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6945235A - 一种工业机器人系统刚度性能评价方法 - Google Patents

一种工业机器人系统刚度性能评价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6945235A
CN116945235A CN202311159284.4A CN202311159284A CN116945235A CN 116945235 A CN116945235 A CN 116945235A CN 202311159284 A CN202311159284 A CN 202311159284A CN 116945235 A CN116945235 A CN 116945235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matrix
industrial robot
robot
tail end
complianc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311159284.4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肖正明
段俊杰
康振辉
王浩
张勇
卢敏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Kunming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Original Assignee
Kunming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Kunming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filed Critical Kunming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Priority to CN202311159284.4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6945235A/zh
Publication of CN116945235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6945235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Classification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25HAND TOOLS; PORTABLE POWER-DRIVEN TOOLS; MANIPULATORS
    • B25JMANIPULATORS; CHAMBERS PROVIDED WITH MANIPULATION DEVICES
    • B25J19/00Accessories fitted to manipulators, e.g. for monitoring, for viewing; Safety devices combined with or specially adapted for use in connection with manipulators
    • B25J19/0095Means or methods for testing manipulators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工业机器人系统刚度性能评价方法,包括:通过工业机器人关节和末端的传统映射关系,获得工业机器人的末端笛卡尔刚度矩阵;对工业机器人的末端笛卡尔刚度矩阵进行求逆,获得工业机器人得末端柔度矩阵;以末端柔度矩阵中的力—线位移柔度矩阵作为分析对象,得到机器人末端柔度椭球;依据末端柔度椭球体积,建立机器人系统刚度性能评价指标。本发明通过刚度性能评价指标量化了工业机器人的系统刚度,通过评价指标值的大小就能评价不同位姿下工业机器人的系统刚度性能的优劣,能简便、准确和直观地反映工业机器人实时刚度性能。

Description

一种工业机器人系统刚度性能评价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工业机器人系统刚度性能评价方法,具体涉及一种串联工业机器人系统刚度性能评价方法。
背景技术
在工厂自动化的不断发展和工业机器人技术的普及、高新技术产业的迅速发展的今天,工业机器人因具有高效率、高质量完成重复性工作的特点,广泛应用于工业自动化智能制造等行业,而且在自动装配、精密加工、航空航天等方面也有较大的运用。
