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6995427B - 辐射单元及基站天线 - Google Patents

辐射单元及基站天线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6995427B
CN116995427B CN202311269103.3A CN202311269103A CN116995427B CN 116995427 B CN116995427 B CN 116995427B CN 202311269103 A CN202311269103 A CN 202311269103A CN 116995427 B CN116995427 B CN 116995427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arm
connection
combiner
combining
bas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311269103.3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6995427A (zh
Inventor
杨耀庭
刘正贵
李慧敏
潘利君
曲鑫
陈金涛
孙波
程伟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CICT Mobile Communication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CICT Mobile Communication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CICT Mobile Communication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CICT Mobile Communication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311863710.2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7791132A/zh
Priority to CN202311269103.3A priority patent/CN116995427B/zh
Publication of CN116995427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6995427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6995427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6995427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QANTENNAS, i.e. RADIO AERIALS
    • H01Q1/00Details of, or arrangements associated with, antennas
    • H01Q1/50Structural association of antennas with earthing switches, lead-in devices or lightning protector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QANTENNAS, i.e. RADIO AERIALS
    • H01Q1/00Details of, or arrangements associated with, antennas
    • H01Q1/12Supports; Mounting mean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QANTENNAS, i.e. RADIO AERIALS
    • H01Q1/00Details of, or arrangements associated with, antennas
    • H01Q1/36Structural form of radiating elements, e.g. cone, spiral, umbrella; Particular materials used therewith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QANTENNAS, i.e. RADIO AERIALS
    • H01Q23/00Antennas with active circuits or circuit elements integrated within them or attached to them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QANTENNAS, i.e. RADIO AERIALS
    • H01Q9/00Electrically-short antennas having dimensions not more than twice the operating wavelength and consisting of conductive active radiating elements
    • H01Q9/04Resonant antennas
    • H01Q9/16Resonant antennas with feed intermediate between the extremities of the antenna, e.g. centre-fed dipole

Landscapes

  • Variable-Direction Aerials And Aerial Arrays (AREA)
  • Waveguide Aerial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通信天线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辐射单元及基站天线。其中辐射单元包括:底座,设置有通孔;辐射器,通过支撑臂支撑设置于底座上;至少一个馈电组件,一个馈电组件对应于一个极化的偶极子二元阵设置,馈电组件包括合路件、连接件和两个馈电臂,馈电臂的一端设有用于与偶极子连接的第一连接端,另一端设有第二连接端;合路件的两端分别设有第三连接端,合路件的两个第三连接端分别与两个馈电臂的第二连接端连接,连接件穿设于通孔,且连接件的一端与合路件连接,另一端用于与外部馈电电缆连接以引入外部信号。大幅度提高了辐射单元的生产效率,简化了组装工艺,降低了天线的生产成本。

