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7039256A - 换热板及电池包 - Google Patents

换热板及电池包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7039256A
CN117039256A CN202311105341.0A CN202311105341A CN117039256A CN 117039256 A CN117039256 A CN 117039256A CN 202311105341 A CN202311105341 A CN 202311105341A CN 117039256 A CN117039256 A CN 117039256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plate
flow
heat exchange
channel
runne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311105341.0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朱肃然
魏明敏
方勇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China Innovation Aviation Technology Group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China Innovation Aviation Technology Group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China Innovation Aviation Technology Group Co ltd filed Critical China Innovation Aviation Technology Group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311105341.0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7039256A/zh
Publication of CN117039256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7039256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MPROCESSES OR MEANS, e.g. BATTERIES, FOR THE DIRECT CONVERSION OF CHEMICAL ENERGY INTO ELECTRICAL ENERGY
    • H01M10/00Secondary cells; Manufacture thereof
    • H01M10/60Heating or cooling; Temperature control
    • H01M10/61Types of temperature control
    • H01M10/613Cooling or keeping cold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MPROCESSES OR MEANS, e.g. BATTERIES, FOR THE DIRECT CONVERSION OF CHEMICAL ENERGY INTO ELECTRICAL ENERGY
    • H01M10/00Secondary cells; Manufacture thereof
    • H01M10/60Heating or cooling; Temperature control
    • H01M10/62Heating or cooling; Temperature control specially adapted for specific applications
    • H01M10/625Vehicle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MPROCESSES OR MEANS, e.g. BATTERIES, FOR THE DIRECT CONVERSION OF CHEMICAL ENERGY INTO ELECTRICAL ENERGY
    • H01M10/00Secondary cells; Manufacture thereof
    • H01M10/60Heating or cooling; Temperature control
    • H01M10/65Means for temperature control structurally associated with the cells
    • H01M10/655Solid structures for heat exchange or heat conduction
    • H01M10/6556Solid parts with flow channel passages or pipes for heat exchange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MPROCESSES OR MEANS, e.g. BATTERIES, FOR THE DIRECT CONVERSION OF CHEMICAL ENERGY INTO ELECTRICAL ENERGY
