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6940782A - 脉动阻尼部件 - Google Patents

脉动阻尼部件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6940782A
CN116940782A CN202280019843.9A CN202280019843A CN116940782A CN 116940782 A CN116940782 A CN 116940782A CN 202280019843 A CN202280019843 A CN 202280019843A CN 116940782 A CN116940782 A CN 116940782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metal plate
peak
valley
narrow
axial direction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280019843.9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山田佳男
田岛典拓
高桥秀志
米岡笃志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NHK Spring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NHK Spring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NHK Spring Co Ltd filed Critical NHK Spring Co Ltd
Publication of CN116940782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6940782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Classification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16ENGINEERING ELEMENTS AND UNITS; GENERAL MEASURES FOR PRODUCING AND MAINTAINING EFFECTIVE FUNCTIONING OF MACHINES OR INSTALLATIONS; THERMAL INSULATION IN GENERAL
    • F16LPIPES; JOINTS OR FITTINGS FOR PIPES; SUPPORTS FOR PIPES, CABLES OR PROTECTIVE TUBING; MEANS FOR THERMAL INSULATION IN GENERAL
    • F16L55/00Devices or appurtenances for use in, or in connection with, pipes or pipe systems
    • F16L55/04Devices damping pulsations or vibrations in fluids
    • F16L55/045Devices damping pulsations or vibrations in fluids specially adapted to prevent or minimise the effects of water hammer
    • F16L55/05Buffers therefor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16ENGINEERING ELEMENTS AND UNITS; GENERAL MEASURES FOR PRODUCING AND MAINTAINING EFFECTIVE FUNCTIONING OF MACHINES OR INSTALLATIONS; THERMAL INSULATION IN GENERAL
    • F16FSPRINGS; SHOCK-ABSORBERS; MEANS FOR DAMPING VIBRATION
    • F16F15/00Suppression of vibrations in systems; Means or arrangements for avoiding or reducing out-of-balance forces, e.g. due to motion
    • F16F15/02Suppression of vibrations of non-rotating, e.g. reciprocating systems; Suppression of vibrations of rotating systems by use of members not moving with the rotating systems
