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7071880A - 建筑模板系统 - Google Patents

建筑模板系统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7071880A
CN117071880A CN202311281476.2A CN202311281476A CN117071880A CN 117071880 A CN117071880 A CN 117071880A CN 202311281476 A CN202311281476 A CN 202311281476A CN 117071880 A CN117071880 A CN 117071880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support
template
formwork
head
building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311281476.2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孟灶
张建军
冯迪
唐修国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any Zhugong Technology Miluo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Sany Zhugong Technology Miluo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any Zhugong Technology Miluo Co ltd filed Critical Sany Zhugong Technology Miluo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311281476.2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7071880A/zh
Publication of CN117071880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7071880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Classifications

    • EFIXED CONSTRUCTIONS
    • E04BUILDING
    • E04GSCAFFOLDING; FORMS; SHUTTERING; BUILDING IMPLEMENTS OR AIDS, OR THEIR USE; HANDLING BUILDING MATERIALS ON THE SITE; REPAIRING, BREAKING-UP OR OTHER WORK ON EXISTING BUILDINGS
    • E04G11/00Forms, shutterings, or falsework for making walls, floors, ceilings, or roofs
    • E04G11/36Forms, shutterings, or falsework for making walls, floors, ceilings, or roofs for floors, ceilings, or roofs of plane or curved surfaces end formpanels for floor shutterings
    • EFIXED CONSTRUCTIONS
    • E04BUILDING
    • E04GSCAFFOLDING; FORMS; SHUTTERING; BUILDING IMPLEMENTS OR AIDS, OR THEIR USE; HANDLING BUILDING MATERIALS ON THE SITE; REPAIRING, BREAKING-UP OR OTHER WORK ON EXISTING BUILDINGS
    • E04G11/00Forms, shutterings, or falsework for making walls, floors, ceilings, or roofs
    • E04G11/36Forms, shutterings, or falsework for making walls, floors, ceilings, or roofs for floors, ceilings, or roofs of plane or curved surfaces end formpanels for floor shutterings
    • E04G11/48Supporting structures for shutterings or frames for floors or roofs
    • EFIXED CONSTRUCTIONS
    • E04BUILDING
    • E04GSCAFFOLDING; FORMS; SHUTTERING; BUILDING IMPLEMENTS OR AIDS, OR THEIR USE; HANDLING BUILDING MATERIALS ON THE SITE; REPAIRING, BREAKING-UP OR OTHER WORK ON EXISTING BUILDINGS
    • E04G17/00Connecting or other auxiliary members for forms, falsework structures, or shutterings
    • EFIXED CONSTRUCTIONS
    • E04BUILDING
