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9845247A - 监控终端和显示处理方法 - Google Patents

监控终端和显示处理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9845247A
CN109845247A CN201880003848.6A CN201880003848A CN109845247A CN 109845247 A CN109845247 A CN 109845247A CN 201880003848 A CN201880003848 A CN 201880003848A CN 109845247 A CN109845247 A CN 109845247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image
room
user
processing
enters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Withdrawn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880003848.6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市川大介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Kyocera Document Solutions Inc
Original Assignee
Kyocera Document Solutions Inc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Kyocera Document Solutions Inc filed Critical Kyocera Document Solutions Inc
Publication of CN109845247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9845247A/zh
Withdrawn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07CHECKING-DEVICES
    • G07CTIME OR ATTENDANCE REGISTERS; REGISTERING OR INDICATING THE WORKING OF MACHINES; GENERATING RANDOM NUMBERS; VOTING OR LOTTERY APPARATUS; ARRANGEMENTS, SYSTEMS OR APPARATUS FOR CHECKING NOT PROVIDED FOR ELSEWHERE
    • G07C9/00Individual registration on entry or exit
    • G07C9/30Individual registration on entry or exit not involving the use of a pass
    • G07C9/32Individual registration on entry or exit not involving the use of a pass in combination with an identity check
    • G07C9/37Individual registration on entry or exit not involving the use of a pass in combination with an identity check using biometric data, e.g. fingerprints, iris scans or voice recognition
    • GPHYSICS
    • G07CHECKING-DEVICES
    • G07CTIME OR ATTENDANCE REGISTERS; REGISTERING OR INDICATING THE WORKING OF MACHINES; GENERATING RANDOM NUMBERS; VOTING OR LOTTERY APPARATUS; ARRANGEMENTS, SYSTEMS OR APPARATUS FOR CHECKING NOT PROVIDED FOR ELSEWHERE
    • G07C9/00Individual registration on entry or exit
    • GPHYSICS
    • G08SIGNALLING
    • G08BSIGNALLING OR CALLING SYSTEMS; ORDER TELEGRAPHS; ALARM SYSTEMS
    • G08B25/00Alarm systems in which the location of the alarm condition is signalled to a central station, e.g. fire or police telegraphic systems
    • GPHYSICS
    • G08SIGNALLING
    • G08BSIGNALLING OR CALLING SYSTEMS; ORDER TELEGRAPHS; ALARM SYSTEMS
    • G08B25/00Alarm systems in which the location of the alarm condition is signalled to a central station, e.g. fire or police telegraphic systems
    • G08B25/01Alarm systems in which the location of the alarm condition is signalled to a central station, e.g. fire or police telegraphic systems characterised by the transmission medium
    • G08B25/04Alarm systems in which the location of the alarm condition is signalled to a central station, e.g. fire or police telegraphic systems characterised by the transmission medium using a single signalling line, e.g. in a closed loop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NPICTORIAL COMMUNICATION, e.g. TELEVISION
    • H04N7/00Television systems
    • H04N7/18Closed-circuit television [CCTV] systems, i.e. systems in which the video signal is not broadcast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TIMAGE DATA PROCESSING OR GENERATION, IN GENERAL
    • G06T2207/00Indexing scheme for image analysis or image enhancement
    • G06T2207/30Subject of image; Context of image processing
    • G06T2207/30196Human being; Person
    • GPHYSICS
    • G08SIGNALLING
    • G08BSIGNALLING OR CALLING SYSTEMS; ORDER TELEGRAPHS; ALARM SYSTEMS
    • G08B13/00Burglar, theft or intruder alarms
    • G08B13/18Actuation by interference with heat, light, or radiation of shorter wavelength; Actuation by intruding sources of heat, light, or radiation of shorter wavelength
    • G08B13/189Actuation by interference with heat, light, or radiation of shorter wavelength; Actuation by intruding sources of heat, light, or radiation of shorter wavelength using passive radiation detection systems
    • G08B13/194Actuation by interference with heat, light, or radiation of shorter wavelength; Actuation by intruding sources of heat, light, or radiation of shorter wavelength using passive radiation detection systems using image scanning and comparing systems
    • G08B13/196Actuation by interference with heat, light, or radiation of shorter wavelength; Actuation by intruding sources of heat, light, or radiation of shorter wavelength using passive radiation detection systems using image scanning and comparing systems using television cameras
    • G08B13/19602Image analysis to detect motion of the intruder, e.g. by frame subtraction
    • G08B13/19613Recognition of a predetermined image pattern or behaviour pattern indicating theft or intrusion

Abstract

监控终端(2)用于监控进出特定区域的多个用户。控制部(14)在第一入室图像和第一离室图像中将进入区域的用户确定为第一监控对象或第一非监控对象。第一入室图像和第一离室图像中的第一监控对象是同一用户。第一入室图像包含进入区域(22)的用户的图像。第一离室图像包含离开区域的用户的图像。控制部(14)在第一入室图像中执行第一标记处理,从而创建第二入室图像。控制部(14)在第一离室图像中执行第二标记处理,从而创建第二离室图像。第二入室图像和第二离室图像这两图像中,图像显示部(18)至少显示其中之一。

