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7049178A - 面板翻转装置 - Google Patents

面板翻转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7049178A
CN117049178A CN202311253606.1A CN202311253606A CN117049178A CN 117049178 A CN117049178 A CN 117049178A CN 202311253606 A CN202311253606 A CN 202311253606A CN 117049178 A CN117049178 A CN 117049178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panel
turnover device
conveying
panel turnover
hollow shaf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311253606.1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郭浩
周翔宇
蔡亚军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uzhou Youbei Precision Intelligent Equipment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Suzhou Youbei Precision Intelligent Equipment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uzhou Youbei Precision Intelligent Equipment Co ltd filed Critical Suzhou Youbei Precision Intelligent Equipment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311253606.1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7049178A/zh
Publication of CN117049178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7049178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Classification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5CONVEYING; PACKING; STORING; HANDLING THIN OR FILAMENTARY MATERIAL
    • B65GTRANSPORT OR STORAGE DEVICES, e.g. CONVEYORS FOR LOADING OR TIPPING, SHOP CONVEYOR SYSTEMS OR PNEUMATIC TUBE CONVEYORS
    • B65G49/00Conveying systems characterised by their application for specified purpos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B65G49/05Conveying systems characterised by their application for specified purpos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for fragile or damageable materials or articles
    • B65G49/06Conveying systems characterised by their application for specified purpos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for fragile or damageable materials or articles for fragile sheets, e.g. glass
    • B65G49/067Sheet handling, means, e.g. manipulators, devices for turning or tilting sheet glas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5CONVEYING; PACKING; STORING; HANDLING THIN OR FILAMENTARY MATERIAL
    • B65GTRANSPORT OR STORAGE DEVICES, e.g. CONVEYORS FOR LOADING OR TIPPING, SHOP CONVEYOR SYSTEMS OR PNEUMATIC TUBE CONVEYORS
    • B65G49/00Conveying systems characterised by their application for specified purpos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B65G49/05Conveying systems characterised by their application for specified purpos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for fragile or damageable materials or articles