    • E04GSCAFFOLDING; FORMS; SHUTTERING; BUILDING IMPLEMENTS OR AIDS, OR THEIR USE; HANDLING BUILDING MATERIALS ON THE SITE; REPAIRING, BREAKING-UP OR OTHER WORK ON EXISTING BUILDINGS
    • E04G17/00Connecting or other auxiliary members for forms, falsework structures, or shutterings
    • E04G17/14Bracing or strutting arrangements for formwalls; Devices for aligning forms
    • EFIXED CONSTRUCTIONS
    • E04BUILDING
    • E04GSCAFFOLDING; FORMS; SHUTTERING; BUILDING IMPLEMENTS OR AIDS, OR THEIR USE; HANDLING BUILDING MATERIALS ON THE SITE; REPAIRING, BREAKING-UP OR OTHER WORK ON EXISTING BUILDINGS
    • E04G9/00Forming or shuttering elements for general use
    • E04G9/08Forming boards or similar elements, which are collapsible, foldable, or able to be rolled up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Architecture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Civil Engineering (AREA)
  • Structural Engineering (AREA)
  • Forms Removed On Construction Sites Or Auxiliary Members Thereof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建筑模板技术领域,公开了建筑模板系统。建筑模板系统包括:若干模板,沿施工区域的横向和纵向依序排布;若干支撑,适于支撑若干模板,每个支撑包括支撑主体和设置在支撑主体的上端的支撑头,支撑头包括模板支撑件,至少部分支撑中的模板支撑件形成可相对于支撑主体旋转的旋转头,旋转头具有支撑对应的模板的支撑状态,旋转头还具有旋转至避让对应的模板的避让状态,模板的相对两侧边的至少一侧边所对应的旋转头处于避让状态时,模板可从对应的支撑上拆卸。通过旋转头的旋转实现大跨度模板的早拆,解决了现有技术中的模板为大模板不能实现早拆的问题。

Description

建筑模板系统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建筑模板技术领域,具体涉及建筑模板系统。
背景技术
在楼面模板的施工中,建筑施工规范中要求必须满足28天的养护期才可以拆模,因此,常规楼面模板在土建施工中一般要准备三层以上的模板周转使用,如果在结构工期要求紧张的情况下,楼面模板的投入就更大了。
早拆模板结构实现不拆除支撑的情况下拆除楼面模板,从而将模板配置量从三套降为一套,降低了模板投入,同时减少了一定的模板周转工作量。
如图23所示,早拆模板结构主要由模板2'及配合的支撑6'组成,模板2'提前拆除而保留支撑部分。通常支撑端部的模板承托结构因需要承托模板,需要一定的搭接量La,且模板承托结构可以固定支撑端部的导向结构上,也可在拆模需求时沿着支撑端部的导向结构下降,当下降到离开模板距离旋转点最远点的旋转半径范围外,即下降H高度,模板可以通过旋转拆下,拆下的模板周转至下一个工作面,支撑依旧承托固化到一定程度的楼面。
但是,上述结构方式只限于小模板,当做大模板时,模板尺寸达到一定长度时,支撑头需要的下降高度H也随之增加,当模板的长度尺寸为2000mm时,搭接量La为50mm,H必须大于444mm才可完成模板拆除,这极大的影响了支撑端部的结构尺寸,从而影响支撑的总体重量,此早拆模板结构不可行,此类模板当前无法做到早拆。
发明内容
有鉴于此,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建筑模板系统,以解决现有技术的早拆模板结构中的模板为大模板时不能实现早拆的问题。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建筑模板系统,包括:若干模板,沿施工区域的横向和纵向依序排布;若干支撑,适于支撑若干模板,每个支撑包括支撑主体和设置在支撑主体的上端的支撑头,支撑头包括模板支撑件,至少部分支撑中的模板支撑件形成可相对于支撑主体旋转的旋转头,旋转头具有支撑对应的模板的角部的支撑状态,旋转头还具有旋转至避让对应的模板的角部的避让状态,模板的相对两侧边的至少一侧边所对应的旋转头处于避让状态时,模板可从对应的支撑上拆卸。
有益效果:模板早拆时,将模板的至少一侧边所对应的旋转头从支撑状态旋转至避让状态,可将模板从对应的支撑上拆卸下来,实现模板的早拆,模板提前拆除并周转使用,提高模板的周转率。并且由于旋转头的旋转设置使得模板的长度尺寸可以做的尽量大,模板的长度可以为2米,此时模板可以称为大跨度模板,通过旋转头的旋转实现大跨度模板的早拆,有效的解决了现有技术的早拆模板结构中的模板为大模板不能实现早拆的问题。在相同面积的施工区域,采用大跨度模板时,可以减少模板的数量,提高施工效率。
在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中,模板支撑件可相对于支撑主体上下移动,模板支撑件还具有与模板接触的支撑位置及脱离模板的脱离位置,支撑位置高于脱离位置,旋转头适于从支撑位置下降至脱离位置后旋转至避让状态。
有益效果:旋转头不仅可以竖向升降,在下降到一定距离后,水平可旋转。拆卸模板时,先将旋转头向下移动一定距离后,旋转头与模板脱离,此时再将旋转头旋转一定角度,当旋转头旋转到位后,模板的一侧边不在受旋转头的支撑,模板就可自由向下旋转后拆下,拆卸简便,提高拆卸效率。
