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6995869B - 一种电机加工设备及电机 - Google Patents

一种电机加工设备及电机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6995869B
CN116995869B CN202311265449.6A CN202311265449A CN116995869B CN 116995869 B CN116995869 B CN 116995869B CN 202311265449 A CN202311265449 A CN 202311265449A CN 116995869 B CN116995869 B CN 116995869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motor
feeding
side plate
unit
tray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311265449.6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6995869A (zh
Inventor
王昌俊
王位杰
张振建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henzhen Dedaxing Drive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Shenzhen Dedaxing Drive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henzhen Dedaxing Drive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Shenzhen Dedaxing Drive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311265449.6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6995869B/zh
Publication of CN116995869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6995869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6995869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6995869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2GENERATION; CONVERSION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 H02KDYNAMO-ELECTRIC MACHINES
    • H02K15/00Methods or apparatus specially adapted for manufacturing, assembling, maintaining or repairing of dynamo-electric machine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23MACHINE TOOLS; METAL-WORKING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B23PMETAL-WORKING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COMBINED OPERATIONS; UNIVERSAL MACHINE TOOLS
    • B23P19/00Machines for simply fitting together or separating metal parts or objects, or metal and non-metal parts, whether or not involving some deformation; Tools or devices therefor so far as not provided for in other classes
    • B23P19/001Article feeders for assembling machines
    • B23P19/006Holding or positioning the article in front of the applying tool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23MACHINE TOOLS; METAL-WORKING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B23PMETAL-WORKING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COMBINED OPERATIONS; UNIVERSAL MACHINE TOOLS
    • B23P19/00Machines for simply fitting together or separating metal parts or objects, or metal and non-metal parts, whether or not involving some deformation; Tools or devices therefor so far as not provided for in other classes
