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7042054A - 一种上行预编码的指示方法及通信装置 - Google Patents

一种上行预编码的指示方法及通信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7042054A
CN117042054A CN202210474982.2A CN202210474982A CN117042054A CN 117042054 A CN117042054 A CN 117042054A CN 202210474982 A CN202210474982 A CN 202210474982A CN 117042054 A CN117042054 A CN 117042054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predefined
uplink
indicating
precoding matrix
antenna ports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210474982.2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徐军
金黄平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filed Critical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210474982.2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7042054A/zh
Priority to PCT/CN2023/090003 priority patent/WO2023207826A1/zh
Publication of CN117042054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7042054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28/00Network traffic management; Network resource management
    • H04W28/02Traffic management, e.g. flow control or congestion control
    • H04W28/08Load balancing or load distribution
    • H04W28/0858Load balancing or load distribution among entities in the uplink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28/00Network traffic management; Network resource management
    • H04W28/02Traffic management, e.g. flow control or congestion control
    • H04W28/08Load balancing or load distribution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28/00Network traffic management; Network resource management
    • H04W28/02Traffic management, e.g. flow control or congestion control
    • H04W28/08Load balancing or load distribution
    • H04W28/086Load balancing or load distribution among access entitie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72/00Local resource management
    • H04W72/12Wireless traffic scheduling
    • H04W72/1263Mapping of traffic onto schedule, e.g. scheduled allocation or multiplexing of flows
    • H04W72/1268Mapping of traffic onto schedule, e.g. scheduled allocation or multiplexing of flows of uplink data flow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72/00Local resource management
    • H04W72/20Control channels or signalling for resource management
    • H04W72/21Control channels or signalling for resource management in the uplink direction of a wireless link, i.e. towards the network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omputer Networks & Wireless Communication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Radio Transmission System (AREA)
  • Mobile Radio Communication Systems (AREA)

Abstract

本申请提供一种上行预编码的指示方法及通信装置,该方法包括:终端设备接收接入网设备发送的第一信息,第一信息用于指示M个预定义码字和至少一个系数,其中,M为正整数;终端设备根据第一信息确定终端设备发送上行数据使用的上行预编码矩阵,该上行预编码矩阵对应的发送天线端口数大于M个预定义码字中任意一个预定义码字对应的发送天线端口数。通过该方法,可以灵活地指示适用于更多发送天线端口数的上行预编码矩阵,从而有效提升上行传输的性能。

Description

一种上行预编码的指示方法及通信装置
技术领域
本申请实施例涉及通信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上行预编码的指示方法及通信装置。
背景技术
第五代(the 5th generation,5G)移动通信系统对系统容量、频谱效率等方面有了更高的要求。在5G通信系统中,大规模多输入多输出(massive multiple-inputmultiple-output,massive-MIMO)技术的应用对提高系统的频谱效率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利用massive-MIMO技术,终端设备在发送上行数据时需要对数据进行预编码。其中,基于码本的上行传输模式是一种上行传输的预编码方式。
目前,在基于码本的上行传输模式中,基站从预定义的上行码本中为终端设备选择合适的码字,并将选取的码字指示给终端设备。预定义的上行码本存储在基站和终端设备中,可供选择的码字数量有限,能支持的发送天线端口数以及上行传输层数有限。随着通信业务对上行系统容量需求越来越高,终端设备支持的发送天线端口数越来越多,现有的预定义的上行码本显然无法适配,限制了上行传输的性能。
发明内容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上行预编码的指示方法及通信装置,以期通过灵活的上行预编码矩阵指示,适配于更多的发送天线端口数,从而提升上行传输的性能。
第一方面,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上行预编码的指示方法,包括:
终端设备接收来自接入网设备的第一信息,所述第一信息用于指示M个预定义码字和至少一个系数,M为正整数;所述终端设备根据所述第一信息确定所述终端设备发送上行数据使用的第一上行预编码矩阵,所述第一上行预编码矩阵对应的发送天线端口数大于所述M个预定义码字中任意一个预定义码字对应的发送天线端口数。
上述设计在预定义码字的基础上,灵活地生成适配于实际上行发送天线端口数以及传输层数的上行预编码矩阵,有助于提升上行传输的性能。
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所述终端设备还根据第一上行预编码矩阵,发送上行数据。
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所述终端设备还向接入网设备发送所述终端设备的相干能力,终端设备的相干能力用于接入网设备确定M个预定义码字和至少一个系数。通过这样的设计,可以确保第一上行预编码矩阵符合终端设备的相干能力,有利于提升通信性能。
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终端设备的相干能力包括完全相干、部分相干或不相干。
下面对第一信息的内容进行详细说明。
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所述第一信息包括第一指示信息、M个第一索引和用于指示所述至少一个系数的信息;其中,所述第一指示信息用于指示所述第一上行预编码矩阵对应的第一上行传输层数是否大于N,N用于指示所述M个预定义码字中任意一个预定义码字对应的发送天线端口数所对应的最大上行传输层数N为正整数;所述M个第一索引中的第m个第一索引用于指示所述M个预定义码字中的第m个预定义码字,m为小于或等于M的正整数。通过这样的设计,利用索引将预定义码字指示给终端设备,能够节省信令开销。
在另一种可能的设计中,所述第一信息包括第二指示信息、M个第一索引和用于指示所述至少一个系数的信息;其中,所述第二指示信息用于指示所述第一上行预编码矩阵对应的第一上行传输层数,所述M个第一索引中的第m个第一索引用于指示所述M个预定义码字中的第m个预定义码字,m为小于或等于M的正整数。通过这样的设计,利用索引将预定义码字指示给终端设备,能够节省信令开销。
在上述两种可能的设计中的一个可选方式,所述第m个第一索引用于指示所述第m个预定义码字的发射预编码矩阵指示TPMI;或者,所述第m个第一索引用于指示所述第m个预定义码字的TPMI,以及所述第m个预定义码字对应的第二上行传输层数。通过TPMI结合上行传输层数的联合索引指示方式,便于终端设备根据第一索引可直接快速地确定预定义码字。
在上述两种可能的设计中的一个可选方式,M为大于1的正整数,所述M个预定义码字中的K个预定义码字对应的第二上行传输层数为预设值,K为小于M的正整数;第k1个第一索引用于指示所述K个预定义码字中的第k1个预定义码字的TPMI,k1为小于或等于K的正整数;第k2个第一索引用于指示M-K个预定义码字中的第k2个预定义码字的TPMI以及所述第k2个预定义码字对应的第二上行传输层数,k2为小于或等于M-K的正整数。在设定第二上行传输层数的情况下仅指示TPMI,能够减少指示的信令开销。
在上述另一种可能的设计中的一个可选方式,M为大于1的整数,当m为小于M的正整数时,所述第m个第一索引用于指示所述第m个预定义码字的发射预编码矩阵指示TPMI,以及所述第m个预定义码字对应的第二上行传输层数;或者,当m等于M时,所述第m个第一索引用于指示所述第m个预定义码字的TPMI。在指示第一上行传输层数的情况下,针对M个预定义码字中最后一个预定义码字仅指示TPMI,可以简化指示,减少信令开销。
下面对M的取值进行说明。
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M的数量与N有关。当所述第一上行预编码矩阵对应的第一上行传输层数小于或等于N时,M的取值为1;或者,当所述第一上行预编码矩阵对应的第一上行传输层数大于N时,M的取值大于1;其中,N用于指示所述M个预定义码字中任意一个预定义码字对应的发送天线端口数所对应的最大上行传输层数,N为正整数。
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当M的取值为1时,所述第一上行预编码矩阵对应的第一上行传输层数与所述M个预定义码字对应的第二上行传输层数相同;M的取值大于1时,所述第一上行预编码矩阵对应的第一上行传输层数为所述M个预定义码字中各个预定义码字对应的第二上行传输层数之和。
下面对第一上行预编码矩阵、预定义码字对应的发送天线端口数进行说明。
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所述第一上行预编码矩阵对应的发送天线端口数为8,所述预定义码字对应的发送天线端口数为4,所述预定义码字对应的第二上行传输层数小于或等于4。或者,所述预定义码字对应的发送天线端口数为2,所述预定义码字对应的第二上行传输层数小于或等于2。这样的设计可以实现在4Tx或2Tx码字的基础上,确定8Tx码字的方案。
下面对第一上行预编码矩阵的两种确定方式进行详细说明。
确定方式一,所述第一上行预编码矩阵包括第一子矩阵和第二子矩阵,所述至少一个系数包括第一系数,所述第一子矩阵由所述M个预定义码字确定,所述第二子矩阵由所述第一系数与所述M个预定义码字确定。
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所述第一上行预编码矩阵对应的发送天线端口数是所述预定义码字对应的发送天线端口数的2倍,M的取值为1,所述第一上行预编码矩阵根据如下公式确定:
其中,P用于指示所述第一上行预编码矩阵;[]用于指示矩阵;所述第一子矩阵包括所述第二子矩阵包括/>P1用于指示所述M个预定义码字;/>用于指示所述第一系数。
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所述第一上行预编码矩阵对应的发送天线端口数是所述预定义码字对应的发送天线端口数的2倍,M的取值为2,所述第一上行预编码矩阵根据如下公式确定:
其中,P用于指示所述第一上行预编码矩阵;[]用于指示矩阵;所述第一子矩阵包括[β1P1 β2P2];所述第二子矩阵包括P1用于指示所述M个预定义码字中的第一预定义码字;P2用于指示所述M个预定义码字中的第二预定义码字;/>用于指示所述第一系数;β1的取值和β2的取值由所述第一预定义码字和所述第二预定义码字确定。
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所述第一系数用于指示所述第一上行预编码矩阵对应的发送天线端口中前半部分发送天线端口与后半部分发送天线端口之间的相位差,所述前半部分发送天线端口为所述M个预定义码字中各个预定义码字对应的发送天线端口。
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所述第一上行预编码矩阵对应的第一上行传输层数大于4时,所述第一预定义码字对应的第二上行传输层数为4,或者所述第二预定义码字对应的第二上行传输层数为4。这样的设计能够缩小预定义码字的TPMI指示范围,有利于减少前述第一信息的指示开销。
基于上述确定方式一,能够确定适配于更多发送天线端口数的部分相干码字以及全部相干码字,应用于上行数据的预编码,能够提升上行传输的性能。
确定方式二:所述第一上行预编码矩阵包括第一子矩阵和第二子矩阵,所述至少一个系数包括第二系数和第三系数,所述第一子矩阵由所述第二系数和所述M个预定义码字确定,所述第二子矩阵由所述第三系数和所述M个预定义码字确定。
所述第一上行预编码矩阵对应的发送天线端口数是所述预定义码字对应的发送天线端口数的2倍,M的取值为1,所述第一上行预编码矩阵根据如下公式确定:
其中,P用于指示所述第一上行预编码矩阵;[]用于指示矩阵;所述第一子矩阵包括αP1;所述第二子矩阵包括P1用于指示所述M个预定义码字;α用于指示所述第二系数;/>用于指示所述第三系数;α取值为1,/>取值为0;或者,α取值为0,/>取值为1。
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所述第一上行预编码矩阵对应的发送天线端口数是所述预定义码字对应的发送天线端口数的2倍,M的取值为2,所述第一上行预编码矩阵根据如下公式确定:
其中,P用于指示所述第一上行预编码矩阵;[]用于指示矩阵;所述第一子矩阵包括所述第二子矩阵包括/>P1用于指示所述M个预定义码字中的第一预定义码字;P2用于指示所述M个预定义码字中的第二预定义码字;α用于指示所述第二系数;/>用于指示所述第三系数;α取值为1,/>取值为0;或者,α取值为0,/>取值为1;L1用于指示所述第一预定义码字对应的第二上行传输层数;L2用于指示所述第二预定义码字对应的第二上行传输层数;L用于指示所述第一上行预编码矩阵对应的第一上行传输层数。
基于上述确定方式二,能够确定适配于更多发送天线端口数的部分相干码字以及不相干码字,应用于上行数据的预编码,能够提升上行传输的性能。
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所述第一上行预编码矩阵对应的第一上行传输层数大于4时,所述第一预定义码字对应的第二上行传输层数为4,或者所述第二预定义码字对应的第二上行传输层数为4。
第二方面,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上行预编码的指示方法,包括:接入网设备确定第一信息,所述第一信息用于指示M个预定义码字和至少一个系数,所述第一信息用于确定终端设备发送上行数据使用的第一上行预编码矩阵,M为正整数,所述第一上行预编码矩阵对应的发送天线端口数大于所述M个预定义码字中任意一个预定义码字对应的发送天线端口数;所述接入网设备向所述终端设备发送第一信息。
在上述设计中,由接入网设备指示预定义码字和系数,使得终端设备结合系数在预定义码字的基础上,灵活地生成适配于实际上行发送天线端口数以及传输层数的上行预编码矩阵,有助于提升上行传输的性能。
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接入网设备还获取终端设备的相干能力。
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接入网设备接收来自终端设备的指示信息,该指示信息用于指示终端设备的相干能力。