    • H01M10/00Secondary cells; Manufacture thereof
    • H01M10/60Heating or cooling; Temperature control
    • H01M10/65Means for temperature control structurally associated with the cells
    • H01M10/656Means for temperature control structurally associated with the cells characterised by the type of heat-exchange fluid
    • H01M10/6567Liquids
    • H01M10/6568Liquids characterised by flow circuits, e.g. loops, located externally to the cells or cell casing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MPROCESSES OR MEANS, e.g. BATTERIES, FOR THE DIRECT CONVERSION OF CHEMICAL ENERGY INTO ELECTRICAL ENERGY
    • H01M50/00Constructional details or processes of manufacture of the non-active parts of electrochemical cells other than fuel cells, e.g. hybrid cells
    • H01M50/20Mountings; Secondary casings or frames; Racks, modules or packs; Suspension devices; Shock absorbers; Transport or carrying devices; Holders
    • H01M50/249Mountings; Secondary casings or frames; Racks, modules or packs; Suspension devices; Shock absorbers; Transport or carrying devices; Holders specially adapted for aircraft or vehicles, e.g. cars or train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EREDUCTION OF GREENHOUSE GAS [GHG] EMISSIONS, RELATED TO ENERGY GENERATION, TRANSMISSION OR DISTRIBUTION
    • Y02E60/00Enabling technologies; Technologies with a potential or indirect contribution to GHG emissions mitigation
    • Y02E60/10Energy storage using batterie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Chemical Kinetics & Catalysis (AREA)
  • Electrochemistry (AREA)
  • General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Manufacturing & Machinery (AREA)
  • Aviation & Aerospace Engineering (AREA)
  • Heat-Exchange Devices With Radiators And Conduit Assemblie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电池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换热板及电池包,换热板包括板体、介质入口和介质出口,板体的内部具有换热流道,换热流道包括第一流道和第二流道,第一流道连通于介质入口而作为换热介质的流入流道,第二流道连通于介质出口而作为换热介质的流出流道,第一流道的至少部分与第二流道的至少部分沿相同的延伸路径延伸并共用一个流道壁,流道壁分隔第一流道与第二流道,换热介质在第一流道的流通方向和在第二流道的流通方向相反。通过上述设计,本发明采用第一流道和第二流道共用一个流道壁,能够便于在第一流道与第二流道中流通的换热介质的冷热交替,据此能够提升换热板的换热效率,有利于提升应用该换热板的电池包的散热效果。

Description

换热板及电池包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电池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换热板及电池包。
背景技术
