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7042977A - 热敏记录层形成液、热敏记录介质及其生产方法以及图像记录方法 - Google Patents

热敏记录层形成液、热敏记录介质及其生产方法以及图像记录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7042977A
CN117042977A CN202280022912.1A CN202280022912A CN117042977A CN 117042977 A CN117042977 A CN 117042977A CN 202280022912 A CN202280022912 A CN 202280022912A CN 117042977 A CN117042977 A CN 117042977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thermosensitive recording
recording layer
recording medium
layer
electron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280022912.1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松井宏明
冈田真治
阿部修一郎
北野亨
藤本悠平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Ricoh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Ricoh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Priority claimed from JP2022022083A external-priority patent/JP2022151636A/ja
Application filed by Ricoh Co Ltd filed Critical Ricoh Co Ltd
Priority claimed from PCT/JP2022/007427 external-priority patent/WO2022202067A1/en
Publication of CN117042977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7042977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Landscapes

  • Heat Sensitive Colour Forming Recording (AREA)

Abstract

提供了一种热敏记录层形成液,其包括供电子化合物、受电子化合物和溶剂,其中在20℃下,受电子化合物在100%乙醇中的溶解度为5.0质量%或更低。

Description

热敏记录层形成液、热敏记录介质及其生产方法以及图像记 录方法
技术领域
本公开内容涉及热敏记录层形成液、热敏记录介质和生产热敏记录介质的方法以及图像记录方法。
背景技术
在本领域中,热敏记录介质广为人知,其包括由纸或合成纸形成的载体和设置在载体上或上方并利用供电子化合物和受电子化合物之间的着色反应的热敏记录层。
热敏记录介质是通过将热敏记录层形成液通过气刀涂布、棒涂布、刮刀涂布、幕式涂布或凹版涂布施加到载体的整个表面上,并干燥热敏记录层形成液而生产的。热敏记录层形成液是通过将供电子化合物和受电子化合物与树脂(例如,聚乙烯醇)和分散剂(例如,表面活性剂)一起分散成小颗粒来制备的。
最近,由于以下原因中的至少一个原因,高度需要已知的热敏记录介质具有通过印刷系统形成的部分热敏记录层。
(1)设计打印和使用热敏记录层形成液的打印可以通过通常使用的打印机同时进行,以降低成本和环境负荷。
(2)热敏记录层仅部分地设置在期望的区域上,以减少使用的热敏记录层形成液的量,并降低成本和环境负荷。
(3)热敏记录层仅部分地直接设置在期望的区域上,使得不必使用标签。因此,本领域中使用的材料,诸如基底、粘合剂和剥离层,是不必要的,并且因此可以降低成本和环境负荷。
(4)热敏记录层的各种形状可以部分且自由地布置以改进设计。
(5)能够以多种颜色着色的热敏记录层被自由地布置以改进设计。
(6)在使用热敏记录层作为封装材料的热封的情况下,可以通过从施加高温的热封区域去除热敏记录层来提供不着色的封装材料。
作为根据印刷系统印刷热敏记录层的技术,例如,提出了一种热敏油墨,其包括无色染料、能够在加热时对无色染料着色的显色剂、用作粘合剂的丙烯酸树脂和用作溶剂的甲苯,并且可以在印刷系统中进行印刷,并且能够进行部分印刷(例如,参见PTL 1)。
同时,具有优异的背景和图像保存性以及优异的着色敏感性的酚类显色剂,诸如4,4′-异亚丙基二苯酚,已被广泛用作作为热敏记录介质的受电子化合物的显色剂。然而,由于酚类显色剂是一种内分泌干扰物,因此酚类显色剂的使用受到关注。近年来,考虑到环境友好性,已经提出了使用不具有酚类骨架的显色剂(在下文中可以被称为“非酚类显色剂”)的各种热敏记录介质(例如,参见PTL 2和PTL 3)。所提出的热敏记录层形成液是水性分散液。
引文列表
专利文献
PTL 1:日本未审查专利申请公开号2019-38206
PTL 2:日本未审查专利申请公开号2015-150764
PTL 3:日本未审查专利申请公开号2014-226848
发明内容
技术问题
本公开内容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热敏记录层形成液,其能够形成无拖尾、无涂层不均匀性并且具有优异的背景均匀性和较小的厚度变化的热敏记录层。
在本说明书中,术语“无拖尾”是指印刷区域和非印刷区域之间的边界清晰的状态,以及图40中的拖尾的评估分级表中为等级4或更好的状态,其中用虚线指示的区域较小。
问题的解决方案
根据本公开内容的一个方面,热敏记录层形成液包括供电子化合物、受电子化合物和溶剂。受电子化合物在20℃下在100%乙醇中的溶解度为5质量%或更低。
发明的有利效果
本公开内容可以提供一种热敏记录层形成液,其能够形成无拖尾、无涂层不均匀性并且具有优异的背景均匀性和较小的厚度变化的热敏记录层。
附图说明
[图1]图1是示出根据第一实施方式的热敏记录介质的实例的示意性截面图。
[图2]图2是示出根据第二实施方式的热敏记录介质的实例的示意性截面图。
[图3]图3是示出根据第三实施方式的热敏记录介质的实例的示意性截面图。
[图4]图4是示出根据第四实施方式的热敏记录介质的实例的示意性截面图。
[图5]图5是示出根据第五实施方式的热敏记录介质的实例的示意性截面图。
[图6]图6是示出根据第六实施方式的热敏记录介质的实例的示意性截面图。
[图7]图7是示出根据第七实施方式的热敏记录介质的实例的示意性截面图。
[图8]图8是示出根据第八实施方式的热敏记录介质的实例的示意性截面图。
[图9]图9是示出根据第九实施方式的热敏记录介质的实例的示意性截面图。
[图10]图10是示出根据第十实施方式的热敏记录介质的实例的示意性截面图。
[图11A]图11A是示出根据第十一实施方式的热敏记录介质的实例的示意性截面图。
[图11B]图11B是示出根据第十一实施方式的热敏记录介质的实例的示意性平面图(载体的表面)。
[图12A]图12A是示出根据第十二实施方式的热敏记录介质的实例的示意性截面图。
[图12B]图12B是示出根据第十二实施方式的热敏记录介质的实例的示意性平面图(载体的表面)。
[图13A]图13A是示出根据第十三实施方式的热敏记录介质的实例的示意性截面图。
[图13B]图13B是示出根据第十三实施方式的热敏记录介质的实例的示意性平面图(载体的表面)。
[图14A]图14A是示出根据第十四实施方式的热敏记录介质的实例的示意性截面图。
[图14B]图14B是示出根据第十四实施方式的热敏记录介质的实例的示意性平面图(载体的表面)。
[图15A]图15A是示出根据第十五实施方式的热敏记录介质的实例的示意性截面图。
[图15B]图15B是示出根据第十五实施方式的热敏记录介质的实例的示意性平面图(载体的表面)。
[图16A]图16A是示出根据第十六实施方式的热敏记录介质的实例的示意性截面图。
[图16B]图16B是示出根据第十六实施方式的热敏记录介质的实例的示意性平面图(载体的表面)。
[图17A]图17A是示出根据第十七实施方式的热敏记录介质的实例的示意性截面图。
[图17B]图17B是示出根据第十七实施方式的热敏记录介质的实例的示意性平面图(载体的表面)。
[图17C]图17C是示出根据第十七实施方式的热敏记录介质的实例的示意性平面图(载体的后表面)。
[图18A]图18A是示出根据第十八实施方式的热敏记录介质的实例的示意性截面图。
[图18B]图18B是示出根据第十八实施方式的热敏记录介质的实例的示意性平面图(载体的表面)。
[图18C]图18C是示出根据第十八实施方式的热敏记录介质的实例的示意性平面图(载体的后表面)。
[图19A]图19A是示出根据第十九实施方式的热敏记录介质的实例的示意性截面图。
[图19B]图19B是示出根据第十九实施方式的热敏记录介质的实例的示意性平面图(载体的表面)。
[图19C]图19C是示出根据第十九实施方式的热敏记录介质的实例的示意性平面图(载体的后表面)。
[图20A]图20A是示出根据第二十实施方式的热敏记录介质的实例的示意性截面图。
[图20B]图20B是示出根据第二十实施方式的热敏记录介质的实例的示意性平面图(载体的表面)。
[图20C]图20C是示出根据第二十实施方式的热敏记录介质的实例的示意性平面图(载体的后表面)。
[图21A]图21A是示出根据第二十一实施方式的热敏记录介质的实例的示意性截面图。
[图21B]图21B是示出根据第二十一实施方式的热敏记录介质的实例的示意性平面图(载体的表面)。
[图21C]图21C是示出根据第二十一实施方式的热敏记录介质的实例的示意性平面图(载体的后表面)。
[图22A]图22A是示出根据第二十二实施方式的热敏记录介质的实例的示意性截面图。
[图22B]图22B是示出根据第二十二实施方式的热敏记录介质的实例的示意性平面图(载体的表面)。
[图22C]图22C是示出根据第二十二实施方式的热敏记录介质的实例的示意性平面图(载体的后表面)。
[图23A]图23A是示出根据第二十三实施方式的热敏记录介质的实例的示意性截面图。
[图23B]图23B是示出根据第二十三实施方式的热敏记录介质的实例的示意性平面图(载体的表面)。
[图24A]图24A是示出根据第二十四实施方式的热敏记录介质的实例的示意性截面图。
[图24B]图24B是示出根据第二十四实施方式的热敏记录介质的实例的示意性平面图(载体的表面)。
[图25A]图25A是示出根据第二十五实施方式的热敏记录介质的实例的示意性截面图。
[图25B]图25B是示出根据第二十五实施方式的热敏记录介质的实例的示意性平面图(载体的表面)。
[图25C]图25C是示出根据第二十五实施方式的热敏记录介质的实例的示意性平面图(载体的后表面)。
[图26A]图26A是示出根据第二十六实施方式的热敏记录介质的实例的示意性截面图。
[图26B]图26B是示出根据第二十六实施方式的热敏记录介质的实例的示意性平面图(载体的表面)。
[图27A]图27A是示出根据第二十七实施方式的热敏记录介质的实例的示意性截面图。
[图27B]图27B是示出根据第二十七实施方式的热敏记录介质的实例的示意性平面图(载体的表面)。
[图28A]图28A是示出根据第二十八实施方式的热敏记录介质的实例的示意性截面图。
[图28B]图28B是示出根据第二十八实施方式的热敏记录介质的实例的示意性平面图(载体的表面)。
[图29A]图29A是示出根据第二十九实施方式的热敏记录介质的实例的示意性截面图。
[图29B]图29B是示出根据第二十九实施方式的热敏记录介质的实例的示意性平面图(载体的表面)。
[图30A]图30A是示出根据第三十实施方式的热敏记录介质的实例的示意性截面图。
[图30B]图30B是示出根据第三十实施方式的热敏记录介质的实例的示意性平面图(载体的表面)。
[图31A]图31A是示出根据第三十一实施方式的热敏记录介质的实例的示意性截面图。
[图31B]图31B是示出根据第三十一实施方式的热敏记录介质的实例的示意性平面图(载体的表面)。
[图32A]图32A是示出根据第三十二实施方式的热敏记录介质的实例的示意性截面图。
[图32B]图32B是示出根据第三十二实施方式的热敏记录介质的实例的示意性平面图(载体的表面)。
[图33]图33是示出用于本公开内容的图像记录方法的图像记录装置的实例的示意图。
[图34]图34是示出用于本公开内容的图像记录方法的图像记录装置的另一个实例的示意图。
[图35]图35是示出用于本公开内容的图像记录方法的图像记录装置的激光阵列的对准状态的视图。
[图36A]图36A是示出用于实施例中进行的凹版印刷的凹版辊的实例的示意图。
[图36B]图36B是示出实施例中凹版印刷的布局的示意图。
[图37]图37是示出用于实施例中进行的柔性版印刷的柔性版印版的实例的示意图。
[图38]图38是示出背景均匀度的评价分级表的图。
[图39]图39是示出图像均匀度的评价分级表的图。
[图40]图40是示出拖尾的评价分级表的图。
具体实施方式
(热敏记录层形成液)
本公开内容的热敏记录层形成液包括供电子化合物、受电子化合物和溶剂。受电子化合物在20℃下在100%乙醇中的溶解度为5质量%或更低。热敏记录层形成液可以根据需要进一步包括其他组分。
本公开内容的热敏记录层形成液用于形成本公开内容的热敏记录介质。短语“用于形成本公开内容的热敏记录介质”是指用于形成本公开内容的热敏记录介质的热敏记录层。
在本领域中,使用的热敏记录层形成液通常是水性分散液。因此,当通过印刷施加热敏记录层形成液时,热敏记录层形成液不能顺畅地扩散。因此,存在平整度低、倾向于出现拖尾和涂布不均匀、印刷的热敏记录层的厚度显著变化、以及出现涂布不均匀而导致背景不均匀的问题。此外,当热敏记录层被部分地设置时,热敏记录层形成液的流动没有被充分地控制以形成待形成的形状,可能发生形状模糊或拖尾。
此外,在本领域中,使用诸如甲苯的芳香族溶剂,但是在印刷工业中限制甲苯的使用,以减少由VOC的排放造成的环境负荷。
此外,本领域已知的热敏记录层形成液是水性分散液。如果将使用的溶剂改变为醇类溶剂或酯类溶剂,而不是芳香族溶剂,则为了调节印刷条件,受电子化合物的溶解度增加,并且作为颗粒存在于溶剂中的受电子化合物的比例降低,以形成类似受电子化合物溶液的状态。因此,存在与供电子化合物的接触概率增加、供电子化合物和受电子化合物之间的着色反应随着时间的推移而进行、以及热敏记录层形成液的所谓“液体雾化”现象的问题。
