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6928921A - 储冰盒及具有其的制冷电器 - Google Patents

储冰盒及具有其的制冷电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6928921A
CN116928921A CN202210362405.4A CN202210362405A CN116928921A CN 116928921 A CN116928921 A CN 116928921A CN 202210362405 A CN202210362405 A CN 202210362405A CN 116928921 A CN116928921 A CN 116928921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ice
wall
open end
bank
cas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210362405.4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张军
张延庆
鲍茂增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Qingdao Haier Refrigerator Co Ltd
Haier Smart Home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Qingdao Haier Refrigerator Co Ltd
Haier Smart Home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Qingdao Haier Refrigerator Co Ltd, Haier Smart Home Co Ltd filed Critical Qingdao Haier Refrigerator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210362405.4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6928921A/zh
Priority to PCT/CN2023/086538 priority patent/WO2023193751A1/zh
Publication of CN116928921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6928921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Classification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5REFRIGERATION OR COOLING; COMBINED HEATING AND REFRIGERATION SYSTEMS; HEAT PUMP SYSTEMS; MANUFACTURE OR STORAGE OF ICE; LIQUEFACTION SOLIDIFICATION OF GASES
    • F25CPRODUCING, WORKING OR HANDLING ICE
    • F25C1/00Producing ice
    • F25C1/22Construction of moulds; Filling devices for moulds
    • F25C1/24Construction of moulds; Filling devices for moulds for refrigerators, e.g. freezing tray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5REFRIGERATION OR COOLING; COMBINED HEATING AND REFRIGERATION SYSTEMS; HEAT PUMP SYSTEMS; MANUFACTURE OR STORAGE OF ICE; LIQUEFACTION SOLIDIFICATION OF GASES
    • F25CPRODUCING, WORKING OR HANDLING ICE
    • F25C5/00Working or handling ice
    • F25C5/18Storing ice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5REFRIGERATION OR COOLING; COMBINED HEATING AND REFRIGERATION SYSTEMS; HEAT PUMP SYSTEMS; MANUFACTURE OR STORAGE OF ICE; LIQUEFACTION SOLIDIFICATION OF GASES
    • F25CPRODUCING, WORKING OR HANDLING ICE
    • F25C5/00Working or handling ice
    • F25C5/18Storing ice
    • F25C5/182Ice bins therefor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5REFRIGERATION OR COOLING; COMBINED HEATING AND REFRIGERATION SYSTEMS; HEAT PUMP SYSTEMS; MANUFACTURE OR STORAGE OF ICE; LIQUEFACTION SOLIDIFICATION OF GASES
