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7009942A - 个人信息的保护方法及装置、车辆、电子设备和存储介质 - Google Patents

个人信息的保护方法及装置、车辆、电子设备和存储介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7009942A
CN117009942A CN202211274785.2A CN202211274785A CN117009942A CN 117009942 A CN117009942 A CN 117009942A CN 202211274785 A CN202211274785 A CN 202211274785A CN 117009942 A CN117009942 A CN 117009942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user
vehicle
information
registered user
registered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211274785.2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傅强
丁彬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Beijing Rockwell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Beijing Rockwell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Beijing Rockwell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Beijing Rockwell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211274785.2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7009942A/zh
Publication of CN117009942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7009942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21/00Security arrangements for protecting computers, components thereof, programs or data against unauthorised activity
    • G06F21/30Authentication, i.e. establishing the identity or authorisation of security principals
    • G06F21/31User authentication
    • G06F21/32User authentication using biometric data, e.g. fingerprints, iris scans or voiceprints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16/00Information retrieval; Database structures therefor; File system structures therefor
    • G06F16/90Details of database functions independent of the retrieved data types
    • G06F16/95Retrieval from the web
    • G06F16/953Querying, e.g. by the use of web search engines
    • G06F16/9535Search customisation based on user profiles and personalisation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21/00Security arrangements for protecting computers, components thereof, programs or data against unauthorised activity
    • G06F21/60Protecting data
    • G06F21/62Protecting access to data via a platform, e.g. using keys or access control rules
    • G06F21/6218Protecting access to data via a platform, e.g. using keys or access control rules to a system of files or objects, e.g. local or distributed file system or database
    • G06F21/6245Protecting personal data, e.g. for financial or medical purposes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9/00Arrangements for program control, e.g. control units