    • F16F15/023Suppression of vibrations of non-rotating, e.g. reciprocating systems; Suppression of vibrations of rotating systems by use of members not moving with the rotating systems using fluid mean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16ENGINEERING ELEMENTS AND UNITS; GENERAL MEASURES FOR PRODUCING AND MAINTAINING EFFECTIVE FUNCTIONING OF MACHINES OR INSTALLATIONS; THERMAL INSULATION IN GENERAL
    • F16LPIPES; JOINTS OR FITTINGS FOR PIPES; SUPPORTS FOR PIPES, CABLES OR PROTECTIVE TUBING; MEANS FOR THERMAL INSULATION IN GENERAL
    • F16L55/00Devices or appurtenances for use in, or in connection with, pipes or pipe systems
    • F16L55/04Devices damping pulsations or vibrations in fluid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Acoustics & Sound (AREA)
  • Aviation & Aerospace Engineering (AREA)
  • Pipe Accessories (AREA)

Abstract

该脉动阻尼部件具备第一金属板(11)和第二金属板(12),第二金属板(12)的峰部(16)进入第一金属板(11)的峰部(15)的内侧,第一金属板(11)的谷部(17)进入第二金属板(12)的谷部(18)的内侧,在缩放空间(14)中,位于径向最外侧且与接合部(13)相连的外端部(14a)的轴向的尺寸随着朝向径向的内侧而变大,在缩放空间(14)中,在位于比外端部(14a)更靠近径向的内侧的部分(22)中,轴向的尺寸最小的第一狭窄部(24)位于比中心轴线(O)与接合部(13)之间的径向的中央部(O1)更靠近径向的外侧的位置。

Description

脉动阻尼部件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脉动阻尼部件。
本申请要求在2021年3月9日在日本提交的特愿2021-037218号的优先权,并将其内容援引至此。
背景技术
以往,已知一种具备在沿着中心轴线的轴向上设置的第一金属板和第二金属板的脉动阻尼部件。第一金属板和第二金属板分别具备在沿着绕中心轴线的周向的全长上延伸并相互接合的接合部。在第一金属板与第二金属板之间,当从轴向观察时,位于比接合部更靠近与中心轴线交叉的径向的内侧的部分设置有缩放空间。
该脉动阻尼部件设置在与流体压力系统的配管连接的容纳室的内部而使用。脉动阻尼部件随着流过配管的流体的脉动,使第一金属板和第二金属板将缩放空间在轴向上缩放并在轴向上进行弹性变形,从而抑制脉动。
作为这种脉动阻尼部件,已知一种结构,例如,如下述专利文献1所示,在第一金属板和第二金属板的各自中,在位于比接合部更靠近径向的内侧的部分,沿径向相连地设置有在周向的全长上延伸的峰部和谷部,第一金属板的谷部与第二金属板的峰部各自的顶部彼此在轴向上相互对置,在容纳室的流体压力上升时,这些顶部在轴向上相互碰撞。
现有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专利第6600410号公报
发明内容
发明要解决的问题
在以往的脉动阻尼部件中,在容纳室的流体压力上升时,第一金属板的谷部与第二金属板的峰部各自的顶部彼此在轴向上相互碰撞。因此,难以在抑制脉动阻尼部件整体在轴向上的尺寸的同时,确保第一金属板和第二金属板的轴向的压缩冲程。
本发明是考虑到这种情况而完成的,其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脉动阻尼部件,能够抑制脉动阻尼部件整体在轴向上的尺寸,同时确保第一金属板和第二金属板的轴向压缩冲程,并抑制施加到接合部的负载。
用于解决问题的方案
本发明的一方面的脉动阻尼部件设置在与流体压力系统的配管连接的容纳室的内部而使用,具备在沿着中心轴线的轴向上设置的第一金属板和第二金属板,所述第一金属板和所述第二金属板分别具备接合部,所述接合部在沿着围绕所述中心轴线的周向的全长上延伸,并且相互接合,在所述第一金属板和所述第二金属板之间,从所述轴向观察时,在比所述接合部更靠近与所述中心轴线交叉的径向的内侧的部分设置有缩放空间,所述脉动阻尼部件被配置为随着流过所述配管的流体的脉动,所述第一金属板和所述第二金属板使所述缩放空间在所述轴向上进行缩放并在所述轴向上进行弹性变形,在所述第一金属板和所述第二金属板的各自中,在位于比所述接合部更靠近径向的内侧的部分,沿径向相连地设置有在周向的全长上延伸的峰部和谷部,所述第二金属板的所述峰部进入所述第一金属板的所述峰部的内侧,所述第一金属板的所述谷部进入所述第二金属板的所述谷部的内侧,在所述缩放空间之中,位于径向最外侧且与所述接合部相连的外端部的所述轴向的尺寸随着朝向径向的内侧而变大,在所述缩放空间之中,在位于比所述外端部更靠近径向的内侧的部分中,所述轴向的尺寸最小的第一狭窄部位于比所述中心轴线与所述接合部之间的径向的中央部更靠近径向的外侧的位置。
根据上述方面,第二金属板的峰部进入第一金属板的峰部的内侧,第一金属板的谷部进入第二金属板的谷部的内侧。因此,在容纳室的流体压力上升时,第二金属板的峰部深入第一金属板的峰部的内侧,第一金属板的谷部深入第二金属板的谷部的内侧。由此,既能够限制脉动阻尼部件整体在轴向上的尺寸,并能够确保第一金属板和第二金属板的轴向压缩冲程。