在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中,旋转头处于支撑状态时,旋转头的长度方向沿模板的长度方向设置,旋转头处于避让状态时,旋转头的宽度方向沿模板的长度方向设置。
有益效果:当模板的一侧边所对应的旋转头从支撑状态旋转至避让状态时,模板的一侧边不在受旋转头的支撑,为拆卸模板提供了拆卸空间,更便于拆卸模板。
在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中,模板的相对两侧边上开设有第一卡槽,模板支撑件具有承托板和设置在承托板上的至少两对卡板,每对卡板之间形成第二卡槽,第一卡槽与第一卡槽配合,以限制模板的横向移动和纵向移动。
有益效果:通过第一卡槽与第二卡槽配合可以对模板的横向和纵向进行限位,模板和旋转头只通过卡接方式连接,更便于拆装模板,拆装效率高,且无需设置其他限位件等,简化模板和模板支撑件的结构,更易于实现。并且通过第二卡槽与模板的横向边形成转动副,即模板和旋转头之间的连接结构为旋转铰结构,通过工具例如可调撑杆就可以对模板进行旋转安装拆卸。
在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中,支撑头还包括支撑头座和限位件,支撑头座设置在所在支撑主体上,限位件设置在支撑头座上且适于将旋转头限制在支撑状态,限位件为限位螺母,限位螺母与支撑头座螺纹连接,或者,限位件为销钉组件,支撑头座和旋转头上均开设有销孔,销钉组件插设在支撑头座和旋转头上的销孔中。
有益效果:通过限位件可以将旋转头限制在支撑状态,确保旋转头支撑模板时更稳定可靠。通过旋拧限位螺母就可以调节模板支撑件的位置,调节简便省力。
在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中,建筑模板系统还包括若干支撑梁,若干支撑梁沿纵向延伸设置,任意横向相邻的两个模板之间设置一个支撑梁,支撑头还包括支撑头座和顶托,支撑头座设置在支撑主体上,顶托设置在支撑头座的顶端且适于支撑对应的支撑梁,模板支撑件可旋转地设置在支撑头座上且位于顶托的下方。
有益效果:模板拆卸之后由支撑和支撑梁共同支撑面板和其上的混凝土结构,支撑更稳定可靠。
在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中,若干支撑形成有固定支撑和早拆支撑,每个固定支撑适于支撑对应的支撑梁的端部和对应的模板的角部,每个早拆支撑适于支撑在横向上最外侧的模板的外侧边的角部,固定支撑的模板支撑件为旋转头,早拆支撑的模板支撑件可拆卸地固定在支撑主体上。
有益效果:将支撑分成两种,早拆支撑位于模板组件的边缘处,无需设置与固定支撑的结构相同,简化支撑的结构,节约成本。早拆支撑具备早拆功能,适用于模板组件的纵向边的支撑;固定支撑不具备早拆功能,适用于模板组件非边缘的支撑和横向边的支撑。
在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中,若干模板排列后形成模板组件,模板组件的四周与对应的墙体之间具有间隙,建筑模板系统还包括边缘扩展件,边缘扩展件设置在间隙中并固定在边缘的支撑上。
有益效果:边缘扩展件可以补偿面板的边缘支撑,避免面板结构出现悬挑的情况。通过系列化标准单元组合加边缘补偿的方式,使得所有的模板主体结构统一,安装方式也得到统一,大大提高了模板的安装效率,尤其在楼面的模板铺设过程中,直接完全避免了登高作业。
在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中,边缘扩展件通过固定件固定在边缘的支撑上,固定件可相对于支撑主体沿水平方向和竖向移动。
有益效果:固定件可相对于支撑主体沿水平方向和竖向移动,进而在水平方向和竖直方向上调整固定件相对于模板的位置,可以适用距离装配式墙体的不同边缘水平距离和不同竖直距离,适用范围广。
在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中,固定件包括L形托板、立板及固定管,L形托板与对应的墙体围成U形槽,边缘扩展件设置在U形槽中,立板的顶端固定在L形托板的底面上,固定管固定在立板上,固定管通过十字固定扣件固定在支撑主体上。
有益效果:固定件的结构简单,易于实现,并且固定管水平方向布置,固定管可以沿横向,也可以沿纵向,固定管的布置方向垂直于对应的墙体的表面;十字固定扣件用于连接固定管和支撑,连接方式简便,固定管通过十字固定扣件可相对支撑水平移动和竖向移动,固定管的位置调节好之后通过十字固定扣件锁固在支撑上,通过十字固定扣件来调节固定件的位置,调节简便。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具体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具体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是本发明的一些实施方式,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发明实施例的一种建筑模板系统的立体图;
图2为图1所示的建筑模板系统去掉面板的俯视图;
图3为图1所示的建筑模板系统安装模板时的立体图;
图4为图1所示的建筑模板系统的一个模板的立体图;
图5为图1所示的一种固定支撑的局部立体图;
图6为图5所示的固定支撑的模板支撑件处于支撑状态的立体图;
图7为图5所示的固定支撑的顶托的立体图;
图8为图5所示的固定支撑的模板支撑件处于避让状态的立体图;
图9为图1所示的支撑梁和固定支撑的主视图;
图10为图1所示的建筑模板系统的局部侧视示意图;
图11为图1所示的建筑模板系统的局部立体示意图;
图12为图1所示的另一种固定支撑的局部立体图;
图13为图12所示的固定支撑的导向杆和连接板的立体图;
图14为图12所示的固定支撑的模板支撑件的立体图;
图15为图12所示的固定支撑的顶托的立体图;
图16为图12所示的固定支撑的局部剖视图;
图17为图1所示的建筑模板系统的主视图;