因此,本公开内容的热敏记录形成液包括供电子化合物、受电子化合物和溶剂,其中受电子化合物在20℃下在100%乙醇中的溶解度为5质量%以下。结果,作为颗粒存在于溶剂中的受电子化合物的比例增加,与供电子化合物的接触概率降低,并且防止了供电子化合物和受电子化合物之间随着时间的推移而进行的着色反应。因此,“液体雾化”现象得到显著抑制。此外,本公开内容的热敏记录层形成液可以形成具有较小厚度变化、没有拖尾和涂布不均匀性并且具有优异的背景均匀性的热敏记录层。
本公开内容的由热敏记录层形成液形成的热敏记录层可以通过将热敏记录层形成液通过印刷施加到载体上而获得,其中热敏记录层形成液包括供电子化合物、在20℃下在100%乙醇中的溶解度为5质量%或更低的受电子化合物、和溶剂。
在本公开内容中,优选地将热敏记录层形成液施加到载体的部分区域上。具体地,将热敏记录层形成液施加到载体的期望图像记录的区域,以形成热敏记录层。载体的“部分区域”是指部分面积,并且热敏记录层的该面积相对于载体表面的总面积小于100%。热敏记录层的形状、尺寸、数量和布置没有特别限制,并且可以根据预期目的适当选择。
本公开内容的热敏记录层形成液包括供电子化合物、受电子化合物和溶剂,并且优选地进一步包括表面活性剂、光热转换材料和粘合剂树脂。热敏记录层形成液可以根据需要进一步包括其他组分。
<供电子化合物>
供电子化合物没有特别限制,并且可以根据预期目的适当地选自通常用于热敏记录介质的供电子化合物。供电子化合物的实例包括隐色化合物,诸如三苯甲烷类染料、芴类染料、吩噻嗪类染料、金胺类染料、螺吡喃类染料和吲哚酞类染料。以上列出的实例可以单独使用或组合使用。
黑色染料的受电子化合物的实例包括6-(二乙氨基)-2-[3-(三氟甲基)苯胺基]螺[9H-呫吨-9,3′(1′H)-异苯并呋喃]-1′-酮、2′-苯胺基-3′-甲基-6′-(二戊氨基)螺[异苯并呋喃-1(3H),9′-[9H]呫吨]-3-酮,2′-苯胺基-6′-二丁基氨基-3′-甲基螺[苯酞-3,9′-[9H]呫吨、2′-苯胺基-6′-(N-乙基-N-异戊基氨基)-3′-甲基螺[苯酞-3,9′-[9H]呫吨],2-(苯氨基)-3-甲基-6-[乙基(对甲苯基)氨基]螺[9H-呫吨-9,1′(3′H)-异苯并呋喃]-3′-酮、3-二乙氨基-6-甲基-7-苯胺基荧烷和3-二丁氨基-6-甲基-7-苯胺基荧烷。
红色染料的受电子化合物的实例包括6′-(二乙氨基)-1′,2′-苯并荧烷、9-(N-乙基-N-异戊基氨基)螺[苯并[a]呫吨-12,3′-苯酞]、2′-甲基-6′-(N-对甲苯基-N-乙基氨基)螺[异苯并呋喃-1(3H),9′-[9H]呫吨]-3-酮、2′-氯-6′-(二乙氨基)螺[异苯并呋喃-1(3H),9′-[9H]呫吨]-3-酮、6′-(二丁氨基)-2′-溴-3′-甲基螺[苯酞-3,9′-呫吨]和3,3-双(1-正丁基-2-甲基-3-吲哚基)苯酞。
蓝色染料的受电子化合物的实例包括3-[4-(二乙氨基)-2-己氧基苯基]-3-(1-乙基-2-甲基吲哚-3-基)-4-氮杂苯酞、3-(4-二乙氨基-2-乙氧基苯基)-3-(1-乙基2-甲基吲哚-3-基)-4-氮杂苯酞和3′,6′-双(二苯氨基)螺[苯酞-3,9′-呫吨]。
绿色染料的受电子化合物的实例包括1-乙基-8-[N-乙基-N-(4-甲苯基)氨基]-2,2,4-三甲基-1,2-二氢螺[11H-色烯并[2,3-g]喹诺酮-11,3′-苯酞]、2′-(二苄基氨基)-6′-(二乙氨基)荧烷和2′-(N-苯基-N-甲氨基)-6′-(N-对甲苯基-N-乙氨基)螺[异苯并呋喃-1(3H),9′-[9H]呫吨]-3-酮。
黄色或橙色染料的受电子化合物的实例包括F.ColorYellow-17、Orange 100和Orange-DCF。
以上列出的供电子化合物可以单独使用或组合使用。
供电子化合物的50%累积体积粒径(D50)优选地为0.05微米或更大但0.5微米或更小,并且更优选地为0.1微米或更大但0.3微米或更小。
例如,供电子化合物的50%累积体积粒径(D50)可以通过激光衍射/散射粒径分析仪(装置名称:LA-960,可从Horiba,Ltd.获得)测量。
供电子化合物的量没有特别限制,并且可以根据预期目的适当地选择。供电子化合物的量相对于热敏记录层形成液的总量为5质量%或更大但40质量%或更小,更优选地为10质量%或更多但30质量%或更小。
<受电子化合物>
受电子化合物没有特别限制,只要受电子化合物接受电子即可,并且可以根据预期目的适当地选择。受电子化合物优选地为显色剂。
显色剂没有特别限制,只要显影剂在20℃下在100%乙醇中的溶解度为5质量%或更低即可,并且可以根据预期目的适当地选择。显色剂的实例包括非酚类显色剂和双酚类显色剂。在以上列出的实例中,非酚类显色剂是优选的。受电子化合物在20℃下在100%乙醇中的溶解度优选为4质量%或更低,更优选地为3质量%或更小,特别优选地为1质量%或更小。
<受电子化合物在乙醇中的溶解度的测量>
<<1.饱和溶液的制备>>
(1)在20℃±3℃的环境中,在150mL至300mL的烧杯中制备约100g的溶剂(100%乙醇)。
(2)在搅拌搅拌器或搅拌棒的同时,逐渐添加受电子化合物,直到受电子化合物的不溶物出现在烧杯底部。
(3)将所得物静置1小时或更长时间,并将盖子放置在烧杯顶部。
(4)如果不溶性物质通过用搅拌棒搅拌而完全消失,则重复过程(2)至(4)。
(5)如果不溶物在静置1小时或更长时间后仍然存在,则确定饱和溶液的制备完成。
<<2.溶解度的测量>>
以1mg或更小的最小单位称量铝杯的重量(A)。
用移液管收集在1中制备的饱和溶液的透明上清液的一部分,并将收集的液体放置在铝杯中(重量为约0.8g至约1.3g),并以1mg或更小的最小单位称量液体的重量。
及时进行测量,以防止灰尘等的混入。
将收集液体的铝杯放置在干燥器(120℃±10℃)中。可选地,将收集液体的铝杯放置在安装了局部通风装置的区域的热板(120℃±10℃)上。
溶剂从液体中蒸发25分钟或更长时间(当使用热板时,盖上盖子以防止灰尘混入)。
将铝杯从干燥器或热板上取下,在室内静置1分钟或更长时间,然后以1mg或更小的最小单位称重总量(C)。
基于上述A、B和C的测量结果,根据以下数学方程1计算受电子化合物在乙醇中的溶解度。
溶解度(质量%)=[(C-A)/B]×100数学方程1
非酚类显色剂是指显色剂不具有酚骨架。由于非酚类显色剂不被视为内分泌干扰物,因此与酚类显色剂不同,从环境友好性的角度来看,非酚类显影剂是期望的。
非酚类显色剂是选自以下化合物中的至少一种,该化合物包括,为(硫代)脲基(-NH-CX-NH-)(其中X是O或S)或磺酰(硫代)脲基(-SO2-NH-CX-NH-)(其中X是O或S)的连接基团,和为氨基甲酸酯基(-NHCOO-)、酰胺基(-NHCO-)、磺酰基(-SO2-)或磺酰胺基(-SO2NH-)的连接基团,并且具有芳香基团通过所述连接基团结合的结构。非酚类显色剂更优选地为选自包括为脲基(-NH-CO-NH-)或磺酰脲基(-SO2-NH-CO-NH-)的连接基团和为酰胺基(-NHCO-)、磺酰基(-SO2-)或磺酰胺基(-SO2NH-)的连接基团并且具有芳香族基团经由所述连接基团结合的结构的化合物的至少一种。
作为受电子化合物,可以使用能够在加热时与供电子化合物反应以使供电子化合物着色的各种材料。受电子化合物可以单独使用,或者可以组合使用。
受电子化合物没有特别限制,并且可以使用任何已知的受电子化合物,只要受电子化合物在20℃下在乙醇中的溶解度为5质量%或更低即可。已知的受电子化合物的实例包括含硫双酚化合物、4-羟基苯甲酸酯、苯甲酸盐、水杨酸金属盐、羟基砜、羟基砜的多价金属、羟基萘甲酸酯、三卤代甲基砜、磺酰基脲和二苯基砜交联的化合物。
受电子化合物优选为以下化合物(I)至(VI)中的任一种。
(化合物(I))
化合物(I)由通式(I)表示。
[化学式1]
在通式(I)中,R1是未被取代的苯基或被C1-C8烷基、C1-C8烷氧基或卤素原子取代的苯基;X是由-C(=O)-表示的基团;并且A是未被取代的或被C1-C8烷基或卤素原子取代的C1-C8烷基,被C1-C8烷氧基或卤素原子取代的C1-C8烷氧基,或被C1-C8烷基磺酰基、卤素原子、苯基、苯氧基或苯氧羰基取代的亚苯基。
B是从以下连接基团中选择的任何一个:
R2是C1-C4烷基、被卤素原子取代的C1-C4烷基、未取代的或被C1-C4烃基或卤素原子取代的苯基、或未取代的或被C1-C4-烷基或卤素原子取代的苄基。
当B不是由-O-SO2-表示的连接基团时,R2是未取代或取代的苯基或未取代或取代的C1-C8烷基。当B是由-O-表示的连接基团时,R2不是烷基。
化合物(I)特别优选为由以下结构式表示的化合物。
[化学式2]
(化合物(II))
化合物(II)由以下通式(II)表示。
[化学式3]
在通式(II)中,R1至R5各自独立地为氢原子、卤素原子、硝基、氨基、烷基、烷氧基、芳酰基、烷基羰氧基、芳基羰氧基、烷基羰基氨基、芳基羰基氨基、烷基磺酰基氨基、芳基磺酰基胺基、单烷基氨基、二烷基氨基、或芳基氨基。
化合物(II)特别优选地为由以下结构式表示的化合物。
[化学式4]
(化合物(III))
化合物(III)由以下通式(III)表示。
[化学式5]
在通式(III)中,R和R1各自独立地选自基团(1)至(5)。
(1)氢原子,(2)直链或支链C1-C18烷基,(3)R11OR12-(其中R11和R12各自独立地为直链或支链C1-C8烷基),(4)(R13)2N-R12(其中R13是直链或支链C1-C8烷基、或通过将直链或支链C1-C8烷基与氮键合而形成的5元或6元环,并且R12是直链或支链C1-C8-烷基),和(5)由以下通式(A)表示的基团(其中R2、R3、R4、R5和R6各自独立地选自以下(i)至(vii)。
(i)氢原子,(ii)直链或支链C1-C8烷基,(iii)-NH-C(=O)-R14或-C(=O)-NH-R14(R14是直链或支链C1-C8烷基),(iv)-C(=O)OR15(其中R15为直链或支链C1-C8烷基),(v)卤素原子,(vi)R2和R3的组合和/或R4和R5的组合,或R3和R4的组合和/或R5和R6的组合,或R2和R3的组合和R5和R6的组合形成包括3或4个碳原子的烃基,和(vii)X是单键、或支链或非支链C1-C8亚烷基,其任选地包括一个或多个氧原子。
(通式A)
[化学式6]
化合物(III)特别优选地为由以下结构式表示的化合物。
[化学式7]
(化合物(IV))
化合物(IV)由通式(IV)-1至(IV)-3中的任一个表示。
[化学式8]
在通式(IV)-1中,R1至R3每个独立地为氢原子、卤素原子、硝基、C1-C6烷基、C1-C6烷氧基、C2-C6烯基、C1-C6-氟烷基、N(R4)2基(其中R4是氢原子、苯基、苄基或C1-C6烷基)、NHCOR5(其中R5是C1-C6烃基)、可以被取代的苯基,或者可以被取代的苄基;n1和n3各自独立地为1至5的整数;n2为1至4的整数。
[化学式9]
在通式(IV)-2中,R1至R3与通式(I)的R1至R3相同;n2和n3与通式(IV)-1的n2和n3相同;并且n4为1至7的整数。
[化学式10]
在通式(IV)-3中,R1至R3与通式(IV)-1的R1至R3相同;并且n2、n3和n4与通式(IV)-1和(IV)-2的n2、n3和n4相同。
在由通式(IV)-1至(IV)-3表示的化合物(IV)中,化合物(Ⅳ)特别优选地为具有以下结构式(Ⅳ)表示的结构的化合物。
[化学式11]
结构式(IV)
(化合物(V))
化合物(V)由以下通式(V)表示。
[化学式12]
在通式(V)中,R2是直链、支链或脂环C1-C12烷基、C7-C12芳烷基或C6-C12芳基,其未被取代或被C1-C12烃基、C1-C12烷氧基、C6-C12芳基或卤素原子取代,其中两个或多个R2可以彼此相同或不同。
A1是氢原子或C1-C4烷基,其中两个或多个A1可以彼此相同或不同。
在由通式(V)表示的化合物中,特别优选的是由以下的结构式(V)表示的化合物。
[化学式13]
结构式(V)
(化合物(VI))
化合物(VI)由通式(VI-1)至(VI-7)中的任一个表示。
[化学式14]
在通式(VI-1)中,X和Z各自是芳香族化合物残基,其可以具有取代基;Y0是选自亚甲苯基、亚二甲苯基、亚萘基、-Φ-CH2-Φ-基(其中-Φ-表示亚苯基)和由以下结构式(1)表示的单元中的至少一个,
[化学式15]
[化学式16]
在通式(VI-2)中,X和Y各自是芳香族化合物残基,其可以具有取代基。
[化学式17]
在通式(VI-3)中,X和Y各自为芳香族化合物残基;A是二价或更高级的芳香族化合物残基;并且n是2或更大的整数,其中每个残基可以具有取代基。
[化学式18]
在通式(VI-4)中,Z和Y各自为芳香族化合物残基;B是二价或更高级的芳香族化合物残基;并且n是2或更大的整数,其中每个残基可以具有取代基。
[化学式19]
在通式(VI-5)中,苯环的氢原子可以被可以包括取代基的脂族化合物残基取代;C是选自-SO2-、-O-、-(S)n-、-(CH2)n-、-CO-、-CONH-和由以下结构式表示的基团中的一种,或者可以不存在;并且n是1或2。
[化学式20]
[化学式21]
在通式(VI-6)中,苯环的氢原子可以被取代;脂族化合物残基可以具有取代基;D是选自-SO2-、-O-、-(S)n-、-(CH2)n-、-CO-、-CONH-、-NH-、-CH(COOR1)-、-C(CF3)2-和-CR2R3-中的至少一种或者不存在,其中R1、R2和R3各自为烷基;并且n为1或2。
[化学式22]
在通式(VI-7)中,X、Y和Z各自是芳香族化合物残基,并且每个残基可以包括取代基。
在化合物(VI-1)至(VI-7)中,特别优选的是由以下结构式(VI)表示的化合物。
[化学式23]
受电子化合物的量没有特别限制,并且可以根据预期目的适当地选择。受电子化合物的量相对于1质量份供电子的化合物为1质量份或更大但20质量份或更小,更优选地为2质量份或更大但10质量份或更小。
<溶剂>
溶剂的实例包括水、芳族溶剂、酯溶剂、酮溶剂、醇溶剂、脂族烃、二醇溶剂、石蜡溶剂、包括作为主要组分的环烷烃并且包括1%或更少的芳族组分的石油溶剂,以及其混合溶剂。在以上列出的实例中,考虑到受电子化合物的溶解度和环境负荷的降低,适当使用醇溶剂、酯溶剂或水和醇的混合溶剂。芳香族溶剂,诸如甲苯,具有低的受电子化合物的溶解度,但是为了减少由VOC的排放造成的环境负荷,芳香族溶剂在印刷工业中的使用受到限制。
醇溶剂的实例包括甲醇、乙醇、异丙醇、正丙醇和丁醇。在以上列出的实例中,乙醇是特别优选的。
酯溶剂的实例包括乙酸乙酯、乙酸丙酯、乙酸异丙酯、乙酸异丁酯、乙酸丁酯、乙酸异戊酯、乙酸戊酯、乙酸己酯、乙酸苯酯和乙酸苄酯。
水的实例包括纯水,诸如离子交换水、超滤水、Mill Q水和蒸馏水,以及超纯水。
在本公开内容中,可以使用醇和水的混合溶剂。由于使用了在乙醇中的溶解度在上述范围内的受电子化合物,因此随着时间的推移,“液体雾化”现象得到了显著抑制。通过使用包括水的混合溶剂,可以进一步抑制“液体雾化”,并且可以延长热敏记录层形成液的循环时间,有助于提高生产率。