在缩放空间之中,在位于比外端部更靠近径向的内侧的部分(下称内侧空间)中,轴向的尺寸最小的第一狭窄部位于比中心轴线与接合部之间的径向的中央部更靠近径向的外侧的位置。因此,在容纳室的流体压力上升时,可以将在内侧空间中沿轴向首先被压扁从而使第一金属板和第二金属板抵接的第一狭窄部位于接合部的附近。因此,抑制了缩放空间之中位于第一狭窄部与接合部之间的外周部的径向尺寸。由此,在容纳室的流体压力上升的过程中,在第一狭窄部沿轴向被压扁后,缩放空间的外周部难以沿轴向进一步缩小变形,能够减小接合部产生的应力。
由此,既能够限制脉动阻尼部件整体在轴向上的尺寸,又能够确保第一金属板和第二金属板的轴向的压缩冲程,并能够抑制施加到接合部的负载。
第一狭窄部位于比中心轴线与接合部之间的径向的中央部更靠近径向的外侧的位置。因此,能够轻易确保第一狭窄部与中心轴线之间的径向距离。由此,在容纳室的流体压力上升的过程中,在第一狭窄部沿轴向被压扁后,能够防止沿轴向缩小变形的区域变窄,能够抑制脉动阻尼部件的轴向的弹簧常数的急剧增加。
也可以是,所述峰部和所述谷部分别具备顶部、以及沿径向夹着所述顶部的一对倾斜部,所述第一狭窄部设置在所述第一金属板和所述第二金属板的各自中的所述倾斜部之间。
在这种情况下,第一狭窄部设置在第一金属板和第二金属板的各自的倾斜部之间。因此,容纳室的流体压力上升时,能够容易地使在轴向上相互对置且划定第一狭窄部的部分之间彼此面接触等,能够可靠地抑制施加到接合部的负载。
也可以是,在所述第一金属板和所述第二金属板的各自中,划定所述第一狭窄部的所述峰部或所述谷部的各顶部在径向上错开。
在这种情况下,在第一金属板和第二金属板的各自中,划定第一狭窄部的峰部或谷部的各顶部在径向上错开。因此,能够容易地将第一狭窄部的轴向的尺寸设置为期望的尺寸。
也可以是,在所述第一金属板和所述第二金属板的各自中,划定所述第一狭窄部的所述峰部或所述谷部的各顶部可以被形成为:在沿所述轴向的纵向剖视图中,进入内侧的一方的所述峰部或所述谷部的所述顶部的曲率半径小于内侧被进入的一方的所述峰部或所述谷部的所述顶部的曲率半径。
在这种情况下,在第一金属板和第二金属板的各自中,划定第一狭窄部的峰部或谷部的各顶部形成为:在纵向剖视图中,进入内侧的一方的峰部或谷部的顶部的曲率半径小于内侧被进入的一方的峰部或谷部的顶部的曲率半径。因此,能够容易地将第一狭窄部的轴向的尺寸设置为期望的尺寸。
也可以是,在所述第一金属板和所述第二金属板的各自中,所述峰部或所述谷部中的划定所述第一狭窄部的部分之中的任意一方的部分进入任意另一方的部分的内侧,并形成为朝向所述另一方的部分突出的曲面状,所述另一方的部分在沿所述轴向的纵向剖视图中呈直线状。
在这种情况下,在第一金属板和第二金属板的各自中,峰部或谷部中的划定第一狭窄部的部分之中的任意一方的部分进入任意另一方的部分的内侧,并形成为朝向另一方的部分突出的曲面状。另一方的部分在纵向剖视图中呈直线状。因此,能够容易地将第一狭窄部的轴向的尺寸设置为期望的尺寸。
也可以是,在所述第一金属板和所述第二金属板的各自中,所述峰部或所述谷部中的划定所述第一狭窄部的部分之中的任意一方的部分进入任意另一方的部分的内侧,并形成为朝向所述另一方的部分突出的曲面状,在沿所述轴向的纵向剖视图中,所述另一方的部分形成为朝向与所述一方的部分突出的方向相同的方向突出的曲面状,并且所述另一方的部分的曲率半径大于所述一方的部分的曲率半径。
在这种情况下,在第一金属板和第二金属板的各自中,峰部或谷部中的划定第一狭窄部的部分之中的任意一方的部分进入任意另一方的部分的内侧,并形成为朝向另一方的部分突出的曲面状。在纵向剖视图中,另一方的部分形成为朝向与一方的部分突出的方向相同的方向突出的曲面状,并且另一方的部分的曲率半径大于一方的部分的曲率半径。因此,能够容易地将第一狭窄部的轴向的尺寸设置为期望的尺寸。
也可以是,所述峰部和所述谷部具备顶部、以及沿径向夹着所述顶部的一对倾斜部,所述第一狭窄部划定于与所述接合部相连的所述峰部,或所述谷部中的一对所述倾斜部之中位于径向的外侧的外侧倾斜部。
在这种情况下,第一狭窄部划定于与接合部相连的峰部,或谷部的外侧倾斜部。因此,可以使第一狭窄部可靠地位于接合部的附近,能够容易地使在轴向上相互对置且划定第一狭窄部的部分彼此相互面接触等。由此,能够可靠地抑制施加到接合部的负载。
第一狭窄部划定于与接合部相连的峰部,或谷部的外侧倾斜部。因此,可以容易地确保第一狭窄部与中心轴线之间的较长的径向距离。由此,在容纳室的流体压力上升的过程中,当第一狭窄部沿轴向被压扁后,能够可靠地抑制弹簧常数的急剧增加。
也可以是,在所述容纳室的流体压力上升时,在所述缩放空间之中的比所述外端部更靠近径向的内侧的部分中,在所述第一狭窄部之后沿所述轴向被压扁从而使得所述第一金属板和所述第二金属板抵接的第二狭窄部位于比所述第一狭窄部更靠近径向的内侧的位置。
在这种情况下,在容纳室的流体压力上升时,在内侧空间中,在第一狭窄部之后沿轴向被压扁从而使得第一金属板和第二金属板抵接的第二狭窄部位于比第一狭窄部更靠近径向的内侧的位置。因此,在容纳室的流体压力上升的过程中,可以使缩放空间从径向的外侧向内侧依次沿轴向缩小变形,能够容易地确保第一金属板和第二金属板的轴向的压缩冲程。
也可以是,所述峰部和所述谷部分别具备顶部、以及沿径向夹着所述顶部的一对倾斜部,在沿径向夹着同一所述顶部的一对所述倾斜部之中,位于径向的外侧的外侧倾斜部划定所述第一狭窄部,位于径向的内侧的内侧倾斜部划定所述第二狭窄部。
在这种情况下,第一狭窄部和第二狭窄部分别划定于沿径向夹着同一顶部的一对倾斜部。因此,能够抑制第一狭窄部和第二狭窄部之间的径向距离。因此,能够更加容易地确保第一金属板和第二金属板的轴向的压缩冲程,能够可靠地抑制施加到接合部的负载。另外,易于确保第二狭窄部与中心轴线之间的径向距离。由此,在容纳室的流体压力上升的过程中,第二狭窄部沿轴向被压扁后,能够防止沿轴向缩小变形的区域变窄,能够抑制弹簧常数的急剧增加。
