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6923468A - 一种市域列车用的司机室风道及市域列车 - Google Patents

一种市域列车用的司机室风道及市域列车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6923468A
CN116923468A CN202311152694.6A CN202311152694A CN116923468A CN 116923468 A CN116923468 A CN 116923468A CN 202311152694 A CN202311152694 A CN 202311152694A CN 116923468 A CN116923468 A CN 116923468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air
cab
window
main body
hos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311152694.6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王成涛
李雪飞
罗猛
杨惠民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CRRC Changchun Railway Vehicles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CRRC Changchun Railway Vehicles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CRRC Changchun Railway Vehicles Co Ltd filed Critical CRRC Changchun Railway Vehicles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311152694.6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6923468A/zh
Publication of CN116923468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6923468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Classification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1RAILWAYS
    • B61DBODY DETAILS OR KINDS OF RAILWAY VEHICLES
    • B61D27/00Heating, cooling, ventilating, or air-conditioning
    • B61D27/009Means for ventilating only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1RAILWAYS
    • B61CLOCOMOTIVES; MOTOR RAILCARS
    • B61C17/00Arrangement or disposition of parts; Details or accessori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Use of control gear and control systems
    • B61C17/04Arrangement or disposition of driving cabins, footplates or engine rooms; Ventilation thereof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T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RELATED TO TRANSPORTATION
    • Y02T30/00Transportation of goods or passengers via railways, e.g. energy recovery or reducing air resistance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Automation & Control Theory (AREA)