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终端设备的相干能力包括完全相干、部分相干或不相干。
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接入网设备根据终端设备的相干能力,确定该M个预定义码字和该至少一个系数。通过这样的设计,可以确保第一上行预编码矩阵符合终端设备的相干能力,有利于提升通信性能。
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接入网设备还接收来自终端设备的上行数据,该上行数据为基于第一上行预编码矩阵进行预编码的数据。
下面对第一信息的内容进行详细说明。
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所述第一信息包括第一指示信息、M个第一索引和用于指示所述至少一个系数的信息;其中,所述第一指示信息用于指示所述第一上行预编码矩阵对应的第一上行传输层数是否大于N,N用于指示所述M个预定义码字中任意一个预定义码字对应的发送天线端口数所对应的最大上行传输层数N为正整数;所述M个第一索引中的第m个第一索引用于指示所述M个预定义码字中的第m个预定义码字,m为小于或等于M的正整数。通过这样的设计,利用索引将预定义码字指示给终端设备,能够节省信令开销。
在另一种可能的设计中,所述第一信息包括第二指示信息、M个第一索引和用于指示所述至少一个系数的信息;其中,所述第二指示信息用于指示所述第一上行预编码矩阵对应的第一上行传输层数,所述M个第一索引中的第m个第一索引用于指示所述M个预定义码字中的第m个预定义码字,m为小于或等于M的正整数。通过这样的设计,利用索引将预定义码字指示给终端设备,能够节省信令开销。
在上述两种可能的设计中的一个可选方式,所述第m个第一索引用于指示所述第m个预定义码字的发射预编码矩阵指示TPMI;或者,所述第m个第一索引用于指示所述第m个预定义码字的TPMI,以及所述第m个预定义码字对应的第二上行传输层数。通过TPMI结合上行传输层数的联合索引指示方式,便于终端设备根据第一索引可直接快速地确定预定义码字。
在上述两种可能的设计中的一个可选方式,M为大于1的正整数,所述M个预定义码字中的K个预定义码字对应的第二上行传输层数为预设值,K为小于M的正整数;第k1个第一索引用于指示所述K个预定义码字中的第k1个预定义码字的TPMI,k1为小于或等于K的正整数;第k2个第一索引用于指示M-K个预定义码字中的第k2个预定义码字的TPMI以及所述第k2个预定义码字对应的第二上行传输层数,k2为小于或等于M-K的正整数。在设定第二上行传输层数的情况下仅指示TPMI,能够减少指示的信令开销。
在上述另一种可能的设计中的一个可选方式,M为大于1的整数,当m为小于M的正整数时,所述第m个第一索引用于指示所述第m个预定义码字的发射预编码矩阵指示TPMI,以及所述第m个预定义码字对应的第二上行传输层数;或者,当m等于M时,所述第m个第一索引用于指示所述第m个预定义码字的TPMI。在指示第一上行传输层数的情况下,针对M个预定义码字中最后一个预定义码字仅指示TPMI,可以简化指示,减少信令开销。
下面对M的取值进行说明。
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M的数量与N有关。当所述第一上行预编码矩阵对应的第一上行传输层数小于或等于N时,M的取值为1;或者,当所述第一上行预编码矩阵对应的第一上行传输层数大于N时,M的取值大于1;其中,N用于指示所述M个预定义码字中任意一个预定义码字对应的发送天线端口数所对应的最大上行传输层数,N为正整数。
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当M的取值为1时,所述第一上行预编码矩阵对应的第一上行传输层数与所述M个预定义码字对应的第二上行传输层数相同;M的取值大于1时,所述第一上行预编码矩阵对应的第一上行传输层数为所述M个预定义码字中各个预定义码字对应的第二上行传输层数之和。
下面对第一上行预编码矩阵、预定义码字对应的发送天线端口数进行说明。
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所述第一上行预编码矩阵对应的发送天线端口数为8,所述预定义码字对应的发送天线端口数为4,所述预定义码字对应的第二上行传输层数小于或等于4。或者,所述预定义码字对应的发送天线端口数为2,所述预定义码字对应的第二上行传输层数小于或等于2。这样的设计可以实现在4Tx或2Tx码字的基础上,确定8Tx码字的方案。
下面对第一上行预编码矩阵的两种确定方式进行详细说明。
确定方式一,所述第一上行预编码矩阵包括第一子矩阵和第二子矩阵,所述至少一个系数包括第一系数,所述第一子矩阵由所述M个预定义码字确定,所述第二子矩阵由所述第一系数与所述M个预定义码字确定。
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所述第一上行预编码矩阵对应的发送天线端口数是所述预定义码字对应的发送天线端口数的2倍,M的取值为1,所述第一上行预编码矩阵根据如下公式确定:
其中,P用于指示所述第一上行预编码矩阵;[]用于指示矩阵;所述第一子矩阵包括所述第二子矩阵包括/>P1用于指示所述M个预定义码字;/>用于指示所述第一系数。
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所述第一上行预编码矩阵对应的发送天线端口数是所述预定义码字对应的发送天线端口数的2倍,M的取值为2,所述第一上行预编码矩阵根据如下公式确定:
其中,P用于指示所述第一上行预编码矩阵;[]用于指示矩阵;所述第一子矩阵包括[β1P1 β2P2];所述第二子矩阵包括P1用于指示所述M个预定义码字中的第一预定义码字;P2用于指示所述M个预定义码字中的第二预定义码字;/>用于指示所述第一系数;β1的取值和β2的取值由所述第一预定义码字和所述第二预定义码字确定。
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所述第一系数用于指示所述第一上行预编码矩阵对应的发送天线端口中前半部分发送天线端口与后半部分发送天线端口之间的相位差,所述前半部分发送天线端口为所述M个预定义码字中各个预定义码字对应的发送天线端口。
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所述第一上行预编码矩阵对应的第一上行传输层数大于4时,所述第一预定义码字对应的第二上行传输层数为4,或者所述第二预定义码字对应的第二上行传输层数为4。这样的设计能够缩小预定义码字的TPMI指示范围,有利于减少前述第一信息的指示开销。
基于上述确定方式一,能够确定适配于更多发送天线端口数的部分相干码字以及全部相干码字,应用于上行数据的预编码,能够提升上行传输的性能。
确定方式二:所述第一上行预编码矩阵包括第一子矩阵和第二子矩阵,所述至少一个系数包括第二系数和第三系数,所述第一子矩阵由所述第二系数和所述M个预定义码字确定,所述第二子矩阵由所述第三系数和所述M个预定义码字确定。
所述第一上行预编码矩阵对应的发送天线端口数是所述预定义码字对应的发送天线端口数的2倍,M的取值为1,所述第一上行预编码矩阵根据如下公式确定:
其中,P用于指示所述第一上行预编码矩阵;[]用于指示矩阵;所述第一子矩阵包括αP1;所述第二子矩阵包括P1用于指示所述M个预定义码字;α用于指示所述第二系数;/>用于指示所述第三系数;α取值为1,/>取值为0;或者,α取值为0,/>取值为1。
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所述第一上行预编码矩阵对应的发送天线端口数是所述预定义码字对应的发送天线端口数的2倍,M的取值为2,所述第一上行预编码矩阵根据如下公式确定:
其中,P用于指示所述第一上行预编码矩阵;[]用于指示矩阵;所述第一子矩阵包括所述第二子矩阵包括/>P1用于指示所述M个预定义码字中的第一预定义码字;P2用于指示所述M个预定义码字中的第二预定义码字;α用于指示所述第二系数;/>用于指示所述第三系数;α取值为1,/>取值为0;或者,α取值为0,/>取值为1;L1用于指示所述第一预定义码字对应的第二上行传输层数;L2用于指示所述第二预定义码字对应的第二上行传输层数;L用于指示所述第一上行预编码矩阵对应的第一上行传输层数。
基于上述确定方式二,能够确定适配于更多发送天线端口数的部分相干码字以及不相干码字,应用于上行数据的预编码,能够提升上行传输的性能。
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所述第一上行预编码矩阵对应的第一上行传输层数大于4时,所述第一预定义码字对应的第二上行传输层数为4,或者所述第二预定义码字对应的第二上行传输层数为4。
第三方面,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上行预编码的指示方法,包括:终端设备接收来自接入网设备的第二索引,所述第二索引用于指示预定义码字,所述预定义码字对应的发送天线端口数为8,8个发送天线端口之间不相干;所述终端设备根据所述第二索引确定终端设备发送上行数据使用的第一上行预编码矩阵。
上述设计定义了8个发送天线端口之前不相干的码字,利用索引指示该码字,节省信令开销,且便于终端设备使用该码字,通过8个发送天线端口中单个发送天线端口发送上行数据。
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所述第一上行预编码矩阵为所述预定义码字,所述预定义码字对应的上行传输层数为小于或等于8的正整数。
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所述预定义码字对应的上行传输层数大于1时,所述预定义码字中的主对角线元素为非零元素,例如取值为1,所述预定义码字中除所述主对角线元素之外的其他元素为0。通过这样的设计能够减少码字的数量,从而减少码字的索引的指示开销。
第四方面,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上行预编码的指示方法,包括:接入网设备确定第二索引,所述第二索引用于指示预定义码字,所述预定义码字对应的发送天线端口数为8,8个发送天线端口之间不相干,所述第二索引用于确定终端设备发送上行数据使用的第一上行预编码矩阵;所述接入网设备向所述终端设备发送所述第二索引。
上述设计定义了8个发送天线端口之前不相干的码字,利用索引指示该码字,节省信令开销,且便于终端设备使用该码字,通过8个发送天线端口中单个发送天线端口发送上行数据。
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所述第一上行预编码矩阵为所述预定义码字,所述预定义码字对应的上行传输层数为小于或等于8的正整数。
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所述预定义码字对应的上行传输层数大于1时,所述预定义码字中的主对角线元素为非零元素,例如取值为1,所述预定义码字中除所述主对角线元素之外的其他元素为0。通过这样的设计能够减少码字的数量,从而减少码字的索引的指示开销。
第五方面,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通信装置,该通信装置可以是终端设备,也可以是终端设备中的装置、模块或芯片等,或者是能够和终端设备匹配使用的装置。一种设计中,该通信装置可以包括执行第一方面中所描述的方法/操作/步骤/动作所一一对应的模块,该模块可以是硬件电路,也可是软件,也可以是硬件电路结合软件实现。一种设计中,该通信装置可以包括处理模块和通信模块。
一种示例:
通信模块,用于接收来自接入网设备的第一信息,所述第一信息用于指示M个预定义码字和至少一个系数,M为正整数;
处理模块,用于根据所述第一信息确定所述终端设备发送上行数据使用的第一上行预编码矩阵,所述第一上行预编码矩阵对应的发送天线端口数大于所述M个预定义码字中任意一个预定义码字对应的发送天线端口数。
有关第一信息的内容、M的取值、第一上行预编码矩阵对应的发送天线端口数、预定义码字对应的发送天线端口数以及第一上行预编码矩阵的确定方式,可参照第一方面的描述理解,本申请实施例对此不再进行赘述。
另一种示例:
通信模块,用于接收来自接入网设备的第二索引,所述第二索引用于指示预定义码字,所述预定义码字对应的发送天线端口数为8,8个发送天线端口之间不相干;
处理模块,用于根据所述第二索引确定终端设备发送上行数据使用的第一上行预编码矩阵;以及根据所述第一上行预编码矩阵,通过所述通信模块发送上行数据。
第六方面,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通信装置,该通信装置可以是接入网设备,也可以是接入网设备中的装置、模块或芯片等,或者是能够和接入网设备匹配使用的装置。一种设计中,该通信装置可以包括执行第二方面中所描述的方法/操作/步骤/动作所一一对应的模块,该模块可以是硬件电路,也可是软件,也可以是硬件电路结合软件实现。一种设计中,该通信装置可以包括处理模块和通信模块。
一种示例:
处理模块,用于确定第一信息,所述第一信息用于指示M个预定义码字和至少一个系数,所述第一信息用于确定终端设备发送上行数据使用的第一上行预编码矩阵,M为正整数,所述第一上行预编码矩阵对应的发送天线端口数大于所述M个预定义码字中任意一个预定义码字对应的发送天线端口数;
通信模块,用于向所述终端设备发送所述第一信息。
有关第一信息的内容、M的取值、第一上行预编码矩阵对应的发送天线端口数、预定义码字对应的发送天线端口数以及第一上行预编码矩阵的确定方式,可参照第二方面的描述理解,本申请实施例对此不再进行赘述。
另一种示例:
处理模块,用于确定第二索引,所述第二索引用于指示预定义码字,所述预定义码字对应的发送天线端口数为8,8个发送天线端口之间不相干,所述第二索引用于确定终端设备发送上行数据使用的第一上行预编码矩阵;
通信模块,用于向所述终端设备发送所述第二索引。
第七方面,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通信装置,所述通信装置包括处理器,用于实现上述第一方面所描述的方法。处理器与存储器耦合,存储器用于存储指令和数据,所述处理器执行所述存储器中存储的指令时,可以实现上述第一方面描述的方法。可选的,所述通信装置还可以包括存储器;所述通信装置还可以包括通信接口,所述通信接口用于该通信装置与其它设备进行通信,示例性的,通信接口可以是收发器、电路、总线、模块、管脚或其它类型的通信接口。
在一种可能的设备中,该通信装置包括:
存储器,用于存储程序指令;
处理器,用于利用通信接口接收来自接入网设备的第一信息,所述第一信息用于指示M个预定义码字和至少一个系数,M为正整数;以及根据所述第一信息确定所述终端设备发送上行数据使用的第一上行预编码矩阵,所述第一上行预编码矩阵对应的发送天线端口数大于所述M个预定义码字中任意一个预定义码字对应的发送天线端口数。
有关第一信息的内容、M的取值、第一上行预编码矩阵对应的发送天线端口数、预定义码字对应的发送天线端口数以及第一上行预编码矩阵的确定方式,可参照第一方面的描述理解,本申请实施例对此不再进行赘述。
在另一种可能的设备中,该通信装置包括:
存储器,用于存储程序指令;
处理器,用于利用通信接口接收来自接入网设备的第二索引,所述第二索引用于指示预定义码字,所述预定义码字对应的发送天线端口数为8,8个发送天线端口之间不相干;
处理模块,用于根据所述第二索引确定终端设备发送上行数据使用的第一上行预编码矩阵;以及根据所述第一上行预编码矩阵,利用通信接口发送上行数据。
第八方面,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通信装置,所述通信装置包括处理器,用于实现上述第二方面所描述的方法。处理器与存储器耦合,存储器用于存储指令和数据,所述处理器执行所述存储器中存储的指令时,可以实现上述第二方面描述的方法。可选的,所述通信装置还可以包括存储器;所述通信装置还可以包括通信接口,所述通信接口用于该通信装置与其它设备进行通信,示例性的,通信接口可以是收发器、电路、总线、模块、管脚或其它类型的通信接口。
在一种可能的设备中,该通信装置包括:
存储器,用于存储程序指令;
处理器,用于确定第一信息,所述第一信息用于指示M个预定义码字和至少一个系数,所述第一信息用于确定终端设备发送上行数据使用的第一上行预编码矩阵,M为正整数;
处理器,还用于利用通信接口向所述终端设备发送第一信息。
有关第一信息的内容、M的取值、第一上行预编码矩阵对应的发送天线端口数、预定义码字对应的发送天线端口数以及第一上行预编码矩阵的确定方式,可参照第二方面的描述理解,本申请实施例对此不再进行赘述。
另一种示例:
存储器,用于存储程序指令;
处理器,用于确定第二索引,所述第二索引用于指示预定义码字,所述预定义码字对应的发送天线端口数为8,8个发送天线端口之间不相干,所述第二索引用于确定终端设备发送上行数据使用的第一上行预编码矩阵;以及利用通信接口向所述终端设备发送所述第二索引。
第九方面,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通信装置,包括逻辑电路和接口电路;所述接口电路,用于与所述通信装置之外的模块通信;所述逻辑电路用于执行计算机程序,以使所述通信装置执行上述第一方面至第四方面中任一方面提供的方法。
第十方面,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通信系统,包括如第五方面或第七方面中所描述的通信装置;以及如第六方面或第八方面所描述的通信装置。
第十一方面,本申请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计算机程序,当所述计算机程序在计算机上运行时,使得所述计算机执行上述第一方面至第四方面中任一方面提供的方法。
第十二方面,本申请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计算机程序产品,包括指令,当所述指令在计算机上运行时,使得计算机执行上述第一方面至第四方面中任一方面提供的方法。
第十三方面,本申请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所述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中存储有计算机程序或指令,当所述计算机程序或者指令在计算机上运行时,使得所述计算机执行上述第一方面至第四方面中任一方面提供的方法。
第十四方面,本申请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芯片,所述芯片用于读取存储器中存储的计算机程序,执行上述第一方面至第四方面中任一方面提供的方法。