Description

辐射单元及基站天线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通信天线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辐射单元及基站天线。
背景技术
随着5G通信技术的发展,4G/5G融合天线成为主流天线,其中辐射单元是融合天线的核心部件。
多制式融合天线在有限的空间内融合更多频段的辐射单元,因辐射单元本身设计复杂,各个辐射单元中的半波振子之间采用同轴电缆连接,一端通过采用电烙铁焊接的方式将同轴电缆的芯线和外导体与半波振子的辐射臂相连,另一端穿过辐射单元地板将同一个极化对角的同轴电缆外接功分器,合路到一个输入信号,以向偶极子馈电,此方式工序复杂,且焊点较多,装配困难,影响天线整体的稳定性,导致天线的互调的稳定性较差。
发明内容
本发明提供一种辐射单元及基站天线,用以解决现有技术中多制式融合天线工艺复杂、装配困难和稳定性较差的缺陷。
第一方面,本发明提供了一种辐射单元,包括:
底座,设置有通孔;
辐射器,通过支撑臂支撑设置于所述底座上,所述辐射器包括由对称偶极子二元阵构成的至少一个极化;
至少一个馈电组件,一个所述馈电组件对应于一个极化的偶极子二元阵设置,所述馈电组件包括合路件、连接件和两个馈电臂,每个所述馈电臂分别与一个所述偶极子二元阵中的两个偶极子连接,且所述馈电臂的一端设有用于与所述偶极子连接的第一连接端,另一端设有第二连接端;所述合路件设置于所述底座上,所述合路件为微带结构或空气微带结构,或,所述合路件与所述底座共同形成微带结构或空气微带结构,且所述合路件的两端分别设有第三连接端,所述合路件的两个第三连接端分别与两个所述馈电臂的所述第二连接端连接,所述连接件穿设于所述通孔,且所述连接件的一端与所述合路件连接,另一端用于与外部馈电电缆连接。
可选地,所述合路件与所述连接件一体成型,或,所述连接件与所述合路件直接连接或耦合连接。
可选地,所述合路件为带状结构,所述连接件与所述合路件的连接位置与所述合路件的两个第二连接端的之间的传输路径相等。
可选地,所述连接件的至少部分外表面设有绝缘层。
可选地,所述馈电臂为同轴电缆、钣金件或压铸件中的一种;
和/或,所述合路件为钣金件、压铸件或印刷电路板中的一种。
可选地,所述支撑臂沿长度方向设置容置槽,所述馈电臂设于所述容置槽内,且所述馈电臂与所述合路件在所述容置槽内连接。
可选地,所述馈电臂为同轴电缆,所述同轴电缆包括芯线,所述芯线外表面自内向外依次设置介质层、屏蔽层和保护层,所述同轴电缆的所述第一连接端和第二连接端均设有屏蔽层外露段,所述容置槽的两个侧壁在与所述屏蔽层外露段对应的位置均设有凸起,所述屏蔽层外露段卡设于两个所述凸起之间。
可选地,所述同轴电缆的第一连接端和第二连接端还设有介质层外露段和芯线外露段,所述屏蔽层外露段、介质层外露段和所述芯线外露段自所述同轴电缆的中心向端部的位置依次设置,所述第二连接端的所述芯线外露段与所述合路件焊接或通过紧固件连接。
可选地,所述馈电臂为钣金件或压铸件,所述合路件为钣金件或压铸件,所述馈电臂的第二连接端与所述合路件的第三连接端耦合连接,所述支撑臂在所述第二连接端与所述第三连接端耦合的位置向内凹陷形成避让槽,所述合路件的第三连接端与所述避让槽的底壁弹性抵触。
可选地,所述合路件为印刷电路板,所述印刷电路板包括基板和设于所述基板上的电路带线,所述基板设于所述底座上并与所述底座电连接,所述电路带线的两端分别与两个所述馈电臂的第二连接端连接。
第二方面,本发明还提供了一种天线,包括上述任一种辐射单元。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技术方案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如下优点: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辐射单元,馈电臂与偶极子进行耦合连接,两个馈电臂通过合路件进行合路,并通过连接件引入外部信号,将合路件设置在底座上,减小了外接合路器的互调风险,合路件为微带结构或空气微带结构,或者,合路件与底座共同形成微带结构或空气微带结构,减小了辐射单元的损耗。另外,将馈电臂和合路件分体设置,使得安装更为便捷,辐射单元的维护成本也较为低廉,且分体设置的馈电臂和合路件在生产时工艺更简单,在安装时也不易变形,提高了基站天线整体的稳定性,简化了组装工艺,生产效率较高,降低了天线的生产成本。
附图说明
此处的附图被并入说明书中并构成本说明书的一部分,示出了符合本发明的实施例,并与说明书一起用于解释本发明的原理。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性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发明实施例所述辐射单元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实施例所述辐射单元另一视角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一些实施例所述合路件和连接件与底座的安装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发明一些实施例所述辐射单元的结构示意图(馈电臂为同轴电缆,合路件为钣金件);
图5为图4中A点的局部放大图;
