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6947596B - 一种六氟丁二烯的制备方法 - Google Patents

一种六氟丁二烯的制备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6947596B
CN116947596B CN202310905061.1A CN202310905061A CN116947596B CN 116947596 B CN116947596 B CN 116947596B CN 202310905061 A CN202310905061 A CN 202310905061A CN 116947596 B CN116947596 B CN 116947596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hexafluorobutadiene
gas
trifluoro vinyl
organic solvent
phenyl ethe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310905061.1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6947596A (zh
Inventor
刘安宁
宋钦美
张春风
郭希刚
兰喜平
焦宁
冯翌轩
黄传军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handong Huafu Fluoro Chemical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Shandong Huafu Fluoro Chemical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handong Huafu Fluoro Chemical Co ltd filed Critical Shandong Huafu Fluoro Chemical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310905061.1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6947596B/zh
Publication of CN116947596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6947596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6947596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6947596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7ORGANIC CHEMISTRY
    • C07CACYCLIC OR CARBOCYCLIC COMPOUNDS
    • C07C17/00Preparation of halogenated hydrocarbons
    • C07C17/26Preparation of halogenated hydrocarbons by reactions involving an increase in the number of carbon atoms in the skeleton
    • C07C17/263Preparation of halogenated hydrocarbons by reactions involving an increase in the number of carbon atoms in the skeleton by condensation reactions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7ORGANIC CHEMISTRY
    • C07CACYCLIC OR CARBOCYCLIC COMPOUNDS
    • C07C17/00Preparation of halogenated hydrocarbons
    • C07C17/361Preparation of halogenated hydrocarbons by reactions involving a decrease in the number of carbon atoms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7ORGANIC CHEMISTRY
