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7080640B - 端盖组件、储能装置和用电设备 - Google Patents

端盖组件、储能装置和用电设备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7080640B
CN117080640B CN202311323024.6A CN202311323024A CN117080640B CN 117080640 B CN117080640 B CN 117080640B CN 202311323024 A CN202311323024 A CN 202311323024A CN 117080640 B CN117080640 B CN 117080640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rotation
blind hole
hole
plate
pos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311323024.6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7080640A (zh
Inventor
陈志雄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Xiamen Hithium Energy Storage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Xiamen Hithium Energy Storage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Xiamen Hithium Energy Storage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Xiamen Hithium Energy Storage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311323024.6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7080640B/zh
Publication of CN117080640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7080640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7080640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7080640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MPROCESSES OR MEANS, e.g. BATTERIES, FOR THE DIRECT CONVERSION OF CHEMICAL ENERGY INTO ELECTRICAL ENERGY
    • H01M50/00Constructional details or processes of manufacture of the non-active parts of electrochemical cells other than fuel cells, e.g. hybrid cells
    • H01M50/10Primary casings; Jackets or wrappings
    • H01M50/147Lids or covers
    • H01M50/148Lids or covers characterised by their shape
    • H01M50/152Lids or covers characterised by their shape for cells having curved cross-section, e.g. round or elliptic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MPROCESSES OR MEANS, e.g. BATTERIES, FOR THE DIRECT CONVERSION OF CHEMICAL ENERGY INTO ELECTRICAL ENERGY
    • H01M10/00Secondary cells; Manufacture thereof
    • H01M10/04Construction or manufacture in general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MPROCESSES OR MEANS, e.g. BATTERIES, FOR THE DIRECT CONVERSION OF CHEMICAL ENERGY INTO ELECTRICAL ENERGY
    • H01M50/00Constructional details or processes of manufacture of the non-active parts of electrochemical cells other than fuel cells, e.g. hybrid cells
    • H01M50/50Current conducting connections for cells or batteries
    • H01M50/502Interconnectors for connecting terminals of adjacent batteries; Interconnectors for connecting cells outside a battery casing
    • H01M50/503Interconnectors for connecting terminals of adjacent batteries; Interconnectors for connecting cells outside a battery casing characterised by the shape of the interconnector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MPROCESSES OR MEANS, e.g. BATTERIES, FOR THE DIRECT CONVERSION OF CHEMICAL ENERGY INTO ELECTRICAL ENERGY