图6为本发明一些实施例所述合路件和连接件一体成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7为本发明一些实施例所述馈电臂与合路件及连接件的连接结构示意图;
图8为本发明其他一些实施例所述印刷电路板与连接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9为辐射单元的驻波比曲线图。
其中,1、辐射器;2、支撑臂;201、容置槽;202、凸起;3、底座;301、通孔;4、馈电组件;401、馈电臂;401a、同轴电缆;401b、第一钣金件;4011、第二连接端;4011a、屏蔽层外露段;4011b、介质层外露段;4011c、芯线外露段;4012、第一连接端;402、合路件;402a、第二钣金件;402b、印刷电路板;402c、电路带线;4021、第三连接端;4022、固定孔;4023、第二固定件;4024、避让部;403、连接件;4031、第一连接段;4032、第二连接段;4032a、绝缘层;5、第一固定件。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能够更清楚地理解本发明的上述目的、特征和优点,下面将对本发明的方案进行进一步描述。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发明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
在下面的描述中阐述了很多具体细节以便于充分理解本发明,但本发明还可以采用其他不同于在此描述的方式来实施;显然,说明书中的实施例只是本发明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
如图1至图8所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辐射单元,包括底座3、辐射器1和至少一个馈电组件4,底座3上设有通孔301,辐射器1通过支撑臂2支撑设置于底座3上,辐射器1包括由对称偶极子二元阵构成的至少一个极化,一个馈电组件4对应于一个极化的偶极子二元阵设置;馈电组件4包括合路件402、连接件403和两个馈电臂401,两个馈电臂401分别与偶极子二元阵中的两个偶极子耦合连接,且馈电臂401的一端设有用于与偶极子连接的第一连接端4012,另一端设有第二连接端4011,合路件402设置于底座3上,且合路件402的两端分别设有第三连接端4021,合路件402的两个第三连接端4021分别与馈电臂401的第二连接端4011连接,连接件403穿设于通孔301,且连接件403的一端与合路件402连接,另一端与外部馈电电缆连接以引入外部信号。
结合图1至图3所示,本实施例的辐射单元将合路件402设置在底座3上,减小了外接合路器的互调风险,减小了辐射单元的损耗。另外,将馈电臂401和合路件402分体设置,使得安装更为便捷,辐射单元的维护成本也较为低廉,且分体设置的馈电臂401和合路件402在生产时工艺更简单,在安装时也不易变形,提高了基站天线整体的稳定性,简化了组装工艺,生产效率较高,降低了天线的生产成本。进一步的,结合图3、图6和图7所示,在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中,合路件402与连接件403一体成型。合路件402和连接件403可以采用钣金件或压铸件,如图3和图6所示,在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中,合路件402为第二钣金件402a,连接件403也是钣金件,合路件402和连接件403通过钣金或压铸的工艺一体成型,通过钣金或压铸工艺形成的合路件402为带状结构,通过折弯的方式在合路件402上形成拱起的避让结构4024,使得多条(包括两条)合路件402在交叉位置不出现互相阻挡的情况。或者通过折弯的方式在合路件402上形成弯折点,以与底座3的结构相适配,避免与底座3上的其他结构相互干涉。
连接件403与合路件402一体成型,避免了二者之间的焊接,即可以通过折弯的方式形成连接件403,结合图3所示,在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中,连接件403包括第一连接段4031和第二连接段4032,其中第一连接段4031与合路件402连接并与合路件402位于同一平面内,第二连接段4032通过连接件403弯折形成,以使第二连接段4032可以穿过底座3上的通孔301,在底座301的另一面与外部馈电电缆连接以引入外部信号,在安装完成后,第一连接段4031与合路件402位于底座3的同一侧,也可以与底座3形成微带结构或空气微带结构。在一些优选的实施例中,第二连接段4032与第一连接段4031垂直设置,这样,第二连接段4032正好可以穿过底座3上的通孔301,方便合路件402与连接件403的安装。需要说明的是,本发明所述的“垂直”并不局限于绝对垂直的状态,由于制造工艺导致的公差或因装配导致的误差,可以允许第二连接段4032与第一连接段4031之间的夹角在90°左右浮动,只要第二连接段4032能够穿过底座3上的通孔301与外部馈电电缆进行安装即可。
进一步的,连接件403与合路件402的连接位置位于合路件402的两个第三连接端4021之间,在本发明的一些优选实施例中,连接件403与合路件402的连接位置与合路件402的两个第三连接端4021之间的传输路径相等。也就是说,连接件403与合路件402的连接位置至合路件402的两个第三连接端4021之间的长度相等,这样在进行信号传输时,外部信号经过相同的距离传输到合路件402的两个第三连接端4021,使得信号传输更同步,减小了辐射单元的损耗。
