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6981408A - 图像诊断用导管 - Google Patents

图像诊断用导管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6981408A
CN116981408A CN202280016709.3A CN202280016709A CN116981408A CN 116981408 A CN116981408 A CN 116981408A CN 202280016709 A CN202280016709 A CN 202280016709A CN 116981408 A CN116981408 A CN 116981408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tube
outer tube
spacer
support tube
cathete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280016709.3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福田智弘
杉原总一郎
伊藤阳一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Terumo Corp
Original Assignee
Terumo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Terumo Corp filed Critical Terumo Corp
Publication of CN116981408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6981408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Classifications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BDIAGNOSIS; SURGERY; IDENTIFICATION
    • A61B8/00Diagnosis using ultrasonic, sonic or infrasonic waves
    • A61B8/44Constructional features of the ultrasonic, sonic or infrasonic diagnostic device
    • A61B8/4444Constructional features of the ultrasonic, sonic or infrasonic diagnostic device related to the probe
    • A61B8/445Details of catheter construction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BDIAGNOSIS; SURGERY; IDENTIFICATION
    • A61B1/00Instruments for performing medical examinations of the interior of cavities or tubes of the body by visual or photographical inspection, e.g. endoscopes; Illuminating arrangements therefor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BDIAGNOSIS; SURGERY; IDENTIFICATION
    • A61B5/00Measuring for diagnostic purposes; Identification of persons
    • A61B5/0033Features or image-related aspects of imaging apparatus classified in A61B5/00, e.g. for MRI, optical tomography or impedance tomography apparatus; arrangements of imaging apparatus in a room
    • A61B5/0035Features or image-related aspects of imaging apparatus classified in A61B5/00, e.g. for MRI, optical tomography or impedance tomography apparatus; arrangements of imaging apparatus in a room adapted for acquisition of images from more than one imaging mode, e.g. combining MRI and optical tomography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BDIAGNOSIS; SURGERY; IDENTIFICATION