  • Transportation (AREA)
  • Air-Conditioning For Vehicle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市域列车用的司机室风道及市域列车,市域列车用的司机室风道的结构包括风道主体,风道主体连通于市域列车的空调机组;上部风管,上部风管的一端连通于风道主体,上部风管的另一端连通于司机室主体的顶部,用于为司机室主体的顶部送风口供风;侧部风管,侧部风管的一端连通于风道主体,侧部风管的另一端连通于司机室主体的下部,用于为司机室主体的底部送风口供风;以及窗部风管,窗部风管的一端连通于风道主体,窗部风管的另一端设置在司机室主体的前窗玻璃和侧窗玻璃之间,用于为前窗玻璃和侧窗玻璃送风。该市域列车用的司机室风道及市域列车能够解决现有的市域列车仅在司机的顶部进行送风,舒适性较差的问题。

Description

一种市域列车用的司机室风道及市域列车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市域列车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市域列车用的司机室风道及市域列车。
背景技术
市域铁路,也称市域轨道交通,是专门在比邻城市、城区之间运营的以铁路技术装备为基础的城市公共轨道交通系统,是连接城市市区与郊区及城市周围几十公里甚至更大范围的卫星城镇或城市圈的快速大容量公交化公共交通方式。
市域列车则是为市域铁路"量身打造"的一种新型轨道交通工具。市域列车是介于城市轨道交通(地铁、轻轨)和城际高速铁路之间的新型轨道交通工具。现有的地铁、轻轨等轨道交通形式受到运行速度的制约,已无法达到城市建设中居民出行的目标期望。与城市轨道交通相比,市域列车具有平均站间距较大、载客量大、速度目标值高、旅行速度高、行车密度适中等特点。
市域列车的司机室位于市域列车的车头部位。市域列车由于受自身结构影响,其车头的长度较短。使得司机室的安装空间较为局促,导致现有的市域列车仅在司机的顶部进行送风,舒适性较差。
发明内容
有鉴于此,本申请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市域列车用的司机室风道及市域列车,用以解决现有的市域列车仅在司机的顶部进行送风,舒适性较差的问题。
根据本发明的第一方面提供了一种市域列车用的司机室风道,其中,所述市域列车用的司机室风道包括:风道主体,设置在所述司机室主体的上部,所述风道主体连通于所述市域列车的空调机组;上部风管,所述上部风管的一端连通于所述风道主体,所述上部风管的另一端连通于所述司机室主体的顶部,用于为所述司机室主体的顶部送风口供风;侧部风管,所述侧部风管的一端连通于所述风道主体,所述侧部风管的另一端连通于所述司机室主体的下部,用于为所述司机室主体的底部送风口供风;以及窗部风管,所述窗部风管的一端连通于所述风道主体,所述窗部风管的另一端设置在所述司机室主体的前窗玻璃和侧窗玻璃之间,用于为所述前窗玻璃和所述侧窗玻璃送风。
优选地,所述侧窗玻璃包括分别设置在所述司机室主体的两侧的第一侧窗和第二侧窗,所述窗部风管包括:第一窗部软管,所述第一窗部软管的第一端与所述风道主体的第一侧部连通,所述第一窗部软管的第二端设置在所述前窗玻璃与所述第一侧窗之间,所述前窗玻璃与所述第一侧窗之间设置有第一窗框部,所述第一窗部软管沿所述第一窗框部延伸;以及第二窗部软管,所述第二窗部软管的第一端与所述风道主体的第二侧部连通,所述第二窗部软管的第二端设置在所述前窗玻璃与所述第二侧窗之间,所述前窗玻璃与所述第二侧窗之间设置有第二窗框部,所述第二窗部软管沿所述第二窗框部延伸。
优选地,所述第一窗部软管的第二端设置有第一导风件,所述第一导风件与所述第一窗部软管连通,所述第一导风件安装于所述第一窗框部,所述第一导风件的出风口朝向所述第一侧窗,所述第一窗框部设置有第三导风件,所述第一窗部软管的第二端连通于所述第三导风件,所述第三导风件的出风口朝向所述前窗玻璃;所述第二窗部软管的第二端设置有第二导风件,所述第二导风件与所述第二窗部软管连通,所述第二导风件安装于所述第二窗框部,所述第二导风件的出风口朝向所述第二侧窗,所述第二窗框部设置有第四导风件,所述第二窗部软管的第二端连通于所述第四导风件,所述第四导风件的出风口朝向所述前窗玻璃。
优选地,所述上部风管包括:第一上部软管,所述第一上部软管的第一端连通于所述风道主体的第三侧部,所述第一上部软管的第二端连通于所述司机室主体的顶部的中部;以及第二上部软管,所述第二上部软管的第一端连通于所述风道主体的第三侧部,所述第二上部软管的第二端连通于所述司机室主体的顶部的侧部。