考虑到平整度,混合溶剂优选地包括其量为20质量%或更大,更优选地包括其量为40质量%或更大的醇溶剂。
<光热转换材料>
光热转换材料是吸收激光以将吸收的光转换成热量的材料。光热转换材料大致分为无机材料和有机材料。
无机材料的实例包括炭黑、金属硼化物以及Ge、Bi、In、Te、Se、Cr的金属氧化物等的颗粒。在上述列举的实例中,金属硼化物和金属氧化物是优选的,因为其在近红外波长范围内的光吸收大,而在可见光波长范围内的光吸收小。例如,金属硼化物和金属氧化物优选地为选自六硼化物、氧化钨化合物、氧化锑锡(ATO)、氧化铟锡(ITO)和亚锑酸锌中的至少一种。
六硼化物的实例包括LaB6、CeB6、PrB6、NdB6、GdB6、TbB6、DyB6、HoB6、YB6、SmB6、EuB6、ErB6、TmB6、YbB6、LuB6、SrB6、CaB6和(La,Ce)B6
氧化钨化合物的实例包括由通式:WyOz(条件是W是钨,O是氧,和2.2≦z/y≦2.999)表示的氧化钨颗粒,和由通式:WyOz(条件是M是选自H、He、碱金属、碱土金属、稀土元素、Mg、Zr、Cr、Mn、Fe、Ru、Co、Rh、Ir、Ni、Pd、Pt、Cu、Ag、Au、Zn、Cd、Al、Ga、In、Tl、Si、Ge、Sn、Pb、Sb、B、F、P、S、Se、Br、Te、Ti、Nb、V、Mo、Ta、Re、Be、Hf、Os、Bi和I的至少一种元素,W是钨,O是氧,0.001≦x/y≦1,和2.2≦z/y≦3.0)表示的复合氧化钨的颗粒(参见国际公开号WO2005/037932和未审查日本专利申请公开号2005-187323)。在上述列举的实例中,含铯的氧化钨是特别优选的,因为其在近红外波长范围内的吸收大,而在可见光波长范围内的吸收小。
此外,在氧化锑锡(ATO)、氧化铟锡(ITO)和锑酸锌中,ITO是优选的,因为其在近红外波长范围内的吸收大,而在可见光波长范围内的吸收小。
上述列举的材料可以通过真空气相沉积或用树脂粘附颗粒材料等形成为层。
根据需要吸收的光波长,可适当使用各种染料作为有机材料。在使用半导体激光器作为光源的情况下,可使用吸收峰值在约600nm到约1200nm的近红外吸收染料。近红外吸收染料的具体实例包括花青(cyanine)染料、醌类染料、吲哚萘酚的喹诺酮衍生物、苯二胺类镍络合物和酞菁类染料。
上述列举的光热转换材料可以单独或组合使用。
光热转换材料可包含在热敏记录层中或在非热敏记录层的另一层中。在光热转换材料包括在非热敏记录层的层中的情况下,包括光热转换材料的层优选地布置在热敏记录层旁边。
相对于热敏记录层形成液的总量,光热转换材料的量优选地为按质量计0.1%或更多但是按质量计10%或更少,并且更优选地为按质量计0.3%或更多但是按质量计5%或更少。
-表面活性剂-
热敏记录层形成液可以包括表面活性剂,用于调节本公开内容的热敏记录层形成液的表面张力以将部分涂层精确地形成为期望的形状。
表面活性剂没有特别限制,并且可以根据预期目的适当地选择。表面活性剂的实例包括阴离子表面活性剂、非离子表面活性剂、两性表面活性剂和氟表面活性剂。
阴离子表面活性剂的实例包括聚氧乙烯烷基醚乙酸盐、十二烷基苯磺酸盐、月桂酸盐和聚氧乙烯烷基醚硫酸盐。以上列出的实例可以单独使用或组合使用。
非离子表面活性剂的实例包括乙炔二醇类表面活性剂、聚氧乙烯烷基醚、聚氧乙烯烷基苯基醚、聚氧乙烯烷基酯和聚氧乙烯脱水山梨糖醇脂肪酸酯。以上列出的实例可以单独使用或组合使用。
乙炔二醇类表面活性剂的实例包括2,4,7,9-四甲基-5-癸炔-4,7-二醇、3,6-二甲基-4-辛炔-3,6-二醇、3,5-二甲基-1-己炔-3-二醇和2,5,8,11-四甲基-6-十二炔-5,8-二醇。以上列出的实例可以单独使用或组合使用。
-粘合剂树脂-
粘合剂树脂没有特别限制,并且可以根据预期目的适当地选择。粘合剂树脂的实例包括热塑性树脂、热固性树脂和光固化性树脂。以上列出的树脂的特性不受限制,并且粘合剂树脂可以是水溶性树脂、水分散性树脂或溶剂可溶性树脂。
粘合剂树脂的实例包括:丙烯酸类树脂;聚乙烯醇树脂;淀粉或淀粉衍生物;纤维素衍生物,诸如羟甲基纤维素、羟乙基纤维素、羧甲基纤维素、甲基纤维素和乙基纤维素;水溶性聚合物,诸如聚丙烯酸钠、聚乙烯吡咯烷酮、丙烯酰胺-丙烯酸酯共聚物、苯乙烯-丙烯酸共聚物、丙烯酰胺-丙烯酸酯-甲基丙烯酸三元共聚物、苯乙烯-马来酸酐共聚物碱盐、异丁烯-马来酸酐共聚物碱盐、聚丙烯酰胺、海藻酸钠、明胶和酪蛋白;例如,聚乙酸乙烯酯、聚氨酯、聚丙烯酸、聚丙烯酸酯、氯乙烯-乙酸乙烯酯共聚物、聚甲基丙烯酸丁酯和乙烯-乙酸乙烯酯共聚物的乳液;以及例如,苯乙烯-丁二烯共聚物和苯乙烯-丁二烯-丙烯酸共聚物的胶乳(水性乳液)。以上列出的实例可以单独使用或组合使用。在以上列出的实例中,当需要透明度时,优选的是丙烯酸类树脂和苯乙烯-丙烯酸类共聚物。
<其他组分>
上述其它组分的实例包括辅助添加剂、热熔性材料、润滑剂、填料、紫外线吸收剂、抗氧化剂、敏化剂和光稳定剂。
作为辅助添加剂,例如,可以添加具有受电子性但着色能力相对较低的各种受阻酚化合物或受阻胺化合物。
辅助添加剂的实例包括2,2'-亚甲基双(4-乙基-6-叔丁基苯酚)、4,4'-亚丁基双(6-叔丁基-2-甲基苯酚)、1,1,3-三(2-甲基-4-羟基-5-叔丁基苯基)丁烷、1,1,3-三(2-甲基-4-羟基-5-环己基苯基)丁烷、4,4'-硫代双(6-叔丁基-2-甲基苯酚)、四溴双酚A、四溴双酚S、4,4-硫代双(2-甲基苯酚)、4,4'-硫代双(2-氯苯酚)、四(1,2,2,6,6-五甲基-4-哌啶基)-1,2,3,4-丁烷四羧酸酯和四(1,2,2,6,6-四甲基-4-哌啶基)-1,2,3,4-丁烷四羧酸酯。上述列举的实例可以单独或组合使用。
-热熔性材料-
脂肪酸(例如,硬脂酸和山萮酸)、脂肪酸酰胺(例如,硬脂酸酰胺和棕榈酸酰胺)、脂肪酸金属盐(例如,硬脂酸锌、硬脂酸铝、硬脂酸钙、棕榈酸锌和山嵛酸锌)、对苄基联苯、三联苯、三苯基甲烷、对苄氧基苯甲酸苄酯、β-苄氧基萘、β-萘甲酸苯酯、1-羟基-2-萘甲酸苯酯、1-羟基-2-萘甲酸甲酯、碳酸二苯酯、乙二醇碳酸酯、对苯二甲酸二苄酯、对苯二甲酸二甲酯、1,4-二甲氧基萘、1,4-二乙氧基萘、1,4-二苄氧基萘、1,2-二苯氧基乙烷、1,2-双(3-甲基苯氧基)乙烷、1,2-双(4-甲基苯氧基)乙烷、1,4-二苯氧基-2-丁烯、1,2-双(4-甲氧基苯基硫代)乙烷、二苯甲酰甲烷、1,4-二苯基硫代丁烷、1,4-二苯基硫代-2-丁烯、1,3-双(2-乙烯基氧基乙氧基)苯、1,4-双(2-乙烯基氧基乙氧基)苯、对(2-乙烯基氧基乙氧基)联苯、对芳氧基联苯、对丙炔氧基联苯、二苯甲酰氧基甲烷、二苯甲酰氧基丙烷、二苄基二硫化物、1,1-二苯基乙醇、1,1-二苯基丙醇、对苄氧基苄醇、1,3-苯氧基-2-丙醇、N-十八烷基氨基甲酰基-对甲氧羰基苯、N-十八烷基氨基甲酰基苯、1,2-双(4-甲氧基苯氧基)丙烷、1,5-双(4-甲氧基苯氧基)-3-氧杂戊烷、草酸二苄酯、双(4-甲基苄基)草酸酯和双(4-氯苄基)草酸酯。上述列举的实例可以单独或组合使用。
-润滑剂-
润滑剂的实例包括高级脂肪酸或高级脂肪酸的金属盐、高级脂肪酸酰胺、高级脂肪酸酯、动物蜡、植物蜡、矿物蜡、石油蜡和合成蜡。上述列举的实例可以单独或组合使用。
-填料-
填料的实例包括:无机粉末,比如碳酸钙、二氧化硅、氧化锌、氧化钛、氧化锆、氢氧化铝、氢氧化锌、硫酸钡、粘土、高岭土、滑石、表面处理过的钙和表面处理过的二氧化硅;和有机粉末,比如脲-醛树脂、苯乙烯-甲基丙烯酸共聚物、聚苯乙烯树脂和偏氯乙烯树脂。上述列举的实例可以单独或组合使用。
填料的量没有特别限制,并且可根据预期目的适当地选择。相对于按质量计1份的粘合剂树脂,填料的量优选地为按质量计0.4份或更少,并且更优选地为按质量计0.2份或更少。
-紫外线吸收剂-
紫外线吸收剂没有特别限制,并且可根据预期目的适当地选择。紫外线吸收剂的实例包括水杨酸类紫外线吸收剂、二苯甲酮类紫外线吸收剂和苯并三唑类紫外线吸收剂。
紫外线吸收剂的实例包括水杨酸酯、水杨酸对叔丁基苯酯、水杨酸对辛基苯酯、2,4-二羟基二苯甲酮、2-羟基-4-甲氧基二苯甲酮、2-羟基-4-辛氧基二苯甲酮、2-羟基-4-十二烷氧基二苯甲酮、2,2′-二羟基-4-甲氧基二苯甲酮、2,2′-二羟基-4,4′-二甲氧基二苯甲酮、2-羟基-4-甲氧基-5-磺基二苯甲酮、双(2-甲氧基-4-羟基-5-苯甲酰基苯基)甲烷、2-(2′-羟基-5′-甲基苯基)苯并三唑、2-(2′-羟基-5′-叔丁基苯基)苯并三唑、2-(2′-羟基-3′,5′-二叔丁基苯基)苯并三唑、2-(2′-羟基-3′,5′-二叔丁基苯基)氯苯并三唑、2-(2′-羟基-3′-叔丁基-5′-甲基苯基)-5-氯苯并三唑、2-(2′-羟基-3′,5′-二-叔戊基苯基)苯并三唑、2-{2′-羟基-3′-(3″,4″,5″,6″-四氢苯邻二甲酰亚胺甲基)-5′-甲基苯基}苯并三唑、2,2′-亚甲基双{4-(1,1,3,3-四甲基丁基)-6-(2H-苯并三唑-2-基)苯酚}、2-(2′-羟基-5′-甲基丙烯酰氧基苯基)-2H-苯并三唑、2-(3,5-二-叔戊基-2-羟苯基)苯并三唑、2-(2′-羟基-5′-叔辛基苯基)苯并三唑和2-(5-甲基-2-羟苯基)苯并三唑。上述列举的实例可以单独或组合使用。
(生产热敏记录介质的方法)
本公开内容的用于生产热敏记录介质的方法包括热敏记录层形成步骤,并且可以根据需要进一步包括其他步骤。热敏记录层形成步骤包括将本公开内容的热敏记录形成液施加到载体上以形成热敏记录层。
在热敏记录层形成步骤中,优选地将热敏记录层成形液施加到载体的部分区域上。
在本说明书中,载体的“部分区域”是指作为载体的整个区域的一部分,并且相对于载体的表面的总面积具有小于100%的面积的区域。热敏记录层的形状、尺寸、数量、布置等没有特别限制,并且可以根据预期目的适当地选择。
热敏记录层的形成方法没有特别限制,并且可以根据预期目的适当地选择。例如,供电子化合物和在20℃下在100%乙醇中的溶解度为5.0质量%或更低的受电子化合物与上述其他组分一起通过分散器(诸如球磨机、搅拌器和砂磨机)以分散元素的粒径为0.1微米或更大但3微米或更小的方式粉碎和分散,然后任选地与填料混合在一起,从而制备热敏记录层形成液。然后将热敏记录层形成液施加到载体上,然后进行干燥,从而形成热敏记录层。
施加方法没有特别限制,并且可以根据预期目的适当地选择。施加方法的实例包括刮刀涂布、凹版涂布、凹版胶印涂布、棒涂布、辊涂布、刀涂布、气刀涂布、逗号涂布、U-逗号涂布、AKKU涂布、平滑涂布、微凹版涂布、反向辊涂布、4或5辊涂布、浸涂、幕式涂布、滑动涂布和模涂布。
干燥后的热敏记录层形成液的沉积量没有特别限制,并且可以根据预期目的适当地选择。其沉积量以干基计优选地为1g/m2或更大但20g/m2或更小,更优选地为2g/m2或更大但10g/m2或更小。
(热敏记录介质)
本公开内容的热敏记录介质包括载体,以及利用本公开内容的热敏记录层形成液在载体上形成的热敏记录层。热敏记录介质可以根据需要进一步包括其他层。换句话说,本公开内容的热敏记录介质包括载体和形成在载体上的热敏记录层,其中热敏记录层包括供电子化合物和受电子化合物,并且受电子化合物在20℃下在100%乙醇中的溶解度为5质量%或更低。热敏记录介质可以根据需要进一步包括其他层。
此外,本公开内容的热敏记录介质优选地包括载体,以及在载体的部分区域上由本公开内容的热敏记录层形成液形成的热敏记录层。
在本说明书中,载体的“部分区域”是指作为载体整个区域的一部分的区域,并且是指热敏记录层具有相对于载体表面的总面积小于100%的面积。热敏记录层的形状、尺寸、数量、布置等没有特别限制,并且可以根据预期目的适当地选择。
本公开内容的热敏记录介质包括载体和设置在载体上或上方的热敏记录层,其中热敏记录层包括供电子化合物和受电子化合物,并且受电子化合物在20℃下在100%乙醇中的溶解度为5.0质量%或更低。在不包括热敏记录层的边缘的区域中,由下式表示的热敏层的厚度变化为50%或更小。热敏记录介质可以根据需要进一步包括其他层。
此外,本公开内容的热敏记录介质优选地包括载体和设置在载体的部分区域上的热敏记录层,其中热敏记录层包括受电子化合物,其在20℃下在100%乙醇中的溶解度为5.0质量%或更低。
在本说明书中,载体的“部分区域”是指作为载体整个区域的一部分的区域,并且是指热敏记录层具有相对于载体表面的总面积小于100%的面积。热敏记录层的形状、尺寸、数量、布置等没有特别限制,并且可以根据预期目的适当地选择。
热敏记录层的平均厚度没有特别限制,可以根据预期目的适当地选择。热敏记录层的平均厚度优选地为1微米或更大但20微米或更小,并且更优选地为2微米或更大但10微米或更小。
由下式表示的除热敏记录层的边缘之外的区域中的热敏记录层的厚度变化为50%或更小,优选地30%或更小,更优选地20%或更小,甚至更优选地10%或更小。
热敏记录层的厚度变化(%)=[(热敏记录层的最大厚度或热敏记录层的最小厚度-热敏记录层的平均厚度)/热敏记录层的平均厚度]×100
当在热敏记录介质上的任意20个点处测量热敏记录层的厚度时,热敏记录层的最大厚度为热敏记录层厚度的最大值,并且热敏记录层的最小厚度为热敏记录层厚度的最小值,并且热敏记录层的平均厚度为在20个点中排除了热敏记录层的最大厚度和热敏记录层的最小厚度的18点处测量的值的平均值,选择(热敏记录层的最大厚度-热敏记录层平均厚度)的绝对值和(热敏记录层的最小厚度-热敏记录层的平均厚度)的绝对值之间的较大值。
例如,热敏记录层的厚度可以通过膜厚度计来测量。膜厚度也可以从通过电子显微镜获得的热敏记录介质的截面照片中测量。可以使用任何测量方法,只要可以测量热敏记录层的厚度即可,并且测量方法没有特别限制。
作为膜厚度计,例如,可以使用可从ANRITSU CORPORATION获得的K-402B STAND和电子测微计K351C。
热敏记录介质中的热敏记录层的厚度,其中除了热敏记录层之外的其他层(保护层、印刷层等)也形成在载体上,可以通过以下方法中的任何一种来测量。
(1)在设定的条件下将单层印刷在载体上,然后进行干燥。干燥后,通过膜厚度计测量膜的厚度。由于即使当层被层压时条件也是相同的,所以当层被层压时单层的测量量可以用作层的厚度。
(2)载体上的第一层的厚度通过膜厚度计测量,第二层的厚度可以通过膜厚度计测量总厚度并从总厚度中减去第一层的厚度来确定。
(3)将热敏记录介质通过横截面抛光机SM-0920CP(可从JEOL Ltd.)获得)切割以暴露其横截面,并且在扫描电子显微镜(SEM)S-3700(可从Hitachi High-TechCorporation获得)下观察横截面以测量每层的厚度。
热敏记录层的厚度的较小变化是更优选的。当厚度的变化显著时,在非着色状态下可以在视觉上识别这种变化,但是该变化特别表现为着色状态下的密度变化。当厚度的变化相对于设置热敏记录层的部分区域内的厚度的平均值大于50%时,厚度的变化表现为未着色或着色区域中的密度变化,因此,当印刷诸如线、字母、形状、设计、条形码和实心图像等的各种图案时,这在视觉上是不优选的。
当厚度的变化为30%或更大但50%或更小时,在未着色区域中不能识别变化,但在着色区域中可以识别密度不均匀。