    • A61B5/00Measuring for diagnostic purposes; Identification of persons
    • A61B5/0059Measuring for diagnostic purposes; Identification of persons using light, e.g. diagnosis by transillumination, diascopy, fluorescence
    • A61B5/0062Arrangements for scanning
    • A61B5/0066Optical coherence imaging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BDIAGNOSIS; SURGERY; IDENTIFICATION
    • A61B5/00Measuring for diagnostic purposes; Identification of persons
    • A61B5/68Arrangements of detecting, measuring or recording means, e.g. sensors, in relation to patient
    • A61B5/6846Arrangements of detecting, measuring or recording means, e.g. sensors, in relation to patient specially adapted to be brought in contact with an internal body part, i.e. invasive
    • A61B5/6847Arrangements of detecting, measuring or recording means, e.g. sensors, in relation to patient specially adapted to be brought in contact with an internal body part, i.e. invasive mounted on an invasive device
    • A61B5/6852Catheters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BDIAGNOSIS; SURGERY; IDENTIFICATION
    • A61B8/00Diagnosis using ultrasonic, sonic or infrasonic waves
    • A61B8/12Diagnosis using ultrasonic, sonic or infrasonic waves in body cavities or body tracts, e.g. by using catheters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BDIAGNOSIS; SURGERY; IDENTIFICATION
    • A61B8/00Diagnosis using ultrasonic, sonic or infrasonic waves
    • A61B8/52Devices using data or image processing specially adapted for diagnosis using ultrasonic, sonic or infrasonic waves
    • A61B8/5215Devices using data or image processing specially adapted for diagnosis using ultrasonic, sonic or infrasonic waves involving processing of medical diagnostic data
    • A61B8/5238Devices using data or image processing specially adapted for diagnosis using ultrasonic, sonic or infrasonic waves involving processing of medical diagnostic data for combining image data of patient, e.g. merging several images from different acquisition modes into one image

