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6978151A - 一种基于物联网的智能感应门控系统及方法 - Google Patents

一种基于物联网的智能感应门控系统及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6978151A
CN116978151A CN202310935594.4A CN202310935594A CN116978151A CN 116978151 A CN116978151 A CN 116978151A CN 202310935594 A CN202310935594 A CN 202310935594A CN 116978151 A CN116978151 A CN 116978151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sensing
intelligent
door
data
targe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310935594.4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6978151B (zh
Inventor
朱晓觅
徐云生
何小勇
秦超凡
谭仕娇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Three Gorges High Technology Information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Three Gorges High Technology Information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Three Gorges High Technology Information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Three Gorges High Technology Information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310935594.4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6978151B/zh
Publication of CN116978151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6978151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6978151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6978151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07CHECKING-DEVICES
    • G07CTIME OR ATTENDANCE REGISTERS; REGISTERING OR INDICATING THE WORKING OF MACHINES; GENERATING RANDOM NUMBERS; VOTING OR LOTTERY APPARATUS; ARRANGEMENTS, SYSTEMS OR APPARATUS FOR CHECKING NOT PROVIDED FOR ELSEWHERE
    • G07C9/00Individual registration on entry or exit
    • G07C9/10Movable barriers with registering means
    • GPHYSICS
    • G07CHECKING-DEVICES
    • G07CTIME OR ATTENDANCE REGISTERS; REGISTERING OR INDICATING THE WORKING OF MACHINES; GENERATING RANDOM NUMBERS; VOTING OR LOTTERY APPARATUS; ARRANGEMENTS, SYSTEMS OR APPARATUS FOR CHECKING NOT PROVIDED FOR ELSEWHERE
    • G07C9/00Individual registration on entry or exit
    • G07C9/30Individual registration on entry or exit not involving the use of a pass
    • G07C9/32Individual registration on entry or exit not involving the use of a pass in combination with an identity check
    • GPHYSICS
    • G07CHECKING-DEVICES
    • G07CTIME OR ATTENDANCE REGISTERS; REGISTERING OR INDICATING THE WORKING OF MACHINES; GENERATING RANDOM NUMBERS; VOTING OR LOTTERY APPARATUS; ARRANGEMENTS, SYSTEMS OR APPARATUS FOR CHECKING NOT PROVIDED FOR ELSEWHERE
    • G07C9/00Individual registration on entry or exit
    • G07C9/30Individual registration on entry or exit not involving the use of a pass
    • G07C9/38Individual registration on entry or exit not involving the use of a pass with central registration
    • GPHYSICS
    • G16INFORMATION AND COMMUNICATION TECHNOLOGY [ICT] SPECIALLY ADAPTED FOR SPECIFIC APPLICATION FIELDS
    • G16YINFORMATION AND COMMUNICATION TECHNOLOGY SPECIALLY ADAPTED FOR THE INTERNET OF THINGS [IoT]
    • G16Y40/00IoT characterised by the purpose of the information processing
    • G16Y40/10Detection; Monitoring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P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IN THE PRODUCTION OR PROCESSING OF GOODS
    • Y02P90/00Enabling technologies with a potential contribution to greenhouse gas [GHG] emissions mitigation
    • Y02P90/02Total factory control, e.g. smart factories, flexible manufacturing systems [FMS] or integrated manufacturing systems [IMS]