优选地,所述第一上部软管的数量为多个,所述司机室主体的顶部的中部开设有多个进风口,所述进风口连通于所述司机室主体的顶部送风口,所述第一上部软管的第二端设置有密封的第一转接件,所述第一上部软管通过所述第一转接件安装于所述进风口。
优选地,所述第二上部软管的数量为多个,多个所述第二上部软管分别设置在所述司机室主体的顶部的两侧,所述司机室主体的顶部的两侧还设置有多个连通于所述司机室主体的顶部送风口的第二转接件,多个所述第二上部软管的第二端分别与多个所述第二转接件连通。
优选地,所述侧部风管包括:第一侧部软管,所述第一侧部软管的第一端连通于所述风道主体的第一侧部,所述第一侧部软管的第二端设置有第一地板风道件,所述第一地板风道件安装于所述司机室主体的第一侧的下部,所述第一地板风道件连通所述第一侧部软管与所述司机室主体的底部送风口;以及第二侧部软管,所述第二侧部软管的第一端连通于所述风道主体的第二侧部,所述第二侧部软管的第二端设置有第二地板风道件,所述第二地板风道件安装于所述司机室主体的第二侧的下部,所述第二地板风道件连通所述第二侧部软管与所述司机室主体的底部送风口。
优选地,所述风道主体设置在所述司机室主体的远离所述前窗玻璃的侧部,所述风道主体设置有吊装结构件,所述风道主体吊设在所述市域列车的车体的上部。
优选地,所述上部风管、所述侧部风管以及所述窗部风管通过环形结构件固定于所述司机室主体的外部。
根据本发明的第二方面提供一种市域列车,其中,所述市域列车包括司机室主体以及如上所述的市域列车用的司机室风道。
本发明实施例的市域列车用的司机室风道及市域列车,其风道主体设置在司机室主体的上部,进而避免了占用司机室主体的内部的安装空间,风道主体连通于市域列车的空调机组,上部风管的一端连通于风道主体,上部风管的另一端连通于司机室主体的顶部,用于为司机室主体的顶部送风口供风,侧部风管的一端连通于风道主体,侧部风管的另一端连通于司机室主体的下部,用于为司机室主体的底部送风口供风,窗部风管的一端连通于风道主体,窗部风管的另一端设置在司机室主体的前窗玻璃和侧窗玻璃之间,用于为前窗玻璃和侧窗玻璃送风,如此设置能够同时对司机的头部区域和脚部区域送风,且能够对司机室的前窗玻璃和侧窗玻璃送风,以实现除雾功能,进而提高了司机在使用过程中的舒适性,如此能够有效地解决现有的市域列车仅在司机的顶部进行送风,舒适性较差的问题。
为使本申请的上述目的、特征和优点能更明显易懂,下文特举较佳实施例,并配合所附附图,作详细说明如下。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申请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应当理解,以下附图仅示出了本申请的某些实施例,因此不应被看作是对范围的限定,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相关的附图。
图1是根据本发明的市域列车用的司机室风道及市域列车的示意图。
图2是根据本发明的市域列车用的司机室风道的示意图。
附图标记:1-上部风管;11-第一上部软管;110-第一转接件;12-第二上部软管;120-第二转接件;2-窗部风管;21-第一窗部软管;211-第一导风件;212-第三导风件;22-第二窗部软管;221-第二导风件;222-第四导风件;3-侧部风管;31-第一侧部软管;310-第一地板风道件;32-第二侧部软管;320-第二地板风道件;4-风道主体;40-吊装结构件;41-第一侧部;42-第二侧部;43-第三侧部;44-第四侧部;5-司机室主体;50-前窗玻璃;501-第一窗框部;502-第二窗框部;51-第一侧窗;52-第二侧窗;6-空调机组;7-环形结构件。
具体实施方式
提供以下具体实施方式以帮助读者获得对这里所描述的方法、设备和/或系统的全面理解。然而,在理解本申请的公开内容之后,这里所描述的方法、设备和/或系统的各种改变、修改及等同物将是显而易见的。例如,这里所描述的操作的顺序仅仅是示例,其并不限于这里所阐述的顺序,而是除了必须以特定顺序发生的操作之外,可做出在理解本申请的公开内容之后将是显而易见的改变。此外,为了提高清楚性和简洁性,可省略本领域中已知的特征的描述。
这里所描述的特征可以以不同的形式实施,并且不应被解释为局限于这里所描述的示例。更确切地说,已经提供了这里所描述的示例仅用于示出在理解本申请的公开内容之后将是显而易见的实现这里描述的方法、设备和/或系统的诸多可行方式中的一些方式。