第十五方面,本申请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芯片系统,该芯片系统包括处理器,用于支持计算机装置实现上述第一方面至第四方面中任一方面提供的方法。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所述芯片系统还包括存储器,所述存储器用于保存该计算机装置必要的程序和数据。该芯片系统可以由芯片构成,也可以包含芯片和其他分立器件。
附图说明
图1为一种通信系统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一种接入网设备和终端设备之间的交互示意图;
图3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上行预编码的指示方法的流程示意图;
图4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通信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通信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申请实施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申请实施例作进一步地详细描述。
本申请实施例如下涉及的至少一个(项),指示一个(项)或多个(项)。多个(项),是指两个(项)或两个(项)以上。“和/或”,描述关联对象的关联关系,表示可以存在三种关系,例如,A和/或B,可以表示:单独存在A,同时存在A和B,单独存在B这三种情况。字符“/”一般表示前后关联对象是一种“或”的关系。另外,应当理解,尽管在本申请实施例中可能采用术语第一、第二等来描述各对象、但这些对象不应限于这些术语。这些术语仅用来将各对象彼此区分开。
本申请实施例如下描述中所提到的术语“包括”和“具有”以及它们的任何变形,意图在于覆盖不排他的包含。例如包含了一系列步骤或单元的过程、方法、系统、产品或设备没有限定于已列出的步骤或单元,而是可选地还包括其他没有列出的步骤或单元,或可选地还包括对于这些过程、方法、产品或设备固有的其它步骤或单元。需要说明的是,本申请实施例中,“示例性的”或者“例如”等词用于表示作例子、例证或说明。本申请实施例中被描述为“示例性的”或者“例如”的任何方法或设计方案不应被解释为比其它方法或设计方案更优选或更具优势。确切而言,使用“示例性的”或者“例如”等词旨在以具体方式呈现相关概念。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技术可以应用于各种通信系统,例如,第四代(4thgeneration,4G)通信系统(例如长期演进(Long Term Evolution,LTE)系统)、第五代(5thgeneration,5G)通信系统、全球互联微波接入(worldwide interoperability formicrowave access,WiMAX)或者无线局域网(wireless local area network,WLAN)系统、或者多种系统的融合系统,或者是未来的通信系统,例如第六代(6th generation,6G)通信系统等。其中,5G通信系统还可以称为新无线(new radio,NR)系统。通信系统中的一个网元可以向另一个网元发送信号或从另一个网元接收信号。其中信号可以包括信息、信令或者数据等。其中,网元也可以被替换为实体、网络实体、设备、通信设备、通信模块、节点、通信节点等等,本申请实施例中以网元为例进行描述。
例如,通信系统可以包括至少一个终端设备和至少一个接入网设备,接入网设备可以向终端设备发送下行信号,和/或终端设备可以向接入网设备发送上行信号;此外可以理解的是,若通信系统中包括多个终端设备,多个终端设备之间也可以互发信号,即信号的发送网元和信号的接收网元均可以是终端设备。
图1示意一种通信系统100,作为示例,该通信系统100包括接入网设备110、接入网设备120、接入网设备130以及终端设备140。终端设备140可以发送上行信号给接入网设备110、接入网设备120以及接入网设备130中一个或多个接入网设备。接入网设备110、接入网设备120以及接入网设备130中一个或多个接入网设备可以向终端设备140发送下行信号。
下面对图1所涉及的终端设备和接入网设备进行详细说明。
(1)接入网设备
接入网设备可以为基站(base station,BS)。接入网设备还可以称为网络设备、接入节点(access node,AN)、无线接入节点(radio access node,RAN)。其中,基站可能有多种形式,比如宏基站、微基站、中继站或接入点等。接入网设备可以与核心网(如LTE的核心网或者5G的核心网等)连接,接入网设备可以为终端设备提供无线接入服务。接入网设备例如包括但不限于以下至少一个:5G中的基站,如发送接收点(TransmissionReceptionPoint,TRP)或下一代节点B(generation nodeB,gNB)、开放无线接入网(openradio accessnetwork,O-RAN)中的接入网设备或者接入网设备包括的模块、演进型节点B(evolved nodeB,eNB)、无线网络控制器(radio network controller,RNC)、节点B(nodeB,NB)、基站控制器(base station controller,BSC)、基站收发台(base transceiverstation,BTS)、家庭基站(例如,home evolved nodeB,或home node B,HNB)、基带单元(base band unit,BBU)、收发点(transmitting and receiving point,TRP)、发射点(transmitting point,TP)、和/或移动交换中心等。或者,接入网设备还可以是无线单元(radio unit,RU)、集中单元(centralized unit,CU)、分布单元(distributed unit,DU)、集中单元控制面(CU control plane,CU-CP)节点、或集中单元用户面(CU user plane,CU-UP)节点。或者,接入网设备可以为车载设备、可穿戴设备或者未来演进的公共陆地移动网络(public land mobile network,PLMN)中的接入网设备等。
本申请实施例中,用于实现接入网设备功能的通信装置可以是接入网设备,也可以是具有接入网设备部分功能的网络设备,也可以是能够支持接入网设备实现该功能的装置,例如芯片系统,硬件电路、软件模块、或硬件电路加软件模块,该通信装置可以被安装在接入网设备中或者和接入网设备匹配使用。本申请实施例的方法中,以用于实现接入网设备功能的通信装置是接入网设备为例进行描述。
(2)终端设备
终端设备又称之为终端、用户设备(user equipment,UE)、移动台(mobilestation,MS)、移动终端(mobile terminal,MT)等。终端设备可以是一种向用户提供语音和/或数据连通性的设备。终端设备可通过接入网设备与一个或多个核心网进行通信。终端设备可以被部署在陆地上,包括室内、室外、手持、和/或车载;也可以被部署在水面上(如轮船等);还可以被部署在空中(例如飞机、气球和卫星上等)。终端设备包括具有无线连接功能的手持式设备、连接到无线调制解调器的其他处理设备或车载设备等。终端设备可以是便携式、袖珍式、手持式、计算机内置的或者车载的移动装置。一些终端设备的举例为:个人通信业务(personal communication service,PCS)电话、无绳电话、会话发起协议(sessioninitiation protocol,SIP)话机、无线本地环路(wireless local loop,WLL)站、个人数字助理(personal digital assistant,PDA)、无线网络摄像头、手机(mobilephone)、平板电脑、笔记本电脑、掌上电脑、移动互联网设备(mobile internet device,MID)、可穿戴设备如智能手表、虚拟现实(virtual reality,VR)设备、增强现实(augmentedreality,AR)设备、工业控制(industrial control)中的无线终端、车联网系统中的终端、无人驾驶(self driving)中的无线终端、智能电网(smart grid)中的无线终端、运输安全(transportation safety)中的无线终端、智慧城市(smart city)中的无线终端如智能加油器,高铁上的终端设备以及智慧家庭(smart home)中的无线终端,如智能音响、智能咖啡机、智能打印机等。
本申请实施例中,用于实现终端设备功能的通信装置可以是终端设备,也可以是具有终端部分功能的终端设备,也可以是能够支持终端设备实现该功能的装置,例如芯片系统,该通信装置可以被安装在终端设备中或者和终端设备匹配使用。本申请实施例中,芯片系统可以由芯片构成,也可以包括芯片和其他分立器件。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技术方案中,以用于实现终端设备功能的通信装置是终端设备为例进行描述。
(3)接入网设备和终端设备之间的交互
参见图2,本申请实施例涉及的接入网设备和终端设备中可包括如下模块:
无线资源控制(radio resource control,RRC)信令交互模块:接入网设备和终端设备用于发送及接收RRC信令的模块,如接入网设备向终端设备发送RRC信令,终端设备接收来自接入网设备的RRC信令。
介质访问控制层(media access control,MAC)信令交互模块:接入网设备和终端设备用于发送及接收媒体接入控制(medium access control,MAC)-控制单元(controlelement,CE)信令的模块,如接入网设备向终端设备发送MAC-CE信令,终端设备接收来自接入网设备的MAC-CE信令。
物理层(physical layer,PHY)信令及数据交互模块:接入网设备和终端设备用于发送及接收上/下行控制信令,和上/下行数据的模块。例如,接入网设备向终端设备发送物理下行控制信道(physical downlink control channel,PDCCH),如PDCCH中的下行控制信息(downlink control information,DCI),接入网设备向终端设备发送物理下行共享信道(physical downlink shared channel,PDSCH),如PDSCH中的下行数据。终端设备向接入网设备发送物理上行控制信道(physical uplink control channel,PUCCH),如PUCCH中的上行控制信息(uplink control information,UCI),终端设备向接入网设备发送物理上行共享信道(physical uplink shared channel,PUSCH),如PUSCH中的上行数据。
应理解,图2所示的模块只是示例性的,接入网设备和终端设备还可以包括其他通信模块,如无线链路控制(radio link control,RLC)模块、分组数据汇聚层协议(packetdataconvergence protocol,PDCP)模块、或业务数据适配协议(service data adaptationprotocol,SDAP)模块等,本申请实施例对此不做具体限定。
需要说明的是,图1所示的通信系统中各个设备的数量、类型仅作为示意,本申请实施例并不限于此,实际应用中在通信系统中还可以包括更多的终端设备、更多的接入网设备,还可以包括其它网元,例如可以包括核心网网元、网管设备如操作维护管理(operationadministration and maintenance,OAM)网元等。
在massive-MIMO技术中,终端设备可以通过多个发送天线端口向接入网设备发送上行数据。为了利用massive-MIMO技术带来的空间自由度,终端设备在上行传输时需要对上行传输的信息进行预编码。其中,上行传输的预编码可以是基于码本的上行传输模式。需要注意的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方法中,以进行预编码的对象为上行数据为例进行说明。上行数据可以为诸如上行的业务数据或上行信令的数据等,而在实际中进行预编码的对象还可以为任意的上行传输的信息,本申请实施例对此不做具体限定。
为便于理解,首先对本申请实施例涉及的一些技术术语进行介绍。
(1)发送天线端口
本申请实施例中涉及终端设备的发送天线端口,终端设备的一个或多个物理天线构成一个逻辑天线,一个发送天线端口对应一个逻辑天线的端口。终端设备的发送天线端口数可以为一个或多个,例如终端设备有2个发送天线端口、4个发送天线端口、8个发送天线端口、16个发送天线端口、32个发送天线端口等。
(2)终端设备的相干能力
终端设备的相干能力包括不相干(non coherent)、部分相干(partial coherent)或全相干(fully coherent)。其中,不相干指的是终端设备一个时刻只能通过多个发送天线端口中的一个天线端口发送上行数据,或者可以描述为多个发送天线端口之间不相干;部分相干指的是终端设备可以同时通过多个发送天线端口中的部分天线端口(至少两个)发送上行数据,或者可以描述为多个发送天线端口之间部分相干;完全相干指的是终端设备可以同时通过多个发送天线端口中的全部天线端口发送上行数据,或者可以描述为多个发送天线端口之间完全相干。
(3)上行传输层数
上行传输层数指的是上行数据的流数,或称为空间流数。对于空间复用来说,上行传输最大层数为MIMO信道矩阵的秩(rank),MIMO信道矩阵的秩为对MIMO信道矩阵进行转移矩阵奇异值分解(singular value decomposition,SVD)后得到的中间的对角矩阵的对角元素(奇异值)个数。通常地,终端设备的最大上行传输层数小于或等于终端设备的发送天线端口数,终端设备实际的上行传输层数小于或等于终端设备的最大上行传输层数。示例性地,终端设备的最大上行传输层数等于终端设备的发送天线端口数,并且终端设备的发送天线端口数为8,则终端设备的发送天线端口数对应的最大传输层数为8,终端设备的上行传输层数可以为1至8中任意一个整数。
(4)码本与码字
本申请实施例中的码本主要遵从第三代合作伙伴计划(3rd GenerationPartnership Project,3GPP)标准定义的码本,例如3GPP技术标准(technicalspecification,TS)38.211协议中定义的码本,或也可以描述为上行码本。例如,在3GPP TS38.211的V16.7.0版本的协议中定义多种码本,每个码本中包含多个码字,同一个码本中的码字对应相同的发送天线端口数以及上行传输层数。一个码字也称为一个上行预编码矩阵。为便于理解,下表1和表2分别示意出了对应上行传输层数为1和2,发送天线端口数均为2的码本;下表3至表6分别示意出了对应上行传输层数从1至4,发送天线端口数均为4的码本。
表1
其中,表1示意的6个码字从左至右对应的发射预编码矩阵指示(transmittedprecoding matrix indicator,TPMI)值为0-5,例如从左至右的第1个码字的TPMI=0,从左至右的第6个码字的TPMI=5。每个码字为2×1的矩阵,即每个矩阵包括2行,表示码字对应的发送天线端口数为2;每个矩阵包括1列,表示码字对应的上行传输层数为1;j表示虚数。TPMI可以理解为一个码字在一个码本中的序号或索引。
TPMI=0和TPMI=1指示的码字中非零元素仅有一个,表示这些码字对应的2个发送天线端口之间不相干;TPMI=2-5指示的码字中的元素均为非零元素,表示这些码字对应2个发送天线端口之间完全相干。
表2
其中,表2示意的3个码字从左至右对应的TPMI值为0-2,每个码字为2×2的矩阵,即每个矩阵包括2行,表示码字对应的发送天线端口数为2;每个矩阵包括2列,表示码字对应的上行传输层数为2。
TPMI=0指示的码字的各列中非零元素仅有一个,表示该码字对应的2个发送天线端口之间不相干,TPMI=1和2指示的码字的各列中的元素均为非零元素,表示这些码字对应的2个发送天线端口之间完全相干。
表3
其中,表3示意第一行中的8个码字从左至右对应的TPMI值为0-7,第二行中的8个码字从左至右对应的TPMI值为8-15,第三行中的8个码字从左至右对应的TPMI值为16-23,第四行中的4个码字从左至右对应的TPMI值为24-27。每个码字为4×1的矩阵,即每个矩阵包括4行,表示码字对应的发送天线端口数为4;每个矩阵包括1列,表示码字对应的上行传输层数为1。
TPMI=0-3指示的码字中非零元素仅有一个,表示这些码字对应的4个发送天线端口之间不相干,TPMI=4-11指示的码字中部分元素为非零元素,部分元素值为0,表示这些码字对应的4个发送天线端口之间部分相干,TPMI=12-27指示的码字中的元素均为非零元素,表示这些码字对应的4个发送天线端口之间完全相干。
表4
其中,表4示意第一行中的4个码字从左至右对应的TPMI值为0-3,第二行中的4个码字从左至右对应的TPMI值为4-7,第三行中的4个码字从左至右对应的TPMI值为8-11,第四行中的4个码字从左至右对应的TPMI值为12-15,第五行中的4个码字从左至右对应的TPMI值为16-19,第六行中的2个码字从左至右对应的TPMI值为20-21。每个码字为4×2的矩阵,即每个矩阵包括4行,表示码字对应的发送天线端口数为4;每个矩阵包括2列,表示码字对应的上行传输层数为2。
TPMI=0-5指示的码字的各列中非零元素仅有一个,表示这些码字对应的4个发送天线端口之间不相干,TPMI=6-13指示的码字的各列中部分元素为非零元素,部分元素值为0,表示这些码字对应的4个发送天线端口之间部分相干,TPMI=14-21指示的码字的各列中的元素均为非零元素,表示这些码字对应的4个发送天线端口之间完全相干。
表5
其中,表5示意第一行中的4个码字从左至右对应的TPMI值为0-3,第二行中的4个码字从左至右对应的TPMI值为4-6。每个码字为4×3的矩阵,即每个矩阵包括4行,表示码字对应的发送天线端口数为4;每个矩阵包括3列,表示码字对应的上行传输层数为3。
TPMI=0指示的码字中各列的非零元素仅有一个,表示该码字对应的4个发送天线端口之间不相干,TPMI=1-2指示的码字的至少一列中部分元素为非零元素,部分元素值为0,表示这些码字对应的4个发送天线端口之间部分相干,TPMI=3-6指示的码字的各列中的元素均为非零元素,表示这些码字对应的4个发送天线端口之间完全相干。
表6
其中,表6示意第一行中的4个码字从左至右对应的TPMI值为0-3,第二行中的1个码字对应的TPMI值为4。每个码字为4×4的矩阵,即每个矩阵包括4行,表示码字对应的发送天线端口数为4;每个矩阵包括4列,表示码字对应的上行传输层数为4。