进一步的,在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中,连接件403的至少部分表面设置绝缘层4032a,在连接件403的表面设置绝缘层4032a,有利于调节辐射单元的驻波比。具体的,如图3所示,在第二连接段4032的至少部分表面设置绝缘层4032a,底座3上的通孔301为圆孔,绝缘层4032a的外表面为圆周面,在组装完成之后,绝缘层4032a的外表面与通孔301的内壁相互贴合,一方面可以通过绝缘层4032a使得连接件403与底座3之间的连接更稳定,避免连接件403在通孔301内发生晃动,另一方面,第二连接段4032与底座3之间设有空气介质或绝缘介质(也就是绝缘层4032a),第二连接段4032与底座3以及二者之间的空气介质或绝缘介质共同形成同轴线结构(第二连接段4032相当于内导体,底座3相当于外导体),有利于降低辐射损耗,调节辐射单元的驻波比,实现驻波比功能的最优化。
馈电臂401的选择有多种,在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中,馈电臂401为同轴电缆401a、钣金件或压铸件中的一种。
结合图1至图5所示,当馈电臂401为同轴电缆401a时,馈电臂401的第一连接端4012是对同轴电缆401a裸露的芯线进行弯折形成的,且馈电臂401的第一连接端4012并与辐射器1焊接,合路件402的第三连接端4021为焊接端,馈电臂401的第二连接端4011通过同轴电缆401a裸露的芯线与合路件402的第三连接端4021焊接。
结合图7所示,当馈电臂401为第一钣金件401b或压铸件时,馈电臂401的第一连接端4012弯曲配合与一个偶极子二元阵中的两个偶极子耦合连接,馈电臂401的第二连接端4011与合路件402的第三连接端焊接、耦合连接或通过紧固件固定连接,耦合连接时,馈电臂401的第二连接端4011与合路件402的第三连接端4021之间不直接接触,紧固件可以是螺钉、螺栓等螺纹连接件,或者也可以通过金属丝绑扎等方式将馈电臂401的第二连接端4011和合路件402的第三连接端4021固定连接。
合路件402的形式决定了合路件402与连接件403的连接方式,具体的,合路件402为钣金件、压铸件或印刷电路板402b中的一种。
结合图1至图7所示,在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中,合路件402为钣金件或压铸件,连接件403采用与合路件402同样的制作工艺一体成型,合路件402的第三连接端4021与馈电臂401的第二连接端4011焊接、耦合连接或通过紧固件连接。合路件402为钣金件或压铸件,相当于微带结构中的带线,底座3接地,合路件402与底座3之间介质为介质层,当合路件402与底座3之间为空气介质时,合路件402与底座3和二者之间的空气介质共同形成空气微带结构,减小了辐射单元的损耗。
结合图8所示,在本发明的其他一些实施例中,合路件402为印刷电路板402b,印刷电路板402b包括基板和设于基板上的电路带线402c,基板设于底座上并与底座电连接,电路带线402c的两端分别与两个馈电臂401的第二连接端4011连接,印刷电路板402b上的电路带线402c起到合路件402的同等效果,此时,馈电臂401在与印刷电路板402b连接时,需要将馈电臂401的第二连接端4011与印刷电路板402b上的电路带线402c焊接,印刷电路板402b设置在底座3上,且印刷电路板402b上的地线与底座3电连接,当合路件402为印刷电路板402b时,也能形成微带结构,印刷电路板402b的基体相当于微带结构中的介质层。连接件403的一端与印刷电路板402b上的电路带线402c焊接或耦合连接,另一端与外部馈电电缆连接以接入外部信号。由于印刷电路板402b与底座3均接地,连接件403的第二连接端4032与印刷电路板402b与底座3共同形成带状线结构,有利于降低辐射损耗,调节辐射单元的驻波比,实现驻波比功能的最优化。
进一步的,结合图4和图5所示,在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中,为了固定馈电臂401,支撑臂2沿长度方向设置容置槽201,馈电臂401沿支撑臂2的长度方向设置在容置槽401内,且馈电臂401与合路件402在容置槽201内连接。将馈电臂401和合路件402的连接位置设置在容置槽201内,便于实现馈电臂401和合路件402的连接操作,例如,当馈电臂401和合路件402需要焊接固定或通过紧固件固定时,将馈电臂401与合路件402的连接点设置在容置槽201内,相比于将馈电臂401与合路件402的连接点设置在底座3上,在进行焊接固定或紧固件固定时,更容易操作。
当馈电臂401为同轴电缆401a、钣金件或压铸件时,馈电臂401与支撑臂2的连接方式不同。