    • B23P19/04Machines for simply fitting together or separating metal parts or objects, or metal and non-metal parts, whether or not involving some deformation; Tools or devices therefor so far as not provided for in other classes for assembling or disassembling parts
    • HELECTRICITY
    • H02GENERATION; CONVERSION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 H02KDYNAMO-ELECTRIC MACHINES
    • H02K15/00Methods or apparatus specially adapted for manufacturing, assembling, maintaining or repairing of dynamo-electric machines
    • H02K15/12Impregnating, heating or drying of windings, stators, rotors or machines
    • HELECTRICITY
    • H02GENERATION; CONVERSION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 H02KDYNAMO-ELECTRIC MACHINES
    • H02K15/00Methods or apparatus specially adapted for manufacturing, assembling, maintaining or repairing of dynamo-electric machines
    • H02K15/14Casings; Enclosures; Support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anufacturing & Machinery (AREA)
  • Power Engineering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Manufacture Of Motors, Generator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电机加工设备,包括底座和转动盘;转动盘上安装有顶限位座,顶限位座滑动连接有底定位座;顶限位座连接有第一复位单元;转动盘上还转动连接有杠杆单元;底座上安装有顶升单元;需要将电机放置于底定位座时,启动顶升单元,使得顶升单元的顶升端上升,使得杠杆单元的另一端下移,从而带动底定位座沿远离顶限位座的方向活动,便于第一上料装置将未加工的电机放入底定位座上;随后,在第一复位单元的作用下,底定位座朝靠近顶限位座的方向移动,使电机被底定位座及顶限位座所夹紧,令电机能够稳定安装于转动盘上;其中,顶升单元安装于底座上,减少了转动盘的转动惯量,使得电机的生产效率提高;故本方案稳定性高且生产效率高。

Description

一种电机加工设备及电机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电机组装制造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电机加工设备及电机。
背景技术
电机是一种将电能转换成机械能的装置,广泛应用于新能源汽车、家电、航天等领域。电机的组装成型涉及许多工艺,例如磁体安装、转子装配、轴承装配、定子装配等,目前,为了实现电机的高效生产,市面上存在多种不同类型的电机生产线,但核心仍然是通过传送结构将夹具上的电机壳体依次经过各个工艺对应的设备,以完成电机的成型组装。
例如,设置一转盘结构和围绕转盘结构设置的上料机构、装配机构、下料机构等,转盘结构上表面同圆心阵列设有多个治具座,电机壳体可以初步放置于治具座上,然后随着转盘结构的转动,能够依次经过相应工艺的设备,从而得到成型的电机。其中,为了提高电机的定位精度,如何将电机稳定地固定连接于治具座上,是本领域技术人员重点关注的技术问题。
对此,本领域技术人员普遍采用的技术手段是,通过在转盘结构上对应每个治具座配置相应的气缸,并通过传动结构将气缸施加的压力转为对电机的夹持力,从而使得电机能够更加稳定地安装于治具座上。但上述改进方式,需要在转盘结构上安装一定数量的气缸,导致转盘结构整体的转动惯量较大,对驱动转盘结构转动的电机而言,其负载越大(转盘结构的转动惯量越大),其速度越小,进而导致电机生产设备的生产效率降低,即目前的电机生产设备需要牺牲生产效率来提供稳定性。
因此,现有技术中的电机生产设备在保证稳定性的前提下存在生产效率较低的技术问题。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电机加工设备及电机,以解决现有技术中的电机生产设备在保证稳定性的前提下存在生产效率较低的的技术问题。
为达此目的,本发明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一种电机加工设备,包括底座和转动盘,所述转动盘能相对于所述底座自转;沿所述转动盘的自转方向,所述底座上于所述转动盘的外侧还依次设置有第一上料装置、加工装置及下料装置;
所述转动盘的边沿安装有顶限位座,所述顶限位座滑动连接有配置电机安装位的底定位座;所述顶限位座连接有第一复位单元,所述第一复位单元用于令所述底定位座朝靠近所述顶限位座的方向移动;
所述转动盘还转动连接有杠杆单元;所述杠杆单元与所述转动盘之间连接有的第二复位单元,所述第二复位单元用于令所述杠杆单元的一端沿远离所述底定位座的方向转动;
所述底座上于所述第一上料装置的一侧,及所述下料装置的一侧分别安装有顶升单元,所述顶升单元位于所述转动盘的下方,所述顶升单元的顶升端用于与所述杠杆单元的一端抵接,以令所述杠杆单元的另一端沿靠近所述底定位座的方向转动。