此外,当厚度的变化大于10%但小于30%时,这种变化被轻微地识别为着色区域中的密度不均匀,这只影响有限的图案,诸如在大面积上的实心印刷。
此外,当厚度的变化为10%或更小时,在未着色区域和着色区域中不能容易地从视觉上识别变化,因此可以使用任何设计而不会导致着色方面的任何缺陷。
<载体>
载体的形状、结构、尺寸、材料等没有特别限制,并且可根据预期目的适当地选择。载体形状的实例包括平板和片材。载体的结构可以是单层结构,或者是多层结构。载体的尺寸可根据热敏记录介质的尺寸等适当地选择。
作为载体,例如,除了典型的纸,可以使用合成纸或塑料膜(比如聚乙烯、透明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聚丙烯和氯乙烯)。当使用塑料膜作为载体时,可以对载体进行表面处理,比如亚光处理和电晕处理,以提高涂布液的定影性(fixability)。在上述列举的实例中,通过双轴拉伸形成的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片材因其优异的强度、耐热性和尺寸稳定性是优选的。此外,还可以使用通过在膜中添加白色原料或填料而形成的白色不透明膜,或通过发泡形成的泡沫片材。此外,还可以使用上述列举的材料的层压材料。其典型的实例包括纤维素纤维丝和合成纸的层压材料、纤维素纤维丝和塑料膜的层压材料以及塑料膜和合成纸的层压材料。
载体优选地为用于生鲜食品、包装餐点和预制餐点的POS系统领域的透明膜,因为可以直观地识别内容物。在本公开内容中,透明度没有特别限制,只要作为指示膜透明度指标的雾度(浊度)为约10%或更低。为了实现本公开内容的目的,载体的雾度更优选地为5%或更低。
载体的平均厚度可根据需要适当地调整。考虑到透明度或加工性,载体的平均厚度优选地为3微米或更高但是300微米或更低。当载体的平均厚度小于3微米时,载体的强度可能不足。当载体的平均厚度大于300微米时,载体的透明度可能会降低,并且由于载体的刚性过高,加工性能也会降低。
<保护层>
保护层包括粘合剂树脂和交联剂,并且根据需要可以进一步包括其他组分。保护层优选地设置在热敏记录层上。
粘合剂树脂没有特别限制,并且可以根据预期目的适当地选择。在部分涂布的情况下,可以选择可用于热敏记录层中的粘合剂树脂作为保护层的粘合剂树脂。
粘合剂树脂的实例包括:丙烯酸树脂;聚乙烯醇树脂;淀粉或淀粉的衍生物;纤维素衍生物,比如羟甲基纤维素、羟乙基纤维素、羧甲基纤维素、甲基纤维素和乙基纤维素;水溶性聚合物,比如聚丙烯酸钠、聚乙烯吡咯烷酮、丙烯酰胺-丙烯酸酯共聚物、苯乙烯-丙烯酰基共聚物、丙烯酰胺-丙烯酸酯-甲基丙烯酸三元共聚物、苯乙烯-马来酸酐共聚物碱金属盐、异丁烯-马来酸酐共聚物碱金属盐、聚丙烯酰胺、海藻酸钠、明胶和酪蛋白;以下的乳液,例如,聚乙酸乙烯酯、聚氨酯、聚丙烯酸、聚丙烯酸酯、氯乙烯-乙酸乙烯酯共聚物、聚甲基丙烯酸丁酯和乙烯-乙酸乙烯酯共聚物;和以下的乳胶(水性乳液),例如,苯乙烯-丁二烯共聚物和苯乙烯-丁二烯-丙烯酸共聚物。上述列举的实例可以单独或组合使用。在以上列出的实例中,当希望保护层具有透明性时,优选的是丙烯酸类树脂和苯乙烯-丙烯酸共聚物。
当保护层被施加到整个表面上时,水溶性树脂可以用作粘合剂。
水溶性树脂的实例包括聚乙烯醇、改性聚乙烯醇、淀粉或淀粉衍生物、纤维素衍生物(例如,甲氧基纤维素、羟乙基纤维素、羧甲基纤维素、甲基纤维素和乙基纤维素)、聚丙烯酸钠、聚乙烯吡咯烷酮、丙烯酰胺-丙烯酸酯共聚物、丙烯酰胺-丙烯酸酯-甲基丙烯酸三元共聚物、苯乙烯-马来酸酐共聚物碱盐,异丁烯-马来酸酐共聚物碱盐、聚丙烯酰胺、改性聚丙烯酰胺、甲基乙烯基醚-马来酸酐共聚合物、羧基改性聚乙烯、聚乙烯醇-丙烯酰胺嵌段共聚物、三聚氰胺-甲醛树脂、脲-甲酰胺树脂、藻酸钠、明胶和酪蛋白。以上列出的实例可以单独使用或组合使用。在以上列出的实例中,改性聚乙烯醇是优选的。
改性聚乙烯醇的实例包括二丙酮改性聚乙烯醇、乙酰乙酰基改性聚乙烯醇和羧酸改性聚乙烯醇(例如,衣康酸改性聚乙烯醇和马来酸改性聚乙烯醇)。
交联剂根据预期目的适当选择,诸如耐热性和与热敏头的匹配。交联剂的实例包括乙二醛衍生物、羟甲基衍生物、表氯醇、聚酰胺表氯醇、环氧树脂、氮丙啶化合物、肼、肼衍生物、噁唑啉衍生物和碳二亚胺衍生物。以上列出的实例可以单独使用或组合使用。在以上列出的实例中,优选的是具有优异耐水性和耐溶剂性的氮丙啶化合物和碳二亚胺衍生物,因为氮丙啶化合物和碳二亚胺衍生物与丙烯酸类树脂的羧基具有高反应性以形成交联结构。
交联剂的量没有特别限制,并且可以根据预期目的适当地选择。相对于100质量份的粘合剂树脂,交联剂的量优选地为10质量份或更大但60质量份或更小,更优选地为20质量份或更大但50质量份或更小。
此外,优选任选地将颜料(填料)添加到保护层中。保护层中使用的颜料的实例包括:无机颜料,比如氧化锌、碳酸钙、硫酸钡、氧化钛、锌钡白(lithopone)、滑石、寿山石(agalmatolite)、高岭土、氢氧化铝和煅烧高岭土;和有机颜料,比如交联聚苯乙烯树脂、尿素树脂、硅树脂、交联聚甲基丙烯酸甲酯树脂和三聚氰胺-甲醛树脂。
除了以上列出的树脂、交联剂和颜料之外,保护层还可以组合地包括本领域已知的辅助添加剂组分,诸如表面活性剂、热熔性材料、润滑剂、压力着色抑制剂。
保护层没有特别限制,并且可以根据本领域已知的任何方法形成。
保护层的平均厚度没有特别限制,并且可以根据预期目的适当地选择。保护层的平均厚度优选地为0.5微米或更大但5微米或更小,并且更优选地为1微米或更大但3微米或更小。
<印刷层>
印刷层以各种颜色中的任何颜色形成,由各种材料中的任何材料形成,并且形成为具有任何厚度。印刷层构成印刷在热敏记录层上的图像的背景。在包装产品之前,可以通过设置印刷层来标记产品名称、制造商名称、成分标签等。此外,印刷层可以为产品提供优异的设计。由于本公开内容的热敏记录层可以被部分印刷,所以印刷层可以在形成热敏记录层的同时形成。
印刷层优选地设置在选自以下中的至少一个位置:在热敏记录层上或其上方,在载体和热敏记录层之间,以及在载体的与其上设置有热敏记录层的表面相对的表面上或其上方。当物体被用作包裹片材的热敏记录介质包裹时,可以通过热敏记录介质的未设置印刷层的区域容易地看到物体。
印刷层包括着色剂、粘合剂树脂和溶剂,并且可以根据需要进一步包括其他组分。
着色剂没有特别限制,并且可以根据预期目的适当地选择。作为着色剂,可以使用颜料或染料。
作为粘合剂树脂和其它组分,可以使用在热敏记录层中使用的那些。
印刷层可以通过凹版印刷、柔性版印刷、胶版印刷、UV印刷或喷墨印刷形成。
印刷层的平均厚度没有特别限制,可以根据预期目的适当地选择。印刷层的平均厚度优选地为0.05微米或更大但4微米或更小,并且更优选地为0.1微米或更大但2微米或更小。
<其他层>
上述其它层没有特别限制,并且可以根据预期目的适当地选择。其实例包括背层、底层、热密封层、剥离层和粘合剂层。
-背层-
可以设置用于防止热敏记录介质卷曲的背层。当热敏记录介质的透明度很重要时,优选地不设置背层。
当设置背层时,背层可选地设置在没有设置热敏记录层一侧的载体的表面上。
背层包括填料和粘合剂树脂,并且可以进一步包括其他组分,诸如润滑剂和彩色颜料。
作为填料,可以使用无机填料或有机填料。
无机填料的实例包括碳酸盐、硅酸盐、金属氧化物和硫酸化合物。
有机填料的实例包括硅树脂、纤维素、环氧树脂、尼龙树脂、酚醛树脂、聚氨酯树脂、尿素树脂、三聚氰胺树脂、聚酯树脂、聚碳酸酯树脂、苯乙烯树脂、丙烯酸树脂、聚乙烯树脂、甲醛树脂和聚甲基丙烯酸甲酯树脂。
粘合剂树脂没有特别限制,并且可根据预期目的适当地选择。例如,可用于热敏记录层的粘合剂树脂可用作背层的粘合剂树脂。
背层的平均厚度没有特别限制,并且可根据预期目的适当地选择。背层的平均厚度优选地为0.1微米或更高但是20微米或更低,并且更优选地0.3微米或更高但是10微米或更低。
-底层-
可以出于提高热敏记录介质的着色灵敏度的目的来设置底层。当热敏记录介质的透明度很重要时,优选地不设置底层。
当设置底层时,底层没有特别限制,并且可以根据预期目的适当地选择。底层包括粘合剂树脂和中空热塑性树脂颗粒。底层可以根据需要进一步包括其他组分。
中空热塑性树脂颗粒是处于泡沫状态的微中空颗粒。每个中空的热塑性树脂颗粒包括热塑性树脂的外壳和外壳内的空气或其他气体。
中空热塑性树脂颗粒的平均粒径(颗粒外径)没有特别限制,并且可以根据预期目的适当地选择。中空热塑性树脂颗粒的平均粒径优选地为0.2微米或更大但20微米或更小,更优选地为2微米或更大但5微米或更小。
当平均粒径小于0.2微米时,在技术上难以使颗粒中空,因此不能充分展现出作为底涂层的功能。当平均粒径大于20微米时,涂布和干燥后底层表面的光滑度降低,这导致热敏记录层的涂层不均匀,因此施加超过所需量的热敏记录层涂布液以使涂层均匀。
因此,中空热塑性树脂颗粒优选地具有上述范围的数均粒径,并且具有均匀的分布峰而没有不均匀性。
中空热塑性树脂颗粒的空隙率没有特别限制,并且可根据预期目的适当地选择。中空热塑性树脂颗粒的空隙率优选地为50%至95%,更优选地为80%至95%。
当空隙率小于30%时,底层的隔热性能不足,并且因此热能头施加的热能会经由载体释放到热敏记录介质的外部,这导致提高灵敏度的效果不足。空隙率是中空颗粒的外径与内径(空隙直径)之比,并且由下式表示。
空隙率(%)=(中空颗粒的内径/中空颗粒的外径)×100
如上所述,每个中空热塑性树脂颗粒都包括热塑性树脂的外壳。热塑性树脂没有特别限制,并且可根据预期目的适当地选择。热塑性树脂的实例包括苯乙烯-丙烯酸树脂、聚苯乙烯树脂、丙烯酸树脂、聚乙烯树脂、聚丙烯树脂、聚缩醛树脂、氯化聚醚树脂、聚氯乙烯树脂和包括偏氯乙烯和丙烯腈作为主要组分的共聚物树脂。在上述列举的实例中,苯乙烯-丙烯酸树脂和包括偏氯乙烯和丙烯腈作为主要组分的共聚物树脂是优选的,因为可以提高空隙率,最大限度地减少粒径的变化,并且可以在涂布时适当地应用刮刀涂布。
中空塑料颗粒的施加量没有特别限制,并且可以根据预期目的适当地选择。为了保持涂层的灵敏度和均匀性,其量理想地为每1m2的载体1g至3g。当其量小于1g/m2时,不能获得足够的灵敏度。当其量大于3g/m2时,底层的内聚力降低。
-热密封层-
热封层由用作密封剂的低密度聚乙烯(LDPE)膜层压形成。因此,热封层可以在热封膜彼此紧密接触的状态下通过加热熔化。利用上述特性,在上述状态下加热形成在袋上的包装片材进行密封,即热封。因此,用于形成热封层的材料不限于LDPE,只要该材料是可热封的材料,即,热封材料。
作为热封材料,例如,适当地使用高密度聚乙烯(HDPE)、流延聚丙烯(CPP)、拉伸聚丙烯(OPP)和乙烯-乙酸乙烯共聚物(EVA)等的膜。此外,可以使用聚烯烃树脂(例如,聚乙烯和聚丙烯)、乙酸乙烯酯类树脂(例如,烯烃-乙酸乙烯酯共聚物,比如乙烯-乙酸乙烯酯共聚物)或丙烯酸树脂(例如,烯烃-(甲基)丙烯酸共聚物,比如乙烯-(甲基)丙烯酸共聚物和离聚物及其金属交联产物)。此外,还可以使用任何已知的热封粘合剂。为了使包装产品可见,优选地使用成型后变得透明的构件。
考虑到透明度和密封强度,热封层的平均厚度优选地为5微米或更高但是50微米或更低,并且更优选地10微米或更高但是30微米或更低。
-剥离层-
剥离层包括剥离剂。剥离剂的实例包括UV可固化有机硅、热可固化有机硅、无溶剂有机硅、溶剂基有机硅、乳液型有机硅和氟基剥离剂。
-粘合剂层-
包括在粘合剂层中的粘合剂的主要组分优选地为选自以下的至少一种:丙烯酸树脂、丙烯酸酯-苯乙烯共聚物和丙烯酸酯-甲基丙烯酸酯-苯乙烯共聚物,所述丙烯酸树脂通过包括具有烷基的(甲基)丙烯酸烷基酯的至少一种的单体作为主要组分的乳化聚合而获得。
术语“主要组分”是指该组分不包括任选地混合的添加剂,诸如渗透剂、成膜助剂、消泡剂、防锈剂、增稠剂、润湿剂、防腐剂、紫外线吸收剂、光稳定剂、颜料和无机填料,并且由树脂形成。在本公开内容中,术语“(甲基)丙烯酰基”是指“丙烯酰基或甲基丙烯酰基”。
(甲基)丙烯酸烷基酯的具体实例包括(甲基)丙烯酸正戊酯、(甲基)丙烯酸正己酯、(甲基)丙烯酸2-乙基己酯、(甲基)丙烯酸正辛酯、(甲基)丙烯酸异辛酯、(甲基)丙烯酸正癸酯和(甲基)丙烯酸正十二烷基酯。以上列出的实例可以单独使用或组合使用。
除了上述组分之外,可以任选地添加含羧基的可自由基聚合的不饱和单体、(甲基)丙烯酸烷基酯、或可与含羧基的可自由基聚合的不饱和单体的每种不饱和单体共聚合的可自由基聚合的不饱和单体。
含羧基的可自由基聚合的不饱和单体的实例包括α,β-不饱和羧酸(例如,(甲基)丙烯酸)和α,β-不饱和二羧酸(例如,衣康酸、马来酸和2-甲基戊二酸)。以上列出的实例可以单独使用或组合使用。
粘合剂层的以干基计的沉积量优选地为8g/m2至30g/m2,并且更优选地为12g/m2至25g/m2。当其以干基计的沉积量小于8g/m2时,可能无法获得足够的附着力。
粘合剂层形成液的涂布方法没有特别限制,并且可以根据预期目的适当地选择。其实例包括:诸如辊涂布、刀涂布、棒涂布、槽模涂布和幕式涂布等的涂布方法;以及诸如凹版印刷和柔性版印刷的印刷方法。
粘合剂层可以通过将粘合剂层涂布液直接施加到载体的与形成剥离层的表面相反的表面上,并且干燥粘合剂层涂布液体来形成。可选地,将粘合剂层形成液施加到具有可剥离性的基底上,然后干燥,并且将粘合剂层转移到其上没有设置剥离层的载体的表面上,并且仅去除基底,从而形成粘合剂层。
本公开内容的热敏记录介质的实施方式没有特别限制,并且可以根据预期目的适当地选择。例如,热敏记录介质可以按原样用作标签,或者可以在保护层或载体上或上方设置打印二维信息(诸如字母、标记、图像、条形码和QR码(注册商标))的层。此外,剥离层可以设置在载体的设置有热敏记录层的同一侧,并且粘合剂层可以设置于载体的与载体设置有热敏记录层的一侧相反的一侧。
此外,本公开内容的热敏记录介质的形状没有特别限制,并且可以根据预期目的适当地选择。其实例包括标签、片材和卷。
<用途>
本公开内容的热敏记录介质可以用于各种领域。例如,热敏记录介质用作各种容器的包装膜,诸如软饮料的PET瓶、咖啡的金属罐、能量饮料和医疗产品的瓶、以及啤酒的瓶,或者用作新鲜食品、包装食品和预制食品的POS系统领域中的包装标签。
(层的形成方法)
热敏记录层、覆盖层和印刷层可以通过本领域通常已知的印刷系统形成。印刷层是本公开不必须的层结构,但通过设置印刷层,可以在包装产品之前记录诸如产品名称、制造商名称、成分等信息,并且印刷层可以赋予产品优异的设计。此外,本公开内容的热敏记录层(热敏着色层)可以被部分印刷,因此,印刷层和热敏记录层可以同时形成。
此外,印刷层设置在载体和热敏记录层之间,或者设置在载体的后表面的一部分处。当用用作包装片材的热敏记录介质包装产品时,可以通过热敏记录介质的未设置印刷层的区域来视觉观察产品。