在现有电池包的设计方案中,电池包设置有换热板,并利用换热板对电池进行散热,然而,现有的电池包的换热板的换热效率较低,影响电池包的散热效果。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一个主要目的在于克服上述现有技术的至少一种缺陷,提供一种换热效率较高的换热板。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根据本发明的一个方面,提供一种换热板,其中,包括板体、介质入口和介质出口,所述板体的内部具有换热流道,所述换热流道包括第一流道和第二流道,所述第一流道连通于所述介质入口而作为换热介质的流入流道,所述第二流道连通于所述介质出口而作为换热介质的流出流道,所述第一流道的至少部分与所述第二流道的至少部分沿相同的延伸路径延伸并共用一个流道壁,所述流道壁分隔所述第一流道与所述第二流道,换热介质在所述第一流道的流通方向和在所述第二流道的流通方向相反。
由上述技术方案可知,本发明提出的换热板的优点和积极效果在于:
本发明提出的换热板包括板体、介质入口和介质出口,板体的内部具有换热流道,换热流道包括第一流道和第二流道,第一流道和第二流道分别作为换热介质的流入流道和流出流道,第一流道的至少部分与第二流道的至少部分沿相同的延伸路径延伸并共用一个流道壁,流道壁分隔第一流道与第二流道,换热介质在第一流道的流通方向和在第二流道的流通方向相反。通过上述设计,本发明采用第一流道和第二流道共用一个流道壁,能够便于在第一流道与第二流道中流通的换热介质的冷热交替,据此能够提升换热板的换热效率,有利于提升应用该换热板的电池包的散热效果。
本发明的另一个主要目的在于克服上述现有技术的至少一种缺陷,提供一种换热效果较佳的电池包。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根据本发明的另一个方面,提供一种电池包,其中,所述电池包包括电池以及本发明提出的所述的换热板。
由上述技术方案可知,本发明提出的电池包的优点和积极效果在于:
本发明提出的电池包,通过采用本发明提出的换热板,能够具有较佳的散热效果。
附图说明
通过结合附图考虑以下对本发明的优选实施方式的详细说明,本发明的各种目标、特征和优点将变得更加显而易见。附图仅为本发明的示范性图解,并非一定是按比例绘制。在附图中,同样的附图标记始终表示相同或类似的部件。其中:
图1是根据一示例性实施方式示出的换热板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2是图1示出的换热板的立体分解示意图;
图3是图1示出的换热板的平面示意图;
图4至图6分别是图3示出的换热板的几个不同位置的局部剖视图;
图7是图1示出的换热板的部分结构的立体分解示意图;
图8是图7示出的分隔板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9是图7示出的分隔板的局部剖视示意图;
图10是根据另一示例性实施方式示出的换热板的局部剖视图;
图11和图12分别是根据另外两个示例性实施方式示出的换热板的平面示意图。
附图标记说明如下:
110.第一板;
120.第二板;
121.沟槽;
122.定位凸起;
130.分隔板;
131.第一分隔筋;
132.回流口;
133.定位凹陷;
201.第一流道;
202.第二流道;
301.介质入口;
302.介质出口;
310.第一壁;
320.第二壁;
P1.第一部分;
P2.第二部分;
X.延伸方向;
Y.宽度方向。
具体实施方式
体现本发明特征与优点的典型实施例将在以下的说明中详细叙述。应理解的是本发明能够在不同的实施例上具有各种的变化,其皆不脱离本发明的范围,且其中的说明及附图在本质上是作说明之用,而非用以限制本发明。
在对本发明的不同示例性实施方式的下面描述中,参照附图进行,所述附图形成本发明的一部分,并且其中以示例方式显示了可实现本发明的多个方面的不同示例性结构、系统和步骤。应理解的是,可以使用部件、结构、示例性装置、系统和步骤的其他特定方案,并且可在不偏离本发明范围的情况下进行结构和功能性修改。而且,虽然本说明书中可使用术语“之上”、“之间”、“之内”等来描述本发明的不同示例性特征和元件,但是这些术语用于本文中仅出于方便,例如根据附图中所述的示例的方向。本说明书中的任何内容都不应理解为需要结构的特定三维方向才落入本发明的范围内。
参阅图1,其代表性地示出了本发明提出的换热板的立体结构示意图。在该示例性实施方式中,本发明提出的换热板是以应用于车载电池为例进行说明的。本领域技术人员容易理解的是,为将本发明的相关设计应用于其他类型的电池装置或其他工艺中,而对下述的具体实施方式做出多种改型、添加、替代、删除或其他变化,这些变化仍在本发明提出的换热板的原理的范围内。
如图1所示,在本发明的一实施方式中,本发明提出的包括板体、介质入口301和介质出口302,该板体的内部具有换热流道,换热流道用于供换热介质流通,据此实现换热板与电池的换热。配合参阅图2至图9,图2中代表性地示出了换热板的立体分解示意图;图3中代表性地示出了换热板的平面示意图,其中具体示出了换热流道及其内部换热介质的流通方向,由于第一流道201与第二流道202的换热介质的流通方向不同,图3中是以实线箭头标示换热介质在第一流道201内的流通方向,亦即“换热介质流入”方向,并以虚线箭头标示换热介质在第二流道202内的流通方向,亦即“换热介质流出”方向;图4至图6中分别代表性地示出了换热板的几个不同位置的局部剖视图,其中图4具体示出了介质入口301处的剖视结构,图5具体示出了回流口132处的剖视结构,图6具体示出的了其他位置的剖视结构;图7中代表性地示出了换热板的部分结构的立体分解示意图;图8中代表性地示出了分隔板130的立体结构示意图;图9中代表性地示出了分隔板130的局部剖视示意图。以下将结合上述附图,对本发明提出的换热板的各主要组成部分的结构、连接方式和功能关系进行详细说明。