    • G06F9/06Arrangements for program control, e.g. control units using stored programs, i.e. using an internal store of processing equipment to receive or retain programs
    • G06F9/44Arrangements for executing specific programs
    • G06F9/451Execution arrangements for user interfaces

Abstract

本公开公开了个人信息的保护方法及装置、车辆、电子设备和存储介质,涉及车辆技术领域,基于生物特征识别技术识别车内乘坐的用户是否为已注册用户,若确定车内乘坐的用户为已注册用户,则在车辆展示界面中加载所述已注册用户对应的个人历史记录信息,若确定车内乘坐的用户为未注册用户,则启动访客模式,所述访客模式为在所述车辆展示界面中隐藏所有的个人历史记录信息。基于生物特征识别技术识别用户身份,加载该用户对应的个人信息,对于车辆未识别的用户,通过锁定车辆中所有的个人历史记录信息的方式,防止已注册用户不在车内时,其他乘客随意翻看用户的个人历史记录信息,保证了用户的隐私安全。

Description

个人信息的保护方法及装置、车辆、电子设备和存储介质
技术领域
本公开涉及车辆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个人信息的保护方法及装置、车辆、电子设备和存储介质。
背景技术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车辆逐渐走进人们生活,为人们的日常出行提供较大的便利性。在日常车辆驾乘的过程中,驾驶员/乘客可基于车辆进行播放多媒体、进行地图导航、连接移动设备等操作。
驾驶员/乘客会在汽车系统中留下大量的个人信息,如:历史多媒体播放记录、历史地图导航记录、历史蓝牙连接记录等个人信息;
在汽车中留下的所有历史记录信息,任何人都拥有查看的权限,使得智能汽车中的个人信息容易被他人获知,而导致隐私泄露。
发明内容
本公开提供了一种个人信息的保护方法及装置、车辆、电子设备和存储介质。其主要目的在于解决车辆内个人历史信息泄露的问题。
根据本公开的第一方面,提供了一种个人信息的保护方法,包括:
基于生物特征识别技术识别车内乘坐的用户是否为已注册用户;
若确定车内乘坐的用户为已注册用户,则在车辆展示界面中加载所述已注册用户对应的个人历史记录信息;
若确定车内乘坐的用户为未注册用户,则启动访客模式,所述访客模式为在所述车辆展示界面中隐藏所有的个人历史记录信息。
可选的,所述启用访客模式包括:
在确认车内乘坐的用户为已注册用户后,检测所述已注册用户是否离开车辆;
若确定所述已注册用户离开车辆,则控制所述车辆切换至所述访客模式。
可选的,所述基于生物特征识别技术识别车内乘坐的用户是否为已注册用户包括:
记录车内乘坐的用户的操作行为信息,基于至少两个相邻的操作行为信息构成操作步骤信息;
将所述操作步骤信息与预设操作信息表进行相似度的比对;其中,所述预设操作信息表为根据已注册用户的历史操作行为信息进行训练得到,记录有所有已注册用户分别对应的操作步骤信息;
若相似度超过预设相似阈值,则可确认所述车内乘坐的所述用户为已注册用户。
可选的,所述方法包括:
响应于用户的注册请求,完成用户身份的注册,并建立已注册用户与对应的生物特征之间的绑定关系;
对所述已注册用户的隐私信息进行配置,其中,所述隐私信息包含个人历史记录信息及指定车辆内储物空间。
可选的,所述启动访客模式还包括:
将所述已注册用户指定的车辆内储物空间进行锁定。
可选的,所述方法还包括:
响应于所述已注册用户建立亲友关系的请求信息,建立所述已注册用户与亲友的生物特征之间的关联关系;
对所述已注册用户的可查看的隐私信息进行配置;
在基于生物特征识别技术识别车内乘坐的用户为已注册用户的亲友后,加载配置后的可查看的隐私信息。
可选的,所述方法还包括:
获取未执行已注册用户前的所有历史记录信息,并对所述未执行已注册用户前的所有历史记录信息进行训练,得到待处理的操作步骤信息;
根据所述待处理的操作步骤信息确定其所归属的已注册用户。
可选的,在基于生物特征识别技术识别车内乘坐的用户是否为已注册用户之前,所述方法还包括:
基于座椅压力检测组件检测座椅上被施加的压力值是否大于或者等于预设乘客压力阈值;
所述基于生物特征识别技术识别车内乘坐的用户是否为已注册用户包括:
若确定大于或者等于所述预设乘客压力阈值,则开始执行车内乘坐的用户是否为已注册用户的识别。
根据本公开的第二方面,提供了一种个人信息的保护装置,包括:
识别单元,用于基于生物特征识别技术识别车内乘坐的用户是否为已注册用户;
第一加载单元,用于当确定车内乘坐的用户为已注册用户时,在车辆展示界面中加载所述已注册用户对应的个人历史记录信息;
启动单元,用于当确定车内乘坐的用户为未注册用户时,启动访客模式,所述访客模式为在所述车辆展示界面中隐藏所有的个人历史记录信息。
可选的,所述启动单元包括:
检测模块,用于在确认车内乘坐的用户为已注册用户后,检测所述已注册用户是否离开车辆;
控制模块,用于当确定所述已注册用户离开车辆时,控制所述车辆切换至所述访客模式。
可选的,所述识别单元包括:
记录模块,用于记录车内乘坐的用户的操作行为信息;
构成模块,用于基于至少两个相邻的操作行为信息构成操作步骤信息;
对比模块,用于将所述操作步骤信息与预设操作信息表进行相似度的比对;其中,所述预设操作信息表为根据已注册用户的历史操作行为信息进行训练得到,记录有所有已注册用户分别对应的操作步骤信息;
确认模块,用于当相似度超过预设相似阈值时,可确认所述车内乘坐的所述用户为已注册用户。
可选的,所述启动单元还包括:
将所述已注册用户指定的车辆内储物空间进行锁定。
可选的,所述装置包括:
注册单元,用于响应于用户的注册请求,完成用户身份的注册,
第一建立单元,用于建立已注册用户与对应的生物特征之间的绑定关系;
第一配置单元,用于对所述已注册用户的隐私信息进行配置,其中,所述隐私信息包含个人历史记录信息及指定车辆内储物空间。