Description

监控终端和显示处理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监控终端和显示处理方法。
背景技术
传统上,在使用监控终端进行监控的情况下,监控者查看并确认监控终端的图像显示部上显示的影像。例如,专利文献1中记载了一种监控终端,在查看监控对象离开监控区域的影像时,不仅显示监控对象离开时的影像,同时也显示进入时的影像。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09-239467号公报
发明内容
然而,专利文献1公开的技术是假设1个用户进出的情况,在多个用户进出时就不能充分有效地进行监控。例如,难以从显示多个用户的图像中区分出想要关注的监控对象并确认监控对象的行动。
本发明是鉴于上述课题而作出的,其目的在于提供监控终端和显示处理方法,能够有效地监控进出规定区域的多个用户。
本发明的监控终端用于监控从规定区域的入口进入所述区域的用户和从所述区域的出口离开所述区域的所述用户。进入的用户和离开的用户这两类用户中,至少有一类用户是若干个。所述监控终端具备控制部和图像显示部。在第一入室图像中,所述控制部将进入所述区域的用户确定为第一监控对象或第一非监控对象。所述第一入室图像包含进入所述区域的所述用户的图像。在所述第一入室图像中,所述控制部在表示所述第一监控对象或者所述第一非监控对象的图像上执行第一标记处理,从而创建第二入室图像。在具有所述第一监控对象的第一离室图像中,所述控制部将离开所述区域的所述用户确定为所述第一监控对象或所述第一非监控对象,所述第一监控对象是已成为所述第一标记处理的执行对象的所述第一入室图像中的所述第一监控对象。所述第一离室图像包含离开所述区域的用户的图像。在所述第一离室图像中,所述控制部在表示所述第一监控对象或者所述第一非监控对象的图像上执行第二标记处理,从而创建第二离室图像。所述第二入室图像和所述第二离室图像这两图像中,所述图像显示部至少显示其中之一,其中,所述第二入室图像包含表示所述第一监控对象的图像,所述第二离室图像包含所示用户与所述第一监控对象为同一用户的图像。
本发明的显示处理方法是监控终端执行的方法。所述监控终端具备接收部、控制部、存储部、图像显示部和输入部。所述显示处理方法具备第一获得步骤、第二获得步骤、第一判断步骤、图像组创建步骤、确定步骤、第一标记处理步骤、第二标记处理步骤和图像显示步骤。所述第一获得步骤中,根据由所述接收部接收的第一入室图像,所述控制部获得用户入室信息,所述第一入室图像中具有进入规定区域的用户,所述用户入室信息中指出进入所述区域的用户。所述第二获得步骤中,根据由所述接收部接收的第一离室图像,所述控制部获得用户离室信息,所述第一离室图像中具有离开所述区域的用户,所述用户离室信息中指出离开所述区域的用户。所述第一判断步骤中,所述控制部基于所述第一入室图像、所述用户入室信息、所述第一离室图像和所述用户离室信息,判断所述第一入室图像和所述第一离室图像中是否有同一用户。所述图像组创建步骤中,所述控制部在所述第一判断步骤中判断为有同一用户时,所述控制部将所述第一入室图像与所述第一离室图像进行关联,创建针对特定用户的图像组。所述确定步骤中,在监控者判断为需要对所述图像显示部上显示的所述第一入室图像所具有的用户中进入所述区域的用户进行监控时,所述控制部根据判断结果,将进入所述区域的用户确定为第一监控对象或第一非监控对象。所述第一标记处理步骤中,在所述第一入室图像中,所述控制部在表示所述第一监控对象或者所述第一非监控对象的图像上执行第一标记处理,从而创建第二入室图像。所述第二标记处理步骤中,在已成为所述第一标记处理的执行对象的所述第一离室图像中,所述控制部基于所述判断结果,将所述第一离室图像所具有的用户确定为所述第一监控对象或所述第一非监控对象,并在表示所述第一监控对象或者所述第一非监控对象的图像上执行第二标记处理,从而创建第二离室图像。所述图像显示步骤中,所述控制部使所述图像显示部显示所述第一入室图像或所述第二入室图像,并显示所述第一离室图像或所述第二离室图像,所述第一入室图像和所述第二入室图像包含表示所述第一监控对象的图像,所述第一离室图像和所述第二离室图像包含所示用户与所述第一监控对象为同一用户的图像。
〔发明效果〕
本发明的监控终端和显示处理方法能够有效地监控进出规定区域的多个用户。
附图说明
图1是包含本发明实施方式一所涉及的监控终端的监控系统结构图。
图2表示进入规定区域的用户和离开规定区域的用户。
图3是本发明实施方式一所涉及的监控终端的结构框图。
图4是本发明实施方式一所涉及的监控终端的图像显示部上显示的图像显示画面示例图。
图5是本发明实施方式一所涉及的第二图像创建处理的流程图。
图6是本发明实施方式一所涉及的第二图像创建处理的流程图。
图7是本发明实施方式二所涉及的监控终端的图像显示部上显示的图像显示画面示例图。
图8是本发明实施方式二所涉及的第三入室图像创建处理的流程图。
图9是本发明实施方式三所涉及的监控终端的图像显示部上显示的画面示例图。
图10是本发明实施方式三所涉及的第四入室图像创建处理的流程图。
图11是本发明实施方式三所涉及的第四入室图像创建处理的流程图。
图12是本发明实施方式三所涉及的第四入室图像创建处理的流程图。
图13是本发明实施方式四所涉及的监控终端的图像显示部上显示的画面示例图。
图14是本发明实施方式四所涉及的第一差异判断处理的流程图。
图15是本发明实施方式四所涉及的第一差异判断处理的流程图。
图16是本发明实施方式四所涉及的第一差异判断处理的流程图。
图17是本发明实施方式五所涉及的监控终端的图像显示部上显示的画面示例图。
图18是本发明实施方式五所涉及的第二差异判断处理的流程图。
图19是本发明实施方式五所涉及的第二差异判断处理的流程图。
图20是本发明实施方式五所涉及的第二差异判断处理的流程图。
图21是本发明实施方式六所涉及的监控终端的图像显示部上显示的图像显示画面示例图。
图22是本发明实施方式六所涉及的第四入室图像和时间栏显示处理的流程图。
图23是本发明实施方式六所涉及的第四入室图像和时间栏显示处理的流程图。
图24是本发明实施方式六所涉及的第四入室图像和时间栏显示处理的流程图。
图25是本发明实施方式七所涉及的显示处理方法的流程图。
图26是本发明实施方式七所涉及的显示处理方法的流程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参照附图对本发明实施方式进行说明。不过,在图中对相同或者相当的部分使用同样的附图标记,不再重复说明。另外,为了便于理解,在附图中主要对各结构要素进行了示意性地表示。
[实施方式一]
首先,参照图1,对包含实施方式一所涉及的监控终端的监控系统进行说明。图1是包含实施方式一所涉及的监控终端的监控系统结构图。如图1所示,监控系统4具备拍摄部1、监控终端2和监控装置3。
监控终端2具备图像显示部。在监控终端2的图像显示部上,显示进入时的图像和离开时的图像,监控者查看进入时的图像和离开时的图像。
监控终端2例如是个人计算机(PC)等固定终端装置5或者平板PC等大容量便携式终端装置。固定终端装置5设置在用于监控规定区域的监控室中。监控终端2具备显示图像的图像显示部。图像显示部例如是液晶显示器或者有机EL显示器(Organic ElectroLuminescence Display)。监控终端2将监控装置3发送来的图像显示在图像显示部上。
监控终端2用于监控进入规定区域的用户和离开规定区域的用户。进入规定区域的用户和离开规定区域的用户这两类用户中,至少有一类用户是若干个。
监控装置3将通过规定区域中设置的入口、出口或者出入口的用户作为监控对象。监控装置3例如是服务器。
拍摄部1将规定区域的入口、出口或者出入口的周围作为拍摄区域进行拍摄。拍摄部1设置在规定区域的入口、出口或者出入口的附近。拍摄部1也可以是若干个。因此,拍摄部1的数量取决于规定区域所具备的入口、出口或者出入口的数量。具体来说,在规定区域具备两个出入口时,在1个出入口附近需要拍摄用户进入样子的1个入室监控用拍摄部和拍摄用户离开样子的1个离室监控用拍摄部的情况下,拍摄部1的数量是4个。拍摄部1是安保摄像头。拍摄部1设置成与用户进出的方向相对,拍摄用户在正面侧入口26a时的图像。
参照图2,对监控系统4(包含实施方式一所涉及的监控终端2)中的拍摄部1进行说明。图2表示进入规定区域的用户和离开规定区域的用户。用户21和用户23通过出入口26(以下,有时记载为入口26a和出口26b),从规定区域外24进入规定区域22。在规定区域22设置的拍摄部1是入室监控用拍摄部,拍摄第一入室图像,第一入室图像中具有进入规定区域22的用户21和用户23。用户20通过出入口26离开规定区域22到规定区域外24。在规定区域外24设置的拍摄部1是离室监控用拍摄部,拍摄第一离室图像,第一入室图像中具有离开规定区域22的用户20。第一入室图像和第一离室图像是静态图像或动态图像。
接下来,参照图1~图4,对实施方式一所涉及的监控终端2的结构进行说明。图3是实施方式一所涉及的监控终端2的结构框图。
如图3所示,实施方式一所涉及的监控终端2具备接收部10、存储部12、控制部14、输入部16和图像显示部18。