    • B65G49/06Conveying systems characterised by their application for specified purpos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for fragile or damageable materials or articles for fragile sheets, e.g. glass
    • B65G49/061Lifting, gripping, or carrying means, for one or more sheets forming independent means of transport, e.g. suction cups, transport frame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5CONVEYING; PACKING; STORING; HANDLING THIN OR FILAMENTARY MATERIAL
    • B65GTRANSPORT OR STORAGE DEVICES, e.g. CONVEYORS FOR LOADING OR TIPPING, SHOP CONVEYOR SYSTEMS OR PNEUMATIC TUBE CONVEYORS
    • B65G49/00Conveying systems characterised by their application for specified purpos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B65G49/05Conveying systems characterised by their application for specified purpos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for fragile or damageable materials or articles
    • B65G49/06Conveying systems characterised by their application for specified purpos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for fragile or damageable materials or articles for fragile sheets, e.g. glass
    • B65G49/063Transporting devices for sheet glass
    • B65G49/064Transporting devices for sheet glass in a horizontal position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P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IN THE PRODUCTION OR PROCESSING OF GOODS
    • Y02P70/00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in the production process for final industrial or consumer products
    • Y02P70/50Manufacturing or production processes characterised by the final manufactured product

Landscapes

  • Container, Conveyance, Adherence, Positioning, Of Wafer (AREA)

Abstract

本公开提供了一种面板翻转装置,应用于机械设备技术领域。该装置包括:面板输送部;面板翻转部;支撑部,支撑面板翻转部;面板翻转部包括:翻转框,翻转框与支撑部通过转动部转动连接,转动部包括空心轴,一端与翻转框转动连接,另一端与支撑部转动连接;吸附组件设置在翻转框上,包括对面板进行吸附的多个吸盘以及将多个吸盘与真空装置连通的吸附气路,吸附气路贯穿空心轴的通孔;吸附气路包括主吸附气路和从吸附气路,主吸附气路与吸附面板的第一受力位置的吸盘连通,从吸附气路与吸附面板的第二受力位置的吸盘连通,第一受力位置的吸附优先级大于第二受力位置的吸附优先级;在空心轴的通孔内,主吸附气路比从吸附气路更靠近空心轴的轴心线。

Description

面板翻转装置
技术领域
本公开涉及机械设备技术领域,更具体地涉及一种面板翻转装置。
背景技术
在包含玻璃面板的制造工艺中,例如显示器制造,需要对玻璃面板进行翻转等操作,一般采用机械手来实现,一般采用两个机械手交替对玻璃面板进行翻转,例如使用第一机械手对玻璃面板翻转90度后,通过第二机械手在玻璃面板的另一面抓取,再进行翻转90度,最终实现玻璃面板的180度翻转。然而,这类机械手造价昂贵,且该翻转方式较为繁琐,不利于成本降低以及生产效率的提升,此外,采用吸盘对玻璃面板进行吸附,由于翻转过程中容易导致吸附气路磨损,最终出现面板掉落等问题。
发明内容
鉴于上述问题,本公开提供了一种面板翻转装置可以快速实现对玻璃面板的翻转,可以有效降低设备成本,提高生产效率,同时对吸附气路进行合理设计,有效避免吸附气路在翻转过程中磨损的问题。
根据本公开的实施例,提供了一种面板翻转装置,包括但不限于:面板输送部,沿第一方向输送面板;面板翻转部,用于对输送至设定位置的所述面板进行翻转;支撑部,支撑所述面板翻转部;其中,所述面板翻转部包括:翻转框,在第二方向上延伸设置,所述第二方向垂直于所述第一方向,所述翻转框与所述支撑部通过转动部转动连接,所述转动部包括空心轴,所述空心轴的一端与所述翻转框转动连接,另一端与所述支撑部转动连接;吸附组件,设置在所述翻转框上,所述吸附组件包括对面板进行吸附的多个吸盘以及将所述多个吸盘与真空装置连通的吸附气路,所述吸附气路贯穿所述空心轴的通孔;所述吸附气路包括主吸附气路和从吸附气路,所述主吸附气路与吸附所述面板的第一受力位置的吸盘连通,所述从吸附气路与吸附所述面板的第二受力位置的吸盘连通,所述第一受力位置的吸附优先级大于所述第二受力位置的吸附优先级;在所述空心轴的通孔内,所述主吸附气路比所述从吸附气路更靠近所述空心轴的轴心线。