Landscapes

  •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Life Sciences & Earth Sciences (AREA)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Surgery (AREA)
  • General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Heart & Thoracic Surgery (AREA)
  • Pathology (AREA)
  • Veterinary Medicine (AREA)
  • Nuclear Medicine, Radiotherapy & Molecular Imaging (AREA)
  • Biophysics (AREA)
  • Biomedical Technology (AREA)
  • Public Health (AREA)
  • Medical Informatics (AREA)
  • Molecular Biology (AREA)
  • Animal Behavior & Ethology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Radiology & Medical Imaging (AREA)
  • Computer Vision & Pattern Recognition (AREA)
  • Optics & Photonics (AREA)
  • Ultra Sonic Daignosis Equipment (AREA)

Abstract

图像诊断用导管具有:外管;与所述外管相比设于径向内侧的支撑管;将所述外管与所述支撑管一体连结的间隔件;和内管,所述内管与所述外管相比设于径向内侧且与所述支撑管相比设于径向外侧,并相对于所述外管及所述支撑管能够在轴向上相对移动,通过所述间隔件形成了使所述外管与所述支撑管之间的流路与所述支撑管的内部连通的连通路。

Description

图像诊断用导管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图像诊断用导管。
背景技术
图像诊断用导管一般在手边部具有拉回(pull back)机构,该机构为了连续观察体腔内截面而使护套与驱动轴的相对位置变化(例如参照专利文献1)。拉回机构具有:外管;与外管相比设于径向内侧且与驱动轴相比位于径向外侧的支撑管;将外管与支撑管一体连结的间隔件;和内管,该内管与外管相比设于径向内侧且与支撑管相比设于径向外侧,并相对于外管及支撑管能够在轴向上相对移动。
在使用图像诊断用导管时,进行用液体将其内腔注满的预注。预注通常在将内管从外管内最大程度地拉出后的状态下进行。
现有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02-360578号公报
发明内容
以往的图像诊断用导管具有如下构造:外管与支撑管之间的流路由间隔件封闭,并在该封闭部的附近从设于支撑管上的孔或狭缝等切口部通过而与支撑管的内部连通。因此,存在拉回机构内的流路阻力大、且拉回机构内的空气难以排出的问题。
因此,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能够实现拉回机构内的良好的预注的图像诊断用导管。
作为本发明的第1方式的图像诊断用导管具有:外管;与所述外管相比设于径向内侧的支撑管;将所述外管与所述支撑管一体连结的间隔件;和内管,所述内管与所述外管相比设于径向内侧且与所述支撑管相比设于径向外侧,并相对于所述外管及所述支撑管能够在轴向上相对移动,通过所述间隔件形成了使所述外管与所述支撑管之间的流路与所述支撑管的内部连通的连通路。
作为本发明的一个实施方式,所述图像诊断用导管具有与所述外管接合的连接器,所述间隔件与所述支撑管接合,所述间隔件具有在轴向上位于所述外管与所述连接器之间的防脱部。
作为本发明的一个实施方式,所述连通路由所述间隔件、所述外管及所述连接器划分出。
作为本发明的一个实施方式,所述间隔件具有位于所述支撑管的外周面与所述外管的内周面之间的间隔件主体、和从所述间隔件主体的前端起与所述外管的前端面相比在前端侧朝向前端突出的突出部。
作为本发明的一个实施方式,所述间隔件主体形成为筒状,所述间隔件主体的外周面形成为在沿着径向的第1方向上相互分离的两处沿着轴向延伸的平坦面状。
发明效果
根据本发明,能够提供一种能够实现拉回机构内的良好的预注的图像诊断用导管。
附图说明
图1是表示在作为第1实施方式的图像诊断用导管上连接有外部装置的状态的俯视图。
图2A是以拉回操作前的状态表示图1所示的图像诊断用导管的侧视图。
图2B是以拉回操作后的状态表示图1所示的图像诊断用导管的侧视图。
图3是表示图1所示的图像诊断用导管的前端的剖视图。
图4是表示图1所示的图像诊断用导管的基端的剖视图。