Landscapes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omputing Systems (AREA)
  • Alarm System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基于物联网的智能感应门控系统及方法,其系统包括:门控条件适配模块,用于确定智能感应门的多感应模式,并基于智能感应门的工作特性对不同感应模式的感应条件进行第一适配以及对不同感应模式之间的感应优先级进行第二适配;感应模块,用于基于适配结果实时采集智能感应门的感应数据,并基于感应数据确定目标感应模式,且对目标感应模式下的感应条件进行核验;控制及记录模块,用于当核验通过后控制智能感应门开启,并当通过人员与智能感应门的距离大于预设距离阈值时,控制智能感应门关闭,同时,对通过人员的身份信息以及通过时间进行记录存储。在提高对智能感应门的控制效果的同时保障了财产安全。

Description

一种基于物联网的智能感应门控系统及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设备控制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基于物联网的智能感应门控系统及方法。
背景技术
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门控系统也越来越多样化,智能感应门控系统便是其中之一,智能感应门控系统简化了传统门控操作,省去了携带钥匙的麻烦,为人们的出行提供了极大的便利;
但是,目前市面上的智能感应门大都只采用一种控制模式,或是刷门禁、或是人脸识别等,很少有将多种控制模式集成在同一个智能感应门中,而且,目前智能感应门只能单纯的分析是否满足开门条件,满足时进行开门,不满足不开门,不能对通过智能感应门的人员的身份信息以及进出时间做到有效记录,一旦存在非法进入人员,将造成财产丢失等情况发送,造成不可估量的后果;
因此,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基于物联网的智能感应门控系统及方法。
发明内容
本发明提供一种基于物联网的智能感应门控系统及方法,用以通过采用多种感应模式对智能感应门进行管理和控制,保障了对智能感应门的控制准确率和管理效率,提高了智能感应门的应用效率,其次,对通过智能感应门的人员进行图像采集并分析,实现对通过人员的身份信息以及通过时间进行有效确定并记录,便于做到有据可依,在提高对智能感应门的控制效果的同时保障了财产安全。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基于物联网的智能感应门控系统,包括:
门控条件适配模块,用于确定智能感应门的多感应模式,并基于智能感应门的工作特性对不同感应模式的感应条件进行第一适配以及对不同感应模式之间的感应优先级进行第二适配;
感应模块,用于基于适配结果实时采集智能感应门的感应数据,并基于感应数据确定目标感应模式,且对目标感应模式下的感应条件进行核验;
控制及记录模块,用于当核验通过后控制智能感应门开启,并当通过人员与智能感应门的距离大于预设距离阈值时,控制智能感应门关闭,同时,对通过人员的身份信息以及通过时间进行记录存储。
优选的,一种基于物联网的智能感应门控系统,门控条件适配模块,包括:
数据获取单元,用于:
基于管理终端生成数据调取请求,并将数据调取请求传输至预设服务器,且基于预设服务器对数据调取请求进行解析,提取数据调取请求中的智能感应门终端标识;
基于智能感应门终端标识对预设服务器中的历史运行数据进行检索,并基于检索结果得到智能感应门的目标历史运行数据;
数据分析单元,用于基于预设分类标签对目标历史运行数据进行聚类处理,得到子目标历史运行数据,并提取子目标历史运行数据的数据特征,且将数据特征与预设感应模式特征进行匹配,得到智能感应门的多感应模式;
第一适配单元,用于:
基于子目标运行数据的数据特征确定智能感应门在每一感应模式下的工作特性,并基于工作特性确定智能感应门在每一感应模式下感应指标,其中,感应指标至少为一个;
基于预设感应要求确定每一感应指标对应的目标取值,并基于目标取值得到不同感应模式的感应条件,且对不同感应模式的感应条件进行第一适配。
优选的,一种基于物联网的智能感应门控系统,第一适配单元,包括:
条件获取子单元,用于获取得到的不同感应模式的感应条件,并分别确定不同感应模式的感应条件对应的目标联动设备,且将目标联动设备进行关联;
格式转换子单元,用于基于关联结果确定目标联动设备对应的协作流程,并将协作流程与对应的感应条件进行绑定,得到适配数据包,且基于预设适配要求确定适配数据包在服务器中适配时的目标约束条件以及部署需求;
部署子单元,用于基于目标约束条件以及部署需求确定协作流程在服务器中的兼容策略,并基于预设转换策略将兼容策略和适配数据包转换为应用实例,且基于应用实例的资源配置信息确定目标部署策略,同时,基于目标部署策略将应用实例在服务器中的部署目录中进行部署;
适配子单元,用于对部署后的应用实例进行预模拟,并基于预模拟结果确定性能测试结果,且当性能测试结果不满足预设性能指标条件时,基于性能测试结果以及预设性能指标条件对目标部署策略进行调整,同时,基于调整结果重新对应用实例进行部署,直至性能测试结果满足预设性能指标条件,完成对不同感应模式的感应条件的第一适配。
优选的,一种基于物联网的智能感应门控系统,门控条件适配模块,包括:
模式获取单元,用于获取得到的感应模式,并基于预设感应要求确定各感应模式对应的目标权重;
优先级确定单元,用于基于目标权重确定不同感应模式对应的感应优先级,并基于感应优先级对不同感应模式进行排序;
第二适配单元,用于基于排序结果确定不同感应模式之间的触发条件转换点,并基于触发条件转换点构建不同感应模式之间的感应优先级调控策略,且基于感应优先级调控策略将不同感应模式的感应优先级在服务器中进行部署,完成对不同感应模式之间的感应优先级的第二适配。
优选的,一种基于物联网的智能感应门控系统,感应模块,包括:
监控线程配置单元,用于获取智能感应门在不同感应模式下的感应终端,并提取不同感应终端的工作属性,且基于工作属性为每一感应终端配置监控线程;
感应数据监测单元,用于将监控线程与对应的感应终端进行对接,并基于对接结果构建监控线程与智能感应门中控制端的分布式传输链路,同时,基于监控线程对相应感应终端的工作状态进行实时监测,并当存在目标感应终端被触发时,获取感应终端对应的感应数据,且基于分布式传输链路将感应数据传输至控制端;
感应条件核验单元,用于:
对感应数据进行解析,提取感应数据中的目标特征向量,并将目标特征向量与预设模式特征向量进行第一匹配,得到感应数据对应的目标感应模式,同时,对感应数据进行离散化处理,得到多个独立感应数据,并基于目标感应模式的感应指标对多个独立感应数据进行筛选,得到关键独立感应数据;
提取关键独立感应数据的取值,并将取值与目标感应模式下的标准感应条件进行第二匹配,且当目标取值与标准感应条件一致时,完成对目标感应模式下的感应条件的核验,否则,判定不满足目标感应模式下的感应条件。
优选的,一种基于物联网的智能感应门控系统,感应数据监测单元,包括:
数据获取子单元,用于获取得到的感应数据,并对感应数据进行聚类处理,得到N各子感应数据类别,同时,确定每一子感应数据类别中各运行数据的目标取值,并基于目标取值确定每一子感应数据中的孤立数据;
规则确定子单元,用于提取每一子感应数据类别的数据特征,并基于数据特征从预设数据清洗规则库中匹配目标数据清洗规则;
数据筛选子单元,用于基于目标数据清洗规则对对应子感应数据类别中的孤立数据进行清洗,并基于清洗结果得到最终的感应数据。
优选的,一种基于物联网的智能感应门控系统,控制及记录模块,包括:
结果获取单元,用于获取对感应条件的核验结果,并当核验通过后控制智能感应门开启,同时,基于预设红外传感器向目标通道发送红外检测信号,并实时接收红外检测信号对应的反射信号;
