光层与基材之间设置底涂层。
在剥离层形成底涂层的情况下,优选对剥离层进行表面处理,作为表面处理,优选电晕照射。
底涂层主要由粘结剂树脂构成,可以根据需要含有紫外线吸收剂、光稳定剂等添加剂。
作为粘结剂树脂,可优选举出氨基甲酸酯树脂、丙烯酸系多元醇树脂、丙烯酸系树脂、酯树脂、酰胺树脂、缩丁醛树脂、苯乙烯树脂、氨基甲酸酯-丙烯酸系共聚物、聚碳酸酯系氨基甲酸酯-丙烯酸系共聚物(来自于在聚合物主链具有碳酸酯键、在末端、侧链具有2个以上羟基的聚合物(聚碳酸酯多元醇)的氨基甲酸酯-丙烯酸系共聚物)、氯乙烯-乙酸乙烯酯共聚物树脂、氯乙烯-乙酸乙烯酯-丙烯酸系共聚物树脂、氯丙烯树脂、硝化纤维素树脂(硝化棉)、乙酸纤维素树脂等树脂,它们可以单独使用,或者组合使用多种。
另外,粘结剂树脂也可以是向这些树脂中添加异氰酸酯系固化剂、环氧系固化剂等固化剂并进行交联固化而得到的树脂。其中,优选将丙烯酸多元醇树脂等多元醇系树脂用异氰酸酯系固化剂交联固化而成的树脂,更优选将丙烯酸多元醇树脂用异氰酸酯系固化剂交联固化而成的树脂。
底涂层的厚度优选为0.1μm以上且10μm以下,更优选为1μm以上且8μm以下,进一步优选为1.5μm以上且6μm以下。
本实施方式的消光物品以提高与层叠该物品的树脂成形品等被粘接材料的粘接性等为目的,在消光层的至少一个具有褶皱的表面的相反侧也可以具有底涂层(也称为“背面底涂层”。),另外,在具有基材的情况下,在该基材的设置有消光层的一侧的相反侧也可以具有底涂层。
(透明性树脂层)
本实施方式的消光物品为了提高其强度,另外,在具有后述的装饰层的情况下,从保护该装饰层等观点出发,可以具有透明性树脂层。在具有基材的情况下,透明性树脂层设置在该基材与消光层之间即可,在具有装饰层的情况下,为了保护该装饰层,透明性树脂层设置在该装饰层与消光层之间即可。
作为构成透明性树脂层的树脂,可举出聚烯烃系树脂、聚酯树脂、聚碳酸酯树脂、丙烯腈-丁二烯-苯乙烯树脂(以下,也称为“ABS树脂”。)、丙烯酸系树脂、氯乙烯树脂等,其中,从后加工适应性等观点出发,优选聚烯烃系树脂、氯乙烯树脂。另外,也可以将这些各种树脂层叠2种以上或混合使用。
透明性树脂层只要是相比于透明性树脂层能够视觉识别基材侧的程度的透明即可,另外,在具有装饰层的情况下,只要是能够视觉识别该装饰层的程度的透明即可,除了无色透明以外,还可以是着色透明和半透明。即,在本实施方式中,“透明性”是指除了无色透明以外,还包括着色透明和半透明。
透明性树脂层可以含有紫外线吸收剂、光稳定剂等耐候剂、以及着色剂等添加剂。
从保护装饰层的观点出发,并且考虑到后加工适应性,透明性树脂层的厚度优选为20μm以上且150μm以下,更优选为40μm以上且120μm以下,进一步优选为60μm以上且100μm以下。
(装饰层)
从提高设计性的观点出发,本实施方式的消光物品可以具有装饰层。装饰层设置于消光层的与具有褶皱的至少一个面相反侧的面即可,在具有基材的情况下,在基材与消光层之间设置即可,另外,在具有透明性树脂层的情况下,按照装饰层、透明性树脂层和消光层的顺序设置即可。
装饰层例如可以是被覆整个面的着色层(所谓的实心着色层,图6中的“13a”),也可以是通过使用墨液和印刷机印刷各种花纹而形成的图案层(图6中的“13b”)。另外,如图6所示,也可以组合实心着色层和图案层。
作为图案层的图案(花纹),没有特别限制,采用与期望相应的图案即可,例如可举出木材板表面的年轮、导管槽等木纹花纹、大理石、花岗岩等石板表面的石纹花纹、布帛表面的布纹花纹、皮革表面的皮纹花纹、几何学花纹、文字、图形、以及将它们组合而成的图案等。
作为装饰层中使用的墨液,使用在粘结剂树脂中适当混合了颜料、染料等着色剂、体质颜料、溶剂、稳定剂、增塑剂、催化剂、固化剂、紫外线吸收剂、光稳定剂等的墨液。
作为装饰层的粘结剂树脂,没有特别限制,例如可举出氨基甲酸酯树脂、丙烯酸系多元醇树脂、丙烯酸系树脂、酯树脂、酰胺树脂、缩丁醛树脂、苯乙烯树脂、氨基甲酸酯-丙烯酸系共聚物、氯乙烯-乙酸乙烯酯共聚物树脂、氯乙烯-乙酸乙烯酯-丙烯酸系共聚物树脂、氯丙烯树脂、硝化纤维素树脂、乙酸纤维素树脂等树脂。另外,可以使用单组份固化型树脂、伴有异氰酸酯化合物等固化剂的双组份固化型树脂等各种类型的树脂。
作为着色剂,优选遮蔽性和耐候性优异的颜料。颜料可以使用与作为基材中可以使用的颜料而例示的颜料同样的颜料。
相对于构成装饰层的树脂100质量份,着色剂的含量优选为5质量份以上且90质量份以下,更优选为15质量份以上且80质量份以下,进一步优选为30质量份以上且70质量份以下。
装饰层可以含有紫外线吸收剂、光稳定剂等耐候剂、着色剂等添加剂。
装饰层的厚度根据所期望的图案适当选择即可,从遮蔽被粘接材料的底色且提高设计性的观点出发,优选为0.5μm以上且20μm以下,更优选为1μm以上且10μm以下,进一步优选为2μm以上且5μm以下。
(粘接剂)
在本实施方式的消光物品具有基材和透明性树脂层的情况下,为了提高两层的密合性,可以在基材与透明性树脂层之间具有粘接层。
在基材与透明性树脂层之间进一步具有装饰层的情况下,粘接层与装饰层的位置关系没有特别限定,具体而言,可以从靠近基材的一侧起依次具有装饰层、粘接层和透明性树脂层,也可以从靠近基材的一侧起依次具有粘接层、装饰层和透明性树脂层。