可选的,所述装置还包括:
第二建立单元,用于响应于所述已注册用户建立亲友关系的请求信息,建立所述已注册用户与亲友的生物特征之间的关联关系;
第二配置单元,用于对所述已注册用户的可查看的隐私信息进行配置;
第二加载单元,用于在基于生物特征识别技术识别车内乘坐的用户为已注册用户的亲友后,加载配置后的可查看的隐私信息。
可选的,所述装置还包括:
获取单元,用于获取未执行已注册用户前的所有历史记录信息;
训练单元,用于并对所述未执行已注册用户前的所有历史记录信息进行训练,得到待处理的操作步骤信息;
确定单元,用于根据所述待处理的操作步骤信息确定其所归属的已注册用户。
可选的,所述装置还包括:
检测单元,用于在识别单元基于生物特征识别技术识别车内乘坐的用户是否为已注册用户之前,基于座椅压力检测组件检测座椅上被施加的压力值是否大于或者等于预设乘客压力阈值;
所述识别单元,还用于当确定大于或者等于所述预设乘客压力阈值时,开始执行车内乘坐的用户是否为已注册用户的识别。
本公开的第三方面,提供了一种车辆,所述车辆包括前述第二方面所述的车辆座椅的调整装置。
根据本公开的第四方面,提供了一种电子设备,包括:
至少一个处理器;以及
与所述至少一个处理器通信连接的存储器;其中,
所述存储器存储有可被所述至少一个处理器执行的指令,所述指令被所述至少一个处理器执行,以使所述至少一个处理器能够执行前述第一方面所述的方法。
根据本公开的第五方面,提供了一种存储有计算机指令的非瞬时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其中,所述计算机指令用于使所述计算机执行前述第一方面所述的方法。
根据本公开的第六方面,提供了一种计算机程序产品,包括计算机程序,所述计算机程序在被处理器执行时实现如前述第一方面所述的方法。
本公开提供的个人信息的保护方法及装置、车辆、电子设备和存储介质,本公开在执行个人信息的保护时,首先,基于生物特征识别技术识别车内乘坐的用户是否为已注册用户,其次,若确定车内乘坐的用户为已注册用户,则在车辆展示界面中加载所述已注册用户对应的个人历史记录信息,若确定车内乘坐的用户为未注册用户,则启动访客模式,所述访客模式为在所述车辆展示界面中隐藏所有的个人历史记录信息。与相关技术相比,本申请实施例通过基于生物特征识别技术识别用户身份,加载该用户对应的个人信息,对于车辆未识别的用户,通过锁定车辆中所有的个人历史记录信息的方式,防止已注册用户不在车内时,其他乘客随意翻看用户的个人历史记录信息,保证了用户的隐私安全。
应当理解,本部分所描述的内容并非旨在标识本申请的实施例的关键或重要特征,也不用于限制本申请的范围。本申请的其它特征将通过以下的说明书而变得容易理解。
附图说明
附图用于更好地理解本方案,不构成对本公开的限定。其中:
图1为本公开实施例所提供的一种个人信息的保护方法的流程示意图;
图2为本公开实施例所提供的一种使用访客模式的方法的流程示意图;
图3为本公开实施例所提供的一种根据操作行为信息确认用户身份的方法的流程示意图;
图4为本公开实施例所提供的一种注册用户身份信息的方法的流程示意图;
图5为本公开实施例所提供的一种绑定亲友关系的方法的流程示意图;
图6为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一种个人信息的保护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7为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个人信息的保护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8为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示例电子设备700的示意性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公开的示范性实施例做出说明,其中包括本公开实施例的各种细节以助于理解,应当将它们认为仅仅是示范性的。因此,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应当认识到,可以对这里描述的实施例做出各种改变和修改,而不会背离本公开的范围和精神。同样,为了清楚和简明,以下的描述中省略了对公知功能和结构的描述。
下面参考附图描述本公开实施例的个人信息的保护方法及装置、车辆、电子设备和存储介质。
图1为本公开实施例所提供的一种个人信息的保护方法的流程示意图。如图1所示,所述方法包括:
步骤101,基于生物特征识别技术识别车内乘坐的用户是否为已注册用户。
在检测到车辆座椅上乘坐乘客后,启动车辆中的生物特征识别技术对乘客进行识别,所述生物特征识别技术可采用但不局限于以下方式,例如:指纹、声纹、虹膜、面容、操作行为或者其他任意形式的识别方式,后续实施例中,本申请实施例采用面容识别的方式对用户进行识别,但是,需要说明的是,该种实现方式并非是对识别方式的具体限定。
在采集到用户的面容特征后,将所述面容特征与注册面容特征库中的已注册面容特征进行对比,确定当前用户是否为已注册用户,并根据面容特征的识别结果执行相应的操作,若确定车内乘坐的用户为已注册用户,则执行步骤102,若确定车内乘坐的用户为未注册用户,则执行步骤103。
步骤102,在车辆展示界面中加载所述已注册用户对应的个人历史记录信息。
当确认车内乘坐用户为已注册用户后,获取该乘客所乘坐座椅的座椅标识,基于该座椅标识将个人历史记录信息展示在对应的显示界面上,例如,以车辆为5座为例进行说明,当乘客乘坐在车辆后排座椅时,则将个人历史记录信息推送至车辆后排座椅对应的显示界面上,例如该后排座椅正前方的显示器(位于驾驶位或者副驾驶位的座椅后方)。当乘客乘坐于驾驶位或副驾驶位时,所述个人历史记录信息会展示在车辆前排展示界面。本申请实施例对车辆的乘坐人数及显示器的位置不进行限定。
需要说明的是,当车内存在多个显示器时,在识别到已注册用户后,也仅仅在已注册用户乘坐位置处对应的显示器中显示个人历史记录信息,其他的显示器内不会同步显示该已注册用户的个人历史记录信息。