信号分析单元,用于对反射信号进行解析,确定反射信号的信号脉冲特征,并将信号脉冲特征与预设行人检测特征进行匹配,且当信号脉冲特征与预设行人检测特征一致时,判定存在人员通过当前智能感应门;
距离测量单元,用于基于判定结果触发预设摄像头采集人员经过智能感应门的环境图像序列集合,并提取环境图像序列集合中每一环境图像的背景特征,同时,基于预设运动补偿参数以及背景特征确定每一环境图像的景深,并基于景深与实际物理距离转换系数确定通过人员与智能感应门的距离;
控制单元,用于当通过人员与智能感应门的距离大于预设距离阈值时生成智能门关闭指令,并基于智能门关闭指令控制智能感应门关闭。
优选的,一种基于物联网的智能感应门控系统,控制及记录模块,包括:
图像采集单元,用于当智能感应门开启后,基于预设摄像头采集通过人员的面部图像以及第一手部图像,并对面部图像进行解析,提取面部图像中的面部特征信息;
匹配单元,用于将面部特征信息与预设面部特征集合中的预设面部特征进行匹配,并当存在预设面部特征与面部特征信息匹配时,得到通过人员的身份信息,且判定通过人员满足身份验证,否则,判定通过人员为异常人员,且对通过人员的面部图像进行标注;
行为特征检验单元,用于将标注结果进行记录,并基于记录结果当通过人员再次通过智能感应门时,基于预设摄像头采集通过人员的第二手部图像,且将第一手部图像与第二手部图像进行比较,得到手部特征变化量;
所述行为特征检验单元,还用于基于手部特征变化量确定通过人员携带的目标物品,同时,确定对通过人员第一手部图像与第二手部图像的采集时间,并将通过人员的身份信息、目标物品以及采集时间在预设记录文件中进行记录存储,得到目标记录表;
反馈单元,用于将目标记录表基于中心交换机反馈至用户终端进行提醒。
优选的,一种基于物联网的智能感应门控系统,控制及记录模块,包括:
应急响应单元,用于对智能感应门设置应急响应信号,并基于设置结果将智能感应门的控制端与预设应急响应传感器进行连接,且基于连接结果实时接收预设应急响应传感器下发的应急响应请求;
响应请求解析单元,用于基于控制端对应急响应请求进行解析,并当解析结果与应急响应信号一致时,判定满足应急响应要求;
紧急控制单元,用于基于判定结果对各感应模式进行同步触发,并对各感应模式下的感应条件进行授权许可,且基于授权许可结果控制智能感应门进行持续开启。
优选的,一种基于物联网的智能感应门控方法,包括:
步骤1:确定智能感应门的多感应模式,并基于智能感应门的工作特性对不同感应模式的感应条件进行第一适配以及对不同感应模式之间的感应优先级进行第二适配;
步骤2:基于适配结果实时采集智能感应门的感应数据,并基于感应数据确定目标感应模式,且对目标感应模式下的感应条件进行核验;
步骤3:当核验通过后控制智能感应门开启,并当通过人员与智能感应门的距离大于预设距离阈值时,控制智能感应门关闭,同时,对通过人员的身份信息以及通过时间进行记录存储。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有益效果如下:
1.通过采用多种感应模式对智能感应门进行管理和控制,保障了对智能感应门的控制准确率和管理效率,提高了智能感应门的应用效率,其次,对通过智能感应门的人员进行图像采集并分析,实现对通过人员的身份信息以及通过时间进行有效确定并记录,便于做到有据可依,在提高对智能感应门的控制效果的同时保障了财产安全。
2.通过预设红外传感器向目标通道发送红外检测信号,并对红外检测信号对应的反射信号进行分析,实现对是否有人员通过智能感应门进行准确有效的判断,其次,在存在人员通过时,实时采集环境图像序列,并对采集到的环境图像序列进行解析,实现对通过人员与智能感应门的距离进行准确可靠的分析,最后,当通过人员与智能感应门的距离大于预设距离阈值时生成智能门关闭指令,实现控制智能感应门进行关闭操作,保障了对智能感应门的控制效果,同时,通过对智能感应门的控制性能进行计算,便于在控制性能不合格时,及时对控制策略进行调整,保障了对智能感应门的控制准确率以及控制效果。
本发明的其它特征和优点将在随后的说明书中阐述,并且,部分地从说明书中变得显而易见,或者通过实施本发明而了解。本发明的目的和其他优点可通过在所写的说明书、权利要求书、以及附图中所特别指出的结构来实现和获得。
下面通过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发明的技术方案做进一步的详细描述。
附图说明
附图用来提供对本发明的进一步理解,并且构成说明书的一部分,与本发明的实施例一起用于解释本发明,并不构成对本发明的限制。在附图中:
图1为本发明实施例中一种基于物联网的智能感应门控系统的结构图;
图2为本发明实施例中一种基于物联网的智能感应门控系统中感应模块的结构图;
图3为本发明实施例中一种基于物联网的智能感应门控方法的流程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发明的优选实施例进行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优选实施例仅用于说明和解释本发明,并不用于限定本发明。
实施例1:
本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基于物联网的智能感应门控系统,如图1所示,包括:
门控条件适配模块,用于确定智能感应门的多感应模式,并基于智能感应门的工作特性对不同感应模式的感应条件进行第一适配以及对不同感应模式之间的感应优先级进行第二适配;
感应模块,用于基于适配结果实时采集智能感应门的感应数据,并基于感应数据确定目标感应模式,且对目标感应模式下的感应条件进行核验;
控制及记录模块,用于当核验通过后控制智能感应门开启,并当通过人员与智能感应门的距离大于预设距离阈值时,控制智能感应门关闭,同时,对通过人员的身份信息以及通过时间进行记录存储。
该实施例中,多感应模式指的是智能感应门能够采用的感应方式,例如可以是人脸识别、刷卡、红外线感应以及按钮触发等。
该实施例中,工作特性是用于表征智能感应门在不同感应模式下的工作方式以及在不同感应模式下的环境条件要求等。
该实施例中,感应条件指的是不同感应模式下能够成功触发智能感应门开启所需要达到的要求,例如可以是当感应模式为红外线感应时,需要人员与红外线探测器之间的距离达到预设要求。
该实施例中,第一适配指的是对不同感应模式下的感应条件进行参数设置,具体可以是每一感应模式下能够触发智能感应门进行响应操作的具体参数值,包括人员与智能感应门的距离、人脸识别位置以及刷卡灵敏度等。
该实施例中,感应优先级是用于表征人员在进行智能感应门触发时,采用不同感应模式对智能感应门控制的先后顺序,例如当人员人脸识别以及刷卡同时满足时,可以是先根据人脸识别进行触发,倘若人脸识别未触发时再采用刷卡方式等。
该实施例中,第二适配指的是在服务器中对不同感应模式的感应优先级进行设置,从而便于智能感应门依据感应优先级进行有效工作。
该实施例中,感应数据指的是当存在对智能感应门触发感应时,采集到的用户对智能感应门的触发数据,具体可以是采用的感应模式以及在感应模式下的感应条件等。
该实施例中,目标感应模式指的是当前人员在智能感应门处触发的感应模式,是多感应模式中的一种。
该实施例中,预设距离阈值是提前设定好的,用于表征人员与智能感应门之间保持的最大距离,即超高该距离智能感应门将会自动关闭。
上述技术方案的有益效果是:通过采用多种感应模式对智能感应门进行管理和控制,保障了对智能感应门的控制准确率和管理效率,提高了智能感应门的应用效率,其次,对通过智能感应门的人员进行图像采集并分析,实现对通过人员的身份信息以及通过时间进行有效确定并记录,便于做到有据可依,在提高对智能感应门的控制效果的同时保障了财产安全。
实施例2:
在实施例1的基础上,本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基于物联网的智能感应门控系统,门控条件适配模块,包括:
数据获取单元,用于:
基于管理终端生成数据调取请求,并将数据调取请求传输至预设服务器,且基于预设服务器对数据调取请求进行解析,提取数据调取请求中的智能感应门终端标识;