可选地,所述顶限位座朝向所述底座的一侧依次连接有导杆和连接板;所述底定位座穿过所述导杆,并与所述导杆滑动连接;
所述第一复位单元为弹簧,所述弹簧套设于所述导杆外,并分别与所述连接板及所述底定位座抵接;
所述顶限位座上对应电机工件的壳体凸设有第一限位块,对应电机工件的输出轴设置有第二限位块,所述第一限位块及所述第二限位块沿远离所述底座的方向依次设置。
可选地,所述第二限位块与所述底座可活动地连接,以调节所述第二限位块与所述第一限位块的间距。
可选地,所述底定位座朝向所述杠杆单元的一侧凸设有抵接块,所述抵接块开设有抵接槽;
所述抵接槽内设置有抵接轴,所述抵接轴沿靠近所述杠杆单元的方向延伸设置,所述抵接轴上转动连接有第一轴承,所述第一轴承的外壁面凸出于所述抵接槽,以令所述杠杆单元的另一端能与所述第一轴承的外壁面抵接。
可选地,所述加工装置包括沿所述转动盘的自转方向依次设置的预加热装置、封胶装置及再加热装置;
其中,所述封胶装置用于对所述输出轴与所述电机工件的第二轴承之间的间隙进行封胶。
可选地,所述第一上料装置包括安装于所述底座上的平移上料组件,所述平移上料组件的平移端安装有升降上料组件,所述升降上料组件的升降端安装有夹持组件;所述夹持组件能于电机供料位与所述电机安装位之间移动;
所述第一上料装置还包括第一进料组件,所述第一进料组件上承载有托盘单元,所述第一进料组件用于将装载有电机工件的托盘单元传送至所述电机供料位。
可选地,所述第一进料组件的一侧还设置有退盘组件,所述退盘组件与所述第一进料组件之间设置有托盘移位装置;所述托盘移位装置用于将空载的托盘单元从所述电机供料位移动至所述退盘组件;
所述第一进料组件包括第一进料侧板与第二进料侧板,所述第一进料侧板与所述第二进料侧板之间设置有用于传送托盘单元的进料传送带;所述电机供料位设置于所述进料传送带的出口处;
所述退盘组件包括第一退料侧板与第二退料侧板,所述第一退料侧板与所述第二退料侧板之间设置有退料传送带,所述退料传送带的入口处设置有托盘下料位;
所述托盘移位装置的移动端安装有移盘座,所述移盘座能于所述电机供料位与所述托盘下料位之间活动。
可选地,所述移盘座包括沿远离所述转动盘的第一方向依次设置的第一移料侧板与第二移料侧板;所述第一进料侧板、所述第二进料侧板、所述第一退料侧板及所述第二退料侧板沿所述第一方向依次设置;
其中,所述第二进料侧板、所述第一退料侧板及所述第二退料侧板各自与所述托盘移位装置的间距相同,所述第一退料侧板与所述托盘移位装置的间距小于所述第二进料侧板与所述托盘移位装置的间距;
所述第二退料侧板较所述第一退料侧板凸出于所述托盘移位装置。
可选地,所述第一进料组件的一侧还设置有第二进料组件和第二上料装置,所述第二上料装置用于将所述第二进料组件上的加固环套设于电机工件的输出轴外。
一种电机,采用如上所述的电机加工设备进行加工。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本发明提供的电机加工设备及电机,其对电机进行加工时,启动第一上料装置一侧的顶升单元,使得顶升单元的顶升端上升并与杠杆单元的一端抵接,此时杠杆单元的一端同步上升,带动杠杆单元的另一端下移,从而带动底定位座沿远离顶限位座的方向活动,便于第一上料装置将未加工的电机放入电机安装位上;随后,在第一复位单元的作用下,底定位座朝靠近顶限位座的方向移动,使电机被底定位座及顶限位座所夹紧,令电机能够稳定安装于转动盘上;接着,转动盘转动,即可带动电机经过加工装置完成加工,并抵达下料装置,此时,同样利用下料装置一侧的顶升单元,使底定位座沿远离顶限位座的方向活动,便于下料装置将电机从电机安装位上取出。其中,需要说明的是,顶升单元安装于底座上,并利用杠杆单元间接地控制底定位座的位置,减少了传动盘上的负载量,进而减少了转动盘的转动惯量,便于转动盘进行高速运动,使得电机工件在不同工位之间的流转速度得到提高,在保证稳定性的前提下,使得电机的生产效率提高。因此,本发明中的电机加工设备具备稳定性高且生产效率高的优点。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性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它的附图。
本说明书附图所绘示的结构、比例、大小等,均仅用以配合说明书所揭示的内容,以供熟悉此技术的人士了解与阅读,并非用以限定本发明可实施的限定条件,故不具技术上的实质意义,任何结构的修饰、比例关系的改变或大小的调整,在不影响本发明所能产生的功效及所能达成的目的下,均应仍落在本发明所揭示的技术内容得能涵盖的范围内。
图1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电机加工设备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实施例中的第一上料装置的局部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实施例中的第一上料装置的俯视结构示意图;
图4为图3的A处的局部放大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电机加工设备的第一局部结构示意图;
图6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电机加工设备的第二局部结构示意图;
图7为图6的B处的局部放大结构示意图;
图8为图6的C处的局部放大结构示意图;
图9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电机加工设备的第三局部结构示意图;
图10为本发明实施例中的第二上料装置的局部结构示意图;
图11为本发明实施例中的电机工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12为本发明实施例中的加固环的剖面结构示意图;
图示说明:100、电机工件;101、壳体;102、输出轴;103、第二轴承;200、托盘单元;300、加固环;301、贯穿孔;