接收部10用于接收第一入室图像和第一离室图像。第一入室图像中具有从规定区域22的入口26a进入规定区域22的用户21和用户23。第一离室图像中具有从规定区域22的出口26b离开规定区域的用户20。接收部10例如通过LAN、WAN或者互联网线路之类的网络来接收由拍摄部1拍摄的第一入室图像和第一离室图像。
输入部16用来输入监控者判断对用户是否需要进行监控的信息。具体来说,通过输入部16,在图像显示部18所显示的第一入室图像上的用户20、用户21和用户23中,监控者判断对进入规定区域22的用户21和用户23是否需要进行监控。输入部16例如是键盘或者触控面板。
控制部14用来获得用户入室信息和用户离室信息。控制部14例如由CPU(CentralProcessing Unit)之类的处理器或者运算电路构成。用户入室信息是指:基于第一入室图像,进入规定区域22的用户21和用户23的信息。用户入室信息例如是:进入规定区域22的用户21和用户23的面部图像(更具体地来说,眼鼻口的大小、形状或位置关系以及虹膜颜色、发型、发色或者带没带眼镜等)、步态(更具体地来说,步长、步行速度、步行姿势或者步行节奏等)、体格、轮廓、穿戴物品(更具体地来说,衣服、鞋、眼镜、手表、帽子或者口罩等)和携带品(更具体地来说,文件、货物或者拐杖等)。用户离室信息是指:基于第一离室图像,离开规定区域22的用户20的信息。用户离室信息例如是:离开规定区域22的用户20的面部图像、步态、体格、轮廓、穿戴物品和携带品。
控制部14基于用户入室信息和用户离室信息,判断第一入室图像和第一离室图像中是否有同一用户。例如,将第一入室图像(包含表示用户21和用户23的图像)与第一离室图像进行对比,判断第一离室图像是否是含有第一离室图像中的用户21和/或用户23的图像。一直执行该判断处理,直到找到含有用户21和/或用户23的图像的第一离室图像。
控制部14根据“监控者是否需要对用户进行监控”的判断结果,将进入规定区域的用户确定为第一监控对象或第一非监控对象。
在第一入室图像中,控制部14在表示所述第一监控对象或者所述第一非监控对象的图像上执行第一标记处理,从而创建第二入室图像。第一标记处理是指:使得在第二入室图像中容易对表示第一监控对象的图像与表示第一非监控对象的图像进行区分的图像处理。第一标记处理例如是:降低第一非监控对象图像的亮度、增加第一监控对象图像的亮度、对第一监控对象图像进行涂色或者突出显示第一监控对象的图像轮廓。监控者能够选择和设定第一标记处理中具体的图像处理种类。亮度的降低和增加是通过增大图像的明暗比(对比度)来简单区分图像的处理。另外,在降低第一非监控对象图像的亮度的处理中,第一非监控对象图像的图像浓度是能够确认第一非监控对象样子这种程度的图像浓度。
在与已成为第一标记处理执行对象的第一入室图像以图像组的方式进行了关联的第一离室图像中,控制部14基于判断结果,将第一离室图像中的用户确定为第一监控对象或第一非监控对象,该图像组是针对第一监控对象的图像组。在表示第一监控对象或者第一非监控对象的图像上,控制部14执行第二标记处理,从而创建第二离室图像。第二标记处理是指:使得在第二离室图像中容易对表示第一监控对象的图像与表示第一非监控对象的图像进行区分的图像处理。第二标记处理例如是:降低第一非监控对象图像的亮度、增加第一监控对象图像的亮度、对第一监控对象图像进行涂色或者突出显示第一监控对象的图像轮廓。以下,至少含有第二入室图像和第二离室图像中的其中之一的图像有时记载为第二图像。其中,在第二图像中的图像包含从第一入室图像、第一离室图像、第二入室图像和第二离室图像构成的组中选择的2个图像的情况下,第二图像例如是:第二入室图像和第二离室图像、第二入室图像和第一离室图像或者第一入室图像和第二离室图像。
存储部12存储第一入室图像、第一离室图像、用户入室信息和用户离室信息。在控制部14判断为有同一用户时,存储部12将具有同一用户的第一入室图像和第一离室图像进行关联,并作为针对特定用户的图像组进行存储。存储部12将第二入室图像和第二离室图像与图像组进行关联并存储。
图像显示部18显示第一入室图像。图像显示部18显示第一入室图像或者第二入室图像,并显示第一离室图像或者第二离室图像,第一入室图像和第二入室图像都含有表示第一监控对象的图像,第一离室图像和第二离室图像都含有所示用户与第一监控对象为同一用户的图像。
参照图4,对监控终端2的图像显示部18上显示的图像显示画面进行说明。图4是实施方式一所涉及的监控终端2的图像显示部18上显示的图像显示画面示例图。图4中,执行了第一标记处理,没有执行第二标记处理。第一标记处理和第二标记处理都是使第一非监控对象图像亮度降低的处理。
图像显示画面30含有离室图像32和入室图像34。入室图像34含有表示用户36、37、38和39的图像。用户36是第一监控对象,用户37~39是第一非监控对象。其中,入室图像34含有表示第一非监控对象的图像。还有,图4中,第一标记处理是使第一非监控对象图像亮度降低的处理。由此,执行了第一标记处理。因此,入室图像34是通过执行第一标记处理而创建的第二入室图像。
离室图像32含有表示用户36的图像。用户36是与入室图像34中的用户36为同一人物的第一监控对象。其中,离室图像32不含表示第一非监控对象的图像。还有,图4中,第二标记处理是使第一非监控对象图像亮度降低的处理。由此,没有执行第二标记处理。因此,离室图像32中,没有执行第二标记处理。离室图像32不是执行第二标记处理而创建的第二离室图像,而是第一离室图像。
入室图像34是多个用户36~39同时进入的图像。离室图像32和入室图像34中都含有的用户36的图像是表示同一人物的图像。还有,由于对表示用户36以外的用户37~39的图像执行了降低亮度的图像处理,因此用户36作为需要监控的第一监控对象而突出显示。由此,实施方式一所涉及的监控终端2能够有效地监控进出规定区域的多个用户。
接着,参照图5和图6,对监控终端2的控制部14所执行的第二图像创建处理进行说明。图5和图6是实施方式一所涉及的第二图像创建处理的流程图。图5和图6中,执行了第一标记处理,没有执行第二标记处理。第一标记处理和第二标记处理都是使第二非监控对象图像亮度降低的处理。
如图5所示,控制部14通过接收部10获得第一入室图像,基于第一入室信息获得用户入室信息(步骤S100)。控制部14通过接收部10获得第一离室图像,基于第一退室信息获得用户离室信息(步骤S102)。控制部14基于用户入室信息和用户离室信息,判断第一入室图像与第一离室图像中是否有同一用户(步骤S104)。具体来说,控制部14判断第一离室图像与第一入室图像中是否有同一用户。控制部14重复步骤S104的处理,直到第一离室图像与第一入室图像中出现同一用户为止(步骤S104的No)。在控制部14判断为有同一用户时(步骤S104的Yes),控制部14将具有同一用户的第一入室图像和第一离室图像进行关联,并作为针对特定用户的图像组存储到存储部12中(步骤S106)。
控制部14判断在第一入室图像中是否存在第一非监控对象(步骤S108)。具体来说,图像显示部18显示第一入室图像。监控者通过输入部16判断对进入规定区域的用户(图像显示部18上显示的第一入室图像具有的用户中,进入规定区域的用户)是否需要进行监控。控制部14根据判断结果,将进入规定区域的用户确定为第一监控对象或第一非监控对象。图5中,第一标记处理是在第一入室图像中使第一非监控对象图像亮度降低的处理。因此,在确定了第一监控对象和第一非监控对象之后,判断在第一入室图像中是否存在第一非监控对象。控制部14判断为在第一入室图像中不存在第一非监控对象的情况下(步骤S108的No),前进到后面叙述的步骤S114,不执行第一标记处理。控制部14判断为在第一入室图像中存在第一非监控对象的情况下(步骤S108的Yes),控制部14对第一入室图像中表示第一非监控对象的图像执行第一标记处理(步骤S110),创建第二入室图像(步骤S112)。
如图6所示,控制部14判断在第一离室图像中是否存在第一非监控对象(步骤S114)。具体来说,控制部14获得与已成为第一标记处理执行对象的第一入室图像以图像组的方式进行了关联的第一离室图像,该图像组是针对第一监控对象的图像组。控制部14将第一离室图像中的用户确定为第一监控对象或第一非监控对象。图6中,第二标记处理是在第一离室图像中使第一非监控对象图像亮度降低的处理。因此,控制部14判断在第一离室图像中是否存在第一非监控对象。在控制部14判断为在第一离室图像中不存在第一非监控对象的情况下(步骤S114的No),前进到后面叙述的步骤S120,而不执行第二标记处理步骤。在控制部14判断为在第一离室图像中存在第一非监控对象的情况下(步骤S114的Yes),控制部14对第一离室图像中表示第一非监控对象的图像执行第二标记处理(步骤S116),从而创建第二离室图像(步骤S118)。