如图1至图6所示,在本发明的一实施方式中,换热板的换热流道可以包括第一流道201和第二流道202,该第一流道201连通于介质入口301而作为换热介质的流入流道,该第二流道202连通于介质出口302而作为换热介质的流出流道。其中,第一流道201与第二流道202共用一个流道壁,第一流道201与第二流道202的延伸路径相匹配,即第一流道201的至少部分与第二流道202的至少部分是沿相同的延伸路径延伸,且换热介质在第一流道201的流通方向与在第二流道202的流通方向相反。例如,介质入口301连通于第一流道201的首端,介质出口302连通于第二流道202的尾端,第一流道201的尾端与第二流道202的首端相连通,换言之,换热介质经由介质入口301进入换热流道后,是先进入第一流道201,且换热介质沿第一流道201的延伸路径由第一流道201的首端流通至尾端后,再进入第二流道202,且换热介质沿第二流道202的延伸路径由第二流道202的首端流通至尾端后,经由介质出口302流出,上述过程中,由于第一流道201与第二流道202的延伸路径相匹配,则换热介质在第一流道201与第二流道202中流过的路径实际上为相同的路径,即在该相同的路径中经由流道壁分隔出了第一流道201和第二流道202,而换热介质则可视为在这种特殊结构的流道路径中进行了折返流通。通过上述设计,本发明采用第一流道201和第二流道202共用一个流道壁,能够便于在第一流道201与第二流道202中流通的换热介质的冷热交替,据此能够提升换热板的换热效率,有利于提升应用该换热板的电池包的散热效果。
在本发明的一实施方式中,流道壁的导热系数可以大于或者等于80W/(m·k),例如80W/(m·k)、90W/(m·k)、120W/(m·k)、200W/(m·k)等。其中,上述流道壁的导热系数,是在换热流道中的换热介质流速小于或者等于0.6m/s时测得。通过上述设计,本发明能够进一步保证流道壁的导热效果,进一步便于第一流道201与第二流道202中流通的换热介质的冷热交替。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流道壁的导热系数亦可小于80W/(m·k),例如79.9W/(m·k)等,并不以本实施方式为限。
如图2、图7和图8所示,在本发明的一实施方式中,板体可以包括第一板110以及第二板120,该第一板110和该第二板的其中一者用于与电池换热。第二板120具有远离第一板110凹陷的沟槽121,该沟槽121与第一板110共同形成流道腔,该流道腔形成有上述的换热流道,即流道腔形成有上述的第一流道201和第二流道202。需说明的是,当第一板110用于与电池换热时,则换热板的板体是以平面结构(即第一板110背向第二板120的一侧表面)朝向电池并换热。再者,当第二板120用于与电池换热时,则换热板的板体是以凹凸结构(即沟槽121)朝向电池并换热。
如图2、图7和图8所示,在本发明的一实施方式中,流道腔中设置有分隔板130,该分隔板130将流道腔分隔出第一流道201和第二流道202,分隔板130即为上述的流道壁。通过上述设计,本发明能够利用设置在第二板120的沟槽121中的分隔板130分隔出第一流道201和第二流道202,并利用分隔板130作为第一流道201和第二流道202共用的流道壁进行热交换。
如图4和图5所示,在本发明的一实施方式中,第二流道202具有朝向和背向第一板110的两侧和沿宽度方向Y的两侧,该宽度方向Y垂直于第一流道201和第二流道202的延伸方向X并平行于第一板110朝向第二板120的表面。在此基础上,第二流道202的上述四侧中的至少其中两者可以设置有第一流道201,换言之,第一流道201可以包围第二流道202的至少部分外围。
如图2和图9所示,基于板体包括第一板110、第二板120以及分隔板130的设计,在本发明的一实施方式中,分隔板130可以设置于第二板120的沟槽121的槽底,且分隔板130可以呈槽口背向第一板110开放的槽道结构。据此,分隔板130和第二板120共同形成第二流道202,且分隔板130、第一板110和第二板120共同形成第一流道201。
如图6所示,在本发明的一实施方式中,分隔板130与第一板110可以间隔布置,且分隔板130朝向第一板110的一侧突设有第一分隔筋131,该第一分隔筋131连接于第一板110(例如但不限于采用焊接的方式),第一分隔筋131能够将流道腔除第二流道202以外的空间分隔为至少两个第一流道201。在此基础上,第一流道201可以至少位于第二流道202朝向第一板110的一侧。需说明的是,附图示出的实施方式中,第一流道201的一部分位于第二流道202朝向第一板110的一侧,在一些实施方式中,第一流道201的全部均可位于第二流道202朝向第一板110的一侧,即此时分隔板130与沟槽121沿宽度方向Y的尺寸大致相同。通过上述设计,本发明能够保证第一流道201的至少一部分较第二流道202更加靠近电池,由于换热介质进入换热流道后是现在第一流道201中连通,且此时换热介质的温度相对较低,上述设计能够保证温度相对较低的换热介质更加接近电池,即进一步提升换热板的换热效果和换热效率。