粘接层例如可以由氨基甲酸酯系粘接剂、丙烯酸系粘接剂、环氧系粘接剂、橡胶系粘接剂等粘接剂构成。这些粘接剂中,从粘接力的方面出发,优选氨基甲酸酯系粘接剂。
作为氨基甲酸酯系粘接剂,例如可举出利用了包含聚醚多元醇、聚酯多元醇、丙烯酸系多元醇等各种多元醇化合物和异氰酸酯化合物等固化剂的双组份固化型氨基甲酸酯树脂的粘接剂。
从高效地得到所期望的粘接力的观点出发,粘接层的厚度优选为0.1μm以上且30μm以下,更优选为1μm以上且15μm以下,进一步优选为2μm以上且10μm以下。
本实施方式的消光物品有时具有由不透明的材料构成的基材、或具有装饰层。因此,本实施方式的消光物品,总透光率可以较低。具体而言,本实施方式的消光物品的按照JIS K7361-1:1997测定的总透光率优选为20%以下,更优选为15%以下,进一步优选为10%以下。
在本说明书中,消光物品的总透光率是按照JIS K7361-1:1997测定的总透光率,是任意10处的测定的平均值。
[消光物品的制造方法]
本实施方式的消光物品的第一制造方法的特征在于具备消光层形成工序,在该消光层形成工序中,利用至少100nm以上且380nm以下的波长光照射包含上述树脂和褶皱形成稳定剂的消光层形成用的树脂组合物的层从而形成消光层。
通过第一制造方法,能够制造例如图5和6所示那样的消光物品,该消光物品如具有基材且具有在其至少一部分具有上述表面形状的例如树脂组合物的固化物层作为消光层的层叠体那样,具有多个层层叠而成的层叠体的构成。例如,如果将上述消光层形成用的树脂组合物涂布在基材上,在该基材上形成该树脂组合物的层,并通过上述照射形成消光层,则能够制造具有基材和消光层的消光物品。使消光物品通过消光层而具有上述表面形状(使上述消光层侧的表面具有上述表面形状),由此在制造具有消光层侧的60°光泽值为20.0以下、10.0以下、进而在其以下的消光效果、且具有柔软触感的消光物品的情况下是优选的制造方法。
通过本实施方式的消光物品的制造方法,能够容易地得到上述的本实施方式的消光物品。具体而言,在消光层的形成时,通过对形成消光层的包含褶皱形成稳定剂的消光形成用的树脂组合物照射至少100nm以上且380nm以下的短波长的紫外线,能够在该消光层的至少一个表面形成褶皱,能够对消光物品(消光层)赋予消光效果和柔软触感。
关于通过对消光层形成用的树脂组合物照射这样的短波长的紫外线而在消光层的至少一个表面形成褶皱从而表现出消光效果和柔软触感的机理的详细情况尚不明确,但推测是基于以下的机理。
如果对以规定的厚度涂布消光层形成用的树脂组合物而成的涂布层照射短波长的紫外线,则该紫外线的能量仅渗透至表面部分,能量未到达更下层,由此仅该树脂组合物的表面部分开始固化,因此,认为仅表面发生固化收缩,形成褶皱。这样,认为褶皱的形成是在通过短波长的紫外线的照射而仅从消光层形成用的树脂组合物的表面起的一定的厚度方向发生了固化的状态下产生的。
另外,根据后述的实施例与比较例的对比,在不含褶皱形成稳定剂的情况下,褶皱的形成变得不稳定,消光效果的可视性和质感没有在消光层的整个面稳定而以充分的程度表现,另外,没有充分地表现出柔软触感,因此,该消光效果和柔软触感的稳定表现不能仅通过利用短波长的紫外线的仅表面部分的固化来解释。即,为了使本实施方式的消光物品稳定地具有褶皱而表现出消光效果和柔软触感,包含褶皱形成稳定剂是必不可少的。如果考虑到在不含褶皱形成稳定剂的情况下无法得到由褶皱的形成带来的稳定的消光效果和柔软触感,则褶皱形成稳定剂具有成为褶皱形成的契机的核那样的功能,以该核为中心,上述树脂组合物的表面部分的树脂聚集而形成褶皱的凸部(突起部)、以及在形成凸部(突起部)的同时形成凹部,作为结果,认为褶皱的形成稳定,稳定地表现出消光效果和柔软触感。
本实施方式的制造方法中使用的褶皱形成稳定剂、包含褶皱形成稳定剂的消光层形成用的树脂组合物与作为可以在上述本实施方式的消光装饰材中使用的褶皱形成稳定剂、消光层形成用的树脂组合物而说明的内容相同。
在本实施方式的制造方法中,用至少100nm以上且380nm以下的波长光照射消光层形成用的树脂组合物。通过该照射,如上所述,该紫外线的能量仅渗透至表面部分,能量未到达更下层,由此仅该树脂组合物的表面部分开始固化,因此,仅表面发生固化收缩,由此褶皱的形成稳定,该树脂组合物表层成为固化物,构成消光层。然后,从固化进行较慢的该表面附近部分向在深度方向上远离的深处部分进行固化,该树脂组合物的层成为固化物,从而在该树脂组合物的整个厚度上固化,并且在表面表现出光扩散效果,构成具有表现出柔软触感的褶皱的消光层。从促进向该深处部分的固化的进行的观点出发,如后所述,优选在用100nm以上且380nm以下的波长光照射后,进一步进行其他照射处理。
作为至少100nm以上且380nm以下的波长光,例如优选来自通过Ar、Kr、Xe、Ne等稀有气体、基于F、Cl、I、Br等卤素的稀有气体的卤化物等气体、或它们的混合气体的放电而形成的激发状态的二聚体、即准分子(excimer)的包含紫外线波长区域的光的“准分子光”。作为准分子光的波长和成为光源的准分子,例如可以优选采用从Ar2的准分子辐射的波长126nm的光(以下,简称为“126nm(Ar2)”。)、146nm(Kr2)、157nm(F2)、172nm(Xe2)、193nm(ArF)、222nm(KrCl)、247nm(KrF)、308nm(XeCl)、351nm(XeF)等波长光。作为准分子光,可以使用自发发射光、基于受激发射的相干性(可干涉性)高的激光中的任一种,但通常使用自发发射光就足够了。需要说明的是,放射该光(紫外线)的放电灯也被称为“准分子灯”。