步骤103,启动访客模式,所述访客模式为在所述车辆展示界面中隐藏所有的个人历史记录信息。
当确认当前乘客为未注册用户时,为保护用户的个人隐私,会启动访客模式,所述访客模式包括:隐藏所有的个人历史记录信息;可有效的防止他人翻动已注册用户的使用历史记录、,造成用户隐私泄露。
本公开提供的个人信息的保护方法,在执行个人信息的保护时,首先,基于生物特征识别技术识别车内乘坐的用户是否为已注册用户,其次,若确定车内乘坐的用户为已注册用户,则加载所述已注册用户对应的个人历史记录信息,并在车辆展示界面中显示所述个人历史记录信息,若确定车内乘坐的用户为未注册用户,则启动访客模式,所述访客模式为在所述车辆展示界面中隐藏所有的个人历史记录信息。与相关技术相比,本申请实施例通过基于生物特征识别技术识别用户身份,加载该用户对应的个人信息,对于车辆未识别的用户,通过锁定车辆中所有的个人历史记录信息的方式,防止已注册用户不在车内时,其他乘客随意翻看用户的个人历史记录信息,保证了用户的隐私安全。
作为对上述实施例的补充,为了节省车辆计算资源,在实施步骤101之前,基于座椅压力检测组件检测座椅上被施加的压力值是否大于或者等于预设乘客压力阈值,若确定大于或者等于所述预设乘客压力阈值,则开始执行车内乘坐的用户是否为已注册用户的识别,若确定小于所述预设乘客压力阈值,则将本次检测到的压力值忽略,并继续基于压力检测组件进行检测,如此一来便节省了车辆的识别资源、处理资源。所述预设乘客压力阈值为一经验值,因儿童在乘坐车辆时需乘坐在安全座椅上,因此,在设置预设压力阈值时可设置为20千克,本申请实施例对此不进行限定。
为保护用户的隐私安全,车辆只有在确认用户为已注册用户后,才会加载已注册用户对应的个人信息,但是当已注册用户离开车辆,且车内存在其他乘客时,用户的个人隐私还是会有泄露的可能。图2为本申请实施例所提供的一种使用访客模式的方法的流程示意图,包括:
步骤201,在确认车内乘坐的用户为已注册用户后,检测所述已注册用户是否离开车辆。
在确认车内乘坐的用户为已注册用户的前提下,当车辆停车时,车辆自动检测已注册用户是否离开车辆,在检测时,可采用多种方式进行检测,如:通过座椅压力传感器检测压力变化、通过摄像头进行确认等方式进行检测,本申请实施例对此不进行限定。
步骤202,若确定所述已注册用户离开车辆,则控制所述车辆切换至所述访客模式。
所述访客模式包括:隐藏所有的个人历史记录信息、锁定部分储物空间的开关。当已注册用户因故暂时离开车辆,但车内还存在其他乘客时,其他乘客便可随意查看用户的个人历史记录信息及储存空间,便可能会造成隐私泄露,因此在检测到已注册用户离开车辆后,车辆会自动切换到访客模式,避免用户的隐私泄露,同时,通过自动切换的方式,也能简化用户通过手动执行关闭操作的繁琐步骤。
作为本申请实施例的另一种实现方式,在确认当前用户是否为已注册用户时,除了采用生物特征进行识别外,还可采用下述方式,图3为本公开实施例所提供的一种根据操作行为信息确认用户身份的方法的流程示意图,包括:
步骤301,记录车内乘坐的用户的操作行为信息,基于至少两个相邻的操作行为信息构成操作步骤信息。
基于车辆操作日志或其他记录方式,记录用户在车内的操作行为信息,基于执行的至少两个相邻的操作行为信息构成操作步骤信息。所述操作行为信息包括,如:座椅调整位置、系安全带、发动汽车等行为,以及安全带的伸展长度及座椅中压力传感器上的压力分布等信息,所述操作步骤信息即为用户有上述操作行为时的顺序。
步骤302,将所述操作步骤信息与预设操作信息表进行相似度的比对;其中,所述预设操作信息表为根据已注册用户的历史操作行为信息进行训练得到,记录有所有已注册用户分别对应的操作步骤信息。
在执行本步骤之前,先构建预设操作信息表;用户在车辆系统内已注册用户信息后,每当用户驾乘车辆时,车辆都会记录该用户的操作行为信息,并根据所述操作行为信息构成操作步骤信息,并对所述操作步骤信息进行训练,得出该用户的操作特征信息,并将该用户的操作特征信息保存在预设操作信息表中,并与用户的身份信息建立对应关系。在车辆记录到用户的操作步骤信息后,车辆会将所述操作步骤信息与预设操作信息表中的信息进行对比。
步骤303,若相似度超过预设相似阈值,则可确认所述车内乘坐的所述用户为已注册用户。
由于用户在开车时的操作步骤可能会因外界因素所影响而发生改变,因此,在设置预设相似阈值时,虽然设置为100%能够增加用户识别的准确性,但是该种设置方式也会可能造成识别误差,因此在设备预设相似阈值时,需要考虑识别结果的准确性和误差率,举例而言,可设置预设相似阈值为90%或85%,本申请实施例对此不进行限定。当相似度大于或者等于预设相似阈值时,即可确认该用户为已注册用户,若相似度小于预设相似阈值时,则不能确认该用户为已注册用户。
作为对上述申请实施例的补充,对于未注册用户产生的操作历史记录信息,对所述历史信息进行训练的得到操作步骤信息,并与已注册用户的操作特征进行对比,若对比结果大于等于预设相似阈值,则可确认该操作步骤信息为已注册用户产生,若对比结果小于预设相似阈值,则确认该操作步骤信息为未注册用户产生。
本申请实施例还提供一种注册用户身份信息的方法,如图4所示,包括:
步骤401,响应于用户的注册请求,完成用户身份的注册,并建立已注册用户与对应的生物特征之间的绑定关系。
用户需录入面容特征时,可在车辆中控操作面板上进入面容注册系统,面容注册系统会基于车载摄像头对用户的面容特征进行录入,面容录入完成之后,绑定用户身份信息与面容信息,并将所述面容信息保存至注册面容特征库中。当生物特征为指纹、声纹、虹膜、面容、操作行为时,其操作方法与本步骤相同,本申请实施例对其他生物特征的录入不进行一一赘述。
步骤402,对所述已注册用户的隐私信息进行配置,其中,所述隐私信息包含个人历史记录信息及指定车辆内储物空间。
在用户未进行设置之前,系统默认在访客模式下,将所述已注册用户指定的车辆内储物空间进行锁定。即隐藏所有个人历史记录信息以及指定驾驶位座椅周边储物空间,如:主驾车门、扶手盒等储物空间均为指定驾驶位座椅周边储物空间;在用户设置时可根据自身隐私需求进行设置。