如图6所示,在本发明的一实施方式中,定义宽度方向Y,该宽度方向Y垂直于第一流道201和第二流道202的延伸方向X并平行于第一板110朝向第二板120的表面,沿宽度方向Y,分隔板130的两侧边缘可以分别与沟槽121的两侧槽壁间隔布置,即分隔板130的宽度小于沟槽121的宽度,而将沟槽121的部分槽底暴露出来而参与形成第一流道201。在此基础上,第一流道201还可以位于第二流道202沿宽度方向Y的侧面。通过上述设计,本发明能够进一步优化第一流道201对第二流道202的外围的包裹,例如由截面观察,第一流道201一部分位于第二流道202与第一板110之间,另一部分位于第二流道202沿宽度方向Y的侧面,据此使得两者的冷热交替更加充分。
参阅图10,图10中代表性地示出了能够体现本发明原理的换热板在另一示例性实施方式中的局部剖视图。
如图10所示,沿宽度方向Y,分隔板130的两侧边缘分别与沟槽121的两侧槽壁间隔布置。在此基础上,分隔板130朝向第一板110的一侧表面与第一板110相连接,即分隔板130朝向第一板110的一侧与第一板110接触而不具有间隔。在此基础上,第一流道201仅位于第二流道202沿宽度方向Y的侧面。
基于板体包括第一板110、第二板120以及分隔板130的设计,在本发明的一实施方式中,分隔板130背向第一板110的一侧可以突设有第二分隔筋,该第二分隔筋连接于沟槽121的槽底,据此第二分隔筋能够将流道腔除第一流道201以外的空间分隔为两个第二流道202。在此基础上,以上述的换热流道包括沿宽度方向Y布置的两个第一流道201的设计为例,一个第一流道201的尾端与一个第二流道202的首端相连通,另一个第一流道201的尾端与另一个第二流道202的首端相连通。据此,对于上述两组相连通的第一流道201和第二流道202,两组可以分别经由独立的回流口132相连通,亦可经由同时连通四者的一个回流口132相连通。
如图3、图5、图7和图8所示,在本发明的一实施方式中,分隔板130可以开设有回流口132,即,该回流口132将流道腔被分隔板130分隔出的两部分腔室连通起来,即实现第一流道201与第二流道202的连通,具体地,第一流道201的尾端与第二流道202的首端经由回流口132连通。通过上述设计,由于分隔板130将流道腔分隔出第一流道201和第二流道202,本发明在分隔板130,即第一流道201与第二流道202共用的流道壁开设回流口132,可实现第一流道201与第二流道202的连通,结构简单,布置方便灵活,无需额外增设零部件。
基于流道腔形成有两个沿宽度方向Y布置的第一流道201以及第二流道202的设计,在本发明的一实施方式中,分隔板130可以仅开设有一个回流口132(例如图12所示),两个第一流道201的尾端相连通,两个第一流道201的尾端分别经由回流口132与第二流道202的首端相连通。通过上述设计,本发明能够利用一个回流口132即实现两个第一流道201与一个第二流道202的连通,进一步简化结构复杂度。在一些实施方式中,分隔板130亦可开设有两个回流口132,据此两个第一流道201的尾端可以分别经由两个回流口132与第二流道202的首端相连通。再者,当流道腔形成有沿宽度方向Y布置的三个或三个以上的第一流道201时,这些第一流道201也可经由一个回流口132与第二流道202相连通,或者,这些第一流道201亦可分别经由至少三个回流口132与第二流道202相连通,即至少两个第一流道201可以经由同一个回流口132共同连通于第二流道202,亦可经由至少两个回流口132分别连通于第二流道202。并不以本实施方式为限。
需说明的是,所谓两个第一流道201的部分区域相连通,可以理解为分隔板130的第一分隔筋131在该部分区域为断开的设计。换言之,当第一分隔筋131在分隔板130沿第一流道201和第二流道202的延伸方向X上的各个位置均为连续的,则被第一分隔筋131分隔出的两个第一流道201在任意位置均不连通。
在本发明的一些实施方式中,当流道腔形成有沿宽度方向Y布置的两个第一流道201以及沿宽度方向Y布置的两个第二流道202时,例如同时存在上述的第一分隔筋131和第二分隔筋,据此,分隔板130可以开设有两个回流口132,且两个第一流道201的尾端分别经由这两个回流口132与两个第二流道202的首端相连通。
如图4所示,基于板体包括第一板110、第二板120以及分隔板130的设计,在本发明的一实施方式中,换热板包括介质进出接头,该介质进出接头包括第一通道以及第二通道,该第一通道套设于改第二通道外周,且第一通道和第二通道共用一个通道壁,第一通道和第二通道的其中一者连通于第一流道201而作为上述的介质入口301,其中另一者连通于第二流道202而作为上述的介质出口302。
如图4所示,在本发明的一实施方式中,介质进出接头包括第一壁310以及第二壁320,该第一壁310相间隔地环绕设置于该第二壁320的外周。据此,第一壁310与第二壁320之间形成上述的第一通道,且第二壁320内部形成上述的第二通道,其中第二壁即为的上述共用的通道壁。
如图4所示,在本发明的一实施方式中,以板体包括第一板110、第二板120以及分隔板130的设计为例,第一壁310连接于第一板110,且第二壁320的一端伸入流道腔并连接于分隔板130。在此基础上,第一壁310与第二壁320之间的空间即形成与第一流道201相连通的介质入口301,且第二壁320即形成与第二流道202相连通的介质出口302。通过上述设计,本发明能够避免经过换热循环的换热介质影响刚进入的换热介质的温度。再者,对于直冷换热板,换热介质一般受热后容易气化,因此本发明采用换热介质由外环的第一通道进,内环的第二通道出,可以避免造成气压对换热板鼓胀,造成变形。
如图4所示,基于换热板包括介质进出接头且介质进出接头包括第一壁310以及第二壁320的设计,在本发明的一实施方式中,仍以流道腔形成有沿宽度方向Y布置的两个第一流道201的设计为例,两个第一流道201与可以第一壁310分别连通。