在整个说明书中,当元件(诸如,层、区域或基板)被描述为“在”另一元件“上”、“连接到”另一元件、“结合到”另一元件、“在”另一元件“之上”或“覆盖”另一元件时,其可直接“在”另一元件“上”、“连接到”另一元件、“结合到”另一元件、“在”另一元件“之上”或“覆盖”另一元件,或者可存在介于它们之间的一个或更多个其他元件。相比之下,当元件被描述为“直接在”另一元件“上”、“直接连接到”另一元件、“直接结合到”另一元件、“直接在”另一元件“之上”或“直接覆盖”另一元件时,可不存在介于它们之间的其他元件。
如在此所使用的,术语“和/或”包括所列出的相关项中的任何一项和任何两项或更多项的任何组合。
尽管可在这里使用诸如“第一”、“第二”和“第三”的术语来描述各个构件、组件、区域、层或部分,但是这些构件、组件、区域、层或部分不受这些术语所限制。更确切地说,这些术语仅用于将一个构件、组件、区域、层或部分与另一构件、组件、区域、层或部分相区分。因此,在不脱离示例的教导的情况下,这里所描述的示例中所称的第一构件、组件、区域、层或部分也可被称为第二构件、组件、区域、层或部分。
为了易于描述,在这里可使用诸如“在……之上”、“上部”、“在……之下”和“下部”的空间关系术语,以描述如附图所示的一个元件与另一元件的关系。这样的空间关系术语意图除了包含在附图中所描绘的方位之外,还包含装置在使用或操作中的不同方位。例如,如果附图中的装置被翻转,则被描述为相对于另一元件位于“之上”或“上部”的元件随后将相对于另一元件位于“之下”或“下部”。因此,术语“在……之上”根据装置的空间方位而包括“在……之上”和“在……之下”两种方位。所述装置还可以以其他方式定位(例如,旋转90度或处于其他方位),并将对在这里使用的空间关系术语做出相应的解释。
在此使用的术语仅用于描述各种示例,而并非用于限制示例。除非上下文另外清楚地指明,否则单数的形式也意图包括复数的形式。术语“包括”、“包含”和“具有”列举存在的所陈述的特征、数量、操作、构件、元件和/或它们的组合,但不排除存在或添加一个或更多个其他特征、数量、操作、构件、元件和/或它们的组合。
由于制造技术和/或公差,可出现附图中所示的形状的变化。因此,这里所描述的示例不限于附图中所示的特定形状,而是包括在制造期间出现的形状上的改变。
这里所描述的示例的特征可按照在理解本申请的公开内容之后将是显而易见的各种方式进行组合。此外,尽管这里所描述的示例具有各种各样的构造,但是如在理解本申请的公开内容之后将显而易见的,其他构造是可能的。
如图1和图2所示,根据本发明的第一方面提供一种市域列车用的司机室风道,该市域列车用的司机室风道包括风道主体4、上部风管1、侧部风管3以及窗部风管2。
在以下的描述中,将参照图1和图2具体描述市域列车用的司机室风道的上述组件的具体结构以及上述组件的连接关系。
如图1所示,在实施例中,所述市域列车包括司机室主体5,所述司机室主体5可以为所述市域列车的司机室内装(即位于市域列车的车头的外壳的内部)。风道主体4可以设置在司机室主体5的上部,进而避免了占用司机室主体5的内部的安装空间。风道主体4可以连通于所述市域列车的空调机组6。上部风管1的一端可以连通于风道主体4,上部风管1的另一端可以连通于司机室主体5的顶部。上部风管1可以用于为司机室主体5的顶部送风口(未示出)供风,所述顶部送风口设置在司机室主体5内的顶部,用于为司机的头部区域送风。优选的,所述顶部送风口的数量可以为多个。侧部风管3的一端可以连通于风道主体4,侧部风管3的另一端可以连通于司机室主体5的下部。侧部风管3用于为司机室主体5的底部送风口(未示出)供风,所述底部送风口设置在司机室主体5内的下部,用于为司机的脚部区域送风。优选的,所述底部送风口的数量可以为多个。窗部风管2的一端可以连通于风道主体4,窗部风管2的另一端可以设置在司机室主体5的前窗玻璃50和侧窗玻璃之间,用于为前窗玻璃50和侧窗玻璃送风。如此设置能够同时对司机的头部区域和脚部区域送风,且能够对司机室主体5的前窗玻璃50和侧窗玻璃送风,实现除雾的功能。进而提高了司机在所述市域列车的行驶过程中的舒适性。
优选的,如图1和图2所示,在实施例中,风道主体4可以为箱形结构。所述风道主体4可以设置在司机室主体5的远离前窗玻璃50的侧部的上方。风道主体4的第一侧部41和第二侧部42可以与窗部风管2和侧部风管3连接。风道主体4的第三侧部43可以与上部风管1连接。风道主体4的第四侧部44可以连通于所述市域列车的空调机组6,空调机组6将风输送至风道主体4的内部,并通过上部风管1、侧部风管3以及窗部风管2输送至指定位置。
优选的,如图1和图2所示,在实施例中,风道主体4还可以设置有吊装结构件40。进一步的,优选的,所述吊装结构件40可以为吊钩。吊装结构件40的数量可以为多个,多个吊装结构件40可以分别设置在风道主体4的第一侧部41和第二侧部42。风道主体4则可以通过吊装结构件40吊设在所述市域列车的车体的上部。