现在由于机器人具有可编程性、适应性强、柔性强和花费少等优点已经广泛应用于各行各业,同样,工业机器人也正在应用于加工操作,比如研磨、去毛刺、抛光和铣削等基本加工任务。然而机器人成功应用于加工操作的事例却不多见,究其原因主要是工业机器人相对于传统的CNC机床来讲刚度非常低。典型的关节工业机器人的刚度通常都低于1N/μm,然而标准的CNC加工中心的刚度通常都高于50N/μm。加工操作如研磨、去毛刺、抛光和铣削等都存在一个共同特点:即机器人末端执行器和外部环境发生接触并且施加作用力。工业机器人多数是由多段臂杆和多个关节串联起来的结构,其结构特征就注定了机器人弱刚度性的特征。在机器人进行作业任务时,通常在机器人末端会加上末端执行器。在焊接、喷涂等作业时末端执行器不需要与作业对象直接接触;但是在加工、搬运等作业时,机器人与作业对象直接发生接触。无论是哪种情况,外载(包络末端执行器的重力和作业中的接触力)都会所引起机器人末端变形,最终影响加工精度。所以对机器人系统刚度进行建模与性能分析是有必要的。
目前工业中机器人系统刚度性能评价方法主要是通过机器人瑞利熵进行刚度性能评价,评价方法复杂、不够直观和缺乏整体性等缺点,无法及时反映机器人系统刚度性能。因此,为解决这个问题,需要一种快速、直观、简单和使用少量实验设备就可以快速对机器人实时系统刚度性能进行评价的方法。
发明内容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工业机器人系统刚度性能评价方法,利用构建的机器人系统刚度性能评价指标,实现将复杂的系统刚度性能标量化。
本发明的技术方案是:
根据本发明的一方面,提供了一种工业机器人系统刚度性能评价方法,包括:
通过工业机器人关节和末端的传统映射关系,获得工业机器人的末端笛卡尔刚度矩阵;
对工业机器人的末端笛卡尔刚度矩阵进行求逆,获得工业机器人的末端柔度矩阵;
以末端柔度矩阵中的力—线位移柔度矩阵作为分析对象,得到机器人末端柔度椭球;
依据末端柔度椭球体积,建立机器人系统刚度性能评价指标。
所述末端柔度椭球体积V,表达式为:
其中,椭球的主轴长度由Cfd TCfd矩阵的特征值平方根λ1、λ2和λ3的大小表征,λ123>0,Cfd是力—线位移柔度矩阵。
所述机器人系统刚度性能评价指标k,表达式为:
其中,椭球的主轴长度由Cfd TCfd矩阵的特征值平方根λ1、λ2和λ3的大小表征,λ123>0,Cfd是力—线位移柔度矩阵。
根据本发明的一方面,提供了一种工业机器人系统刚度性能评价系统,包括:
第一获得模块,用于通过工业机器人关节和末端的传统映射关系,获得工业机器人的末端笛卡尔刚度矩阵;
第二获得模块,用于对工业机器人的末端笛卡尔刚度矩阵进行求逆,获得工业机器人的末端柔度矩阵;
第三获得模块,用于以末端柔度矩阵中的力—线位移柔度矩阵作为分析对象,得到机器人末端柔度椭球;
建立模块,用于依据末端柔度椭球体积,建立机器人系统刚度性能评价指标。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
1、本发明通过刚度性能评价指标量化了工业机器人的系统刚度,通过评价指标值的大小就能评价不同位姿下工业机器人的系统刚度性能的优劣,能简便、准确和直观地反映工业机器人实时刚度性能。
2、用于本发明的实验装置简单,仅需要可以测量位移量的设备和外载荷加载设备,编程简便,易于操作,节省实验设备,能显著提升测定机器人关节刚度的速度。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总体流程图;
图2是本发明验证用的机器人D-H连杆坐标系;
图3是本发明机器人关节刚度辨识实验示意图和现场图
图4是本发明机器人末端柔度椭球示意图;
图5是本发明机器人不同位姿下刚度性能评价指标和末端变形量对比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发明作进一步的说明,但本发明的内容并不限于所述范围。
实施例1:如图1-5所示,根据本发明的一方面,提供了一种工业机器人系统刚度性能评价方法,包括:
通过工业机器人关节和末端的传统映射关系,获得工业机器人的末端笛卡尔刚度矩阵;
对工业机器人的末端笛卡尔刚度矩阵进行求逆,获得工业机器人的末端柔度矩阵;
以末端柔度矩阵中的力—线位移柔度矩阵作为分析对象,得到机器人末端柔度椭球;
依据末端柔度椭球体积,建立机器人系统刚度性能评价指标。
进一步地,所述末端柔度椭球体积V,表达式为:
其中,椭球的主轴长度由Cfd TCfd矩阵的特征值平方根λ1、λ2和λ3的大小表征,λ123>0,Cfd是力—线位移柔度矩阵。
进一步地,所述机器人系统刚度性能评价指标k,表达式为:
其中,椭球的主轴长度由Cfd TCfd矩阵的特征值平方根λ1、λ2和λ3的大小表征,λ123>0,Cfd是力—线位移柔度矩阵。
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另一方面,提供了一种工业机器人系统刚度性能评价系统,包括:
第一获得模块,用于通过工业机器人关节和末端的传统映射关系,获得工业机器人的末端笛卡尔刚度矩阵;
第二获得模块,用于对工业机器人的末端笛卡尔刚度矩阵进行求逆,获得工业机器人的末端柔度矩阵;
第三获得模块,用于以末端柔度矩阵中的力—线位移柔度矩阵作为分析对象,得到机器人末端柔度椭球;
建立模块,用于依据末端柔度椭球体积,建立机器人系统刚度性能评价指标。
本发明的工作原理如下:
S1、依据工业机器人D-H连杆坐标系,获得工业机器人末端位姿变换矩阵:
其中,表示第1个关节到第n个关节之间变换矩阵相乘后得到的末端位姿变换矩阵;/>表示i关节相对于i-1关节的位姿变换矩阵,i=1,2,...,n,n表示工业机器人关节数量;/>是一个3×3的末端姿态矩阵,描述的是末端姿态;P=[px,py,pz]代表的是末端位置,ai表示i连杆相对于i-1连杆的偏置距离、θi表示第i个关节角,di表示i连杆长度;