基于智能感应门终端标识对预设服务器中的历史运行数据进行检索,并基于检索结果得到智能感应门的目标历史运行数据;
数据分析单元,用于基于预设分类标签对目标历史运行数据进行聚类处理,得到子目标历史运行数据,并提取子目标历史运行数据的数据特征,且将数据特征与预设感应模式特征进行匹配,得到智能感应门的多感应模式;
第一适配单元,用于:
基于子目标运行数据的数据特征确定智能感应门在每一感应模式下的工作特性,并基于工作特性确定智能感应门在每一感应模式下感应指标,其中,感应指标至少为一个;
基于预设感应要求确定每一感应指标对应的目标取值,并基于目标取值得到不同感应模式的感应条件,且对不同感应模式的感应条件进行第一适配。
该实施例中,数据调取请求是管理终端生成的,用于从预设服务器中调取当前智能感应门终端对应的历史运行数据,其中,预设服务器是提前设定好的,用于存储不同设备的历史运行数据。
该实施例中,智能感应门终端标识是用于标记智能感应门的一种标记标签。
该实施例中,目标历史运行数据指的是预设服务器中与智能感应门相关的历史运行数据。
该实施例中,预设分类标签是提前设定好的,是用于对目标历史运行数据进行分类的参考依据。
该实施例中,子目标历史运行数据指的是智能感应门的目标历史运行数据进行分类后得到的每一类别的历史运行数据。
该实施例中,数据特征指的是能够表征子目标历史运行数据的数据取值大小以及数据关联关系的参数。
该实施例中,预设感应模式特征是提前已知,用于确定智能感应门的多感应模式提供依据。
该实施例中,感应指标指的是智能感应门在每一感应模式下需要满足的感应条件类型,例如可以是人脸识别感应模式时,需要满足图像采集分辨率以及人脸位置采集等。
该实施例中,预设感应要求是提前设定好的,用于表征每一感应模式下的感应灵敏度等要求。
该实施例中,目标取值指的是根据预设感应要求确定的每一感应指标的取值大小,即每一感应模式下需要满足的具体感应条件取值。
上述技术方案的有益效果是:通过从预设服务器中调取智能感应门的历史运行数据,并对历史运行数据进行分析,实现对智能感应门能够采用的多感应模式进行准确有效的获取,其次,根据智能感应门在每一感应模式下的工作特性实现对每一感应模式的感应条件进行准确有效的确定,并将确定的感应条件进行适配,从而确保了对智能感应门的感应控制准确率以及控制可靠性。
实施例3:
在实施例1的基础上,本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基于物联网的智能感应门控系统,第一适配单元,包括:
条件获取子单元,用于获取得到的不同感应模式的感应条件,并分别确定不同感应模式的感应条件对应的目标联动设备,且将目标联动设备进行关联;
格式转换子单元,用于基于关联结果确定目标联动设备对应的协作流程,并将协作流程与对应的感应条件进行绑定,得到适配数据包,且基于预设适配要求确定适配数据包在服务器中适配时的目标约束条件以及部署需求;
部署子单元,用于基于目标约束条件以及部署需求确定协作流程在服务器中的兼容策略,并基于预设转换策略将兼容策略和适配数据包转换为应用实例,且基于应用实例的资源配置信息确定目标部署策略,同时,基于目标部署策略将应用实例在服务器中的部署目录中进行部署;
适配子单元,用于对部署后的应用实例进行预模拟,并基于预模拟结果确定性能测试结果,且当性能测试结果不满足预设性能指标条件时,基于性能测试结果以及预设性能指标条件对目标部署策略进行调整,同时,基于调整结果重新对应用实例进行部署,直至性能测试结果满足预设性能指标条件,完成对不同感应模式的感应条件的第一适配。
该实施例中,目标联动设备指的是当满足控制条件时,对智能感应门进行控制需要涉及到的目标设备。
该实施例中,协作流程是用于表征目标联动设备之间进行数据传输或是交互的方式,即如何联动实现对智能和感应门的控制。
该实施例中,适配数据包指的是能够直接在服务器中对感应条件以及目标联动设备进行部署的数据。
该实施例中,预设适配要求是提前设定好的,例如可以是表征适配的精度以及适配的环境等。
该实施例中,目标约束条件是用于限定不同感应模式下的协作流程在工作时需要达到的运行环境或是控制条件等。
该实施例中,部署需求是用于表征将协作流程在服务器中部署时需要达到的部署目的以及部署方式等。
该实施例中,兼容策略是用于表征不同感应模式下的适配数据包在服务器中的兼容方案,从而便于将不同感应模式的感应条件以及工作流程在服务器中进行共同部署。
该实施例中,预设转换策略是提前设定好的,用于将兼容策略和适配数据包转换为相应的应用实例,从而便于在服务器中进行部署。
该实施例中,应用实例指的是对兼容策略和适配数据包转换后得到的,即可直接在服务器中进行部署的应用程序。
该实施例中,资源配置信息是用于表征应用实例的类型以及功能等参数。
该实施例中,目标部署策略指的是对应用实例进行部署的方式或步骤等。
该实施例中,预模拟指的是对部署好的应用实例的工作情况进行测试。
该实施例中,预设性能指标条件是提前设定好的,用于限定部署后的应用实例需要达到的最低性能标准。
上述技术方案的有益效果是:通过确定不同感应模式下感应条件对应的目标联动设备,并对目标联动设备的协作流程进行锁定,最后确定协作流程之间的兼容策略,实现根据兼容策略将目标联动设备的协作流程在服务器中进行有效部署,并对部署后的结果进行性能测试,保障了对不同感应模式下感应条件适配的可靠性,提高了智能感应门的应用效率,同时,也保障了对智能感应门的控制准确率和管理效率。
实施例4:
在实施例1的基础上,本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基于物联网的智能感应门控系统,门控条件适配模块,包括:
模式获取单元,用于获取得到的感应模式,并基于预设感应要求确定各感应模式对应的目标权重;
优先级确定单元,用于基于目标权重确定不同感应模式对应的感应优先级,并基于感应优先级对不同感应模式进行排序;
第二适配单元,用于基于排序结果确定不同感应模式之间的触发条件转换点,并基于触发条件转换点构建不同感应模式之间的感应优先级调控策略,且基于感应优先级调控策略将不同感应模式的感应优先级在服务器中进行部署,完成对不同感应模式之间的感应优先级的第二适配。
该实施例中,预设感应要求是提前设定好的。
该实施例中,目标权重是用于表征不同感应模式在对智能感应门进行感应控制的重要程度。
该实施例中,触发条件转换点是用于表征不同感应模式切换的条件,即当上一感应模式未对智能感应门触发时,自动跳转至下一感应模式。
该实施例中,感应优先级调控策略是根据触发条件转换点构建的,目的是为了自动切换感应模式。
上述技术方案的有益效果是:通过确定不同感应模式对应的目标权重,实现对不同感应模式的感应优先级进行准确有效的确定,其次,对不同感应模式之间的触发体条件切换点进行确认,并根据触发条件转换点构建感应优先级调控策略,最终,实现根据感应优先级调控策略将不同感应模式的感应优先级在服务器中进行部署,实现对不同感应模式之间的协同模式进行准确有效的适配,提高了智能感应门的控制准确率的同时保障了对智能感应门的应用效率。
实施例5:
在实施例1的基础上,本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基于物联网的智能感应门控系统,如图2所示,感应模块,包括:
监控线程配置单元,用于获取智能感应门在不同感应模式下的感应终端,并提取不同感应终端的工作属性,且基于工作属性为每一感应终端配置监控线程;
感应数据监测单元,用于将监控线程与对应的感应终端进行对接,并基于对接结果构建监控线程与智能感应门中控制端的分布式传输链路,同时,基于监控线程对相应感应终端的工作状态进行实时监测,并当存在目标感应终端被触发时,获取感应终端对应的感应数据,且基于分布式传输链路将感应数据传输至控制端;
感应条件核验单元,用于:
对感应数据进行解析,提取感应数据中的目标特征向量,并将目标特征向量与预设模式特征向量进行第一匹配,得到感应数据对应的目标感应模式,同时,对感应数据进行离散化处理,得到多个独立感应数据,并基于目标感应模式的感应指标对多个独立感应数据进行筛选,得到关键独立感应数据;