图18为图17所示的建筑模板系统的局部放大示意图;
图19为图2所示的建筑模板系统的局部放大示意图;
图20为图2所示的模板的角部放大示意图;
图21为本发明实施例的另一种固定支撑的局部立体图;
图22为本发明实施例的开间和模板组件的俯视图;
图23为相关技术中的建筑模板系统的结构示意图。
相关技术的附图标记说明:
2'、模板;6'、支撑。
本实施例的附图标记说明:
1、面板;
2、模板;201、横梁;2011、第一卡槽;202、纵梁;
3、支撑梁;301、定位凸起;
4、边缘扩展件;
5、固定件;501、L形托板;502、立板;503、固定管;
7、早拆支撑;
8、固定支撑;801、支撑主体;802、连接板;803、限位螺母;804、模板支撑件;8041、导向管;8042、定位槽;8043、承托板;8044、卡板;8045、加强楞;8046、减重孔;8047、第二卡槽;8048、销钉穿入孔;8049、销钉穿出孔;805、顶托;8051、托板;8052、定位孔;8053、减重槽;8054、外套管;8055、螺栓固定孔;806、定位销;807、第一紧固螺栓;808、螺纹杆;813、导向杆;8133、销钉孔;8134、顶托固定孔;816、第二紧固螺栓;817、销钉组件;
10、加固管;
11、十字固定扣件;
12、装配式墙体;
13、可调撑杆;
14、开间;
15、模板组件。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发明实施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下面结合图1至图22,描述本发明的实施例。
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一方面,提供了一种建筑模板系统,包括:若干模板2和若干支撑,若干模板2沿施工区域的横向和纵向依序排布;若干支撑适于支撑若干模板2,每个支撑包括支撑主体801和设置在支撑主体801的上端的支撑头,支撑头包括模板支撑件804,至少部分支撑中的模板支撑件804形成可相对于支撑主体801旋转的旋转头,旋转头具有支撑对应的模板2的支撑状态,旋转头还具有旋转至避让对应的模板2的避让状态,模板2的相对两侧边的至少一侧边所对应的模板支撑件804处于避让状态时,模板2可从对应的支撑上拆卸。
应用本实施例的建筑模板系统,模板2早拆时,将模板2的至少一侧边所对应的旋转头从支撑状态旋转至避让状态,可将模板2从对应的支撑上拆卸下来,实现模板2的早拆,模板2提前拆除并周转使用,提高模板2的周转率。并且由于旋转头的旋转设置使得模板2的长度尺寸可以做的尽量大,模板2的长度可以为2米,此时模板2可以称为大跨度模板,通过旋转头的旋转实现大跨度模板的早拆,有效的解决了现有技术的早拆模板结构中的模板为大模板不能实现早拆的问题。在相同面积的施工区域,采用大跨度模板时,可以减少模板的数量,提高施工效率。
需要说明的是,大跨度是指模板2的长度比较长。
在本实施例中,模板支撑件804可相对于支撑主体801上下移动,模板支撑件804还具有与模板2接触的支撑位置及脱离模板2的脱离位置,支撑位置高于脱离位置,旋转头适于从支撑位置下降至脱离位置后旋转至避让状态。旋转头不仅可以竖向升降,在下降到一定距离后,水平可旋转。拆卸模板2时,先将旋转头向下移动一定距离后,旋转头与模板2脱离,此时再将旋转头旋转一定角度,当旋转头旋转到位后,模板2的一侧边不在受旋转头的支撑,模板2就可自由向下旋转后拆下,拆卸简便,提高拆卸效率。
在本实施例中,如图5、图8、图17及图18所示,旋转头处于支撑状态时,旋转头的长度方向沿模板2的长度方向设置,旋转头处于避让状态时,旋转头的宽度方向沿模板2的长度方向设置。当模板2的一侧边所对应的模板支撑件804从支撑状态旋转至避让状态时,模板2的一侧边不在受旋转头的支撑,为拆卸模板2提供了拆卸空间,更便于拆卸模板2。旋转头的宽度小于纵向相邻的两个模板2之间的纵向间隙G。承托需早拆部分的模板2的旋转头的水平面投影设置成长方形,当旋转头的长度方向和模板2的长度方向一致时,旋转头和模板2有充足的搭接量,为模板2提供承托支撑,当旋转头经水平旋转至自身宽度方向和模板2的长度方向一致时,旋转头和模板2有一定间隙,使得模板2更便于被拆除。
需要说明的是,先将旋转头下降一段距离后再旋转,再对模板2进行拆模,旋转头的宽度也可以稍大于纵向相邻的两个模板2之间的纵向间隙G,只是不宜大太多,如果大太多会影响下降行程。
值得说明的是,施工区域的纵向沿模板的长度方向设置,施工区域的横向沿模板的宽度方向设置,横向、纵向是指图1中所指的“横向、纵向”的方向。
在本实施例中,如图3和图5所示,模板2的两个横向边可拆卸地设置在对应的模板支撑件804上,旋转头沿支撑主体801的延伸方向可移动地设置,模板2拆装时,模板2的一个横向边可相对于另一个横向边可旋转。拆卸模板2时,先将模板的一个横向边所对应的两个旋转头向下移动一定距离后,两个旋转头与模板2分离,此时再将旋转头旋转一定角度,当旋转头旋转到位后,模板2的该横向边不在受旋转头的支撑,模板2就可自由向下旋转后拆下,拆卸简便,提高拆卸效率。旋转头不仅可以竖向升降,在下降到一定距离后,水平可旋转。将旋转头下降后经水平旋转至自身宽度方向和模板2的长度方向一致时,旋转头和模板2有一定间隙,使得模板2更方便被旋转拆除。需要说明的是,横向边是指沿横向延伸的侧边,纵向边是指纵向延伸的侧边。
具体地,为了方便拆卸沿横向排布的一排模板2,一排模板2的一侧横向边所对应的模板支撑件804为旋转头,一排模板2的另一侧横向边所对应的模板支撑件804可以为固定头,也可以为旋转头。
另外,在其他实施例中,模板2拆装时,模板2的一个横向边不能相对于另一个横向边旋转,每个模板2的两侧横向边所对应的模板支撑件804均为旋转头,此时旋转头可以升降或不升降,但可以旋转。