在本公开的一些可选的实施例中,所述空心轴的通孔内设置有轴承,所述轴承的外环与所述空心轴的通孔内周壁配合,所述轴承的内环包绕在所述吸附气路的外周壁。
在本公开的一些可选的实施例中,所述主吸附气路围绕所述空心轴的轴心线排列形成第一排列环,所述从吸附气路围绕所述空心轴的轴心线排列形成第二排列环,所述第一排列环的直径小于所述第二排列环的直径。
在本公开的一些可选的实施例中,所述面板输送部包括:支撑架;主动输送组件,设置在所述支撑架上,所述主动输送组件沿第一方向上延伸且在第二方向间隔设置;从动输送组件,设置在所述支撑架上,所述从动输送组件沿第一方向上延伸且在第二方向间隔设置;所述主动输送组件位于所述从动输送组件之间,所述主动输送组件和所述从动输送组件在第二方向上间隔开。
在本公开的一些可选的实施例中,所述主动输送组件包括:第一安装架,安装在所述支撑架上,在所述第一安装架上,沿第一方向上间隔设置有从动轮和主动轮,所述从动轮和主动轮上套设有传送带;驱动轴,与电机连接,通过电机的转动以驱动所述主动轮旋转,并带动所述传送带输送面板。
在本公开的一些可选的实施例中,所述从动输送组件包括:第二安装架,安装在所述支撑架上,在所述第二安装架上,沿第一方向上间隔设置有防静电滚轮,所述防静电滚轮用于输送面板。
在本公开的一些可选的实施例中,所述面板输送部包括在第一方向上间隔设置的第一面板输送部和第二面板输送部,所述面板翻转部位于所述第一面板输送部和所述第二面板输送部之间。
在本公开的一些可选的实施例中,所述翻转框包括:沿所述第二方向延伸的第一横梁和第二横梁,所述第一横梁和第二横梁包括相对的第一端和第二端;与所述第一横梁和第二横梁的第一端固定连接的第一连接板;与所述第一横梁和第二横梁的第二端固定连接的第二连接板;所述第一横梁、第二横梁、第一连接板和第二连接板形成供所述面板穿过的框口。
在本公开的一些可选的实施例中,所述支撑部包括在第二方向相对设置第一支撑子部和第二支撑子部,所述转动部还包括:固定在所述第一子支撑部上且与所述第一连接板转动连接的驱动组件,所述驱动组件用于驱动所述面板翻转部翻转;所述转动部的空心轴的一端与所述第二子支撑部转动连接,另一端与所述第二连接板转动连接。
在本公开的一些可选的实施例中,所述第一横梁和所述第二横梁上设置有沿第一方向延伸且在第二方向间隔设置的吸盘安装架;其中,在所述面板被输送至所述第一面板输送部和所述第二面板输送部之间,且所述面板穿过所述框口时,所述第一横梁上的吸盘安装架或所述第二横梁上的吸盘安装架位于所述主动输送组件和/或从动输送组件之间的间隔内。
在本公开的一些可选的实施例中,所述支撑部上设置有升降部;所述升降部用于带动所述转动部和所述翻转框沿竖直方向移动。
在本公开的一些可选的实施例中,所述面板翻转装置配置为:在所述面板被输送至所述第一面板输送部和所述第二面板输送部之间且所述面板穿过所述框口时,通过吸附组件上的吸盘吸附所述面板;在吸附所述面板后,通过所述升降部带动所述面板翻转部竖直向上移动至翻转位置;通过所述转动部控制所述面板翻转部翻转,并在所述面板翻转后,通过所述升降部带动所述面板翻转部竖直向下移动至面板输送部;通过吸附组件将所述面板放置在所述面板输送部上。
根据本公开的实施例,通过设置面板翻转部,实现对面板输送部上的输送至设定位置的面板进行快速翻转,通过将吸附气路贯穿空心轴的通孔,可以有效避免吸附气路在面板翻转过程中的磨损问题,此外,通过设置不同的吸附气路对面板的不同受力位置进行吸附,并且将主吸附气路设置为比从吸附气路更靠近空心轴的轴心线的位置,可以实现在吸附气路磨损时,优先保证主吸附气路不被破坏,进一步提升对面板吸附的可靠性。
附图说明
通过以下参照附图对本公开实施例的描述,本公开的上述内容以及其他目的、特征和优点将更为清楚,在附图中:
图1示意性示出了本公开一种实施例的面板翻转装置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2示意性示出了本公开一种实施例的面板翻转装置的俯视图;
图3A示意性示出了本公开一种实施例的面板翻转装置的面板输送部的结构示意图;
图3B示意性示出了本公开一种实施例的面板翻转装置的主动输送组件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3C示意性示出了本公开一种实施例的面板翻转装置的主动输送组件中驱动轴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3D示意性示出了本公开一种实施例的面板翻转装置的从动输送组件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4示意性示出了本公开一种实施例的面板翻转装置的面板翻转部的结构示意图;
图5A示意性示出了本公开一种实施例的面板翻转装置的转动部的驱动组件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5B示意性示出了本公开一种实施例的面板翻转装置的转动部的空心轴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5C示意性示出了本公开一种实施例的面板翻转装置的吸附气路在空心轴的通孔内的排列示意图;
图6A示意性示出了本公开一种实施例的面板翻转装置的一个升降部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6B示意性示出了本公开一种实施例的面板翻转装置的另一升降部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需要注意的是,为了清晰起见,在用于描述本公开的实施例的附图中,结构或区域的尺寸可能被放大或缩小,即这些附图并非按照实际的比例绘制。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将参照附图来描述本公开的实施例。但是应该理解,这些描述只是示例性的,而并非要限制本公开的范围。在下面的详细描述中,为便于解释,阐述了许多具体的细节以提供对本公开实施例的全面理解。然而,明显地,一个或多个实施例在没有这些具体细节的情况下也可以被实施。此外,在以下说明中,省略了对公知结构和技术的描述,以避免不必要地混淆本公开的概念。