提取关键独立感应数据的取值,并将取值与目标感应模式下的标准感应条件进行第二匹配,且当目标取值与标准感应条件一致时,完成对目标感应模式下的感应条件的核验,否则,判定不满足目标感应模式下的感应条件。
该实施例中,感应终端是不同感应模式下的感应设备,具体可以是红外探测器以及摄像头等。
该实施例中,工作属性指的是不同感应终端对应的设备类型以及工作时的工作特点。
该实施例中,监控线程指的是用于对不同感应终端进行监控的策略,目的是实时采集不同感应终端监测到的感应数据。
该实施例中,分布式传输链路是用于将不同感应终端监测到的感应数据传输至智能感应门的控制端。
该实施例中,目标特征向量是用于表征感应数据的取值范围以及取值大小情况,从而便于对感应数据对应的感应模式进行确定。
该实施例中,预设模式特征向量是提前设定好的,用于表征不同感应模式对应的特征。
该实施例中,第一匹配指的是将感应数据中的目标特征向量与预设模式特征向量进行匹配,从而实现对感应数据对应的感应模式进行确定。
该实施例中,独立感应数据指的是对感应数据进行离散化处理后得到的单个数据。
该实施例中,关键独立感应数据指的是与感应指标相关联的独立感应数据,从而便于对感应数据中包含的感应条件进行确定。
该实施例中,标准感应条件是提前设定好的,即在适配时设置的感应条件。
该实施例中,第二匹配指的是将关键独立感应数据的取值与目标感应模式下的标准感应条件进行匹配,从而实现对感应数据中的感应条件进行是否合格进行核验。
上述技术方案的有益效果是:通过对不同感应模式下的感应终端配置监控线程,实现通过监控线程对智能感应门的感应数据进行准确有效的获取,其次,对获取到的感应数据进行解析,实现根据解析结果对感应数据对应的目标感应模式以及感应条件进行准确锁定,最后,将得到的感应条件与目标感应模式下的标准感应条件进行匹配,实现对感应数据中的感应条件进行准确有效的核验,提高了对智能感应门的控制效果,确保对智能感应门的控制准确率。
实施例6:
在实施例5的基础上,本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基于物联网的智能感应门控系统,感应数据监测单元,包括:
数据获取子单元,用于获取得到的感应数据,并对感应数据进行聚类处理,得到N各子感应数据类别,同时,确定每一子感应数据类别中各运行数据的目标取值,并基于目标取值确定每一子感应数据中的孤立数据;
规则确定子单元,用于提取每一子感应数据类别的数据特征,并基于数据特征从预设数据清洗规则库中匹配目标数据清洗规则;
数据筛选子单元,用于基于目标数据清洗规则对对应子感应数据类别中的孤立数据进行清洗,并基于清洗结果得到最终的感应数据。
该实施例中,子感应数据类型可以是对感应数据进行聚类处理后得到的不同数据类型,是感应数据中的一部分。
该实施例中,目标取值是每一子感应数据类别中各运行数据的具体取值大小情况。
该实施例中,孤立数据指的是每一子感应数据类别中的取值与该类别平均取值偏差过大的感应数据。
该实施例中,数据特征是用于表征该类别感应数据的数据类型和数据量的参数。
该实施例中,预设数据清洗规则库是提前设定好的,用于存储不同的数据清洗规则。
该实施例中,目标数据清洗规则指的是是用于对当前感应数据进行清洗的数据清洗规则,是预设数据清洗规则库中的一种或几种。
上述技术方案的有益效果是:通过对得到的感应数据进行清洗,从而便于确保得到的感应数据的准确性,也为准确判断是否满足控制条件提供了便利与保障,从而确保了对智能感应门的控制准确率和控制效果。
实施例7:
在实施例1的基础上,本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基于物联网的智能感应门控系统,控制及记录模块,包括:
结果获取单元,用于获取对感应条件的核验结果,并当核验通过后控制智能感应门开启,同时,基于预设红外传感器向目标通道发送红外检测信号,并实时接收红外检测信号对应的反射信号;
信号分析单元,用于对反射信号进行解析,确定反射信号的信号脉冲特征,并将信号脉冲特征与预设行人检测特征进行匹配,且当信号脉冲特征与预设行人检测特征一致时,判定存在人员通过当前智能感应门;
距离测量单元,用于基于判定结果触发预设摄像头采集人员经过智能感应门的环境图像序列集合,并提取环境图像序列集合中每一环境图像的背景特征,同时,基于预设运动补偿参数以及背景特征确定每一环境图像的景深,并基于景深与实际物理距离转换系数确定通过人员与智能感应门的距离;
控制单元,用于当通过人员与智能感应门的距离大于预设距离阈值时生成智能门关闭指令,并基于智能门关闭指令控制智能感应门关闭。
该实施例中,预设红外传感器是提前设定好的,用于向通过人员发送红外探测信号,从而便于确定是否存在人员通过。
该实施例中,目标通道指的是智能感应门的正下方。
该实施例中,信号脉冲特征是用于表征红外探测信号在反射回来后携带的探测信息,通过信号脉冲特征可对是否存在人员通过进行准确有效判定。
该实施例中,预设行人检测特征是提前设定好的,用于表征有人通过时对应的标准信号脉冲特征。
该实施例中,预设摄像头时提前设定好的,用于当存在人员通过后采集人员通过智能感应门的图像信息。
该实施例中,环境图像序列集合指的是当存在人员通过智能感应门时,通过预设摄像头采集到的人员与智能感应门之间位置关系的图像集合,且最少未一张。
该实施例中,背景特征是用于表征每一张环境图像中背景相对预设摄像头的距离变化情况。
该实施例中,预设运动补偿参数是提前设定好的,是用于确定环境图像景深的参考依据。
该实施例中,景深是用于表征环境图像中不同记录对象相对预设摄像头的距离信息。
该实施例中,景深与实际物理距离转换系数是提前已知的。
该实施例中,当核验通过后控制智能感应门开启,包括:
当采用门禁卡对智能感应门进行感应控制时:
获取预设时间段内基于门禁卡对智能感应门进行控制的总次数,并确定总次数中包含的采用合格开门步骤且成功开启智能感应门的总次数α和采用合格开门步骤但未能成功开始智能感应门的总次数β;
同时,确定总次数中包含的采用非合格开门步骤但成功开启智能感应门的总次数γ,并基于α、β以及γ计算基于门禁卡对智能感应门进行控制的准确率以及召回率,且基于准确率以及召回率计算智能感应门对门禁卡的识别性能值,具体步骤包括:
根据如下公式计算基于门禁卡对智能感应门进行控制的准确率以及召回率:
其中,η表示基于门禁卡对智能感应门进行控制的准确率,且取值范围为(0,1);ρ表示基于门禁卡对智能感应门进行控制的召回率,且取值范围为(0,1);α表示采用合格开门步骤且成功开启智能感应门的总次数;β表示采用合格开门步骤但未能成功开始智能感应门的总次数,且取值小于α;γ表示采用非合格开门步骤但成功开启智能感应门的总次数;
根据如下公式计算智能感应门对门禁卡的识别性能值:
其中,表示智能感应门对门禁卡的识别性能值,且取值范围为(0,1);τ表示误差系数,且取值范围为(0.002,0.003);ω表示对准确率和召回率的调和均值,且取值范围为(0.8,1.5);η表示基于RFID标签卡对智能感应门进行控制的准确率,且取值范围为(0,1);ρ表示基于RFID标签卡对智能感应门进行控制的召回率,且取值范围为(0,1);
将计算得到的性能值与预设性能值进行比较;
若计算得到的性能值小于预设性能值,则判定智能感应门对门禁卡的识别性能不合格,并重新对门禁卡的控制条件进行设置及部署,直至计算得到性能值大于或等于预设性能值;
否则,判定智能感应门对门禁卡的识别性能合格。
上述召回率指的是所有采用合格开门步骤且成功开启智能感应门的总次数与采用合格开门步骤进行智能感应门控制总次数的比值。
上述性能值是用于表征智能感应门对门禁卡的识别可靠性,取值越大表明智能感应们对门禁卡的识别越准确,识别性能越好。
上述预设性能值是提前设定好的,用于衡量智能感应门对门禁卡的识别是否满足最低要求,是可以进行调整的。
上述调和均值是用于调节准确率和召回率在系统中的重要性,取值为1时,表征准确率和召回率重要性相同。