图5A是表示图1所示的图像诊断用导管的拉回机构的一部分的剖视图。
图5B是从相差90°的方向观察时的图5A所示的拉回机构的剖视图。
图6A是图5A所示的外管、间隔件及支撑管的立体图。
图6B是从前端侧观察时的图6A所示的外管、间隔件及支撑管的俯视图。
图7是表示第2实施方式中的拉回机构的一部分的剖视图。
图8A是图7所示的外管、间隔件及支撑管的立体图。
图8B是从前端侧观察时的图8A所示的外管、间隔件及支撑管的俯视图。
图9A是表示第3实施方式中的外管、间隔件及支撑管的立体图。
图9B是从前端侧观察时的图9A所示的外管、间隔件及支撑管的俯视图。
图10A是表示第4实施方式中的外管、间隔件及支撑管的立体图。
图10B是从前端侧观察时的图10A所示的外管、间隔件及支撑管的俯视图。
图11是表示第5实施方式中的外管、间隔件及支撑管的立体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参照附图对本发明的图像诊断用导管的实施方式进行详细的例示说明。
本实施方式的图像诊断用导管1是使用血管内超声波诊断法(IVUS)和光学相干断层诊断法(OCT)这两者的双重型。需要说明的是,在双重型的图像诊断用导管1中,存在仅通过IVUS获取断层图像的模式、仅通过OCT获取断层图像的模式、和通过IVUS及OCT获取断层图像的模式这三种模式,并能将这些模式切换使用。如图1所示,图像诊断用导管1与外部装置2连接而被驱动。由图像诊断用导管1和外部装置2构成了图像诊断装置3。
如图1~图4所示,图像诊断用导管1具有:插入生物体的脉管(冠状动脉等血管)等体腔内的护套4;与护套4的基端连接的外管5;能够进退地插入外管5内的内管6;与外管5的基端相连且将内管6以能够进退的方式保持、并能解除内管6的保持的单元连接器7;和与内管6的基端相连的管座8。另外,图像诊断用导管1具有成像内核12,该成像内核12具备驱动轴9、固定在驱动轴9的前端的壳体10、和容纳在壳体10内并收发超声波及/或光即信号的信号收发部11。成像内核12插入护套4、外管5及内管6内,并相对于护套4及外管5能够与内管6一体地在轴向上进退。
在本说明书中,前端是指图像诊断用导管1的插入体腔内的一侧的端部,基端是指图像诊断用导管1的保持在体腔外的一侧的端部,轴向是指沿着驱动轴9的中心轴线O的方向(即、驱动轴9的延伸方向),径向是指沿着与中心轴线O正交的直线的方向,周向是指绕着中心轴线O旋转的方向。
如图2A所示,驱动轴9从护套4、外管5及内管6通过,并延伸至管座8的内部。管座8、内管6、驱动轴9、壳体10及信号收发部11以相对于护套4及外管5能够一体地在轴向上进退的方式相互连接。因此,例如,当对管座8进行朝向前端侧推压的操作、即压入操作时,与管座8连接的内管6被压入外管5内及单元连接器7内,驱动轴9、壳体10及信号收发部11即成像内核12在护套4的内部前进、即向前端侧移动。例如,当对管座8进行向基端侧拉拽的操作、即拉回操作时,内管6如图1、图2B中的箭头A1所示被从外管5及单元连接器7拉出,成像内核12如箭头A2所示在护套4的内部向基端侧移动。
如图2A所示,当内管6被最大程度地向前端侧压入时,内管6的前端到达中转连接器13附近。此时,信号收发部11位于护套4的前端(护套4的内腔前端面的附近)。中转连接器13将护套4与外管5连接。
如图2B所示,在内管6的前端设有防脱用的卡定部14。卡定部14防止内管6从外管5脱落。另外,单元连接器7具有前端侧部分连接器7a、和能够脱离地与前端侧部分连接器7a连接的基端侧部分连接器7b。卡定部14构成为在管座8被最大程度地向基端侧拉拽时、即在内管6被最大程度地从外管5及单元连接器7拉出时卡挂在单元连接器7的基端侧部分连接器7b的内壁的规定位置。通过使基端侧部分连接器7b从前端侧部分连接器7a脱离,能够将包括卡定部14的内管6从外管5拔出。
如图3所示,驱动轴9是长尺寸的中空部件,在其内部配置有与信号收发部11连接的电信号线(电缆)15及光信号线(光纤)16。
驱动轴9由线圈轴形成。虽省略图示,但线圈轴例如能够由卷绕方向不同的多层线圈形成。各个线圈通常为多条卷绕型。线圈轴例如能够由三层的两条卷绕型的线圈形成,但层数、条数能够适当变更。各个线圈例如为不锈钢、Ni-Ti(镍-钛)合金等金属制。
信号收发部11具有收发超声波的超声波收发部11a、和收发光的光收发部11b。超声波收发部11a具有向体腔内发送基于脉冲信号的超声波、且接收从体腔内的生物体组织反射来的超声波的振子。振子经由电信号线15与电连接器15a(参照图4)电连接。振子例如能够由陶瓷、水晶等压电材料形成。
光收发部11b具有向体腔内发送光、且接收从体腔内的生物体组织反射来的光的光学元件。光学元件经由光信号线16与光连接器16a(参照图4)光学连接。光学元件例如能够由球透镜等透镜形成。
信号收发部11容纳在壳体10的内部。壳体10的基端固定在驱动轴9的前端。壳体10由金属制的圆筒状管形成,在其周面上以不会妨碍信号收发部11所收发的信号行进的方式设有开口部10a。壳体10例如能够通过激光加工等而形成。此外,壳体10也可以通过从金属块切削或MIM(金属粉末注塑成型)等而形成。