印刷系统没有特别限制,并且可以使用本领域中已知的任何印刷系统。在上述印刷系统中,凹版印刷系统和柔性版印刷系统是优选的。通常,凹版印刷系统和柔性版印刷系统经常用于包装用的纸基底或膜基底。由于在凹版印刷系统和柔性版印刷系统中使用各种印刷颜色,因此通常每个步骤使用包括5种颜色至12种颜色的印刷头的装置。因此,例如,用于少数颜色印刷油墨的印刷头被用于设计印刷,并且热敏记录层和保护层可以通过使用其余印刷头的一遍印刷同时被印刷。因此,与2遍或多遍的生产方法相比,可以获得更好的设计位置精度,并且可以显著提高生产率。
结合实验室规模、中试规模和实际装置规模的研究,可以有效地考虑印刷系统的选择。例如,在实验室规模下,可以通过实验室用打印机(可从IGT获得的PRINABITYTESTER、可从Matsuo Sangyo Co.,Ltd.获得的FLEXIPROOF)进行评估。评估装置不限于以上列出的实例,并且可以通过任何商业上可获得的实验室用通用打印机进行评估。在中试规模和实际装置规模下,根据与评估相对应的设计和沉积量来生产各种凹版印刷辊和柔性版印刷板,结果,可以进行实际评估。
将参考附图描述本公开内容的热敏记录介质的实施方式。在附图中,相同的数字代表相同的组成部件,并且可以省略重复的描述。此外,所设置的组成部件的数量、组成部件设置的位置以及组成部件的形状并不限于以下实施方式,并且可以选择适合实施本公开内容的任何数量、位置、形状等。
<第一实施方式>
图1是示出第一实施方式的热敏记录介质的实例的示意性截面图。第一实施方式的热敏记录介质包括载体1和设置在载体1上的热敏记录层2。
<第二实施方式>
图2是示出第二实施方式的热敏记录介质的实例的示意性截面图。第二实施方式的热敏记录介质包括载体1、以及按此顺序设置在载体1上的热敏记录层2和保护层3。
<第三实施方式>
图3是示出根据第三实施方式的热敏记录介质的实例的示意性截面图。第三实施方式的热敏记录介质包括载体1、以及按此顺序设置在载体1上的印刷层4和热敏记录层2。
<第四实施方式>
图4是示出第四实施方式的热敏记录介质的实例的示意性截面图。第四实施方式的热敏记录介质包括载体1,以及按此顺序设置在载体1上的印刷层4、热敏记录层2和保护层3。
<第五实施方式>
图5是示出第五实施方式的热敏记录介质的实例的示意性截面图。第五实施方式的热敏记录介质包括载体1、设置在载体1上的热敏记录层2、以及设置在载体1的未设置热敏记录层的表面上的印刷层4。
<第六实施方式>
图6是示出第六实施方式的热敏记录介质的实例的示意性截面图。第六实施方式的热敏记录介质包括载体1以及按此顺序设置在载体上的热敏记录层2和保护层3、以及设置在载体1的未设置热敏记录层的表面上的印刷层4。
<第七实施方式>
图7是示出第七实施方式的热敏记录介质的实例的示意性截面图。第七实施方式的热敏记录介质包括载体,以及按此顺序设置在载体1上的热敏记录层2和印刷层4。
<第八实施方式>
图8是示出第八实施方式的热敏记录介质的实例的示意性截面图。第八实施方式的热敏记录介质包括载体1,以及按此顺序设置在载体1上的热敏记录层2、保护层3和印刷层4。
<第九实施方式>
图9是示出第九实施方式的热敏记录介质的实例的示意性截面图。第九实施方式的热敏记录介质包括载体1、和按此顺序设置在载体1上的热敏记录层2、保护层3和剥离层8,以及按此顺序设置于载体1的未设置热敏记录层的相对侧的印刷层4和粘合剂层7。
<第十实施方式>
图10是示出第十实施方式的热敏记录介质的实例的示意性截面图。第十实施方式的热敏记录介质包括载体1,以及按此顺序设置在载体1上的印刷层4、热敏记录层2、保护层3和剥离层8,以及按此顺序设置在载体1的未设置热敏记录层的相对侧的印制层4和粘合剂层7。在图10中。剥离层设置在与设置热敏记录层的一侧相同的一侧的载体的最外表面处,并且粘合剂层设置在载体的与设置热敏记录层的一侧相反的最外背面处。
<第十一实施方式>
图11A是示出第十一实施方式的热敏记录介质的实例的示意性截面图。图11B是示出第十一实施方式的热敏记录介质的实例的示意性平面图(载体的表面)。
第十一实施方式的热敏记录介质包括载体1和设置在载体1的部分区域上的热敏记录层2。除非另有说明,此处和下文中使用的短语“载体的表面”是指载体的未设置热敏记录层一侧处的表面。
<第十二实施方式>
图12A是示出第十二实施方式的热敏记录介质的实例的示意性截面图。图12B是示出第十二实施方式的热敏记录介质的实例的示意性平面图(载体的表面)。
第十二实施方式的热敏记录介质包括载体1,以及按此顺序在载体1的部分区域上的热敏记录层2和保护层3。
<第十三实施方式>
图13A是示出第十三实施方式的热敏记录介质的实例的示意性截面图。图13B是示出第十三实施方式的热敏记录介质的实例的示意性平面图(载体的表面)。
第十三实施方式的热敏记录介质包括载体1、设置在载体1的部分区域上的热敏记录层2、以及在载体1的设置有热敏记录层2的整个表面上的保护层3。
<第十四实施方式>
图14A是示出第十四实施方式的热敏记录介质的实例的示意性截面图。图14B是示出第十四实施方式的热敏记录介质的实例的示意性平面图(载体的表面)。
第十四实施方式的热敏记录介质包括载体1,以及按此顺序设置在载体1的部分区域上的印刷层4和热敏记录层2。
<第十五实施方式>
图15A是示出第十五实施方式的热敏记录介质的实例的示意性截面图。图15B是示出第十五实施方式的热敏记录介质的实例的示意性平面图(载体的表面)。
第十五实施方式的热敏记录介质包括载体1,以及按此顺序设置在载体1的部分区域上的印刷层4、热敏记录层2和保护层3。
<第十六实施方式>
图16A是示出第十六实施方式的热敏记录介质的实例的示意性截面图。图16B是示出第十六实施方式的热敏记录介质的实例的示意性平面图(载体的表面)。
第十六实施方式的热敏记录介质与第十四实施方式相同,不同之处在于保护层3设置在载体1的设置有印刷层4和热敏记录层2的一侧的整个表面上。
<第十七实施方式>
图17A是示出第十七实施方式的热敏记录介质的实例的示意性截面图。图17B是示出第十七实施方式的热敏记录介质的实例的示意性平面图(载体的表面)。图17C是示出第十七实施方式的热敏记录介质的实例的示意性平面图(载体的后表面)。除非另有说明,此处和下文中使用的短语“载体的后表面”是指载体的设置有热敏记录层的一侧的表面。
第十七实施方式的热敏记录介质与第十一实施方式相同,不同之处在于印刷层4设置在载体1的后表面上。
<第十八实施方式>
图18A是示出第十八实施方式的热敏记录介质的实例的示意性截面图。图18B是示出第十八实施方式的热敏记录介质的实例的示意性平面图(载体的表面)。图18C是示出第十八实施方式的热敏记录介质的实例的示意性平面图(载体的后表面)。
第十八实施方式的热敏记录介质与第十二实施方式相同,不同之处在于印刷层4设置在载体1的后表面上。
<第十九实施方式>
图19A是示出第十九实施方式的热敏记录介质的实例的示意性截面图。图19B是示出第十九实施方式的热敏记录介质的实例的示意性平面图(载体的表面)。图19C是示出第十九实施方式的热敏记录介质的实例的示意性平面图(载体的后表面)。
第十九实施方式的热敏记录介质与第十三实施方式相同,不同之处在于印刷层4设置在载体1的后表面上。
<第二十实施方式>
图20A是示出第二十实施方式的热敏记录介质的实例的示意性截面图。图20B是示出第二十实施方式的热敏记录介质的实例的示意性平面图(载体的表面)。图20C是示出第二十实施方式的热敏记录介质的实例的示意性平面图(载体的后表面)。
第二十实施方式的热敏记录介质与第十七实施方式相同,不同之处在于聚乙烯(PE)6通过层压粘合剂5层压在载体1的设置有印刷层4的一侧处的整个表面上。
<第二十一实施方式>
图21A是示出第二十一实施方式的热敏记录介质的实例的示意性截面图。图21B是示出第二十一实施方式的热敏记录介质的实例的示意性平面图(载体的表面)。图21C是示出第二十一实施方式的热敏记录介质的实例的示意性平面图(载体的后表面)。
第二十一实施方式的热敏记录介质与第十八实施方式相同,不同之处在于聚乙烯(PE)6通过层压粘合剂5层压在载体1的设置有印刷层4的一侧处的整个表面上。
<第二十二实施方式>
图22A是示出第二十二实施方式的热敏记录介质的实例的示意性截面图。图22B是示出第二十二实施方式的热敏记录介质的实例的示意性平面图(载体的表面)。图22C是示出第二十二实施方式的热敏记录介质的实例的示意性平面图(载体的后表面)。
第二十二实施方式的热敏记录介质与第十九实施方式相同,不同之处在于聚乙烯(PE)6通过层压粘合剂5层压在载体1的设置有印刷层4的一侧处的整个表面上。
<第二十三实施方式>
图23A是示出第二十三实施方式的热敏记录介质的实例的示意性截面图。图23B是示出第二十三实施方式的热敏记录介质的实例的示意性平面图(载体的表面)。
第二十三实施方式的热敏记录介质包括载体、按此顺序设置在载体1的部分区域上的印刷层4和热敏记录层2、设置在载体的整个表面上的覆盖印刷层4和热敏记录膜2的剥离层8,以及设置在载体1的整个后表面上的粘合剂层7。第二十三实施方式的热敏记录介质可以进一步包括保护层。
<第二十四实施方式>
图24A是示出第二十四实施方式的热敏记录介质的实例的示意性截面图。图24B是示出第二十四实施方式的热敏记录介质的实例的示意性平面图(载体的表面)。
第二十四实施方式的热敏记录介质包括载体1、按此顺序设置在载体1的部分区域上的印刷层4和热敏记录层2、设置在载体的整个表面上的覆盖印刷层4和热敏记录膜2的剥离层8、设置在载体1的后表面的部分区域上的印刷层4以及设置在载体的整个后表面上的覆盖印刷层4的粘合剂层7。第二十四实施方式的热敏记录介质可以进一步包括保护层。
<第二十五实施方式>
图25A是示出第二十五实施方式的热敏记录介质的实例的示意性截面图。图25B是示出第二十五实施方式的热敏记录介质的实例的示意性平面图(载体的表面)。图25C是示出第二十五实施方式的热敏记录介质的实例的示意性平面图(载体的后表面)。
第二十五实施方式的热敏记录介质包括载体1、设置在载体的部分区域上的热敏记录层2、和覆盖热敏记录层的设置在载体的整个表面上的剥离层8、设置在载体1的后表面的部分区域上的印刷层4,以及覆盖印刷层的设置在载体的整个后表面上的粘合剂层7。第二十五实施方式的热敏记录介质可以进一步包括保护层。
<第二十六实施方式>
图26A是示出第二十六实施方式的热敏记录介质的实例的示意性截面图。图26B是示出第二十六实施方式的热敏记录介质的实例的示意性平面图(载体的表面)。
第二十六实施方式的热敏记录介质包括载体1、以及设置在载体1上的黑色热敏记录层2b、无热敏记录层的区域(载体1)和蓝色热敏记录层2c。
<第二十七实施方式>
图27A是示出第二十七实施方式的热敏记录介质的实例的示意性截面图。图27B是示出第二十七实施方式的热敏记录介质的实例的示意性平面图(载体的表面)。
第二十七实施方式的热敏记录介质包括载体1,以及黑色热敏记录层2b、无热敏记录层的区域(载体1)、红色热敏记录层2r、无热敏记录层的另一区域(载体1)、蓝色热敏记录层2c、无热敏记录层的又另一区域(载体1)和黄色热敏记录层2y。
<第二十八实施方式>
图28A是示出第二十八实施方式的热敏记录介质的实例的示意性截面图。图28B是示出第二十八实施方式的热敏记录介质的实例的示意性平面图(载体的表面)。
第二十八实施方式的热敏记录介质包括无热敏记录层的区域(载体1)、黑色热敏记录层2b、无热敏记录层的另一区域(载体1)、绿色热敏记录层2g、无热敏记录层的又另一区域,黑色热敏记录层2b、无热敏记录层的又另一区域(载体1)和绿色热敏记录层2g。此外,第二十八实施方式的热敏记录介质包括无热敏记录层的区域(载体1)、黄色热敏记录层2y、无热敏记录层的另一区域(载体1)、红色热敏记录层2r、无热敏记录层的又另一区域(载体1)、黄色热敏记录层2y以及无热敏记录层的区域(载体1)。此外,第二十八实施方式的热敏记录介质包括蓝色热敏记录层2c、无热敏记录层的区域(载体1)、橙色热敏记录层2o、无热敏记录层的区域(载体1)、蓝色热敏记录层2c、无热敏记录层的区域(载体1)、和橙色热敏记录层2o。
<第二十九实施方式>
图29A是示出第二十九实施方式的热敏记录介质的实例的示意性截面图。图29B是示出第二十九实施方式的热敏记录介质的实例的示意性平面图(载体的表面)。
第二十九实施方式的热敏记录介质包括载体1,以及设置在载体1上的圆形热敏记录层2-1、方形热敏记录层2-2、三角形热敏记录层2-3、星形热敏记录层2-4和心形热敏记录层2-5。
<第三十实施方式>
图30A是示出第三十实施方式的热敏记录介质的实例的示意性截面图。图30B是示出第三十实施方式的热敏记录介质的实例的示意性平面图(载体的表面)。
第三十实施方式的热敏记录介质与第九实施方式相同,不同之处在于印刷层4设置在载体1的表面上和热敏记录层2的上方。
<第三十一实施方式>
图31A是示出第三十一实施方式的热敏记录介质的实例的示意性截面图。图31B是示出第三十一实施方式的热敏记录介质的实例的示意性平面图(载体的表面)。
第三十一实施方式的热敏记录介质与第十二实施方式相同,不同之处在于印刷层4设置在载体1的表面上和保护层3的上方。
<第三十二实施方式>
图32A是示出第三十二实施方式的热敏记录介质的实例的示意性截面图。图32B是示出第三十二实施方式的热敏记录介质的实例的示意性平面图(载体的表面)。
第三十二实施方式的热敏记录介质与第十三实施方式相同,不同之处在于印刷层4设置在保护层3的上方。
(图像记录方法)
本公开内容的图像记录方法包括用热敏头加热本公开内容的热敏记录介质以记录图像。
热敏头的形状、结构、尺寸等没有特别限制,并且可根据预期目的适当地选择。
在这种情况下,考虑到热敏记录层的保存性以及与热敏头的适应性(conformity),优选地在热敏记录层上设置保护层。如果使用具有高图像和背景保存性的显色剂,则不一定要设置保护层,并且可以通过填料、润滑剂等直接将与热敏头的适应性赋予热敏记录层。
当在保护层或热敏记录层中添加填料以实现与热敏头的适应性时,如果用激光衍射/散射粒度分析仪(设备名称:LA-960,可从Horiba,Ltd.购买)测量的填料的50%累积体积粒径(D50)太小,则热敏头无法与保护层或热敏记录层紧密接触,这种接触是原本意图。当填料的粒径过大时,热敏头容易被磨损,并且不容易保证透明度。因此,填料的粒径优选地在0.25微米到0.75微米的近似范围内,但不限于此。
本公开内容的图像记录方法包括用激光照射本公开内容的热敏记录介质以记录图像。
可以使用各种单元作为使用激光的加热单元,但优选地使用能够在不接触的情况下加热热敏记录介质的激光。
激光并无特别限制,并且可根据预期目的适当地选择。例如,可以使用本领域通常已知的各种激光装置,如使用气体(例如,CO2)的气体激光器、使用固体(例如,YAG和YVO4)的固体激光器以及使用第III-V族半导体或第IV-VI族半导体的半导体激光器。可根据预期用途和方法适当地选择使用的激光装置。
在上述列举的实例中,CO2激光器发出波长为10,000nm的光,其可被一般材料吸收,并且可积极用于无需任何特定吸收材料即可进行热敏记录的方法中。