上述实施例所述的访客模式下,会锁定部分储物盒开关,其中包括扶手盒的开关,但是,在日常使用中,因所述扶手盒空间较大且位于车辆内部的正中间,为车辆中较为重要的储物空间,若设置访客模式下锁定开关,当亲友使用车辆时,会降低车辆的驾驶舒适度,若设置为不锁定则会有隐私泄露的隐患,因此,本申请实施例提出一种绑定亲友关系的方法,如图5所示,所述方法包括:
步骤501,响应于所述已注册用户建立亲友关系的请求信息,建立所述已注册用户与亲友的生物特征之间的关联关系。
用户需建立亲友关系时,可在车辆中控操作面板上进入建立亲友关系系统,并基于车载摄像头录制亲友面容特征,面容特征录制完毕后,建立与已注册用户身份信息的联系,并保存在车辆系统中。需要说明的是,当已注册用户不在车上时,便不能建立亲友关系;防止在已注册用户不知情的情况下,进行建立亲友关系,造成个人信息的泄露。
步骤502,对所述已注册用户的可查看的个人历史记录进行配置。
在配置时,可根据自身需求自由设置,例如,设置允许亲友查看音乐播放历史记录,允许查看导航历史记录等,本申请实施例对此不进行限定。
步骤503,在基于生物特征识别技术识别车内乘坐的用户为已注册用户的亲友后,加载配置后的可查看的个人历史记录。
识别出当前用户为已注册用户的亲友后,加载配置的可查看个人历史纪录信息,并显示在相应的展示界面上。
图6为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一种个人信息的保护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如图6所示,包括:
识别单元61,用于基于生物特征识别技术识别车内乘坐的用户是否为已注册用户;
第一加载单元62,用于在车辆展示界面中加载所述已注册用户对应的个人历史记录信息;
展示单元63,用于在车辆展示界面中显示所述个人历史记录信息;
启动单元64,用于当确定车内乘坐的用户为未注册用户时,启动访客模式,所述访客模式为在所述车辆展示界面中隐藏所有的个人历史记录信息。
本公开提供的个人信息的保护装置,在执行个人信息的保护时,首先,基于生物特征识别技术识别车内乘坐的用户是否为已注册用户,其次,若确定车内乘坐的用户为已注册用户,则加载所述已注册用户对应的个人历史记录信息,并在车辆展示界面中显示所述个人历史记录信息,若确定车内乘坐的用户为未注册用户,则启动访客模式,所述访客模式为在所述车辆展示界面中隐藏所有的个人历史记录信息。与相关技术相比,本申请实施例通过基于生物特征识别技术识别用户身份,加载该用户对应的个人信息,对于车辆未识别的用户,通过锁定车辆中所有的个人历史记录信息的方式,防止已注册用户不在车内时,其他乘客随意翻看用户的个人历史记录信息,保证了用户的隐私安全。
进一步的,在本实施例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如图7所示,所述启动单元64包括:
检测模块641,用于在确认车内乘坐的用户为已注册用户后,检测所述已注册用户是否离开车辆;
控制模块642,用于当确定所述已注册用户离开车辆时,控制所述车辆切换至所述访客模式。
进一步的,在本实施例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如图7所示,所述识别单元61包括:
记录模块611,用于记录车内乘坐的用户的操作行为信息;
构成模块612,用于基于至少两个相邻的操作行为信息构成操作步骤信息;
对比模块613,用于将所述操作步骤信息与预设操作信息表进行相似度的比对;其中,所述预设操作信息表为根据已注册用户的历史操作行为信息进行训练得到,记录有所有已注册用户分别对应的操作步骤信息;
确认模块614,用于当相似度超过预设相似阈值时,可确认所述车内乘坐的所述用户为已注册用户。
进一步的,在本实施例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启动单元64还包括:
将所述已注册用户指定的车辆内储物空间进行锁定。
进一步的,在本实施例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如图7所示,所述装置还包括:
注册单元65,用于响应于用户的注册请求,完成用户身份的注册,
第一建立单元66,用于建立已注册用户与对应的生物特征之间的绑定关系;
第一配置单元67,用于对所述已注册用户的隐私信息进行配置,其中,所述隐私信息包含个人历史记录信息及指定车辆内储物空间。
进一步的,在本实施例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如图7所示,所述装置还包括:
第二建立单元68,用于响应于所述已注册用户建立亲友关系的请求信息,建立所述已注册用户与亲友的生物特征之间的关联关系;
第二配置单元69,用于对所述已注册用户的可查看的隐私信息进行配置;
第二加载单元610,用于在基于生物特征识别技术识别车内乘坐的用户为已注册用户的亲友后,加载配置后的可查看的隐私信息。
进一步的,在本实施例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如图7所示,所述装置还包括:
获取单元611,用于获取未执行已注册用户前的所有历史记录信息;
训练单元612,用于并对所述未执行已注册用户前的所有历史记录信息进行训练,得到待处理的操作步骤信息;
第二确定单元613,用于根据所述待处理的操作步骤信息确定其所归属的已注册用户。
进一步的,在本实施例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如图所示,所述装置还包括:
检测单元618,用于在识别单元基于生物特征识别技术识别车内乘坐的用户是否为已注册用户之前,基于座椅压力检测组件检测座椅上被施加的压力值是否大于或者等于预设乘客压力阈值;
所述识别单元61,用于当确定大于或者等于所述预设乘客压力阈值时,开始执行车内乘坐的用户是否为已注册用户的识别。
需要说明的是,前述对方法实施例的解释说明,也适用于本实施例的装置,原理相同,本实施例中不再限定。
根据本公开的实施例,本公开还提供了一种电子设备、一种可读存储介质和一种计算机程序产品。