如图7所示,基于板体包括第一板110、第二板120以及分隔板130的设计,在本发明的一实施方式中,第二板120的沟槽121的槽底可以突设有定位凸起122,且分隔板130的边缘可以开设有定位凹陷133,该定位凸起122与该定位凹陷133定位配合。通过上述设计,本发明能够提升分隔板130在第二板120的沟槽121中的装配精度和稳定性。
需说明的是,上述关于流道腔、第一流道201、第二流道202、沟道、分隔板130的说明,均未具体涉及换热流道的整体布局形态,即上述的实施方式说明可以在图3、图11或者图12示出的换热流道的整体布局形态的基础上分别进行理解,均不构成限制。
参阅图11,图11中代表性地示出了能够体现本发明原理的换热板在另一示例性实施方式中的平面示意图。其中具体示出了换热流道及其内部换热介质的流通方向,由于第一流道201与第二流道202的换热介质的流通方向不同,图11中是以实线箭头标示换热介质在第一流道201内的流通方向,亦即“进液”方向,并以虚线箭头标示换热介质在第二流道202内的流通方向,亦即“出液”方向。
如图11所示,在本发明的一实施方式中,换热板的换热流道可以包括至少两个部分,且每个部分可以包括两个沿宽度方向Y布置的第一流道201和至少一个第二流道202。在此基础上,至少两个部分可以包括两个第一部分P1,该第一部分P1在第一板110表面上的正投影呈半环形,两个第一部分P1的一端共同连接于介质入口301和介质出口302,两个第一部分P1的另一端的第一流道201和第二流道202相互连通,以使换热流道在第一板110的表面的正投影呈环形。通过上述设计,本发明能够使得换热流道在换热板上的布置区域的面积较大,据此保证换热效率和冷却效果。
如图3所示,基于换热流道的至少两个部分包括两个第一部分P1的设计,在本发明的一实施方式中,换热流道的至少两个部分还可以包括第二部分P2,该第二部分P2在第一板110表面上的正投影可以位于上述环形的内部,且第二部分P2的一端连接于两个第一部分P1的连接处,第二部分P2的第二流道202分别连接于两个第一部分P1的第二流道202,第二部分P2的两个第一流道201分别连接于两个第一部分P1的位于环形内圈的各一个第一流道201。
参阅图12,图12中代表性地示出了能够体现本发明原理的换热板在另一示例性实施方式中的平面示意图。其中具体示出了换热流道及其内部换热介质的流通方向,由于第一流道201与第二流道202的换热介质的流通方向不同,图12中是以实线箭头标示换热介质在第一流道201内的流通方向,亦即“换热介质流入”方向,并以虚线箭头标示换热介质在第二流道202内的流通方向,亦即“换热介质流出”方向。
区别于图3或者图11示出的实施方式中是以换热流道包括至少两个部分的设计,如图12所示,在本发明的一实施方式中,换热流道亦可仅包括一个部分,且该一个部分在第一板110的表面上的正投影可以呈直线形。当然,在一些实施方式中,当换热流道仅包括一个部分时,该一个部分在第一板110的表面上的正投影亦可呈其他现在,例如半弧形、波浪形等,并不以本实施方式为限。
在此应注意,附图中示出而且在本说明书中描述的换热板仅仅是能够采用本发明原理的许多种换热板中的几个示例。应当清楚地理解,本发明的原理绝非仅限于附图中示出或本说明书中描述的换热板的任何细节或任何部件。
综上所述,本发明提出的换热板包括板体、介质入口301和介质出口302,板体的内部具有换热流道,换热流道包括第一流道201和第二流道202,第一流道201和第二流道202分别作为换热介质的流入流道和流出流道,第一流道201的至少部分与第二流道202的至少部分沿相同的延伸路径延伸并共用一个流道壁,流道壁分隔第一流道201与第二流道202,换热介质在第一流道201的流通方向和在第二流道202的流通方向相反。通过上述设计,本发明采用第一流道201和第二流道202共用一个流道壁,能够便于在第一流道201与第二流道202中流通的换热介质的冷热交替,据此能够提升换热板的换热效率,有利于提升应用该换热板的电池包的散热效果。
基于上述对本发明提出的换热板的几个示例性实施方式的详细说明,以下将对本发明提出的电池包的几个示例性实施方式进行说明。
在本发明的一实施方式中,本发明提出的电池包包括电池以及本发明提出的并在上述实施方式中详细说明的换热板。
在本发明的一实施方式中,第一流道201的截面积可以大于第二流道202的截面积,且第一流道201的至少一部分较第二流道202靠近电池。具体地,参阅图6,可以观察到每一个第一流道201的截面积均大于第二流道202的截面积。在一些实施方式中,当不限制第一流道201和第二流道202的数量时,第一流道201的截面积之和可以大于第二流道202的截面积之和。通过上述设计,本身发明能够进一步提升换热板的换热效率和换热效果。
在此应注意,附图中示出而且在本说明书中描述的电池包仅仅是能够采用本发明原理的许多种电池包中的几个示例。应当清楚地理解,本发明的原理绝非仅限于附图中示出或本说明书中描述的电池包的任何细节或任何部件。
综上所述,本发明提出的电池包,通过采用本发明提出的换热板,能够具有较佳的散热效果。
以上详细地描述和/或图示了本发明提出的换热板及电池包的示例性实施方式。但本发明的实施方式不限于这里所描述的特定实施方式,相反,每个实施方式的组成部分和/或步骤可与这里所描述的其它组成部分和/或步骤独立和分开使用。一个实施方式的每个组成部分和/或每个步骤也可与其它实施方式的其它组成部分和/或步骤结合使用。在介绍这里所描述和/或图示的要素/组成部分/等时,用语“一个”、“一”和“上述”等用以表示存在一个或多个要素/组成部分/等。术语“包含”、“包括”和“具有”用以表示开放式的包括在内的意思并且是指除了列出的要素/组成部分/等之外还可存在另外的要素/组成部分/等。此外,权利要求书及说明书中的术语“第一”和“第二”等仅作为标记使用,不是对其对象的数字限制。