在此使用的术语仅仅是为了描述具体实施例,而并非意在限制本公开。在此使用的术语“包括”、“包含”等表明了所述特征、步骤、操作和/或部件的存在,但是并不排除存在或添加一个或多个其他特征、步骤、操作或部件。
在此使用的所有术语(包括技术和科学术语)具有本领域技术人员通常所理解的含义,除非另外定义。应注意,这里使用的术语应解释为具有与本说明书的上下文相一致的含义,而不应以理想化或过于刻板的方式来解释。
在使用类似于“A、B和C等中至少一个”这样的表述的情况下,一般来说应该按照本领域技术人员通常理解该表述的含义来予以解释(例如,“具有A、B和C中至少一个的系统”应包括但不限于单独具有A、单独具有B、单独具有C、具有A和B、具有A和C、具有B和C、和/或具有A、B、C的系统等)。
在包含玻璃面板的制造工艺中,例如包括显示器或玻璃板的的制造工艺中,在不同的工序需要对玻璃面板进行翻转,进而针对玻璃板的不同的表面进行加工或处理。一般可以采用两个机械手配合实现对玻璃面板的翻转,而机械手的造价较为昂贵,并且两个机械手在翻转时需要配合等操作,翻转方式繁琐,不利于成本降低以及生成效率的提升。此外,在玻璃翻转过程中,需要通过吸盘对玻璃面板进行吸附,而吸盘通过吸附气路与真空泵连通,在翻转过程中,吸附气路会与翻转的设备发生摩擦接触,导致吸附气路破损,最终使得吸盘失效,若在翻转过程中出现吸附气路破损的问题,将出现玻璃面板在翻转过程掉落等安全问题。
为了解决上述的问题,本公开的实施例提供了一种面板翻转装置,包括但不限于:面板输送部,沿第一方向输送面板;面板翻转部,用于对输送至设定位置的所述面板进行翻转;支撑部,支撑所述面板翻转部;其中,所述面板翻转部包括:翻转框,在第二方向上延伸设置,所述第二方向垂直于所述第一方向,所述翻转框与所述支撑部通过转动部转动连接,所述转动部包括空心轴,所述空心轴的一端与所述翻转框转动连接,另一端与所述支撑部转动连接;吸附组件,设置在所述翻转框上,所述吸附组件包括对面板进行吸附的多个吸盘以及将所述多个吸盘与真空装置连通的吸附气路,所述吸附气路贯穿所述空心轴的通孔;所述吸附气路包括主吸附气路和从吸附气路,所述主吸附气路与吸附所述面板的第一受力位置的吸盘连通,所述从吸附气路与吸附所述面板的第二受力位置的吸盘连通,所述第一受力位置的吸附优先级大于所述第二受力位置的吸附优先级;在所述空心轴的通孔内,所述主吸附气路比所述从吸附气路更靠近所述空心轴的轴心线。
根据本公开的实施例,通过设置面板翻转部,实现对面板输送部上的输送至设定位置的面板进行快速翻转,简化翻转工序。通过将吸附气路贯穿空心轴的通孔,可以有效避免吸附气路在面板翻转过程中的磨损问题。此外,通过设置不同的吸附气路对面板的不同受力位置进行吸附,并且将主吸附气路设置为比从吸附气路更靠近空心轴的轴心线的位置,可以实现在吸附气路磨损时,优先保证主吸附气路不被破坏,进一步提升对面板吸附的可靠性。
下面结合本公开实施例的附图对面板翻转装置进行详细的说明。
图1示意性示出了本公开一种实施例的面板翻转装置的立体结构示意图。图2示意性示出了本公开一种实施例的面板翻转装置的俯视图。
如图1所示,面板翻转装置100包括面板输送部10、面板翻转部20、支撑部30。
在本公开的实施例中,面板翻转装置100例如可以用于翻转的面板P例如可以是玻璃面板、包含玻璃的面板、硅晶面板,或者其他材料脆性材料制成的面板,这类面板在生产制造工艺中,需要进行翻转操作,同时又必须避免该类面板在翻转时掉落以免损坏的情况。
如图1和图2所示,面板输送部10用于沿第一方向X输送面板P,例如可以是在平行于水平方向上沿着第一方向输送面板,面板输送部沿10第二方向Y具有一定的宽度,其中第二方向Y是在平行于水平方向上与第一方向X垂直的方向。第一方向X可以根据生产线的设计进行调整。
例如,面板输送部10包括在第一方向X上间隔设置的第一面板输送部101和第二面板输送部102,即第一面板输送部101和第二面板输送部102之间具有一定的间距。
面板翻转部20,通过位于面板输送部10两侧的支撑部30支撑该面板翻转部20,面板翻转部20在第二方向Y上延伸,即面板翻转部20的长度方向沿第二方向Y延伸,面板翻转部20的一侧与面板输送部10一侧边的支撑部30连接,面板翻转部20的另一侧与面板输送部10另一侧边的支撑部30连接,从而使支撑部30将面板翻转部20支撑起来,面板翻转部20位于第一面板输送部101和第二面板输送部102之间。当面板输送部10将面板P输送至第一面板输送部101和第二面板输送部102之间时,通过面板翻转部20将面板P进行翻转,面板P翻转的具体过程将在后文进行详细说明。
图3A示意性示出了本公开一种实施例的面板翻转装置的面板输送部的结构示意图。图3B示意性示出了本公开一种实施例的面板翻转装置的主动输送组件的立体结构示意图。图3C示意性示出了本公开一种实施例的面板翻转装置的主动输送组件中驱动轴的立体结构示意图。图3D示意性示出了本公开一种实施例的面板翻转装置的从动输送组件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如图3A所示,面板输送部10包括在第一方向X上间隔设置的第一面板输送部101和第二面板输送部102,第一面板输送部101和第二面板输送部102之间设置一定的间隔,便于控制面板翻转部20移动至该间隔内,从而对面板P进行吸附翻转。
如图3A所示,面板输送部10包括支撑架11,支撑架上设置有主动输送组件12和从动输送组件13,主动输送组件12用于为面板输送提供动力,从动输送组件13用于对面板输送提供支撑。
支撑架11包括多个支撑腿111以及设置在支撑腿上侧的支撑板112,支撑板112用于安装设置主动输送组件12和从动输送组件13。
主动输送组件12设置在支撑架11上,主动输送组件12沿第一方向X上延伸且在第二方向Y间隔设置。具体地,主动输送组件12固定安装在支撑架11的支撑板112上,每个主动输送组件在第一方向X上延伸具有一定的长度,从而便于将面板在沿第一方向X上移动输送。多个主动输送组件12在第二方向Y上间隔开,从而在第二方向Y,相邻的主送输送组件12之间具有一定的间距。