准分子光的波长峰为单一,另外,作为特征,可举出波长的半值宽度比通常的紫外线(例如从金属卤化物灯、汞灯等放射的紫外线)窄。通过使用这样的准分子光,从而褶皱的形成稳定,消光效果稳定地提高,柔软触感也提高。
从使褶皱的形成稳定、稳定地提高消光效果、提高柔软触感的观点出发,作为波长,优选为120nm以上,更优选为140nm以上,进一步优选为150nm以上,更进一步优选为155nm以上,作为上限,优选为320nm以下,更优选为300nm以下,进一步优选为250nm以下,更进一步优选为200nm以下,最优选为172nm(Xe2)。这样,在本实施方式中,从稳定地提高消光效果、提高柔软触感的观点出发,也可以说优选使用更短波长的波长光,更优选中波长紫外线(波长:280~320nm)、短波长紫外线(波长:280nm以下),进一步优选短波长紫外线。
在本实施方式中,从使褶皱的形成稳定、稳定地提高消光效果、提高柔软触感的观点出发,上述波长光的累积光量优选为1mJ/cm2以上,更优选为10mJ/cm2以上,进一步优选为30mJ/cm2以上,更进一步优选为50mJ/cm2以上。另外,作为上限,没有特别限制,从减少波长光的照射所需的灯数、并且提高生产效率等生产率的观点出发,作为上限,优选为1,000mJ/cm2以下,更优选为500mJ/cm2以下,进一步优选为300mJ/cm2以下。基于与此相同的观点,紫外线功率密度优选为0.001W/cm以上,更优选为0.01W/cm以上,进一步优选为0.03W/cm,作为上限,优选为10W/cm以下,更优选为5W/cm以下,进一步优选为3W/cm以下。
另外,照射上述波长光时的氧浓度优选更低,优选为1,000ppm以下,更优选为750ppm以下,进一步优选为500ppm以下,更进一步优选为300ppm以下。
在本实施方式的消光物品的制造方法中的消光层形成工序中,除了上述的用至少100nm以上且380nm以下的波长光的照射以外,还可以进行有助于消光层形成用的树脂组合物的固化的其他处理。
例如,从使由上述的表面部分和在深度方向上远离表面的深处部分的固化的进行程度的差异引起的褶皱的形成稳定,并且促进向深处部分的固化的进行的观点出发,例如可以预先照射超过380nm的波长光、优选385nm以上且400nm以下左右的波长光而使消光层形成用的树脂组合物整体预固化后,用100nm以上且380nm以下的波长光进行照射,或者也可以在用100nm以上且380nm以下的波长光进行照射后,为了使树脂组合物进一步固化而进行后固化。关于预固化、后固化,只要根据消光层所要求的期望的性状(例如,加工特性、耐污染性等表面特性)来适宜决定是否需要采用即可。另外,上述波长光属于紫外线,但不限于紫外线,也可以使用其他电离射线、例如电子束等。例如,在后固化中,从提高消光层的表面特性的观点出发,可优选使用电子束。
在本实施方式的制造方法中,消光层可以通过用至少100nm以上且380nm以下的波长光照射涂布层(未固化树脂层)来形成,所述涂布层(未固化树脂层)是利用凹版印刷法、棒涂法、辊涂法、逆转辊涂法、逗点涂布法等公知的方式涂布消光层形成用的树脂组合物而得到的。
另外,本实施方式的制造方法中所得到的消光物品可以具有作为上述的本实施方式的消光物品中可以采用的层而说明的基材、以及透明性树脂层等其他层。
例如,装饰层、粘接层和底涂层可以通过将包含形成各层的组合物的涂布液以上述公知的方式涂布,并根据需要进行干燥、固化从而形成。另外,在形成透明性树脂层的情况下,可以将形成透明性树脂层的树脂膜通过干式层压等来形成。
本实施方式的消光物品中,如图4所示的由单一层构成的物品、例如由树脂组合物的固化物构成且在其一侧的表面上具有上述表面形状的消光物品可以通过以下的第二制造方法来制造。
第二制造方法的特征在于具有:在具有脱模层的支撑体片材的该脱模层上涂布包含树脂和褶皱形成稳定剂的消光物品形成用的树脂组合物从而形成涂布层的工序;用至少100nm以上且380nm以下的波长光照射该涂布层的工序;以及剥离支撑体片材的工序。
作为支撑体片材,从作为可以用作上述基材的支撑体片材而例示的片材中适当选择即可,例如可以使用由纤维质材料、优选由优质纸等纸构成的基材。在将树脂组合物制成消光物品后,容易从该消光物品剥离,处理容易,并且是经济的。
剥离层是为了在将树脂组合物制成消光物品后容易从该消光物品剥离支撑体片材而设置的层。剥离层可举出剥离性优异的包含丙烯酸系树脂、氯乙烯-乙酸乙烯酯、烯烃系树脂、硅酮树脂、氟树脂、经硅酮或氟改性的各种树脂的剥离层等,可以根据需要混合蜡。
作为蜡,例如可优选举出微晶蜡、巴西棕榈蜡、石蜡、费托蜡、各种低分子量聚乙烯、木蜡、蜂蜡、鲸蜡、白蜡、羊毛蜡、虫胶蜡、小烛树蜡、凡士林、部分改性蜡、脂肪酸酯、脂肪酸酰胺等各种蜡。