    • C07FACYCLIC, CARBOCYCLIC OR HETEROCYCLIC COMPOUNDS CONTAINING ELEMENTS OTHER THAN CARBON, HYDROGEN, HALOGEN, OXYGEN, NITROGEN, SULFUR, SELENIUM OR TELLURIUM
    • C07F3/00Compounds containing elements of Groups 2 or 12 of the Periodic Table
    • C07F3/06Zinc compounds

Landscapes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Organic Chemistry (AREA)
  • Chemical Kinetics & Catalysis (AREA)
  • Organic Low-Molecular-Weight Compounds And Preparation Thereof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六氟丁二烯的制备方法,该方法中,在高温条件下,三氟乙烯基苯醚中的醚键发生断裂,然后与卤化氢气体发生反应,生成卤代三氟乙烯。在惰性气体和极性非质子有机溶剂中,卤代三氟乙烯和活化锌粉发生反应生成三氟乙烯基卤化锌。三氟乙烯基卤化锌在偶联剂作用下发生反应得到六氟丁二烯。本申请中采用性质稳定、无毒、价格较低的三氟乙烯基苯醚制备六氟丁二烯,产品选择性高、反应条件温和、副产物较少,易于分离和提纯,降低了制备难度。另外,该制备方法简单、对设备要求不高,原料和产生的副产污染小,降低了六氟丁二烯的制备难度。

Description

一种六氟丁二烯的制备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含氟共轭烯烃技术领域,涉及一种六氟丁二烯的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六氟丁二烯,简称HFBD 或C4F6,是一种端基含有两个双键的全氟化合物。六氟丁二烯是一种新型的含氟电子气体,因其具有蚀刻选择性好、精度高、在大气中易分解等优异性能,成为最有可能代替传统含氟蚀刻气体的候选物之一。六氟丁二烯是目前发现的既可满足蚀刻技术的发展要求,又可最大程度地减少对环境影响的新一代含氟蚀刻气体之一,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目前,六氟丁二烯的合成工艺有很多,典型的工艺路线有以下几种:
1)以1,2-二氟-二氯乙烯(CFCl=CFCl)为原料,在室温、压力为0.9-1.0MPa的条件下,将1,2-二氟二氯乙烯与氟反应26h,直接获得1,2,3,4-四氯-六氟丁烷,其产率约为51%(mol)。将1,2,3,4-四氯-六氟丁烷和锌粉在二甘醇单丁醚中混合,以使1,2,3,4-四氯-六氟丁烷脱氯得到六氟丁二烯。
2)专利CN106336342A提供了一种碘和氯气为原料制备六氟丁二烯的方法。该方法包括:以碘和氯气反应制得一氯化碘;一氯化碘与三氟氯乙烯在金属配合离子液溶剂存在的条件下反应制得1,2-二氯-2-碘-1,1,2-三氟乙烷。在金属配合离子液溶剂存在的条件下,通过锌粉催化1,2-二氯-2-碘-1,1,2-三氟乙烷,得到1,2,3,4-四氯-1,1,2,3,4,4-六氟丁烷,该1,2,3,4-四氯-1,1,2,3,4,4-六氟丁烷与锌粉在金属配合离子液溶剂的作用下反应生成六氟丁二烯。
3)专利CN109232167A提供了一种以四氟乙烷为原料制备六氟丁二烯的方法。该方法包括:在氮气保护下,将四氢呋喃和无水氯化锌加入烧瓶中,在10℃下慢慢滴加一定量的四氟乙烷,然后再加入二异丙基胺锂,反应搅拌一段时间后,冷却混合物。混合物冷却后,把系统抽真空,再慢慢加入铁盐或铜盐,加入过程中保持温度不变。铁盐或铜盐加入完毕后,升高温度,不断搅拌反应,生成六氟丁二烯,通过冷阱收集到成品六氟丁二烯。
针对上述现有技术,合成工艺1中使用了氟气。氟气为淡黄色剧毒气体,且化学性质十分活泼,能够与除全氟化合物以外的所有有机物和无机物反应,因此,在制备六氟丁二烯过程中使用氟气具有很大的危险性。合成工艺2中合成的一氯化碘及其加成产物也具有较强的毒性,因此,该制备工艺也具有很大的危险性。合成工艺3中二异丙基胺锂价格昂贵,制备成本较高。因此,亟需开发一种六氟丁二烯的制备方法,来降低六氟丁二烯的制备难度以及制备成本。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六氟丁二烯的制备方法,以解决现有六氟丁二烯制备过程危险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了以下技术方案:
本发明提供一种六氟丁二烯的制备方法,该方法包括:
S01:向三氟乙烯基苯醚中通入干燥的卤化氢气体,升温至100-140℃保温反应1-5h;反应结束后,降温至20℃以下,将气相物料经除酸和干燥处理后通入干燥冷阱内,得到卤代三氟乙烯。