    • H01M50/00Constructional details or processes of manufacture of the non-active parts of electrochemical cells other than fuel cells, e.g. hybrid cells
    • H01M50/50Current conducting connections for cells or batteries
    • H01M50/502Interconnectors for connecting terminals of adjacent batteries; Interconnectors for connecting cells outside a battery casing
    • H01M50/514Methods for interconnecting adjacent batteries or cells
    • H01M50/517Methods for interconnecting adjacent batteries or cells by fixing means, e.g. screws, rivets or bolt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MPROCESSES OR MEANS, e.g. BATTERIES, FOR THE DIRECT CONVERSION OF CHEMICAL ENERGY INTO ELECTRICAL ENERGY
    • H01M50/00Constructional details or processes of manufacture of the non-active parts of electrochemical cells other than fuel cells, e.g. hybrid cells
    • H01M50/50Current conducting connections for cells or batteries
    • H01M50/528Fixed electrical connections, i.e. not intended for disconnection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MPROCESSES OR MEANS, e.g. BATTERIES, FOR THE DIRECT CONVERSION OF CHEMICAL ENERGY INTO ELECTRICAL ENERGY
    • H01M50/00Constructional details or processes of manufacture of the non-active parts of electrochemical cells other than fuel cells, e.g. hybrid cells
    • H01M50/50Current conducting connections for cells or batteries
    • H01M50/543Terminals
    • H01M50/552Terminals characterised by their shape
    • H01M50/559Terminals adapted for cells having curved cross-section, e.g. round, elliptic or button cell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EREDUCTION OF GREENHOUSE GAS [GHG] EMISSIONS, RELATED TO ENERGY GENERATION, TRANSMISSION OR DISTRIBUTION
    • Y02E60/00Enabling technologies; Technologies with a potential or indirect contribution to GHG emissions mitigation
    • Y02E60/10Energy storage using batteries

Landscapes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Chemical Kinetics & Catalysis (AREA)
  • Electrochemistry (AREA)
  • General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anufacturing & Machinery (AREA)
  • Connection Of Batteries Or Terminals (AREA)

Abstract

一种端盖组件、储能装置和用电设备,端盖组件包括盖板、绝缘件、集流盘、极柱和防转柱,盖板开设有第一盲孔;绝缘件开设有贯穿孔;集流盘包括连接板和凸帽,凸帽凸出于连接板的第六表面,集流盘开设有自连接板的第五表面伸入凸帽的第二盲孔;极柱的柱体一端连接在底盘上,柱体穿设于盖板、绝缘件和连接板并凸出于第一表面;防转柱一端伸入第一盲孔,另一端穿过贯穿孔并伸入第二盲孔,且防转柱在第六表面被凸帽包围。通过设置防转柱和凸帽,防转柱伸入第一盲孔并穿过贯穿孔且伸入第二盲孔,使得集流盘与极柱之间在极柱的周向上实现相对固定,避免集流盘与极柱相对转动而导致集流盘错位而无法安装入壳。

Description

端盖组件、储能装置和用电设备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储能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端盖组件、储能装置和用电设备。
背景技术
随着社会公众对能源意识的增强,尤其是发达国家特别注重能源的高效利用,使得近年来能源的发展问题成为全球的关注热点,出现了众多不同的电池系统,以满足日益增长的电动汽车和大规模储能的需求。
二次电池(Rechargeable battery)又称为充电电池或蓄电池,是指在电池放电后可通过充电的方式使活性物质激活而继续使用的电池。二次电池的可循环利用特性使其逐渐成为用电设备的主要动力来源,随着二次电池的需求量逐渐增大,人们对其各方面的性能要求也越来越高。
目前的电池主要包括壳体、电芯组件和端盖组件,壳体的一端开口,电芯组件容置于壳体内,端盖组件封闭壳体的开口。端盖组件主要包括盖板、绝缘件、集流盘、极柱等结构,安装时需将盖板、绝缘件和集流盘依次叠放,极柱穿设于集流盘、绝缘件和盖板。由于集流盘套设在极柱上,在将端盖组件安装到壳体的开口处时,集流盘可能相对极柱转动,导致错位无法入壳。