在壳体10的前端设有前端部件17。前端部件17具有大致半球状的外形形状,由此,抑制了与护套4的内表面的摩擦或钩挂。此外,也可以构成为不设置前端部件17。
护套4具有供驱动轴9能够进退地插入的内腔4a。在护套4的前端,从护套4的内腔的轴心错开而安装有能够使导丝通过的管状的导丝穿插部件18。护套4及导丝穿插部件18通过熔接等而接合。在导丝穿插部件18上设有具有X射线造影性的标记19。标记19由Pt、Au等X射线不透过性高的金属管构成。
在护套4的前端形成有将内腔4a的内部与外部连通的连通孔20。另外,在护套4的内腔4a的前端设有与导丝穿插部件18接合的加强部件21。在加强部件21上形成有将与加强部件21相比配置于基端侧的内腔4a的内部与连通孔20连通的贯穿孔。此外,也可以不在护套4的前端设置加强部件21。
连通孔20是用于将预注液排出的预注液排出孔。在使用图像诊断用导管1时,进行使预注液填充到护套4内的预注处理,此时,能够使预注液从连通孔20放出到外部,并将空气等气体与预注液一起从护套4的内部排出。
信号收发部11在护套4的轴向上移动的范围即护套4的前端侧部分形成有信号的透过性比其他部位高的窗部。护套4、导丝穿插部件18及加强部件21由具有挠性的材料形成,该材料并无特别限定,例如可以列举苯乙烯类、聚烯烃类、聚氨酯类、聚酯类、聚酰胺类、聚酰亚胺类、聚丁二烯类、反式聚异戊二烯类、氟橡胶类、氯化聚乙烯类等各种热塑性弹性体等,也能使用其中的一种或两种以上组合而成的材料(高分子共混物、聚合物共混物、层叠体等)。
如图4所示,管座8具有:管座主体8a,其形成为与内管6同轴的管状,且能够脱离地一体安装在外部装置2上;端口8b,其从管座主体8a向径向外侧突出,并与管座主体8a的内部连通;连接管8c,其一体安装在驱动轴9的外周面;轴承8d,其旋转自如地支承连接管8c;密封部件8e,其防止预注液从连接管8c与轴承8d之间向基端侧泄漏;和连接器部8f,其具备电连接器15a及光连接器16a,且能够脱离地一体安装在外部装置2的第1驱动部2a上。连接器部8f能够与连接管8c及驱动轴9一体旋转。
在管座主体8a的前端一体地连接有内管6的基端。驱动轴9在管座主体8a的内部被从内管6引出。
如图1所示,在端口8b上连接有当进行预注处理时注入预注液的注入设备22(参照图1)。注入设备22具有与端口8b连接的连接器22a、和经由管22b与连接器22a连接的未图示的注射器。
外部装置2具有用于将驱动轴9旋转驱动的第1驱动部2a、和用于使驱动轴9在轴向上移动的(即、用于压入操作/拉回操作的)第2驱动部2b。第1驱动部2a例如能够由电动马达构成。第2驱动部2b例如能够由电动马达和直动转换机构构成。直动转换机构能够将旋转运动转换成直线运动,例如能够由滚珠丝杠或齿轮齿条机构等构成。
第1驱动部2a及第2驱动部2b的动作由与其电连接的控制装置2c控制。控制装置2c包括CPU(Central Processing Unit:中央处理器)及存储器。控制装置2c与显示器2d电连接。
由超声波收发部11a接收到的信号经由电连接器15a被发送至控制装置2c,并被实施规定处理而作为图像显示在显示器2d上。由光收发部11b接收到的信号经由光连接器16a被发送至控制装置2c,并被实施规定处理而作为图像显示在显示器2d上。
在诊断时,在护套4被插入体腔内、且成像内核12由外部装置2的第1驱动部2a以1000~10000rpm左右的固定转速旋转驱动的状态下,成像内核12通过由外部装置2的第2驱动部2b进行的拉回操作而在护套4的内腔4a内以固定速度后退。此时,通过外部装置2的控制装置2c利用信号收发部11进行信号收发。基于通过利用该信号的旋转及后退进行的扫描而接收到的信号,将体腔周边组织的状态作为图像显示在显示器2d上。
这样,图像诊断用导管1在手边部具有为了连续观察体腔内截面而使护套4与驱动轴9的相对位置变化的拉回机构23。如图2A、图2B及图5A~图6B所示,拉回机构23具有:外管5;与外管5相比设于径向内侧且与驱动轴9相比设于径向外侧的支撑管24;将外管5与支撑管24一体连结的间隔件25;内管6,其与外管5相比设于径向内侧且与支撑管24相比设于径向外侧,并相对于外管5及支撑管24能够在轴向上相对移动;中转连接器13;和单元连接器7。如前所述,中转连接器13与护套4一体连接,内管6与管座8一体连接。
在拉回机构23中,外管5、支撑管24、内管6及驱动轴9同轴设置,具有共同的中心轴线O。
中转连接器13形成为筒状,并具有圆柱面状的基端侧内周面13a、和经由圆环状的层差部13b与基端侧内周面13a的前端相连的圆柱面状的前端侧内周面13c。在前端侧内周面13c上通过熔接等而接合有护套4的基端的外周面。在基端侧内周面13a上通过熔接等而接合有外管5的前端的外周面。
间隔件25具有位于支撑管24的外周面与外管5的内周面之间的间隔件主体25a、和从间隔件主体25a的前端起与外管5的前端面相比在前端侧朝向前端突出的突出部25b。突出部25b构成在轴向上位于外管5与中转连接器13之间的防脱部25c。防脱部25c具有通过与外管5的前端面抵接来限制向基端侧移动的基端侧端面、和通过与中转连接器13的层差部13b抵接来限制向前端侧移动的前端侧端面。间隔件25例如为合成树脂制或金属制。