在本实施例中,如图3、图6、图19和图20所示,模板2的相对两侧边上开设有第一卡槽2011,模板支撑件804具有承托板8043和设置在承托板8043上的至少两对卡板8044,每对卡板8044之间形成第二卡槽8047,第一卡槽2011与第一卡槽2011,以限制模板2的横向移动和纵向移动。通过第一卡槽2011与第二卡槽8047配合可以对模板2的横向和纵向进行限位,模板2和旋转头只通过卡接方式连接,更便于拆装模板2,拆装效率高,且无需设置其他限位件等,简化模板2和模板支撑件804的结构,更易于实现。并且通过第二卡槽8047与模板2的横向边形成转动副,即模板2和旋转头之间的连接结构为旋转铰结构,通过工具例如可调撑杆13就可以对模板2进行旋转安装拆卸。模板2的相对两侧边具体为两个横向边。需要说明的是,可调撑杆13的长度可调节。
另外,在其他实施例中,模板2上不设置卡槽,承托板8043上不设置卡板8044和卡槽,模板2直接支撑在承托板8043上,旋转头可以不升降,但可以旋转,此时需要模板2采用插销、螺钉等定位部件来定位模板2的位置,定位部件可以防止模板2相对于承托板8043移动。
在本实施例中,支撑头还包括支撑头座和限位件,支撑头座设置在支撑主体801上,限位件设置在支撑头座上且适于将旋转头限制在支撑状态。通过限位件可以将旋转头限制在支撑状态,确保旋转头支撑模板2时更稳定可靠。
在一个实施例中,如图5所示,限位件为限位螺母803,限位螺母803与支撑主体801螺纹连接,通过旋拧限位螺母803就可以调节模板支撑件804的位置,调节简便省力。
进一步地,如图5和图8所示,一种支撑头的支撑头座包括螺纹杆808和一个连接板802,螺纹杆808与支撑主体801可拆卸的连接,限位螺母803与螺纹杆808螺纹连接。支撑还包括两个连接板802,支撑主体801的顶部具有一个连接板802,另一个连接板802中间垂直焊接螺纹杆808,两个连接板802通过第一紧固螺栓807和第一紧固螺母锁固,使得支撑头可更换。支撑主体标准化,通过第一紧固螺栓807和第一紧固螺母的紧固阻止了支撑主体801与支撑头的相对转动。
在本实施例中,如图5和图6所示,模板支撑件804还包括导向管8041,导向管8041穿设在承托板8043的中部,导向管8041的顶端上开设有定位槽8042,螺纹杆808上穿设有定位销806,定位销806适于与定位槽8042配合,在模板支撑件804支撑模板2时,定位销806限制模板支撑件804的旋转,可以避免模板支撑件支撑模板时发生旋转的情况。
进一步地,在图9中,模板支撑件804为一体压铸结构,导向管8041为圆柱薄臂结构,起到导向作用,且自身具备拔模角;承托板8043为平板结构,且表面留有光滑且对称分布的减重孔8046,承托板8043的底部分布有加强楞8045,四角分布有四对卡板8044,每对卡板8044具有第二卡槽8047,第二卡槽8047和模板2的横向边共同组成模板2安装及拆卸时的转动副。限位螺母803绕螺纹杆808向下旋转时,模板支撑件804在其重力作用下升降,当模板支撑件804升降到顶端位置时,定位销806卡入定位槽8042,限制了模板支撑件804的水平转动自由度,使得模板支撑件804的位置受定位销806的限制,且保证模板支撑件804与托板8051的长度方向一致。
在本实施例中,如图1、图7和图8所示,建筑模板系统还包括若干支撑梁3,若干支撑梁3沿纵向延伸设置,任意横向相邻的两个模板2之间设置一个支撑梁3,支撑头还包括支撑头座和顶托805,支撑头座设置在支撑主体801上,顶托805设置在支撑头座的顶端且适于支撑对应的支撑梁3,模板支撑件804可旋转地设置在支撑头座上且位于顶托805的下方。模板2拆卸之后由支撑和支撑梁3共同支撑面板1和其上的混凝土结构,支撑更稳定可靠。
另外,在其他实施例中,也可以不设置支撑梁,模板2拆卸之后由支撑共同支撑面板1和其上的混凝土结构。
在本实施例中,如图7至图9所示,顶托805为呈U形的托板8051,托板8051上开设有定位孔8052,定位孔8052适于与支撑梁3上的定位凸起301配合。通过定位孔8052和支撑梁3上的定位凸起301配合,限制支撑梁3的位置。进一步地,在图10中,一个板材折弯成型后的两侧边形成侧板,侧板为中间放置的支撑梁3提供主要横向限位,侧板上开设有减重槽8053,降低重量。
在本实施例中,在图9中,支撑梁3为矩形管结构,矩形管结构的两头分布有凸出的定位凸起301,定位凸起301为圆柱形结构,定位凸起301卡入定位孔8052中对支撑梁3进行限位。
在本实施例中,图12至图16所示,另一种固定支撑8的支撑头包括导向杆813、一个连接板802、模板支撑件804及顶托805,模板支撑件804包括承托板8043、导向管8041及卡板8044,支撑主体801的顶端具有一个连接板802,另一个连接板802的中部固定有导向杆813,两个连接板802通过第一紧固螺栓807和第一紧固螺母锁固,导向管8041穿设在承托板8043的中部,导向管8041可沿着导向杆813上下移动、水平自由旋转,进而使得模板支撑件804可沿着导向杆813上下移动、水平自由旋转,模板支撑件804可被销钉组件817唯一固定在导向杆813的上限位位置处,顶托805通过第二紧固螺栓816和第二紧固螺母固定在导向杆813上。承托板8043上设有两对卡板8044。
需要说明的是,上限位位置为支撑位置。
进一步地,导向杆813通过连接板802与支撑主体801锁固,导向杆813为薄壁管,提供导向作用,且管壁开有贯穿管壁两侧的销钉孔8133以及顶托固定孔8134;导向管8041为薄壁管结构,同承托板8043焊接,导向管8041的管壁上根据销钉的穿入穿出方向分别开设有销钉穿入孔8048、销钉穿出孔8049,销钉穿入孔8048的直径大于销钉穿出孔8049的直径。
在本实施例中,在图15中,顶托805包括外套管8054和托板8051,外套管8054为薄壁管结构,外套管8054的管壁开设有螺栓固定孔8055,U形的托板8051的底部开设有定位孔8052。
在本实施例中,销钉组件817包括销钉和销片,销钉的直径较小的一端开设有销片固定孔,销片插设在销片固定孔中,销钉穿入孔8048大于销钉的外径2mm,销钉穿出孔8049略大于销钉的外径,此结构保证当支撑受载时,销钉穿出孔8049受载,销钉穿入孔8048不受载,销钉穿出孔8049距离销钉的锥头近,仅需销钉退出很小距离后,整个销钉即不在受载,可轻松取出。一个支撑的销钉成套分布,穿入方向一左一右,保证支撑承载的平衡。
在另外一个实施例中,如图21所示,限位件为销钉组件817,支撑头座和旋转头上均开设有销孔,销钉组件817插设在支撑头座和旋转头上的销孔中,模板支撑件804可以在销钉和销片作用下固定在上限位位置,也可在取出销钉和销片后靠重力下落至下限位位置,并可水平旋转。其中,下限位位置低于脱离位置。