包含树脂和褶皱形成稳定剂的消光物品形成用的树脂组合物可以从作为消光层形成用的树脂组合物中可以使用的物质而例示的树脂、褶皱形成稳定剂中采用。另外,褶皱形成稳定剂的含量等也与消光层形成用的树脂组合物相同。
消光物品形成用的树脂组合物的涂布可以与上述的消光层形成用的树脂组合物的涂布同样地进行,另外,对涂布层照射至少100nm以上且380nm以下的波长光的方法也与对消光层形成用的树脂组合物的层的照射相同。
另外,涂布层的厚度为直接得到的消光物品的厚度。涂布层的厚度根据所期望的厚度决定即可,没有特别限制,从上述基材的厚度中最宽的1μm以上且10cm以下的范围中选择即可。如果考虑到制造适应性、处理适应性等,涂布层的厚度优选为3μm以上,更优选为5μm以上,作为上限,优选为300μm以下,更优选为200μm以下。
另外,在形成消光物品形成用的树脂组合物的涂布层之前,为了提高设计性,可以设置装饰层。因此,在由图3所示那样的单一层构成的情况下,消光物品也可以进一步具有装饰层。装饰层设为与作为具有上述基材和消光层的消光物品可以具有的层而说明的装饰层相同的构成即可。
通过用上述波长光对消光物品形成用的树脂组合物的涂布层进行照射,从而与上述消光层同样地,仅表面发生固化收缩,由此褶皱的形成稳定,该树脂组合物表层成为具有上述表面形状的固化物,从固化进行较慢的该表层向在深度方向上远离的深处部分进行固化,该树脂组合物整体发生固化,从而成为在表面的至少一部分具有上述表面形状的消光物品。
另外,关于照射,为了促进向深处部分的固化,可以进行后固化,另外也可以进行预固化。
在照射上述规定的波长光,使消光物品形成用的树脂组合物的涂布层固化后,剥离支撑体片材,由此得到在表面的至少一部分具有上述表面形状的消光物品。
另外,在本实施方式的消光物品中,如图4所示的由单一层构成的物品、例如在树脂成形品等树脂物品的表面的至少一部分具有上述的表面形状的消光物品可以通过以下的第三制造方法来制造。
第三制造方法的特征在于具有使用压花版、赋型片材等对树脂成形品的表面的至少一部分实施压花加工从而赋予上述表面形状的工序。
压花版、赋型片材只要能够赋予上述表面形状,就可以没有特别限制地使用。压花版、赋型片材所具有的表面形状与由它们赋型的表面形状具有相反的形状。具体而言,在被赋型的表面形状中成为凸部的赋型片的凹部的形状只要使表面形状的Spc的绝对值大于4000mm-1即可,赋型片的Rsm只要小于30μm即可。需要说明的是,关于与赋型片材和消光物品的表面形状相关的数值,只不过是理论上的数值,当然会产生一些误差。
另外,作为本实施方式的消光物品,例如也可举出高压三聚氰胺树脂装饰板、低压三聚氰胺树脂装饰板、邻苯二甲酸二烯丙酯(DAP)树脂装饰板、聚酯装饰板、胍胺树脂装饰板、酚醛树脂装饰板等热固化性树脂装饰板。热固化性树脂装饰板是如下得到的装饰板:作为基材,使用使热固化性树脂的液体状的未固化物浸渗至作为可以用作上述消光物品的基材的材料而说明的纤维质材料、例如纸、由纤维构成的机织布或无纺布而得到的材料,对其例如在加热温度:100~200℃、压力:0.1~9.8MPa、成形时间:10秒~120分钟的条件下实施加压成形或加热加压成形,由此得到。在实施加压成形或加热加压成形时,通过将基材与上述压花版、赋型片材以层叠的方式配置并成形,作为具有上述表面形状的消光物品,得到装饰板。
在该情况下,作为浸渗至基材的热固化性树脂,可优选举出例如三聚氰胺树脂、尿素树脂、三聚氰胺-尿素树脂、胍胺树脂、邻苯二甲酸二烯丙酯树脂、聚酯树脂、酚醛树脂、环氧树脂、氨基醇酸树脂、硅树脂、聚硅氧烷树脂等,可优选举出三聚氰胺树脂、尿素树脂、三聚氰胺-尿素树脂、胍胺树脂、磺胺树脂等热固化性树脂,其中,优选三聚氰胺树脂、三聚氰胺-尿素树脂、酚醛树脂,特别优选三聚氰胺树脂。
(用途)
如后所述,本实施方式的消光物品可以用作装饰构件。
另外,本实施方式的消光物品也可以用作赋型片材。在用作赋型片材的情况下,可以用作上述第二制造方法、第三制造方法中的压花加工中使用的压花版、赋型片材等,由此得到由上述单一层构成的物品、热固化性树脂装饰板。
被赋型的对象物(由单一层构成的物品、热固化性树脂装饰板等)的表面形状如上所述,成为呈现与赋型片(本实施方式的消光物品)所具有的表面形状相反的形状的形状。
〔装饰构件〕
本实施方式的消光物品可以直接用作装饰构件,另外,也可以与被粘接材料层叠、复合或组合而用作装饰构件。设为哪一个根据需要来决定即可。在将本实施方式的消光物品用于装饰构件的情况下,消光物品优选具有装饰层。
在具有被粘接材料的情况下,装饰构件具有该被粘接材料和上述的本实施方式的消光物品,具体而言,是使被粘接材料的要装饰的面和消光物品的与消光层的形成褶皱而表现出消光效果和柔软触感的一个面相反侧的面相对置地层叠而成的。另外,在具有被粘接材料的情况下,如果考虑层叠的容易性,则本实施方式的消光物品优选具有膜或片材形态。
另一方面,本实施方式的消光物品在图4所示的由单一层构成的物品直接用作装饰构件的情况下是适宜的,其中,在树脂成形品等树脂物品的表面的至少一部分具有上述表面形状的消光物品是特别适宜的。在将本实施方式的消光物品直接用作装饰构件的情况下,例如适宜用作构成建筑物、各种家具、车辆、家电制品等的表面的装饰构件。