三氟乙烯基苯醚是一种分子量为174.12、沸点为125.7℃的溶液,其性质稳定。本申请中选用三氟乙烯基苯醚制备六氟丁二烯,反应条件温和、副产物较少,易于分离和提纯。
在常温条件下,在干燥的反应釜中加入三氟乙烯基苯醚。向三氟乙烯基苯醚中通入干燥的卤化氢气体,升温至100-140℃后保温反应1-5h。其中,发生的反应方程为:,其中,X为氯、溴或碘。当反应釜内压力不再上涨时,表示反应结束。此时,使用制冷机将反应体系的温度降至20℃以下。将降温后的气相物料经过除酸处理和干燥处理后通入干燥冷阱内,得到卤代三氟乙烯。
在本申请中,卤化氢气体易溶于水,形成酸性物质。为尽可能减少酸性物质的产生,反应釜为干燥、内部是防腐蚀内衬的反应釜,卤化氢气体为干燥的气体,且三氟乙烯基苯醚的含水量小于等于200ppm。产生的酸性物质通过氢氧化钠或氧化钙去除,也就是,气相物料在通入干燥冷阱内前,通过氢氧化钠或氧化钙除酸。
在本申请中,卤化氢气体选自氯化氢、溴化氢或碘化氢,且三氟乙烯基苯醚和卤化氢气体的摩尔比为2.5:1-1:1。冷阱的温度为-50~-30℃。
S02:在惰性气体氛围下,向极性非质子有机溶剂中加入活化锌粉,升温后缓慢加入所述卤代三氟乙烯,反应得到三氟乙烯基卤化锌。
在惰性气体氛围下,将极性非质子有机溶剂加入到反应器中。将活化锌粉加入到极性非质子有机溶剂中,边搅拌边升温至40-80℃。然后缓慢加入卤代三氟乙烯,以使活化锌粉和卤代三氟乙烯发生反应。其中,活化锌粉和卤代三氟乙烯的反应式为:,其中,X为氯、溴或碘。反应结束后,通过减压过滤掉多余的活化锌粉,得到含有三氟乙烯基卤化锌的溶液。
在本申请中,极性非质子有机溶剂包括四氢呋喃、N-甲基吡咯烷酮、N,N-二甲基甲酰胺和N,N-二甲基乙酰胺中的至少一种,且极性非质子有机溶剂中的含水量小于等于200ppm。活化锌粉的粒径为300-500目。卤代三氟乙烯和活化锌粉的摩尔比为1:0.2-1:1;活化锌粉和极性非质子有机溶剂的摩尔比为1:5-1:10。
S03:在所述极性非质子有机溶剂和偶联剂的混合液中缓慢滴加所述三氟乙烯基卤化锌,滴加完成后持续反应1-2h,得到六氟丁二烯。
将极性非质子有机溶剂和偶联剂混合,形成混合液。按照滴加速度为10-40mL/min的频率向混合液中缓慢滴加三氟乙烯基卤化锌。控制三氟乙烯基卤化锌与偶联剂的反应温度为20-60℃,滴加完成后持续反应1-2h,得到六氟丁二烯。其中,三氟乙烯基卤化锌与偶联剂的反应式为:,其中,X为氯、溴或碘。
本申请中,偶联剂包括无水氯化铁、无水氯化铜和无水溴化铜中的至少一种,其中,偶联剂、三氟乙烯基卤化锌和极性非质子有机溶剂的摩尔比为1:(0.4-3):(2-8)。
本发明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六氟丁二烯的制备方法,该方法中,在高温条件下,三氟乙烯基苯醚中的醚键发生断裂,然后与卤化氢气体发生反应,生成卤代三氟乙烯。在惰性气体和极性非质子有机溶剂中,卤代三氟乙烯和活化锌粉发生反应生成三氟乙烯基卤化锌。三氟乙烯基卤化锌在偶联剂作用下发生反应得到六氟丁二烯。本申请中采用性质稳定、无毒、价格较低的三氟乙烯基苯醚制备六氟丁二烯,产品选择性高、反应条件温和、副产物较少,易于分离和提纯,降低了制备难度。另外,该制备方法简单、对设备要求不高,原料和产生的副产污染小,降低了六氟丁二烯的制备难度。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通过具体的实施例对本发明的技术方案作进一步的解释和说明。
实施例1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六氟丁二烯的制备方法,该方法包括:
S101:在常温条件下,向带有聚四氟乙烯内衬、内部干燥的反应釜中加入870.6g三氟乙烯基苯醚,其中,三氟乙烯基苯醚的含水量为134 ppm。向三氟乙烯基苯醚中通入162g干燥的溴化氢气体,升温至100℃后保温反应1h。当反应釜内压力不再上涨时,使用制冷机将反应体系的温度降至20℃以下。将降温后的气相物料经过除酸处理和干燥处理后通入-30℃的干燥冷阱内,得到无色透明液体三氟溴乙烯。将剩余的气相物料用水吸收形成氢溴酸溶液,固相或液相料在插底管中出料。
S102:在反应器中使用氮气抽空置换三次,以使反应器内充满氮气。将263.14g、含水量为150ppm的N,N-二甲基甲酰胺加入到反应器中。将47.1g、粒度为300目的活化锌粉加入到N,N-二甲基甲酰胺中,边搅拌边升温至40℃。然后缓慢加入579.32g三氟溴乙烯,控制温度不小于50℃继续反应1.5h,以使活化锌粉和三氟溴乙烯发生反应。反应结束后,通过减压过滤掉多余的活化锌粉,得到含有三氟乙烯基溴化锌的溶液。
S103:将223.67gN ,N-二甲基甲酰胺和248.17g无水氯化铁混合,形成混合液。按照滴加速度为10mL/min的频率向混合液中缓慢滴加三氟乙烯基溴化锌。控制三氟乙烯基溴化锌与无水氯化铁的反应温度为20℃,滴加完成后持续反应2h,得到六氟丁二烯。经气相色谱分析,产品中六氟丁二烯的含量为95.36%,收率85.33%。