发明内容
本申请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端盖组件、储能装置和用电设备,解决集流盘相对极柱转动导致错误无法入壳的问题。
为实现本申请的目的,本申请提供了如下的技术方案:
第一方面,本申请提供一种端盖组件,包括:盖板,包括沿厚度方向相背的第一表面和第二表面,所述盖板开设有由所述第二表面向所述第一表面的方向凹陷的第一盲孔;绝缘件,包括沿厚度方向相背的第三表面和第四表面,所述第三表面与所述第二表面相对,所述绝缘件开设有与所述第一盲孔对位的贯穿孔;集流盘,包括连接板和凸帽,所述连接板包括相背的第五表面和第六表面,所述第五表面与所述第四表面相对,所述凸帽凸出于所述第六表面,所述集流盘开设有自所述第五表面伸入所述凸帽的第二盲孔;极柱,包括底盘和柱体,所述柱体的一端连接在所述底盘上,所述底盘与所述第六表面紧贴,所述柱体穿设于所述盖板、所述绝缘件和所述连接板并凸出于所述第一表面;以及防转柱,一端伸入所述第一盲孔,另一端穿过贯穿孔并伸入所述第二盲孔,且所述防转柱在所述第六表面被所述凸帽包围。
通过设置防转柱,在集流盘的连接板的第六表面设置凸帽,并开设第一盲孔、贯穿孔和第二盲孔,防转柱伸入第一盲孔并穿过贯穿孔且伸入第二盲孔,使得集流盘与极柱之间在极柱的周向上实现相对固定,避免集流盘与极柱相对转动而导致集流盘错位而无法安装入壳。
一种实施方式中,所述凸帽包括筒体和端板,所述筒体围合所述第二盲孔且一端与所述连接板连接,所述筒体远离所述连接板的一端连接所述端板,所述端板的中部相对四周向所述连接板一侧凸出,所述端板向所述连接板一侧凸出的尖端与所述防转柱的轴向的端面抵接。端板的中部相对四周向连接板一侧凸出并与防转柱抵接,可以使得凸帽对防转柱的轴向的位置进行限位,保证防转柱伸入第一盲孔、穿设于贯穿孔、以及伸入第二盲孔,确保防转柱阻止集流盘相对极柱转动的效果。
一种实施方式中,所述防转柱还与所述第一盲孔的内壁抵接,所述防转柱为陶瓷柱。如此使得电芯的热量可通过集流盘、防转柱传导到盖板,提升散热能力。
一种实施方式中,所述防转柱中掺杂有碳。使得防转柱具有弱导电能力,能使得盖板带弱电,提升抗腐蚀能力。
一种实施方式中,所述防转柱与所述贯穿孔的侧壁具有间隔距离。如此,防转柱传导热量时的高温不会烧熔绝缘件,保证结构的稳定可靠。
一种实施方式中,所述凸帽的外周表面形状与所述第二盲孔的内周壁面的形状适配,所述凸帽的周向的壁厚相等。凸帽的周向的壁厚相等,可使得凸帽的周向各处的强度大致相等,能够提供给防转柱的支撑力和防止变形的能力大致相等,避免局部过薄而强度和支撑力不足,也避免局部过厚而导致材料的浪费。
一种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一盲孔、所述贯穿孔、所述凸帽和所述防转柱的数量均为多个,多个所述第一盲孔、多个贯穿孔、多个所述凸帽与多个所述防转柱一一对应设置。设置多个防转柱以及对应的多个第一盲孔、多个贯穿孔和多个凸帽及其对应的多个第二盲孔,可以增强对集流盘与极柱之间防转动的效果。
一种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一盲孔、所述贯穿孔、所述凸帽和所述防转柱的数量均为4个。设置4个第一盲孔、贯穿孔、凸帽和防转柱,数量不至于过少而导致单个防转柱受力过大,也不至于过多导致盲孔、贯穿孔、第二盲孔加工复杂,安装也较为繁琐。
一种实施方式中,多个所述防转柱的形状和/或尺寸不全相同。如此设置,可以实现防呆效果,避免防转柱与第一盲孔、贯穿孔、第二盲孔的安装位置错误,还可以防止集流盘的安装位置错误。
一种实施方式中,所述凸帽与所述连接板为一体式结构。凸帽与连接板为一体式结构,可以使得凸帽不需要其他额外的方式与连接板连接,且凸帽和连接板的整体的结构强度高,不易损坏。
第二方面,本申请还提供一种储能装置,包括壳体、电芯组件和第一方面各种实施方式中任一项所述的端盖组件,所述电芯组件收容在所述壳体内,所述端盖组件盖设在所述壳体上并封闭所述壳体,且所述端盖组件的集流盘与所述电芯组件电连接。
第三方面,本申请还提供一种用电设备,包括第二方面所述的储能装置,所述储能装置为所述用电设备供电。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申请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申请的一些实施方式,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是一种实施例的端盖组件的立体图;
图2是一种实施例的端盖组件的爆炸图;
图3是一种实施例的端盖组件的另一视角的立体图;
图4是一种实施例的端盖组件的另一视角的爆炸图;
图5是一种实施例的端盖组件仰视图及其中B处的局部放大图;
图6是图5中沿A-A方向的剖视图及其中C处的局部放大图。
附图标记说明:
100-端盖组件;
10-盖板,11-第一表面,12-第二表面,13-第一安装孔,14-第一盲孔,15-防爆孔;
20-绝缘件,21-顶板,211-第三表面,212-第四表面,213-第二安装孔,214-贯穿孔,215-透气孔,22-围挡板,221-围挡开口,23-延伸凸台;
30-集流盘,31-连接板,311-第五表面,312-第六表面,313-第三安装孔,32-过渡板,33-盘体,34-凸帽,341-筒体,342-端板,343-第二盲孔;
40-极柱,41-底盘,42-柱体,421-柱主体,422-柱凸台;
50-防转柱;
60-密封圈,61-圈主体,62-圈凸台;
71-塑胶件,711-安装槽,712-第四安装孔,72-导电件,721-导电主体,722-导电凸台,723-第五安装孔;
81-防爆阀,82-盖片。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申请实施方式中的附图,对本申请实施方式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方式仅仅是本申请一部分实施方式,而不是全部的实施方式。基于本申请中的实施方式,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方式,都属于本申请保护的范围。
需要说明的是,当组件被称为“固定于”另一个组件,它可以直接在另一个组件上或者也可以存在居中的组件。当一个组件被认为是“连接”另一个组件,它可以是直接连接到另一个组件或者可能同时存在居中组件。