从动输送组件13设置在支撑架11上,从动输送组件沿第一方向X上延伸且在第二方向Y间隔设置。具体地,从动输送组件13也固定安装在支撑架11的支撑板112上,每个从动输送组件13在第一方向X上延伸具有与主动输送组件12一样的长度,从而便于对输送移动的面板进行支撑。多个从动输送组件13在第二方向Y上间隔开,即在第二方向Y,相邻的从动输送组件13之间具有一定间距。
如图3A所示,主动输送组件12设置在从动输送组件13之间,即主动输送组件12比从动输送组件13更靠近面板输送线路的中间,通过将主动输送组件12设置在从动输送组件13之间,能够更好的为面板输送提供动力,避免面板在输送过程中发生偏移的问题。
主动输送组件12和从动输送组件13在第二方向Y上间隔开,即相邻的主动输送组件12之间在第二方向Y上具有间隔,相邻的从动输送组件13之间在第二方向Y上具有间隔,以及相邻的主动输送组件12和从动输送组件13之间在第二方向Y上具有间隔。
根据本公开的实施例,通过设置上述的间隔,便于容纳面板翻转部20的部分结构,从而在不影响面板输送的情况下,面板翻转部20能够移动至第一面板输送部101和第二面板输送部102之间,对面板输送部上输送的面板进行吸附翻转操作。
如图3B、3C所示,主动输送组件12包括:第一安装架121,安装在支撑架11上,例如安装在支撑架的支撑板112上。在第一安装架121上,沿第一方向上间隔设置有从动轮122和主动轮123,从动轮122和主动轮123上套设有传送带124,传送带124与面板P接触,在传动带124被带动移动时,可以带动面板在第一方向X移动,实现输送面板的功能。
驱动轴127,与电机1271连接,通过电机1271的转动以驱动所述主动轮旋转,并带动所述传送带输送面板。例如,多个主动输送组件12共用同一根驱动轴127,驱动轴127穿过多个主动输送组件12的主动轮123,通过电机1271转动带动多个主动输送组件12的传送带,通过共用同一驱动轴127,可以保持面板移动的一致性,避免移动过程中面板发生偏移。
主动输送组件上还设置有粉尘清理部,例如粉尘清理部包括吹气组件125和毛刷126,用于针对传送带的与面板接触的表面进行粉尘清理。吹气组件125可以通过气流去除传送带上的粉尘,毛刷126可以通过摩擦力去除传送带上的粉尘,从而实现去除粉尘的效果。
如图3D所示,从动输送组件13包括:第二安装架131和防静电滚轮132。
第二安装架131例如可以是板状结构,安装在支撑架11上,例如安装在支撑架11的支撑板112上。在第二安装架131上,沿第一方向X上间隔设置有多个防静电滚轮132,防静电滚轮132用于输送面板。多个防静电滚轮132依次在第一方向X间隔排布。一方面可以支撑面板移动,另一方面,可以有效防止与之间面板摩擦产生静电。
图4示意性示出了本公开一种实施例的面板翻转装置的面板翻转部的结构示意图。图5A示意性示出了本公开一种实施例的面板翻转装置的转动部的驱动组件的立体结构示意图。图5B示意性示出了本公开一种实施例的面板翻转装置的转动部的空心轴的立体结构示意图。图5C示意性示出了本公开一种实施例的面板翻转装置的吸附气路在空心轴的通孔内的排列示意图。
面板翻转部20包括翻转框21和吸附组件22,吸附组件22设置在翻转框21上。
如图4所示,翻转框21包括:沿第二方向Y延伸的第一横梁211和第二横梁212,第一横梁211和第二横梁212平行设置,第一横梁211和第二横梁212包括相对的第一端D1和第二端D2;与第一横梁211和第二横梁212的第一端D1固定连接的第一连接板213;与第一横梁211和第二横梁212的第二端D2固定连接的第二连接板214,第一连接板213和第二连接板214平行设置。第一横梁211、第二横梁212、第一连接板213和第二连接板214形成供面板穿过的框口,即框口呈长方形。例如,对面板进行翻转时,经由面板输送部10将面板P输送至框口内,吸附组件22对面板P吸附,并进行翻转操作。
第一横梁211和第二横梁212上分别设置有沿第一方向X延伸且在第二方向Y间隔设置的吸盘安装架215。吸盘安装架215呈长条形,吸盘安装架215在第一横梁211或第二横梁212的两侧的长度相等。
例如,第一横梁211和第二横梁212上均设置有多个吸盘安装架215,每个吸盘安装架215上安装多个吸盘221,第一横梁211的吸盘安装架215上的吸盘221与第二横梁212的吸盘安装架215上的吸盘221相对向设置,从而可以对面板相对的两侧表面分别进行吸附,实现更好的吸附效果,使吸附更加可靠,避免面板在翻转过程中掉落的问题。
翻转框21与支撑部30通过转动部40转动连接,即支撑部30固定安装在地面上,翻转框21通过转动部40与支撑部30转动连接,翻转框21可以相对支撑部30转动。
如图1、图5A至图5C所示,支撑部30包括在第二方向Y相对设置第一支撑子部301和第二支撑子部302,第一支撑子部301和第二支撑子部302相对向设置,用于分别支撑翻转框21的两侧。
如图5A和5B所示,转动部40包括空心轴41和驱动组件42。
如图1和图5A所示,驱动组件42固定在第一子支撑部301上且与第一连接板213转动连接,驱动组件42用于驱动面板翻转部20翻转。
具体地,驱动组件42包括伺服电机421,伺服电机421被固定安装在第一支撑子部301上,第一连接板213与驱动组件的转轴固定连接,当伺服电机421带动转轴转动时,驱动面板翻转部20转动。
如图1和图5B所示,空心轴41的一端与翻转框21转动连接,另一端与支撑部30转动连接,具体地,空心轴41的一端与第二连接板214通过转动轴承转动连接,另一端通过转动轴承与第二支撑子部302转动连接。当驱动组件42带动面板翻转部20的翻转框21转动时,从而使翻转框21能够围绕空心轴41的轴心线方向转动。
吸附组件22包括多个吸盘221以及将吸盘和真空装置连通的吸附气路222,真空装置例如可以是真空泵。如图4所示,吸盘221安装在吸盘安装架215上,吸附气路222连通吸盘221,并贯穿空心轴41的通孔,从而将吸附气路从吸盘处引导至真空装置处。