实施例2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六氟丁二烯的制备方法,该方法包括:
S201:在常温条件下,向带有聚四氟乙烯内衬、内部干燥的反应釜中加入870.6g三氟乙烯基苯醚,其中,三氟乙烯基苯醚的含水量为127ppm。向三氟乙烯基苯醚中通入405g干燥的溴化氢气体,升温至140℃后保温反应2h。当反应釜内压力不再上涨时,使用制冷机将反应体系的温度降至20℃以下。将降温后的气相物料经过除酸处理和干燥处理后通入-50℃的干燥冷阱内,得到无色透明液体三氟溴乙烯。将剩余的气相物料用水吸收形成氢溴酸溶液,固相或液相料在插底管中出料。
S202:在反应器中使用氮气抽空置换三次,以使反应器内充满氮气。将4460.85g、含水量为162ppm的N-甲基吡咯烷酮加入到反应器中。将294.25g、粒度为500目的活化锌粉加入到N-甲基吡咯烷酮中,边搅拌边升温至80℃。然后缓慢加入724.14g三氟溴乙烯,控制温度不小于90℃继续反应1.5h,以使活化锌粉和三氟溴乙烯发生反应。反应结束后,通过减压过滤掉多余的活化锌粉,得到含有三氟乙烯基溴化锌的溶液。
S203:将1011.13g N-甲基吡咯烷酮和206.8g无水氯化铁混合,形成混合液。按照滴加速度为40mL/min的频率向混合液中缓慢滴加三氟乙烯基溴化锌。控制三氟乙烯基溴化锌与无水氯化铁的反应温度为60℃,滴加完成后持续反应1h,得到六氟丁二烯。经气相色谱分析,产品中六氟丁二烯的含量为95.56%,收率84.45%。
实施例3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六氟丁二烯的制备方法,该方法包括:
S301:在常温条件下,向带有聚四氟乙烯内衬、内部干燥的反应釜中加入1741.2g三氟乙烯基苯醚,其中,三氟乙烯基苯醚的含水量为137ppm。向三氟乙烯基苯醚中通入145.84g干燥的氯化氢气体,升温至100℃后保温反应1h。当反应釜内压力不再上涨时,使用制冷机将反应体系的温度降至20℃以下。将降温后的气相物料经过除酸处理和干燥处理后通入-30℃的干燥冷阱内,得到无色透明液体三氟氯乙烯。将剩余的气相物料用水吸收形成盐酸溶液,固相或液相料在插底管中出料。
S302:在反应器中使用氮气抽空置换三次,以使反应器内充满氮气。将259.6g、含水量为162ppm的四氢呋喃加入到反应器中。将47.1g、粒度为300目的活化锌粉加入到四氢呋喃中,边搅拌边升温至40℃。然后缓慢加入579.31g三氟氯乙烯,控制温度不小于50℃继续反应1.5h,以使活化锌粉和三氟氯乙烯发生反应。反应结束后,通过减压过滤掉多余的活化锌粉,得到含有三氟乙烯基氯化锌的溶液。
S303:将220.65g四氢呋喃和219.5g无水溴化铜混合,形成混合液。按照滴加速度为10mL/min的频率向混合液中缓慢滴加三氟乙烯基氯化锌。控制三氟乙烯基氯化锌与无水溴化铜的反应温度为20℃,滴加完成后持续反应2h,得到六氟丁二烯。经气相色谱分析,产品中六氟丁二烯的含量为96.36%,收率85.05%。
实施例4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六氟丁二烯的制备方法,该方法包括:
S401:在常温条件下,向带有聚四氟乙烯内衬、内部干燥的反应釜中加入870.6g三氟乙烯基苯醚,其中,三氟乙烯基苯醚的含水量为137 ppm。向三氟乙烯基苯醚中通入182.3g干燥的氯化氢气体,升温至140℃后保温反应2h。当反应釜内压力不再上涨时,使用制冷机将反应体系的温度降至20℃以下。将降温后的气相物料经过除酸处理和干燥处理后通入-50℃的干燥冷阱内,得到无色透明液体三氟氯乙烯。将剩余的气相物料用水吸收形成盐酸溶液,固相或液相料在插底管中出料。
S402:在反应器中使用氮气抽空置换三次,以使反应器内充满氮气。将3245.1g、含水量为162ppm的四氢呋喃加入到反应器中。将294.25g、粒度为500目的活化锌粉加入到四氢呋喃中,边搅拌边升温至80℃。然后缓慢加入724.1g三氟氯乙烯,控制温度不小于90℃继续反应1.5h,以使活化锌粉和三氟氯乙烯发生反应。反应结束后,通过减压过滤掉多余的活化锌粉,得到含有三氟乙烯基氯化锌的溶液。
S403:将735.52g四氢呋喃和183.9g无水溴化铜混合,形成混合液。按照滴加速度为40mL/min的频率向混合液中缓慢滴加三氟乙烯基氯化锌。控制三氟乙烯基氯化锌与无水溴化铜的反应温度为60℃,滴加完成后持续反应2h,得到六氟丁二烯。经气相色谱分析,产品中六氟丁二烯的含量为95.76%,收率84.45%。
实施例5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六氟丁二烯的制备方法,该方法包括:
S501:在常温条件下,向带有聚四氟乙烯内衬、内部干燥的反应釜中加入1741.2g三氟乙烯基苯醚,其中,三氟乙烯基苯醚的含水量为125ppm。向三氟乙烯基苯醚中通入511.64g干燥的碘化氢气体,升温至100℃后保温反应5h。当反应釜内压力不再上涨时,使用制冷机将反应体系的温度降至20℃以下。将降温后的气相物料经过除酸处理和干燥处理后通入-30℃的干燥冷阱内,得到无色透明液体三氟碘乙烯。将剩余的气相物料用水吸收形成氢碘酸溶液,固相或液相料在插底管中出料。
S502:在反应器中使用氮气抽空置换三次,以使反应器内充满氮气。将277.57g、含水量为150ppm的N,N-二甲基乙酰胺加入到反应器中。将47.1g、粒度为300目的活化锌粉加入到N,N-二甲基乙酰胺中,边搅拌边升温至40℃。然后缓慢加入748.44g三氟碘乙烯,控制温度不小于50℃继续反应1.5h,以使活化锌粉和三氟碘乙烯发生反应。反应结束后,通过减压过滤掉多余的活化锌粉,得到含有三氟乙烯基碘化锌的溶液。
S503:将223.67gN,N-二甲基乙酰胺和248.17g无水氯化铜混合,形成混合液。按照滴加速度为10mL/min的频率向混合液中缓慢滴加三氟乙烯基碘化锌。控制三氟乙烯基碘化锌与无水氯化铁的反应温度为20℃,滴加完成后持续反应2h,得到六氟丁二烯。经气相色谱分析,产品中六氟丁二烯的含量为96.25%,收率83.68%。
实施例6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六氟丁二烯的制备方法,该方法包括:
S601:在常温条件下,向带有聚四氟乙烯内衬、内部干燥的反应釜中加入870.6g三氟乙烯基苯醚,其中,三氟乙烯基苯醚的含水量为116ppm。向三氟乙烯基苯醚中通入639.5g干燥的碘化氢气体,升温至140℃后保温反应2h。当反应釜内压力不再上涨时,使用制冷机将反应体系的温度降至20℃以下。将降温后的气相物料经过除酸处理和干燥处理后通入-50℃的干燥冷阱内,得到无色透明液体三氟碘乙烯。将剩余的气相物料用水吸收形成氢碘溴酸溶液,固相或液相料在插底管中出料。
S602:在反应器中使用氮气抽空置换三次,以使反应器内充满氮气。将4705.6g、含水量为136ppm的N-甲基吡咯烷酮加入到反应器中。将294.3g、粒度为500目的活化锌粉加入到N-甲基吡咯烷酮中,边搅拌边升温至80℃。然后缓慢加入935.6g三氟碘乙烯,控制温度不小于90℃继续反应2.5h,以使活化锌粉和三氟碘乙烯发生反应。反应结束后,通过减压过滤掉多余的活化锌粉,得到含有三氟乙烯基碘化锌的溶液。
S603:将735.6g四氢呋喃和182.9g无水氯化铜混合,形成混合液。按照滴加速度为40mL/min的频率向混合液中缓慢滴加三氟乙烯基碘化锌。控制三氟乙烯基碘化锌与无水氯化铁的反应温度为60℃,滴加完成后持续反应2h,得到六氟丁二烯。经气相色谱分析,产品中六氟丁二烯的含量为95.89%,收率83.45%。
以上所述仅为本申请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申请,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本申请可以有各种更改和变化。凡在本申请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申请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9)

1.一种六氟丁二烯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向三氟乙烯基苯醚中通入干燥的卤化氢气体,升温至100-140℃保温反应1-5h;反应结束后,降温至20℃以下,将气相物料经除酸和干燥处理后通入干燥冷阱内,得到卤代三氟乙烯;所述三氟乙烯基苯醚和所述卤化氢气体的摩尔比为2.5:1-1:1,所述三氟乙烯基苯醚的含水量小于等于200ppm;
在惰性气体氛围下,向极性非质子有机溶剂中加入活化锌粉,升温后缓慢加入所述卤代三氟乙烯,反应得到三氟乙烯基卤化锌;
在所述极性非质子有机溶剂和偶联剂的混合液中缓慢滴加所述三氟乙烯基卤化锌,滴加完成后持续反应1-2h,得到六氟丁二烯。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六氟丁二烯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卤化氢气体包括氯化氢、溴化氢或碘化氢。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六氟丁二烯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气相物料通过氢氧化钠或氧化钙除酸。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六氟丁二烯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极性非质子有机溶剂包括四氢呋喃、N-甲基吡咯烷酮、N ,N-二甲基甲酰胺和N ,N-二甲基乙酰胺中的至少一种,所述极性非质子有机溶剂中的含水量小于等于200ppm。