除非另有定义,本申请所使用的所有的技术和科学术语与属于本申请的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通常理解的含义相同。本申请中在说明书中所使用的术语只是为了描述具体的实施例的目的,不是旨在于限制本申请。本申请所使用的术语“及/或”包括一个或多个相关的所列项目的任意的和所有的组合。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申请的一些实施方式作详细说明。在不冲突的情况下,下述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
由于人们所需要的能源都具有很强的时间性和空间性,为了合理利用能源并提高能量的利用率,需要通过一种介质或者设备,把一种能量形式用同一种或者转换成另外一种能量形式存储起来,基于未来应用需要再以特定能量形式释放出来。目前绿色电能的产生普遍依赖于光伏、风电、水势等,而风能和太阳能等普遍存在间歇性强、波动性大的问题,会造成电网不稳定,用电高峰电不够,用电低谷电太多,不稳定的电压还会对电力造成损害,因此可能因为用电需求不足或电网接纳能力不足,引发“弃风弃光”问题,要解决这些问题须依赖储能。即将电能通过物理或者化学的手段转化为其他形式的能量存储起来,在需要的时候将能量转化为电能释放出来,简单来说,储能就类似一个大型“充电宝”,在光伏、风能充足时,将电能储存起来,在需要时释放储能的电力。
以电化学储能为例,本方案提供一种储能装置,储能装置内设有一组化学电池,主要是利用化学电池内的化学元素做储能介质,充放电过程伴随储能介质的化学反应或者变化,简单说就是把风能和太阳能产生的电能存在化学电池中,在外部电能的使用达到高峰时再将存储的电量释放出来使用,或者转移给电量紧缺的地方再使用。
目前的储能(即能量存储)应用场景较为广泛,包括(风光)发电侧储能、电网侧储能、基站侧储能以及用户侧储能等方面,对应的储能装置的种类包括有:
(1)应用在电网侧储能场景的大型储能集装箱,其可作为电网中优质的有功无功调节电源,实现电能在时间和空间上的负荷匹配,增强可再生能源消纳能力,并在电网系统备用、缓解高峰负荷供电压力和调峰调频方面意义重大。
(2)应用在用户侧的工商业储能场景(银行、商场等)的中小型储能电柜,主要运行模式为“削峰填谷”。由于根据用电量需求在峰谷位置的电费存在较大的价格差异,用户有储能设备后,为了减少成本,通常在电价低谷期,对储能柜/箱进行充电处理;电价高峰期,再将储能设备中的电放出来进行使用,以达到节省电费的目的。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储能装置,该储能装置可以应用在电网储能场景中。电网储能场景中还可以包括发电设备和用电设备;发电设备可以为光伏发电组件(包括光伏板)或风力发电组件(包括风机),用电设备可以为电网,电网输送的电能可以为工业、商业或家庭场景中的负载供电,具体不做限制。储能装置分别与发电设备和用电设备电连接,发电设备产生的电力可以供给储能装置储存,或供给用电设备。储能装置储存的电力也可以供给用电设备。
具体的,储能装置包括壳体、电芯组件和本申请实施例中的端盖组件。该储能装置可为圆柱电池,包括圆柱形的壳体,壳体的一端开口,电芯组件收容在壳体内,端盖组件盖设在壳体上并封闭壳体的开口。其中,端盖组件的集流盘与电芯组件电连接。
本申请实施例还提供一种用电设备,用电设备包括本申请实施例中的储能装置,储能装置为用电设备供电。用电设备具体可为前述的电网,还可为户用电器负载、商用基站等,不做限制。
下面对本申请实施例的端盖组件进行详细描述。
请参考图1和图2,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端盖组件100,包括盖板10、绝缘件20、集流盘30、极柱40和防转柱50。
结合图2、图4至图6,盖板10大致为圆形平板,其为金属材质,例如铝或铝合金等。盖板10包括沿厚度方向相背的第一表面11和第二表面12,第一表面11和第二表面12大致为互相平行的平面。盖板10开设有贯穿第一表面11和第二表面12的第一安装孔13,第一安装孔13可为圆形孔。盖板10开设有由第二表面12向第一表面11的方向凹陷的第一盲孔14。第一盲孔14的开口在第二表面12,且不贯穿第一表面11。第一盲孔14可为圆形孔,也可为其他形状的孔。第一盲孔14与第一安装孔13具有间隔距离,即第一盲孔14与第一安装孔13不连通。
盖板10还开设有防爆孔15,防爆孔15用于安装防爆阀81及盖片82,用于在储能装置产生热异常时,由于电芯膨胀等产生的大量气体能够通过防爆阀81破裂产生的通道排出,避免气体无法排出而导致爆炸等事故。防爆阀81的具体结构不做限制,防爆孔15的形状与防爆阀81对应,如图1和图2所示,盖片82封闭防爆孔15在第一表面11的开口,使得在正常状态下防爆阀81被盖片82遮挡,盖片82起到保护防爆阀81的作用,防止意外爆开。当电芯膨胀产生的气体顶破防爆阀81后,也能很容易的顶破盖片82而排出。
结合图1至图3,绝缘件20为绝缘材质,例如为塑胶材质,用于隔开盖板10和电芯组件,同时提供给集流盘30、电芯组件的极耳(未图示)等部件的安装空间。绝缘件20整体可为注塑一体成型工艺制作形成的一体式结构。
绝缘件20具体可包括顶板21、围挡板22和延伸凸台23,顶板21大致为圆形平板,围挡板22沿着顶板21的边缘设置,凸出于第四表面212,围挡板22并非360°围绕顶板21,而小于360°,形成围挡开口221。如图3所示,该围挡开口221用于供集流盘30未与电芯组件安装前穿过,集流盘30未与电芯组件安装前为展开状态,安装后为折叠状态,其中,本申请附图中未示出折叠状态的图。顶板21和围挡板22围合的空间用于安装集流盘30及极柱40。在顶板21上还可设置若干延伸凸台23,延伸凸台23与第四表面212及围挡板22的内侧表面连接,延伸凸台23用于加强顶板21、围挡板22之间连接的结构强度,且由于有延伸凸台23,占据较大的面积,能起到较好的隔开盖板10和电芯组件的作用。
顶板21上还可开设有透气孔215,透气孔215与防爆孔15对位,用于供电芯膨胀产生的气体流通。透气孔215的形状不做具体限制,其内可设置如栅栏等结构,栅栏的作用一方面能够透气,另外一方面可以承接防爆阀81破裂后的碎片,使得碎片不会掉落到电芯组件内造成电芯组件内部的短路。
结合图2、图4至图6,顶板21包括相背的第三表面211和第四表面212,第三表面211和第四表面212大致为互相平行的平面。端盖组件100安装为整体后,第三表面211与第二表面12相对,进一步的,第三表面211和第二表面12可紧贴,也可在两者之间再设一些其他板状结构。绝缘件20开设有贯穿第三表面211和第四表面212的第二安装孔213和贯穿孔214,第二安装孔213与第一安装孔13对位,贯穿孔214与第一盲孔14对位。第二安装孔213和贯穿孔214均可为圆形孔,也可为其他形状的孔。