10、底座;11、转动驱动组件;12、转动盘;20、第一上料装置;21、平移上料组件;22、升降上料组件;23、夹持组件;
24、第一进料组件;241、电机供料位;2421、第一进料侧板;2422、第二进料侧板;25、退盘组件;2511、第一退料侧板;2512、第二退料侧板;26、托盘移位装置;27、移盘座;271、第一移料侧板;272、第二移料侧板;28、退料气缸;
31、预加热装置;32、封胶装置;33、再加热装置;40、下料装置;
51、顶限位座;511、第一限位块;512、第二限位块;513、第三限位块;52、底定位座;521、电机安装位;522、抵接块;523、抵接槽;53、导杆;54、连接板;55、第一轴承;56、第一复位单元;
61、顶升单元;62、杠杆单元;63、第二复位单元;
70、第二进料组件;80、第二上料装置;81、负压板;82、负压气道;83、安装孔。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得本发明的发明目的、特征、优点能够更加的明显和易懂,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下面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非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它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在本发明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上”、“下”、“顶”、“底”、“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发明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发明的限制。需要说明的是,当一个组件被认为是“连接”另一个组件,它可以是直接连接到另一个组件或者可能同时存在居中设置的组件。
下面结合附图并通过具体实施方式来进一步说明本发明的技术方案。
如图1至图12所示,图1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电机加工设备的整体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发明实施例中的第一上料装置的局部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发明实施例中的第一上料装置的俯视结构示意图,图4为图3的A处的局部放大结构示意图,图5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电机加工设备的第一局部结构示意图,图6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电机加工设备的第二局部结构示意图,图7为图6的B处的局部放大结构示意图,图8为图6的C处的局部放大结构示意图,图9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电机加工设备的第三局部结构示意图,图10为本发明实施例中的第二上料装置的局部结构示意图,图11为本发明实施例中的电机工件的结构示意图,图12为本发明实施例中的加固环的剖面结构示意图;
实施例一
本实施例提供的电机加工设备,主要应用于加工电机的场景,能够对来料的电机工件100进行加热、封胶等工艺,满足电机的生产工艺要求;同时,本所述实施例中通过对电机加工设备的结构进行改进,使其具备稳定性高且生产效率高的优点。
如图1、图5至图7所示,本实施例中的电机加工设备包括底座10和转动盘12,转动盘12能相对于底座10自转;如图6所示,底座10上安装有转动驱动组件11,转动驱动组件11能够驱动转动盘12转动,其具体的结构不作限定,能够带动转动盘12转动即可;沿转动盘12的自转方向,底座10上于转动盘12的外侧还依次设置有第一上料装置20、加工装置及下料装置40;转动盘12的边沿安装有顶限位座51,顶限位座51滑动连接有配置电机安装位521的底定位座52;可以理解的是,第一上料装置20能将电机工件100放于电机安装位521上,进而转动盘12能够通过顶限位座51及底定位座52带动电机工件100依次经过加工装置进行加工,并最终将电机工件100送至下料装置40的一侧,便于下料装置40将加工后的电机工件100送出。
如图7和图9所示,顶限位座51连接有第一复位单元56(图未示),第一复位单元56用于令底定位座52朝靠近顶限位座51的方向移动;转动盘12还转动连接有杠杆单元62;杠杆单元62与转动盘12之间连接有的第二复位单元63,第二复位单元63用于令杠杆单元62的一端沿远离底定位座52的方向转动;底座10上于第一上料装置20的一侧,及下料装置40的一侧分别安装有顶升单元61,顶升单元61位于转动盘12的下方,顶升单元61可以为气缸、油缸等具备可升降的结构,顶升单元61的顶升端用于与杠杆单元62的一端抵接,以令杠杆单元62的另一端沿靠近底定位座52的方向转动。
具体地,对电机工件100进行加工时,启动第一上料装置20一侧的顶升单元61,使得顶升单元61的顶升端上升并与杠杆单元62的一端抵接,此时杠杆单元62的一端同步上升,带动杠杆单元62的另一端下移,从而带动底定位座52沿远离顶限位座51的方向活动,便于第一上料装置20将未加工的电机工件100放入电机安装位521上;随后,顶升单元61复位回缩,在第二复位单元63的作用下,杠杆单元62的一端同步下移,带动杠杆单元62的另一端上升;在第一复位单元56的作用下,在底定位座52朝靠近顶限位座51的方向移动,使电机工件100被底定位座52及顶限位座51所夹紧,令电机工件100能够稳定安装于转动盘12上;接着,转动盘12转动,即可带动电机工件100经过加工装置完成加工,并抵达下料装置40,此时,同样利用下料装置40一侧的顶升单元61,使底定位座52沿远离顶限位座51的方向活动,便于下料装置40将电机工件100从电机安装位521上取出。其中,需要说明的是,顶升单元61安装于底座10上,并利用杠杆单元62间接地控制底定位座52的位置,减少了转动盘12上的负载量,进而减少了转动盘12的转动惯量,便于转动盘12进行高速运动,使得电机工件100在不同工位之间的流转速度得到提高,在通过底定位座52及顶限位座51夹紧电机工件100以保证稳定性的前提下,使得电机工件100的生产效率提高。因此,本实施例中的电机加工设备在保证了稳定性的前提下,使得生产效率得到提高。