具体的,结合图5所示,同轴电缆401a包括芯线,芯线的外表面自内向外依次设置介质层、屏蔽层和保护层,同轴电缆401a的第一连接端4012和第二连接端4012均设有屏蔽层外露段4011a,容置槽201的宽度大于同轴电缆401a的直径,以便于同轴电缆401a能够轻松的安装在容置槽201内。容置槽201的两个侧壁在与屏蔽层外露段4011a对应的位置处均设置凸起,屏蔽层外露段4011a卡设于两个凸起之间,由于同轴电缆401a的保护层材质较软,如果采用容置槽201的侧壁直接对保护层进行抵接,同轴电缆401a在容置槽201内依然可以发生晃动,其安装结构不够稳定。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中,在容置槽201的两个侧壁与屏蔽层外露段4011a对应的位置均设有凸起202,两个凸起202直接抵接在屏蔽层外露段4011a,屏蔽层外露段4011a的硬度高于保护层,因此可以很好的利用凸起202与屏蔽层外露段4011a的卡接实现对同轴电缆401的固定。
进一步的,同轴电缆401a的第一连接端4012和第二连接端4011还设有介质层外露段4011b和芯线外露段4011c,屏蔽层外露段4011a、介质层外露段4011b和芯线外露段4011c自同轴电缆401a的中线向端部依次设置,馈电臂401的第二连接端4011的芯线外露段4011a与和合路件402的第三连接端4021通过焊接或紧固件连接。也就是说在同轴电缆401a的第一连接端4012和第二连接端4011均依次对保护层、屏蔽层和介质层进行剥离,形成屏蔽层外露段4011a、介质层外露段4011b和芯线外露段4011c。同轴电缆401a安装在容置槽201内时,未剥离保护层、屏蔽层和介质层的部分位于容置槽201设置凸起段的一侧,介质层外露段4011b和芯线外露段4011c位于容置槽201设置凸起段的另一侧,在同轴电缆401a上设置介质层外露段4011b,在对芯线外露段4011c与合路件402的第三连接端4021的连接操作时,介质层外露段4011b为连接操作让出一个空间,方便将芯线外露段4011c与合路件402的第三连接端4021的连接。
结合图7所示,在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中,馈电臂401为第一钣金件401b或压铸件,合路件402也是第二钣金件402a或压铸件时,第一钣金件401b的第二连接端4012与第二钣金件402a的第三连接端4021耦合连接,支撑臂2在第二连接端4012与第三连接端4021耦合的位置向内凹陷形成避让槽,第二钣金件402a的第三连接端4021与避让槽的底壁弹性抵触。具体的,馈电臂401为第一钣金件401b或压铸件,合路件402也是第二钣金件402a或压铸件时,馈电臂401的第二连接端4012和合路件402的第三连接端4021均为耦合端,避让槽的一端延伸到底座3上,合路件402的第三连接端4021伸入到避让槽内与避让槽的底壁弹性抵触,馈电臂401的第二连接端4012位于合路件402的第三连接端4021远离避让槽的底壁的一侧,且馈电臂401的第二连接端4012与合路件402的第三连接端4021不直接接触形成耦合连接,在一些优选的实施例中,馈电臂401的第二连接端4012与合路件402的第三连接端4021平行,这样形成的耦合连接结构中,馈电臂401与合路件402之间的信号传播更为稳定。在支撑臂2上设置避让槽,为合路件402的第三连接端4021与馈电件401的第二连接端4012的耦合提供了空间,将合路件402的第三连接端4021设置为与避让槽的底壁弹性抵触的关系,可以在合路件402安装到底座3上时,通过避让槽的底壁对合路件402的第三连接端4021的角度进行调整,使之尽可能与馈电臂401的第二连接端4012平行。
进一步的,在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中,合路件402的两端通过弯折的方式形成第三连接端4021,也就是说合路件402的第三连接端4021相对于合路件402的其他位置向上翘起,在合路件402自然放置在底座3上时,第三连接端4021与底座3之间的夹角小于避让槽的底壁与底座3之间的夹角,这样,第三连接端4021在从底座3进入到避让槽内时,第三连接端4021的端部先与避让槽的底壁抵接,随着第三连接端4021的不断进入,第三连接端4021发生弹性变形,使第三连接端4021整体与避让槽的底壁贴合,以保证合路件402的第三连接端4021与馈电臂401的第二连接端4012尽可能处于平行的状态。需要说明的是,本发明中所述的“平行”不局限于绝对平行的状态,因为制造公差或者装配误差导致的不完全平行是可以被接受的,不影响馈电臂401的第二连接端4011与合路件402的第三连接端4021的信号传输。
当馈电臂401为第一钣金件401b或压铸件,合路件402也是第二钣金件402a或压铸件时,支撑臂2上可以设置容置槽201,也可以不设置容置槽201,在不设置容置槽201的情况下,馈电臂401沿长度方向间隔设置固定点,固定点与支撑臂2之间设置绝缘热熔材质,通过热熔的方式将馈电臂401与支撑臂2固定,此时,避让槽直接开设在支撑臂2上。在设置容置槽201的情况下,馈电臂401可以卡设在容置槽201内,避让槽开设在容置槽201的底壁上,以实现对合路件402的第三连接端4021和馈电臂401的耦合连接进行让位。同样的,也可以采用容置槽201与热熔结合的方式对馈电臂401进行固定。
进一步的,当馈电臂401为钣金件401a或压铸件时,馈电臂401还可以通过第一固定件5与支撑臂2固定连接,第一固定件5为绝缘固定件,可以为一个或多个塑料卡扣,通过在支撑臂2的两侧的不同位置上设置多个塑料卡扣,可以更好的卡设固定馈电臂401。可以理解的是,绝缘固定件可以在馈电臂401的长度方向上的不同位置设置,而且绝缘固定件的实现形式也可以灵活设置,任何可实现将馈电臂401支撑固定在支撑臂2上的实现方式均可应用于此。绝缘固定件固定、容置槽201卡接和通过热熔方式对馈电臂401进行固定的方式可以互相结合,但也都非必要,本领域技术人员可是具体情况灵活实施。