    • F25DREFRIGERATORS; COLD ROOMS; ICE-BOXES; COOLING OR FREEZING APPARATU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F25D11/00Self-contained movable devices, e.g. domestic refrigerators
    • F25D11/02Self-contained movable devices, e.g. domestic refrigerators with cooling compartments at different temperature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5REFRIGERATION OR COOLING; COMBINED HEATING AND REFRIGERATION SYSTEMS; HEAT PUMP SYSTEMS; MANUFACTURE OR STORAGE OF ICE; LIQUEFACTION SOLIDIFICATION OF GASES
    • F25DREFRIGERATORS; COLD ROOMS; ICE-BOXES; COOLING OR FREEZING APPARATU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F25D23/00General constructional features
    • F25D23/12Arrangements of compartments additional to cooling compartments; Combinations of refrigerators with other equipment, e.g. stove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Thermal Sciences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Combustion & Propulsion (AREA)
  • Production, Working, Storing, Or Distribution Of Ice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储冰盒及具有其的制冷电器。其中所述储冰盒包括盒体、设置于所述盒体内部的推冰件以及与所述推冰件相连接的把手,所述把手置于所述盒体外侧,所述盒体具有敞开端,所述推冰件可在远离所述敞开端一侧的储冰位置和靠近所述敞开端的出冰位置之间往复移动。其中所述制冷电器,包括制冰间室,所述制冰间室内安装有制冰机和上述储冰盒,所述储冰盒设置于所述制冰机下方。如此设置,能够便于用户取冰。

Description

储冰盒及具有其的制冷电器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家电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用于储存冰块的储冰盒及具有其的制冷电器。
背景技术
储冰盒是制冰装置中用于存储冰块的结构。制冰机制造完成冰块后,会将冰块从制冰模具中脱落,冰块在重力的作用下自然落入位于制冰机下方的储冰盒中,从而将冰块存储起来,以供用户使用。现有技术中的储冰盒通常只是一个简单的用于存储冰块的盒体。但是,该种设计存在以下缺陷:当用户需要取冰的时候,冰块通常堆积在储冰盒的一侧,十分不便于取用。
发明内容
本发明目的在于提供一种便于用户取冰的储冰盒。
为实现上述发明的目的,本发明提供一种储冰盒,所述储冰盒包括盒体、设置于所述盒体内部的推冰件以及与所述推冰件相连接的把手,所述把手置于所述盒体外侧,所述盒体具有敞开端,所述推冰件可在远离所述敞开端一侧的储冰位置和靠近所述敞开端的出冰位置之间往复移动。
作为本发明的进一步改进,所述推冰件和所述盒体之间设置有回复机构,所述回复机构用于驱动所述推冰件从所述出冰位置回复至所述储冰位置。
作为本发明的进一步改进,所述盒体包括沿平行于所述推冰件往复移动方向延伸的两个侧壁,所述推冰件包括置于两个所述侧壁之间的推冰板,所述推冰板边缘和所述侧壁之间的距离小于所述储冰盒所存储的冰块的最小尺寸。
作为本发明的进一步改进,所述推冰件还包括由所述推冰板边缘朝向所述敞开端延伸形成的止挡板,所述止挡板和所述盒体的侧壁相接触。
作为本发明的进一步改进,所述止挡板朝向所述敞开端的壁面呈倾斜设置。
作为本发明的进一步改进,所述侧壁上设置有和所述推冰件相连接的导向部。
作为本发明的进一步改进,所述推冰件和所述把手之间通过螺纹连接。
作为本发明的进一步改进,所述敞开端处设置有遮挡部,所述遮挡部包括第一壁,所述第一壁的底部枢转连接于所述盒体的底部以开闭所述敞开端,所述第一壁可自关闭所述敞开端的位置向外枢转小于等于90度。
作为本发明的进一步改进,所述第一壁的左右两侧朝向所述盒体延伸形成有呈对称设置的第一遮挡壁和第二遮挡壁,所述敞开端打开时,所述第一遮挡壁和所述第二遮挡壁部分与所述盒体的左右两侧壁重合,所述盒体的左右两侧壁凹陷形成有分别用于容纳所述第一遮挡壁和所述第二遮挡壁的第一凹陷部和第二凹陷部,所述敞开端闭合时,所述第一遮挡壁和所述第二遮挡壁分别叠设于所述盒体的左右两侧壁处。