控制部14将第一入室图像或者第二入室图像显示在图像显示部18上,并将第一离室图像或者第二离室图像显示在图像显示部18上,第一入室图像和第二入室图像都含有表示第一监控对象的图像,第一离室图像和第二离室图像都含有所示用户与第一监控对象为同一用户的图像(步骤S120)。具体来说,在执行了第一标记处理的情况下,控制部14将第二入室图像显示在图像显示部18上。还有,在执行了第二标记处理的情况下,控制部14将第二离室图像显示在图像显示部18上。若上述的说明,进入的用户和离开的用户这两类用户中,至少有一类用户是若干个。因此,步骤S122中,控制部14在图像显示部18上显示的第二图像是第一入室图像和第二离室图像、第二入室图像和第一离室图像以及第二入室图像和第二离室图像中的1组。
上述说明了实施方式一。实施方式一所涉及的监控终端2显示执行了第一标记处理和/或第二标记处理的第二图像。因此,即使是多个用户进出规定区域的情况,也能有效进行监控。
另外,图4~6中,说明了的情况是:第一标记处理是在第一入室图像中使第一非监控对象图像亮度降低的处理,而且第二标记处理是在第一离室图像中使第一非监控对象图像亮度降低的处理。这样的情况下,在控制部14确定了第一监控对象和第一非监控对象之后,控制部14判断在第一入室图像和第一离室图像中是否存在第一非监控对象(步骤S108、步骤S114)。在存在第一非监控对象的情况下(步骤S108的Yes、步骤S114的Yes),控制部14对第一入室图像执行第一标记处理(步骤S110),对第一离室图像执行第二标记处理(步骤S118)。另一方面,在第一标记处理和第二标记处理对第一监控对象图像执行图像处理的情况下,在针对第一监控对象的图像组中,必然存在第一监控对象。因此,控制部14在第一入室图像和第一离室图像中针对第一监控对象图像执行第一标记处理和第二标记处理。
另外,实施方式一中,以规定区域的入口和出口是同一个的情况为例进行了说明。规定区域的入口和出口也可以不是同一个。还有,入口和出口这两类中,至少一类存在若干个也可以。还有,图6中的第三入室图像创建处理(步骤S122)是任意的,在后面的实施方式二中进行说明。
[实施方式二]
接下来,参照图3、图5、图6、图7和图8,对实施方式二所涉及的监控终端2进行说明。实施方式二中,与实施方式一不同的是进一步具有第三入室图像处理。以下,对实施方式二中不同于实施方式一的事项进行说明,而省略与实施方式一重复的说明。
实施方式二中,至少有1个第一非监控对象与第一监控对象同时离开规定区域。而且,与第一监控对象同时离开规定区域的第一非监控对象中,至少有1个人不是与第一监控对象同时进入。也就是说,同时离开规定区域的用户有若干个,这些用户中,存在不是与第一监控对象同时进入的第一非监控对象。
如图3所示,在与已成为第二标记处理执行对象的第一离室图像以图像组(针对第一非监控对象的图像组)的方式进行了关联的第一入室图像中,控制部14判断是否对第一入室图像中表示第一非监控对象的图像执行第三标记处理。在控制部14判断为要执行第三标记处理的情况下,控制部14对第一入室图像中表示第一非监控对象的图像执行第三标记处理,从而创建第三入室图像。图像显示部18还显示第三入室图像。第三标记处理例如是:降低第一非监控对象图像的亮度、对第一非监控对象图像进行涂色或者突出显示第一非监控对象的图像轮廓。优选为是与第一标记处理和第二标记处理相同的图像处理。其理由是:容易掌握与执行了第一标记处理和第二标记处理的图像的对应关系。
图7是实施方式二所涉及的监控终端2的图像显示部18上显示的画面示例图。图7中,没有执行第一标记处理。第二标记处理和第三标记处理已执行。第三标记处理是使第一非监控对象图像亮度降低的处理,与实施方式一中说明了的第一标记处理和第二标记处理是相同的处理。
图像显示画面40包含离室图像42、入室图像44和入室图像46。离室图像42含有表示用户48、50、52和54的图像。用户48是第一监控对象,用户50~54是第一非监控对象。其中,离室图像42含有第一非监控对象。还有,如实施方式一中说明了的那样,第二标记处理是使第一非监控对象图像亮度降低的处理。由此,执行了第二标记处理。因此,离室图像42是通过执行第二标记处理而创建的第二离室图像。
入室图像44含有表示用户48的图像。用户48是与离室图像42中的用户48为同一人物的第一监控对象。其中,入室图像44不含表示第一非监控对象的图像。还有,如实施方式一中说明了的那样,第一标记处理是使第一非监控对象图像亮度降低的处理。由此,没有执行第一标记处理。因此,入室图像44中,没有执行第一标记处理。入室图像44是第一入室图像,而不是通过执行第一标记处理来创建的第二入室图像。
入室图像46含有表示用户50~54的图像。用户50~54是与离室图像42中的用户50~54为同一人物的第一非监控对象。其中,入室图像46不含第一监控对象,只含第一非监控对象。还有,如上述说明了的那样,第三标记处理被设定为使第一非监控对象图像亮度降低的处理。由此,执行了第三标记处理。因此,入室图像46中,执行了第三标记处理。入室图像46是通过执行第三标记处理而创建的第三入室图像。
接下来,参照图5、图6和图8,对第三入室图像创建处理进行说明。图8是实施方式二所涉及的第三入室图像创建处理的流程图。图6中,第三入室图像创建处理是任意的处理。
如图5和图6所示,实施方式二中,首先与实施方式一同样地执行第二图像创建处理(步骤S100~S118)。
接下来,执行第三入室图像创建处理(步骤S122)。具体来说,如图8所示,在与已成为第二标记处理执行对象的第一离室图像以图像组(针对第一非监控对象的图像组)的方式进行了关联的第一入室图像中,控制部14判断是否对第一入室图像中表示第一非监控对象的图像执行第三标记处理(步骤S124)。在控制部14判断为不执行第三标记处理的情况下(步骤S124的No),结束第三入室图像创建处理。在控制部14判断为要执行第三标记处理的情况下(步骤S124的Yes),控制部14对表示第一非监控对象的图像执行第三标记处理(步骤S125),从而创建第三入室图像(步骤S126)。在第二图像的基础上,控制部14还将第三入室图像显示在图像显示部18上(步骤S120)。
关于在步骤S122中是否要执行第三标记处理,取决于执行第三标记处理的对象图像被设定为第一监控对象还是第一非监控对象。图5~8中,第三标记处理是在第一入室图像中使第一非监控对象图像亮度降低的处理。然后,在成为了第三标记处理执行对象的第一入室图像中,由于存在表示第一非监控对象的图像,因此执行第三标记处理。
实施方式二所涉及的监控终端2在图像显示部不仅显示含有第一监控对象图像的第二图像,也显示含有第一非监控对象图像的第三入室图像。因此,即使进入规定区域的用户人数与离开规定区域的用户人数不同,实施方式二所涉及的监控终端2也能够有效地监控用户。
[实施方式三]
接下来,参照图3、图9、图10、图11和图12,对实施方式三所涉及的监控终端2进行说明。实施方式三中,与实施方式一不同的是具有第四入室图像创建处理。以下,对实施方式三中不同于实施方式一的事项进行说明,而省略与实施方式一重复的说明。图9中,执行了第一标记处理、第二标记处理和第四标记处理。第四标记处理是突出显示第一非监控对象的图像轮廓。第四标记处理是与实施方式一中说明了的第一标记处理和第二标记处理不同的处理。还有,图9中,第二监控对象是在第一离室时刻之前离开的第一非监控对象。
用户入室信息包含进入规定区域的时刻和入室门。用户离室信息包含离开规定区域的时刻和离室门。图3中的存储部12将用户入室信息和用户离室信息与图像组进行关联并存储。控制部14基于用户离室信息和第二入室图像,以第一监控对象离开规定区域的第一离室时刻为基准,确定第二非监控对象。第二非监控对象是在第一离室时刻之前离开的对象、在第一离室时刻离开的对象或者在第一离室时刻之后离开的对象。控制部14对第二入室图像中表示第二非监控对象的图像执行第四标记处理,从而创建第四入室图像。图像显示部18还显示第四入室图像。
第四标记处理是:主要使得在第四入室图像中容易对第二非监控对象和第二非监控对象以外的第一非监控对象进行区分的图像处理。第四标记处理例如是:降低第二非监控对象图像的亮度、对第二非监控对象图像进行涂色或者突出显示第二非监控对象的图像轮廓。另外,在维持由已执行的图像处理带来的区分状态的基础上,执行第四标记处理。因此,例如第四标记处理优选优选为其种类不同于第一标记处理的种类。
图9是实施方式三所涉及的监控终端2的图像显示部上显示的画面示例图。图像显示画面60含有离室图像62和入室图像64。离室图像62含有表示用户68和70的图像。用户68是第一监控对象,用户70是第一非监控对象。其中,离室图像62含有表示第一非监控对象的图像。还有,图9中,第二标记处理是使第一非监控对象图像亮度降低的处理。由此,执行了第二标记处理。因此,离室图像62是通过执行第二标记处理而创建的第二离室图像。
入室图像64含有表示用户68、70、72和74的图像。用户68是第一监控对象,用户70~74是第一非监控对象。其中,入室图像64含有表示第一非监控对象的图像。还有,图9中,第一标记处理是使第一非监控对象图像亮度降低的处理。由此,执行了第一标记处理。因此,通过执行第一标记处理而创建了第二入室图像。