结合图2至图4,集流盘30为金属导电材质,例如铜、铝等。集流盘30用于连接极柱40和电芯组件的极耳,其可展开和折叠。具体的,集流盘30在展开状态下包括在一直线方向上依次连接的连接板31、过渡板32和盘体33,连接板31用于与极柱40连接,盘体33用于与极耳连接,过渡板32用于通过如弯折等方式实现集流盘30的遮挡,集流盘30折叠后,盘体33和连接板31大致为层叠状。连接板31、过渡板32和盘体33可以为一体成型的一体式结构,也可为通过如合页、转轴等连接形成的整体,均不做限制。集流盘30还包括凸帽34,凸帽34与连接板31连接。
结合图2、图4至图6,连接板31包括相背的第五表面311和第六表面312,第五表面311和第六表面312大致为互相平行的平面。端盖组件100安装为整体后,第五表面311与第四表面212相对,进一步的,第五表面311和第四表面212可紧贴,也可在两者之间再设一些其他板状结构。连接板31开设有贯穿第五表面311和第六表面312的第三安装孔313,第三安装孔313与第二安装孔213对位。凸帽34凸出于第六表面312,集流盘30开设有自第五表面311伸入凸帽34的第二盲孔343,第二盲孔343与贯穿孔214对位。第三安装孔313可为圆形孔,也可为其他形状的孔。
结合图2至图4,极柱40为金属导电材质,例如铜、铝及铜铝合金等,不做限制。极柱40用于与集流盘30连接,并伸出到盖板10的第一表面11一侧,以实现对电芯组件的充电,以及电芯组件的对外放电。
结合图2、图4至图6,极柱40包括底盘41和柱体42,柱体42的一端连接在底盘41上,且底盘41凸出于柱体42的外周。底盘41和柱体42的横截面均可为圆形,且两者可同轴设置,使得底盘41凸出于柱体42的外周的各个位置的高度相等。底盘41和柱体42可为一体成型的一体式结构,也可为通过卡接、螺接等连接形成的整体,均不做限制。端盖组件100安装为整体后,底盘41与第六表面312紧贴,柱体42穿设于盖板10的第一安装孔13、绝缘件20的第二安装孔213和连接板31的第三安装孔313并凸出于第一表面11。端盖组件100安装后,防转柱50位于底盘41的外侧,避免防转柱50与底盘41干涉。
结合图2至图4,防转柱50为具有较高结构强度的结构,其用于与结构进行配合以防止相对转动。
具体的,结合图2、图4至图6,防转柱50一端伸入第一盲孔14,另一端穿过贯穿孔214并伸入第二盲孔343,且防转柱50在第六表面312被凸帽34包围。其中,防转柱50可与第一盲孔14的侧壁及第二盲孔343的侧壁的至少一者紧贴,也可均不紧贴。
在未设置防转柱50时,由于极柱40的柱体42穿设于第三安装孔313,集流盘30的连接板31与极柱40之间在柱体42的径向上相对固定。底盘41和第六表面312对连接板31在柱体42的轴向上进行限位,实现连接板31在柱体42的轴向上的固定。连接板31只具有在极柱40的柱体42的径向和轴向上的固定,无周向上的固定。连接板31可相对柱体42在周向上旋转,从而使得在端盖组件100安装到储能装置的壳体的开口处时,集流盘30可能错位而导致无法入壳。
设置防转柱50后,防转柱50伸入第一盲孔14且穿过贯穿孔214并伸入第二盲孔343,防转柱50在第六表面312被凸帽34包围,且由于第一盲孔14位于第一安装孔13的外周且两者具有间隔距离,使得防转柱50对集流盘30的连接板31增加了在极柱40的柱体42的外周一侧的限位位置,使得连接板31与柱体42产生相对转动的趋势时,会被防转柱50阻挡而不能转动或仅能进行极小位移的转动,从而使得集流盘30不会错位而无法入壳。
其中,在防转柱50与第一盲孔14的侧壁以及第二盲孔343的侧壁均紧贴的情况下,连接板31不能相对于极柱40的柱体42转动。在防转柱50与第一盲孔14的侧壁以及第二盲孔343的侧壁均不紧贴的情况下,连接板31相对柱体42可转动较小的位移,直至防转柱50与第一盲孔14的侧壁以及第二盲孔343的侧壁紧贴。在连接板31能够相对柱体42转动的情况下,可通过设置第一盲孔14和第二盲孔343的尺寸,以及防转柱50的尺寸控制位移的大小,从而可确保连接板31即使相对柱体42转动,也只能转动极小的位移而不会影响端盖组件100安装时的入壳。
端盖组件100安装到储能装置后,通常是集流盘30位于盖板10朝向地面的一侧,设置凸帽34凸出于第六表面312开设第二盲孔343,使得防转柱50在第二盲孔343处被凸帽34限位,使得防转柱50不能从第二盲孔343中朝向地面的方向掉落,从而确保防转柱50始终容置在第一盲孔14、贯穿孔214和第二盲孔343,保证防止集流盘30相对极柱40转动的效果。
另外,盖板10为金属材质而具有较高的强度,盖板10开设第一盲孔14并使得防转柱50伸入第一盲孔14,在集流盘30相对极柱40转动而对防转柱50施加推力时,由于防转柱50伸入第一盲孔14,第一盲孔14的侧壁能够承受较大的抵接压力,从而提供给防转柱50足够的支撑力,确保结构稳定而不会损坏。
防转柱50除了能够起到阻止集流盘30和柱体42相对转动的作用,也可起到阻止盖板10与绝缘件20相对柱体42转动的作用,原理同上,不再赘述。
结合图2、图4至图6,端盖组件100还包括密封圈60、塑胶件71和导电件72。密封圈60、塑胶件71和导电件72均套设在极柱40的柱体42上,密封圈60位于盖板10的第二表面12一侧,塑胶件71位于盖板10的第一表面11一侧,导电件72位于塑胶件71背向盖板10的一侧。
参考图2、图5和图6,密封圈60包括圈主体61和圈凸台62,圈主体61套设在柱体42上且圈主体61的轴向的一端与底盘41抵接,圈主体61还收容于第二安装孔213和第三安装孔313,圈凸台62设置在圈主体61的轴向上远离底盘41的一端,圈凸台62也呈环形,圈主体61的外径大于圈凸台62的外径,圈凸台62伸入第一安装孔13且与柱体42的外周表面及第一安装孔13的侧壁抵接。密封圈60用于隔开极柱40与盖板10,避免极柱40与盖板10接触造成短路。
柱体42包括柱主体421和柱凸台422,柱主体421的一端与底盘41连接,柱凸台422设置在柱主体421远离底盘41的一端且突出于柱主体421的外周表面,柱凸台422可为环形。柱主体421穿设于第一安装孔13、第二安装孔213和第三安装孔313,且柱主体421与第一安装孔13的侧壁具有间隙,避免直接接触而造成短路。
盖板10的第一表面11对应第一安装孔13处可开槽,塑胶件71可伸入该槽内,该槽用于对塑胶件71进行定位和限位。塑胶件71背向盖板10的表面可开设安装槽711,自安装槽711的底壁可开设贯穿至另一侧表面的第四安装孔712。极柱40的柱体42穿设于第四安装孔712,具体的,柱体42的柱主体421与第四安装孔712的侧壁紧贴。
导电件72可包括导电主体721和导电凸台722,导电主体721与导电凸台722连接且导电凸台722的尺寸比导电主体721更小些,导电件72开设有贯穿导电主体721和导电凸台722的第五安装孔723。柱体42还穿设于第五安装孔723。导电凸台722用于伸入安装槽711中,导电凸台722的四周侧面与安装槽711的四周侧壁可紧贴,安装槽711和导电凸台722配合连接,可实现塑胶件71与导电件72的定位和限位。导电件72与柱体42连接,能够将柱体42在第一表面11一侧的导电的面积增大,以便于与充电、放电的如铜排(未图示)等连接件连接。