在本实施例中,如图1和图19所示,若干支撑形成有固定支撑8和早拆支撑7,每个固定支撑8适于支撑对应的支撑梁3的端部和对应的模板2的角部,每个早拆支撑7适于支撑在横向上最外侧的模板2的外侧边的角部,固定支撑8的模板支撑件804为旋转头,早拆支撑7的模板支撑件804可拆卸地固定在支撑主体801上。将支撑分成两种,早拆支撑7位于模板组件15的边缘处,无需设置与固定支撑8的结构相同,简化支撑的结构,节约成本。早拆支撑7具备早拆功能,适用于模板组件的外侧纵向边的支撑;固定支撑8不具备早拆功能,适用于模板组件非边缘的支撑和横向边的支撑。
需要说明的是,横梁201的延伸方向为施工区域的横向或模板2的横向,纵梁202的延伸方向为施工区域的纵向或模板2的纵向,模板2围成四边形,模板2的角部是指模板2所围成的四边形的相邻的两个边的夹角处。
当混凝土达到一定强度后,先将早拆支撑7卸下来,再拆卸模板2,最后通过固定支撑8来支承支撑梁3、面板1和混凝土结构。
另外,在其他实施例中,若干支撑也可以不分成固定支撑8和早拆支撑7,所有的支撑的结构均相同且其模板支撑件804为旋转头。
在本实施例中,如图4所示,每个模板2包括沿横向延伸的两个横梁201以及沿纵向延伸的若干纵梁202,若干纵梁202设置在两个横梁201的上方。模板2为骨架式结构,模板2承托面板1,模板2中的纵梁202的间距不大于面板1允许的最大安全跨度,横梁201和纵梁202的材质为铝合金等,横梁201有3个不同长度系列,纵梁202有5个不同长度系列,可以组合出15种不同规格的模板,通过组合排列,15种模板2覆盖楼面的主要面积。横梁201和纵梁202通过螺栓机械连接,横梁201的端部分布有第一卡槽2011,第一卡槽2011呈T形等。模板2的角部具体为横梁的端部。
在本实施例中,如图1、图10及图11所示,若干模板2排列后形成模板组件15,模板组件15的四周与对应的墙体之间具有间隙,建筑模板系统还包括边缘扩展件4,边缘扩展件4设置在间隙中并固定在边缘的支撑上。边缘扩展件4可以补偿面板1的边缘支撑,避免面板结构出现悬挑的情况。通过系列化标准单元组合加边缘补偿的方式,使得所有的模板主体结构统一,安装方式也得到统一,大大提高了模板的安装效率,尤其在楼面的模板铺设过程中,直接完全避免了登高作业。
在本实施例中,建筑模板系统还包括若干面板1,若干面板1设置在模板组件15上,间隙小于面板1的允许安全跨度。
由于装配式墙体12存在装配误差,竖向装配完成后楼面的开间14的尺寸不再是设计理论值,如果模板组件15的尺寸等于设计值,装配式必然无法装入,模板组件的尺寸小于对应的开间14的尺寸,且保留距离竖向装配墙体一定的距离,这部分距离小于面板1的允许安全跨度,方便铝合金模板2的标准化、安装方式的统一化以及配合装配式墙体12的安装误差。
具体地,面板1和混泥土直接接触,一般为塑料板,材质为聚乙烯,且内部均布连续的圆形及方形孔。
在本实施例中,如图1、图10及图11所示,边缘扩展件4通过固定件5固定在边缘的支撑上,固定件5可相对于支撑主体801沿水平方向和竖向移动。固定件5可相对于支撑主体801沿水平方向和竖向移动,进而在水平方向和竖直方向上调整固定件5相对于模板2的位置,可以适用距离装配式墙体12的不同边缘水平距离和不同竖直距离,适用范围广。固定件5为边缘扩展件4提供支撑,可支撑多种规格的边缘扩展件4。
具体地,边缘扩展件4为木方等,木方和面板1可通过钉子固定。
进一步地,固定件5包括L形托板501、立板502及固定管503,L形托板501与对应的墙体围成U形槽,边缘扩展件4设置在U形槽中,立板502的顶端固定在L形托板501的底面上,固定管503固定在立板502上,固定管503通过十字固定扣件11固定在支撑主体801上。固定件5的结构简单,易于实现,并且固定管503水平方向布置,固定管503可以沿横向,也可以沿纵向,固定管503的布置方向垂直于对应的墙体的表面;十字固定扣件11用于连接固定管503和支撑,连接方式简便,固定管503通过十字固定扣件11可相对支撑水平移动和竖向移动,固定管503的位置调节好之后通过十字固定扣件11锁固在支撑上,通过十字固定扣件11来调节固定件5的位置,调节简便。固定管503具体为钢管等。
具体地,U形槽的深度小于边缘扩展件4的厚度,U形槽的宽度大于边缘扩展件4的宽度。
在本实施例中,支撑梁3位于面板1下部,在模板拆除后为楼面提供支撑,支撑梁3的材质为Q345等。装配式墙体12为建筑主体竖向墙体。
在本实施例中,如图1所示,建筑模板系统还包括若干加固管10,每根加固管10与同一侧边缘的若干支撑通过十字固定扣件11连接,加固管10用于加固支撑,保证首排以及整体性。加固管10具体为钢管等。
下面对建筑模板系统拆卸模板2时的工作过程进行说明:
旋转限位螺母803使限位螺母803向下移动,模板支撑件804受重力下落,当模板支撑件804下落到第二卡槽8047完全脱离第一卡槽2011,模板支撑件804可进行水平旋转,模板支撑件804旋转至自身长度方向垂直于托板8051的长度方向(安装状态时平行),如图18所示,模板支撑件804的自身宽度小于相邻模板2安装后的纵向间隙G,此时模板2一侧不在受固定支撑8的模板支撑件804的支撑,且模板支撑件804的水平旋转为模板2的旋转拆卸提供了空间,模板2就可自由向下旋转后拆下,模板2拆卸过程不改变固定支撑8对支撑梁3的支撑,在混泥土达到规定强度后,拆除模板2,保留由固定支撑8及支撑梁3组成的框架式支撑。
通过模板支撑件804的水平旋转,改变模板支撑件804在模板2纵向方向的投影长度,使得大跨度模板的旋转路线不在受模板支撑件804的影响,解决了铰链连接旋转模板无法设置早拆结构的关键性难题。
在相关技术中,通过改变相邻的两个模板之间的重合区域面积,调整以适应不同楼面的开间,但是,该模板重合搭接方式安装时需要借助登高工具,且安装难度大,无法做到早拆。