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六氟丁二烯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卤代三氟乙烯和所述活化锌粉的摩尔比为1:0.2-1:1;所述活化锌粉和所述极性非质子有机溶剂的摩尔比为1:5-1:10。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六氟丁二烯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卤代三氟乙烯和所述活化锌粉的反应温度为40-80℃。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六氟丁二烯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三氟乙烯基卤化锌的滴加速度为10-40mL/min,所述三氟乙烯基卤化锌与所述偶联剂的反应温度为20-60℃。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六氟丁二烯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偶联剂、所述三氟乙烯基卤化锌和所述极性非质子有机溶剂的摩尔比为1:(0.4-3):(2-8)。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六氟丁二烯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偶联剂包括无水氯化铁、无水氯化铜和无水溴化铜中的至少一种。
CN202310905061.1A 2023-07-24 2023-07-24 一种六氟丁二烯的制备方法 Active CN116947596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10905061.1A CN116947596B (zh) 2023-07-24 2023-07-24 一种六氟丁二烯的制备方法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10905061.1A CN116947596B (zh) 2023-07-24 2023-07-24 一种六氟丁二烯的制备方法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6947596A CN116947596A (zh) 2023-10-27
CN116947596B true CN116947596B (zh) 2024-02-23

Family

ID=8844215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310905061.1A Active CN116947596B (zh) 2023-07-24 2023-07-24 一种六氟丁二烯的制备方法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6947596B (zh)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01114710A (ja) * 1999-10-19 2001-04-24 Daikin Ind Ltd ヘキサフルオロブタジエンの製造方法
CN101525267A (zh) * 2009-04-24 2009-09-09 河南工业大学 一种六氟丁二烯的制备方法
CN105732301A (zh) * 2014-12-12 2016-07-06 浙江蓝天环保高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全氟丁二烯的制备方法
CN106495982A (zh) * 2016-10-17 2017-03-15 邵武华航新材料有限公司 一种催化制备六氟‐1,3‐丁二烯的方法
CN110590495A (zh) * 2019-08-21 2019-12-20 福建省杭氟电子材料有限公司 一种六氟丁二烯的制备方法
CN110803996A (zh) * 2019-11-13 2020-02-18 台州市创源工业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羟基苄胺的合成方法

Patent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01114710A (ja) * 1999-10-19 2001-04-24 Daikin Ind Ltd ヘキサフルオロブタジエンの製造方法