参考图2、图5和图6,导电凸台722伸入到塑胶件71的安装槽711中,且导电主体721的四周侧面与塑胶件71的四周侧面大致齐平,导电主体721背向盖板10的表面大致与柱体42远离底盘41的端面齐平。第五安装孔723为台阶孔,其在远离盖板10的部分的直径更大些,用于与柱凸台422紧贴配合,第五安装孔723在靠近盖板10的部分直径更小些,用于与柱主体421紧贴配合。塑胶件71用于隔开导电件72和盖板10,避免两者接触而短路。
本申请实施例中,通过设置防转柱50,在集流盘30的连接板31的第六表面312设置凸帽34,并开设第一盲孔14、贯穿孔214和第二盲孔343,防转柱50伸入第一盲孔14并穿过贯穿孔214且伸入第二盲孔343,使得集流盘30与极柱40之间在极柱40的周向上实现相对固定,避免集流盘30与极柱40相对转动而导致集流盘30错位而无法安装入壳。
一种实施例中,请参考图2、图4至图6,第一盲孔14、贯穿孔214、凸帽34和防转柱50的数量均为多个,多个第一盲孔14分布于第一安装孔13的外周,多个第一盲孔14、多个贯穿孔214、多个凸帽34与多个防转柱50一一对应设置。
多个第一盲孔14在第一安装孔13的外周,并均与第一安装孔13具有间隔距离而不连通,相邻第一盲孔14之间也具有间隔距离而不连通;对应的,多个贯穿孔214在第二安装孔213的外周,并均与第二安装孔213具有间隔距离而不连通,相邻贯穿孔214之间也具有间隔距离而不连通;多个第二盲孔343在第三安装孔313的外周,并均与第三安装孔313具有间隔距离而不连通,相邻第二盲孔343之间也具有间隔距离而不连通。对应的,多个凸帽34及其内的第二盲孔343在第三安装孔313的外周,并均与第三安装孔313具有间隔距离而不连通,相邻凸帽34之间也具有间隔距离而不干涉,相邻第二盲孔343之间具有间隔距离而不连通。设置多个防转柱50以及对应的多个第一盲孔14、多个贯穿孔214和多个凸帽34及其对应的多个第二盲孔343,可以增强对集流盘30与极柱40之间防转动的效果。
可选的,多个第一盲孔14在第一安装孔13的外周等间距间隔设置。具体的,多个第一盲孔14在第一安装孔13的周向上等间距设置,对应的,多个贯穿孔214在第二安装孔213的周向上等间距设置,多个第二盲孔343在第三安装孔313的周向上等间距设置,多个凸帽34在第三安装孔313的周向上等间距设置,也即多个第二盲孔343在第三安装孔313的周向上等间距设置。安装防转柱50后的端盖组件100中,多个防转柱50也大致在极柱40的周向上等间距间隔设置,如此,可对集流盘30在极柱40的周向上大致均匀的位置提供阻挡,从而使得每个防转柱50对第一盲孔14的侧壁、贯穿孔214的侧壁、第二盲孔343的侧壁具有大致相同的抵接压力,磨损情况也大致相等,从而避免某些防转柱50受力过大而导致对第一盲孔14的侧壁、贯穿孔214的侧壁、第二盲孔343的侧壁产生较大的磨损,避免某些位置产生结构变形损坏。
可选的,第一盲孔14、贯穿孔214、凸帽34和防转柱50的数量均为4个。设置4个第一盲孔14、贯穿孔214、凸帽34和防转柱50,数量不至于过少而导致单个防转柱50受力过大,也不至于过多导致盲孔、贯穿孔214、第二盲孔343加工复杂,安装也较为繁琐。
一种实施例中,请参考图2、图4至图6,多个防转柱50的形状和/或径向尺寸不全相同。具体的,防转柱50的径向尺寸为在径向上的尺寸,当防转柱50为圆柱形时其径向尺寸为直径,当防转柱50为非圆柱形时其径向尺寸为径向上的最大尺寸。可以是多个防转柱50的形状相同但径向尺寸不全相同,也可以是多个防转柱50的径向尺寸相同但形状不同,还可以是形状和径向尺寸均不全相同。
如此设置,可以实现防呆效果,避免防转柱50与第一盲孔14、贯穿孔214、第二盲孔343的安装位置错误,还可以防止集流盘30的安装位置错误。
可选的,每一个防转柱50以及与防转柱50配合的第一盲孔14、贯穿孔214和第二盲孔343形成一组配合结构,多组配合结构的形状相同,尺寸不全相同。
具体的,多个第一盲孔14的形状相同,尺寸不全相同,多个贯穿孔214的形状相同,尺寸不全相同,多个第二盲孔343的形状相同,尺寸不全相同,多个防转柱50的形状相同,尺寸不全相同。可选的,多个凸帽34的形状相同,尺寸不全相同。
多组配合结构的形状相同,可以均为圆形,即第一盲孔14、贯穿孔214和第二盲孔343均为圆形孔,防转柱50的横截面为圆形。也还可以为其他如矩形等形状,不做限制。
多组配合结构的尺寸不全相同,可以是其中部分组配合结构的尺寸相同,其余的不同,也可以是全部组配合结构的尺寸都不相同。
设置多组配合结构的形状相同,尺寸不全相同,可以实现防呆效果,避免防转柱50与第一盲孔14、贯穿孔214、第二盲孔343的安装位置错误,还可以防止集流盘30的安装位置错误。
可选的,凸帽34与连接板31为一体式结构。凸帽34与连接板31可为如冲压、铸造、锻造等工艺制作形成的一体式结构,凸帽34和连接板31的材质相同。第二盲孔343的开设方法为在第五表面311开设延伸至凸帽34内部的第二盲孔343。第二盲孔343的开设方法可以为钻孔、冲压等,不做限制。凸帽34与连接板31为一体式结构,可以使得凸帽34不需要其他额外的方式与连接板31连接,且凸帽34和连接板31的整体的结构强度高,不易损坏。
可选的,凸帽34的外周表面形状与第二盲孔343的内周壁面的形状适配,凸帽34的周向的壁厚相等。
具体的,第二盲孔343的内周壁面的横截面为圆形时,凸帽34的外周表面的横截面形状也为圆形。第二盲孔343的内周壁面为圆柱形时,凸帽34的外周表面可大致为圆柱形。凸帽34的周向的壁厚的具体数值不做限定。凸帽34的周向的壁厚相等,可使得凸帽34的周向各处的强度大致相等,能够提供给防转柱50的支撑力和防止变形的能力大致相等,避免局部过薄而强度和支撑力不足,也避免局部过厚而导致材料的浪费。
可选的,参考图2、图4至图6,防转柱50为旋转对称结构。具体的,防转柱50可为前述的圆柱形,还可为其他如棱柱状等。旋转对称结构的防转柱50,结构简单,制作容易,也便于安装以及制作与之配合的第一盲孔14、贯穿孔214、第二盲孔343等。
其他可选的,防转柱50也可为非旋转对称结构,例如,防转柱50的横截面的形状为多边形且为非正多边形。与之配合的第一盲孔14、贯穿孔214和第二盲孔343的形状可与防转柱50相同,如此,可具有较好的防呆和限位效果。
一种实施例中,请参考图5和图6,凸帽34与防转柱50抵接,防转柱50还与第一盲孔14的内壁抵接。防转柱50与凸帽34可以为防转柱50的外周表面与第二盲孔343的内周侧壁的部分或全部抵接,还可以是防转柱50的端面与盲孔的底面抵接。
设置防转柱50与第一盲孔14的内壁和凸帽34抵接,能提升防转柱50的限位效果。
可选的,凸帽34和防转柱50具有导热和导电能力。
凸帽34和防转柱50具有弱导热能力,则电芯组件在充放电过程中产生的热量传导到集流盘30后,可以通过第二盲孔343的内周侧壁传递到防转柱50再传导到盖板10进行散热。