另外,图4所示的由单一层构成的物品中,通过上述第二制造方法得到的由消光物品形成用的树脂组合物的固化物构成的消光物品可以直接用作装饰构件,另外,根据厚度,也可以与被粘接材料组合使用。
(被粘接材料)
作为被粘接材料,可举出各种原材料的平板、曲面板等板材、圆柱、多棱柱等立体形状物品、片材(或膜)等。例如,可举出由杉、柏、松、柳安木等各种木材形成的作为木材单板、木材合板、集成材、刨花板、MDF(中密度纤维板)等木质纤维板等板材、立体形状物品等使用的木质构件;由铁、铝、铜和包含这些金属中的1种以上的合金等金属形成的作为板材、立体形状物品、或片材等而使用的金属构件;由玻璃、陶瓷器等陶瓷、石膏、水泥、ALC(轻量气泡混凝土)、硅酸钙系等非陶瓷窑业系材料形成的作为板材、立体形状物品等而使用的窑业构件;由丙烯酸系树脂、聚酯树脂、聚苯乙烯树脂、聚丙烯等聚烯烃树脂、ABS(丙烯腈-丁二烯-苯乙烯共聚物)树脂、酚醛树脂、氯乙烯树脂、纤维素树脂、橡胶等树脂形成的作为板材、立体形状物品、以及片材等而使用的树脂构件等。另外,这些构件可以单独使用或组合使用多种。
被粘接材料只要从上述之中根据用途适当选择即可,在将墙壁、天花板、地板等建筑物的内饰用构件或外壁、屋顶、屋檐天花板、栅栏、门扉等外饰用构件、窗框、门、扶手、横木、周边边缘、嵌条等门窗设备或装修构件作为用途的情况下,优选由选自木质构件、金属构件和树脂构件中的至少一种构件形成,在将玄关门等外饰构件、窗框、门等门窗设备作为用途的情况下,优选由选自金属构件和树脂构件中的至少一种构件形成。
被粘接材料的厚度根据用途和材料适当选择即可,优选为0.1mm以上且100mm以下,更优选为0.3mm以上且5mm,进一步优选为0.5mm以上且3mm以下。
(粘接剂层)
为了得到优异的粘接性,被粘接材料与消光物品优选经由粘接剂层进行贴合。
作为粘接剂层中使用的粘接剂,没有特别限定,可以使用公知的粘接剂,根据用途适当选择即可。例如,可优选举出湿气固化型粘接剂、厌氧固化型粘接剂、干燥固化型粘接剂、UV固化型粘接剂、热敏粘接剂(例如,热熔型粘接剂)、压敏粘接剂等粘接剂。
作为这些粘接剂中使用的树脂,例如可举出丙烯酸系树脂、氨基甲酸酯树脂、氯乙烯系树脂、乙酸乙烯酯系树脂、氯乙烯-乙酸乙烯酯共聚物、苯乙烯-丙烯酸系共聚物、聚酯树脂、酰胺树脂、氰基丙烯酸酯树脂、环氧树脂等,它们可以单独使用,或者组合使用多种。另外,也可以应用以异氰酸酯化合物等为固化剂的双组份固化型的氨基甲酸酯系粘接剂、酯系粘接剂。
另外,粘接剂层中也可以使用粘合剂。作为粘合剂,可以适当选择使用丙烯酸系、氨基甲酸酯系、硅酮系、橡胶系等各种粘合剂。
粘接剂层的厚度没有特别限制,从得到优异的粘接性的观点出发,优选为1μm以上且100μm以下,更优选为5μm以上且50μm以下,进一步优选为10μm以上且30μm以下。
(装饰构件的制造方法)
装饰构件可以经过将本实施方式的消光物品与被粘接材料层叠的工序来制造。
本工序是将被粘接材料与本实施方式的消光物品层叠的工序,使被粘接材料的要装饰的面、与本实施方式的消光物品的与消光层的形成有褶皱而表现出消光效果和柔软触感的一个面相反侧的面相对置地进行层叠,另外在本实施方式的消光物品具有基材时使被粘接材料的需要装饰的面与基材侧的面相对置地进行层叠。作为层叠被粘接材料与消光物品的方法,例如可举出经由粘接剂层将消光物品用加压辊加压而层叠于板状的被粘接材料的层压方法等。
作为粘接剂,在使用热熔粘接剂(“热敏粘接剂”。)的情况下,虽然也取决于构成粘接剂的树脂的种类,但加温温度优选为160℃以上且200℃以下,在反应性热熔粘接剂的情况下,优选为100℃以上且130℃以下。另外,在真空成形加工的情况下,通常一边加热一边进行,优选为80℃以上且130℃以下,更优选为90℃以上且120℃以下。
如上得到的装饰构件可以任意切断,可以使用铣削机、切割机等切削加工机对表面、横切面部实施槽加工、倒角加工等任意装饰。并且,适宜用作各种用途,例如墙壁、天花板、地板等建筑物的内饰用构件、外壁、屋檐天花板、屋顶、围墙、栅栏等外饰用构件、窗框、门、门框、扶手、横木、周边边缘、嵌条等门窗设备或装修构件、以及衣柜、架子、桌子等一般家具、餐桌、水槽等厨房家具、或者家电、OA设备等的壳体等的表面装饰板、车辆的内饰、外饰用构件等。
另外,除了上述建筑物等中使用的装饰构件以外,本发明的消光物品可以直接以单体的形态、或以将消光物品与其他原材料(被粘接材料)层叠、复合、或组合的形态用于包装材料、显示器用防眩膜、白板(whiteboard)或黑板、信用卡、现金卡、电话卡、各种证明文件等的各种卡、各种键盘的键盘、窗、门、隔断等的透明板(窗玻璃等)、人工皮革等。在这些用途中,通常优选呈现将表现出消光效果和柔软触感的本发明的消光物品配置于最外表面的形态,当然也可以根据用途、使用目的等而设为其他使用形态。
实施例
接下来,通过实施例进一步详细地说明本发明,但本发明不受该例的任何限定。
(表面形状的测定)
关于实施例和比较例中得到的物品的Spc(突起部顶点的算术平均曲率)、Rsm(曲线要素的平均长度)、Rz(最大高度)和Ra(算术平均粗糙度),对于该物品的表面形状的任意部位的长方形(1024μm×768μm),使用形状分析激光显微镜(“VK-X150(控制部)/VK-X160(测定部)”,株式会社KEYENCE制),以物镜:50倍、激光波长:658nm、测定模式:表面形状模式、测定间距:0.13μm、测定品质:高速模式进行了测定。