图8示出了可以用来实施本公开的实施例的示例电子设备700的示意性框图。电子设备旨在表示各种形式的数字计算机,诸如,膝上型计算机、台式计算机、工作台、个人数字助理、服务器、刀片式服务器、大型计算机、和其它适合的计算机。电子设备还可以表示各种形式的移动装置,诸如,个人数字处理、蜂窝电话、智能电话、可穿戴设备和其它类似的计算装置。本文所示的部件、它们的连接和关系、以及它们的功能仅仅作为示例,并且不意在限制本文中描述的和/或者要求的本公开的实现。
图8示出了可以用来实施本公开的实施例的示例电子设备700的示意性框图。电子设备旨在表示各种形式的数字计算机,诸如,膝上型计算机、台式计算机、工作台、个人数字助理、服务器、刀片式服务器、大型计算机、和其它适合的计算机。电子设备还可以表示各种形式的移动装置,诸如,个人数字处理、蜂窝电话、智能电话、可穿戴设备和其它类似的计算装置。本文所示的部件、它们的连接和关系、以及它们的功能仅仅作为示例,并且不意在限制本文中描述的和/或者要求的本公开的实现。
如图8所示,设备700包括计算单元701,其可以根据存储在ROM(Read-OnlyMemory,只读存储器)702中的计算机程序或者从存储单元708加载到RAM(Random AccessMemory,随机访问/存取存储器)703中的计算机程序,来执行各种适当的动作和处理。在RAM703中,还可存储设备700操作所需的各种程序和数据。计算单元701、ROM 702以及RAM 703通过总线704彼此相连。I/O(Input/Output,输入/输出)接口705也连接至总线704。
设备700中的多个部件连接至I/O接口705,包括:输入单元706,例如键盘、鼠标等;输出单元707,例如各种类型的显示器、扬声器等;存储单元708,例如磁盘、光盘等;以及通信单元709,例如网卡、调制解调器、无线通信收发机等。通信单元709允许设备700通过诸如因特网的计算机网络和/或各种电信网络与其他设备交换信息/数据。
计算单元701可以是各种具有处理和计算能力的通用和/或专用处理组件。计算单元701的一些示例包括但不限于CPU(Central Processing Unit,中央处理单元)、GPU(Graphic Processing Units,图形处理单元)、各种专用的AI(Artificial Intelligence,人工智能)计算芯片、各种运行机器学习模型算法的计算单元、DSP(Digital SignalProcessor,数字信号处理器)、以及任何适当的处理器、控制器、微控制器等。计算单元701执行上文所描述的各个方法和处理,例如个人信息的保护方法。例如,在一些实施例中,个人信息的保护方法可被实现为计算机软件程序,其被有形地包含于机器可读介质,例如存储单元708。在一些实施例中,计算机程序的部分或者全部可以经由ROM 702和/或通信单元709而被载入和/或安装到设备700上。当计算机程序加载到RAM 703并由计算单元701执行时,可以执行上文描述的方法的一个或多个步骤。备选地,在其他实施例中,计算单元701可以通过其他任何适当的方式(例如,借助于固件)而被配置为执行前述个人信息的保护方法。
本文中以上描述的系统和技术的各种实施方式可以在数字电子电路系统、集成电路系统、FPGA(Field Programmable Gate Array,现场可编程门阵列)、ASIC(Application-Specific Integrated Circuit,专用集成电路)、ASSP(Application Specific StandardProduct,专用标准产品)、SOC(System On Chip,芯片上系统的系统)、CPLD(ComplexProgrammable Logic Device,复杂可编程逻辑设备)、计算机硬件、固件、软件、和/或它们的组合中实现。这些各种实施方式可以包括:实施在一个或者多个计算机程序中,该一个或者多个计算机程序可在包括至少一个可编程处理器的可编程系统上执行和/或解释,该可编程处理器可以是专用或者通用可编程处理器,可以从存储系统、至少一个输入装置、和至少一个输出装置接收数据和指令,并且将数据和指令传输至该存储系统、该至少一个输入装置、和该至少一个输出装置。
用于实施本公开的方法的程序代码可以采用一个或多个编程语言的任何组合来编写。这些程序代码可以提供给通用计算机、专用计算机或其他可编程数据处理装置的处理器或控制器,使得程序代码当由处理器或控制器执行时使流程图和/或框图中所规定的功能/操作被实施。程序代码可以完全在机器上执行、部分地在机器上执行,作为独立软件包部分地在机器上执行且部分地在远程机器上执行或完全在远程机器或服务器上执行。
在本公开的上下文中,机器可读介质可以是有形的介质,其可以包含或存储以供指令执行系统、装置或设备使用或与指令执行系统、装置或设备结合地使用的程序。机器可读介质可以是机器可读信号介质或机器可读储存介质。机器可读介质可以包括但不限于电子的、磁性的、光学的、电磁的、红外的、或半导体系统、装置或设备,或者上述内容的任何合适组合。机器可读存储介质的更具体示例会包括基于一个或多个线的电气连接、便携式计算机盘、硬盘、RAM、ROM、EPROM(Electrically Programmable Read-Only-Memory,可擦除可编程只读存储器)或快闪存储器、光纤、CD-ROM(Compact Disc Read-Only Memory,便捷式紧凑盘只读存储器)、光学储存设备、磁储存设备、或上述内容的任何合适组合。
为了提供与用户的交互,可以在计算机上实施此处描述的系统和技术,该计算机具有:用于向用户显示信息的显示装置(例如,CRT(Cathode-Ray Tube,阴极射线管)或者LCD(Liquid Crystal Display,液晶显示器)监视器);以及键盘和指向装置(例如,鼠标或者轨迹球),用户可以通过该键盘和该指向装置来将输入提供给计算机。其它种类的装置还可以用于提供与用户的交互;例如,提供给用户的反馈可以是任何形式的传感反馈(例如,视觉反馈、听觉反馈、或者触觉反馈);并且可以用任何形式(包括声输入、语音输入或者、触觉输入)来接收来自用户的输入。