TPMI=0指示的码字中各列的非零元素仅有一个,表示该码字对应的4个发送天线端口之间不相干,TPMI=1和2指示的码字的各列中部分元素为非零元素,部分元素值为0,表示这些码字对应的4个发送天线端口之间部分相干,TPMI=3和4指示的码字的各列中的元素均为非零元素,表示这些码字对应的4个发送天线端口之间全相干。
在现有相关技术中,接入网设备通常会根据终端设备发送的用于测量上行信道的参考信号,如信道探测参考信号(sounding reference signal,SRS),估计终端设备与接入网设备之间无线信道的信道条件状况。接入网设备根据该信道条件状况确定终端设备使用的发送天线端口数,进而根据终端设备使用的发送天线端口数以及信道条件状况计算出终端设备发送上行数据时可使用的上行预编码矩阵。该计算出的上行预编码矩阵对应终端设备使用的发送天线端口数以及特定的上行传输层数。接入网设备根据该特定的上行传输层数从前述3GPP协议预定义的码本中选择与该计算出的上行预编码矩阵最接近的码字,并将该码字对应的TPMI和上行传输层数指示给终端设备。其中,接入网设备指示的TPMI所对应的发送天线端口数可作为终端设备发送上行数据时使用的发送天线端口数,接入网设备指示的上行传输层数可作为终端设备要发送的上行数据所映射的上行传输层数。进而,终端设备按照接入网设备指示的TPMI和上行传输层数确定码字,使用该码字对上行数据进行预编码,并基于该码字对应发送天线端口以及上行传输层数发送预编码后的上行数据。
应理解,如果3GPP协议预定义的码本(如前述表1~表6)包含了接入网设备计算出的上行预编码矩阵,即接入网设备计算出的上行预编码矩阵是3GPP协议预定义的码本中的一个码字,则接入网设备选择的码字与计算出的上行预编码矩阵一致。如果3GPP协议预定义的码本不包含接入网设备计算出的上行预编码矩阵,即接入网设备计算出的上行预编码矩阵不是3GPP协议预定义的码本中的一个码字,则接入网设备选择的码字可以是与接入网设备计算出的上行预编码矩阵之间的差异最小的一个码字。示例性地,差异最小可以是接入网设备在3GPP协议预定义的码本中选择的码字与接入网设备计算出的上行预编码矩阵之间的欧氏距离最小;差异最小也可以是接入网设备在3GPP协议预定义的码本中选择的码字与接入网设备计算出的上行预编码矩阵中的相同元素最多。
应理解,终端设备使用不同码字对上行数据进行预编码,相当于终端设备使用不同的波束图(beam pattern)发送上行数据。即在前述表1~表6的任意一个表格中,每个码字中的一列对应一个波束图。例如,表1中的码字的列数为1,对于接入网设备确定从表1的6个码字中选取其中1个码字,也可以描述为从6个波束图中选择其中1个波束图指示给终端设备,进而终端设备可以根据接入网设备指示的波束图发送上行数据。又如,表4中的码字的列数为2,对于接入网设备确定从表4的22个码字中选取其中1个码字,也可以描述将该选取的码字的第1列所对应的波束图指示给终端设备发送第1层上行数据,并将该选取的码字的第2列所对应的波束图指示给终端设备发送第2层上行数据。
由上述介绍的码本可知,当前3GPP协议支持接入网设备指示的码字对应最大上行传输层数为4,最大发送天线端口数为4。随着天线技术的发展,终端设备支持的发送天线端口越来越多,例如终端设备的发送天线端口数可以进一步增加到8或16等。由此可见终端设备使用的发送天线端口数可能超出当前3GPP协议支持的码字对应的最大发送天线端口数;相应地,上行传输层数也可能超出当前3GPP协议支持的码字对应的最大传输层数。若仍然采用从当前3GPP协议预定义的码本中选择码字指示给终端设备的方式,则无法适配于更多的发送天线端口数,难以有效发挥massive-MIMO技术在终端设备的应用,从而限制上行传输的性能。
基于此,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上行预编码的指示方法,通过结合预定义码字和可变系数,实现灵活的上行预编码矩阵指示,适配于更多的发送天线端口数,能够有效提升上行传输的性能。
需要说明的是,在本申请的描述中,“预定义”可以是指通信协议定义的,并配置于通信双方的接入网设备和终端设备中;也可以是由接入网设备确定并配置给终端设备,其中配置可以是通过信令显示配置或通过其他信息隐式配置。
在本申请的描述中,“指示”可以包括直接指示和间接指示,也可以包括显式指示和隐式指示。将某一信息(如下文所述的第一指示信息、第二指示信息)所指示的信息称为待指示信息,则具体实现过程中,对所述待指示信息进行指示的方式有很多种。例如,可以直接指示所述待指示信息,其中所述待指示信息本身或者所述待指示信息的索引等。又例如,也可以通过指示其他信息来间接指示所述待指示信息,其中该其他信息与所述待指示信息之间存在关联关系。又例如,还可以仅仅指示所述待指示信息的一部分,而所述待指示信息的其他部分则是已知、提前约定或可推导出的。另外,还可以借助预先约定(例如协议规定)的各个信息的排列顺序来实现对特定信息的指示,从而在一定程度上降低指示开销。
下面结合图3对该上行预编码的指示方法进行详细说明。
参见图3,示意一种上行预编码的指示方法,该方法主要包括如下流程。
S301,接入网设备确定第一信息,第一信息用于指示M个预定义码字和至少一个系数,M为正整数。
具体地,接入网设备首先确定M个预定义码字和至少一个系数,进而确定用于指示该M个预定义码字和至少一个系数的第一信息。下面对M个预定义码字和至少一个系数的确定过程进行详细说明。
其中,M个预定义码字和至少一个系数用于确定终端设备发送上行数据时使用的第一上行预编码矩阵。M个预定义码字中的每个预定义码字可以是前述3GPP协议预定义的码本中的码字,也可以是其他预定义的码字。本申请实施例如下以预定义码字为3GPP协议预定义的码本中的码字为例进行说明。应理解,预定义码字可以是根据3GPP协议预先存储在接入网设备和终端设备上的;也可以是预先存储在接入网设备上,在终端设备接入网络后由接入网设备发送给终端设备的;还可以是预先存储在终端设备上,在终端设备接入网络后由终端设备发送给接入网设备的;本申请实施例对此不做具体限定。
示例性地,接入网设备可以根据终端设备发送的用于测量上行信道的参考信号如SRS,估计终端设备与接入网设备之间无线信道的信道条件状况并确定终端设备使用的发送天线端口数。接入网设备可以根据该信道条件状况以及终端设备的发送天线端口数计算得到第二上行预编码矩阵。将计算出的第二上行预编码矩阵对应的上行传输层数确定为终端设备的上行传输层数。需要说明的是,终端设备发送SRS所占用的SRS资源可以由接入网设备配置,该SRS资源中被配置的SRS端口数与终端设备使用的发送天线端口数相同。
进一步地,接入网设备可以根据终端设备的发送天线端口数以及上行传输层数,确定该M个预定义码字中每个预定义码字对应的发送天线端口数以及上行传输层数。
其中,M个预定义码字中每个预定义码字对应的发送天线端口数相同,且每个预定义码字对应的发送天线端口数小于终端设备的发送天线端口数。示例性的,本申请实施例主要涉及终端设备的发送天线端口数大于目前3GPP协议预定义的码字支持的最大发送天线端口数为4的情况。例如,终端设备的发送天线端口数为8,或描述为8Tx,M个预定义码字中每个预定义码字对应的发送天线端口数可以为4或2;终端设备的发送天线端口数为16,或描述为16Tx,M个预定义码字中每个预定义码字对应的发送天线端口数可以为4或2。即接入网设备可以在3GPP协议预定义的码本的基础上结合前述至少一个系数,确定适用于发送天线端口数更大的第一上行预编码矩阵。此外可以理解的是,如果预定义码字为其他预定义对应8Tx的码字,接入网设备可以在该预定义对应8Tx的码字基础上结合前述至少一个系数,构造诸如16Tx、32Tx等发送天线端口数更大的第一上行预编码矩阵。终端设备的上行传输层数由M个预定义码字各自对应的上行传输层数组成,或可以理解M个预定义码字各自对应的上行传输层数取决于终端设备的上行传输层数。
为便于区分,下文中将终端设备的上行传输层数描述为第一上行传输层数;将预定义码字对应的上行传输层数描述为第二上行传输层数,即一个预定义码字对应一个第二上行传输层数,不同的预定义码字对应的第二上行传输层数可以相同也可以不同。具体地,M个预定义码字中每个预定义码字对应的第二上行传输层数小于或者等于N,N为正整数,N用于指示M个预定义码字中任意一个预定义码字对应的发送天线端口数所对应的最大上行传输层数。例如在前述3GPP TS 38.211 V16.7.0协议预定义的码本中,N的取值为4。可以理解的是,终端设备发送上行数据时使用的第一上行预编码矩阵对应第一上行传输层数以及终端设备的发送天线端口数。
M的取值与N有关。当第一上行传输层数小于或者等于N时,M取值为1,第二上行传输层数与第一上行传输层数相同;或者,当第一上行传输层数大于N时,M取值大于1,M个第二上行传输层数之和等于第一上行传输层数。示例性的,N取值为4,如果第一上行传输层数取值为5至8中的一个整数,预定义码字为3GPP协议预定义的码本中的码字,则M取值为2。又例如,N取值为4,如果第一上行传输层数取值为9至12中的一个整数,预定义码字为3GPP协议预定义的码本中的码字,则M取值为3。
可选地,接入网设备还根据终端设备的相干能力和M个预定义码字中每个预定义码字对应的发送天线端口数以及上行传输层数,确定M个预定义码字以及至少一个系数。
示例性地,终端设备向接入网设备上报自身的相干能力。相应地,接入网设备获取终端设备的相干能力。例如,终端设备上报的相干能力可以指示终端设备的多个发送天线端口之间不相干、部分相干、或者完全相干。可选的,在终端设备上报的相干能力指示终端设备的多个发送天线端口之间部分相干时,还可以指示具体的相干对。例如,终端设备的8个发送天线端口记作1-8,其中{1,3,5,7}为一组相干对,表示终端设备可以同时通过发送天线端口1、3、5、7发送上行数据。又例如,终端设备的8个发送天线端口中{1,3}为一组相干对,{5,7}为另一组相干对,表示终端设备可以同时通过发送天线端口1、3发送上行数据,以及终端设备可以同时通过发送天线端口5、7发送上行数据。
需要说明的是,如果终端设备的相干能力为完全相干,接入网设备可以确定第一上行预编码矩阵对应的多个发送天线端口之间为不相干、部分相干、或者完全相干;如果终端设备的相干能力为部分相干,接入网设备可以确定第一上行预编码矩阵对应的多个发送天线端口之间为不相干或者部分相干;如果终端设备的相干能力为不相干,接入网设备可以确定第一上行预编码矩阵对应的多个发送天线端口之间不相干。进一步地,接入网设备可以根据前述计算出的第二上行预编码矩阵,确定终端设备发送上行数据时使用的第一上行预编码矩阵对应的多个发送天线端口之间为不相干、部分相干或者完全相干。
以终端设备的发送天线端口数是预定义码字对应的发送天线端口数的2倍为例,本申请实施例结合如下方式S11和方式S12给出两种基于M个预定义码字以及至少一个系数确定第一上行预编码矩阵的实施例。
在一种可能的方式中,接入网设备按照方式S11和S12中的至少一种确定上述M个预定义码字以及上述至少一个系数。例如,接入网设备可以按照方式S11得到一个与第二上行预编码矩阵差异最小的第一上行预编码矩阵,以及按照方式S12得到另一个与第二上行预编码矩阵差异最小的第一上行预编码矩阵,最终将这两个第一上行预编码矩阵中与第二上行预编码矩阵之间差异最小的一个第一上行预编码矩阵确定为终端设备使用的第一上行预编码矩阵。S301描述的上述M个预定义码字以及上述至少一个系数为该终端设备使用的第一上行预编码矩阵所对应的M个预定义码字以及至少一个系数。
在另一种可能的方式中,在接入网设备获取了终端设备的相干能力后,接入网设备可以根据终端设备的相干能力按照方式S11和S12中的至少一种确定上述M个预定义码字以及上述至少一个系数。示例性地,如果第一上行预编码矩阵对应的多个发送天线端口之间完全相干或部分相干,接入网设备可以按照方式S11和S12中的至少一种确定上述M个预定义码字以及至少一个系数;如果第一上行预编码矩阵对应的多个发送天线端口之间不相干,接入网设备可以按照方式S12确定M个预定义码字以及至少一个系数。
方式S11
前述至少一个系数包括第一系数,所述第一上行预编码矩阵包括第一子矩阵和第二子矩阵,所述第一子矩阵由接入网设备根据所述M个预定义码字确定,所述第二子矩阵由接入网设备根据所述第一系数与所述M个预定义码字确定。
当第一上行预编码矩阵对应的第一上行传输层数小于或等于N时,M的取值为1。示例性地,第一上行预编码矩阵的确定方式可参照如下公式(1)理解。接入网设备可以通过如下公式(1)确定1个预定义码字、第一系数,进而确定第一上行预编码矩阵。
其中,P表示所述第一上行预编码矩阵,[]表示矩阵,所述第一子矩阵包括所述第一上行预编码矩阵中的上半部分,即所述第二子矩阵包括所述第一上行预编码矩阵中的下半部分,即/>上半部分以及下半部分均设定系数/>该设定的系数也可以描述为功率因子,可以使得矩阵P的功率归一化。
P1表示M个预定义码字中的第一预定义码字,M为1时,P1也可以描述为该M个预定义码字。具体地,P1对应的第二上行传输层数与P对应的第一上行传输层数相同,P1与P对应的发送天线端口中的1/2个发送天线端口对应。应理解,接入网设备可以根据第二上行预编码矩阵对应的上行传输层数以及发送天线端口数,在3GPP TS 38.211V16.7.0协议中确定对应的一个码本,也即前述表1~6中的一个表,该码本可以理解为P1的候选码本,P1的候选码字可以包括该候选码本中的部分或全部码字。其中,第二上行预编码矩阵可以是接入网设备根据与终端设备之间无线信道的信道条件状况计算出的上行预编码矩阵。
在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P1的候选码字可以包括P1的候选码本中的全部码字。可以理解,对应P1的候选码本包括多个码字,P1的候选码字的数量为多个。示例性地,在该实施方式中,接入网设备默认终端设备的相干能力为完全相干。
在另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接入网设备可以根据终端设备的相干能力,在P1的候选码本的全部码字中确定P1的候选码字,满足如下条件:将确定的候选码字代入公式(1)中计算出的P符合终端设备的相干能力。可以理解,P1的候选码字的数量为一个或多个。作为示例,假设第一上行预编码矩阵对应的发送天线端口数为8,以及第一上行传输层数为2。如果终端设备的相干能力为完全相干,则接入网设备可以基于3GPP TS 38.211V16.7.0协议,确定P1的候选码字包括前述表4示意的码本中的TPMI=0-21指示的码字。如果终端设备的相干能力为部分相干,则接入网设备可以确定P1的候选码字包括前述表4示意的码本中的TPMI=0-13指示的码字。
表示所述第一系数,所述第一系数用于指示所述第一上行预编码矩阵P对应的发送天线端口中前半部分发送天线端口与后半部分发送天线端口之间的相位差。例如,第一上行预编码矩阵对应的发送天线端口数为8时,第一系数为8个发送天线端口中前4个发送天线端口与后4个发送天线端口之间的相位差。具体地,/>或者描述为其中,θ的取值范围为/>I为正整数,I的取值可以是接入网设备预配置的,或者由3GPP协议预定义的。/>表示可以将角度等份成I份,θ的取值范围中两个相邻数值之间的差为/>或者,θ的取值范围还可以描述为/> 可以理解的是,基于θ的取值范围可以确定多个候选相位差。
接入网设备可以根据特定准则来确定P1该特定准则可以有多种。在一种可能的方式中,接入网设备将一个或多个P1的候选码字以及多个候选相位差的取值代入公式(1)得到P的多个候选值,将P的多个候选值中与第二上行预编码矩阵差异最小的候选值所对应的候选码字和候选相位差,确定为第一上行预编码矩阵P对应的P1和/>其中,第二上行预编码矩阵是接入网设备根据与终端设备之间无线信道的信道条件状况计算出的上行预编码矩阵。在另一种可能的方式中,接入网设备依次将P1的候选码字和候选相位差的取值代入公式(1)得到的与第二上行预编码矩阵的差异在预设的阈值内,即将当前的候选码字和当前候选相位差确定为第一上行预编码矩阵P所对应的P1和/>
当第一上行预编码矩阵对应的第一上行传输层数大于N时,M的取值大于1。以第一上行传输层数小于或等于2N,M的取值等于2为例,第一上行预编码矩阵的确定方式可参照如下公式(2)理解。接入网设备可以通过如下公式(2)确定2个预定义码字、第一系数,进而确定第一上行预编码矩阵。
其中,P表示所述第一上行预编码矩阵,所述第一子矩阵包括所述第一上行预编码矩阵中的上半部分,即[β1P1 β2P2];所述第二子矩阵包括所述第一上行预编码矩阵中的下半部分,即
P1表示所述两个预定义码字中的第一预定义码字,P2表示所述两个预定义码字中的第二预定义码字。P1以及P2分别与P对应的发送天线端口中的1/2个发送天线端口对应,P对应的第一上行传输层数等于P1对应的第二上行传输层数与P2对应的第二上行传输层数之和。
由于P1对应的第二上行传输层数与P2对应的第二上行传输层数之和等于第一上行传输层数,设定P1或P2对应的第二上行传输层数为最大值N,一种可能的方式是,设定P1对应的第二上行传输层数为N,则P2对应的第二上行传输层数为第一上行传输层数减去N,或P2对应的第二上行传输层数为N,则P1对应的第二上行传输层数为第一上行传输层数减去N;另一种可能的方式是,P1对应的第二上行传输层数为小于N的值,则P2对应的第二上行传输层数为第一上行传输层数减去P1对应的第二上行传输层数,或P2对应的第二上行传输层数为小于N的值,则P1对应的第二上行传输层数为第一上行传输层数减去P2对应的第二上行传输层数。
应理解,接入网设备可以根据P1对应的第二上行传输层数以及发送天线端口数,在3GPPTS 38.211 V16.7.0协议中确定对应的一个码本,也即前述表1~6中的一个表,该码本可以理解为P1的候选码本,P1的候选码字可以包括该候选码本中的部分或全部码字。接入网设备可以根据P2对应的第二上行传输层数以及发送天线端口数,在3GPP TS 38.211V16.7.0协议中确定对应的一个码本,也即前述表1~6中的一个表,该码本可以理解为P2的候选码本,P2的候选码字可以包括该候选码本中的部分或全部码字。应理解,P1的候选码本与P2的候选码本可以是同一个码本,在该情况下P1和P2可以是同一个码字,也可以是同一码本中的不同码字;此外,P1的候选码本与P2的候选码本也可以是不同的码本。本申请实施例对此不做具体限定。
在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P1的候选码字可以包括P1的候选码本中的全部码字,P2的候选码字可以包括P2的候选码本中的全部码字。可以理解,对应P1的候选码本包括多个码字,P1的候选码字的数量为多个;对应P2的候选码本包括多个码字,P2的候选码字的数量为多个。示例性地,在该实施方式中,接入网设备默认终端设备的相干能力为完全相干。