作为本发明的进一步改进,所述制冰间室内安装有制冰机以及上述储冰盒,所述储冰盒设置于所述制冰机下方。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通过在所述储冰盒的盒体内部设置推冰件,在所述盒体的外部设置操作所述推冰件的把手,在所述盒体一端设置敞开端,使所述推冰件可在远离所述敞开端一侧的储冰位置和靠近所述敞开端的出冰位置之间往复移动的技术方案,其有益效果在于:能够使冰块靠近用户取冰侧聚集,防止冰块长期堆积于所述储冰盒一侧,便于用户取冰。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其中:
图1是本发明储冰盒第一实施方式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图1所示储冰盒前端闭合且推冰件位于储冰位置的示意图;
图3是图1所示储冰盒前端敞开形成导冰通道的示意图;
图4是图1所示的推冰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5是本发明储冰盒第二实施方式的结构示意图;
图6是图5所示的推冰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7是本发明制冷电器一实施方式的结构示意图;
图8是图7所示的储冰盒和制冰机一实施方式的结构示意图;
图9是图8所示储冰盒遮挡部向外展开的示意图;
图10是图8所示储冰盒相对于制冰机枢转的示意图;
图11是图8所示储冰盒相对于制冰机枢转且遮挡部向外展开的示意图;
图12是图8所示储冰盒相对于制冰机枢转且形成导冰通道的示意图;
图13是图7所示制冰机导向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14是图7所示储冰盒操作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15是图7所示储冰盒和制冰机第二种具体实施方式的结构示意图;
图16是图15所示储冰盒相对于制冰机枢转且遮挡部向外展开的示意图;
图17是图7所示储冰盒和制冰机第三实施方式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将结合附图所示的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发明进行详细描述。但这些实施方式并不限制本发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根据这些实施方式所做出的结构、方法、或功能上的变换均包含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内。
图1至图4示出了本发明储冰盒100第一实施方式。
如图1-4所示,所述储冰盒100可以包括盒体10、设置于所述盒体10内部的推冰件20以及与所述推冰件20相连接的把手30,所述把手30置于所述盒体10外侧,所述盒体10具有敞开端11,所述推冰件20可在远离所述敞开端11一侧的储冰位置40和靠近所述敞开端11的出冰位置41之间往复移动。
所述盒体10可以包括底壁12、左侧壁13、右侧壁14、后壁15。所述盒体10的前端敞开设置形成所述敞开端11。所述推冰件20沿所述盒体10的前后方向往复移动。
冰块可放置于所述敞开端11和所述推冰件20之间。
所处储冰位置40可以是指所述敞开端11和所述推冰件20之间用于存储冰块的容积最大时所述推冰件20所处的位置。在本具体实施方式中,所述储冰位置40即可以指所述盒体10后端。
所述出冰位置41,可以是指所述推冰件20推动冰块朝向所述敞开端11移动时所处的位置。在本实施方式中,所述盒体10的前端和后端之间的任意位置均可以是指所述出冰位置41,推冰件处于出冰位置时,可将储冰盒中的冰块推向或推出敞开端11。
当用户需要存储冰块的时候,推冰件20处于所述储冰位置40,可以最大限度的存储冰块。
当用户需要取冰时,推冰件20从储冰位置40移动至出冰位置41,可以推动冰块移向敞开端11,或者将冰块从敞开端11推出。
采用这种结构设计,能够使冰块靠近用户取冰侧聚集,便于用户取冰,防止冰块长期堆积于所述储冰盒100内不方便取冰的位置,使同一批次制造的冰都能尽快被取用,保证冰块的质量,结构简单,操作方便。
此外,所述盒体10前端的敞开式设计,能够使冰块直接在推冰件20的作用下出冰,用户将取冰桶等容器放置在所述敞开端11处下方即可轻松取冰,不需要另行寻找其他取冰装置,更加便于用户取冰。
优选的,所述盒体10的上方同时也可以呈敞开设置。如此设置,能够使冰块从上方置入所述储冰盒100,便于实现冰块的存储,同时用户可以盒体10的从上方开口取冰,更加便于用户操作,能够满足用户的多种使用需求。
进一步的,所述盒体10包括沿平行于所述推冰件20往复移动方向延伸的两侧壁,所述推冰件20包括置于所述侧壁之间的推冰板21,所述推冰板21边缘和所述侧壁之间距离的小于所述储冰盒100所存储的冰块的最小尺寸。
在本实施方式中,沿平行于所述推冰件20往复移动方向延伸的侧壁可以为所述盒体10的左侧壁13、右侧壁14。
如此设置,能够保证冰块始终位于所述推冰件20和所述敞开端11之间,防止冰块从所述推冰板21和所述盒体10侧壁之间的间隙漏到所述推冰件20后方,保证所述储冰盒100储冰以及出冰的效果。
在本实施方式中,所述盒体10也可以不设置后壁15,即所述盒体10的后端呈敞开设置。如此设置,能够简化所述盒体10的结构,降低所述盒体10的生产成本。
进一步的,在本发明一实施方式中,所述推冰件20还包括由所述推冰板21边缘朝向所述敞开端11延伸形成的止挡板,所述止挡板和所述盒体10的侧壁相接触。
所述止挡板可以包括和所述盒体10的左侧壁13接触的左止挡板22、和所述盒体10的右侧壁14相接触的右止挡板23以及和所述盒体10的底壁12相接触的下止挡板24。