此外,当添加光热转换材料(该材料为吸收从半导体激光器、YAF固体层或纤维层发出的波长为800nm到1,100nm的激光以转换成热量的材料)时,除了将激光直接施加到热敏记录层上以外,还可以从透明膜侧施加激光,因为透明塑料膜(比如PET和OPP)不吸收波长为800nm至1,100nm的激光。因此,可以从透明膜侧施加激光,以记录设置在膜的相对侧的热敏记录层,这导致热敏记录介质在用途方面具有多功能性。
在图像形成步骤中,从图像形成装置发出的激光的输出没有特别限制,并且可根据预期目的适当地选择。其输出优选地为1W或更高,更优选地为3W或更高,并且特别优选地为5W或更高。当输出小于1W时,可能需要很长时间才能形成图像,并且如果缩短图像形成时间,输出就会变得不足。
此外,激光输出的上限没有特别限制,并且可根据预期目的适当地选择。其上限优选地为200W或更低,更优选地为150W或更低,并且特别优选地为100W或更低。当其上限大于200W时,所用激光装置的尺寸可能会很大。
此外,在热敏记录介质上高速进行图像记录的情况下,优选使用包括激光阵列的图像形成装置,其中激光发射元件排列成阵列。
接下来,作为实例,将描述在长的热敏记录介质上记录图像的激光记录装置。
图33是图解作为激光记录装置的图像记录系统100的示意性透视图。
在下面的描述中,热敏记录介质的输送方向(行进方向)被描述为X轴方向,上下方向被描述为Z轴方向,并且与行进方向和上下方向正交的方向被描述为Y轴方向。
如下所述,图像记录系统100用激光照射作为记录目标的热敏记录介质101,以执行表面加工处理或图像记录过程。
如图33中所图解的,图像记录系统100包括传送装置10、记录装置20、主体30、光学纤维42和编码器60。
记录装置20配置为用激光照射记录目标以对记录目标的表面执行加工处理,或在记录目标上记录作为可见图像的图像。记录装置20相当于激光照射装置。记录装置20设置在相对于传送装置10的Y轴方向一侧,具体来说是沿传送路径的Y方向。
例如,传送装置10配置为使用多个旋转辊传输作为记录目标的热敏记录介质101。
主体30与传送装置10和记录装置20连接,并且配置为控制整个图像记录系统100。
编码器60配置为获取热敏记录介质101的行进速度。
图34是图解图像记录系统100的结构的示意性透视图。
图像记录系统100包括作为激光源的激光处理装置30。激光处理装置30包括激光照射装置14和光学单元43。激光照射装置14包括激光阵列单元14a和纤维阵列单元14b。使用纤维阵列记录装置作为激光照射装置14。纤维阵列记录装置配置为使用纤维阵列执行表面处理或图像记录,在该纤维阵列中,多个光纤激光发射器沿着与用作记录目标的热敏记录介质101的行进方向的副扫描方向(X轴方向)正交的主扫描方向(Z轴方向)排列成阵列。激光处理装置30配置为经由纤维阵列将激光发射元件41发出的激光施加到热敏记录介质101,以记录由绘图单元形成的图像(可见图像)。
激光阵列单元14a包括排列成阵列的多个激光发射元件41、配置为冷却激光发射元件41的冷却单元50、配置为与激光发射元件41相对应并配置为驱动相应的激光发射元件41的多个驱动用驱动器45,以及配置为控制驱动用驱动器45的控制器46。控制器46连接到配置为向激光发射元件41供电的电源48和用于输出图像信息的图像信息输出单元47,例如个人计算机。
在激光发射元件41中,未转化为激光的能量被转化为热量,因此激光发射元件41产生热量。因此,激光发射元件41由作为冷却装置的冷却单元50冷却。此外,因为激光照射装置14使用纤维阵列单元14b,因此激光发射元件41可以彼此分开设置。因此,相邻激光发射元件41的热量影响可以降到最低,并且激光发射元件41可以被有效的冷却。因此,可以避免每个激光发射元件41的温度升高和激光发射元件41的温度变化,最大限度地减少激光输出的变化,并改善密度不均匀性。激光的输出是由功率计测得的平均输出。作为控制激光输出的方法有两种,其为峰值功率控制法和脉冲光发射比(占空比:激光发射时间/周期)控制法。
冷却单元50采用液体冷却系统,其中冷却剂被循环以冷却激光发射元件41。冷却单元50包括热量接收单元51和热量释放单元52,在热量接收单元51中冷却剂接收来自每个激光发射元件41的热量,在热量释放单元52中释放冷却剂的热量。热量接收单元51和热量释放单元52经由冷却管53a和53b相互连接。热量接收单元51包括由高导热构件形成的壳体和由高导热构件形成的冷却管,其中冷却管被设置在壳体内部,并且冷却剂通过冷却管循环。激光发射元件41在热量接收单元51上排列成阵列。
热量释放单元52包括散热器和用于使冷却剂循环的泵。由热量释放单元52的泵送出的冷却剂经由冷却管53a流入热量接收单元51。当冷却剂行进通过热量接收单元51内部的冷却管时,冷却剂会带走排列在热量接收单元51上的激光发射元件41的热量,以冷却激光发射元件41。通过吸收激光发射元件41的热量而温度升高的冷却剂从热量接收单元41流出,并行进到冷却管53b内部,流到热量释放单元52的散热器中。冷却剂随后被散热器冷却。被散热器冷却的冷却剂再由泵送出至热量接收单元51。
纤维阵列单元14b包括光学纤维42和阵列头44,光学纤维42设置为与激光发射元件41相对应,阵列头44配置为在光学纤维42的激光发射部42a周围约束(hold)沿上下方向(Z轴方向)排列成阵列的光学纤维42。每根光学纤维42的激光接收部都设置在相应激光发射元件41的激光发射表面上。
当所有的光学纤维42由一个阵列头44约束时,阵列头44会变长,并且容易变形。因此,仅用一个阵列头44很难保持笔直的线性光束排列和光束间距的均匀性。因此,每个阵列头44可约束100到200根光学纤维42。激光照射装置14优选地包括多个阵列头44,每个阵列头44约束100到200根光学纤维42,其中阵列头44沿Z轴方向设置和排列,Z轴方向是与热敏记录介质101的行进方向正交的方向。
图35是图解激光阵列的排列状态的视图。如图35中所图解,图34中阵列头44的光学纤维42排列为以在由光学单元43聚光形成的焦点位置连续链接由发射激光形成的直径为R1的点,以使热敏记录介质着色。
作为激光的扫描方向,存在主扫描方向和副扫描方向,并且主扫描方向和副扫描方向相互正交。主扫描方向是多根光学纤维42沿其排列的方向。副扫描方向是热敏记录介质的行进方向。
由于图像是通过使阵列头44和热敏记录介质相对移动记录在热敏记录介质上的,因此阵列头44可相对于热敏记录介质移动,或热敏记录介质可相对于阵列头44移动。即使当阵列头44相对于热敏记录介质移动时,短语“热敏记录介质的行进速度”也是以阵列头44作为观察点使用的。
此外,如图34中所图解,光学单元43(其为光学系统的实例)包括准直透镜43a和聚光透镜43b,准直透镜43a配置用于将从光学纤维42发射的激光的扩散通量转换为平行光通量,聚光透镜43b配置为汇聚激光以照射作为激光照射表面的热敏记录介质的表面。是否设置光学单元43可根据预期目的适当地决定。
图像信息输出单元47(比如个人计算机)配置为向控制器46输入图像信息。控制器46配置为基于输入图像信息生成用于驱动每个驱动器45的驱动信号(控制脉冲)。控制器46配置为将生成的驱动信号(控制脉冲)传输到每个驱动用驱动器45。具体来说,控制器46包括时钟发生器。当时钟发生器振荡的时钟频率达到预定的时钟频率时,控制器46将每个驱动器45的驱动信号(控制脉冲)传输到驱动器45。
一旦每个驱动器45接收到驱动信号(控制脉冲),驱动器45就会发送电流脉冲,以驱动相应的激光发射元件41。在驱动器45的驱动下,激光发射元件41输出发光脉冲以发出激光。从激光发射元件41发出的激光进入相应的光学纤维42,以从光学纤维42的激光发射部42a发出。从光学纤维42的激光发射部42a发出的激光穿过光学单元43的准直透镜43a和聚光透镜43b,然后施加到作为记录目标的热敏记录介质上。热敏记录介质被施加的激光加热以将图像记录在热敏记录介质上。
当使用配置为利用检流计反射镜偏转激光以在记录目标上记录图像的装置时,通过旋转检流计反射镜,施加激光以一笔绘制图像来记录图像,例如字母。因此,在记录目标中记录一定量信息的情况下,除非停止传输记录目标,否则记录速度赶不上记录目标的行进速度。
同时,激光照射装置14使用激光阵列,其中多个激光发射元件41排列成阵列,并且因此可以通过控制每个像素的激光发射元件的开和关将图像记录在热敏记录介质上。因此,即使要记录的信息量很大,也可以在不停止热敏记录介质传输的情况下将图像记录在热敏记录介质上。因此,即使在记录目标中记录大量信息时,使用激光照射装置14也能在不降低生产率的情况下实现图像记录。
激光照射装置14配置为将激光施加到热敏记录介质以加热热敏记录介质,从而将图像记录在热敏记录介质上。因此,期望激光照射装置14具有相对高输出的激光发射元件41。出于该原因,激光发射元件41会产生大量热量。在没有纤维阵列单元14b的常规激光阵列记录装置中,期望将激光发射元件41以与分辨率相对应的间距布置成阵列。因此,为了达到200dpi的分辨率,在常规激光阵列记录装置中,激光发射元件41以非常窄的间距布置。因此,由激光发射元件41产生的热量不易在常规激光阵列记录装置内释放,并且激光发射元件41容易在高温下被加热。随着常规激光阵列记录装置中激光发射元件41温度的升高,由激光发射元件41发出的光波长或激光发射元件41的光输出会波动,并且因此激光阵列记录装置无法将记录目标加热到预定温度。因此,无法获得优异的图像。为了抑制常规激光阵列记录装置的激光发射元件41的这种温度上升,通过降低记录目标的传输速度来确保激光发射元件41的发射之间有足够的间隙是重要的,并且因此无法充分提高生产率。
典型地,冷却单元50通常采用制冷机系统。在制冷机系统中,只进行冷却而不进行加热。因此,光源的温度不会超过制冷机的设定温度,但冷却单元50的温度和与冷却单元50接触的激光发射元件41的温度会因周围温度而波动。同时,当使用半导体激光器作为激光发射元件41时,激光输出会根据激光发射元件41的温度而变化(当激光发射元件41的温度为低温时,激光输出高)。因此,为了控制激光输出,优选地测量激光发射元件41的温度或冷却单元50的温度,并基于测量的温度控制用于控制激光输出的驱动器45的输入信号以使激光输出恒定,从而执行规律的图像形成。
另一方面,激光照射装置14是使用纤维阵列单元14b的纤维阵列记录装置。由于使用纤维阵列记录装置,因此纤维阵列单元的激光发射部42a是以与分辨率相对应的间距布置的,并且不必以与图像分辨率相对应的间距布置激光阵列单元14a的激光发射元件。因此,激光照射装置14的激光发射元件41的热量被充分释放,并且可以使激光发射元件41的间距足够宽。根据激光照射装置14,可防止激光发射元件41被加热到高温,并可防止激光发射元件41的波长或输出的变化。因此,激光照射装置14可以在热敏记录介质上记录优异的图像。即使当激光发射元件41的发射间距缩短,也可以防止激光发射元件41的温度升高,并且因此提高热敏记录介质的行进速度,因此提高生产率。
由于将冷却单元50设置在激光照射装置14中以用液体冷却激光发射元件41,因此可以进一步防止激光发射元件41的温度升高。因此,激光照射装置14可以进一步缩短激光发射元件41的发射间隙,并且可以提高热敏记录介质的行进速度,并且提高生产率。在激光照射装置14中,激光发射元件41是用液体冷却的,但也可以通过冷却风扇等用空气冷却激光发射元件41。然而,液体冷却的优点在于液体冷却具有高于空气冷却的冷却效率,并且可以很好地冷却激光发射元件41。另一方面,空气冷却的优点在于虽然空气冷却具有低于液体冷却的冷却效率,但可以以低成本冷却激光发射元件41。
实施例
下文将通过实施例更具体地描述本公开内容。本公开内容不应理解为仅限于这些实施例。
<受电子化合物在溶剂中的溶解度的测量>
<<1.饱和溶液的制备>>
(1)在20℃±3℃的环境中,在150mL至300mL的烧杯中制备约100g溶剂(100%乙醇)。
(2)在搅拌搅拌器或搅拌棒的同时,逐渐添加受电子化合物,直到受电子化合物的不溶物出现在烧杯底部。
(3)将所得物静置1小时或更长时间,并将盖子放置在烧杯顶部。
(4)如果不溶性物质通过用搅拌棒搅拌而完全消失,则重复步骤(2)至(4)。
(5)如果不溶性物质在静置1小时或更长时间后仍然存在,则确定饱和溶液的制备完成。
<<2.溶解度的测量>>
以1mg或更小的最小单位称量铝杯的重量(A)。
用移液管收集在1中制备的饱和溶液的透明上清液的一部分,并将收集的液体放置在铝杯中(重量约0.8g至约1.3g),并以1mg或更小的最小单位称量液体的重量。
应及时进行测量,以便防止灰尘等的混入。
将收集液体的铝杯放置在干燥器(120℃±10℃)中。可选地,将收集液体的铝杯放置在安装了局部通风装置的区域的热板(120℃±10℃)上。
将溶剂从液体中蒸发25分钟或更长时间(当使用热板时,盖上盖子以防止灰尘混入)。
将铝杯从干燥器或热板上取下,并在室内静置1分钟或更长时间,然后以1mg或更小的单位称量总量(C)。
基于上述A、B和C的测量结果,根据以下数学方程1计算受电子化合物在乙醇中的溶解度。
溶解度(质量%)=[(C-A)/B]×100数学方程1
[表1]
从表1的结果发现,非酚类受电子化合物在醇溶剂和酯溶剂中的溶解度低。
尽管受电子化合物在芳香族溶剂(诸如甲苯)中的溶解度低,但为了减少排放VOC造成的环境负荷,芳香族溶剂在印刷工业中的使用受到限制。
表1中的受电子化合物的细节如下。
-受电子化合物1-
9,9-双(4-羟基苯基)芴
[化学式24]
-受电子化合物2-
N-(2-(3-苯基脲基)苯基)苯磺酰胺
[化学式25]
-受电子化合物3-
N-苄基-N′-3-(对甲苯磺酰氧基苯基)脲
[化学式26]
-受电子化合物4-
N-对甲苯磺酰基-N′-3-(对甲苯磺酰氧基苯基)脲
[化学式27]
-受电子化合物5-
N,N′-二-[3-(对甲苯磺酰氧基)苯基]脲
[化学式28]
-受电子化合物6-
双酚-S:4,4'-磺酰基双酚
[化学式29]
(实施例1)
-热敏记录层形成液(不含光热转换材料)的制备-
将作为供电子化合物的黑色染料(ODB2,可从Yamamoto Chemicals,Inc.获得)(6.2质量份)、18.7质量份的受电化合物1、40.0质量份的丙烯酸树脂(A-1125,可从DSM获得,固体含量为19.5质量%的水溶液)、4.6质量份的苯乙烯-丙烯酸树脂(JONCRYL PDX-7741,可从BASF SE获得,固体含量为41.5质量%的水溶液)、1.9质量份的表面活性剂(PD-001,可从Nissin Chemical Co.,Ltd.获得,固体含量:10质量%)、15质量份的水和13.6质量份的乙醇通过砂磨机分散,使得通过激光衍射/散射粒径分析仪(装置名称:LA-960,可从Horiba,Ltd.获得)所测量的分散元素的50%累积体积粒径(D50)为0.25微米,从而获得热敏记录层形成液1(不含光热转换材料,固体含量:36质量%,溶剂中乙醇含量:21质量%)。
(比较例1)
以与实施例1中相同的方式获得热敏记录层形成液11,不同之处在于用表2中所示的受电子化合物6代替受电子化合物1,并且用28.6质量份的水代替15质量份的水和13.6质量份的乙醇。
(实施例2-4和比较例2)