入室图像64中的用户68和70分别与离室图像62中的用户68和70是同一人物。因此,用户70是以用户68离开的时刻(第一离室时刻)为基准同时离开的第一非监控对象。还有,入室图像64中的用户72和74没有在离室图像62中,不是同时离开。用户74在用户68的第一离室时刻之后离开。用户72在用户68的第一离室时刻之前离开。图9中,第二非监控对象被设定为在第一监控对象的第一离室时刻之前离开的对象。还有,第四标记处理是突出显示第二非监控对象的图像轮廓。由此,用户72是第二非监控对象,对第二入室图像中表示第二监控对象的图像执行了第四标记处理。由上可知,入室图像64是通过对第二入室图像执行第四标记处理而创建的第四入室图像。
另外,图9中,说明了在第一离室时刻之前离开的对象设定为第二非监控对象的情况。也可以将第一离室时刻离开的对象或者在第一离室时刻之后离开的对象设定为第二非监控对象。前面的情况下,入室图像64中的用户70成为第二非监控对象,被执行第四标记处理。后面的情况下,入室图像64中的用户74成为第二非监控对象,被执行第四标记处理。
参照图10~图12,对监控终端2的控制部14所执行的第四入室图像创建处理进行说明。图10~图12是实施方式三所涉及的第四入室图像创建处理的流程图。
如图10和图11所示,实施方式三中,首先与实施方式一同样地执行第二图像创建处理(步骤S100~S118)。
接下来,执行第四入室图像创建处理(步骤S128)。具体来说,如图11所示,控制部14基于用户离室信息和第二入室图像,以第一监控对象离开规定区域的第一离室时刻为基准,确定第二非监控对象(步骤S130)。如上所述,确定第二非监控对象的基准可以由监控者基于与第一离室时刻的前后关系进行设定。控制部14对第二入室图像中表示第二非监控对象的图像执行第四标记处理(步骤S132),从而创建第四入室图像(步骤S134)。在第一入室图像或者第二入室图像和第一离室图像或者第二离室图像的基础上,控制部14在图像显示部18上还显示第四入室图像(步骤S120)。
实施方式三所涉及的监控终端2在图像显示部18上不仅显示含有第一监控对象图像的第一入室图像或者第二入室图像,也显示与第一监控对象同时进入的第一非监控对象所涉及的第四入室图像。因此,实施方式三所涉及的监控终端2也能够有效地监控与第一监控对象关系可疑的对象。
[实施方式四]
参照图3和图13、图14、图15和图16,对实施方式四所涉及的监控终端2进行说明。实施方式四中,与实施方式一不同的是还具有第一差异判断处理。以下,对实施方式四中不同于实施方式一的事项进行说明,而省略与实施方式一重复的说明。图13中,没有执行第一标记处理。第二标记处理和第五标记处理已执行。第五标记处理是对第一差异图像进行涂色的处理。第五标记处理是与实施方式一中说明了的第一标记处理和第二标记处理不同的处理。
控制部14基于第一监控对象的用户入室信息和用户离室信息,将第一监控对象进入规定区域时的第一入室状态与第一监控对象离开规定区域时的第一离室状态进行对比,判断在第一入室状态与第一离室状态之间是否存在第一差异。
第一差异是视觉上确认的外在差异,例如是穿戴物品(更具体地来说,衣服、鞋、眼镜、手表、帽子或者口罩等)和携带品(更具体地来说,文件、货物或者拐杖等)。第一入室状态是由第一监控对象的用户入室信息指出的状态。第一离室状态是由第一监控对象的用户离室信息指出的状态。
判断为存在第一差异的情况下,控制部14对第一入室图像或第二入室图像中表示第一差异的图像执行第五标记处理来创建第五入室图像,或者对第一离室图像或第二离室图像中表示第一差异的图像执行第五标记处理来创建第三离室图像。
第五标记处理是如下的图像处理:使得在离室图像和入室图像的对比中容易发现第一监控对象图像存在第一差异。第五标记处理例如是:增加第一差异图像的亮度、对第一差异图像进行涂色或者突出显示第一差异的图像轮廓。另外,在维持由已执行的图像处理带来的区分状态的基础上,执行第五标记处理。
图像显示部18还显示第五入室图像或者第三离室图像。
图13是实施方式四所涉及的监控终端2的图像显示部上显示的画面示例图。图像显示画面80含有入室图像84和离室图像82。入室图像84含有表示用户86、88、90和92的图像。用户86是第一监控对象。用户88~92是第一非监控对象。其中,入室图像84含有表示第一非监控对象的图像。还有,图13中,第一标记处理是使第一非监控对象图像亮度降低的处理。由此,执行了第一标记处理。因此,入室图像84是通过执行第一标记处理而创建的第二入室图像。
离室图像82含有表示用户86的图像。用户86抱着箱子94。离室图像82中的用户86与入室图像84中的用户86是同一人物。用户86是第一监控对象。其中,入室图像84不含第一非监控对象图像。还有,第二标记处理是使第一非监控对象图像亮度降低的处理。由此,没有执行第二标记处理,没有创建第二离室图像。
将入室图像84所示的用户86的第一入室状态与离室图像82所示的用户86的第一离室状态进行对比,离室图像82中,与入室图像84不同的是用户86抱着箱子94。也就是说,在离室图像82中,存在作为第一差异的箱子94。还有,图13中,第五标记处理被设定为对第一差异图像进行涂色的处理。离室图像82是对第一离室图像执行第五标记处理而创建的第三离室图像。
接下来,参照图14~图16,对第一差异判断处理进行说明。图14~图16是实施方式四所涉及的第一差异判断处理的流程图。
如图14和图15所示,实施方式四中,首先与实施方式一同样地执行第二图像创建处理(步骤S100~S118)。
接下来,执行第一差异判断处理(步骤S136)。具体来说,如图16所示,控制部14将第一监控对象的第一入室状态与第一离室状态进行对比(步骤S138)。控制部14判断在第一入室状态与第一离室状态之间是否存在第一差异(步骤S140)。在控制部14判断为不存在第一差异的情况下(步骤S140的No),结束第一差异判断处理。在控制部14判断为存在第一差异的情况下(步骤S140的Yes),对第一入室图像或第二入室图像中表示第一差异的图像执行第五标记处理(步骤S142),创建第五入室图像(步骤S144)。或者,对第一离室图像或第二离室图像中表示第一差异的图像执行第五标记处理(步骤S142),创建第三离室图像(步骤S144)。第五标记处理是在具有第一差异的入室图像(第一入室图像或第二入室图像)或者离室图像(第一离室图像或第二离室图像)上执行的。
控制部14还将第五入室图像或者第三离室图像显示在图像显示部18上。
另外,图13~图16中,以第一入室图像、第二入室图像、第一离室图像和第二离室图像作为第五标记处理执行对象的例子进行了说明。第五标记处理也可以在第四入室图像上执行。
实施方式四所涉及的监控终端2将第五入室图像或者第三离室图像(含有第一监控对象的第一入室状态与第一离室状态的第一差异图像)显示在图像显示部上。因此,在多个用户进出的情况下,实施方式四所涉及的监控终端2也能够容易地确认第一监控对象进出时的差异,能够对第一监控对象进行有效监控。
[实施方式五]
参照图3和图17、图18、图19和图20,对实施方式五所涉及的监控终端2进行说明。实施方式五中,与实施方式一不同的是进一步具有第二差异判断处理。以下,对实施方式二中不同于实施方式一的事项进行说明,而省略与实施方式一重复的说明。图17中,没有执行第一标记处理。第二标记处理、第三标记处理和第六标记处理已执行。第三标记处理是使第一非监控对象图像亮度降低的处理。第六标记处理是对第二差异图像进行涂色的处理。第六标记处理是与实施方式一中说明了的第一标记处理和第二标记处理不同的处理。
第一非监控对象是与第一监控对象同时离开规定区域的第三非监控对象。
控制部14基于第三非监控对象的用户入室信息和用户离室信息,将第三非监控对象进入规定区域时的第二入室状态与第三非监控对象离开规定区域时的第二离室状态进行对比。控制部14判断在第二入室状态与第二离室状态之间是否存在第二差异。
第二差异是视觉上确认的外在差异,例如是穿戴物品(更具体地来说,衣服、鞋、眼镜、手表、帽子或者口罩等)和携带品(更具体地来说,文件、货物或者拐杖等)。第二入室状态是第三非监控对象的用户入室信息指出的状态。第二离室状态是第三非监控对象的用户离室信息指出的状态。
判断为存在第二差异时,控制部14对第二入室图像中表示第二差异的图像执行第六标记处理,创建第六入室图像。或者,判断为存在第二差异时,控制部14对第二离室图像中表示第二差异的图像执行第六标记处理,创建第四离室图像。
第六标记处理是如下的图像处理:使得在离室图像和入室图像的对比中容易发现第三非监控对象图像存在第二差异。第六标记处理例如是:增加第二差异图像的亮度、对第二差异图像进行涂色或者突出显示第二差异的图像轮廓。另外,在维持由已执行的图像处理带来的区分状态的基础上,执行第六标记处理。
图像显示部还显示所述第六入室图像或者所述第四离室图像。
图17是实施方式五所涉及的监控终端2的图像显示部上显示的画面示例图。图像显示画面100含有离室图像102、入室图像104和入室图像106。入室图像104含有表示用户108的图像。用户108是第一监控对象。其中,入室图像104不含表示第一非监控对象的图像。由此,没有执行第一标记处理。因此,入室图像104是第一入室图像。
入室图像106含有表示用户110的图像。用户110是第一非监控对象。其中,入室图像106含有表示第一非监控对象的图像。还有,第三标记处理是使第一非监控对象图像亮度降低的处理。由此,执行了第三标记处理。因此,入室图像106是通过执行第一标记处理而创建的第三入室图像。