如此设置,能够保证冰块始终位于所述推冰件20和所述敞开端11之间,防止冰块从所述推冰件20和所述盒体10之间的间隙漏到所述推冰件20后方,保证所述储冰盒100储冰以及出冰的效果。此外,所述止挡板还能够起到支撑和限位的作用,保证所述推冰件20工作的稳定性和可靠性,防止所述推冰件20发生旋转和晃动。
所述止挡板朝向所述敞开端11的壁面25可以呈倾斜设置。具体的,可以在该壁面的内边倒圆角。如此设置,能够减少出冰过程中冰块和所述推冰件20之间的阻力,更加省力方便。
在本实施方式中,所述推冰板21的边缘还可以沿所述盒体10的侧壁朝背离所述止挡板的方向延伸。如此设置,能够起到支撑和限位的作用,保证所述推冰件20工作的稳定性和可靠性,防止所述推冰件20发生旋转和晃动。
进一步的,在本发明一实施方式中,所述盒体的侧壁上设置有和所述推冰件20相连接的导向部50。
所述导向部50可以是在所述盒体10左右侧壁14上前后延伸的条形开口51。所述条形开口51的延伸轨迹匹配于所述推冰件20的运动轨迹。所述推冰件20的左止挡板22和右止挡板23上设置有可在所述条形开口51内滑动的连接柱26。
如此设置,导向部50能够起到限位和导向的作用,使所述推冰件20在储冰位置40和储冰位置40之间往复移动,保证运动过程的稳定性和可靠性。
进一步的,在本发明一实施方式中,所述推冰件20和所述把手30可以通过螺纹连接。所述把手30连接于所述连接柱26上。如此设置,能够便于用户操作把手30和推冰件20,连接可靠,结构简单,拆装和更换方便。
进一步的,在本发明一实施方式中,所述推冰件20和所述盒体10之间可以设置有回复机构,所述回复机构用于驱动所述推冰件20从所述出冰位置41回复至所述储冰位置40。如此设置,能够使所述推冰件20自动回复至储冰位置40,保证所述储冰盒100在储冰状态下始终能最大程度的储冰,简化用户的手动操作,更加省力方便。
所述回复机构可以是设置于所述推冰板21和所述盒体10的后壁15之间的弹性件。如此设置,结构简单,回复效果好,便于拆装,成本低廉。
进一步的,所述敞开端11处还可以设置有遮挡部60,所述遮挡部60包括第一壁61,所述第一壁61的底部枢转连接于所述盒体10的底部以开闭所述敞开端11,所述第一壁61可自关闭所述敞开端11的位置向外枢转小于等于90度。
用户可以自行控制所述遮挡部60的枢转角度,根据需要来确定所述敞开端11的打开程度。当用户想取少量冰块时可以将所述敞开端11打开较小的角度,当用户想取较多的冰时可以打开较大的角度。
例如用户可以将所述遮挡部60向外旋转90度以和所述盒体10形成导冰通道70,用户只需将取冰桶等容器放在导冰通道70的开口处,拉动推冰件20至适当位置,便可取出适量的冰。
如此设置,能够便于用户取冰,满足用户多种使用需求,同时能够防止冰块从所述敞开端11处漏出。
所述第一壁61的底部两侧可以设置有转轴,所述盒体10的左右侧壁14可以设置和所述转轴配合的轴孔。如此设置,结构简单,安装方便,成本低廉。
进一步的,在本发明一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一壁61的左右两侧可以朝向所述盒体10延伸形成有呈对称设置的第一遮挡壁62和第二遮挡壁63,所述敞开端11打开时,所述第一遮挡壁62和所述第二遮挡壁63可以部分与所述盒体10的左右两侧壁重合,所述盒体10的左右两侧壁可以凹陷形成有分别用于容纳所述第一遮挡壁62和所述第二遮挡壁63的第一凹陷部16和第二凹陷部17,所述敞开端11闭合时,所述第一遮挡壁62和所述第二遮挡壁63可以分别叠设于所述盒体10的左右两侧壁处。
在本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一遮挡壁62和所述第二遮挡壁63可以为90度的扇形板。所述第一遮挡壁62和所述第二遮挡壁63的外侧边缘可倒有圆角。如此设置,能够便于遮挡部60枢转,保证遮挡效果,有效防止冰块掉落,还能保证第一遮挡壁62和所述第二遮挡壁63在所述第一凹陷部16和所述第二凹陷部17内滑动的顺畅性。
所述第一凹陷部16和所述第二凹陷部17可以形成于所述盒体10的左右侧壁14的内侧。所述第一遮挡壁62的壁厚与所述第一凹陷部16处的壁厚叠加之和可以等于所述盒体10左侧壁13的壁厚。所述第二遮挡壁63的壁厚与所述第二凹陷部17处的壁厚叠加之和可以等于所述盒体10右侧壁14的壁厚。如此设置,能够使所述储冰盒100左右两侧的内外表面都是完整的平面,防止产生干涉,同时能够实现所述第一遮挡壁62和所述第二遮挡壁63的隐藏式安装。
图5至图6示出了本发明储冰盒100第二实施方式。
参照图5-6,所述储冰盒100可以包括盒体10、设置于所述盒体10内部的推冰件20以及与所述推冰件20相连接的把手30,所述把手30置于所述盒体10外侧,所述盒体10具有敞开端11,所述推冰件20可在远离所述敞开端11一侧的储冰位置40和靠近所述敞开端11的出冰位置41之间往复移动。
所述储冰盒100包括底壁12、左侧壁13、右侧壁14、前侧壁18、后侧壁19。所述盒体10的上端敞开设置形成所述敞开端11。所述推冰件20可以沿所述盒体10的上下方向往复移动。
冰块可以放置于所述敞开端11和所述推冰件20之间。
所处储冰位置40可以是指所述敞开端11和所述推冰件20之间用于存储冰块的容积最大时所述推冰件20所处的位置。在本具体实施方式中,所述储冰位置40可以是指所述盒体10底端。
所述出冰位置41,可以是指所述推冰件20推动冰块朝向所述敞开端11移动时所处的位置。在本具体实施方式中,所述盒体10的上端和下端之间的任意位置均可以是指所述出冰位置41。
当用户需要存储冰块的时候,推冰件20处于所述储冰位置40,可以最大限度的存储冰块。
当用户需要取冰时,推冰件20从储冰位置40移动至出冰位置41,以推动冰块移向敞开端11。
采用这种结构设计,能够使冰块靠近用户取冰侧聚集,便于用户取冰,同时能够防止冰块长期堆积于所述储冰盒100内不方便取冰的位置,使同一批次制造的冰都能尽快被取用,保证冰块的质量,结构简单,操作方便。