合路件402为第二钣金件402a或压铸件时,合路件402与底座3之间通过第二固定件4023连接,具体的,合路件402上沿长度方向间隔设置多个固定孔4022,底座3上与固定孔4022对应的位置设置第二固定件4023,第二固定件4023为绝缘热熔件,绝缘热熔件插设在固定孔4022内,通过加热的方式进行热熔,实现对合路件402和底座的固定。
在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中,馈电臂401的表面覆盖绝缘介质,以便于馈电臂401与其目标偶极子通过绝缘介质隔离,更好的维持彼此的无物理接触的耦合连接。绝缘介质的材料可为阳极氧化物涂层。本领域技术人员可根据情况灵活选择绝缘介质的材料。相对于其他实施例,由于馈电臂401表面覆盖了绝缘介质,则即使馈电臂401与偶极子之间产生物理隔离,也不影响耦合馈电的原理的实施。
进一步的,在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中,辐射单元包括正交布置的两个极化,馈电组件4的数量也是两个,两个馈电组件4与辐射单元的两个极化一一对应设置。
具体地,偶极子为半波碗状辐射振子,辐射单元由两个半波碗状辐射振子组成的二元阵以正负45°放置;从而在辐射单元内围成安装空间,安装空间内可以安装其他频段的辐射器。
在一个具体实施例中,如图9所示,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辐射单元的驻波比曲线图。图9中,横轴为频率,单位MHz,竖轴为电压驻波比;实线表示第一频段的-45°驻波比的频率曲线,虚线表示+45°驻波比的频率曲线。可以看出,本发明的辐射单元的驻波比小于1.3,阻抗匹配程度高,能够有效降低辐射单元的能量损耗,有利于降低天线的输入功率,可靠性高,成本较低。
另一方面,本发明还提供了一种基站天线,包括由上述实施例提供的辐射单元。
在上述实施例的辐射单元形成的安装空间内,还可以布置其他频率的辐射单元,形成多个共口径辐射单元,多个共口径辐射单元为同频单元组合,或者,至少部分异频单元组合。
在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中,共口径辐射单元通过适当的布局,可以得到多频段融合基站天线,提高互调稳定性,成本较低。
其中,基站天线采用同频单元组合,即多个共口径辐射单元的工作频段相同,基站天线能够同时接收/发送同一频段的多个设备的信号。
基站天线也可以采用至少异频组合,即多个共口径辐射单元中的至少一个与其他工作频段不同,从而天线能够接收/发送多个频段的多个设备的信号。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基站天线,使用更加方便灵活,满足各种使用需求。
由于两个极化正交布置,对应于两个极化的两个馈电组件4的合路件402在底座3上存在重叠的部分,其中一个合路件402在该重叠部分设置拱起的避让部4024,避让部4024朝向远离底座3的方向弯曲,以避免与另一个合路件402交叉接触,确保两个馈电组件4相互独立馈电。
需要说明的是,在本发明中,诸如“第一”和“第二”等之类的关系术语仅仅用来将一个实体或者操作与另一个实体或操作区分开来,而不一定要求或者暗示这些实体或操作之间存在任何这种实际的关系或者顺序。而且,术语“包括”、“包含”或者其任何其他变体意在涵盖非排他性的包含,从而使得包括一系列要素的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不仅包括那些要素,而且还包括没有明确列出的其他要素,或者是还包括为这种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所固有的要素。在没有更多限制的情况下,由语句“包括一个……”限定的要素,并不排除在包括所述要素的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中还存在另外的相同要素。
“垂直”、“水平”、“+45°”或“-45°”、“上”、“中”、“下”以及类似的表述只是为了说明目的,而不是指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发明的限制。
在本发明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固定”等术语应做广义的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或两个元件的相互作用关系,除非另有明确的限定。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发明中的具体含义。
本发明所称“和/或”是包含性的,例如“A;和/或B”,是指只有A,或者只有B,或者同时有A和B。“多个”是指两个或两个以上。
以上所述仅是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使本领域技术人员能够理解或实现本发明。对这些实施例的多种修改对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将是显而易见的,本发明中所定义的一般原理可以在不脱离本发明的精神或范围的情况下,在其它实施例中实现。因此,本发明将不会被限制于本发明所述的这些实施例,而是要符合与本发明所公开的原理和新颖特点相一致的最宽的范围。