在另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接入网设备可以根据终端设备的相干能力,在P1的候选码本的全部码字中确定P1的候选码字以及在P2的候选码本的全部码字中确定P2的候选码字,满足如下条件:将确定的P1的候选码字和P2的候选码字代入公式(2)中计算出的P符合终端设备的相干能力。可以理解,P1的候选码字的数量为一个或多个,P2的候选码字的数量为一个或多个。作为示例,假设第一上行预编码矩阵对应的发送天线端口数为8,以及第一上行传输层数为5,终端设备的相干能力为部分相干。一种可选的方式中,P1对应的第二上行传输层数为2,P2对应的第二上行传输层数为3,则接入网设备可以基于3GPP TS38.211V16.7.0协议,确定P1的候选码字包括前述表4示意的码本中的TPMI=0-13指示的码字,以及确定P2的候选码字包括前述表5示意的码本中的TPMI=0-2指示的码字。另一种可选的方式中,第一预定义码字P1对应的第二上行传输层数为4,第一预定义码字P1对应的第二上行传输层数为1,则接入网设备可以基于3GPP TS 38.211V16.7.0协议,确定P1的候选码字包括前述表6示意的码本中的TPMI=0-2指示的码字,以及确定P2的候选码字包括前述表3示意的码本中的TPMI=0-11指示的码字。
表示所述第一系数,具体地可参照公式(1)中的描述理解,本申请实施例对此不再进行赘述。
接入网设备可以根据特定准则来确定P1、P2该特定准则可以有多种。在一种可能的方式中,接入网设备将P1的一个或多个候选码字、P2的一个或多个候选码字以及多个候选相位差的取值代入公式(2)得到P的多个候选值,将P的多个候选值中与第二上行预编码矩阵差异最小的候选值所对应的P1的候选码字、P2的候选码字和候选相位差,确定为第一上行预编码矩阵P对应的P1、P2和/>其中,第二上行预编码矩阵是接入网设备根据与终端设备之间无线信道的信道条件状况计算出的上行预编码矩阵。在另一种可能的方式中,接入网设备依次将P1的候选码字、P2的候选码字和候选相位差的取值代入公式(2)得到的与第二上行预编码矩阵的差异在预设的阈值内,即将当前的P1的候选码字、当前的P2的候选码字和当前候选相位差确定为第一上行预编码矩阵P所对应的P1、P2和/>应理解,β1的取值和β2的取值可以由P1和P2确定,以使得上行编码矩阵P的功率归一化,β1和β2也可以描述为功率因子。
示例性地,以第一上行传输层数为5为例,当P1和P2均为完全相干码字时, 其中,L1表示P1对应的第二上行传输层数,L2表示P2对应的第二上行传输层数,L表示第一上行预编码矩阵P对应的第一上行传输层数,L=L1+L2
当P1和P2均为部分相干码字时,分如下三种情况:
当L1和L2均大于1时,
当L1=1,L2=4时,
当L1=4,L2=1时,
基于上述β1和β2的确定方式,能够使得第一上行预编码矩阵P满足等式 其中PH为P的共轭转置矩阵,(l,l)表示PH*P中的第l行第l列的元素,也即矩阵PH*P中对角线元素均为/>从而实现功率归一化,且终端设备的发送功率在L个上行传输层中均匀分配,使得每一层的通信性能得到保证。
此外需要说明的是,在公式(2)中包含的负号“-”也可以定义在矩阵中的其他位置,只要使得公式(2)中矩阵包含的任意两个列向量之积为0即可,本申请实施例对此不予限制。
应理解,上述公式(1)或(2)仅作为示例,在预定义码字基础上,构造发送天线端口数为预定义码字对应的发送天线端口数的2倍的第一上行预编码矩阵。基于公式(1)或(2)可以实现基于4Tx码字构造(或称使能)8Tx的第一上行预编码矩阵。类似地,对公式(1)或(2)略加变形即可实现构造发送天线端口数为预定义码字对应发送天线端口数的4倍的第一上行预编码矩阵。以基于4Tx码字构造16Tx的第一上行预编码矩阵为例,可以在公式(1)或(2)基础上再引入两个相位差,即16Tx中第9-12个发送天线端口数与第1-4个发送天线端口数之间的相位差、以及16Tx中第13-16个发送天线端口数与第1-4个发送天线端口之间的相位差。基于公式(1)确定的第一上行预编码矩阵的行数值为16,列数为P1对应的第二上行传输层数,且公式(1)中的功率因子发生改变。基于公式(2)确定的第一上行预编码矩阵的行数值为16,列数为P1对应的第二上行传输层数与P2对应的第二上行传输层数之和,且公式(2)中的功率因子发生改变。此情况下,前述第一系数可以包括三个相位差,即第一系数包括16个发送天线端口中第1-4个发送天线端口与第5-8个发送天线端口之间的第一相位差、第1-4个发送天线端口与第9-12个发送天线端口之间的第二相位差、以及第1-4个发送天线端口与第13-16个发送天线端口之间的第三相位差。此外,第一系数还可以是包括16个发送天线端口中第1-4个发送天线端口与第2-8个发送天线端口之间的第一相位差、第2-8个发送天线端口与第9-12个发送天线端口之间的第二相位差、以及第9-12个发送天线端口与第13-16个发送天线端口之间的第三相位差。本申请实施例对不同天线端口的相位差的计算方式不做具体限定。进一步地,基于公式(1)或(2)构造发送天线端口数为预定义码字对应的发送天线端口数的8倍的第一上行预编码矩阵时,前述第一系数可以包括七个相位差。
结合3GPP TS 38.211 V16.7.0协议预定义的码本中的码字,应理解,P中的任意一列包含至少两个非零值的元素。因此,按照S11方式确定的第一上行预编码矩阵包括部分相干码字或全部相干码字,可应用于终端设备的多个发送天线端口之间部分相干或者全部相干的通信场景。
方式S12
前述所述至少一个系数包括第二系数和第三系数,所述第一上行预编码矩阵包括第一子矩阵和第二子矩阵,所述第一子矩阵由所述第二系数和所述M个预定义码字确定,所述第二子矩阵由所述第三系数和所述M个预定义码字确定。
当第一上行预编码矩阵对应的第一上行传输层数小于或等于N时,M的取值为1。示例性地,第一上行预编码矩阵的构造方式可参照如下公式(3)理解。接入网设备可以通过如下公式(3)确定1个预定义码字、第二系数、第三系数,进而确定第一上行预编码矩阵。
其中,P表示所述第一上行预编码矩阵,所述第一子矩阵包括所述第一上行预编码矩阵中的上半部分,即αP1;所述第二子矩阵包括所述第一上行预编码矩阵中的下半部分,即
α表示所述第二系数,表示所述第三系数。其中,α=1,/>或者,α=0,/>需要说明的是,即使第二系数或第三系数取值为0,P与P1是不相同的。例如α=1,/>时,P对应的发送天线端口数为P1对应的天线端口数的两倍。当P1对应的发送天线端口数为4时,矩阵P1的行数为4,而矩阵P的行数为8,只是矩阵P的第5-8行的元素取值均为0。基于这样的设计,上行编码矩阵P的上半部分或者下半部分的元素为零值,适用于终端设备前半部分发送天线端口与后半部分天线端口不相干的场景。示例性的,对于8Tx的部分终端例如手机等,发送天线端口可能分布在手机的不同区域,前4个发送天线端口和后4个发送天线端口间隔较远,导致前4个发送天线端口和后4个发送天线端口不相干;或者由于终端的朝向导致前4个发送天线端口和后4个发送天线端口被阻隔,导致天线增益不平衡(antenna gainimbalance,AGI),类似于前4个发送天线端口和后4个发送天线端口不相干。此外,通过这样的设计,也可以使得第一上行预编码矩阵P的功率归一化。
P1表示所述M个预定义码字中的第一预定义码字,M为1时,P1也可以描述为该1个预定义码字。具体地,可参照方式S11的公式(1)中的描述理解,本申请实施例对此不再进行赘述。此外应理解,接入网设备可以根据第二上行预编码矩阵对应的上行传输层数以及发送天线端口数,在3GPP TS 38.211V16.7.0协议中确定对应的一个码本,也即表1~表6中的一个表,该码本可以理解为P1的候选码本,P1的候选码字可以包括该候选码本中的部分或全部码字。其中,第二上行预编码矩阵可以是接入网设备根据与终端设备之间无线信道的信道条件状况计算出的上行预编码矩阵。
在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P1的候选码字可以包括P1的候选码本中的全部码字。可以理解,对应P1的候选码本包括多个码字,候选码字的数量为多个。示例性地,在该实施方式中,接入网设备默认终端设备的相干能力为完全相干。
在另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接入网设备可以根据终端设备的相干能力,在P1的候选码本的全部码字中确定P1的候选码字,满足如下条件:将确定的候选码字代入公式(3)中计算出的P符合终端设备的相干能力。可以理解,P1的候选码字的数量为一个或多个。作为示例,假设第一上行预编码矩阵对应的发送天线端口数为8以及第一上行传输层数为1,终端设备的相干能力为部分相干,且8个发送天线端口中的{1,3}为相干对。则接入网设备可以基于3GPP TS 38.211 V16.7.0协议,确定P1的候选码字包括前述表3示意的码本中的TPMI=0-7指示的码字。
接入网设备根据特定准侧从P1的一个或多个候选码字中选取一个码字作为P1。该特定准则可以有多种。在一种可能的方式中,接入网设备将P1的一个或多个候选码字代入公式(3)得到P的多个候选值,将P的多个候选值中与第二上行预编码矩阵差异最小的候选值所对应的候选码字,确定为第一上行预编码矩阵P对应的P1。其中,第二上行预编码矩阵是接入网设备根据与终端设备之间无线信道的信道条件状况计算出的上行预编码矩阵。在另一种可能的方式中,接入网设备依次将候选码字代入公式(3)得到的与第二上行预编码矩阵的差异在预设的阈值内,即将当前的P1的候选码字确定为第一上行预编码矩阵P所对应的P1
当第一上行预编码矩阵对应的第一上行传输层数大于N时,M的取值大于1。以第一上行传输层数小于或等于2N,M的取值等于2为例,第一上行预编码矩阵的确定方式可参照如下公式(4)理解。接入网设备可以通过如下公式(4)确定2个预定义码字、第二系数、第三系数,进而确定第一上行预编码矩阵。
其中,P表示所述第一上行预编码矩阵,所述第一子矩阵包括所述第一上行预编码矩阵中的上半部分,即所述第二子矩阵包括所述第一上行预编码矩阵中的下半部分,即/>
α表示所述第二系数,表示所述第三系数。其中,α=1,/>或者,α=0,/>具体地,可参照公式(3)中的描述理解,本申请实施例对此不再进行赘述。P1表示所述M个预定义码字中的第一预定义码字,P2表示所述M个预定义码字中的第二预定义码字。应理解,接入网设备可以根据P1对应的第二上行传输层数以及发送天线端口数,在3GPP TS38.211V16.7.0协议中确定对应的一个码本,即表1~表6中的一个表,该码本可以理解为P1的候选码本,P1的候选值可以包括P1的候选码本中的部分或全部码字。接入网设备可以根据P2对应的第二上行传输层数以及发送天线端口数,在3GPP TS 38.211 V16.7.0协议中确定对应的一个码本,即表1~表6中的一个表,该码本可以理解为P2的候选码本,P2的候选值可以包括P2的候选码本中的部分或全部码字。应理解,P1的候选码本与P2的候选码本可以是同一个码本,在该情况下P1和P2可以是同一个码字,也可以是同一码本中的不同码字;此外,P1的候选码本与P2的候选码本也可以是不同的码本。本申请实施例对此不做具体限定。
在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P1的候选码字可以包括P1的候选码本中的全部码字,第二候选码字可以包括P2的候选码本中的全部码字。可以理解,对应P1的候选码本包括多个码字,P1的候选码字的数量为多个;对应P2的候选码本包括多个码字,P2的候选码字的数量为多个。示例性地,在该实施方式中,接入网设备默认终端设备的相干能力为完全相干。
在另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接入网设备可以根据终端设备的相干能力,在P1的候选码本的全部码字中确定P1的候选码字以及在P2的候选码本的全部码字中确定P2的候选码字,满足如下条件:将确定的P1的候选码字和P2的候选码字代入公式(2)中计算出的P符合终端设备的相干能力。可以理解,P1的候选码字的数量为一个或多个,P2的候选码字的数量为一个或多个。作为示例,假设第一上行预编码矩阵对应的发送天线端口数为8,以及第一上行传输层数为5,终端设备的相干能力为部分相干。一种可选的方式中,第一预定义码字P1对应的第二上行传输层数为2,第二预定义码字P2对应的第二上行传输层数为3,则接入网设备可以基于3GPP TS 38.211 V16.7.0协议,确定P1的候选码字包括前述表4示意的码本中的TPMI=0-13指示的码字,以及确定P2的候选码字包括前述表5示意的码本中的TPMI=0-2指示的码字。另一种可选的方式中,第一预定义码字P1对应的第二上行传输层数为4,第一预定义码字P1对应的第二上行传输层数为1,则接入网设备可以基于3GPPTS38.211V16.7.0协议,确定P1的候选码字包括前述表6示意的码本中的TPMI=0-2指示的码字,以及确定P2的候选码字包括前述表3示意的码本中的TPMI=0-11指示的码字。
接入网设备根据特定准侧从P1的候选码字中选取一个码字作为P1,从P2的候选码字中选取一个码字作为P2。该特定准则可以有多种。在一种可能的方式中,接入网设备将一个或多个P1的候选码字,以及一个或多个P2的候选码字代入公式(4)得到P的一个或多个候选值,将P的一个或多个候选值中与第二上行预编码矩阵差异最小的候选值所对应的P1的候选码字和P2的候选码字,确定为第一上行预编码矩阵P对应的P1和P2。其中,第二上行预编码矩阵是接入网设备根据与终端设备之间无线信道的信道条件状况计算出的上行预编码矩阵。在另一种可能的方式中,接入网设备依次将P1的候选码字和P2的候选码字代入公式(4)得到的与第二上行预编码矩阵的差异在预设的阈值内,即将当前的P1的候选码字和P2的候选码字确定为第一上行预编码矩阵P所对应的P1和P2。L1表示P1对应的第二上行传输层数,L2表示P2对应的第二上行传输层数,L表示所述第一上行预编码矩阵对应的第一上行传输层数。
应理解,上述公式(3)或(4)仅作为示例,在预定义码字基础上,构造发送天线端口数为预定义码字对应发送天线端口数的2倍的第一上行预编码矩阵。基于公式(3)或(4)可以实现基于4Tx码字构造(或称使能)8Tx的第一上行预编码矩阵。类似地,对公式(3)或(4)略加变形即可实现构造发送天线端口数为预定义码字对应发送天线端口数的4倍的第一上行预编码矩阵。以基于4Tx码字构造16Tx的第一上行预编码矩阵为例,可以在公式(3)或(4)的基础上再引入两个系数,该两个系数中一个系数的取值为0,另一个系数的取值为1;或者,该两个系数均为1;或者,该两个系数均为0。基于公式(3)确定的第一上行预编码矩阵的行数为16,列数为P1对应的第二上行传输层数。基于公式(4)确定的第一上行预编码矩阵的行数为16,列数为P1对应的第二上行传输层数与P2对应的第二上行传输层数之和。
结合前述3GPP TS 38.211 V16.7.0协议预定义码本中的码字,应理解,P中的任意一列的元素不会全部为非零值。因此,按照S12方式确定的第一上行预编码矩阵包括不相干码字或部分相干码字,可应用于终端设备的多个发送天线端口之间不相干、部分相干或者完全相干的通信场景。
S302,接入网设备向终端设备发送第一信息,相应地,终端设备接收来自接入网设备的第一信息。
接入网设备可以在第一信息中包括M个预定义码字中每个预定义码字的第一索引,以实现对M个预定义码字的指示。其中,一个预定义码字的第一索引可以按照以下索引方式a或者索引方式b确定。
索引方式a:针对一个预定义码字,接入网设备可以采用该预定义码字的TPMI以及该预定义码字对应的第二上行传输层数对该预定义码字进行标识。此情况下,该预定义码字的第一索引可以用于指示TPMI和第二上行传输层数。此情况下,第一索引也可以描述为联合索引,即联合指示了TPMI和第二上行传输层数。示例性地,联合索引可以表示为表7中的“第一索引”,具体说明见下文。
索引方式b:针对一个预定义码字,如果该预定义码字对应的第二上行传输层数是预设的,或者终端设备通过其他方式(如接入网配置并指示给终端设备等)能够确定该预定义码字对应的第二上行传输层数。接入网设备可以采用该预定义码字的TPMI对该预定义码字进行标识。此情况下,该预定义码字的第一索引可以用于指示TPMI。
进一步,接入网设备可具体参照如下方式S21或S22确定第一信息。
方式S21
所述第一信息包括第一指示信息、M个第一索引和用于指示所述至少一个系数的信息。
其中,所述第一指示信息用于指示所述第一上行预编码矩阵对应的第一上行传输层数是否大于N。示例性地,第一指示信息在第一信息中占用1比特(bit),当该比特取值为0时,表示第一上行预编码矩阵对应的第一上行传输层数小于或等于N,当该比特取值为1时,表示第一上行预编码矩阵对应的第一上行传输层数大于N;或者,当该比特取值为1时,表示第一上行预编码矩阵对应的第一上行传输层数小于或等于N,当该比特取值为0时,表示第一上行预编码矩阵对应的第一上行传输层数大于N。
所述第一指示信息可以用于确定M的取值:当第一指示信息指示所述第一上行预编码矩阵对应的第一上行传输层数不大于N,即小于或等于N时,M的取值为1;当第一指示信息指示所述第一上行预编码矩阵对应的第一上行传输层数大于N时,M的取值大于1。具体地,对应本申请实施例在方式S11的描述,当第一上行预编码矩阵对应的第一上行传输层数大于N时,M取值可以为2、4、8或其他数值。
所述M个第一索引中的第m个第一索引用于确定所述M个预定义码字中的第m个预码字。其中,m取值为1至M中的任一整数。
通过上述方式,S21采用1比特指示第一上行传输层数与N比较的结果,而不直接指示第一上行传输层数,终端设备根据确定出的第一上行预编码矩阵确定第一上行传输层数,这样的设计可以节省信令开销。
具体地,对于预定义码字是3GPP TS 38.211 V16.7.0协议规定的码本中的码字来说,M个第一索引可参照如下示例1或示例2理解。
示例1
在M的取值等于1的情况下,即M个预定义码字是1个预定义码字,接入网设备可以按照索引方式a,确定第m个第一索引用于指示第m个预定义码字的TPMI以及所述第m个预定义码字对应的第二上行传输层数。
M个预定义码字是3GPP TS 38.211V16.7.0协议规定的码本中的码字,接入网设备可以按照3GPP TS 38.212V16.7.0协议确定第m个第一索引的取值。首先接入网设备可以根据第m个预定义码字对应的发送天线端口数,查询对应的索引表格;该索引表格中包括多个第一索引,每个第一索引用于指示特定码字的TPMI以及上行传输层数。然后接入网设备根据第m个预定义码字的TPMI以及第二上行传输层数确定m个第一索引。
示例性的,假设第一上行预编码矩阵对应的发送天线端口数为8,第一上行传输层数为2。对应S301描述第一上行预编码矩阵对应的发送天线端口数为预定义码字对应的发送天线端口数的2倍,M个预定义码字是1个预定义码字,该预定义码字对应的发送天线端口数为4,第二上行传输层数为2。接入网设备可以根据发送天线端口数为4查询3GPPTS38.212V16.7.0协议中的表格7.3.1.1.2-2,如下表7示意。
表7
/>