为了解决模板重合搭接方式无法早拆的问题,而本实施例的建筑模板系统保留了旋转安装大模板的优势,模板大,零件少,安拆方便,又通过模板支撑件804的可旋转使模板系统具备早拆功能,采用模板2的可旋转和模板支撑件804的可旋转来实现模板2的早拆功能,方式独特,对模型系统进行突破性改进;模板2为大跨度模板,可提前拆除并周转使用,提高模板2的周转率,有效的解决了现有技术中大跨度模板无法早拆的问题,实现了开间模板的柔性系列化,免开孔的边缘木方补偿方式,补充模板与墙边缘的间隙,固定件5和支撑通过十字固定扣件11相连,固定件5并紧靠在墙体上,通过固定件5和支撑给木方提供足够支撑,从而支撑整个塑料面板;通过设定模板组件15的纵向距边距离、横向距边距离,通过5种长度的纵梁202及3种长度的横梁201进行组合形成15种模板2,满足不同楼面尺寸。
需要说明的是,在图22中,楼面的开间14的长度尺寸为L、宽度尺寸为W,L1和L2是指在纵向上模板组件15和开间14的间隙,W1和W2是指在横向上模板组件和开间14的间隙,L1为在纵向上单侧允许的最小间隙,L2为在纵向上单侧允许的最大间隙,W1为在横向上单侧允许的最小间隙,W2为在横向上单侧允许的最大间隙。
以下举例说明开间和模板的尺寸:
W1和L1均为125mm,W2和L2均为250mm,模板2的宽度尺寸可以为750mm、1000mm、1250mm,模板2的长度尺寸可以为1000mm、1250mm、1500mm、1750mm、2000mm,模板组件的两个横向边和开间的两个横向边之间的横向总间隙在250mm-500mm的范围内,模板组件的两个纵向边和开间的两个纵向边之间的纵向总间隙在250mm-500mm的范围内。
在宽度方向上,模板的配模规则为:
W∈[1000,1250)时,此时选用模板2的宽度尺寸为750mm,W=750+横向总间隙;
W∈[1250,1500)时,此时选用模板2的宽度尺寸为1000mm,W=1000+横向总间隙;
W∈[1500,1750)时,此时选用模板2的宽度尺寸为1250mm,W=1250+横向总间隙;
W∈[1750,2000)时,此时选用模板2的宽度尺寸为750mm,W=750×2+横向总间隙;
W≥2000mm时,请参见上述规则。
在长度方向上,模板的配模规则为:
L∈[1250,1500)时,此时选用模板2的长度尺寸为1000mm,L=1000+纵向总间隙;
L∈[1500,1750)时,此时选用模板2的长度尺寸为1250mm,L=1250+纵向总间隙;
L∈[1750,2000)时,此时选用模板2的长度尺寸为1500mm,L=1500+纵向总间隙;
L∈[2000,2250)时,此时选用模板2的长度尺寸为1750mm,L=1750+纵向总间隙;
L∈[2250,2500)时,此时选用模板2的长度尺寸为2000mm,L=2000+纵向总间隙;
L∈[2500,2750)时,此时选用模板2的长度尺寸为1000mm和1250mm,L=1000+1250+纵向总间隙;
L∈[2750,3000)时,此时选用模板2的长度尺寸为1250mm,L=1250×2+纵向总间隙;
L∈[3000,3250)时,此时选用模板2的长度尺寸为1250mm和1500mm,L=1250+1500+纵向总间隙;
L≥3250mm时,请参见上述规则。
虽然结合附图描述了本发明的实施例,但是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在不脱离本发明的精神和范围的情况下做出各种修改和变型,这样的修改和变型均落入由所附权利要求所限定的范围之内。

Claims (10)

1.一种建筑模板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
若干模板(2),沿施工区域的横向和纵向依序排布;
若干支撑,适于支撑若干所述模板(2),每个所述支撑包括支撑主体(801)和设置在所述支撑主体(801)的上端的支撑头,所述支撑头包括模板支撑件(804),至少部分所述支撑中的所述模板支撑件(804)形成可相对于所述支撑主体(801)旋转的旋转头,所述旋转头具有支撑对应的所述模板(2)的支撑状态,所述旋转头还具有旋转至避让对应的所述模板(2)的避让状态,所述模板(2)的相对两侧边的至少一侧边所对应的所述旋转头处于所述避让状态时,所述模板(2)可从对应的所述支撑上拆卸。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建筑模板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模板支撑件(804)可相对于所述支撑主体(801)上下移动,所述模板支撑件(804)还具有与所述模板(2)接触的支撑位置及脱离所述模板(2)的脱离位置,所述支撑位置高于所述脱离位置,所述旋转头适于从所述支撑位置下降至所述脱离位置后旋转至所述避让状态。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建筑模板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旋转头处于所述支撑状态时,所述旋转头的长度方向沿所述模板(2)的长度方向设置,所述旋转头处于所述避让状态时,所述旋转头的宽度方向沿所述模板(2)的长度方向设置。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建筑模板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模板(2)的相对两侧边上开设有第一卡槽(2011),所述模板支撑件(804)具有承托板(8043)和设置在所述承托板(8043)上的至少两对卡板(8044),每对所述卡板(8044)之间形成第二卡槽(8047),所述第一卡槽(2011)与所述第二卡槽(8047)配合,以限制所述模板(2)的横向移动和纵向移动。
5.根据权利要求1至4中任一项所述的建筑模板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头还包括支撑头座和限位件,所述支撑头座设置在所述支撑主体(801)上,所述限位件设置在所述支撑头座上且适于将所述旋转头限制在所述支撑状态,所述限位件为限位螺母(803),所述限位螺母(803)与所述支撑头座螺纹连接,或者,所述限位件为销钉组件(817),所述支撑头座和所述旋转头上均开设有销孔,所述销钉组件(817)插设在所述支撑头座和所述旋转头上的销孔中。