凸帽34和防转柱50具有导电能力,集流盘30的部分电流可以通过防转柱50导流到盖板10上,应当理解的是,防转柱50导电的能力是较弱的,如此使得盖板10带弱电,不会对人身造成伤害,同时,带弱正电的盖板10能够起到抗腐蚀作用。防转柱50的导电能力不能过强,避免集流盘30与盖板10短路。
凸帽34和防转柱50的导热能力,可以通过选择合适的材质实现,具体的,防转柱50为陶瓷柱。陶瓷柱具有导热、散热能力,能够满足需求。
凸帽34和防转柱50的弱导电能力,可以通过选择合适的材质实现,具体的,可为防转柱50为陶瓷柱的实施例中,在陶瓷柱中掺杂碳,利用碳的弱导电性实现防转柱50的弱导电能力。
设置防转柱50具有导热和弱导电能力,能实现将集流盘30的热量导出以及使得盖板10带电而防止腐蚀的功能。
可选的,防转柱50与绝缘件20的贯穿孔214的侧壁具有间隔距离。由于绝缘件20的材质通常为塑胶,熔点较低,若防转柱50与贯穿孔214的侧壁紧贴,导热的防转柱50将热量传导到绝缘件20,可能导致绝缘件20熔化。因此,设置防转柱50与贯穿孔214的侧壁具有间隔距离,防转柱50传导热量时的高温不会烧熔绝缘件20,保证结构的稳定可靠。
一种实施例中,请参考图5和图6,凸帽34包括筒体341和端板342,筒体341围合第二盲孔343且一端与连接板31连接,筒体341远离连接板31的一端连接端板342,端板342的中部相对四周向连接板31一侧凸出,端板342向连接板31一侧凸出的尖端与防转柱50的轴向的端面抵接。
可选的,端板342的中部的凸出可以为在安装端盖组件100前制作形成,也可以在组装端盖组件100过程中,将防转柱50安装到第一盲孔14、贯穿孔214和第二盲孔343后,通过尖锐利器挤压端板342背向连接板31的表面,使得端板342的中部向连接板31一侧凸出而形成,不做限制。端板342的中部相对四周向连接板31一侧凸出并与防转柱50抵接,可以使得凸帽34对防转柱50的轴向的位置进行限位,保证防转柱50伸入第一盲孔14、穿过贯穿孔214,以及伸入第二盲孔343,确保防转柱50阻止集流盘30相对极柱40转动的效果。
在本申请实施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术语“中心”、“上”、“下”、“左”、“右”、“竖直”、“水平”、“内”、“外”等指标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述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申请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申请的限制。
以上所揭露的仅为本申请一种较佳实施例而已,当然不能以此来限定本申请之权利范围,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可以理解实现上述实施例的全部或部分流程,并依本申请权利要求所作的等同变化,仍属于本申请所涵盖的范围。

Claims (9)

1.一种端盖组件,其特征在于,包括:
盖板,包括沿厚度方向相背的第一表面和第二表面,所述盖板开设有由所述第二表面向所述第一表面的方向凹陷的第一盲孔;
绝缘件,包括沿厚度方向相背的第三表面和第四表面,所述第三表面与所述第二表面相对,所述绝缘件开设有与所述第一盲孔对位的贯穿孔;
集流盘,包括连接板和凸帽,所述连接板包括相背的第五表面和第六表面,所述第五表面与所述第四表面相对,所述凸帽凸出于所述第六表面,所述集流盘开设有自所述第五表面伸入所述凸帽的第二盲孔;
极柱,包括底盘和柱体,所述柱体的一端连接在所述底盘上,所述底盘与所述第六表面紧贴,所述柱体穿设于所述盖板、所述绝缘件和所述连接板并凸出于所述第一表面;以及
防转柱,一端伸入所述第一盲孔,另一端穿过贯穿孔并伸入所述第二盲孔,且所述防转柱在所述第六表面被所述凸帽包围;
所述凸帽包括筒体和端板,所述筒体围合所述第二盲孔且一端与所述连接板连接,所述筒体远离所述连接板的一端连接所述端板,所述端板的中部相对四周向所述连接板一侧凸出,所述端板向所述连接板一侧凸出的尖端与所述防转柱的轴向的端面抵接;
所述防转柱还与所述第一盲孔的内壁抵接;
所述防转柱用于对所述连接板进行限位,并用于导热。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端盖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防转柱为陶瓷柱。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端盖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防转柱中掺杂有碳。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端盖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防转柱与所述贯穿孔的侧壁具有间隔距离。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端盖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凸帽的外周表面形状与所述第二盲孔的内周壁面的形状适配,所述凸帽的周向的壁厚相等。
6.根据权利要求1至5任一项所述的端盖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盲孔、所述贯穿孔、所述凸帽和所述防转柱的数量均为多个,多个所述第一盲孔、多个贯穿孔、多个所述凸帽与多个所述防转柱一一对应设置。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端盖组件,其特征在于,多个所述防转柱的形状和/或径向尺寸不全相同。
8.一种储能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壳体、电芯组件和如权利要求1至7任一项所述的端盖组件,所述电芯组件收容在所述壳体内,所述端盖组件盖设在所述壳体上并封闭所述壳体,且所述端盖组件的集流盘与所述电芯组件电连接。
9.一种用电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储能装置,所述储能装置为所述用电设备供电。