Claims (10)

1.一种辐射单元,其特征在于,包括:
底座(3),设置有通孔(301);
辐射器(1),通过支撑臂(2)支撑设置于所述底座(3)上,所述辐射器(1)包括由对称偶极子二元阵构成的至少一个极化;
至少一个馈电组件(4),一个所述馈电组件(4)对应于一个极化的偶极子二元阵设置,所述馈电组件(4)包括合路件(402)、连接件(403)和两个馈电臂(401),每个所述馈电臂(401)分别与一个所述偶极子二元阵中的两个偶极子连接,且所述馈电臂(401)的一端设有用于与所述偶极子连接的第一连接端(4012),另一端设有第二连接端(4011);所述合路件(402)设置于所述底座(3)上,所述合路件(402)与所述底座(3)共同形成微带结构或空气微带结构,且所述合路件(402)的两端分别设有第三连接端(4021),所述合路件(402)的两个第三连接端(4021)分别与两个所述馈电臂(401)的所述第二连接端(4011)连接,所述连接件(403)穿设于所述通孔(301),且所述连接件(403)的一端与所述合路件(402)连接,另一端用于与外部馈电电缆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辐射单元,其特征在于,所述合路件(402)与所述连接件(403)一体成型,或,所述连接件(403)与所述合路件(402)直接连接或耦合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辐射单元,其特征在于,所述合路件(402)为带状结构,所述连接件(403)与所述合路件(402)的连接位置与所述合路件(402)的两个第三连接端(4021)的之间的传输路径相等。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辐射单元,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件(403)的至少部分外表面设有绝缘层(4032a)。
5.根据权利要求1至4任一项所述的辐射单元,其特征在于,所述馈电臂(401)为同轴电缆(401a)、钣金件或压铸件中的一种;
和/或,所述合路件(402)为钣金件、压铸件中的一种。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辐射单元,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臂(2)沿长度方向设置容置槽(201),所述馈电臂(401)设于所述容置槽(201)内,且所述馈电臂(401)与所述合路件(402)在所述容置槽(201)内连接。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辐射单元,其特征在于,所述馈电臂(401)为同轴电缆(401a),所述同轴电缆(401a)包括芯线,所述芯线外表面自内向外依次设置介质层、屏蔽层和保护层,所述同轴电缆(401a)的所述第一连接端(4012)和所述第二连接端(4011)均设有屏蔽层外露段(4011a),所述容置槽(201)的两个侧壁在与所述屏蔽层外露段(4011a)对应的位置均设有凸起(202),所述屏蔽层外露段(4011a)卡设于两个所述凸起(202)之间。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辐射单元,其特征在于,所述同轴电缆(401a)的第一连接端(4012)和第二连接端(4011)还设有介质层外露段(4011b)和芯线外露段(4011c),所述屏蔽层外露段(4011a)、介质层外露段(4011b)和所述芯线外露段(4011c)自所述同轴电缆(401a)的中心向端部的位置依次设置,所述第二连接端(4011)的所述芯线外露段(4011c)与所述合路件(402)焊接或通过紧固件连接。
9.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辐射单元,其特征在于,所述馈电臂(401)为钣金件或压铸件,所述合路件(402)为钣金件或压铸件,所述馈电臂(401)的第二连接端(4011)与所述合路件(402)的第三连接端(4021)耦合连接,所述支撑臂(2)在所述第二连接端(4011)与所述第三连接端(4021)耦合的位置向内凹陷形成避让槽,所述合路件(402)的第三连接端(4021)与所述避让槽的底壁弹性抵触。
10.一种基站天线,其特征在于,包括如权利要求1至9任一项所述的辐射单元。
CN202311269103.3A 2023-09-28 2023-09-28 辐射单元及基站天线 Active CN116995427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11863710.2A CN117791132A (zh) 2023-09-28 2023-09-28 辐射单元及基站天线
CN202311269103.3A CN116995427B (zh) 2023-09-28 2023-09-28 辐射单元及基站天线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11269103.3A CN116995427B (zh) 2023-09-28 2023-09-28 辐射单元及基站天线