可以将此处描述的系统和技术实施在包括后台部件的计算系统(例如,作为数据服务器)、或者包括中间件部件的计算系统(例如,应用服务器)、或者包括前端部件的计算系统(例如,具有图形用户界面或者网络浏览器的用户计算机,用户可以通过该图形用户界面或者该网络浏览器来与此处描述的系统和技术的实施方式交互)、或者包括这种后台部件、中间件部件、或者前端部件的任何组合的计算系统中。可以通过任何形式或者介质的数字数据通信(例如,通信网络)来将系统的部件相互连接。通信网络的示例包括:LAN(LocalArea Network,局域网)、WAN(Wide Area Network,广域网)、互联网和区块链网络。
计算机系统可以包括客户端和服务器。客户端和服务器一般远离彼此并且通常通过通信网络进行交互。通过在相应的计算机上运行并且彼此具有客户端-服务器关系的计算机程序来产生客户端和服务器的关系。服务器可以是云服务器,又称为云计算服务器或云主机,是云计算服务体系中的一项主机产品,以解决了传统物理主机与VPS服务("Virtual Private Server",或简称"VPS")中,存在的管理难度大,业务扩展性弱的缺陷。服务器也可以为分布式系统的服务器,或者是结合了区块链的服务器。
其中,需要说明的是,人工智能是研究使计算机来模拟人的某些思维过程和智能行为(如学习、推理、思考、规划等)的学科,既有硬件层面的技术也有软件层面的技术。人工智能硬件技术一般包括如传感器、专用人工智能芯片、云计算、分布式存储、大数据处理等技术;人工智能软件技术主要包括计算机视觉技术、语音识别技术、自然语言处理技术以及机器学习/深度学习、大数据处理技术、知识图谱技术等几大方向。
应该理解,可以使用上面所示的各种形式的流程,重新排序、增加或删除步骤。例如,本发公开中记载的各步骤可以并行地执行也可以顺序地执行也可以不同的次序执行,只要能够实现本公开公开的技术方案所期望的结果,本文在此不进行限制。
上述具体实施方式,并不构成对本公开保护范围的限制。本领域技术人员应该明白的是,根据设计要求和其他因素,可以进行各种修改、组合、子组合和替代。任何在本公开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修改、等同替换和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公开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13)

1.一种个人信息的保护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基于生物特征识别技术识别车内乘坐的用户是否为已注册用户;
若确定车内乘坐的用户为已注册用户,则在车辆展示界面中加载所述已注册用户对应的个人历史记录信息;
若确定车内乘坐的用户为未注册用户,则启动访客模式,所述访客模式为在所述车辆展示界面中隐藏所有的个人历史记录信息。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启用访客模式包括:
在确认车内乘坐的用户为已注册用户后,检测所述已注册用户是否离开车辆;
若确定所述已注册用户离开车辆,则控制所述车辆切换至所述访客模式。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基于生物特征识别技术识别车内乘坐的用户是否为已注册用户包括:
记录车内乘坐的用户的操作行为信息,基于至少两个相邻的操作行为信息构成操作步骤信息;
将所述操作步骤信息与预设操作信息表进行相似度的比对;其中,所述预设操作信息表为根据已注册用户的历史操作行为信息进行训练得到,记录有所有已注册用户分别对应的操作步骤信息;
若相似度超过预设相似阈值,则可确认所述车内乘坐的所述用户为已注册用户。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包括:
响应于用户的注册请求,完成用户身份的注册,并建立已注册用户与对应的生物特征之间的绑定关系;
对所述已注册用户的隐私信息进行配置,其中,所述隐私信息包含个人历史记录信息及指定车辆内储物空间。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启动访客模式还包括:
将所述已注册用户指定的车辆内储物空间进行锁定。
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还包括:
响应于所述已注册用户建立亲友关系的请求信息,建立所述已注册用户与亲友的生物特征之间的关联关系;
对所述已注册用户的可查看的隐私信息进行配置;
在基于生物特征识别技术识别车内乘坐的用户为已注册用户的亲友后,配置可查看的隐私信息。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还包括:
获取未执行已注册用户前的所有历史记录信息,并对所述未执行已注册用户前的所有历史记录信息进行训练,得到待处理的操作步骤信息;
根据所述待处理的操作步骤信息确定其所归属的已注册用户。
8.根据权利要求1-7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在基于生物特征识别技术识别车内乘坐的用户是否为已注册用户之前,所述方法还包括:
基于座椅压力检测组件检测座椅上被施加的压力值是否大于或者等于预设乘客压力阈值;
所述基于生物特征识别技术识别车内乘坐的用户是否为已注册用户包括:
若确定大于或者等于所述预设乘客压力阈值,则开始执行车内乘坐的用户是否为已注册用户的识别。
9.一种个人信息的保护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识别单元,用于基于生物特征识别技术识别车内乘坐的用户是否为已注册用户;
第一加载单元,用于当确定车内乘坐的用户为已注册用户时,在车辆展示界面中加载所述已注册用户对应的个人历史记录信息;
展示单元,用于在车辆展示界面中显示所述个人历史记录信息;