CN202311323024.6A 2023-10-13 2023-10-13 端盖组件、储能装置和用电设备 Active CN117080640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11323024.6A CN117080640B (zh) 2023-10-13 2023-10-13 端盖组件、储能装置和用电设备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11323024.6A CN117080640B (zh) 2023-10-13 2023-10-13 端盖组件、储能装置和用电设备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7080640A CN117080640A (zh) 2023-11-17
CN117080640B true CN117080640B (zh) 2023-12-22

Family

ID=8871976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311323024.6A Active CN117080640B (zh) 2023-10-13 2023-10-13 端盖组件、储能装置和用电设备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7080640B (zh)

Citations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5458880A (zh) * 2022-11-11 2022-12-09 深圳海润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 端盖组件、储能装置以及用电设备
CN115548538A (zh) * 2022-09-23 2022-12-30 厦门海辰储能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端盖组件、电池单体、电池模组及用电设备
CN116111245A (zh) * 2023-02-17 2023-05-12 厦门海辰储能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端盖组件、储能装置及用电设备
CN116365127A (zh) * 2023-05-31 2023-06-30 深圳海辰储能控制技术有限公司 端盖组件、储能装置、储能系统和用电设备
WO2023159402A1 (zh) * 2022-02-23 2023-08-31 京东方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指纹识别模组
CN116706355A (zh) * 2023-08-03 2023-09-05 深圳海辰储能控制技术有限公司 顶盖组件、电池装置及储能系统
WO2023185507A1 (zh) * 2022-03-28 2023-10-05 蓝京新能源(嘉兴)有限公司 一种圆柱电池及其制作工艺

Patent Citations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23159402A1 (zh) * 2022-02-23 2023-08-31 京东方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指纹识别模组
WO2023185507A1 (zh) * 2022-03-28 2023-10-05 蓝京新能源(嘉兴)有限公司 一种圆柱电池及其制作工艺
CN115548538A (zh) * 2022-09-23 2022-12-30 厦门海辰储能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端盖组件、电池单体、电池模组及用电设备
CN115458880A (zh) * 2022-11-11 2022-12-09 深圳海润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 端盖组件、储能装置以及用电设备
CN116111245A (zh) * 2023-02-17 2023-05-12 厦门海辰储能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端盖组件、储能装置及用电设备
CN116365127A (zh) * 2023-05-31 2023-06-30 深圳海辰储能控制技术有限公司 端盖组件、储能装置、储能系统和用电设备
CN116706355A (zh) * 2023-08-03 2023-09-05 深圳海辰储能控制技术有限公司 顶盖组件、电池装置及储能系统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7080640A (zh) 2023-11-17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16435721B (zh) 极柱组件、端盖组件、储能装置及用电设备
CN116207432A (zh) 端盖组件、储能装置及用电设备
CN116581448A (zh) 端盖组件、储能装置和用电设备
CN117117403A (zh) 端盖组件、储能装置和用电设备
CN116190673A (zh) 端盖组件、储能装置、用电设备及户用储能系统
CN114335809A (zh) 一种双层电路板锂电池装置
CN117199742A (zh) 端盖组件、储能装置及用电设备
CN116365127B (zh) 端盖组件、储能装置、储能系统和用电设备
CN116799387B (zh) 端盖组件、储能装置及用电设备
CN202308151U (zh) 一种电池及电池舱
CN117080640B (zh) 端盖组件、储能装置和用电设备
CN116780065A (zh) 端盖组件、储能装置及用电设备
CN116565479A (zh) 端盖组件、储能装置和用电设备
CN116581447A (zh) 端盖组件、储能装置、用电设备
CN116581443A (zh) 储能装置及用电设备
CN117080639B (zh) 端盖组件、储能装置和用电设备
CN116190905B (zh) 端盖组件、储能装置及用电设备
CN220155601U (zh) 一种电池模组、储能系统、电站和充电网络
CN220420728U (zh) 端盖组件、电池单体、电池和用电装置
CN117080634B (zh) 端盖组件、储能装置和用电设备
CN117855709B (zh) 端盖组件、储能装置及用电设备
CN220042208U (zh) 储能装置与用电设备
CN117219934B (zh) 端盖组件、储能装置及用电设备
CN117080638B (zh) 端盖组件、储能装置和用电设备
CN116646658B (zh) 储能装置及用电设备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