一对倾斜部分别划定第一狭窄部和第二狭窄部。因此,能够容易地使在轴向上相互对置并划定第一狭窄部的部分彼此、以及在轴向上相互对置并划定第二狭窄部的部分彼此分别相互面接触等。由此,能够可靠地抑制施加到接合部的负载。
发明效果
根据本发明,既能够在限制脉动阻尼部件整体在轴向上的尺寸,又能够确保第一金属板和第二金属板的轴向的压缩冲程,并能够抑制施加到接合部的负载。
附图说明
图1是第一实施方式的脉动阻尼部件的纵向剖视图。
图2是图1的II部的放大图。
图3是示出向图1的脉动阻尼部件施加了轴向的压缩力的状态的图。
图4是示出向图1的脉动阻尼部件施加了轴向的压缩力的状态的图。
图5是第二实施方式的脉动阻尼部件的局部放大纵向剖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参考图1至图4对脉动阻尼部件的第一实施方式进行说明。
本实施方式的脉动阻尼部件1具备在沿着中心轴线O的轴向上设置的第一金属板11和第二金属板12。第一金属板11和第二金属板12例如由不锈钢等形成。第一金属板11和第二金属板12分别形成为圆板状,与中心轴线O同轴配设。
以下,当从轴向观察时,将与中心轴线O交叉的方向称为径向,将绕中心轴线O环绕的方向称为周向。
第一金属板11和第二金属板12分别具备在周向的全长上延伸并且相互接合的接合部13。接合部13沿径向延伸。第一金属板11和第二金属板12的各接合部13例如通过焊接或粘接等相互接合。此外,接合部13可以向例如轴向等与径向交叉的方向延伸。
在第一金属板11和第二金属板12之间,位于比接合部13更靠近径向的内侧的部分,在整个区域上设置有相互不接触的缩放空间14。
脉动阻尼部件1设置在与流体压力系统的配管连接的容纳室的内部而使用。脉动阻尼部件1随着流过配管的流体的脉动,使第一金属板11和第二金属板12将缩放空间14在轴向上进行缩放并在轴向上进行弹性变形,从而抑制脉动。作为流体压力系统,例如可以列举包括制动器、发动机的燃料供应泵以及变速器等油压系统的液压系统等。
在第一金属板11中,在位于比接合部13更靠近径向的内侧的部分,沿径向相连地设置有峰部15和谷部17。峰部15和谷部17在周向的全长上延伸。在第二金属板12中,位于比接合部13更靠近径向的内侧的部分,沿径向相连地设置有峰部16和谷部18。峰部16和谷部18在周向的全长上延伸。
以下,将第一金属板11的峰部称作第一峰部15,将第二金属板12的峰部称作第二峰部16,将第一金属板11的谷部称作第一谷部17,将第二金属板12的谷部称作第二谷部18。
第二峰部16进入第一峰部15的内侧,第一谷部17进入第二谷部18的内侧。第一峰部15和第二峰部16的各个数相互相同,第一谷部17和第二谷部18的各个数相互相同。第一峰部15和第二峰部16的各个数比第一谷部17和第二谷部18的各个数多。
此外,可以使第一峰部15和第二峰部16的各个数为第一谷部17和第二谷部18的各个数以下。
峰部15、16和谷部17、18分别具备顶部21、以及沿径向夹着顶部21的一对倾斜部23。
顶部21形成为曲面状。此外,顶部21也可以形成为平面状等。一对倾斜部23随着沿轴向远离顶部21从而互相沿径向远离。
多个第一峰部15的各顶部21越位于径向的外侧,越位于第二金属板12侧的低位置。多个第二峰部16的各顶部21越位于径向的外侧,越位于第一金属板11侧的高位置。
此外,多个第一峰部15的各顶部21的轴向的位置可以适当变更,例如相互相同等。多个第二峰部16的各顶部21的轴向的位置也可以适当变更,例如相互相同等。
在第一金属板11和第二金属板12各自的径向的中央部,形成有与中心轴线O同轴配设的凹曲面部19。在第一金属板11和第二金属板12的各自中,凹曲面部19的深度小于谷部17、18的深度。
此外,也可以使凹曲面部19的深度为谷部17、18的深度以上。另外,还可以在第一金属板11和第二金属板12各自的径向的中央部,形成凸曲面部或平面部等。
缩放空间14在沿径向的纵向剖视图中,呈在轴向上弯曲并在径向的全长上连续延伸的波形。在缩放空间14之中,位于径向最外侧并与接合部13相连的外端部14a的、轴向的尺寸随着朝向径向的内侧而变大。
脉动阻尼部件1在纵向剖视图中相对于中心轴线O呈对称形状。
在缩放空间14中,将位于比外端部14a更靠近径向的内侧的部分称为内侧空间22。在本实施方式中,当设置有脉动阻尼部件1的容纳室的流体压力上升时,如图3所示,在缩放空间14的内侧空间22中,最初在轴向被压扁从而使第一金属板11和第二金属板12抵接的第一狭窄部24位于比中心轴线O与接合部13之间的径向的中央部O1更靠近径向的外侧的位置。
如图1和图2所示,第一狭窄部24的轴向的尺寸在缩放空间14的内侧空间22中最小。此外,也可以不使第一狭窄部24的轴向的尺寸在内侧空间22中最小。
第一狭窄部24设置在第一金属板11和第二金属板12各自的倾斜部23彼此之间。此外,第一狭窄部24也可以设置在第一金属板11和第二金属板12各自的顶部21彼此之间。
在第一金属板11和第二金属板12的各自中,划定第一狭窄部24的峰部15、16或谷部17、18的各顶部21在径向上错开。即,在划定第一狭窄部24的第一峰部15和第二峰部16中,第一峰部15的顶部21和第二峰部16的顶部21在径向上错开,或在划定第一狭窄部24的第一谷部17和第二谷部18中,第一谷部17的顶部21和第二谷部18的顶部21在径向上错开。