S2、通过构造法得到工业机器人的雅可比矩阵Ji(θ):
其中,Ji(θ)表示第i个雅可比矩阵,ipn表示工业机器人末端坐标系原点相对于第i个关节坐标系的位置矢量;Zi是第i个关节坐标系的Z轴单位向量;是第i个关节坐标系的旋转矩阵。
S3、利用雅克比矩阵的条件数作为评定机器人末端运动灵巧性的最优化准则,所以,通过此依据对机器人刚度辨识位姿进行选择,条件数的定义为:
上式(4)中的矩阵范数通常取Euclide范数。所以,矩阵的条件数取值范围为:1≤K(J)<+∞。当K(J)=1即条件数为最小值时,机器人当前的行为表现为各向同性,这时机器人结构具有最佳的运动传递性能,雅克比矩阵的各奇异值相等。m1表示雅克比矩阵J(θ)的秩,n表示雅克比矩阵J(θ)的维度,即关节的数量;J=J(θ)=J1(θ)J2(θ),...,Jn(θ);
为解决雅克比矩阵内部存在的矩阵元素单位不统一的问题,通过引入特征长度L来对雅克比矩阵J(θ)进行规范化处理,雅克比矩阵的规范化方法如下:
si=||Zi×ipn|| (7)
计算规范化后的雅可比矩阵JN的条件数KF
其中,KF表示对JN取迹;I3×3表示3×3的单位向量,O3×3表示3阶的零矩阵;
S4、上式(8)为规范化后的雅可比矩阵的条件数,将其取倒数用于衡量到奇异点的距离,称为机器人的灵巧性Kc
其中,0<Kc≤1。当Kc=1时,雅可比矩阵的所有奇异性一致,此时,末端工具远离奇异点,操作灵活性和控制精度最好;当Kc趋近于0时,雅可比矩阵的最小奇异值趋于零或最大奇异值趋于无穷大,此时,末端工具接近奇异点,灵活性和控制精度都显著下降,一般选择1≥Kc>0.5时候的位姿。
S5、机器人关节刚度辨识模型的建立:
末端变形属于微小变形,满足线性关系。
机器人末端和关节的微分运动为:
X=J·dq (10)
其中,X=[dx,dy,dz,mx,my,mz],d=[dx,dy,dz]是描述的是末端的微小线位移;而[mx,my,mz]描述的末端的微小旋转位移。
机器人受力平衡时,关节受到的驱动力矩τ和微小关节角度位移dq所作的虚功Wq为:
Wq=τT·dq (11)
相应地,机器人末端受外力F所作的虚功WF为:
WF=FTX (12)
由虚功原理可得,二者总的虚功为零:
τTdq=FTX (13)
由上式(10-13)可以得到机器人末端受到的外力和关节力矩之间的关系为:
τ=JTF (14)
对于串联机器人,在外力F=[Fx,Fy,Fz,Tx,Ty,Tz]的作用下,由Hooker定理得:
F=KX (15)
其中,K表示机器人的广义刚度;
驱动力矩τ与微小关节角度位移dq可以表示为:
τ=Kθ·dq (16)
其中,Kθ表示关节刚度;
综上(10)、(14)、(15)和(16)可以得到:
F=J-TKθJ-1X (17)
因驱动力矩引起的末端旋转位移[mx,my,mz]很微小,可以省略。所以,对式(17)末端变形X进行处理:
Xm=[I3×3 O3×3]X (18)
将式(17)带入式(18)中,得到:
其中,为机器人的关节柔度。所以,式(19)表示为:
Xm=[I3×3 O3×3]J·diag[JTF]Cθ (20)
其中,如图3所示中的施力点G是通过机器人工件标定的方法获得其在机器人基坐标系下的位置,而受力点T可以根据其在末端坐标系下的位置通过坐标转换到基坐标系下,二者形成的向量GT在基坐标系下的余弦值乘加载载荷F可以得到三个方向上的力的分量。
式(20)的线性方程可以简记为式(21),式子中只有关节柔度Cθ未知。
X0=B0Cθ (21)
其中,B0=[I3×3 O3×3]J·diag[JTF],结合最小二乘法求解得到:
上式(22)是机器人的关节柔度,其倒数就是机器人的关节刚度Kθ
S6、机器人系统刚度性能评价指标建立过程:
通过工业机器人关节和末端的传统映射关系可以得到工业机器人的末端笛卡尔刚度矩阵,记为Kx
Kx=J-TKθJ-1 (23)
对Kx进行求逆,可以得到工业机器人得末端柔度矩阵Cx
机器人末端受到的变形X和外力F,二者的关系:
X=CxF(25)
将式(25)展开,可写为:
上式(26)中Cfd是力—线位移柔度矩阵;C是力—角位移柔度矩阵;Cmd是力矩—角位移柔度矩阵;C是力矩—角位移柔度矩阵;
因机器人末端受外力而产生的移动变形对机器人作业的精度和质量影响最大,所以,这里只分析力—线位移柔度矩阵Cfd对机器人刚度性能的影响,即角位移变形量δ=0。
d=Cfdf(27)
为分析机器人刚度性能的优劣,假设机器人末端的变形d为一个单位向量。
dTd=fTCfd TCfdf=1(28)
式(28)表示机器人末端产生单位变形时,受到的外力为单位外力f=(fx,fy,fz),所有方向的单位力向量在机器人末端构成一个单位力球。进一步,在柔度矩阵Cfd的映射下,单位力球体变成了椭球体,称为机器人柔度椭球。椭球的中心就是在末端的中心。椭球的主轴长度由Cfd TCfd矩阵的特征值平方根λ1、λ2和λ3的大小表征,因为Cfd具有正定性,所以,λ123>0。其方向为该矩阵特征向量的方向μ1,μ2和μ3。机器人在μ3方向上具有最好的刚度,在该方向上对外部载荷的耐受能力最强;在μ1方向上,机器人的刚度最差。图4为机器人末端柔度椭球示意的示意图。为衡量机器人整体刚度性能的标量判据,以机器人末端柔度椭球的体积作为机器人全局刚度系数:
对全局刚度系数进行处理,得到机器人系统性能评价指标k:
应用上述技术方案可知,本发明对数据测量、采集的设备和机器人型号没有限制。比如,对机器人末端微小位移的测量不局限于激光跟踪仪,可以使用千分尺等可以测量微小位移的设备代替;外载荷加载装置可以选择三维力加载装置和定滑轮加载装置等,只要能获得变形量和外载荷即可。同时,本发明的方式直观、简便,能及时反映机器人系统刚度性能,能解决传统方式关节刚度测试设备多、测试过程繁琐和耗时的问题。
以型号为QJR6-1的六轴串联机器人为例进行说明,则上述中n的取值为6。以下为具体实验数据:
根据本发明工作原理所述,依据如图2所示机器人D-H连杆坐标系,建立六轴工业机器人关节刚度辨识模型,其中实验数据采集的设备包括:激光跟踪仪1、载荷加载装置2、电脑3、靶球4、型号为QJR6-1的工业机器人5。利用螺栓把载荷加载装置2和机器人5末端相连,并通过热熔胶把靶球4固定在末端。使激光跟踪仪和机器人基坐标统一,可以测得机器人末端三个方向在基坐标系下的变形。实验步骤如下:
第一步,使机器人的基坐标系和测量设备的测量坐标系统一,以确保测量结果的精确性。
第二步,标定受力点T点和定滑轮G点在基坐标系下的位置,向量GT在基坐标系下的余弦值乘加载载荷可以得到三个方向上的力的分量。如图3所示。
第三步,选择机器人良好位姿6处,如下表1所示。在每处位姿未加载荷时测量5次,取平均值为靶球中心位姿;然后,依次加载负载,测量负载末端的变形量,当加载完3组负载以后(外力F分别加载了2kg、4kg和6kg),我们会得到9个末端变形量;保持该位姿不变,改变滑轮加载装置的施力方向,再进行上述末端变形测量,依次改变4次力的方向。所以,在一个位姿下会得到36个变形值。
第四步,通过改变6次位姿,每次进行上述第二步的步骤。
在完成上述实验步骤之后,通过式(21)可以得到216个线性方程,即通过6组实验位姿和每组位姿下的4次不同方向的三种不同外力F加载,每次测量可以得到3个方向的变形量,一共得到了216个末端变形量数据。
表1
通过最小二乘法计算得到QJR6-1型号的工业机器人的关节刚度矩阵为:
Kθ=diag(3.27×105,4.22×105,5.08×105,8.89×104,7.42×104,4.22×104)N·m/rad。
选取机器人的三组不同位姿,如下表2所示。以系统刚度性能指标为依据,分析三个不同位姿下机器人的刚度性能。
表2
在三个位姿下分别加载相同的最大负载6kg,计算该位姿下的刚度性能评价指标k和测量其末端变形量D(即每个位姿末端三个方向上的变形进行平方相加以后再开根号获得的变形)。由图5可知,在相同最大负载的作用下,评价指标k越小的其末端变形越小,系统刚度性能越好;反之,k越大的末端变形量越大,刚度性能越差。证明了该六轴串联工业机器人刚度性能的评价方法的可行性,该方法不仅提供了刚度性能可视化的展示,还可以为关节型机器人后续基于位姿的刚度性能优化提供了评价标准和理论依据。
上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作了详细说明,但是本发明并不限于上述实施方式,在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所具备的知识范围内,还可以在不脱离本发明宗旨的前提下做出各种变化。

Claims (4)

1.一种工业机器人系统刚度性能评价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通过工业机器人关节和末端的传统映射关系,获得工业机器人的末端笛卡尔刚度矩阵;
对工业机器人的末端笛卡尔刚度矩阵进行求逆,获得工业机器人的末端柔度矩阵;
以末端柔度矩阵中的力—线位移柔度矩阵作为分析对象,得到机器人末端柔度椭球;
依据末端柔度椭球体积,建立机器人系统刚度性能评价指标。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工业机器人系统刚度性能评价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末端柔度椭球体积V,表达式为:
其中,椭球的主轴长度由Cfd TCfd矩阵的特征值平方根λ1、λ2和λ3的大小表征,λ123>0,Cfd是力—线位移柔度矩阵。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工业机器人系统刚度性能评价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机器人系统刚度性能评价指标k,表达式为:
其中,椭球的主轴长度由Cfd TCfd矩阵的特征值平方根λ1、λ2和λ3的大小表征,λ123>0,Cfd是力—线位移柔度矩阵。
4.一种工业机器人系统刚度性能评价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
第一获得模块,用于通过工业机器人关节和末端的传统映射关系,获得工业机器人的末端笛卡尔刚度矩阵;
第二获得模块,用于对工业机器人的末端笛卡尔刚度矩阵进行求逆,获得工业机器人的末端柔度矩阵;
第三获得模块,用于以末端柔度矩阵中的力—线位移柔度矩阵作为分析对象,得到机器人末端柔度椭球;
建立模块,用于依据末端柔度椭球体积,建立机器人系统刚度性能评价指标。