在本公开的实施例中,由于真空泵等真空装置固定设置,面板翻转部针对面板进行翻转时,与吸盘连通的吸附气路被带动扭转,从而与翻转装置的其他部件发生磨损,严重时,吸附气路破损将导致吸盘失效,进而在翻转过程中,面板从面板翻转部上滑落,发生安全事故。为了减少面板翻转部在对面板进行翻转过程中,吸附气路的磨损,本公开将吸附气路贯穿空心轴的通孔,从而与真空装置连通。空心轴41的两端分别与翻转框21以及支撑部30转动连接,从而可以大幅减少面板翻转部在转动时,吸附气路的磨损情况。
在面板翻转部转动的过程中,不可避免的吸附气路与翻转装置的其他部件发生磨损的情况,长时间使用后,仍然存在吸附气路被磨损失效的问题。
为了进一步解决不可避免的吸附气路的磨损,本公开的实施例对吸附气路进行设置以解决上述的问题,提高面板翻转过程中的安全系数。
如图5C所示,吸附气路222包括主吸附气路2221和从吸附气路2222,主吸附气路2221与吸附面板的第一受力位置的吸盘连通,从吸附气路2222与吸附面板的第二受力位置的吸盘连通,第一受力位置的吸附优先级大于第二受力位置的吸附优先级。
在本公开中,吸附优先级是面板的不同受力点,例如在将面板吸附时,若面板的受力点为主要受力点,则吸盘对应的面板的受力位置的受力优先级高。若面板的受力点为次要受力点,则吸盘对应的受力位置的受力优先级低。
例如,以长方形面板为例,在面板的对角线上的点为面板的主要受力位置(即第一受力位置),而在面板的边对应的中心垂线上的点为面板的次要受力位置(即第二受力位置),在将面板吸附翻转时,若只对面板的主要受力位置进行吸附,仍然可以实现对面板的翻转,若只对面板的次要受力位置进行吸附,则可能导致面板弯折断裂的问题,即次要受力位置无法有效吸附面板进行翻转。
在对面板进行吸附时,主吸附气路与吸附该面板的第一受力位置的吸盘连通,从吸附气路与吸附该面板的第二受力位置的吸盘连通,从而共同将吸附面板吸附进行翻转,提高了吸附过程中的稳固性。
由于吸附气路包括主吸附气路和从吸附气路,主吸附气路和从吸附气路贯穿空心轴的通孔,当面板翻转部在对面板吸附后对面板进行翻转的过程中,主吸附气路和从吸附气路可能与面板翻转装置的其他部件发生磨损,最终导致吸附气路失效,可能出现面板翻转掉落的安全性问题。
对此,如图5C所示,在空心轴41的通孔内,主吸附气路2221比从吸附气路2222更靠近空心轴的轴心线,即从吸附气路2222至少包围主吸附气路2221,即使出现磨损,也是从吸附气路优先出现磨损,如上文所述,主吸附气路连通的吸盘可以吸附该面板的主要受力位置(第一受力位置),从吸附气路连通的吸盘可以吸附该面板的次要受力位置(第二受力位置),也即第一受力位置的吸附优先级大于第二受力位置的吸附优先级,即使次要受力位置的气路发生磨损导致吸附面板的吸盘失效,而主要受力位置的吸盘对面板进行吸附时,仍然可以实现对面板的翻转,即面板不会出现掉落的问题。
如图5C所示,空心轴的通孔内设置有轴承Z,轴承Z的外环Z1与空心轴41的通孔内周壁配合,轴承Z的内环Z2包绕在吸附气路222的外周壁。
为了避免空心轴41与吸附气路222之间存在直接的接触摩擦,在吸附气路的与空心轴之间设置轴承Z,例如深沟球轴承。轴承的外环与空心轴的通孔内周壁配合安装,轴承的内环包绕在吸附气路的外周壁,从而吸附气路的外周壁可以通过轴承支撑发生一定的转动,也不会与空心轴的通孔内周壁发生摩擦磨损的情况。
主吸附气路2221围绕空心轴的轴心线O排列形成第一排列环C1,从吸附气路2222围绕空心轴的轴心线O排列形成第二排列环C2,第一排列环C1的直径小于所述第二排列环C2的直径。即从吸附气路2222形成的第二排列环C2包绕在主吸附气路2221排列形成的第一排列环C1外侧,即使存在吸附气路的磨损,第二排列环C2上的从吸附气路2222可以实现对第一排列环C1的主吸附气路2221进行一定的保护,有效避免主吸附气路磨损导致的面板翻转掉落的问题。
在本公开的可选实施例中,为了避免吸附气路在其他位置的磨损问题,主吸附气路和从吸附气路可以设置为从吸附气路环绕形成的排列环包绕主吸附气路,有效避免主吸附气路的磨损,通过牺牲从吸附气路来保护主吸附气路,提高面板翻转过程中的安全性。
在本公开的一些实施例中,主吸附气路和从吸附气路可以包括多个,例如,对面板的每一个面进行吸附的吸盘对应的主吸附气路可以包括4个,从吸附气路可以包括4个,分别对应于不同尺寸的面板进行吸附,例如1个主吸附气路和1个从吸附气路用于吸附翻转小尺寸的面板(如20inch以下)。2至3个主吸附气路和2至3个从吸附气路用于吸附翻转中型尺寸的面板(如21inchi至40inch),4个主吸附气路和4个从吸附气路用于吸附翻转大型尺寸的面板(如41inchi至60inch)。在一些可选的实施例中,主吸附气路和从吸附气路的数目可以根据实际的面板的尺寸进行调整。
图6A示意性示出了本公开一种实施例的面板翻转装置的一个升降部的立体结构示意图。图6B示意性示出了本公开一种实施例的面板翻转装置的另一升降部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如图6A和图6B所示,面板翻转装置100的支撑部30上设置有升降部50,用于带动所述转动部和所述翻转框沿竖直方向移动。升降部50可以包括两个,例如在第一支撑子部301和第二支撑子部302上分别设置升降部,实现控制面板翻转部的同步升降。
具体地,升降部例如可以是设置在支撑部上的丝杆组件,丝杆组件的通过伺服电机带动丝杆转动,丝杆转动带动滑台在竖直方向上下移动。转动部安装在滑台上,从而通过滑台带动转动部的移动,实现控制翻转框沿竖直方向上下移动。
转动部的驱动组件固定在第一支撑子部上的丝杆组件的滑台上,转动部的空心轴固定在第二支撑子部上的丝杆组件的滑台上,通过两侧的升降部的同步移动,带动翻转框沿竖直方向移动。
如前文所述,在第一方向X上,第一面板输送部和第二面板输送部之间具有间距。在第二方向Y上,面板输送部上设置的相邻的主动输送组件之间、相邻的从动输送组件之间以及相邻的主动输送组件和从动输送组件之间具有间距。同时,在第二方向上,翻转框上的第一横梁和第二横梁上设置的相邻的吸盘安装架之间具有间距。
在本公开的一些实施例中,吸盘上设置有伸缩组件,可以调整相对向设置的吸盘之间的间距。
以下对面板翻转装置翻转面板的过程进行详细说明。