优选的,如图1和图2所示,在实施例中,所述侧窗玻璃可以包括第一侧窗51和第二侧窗52。其中,第一侧窗51可以设置在司机室主体5的第一侧,第二侧窗52可以设置在司机室主体5的第二侧(即第一侧窗51和第二侧窗52分别设置在司机室主体5的两侧)。前窗玻璃50则设置在司机室主体5的正前方。在前窗玻璃50与第一侧窗51之间可以设置有第一窗框部501,在前窗玻璃50与第二侧窗52之间可以设置有第二窗框部502。
优选的,如图1和图2所示,在实施例中,窗部风管2可以包括第一窗部软管21以及第二窗部软管22。其中,第一窗部软管21的第一端可以与风道主体4的第一侧部41连通。第一窗部软管21的第二端可以设置在前窗玻璃50与第一侧窗51之间。所述第一窗部软管21可以沿第一窗框部501延伸。第二窗部软管22的第一端可以与风道主体4的第二侧部42连通。第二窗部软管22的第二端可以设置在前窗玻璃50与第二侧窗52之间。所述第二窗部软管22则可以沿第二窗框部502延伸。
进一步的,优选的,如图1和图2所示,在实施例中,第一窗部软管21的第二端可以安装有第一导风件211,所述第一导风件211的内部可以形成有用于导风的空腔。第一导风件211可以与第一窗部软管21的第二端卡接。所述第一窗部软管21与第一导风件211相连通。第一导风件211可以通过螺栓固定于第一窗框部501。第一导风件211的出风口可以朝向第一侧窗51。第一窗部软管21通过第一导风件211向第一侧窗51送风,以对第一侧窗51进行除雾。另外,第一窗框部501还可以设置有第三导风件212,所述第三导风件212的内部可以形成有用于导风的空腔。第一窗部软管21的第二端可以连通于第三导风件212。第三导风件212的出风口可以朝向前窗玻璃50。第一窗部软管21通过第三导风件212向前窗玻璃50送风,以对前窗玻璃50进行除雾。
相类似的,如图1和图2所示,在实施例中,第二窗部软管22的第二端可以安装有第二导风件221,所述第二导风件221的内部可以形成有用于导风的空腔。第二导风件221可以与第二窗部软管22的第二端卡接。所述第二窗部软管22与第二导风件221相连通。第二导风件221可以通过螺栓固定于第二窗框部502。第二导风件221的出风口可以朝向第二侧窗52。第二窗部软管22通过第二导风件221向第二侧窗52送风,以对第二侧窗52进行除雾。另外,第二窗框部502还可以设置有第四导风件222,所述第四导风件222的内部可以形成有用于导风的空腔。第二窗部软管22的第二端可以连通于第四导风件222。第四导风件222的出风口可以朝向前窗玻璃50。第二窗部软管22通过第四导风件222向前窗玻璃50送风,以对前窗玻璃50进行除雾。
优选的,如图1和图2所示,在实施例中,上部风管1可以包括第一上部软管11以及第二上部软管12。其中,第一上部软管11的第一端可以连通于风道主体4的第三侧部43,第一上部软管11的第二端在可以连通于司机室主体5的顶部的中部,用于为司机室主体5内的位于中部的顶部送风口供风。第二上部软管12的第一端可以同样连通于风道主体4的第三侧部43,第二上部软管12的第二端可以连通于司机室主体5的顶部的侧部,用于为司机室主体5内的位于侧部的顶部送风口供风。
进一步的,优选的,如图1和图2所示,在实施例中,第一上部软管11的数量为多个。具体的,第一上部软管11的数量可以为实施例中所示的两个。司机室主体5的顶部的中部可以开设有多个圆形的进风口。进风口可以连通于司机室主体5内的位于中部的顶部送风口。第一上部软管11的第二端可以设置有密封的第一转接件110。第一上部软管11通过第一转接件110安装固定于进风口。优选的,第一转接件110可以为方形的盒体。第一转接件110的底部可以通过螺栓固定在司机室主体5的顶部,并将进风口罩设在所述第一转接件110的下部。第一转接件110的底部可以形成有供气流通过的开口。第一上部软管11向第一转接件110内供风,进而实现向进风口供风。
此外,优选的,如图1和图2所示,在实施例中,第二上部软管12的数量为多个。具体的,第二上部软管12的数量可以为实施例中所示的两个。所述两个第一上部软管11的第一端可以连通于风道主体4的第三侧部43的中部,所述两个第二上部软管12的第一端可以连通于风道主体4的第三侧部43的两侧。优选的,两个第二上部软管12可以分别设置在司机室主体5的顶部的两侧。司机室主体5的顶部的两侧还可以设置有多个连通于司机室主体5的顶部送风口的第二转接件120。具体的,第二转接件120的数量可以为实施例中所示的两个。两个第二上部软管12的第二端分别与两个第二转接件120连通。优选的,第二转接件120可以为侧部形成有通孔的盒体,第二上部软管12的第二端与所述通孔卡接。