虽然已根据不同的特定实施例对本发明提出的换热板及电池包进行了描述,但本领域技术人员将会认识到可在权利要求的精神和范围内对本发明的实施进行改动。

Claims (22)

1.一种换热板,其特征在于,包括板体、介质入口和介质出口,所述板体的内部具有换热流道,所述换热流道包括第一流道和第二流道,所述第一流道连通于所述介质入口而作为换热介质的流入流道,所述第二流道连通于所述介质出口而作为换热介质的流出流道,所述第一流道的至少部分与所述第二流道的至少部分沿相同的延伸路径延伸并共用一个流道壁,所述流道壁分隔所述第一流道与所述第二流道,换热介质在所述第一流道的流通方向和在所述第二流道的流通方向相反。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换热板,其特征在于,所述流道壁的导热系数大于或者等于80W/(m·k)。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换热板,其特征在于,所述板体包括第一板以及第二板,所述第一板和所述第二板的其中一者用于与电池换热,所述第二板具有远离所述第一板凹陷的沟槽,所述沟槽与所述第一板共同形成流道腔,所述流道腔形成有所述换热流道。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换热板,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流道具有朝向和背向所述第一板的两侧和沿宽度方向的两侧,所述宽度方向垂直于所述第一流道和第二流道的延伸方向并平行于所述第一板朝向所述第二板的表面;其中,所述第二流道的四侧中的至少其中两者设置有所述第一流道。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换热板,其特征在于,所述流道腔中设置有分隔板,所述分隔板将所述流道腔分隔出所述第一流道和所述第二流道,所述分隔板为所述的流道壁。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换热板,其特征在于,所述分隔板设置于所述沟槽的槽底,所述分隔板呈槽口背向所述第一板开放的槽道结构,所述分隔板和第二板共同形成所述第二流道,且所述分隔板、第一板和第二板共同形成所述第一流道。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换热板,其特征在于,所述分隔板与所述第一板间隔布置,所述分隔板朝向所述第一板的一侧突设有第一分隔筋,所述第一分隔筋连接于所述第一板,所述第一分隔筋将所述流道腔除所述第二流道以外的空间分隔为两个所述第一流道;其中,所述第一流道至少位于所述第二流道朝向所述第一板的一侧。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换热板,其特征在于,定义宽度方向,所述宽度方向垂直于所述第一流道和第二流道的延伸方向并平行于所述第一板朝向所述第二板的表面,沿所述宽度方向,所述分隔板的两侧边缘分别与所述沟槽的两侧槽壁间隔布置;其中,所述第一流道还位于所述第二流道沿所述宽度方向的侧面。
9.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换热板,其特征在于,定义宽度方向,所述宽度方向垂直于所述第一流道和第二流道的延伸方向并平行于所述第一板朝向所述第二板的表面,沿所述宽度方向,所述分隔板的两侧边缘分别与所述沟槽的两侧槽壁间隔布置;其中,所述分隔板朝向所述第一板的一侧表面与所述第一板相连接;其中,所述第一流道仅位于所述第二流道沿所述宽度方向的侧面。
10.根据权利要求7或9所述的换热板,其特征在于,所述分隔板背向所述第一板的一侧突设有第二分隔筋,所述第二分隔筋连接于所述沟槽的槽底,所述第二分隔筋将所述流道腔除所述第一流道以外的空间分隔为两个所述第二流道;其中,一个所述第一流道的尾端与一个所述第二流道的首端相连通,另一个所述第一流道的尾端与另一个所述第二流道的首端相连通。
11.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换热板,其特征在于,所述分隔板开设有回流口,所述第一流道的尾端与所述第二流道的首端经由所述回流口连通。
12.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换热板,其特征在于,所述流道腔形成有至少两个所述第一流道以及所述第二流道,至少两个所述第一流道沿宽度方向布置,所述宽度方向垂直于所述第一流道和第二流道的延伸方向并平行于所述第一板朝向所述第二板的表面;其中:
所述分隔板开设有一个所述回流口,至少两个所述第一流道经由所述回流口共同连通于所述第二流道;或者
所述分隔板开设有至少两个所述回流口,至少两个所述第一流道分别经由至少两个所述回流口与所述第二流道相连通。
13.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换热板,其特征在于,所述换热板包括介质进出接头,所述介质进出接头包括第一通道以及第二通道,所述第一通道套设于所述第二通道外周,所述第一通道和所述第二通道共用一个通道壁,所述第一通道和所述第二通道的其中一者连通于所述第一流道而作为所述介质入口,其中另一者连通于所述第二流道而作为所述介质出口。
14.根据权利要求13所述的换热板,其特征在于,所述介质进出接头包括第一壁以及第二壁,所述第一壁相间隔地环绕设置于所述第二壁的外周,所述第一壁与所述第二壁之间形成所述第一通道,所述第二壁内部形成所述第二通道,所述第二壁为所述的共用的通道壁。