首先,通过升降部控制面板翻转部在竖直方向向下移动,翻转框移动至第一面板输送部和第二面板输送部之间的间距内。靠近下侧的吸盘安装架移动至相邻的主动输送组件之间的间距、相邻的从动输送组件之间的间距以及相邻的主动输送组件和从动输送组件之间的间距内。上侧的吸盘安装架和下侧的吸盘安装架上的吸盘之间具有一定的距离。
接下来,在面板被输送至第一面板输送部和第二面板输送部之间,且面板穿过翻转框的框口时,第一横梁上的吸盘安装架和/或第二横梁上的吸盘安装架位于主动输送组件和/或从动输送组件之间的间隔内,通过控制真空装置通过吸附气路对吸盘进行控制,吸盘伸长并吸附至面板的表面。
在吸盘吸附面板后,通过升降部带动面板翻转部竖直向上移动至翻转位置,不同面板尺寸的翻转位置对应的高度不同,在翻转位置,对面板进行翻转时,面板不会与面板输送部或其他部件发生干涉。例如,小尺寸的面板的翻转位置比大尺寸的面板的翻转位置低。根据面板的尺寸设置面板的翻转位置,有利于减少翻转时间,提高生产效率。
在翻转位置,通过转动部控制面板翻转部翻转,例如,通过转动部的驱动组件驱动面板翻转部翻转,例如可以是翻转180度。在翻转完成后,通过升降部带动面板翻转部竖直向下移动至面板输送部。
最后,通过控制真空装置对吸盘进行收缩并释放吸盘的吸附力,以将翻转后的面板放置在面板输送部上,面板输送部继续输送面板,并进行下一面板的翻转过程。相邻的面板翻转工序中的面板翻转方向可以设置为相反方向,例如第一次面板翻转工序中,面板为顺时针180旋转,则第二次面板翻转工序中,面板为逆时针180旋转,从而避免朝向一个方向翻转导致的吸附气路磨损的问题。
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理解,本公开的各个实施例和/或权利要求中记载的特征可以进行多种组合或/或结合,即使这样的组合或结合没有明确记载于本公开中。特别地,在不脱离本公开精神和教导的情况下,本公开的各个实施例和/或权利要求中记载的特征可以进行多种组合和/或结合。所有这些组合和/或结合均落入本公开的范围。
以上对本公开的实施例进行了描述。但是,这些实施例仅仅是为了说明的目的,而并非为了限制本公开的范围。尽管在以上分别描述了各实施例,但是这并不意味着各个实施例中的措施不能有利地结合使用。本公开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及其等同物限定。不脱离本公开的范围,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做出多种替代和修改,这些替代和修改都应落在本公开的范围之内。

Claims (12)

1.一种面板翻转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面板输送部,沿第一方向输送面板;
面板翻转部,用于对输送至设定位置的所述面板进行翻转;
支撑部,支撑所述面板翻转部;
其中,所述面板翻转部包括:
翻转框,在第二方向上延伸设置,所述第二方向垂直于所述第一方向,所述翻转框与所述支撑部通过转动部转动连接,所述转动部包括空心轴,所述空心轴的一端与所述翻转框转动连接,另一端与所述支撑部转动连接;
吸附组件,设置在所述翻转框上,所述吸附组件包括对面板进行吸附的多个吸盘以及将所述多个吸盘与真空装置连通的吸附气路,所述吸附气路贯穿所述空心轴的通孔;
所述吸附气路包括主吸附气路和从吸附气路,所述主吸附气路与吸附所述面板的第一受力位置的吸盘连通,所述从吸附气路与吸附所述面板的第二受力位置的吸盘连通,所述第一受力位置的吸附优先级大于所述第二受力位置的吸附优先级;
在所述空心轴的通孔内,所述主吸附气路比所述从吸附气路更靠近所述空心轴的轴心线。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面板翻转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空心轴的通孔内设置有轴承,
所述轴承的外环与所述空心轴的通孔内周壁配合,
所述轴承的内环包绕在所述吸附气路的外周壁。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面板翻转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主吸附气路围绕所述空心轴的轴心线排列形成第一排列环,
所述从吸附气路围绕所述空心轴的轴心线排列形成第二排列环,
所述第一排列环的直径小于所述第二排列环的直径。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面板翻转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面板输送部包括:
支撑架;
主动输送组件,设置在所述支撑架上,所述主动输送组件沿第一方向上延伸且在第二方向间隔设置;
从动输送组件,设置在所述支撑架上,所述从动输送组件沿第一方向上延伸且在第二方向间隔设置;
所述主动输送组件位于所述从动输送组件之间,所述主动输送组件和所述从动输送组件在第二方向上间隔开。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面板翻转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主动输送组件包括:
第一安装架,安装在所述支撑架上,在所述第一安装架上,沿第一方向上间隔设置有从动轮和主动轮,所述从动轮和主动轮上套设有传送带;
驱动轴,与电机连接,通过电机的转动以驱动所述主动轮旋转,并带动所述传送带输送面板。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面板翻转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从动输送组件包括:
第二安装架,安装在所述支撑架上,在所述第二安装架上,沿第一方向上间隔设置有防静电滚轮,所述防静电滚轮用于输送面板。
7.根据权利要求4至6中任一项所述的面板翻转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面板输送部包括在第一方向上间隔设置的第一面板输送部和第二面板输送部,