应理解,表7对应发送天线端口数为4,表7中的TPMI可以是对应发送天线端口数为4的码本中的TPMI,也即前述表格3-6中的TPMI。表7中的一个第一索引指示了一个码字对应的上行传输层数以及该码字的TPMI,也即第一索引可理解为联合索引。表7中提及的不相干、部分相干以及完全相干对应表格3-6中的不相干码字、部分相干码字以及完全相干码字。例如表7中第一索引为0指示1层,TPMI=0,对应表格3中TPMI=0指示的不相干码字,该码字可应用于发送天线端口之间是完全相干、部分相干和不相干的情况;表7中第一索引为19指示1层,TPMI=11,对应表格3中TPMI=11指示的部分相干码字,该码字可应用于发送天线端口之间是完全相干和部分相干的情况;表7中第一索引为32指示1层,TPMI=12,对应表格3中TPMI=12指示的完全相干码字,该码字可应用于发送天线端口之间是完全相干的情况。
此外应理解的是,表7中的一个省略号“…”表示对于该省略号的前一个第一索引和该省略号之后的第一个第一索引之间的第一索引的省略,如第一索引4和第一索引9之间省略了第一索引5至8,其中第一索引5至8指示的层数(或称上行传输层数)均为2,TPMI依次递增。即第一索引5具体指示层数2,TPMI=1;第一索引6具体指示层数2,TPMI=2;第一索引7具体指示层数2,TPMI=3;第一索引8具体指示层数2,TPMI=4。
示例性的,如果接入网设备确定第m个预定义码字为表4中TPMI=5指示的码字,则第一索引可以为表7中的9。接入网设备可以在第一信息中包括该第一索引为9对应的二进制比特:001001。应理解,由于表7中的第一索引取值可以为0至63,因此需要6个比特来表示表7中的任意一个第一索引。终端设备收到该第一信息后,可以根据终端设备使用的发送天线端口数从表7中查询第一索引为9指示的2层,TPMI=5。进而终端设备可以根据表4示意的码本中TPMI=5指示的码字,获取第m个预定义码字。
上述示例1描述的方案采用索引方式a,不改变已有协议中采用TPMI和上行传输层数联合指示的方式,降低对已有协议的影响,能够增强后向兼容性。
示例2
在M的取值大于1的情况下,接入网设备可以与终端设备预先约定M个预定义码字中前K个预定义码字对应的第二上行传输层数为预设值。K为小于M的正整数,或描述为K取值为1至M-1中的任一整数。接入网设备可以将索引方式a和索引方式b结合在一起,确定M个预定义码字的第一索引。
示例性地,对于第二上传输层数为预设值的K个预定义码字来说,由于第二上行传输层数已确定,该K个预定义码字对应的K个第一索引可以按照索引方式b实施,如K个第一索引中的第k1个第一索引用于指示所述第k1个预定义码字的TPMI;其中,k1取值为1至K中的任一整数。
对于第二上传输层数不为预设值的(M-K)个预定义码字来说,由于第二上行传输层数不确定,该(M-K)个预定义码字对应的(M-K)个第一索引可以按照索引方式a实施。如(M-K)个第一索引中的第k2个第一索引用于指示所述第k2个预定义码字的TPMI以及所述第k2个预定义码字对应的第二上行传输层数;其中,k2取值为1至M-K中的任一整数。
示例性地,对于M为2的情况,K可以为1。两个预定义码字包括第一预定义码字和第二预定义码字,第一预定义码字对应的第二上行传输层数为预设值,该预设值可以为是预定义码字能够对应的第二上行传输层数的最大值N,如预设值为4。以第一上行传输层数为5举例说明,对应S301中公式(2)或公式(4)描述的第一预定义码字P1对应的第二上行传输层数为4,第二预定义码字P2对应的第二上行传输层数为1。第一信息中用于指示P1的第一索引可以是指示P1的TPMI,第一信息中用于指示P2的第一索引可以是指示P2的TPMI以及P2对应的第二上行传输层数。假设P1是4层以及TPMI为0的码字。接入网设备可以将P1所属码本中用于指示该P1的TPMI直接作为P1的第一索引。对于P1是4层以及TPMI为0的码字而言,P1所属码本为前述表6示意的码本。该码本中TPMI最大值为4,可用3个比特来指示。P1的TPMI为0时,P1的第一索引的取值为000。终端设备可以按照P1对应的第二上行传输层数4以及发送天线端口数(如4),确定表格6指示的码本,进而确定表格6中索引0对应的码字为P1。需要说明的是,接入网设备也可以通过表7的方式来确定P1的第一索引。接入网设备将表7中指示4层的全部第一索引,按照表7中第一索引的值从小到大重新以0开始连续编号。表7中指示4层,TPMI=0的第一索引11重新编号为0;表7中指示4层,TPMI=1的第一索引30重新编号为1;表7中指示4层,TPMI=2的第一索引31重新编号为2等。基于此,接入网设备在第一信息中包括P1的第一索引为前述重新编号后的编号,取值为000,表示表7中4层的第1个TPMI。则终端设备可以查询表7中4层的第1个TPMI=0,进而查询相关码本确定P1
另外,假设P2对应的第二上行传输层数为1,是表3中TPMI=3的码字。接入网设备可以确定P2在表7中的第一索引为3,并在第一信息中包括该第一索引为3对应的二进制比特:011。终端设备收到第一信息后,可以根据终端设备使用的发送天线端口数(4)从表7中查询第一索引为3指示的1层,TPMI=3。进而终端设备可以根据表3示意的码本中TPMI=3指示的码字,确定P2
上述示例2可以应用于M个预定义码字中部分预定义码字的第二上行传输层数已知的场景中,对于该部分预定义码字采用索引方式b进行指示,能够减少指示开销。
进一步,有关第一信息中包括用于指示至少一个系数的信息,可参照如下理解:
在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如果接入网设备根据方式S11确定第一上行预编码矩阵,则第一信息包括用于指示第一系数的信息;具体地,用于指示第一系数的信息可以是第一系数本身,也可以是其他指示信息。如下给出一种采用其他指示信息指示第一信息的方式:用于指示第一系数的信息可占用第一信息中的个比特,/>用于指示向上取整符。以I为4举例,第一系数/>对应的θ的取值范围包括/>相应地,第一系数/>也有4个取值,在第一信息采用/>个比特指示该第一系数/>的4个取值中的1个取值,例如00指示θ取0对应的/>01指示θ取/>对应的/>10指示θ取/>对应的/>11指示θ取对应的/>
或者,如果接入网设备根据方式S12确定第一上行预编码矩阵,则第一信息包括用于指示第二系数和第三系数的信息。具体地,用于指示第二系数和第三系数的信息可以是第二系数和第三系数本身,也可以是其他指示信息。示例性的,设定第一信息包括第二系数以及第三系数,可以在第一信息中占用2个比特来指示第二系数以及第三系数的取值。2个比特为10时,表示第二系数的取值为1,第三系数的取值为0;或者,2个比特为01时,表示第二系数的取值为0,第三系数的取值为1。
在另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接入网设备可以在第一信息中添加一个指定域,该指定域占1比特。当该指定域的取值为空(null)时,表示接入网设备根据方式S11确定第一上行预编码矩阵,第一信息中包括用于指示第一系数的信息,用于指示第一信息的信息可参照前述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理解,本申请实施例对此不再进行赘述。当该指定域的取值为1时,表示接入网设备根据方式S12确定第一上行预编码矩阵,且第二系数的取值为1,第三系数的取值为0;当该指定域的取值为0时,表示接入网设备根据方式S12确定第一上行预编码矩阵,且第二系数的取值为0,第三系数的取值为1。换言之,第二系数和第三系数的表现形式可以有多种,如采用1比特信息指示两者、采用2比特信息指示两者、或采用两个字段分别指示两者等,本申请实施例对此不做具体限定。
方式S22
所述第一信息包括第二指示信息、M个第一索引和用于指示所述至少一个系数的信息。
其中,所述第二指示信息用于指示所述第一上行预编码矩阵对应的第一上行传输层数。以第一上行传输层数的取值范围为1至8中的正整数为例,第二指示信息在第一信息中可以占用3比特。
所述M个第一索引中的第m个第一索引用于指示所述M个预定义码字中的第m个预定义码字。其中,m取值为1至M中的任一整数。具体地,M个第一索引可参照前述方式S21中的示例1或示例2理解,本申请实施例对此不再进行赘述。
上述方式22采用直接指示第一上行传输层数的方式,终端设备直接解析第一信息即可获知其发送上行数据使用的第一上行传输层数,更为便捷。且由于直接指示第一上行传输层数,在部分场景中可以减少使用索引方式a指示预定义码字的情况,从而也能够节省相应的指示开销。
具体地,对于预定义码字是3GPP TS 38.211V16.7.0协议规定的码本中的码字来说,M个第一索引还可以参照如下示例3~示例6中的任意一个示例理解。
示例3
如果M的取值为1,M个第一索引即1个第一索引,由于第一信息包括了指示第一上行传输层数的第二指示信息,因此,接入网设备可以按照索引方式b确定预定义码字的第一索引用于指示该预定义码字的TPMI。相应地,终端设备可在对应第一上行传输层数的码本中确定TPMI值指示的码字为预定义码字。
如果M的取值大于1,对于前M-1个预定义码字的第一索引,接入网设备可以按照索引方式a确定。例如以m取值为1至M-1中的任一整数为例,所述第m个预定义码字的第一索引用于指示所述第m个预定义码字的TPMI以及所述第m个预定义码字对应的第二上行传输层数。对于第M个预定义码字而言,由于第一信息包括了指示第一上行传输层数的第二指示信息,且1至M-1个第一索引指示了对应的第二上行传输层数,因此终端设备可以确定出第M个预定义码字对应的第二上行传输层数。于是接入网设备可按照索引方式b,确定第M个预定义码字的第一索引用于指示第M个预定义码字的TPMI。
示例性的,假设M为2,第一上行传输层数为5,对应S301中公式(2)或公式(4)描述,第一信息中用于指示第一预定义码字P1的第一索引可以指示P1对应的TPMI以及第二上行传输层数,第一信息中用于指示第二预定义码字P2的第一索引可以指示P2的TPMI。P2对应的第二上行传输层数为第一上行传输层数减去P1对应的第二上行传输层数的值。应理解,在该示例中,用于指示P1的第一索引对应索引方式a,用于指示P2的第一索引对应索引方式b。通过这样的设计,不需要都采用索引方式a来指示M个第一索引,可以降低第一信息的信令开销。
示例4
如果M的取值为1,M个第一索引即1个第一索引。由于第一信息包括了指示第一上行传输层数的第二指示信息,因此,接入网设备可以按照索引方式b确定预定义码字的第一索引用于指示该预定义码字的TPMI。相应地,终端设备可在对应第一上行传输层数的码本中确定TPMI值指示的码字为预定义码字。
如果M的取值大于1,接入网设备与终端设备预先约定M个预定义码字中M-1个预定义码字中的各个码字分别对应的第二上行传输层数为预设值,则接入网设备可以按照索引方式b确定M个第一索引,即M个第一索引中的第m个第一索引用于指示所述第m个预定义码字的TPMI。其中,m取值为1至M中的任一整数。由于第一信息包括了指示第一上行传输层数的第二指示信息,且1至M-1个预定义码字中各个码字分别对应的第二上行传输层数为预设值,因此第M个预定义码字对应的第二上行传输层数可被确定。由此,接入网设备可以按照索引方式b确定M个第一索引。
示例性的,假设M为2,前述预设值是预定义码字能够对应的第二上行传输层数的最大值N,如预设值为4,第一上行传输层数为5。对应S301中公式(2)或公式(4)描述的第一预定义码字P1对应的第二上行传输层数为预设值4。第一信息中用于指示P1的第一索引可以指示P1的TPMI,第一信息中用于指示P2的第一索引可以指示P2的TPMI。P2对应的第二上行传输层数为1,即第一上行传输层数减去P1对应的第二上行传输层数的值。通过这样的设计,接入网设备采用索引方式b来指示M个第一索引,可以降低第一信息的信令开销。
示例5
如果M的取值为1时,M个第一索引即1个第一索引。由于第一信息包括了指示第一上行传输层数的第二指示信息,因此,接入网设备可以按照索引方式b确定预定义码字的第一索引用于指示该预定义码字的TPMI。相应地,终端设备可在对应第一上行传输层数的码本中确定TPMI值指示的码字为预定义码字。
如果M的取值大于1时,可以设定第m个预定义码字对应的第二上行传输层数占第一上行传输层数的比例,简称为第m个预定义码字对应的比例。其中,m取值为1至M中的任一整数。可以理解,M个预定义码字对应的比例之和为1。基于此,接入网设备可以按照索引方式b确定M个第一索引,如M个第一索引中的第m个第一索引可以具体指示第m个预定义码字的TPMI,m取值为1至M中的任一整数。其中,第m个预定义码字对应的比例可以是预定义的。此外,接入网设备也可以在第一信息中包括指示第m个预定义码字对应的比例的信息。终端设备可以根据第m个预定义码字的TPMI结合第m个预定义码字对应的比例,从而确定第m个预定义码字。
示例性的,假设M为2,第一上行传输层数为6,对应S301中公式(2)或公式(4)描述,可以设定P1对应的比例为0.5,P2对应的比例为0.5。第一信息中用于指示P1的第一索引可以指示P1的TPMI,第一信息中用于指示P2的第一索引可以指示P2的TPMI。终端设备收到第一信息时,可以根据第一上行传输层数的取值6以及P1对应的比例,确定P1对应的第二上行传输层数为3,根据第一上行传输层数的取值6以及P2对应的比例,确定P2对应的第二上行传输层数为3。由此,终端可以根据P1的TPMI和P1对应的第二上行传输层数确定P1;类似地,终端设备确定P2;继而确定第一预编码矩阵。
通过设计预定义码字对应的比例表征预定义码字对应的第二上行传输层数,接入网设备采用索引方式b来指示M个第一索引,可以降低第一信息的信令开销。
示例6
接入网设备在按照索引方式a确定M个第一索引时,M个第一索引中的第m个第一索引具体可以为一个比特序列。其中,m取值为1至M中的任一整数。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该比特序列分为第一部分和第二部分,其中第一部分用于指示第m个预定义码字对应的第二上行传输层数。示例性地,对于第二上行传输层数的最大值为4的情况,第一部分可以占比特序列的前3个比特。第二部分用于指示第m个预定义码字的TPMI,该第二部分占用的比特数目可以是一个预定义或接入网设备配置的值;也可以是根据第m个预定义码字对应的第二上行传输层数来确定,即第二部分对应的比特序列是可变长度的比特序列。应理解,第一部分和第二部分在该比特序列中的排列可以是第一部分排在第二部分的前面;也可以是第二部分排在第一部分的前面;还可以是先将M个码字中各个码字的第一部分依次排在前面,再将M个码字中各个码字的第二部分依次排在后面;又可以是先将M个码字中各个码字的第二部分依次排在前面,再将M个码字中各个码字的第一部分依次排在后面;本申请实施例对此不做具体限定。
在另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接入网设备采用表7中的第一索引来表示M个第一索引中的任意一个第一索引。换言之,对于M个预定义码字中的任意一个码字,接入网设备采用联合索引的方式来指示该码字。
示例性的,对应S301描述第一上行预编码矩阵对应的发送天线端口数为预定义码字对应的发送天线端口数的2倍,假设第一上行预编码矩阵对应的发送天线端口数为8,预定义码字对应的发送天线端口数为4。如果第m个预定义码字对应的第二上行传输层数为2,则可按照表4中TPMI的最大值21确定第二部分占用的比特数目为5比特;或者,如果第m个预定义码字对应的第二上行传输层数为4,则可按照表6中TPMI的最大值4确定第二部分占用的比特数目为3比特。
需要说明的是,在方式S21中,所述第一信息包括的第一指示信息和M个第一索引,也可以理解为第一信息包括用于指示所述第一指示信息的信息和M个用于指示所述第一索引的信息。其中,用于指示所述第一指示信息的信息可以是第一指示信息本身,也可以是其他能指示所述第一指示信息的信息;M个用于指示所述第一索引的信息中的任意一个信息可以是第一索引本身,也可以是其他能指示所述第一索引的信息。类似地,在方式S22中,所述第一信息包括的第二指示信息和M个第一索引,也可以理解为第一信息包括用于指示所述第二指示信息的信息和M个用于指示所述第一索引的信息。其中,用于指示所述第二指示信息的信息可以是第二指示信息本身,也可以是其他能指示所述第二指示信息的信息;M个用于指示所述第一索引的信息中的任意一个信息可以是第一索引本身,也可以是其他能指示所述第一索引的信息。
通过这样的设计,可以直观灵活地向终端设备指示预定义码字,便于终端设备快速解析第一信息,从而提升后续确定上行预编码矩阵的效率。
有关第一信息中包括至少一个系数,可参照方式S21中的描述理解,本申请实施例对此不再进行赘述。
接入网设备通过上述方式S21或S22确定第一信息。进一步地,接入网设备可以通过各种信令(如DCI、RRC、或者MAC-CE等)向终端设备发送第一信息。示例性地,在采用DCI信令发送第一信息时,DCI中可以包括M个预编码信息和传输层(precodinginformation andnumber of layers)域分别对应指示M个第一索引,其中第m个预编码信息和传输层域指示第m个第一索引。示例性的,如果第m个第一索引为按照索引方式a确定的索引,以表7中的第一索引为例,由于表7中第一索引取值可以为0至63,第m个预编码信息和传输层域可以通过1至6个比特来指示第m个第一索引。如果第m个第一索引为按照索引方式b确定的索引,以表1~表6中的TPMI为例,TPMI的最小取值为0,最大取值为28,第m个预编码信息和传输层域可以通过1至5个比特来指示第m个第一索引。
S303,终端设备根据第一信息,确定所述终端设备发送上行数据使用的第一上行预编码矩阵。
如果对应方式S21,终端设备通过解析第一信息确定出第一指示信息、M个第一索引以及第一系数,则终端设备可以按照方式S11,确定第一上行预编码矩阵。或者,终端设备通过解析第一信息确定出第一指示信息、M个第一索引以及第二系数和第三系数,则终端设备可以按照方式S12,确定第一上行预编码矩阵。
类似地,如果对应方式S22,终端设备通过解析第一信息确定出第二指示信息、M个第一索引以及第一系数,则终端设备可以按照方式S11,确定第一上行预编码矩阵。或者,终端设备通过解析第一信息确定出第二指示信息、M个第一索引以及第二系数和第三系数,则终端设备可以按照方式S12,确定第一上行预编码矩阵。
进一步可选的,上述方法还可以包括如下步骤S304。作为可选步骤,在图3中以虚线进行示意。
S304,终端设备根据所述第一上行预编码矩阵,向接入网设备发送上行数据。
终端设备可以根据第一上行预编码矩阵对上行数据进行预编码,再将预编码后的上行数据发送给接入网设备。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上述方法,能够在预定义码字的基础上,灵活地生成适配于具有更多上行发送天线端口数的上行预编码矩阵,有助于提升上行传输的性能。