另外,Rsm(曲线要素的平均长度)、Rz(最大高度)和Ra(算术平均粗糙度)的截止值设为0.8mm。
(评价方法:60°光泽值)
对于实施例和比较例中得到的物品,使用光泽计(“Microgloss(机型名)”,BYKGardner公司制),按照K 5600-4-7:1999测定60°镜面光泽度。
(质感(表面状态的均匀性)的评价)
对于实施例和比较例中得到的物品,使任意的20名成人对表面的质感(表面状态的均匀性)进行评价,按照以下的基准进行评价。
A:18人以上评价为表面状态均匀、消光效果的可视性高。
B:15人以上且17人以下评价为表面状态均匀、消光效果的可视性高。
C:14人以下评价为表面状态均匀、消光效果的可视性高。
将A和B设为合格。
(柔软触感的评价)
作为成为柔软触感的基准的触感的基准,采用使用了80支的棉纱的牛津坯布,对于实施例和比较例中得到的物品,使任意的20名成人对表面的触感进行评价,按照以下的基准进行评价。
A:18人以上评价为接近基准的触感,为柔软的触感。
B:15人以上且17人以下评价为接近基准的触感,为柔软的触感。
C:14人以下评价为接近基准的触感,为柔软的触感。
将A和B设为合格。
[实施例1]
(消光层形成用的树脂组合物的制备)
将多官能氨基甲酸酯丙烯酸酯低聚物(官能团数:4)60质量份、多官能丙烯酸酯单体(2官能)30质量份、单官能丙烯酸酯单体10质量份混合,添加褶皱形成稳定剂(二氧化硅粒子,平均粒径:5nm)3质量份和光聚合引发剂(二苯甲酮系)0.8质量份,得到了消光层形成用的树脂组合物(树脂A)。
(消光物品的制造)
将PET片(东洋纺株式会社制COSMOSHINE(注册商标)A4160(50μm))作为基材,通过凹版法在该基材的易粘接面涂布上述消光层形成用的树脂组合物(树脂A)(涂布量:18μm(干燥时)),接着使用由LED构成的UV照射装置照射紫外线(波长:395nm,紫外线量:0.6W/cm2),接着使用准分子光照射装置照射紫外线(波长:172nm(Xe2)、紫外线功率密度:1W/cm、累积光量:10~100mJ/cm2、氮气氛(氧浓度200ppm以下)),接着进一步使用高压汞灯进行照射(紫外线功率密度:200W/cm),在基材上设置消光层,得到具有基材和消光层的消光物品。对于所得到的消光物品,进行Spc(突起部顶点的算术平均曲率)、Rsm(曲线要素的平均长度)和60°光泽值的测定、质感(面状态的均匀性)的评价、柔软触感的评价。将这些结果示于第1表。
[实施例2和3]
除了将消光层形成用的树脂组合物(树脂A)的涂布量和基材设为第1表所示的涂布量和基材以外,与实施例1同样地操作,得到了实施例2的消光物品。
将消光层形成用的树脂组合物的涂布量设为第1表所示的涂布量,将对基材实施了电晕放电处理的聚丙烯片(PP,厚度:100μm)作为基材,在该基材的一个面上涂覆底涂层形成用的树脂组合物(氨基甲酸酯树脂,涂布量:2μm(干燥时)),在底涂层上涂布上述消光层形成用的树脂组合物,除此以外,与实施例1同样地操作,得到了实施例3的消光物品。
[实施例4]
在实施例1的基础上,将PET片(东洋纺株式会社制COSMOSHINE(注册商标)A4160(50μm))作为基材,在该基材的易粘接面涂覆着色层(厚度:3μm(干燥时))后,在该着色层上涂布上述消光层形成用的树脂组合物(树脂A),除此以外,同样地得到了消光物品。
对于所得到的实施例2~4的消光物品,进行Spc(突起部顶点的算术平均曲率)、Rsm(曲线要素的平均长度)和60°光泽值的测定、质感(面状态的均匀性)的评价、柔软触感的评价。将这些结果示于第1表。
[比较例1]
将建材用着色薄纸原纸(厚度:30μm)作为基材,在该基材的一个面涂覆着色层(厚度:3μm(干燥时))后,在着色层上涂布上述消光层形成用的树脂组合物(树脂A)(涂布量:5μm(干燥时)),除此以外,与实施例1同样地操作,得到了比较例1的消光物品。
[比较例2]
在实施例2的基础上,不使用由LED构成的UV照射装置照射紫外线,除此以外,同样地得到了比较例2的消光物品。
[比较例3]
在实施例1的基础上,代替消光层形成用的树脂组合物(树脂A),使用将多官能氨基甲酸酯丙烯酸酯低聚物(官能团数:7)60质量份、多官能丙烯酸酯单体(2官能)30质量份、单官能单体10质量份混合,并添加褶皱形成稳定剂(二氧化硅粒子,平均粒径:5nm)15质量份和光聚合引发剂(二苯甲酮系)0.8质量份而得到的消光层形成用的树脂组合物(树脂B),除此以外,同样地得到了比较例3的消光物品。
[比较例4]
在实施例2的基础上,使用比较例3中得到的消光层形成用的树脂组合物(树脂B)来代替消光层形成用的树脂组合物(树脂A),除此以外,同样地得到了比较例4的消光物品。
[比较例5]
在实施例2的基础上,代替消光层形成用的树脂组合物(树脂A),使用将多官能氨基甲酸酯丙烯酸酯低聚物(官能团数:4)60质量份、多官能丙烯酸酯单体(2官能)30质量份、单官能丙烯酸酯单体10质量份混合,并添加了消光剂(二氧化硅粒子,平均粒径:7μm)40质量份、褶皱形成稳定剂(二氧化硅粒子,平均粒径:5nm)3质量份和光聚合引发剂(二苯甲酮系)0.8质量份而得到的消光层形成用的树脂组合物(树脂C),除此以外,同样地得到了比较例5的消光物品。