在图示的例子中,在第一金属板11和第二金属板12的各自中,只有划定第一狭窄部24的峰部15、16或谷部17、18的各顶部21在径向上错开,其他的、在任意一方的内侧进入有另一方的峰部15、16彼此、以及谷部17、18彼此的各顶部21的径向的位置大致一致。
此外,对于所有峰部15、16和谷部17、18,可以使在任意一方的内侧进入有另一方的峰部15、16彼此以及谷部17、18彼此的各顶部21的径向的位置相互一致,也可以使各顶部21的径向的位置相互不同。
在第一金属板11和第二金属板12的各自中,划定第一狭窄部24的峰部15、16或谷部17、18的各顶部21形成为:在纵向剖视图中,进入内侧的一方的峰部16或者谷部17的顶部21的曲率半径小于内侧被进入的一方的峰部15或谷部18的顶部21的曲率半径。即,在划定第一狭窄部24的第一峰部15和第二峰部16中,第二峰部16的顶部21的曲率半径形成为小于第一峰部15的顶部21的曲率半径,或者在划定第一狭窄部24的第一谷部17和第二谷部18中,第一谷部17的顶部21的曲率半径形成为小于第二谷部18的顶部21的曲率半径。
在图示的例子中,对于所有的峰部15、16和谷部17、18的各顶部21,在纵向剖视图中,第二峰部16的曲率半径小于第一峰部15的曲率半径,第一谷部17的曲率半径小于第二谷部18的曲率半径。
此外,也可以形成为:在所有的峰部15、16和谷部17、18的各顶部21之中,仅限于划定第一狭窄部24的峰部15、16或谷部17、18,在纵向剖视图中,进入内侧的一方的峰部16或谷部17的顶部21的曲率半径小于内侧被进入的一方的峰部15或谷部18的顶部21的曲率半径。
如图2所示,在第一金属板11和第二金属板12的各自中,峰部15、16或谷部17、18中的划定第一狭窄部24的部分24a、24b中的任意一方的部分24a进入另一方的部分24b的内侧,并且形成为朝向另一方的部分24b突出的曲面状。另一方的部分24b在沿轴向的纵向剖视图中呈直线状。
此外,在第一金属板11和第二金属板12的各自中,划定第一狭窄部24的部分24a、24b这两者均可形成为例如曲面状或平面状。
第一狭窄部24划定于与接合部13相连的峰部15、16或谷部17、18中的一对倾斜部23中的、位于径向的外侧的倾斜部(下称外侧倾斜部)23。
在图示的例子中,在第一金属板11和第二金属板12的各自中,峰部15、16与接合部13相连。第一狭窄部24在第一金属板11和第二金属板12的各自中,设置在多个峰部15、16中的、位于径向最外侧的峰部15、16的外侧倾斜部23彼此之间。第一狭窄部24在这些峰部15、16中划定于外侧倾斜部23中的靠近顶部21的位置的部分。
在划定第一狭窄部24的峰部15、16中,第二峰部16的顶部21位于比第一峰部15的顶部21更靠近径向的外侧的位置。中心轴线O与接合部13之间的径向的中央部O1和与划定第一狭窄部24的峰部15、16相连的谷部17、18的顶部21在径向的外侧相邻。
在缩放空间14中,位于外端部14a与第一狭窄部24之间的部分,也就是内侧空间22中的径向的外端部22a的、轴向的尺寸随着朝向径向的内侧逐渐变小。在划定第一狭窄部24的外侧倾斜部23之中,包括第一狭窄部24的另一方的部分24b,并且在纵向剖视图中呈直线状的直线部23a设置于第一金属板11。直线部23a将在缩放空间14中的、从外端部14a的径向的中央部区域到第一狭窄部24的部分一体地划定出来。
在设置有脉动阻尼部件1的容纳室的流体压力上升时,如图4所示,在缩放空间14的内侧空间22中,在第一狭窄部24之后沿轴向被压扁从而使第一金属板11与第二金属板12抵接的第二狭窄部25位于比第一狭窄部24更靠近径向的内侧的位置。第二狭窄部25位于比中心轴线O与接合部13之间的径向的中央部O1更靠近径向的外侧的位置。
沿径向夹着同一顶部21的一对倾斜部23之中的、位于径向的外侧的外侧倾斜部23划定第一狭窄部24,位于径向的内侧的内侧倾斜部23划定第二狭窄部25。
在缩放空间14中,在轴向上由划定第二狭窄部25的一对内侧倾斜部23夹着的部分之中,与第二狭窄部25相比,位于前述同一顶部21的相反侧,即位于径向的内侧的部分随着从第二狭窄部25向径向的内侧离开而变宽。在第一金属板11和第二金属板12的各自中,峰部15、16或谷部17、18中的划定第二狭窄部25的部分25a、25b中的任意一方的部分25a进入任意另一方的部分25b的内侧,并且形成为朝向另一方的部分25b突出的曲面状。另一方的部分25b在沿轴向的纵向剖视图中呈直线状。在划定第二狭窄部25的内侧倾斜部23之中,包括第二狭窄部25的另一方的部分25b,并且在纵向剖视图中呈直线状的直线部23b设置于第一金属板11。直线部23b比外侧倾斜部23的直线部23a短。
此外,在第一金属板11和第二金属板12的各自中,划定第二狭窄部25的部分25a、25b双方均可形成为例如曲面状或平面状。
如上所述,根据本实施方式的脉动阻尼部件1,第二峰部16进入第一峰部15的内侧,第一谷部17进入第二谷部18的内侧,因此,如图3和图4所示,当容纳室的流体压力上升时,在第二峰部16深入第一峰部15的内侧,第一谷部17深入第二谷部18的内侧。由此,既能够限制脉动阻尼部件1整体的轴向的尺寸,又能够确保第一金属板11和第二金属板12的轴向的压缩冲程。
在缩放空间14的内侧空间22中,轴向的尺寸最小的第一狭窄部24位于比中心轴线O与接合部13之间的径向的中央部O1更靠近径向的外侧的位置。因此,如图3所示,在容纳室的流体压力上升时,可以使在内侧空间22中沿轴向首先被压扁从而使第一金属板11和第二金属板12抵接的第一狭窄部24位于接合部13的附近。因此,能够限制缩放空间14之中位于第一狭窄部24与接合部13之间的外周部的径向尺寸。由此,在容纳室的流体压力上升的过程中,第一狭窄部24在沿轴向被压扁后,缩放空间14的外周部难以再沿轴向缩小变形,能够降低在接合部13产生的应力。