离室图像102含有表示用户108和110的图像。用户108是第一监控对象,与入室图像104中的用户108是同一人物。用户110是第一非监控对象,与入室图像106中的用户110是同一人物。将入室图像106所示的用户110的第二入室状态与离室图像102所示的用户110的第二离室状态进行对比,离室图像102中,与入室图像106不同的是用户110带着帽子112。也就是说,离室图像102中存在作为第二差异的帽子112。还有,图17中,第六标记处理被设定为对第二差异图像进行涂色的处理。离室图像102是对第二离室图像执行第六标记处理而创建的第四离室图像。
接下来,参照图18~图20,对第二差异判断处理进行说明。图18~图20是实施方式五所涉及的第二差异判断处理的流程图。
如图18和图19所示,实施方式五中,首先与实施方式一同样地执行第二图像创建处理(步骤S100~S118)。
接下来,执行第二差异判断处理(步骤S146)。具体来说,如图20所示,控制部14基于第三非监控对象的用户入室信息和用户离室信息,将第三非监控对象进入规定区域时的第二入室状态与第三非监控对象离开规定区域时的第二离室状态进行对比(步骤S148)。控制部14判断在第二入室状态与第二离室状态之间是否存在第二差异(步骤S150)。
在判断为不存在第二差异的情况下(步骤S150的No),控制部14不执行第六标记处理,结束第二差异判断处理。在判断为存在第二差异的情况下(步骤S150的Yes),控制部14对第二入室图像中表示第二差异的图像执行第六标记处理(步骤S152),创建第六入室图像(步骤S154)。或者,对第二离室图像中表示第二差异的图像执行第六标记处理(步骤S152),创建第四离室图像(步骤S154)。
在第一入室图像或者第二入室图像和第一离室图像或者第二离室图像的基础上,图像显示部18还显示第六入室图像或者第四离室图像(步骤S120)。
另外,图18~图20中,说明了第一监控对象与第三非监控对象在不同时刻进入规定区域的情况。在第一监控对象与第三非监控对象同时进入规定区域的情况下,也可以执行实施方式五所涉及的第二差异判断处理。
实施方式五所涉及的监控终端2将含有第二差异图像(第二差异图像指出第三监控对象的第一入室状态与第一离室状态的第二差异)的第六入室图像或者第四离室图像显示在图像显示部上。因此,在多个用户进入的情况下,实施方式五所涉及的监控终端2也能够容易地确认与第一监控对象有关的第三非监控对象进出时的差异,能够对第三非监控对象进行有效监控。
[实施方式六]
参照图3、图12、图21、图22、图23和图24,对实施方式六所涉及的监控终端2进行说明。实施方式六中,与实施方式三不同的是还具有时间栏创建处理。以下,对实施方式六中不同于实施方式三的事项进行说明,而省略与实施方式三重复的说明。
存储部将用户入室信息和用户离室信息与图像组进行关联并存储。用户入室信息包含进入规定区域的时刻和入室门。用户离室信息包含离开规定区域的时刻和离室门。
控制部14基于用户离室信息和第二入室图像,以第一监控对象离开规定区域的第一离室时刻为基准,确定第二非监控对象。第二非监控对象是在第一离室时刻之前离开的对象、在第一离室时刻离开的对象或者在所述第一离室时刻之后离开的对象。控制部14对第二入室图像中表示第二非监控对象的图像执行第四标记处理,创建第四入室图像。控制部14基于用户入室信息和用户离室信息,创建时间栏,时间栏用来表示第一离室时刻与第一非监控对象离开规定区域的第二离室时刻。
时间栏中,在与第一离室时刻和第二离室时刻相对应的位置具有标记。监控者通过输入部16在第一入室图像上或者第二入室图像上选择表示第一非监控对象的图像后,小旗标志附加显示在时间栏上对应于第二离室时刻的位置。
图像显示部18还显示第四入室图像和所述时间栏。
图21是实施方式六所涉及的监控终端2的图像显示部上显示的图像显示画面示例。图21中,第一标记处理、第二标记处理和第四标记处理已执行。第四标记处理是与实施方式三中说明了的第四标记处理相同的处理。
图像显示画面140还含有时间栏142。时间栏142含有标记144、146和148。标记144表示作为第一非监控对象的用户72离开的时间带。标记146表示用户68和70离开的时间带。标记148表示作为第一非监控对象的用户74离开的时间带。在标记144~148的下侧,标有离室时刻。还有,标记144和148的下侧标记的离室时刻是第二离室时刻。标记146的下侧标记的离室时刻是第一离室时刻和第二离室时刻。在标记144的上侧,标有小旗标志150。小旗标志中的72是指用户72。图像显示画面140中,显示了监控者通过输入部16选择了用户72的画面。
图像显示画面140中,监控者选择第一非监控对象,小旗标志标记在时间栏中,因此能够确认第二离室时刻与第一离室时刻和其它第二离室时刻之间的前后关系。由此,实施方式六所涉及的监控终端2中,能够容易地确认第一监控对象离开规定区域的时刻、第二监控对象离开规定区域的时刻、第一非监控对象相对于第一监控对象离开规定区域的前后时刻关系。
接下来,参照图22~图24,对第四入室图像创建处理和时间栏创建处理进行说明。图22~图24是实施方式六所涉及的第四入室图像创建处理和时间栏创建处理的流程图。
如图12、图22和图23所示,实施方式六中,首先与实施方式三同样地执行第二图像创建处理(步骤S100~S118)和第四入室图像创建处理(步骤S128~S134)。
接下来,执行时间栏创建处理(步骤S166)。具体来说,如图24所示,控制部14基于用户入室信息和用户离室信息,创建时间栏,时间栏用于表示第一离室时刻和第一非监控对象离开规定区域的第二离室时刻(步骤S168)。控制部14在图像显示部18上还显示时间栏(步骤S120)。
实施方式六所涉及的监控终端2中,由于显示时间栏,因此能够容易地确认多个用户离开的时刻、这些时刻的前后关系、第一监控对象和第一非监控对象在时刻上的关系。由此,实施方式六所涉及的监控终端2能够对多个用户进行有效监控。
[实施方式七]
参照图3、图25和图26,对实施方式七所涉及的显示处理方法进行说明。实施方式七与实施方式一实质上相同。以下,说明实施方式七,尽量省略与实施方式一重复的说明。图25和图26是实施方式七所涉及的显示处理方法的流程图。
显示处理方法由监控终端2执行。显示处理方法具备第一获得步骤、第二获得步骤、第一判断步骤、图像组创建步骤、确定步骤、第一标记处理步骤、第二标记处理步骤和图像显示步骤。
第一获得步骤中,根据接收部10接收的第一入室图像(第一入室图像中具有进入规定区域的用户),控制部14获得用户入室信息(步骤S172)。第二获得步骤中,根据接收部10接收的第一离室图像(第一离室图像中具有离开规定区域的用户),控制部14获得用户离室信息(步骤S176)。第一判断步骤中,控制部14基于第一入室图像、用户入室信息、第一离室图像和用户离室信息,判断第一入室图像和第一离室图像中是否有同一用户(步骤S178)。在第一判断步骤中,控制部14判断为没有同一用户时(步骤S178的No),重复第一判断步骤直到出现同一用户。在第一判断步骤中,控制部14判断为有同一用户时(步骤S178的Yes),控制部14将第一入室图像与第一离室图像进行关联,创建针对特定用户的图像组(步骤S180)。
确定步骤中,在监控者判断为需要对图像显示部18所显示的第一入室图像上的用户中进入规定区域的用户进行监控时,根据判断结果,将进入规定区域的用户确定为第一监控对象或第一非监控对象(步骤S182)。控制部14判断在第一入室图像中是否存在表示第一非监控对象的图像(步骤S184)。在第一入室图像中不存在表示第一非监控对象的图像时(步骤S184的No),不执行第一标记处理,前进到步骤S190。在第一入室图像中存在表示第一非监控对象的图像时(步骤S184的Yes),在第一标记处理步骤中,对第一入室图像中表示第一非监控对象的图像执行第一标记处理(步骤S186),创建第二入室图像(步骤S188)。控制部14判断在第一离室图像中是否存在表示第一非监控对象的图像(步骤S190)。在第一离室图像中不存在表示第一非监控对象的图像时(步骤S190的No),不执行第二标记处理,前进到步骤S196。在第一离室图像中存在表示第一非监控对象的图像时(步骤S190的Yes),第二标记处理步骤中,对于已成为第一标记处理执行对象的第一离室图像,基于判断结果,将第一离室图像中的用户确定为第一监控对象或第一非监控对象。然后,在第二标记处理步骤中对表示第一监控对象和第一非监控对象的图像执行第二标记处理(步骤S192),创建第二离室图像(步骤S194)。图像显示步骤中,控制部14在图像显示部18上显示第一入室图像或者第二入室图像(第一入室图像和第二入室图像中具有表示第一监控对象的图像),并显示第一离室图像或者第二离室图像(第一离室图像和第二离室图像中具有所示用户与第一监控对象为同一用户的图像)(步骤S196)。
实施方式七所涉及的显示处理方法显示执行了第一标记处理和/或第二标记处理的第二图像。因此,即使是多个用户进出规定区域的情况,监控者也能够在视觉上容易地确认需要监控的用户,并能够进行有效监控。
〔产业可利用性〕
本发明可以应用在电气设备的领域。