CN202311159284.4A 2023-09-10 2023-09-10 一种工业机器人系统刚度性能评价方法 Pending CN116945235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11159284.4A CN116945235A (zh) 2023-09-10 2023-09-10 一种工业机器人系统刚度性能评价方法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11159284.4A CN116945235A (zh) 2023-09-10 2023-09-10 一种工业机器人系统刚度性能评价方法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6945235A true CN116945235A (zh) 2023-10-27

Family

ID=8844645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311159284.4A Pending CN116945235A (zh) 2023-09-10 2023-09-10 一种工业机器人系统刚度性能评价方法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6945235A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10161850B (zh) 一种工业机器人变参数刚度辨识与建模方法
CN109822574B (zh) 一种工业机器人末端六维力传感器标定的方法
Chen et al. Stiffness performance index based posture and feed orientation optimization in robotic milling process
CN108748159B (zh) 一种机械臂工具坐标系自标定方法
Dumas et al. Joint stiffness identification of industrial serial robots
Wang et al. On the accuracy of a Stewart platform. I. The effect of manufacturing tolerances
CN112873199B (zh) 基于运动学与空间插值的机器人绝对定位精度标定方法
CN107703748B (zh) 一种基于偏置板设计的重载机器人静态刚度辨识方法
CN113580148B (zh) 基于等效运动链的并联机器人运动学标定方法
CN113400088B (zh) Ac双转台五轴机床的位置无关几何误差建模和辨识方法
CN111300432B (zh) 一种工业机器人六维刚度误差补偿系统及其补偿方法
CN111002313B (zh) 一种机器人模态参数辨识与动态特性分析的方法
Pan et al. Research on an evaluation model for the working stiffness of a robot-assisted bonnet polishing system
Liu et al. Closed-loop kinematic calibration of robots using a six-point measuring device
CN113084812B (zh) 一种机器人末端刚度性能评价方法
Jiao et al. Variable parameters stiffness identification and modeling for positional compensation of industrial robots
Takeda et al. Transmission index of lower-mobility parallel mechanism: case study on 3-PRS mechanism
CN116945235A (zh) 一种工业机器人系统刚度性能评价方法
CN106934108B (zh) 一种并联构型主轴头的动态误差传递特性评价方法
Negahbani et al. Error analysis and adaptive-robust control of a 6-DoF parallel robot with ball-screw drive actuators
CN113091670B (zh) 一种机器人关节刚度的标定装置及标定方法
Kalas et al. A new efficient stiffness evaluation method to improve accuracy of hexapods
CN115091455A (zh) 一种工业机器人定位误差补偿方法
Buckmaster et al. Compliant motion control for robust robotic surface finishing
Song et al. A near-optimal part setup algorithm for 5-axis machining using a parallel kinematic machine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