启动单元,用于当确定车内乘坐的用户为未注册用户时,启动访客模式,所述访客模式为在所述车辆展示界面中隐藏所有的个人历史记录信息。
10.一种车辆,其特征在于,所述车辆包括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个人信息的保护装置。
11.一种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
至少一个处理器;以及
与所述至少一个处理器通信连接的存储器;其中,
所述存储器存储有可被所述至少一个处理器执行的指令,所述指令被所述至少一个处理器执行,以使所述至少一个处理器能够执行权利要求1-8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
12.一种存储有计算机指令的非瞬时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其特征在于,所述计算机指令用于使所述计算机执行根据权利要求1-8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
13.一种计算机程序产品,其特征在于,包括计算机程序,所述计算机程序在被处理器执行时实现根据权利要求1-8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
CN202211274785.2A 2022-10-18 2022-10-18 个人信息的保护方法及装置、车辆、电子设备和存储介质 Pending CN117009942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11274785.2A CN117009942A (zh) 2022-10-18 2022-10-18 个人信息的保护方法及装置、车辆、电子设备和存储介质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11274785.2A CN117009942A (zh) 2022-10-18 2022-10-18 个人信息的保护方法及装置、车辆、电子设备和存储介质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7009942A true CN117009942A (zh) 2023-11-07

Family

ID=8857337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11274785.2A Pending CN117009942A (zh) 2022-10-18 2022-10-18 个人信息的保护方法及装置、车辆、电子设备和存储介质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7009942A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11653277A (zh) 车辆语音控制方法、装置、设备、车辆及存储介质
US9043938B1 (en) Secured wireless access system and related method
CN110103878A (zh) 用于控制无人车的方法和装置
DE102018113907A1 (de) Fahrzeugzündsysteme und -verfahren
CN110808053B (zh) 一种驾驶员身份验证方法、装置及电子设备
US20210078539A1 (en) Vehicle intelligent assistant using contextual data
CN105681579B (zh) 终端及其处于导航状态时的屏幕控制方法以及装置
JP2022122981A (ja) 車載ブルートゥースの接続方法、装置、電子機器及び記憶媒体
CN114407827A (zh) 车门控制方法、装置、设备、存储介质及自动驾驶车辆
CN105763739A (zh) 移动终端的使用方法及移动终端
CN112116740A (zh) 一种车辆解锁方法、装置、设备及车辆
CN112041201A (zh) 用于控制对车辆特征的访问的方法、系统和介质
CN110297576A (zh) 一种信息显示方法、装置和车辆
CN117009942A (zh) 个人信息的保护方法及装置、车辆、电子设备和存储介质
CN107187420B (zh) 无人驾驶汽车及其启动方法、计算机可读介质
US20230031709A1 (en) Autonomous driving vehicle detection method and apparatus, electronic device and readable storage medium
CN114633721B (zh) 一种车辆解锁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和存储介质
CN115101070A (zh) 车辆控制方法、装置、车辆及电子设备
CN113838273A (zh) 基于车辆的提醒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和存储介质
CN109606314B (zh) 一种汽车控制方法和汽车
CN110930550A (zh) 车辆行驶的控制方法、系统、装置、存储介质和处理器
US20200193197A1 (en) Information processing apparatus and computer-readable storage medium
CN113911054A (zh) 车辆个性化配置方法及装置、电子设备和存储介质
CN110758324A (zh) 试驾控制方法及系统、车载智能设备、车辆、存储介质
CN111401030A (zh) 服务异常识别方法、装置、服务器及可读存储介质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