如上所述,既能够限制脉动阻尼部件1整体在轴向上的尺寸,又能够确保第一金属板11和第二金属板12的轴向的压缩冲程,并且能够抑制施加到接合部13的负载。
第一狭窄部24位于比中心轴线O与接合部13之间的径向的中央部O1更靠近径向的外侧的位置。因此,能够容易确保第一狭窄部24与中心轴线O的径向距离。由此,在容纳室的流体压力上升的过程中,第一狭窄部24在沿轴向被压扁后,能够防止沿轴向缩小变形的区域变窄,能够抑制脉动阻尼部件1的轴向的弹簧常数的急剧增加。
第一狭窄部24设置在第一金属板11和第二金属板12各自的倾斜部23彼此之间。因此,在容纳室的流体压力上升时,能够使在轴向上相互对置且划定第一狭窄部24的部分24a、24b彼此相互面接触等,能够可靠地抑制施加到接合部13的负载。
在第一金属板11和第二金属板12的各自中,划定第一狭窄部24的峰部15、16或谷部17、18的各顶部21在径向上错开。因此,能够容易地将第一狭窄部24的轴向的尺寸设置为期望的尺寸。
在第一金属板11和第二金属板12的各自中,划定第一狭窄部24的峰部15、16或谷部17、18的各顶部21被形成为:在纵向剖视图中,进入内侧的一方的峰部16或谷部17的顶部21的曲率半径小于内侧被进入的一方的峰部15或谷部18的顶部21的曲率半径。因此,能够容易地将第一狭窄部24的轴向的尺寸设置为期望的尺寸。
在第一金属板11和第二金属板12的各自中,划定第一狭窄部24的部分24a、24b中的任意一方的部分24a进入任意另一方的部分24b的内侧,并且形成为朝向另一方的部分24b突出的曲面状。另一方的部分24b在纵向剖视图中呈直线状。因此,能够容易地将第一狭窄部24的轴向的尺寸设置为期望的尺寸。
第一狭窄部24划定于与接合部13相连的峰部15、16、或谷部17、18的外侧倾斜部23。因此,能够使第一狭窄部24可靠地位于接合部13的附近,能够使在轴向上相互对置并且划定第一狭窄部24的部分24a、24b彼此相互面接触等。由此,能够可靠地抑制施加到接合部13的负载。
第一狭窄部24划定于与接合部13相连的峰部15、16,或谷部17、18的外侧倾斜部23。因此,能够容易地确保第一狭窄部24与中心轴线O的径向距离较长。由此,在容纳室的流体压力上升的过程中,在第一狭窄部24沿轴向被压扁后,能够可靠地抑制弹簧常数的急剧增加。
如图4所示,在容纳室的流体压力上升时,在内侧空间22中,在第一狭窄部24之后沿轴向被压扁从而使第一金属板11与第二金属板12抵接的第二狭窄部25位于比第一狭窄部24更靠近径向的内侧的位置。因此,在容纳室的流体压力上升的过程中,能够使缩放空间14沿轴向从径向的外侧朝内侧依次缩小变形,能够容易地确保第一金属板11和第二金属板12的轴向的压缩冲程。
第一狭窄部24和第二狭窄部25分别划定于沿径向夹着同一顶部21的一对倾斜部23。因此,能够抑制第一狭窄部24与第二狭窄部25之间的径向距离。因此,能够更容易地确保第一金属板11和第二金属板12的轴向的压缩冲程,能够可靠地抑制施加到接合部13的负载。另外,也易于确保第二狭窄部25与中心轴线O之间的径向距离。由此,在容纳室的流体压力上升的过程中,在第二狭窄部25沿轴向被压扁后,能够防止沿轴向缩小变形的区域变窄,能够抑制弹簧常数的急剧增加。
一对倾斜部23分别划定第一狭窄部24和第二狭窄部25。因此,能够容易地使在轴向上相互对置且划定第一狭窄部24的部分24a、24b彼此、以及在轴向上相互对置且划定第二狭窄部25的部分25a、25b彼此分别相互面接触等。由此,能够可靠地抑制施加到接合部13的负载。
接下来,参考图5说明本发明的第二实施方式的脉动阻尼部件2。
此外,在第二实施方式中,对与第一实施方式中的结构要素相同的部分赋予相同的附图标记,省略其说明,仅对不同之处进行说明
在本实施方式的脉动阻尼部件2中,在第一金属板11和第二金属板12的各自中,峰部15、16或谷部17、18中的划定第一狭窄部24的部分24a、24b中的任意一方的部分24a进入任意另一方的部分24b的内侧,并且形成为朝向另一方的部分24b突出的曲面状。在沿轴向的纵向剖视图中,另一方的部分24b形成为朝向与一方的部分24a突出的方向相同的方向突出的曲面状,并且另一方的部分24b的曲率半径大于一方的部分24a的曲率半径。
在第一金属板11和第二金属板12的各自中,峰部15、16或谷部17、18中的划定第二狭窄部25的部分25a、25b中的任意一方25a进入任意另一方25b的内侧,并且形成为朝向另一方的部分25b突出的曲面状。在沿轴向的纵向剖视图中,另一方的部分25b形成为朝向与一方的部分25a突出的方向相同的方向突出的曲面状,并且另一方的部分25b的曲率半径大于一方的部分25a的曲率半径。
在第一金属板11和第二金属板12的各自中,划定第一狭窄部24的峰部15、16或谷部17、18的各顶部21被形成为:在纵向剖视图中,进入内侧的一方的峰部16或谷部17的顶部21的曲率半径大于内侧被进入的一方的峰部15或谷部18的顶部21的曲率半径。
如上所述,根据本实施方式的脉动阻尼部件2,在第一金属板11和第二金属板12的各自中,峰部15、16或谷部17、18中的划定第一狭窄部24的部分24a、24b中任意一方的部分24a进入任意另一方的部分24b的内侧,并且形成为朝向另一方的部分24b突出的曲面状。在纵向剖视图中,另一方的部分24b形成为朝向与一方的部分24a突出的方向相同的方向突出的曲面状,并且另一方的部分24b的曲率半径大于一方的部分24a的曲率半径。因此,能够容易地将第一狭窄部24的轴向的尺寸设置为期望的尺寸。
此外,本发明的技术范围不限于所述实施方式,在不脱离本发明的主旨的范围内能够进行各种变更。
例如,第一狭窄部24和第二狭窄部25也可以被峰部15、16或谷部17、18的顶部21等划定。