Related Child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311863710.2A Division CN117791132A (zh) 2023-09-28 2023-09-28 辐射单元及基站天线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6995427A CN116995427A (zh) 2023-11-03
CN116995427B true CN116995427B (zh) 2024-01-26

Family

ID=88534337

Family Applications (2)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311863710.2A Pending CN117791132A (zh) 2023-09-28 2023-09-28 辐射单元及基站天线
CN202311269103.3A Active CN116995427B (zh) 2023-09-28 2023-09-28 辐射单元及基站天线

Family Applications Before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311863710.2A Pending CN117791132A (zh) 2023-09-28 2023-09-28 辐射单元及基站天线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2) CN117791132A (zh)

Citations (9)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A2414100A1 (en) * 2001-12-17 2003-06-17 Radiovector U.S.A. Llc Single piece element for a dual polarized antenna
CN108539400A (zh) * 2018-03-01 2018-09-14 杭州电子科技大学 一种宽频带水平极化全向天线
CN110401016A (zh) * 2019-07-04 2019-11-01 京信通信技术(广州)有限公司 天线及相位可调式功分合路器
CN112582774A (zh) * 2019-09-30 2021-03-30 京信通信技术(广州)有限公司 天线及其辐射单元、辐射单元巴伦结构和制造方法
CN113571899A (zh) * 2021-07-29 2021-10-29 昆山立讯射频科技有限公司 馈电网络和基站天线
CN217934211U (zh) * 2022-10-13 2022-11-29 深圳市鑫龙通信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碗状双极化超宽带辐射单元及基站天线
WO2023273201A1 (zh) * 2021-07-01 2023-01-05 江苏亨鑫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双模式移相装置及天线
CN115663459A (zh) * 2022-10-24 2023-01-31 中信科移动通信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双频共口径辐射单元及天线
CN115663460A (zh) * 2022-10-24 2023-01-31 中信科移动通信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共口径辐射单元及天线

Family Cites Familie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6822618B2 (en) * 2003-03-17 2004-11-23 Andrew Corporation Folded dipole antenna, coaxial to microstrip transition, and retaining element
US10320078B2 (en) * 2016-11-18 2019-06-11 QuantalRF AG Small form factor CPL antenna with balanced fed dipole electric field radiator

Patent Citations (9)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A2414100A1 (en) * 2001-12-17 2003-06-17 Radiovector U.S.A. Llc Single piece element for a dual polarized antenna
CN108539400A (zh) * 2018-03-01 2018-09-14 杭州电子科技大学 一种宽频带水平极化全向天线
CN110401016A (zh) * 2019-07-04 2019-11-01 京信通信技术(广州)有限公司 天线及相位可调式功分合路器
CN112582774A (zh) * 2019-09-30 2021-03-30 京信通信技术(广州)有限公司 天线及其辐射单元、辐射单元巴伦结构和制造方法
WO2023273201A1 (zh) * 2021-07-01 2023-01-05 江苏亨鑫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双模式移相装置及天线
CN113571899A (zh) * 2021-07-29 2021-10-29 昆山立讯射频科技有限公司 馈电网络和基站天线
CN217934211U (zh) * 2022-10-13 2022-11-29 深圳市鑫龙通信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碗状双极化超宽带辐射单元及基站天线
CN115663459A (zh) * 2022-10-24 2023-01-31 中信科移动通信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双频共口径辐射单元及天线
CN115663460A (zh) * 2022-10-24 2023-01-31 中信科移动通信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共口径辐射单元及天线

Non-Patent Citation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Title
姚光圻.《微波技术基础》.1993,165.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7791132A (zh) 2024-03-29
CN116995427A (zh) 2023-11-03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7210541B (zh) 移动基站天线
US7692601B2 (en) Dipole antennas and coaxial to microstrip transitions
CN101032053B (zh) 用于贴片天线的引脚形鳍片接地面
US11688947B2 (en) Radio frequency connectors, omni-directional WiFi antennas, omni-directional dual antennas for universal mobile telecommunications service, and related devices, systems, methods, and assemblies
CN112088465B (zh) 一种天线
CA2456937A1 (en) Antenna element, feed probe; dielectric spacer, antenna and method of communicating with a plurality of devices
KR19980063815A (ko) 안테나 상호 결합 중화기
JPH10150319A (ja) 反射板付ダイポ−ルアンテナ
CN101663795A (zh) 具有金属壁的贴片天线
CN113597713B (zh) 天线结构及其制造方法
US20230223709A1 (en) Antenna device, array of antenna devices, and base station with antenna device
CN108598699B (zh) 垂直极化全波振子阵列天线以及定向辐射天线
CN216055166U (zh) 一种天线辐射单元结构及双极化天线
CN111384595B (zh) 多入多出天线及基站
CN211858898U (zh) 一种双极化微带天线单元和天线阵列
KR101971659B1 (ko) 고이득 야기 안테나
CN210984959U (zh) 用于天线的馈电巴伦和天线
CN116995427B (zh) 辐射单元及基站天线
CN112768895A (zh) 天线、低频振子及辐射单元
JPH11274828A (ja) 携帯通信端末とそのアンテナ装置
CN212062698U (zh) 天线装置和室内分布系统
KR101584551B1 (ko) 재방사 안테나 및 무선충전장치
JP3967264B2 (ja) 2周波数共用アンテナ
WO2023207343A1 (zh) 天线、通信设备及基站
CN114267943B (zh) 双极化天线单元与辐射组件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