间隔件主体25a形成为筒状,间隔件主体25a的外周面形成为在沿着径向的第1方向上相互分离的两处沿着轴向延伸的平坦面状。因此,在间隔件主体25a的外周面与外管5的内周面之间,形成有两个在第1方向上相互分离的两处分别沿着轴向延伸的轴向流路26。
突出部25b具有与间隔件主体25a的前端一体相连的基部25d、和从基部25d的前端起分别与支撑管24的前端相比在前端侧朝向前端延伸的两个突片25e。两个突片25e在沿着径向且与第1方向垂直的第2方向上相互分离。突出部25b的外周面形成为在第1方向上相互分离的两处与中心轴线O平行的平坦面状。因此,在突出部25b的外周面与中转连接器13的基端侧内周面13a之间形成有在第1方向上相互分离的两个空隙27。另外,在两个突片25e之间形成有间隙28。各个轴向流路26的前端经由一方的空隙27和间隙28与支撑管24的内腔的前端连通。
这样,通过两个轴向流路26、两个空隙27和间隙28构成了使外管5与支撑管24之间的流路与支撑管24的内部连通的连通路29(参照图5A~图5B)。连通路29由间隔件25、外管5及中转连接器13划分出。
支撑管24的前端的外周面通过熔接等而与间隔件主体25a的内周面接合。外管5与间隔件25不接合。如前所述,在中转连接器13上接合有外管5,在支撑管24上接合有间隔件25,且间隔件25具有防脱部25c,由此,中转连接器13、外管5、支撑管24及间隔件25通过较少的接合部高效一体化。但是,也可以构成为通过熔接等将外管5与间隔件25接合而进一步提高拉回机构23的连结强度。
支撑管24例如能够由单层或多层的线圈或管等形成。支撑管24例如为合成树脂制或金属制。在通过压入操作使内管6及驱动轴9相对于外管5前进时,通过支撑管24从径向外侧支承驱动轴9,由此,能够抑制因驱动轴9在外管5内压曲而妨碍驱动轴9顺利前进。
预注通常在将内管6最大程度地从外管5内拉出后的状态下进行(参照图1)。在预注时,从端口8b导入的预注液从内管6内通过,并向外管5与支撑管24之间的流路、和支撑管24内部的流路分支而朝向前端侧流动。如图5B中的虚线箭头所示,在外管5与支撑管24之间的流路内流动的预注液从由间隔件25形成的连通路29通过,并与在支撑管24内部的流路内流动的预注液合流而朝向前端侧流动。这样,通过由间隔件25形成连通路29,能够减小拉回机构23内的流路阻力,并使拉回机构23内的空气容易排出。
如以上所说明的那样,根据本实施方式,由于使外管5与支撑管24之间的流路与支撑管24的内部连通的连通路29由间隔件25形成,所以能够实现拉回机构23内的良好的预注。
另外,根据本实施方式,由于中转连接器13与外管5接合、间隔件25与支撑管24接合、且间隔件25具有防脱部25c,所以能够实现可容易组装的拉回机构23。
另外,根据本实施方式,由于连通路29由间隔件25、外管5及中转连接器13划分出,所以能够更可靠地实现拉回机构23内的良好的预注。
只要通过间隔件25形成了使外管5与支撑管24之间的流路与支撑管24的内部连通的连通路29,拉回机构23的构造就能进行各种变更。例如,拉回机构23也可以是如图7~图8B所示的第2实施方式那样的构造。
在第2实施方式中,间隔件25具有间隔件主体25a和突出部25b,且突出部25b构成防脱部25c,在这点上是与第1实施方式相同的构造。但是,在第2实施方式中,间隔件主体25a和突出部25b的构造与第1实施方式不同。
在第2实施方式中,间隔件主体25a形成为在外周面的一处设有沿轴向延伸的一个轴向槽30的圆筒状。因此,在间隔件主体25a的外周面与外管5的内周面之间形成有沿着轴向延伸的一个轴向流路26。
另外,突出部25b形成为在周向上的一处设有沿轴向延伸且与轴向槽30相连的一个切口31的圆筒状。突出部25b的前端面与支撑管24的前端面成为一个面。切口31在突出部25b的外周面上且是在轴向全长上延伸,并在突出部25b的前端面上沿径向从支撑管24的外周面横跨延伸至突出部25b的外周缘。因此,在该切口31中,由间隔件25、支撑管24及中转连接器13划分出一个空隙27。
另外,突出部25b的前端面与中转连接器13的层差部13b抵接,且中转连接器13的基端侧内周面13a的外径大于支撑管24的外径。因此,空隙27使轴向流路26与支撑管24的内腔的前端连通。这样,在第2实施方式中,连通路29由一个轴向流路26和一个空隙27构成。其他构造与第1实施方式的情况相同。即使通过这种构造也能实现拉回机构23内的良好的预注。
拉回机构23也可以是如图9A~图9B所示的第3实施方式那样的构造。在第2实施方式中,轴向流路26由设于间隔件主体25a的外周面上的轴向槽30和外管5的内周面划分出,但在第3实施方式中,轴向流路26由设于间隔件主体25a的内周面上的轴向槽30和支撑管24的外周面划分出。另外在第3实施方式中,突出部25b的切口31在突出部25b的内周面上且是在轴向全长上延伸,并在突出部25b的前端面上沿径向从支撑管24的外周面横跨延伸至突出部25b的外周缘。因此在该切口31中,由间隔件25、支撑管24及中转连接器13划分出一个空隙27。在第3实施方式中,连通路29由上述轴向流路26和上述空隙27构成。其他构造与第2实施方式的情况相同。即使通过这种构造也能实现拉回机构23内的良好的预注。