此外,本申请实施例针对终端设备的发送天线端口数为8,上行传输层数为1至8,提供了一种基于发送天线端口数为4的码本构造的上行预编码矩阵方案。其中,8个发送天线端口之间不相干,可以设计8个不相干码字应用于1个上行传输层(one-layer)上的传输;8个one-layer传输的不相干码字中每两个码字组合,生成28个不相干码字应用于2个上行传输层(two-layer)上的传输;8个one-layer传输的不相干码字中每三个码字组合,生成56个不相干码字应用于3个上行传输层(three-layer)上的传输;8个one-layer传输的不相干码字中每四个码字组合,生成70个不相干码字应用于5个上行传输层(four-layer)上的传输;8个one-layer传输的不相干码字中每五个码字组合,生成56个不相干码字应用于5个上行传输层(five-layer)上的传输;8个one-layer传输的不相干码字中每六个码字组合,生成28个不相干码字应用于6个上行传输层(six-layer)上的传输;8个one-layer传输的不相干码字中每七个码字组合,生成8个不相干码字应用于7个上行传输层(seven-layer)上的传输;8个one-layer传输的不相干码字中组合在一起,生成1个不相干码字应用于8个上行传输层(eight-layer)上的传输。
具体地,考虑到部分码字性能相近,在8个发送天线端口之间不相干的情况下,对于1个上行传输层上的传输,可以设计如下表8示意的8个码字;对于2个上行传输层至8个上行传输层上的传输,可以设计主对角线元素为1,其余元素为0的码字。
表8
对于构造的8个发送天线端口之间不相干的码本,接入网设备可以参照前述实施例中指示预定义码字的方式,向终端设备指示该8个发送天线端口之间不相干的码本中的码字。例如为8个发送天线端口之间不相干的码本中的码字定义相关的第二索引,第二索引可以是新定义的TPMI或者用于指示TPMI及上行传输层数的联合指示,接入网设备向终端设备指示码字的第二索引等,本申请实施例对此不再进行赘述。通过主对角线为1的不相干码字,能够降低对这类不相干码字的TPMI的指示开销。
基于同一构思,参见图4,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通信装置400,该通信装置400包括处理模块401和通信模块402。该通信装置400可以是终端设备,也可以是应用于终端设备或者和终端设备匹配使用,能够实现终端设备侧执行的通信方法的通信装置;或者,该通信装置400可以是接入网设备,也可以是应用于接入网设备或者和接入网设备匹配使用,能够实现接入网设备侧执行的通信方法的通信装置。
其中,通信模块也可以称为收发模块、收发器、收发机、或收发装置等。处理模块也可以称为处理器,处理单板,处理单元、或处理装置等。可选的,通信模块用于执行上述方法中终端设备侧或接入网设备侧的发送操作和接收操作,可以将通信模块中用于实现接收功能的器件视为接收单元,将通信模块中用于实现发送功能的器件视为发送单元,即通信模块包括接收单元和发送单元。
该通信装置400应用于终端设备时,处理模块401可用于实现图3或表8所示实施例中所述终端设备的处理功能,通信模块402可用于实现图3或表8所示实施例中所述终端设备的收发功能。或者也可以参照发明内容中第五方面以及第五方面中可能的设计理解该通信装置。
该通信装置400应用于接入网设备时,处理模块401可用于实现图3或表8所示实施例中所述接入网设备的处理功能,通信模块402可用于实现图3或表8所示实施例中所述接入网设备的收发功能。或者也可以参照发明内容中第六方面以及第六方面中可能的设计理解该通信装置。
此外需要说明的是,前述通信模块和/或处理模块可通过虚拟模块实现,例如处理模块可通过软件功能单元或虚拟装置实现,通信模块可以通过软件功能或虚拟装置实现。或者,处理模块或通信模块也可以通过实体装置实现,例如若该通信装置采用芯片/芯片电路实现,所述通信模块可以是输入输出电路和/或通信接口,执行输入操作(对应前述接收操作)、输出操作(对应前述发送操作);处理模块为集成的处理器或者微处理器或者集成电路。
本申请实施例中对模块的划分是示意性的,仅仅为一种逻辑功能划分,实际实现时可以有另外的划分方式,另外,在本申请实施例各个实施例中的各功能模块可以集成在一个处理器中,也可以是单独物理存在,也可以两个或两个以上模块集成在一个模块中。上述集成的模块既可以采用硬件的形式实现,也可以采用软件功能模块的形式实现。
基于相同的技术构思,本申请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通信装置500。例如,该通信装置500可以是芯片或者芯片系统。可选的,在本申请实施例中芯片系统可以由芯片构成,也可以包含芯片和其他分立器件。
通信装置500可用于实现前述实施例描述的通信系统中任一网元的功能。通信装置500可以包括至少一个处理器510,该处理器510与存储器耦合,可选的,存储器可以位于该通信装置之内,存储器可以和处理器集成在一起,存储器也可以位于该通信装置之外。例如,通信装置500还可以包括至少一个存储器520。存储器520保存实施上述任一实施例中必要计算机程序、计算机程序或指令和/或数据;处理器510可能执行存储器520中存储的计算机程序,完成上述任一实施例中的方法。
通信装置500中还可以包括通信接口530,通信装置500可以通过通信接口530和其它设备进行信息交互。示例性的,所述通信接口530可以是收发器、电路、总线、模块、管脚或其它类型的通信接口。当该通信装置500为芯片类的装置或者电路时,该通信装置500中的通信接口530也可以是输入输出电路,可以输入信息(或称,接收信息)和输出信息(或称,发送信息),处理器为集成的处理器或者微处理器或者集成电路或则逻辑电路,处理器可以根据输入信息确定输出信息。
本申请实施例中的耦合是装置、单元或模块之间的间接耦合或通信连接,可以是电性,机械或其它的形式,用于装置、单元或模块之间的信息交互。处理器510可能和存储器520、通信接口530协同操作。本申请实施例中不限定上述处理器510、存储器520以及通信接口530之间的具体连接介质。
可选的,参见图5,所述处理器510、所述存储器520以及所述通信接口530之间通过总线540相互连接。所述总线540可以是外设部件互连标准(peripheral componentinterconnect,PCI)总线或扩展工业标准结构(extended industry standardarchitecture,EISA)总线等。所述总线可以分为地址总线、数据总线、控制总线等。为便于表示,图5中仅用一条粗线表示,但并不表示仅有一根总线或一种类型的总线。
在本申请实施例中,处理器可以是通用处理器、数字信号处理器、专用集成电路、现场可编程门阵列或者其他可编程逻辑器件、分立门或者晶体管逻辑器件、分立硬件组件,可以实现或者执行本申请实施例中的公开的各方法、步骤及逻辑框图。通用处理器可以是微处理器或者任何常规的处理器等。结合本申请实施例所公开的方法的步骤可以直接体现为硬件处理器执行完成,或者用处理器中的硬件及软件模块组合执行完成。
在本申请实施例中,存储器可以是非易失性存储器,比如硬盘(hard disk drive,HDD)或固态硬盘(solid-state drive,SSD)等,还可以是易失性存储器(volatilememory),例如随机存取存储器(random-access memory,RAM)。存储器是能够用于携带或存储具有指令或数据结构形式的期望的程序代码并能够由计算机存取的任何其他介质,但不限于此。本申请实施例中的存储器还可以是电路或者其它任意能够实现存储功能的装置,用于存储程序指令和/或数据。
在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该通信装置500可以应用于接入网设备,具体通信装置500可以是接入网设备,也可以是能够支持接入网设备,实现上述涉及的任一实施例中接入网设备的功能的装置。存储器520保存实现上述任一实施例中的接入网设备的功能的计算机程序(或指令)和/或数据。处理器510可执行存储器520存储的计算机程序,完成上述任一实施例中接入网设备执行的方法。应用于接入网设备,该通信装置500中的通信接口可用于与终端设备进行交互,向终端设备发送信息或者接收来自终端设备的信息。
在另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该通信装置500可以应用于终端设备,具体通信装置500可以是终端设备,也可以是能够支持终端设备,实现上述涉及的任一实施例中终端设备的功能的装置。存储器520保存实现上述任一实施例中的终端设备的功能的计算机程序(或指令)和/或数据。处理器510可执行存储器520存储的计算机程序,完成上述任一实施例中终端设备执行的方法。应用于终端设备,该通信装置500中的通信接口可用于与接入网设备进行交互,向接入网设备发送信息或者接收来自接入网设备的信息。
由于本实施例提供的通信装置500可应用于接入网设备,完成上述接入网设备执行的方法,或者应用于终端设备,完成终端设备执行的方法。因此其所能获得的技术效果可参考上述方法示例,在此不再赘述。
基于以上实施例,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通信系统,包括接入网设备和终端设备,其中,所述接入网设备和终端设备可以实现图3所示的实施例中所提供的方法。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技术方案可以全部或部分地通过软件、硬件、固件或者其任意组合来实现。当使用软件实现时,可以全部或部分地以计算机程序产品的形式实现。所述计算机程序产品包括一个或多个计算机指令。在计算机上加载和执行所述计算机程序指令时,全部或部分地产生按照本申请实施例所述的流程或功能。所述计算机可以是通用计算机、专用计算机、计算机网络、终端设备、接入网设备或者其他可编程装置。所述计算机指令可以存储在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中,或者从一个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向另一个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传输,例如,所述计算机指令可以从一个网站站点、计算机、服务器或数据中心通过有线(例如同轴电缆、光纤、数字用户线(digital subscriber line,DSL))或无线(例如红外、无线、微波等)方式向另一个网站站点、计算机、服务器或数据中心进行传输。所述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可以是计算机可以存取的任何可用介质或者是包含一个或多个可用介质集成的服务器、数据中心等数据存储设备。所述可用介质可以是磁性介质(例如,软盘、硬盘、磁带)、光介质(例如,数字视频光盘(digital video disc,DVD))、或者半导体介质等。
在本申请实施例中,在无逻辑矛盾的前提下,各实施例之间可以相互引用,例如方法实施例之间的方法和/或术语可以相互引用,例如装置实施例之间的功能和/或术语可以相互引用,例如装置实施例和方法实施例之间的功能和/或术语可以相互引用。
显然,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对本申请实施例进行各种改动和变型而不脱离本申请实施例的范围。这样,倘若本申请实施例的这些修改和变型属于本申请实施例权利要求及其等同技术的范围之内,则本申请实施例也意图包含这些改动和变型在内。

Claims (41)

1.一种上行预编码的指示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终端设备接收来自接入网设备的第一信息,所述第一信息用于指示M个预定义码字和至少一个系数,M为正整数;
所述终端设备根据所述第一信息确定所述终端设备发送上行数据使用的第一上行预编码矩阵,所述第一上行预编码矩阵对应的发送天线端口数大于所述M个预定义码字中任意一个预定义码字对应的发送天线端口数。
2.一种上行预编码的指示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接入网设备确定第一信息,所述第一信息用于指示M个预定义码字和至少一个系数,所述第一信息用于确定终端设备发送上行数据使用的第一上行预编码矩阵,M为正整数,所述第一上行预编码矩阵对应的发送天线端口数大于所述M个预定义码字中任意一个预定义码字对应的发送天线端口数;
所述接入网设备向所述终端设备发送所述第一信息。
3.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信息包括第一指示信息、M个第一索引和用于指示所述至少一个系数的信息;其中,所述第一指示信息用于指示所述第一上行预编码矩阵对应的第一上行传输层数是否大于N,N用于指示所述M个预定义码字中任意一个预定义码字对应的发送天线端口数所对应的最大上行传输层数N为正整数;所述M个第一索引中的第m个第一索引用于指示所述M个预定义码字中的第m个预定义码字,m为小于或等于M的正整数。
4.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信息包括第二指示信息、M个第一索引和用于指示所述至少一个系数的信息;其中,所述第二指示信息用于指示所述第一上行预编码矩阵对应的第一上行传输层数,所述M个第一索引中的第m个第一索引用于指示所述M个预定义码字中的第m个预定义码字,m为小于或等于M的正整数。
5.如权利要求3或4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m个第一索引用于指示所述第m个预定义码字的发射预编码矩阵指示TPMI;或者,所述第m个第一索引用于指示所述第m个预定义码字的TPMI以及所述第m个预定义码字对应的第二上行传输层数。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M为大于1的整数,所述M个预定义码字中的K个预定义码字对应的第二上行传输层数为预设值,K为小于M的正整数;第k1个第一索引用于指示所述K个预定义码字中的第k1个预定义码字的TPMI,k1为小于或等于K的正整数;第k2个第一索引用于指示M-K个预定义码字中的第k2个预定义码字的TPMI以及所述第k2个预定义码字对应的第二上行传输层数,k2为小于或等于M-K的正整数。
7.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M为大于1的整数,当m为小于M的正整数时,所述第m个第一索引用于指示所述第m个预定义码字的TPMI以及所述第m个预定义码字对应的第二上行传输层数;或者,当m等于M时,所述第m个第一索引用于指示所述第m个预定义码字的TPMI。
8.如权利要求1-7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当所述第一上行预编码矩阵对应的第一上行传输层数小于或等于N时,M的取值为1;或者,当所述第一上行预编码矩阵对应的第一上行传输层数大于N时,M的取值大于1;其中,N用于指示所述M个预定义码字中任意一个预定义码字对应的发送天线端口数所对应的最大上行传输层数,N为正整数。
9.如权利要求1-8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M的取值为1时,所述第一上行预编码矩阵对应的第一上行传输层数与所述M个预定义码字对应的第二上行传输层数相同;M的取值大于1时,所述第一上行预编码矩阵对应的第一上行传输层数为所述M个预定义码字中各个预定义码字对应的第二上行传输层数之和。
10.如权利要求1-9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上行预编码矩阵对应的发送天线端口数为8,所述M个预定义码字中各个预定义码字对应的发送天线端口数为4,所述M个预定义码字中的任意一个预定义码字对应的第二上行传输层数小于或等于4。
11.如权利要求1-10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上行预编码矩阵包括第一子矩阵和第二子矩阵,所述至少一个系数包括第一系数,所述第一子矩阵由所述M个预定义码字确定,所述第二子矩阵由所述第一系数与所述M个预定义码字确定。
12.如权利要求1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上行预编码矩阵对应的发送天线端口数是所述预定义码字对应的发送天线端口数的2倍,M的取值为1,所述第一上行预编码矩阵根据如下公式确定:
其中,P用于指示所述第一上行预编码矩阵;[]用于指示矩阵;所述第一子矩阵包括所述第二子矩阵包括/>P1用于指示所述M个预定义码字;/>用于指示所述第一系数。
13.如权利要求1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上行预编码矩阵对应的发送天线端口数是所述预定义码字对应的发送天线端口数的2倍,M的取值为2,所述第一上行预编码矩阵根据如下公式确定:
其中,P用于指示所述第一上行预编码矩阵;[]用于指示矩阵;所述第一子矩阵包括[β1P1 β2P2];所述第二子矩阵包括P1用于指示所述M个预定义码字中的第一预定义码字;P2用于指示所述M个预定义码字中的第二预定义码字;/>用于指示所述第一系数;β1的取值和β2的取值由所述第一预定义码字和所述第二预定义码字确定。
14.如权利要求12或13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系数用于指示所述第一上行预编码矩阵对应的发送天线端口中前半部分发送天线端口与后半部分发送天线端口之间的相位差,所述前半部分发送天线端口为所述M个预定义码字中各个预定义码字对应的发送天线端口。
15.如权利要求1-10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上行预编码矩阵包括第一子矩阵和第二子矩阵,所述至少一个系数包括第二系数和第三系数,所述第一子矩阵由所述第二系数和所述M个预定义码字确定,所述第二子矩阵由所述第三系数和所述M个预定义码字确定。
16.如权利要求15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上行预编码矩阵对应的发送天线端口数是所述预定义码字对应的发送天线端口数的2倍,M的取值为1,所述第一上行预编码矩阵根据如下公式确定:
其中,P用于指示所述第一上行预编码矩阵;[]用于指示矩阵;所述第一子矩阵包括αP1;所述第二子矩阵包括P1用于指示所述M个预定义码字;α用于指示所述第二系数;/>用于指示所述第三系数;α取值为1,/>取值为0;或者,α取值为0,/>取值为1。
17.如权利要求15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上行预编码矩阵对应的发送天线端口数是所述预定义码字对应的发送天线端口数的2倍,M的取值为2,所述第一上行预编码矩阵根据如下公式确定:
其中,P用于指示所述第一上行预编码矩阵;[]用于指示矩阵;所述第一子矩阵包括所述第二子矩阵包括/>P1用于指示所述M个预定义码字中的第一预定义码字;P2用于指示所述M个预定义码字中的第二预定义码字;α用于指示所述第二系数;/>用于指示所述第三系数;α取值为1,/>取值为0;或者,α取值为0,/>取值为1;L1用于指示所述第一预定义码字对应的第二上行传输层数;L2用于指示所述第二预定义码字对应的第二上行传输层数;L用于指示所述第一上行预编码矩阵对应的第一上行传输层数。
18.如权利要求13或17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上行预编码矩阵对应的第一上行传输层数大于4时,所述第一预定义码字对应的第二上行传输层数为4,或者所述第二预定义码字对应的第二上行传输层数为4。
19.一种通信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通信模块,用于接收来自接入网设备的第一信息,所述第一信息用于指示M个预定义码字和至少一个系数,M为正整数;
处理模块,用于根据所述第一信息确定所述终端设备发送上行数据使用的第一上行预编码矩阵,所述第一上行预编码矩阵对应的发送天线端口数大于所述M个预定义码字中任意一个预定义码字对应的发送天线端口数。
20.一种通信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处理模块,用于确定第一信息,所述第一信息用于指示M个预定义码字和至少一个系数,所述第一信息用于确定终端设备发送上行数据使用的第一上行预编码矩阵,M为正整数,所述第一上行预编码矩阵对应的发送天线端口数大于所述M个预定义码字中任意一个预定义码字对应的发送天线端口数;
通信模块,用于向所述终端设备发送所述第一信息。
21.如权利要求19或20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信息包括第一指示信息、M个第一索引和用于指示所述至少一个系数的信息;其中,所述第一指示信息用于指示所述第一上行预编码矩阵对应的第一上行传输层数是否大于N,N用于指示所述M个预定义码字中任意一个预定义码字对应的发送天线端口数所对应的最大上行传输层数N为正整数;所述M个第一索引中的第m个第一索引用于指示所述M个预定义码字中的第m个预定义码字,m为小于或等于M的正整数。
22.如权利要求19或20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信息包括第二指示信息、M个第一索引和用于指示所述至少一个系数的信息;其中,所述第二指示信息用于指示所述第一上行预编码矩阵对应的第一上行传输层数,所述M个第一索引中的第m个第一索引用于指示所述M个预定义码字中的第m个预定义码字,m为小于或等于M的正整数。
23.如权利要求21或22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m个第一索引用于指示所述第m个预定义码字的发射预编码矩阵指示TPMI;或者,所述第m个第一索引用于指示所述第m个预定义码字的TPMI以及所述第m个预定义码字对应的第二上行传输层数。
24.如权利要求23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M为大于1的整数,所述M个预定义码字中的K个预定义码字对应的第二上行传输层数为预设值,K为小于M的正整数;第k1个第一索引用于指示所述K个预定义码字中的第k1个预定义码字的TPMI,k1为小于或等于K的正整数;第k2个第一索引用于指示M-K个预定义码字中的第k2个预定义码字的TPMI以及所述第k2个预定义码字对应的第二上行传输层数,k2为小于或等于M-K的正整数。
25.如权利要求22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M为大于1的整数,当m为小于M的正整数时,所述第m个第一索引用于指示所述第m个预定义码字的TPMI以及所述第m个预定义码字对应的第二上行传输层数;或者,当m等于M时,所述第m个第一索引用于指示所述第m个预定义码字的TPMI。
26.如权利要求19-25任一项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当所述第一上行预编码矩阵对应的第一上行传输层数小于或等于N时,M的取值为1;或者,当所述第一上行预编码矩阵对应的第一上行传输层数大于N时,M的取值大于1;其中,N用于指示所述M个预定义码字中任意一个预定义码字对应的发送天线端口数所对应的最大上行传输层数,N为正整数。
27.如权利要求19-26任一项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M的取值为1时,所述第一上行预编码矩阵对应的第一上行传输层数与所述M个预定义码字对应的第二上行传输层数相同;M的取值大于1时,所述第一上行预编码矩阵对应的第一上行传输层数为所述M个预定义码字中各个预定义码字对应的第二上行传输层数之和。
28.如权利要求19-27任一项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上行预编码矩阵对应的发送天线端口数为8,所述M个预定义码字中各个预定义码字对应的发送天线端口数为4,所述M个预定义码字中的任意一个预定义码字对应的第二上行传输层数小于或等于4。
29.如权利要求19-28任一项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上行预编码矩阵包括第一子矩阵和第二子矩阵,所述至少一个系数包括第一系数,所述第一子矩阵由所述M个预定义码字确定,所述第二子矩阵由所述第一系数与所述M个预定义码字确定。
30.如权利要求29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上行预编码矩阵对应的发送天线端口数是所述预定义码字对应的发送天线端口数的2倍,M的取值为1,所述第一上行预编码矩阵根据如下公式确定:
其中,P用于指示所述第一上行预编码矩阵;[]用于指示矩阵;所述第一子矩阵包括所述第二子矩阵包括/>P1用于指示所述M个预定义码字;/>用于指示所述第一系数。
31.如权利要求29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上行预编码矩阵对应的发送天线端口数是所述预定义码字对应的发送天线端口数的2倍,M的取值为2,所述第一上行预编码矩阵根据如下公式确定:
其中,P用于指示所述第一上行预编码矩阵;[]用于指示矩阵;所述第一子矩阵包括[β1P1 β2P2];所述第二子矩阵包括P1用于指示所述M个预定义码字中的第一预定义码字;P2用于指示所述M个预定义码字中的第二预定义码字;/>用于指示所述第一系数;β1的取值和β2的取值由所述第一预定义码字和所述第二预定义码字确定。
32.如权利要求30或31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系数用于指示所述第一上行预编码矩阵对应的发送天线端口中前半部分发送天线端口与后半部分发送天线端口之间的相位差,所述前半部分发送天线端口为所述M个预定义码字中各个预定义码字对应的发送天线端口。
33.如权利要求19-28任一项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上行预编码矩阵包括第一子矩阵和第二子矩阵,所述至少一个系数包括第二系数和第三系数,所述第一子矩阵由所述第二系数和所述M个预定义码字确定,所述第二子矩阵由所述第三系数和所述M个预定义码字确定。
34.如权利要求33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上行预编码矩阵对应的发送天线端口数是所述预定义码字对应的发送天线端口数的2倍,M的取值为1,所述第一上行预编码矩阵根据如下公式确定:
其中,P用于指示所述第一上行预编码矩阵;[]用于指示矩阵;所述第一子矩阵包括αP1;所述第二子矩阵包括P1用于指示所述M个预定义码字;α用于指示所述第二系数;/>用于指示所述第三系数;α取值为1,/>取值为0;或者,α取值为0,/>取值为1。
35.如权利要求33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上行预编码矩阵对应的发送天线端口数是所述预定义码字对应的发送天线端口数的2倍,M的取值为2,所述第一上行预编码矩阵根据如下公式确定:
其中,P用于指示所述第一上行预编码矩阵;[]用于指示矩阵;所述第一子矩阵包括所述第二子矩阵包括/>P1用于指示所述M个预定义码字中的第一预定义码字;P2用于指示所述M个预定义码字中的第二预定义码字;α用于指示所述第二系数;/>用于指示所述第三系数;α取值为1,/>取值为0;或者,α取值为0,/>取值为1;L1用于指示所述第一预定义码字对应的第二上行传输层数;L2用于指示所述第二预定义码字对应的第二上行传输层数;L用于指示所述第一上行预编码矩阵对应的第一上行传输层数。
36.如权利要求31或35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上行预编码矩阵对应的第一上行传输层数大于4时,所述第一预定义码字对应的第二上行传输层数为4,或者所述第二预定义码字对应的第二上行传输层数为4。
37.一种通信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处理器,所述处理器和存储器耦合,所述存储器用于存储计算机程序或指令,所述处理器用于执行所述计算机程序或指令,以实现如权利要求1和3-18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或者实现如权利要求2-18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
38.一种通信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接口电路和逻辑电路;
所述接口电路,用于与所述通信装置之外的模块通信;
所述逻辑电路用于执行计算机程序,以使所述通信装置执行如权利要求1和3-18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或者使所述通信装置执行如权利要求2-18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
39.一种通信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如权利要求19和21-36中任一项所述的通信装置以及如权利要求20-36中任一项所述的通信装置。
40.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其特征在于,所述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上存储有计算机程序或指令,当所述指令在计算机上运行时,实现如权利要求1和3-18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或者实现如权利要求2-18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
41.一种计算程序产品,其特征在于,包括计算机执行指令,当所述计算机执行指令在计算机上运行时,使得所述计算机执行如权利要求1和3-18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或者执行如权利要求2-18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
CN202210474982.2A 2022-04-29 2022-04-29 一种上行预编码的指示方法及通信装置 Pending CN117042054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10474982.2A CN117042054A (zh) 2022-04-29 2022-04-29 一种上行预编码的指示方法及通信装置
PCT/CN2023/090003 WO2023207826A1 (zh) 2022-04-29 2023-04-23 一种上行预编码的指示方法及通信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10474982.2A CN117042054A (zh) 2022-04-29 2022-04-29 一种上行预编码的指示方法及通信装置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7042054A true CN117042054A (zh) 2023-11-10

Family

ID=8851770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10474982.2A Pending CN117042054A (zh) 2022-04-29 2022-04-29 一种上行预编码的指示方法及通信装置

Country Status (2)

Country Link
CN (1) CN117042054A (zh)
WO (1) WO2023207826A1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7713885A (zh) * 2024-02-06 2024-03-15 荣耀终端有限公司 一种通信方法、通信装置及通信系统

Family Cites Familie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9608785B2 (en) * 2012-01-11 2017-03-28 Lg Electronics Inc. Channel estimation method and apparatus using reference signal
EP2942880B1 (en) * 2013-04-03 2020-12-30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Methods and devices for reporting and receiving channel state information
CN109495143B (zh) * 2017-09-11 2021-12-24 大唐移动通信设备有限公司 一种预编码矩阵的发送、接收方法及设备
WO2019140669A1 (zh) * 2018-01-19 2019-07-25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发送和接收信息的方法、发送装置和接收装置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7713885A (zh) * 2024-02-06 2024-03-15 荣耀终端有限公司 一种通信方法、通信装置及通信系统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WO2023207826A1 (zh) 2023-11-02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11277188B2 (en) Information transmission method and device
CN111886809B (zh) 上行天线的选择方法和装置
US11005550B2 (en)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transmitting downlink control information (DCI)
TWI679871B (zh) 資料傳輸方法、裝置、網路側設備和使用者設備
WO2019062681A1 (zh) 一种上行传输、配置方法、终端及基站
US11146317B2 (en) Precoding matrix indication method, precoding matrix determining method, and device
CN111435875B (zh) 发送和接收指示的方法和装置
CN104541456A (zh) 一种报告信道状态信息的方法、用户设备和基站
US20180191410A1 (en) Subset of w2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sending precoding information and feeding back precoding information
CN111106857B (zh) 指示和确定预编码向量的方法以及通信装置
WO2018228599A1 (zh) 通信方法、通信装置和系统
WO2020143577A1 (zh) 参数配置方法和通信装置
WO2020143580A1 (zh) 用于构建预编码向量的向量指示方法和通信装置
WO2023207826A1 (zh) 一种上行预编码的指示方法及通信装置
US11362707B2 (en) Precoding vector indicating and determining method and communications apparatus
CN111757382A (zh) 指示信道状态信息的方法以及通信装置
WO2020244496A1 (zh) 一种信道测量方法和通信装置
EP4106246A1 (en) Channel state information feedback method and communication apparatus
US11677452B2 (en)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transmitting and receiving signal for terminal-centric cooperative transmission
WO2023159575A1 (zh) 通信方法、终端设备及网络设备
WO2024032264A1 (zh) 预编码指示方法和通信装置
US20230379020A1 (en) Precoding method and apparatus
WO2024061093A1 (zh) 一种上行预编码的指示方法及通信装置
WO2021036934A1 (zh) 发送和接收指示的方法和装置
WO2024051807A1 (zh) 数据传输的方法和通信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