CN101525267A (zh) * 2009-04-24 2009-09-09 河南工业大学 一种六氟丁二烯的制备方法
CN105732301A (zh) * 2014-12-12 2016-07-06 浙江蓝天环保高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全氟丁二烯的制备方法
CN106495982A (zh) * 2016-10-17 2017-03-15 邵武华航新材料有限公司 一种催化制备六氟‐1,3‐丁二烯的方法
CN110590495A (zh) * 2019-08-21 2019-12-20 福建省杭氟电子材料有限公司 一种六氟丁二烯的制备方法
CN110803996A (zh) * 2019-11-13 2020-02-18 台州市创源工业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羟基苄胺的合成方法

Non-Patent Citation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Title
六氟丁二烯制备及应用研究进展;丁远胜;刘少博;潘彦;白占旗;缪光武;张金柯;张建君;张波;;化工生产与技术(06);13-16页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6947596A (zh) 2023-10-27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JP5082520B2 (ja) 含フッ素ジオール化合物の製造方法
CN111675597B (zh) 一种六氟-1,3-丁二烯及其中间体的制备方法
JPS6226240A (ja) ヘキサフルオルブタジエン及び高級ペルフルオル化ジエンの合成方法
JP6879312B2 (ja) 四フッ化硫黄の製造方法
KR101431926B1 (ko) 에테르 구조를 갖는 퍼플루오로술폰산 및 그 유도체의 제조 방법, 그리고 함불소에테르술폰산 화합물 및 그 유도체를 함유하는 계면활성제
Hauptschein et al. Perfluoroalkyl halides prepared from silver perfluoro-fatty acid salts. I. Perfluoroalkyl iodides
CN116947596B (zh) 一种六氟丁二烯的制备方法
EP2238123B1 (en) Addition reaction to fluoroallylfluorosulfate
CN105272818B (zh) 制备全氟丁二烯的新方法
CN101128412B (zh) 氟化醚的合成
KR101913484B1 (ko) 옥시디플루오로메틸렌 골격을 갖는 화합물의 제조 방법
KR101271898B1 (ko) 플루오로프로필렌카르보네이트의 제조법
KR20030038667A (ko) 불소 함유 아실플루오라이드의 제조방법 및 불소 함유비닐에테르의 제조방법
CN115772151A (zh) 一种4-氟-1,3-二氧戊环-2-酮的制备方法
US4362672A (en) Process for producing difluorohaloacetyl fluoride
US10975053B2 (en) Production methods for 1,3-dioxolane compound and perfluoro(2,2-dimethyl-1,3-dioxole)
CN111187145B (zh) 一种六氟丁二烯的制备方法
JP5126936B2 (ja) フルオロ(アルキルビニルエーテル)およびその誘導体の製造方法
CN111918861B (zh) 含氟硫化物的制造方法
JP2022070145A (ja) 含フッ素カルボン酸塩の製造方法
EP2637995B1 (en) Process for the preparation of difluoroacetic acid
JPH0367059B2 (zh)
JP2002145822A (ja) フッ素含有ベンズアルデヒドの製造方法
US20140339096A1 (en) Method for producing perfluorosulfonic acid having ether structure and derivative thereof, and surfactant containing fluorine-containing ether sulfonic acid compound and derivative thereof
EP3237367B1 (en) Methods of making halogenated partially fluorinated compounds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