拉回机构23也可以是如图10A~图10B所示的第4实施方式那样的构造。在第2实施方式中,轴向流路26由设于间隔件主体25a的外周面上的轴向槽30和外管5的内周面划分出,但在第4实施方式中,轴向流路26由在周向上的两处分别沿轴向贯穿间隔件主体25a的两个贯穿孔32划分出。各个贯穿孔32的前端朝向径向内侧延伸至支撑管24的外周面。另外,在第4实施方式中,未在间隔件25上设置突出部25b,间隔件25仅由间隔件主体25a构成。因此,在第4实施方式中,连通路29仅由两个轴向流路26构成。其他构造与第2实施方式的情况相同。即使通过这种构造也能实现拉回机构23内的良好的预注。此外,轴向流路26的数量能够适当增减。
拉回机构23也可以是如图11所示的第5实施方式那样的构造。在第4实施方式中,轴向流路26由沿轴向贯穿间隔件25(间隔件主体25a)的两个贯穿孔32划分出,但在第5实施方式中,间隔件25(间隔件主体25a)由多孔质部件构成,且轴向流路26由间隔件25内的空隙构成。因此,在第5实施方式中,连通路29仅由间隔件25内的空隙构成。其他构造与第4实施方式的情况相同。即使通过这种构造也能实现拉回机构23内的良好的预注。
前述的实施方式只不过是本发明的一个例子,例如能够进行以下所述的各种变更。
图像诊断用导管1只要以如下方式构成就能进行各种变更,即,具有:外管5;与外管5相比设于径向内侧的支撑管24;将外管5与支撑管24一体连结的间隔件25;和内管6,该内管6与外管5相比设于径向内侧且与支撑管24相比设于径向外侧,并相对于外管5及支撑管24能够在轴向上相对移动,通过间隔件25形成了使外管5与支撑管24之间的流路与支撑管24的内部连通的连通路29。
但是,优选地,图像诊断用导管1具有与外管5接合的中转连接器13,间隔件25与支撑管24接合,间隔件25具有在轴向上位于外管5与中转连接器13之间的防脱部25c。
另外,连通路29优选由间隔件25、外管5及中转连接器13划分出。
另外,间隔件25优选具有位于支撑管24的外周面与外管5的内周面之间的间隔件主体25a、和从间隔件主体25a的前端起与外管5的前端面相比在前端侧朝向前端突出的突出部25b。
另外,优选地,间隔件主体25a形成为筒状,间隔件主体25a的外周面形成为在沿着径向的第1方向上相互分离的两处沿着轴向延伸的平坦面状。
图像诊断用导管1并不限于使用IVUS和OCT这两者的双重型,也可以是仅使用IVUS或仅使用OCT的类型。
拉回机构23并不限于中转连接器13与护套4一体连接、且内管6与管座8一体连接的构造,也可以是中转连接器13与管座8一体连接、且内管6与护套4一体连接的构造。
附图标记说明
1 图像诊断用导管
2 外部装置
2a 第1驱动部
2b 第2驱动部
2c 控制装置
2d 显示器
3 图像诊断装置
4 护套
4a 护套的内腔
5 外管
6 内管
7 单元连接器
7a 前端侧部分连接器
7b 基端侧部分连接器
8 管座
8a 管座主体
8b 端口
8c 连接管
8d 轴承
8e 密封部件
8f 连接器部
9 驱动轴
10 壳体
10a 开口部
11 信号收发部
11a 超声波收发部
11b 光收发部
12 成像内核
13 中转连接器
13a 基端侧内周面
13b 层差部
13c 前端侧内周面
14 卡定部
15 电信号线
15a 电连接器
16 光信号线
16a 光连接器
17 前端部件
18 导丝穿插部件
19 标记
20 连通孔
21 加强部件
22 注入设备
22a 连接器
22b 管
23 拉回机构
24 支撑管
25 间隔件
25a 间隔件主体
25b 突出部
25c 防脱部
25d 基部
25e 突片
26 轴向流路
27 空隙
28 间隙
29 连通路
30 轴向槽
31 切口
32 贯穿孔
O 中心轴线。

Claims (5)

1.一种图像诊断用导管,其特征在于,
具有:外管;与所述外管相比设于径向内侧的支撑管;将所述外管与所述支撑管一体连结的间隔件;和内管,所述内管与所述外管相比设于径向内侧且与所述支撑管相比设于径向外侧,并相对于所述外管及所述支撑管能够在轴向上相对移动,
通过所述间隔件形成了使所述外管与所述支撑管之间的流路与所述支撑管的内部连通的连通路。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图像诊断用导管,其特征在于,
具有与所述外管接合的连接器,
所述间隔件与所述支撑管接合,
所述间隔件具有在轴向上位于所述外管与所述连接器之间的防脱部。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图像诊断用导管,其特征在于,所述连通路由所述间隔件、所述外管及所述连接器划分出。
4.根据权利要求1至3中任一项所述的图像诊断用导管,其特征在于,所述间隔件具有位于所述支撑管的外周面与所述外管的内周面之间的间隔件主体、和从所述间隔件主体的前端起与所述外管的前端面相比在前端侧朝向前端突出的突出部。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图像诊断用导管,其特征在于,