对于所得到的比较例1~5的消光物品,进行Spc(突起部顶点的算术平均曲率)、Rsm(曲线要素的平均长度)和60°光泽值的测定、质感(面状态的均匀性)的评价、柔软触感的评价。将这些结果示于第1表。
图7~图14是实施例1~3和比较例1~5得到的消光物品的显微镜图像。
[表1]
第1表
第1表中的树脂是指消光层形成用的树脂组合物。
根据第1表的结果确认到,本实施方式的消光物品的消光层侧的60°光泽值为1.6~1.9,其为消光效果的可视性极其优异的物品,质感也优异。另外,还确认到柔软触感也优异。
另一方面,可知Rsm为30μm以上的比较例1的消光物品虽然60°光泽值和质感优异,但却无法得到柔软触感。可知Rsm为30μm以上、并且Spc也为4000mm-1以下的比较例2~4的消光物品的60°光泽值为2.9~5.4,质感也比比较例1的消光物品更差,并且也无法得到柔软触感。可知使用了包含消光剂的消光层形成用的树脂组合物的比较例5的消光物品也与比较例2~4同样地,60°光泽值、质感和柔软触感差。
产业上的可利用性
本实施方式的消光物品具有优异的消光效果的可视性和质感,并且柔软触感优异,因此适合用作各种用途,适合用作墙壁、天花板、地板等建筑物的内饰用构件、外壁、屋檐天花板、屋顶、围墙、栅栏等外饰用构件、窗框、门、门框、扶手、横木、周边边缘、嵌条等门窗设备或装修构件、以及衣柜、架子、桌子等一般家具、餐桌、水槽等厨房家具、或者家电、OA设备等的壳体等的表面装饰板、车辆的内饰、外饰用构件等各种构件用的装饰构件,另外,除了上述建筑物等中使用的装饰构件以外,本实施方式的消光物品可以直接以单体的形态、或以将该消光物品与其他原材料(被粘接材料)层叠、复合、或组合的形态用作包装材料、显示器用防眩膜、白板(whiteboard)或黑板、信用卡、现金卡、电话卡、各种证明文件等的各种卡、各种键盘的键盘、窗、门、隔断等的透明板(窗玻璃等)、人工皮革等。
附图标记说明
1a:突起部顶点(Spc大)
1b:突起部顶点(Spc小)
2:凸部
2a:凸部(Rsm小)
2b:凸部(Rsm大)
3:凹部
10:消光物品
11:消光层
12:基材
13:装饰层
13a:着色层
13b:图案层
14:粘接层
15:透明性树脂层
16:底涂层

Claims (11)

1.一种消光物品,其在表面的至少一部分具有JIS B0601:2013中规定的Spc即突起部顶点的算术平均曲率大于4000mm-1、JIS B0601:2013中规定的Rsm即曲线要素的平均长度小于30μm的表面形状。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消光物品,其中,所述表面形状的JIS B0601:2013中规定的轮廓曲线的峰和高度参数Rz即最大高度为12.5μm以下。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消光物品,其中,所述表面形状的JIS B0601:2013中规定的轮廓曲线的高度方向的参数Ra即算术平均粗糙度为2.0μm以下。
4.根据权利要求1~3中任一项所述的消光物品,其具备消光层,所述表面形状由所述消光层的表面形成。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消光物品,其中,形成所述表面形状的所述消光层的表面具有由不规则褶皱构成的凹凸形状。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消光物品,其中,所述不规则褶皱由凹部和多个凸部构成,所述凸部由多个线条突起部形成,所述凹部由所述多个线条突起部包围而形成。
7.根据权利要求4~6中任一项所述的消光物品,其中,所述消光层由包含树脂和褶皱形成稳定剂的树脂组合物的固化物形成,所述褶皱形成稳定剂具有将所述消光层的厚度的100%以下和30μm以下中的较小一方作为上限的平均粒径,相对于所述树脂100质量份,所述消光层包含0.5质量份以上的所述褶皱形成稳定剂。
8.根据权利要求1~7中任一项所述的消光物品,其具有基材。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消光物品,其中,所述基材为片状。
10.根据权利要求8或9所述的消光物品,其中,所述消光层设置在所述基材的一个面的整面上。
11.根据权利要求1~10中任一项所述的消光物品,其中,所述表面形状的60°光泽值为10.0以下。
CN202280025245.2A 2021-03-29 2022-03-28 消光物品 Pending CN117083176A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3)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21055893A JP7243755B2 (ja) 2021-03-29 2021-03-29 艶消物品