所述面板翻转部位于所述第一面板输送部和所述第二面板输送部之间。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面板翻转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翻转框包括:沿所述第二方向延伸的第一横梁和第二横梁,所述第一横梁和第二横梁包括相对的第一端和第二端;
与所述第一横梁和第二横梁的第一端固定连接的第一连接板;
与所述第一横梁和第二横梁的第二端固定连接的第二连接板;
所述第一横梁、第二横梁、第一连接板和第二连接板形成供所述面板穿过的框口。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面板翻转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支撑部包括在第二方向相对设置第一支撑子部和第二支撑子部,
所述转动部还包括:
固定在所述第一子支撑部上且与所述第一连接板转动连接的驱动组件,所述驱动组件用于驱动所述面板翻转部翻转;
所述转动部的空心轴的一端与所述第二子支撑部转动连接,另一端与所述第二连接板转动连接。
10.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面板翻转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横梁和所述第二横梁上设置有沿第一方向延伸且在第二方向间隔设置的吸盘安装架;
其中,在所述面板被输送至所述第一面板输送部和所述第二面板输送部之间,且所述面板穿过所述框口时,
所述第一横梁上的吸盘安装架或所述第二横梁上的吸盘安装架位于所述主动输送组件和/或从动输送组件之间的间隔内。
11.根据权利要求8至10中任一项所述的面板翻转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支撑部上设置有升降部;
所述升降部用于带动所述转动部和所述翻转框沿竖直方向移动。
12.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面板翻转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面板翻转装置配置为:
在所述面板被输送至所述第一面板输送部和所述第二面板输送部之间且所述面板穿过所述框口时,通过吸附组件上的吸盘吸附所述面板;
在吸附所述面板后,通过所述升降部带动所述面板翻转部竖直向上移动至翻转位置;
通过所述转动部控制所述面板翻转部翻转,并在所述面板翻转后,通过所述升降部带动所述面板翻转部竖直向下移动至面板输送部;
通过吸附组件将所述面板放置在所述面板输送部上。
CN202311253606.1A 2023-09-26 2023-09-26 面板翻转装置 Pending CN117049178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11253606.1A CN117049178A (zh) 2023-09-26 2023-09-26 面板翻转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11253606.1A CN117049178A (zh) 2023-09-26 2023-09-26 面板翻转装置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7049178A true CN117049178A (zh) 2023-11-14

Family

ID=8866657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311253606.1A Pending CN117049178A (zh) 2023-09-26 2023-09-26 面板翻转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7049178A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TWI241976B (en) Substrate transporting apparatus
KR101830598B1 (ko) 기판 처리 시스템 및 기판 반전 장치
KR100811661B1 (ko) 유리기판 이송장치
KR101488649B1 (ko) 기판 반송 로봇 및 시스템
JP4561655B2 (ja) 搬送車
CN102161438B (zh) 搬送装置
TWI341763B (en) Processing table
JP2007036227A (ja) 基板の保存用カセット、搬送コンベア及びそれらを用いた搬送システム
TWI393205B (zh) 基板搬送裝置及基板搬送方法
TWI484581B (zh) Substrate handling device
KR20050021935A (ko) 반송 장치
CN101512747A (zh) 基板运送装置以及基板运送方法
JP4274580B1 (ja) 液晶ガラス基板搬送装置
JP2010021292A (ja) 基板昇降移送装置及び基板処理移送システム
WO2020090270A1 (ja) 物品移載設備(article transfer facility)
CN117049178A (zh) 面板翻转装置
CN104816947B (zh) 液晶面板传送装置
JP2006182502A (ja) トレイ搬送システム
CN111697259B (zh) 电池翻转及包边装置
KR20180077734A (ko) 기판이송장치
CN111348430A (zh) 一种转运平台及传送装置
JP2009029591A (ja) 薄板状材料搬送装置
JPWO2008129603A1 (ja) 基板搬送システム
KR101553611B1 (ko) 인라인 인쇄시스템용 버퍼링장치
CN211768815U (zh) 一种翻转机构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