15.根据权利要求14所述的换热板,其特征在于,所述板体包括第一板以及第二板,所述第一板和所述第二板的其中一者用于与电池换热,所述第二板具有远离所述第一板凹陷的沟槽,所述沟槽与所述第一板共同形成流道腔,所述流道腔形成有所述换热流道,所述流道腔中设置有分隔板,所述分隔板将所述流道腔分隔出所述第一流道和所述第二流道,所述分隔板为所述的流道壁;其中,所述第一壁连接于所述第一板,所述第二壁连接于所述分隔板。
16.根据权利要求14所述的换热板,其特征在于,所述流道腔形成有至少两个所述第一流道,至少两个所述第一流道沿宽度方向布置,所述宽度方向垂直于所述第一流道和第二流道的延伸方向并平行于所述第一板朝向所述第二板的表面;其中,至少两个所述第一流道与所述第一壁分别连通。
17.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换热板,其特征在于,所述沟槽的槽底突设有定位凸起,所述分隔板的边缘开设有定位凹陷,所述定位凸起与所述定位凹陷定位配合。
1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换热板,其特征在于,所述换热流道至少包括两个第一部分,所述第一部分在第一板表面上的正投影呈半环形,两个所述第一部分的一端共同连接于所述介质入口和介质出口,两个所述第一部分的另一端的第一流道和第二流道相互连通,以使所述换热流道在所述第一板的表面的正投影呈环形。
19.根据权利要求18所述的换热板,其特征在于,所述换热流道还包括至少一个第二部分,所述第二部分在所述第一板表面上的正投影位于所述环形的内部,所述第二部分的一端连接于两个所述第一部分的连接处,所述第二部分的所述第二流道分别连接于两个所述第一部分的所述第二流道,所述第二部分的两个所述第一流道分别连接于两个所述第一部分的位于所述环形内圈的各一个所述第一流道。
20.一种电池包,其特征在于,包括电池以及权利要求1~19任一项所述的换热板。
21.根据权利要求20所述的电池包,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流道的截面积大于所述第二流道的截面积。
22.根据权利要求20所述的电池包,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流道的至少一部分较所述第二流道靠近所述电池。
CN202311105341.0A 2023-08-29 2023-08-29 换热板及电池包 Pending CN117039256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11105341.0A CN117039256A (zh) 2023-08-29 2023-08-29 换热板及电池包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11105341.0A CN117039256A (zh) 2023-08-29 2023-08-29 换热板及电池包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7039256A true CN117039256A (zh) 2023-11-10

Family

ID=8862273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311105341.0A Pending CN117039256A (zh) 2023-08-29 2023-08-29 换热板及电池包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7039256A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JP4101174B2 (ja) 熱交換器
JP5882179B2 (ja) 外部マニホルドを備えた内部熱交換器
WO2017097133A1 (zh) 一种换热器
CN215869534U (zh) 带有用于冷流体分配的跨接通路的热交换器
JP7494453B2 (ja) 熱交換器
JP2006010130A (ja) 多流体熱交換器
CA2897491A1 (en) Heat exchanger
WO2024082953A1 (zh) 电池包散热装置、电池包和车辆
CN117039256A (zh) 换热板及电池包
CN111129645B (zh) 一种换热装置
EP3467422B1 (en) Heat exchanger assembly
CN112682980A (zh) 换热器
US7311139B2 (en) Heat exchanger
CN111256392A (zh) 一种换热器
CN110057219B (zh) 一种折叠型板翅式换热器
JP2019515234A (ja) プラスチック材料製熱交換器およびこの熱交換器を備えた車両
KR101175761B1 (ko) 판형 열교환기
CN215766637U (zh) 换热器
CN216159701U (zh) 换热器
CN111256391B (zh) 换热装置
JP2941768B1 (ja) 積層型熱交換器
JP2022161204A5 (zh)
CN220042036U (zh) 电池及电池装置
CN111256390B (zh) 换热装置
KR20030052631A (ko) 핀이 없는 열교환기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