在本实施例中,如图7和图9所示,第一复位单元56为弹簧,顶限位座51朝向底座10的一侧依次连接有导杆53和连接板54;底定位座52通过直线轴承穿过导杆53,并与导杆53滑动连接;弹簧套设于导杆53外,并分别与连接板54及底定位座52抵接;顶限位座51上对应电机工件100的壳体101凸设有第一限位块511,对应电机工件100的输出轴102设置有第二限位块512,对应壳体101设置有第三限位块513,第一限位块511及第二限位块512沿远离底座10的方向依次设置。示例性的,在顶升单元61并未伸出其顶升端时,弹簧作用于底定位座52,使底定位座52沿靠近顶限位座51的方向移动,从而能够夹紧电机安装位521上的电机工件100;在顶升单元61伸出顶升端后,通过杠杆单元62作用于底定位座52,使底定位座52克服弹簧的弹力的下移,以留出间隙供电机工件100放入或取出电机安装位521。
作为一个可选的实施方式,第二限位块512与底座10可活动地连接,以调节第二限位块512与第一限位块511的间距,通过令第二限位块512与第一限位块511的间距的调节,能够满足不同电机工件100的输出轴102长度要求,即需要对设置其他尺寸输出轴102的电机工件100进行加工时,可以调节第二限位块512的位置。示例性的,在底座10开设有一调节槽,通过一螺栓穿过第二限位块512与调节槽,并通过螺母锁紧螺栓的端部,实现第二限位块512与底座10可活动地连接。
作为一个优选的实施方式,如图7和图8所示,底定位座52朝向杠杆单元62的一侧凸设有抵接块522,抵接块522开设有抵接槽523;抵接槽523内设置有抵接轴,抵接轴沿靠近杠杆单元62的方向延伸设置,抵接轴上转动连接有第一轴承55,第一轴承55的外壁面凸出于抵接槽523,以令杠杆单元62的另一端能与第一轴承55的外壁面抵接。示例性的,在顶升单元61伸出顶升端后,杠杆单元62顺时针转动,杠杆单元62的另一端与第一轴承55的外壁面接触;接着杠杆单元62继续顺时针转动,以带动底定位座52下移,可以理解的是,杠杆单元62为旋转运动,底定位座52为直线运动,如果杠杆单元62直接作用于底定位座52,因为运动方向不同,两者之间存在滑动摩擦,容易损失能量,降低力传递的效率;在设置第一轴承55后,第一轴承55的内圈与外圈能相对于转动,在该过程中,杠杆单元62接触的是第一轴承55的外壁面,且第一轴承55的外圈能够相对于杠杆单元62转动,避免杠杆单元62直接与底定位座52碰撞,从而能够减少杠杆单元62与底定位座52之间的摩擦,使得底定位座52的下移更加顺畅,从而提高整体的效率及寿命。
在本实施例中,可以将电机工件100作为原料以人工或自动化设备的形式放入第一上料装置20,第一上料装置20能够将电机工件100送入电机安装位521。具体地,以四个电机工件100为一组,放置于托盘单元200上;对应地,转动盘12上设置有8组搬运组件,每组搬运组件对应地设有4个底定位座52及对应的顶限位座51,并通过一杠杆单元62共同触发底定位座52的下移,上述8组搬运组件沿转动盘12的圆周方向分布于转动盘12的边沿。即本实施例中的电机加工设备,以四个电机工件100为一组,对其进行流转及加工。
如图1至图2所示,第一上料装置20包括安装于底座10上的平移上料组件21,平移上料组件21的平移端安装有升降上料组件22,升降上料组件22的升降端安装有夹持组件23;夹持组件23能于电机供料位241与电机安装位521之间移动;如图1至图3所示,第一上料装置20还包括第一进料组件24,第一进料组件24上承载有托盘单元200,第一进料组件24用于将装载有电机工件100的托盘单元200传送至电机供料位241。其中,夹持组件23包括夹持气缸,能够夹持位于电机供料位241的托盘单元200上的电机工件100,平移上料组件21及升降上料组件22均为气缸,在夹持组件23夹持托盘单元200上的电机工件100后,升降上料组件22带动夹持组件23上升,使得电机工件100对齐底定位座52,然后通过平移上料组件21带动电机工件100放置于底定位座52的电机安装位521上,实现电机工件100从第一进料组件24至底定位座52的移动。
需要说明的是,平移上料组件21及升降上料组件22除了选用气缸外,还可以选用直线电机等具备直线移动能力的其他结构,能够带动夹持组件23从第一进料组件24移动至底定位座52即可。
进一步地,第一进料组件24的一侧还设置有退盘组件25,退盘组件25与第一进料组件24之间设置有托盘移位装置26;托盘移位装置26用于将空载的托盘单元200从电机供料位241移动至退盘组件25;第一进料组件24及退盘组件25均为传送带结构,能够带动托盘单元200移动,示例性的,第一进料组件24将装有电机工件100的托盘单元200送入电机供料位241后,由平移上料组件21、升降上料组件22及夹持组件23将电机工件100送入电机安装位521;此时托盘单元200为空载,托盘移位装置26将空载的托盘单元200从电机供料位241移动至退盘组件25,便于退盘组件25将托盘单元200送出电机加工设备外。
其中,如图3和图4所示,第一进料组件24包括第一进料侧板2421与第二进料侧板2422,第一进料侧板2421与第二进料侧板2422之间设置有用于传送托盘单元200的进料传送带;电机供料位241设置于进料传送带的出口处;退盘组件25包括第一退料侧板2511与第二退料侧板2512,第一退料侧板2511与第二退料侧板2512之间设置有退料传送带,退料传送带的入口处设置有托盘下料位;托盘移位装置26为直线气缸,托盘移位装置26的移动端安装有移盘座27,移盘座27能于电机供料位241与托盘下料位之间活动。