以与实施例1相同的方式制备热敏记录层形成液2至4和12(不含光热转换材料,固体含量:36质量%,溶剂中乙醇含量:34质量%),不同之处在于用表2中所示的受电子化合物代替受电子化合物1,用7质量份的水和21.6质量份的乙醇代替15质量份的水和13.6质量份的乙醇。
(实施例5)
以与实施例1相同的方式获得热敏记录层形成液5(不含光热转换材料,固体含量:36质量%,溶剂中的乙醇含量:45质量%),不同之处在于用表2中所示的受电子化合物5代替受电子化合物1,用0质量份的纯水和28.6质量份的乙醇代替15质量份的水和13.6质量份的乙醇。
(实施例6)
以与实施例5相同的方式获得热敏记录层形成液6(不含光热转换材料,固体含量:36质量%,溶剂中的甲醇含量:45质量%),不同之处在于用甲醇代替乙醇。
(实施例7)
以与实施例5相同的方式获得热敏记录层形成液7(不含光热转换材料,固体含量:36质量%,溶剂中的异丙醇含量:45质量%),不同之处在于用异丙醇代替乙醇。
(实施例8至9)
以与实施例5相同的方式分别获得热敏记录层形成液8至9(不含光热转换材料,固体含量:36质量%,溶剂中乙醇含量:45质量%),不同之处在于用表2中所示的供电子化合物代替供电子化合物。
(实施例10)
-热敏记录层形成液(含有光热转换材料)的制备-
以与实施例5相同的方式获得热敏记录层形成液10(具有光热转换材料、固体含量:36质量%、溶剂中乙醇含量:45质量%),不同之处在于向100质量份的实施例5中制备的热敏记录层形成液(不含光热转换材料)中添加6质量份的氧化铯钨分散液(YMW-D20,可从Sumitomo Metal Mining Co.,Ltd.,固体含量为28.5质量%的水溶液)。
[表2]
表2中的供电子化合物和光热转换材料的细节如下。
-供电子化合物-
ODB2:黑色染料,可从Yamamoto Chemicals,Inc.获得。
RED40:红色染料,可从Yamamoto Chemicals,Inc.获得。
BLUE63:蓝色染料,可从YAMADA CHEMICAL CO.,LTD.获得。
-光热转换材料-
YMW-D20:氧化铯钨分散液,可从Sumitomo Metal Mining Co.,Ltd.获得。
(保护层形成液的制备实施例1)
-保护层形成液1的制备-
将丙烯酸树脂(A-1125,可从DSM获得,固体含量为19.5质量%的水溶液)(100质量份)和50质量份的乙醇混合并搅拌,从而制备保护层涂布液1(固体含量:13质量%,溶剂中乙醇含量:38.3质量%)。
(保护层形成液的制备实施例2)
<保护层形成液2的制备>
-颜料分散液的制备-
将作为颜料的碳酸钙(84.2质量份)、20.2质量份的苯乙烯-丙烯酸树脂(JONCRYLPDX-7741,可从BASF SE获得,固体含量:41.5质量%)、0.4质量份的表面活性剂(PD-001,可从Nissin Chemical Co,Ltd.获得,固体含量:10质量%)、51.1质量份的水和51.1质量%的乙醇通过砂磨机分散,使得通过激光衍射/散射粒径分析仪(装置名称:LA-960,可从Horiba,Ltd.获得)测量的分散元素的50%累积体积粒径(D50)为0.2微米,从而获得颜料分散液(固体含量:45%,溶剂中乙醇含量:44.8质量%)。
-保护层形成液的制备-
将颜料分散液(20.7质量份)、47.7质量份的丙烯酸树脂(A-1125,可从DSM获得,固体含量为19.5质量%的水溶液)、4.7质量份的润滑剂(聚环氧乙烷蜡,固体含量为30质量%的含水溶液)、5质量份的水、40质量份的乙醇混合并搅拌,从而获得保护层形成液2(固体含量:16.9质量%,溶剂中乙醇含量:40.8质量%)。
(实施例11)
<热敏记录介质的生产>
以热敏记录层形成液1的沉积量为以干基计3g/m2的方式,通过如下所述的凹版印刷,将热敏记录层形成液1施加到载体1(白色PET: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膜,CRISPERK1212,可从TOYOBO CO.,LTD.获得,平均厚度:50微米)的表面的部分区域上,然后干燥,以形成热敏记录层,从而生产如图11A和11B所示的热敏记录介质1。
<凹版印刷>
制备图36A所示形状的具有雕刻区域50线/cm(湿目标量:7.5g/m2至8.5g/m2)并且外径为200mm的凹版辊。
通过可从CHIBA MACHINE INDUSTRY CORPORATION获得的小型凹版印刷测试仪,通过设置凹版辊,在40m/min的线速度和70℃的干燥设定温度下制备500g用于每次评估的涂层,以图36B所示的布局进行凹版印刷。然后,进行干燥。
<柔性版印刷>
制备50线/cm的网纹辊(湿目标量:7.5g/m2至8.5g/m2)和具有90mm的宽度、260mm的长度和1.14mm的厚度的柔性版印刷板,如图37所示。
通过可从Matsuo Sangyo Co.,Ltd.获得的柔性版校样印刷测试仪,通过设置网纹辊和柔性版印刷板并以40m/min的线速度制备10g的用于每次评估的涂布液来进行印刷。将所得物在设定为70℃干燥设定温度的恒温室中干燥1分钟。
(实施例12至19和比较例3至4)
<热敏记录介质的生产>
以与实施例11中相同的方式生产如图11A和11B所示的热敏记录介质2至9和19至20,不同之处在于分别用表3中所示的热敏记录层形成液2至9和11至12代替热敏记录层形成液1。
(实施例20)
<热敏记录介质的生产>
以与实施例15相同的方式生产如图11A和11B所示的热敏记录介质10,不同之处在于用载体2(透明PET: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膜,E5100,可从TOYOBO CO.,LTD.获得,平均厚度:50微米)代替载体1。
(比较例5至6)
<热敏记录介质的生产>
以与实施例20中相同的方式生产如图11A和11B中所示的热敏记录介质21至22,不同之处在于分别用表3中示出的热敏记录层形成液11至12代替热敏记录层成形液体5。
(实施例21)
<热敏记录介质的生产>
以与实施例15相同的方式制备如图12A和12B所示的热敏记录介质11,不同之处在于,以沉积量为以干基计1.1g/m2的方式将保护层涂布液1施加到热敏记录层上,并且以相同的方式进行凹版印刷,然后干燥以形成保护层。
(实施例22)
<热敏记录介质的生产>
以与实施例21中相同的方式生产如图15A和15B中所示的热敏记录介质12,不同之处在于通过以相同的方式凹版印刷将印刷层油墨(FINART R794 White,可从DICCorporation获得)以其沉积量为以干基计1g/m2的方式施加到载体的表面上以形成印刷层,并且在印刷层上形成热敏记录层,并且以相同的方式在热敏记录层上形成保护层。
(实施例23)
<热敏记录介质的生产>
以与实施例21相同的方式生产如图12A和12B所示的热敏记录介质13,不同之处在于用载体2(透明PET: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膜,E5100,可从TOYOBO CO.,LTD.获得,厚度:50微米)代替载体1。
(实施例24)
<热敏记录介质的生产>
以与实施例23中相同的方式生产如图18A至18B中所示的热敏记录介质14,不同之处在于通过以相同方式进行的凹版印刷将印刷层油墨(FINART R794 White,可从DICCorporation获得)以沉积量为以干基计1g/m2的方式施加到载体的后表面上以形成印刷层。
(实施例25)
<热敏记录介质的生产>
以与实施例24相同的方式生产如图19A至19C所示的热敏记录介质15,不同之处在于在相同的条件下通过凹版印刷施加保护层涂布液1,使得其在与热敏记录层重叠的区域中的沉积量为以干基计1.5g/m2,并且其在其他区域中的沉积量为以干基计3g/m2以形成保护层来覆盖整个热敏记录介质。
(实施例26)
<热敏记录介质的生产>
以与实施例23中相同的方式生产如图30A和30B中所示的热敏记录介质16,不同之处在于以其沉积量为以干基计1g/m2的方式,在相同的条件下通过凹版印刷将印刷层油墨(FINART R794 White,可从DIC Corporation获得)施加到热敏记录层上,以形成印刷层。
(实施例27)
<热敏记录介质的生产>
以与实施例24相同的方式生产如图19A至19C所示的热敏记录介质17,不同之处在于用保护层涂布液2代替保护层涂布液1。
(实施例28)
<热敏记录介质的生产>
以与实施例27相同的方式生产如图19A至19C所示的热敏记录介质18,不同之处在于用上述柔性版印刷代替样品的生产方法。
(比较例7)
<热敏记录介质的生产>
以与实施例28相同的方式生产如图19A至19C所示的热敏记录介质23,不同之处在于使用热敏记录层形成液11。
接下来,在表3-1和3-2中总结了所生产的热敏记录介质1至23的细节。
[表3-1]
热敏记录介质编号 热敏记录层形成液编号 保护层涂布液编号
实施例11 1 1 N/A
实施例12 2 2 N/A
实施例13 3 3 N/A
实施例14 4 4 N/A
实施例15 5 5 N/A
实施例16 6 6 N/A
实施例17 7 7 N/A
实施例18 8 8 N/A
实施例19 9 9 N/A
实施例20 10 5 N/A
实施例21 11 5 1
实施例22 12 5 1
实施例23 13 5 1
实施例24 14 5 1
实施例25 15 5 1
实施例26 16 10 1
实施例27 17 5 2
实施例28 18 5 2
比较例3 19 11 N/A
比较例4 20 12 N/A
比较例5 21 11 N/A
比较例6 22 12 N/A
比较例7 23 5 2
[表3-2]
印刷层 载体编号
实施例11 不存在 1
实施例12 不存在 1
实施例13 不存在 1
实施例14 不存在 1
实施例15 不存在 1
实施例16 不存在 1
实施例17 不存在 1
实施例18 不存在 1
实施例19 不存在 1
实施例20 不存在 2
实施例21 不存在 1
实施例22 载体/印刷层/热敏记录层 1
实施例23 不存在 2
实施例24 印刷层/载体/热敏记录层 2
实施例25 印刷层/载体/热敏记录层 2
实施例26 载体/热敏记录层/印刷层 2
实施例27 印刷层/载体/热敏记录层 2
实施例28 印刷层/载体/热敏记录层 2
比较例3 不存在 1
比较例4 不存在 1
比较例5 不存在 2
比较例6 不存在 2
比较例7 印刷层/载体/热敏记录层 2
接下来,确定热敏记录介质1至23中的每个中的热敏记录层的厚度的差异,并以以下方式评估背景的均匀性。结果呈现在表4-1和4-2中。
<热敏记录层的厚度差异>
热敏记录层的除其边缘以外的区域的厚度变化根据以下公式确定。
热敏记录层的厚度变化(%)=[(热敏记录层的最大厚度或热敏记录层的最小厚度-热敏记录层的平均厚度)/热敏记录层的平均厚度]×100
在热敏记录介质上任意选择的20个点处测量热敏记录层的厚度。最大值被确定为“热敏记录层的最大厚度”,并且最小值被确定为“热敏记录层的最小厚度”。将20个点中除了热敏记录层的最大厚度和热敏记录层的最小厚度之外的18个点的测量值的平均值确定为“热敏记录层的平均厚度”。选择(热敏记录层的最大厚度-热敏记录层的平均厚度)的绝对值和(热敏记录层的最小厚度-热敏记录层的平均厚度)的绝对值之间的较大值。
在实施例11至20和比较例3至6中,通过膜厚度计(K-402B STAND和电子测微计K351C,可从ANRITSU CORPORATION获得)来测量整个沿着热敏记录介质的长度方向或流动方向的热敏记录介质的厚度。在任意选择的20个点处测量厚度,从中减去预先测量的载体的平均厚度(50微米),从而确定“热敏记录层的平均厚度”、“热敏记录层的最大厚度”和“热敏记录层的最小厚度”
在实施例21-28和比较例7中,通过横截面抛光机SM-0920CP(可从JEOL Ltd.获得)切割热敏记录介质以暴露热敏记录介质的横截面,在扫描电子显微镜(SEM)S-3700(可从Hitachi High-Tech Corporation获得)下观察其横截面,并且在任意选择的20个点处测量热敏记录层的厚度,以确定“热敏记录层的平均厚度”、“热敏记录层的最大厚度”和“热敏记录层的最小厚度”。
<背景均匀性评估>
用肉眼观察图像记录之前的每个热敏记录介质,并且基于以下标准和图38中所描绘的背景均匀性的评估分级表来评估背景的均匀性。
(评估标准)
等级5:未观察到涂层不均匀,且其是均匀的。
等级4:观察到轻微的涂层不均匀。
等级3:观察到涂层不均匀。
等级2:观察到明显的涂层不均匀,并确认了一些未涂布的区域。
等级1:观察到明显的涂层不均匀,并且确认了许多未涂布的区域。
<图像记录>
如下所述,在实施例11至24和比较例3至6中,通过从热敏记录层一侧或保护层一侧给出热梯度来记录尺寸为10mm×20mm的正方形的实心图像。在实施例25中,通过从热敏记录层侧施加CO2激光,或在实施例26中从透明基板一侧施加半导体激光,记录尺寸为10mm×20mm的正方形的实心图像。在实施例27和28以及比较例7中,通过用热敏头从保护层一侧加热热敏记录介质来记录尺寸为10mm×20mm的正方形的实心图像。
<<热梯度>>
通过热梯度测试仪(装置名称:HG-100-2,可从TOYO SEIKI CO.,LTD.获得)在以下印刷条件下进行印刷。
(印刷条件)
温度:180℃
压力:2kg/cm2
时间:1s
<<CO2激光器>>
通过CO2激光标记器(装置名称:LP-435TU,可从Panasonic Industrial DevicesSUNXCo.,Ltd.获得)在以下印刷条件下进行印刷。
(印刷条件)
工作距离:275mm
扫描速度:900mm/s
激光波长:10.6微米
激光功率:10%
<<半导体激光器>>
通过LD激光标记器(装置名称:Ricoh Rewriteable laser marker LDM200,可从Ricoh Company Limited获得)在以下印刷条件下进行印刷。
(印刷条件)
工作距离:150mm
扫描速度:3000mm/s
激光波长:980nm
激光功率:70%
<<热敏印刷机>>
通过热敏打印机(设备名称:MP-104T,可从MARKPOINT获得)以100mm/s的印刷速度和13.00mJ/mm2的印刷能量进行印刷。
接下来,对每个获得的图像的图像均匀性、拖尾和背景密度进行评估。结果呈现在表4中。
<图像均匀性评估>
用肉眼观察每个获得的图像,并根据以下标准和图39中所描绘的图像均匀性的评估分级表来评估其图像均匀性。
(评估标准)
等级5:在印刷区域中没有观察到涂层不均匀,并且其是均匀的。
等级4:在印刷区域观察到轻微的涂层不均匀。
等级3:观察到图像不均匀。
等级2:观察到明显的图像不均匀,并且确认了一些未涂布的区域。
等级1:观察到明显的图像不均匀,并且确认了许多未涂布的区域。
<拖尾评估>
用肉眼观察每个获得的图像的打印区域和未打印区域中的拖尾状态,并且根据以下标准和图40中所描绘的图像均匀性的评估分级表来评估其拖尾。
(评估标准)
等级5:打印区域和未打印区域都没有拖尾。