所述盒体10的上方呈敞开设置,能够使冰块从上方置入所述储冰盒100,同时用户可以盒体10的从上方开口取冰,能够简化储冰盒100的结构,便于储冰盒100的制造安装。
进一步的,在本发明一实施方式中,所述盒体10包括沿平行于所述推冰件20往复移动方向延伸的侧壁,所述推冰件20包括置于所述侧壁之间的推冰板21,所述推冰板21边缘和所述侧壁之间的距离小于所述储冰盒100所存储的冰块的最小尺寸。
在本实施方式中,沿平行于所述推冰件20往复移动方向延伸的侧壁可以是指所述盒体10的左侧壁13、右侧壁14、前侧壁18、后侧壁19。
如此设置,能够保证冰块始终位于所述推冰件20和所述敞开端11之间,防止冰块从所述推冰板21和所述盒体10侧壁之间的间隙漏到所述推冰件20下方,保证所述储冰盒100储冰以及出冰的效果。
在本实施方式中,所述盒体10也可以不设置底壁12,即所述盒体10的底部呈敞开设置。如此设置,能够简化所述盒体10的结构,降低所述盒体10的生产成本。
在本发明一实施方式中,所述推冰件20还包括由所述推冰板21边缘朝向所述敞开端11延伸形成的止挡板,所述止挡板和所述盒体10的侧壁相接触。
所述止挡板可以包括和所述盒体10的左侧壁13接触的左止挡板22、和所述盒体10的右侧壁14相接触的右止挡板23、和所述盒体10的前侧壁18相接触的前止挡板27、和所述盒体10的后侧壁19相接触的后止挡板28。
如此设置,能够保证冰块始终位于所述推冰件20和所述敞开端11之间,防止冰块从所述推冰件20和所述盒体10之间的间隙漏到所述推冰件20下方,保证所述储冰盒100储冰以及出冰的效果。此外,所述止挡板还能够起到支撑和限位的作用,保证所述推冰件20工作的稳定性和可靠性,防止所述推冰件20发生旋转和晃动。
所述止挡板可以朝向所述敞开端11的壁面25呈倾斜设置。具体的,可以在该壁面25的内边倒圆角。如此设置,能够减少出冰过程中冰块和所述推冰件20之间的阻力,更加省力方便。
所述推冰板21的边缘还可以沿所述盒体10的侧壁朝背离所述止挡板的方向延伸。如此设置,能够起到支撑和限位的作用,保证所述推冰件20工作的稳定性和可靠性,防止所述推冰件20发生旋转和晃动。
进一步的,所述侧壁上设置有和所述推冰件20相连接的导向部50。
所述导向部50可以是在所述盒体10前侧壁18上下延伸的条形开口51。所述条形开口51的延伸轨迹匹配于所述推冰件20的运动轨迹。所述推冰件20的前止挡板27上设置有可在所述条形开口51内滑动的连接柱26。
如此设置,能够起到限位和导向的作用,使所述推冰件20在储冰位置40和储冰位置40之间往复移动,保证运动过程的稳定性和可靠性。
在本发明一实施方式中,所述推冰件20和所述把手30之间可以通过螺纹连接。所述把手30连接于所述连接柱26上。如此设置,能够便于用户操作把手30和推冰件20,连接可靠,结构简单,拆装和更换方便。
当然,所述把手30和所述推冰件20也可以是一体式的。如此设置,能够使连接更加可靠。
在本发明一实施方式中,所述推冰件20和所述盒体10之间可以设置有回复机构,所述回复机构用于驱动所述推冰件20从所述出冰位置41回复至所述储冰位置40。如此设置,能够使所述推冰件20自动回复至储冰位置40,保证所述储冰盒100在非出冰状态下始终能最大程度的储冰,简化用户的手动操作,更加省力方便。
在本实施方式中,所述回复机构可以是设置于所述推冰板21和所述盒体10的底壁12之间的弹性件。如此设置,结构简单,回复效果好,便于拆装,成本低廉。
所述推冰件20也可以不设置回复机构,依靠所述推冰件20自身重力自动回复至所述储冰位置40。如此设置,能够使所述储冰盒100的整体结构更加简单,使用户操作更加省力,方便。
图7示出了本发明制冷电器200一实施方式。
如图7所示,所述制冷电器200,包括制冰间室210,所述制冰间室210内安装有制冰机220以及储冰盒100,所述储冰盒100设置于所述制冰机220下方。设置于所述制冰间室210内的储冰盒100可以如前文所述。
所述制冷电器可以是冰箱。冰箱包括冷冻室211和设置于所述冷冻室211上方的冷藏室212。所述制冰间室210可以是设置与所述冷藏室212内,通过在所述冷藏室212内设置隔板形成。制冰机220可以设置于所述冷藏室212的上壁。所述制冰间室210包括间室口。
所述储冰盒100可枢转的悬挂设置于所述制冰间室210内。所述储冰盒100可以是悬挂安装于所述制冰间室210的侧壁上,也可以是悬挂安装于所述制冰机220上。
如此设置,能够提高所述储冰盒100和所述制冰机220位置对应的精确度,防止冰块掉落至所述储冰盒100外,同时可以通过设置于所述储冰盒100上的连接结构对所述储冰盒100进行限位,减少所述储冰盒100移位和晃动。
在本发明一实施方式中,所述储冰盒100悬挂安装于所述制冰机220上。如此设置,能够实现所述储冰盒100与所述制冰机220的模块化设计,便于统一其外形和尺寸,降低模具成本和设计成本,同时便于所述储冰盒100的拆装。
在本实施方式中,所述储冰盒100上方呈敞开设置,所述储冰盒100上端贴合所述制冰机220设置以使所述制冰机220可以至少部分闭合所述储冰盒100的上方开口。如此设置,能够减少所述制冰机220和所述储冰盒100之间的间隙,防止制冰机220脱冰或者是移动储冰盒100过程中冰块掉落至储冰盒100外。
图8至图14示出了图7所示储冰盒100和制冰机220第一实施方式。
本具体实施方式中所述储冰盒可以采用前文所述的本发明储冰盒优选的具体实施方式,参照图1至图4。参照图8-12,所述储冰盒100包括盒体10,所述盒体10朝向所述间室口的一端敞开形成敞开端11,所述储冰盒100还包括设置于所述盒体10敞开端11处的遮挡部60、远离所述敞开端11设置的第一连接件80,所述遮挡部60至少部分可朝向所述间室口展开,所述盒体10通过所述第一连接件80悬挂安装于所述制冰间室210内且可绕所述第一连接件80枢转。