进一步地,如图4所示,移盘座27包括沿远离转动盘12的第一方向依次设置的第一移料侧板271与第二移料侧板272;第一进料侧板2421、第二进料侧板2422、第一退料侧板2511及第二退料侧板2512沿第一方向依次设置。
其中,第二进料侧板2422、第一退料侧板2511及第二退料侧板2512各自与托盘移位装置26的间距相同,第一退料侧板2511与托盘移位装置26的间距小于第二进料侧板2422与托盘移位装置26的间距;第二移料侧板272较第一移料侧板271凸出于托盘移位装置26;另外地,退盘组件25的入口处还设置有退料气缸28,退料气缸28能够将移盘座27上的托盘单元200推入退盘组件25。通过对上述侧板的设置,使得移盘座27与第一进料组件24对接时,形成完整的对托盘单元200限位的结构,当移盘座27与退盘组件25对接时,第一移料侧板271与第一退料侧板2511形成间隙,不同于利用传送带将托盘单元200送入移盘座27,需要将托盘单元200从移盘座27送入退盘组件25时,需要额外的退料气缸28为托盘单元200提供动力,该间隙能够减少对托盘单元200的摩擦力,从而使得退料气缸28能够更轻松地加工托盘单元200推入退盘组件25。
如图5和图11所示,加工装置包括沿转动盘12的自转方向依次设置的预加热装置31、封胶装置32及再加热装置33;其中,预加热装置31及再加热装置33均能对电机工件100进行加热,具体的结构为本领域技术人员所熟知,本实施例中不作具体展开;封胶装置32用于对输出轴102与电机工件100的第二轴承103之间的间隙进行封胶,封胶装置32能够向上述间隙喷胶,待胶固化后,即在输出轴102与第二轴承103之间形成封胶结构,封胶装置32的具体结构为本领域技术人员所熟知,本实施例中不作具体展开。但需要说明的是,本实施例中的加工装置对电机工件100先预热,再进行封胶,能够降低胶体的粘度,更容易填充微小间隙,从而形成更均匀的密封层,以提高封胶效果,并且能够提前对胶体进行固化。
进一步地,如图1、图11及图12所示,第一进料组件24的一侧还设置有第二进料组件70和第二上料装置80,第二上料装置80用于将第二进料组件70上的加固环300套设于电机工件100的输出轴102外。其中,第二进料组件70采用传送带结构,其能够输送加固环300,其具体结构为本领域技术人员所知悉,不作具体展开;第二上料装置80同样包括安装于底座10上的平移上料组件21,平移上料组件21的平移端安装有升降上料组件22,与第一上料装置20区别在于,升降上料组件22的升降端安装有负压板81,负压板81对应加固环300的位置开设有安装孔83,且负压板81的内部形成有负压气道82,该负压气道82延伸至安装孔83的孔壁,当加固环300位于安装孔83内时,外部的负压设备可以通过负压气道82在安装孔83的孔壁处产生负压,以吸附加固环300;接着,通过平移上料组件21及升降上料组件22的作用,可以带动负压板81相对于托盘单元200上的电机工件100由上往下地运动,当加固环300接近第二轴承103时,即可撤去负压,使得加固环300落在第二轴承103的内圈,可以理解的是,安装孔83的上下侧并未装配其他零件,因此在平移上料组件21及升降上料组件22的作用下,使得安装孔83可以套在输出轴102外,使得加固环300尽可能地贴近第二轴承103,以保证加固环300相对于电机工件100的安装精度。示例性的,第二进料组件70将一组4个加固环300移动至安装孔83的正下方,通过升降上料组件22带动负压板81下降,使得加固环300位于安装孔83中,便于通过负压吸附固定加固环300;接着,通过平移上料组件21使得安装孔83位于输出轴102的正上方,利用升降上料组件22带动负压板81下降,使得加固环300尽可能地贴近第二轴承103;随后,撤去负压,令加固环300落在第二轴承103的内圈,随后平移上料组件21及升降上料组件22复位,使得负压板81回到下一组加固环300的正上方。
需要说明的是,加固环300具备磁性,因此加固环300与输出轴102可产生相互作用的磁力,进而保证加固环300与输出轴102的同心度。
需要补充的是,加固环300随电机工件100依次经过预加热装置31、封胶装置32及再加热装置33;在封胶装置32进行封胶的过程中,胶体可以从第二轴承103的内圈溢出,并填满加固环300与输出轴102之间的间隙;加固环300的设置,能够提高封胶结构的机械强度,并且有效避免胶体外溢至第二轴承103的内外圈缝隙处;同时,因为加固环300经过预加热后会出现热胀现象,当电机工件100下料冷却后,加固环300会向内侧收缩,一方面,使得封胶结构能够更紧密地与输出轴102贴合,以提高密封性,另一方面,能够容纳更多的胶体,以进一步提高封胶结构的机械强度。
实施例二
本实施例中的电机采用实施例一中的电机加工设备进行加工。如图11所示,电机包括壳体101,壳体101中分别转动连接有第二轴承103和输出轴102,输出轴102穿过第二轴承103的内圈,且输出轴102外套设有加固环300,加固环300与输出轴102之间的间隙、输出轴102与第二轴承103之间的间隙之间形成有封胶结构。其中,如图12所示,加固环300的壁面开设有贯穿孔301,贯穿孔301的口径沿远离加固环300轴线的方向递减,即形成一斜面,对于胶体而言,更难从加固环300中溢出,提高了胶体的利用率。
以上所述,以上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发明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尽管参照前述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这些修改或者替换,并不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发明各实施例技术方案的精神和范围。

Claims (10)

1.一种电机加工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底座(10)和转动盘(12),所述转动盘(12)能相对于所述底座(10)自转;沿所述转动盘(12)的自转方向,所述底座(10)上于所述转动盘(12)的外侧还依次设置有第一上料装置(20)、加工装置及下料装置(40);