JP2021-055893 2021-03-29
PCT/JP2022/014969 WO2022210527A1 (ja) 2021-03-29 2022-03-28 艶消物品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7083176A true CN117083176A (zh) 2023-11-17

Family

ID=8345635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80025245.2A Pending CN117083176A (zh) 2021-03-29 2022-03-28 消光物品

Country Status (6)

Country Link
EP (1) EP4316818A1 (zh)
JP (2) JP7243755B2 (zh)
KR (1) KR20230164664A (zh)
CN (1) CN117083176A (zh)
TW (1) TW202248017A (zh)
WO (1) WO2022210527A1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7359275B1 (ja) * 2022-09-30 2023-10-11 大日本印刷株式会社 化粧シートおよび化粧材

Family Cites Families (9)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H11286083A (ja) * 1998-04-02 1999-10-19 Oike Ind Co Ltd 防眩性フイルム
JP2000062081A (ja) 1998-08-24 2000-02-29 Toppan Printing Co Ltd 化粧シート
JP2008119867A (ja) 2006-11-09 2008-05-29 Lintec Corp 防眩性ハードコートフィルム
KR101380565B1 (ko) 2009-12-21 2014-04-02 한국전자통신연구원 실시간 게임 사용자 특성 분석 장치 및 그 제어 방법
WO2017061493A1 (ja) 2015-10-09 2017-04-13 大日本印刷株式会社 光学シート、偏光板、光学シートの選別方法及び光学シートの製造方法、並びに表示装置
KR102180634B1 (ko) * 2018-08-29 2020-11-18 (주)엘지하우시스 내오염성 및 논슬립성이 우수한 바닥재
JP7351309B2 (ja) 2018-09-28 2023-09-27 大日本印刷株式会社 化粧シート
CN116323766A (zh) * 2020-09-14 2023-06-23 大日本印刷株式会社 消光物品
CN112558378A (zh) 2020-11-30 2021-03-26 江西晶超光学有限公司 消光结构、镜筒、取像装置及电子设备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JP2022152929A (ja) 2022-10-12
TW202248017A (zh) 2022-12-16
JP7243755B2 (ja) 2023-03-22
JP2023085262A (ja) 2023-06-20
WO2022210527A1 (ja) 2022-10-06
EP4316818A1 (en) 2024-02-07
KR20230164664A (ko) 2023-12-04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JP7088431B1 (ja) 艶消物品
JP7196968B2 (ja) 艶消物品
JP7196969B2 (ja) 艶消物品
CN117083176A (zh) 消光物品
CN117083175A (zh) 消光物品
JP2023049868A (ja) 化粧シート及び化粧材
JP7294482B1 (ja) 積層体
US20240173744A1 (en) Matte article
JP7215514B2 (ja) 艶消物品
JP2022157494A (ja) 転写シート、並びに、これを用いた化粧材の製造方法及び化粧材
JP2022154689A (ja) 転写シート、並びに、これを用いた化粧材の製造方法及び化粧材
JP2022154680A (ja) 転写シート、並びに、これを用いた化粧材の製造方法及び化粧材
JP2022154615A (ja) 転写シート、並びに、これを用いた化粧材の製造方法及び化粧材
JP2022154695A (ja) 転写シート、並びに、これを用いた化粧材の製造方法及び化粧材
JP2022149930A (ja) 転写シート及びこれを用いた化粧材の製造方法
JP2024052513A (ja) 化粧シートおよび化粧材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