Claims (12)

1.一种监控终端,用于监控从规定区域的入口进入所述区域的用户和从所述区域的出口离开所述区域的所述用户,其特征在于,
进入的用户和离开的用户这两类用户中,至少有一类用户是若干个,
所述监控终端具备控制部和图像显示部,
在第一入室图像中,所述控制部将进入所述区域的用户确定为第一监控对象或第一非监控对象,
所述第一入室图像包含进入所述区域的所述用户的图像,
在所述第一入室图像中,所述控制部在表示所述第一监控对象或者所述第一非监控对象的图像上执行第一标记处理,从而创建第二入室图像,
在具有所述第一监控对象的第一离室图像中,所述控制部将离开所述区域的所述用户确定为所述第一监控对象或所述第一非监控对象,所述第一监控对象是已成为所述第一标记处理的执行对象的所述第一入室图像中的所述第一监控对象,
所述第一离室图像包含离开所述区域的用户的图像,
在所述第一离室图像中,所述控制部在表示所述第一监控对象或者所述第一非监控对象的图像上执行第二标记处理,从而创建第二离室图像,
所述第二入室图像和所述第二离室图像这两图像中,所述图像显示部至少显示其中之一,其中,所述第二入室图像包含表示所述第一监控对象的图像,所述第二离室图像包含所示用户与所述第一监控对象为同一用户的图像。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监控终端,其特征在于,
进一步具备接收部、存储部和输入部,
所述接收部用于接收所述第一入室图像和所述第一离室图像,
所述控制部基于所述第一入室图像获得进入所述区域的所述用户的用户入室信息,并基于所述第一离室图像获得离开所述区域的所述用户的用户离室信息,
所述存储部对所述第一入室图像、所述第一离室图像、所述用户入室信息和所述用户离室信息进行存储,
所述控制部基于所述用户入室信息和所述用户离室信息,判断所述第一入室图像和所述第一离室图像中是否有同一用户,
在所述控制部判断为有同一用户时,所述存储部将具有同一用户的所述第一入室图像和所述第一离室图像进行关联,并作为针对特定用户的图像组进行存储,
所述图像显示部显示所述第一入室图像,
监控者通过所述输入部,判断对于所述图像显示部所显示的所述第一入室图像上的用户中进入所述区域的用户是否需要进行监控,
所述控制部根据判断结果,将进入所述区域的用户确定为所述第一监控对象或所述第一非监控对象,
所述控制部对所述第一入室图像中表示所述第一监控对象或者所述第一非监控对象的图像执行所述第一标记处理,从而创建所述第二入室图像,
在与已成为所述第一标记处理的执行对象的所述第一入室图像以图像组的方式进行了关联的所述第一离室图像中,所述控制部基于所述判断结果,将所述第一离室图像中的用户确定为所述第一监控对象或所述第一非监控对象,其中的图像组是针对所述第一监控对象的图像组,
所述控制部对所述第一离室图像中表示所述第一监控对象或者所述第一非监控对象的图像执行所述第二标记处理,从而创建所述第二离室图像,
所述存储部将所述第二入室图像和所述第二离室图像与所述图像组进行关联并存储,
所述图像显示部显示所述第一入室图像或者所述第二入室图像,并显示所述第一离室图像或者所述第二离室图像,所述第一入室图像和所述第二入室图像都含有表示所述第一监控对象的图像,所述第一离室图像和所述第二离室图像都含有所示用户与所述第一监控对象为同一用户的图像。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监控终端,其特征在于,
至少有1个所述第一非监控对象与所述第一监控对象同时离开所述区域,
与所述第一监控对象同时离开所述区域的所述第一非监控对象中,至少有1个人不是与所述第一监控对象同时进入,
在与已成为所述第二标记处理的执行对象的所述第一离室图像以图像组的方式进行了关联的所述第一入室图像中,所述控制部判断是否要对所述第一入室图像中表示第一非监控对象的图像执行第三标记处理,其中的图像组是针对所述第一非监控对象的图像组,
在所述控制部判断为要执行所述第三标记处理时,所述控制部对所述第一入室图像中表示所述第一非监控对象的图像执行所述第三标记处理,从而创建第三入室图像,
所述图像显示部还显示所述第三入室图像。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监控终端,其特征在于,
所述用户入室信息包含进入所述区域的时刻和入室门,
所述用户离室信息包含离开所述区域的时刻和离室门,
所述存储部将所述用户入室信息和所述用户离室信息与所述图像组进行关联并存储,
所述控制部基于所述用户离室信息和所述第二入室图像,以所述第一监控对象离开所述区域的第一离室时刻为基准,确定第二非监控对象,
所述第二非监控对象是在所述第一离室时刻之前离开的对象、在所述第一离室时刻离开的对象或者在所述第一离室时刻之后离开的对象,
所述控制部对所述第二入室图像中表示所述第二非监控对象的图像执行第四标记处理,从而创建第四入室图像,
所述图像显示部还显示所述第四入室图像。
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监控终端,其特征在于,
所述控制部基于所述第一监控对象的所述用户入室信息和所述用户离室信息,将所述第一监控对象进入所述区域时的第一入室状态与所述第一监控对象离开所述区域时的第一离室状态进行对比,判断在所述第一入室状态与所述第一离室状态之间是否存在第一差异,
在判断为存在所述第一差异时,所述控制部对所述第一入室图像或所述第二入室图像中表示所述第一差异的图像执行第五标记处理,从而创建第五入室图像,或者所述控制部对所述第一离室图像或所述第二离室图像中表示所述第一差异的图像执行所述第五标记处理,从而创建第三离室图像,
所述图像显示部还显示所述第五入室图像或者所述第三离室图像。
6.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监控终端,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非监控对象是与所述第一监控对象同时离开所述区域的第三非监控对象,
所述控制部基于所述第三非监控对象的所述用户入室信息和所述用户离室信息,将所述第三非监控对象进入所述区域时的第二入室状态与所述第三非监控对象离开所述区域时的第二离室状态进行对比,
所述控制部判断在所述第二入室状态与所述第二离室状态之间是否存在第二差异,
在判断为存在所述第二差异时,所述控制部对所述第二入室图像中表示所述第二差异的图像执行第六标记处理,从而创建第六入室图像,或者所述控制部对所述第二离室图像中表示所述第二差异的图像执行所述第六标记处理,从而创建第四离室图像,
所述图像显示部还显示所述第六入室图像或者所述第四离室图像。
7.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监控终端,其特征在于,
所述用户入室信息包含进入所述区域的时刻和入室门,
所述用户离室信息包含离开所述区域的时刻和离室门,
所述存储部将所述用户入室信息和所述用户离室信息与所述图像组进行关联并存储,
所述控制部基于所述用户离室信息和所述第二入室图像,以所述第一监控对象离开所述区域的第一离室时刻为基准,确定第二非监控对象,
所述第二非监控对象是在所述第一离室时刻之前离开的对象、在所述第一离室时刻离开的对象或者在所述第一离室时刻之后离开的对象,
所述控制部对所述第二入室图像中表示所述第二非监控对象的图像执行第四标记处理,从而创建第四入室图像,
所述控制部基于所述用户入室信息和所述用户离室信息,创建时间栏,所述时间栏用于表示所述第一离室时刻和所述第一非监控对象离开所述区域的第二离室时刻,
所述时间栏中,在与所述第一离室时刻和所述第二离室时刻相对应的位置具有标记,
所述监控者通过所述输入部在所述第一入室图像上或者所述第二入室图像上选择表示所述第一非监控对象的图像后,小旗标志附加显示在所述时间栏上对应于所述第二离室时刻的位置,
所述图像显示部还显示所述第四入室图像和所述时间栏。
8.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监控终端,其特征在于,
所述入口与所述出口不同。
9.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监控终端,其特征在于,
所述入口和所述出口这两类中,至少一类存在若干个。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监控终端,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标记处理包含:降低所述第一非监控对象的图像亮度的处理、增加所述第一监控对象的图像亮度的处理、对所述第一监控对象的图像进行涂色的处理或者突出显示所述第一监控对象的图像轮廓的处理。
11.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监控终端,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二标记处理包含:降低所述第一非监控对象的图像亮度的处理、增加所述第一监控对象的图像亮度的处理、对所述第一监控对象的图像进行涂色的处理或者突出显示所述第一监控对象的图像轮廓的处理。
12.一种显示处理方法,由监控终端来执行,其特征在于,
所述监控终端具备接收部、控制部、存储部、图像显示部和输入部,
所述显示处理方法具备:
第一获得步骤,根据由所述接收部接收的第一入室图像,所述控制部获得用户入室信息,所述第一入室图像中具有进入规定区域的用户,所述用户入室信息中指出进入所述区域的用户;
第二获得步骤,根据由所述接收部接收的第一离室图像,所述控制部获得用户离室信息,所述第一离室图像中具有离开所述区域的用户,所述用户离室信息中指出离开所述区域的用户;
第一判断步骤,所述控制部基于所述第一入室图像、所述用户入室信息、所述第一离室图像和所述用户离室信息,判断所述第一入室图像和所述第一离室图像中是否有同一用户;
图像组创建步骤,在所述第一判断步骤中所述控制部判断为有同一用户时,所述控制部将所述第一入室图像与所述第一离室图像进行关联,创建针对特定用户的图像组;
确定步骤,在监控者判断为需要对所述图像显示部上显示的所述第一入室图像所具有的用户中进入所述区域的用户进行监控时,所述控制部根据判断结果,将进入所述区域的用户确定为第一监控对象或第一非监控对象;
第一标记处理步骤,在所述第一入室图像中,所述控制部在表示所述第一监控对象或者所述第一非监控对象的图像上执行第一标记处理,从而创建第二入室图像;
第二标记处理步骤,在已成为所述第一标记处理的执行对象的所述第一离室图像中,所述控制部基于所述判断结果,将所述第一离室图像所具有的用户确定为所述第一监控对象或所述第一非监控对象,并在表示所述第一监控对象或者所述第一非监控对象的图像上执行第二标记处理,从而创建第二离室图像;以及
图像显示步骤,所述控制部使所述图像显示部显示所述第一入室图像或所述第二入室图像,并显示所述第一离室图像或所述第二离室图像,所述第一入室图像和所述第二入室图像包含表示所述第一监控对象的图像,所述第一离室图像和所述第二离室图像包含所示用户与所述第一监控对象为同一用户的图像。
CN201880003848.6A 2017-09-28 2018-08-07 监控终端和显示处理方法 Withdrawn CN109845247A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3)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7-187776 2017-09-28
JP2017187776 2017-09-28
PCT/JP2018/029663 WO2019064947A1 (ja) 2017-09-28 2018-08-07 監視端末装置及び表示処理方法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9845247A true CN109845247A (zh) 2019-06-04