进一步的,所述遮挡部60包括第一壁61,所述第一壁61的底部枢转连接于所述盒体10的底部以开闭所述敞开端11,所述第一壁61可自关闭所述敞开端11的位置向外枢转小于等于90度。
用户可以自行控制所述遮挡部60的枢转角度,根据需要来确定所述敞开端11的打开程度。当用户想取少量冰块时可以将所述敞开端11打开较小的角度,当用户想取较多的冰时可以打开较大的角度。
进一步的,所述第一壁61的左右两侧朝向所述盒体10延伸形成有呈对称设置的第一遮挡壁62和第二遮挡壁63,所述敞开端11打开时,所述第一遮挡壁62和所述第二遮挡壁63部分与所述盒体10的左右两侧壁重合,所述盒体10的左右两侧壁凹陷形成有分别用于容纳所述第一遮挡壁62和所述第二遮挡壁63的第一凹陷部16和第二凹陷部17,所述敞开端11闭合时,所述第一遮挡壁62和所述第二遮挡壁63分别叠设于所述盒体10的左右两侧壁处。
在本发明一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一遮挡壁62和所述第二遮挡壁63可为90度的扇形板。所述第一遮挡壁62和所述第二遮挡壁63的外侧边缘可倒有圆角。如此设置,能够便于遮挡部60枢转,保证遮挡效果,有效防止冰块掉落,还能保证第一遮挡壁62和所述第二遮挡壁63在所述第一凹陷部16和所述第二凹陷部17内滑动的顺畅性。
所述第一凹陷部16和所述第二凹陷部17形成于所述盒体10的左右侧壁14的内侧。所述第一遮挡壁62的壁厚与所述第一凹陷部16处的壁厚叠加之和等于所述盒体10左侧壁13的壁厚。所述第二遮挡壁63的壁厚与所述第二凹陷部17处的壁厚叠加之和等于所述盒体10右侧壁14的壁厚。如此设置,能够使所述储冰盒100左右两侧的内外表面都是完整的平面,防止产生干涉,同时能够实现所述第一遮挡壁62和所述第二遮挡壁63的隐藏式安装。
用户可以根据其需求,采用不同的取冰方式。
参照图9,用户可以不旋转所述储冰盒100的盒体10,只打开位于所述盒体10敞开端11处的遮挡部60,可以用一只手把所述遮挡部60向外展开一定的角度,比如45度,另一只手拉动与所述推冰件20连接的把手30使冰块聚集到所述敞开端11,然后用户可以用冰铲等其他取冰件取冰。
当用户需要取较多的冰时,可以不旋转所述储冰盒100的盒体10,将所述遮挡部60向外旋转90度,形成导冰通道70,所述遮挡部60可以被设置为能够在形成所述导冰通道70的位置锁定,用户通过拉动和所述推冰件20相连接的把手30,使冰块直接从所述导冰通道70的出口出冰。进一步的,所述遮挡部60向外旋转的角度可以是90度,也可以小于90度,只要能够形成足以使冰块顺利滑动的通道即可。
参照图10,用户可以只向下枢转所述盒体10,从盒体10的上方开口处取冰。由于盒体10是倾斜的,冰块可以自动滑动聚集到所述盒体10的前端,便于用户取冰。
参照图11和图12,用户可以向下枢转所述盒体10,可以同时将所述遮挡部60向外展开一定的角度,以便于用户取冰。所述遮挡部60向外可以展开较大角度,形成能够使所述盒体10内的冰块直接滑落的通道,即所述导冰通道70。
如此设置,能够便于用户取冰,简单省力容易操作,能够满足用户多种取冰需求,解决因制冰机220遮挡而造成的取冰不便问题,同时能够防止冰块长期积存在不容易取冰的位置,保证冰块的质量,还能够阻挡冰块掉落,防止冰块从敞开端11处漏出,保证顺利取冰以及冰块的清洁。
在本发明一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一连接件80与所述制冰机220相连接,所述储冰盒100悬挂安装于所述制冰机220上。
参展图13,所述制冰机220左右两侧对称设置有导向槽230,参照图1-4,所述第一连接件80可以包括和所述导向槽230配合的第一滚轮81,所述盒体10敞开端11一侧处还可以设置有和所述导向槽230配合的第二滚轮82,所述导向槽230朝向所述间室口可以设置有开口部231,所述第二滚轮82可从所述开口部231出入所述导向槽230。
如此设置,能够实现所述储冰盒100的稳固安装,保证其移动的顺畅性和稳定性,结构简单,拆装方便,有利于实现所述储冰盒100与所述制冰机220的模块化设计,同时能够减少所述制冰机220和所述储冰盒100之间的间隙,使制冰机220能够闭合储冰盒100上方开口,防止制冰机220脱冰或者是移动储冰盒100过程中冰块掉落至储冰盒100外。
参照图13,所述制冰机220上可以设置有形成所述导向槽230的可拆卸的导向件240。所述导向件240可以包括位于所述导向槽230上部的第一件241、位于所述导向槽230下部的第二件242、封闭所述导向槽230后端的第三件243。如此设置,能够实现对储冰盒的限位和导向功能,结构简单,便于拆装,有利于实现模块化设计。
在本发明一实施方式中,所述导向槽230开口部231处的底壁12可以向上凸出形成有止挡部232,所述导向槽230背离所述开口部231侧的端部可以呈封闭设置。所述止挡部232可以为坡形突起。所述止挡部232上方留有足以使所述第一滚轮81和所述第二滚轮82通过的空间。
如此设置,能够起到限位的作用,使储冰盒100稳定的悬挂于所述制冰机220上,防止所述储冰盒100脱落,同时便于所述储冰盒100的拆装和移动。
在本发明一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一件241和所述第二件242还可以具有设置于所述导向槽230外侧的限位壁243,以防止所述第一滚轮81和所述第二滚轮82从所述导向槽230内脱落。
参照图14,所述遮挡部60上可以设置有用于展开所述遮挡部60的操作件90,所述操作件90包括锁定结构91,所述锁定结构91用于将所述遮挡部60锁定至所述制冰机220上。
所述操作件90可以包括旋钮92,所述锁定结构91可以是设置在旋钮92上的锁定板93。所述制冰机220前端的下方设置有和所述锁定板93配合的锁定口,旋转所述旋钮92可以转动所述锁定板93,以使所述锁定板93伸入或移出所述锁定口。