上述技术方案的有益效果是:通过预设红外传感器向目标通道发送红外检测信号,并对红外检测信号对应的反射信号进行分析,实现对是否有人员通过智能感应门进行准确有效的判断,其次,在存在人员通过时,实时采集环境图像序列,并对采集到的环境图像序列进行解析,实现对通过人员与智能感应门的距离进行准确可靠的分析,最后,当通过人员与智能感应门的距离大于预设距离阈值时生成智能门关闭指令,实现控制智能感应门进行关闭操作,保障了对智能感应门的控制效果,同时,通过对智能感应门的控制性能进行计算,便于在控制性能不合格时,及时对控制策略进行调整,保障了对智能感应门的控制准确率以及控制效果。
实施例8:
在实施例1的基础上,本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基于物联网的智能感应门控系统,控制及记录模块,包括:
图像采集单元,用于当智能感应门开启后,基于预设摄像头采集通过人员的面部图像以及第一手部图像,并对面部图像进行解析,提取面部图像中的面部特征信息;
匹配单元,用于将面部特征信息与预设面部特征集合中的预设面部特征进行匹配,并当存在预设面部特征与面部特征信息匹配时,得到通过人员的身份信息,且判定通过人员满足身份验证,否则,判定通过人员为异常人员,且对通过人员的面部图像进行标注;
行为特征检验单元,用于将标注结果进行记录,并基于记录结果当通过人员再次通过智能感应门时,基于预设摄像头采集通过人员的第二手部图像,且将第一手部图像与第二手部图像进行比较,得到手部特征变化量;
所述行为特征检验单元,还用于基于手部特征变化量确定通过人员携带的目标物品,同时,确定对通过人员第一手部图像与第二手部图像的采集时间,并将通过人员的身份信息、目标物品以及采集时间在预设记录文件中进行记录存储,得到目标记录表;
反馈单元,用于将目标记录表基于中心交换机反馈至用户终端进行提醒。
该实施例中,第一手部图像指的是当智能感应门开始后,对进入人员的手部区域进行第一次图像采集得到的图像。
该实施例中,面部特征信息指的是面部图像中记录的通过人员的五官分布特征或是形状特点等。
该实施例中,预设面部特征集合是提前设定好的,用于存储具有进出权限的人员的面部信息。
该实施例中,预设面部特征是预设面部特征集合中的元素,且不唯一。
该实施例中,异常人员指的是没有进出权限但当前成功开启智能感应门的人员,即RFID标签卡与持卡人身份信息不符或是通过按钮非法进入。
该实施例中,对通过人员的面部图像进行标注目的是为了在服务器中对该面部图像进行异常提醒,从而便于进行下一步分析。
该实施例中,基于记录结果当通过人员再次通过智能感应门时指的是被标注为异常人员出智能感应门的时刻。
该实施例中,第二手部图像指的是通过预设摄像头对出智能感应门的人员的手部进行第二次采集得到图像。
该实施例中,手部特征变化量是用于衡量异常人员是否携带物品走出智能感应门。
该实施例中,目标物品指的是异常人员进入智能感应门后,经过一段时间后,从智能感应门内部拿去的物品。
该实施例中,预设记录文件是提前设定好的,用于记录通过人员携带的目标物品、身份信息以及采集图像的时间(即人员进出智能感应门的时间)。
该实施例中,目标记录表指的是将目标物品、面部图像以及采集时间在预设记录文件中进行记录后得到的文件。
上述技术方案的有益效果是:通过当智能感应门开启后,对通过人员进行面部图像以及手部图像采集,从而便于对通过人员的身份信息、携带的物品以及进出智能感应门的时间进行准确可靠的获取,并将获取到的信息进行记录反馈至用户终端,便于做到有据可依,在提高对智能感应门的控制效果的同时保障了财产安全。
实施例9:
在实施例1的基础上,本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基于物联网的智能感应门控系统,控制及记录模块,包括:
应急响应单元,用于对智能感应门设置应急响应信号,并基于设置结果将智能感应门的控制端与预设应急响应传感器进行连接,且基于连接结果实时接收预设应急响应传感器下发的应急响应请求;
响应请求解析单元,用于基于控制端对应急响应请求进行解析,并当解析结果与应急响应信号一致时,判定满足应急响应要求;
紧急控制单元,用于基于判定结果对各感应模式进行同步触发,并对各感应模式下的感应条件进行授权许可,且基于授权许可结果控制智能感应门进行持续开启。
该实施例中,应急响应信号是根据已知的应急情况设定的,目的是为了在出现紧急情况时能够控制智能感应门进行开启操作。
该实施例中,预设应急响应传感器是提前设定好的,用于监测是否存在紧急情况。
该实施例中,基于判定结果对各感应模式进行同步触发指的是同时触发智能感应门的所有感应模式,确保智能感应门能够有效开启。
该实施例中,对各感应模式下的感应条件进行授权许可指的是当出现紧急情况时,默认各感应模式下均满足感应条件,从而确保智能感应门进行开启操作。
上述技术方案的有益效果是:通过设置应急响应信号,实现在出现紧急情况时,能够及时确保智能感应门进行开启操作,从而保障了对智能感应门的控制效果。
实施例10:
本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基于物联网的智能感应门控方法,如图3所示,包括:
步骤1:确定智能感应门的多感应模式,并基于智能感应门的工作特性对不同感应模式的感应条件进行第一适配以及对不同感应模式之间的感应优先级进行第二适配;
步骤2:基于适配结果实时采集智能感应门的感应数据,并基于感应数据确定目标感应模式,且对目标感应模式下的感应条件进行核验;
步骤3:当核验通过后控制智能感应门开启,并当通过人员与智能感应门的距离大于预设距离阈值时,控制智能感应门关闭,同时,对通过人员的身份信息以及通过时间进行记录存储。
上述技术方案的有益效果是:通过采用多种感应模式对智能感应门进行管理和控制,保障了对智能感应门的控制准确率和管理效率,提高了智能感应门的应用效率,其次,对通过智能感应门的人员进行图像采集并分析,实现对通过人员的身份信息以及通过时间进行有效确定并记录,便于做到有据可依,在提高对智能感应门的控制效果的同时保障了财产安全。
显然,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对本发明进行各种改动和变型而不脱离本发明的精神和范围。这样,倘若本发明的这些修改和变型属于本发明权利要求及其等同技术的范围之内,则本发明也意图包含这些改动和变型在内。

Claims (10)

1.一种基于物联网的智能感应门控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
门控条件适配模块,用于确定智能感应门的多感应模式,并基于智能感应门的工作特性对不同感应模式的感应条件进行第一适配以及对不同感应模式之间的感应优先级进行第二适配;
感应模块,用于基于适配结果实时采集智能感应门的感应数据,并基于感应数据确定目标感应模式,且对目标感应模式下的感应条件进行核验;
控制及记录模块,用于当核验通过后控制智能感应门开启,并当通过人员与智能感应门的距离大于预设距离阈值时,控制智能感应门关闭,同时,对通过人员的身份信息以及通过时间进行记录存储。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基于物联网的智能感应门控系统,其特征在于,门控条件适配模块,包括:
数据获取单元,用于:
基于管理终端生成数据调取请求,并将数据调取请求传输至预设服务器,且基于预设服务器对数据调取请求进行解析,提取数据调取请求中的智能感应门终端标识;
基于智能感应门终端标识对预设服务器中的历史运行数据进行检索,并基于检索结果得到智能感应门的目标历史运行数据;
数据分析单元,用于基于预设分类标签对目标历史运行数据进行聚类处理,得到子目标历史运行数据,并提取子目标历史运行数据的数据特征,且将数据特征与预设感应模式特征进行匹配,得到智能感应门的多感应模式;
第一适配单元,用于:
基于子目标运行数据的数据特征确定智能感应门在每一感应模式下的工作特性,并基于工作特性确定智能感应门在每一感应模式下感应指标,其中,感应指标至少为一个;
基于预设感应要求确定每一感应指标对应的目标取值,并基于目标取值得到不同感应模式的感应条件,且对不同感应模式的感应条件进行第一适配。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基于物联网的智能感应门控系统,其特征在于,第一适配单元,包括:
条件获取子单元,用于获取得到的不同感应模式的感应条件,并分别确定不同感应模式的感应条件对应的目标联动设备,且将目标联动设备进行关联;
格式转换子单元,用于基于关联结果确定目标联动设备对应的协作流程,并将协作流程与对应的感应条件进行绑定,得到适配数据包,且基于预设适配要求确定适配数据包在服务器中适配时的目标约束条件以及部署需求;
部署子单元,用于基于目标约束条件以及部署需求确定协作流程在服务器中的兼容策略,并基于预设转换策略将兼容策略和适配数据包转换为应用实例,且基于应用实例的资源配置信息确定目标部署策略,同时,基于目标部署策略将应用实例在服务器中的部署目录中进行部署;
适配子单元,用于对部署后的应用实例进行预模拟,并基于预模拟结果确定性能测试结果,且当性能测试结果不满足预设性能指标条件时,基于性能测试结果以及预设性能指标条件对目标部署策略进行调整,同时,基于调整结果重新对应用实例进行部署,直至性能测试结果满足预设性能指标条件,完成对不同感应模式的感应条件的第一适配。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基于物联网的智能感应门控系统,其特征在于,门控条件适配模块,包括:
模式获取单元,用于获取得到的感应模式,并基于预设感应要求确定各感应模式对应的目标权重;
优先级确定单元,用于基于目标权重确定不同感应模式对应的感应优先级,并基于感应优先级对不同感应模式进行排序;
第二适配单元,用于基于排序结果确定不同感应模式之间的触发条件转换点,并基于触发条件转换点构建不同感应模式之间的感应优先级调控策略,且基于感应优先级调控策略将不同感应模式的感应优先级在服务器中进行部署,完成对不同感应模式之间的感应优先级的第二适配。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基于物联网的智能感应门控系统,其特征在于,感应模块,包括:
监控线程配置单元,用于获取智能感应门在不同感应模式下的感应终端,并提取不同感应终端的工作属性,且基于工作属性为每一感应终端配置监控线程;
感应数据监测单元,用于将监控线程与对应的感应终端进行对接,并基于对接结果构建监控线程与智能感应门中控制端的分布式传输链路,同时,基于监控线程对相应感应终端的工作状态进行实时监测,并当存在目标感应终端被触发时,获取感应终端对应的感应数据,且基于分布式传输链路将感应数据传输至控制端;
感应条件核验单元,用于:
对感应数据进行解析,提取感应数据中的目标特征向量,并将目标特征向量与预设模式特征向量进行第一匹配,得到感应数据对应的目标感应模式,同时,对感应数据进行离散化处理,得到多个独立感应数据,并基于目标感应模式的感应指标对多个独立感应数据进行筛选,得到关键独立感应数据;
提取关键独立感应数据的取值,并将取值与目标感应模式下的标准感应条件进行第二匹配,且当目标取值与标准感应条件一致时,完成对目标感应模式下的感应条件的核验,否则,判定不满足目标感应模式下的感应条件。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基于物联网的智能感应门控系统,其特征在于,感应数据监测单元,包括:
数据获取子单元,用于获取得到的感应数据,并对感应数据进行聚类处理,得到N各子感应数据类别,同时,确定每一子感应数据类别中各运行数据的目标取值,并基于目标取值确定每一子感应数据中的孤立数据;
规则确定子单元,用于提取每一子感应数据类别的数据特征,并基于数据特征从预设数据清洗规则库中匹配目标数据清洗规则;
数据筛选子单元,用于基于目标数据清洗规则对对应子感应数据类别中的孤立数据进行清洗,并基于清洗结果得到最终的感应数据。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基于物联网的智能感应门控系统,其特征在于,控制及记录模块,包括:
结果获取单元,用于获取对感应条件的核验结果,并当核验通过后控制智能感应门开启,同时,基于预设红外传感器向目标通道发送红外检测信号,并实时接收红外检测信号对应的反射信号;
信号分析单元,用于对反射信号进行解析,确定反射信号的信号脉冲特征,并将信号脉冲特征与预设行人检测特征进行匹配,且当信号脉冲特征与预设行人检测特征一致时,判定存在人员通过当前智能感应门;
距离测量单元,用于基于判定结果触发预设摄像头采集人员经过智能感应门的环境图像序列集合,并提取环境图像序列集合中每一环境图像的背景特征,同时,基于预设运动补偿参数以及背景特征确定每一环境图像的景深,并基于景深与实际物理距离转换系数确定通过人员与智能感应门的距离;
控制单元,用于当通过人员与智能感应门的距离大于预设距离阈值时生成智能门关闭指令,并基于智能门关闭指令控制智能感应门关闭。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基于物联网的智能感应门控系统,其特征在于,控制及记录模块,包括:
图像采集单元,用于当智能感应门开启后,基于预设摄像头采集通过人员的面部图像以及第一手部图像,并对面部图像进行解析,提取面部图像中的面部特征信息;
匹配单元,用于将面部特征信息与预设面部特征集合中的预设面部特征进行匹配,并当存在预设面部特征与面部特征信息匹配时,得到通过人员的身份信息,且判定通过人员满足身份验证,否则,判定通过人员为异常人员,且对通过人员的面部图像进行标注;
行为特征检验单元,用于将标注结果进行记录,并基于记录结果当通过人员再次通过智能感应门时,基于预设摄像头采集通过人员的第二手部图像,且将第一手部图像与第二手部图像进行比较,得到手部特征变化量;
所述行为特征检验单元,还用于基于手部特征变化量确定通过人员携带的目标物品,同时,确定对通过人员第一手部图像与第二手部图像的采集时间,并将通过人员的身份信息、目标物品以及采集时间在预设记录文件中进行记录存储,得到目标记录表;
反馈单元,用于将目标记录表基于中心交换机反馈至用户终端进行提醒。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基于物联网的智能感应门控系统,其特征在于,控制及记录模块,包括:
应急响应单元,用于对智能感应门设置应急响应信号,并基于设置结果将智能感应门的控制端与预设应急响应传感器进行连接,且基于连接结果实时接收预设应急响应传感器下发的应急响应请求;
响应请求解析单元,用于基于控制端对应急响应请求进行解析,并当解析结果与应急响应信号一致时,判定满足应急响应要求;
紧急控制单元,用于基于判定结果对各感应模式进行同步触发,并对各感应模式下的感应条件进行授权许可,且基于授权许可结果控制智能感应门进行持续开启。
10.一种基于物联网的智能感应门控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步骤1:确定智能感应门的多感应模式,并基于智能感应门的工作特性对不同感应模式的感应条件进行第一适配以及对不同感应模式之间的感应优先级进行第二适配;
步骤2:基于适配结果实时采集智能感应门的感应数据,并基于感应数据确定目标感应模式,且对目标感应模式下的感应条件进行核验;
步骤3:当核验通过后控制智能感应门开启,并当通过人员与智能感应门的距离大于预设距离阈值时,控制智能感应门关闭,同时,对通过人员的身份信息以及通过时间进行记录存储。
CN202310935594.4A 2023-07-27 2023-07-27 一种基于物联网的智能感应门控系统及方法 Active CN116978151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10935594.4A CN116978151B (zh) 2023-07-27 2023-07-27 一种基于物联网的智能感应门控系统及方法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10935594.4A CN116978151B (zh) 2023-07-27 2023-07-27 一种基于物联网的智能感应门控系统及方法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6978151A true CN116978151A (zh) 2023-10-31