所述转动盘(12)的边沿安装有顶限位座(51),所述顶限位座(51)滑动连接有配置电机安装位(521)的底定位座(52);所述顶限位座(51)连接有第一复位单元(56),所述第一复位单元(56)用于令所述底定位座(52)朝靠近所述顶限位座(51)的方向移动;
所述转动盘(12)还转动连接有杠杆单元(62);所述杠杆单元(62)与所述转动盘(12)之间连接有的第二复位单元(63),所述第二复位单元(63)用于令所述杠杆单元(62)的一端沿远离所述底定位座(52)的方向转动;
所述底座(10)上于所述第一上料装置(20)的一侧,及所述下料装置(40)的一侧分别安装有顶升单元(61),所述顶升单元(61)位于所述转动盘(12)的下方,所述顶升单元(61)的顶升端用于与所述杠杆单元(62)的一端抵接,以令所述杠杆单元(62)的另一端沿靠近所述底定位座(52)的方向转动。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电机加工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顶限位座(51)朝向所述底座(10)的一侧依次连接有导杆(53)和连接板(54);所述底定位座(52)穿过所述导杆(53),并与所述导杆(53)滑动连接;
所述第一复位单元(56)为弹簧,所述弹簧套设于所述导杆(53)外,并分别与所述连接板(54)及所述底定位座(52)抵接;
所述顶限位座(51)上对应电机工件(100)的壳体(101)凸设有第一限位块(511),对应电机工件(100)的输出轴(102)设置有第二限位块(512),所述第一限位块(511)及所述第二限位块(512)沿远离所述底座(10)的方向依次设置。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电机加工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限位块(512)与所述底座(10)可活动地连接,以调节所述第二限位块(512)与所述第一限位块(511)的间距。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电机加工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底定位座(52)朝向所述杠杆单元(62)的一侧凸设有抵接块(522),所述抵接块(522)开设有抵接槽(523);
所述抵接槽(523)内设置有抵接轴,所述抵接轴沿靠近所述杠杆单元(62)的方向延伸设置,所述抵接轴上转动连接有第一轴承(55),所述第一轴承(55)的外壁面凸出于所述抵接槽(523),以令所述杠杆单元(62)的另一端能与所述第一轴承(55)的外壁面抵接。
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电机加工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加工装置包括沿所述转动盘(12)的自转方向依次设置的预加热装置(31)、封胶装置(32)及再加热装置(33);
其中,所述封胶装置(32)用于对所述输出轴(102)与所述电机工件(100)的第二轴承(103)之间的间隙进行封胶。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电机加工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上料装置(20)包括安装于所述底座(10)上的平移上料组件(21),所述平移上料组件(21)的平移端安装有升降上料组件(22),所述升降上料组件(22)的升降端安装有夹持组件(23);所述夹持组件(23)能于电机供料位(241)与所述电机安装位(521)之间移动;
所述第一上料装置(20)还包括第一进料组件(24),所述第一进料组件(24)上承载有托盘单元(200),所述第一进料组件(24)用于将装载有电机工件(100)的托盘单元(200)传送至所述电机供料位(241)。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一种电机加工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进料组件(24)的一侧还设置有退盘组件(25),所述退盘组件(25)与所述第一进料组件(24)之间设置有托盘移位装置(26);所述托盘移位装置(26)用于将空载的托盘单元(200)从所述电机供料位(241)移动至所述退盘组件(25);
所述第一进料组件(24)包括第一进料侧板(2421)与第二进料侧板(2422),所述第一进料侧板(2421)与所述第二进料侧板(2422)之间设置有用于传送托盘单元(200)的进料传送带;所述电机供料位(241)设置于所述进料传送带的出口处;
所述退盘组件(25)包括第一退料侧板(2511)与第二退料侧板(2512),所述第一退料侧板(2511)与所述第二退料侧板(2512)之间设置有退料传送带,所述退料传送带的入口处设置有托盘下料位;
所述托盘移位装置(26)的移动端安装有移盘座(27),所述移盘座(27)能于所述电机供料位(241)与所述托盘下料位之间活动。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一种电机加工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移盘座(27)包括沿远离所述转动盘(12)的第一方向依次设置的第一移料侧板(271)与第二移料侧板(272);所述第一进料侧板(2421)、所述第二进料侧板(2422)、所述第一退料侧板(2511)及所述第二退料侧板(2512)沿所述第一方向依次设置;
其中,所述第二进料侧板(2422)、所述第一退料侧板(2511)及所述第二退料侧板(2512)各自与所述托盘移位装置(26)的间距相同,所述第一退料侧板(2511)与所述托盘移位装置(26)的间距小于所述第二进料侧板(2422)与所述托盘移位装置(26)的间距;