谷部17、18也可以与接合部13相连。
也可以不设置第二狭窄部25。
在设置有脉动阻尼部件1、2的容纳室的流体压力上升时,在缩放空间14的内侧空间22中,也可以在第二狭窄部25之后沿轴向被压扁从而使第一金属板11和第二金属板12抵接的一个或多个其他狭窄部设置于比第二狭窄部25更靠近径向的内侧的位置。
另外,在不脱离本发明主旨的范围内,可以适当将所述实施方式中的结构要素替换为公知的结构要素,另外,也可以适当地组合所述实施方式以及变形例。
工业实用性
根据本发明,能够获得一种脉动阻尼部件,既能够抑制脉动阻尼部件整体在轴向上的尺寸,又能够确保第一金属板和第二金属板的轴向的压缩冲程,并且能够抑制施加到接合部的负载。
附图标记说明:
1、2:脉动阻尼部件
11:第一金属板
12:第二金属板
13:接合部
14:缩放空间
14a:缩放空间的外端部
15、16:峰部
17、18:谷部
21:顶部
22:内侧空间
22a:内侧空间的外端部
23:倾斜部
24:第一狭窄部
25:第二狭窄部
O:中心轴线
O1:中央部

Claims (9)

1.一种脉动阻尼部件,其设置在与流体压力系统的配管连接的容纳室的内部而使用,所述脉动阻尼部件的特征在于,
具备在沿着中心轴线的轴向上设置的第一金属板和第二金属板,
所述第一金属板和所述第二金属板分别具备接合部,所述接合部在沿着围绕所述中心轴线的周向的全长上延伸,并且相互接合,
在所述第一金属板和所述第二金属板之间,从所述轴向观察时,在比所述接合部更靠近与所述中心轴线交叉的径向的内侧的部分设置有缩放空间,
随着流过所述配管的流体的脉动,所述第一金属板和所述第二金属板使所述缩放空间在所述轴向上进行缩放,并在所述轴向上进行弹性变形,
在所述第一金属板和所述第二金属板的各自中,在位于比所述接合部更靠近径向的内侧的部分,沿径向相连地设置有在周向的全长上延伸的峰部和谷部,
所述第二金属板的所述峰部进入所述第一金属板的所述峰部的内侧,所述第一金属板的所述谷部进入所述第二金属板的所述谷部的内侧,
在所述缩放空间之中,位于径向最外侧且与所述接合部相连的外端部的所述轴向的尺寸随着朝向径向的内侧而变大,
在所述缩放空间之中,在位于比所述外端部更靠近径向的内侧的部分中,所述轴向的尺寸最小的第一狭窄部位于比所述中心轴线与所述接合部之间的径向的中央部更靠近径向的外侧的位置。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脉动阻尼部件,其特征在于,
所述峰部和所述谷部分别具备顶部、以及沿径向夹着所述顶部的一对倾斜部,
所述第一狭窄部设置在所述第一金属板和所述第二金属板的各自中的所述倾斜部彼此之间。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脉动阻尼部件,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第一金属板和所述第二金属板的各自中,划定所述第一狭窄部的所述峰部或所述谷部的各顶部在径向上错开。
4.根据权利要求1至3中任一项所述的脉动阻尼部件,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第一金属板和所述第二金属板的各自中,划定所述第一狭窄部的所述峰部或所述谷部的各顶部被形成为:在沿所述轴向的纵向剖视图中,进入内侧的一方的所述峰部或所述谷部的所述顶部的曲率半径小于内侧被进入的一方的所述峰部或所述谷部的所述顶部的曲率半径。
5.根据权利要求1至4中任一项所述的脉动阻尼部件,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第一金属板和所述第二金属板的各自中,所述峰部或所述谷部中的划定所述第一狭窄部的部分之中的任意一方的部分进入任意另一方的部分的内侧,并形成为朝向所述另一方的部分突出的曲面状,所述另一方的部分在沿所述轴向的纵向剖视图中呈直线状。
6.根据权利要求1至4中任一项所述的脉动阻尼部件,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第一金属板和所述第二金属板的各自中,所述峰部或所述谷部中的划定所述第一狭窄部的部分之中的任意一方的部分进入任意另一方的部分的内侧,并形成为朝向所述另一方的部分突出的曲面状,在沿所述轴向的纵向剖视图中,所述另一方的部分形成为朝向与所述一方的部分突出的方向相同的方向突出的曲面状,并且所述另一方的部分的曲率半径大于所述一方的部分的曲率半径。
7.根据权利要求1至6中任一项所述的脉动阻尼部件,其特征在于,
所述峰部和所述谷部具备顶部、以及沿径向夹着所述顶部的一对倾斜部,
所述第一狭窄部划定于与所述接合部相连的所述峰部、或所述谷部中的一对所述倾斜部之中位于径向的外侧的外侧倾斜部。
8.根据权利要求1至7中任一项所述的脉动阻尼部件,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容纳室的流体压力上升时,在所述缩放空间之中,在位于比所述外端部更靠近径向的内侧的部分中,在所述第一狭窄部之后沿所述轴向被压扁从而使得所述第一金属板和所述第二金属板抵接的第二狭窄部位于比所述第一狭窄部更靠近径向的内侧的位置。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脉动阻尼部件,其特征在于,
所述峰部和所述谷部分别具备顶部、以及沿径向夹着所述顶部的一对倾斜部,
在沿径向夹着同一所述顶部的一对所述倾斜部之中,位于径向的外侧的外侧倾斜部划定所述第一狭窄部,位于径向的内侧的内侧倾斜部划定所述第二狭窄部。