CN116978151B CN116978151B (zh) 2024-04-12

Family

ID=8847628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310935594.4A Active CN116978151B (zh) 2023-07-27 2023-07-27 一种基于物联网的智能感应门控系统及方法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6978151B (zh)

Citations (9)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5578488A (zh) * 2014-10-10 2016-05-11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网络数据采集系统及方法
CN105894637A (zh) * 2016-04-27 2016-08-24 江苏科技大学 基于多传感识别人体的atm机舱的舱门电子系统及实现方法
CN109845247A (zh) * 2017-09-28 2019-06-04 京瓷办公信息系统株式会社 监控终端和显示处理方法
CN110555957A (zh) * 2018-05-31 2019-12-10 北京银融科技有限责任公司 一种智能取款设备及其方法
US10521984B1 (en) * 2015-03-31 2019-12-31 Amazon Technologies, Inc. Challenge-response badge
CN113327358A (zh) * 2021-04-08 2021-08-31 厦门路桥信息股份有限公司 防误刷过闸方法及装置
CN216950050U (zh) * 2021-10-25 2022-07-12 箭牌家居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磁悬浮的淋浴门和淋浴房
CN115086403A (zh) * 2022-04-27 2022-09-20 中国科学院上海微系统与信息技术研究所 一种针对泛在异构接入的边缘计算网关微服务架构
US11462068B1 (en) * 2019-01-29 2022-10-04 American Airlines, Inc. Granting access to a secured area via a door and based on a travel document

Patent Citations (9)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5578488A (zh) * 2014-10-10 2016-05-11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网络数据采集系统及方法
US10521984B1 (en) * 2015-03-31 2019-12-31 Amazon Technologies, Inc. Challenge-response badge
CN105894637A (zh) * 2016-04-27 2016-08-24 江苏科技大学 基于多传感识别人体的atm机舱的舱门电子系统及实现方法
CN109845247A (zh) * 2017-09-28 2019-06-04 京瓷办公信息系统株式会社 监控终端和显示处理方法
CN110555957A (zh) * 2018-05-31 2019-12-10 北京银融科技有限责任公司 一种智能取款设备及其方法
US11462068B1 (en) * 2019-01-29 2022-10-04 American Airlines, Inc. Granting access to a secured area via a door and based on a travel document
CN113327358A (zh) * 2021-04-08 2021-08-31 厦门路桥信息股份有限公司 防误刷过闸方法及装置
CN216950050U (zh) * 2021-10-25 2022-07-12 箭牌家居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磁悬浮的淋浴门和淋浴房
CN115086403A (zh) * 2022-04-27 2022-09-20 中国科学院上海微系统与信息技术研究所 一种针对泛在异构接入的边缘计算网关微服务架构

Non-Patent Citation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Title
谢忠志;: "基于PLC控制的感应门设计", 企业家天地(理论版), no. 01, 25 January 2011 (2011-01-25)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6978151B (zh) 2024-04-12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11205312B2 (en) Applying image analytics and machine learning to lock systems in hotels
CN106127865B (zh) 检票方法和通道管理设备
CN109230031A (zh) 垃圾分类回收系统
CN101169874A (zh) 生物识别访问控制装置
CN205862460U (zh) 一种智能交接存放设备
CN105931388A (zh) 一种智能交接存放设备、系统及方法
CN112581667A (zh) 一种工器具智能管理系统及其使用方法
CN109979059A (zh) 一种控制闸机的方法、装置、设备和存储介质
CN108564151A (zh) 智能仓库系统
CN114724714A (zh) 一种基于用户空间的患者认知能力监测系统及方法
CN108615286A (zh) 一种小区智能管理方法和系统
CN206258948U (zh) 人证核验闸机及门禁系统
CN106127866B (zh) 检票方法和通道管理设备
CN116978151B (zh) 一种基于物联网的智能感应门控系统及方法
CN108447155A (zh) 一种物联网小区电动车智慧门禁系统
CN110246292A (zh) 家庭视频监控方法、装置及存储介质
CN107965231A (zh) 使用日志数据的异步报告支持车库门开门器操作的诊断的系统和方法
CN112184965A (zh) 一种基于人脸锁的防尾随管理方法及系统
US11823452B2 (en) Video analytics evaluation
US20220335725A1 (en) Monitoring presence or absence of an object using local region matching
US20220101066A1 (en) Reducing false detections for night vision cameras
CN213634592U (zh) 变电站测试设备仓储系统
CN113593103A (zh) 一种基于人脸识别的智慧社区门禁智能管理系统
KR20060068796A (ko) 얼굴인식 시스템의 성능시험 방법 및 시스템
CN108256540A (zh) 一种信息处理方法及系统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