所述第二移料侧板(272)较所述第一移料侧板(271)凸出于所述托盘移位装置(26)。
9.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一种电机加工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进料组件(24)的一侧还设置有第二进料组件(70)和第二上料装置(80),所述第二上料装置(80)用于将所述第二进料组件(70)上的加固环(300)套设于电机工件(100)的输出轴(102)外。
10.一种电机,其特征在于,采用如权利要求1-9中任一项所述的电机加工设备进行加工。
CN202311265449.6A 2023-09-28 2023-09-28 一种电机加工设备及电机 Active CN116995869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11265449.6A CN116995869B (zh) 2023-09-28 2023-09-28 一种电机加工设备及电机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11265449.6A CN116995869B (zh) 2023-09-28 2023-09-28 一种电机加工设备及电机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6995869A CN116995869A (zh) 2023-11-03
CN116995869B true CN116995869B (zh) 2023-11-24

Family

ID=8852873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311265449.6A Active CN116995869B (zh) 2023-09-28 2023-09-28 一种电机加工设备及电机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6995869B (zh)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2528462A (zh) * 2012-03-07 2012-07-04 浙江大学台州研究院 四工位阀体自动加工机床
CN107645226A (zh) * 2017-09-26 2018-01-30 傅淑君 一种电机转子装配机的轴承转运机构
CN207884467U (zh) * 2018-02-09 2018-09-18 苏州三德精密机械有限公司 用于刷架的上轴承和装连接件系统

Family Cites Familie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DE102016221527A1 (de) * 2016-11-03 2018-05-03 Koenig & Bauer Ag Laminierungsmaschine mit Einziehmittel und ein Verfahren zum Laminieren eines Materials

Patent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2528462A (zh) * 2012-03-07 2012-07-04 浙江大学台州研究院 四工位阀体自动加工机床
CN107645226A (zh) * 2017-09-26 2018-01-30 傅淑君 一种电机转子装配机的轴承转运机构
CN207884467U (zh) * 2018-02-09 2018-09-18 苏州三德精密机械有限公司 用于刷架的上轴承和装连接件系统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6995869A (zh) 2023-11-03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8723764B (zh) 一种转子的卡簧装配机的工作方法
CN108994396B (zh) 一种数控磨齿机自动上下料的设计
CN110855106B (zh) 一种永磁无刷直流电机转子贴磁装置
CN104795947A (zh) 一种全自动贴磁瓦机
CN111774887A (zh) 一种回转台及夹具
CN116995869B (zh) 一种电机加工设备及电机
CN109474147B (zh) 一种装配电机机壳的生产设备及方法
CN109950185B (zh) 晶圆甩干设备
CN113369862A (zh) 一种滚珠丝杠副轴承自动压装系统及装配方法
CN110788436A (zh) 一种回流焊机用的真空炉设备
CN116460728A (zh) 一种汽车连杆用弹性珩磨套精密加工装置
CN215146601U (zh) 一种全自动高压接头组装设备
CN110405237A (zh) 一种弹药药柱成形加工时的固定装置
CN202006405U (zh) 机械手式水钻磨抛机
CN212420416U (zh) 一种回转台及夹具
CN212859450U (zh) 一种带真空吸附的镜头自动组装旋转夹具
CN113601124A (zh) 一种柱塞高精度成型工艺
CN113246092A (zh) 一种工业机器人用自动化转向运输装置及方法
CN105620002A (zh) 背光组装装置及自动化贴合设备
CN110116370B (zh) 静压型高精度回转分度装置
CN219379824U (zh) 一种精密装盘结构
CN116900613B (zh) 一种磁力泵内磁转子焊接工装
CN211759754U (zh) 一种自动装齿轮箱机构
CN111215891A (zh) 一种磁力泵内磁转子的自动化组装机中的第一装配机构
CN112008058B (zh) 双金属轴承加工工装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