Family

ID=6590123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880003848.6A Withdrawn CN109845247A (zh) 2017-09-28 2018-08-07 监控终端和显示处理方法

Country Status (5)

Country Link
US (1) US10692319B2 (zh)
EP (1) EP3515064A4 (zh)
JP (1) JP6702506B2 (zh)
CN (1) CN109845247A (zh)
WO (1) WO2019064947A1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6978151A (zh) * 2023-07-27 2023-10-31 三峡高科信息技术有限责任公司 一种基于物联网的智能感应门控系统及方法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EP3291191B1 (en) * 2016-08-29 2019-10-09 Panasonic Intellectual Property Management Co., Ltd. Suspicious person report system and suspicious person report method
WO2020241034A1 (ja) * 2019-05-30 2020-12-03 アースアイズ株式会社 監視システム及び監視方法
JP6593948B1 (ja) * 2019-05-30 2019-10-23 アースアイズ株式会社 共用スペース用の監視システム及び監視方法
JP7342606B2 (ja) * 2019-10-23 2023-09-12 日本電気株式会社 情報処理装置、アクセス制御方法及びアクセス制御プログラム
CN115280362A (zh) 2020-03-25 2022-11-01 日本电气方案创新株式会社 追踪方法

Citations (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430803A (zh) * 2007-11-06 2009-05-13 三菱电机株式会社 入出室管理系统
US20090244281A1 (en) * 2008-03-26 2009-10-01 Canon Kabushiki Kaisha Monitoring apparatus and display processing method for the monitoring apparatus
CN102831615A (zh) * 2011-06-13 2012-12-19 索尼公司 对象监控方法和装置,以及监控系统操作方法
CN104284147A (zh) * 2013-07-11 2015-01-14 松下电器产业株式会社 跟踪辅助装置、跟踪辅助系统和跟踪辅助方法
CN104794429A (zh) * 2015-03-23 2015-07-22 中国科学院软件研究所 一种面向监控视频的关联可视分析方法
CN105095891A (zh) * 2014-05-05 2015-11-25 深圳市贝尔信智能系统有限公司 一种人脸捕捉的方法,装置及系统
US20150339519A1 (en) * 2014-05-23 2015-11-26 Panasonic Intellectual Property Management Co., Ltd. Monitoring device, monitoring system, and monitoring method
CN105678834A (zh) * 2016-02-26 2016-06-15 腾讯科技(深圳)有限公司 区分对象的方法和装置

Family Cites Familie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5035595B2 (ja) * 2006-07-21 2012-09-26 オムロン株式会社 監視装置および方法、並びにプログラム
JP2009194711A (ja) * 2008-02-15 2009-08-27 Oki Electric Ind Co Ltd 領域利用者管理システムおよびその管理方法
JP4751442B2 (ja) * 2008-12-24 2011-08-17 株式会社東芝 映像監視システム
JP5618366B2 (ja) * 2010-11-18 2014-11-05 Necソリューションイノベータ株式会社 監視システム、監視装置、監視方法、及びプログラム

Patent Citations (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430803A (zh) * 2007-11-06 2009-05-13 三菱电机株式会社 入出室管理系统
US20090244281A1 (en) * 2008-03-26 2009-10-01 Canon Kabushiki Kaisha Monitoring apparatus and display processing method for the monitoring apparatus
CN102831615A (zh) * 2011-06-13 2012-12-19 索尼公司 对象监控方法和装置,以及监控系统操作方法
CN104284147A (zh) * 2013-07-11 2015-01-14 松下电器产业株式会社 跟踪辅助装置、跟踪辅助系统和跟踪辅助方法
CN105095891A (zh) * 2014-05-05 2015-11-25 深圳市贝尔信智能系统有限公司 一种人脸捕捉的方法,装置及系统
US20150339519A1 (en) * 2014-05-23 2015-11-26 Panasonic Intellectual Property Management Co., Ltd. Monitoring device, monitoring system, and monitoring method
CN104794429A (zh) * 2015-03-23 2015-07-22 中国科学院软件研究所 一种面向监控视频的关联可视分析方法
CN105678834A (zh) * 2016-02-26 2016-06-15 腾讯科技(深圳)有限公司 区分对象的方法和装置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6978151A (zh) * 2023-07-27 2023-10-31 三峡高科信息技术有限责任公司 一种基于物联网的智能感应门控系统及方法
CN116978151B (zh) * 2023-07-27 2024-04-12 三峡高科信息技术有限责任公司 一种基于物联网的智能感应门控系统及方法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JP6702506B2 (ja) 2020-06-03
WO2019064947A1 (ja) 2019-04-04
US20190272692A1 (en) 2019-09-05
EP3515064A4 (en) 2020-04-22
JPWO2019064947A1 (ja) 2019-11-14
US10692319B2 (en) 2020-06-23
EP3515064A1 (en) 2019-07-24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9845247A (zh) 监控终端和显示处理方法
Araujo et al. Towards skeleton biometric identification using the microsoft kinect sensor
CN105975959B (zh) 基于神经网络的人脸特征提取建模、人脸识别方法及装置
Noyes et al. Deliberate disguise in face identification.
JP2023052914A (ja) 生体検知装置、生体検知方法、および、生体検知プログラム
CN109598831A (zh) 一种基于图像识别的访客门禁系统控制方法及其装置
CN110188701A (zh) 基于人体关键节点预测的服饰识别方法、系统及终端
CN106331492A (zh) 一种图像处理方法及终端
Jeong et al. Human-skeleton based fall-detection method using LSTM for manufacturing industries
CN106203297A (zh) 一种身份识别方法及装置
CN107688775A (zh) 基于电梯场景的双目摄像头人脸识别鉴权系统及方法
WO2016088415A1 (ja) 情報処理装置、情報処理方法、およびプログラム
KR20110090731A (ko) 위조 영상 판별 장치 및 그 방법
CN108875469A (zh) 活体检测与身份认证的方法、装置及计算机存储介质
CN106778454B (zh) 人脸识别的方法和装置
JP2017142772A (ja) 虹彩認証装置及び虹彩認証プログラム
Hashemi et al. Evaluation of the algorithms of face identification
CN106022283A (zh) 生物识别方法、装置及识别设备
JP2022136702A (ja) 顔認証システムおよび顔認証方法
KR101614468B1 (ko) 모바일 기기에서 블록 대비도를 이용한 눈 검출 및 개폐 인식방법
Ali et al. Gaze-based presentation attack detection for users wearing tinted glasses
CN205721623U (zh) 智能交互系统
Sarker An unsupervised learning network for face identification and subsequent localization
CN103914693A (zh) 远红外人脸识别方法
WO2020241034A1 (ja) 監視システム及び監視方法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WW01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withdrawn after publication

App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20190604

WW01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withdrawn after public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