6.根据权利要求1至4中任一项所述的建筑模板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建筑模板系统还包括若干支撑梁(3),若干所述支撑梁(3)沿所述纵向延伸设置,任意横向相邻的两个所述模板(2)之间设置一个所述支撑梁(3),所述支撑头还包括支撑头座和顶托(805),所述支撑头座设置在所述支撑主体(801)上,所述顶托(805)设置在所述支撑头座的顶端且适于支撑对应的所述支撑梁(3),所述模板支撑件(804)可旋转地设置在所述支撑头座上且位于所述顶托(805)的下方。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建筑模板系统,其特征在于,若干支撑形成有固定支撑(8)和早拆支撑(7),每个所述固定支撑(8)适于支撑对应的所述支撑梁(3)的端部和对应的所述模板(2)的角部,每个所述早拆支撑(7)适于支撑在所述横向上最外侧的模板(2)的外侧边的角部,所述固定支撑(8)的所述模板支撑件(804)为旋转头,所述早拆支撑(7)的模板支撑件(804)可拆卸地固定在所述支撑主体(801)上。
8.根据权利要求1至4中任一项所述的建筑模板系统,其特征在于,若干所述模板(2)排列后形成模板组件(15),所述模板组件(15)的四周与对应的墙体之间具有间隙,所述建筑模板系统还包括边缘扩展件(4),所述边缘扩展件(4)设置在所述间隙中并固定在边缘的所述支撑上。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建筑模板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边缘扩展件(4)通过固定件(5)固定在边缘的所述支撑上,所述固定件(5)可相对于所述支撑主体(801)沿水平方向和竖向移动。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建筑模板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件(5)包括L形托板(501)、立板(502)及固定管(503),所述L形托板(501)与对应的所述墙体围成U形槽,所述边缘扩展件(4)设置在所述U形槽中,所述立板(502)的顶端固定在所述L形托板(501)的底面上,所述固定管(503)固定在所述立板(502)上,所述固定管(503)通过十字固定扣件(11)固定在所述支撑主体(801)上。
CN202311281476.2A 2023-09-28 2023-09-28 建筑模板系统 Pending CN117071880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11281476.2A CN117071880A (zh) 2023-09-28 2023-09-28 建筑模板系统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11281476.2A CN117071880A (zh) 2023-09-28 2023-09-28 建筑模板系统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7071880A true CN117071880A (zh) 2023-11-17

Family

ID=8871355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311281476.2A Pending CN117071880A (zh) 2023-09-28 2023-09-28 建筑模板系统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7071880A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9004443B2 (en) Early-stripping formwork system for concreting of constructions comprising beams, slab and columns
KR101154385B1 (ko) 높낮이 조절이 가능한 모듈유닛의 바퀴시스템 및 이를 구비한 모듈유닛의 시공방법
CN113931313A (zh) 超高层核心筒水平结构施工方法
CN111395754B (zh) 支模支撑系统的实施方法
CN111255217A (zh) 一种电梯井定型化操作平台及其作业方法
CN114046041B (zh) 一种清水混凝土墙体后浇带的模板加固结构及其施工方法
CN110735530A (zh) 一种外墙钢模架与内墙铝模板结合的系统及其操作方法
CN211647306U (zh) 一种钢结构大跨度可调式楼承板支撑结构
CN112627484A (zh) 一种两点式三角挂架平台及施工方法
CN117071880A (zh) 建筑模板系统
CN220868799U (zh) 支撑头、支撑及建筑模板系统
CN216840143U (zh) 一种铝底模可拆卸的钢筋桁架楼承板
CN106320699A (zh) 桁架式模板支架体系的快速拆装方法
CN114319882B (zh) 钢筋桁架楼承板的施工方法及施工结构
CN102031869A (zh) 水平模板钢结构托架
CN201943345U (zh) 工具式水平模板钢结构托架
CN209907886U (zh) 一种可调节的装配式楼梯施工平台
CN212866842U (zh) 一种框构式建筑脚手架
CN212642113U (zh) 模板支撑系统和施工结构
CN211369529U (zh) 一种用于伸缩缝处的模板
CN211691535U (zh) 一种组装式悬挑卸料平台
CN113719116A (zh) 一种基于铝合金模板支撑的叠合楼板施工方法
CN112609966A (zh) 一种利用简易格构柱叠合板体系构筑超厚混凝土顶板的施工方法
CN216340926U (zh) 装配式梁体模板
CN217760001U (zh) 新型钢结构现浇混凝土楼板模板支撑结构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