所述间隔件主体形成为筒状,
所述间隔件主体的外周面形成为在沿着径向的第1方向上相互分离的两处沿着轴向延伸的平坦面状。
CN202280016709.3A 2021-02-26 2022-02-10 图像诊断用导管 Pending CN116981408A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3)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21-031024 2021-02-26
JP2021031024 2021-02-26
PCT/JP2022/005434 WO2022181361A1 (ja) 2021-02-26 2022-02-10 画像診断用カテーテル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6981408A true CN116981408A (zh) 2023-10-31

Family

ID=8304917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80016709.3A Pending CN116981408A (zh) 2021-02-26 2022-02-10 图像诊断用导管

Country Status (4)

Country Link
US (1) US20230389894A1 (zh)
JP (1) JPWO2022181361A1 (zh)
CN (1) CN116981408A (zh)
WO (1) WO2022181361A1 (zh)

Family Cites Familie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4672188B2 (ja) * 2001-06-08 2011-04-20 テルモ株式会社 超音波カテーテル
JP2003190169A (ja) * 2001-12-27 2003-07-08 Olympus Optical Co Ltd 超音波プローブ
JP5551397B2 (ja) * 2009-09-30 2014-07-16 テルモ株式会社 画像診断用カテーテル
JP6557129B2 (ja) * 2015-12-11 2019-08-07 上田日本無線株式会社 回転コネクタ部の液体浸入防止構造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JPWO2022181361A1 (zh) 2022-09-01
US20230389894A1 (en) 2023-12-07
WO2022181361A1 (ja) 2022-09-01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9119936B2 (en) Catheter with spiral slit terminating in slit termination portion oriented to suppress crack occurrence
JP5581139B2 (ja) カテーテル
US20050101870A1 (en) Catheter
JP2023009281A (ja) 画像診断用カテーテル
US11284857B2 (en) Medical device
JP7173968B2 (ja) 画像診断用カテーテル
WO2017047330A1 (ja) 画像診断用カテーテル
JP4624019B2 (ja) カテーテル
CN116981408A (zh) 图像诊断用导管
JP2017093506A (ja) 画像診断用カテーテル
JP2017000442A (ja) カテーテル
EP3545825B1 (en) Image diagnosis catheter
WO2023008539A1 (ja) 画像診断用カテーテル
WO2022071157A1 (ja) 駆動シャフト及び画像診断用カテーテル
WO2022196417A1 (ja) 画像診断用カテーテル
WO2022071156A1 (ja) 駆動シャフト及び画像診断用カテーテル
JP2023010448A (ja) 画像診断用カテーテル
JP6823043B2 (ja) 医療用デバイス
JP7179943B2 (ja) 画像診断用カテーテル
JP6949579B2 (ja) 画像診断用カテーテル
JP2023038812A (ja) 画像診断用カテーテル
JP2018121701A (ja) 医療デバイス
JP6449693B2 (ja) 画像診断用カテーテル
JP2017158897A (ja) 画像診断用カテーテル
JP2018102608A (ja) 医療デバイスおよび処置方法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