如此设置,能够实现所述储冰盒100的锁定和打开,并且能够与所述第一连接件80配合对所述储冰盒100进行限位,以将储冰盒100稳固的固定于制冰机220上,防止移动所述制冷电器的过程中储冰盒100脱落,结构简单、便于操作和拆装。
图15至图16示出了图7所示储冰盒100和制冰机220第二实施方式。
参照图15-16,所述遮挡部60可以包括第一壁61,所述第一壁61固定连接于所述盒体10上且闭合所述敞开端11,所述遮挡部60还包括与所述第一壁61至少部分重叠并可相对于所述第一壁61向上滑动的第二壁64。
所述操作件90可以设置于所述第二壁64上。所述第二壁64的左右两侧朝向所述盒体10延伸形成有呈对称设置的第三遮挡壁65和第四遮挡壁66。
当用户打开所述盒体10时,拉动操作件90使所述第二壁64向外滑动展开,以起到遮挡作用,防止所述盒体10倾斜时冰块掉落,便于用户取冰,结构简单,操作方便。
图17示出了图7所示储冰盒100和制冰机220第三实施方式。
如图17所示,所述遮挡部60可以包括第一壁61,所述第一壁61的底部枢转连接于所述盒体10的底部以开闭所述敞开端11,所述第一壁61可自关闭所述敞开端11的位置向外枢转小于等于90度。
所述第一壁61的左右两侧朝向所述盒体10延伸形成有呈对称设置的第一遮挡壁62和第二遮挡壁63,所述敞开端11打开时,所述第一遮挡壁62和所述第二遮挡壁63部分与所述盒体10的左右两侧壁重合,所述盒体10的左右两侧壁凹陷形成有分别用于容纳所述第一遮挡壁62和所述第二遮挡壁63的第一凹陷部16和第二凹陷部17,所述敞开端11闭合时,所述第一遮挡壁62和所述第二遮挡壁63分别叠设于所述盒体10的左右两侧壁处。
所述遮挡部60还可以包括与所述第一壁61至少部分重叠并可相对于所述第一壁61向上滑动的第二壁64,所述操作件90可以设置于所述第二壁64上,所述第二壁64的左右两侧朝向所述盒体10延伸形成有呈对称设置的第三遮挡壁65和第四遮挡壁66。
当用户向下枢转打开所述盒体10时,拉动操作件90使所述第一壁61向外转动展开,第二壁64相对于所述第一壁61向外滑动打开。如此设置,能够更好的起到遮挡作用,防止所述盒体10倾斜时冰块掉落,结构简单,操作方便。
综上所述,本发明中的储冰盒和制冷电器,能够解决现有技术中用户取冰不便的问题。采用本申请中的技术方案,能够便于用户取冰,满足用户多种使用需求,并且能够使冰块靠近用户取冰侧聚集,防止冰块长期堆积于所述储冰盒100内不方便取冰的位置,使同一批次制造的冰都能尽快被取用,保证冰块的质量,还能够实现所述储冰盒100与所述制冰机220的模块化设计,便于统一其外形和尺寸,降低模具成本和设计成本,此外,还能防止制冰机220脱冰或者是移动储冰盒100过程中冰块掉落至储冰盒100外,保证冰块的清洁。
应当理解,虽然本说明书按照实施方式加以描述,但并非每个实施方式仅包含一个独立的技术方案,说明书的这种叙述方式仅仅是为清楚起见,本领域技术人员应当将说明书作为一个整体,各实施方式中的技术方案也可以经适当组合,形成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理解的其他实施方式。
上文所列出的一系列的详细说明仅仅是针对本发明的可行性实施方式的具体说明,它们并非用以限制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凡未脱离本发明技艺精神所作的等效实施方式或变更均应包含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10)

1.一种储冰盒,其特征在于,所述储冰盒包括盒体、设置于所述盒体内部的推冰件以及与所述推冰件相连接的把手,所述把手置于所述盒体外侧,所述盒体具有敞开端,所述推冰件可在远离所述敞开端一侧的储冰位置和靠近所述敞开端的出冰位置之间往复移动。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储冰盒,其特征在于,所述推冰件和所述盒体之间设置有回复机构,所述回复机构用于驱动所述推冰件从所述出冰位置回复至所述储冰位置。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储冰盒,其特征在于,所述盒体包括沿平行于所述推冰件往复移动方向延伸的两个侧壁,所述推冰件包括置于两个所述侧壁之间的推冰板,所述推冰板边缘和所述侧壁之间的距离小于所述储冰盒所存储的冰块的最小尺寸。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储冰盒,其特征在于,所述推冰件还包括由所述推冰板边缘朝向所述敞开端延伸形成的止挡板,所述止挡板和所述盒体的侧壁相接触。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储冰盒,其特征在于,所述止挡板朝向所述敞开端的壁面呈倾斜设置。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储冰盒,其特征在于,所述侧壁上设置有和所述推冰件相连接的导向部。
7.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储冰盒,其特征在于,所述推冰件和所述把手之间通过螺纹连接。
8.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储冰盒,其特征在于,所述敞开端处设置有遮挡部,所述遮挡部包括第一壁,所述第一壁的底部枢转连接于所述盒体的底部以开闭所述敞开端,所述第一壁可自关闭所述敞开端的位置向外枢转小于等于90度。