等级4:打印区域和未打印区域之间的边界被轻微不规则地限定。
等级3:在未印刷区域观察到小于10mm的拖尾。
等级2:在未印刷区域观察到10mm或更大但小于30mm的拖尾。
等级1:在未印刷区域观察到30mm或更大的拖尾。
<背景密度>
通过反射密度计(X-Rite eXact,可从X-Rite Inc.获得)测量每个获得的图像的背景密度。基于以下标准评估结果。当使用透明膜作为载体时,通过在图像下方放置可从ERICHSEN GmbH&Co.,KG获得的对比卡(24/5型)来测量背景密度。
(评估标准)
A:0.15或更小
B:0.16或更大但0.30或更小
C:0.31或更大
[表4-1]
[表4-2]
例如,本公开内容的实施方式如下。
<1>一种热敏记录层形成液,其包括:
供电子化合物;
受电子化合物,其中所述受电子化合物在20℃下在100%乙醇中的溶解度为5.0质量%或更低;和
溶剂。
<2>根据<1>所述的热敏记录层形成液,
其中所述受电子化合物是选自以下化合物中的至少一种:所述化合物中的每种包括作为(硫代)脲基(-NH-CX-NH-,其中X是O或S)或磺酰基(硫代)脲基(-SO2-NH-CX-NH-,其中X是O或S)的连接基团和作为氨基甲酸酯基(-NHCOO-)、酰胺基(-NHCO-)、磺酰基(-SO2-)或磺酰胺基(-SO2-NH-)的连接基团,并且具有其中芳基经由所述连接基团结合的结构。
<3>根据<1>或<2>所述的热敏记录层形成液,
其中所述受电子化合物是选自以下化合物中的至少一种:所述化合物中的每种包括作为脲基(-NH-CO-NH-)或磺酰脲基(-SO2-NH-CO-NH-)的连接基团和作为酰胺基(-NHCO-)、磺酰基(-SO2-)或磺酰胺基(-SO2-NH-)的连接基团,并且具有其中芳基经由所述连接基团结合的结构。
<4>根据<1>至<3>中任一项所述的热敏记录层形成液,其进一步包括:
光热转换材料。
<5>一种用于生产热敏记录介质的方法,所述方法包括:
将根据<1>至<4>中任一项所述的热敏记录层形成液施加到载体上以形成热敏记录层。
<6>根据<5>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施加是将所述热敏记录层形成液施加到所述载体的部分区域上。
<7>一种热敏记录介质,其包括:
载体;和
设置在所述载体上的热敏记录层,所述热敏记录层包括
供电子化合物,和
受电子化合物,其中所述受电子化合物在20℃下在100%乙醇的溶解度为5.0质量%或更低,
其中由下式表示的所述热敏记录层的厚度变化为50%或更小,其中所述变化是所述热敏记录层的除了所述热敏记录层的边缘之外的区域中的变化,
热敏记录层的厚度变化(%)=[(热敏记录层的最大厚度或热敏记录层的最小厚度-热敏记录层的平均厚度)/热敏记录层的平均厚度]×100
其中当在所述热敏记录介质上的任意20个点处测量所述热敏记录层的厚度时,所述热敏记录层的最大厚度是所述热敏记录层的厚度的最大值并且所述热敏记录层的最小厚度是所述热敏记录层的厚度的最小值,并且所述热敏记录层的平均厚度是在所述20个点中的除了所述热敏记录层的最大厚度和所述热敏记录层的最小厚度之外的18个点处测量的值的平均值,选择(热敏记录层的最大厚度-热敏记录层的平均厚度)的绝对值和(热敏记录层的最小厚度-热敏记录层的平均厚度)的绝对值之间的较大值,并且所述热敏记录层的边缘是所述热敏记录层中距离所述热敏记录层的印刷边缘向内3mm的区域。
<8>一种热敏记录介质,其包括:
载体;和
热敏记录层,其设置在所述载体上或上方,
其中所述热敏记录层包括受电子化合物,其中所述受电子化合物在20℃下在100%乙醇中的溶解度为5.0质量%或更低。
<9>根据<7>或<8>所述的热敏记录介质,
其中所述热敏记录层设置在所述载体的部分区域上。
<10>根据<7>至<9>中任一项所述的热敏记录介质,
其中所述载体是透明膜。
<11>根据<7>至<10>中任一项所述的热敏记录介质,其进一步包括:
保护层,其设置在所述热敏记录层上或上方。
<12>根据<7>至<11>中任一项所述的热敏记录介质,其进一步包括:
印刷层,所述印刷层设置在选自以下的位置中的至少一个处:所述热敏记录层上或上方、所述载体与所述热敏记录层之间以及所述载体的未设置所述热敏记载层的一侧的表面上或上方。
<13>根据<7>至<12>中任一项所述的热敏记录介质,其进一步包括:
剥离层,所述剥离层设置在与设置所述热敏记录层的一侧相同的一侧的所述载体的最外表面处,和
粘合剂层,所述粘合剂层设置在所述载体的与设置所述热敏记录层的一侧相对的最外后表面处。
<14>一种图像记录方法,其包括:
将激光施加到根据<7>至<13>中任一项所述的热敏记录介质以记录图像。
<15>一种图像记录方法,其包括:
用热敏头加热根据<7>至<13>中任一项所述的热敏记录介质以记录图像。
根据<1>至<4>中任一项所述的热敏记录层形成液、根据<5>或<6>所述的用于生产热敏记录介质的方法、根据<7>至<13>中任一个所述的热敏记录介质、以及根据<14>或<15>所述的图像记录方法可以解决本领域中存在的上述问题,并且可以实现本公开内容的目的。
参考标记列表
1:载体
2:热敏记录层
3:保护层
4:印刷层
7:粘合剂层
8:剥离层。

Claims (15)

1.一种热敏记录层形成液,其包括:
供电子化合物;
受电子化合物,其中所述受电子化合物在20℃下在100%乙醇中的溶解度为5.0质量%或更低;和
溶剂。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热敏记录层形成液,
其中所述受电子化合物是选自以下化合物中的至少一种:所述化合物中的每种包括作为(硫代)脲基(-NH-CX-NH-,其中X是O或S)或磺酰基(硫代)脲基(-SO2-NH-CX-NH-,其中X是O或S)的连接基团和作为氨基甲酸酯基(-NHCOO-)、酰胺基(-NHCO-)、磺酰基(-SO2-)或磺酰胺基(-SO2-NH-)的连接基团,并且具有其中芳基经由所述连接基团结合的结构。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热敏记录层形成液,
其中所述受电子化合物是选自以下化合物中的至少一种:所述化合物中的每种包括作为脲基(-NH-CO-NH-)或磺酰脲基(-SO2-NH-CO-NH-)的连接基团和作为酰胺基(-NHCO-)、磺酰基(-SO2-)或磺酰胺基(-SO2-NH-)的连接基团,并且具有其中芳基经由所述连接基团结合的结构。
4.根据权利要求1至3中任一项所述的热敏记录层形成液,其进一步包括:
光热转换材料。
5.一种用于生产热敏记录介质的方法,所述方法包括:
将根据权利要求1至4中任一项所述的热敏记录层形成液施加到载体上以形成热敏记录层。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方法,
其中所述施加是将所述热敏记录层形成液施加到所述载体的部分区域上。
7.一种热敏记录介质,其包括:
载体;和
设置在所述载体上的热敏记录层,所述热敏记录层包括
供电子化合物,和
受电子化合物,其中所述受电子化合物在20℃下在100%乙醇中的溶解度为5.0质量%或更低,
其中由下式表示的所述热敏记录层的厚度的变化为50%或更小,其中所述变化是所述热敏记录层的除了所述热敏记录层的边缘之外的区域中的变化,
热敏记录层的厚度变化(%)=[(热敏记录层的最大厚度或热敏记录层的最小厚度-热敏记录层的平均厚度)/热敏记录层的平均厚度]×100
其中当在所述热敏记录介质上的任意20个点处测量所述热敏记录层的厚度时,所述热敏记录层的最大厚度是所述热敏记录层的厚度的最大值并且所述热敏记录层的最小厚度是所述热敏记录层的厚度的最小值,并且所述热敏记录层的平均厚度是在所述20个点中除了所述热敏记录层的最大厚度和所述热敏记录层的最小厚度之外的18个点处测量的值的平均值,选择(热敏记录层的最大厚度-热敏记录层的平均厚度)的绝对值和(热敏记录层的最小厚度-热敏记录层的平均厚度)的绝对值之间的较大值,并且所述热敏记录层的边缘是所述热敏记录层中距离所述热敏记录层的印刷边缘向内3mm的区域。
8.一种热敏记录介质,其包括:
载体;和
热敏记录层,其设置在所述载体上或上方,
其中所述热敏记录层包括受电子化合物,其中所述受电子化合物在20℃下在100%乙醇中的溶解度为5.0质量%或更低。
9.根据权利要求7或8所述的热敏记录介质,
其中所述热敏记录层设置在所述载体的部分区域上。
10.根据权利要求7至9中任一项所述的热敏记录介质,
其中所述载体是透明膜。
11.根据权利要求7至10中任一项所述的热敏记录介质,其进一步包括:
保护层,其设置在所述热敏记录层上或上方。
12.根据权利要求7至11中任一项所述的热敏记录介质,其进一步包括:
印刷层,所述印刷层设置在选自以下的位置中的至少一个处:所述热敏记录层上或上方、所述载体与所述热敏记录层之间以及所述载体的未设置所述热敏记载层的一侧的表面上或上方。
13.根据权利要求7至12中任一项所述的热敏记录介质,其进一步包括:
剥离层,所述剥离层设置在与设置所述热敏记录层的一侧相同的一侧的所述载体的最外表面处,和
粘合剂层,所述粘合剂层设置在所述载体的与设置所述热敏记录层的一侧相对的最外后表面处。
14.一种图像记录方法,其包括:
将激光施加到根据权利要求7至13中任一项所述的热敏记录介质以记录图像。
15.一种图像记录方法,其包括:
用热敏头加热根据权利要求7至13中任一项所述的热敏记录介质以记录图像。
CN202280022912.1A 2021-03-23 2022-02-22 热敏记录层形成液、热敏记录介质及其生产方法以及图像记录方法 Pending CN117042977A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4)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21-048554 2021-03-23
JP2022022083A JP2022151636A (ja) 2021-03-23 2022-02-16 感熱記録層形成液、感熱記録媒体及びその製造方法、並びに画像記録方法
JP2022-022083 2022-02-16
PCT/JP2022/007427 WO2022202067A1 (en) 2021-03-23 2022-02-22 Thermosensitive recording layer forming liquid, thermosensitive recording medium and production method thereof, and image recording method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7042977A true CN117042977A (zh) 2023-11-10

Family

ID=8863953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80022912.1A Pending CN117042977A (zh) 2021-03-23 2022-02-22 热敏记录层形成液、热敏记录介质及其生产方法以及图像记录方法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7042977A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JP5874170B2 (ja) 感熱記録媒体、並びに画像記録方法及び画像処理方法
JP5485749B2 (ja) 感熱記録材料
JP7263741B2 (ja) 感熱記録媒体、感熱記録液、及び物品
US9387714B2 (en) Multicolor thermal recording material, and method for color formation of said multicolor thermal recording material
WO2012124419A1 (ja) 感熱記録材料及びその製造方法
WO2022202154A1 (en) Thermosensitive recording layer forming liquid, thermosensitive recording medium and production method thereof, and image recording method
JP2018122449A (ja) 可逆性感熱記録材料
KR20200096972A (ko) 감열 기록 매체, 감열 기록 매체의 제조 방법 및 물품
CN113508039A (zh) 热敏记录介质和图像形成方法
CN117042977A (zh) 热敏记录层形成液、热敏记录介质及其生产方法以及图像记录方法
WO2022202067A1 (en) Thermosensitive recording layer forming liquid, thermosensitive recording medium and production method thereof, and image recording method
JP2022151636A (ja) 感熱記録層形成液、感熱記録媒体及びその製造方法、並びに画像記録方法
JP5966595B2 (ja) 感熱記録材料の製造方法
JP2021155646A (ja) フレキソインキ、物品およびレーザマーキングされた物品の製造方法
JP7302214B2 (ja) 感熱記録材料、感熱記録方法、感熱記録装置、及び感熱記録媒体
CN115107391B (zh) 热敏记录介质、激光印刷方法和激光印刷设备
US20240181797A1 (en) Thermosensitive recording layer forming liquid, thermosensitive recording medium and production method thereof, and image recording method
JP5772679B2 (ja) 多色感熱記録材料
JP2006082373A (ja) 感熱記録材料
JP2020151948A (ja) 感熱記録材料、感熱記録方法、及び感熱記録媒体
JP4833933B2 (ja) 可逆性感熱記録材料
JP2020151932A (ja) 感熱記録材料、感熱記録方法、感熱記録装置、及び感熱記録媒体
US20210323333A1 (en) Imaging medium
US20210023867A1 (en) Imaging medium
US20210039414A1 (en) Imaging medium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