CN202280019843.9A 2021-03-09 2022-03-01 脉动阻尼部件 Pending CN116940782A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3)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21037218 2021-03-09
JP2021-037218 2021-03-09
PCT/JP2022/008594 WO2022190963A1 (ja) 2021-03-09 2022-03-01 脈動減衰部材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6940782A true CN116940782A (zh) 2023-10-24

Family

ID=8322714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80019843.9A Pending CN116940782A (zh) 2021-03-09 2022-03-01 脉动阻尼部件

Country Status (4)

Country Link
US (1) US20240175533A1 (zh)
JP (1) JP7261362B2 (zh)
CN (1) CN116940782A (zh)
WO (1) WO2022190963A1 (zh)

Family Cites Familie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DE10016880A1 (de) * 2000-04-05 2001-10-18 Bayerische Motoren Werke Ag Schwingungsdämpfer für eine hydraulische Fahrzeug-Bremsanlage
DE10353841A1 (de) * 2003-03-28 2004-10-07 Continental Teves Ag & Co. Ohg Dämpfungskörper im Druckmittel-Kreislauf eines Bremssystems und dessen Befestigung
DE102006027780A1 (de) * 2006-06-16 2007-12-20 Robert Bosch Gmbh Kraftstoffinjektor
DE102008047303A1 (de) * 2008-02-18 2009-08-20 Continental Teves Ag & Co. Ohg Pulsationsdämpfungskapsel
DE102010003132A1 (de) * 2010-03-23 2011-09-29 Continental Teves Ag & Co. Ohg Pulsationsdämpfungskapsel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JPWO2022190963A1 (zh) 2022-09-15
WO2022190963A1 (ja) 2022-09-15
JP7261362B2 (ja) 2023-04-19
US20240175533A1 (en) 2024-05-30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RU2269055C2 (ru) Фитинг с внутренним обжатием
JP4843356B2 (ja) 部材同士の接合方法
CN107614864B (zh) 脉动阻尼器
CN109070866B (zh) 液压系统的压力脉动降低装置及脉动衰减构件
CA2809625A1 (en) Annular sealing device
US20180128288A1 (en) Accumulator
JP4988246B2 (ja) パイプと板材との接合方法
JP4735811B2 (ja) アキュムレータ
CN116940782A (zh) 脉动阻尼部件
US10520084B2 (en) Metal bellows
EP3805624A1 (en) Sealing member for pipe connection
US10378649B2 (en) Metal bellows
US6216743B1 (en) Bellows tube
KR100682772B1 (ko) 차량의 클러치 제어 시스템에 제공되는 댐퍼
KR100615662B1 (ko) 밀봉 장치 및 그 밀봉 장치용의 밀봉 부재
JP2009228895A (ja) 二重構造のベローズ装置
EP3715618B1 (en) Metal diaphragm damper
JPH0226367A (ja) 圧力変形防止リング付き金属シール部材
JP7145050B2 (ja) バネ
CN217482288U (zh) 一种膨胀节及发动机
JP2023178212A (ja) 継手付パイプ
EP3809030A1 (en) Combination including a fitting or an interface and a washer, method for manufacturing a fitting assembly
EP3591265A1 (en) Bellow
KR20210087500A (ko) 수축-끼워맞춤 칼라
CN113357471A (zh) 用于流体流动线路的消音器及其制造方法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