9.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储冰盒,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壁的左右两侧朝向所述盒体延伸形成有呈对称设置的第一遮挡壁和第二遮挡壁,所述敞开端打开时,所述第一遮挡壁和所述第二遮挡壁部分与所述盒体的左右两侧壁重合,所述盒体的左右两侧壁凹陷形成有分别用于容纳所述第一遮挡壁和所述第二遮挡壁的第一凹陷部和第二凹陷部,所述敞开端闭合时,所述第一遮挡壁和所述第二遮挡壁分别叠设于所述盒体的左右两侧壁处。
10.一种制冷电器,包括制冰间室,其特征在于,所述制冰间室内安装有制冰机以及如权利要求1至9任意一项所述的储冰盒,所述储冰盒设置于所述制冰机下方。
CN202210362405.4A 2022-04-07 2022-04-07 储冰盒及具有其的制冷电器 Pending CN116928921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10362405.4A CN116928921A (zh) 2022-04-07 2022-04-07 储冰盒及具有其的制冷电器
PCT/CN2023/086538 WO2023193751A1 (zh) 2022-04-07 2023-04-06 储冰盒及具有其的制冷电器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10362405.4A CN116928921A (zh) 2022-04-07 2022-04-07 储冰盒及具有其的制冷电器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6928921A true CN116928921A (zh) 2023-10-24

Family

ID=8824409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10362405.4A Pending CN116928921A (zh) 2022-04-07 2022-04-07 储冰盒及具有其的制冷电器

Country Status (2)

Country Link
CN (1) CN116928921A (zh)
WO (1) WO2023193751A1 (zh)

Family Cites Familie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H05172447A (ja) * 1991-12-24 1993-07-09 Hitachi Ltd 冷蔵庫用貯氷容器
JP4100023B2 (ja) * 2002-04-08 2008-06-11 三菱電機株式会社 冷蔵庫
CN102435030A (zh) * 2011-09-05 2012-05-02 合肥美的荣事达电冰箱有限公司 制冷设备及用于制冷设备的制冰机
JP6688632B2 (ja) * 2016-02-29 2020-04-28 シャープ株式会社 貯氷システムおよび冷蔵庫
CN111895696B (zh) * 2019-05-06 2022-12-27 青岛海尔电冰箱有限公司 制冰机、冰箱及用于制冰机的冰铲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WO2023193751A1 (zh) 2023-10-12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7469553B2 (en) Tilt-out ice bin for a refrigerator
US9188377B2 (en) Ice maker and method, and refrigerator having the same
EP1219908B1 (en) Refrigerator having freezer compartment
US4333588A (en) Ice dispenser assembly
US8322158B2 (en) Refrigerator
KR100934185B1 (ko) 아이스 메이킹 장치
US8016160B2 (en) Refrigerator related technology
US8141747B2 (en) Dispenser related technology
KR20080025237A (ko) 냉장고 제빙수단
US20180299184A1 (en) Drip tray for a refrigerator appliance
US10451328B2 (en) Refrigerator with ice bucket on door
CN116928921A (zh) 储冰盒及具有其的制冷电器
CN116928919A (zh) 制冷电器
EP3967954A1 (en) Ice maker and refrigerator
US20100175417A1 (en) Refrigerator
CN102893105A (zh) 包括制冰机的制冷器具
KR101637351B1 (ko) 얼음보관함 어셈블리 및 이를 구비하는 냉장고
KR200469428Y1 (ko) 냉장고용 제빙기
KR101596834B1 (ko) 냉장고
KR102188229B1 (ko) 제빙트레이
WO2023179642A1 (zh) 具有储冰功能的冰箱
JP4121469B2 (ja) 自動製氷機付き冷蔵庫
JPH03267666A (ja) 自動製氷装置付き冷蔵庫
KR20080020900A (ko) 냉장고
AU2022294857A1 (en) Refrigerator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