优选的,如图1和图2所示,在实施例中,侧部风管3可以包括第一侧部软管31以及第二侧部软管32。其中,第一侧部软管31的第一端可以连通于风道主体4的第一侧部41。第一侧部软管31的第二端可以设置有第一地板风道件310。优选的,第一地板风道件310可以通过螺栓固定于司机室主体5的第一侧的下部。第一地板风道件310的端部可以插接于司机室主体5的内部,并连通于司机室主体5内的第一侧的底部送风口。第一侧部软管31通过第一地板风道件310向司机室主体5的第一侧的底部送风口供风。相类似的,第二侧部软管32的第二端可以连通于风道主体4的第二侧部42。第二侧部软管32的第二端可以设置有第二地板风道件320。优选的,第二地板风道件320可以通过螺栓固定于司机室主体5的第二侧的下部。第二地板风道件320的端部可以插接于司机室主体5的内部,并连通于司机室主体5内的第二侧的底部送风口。第二侧部软管32通过第二地板风道件320向司机室主体5的第二侧的底部送风口供风。所述司机室主体5的第一侧和第二侧互为相对侧,进而使侧部风管3能够较为全面地为司机的脚部区域供风。
另外,优选的,如图1和图2所示,在实施例中,上部风管1、侧部风管3以及窗部风管2可以通过环形结构件7固定于司机室主体5的外部。环形结构件7固定安装于司机室主体5的外部,上部风管1、侧部风管3以及窗部风管2则可以穿设于环形结构件7。具体的,所述环形结构件7可以为扎带,环形结构件7可以焊接或螺栓连接于司机室主体5的外部。使用过程中,在上部风管1、侧部风管3以及窗部风管2的长度较长的情况下,可以采用多个环形结构件7将上部风管1、侧部风管3以及窗部风管2固定于司机室主体5的外部。
此外,如图1所示,根据本发明的第二方面提供一种市域列车,所述市域列车包括司机室主体5以及如上所述的市域列车用的司机室风道。
使用过程中,风道主体4设置在司机室主体5的上部,并连通于所述市域列车的空调机组6,进而避免了占用司机室主体5内的安装空间。上部风管1连通于风道主体4和司机室主体5的顶部,用于为司机室主体5内的顶部送风口供风。侧部风管3连通于风道主体4和司机室主体5的下部,用于为司机室主体5内的底部送风口供风。优选的,所述底部送风口送风的温度可以比所述顶部送风口送风的温度高1°至2°,使得司机能够获得较为舒适的体验。窗部风管2则连通于风道主体4和多个导风件,用于为前窗玻璃50和侧窗玻璃送风,以实现除雾的功能。进而提高了司机在所述市域列车的行驶过程中的舒适性。
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所述实施例,仅为本申请的具体实施方式,用以说明本申请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本申请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尽管参照前述实施例对本申请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申请揭露的技术范围内,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可轻易想到变化,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这些修改、变化或者替换,并不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申请实施例技术方案的精神和范围,都应涵盖在本申请的保护范围之内。因此,本申请的保护范围应所述以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为准。

Claims (10)

1.一种市域列车用的司机室风道,市域列车包括司机室主体,其特征在于,所述市域列车用的司机室风道包括:
风道主体,设置在所述司机室主体的上部,所述风道主体连通于所述市域列车的空调机组;
上部风管,所述上部风管的一端连通于所述风道主体,所述上部风管的另一端连通于所述司机室主体的顶部,用于为所述司机室主体的顶部送风口供风;
侧部风管,所述侧部风管的一端连通于所述风道主体,所述侧部风管的另一端连通于所述司机室主体的下部,用于为所述司机室主体的底部送风口供风;以及
窗部风管,所述窗部风管的一端连通于所述风道主体,所述窗部风管的另一端设置在所述司机室主体的前窗玻璃和侧窗玻璃之间,用于为所述前窗玻璃和所述侧窗玻璃送风。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市域列车用的司机室风道,其特征在于,所述侧窗玻璃包括分别设置在所述司机室主体的两侧的第一侧窗和第二侧窗,所述窗部风管包括:
第一窗部软管,所述第一窗部软管的第一端与所述风道主体的第一侧部连通,所述第一窗部软管的第二端设置在所述前窗玻璃与所述第一侧窗之间,所述前窗玻璃与所述第一侧窗之间设置有第一窗框部,所述第一窗部软管沿所述第一窗框部延伸;以及
第二窗部软管,所述第二窗部软管的第一端与所述风道主体的第二侧部连通,所述第二窗部软管的第二端设置在所述前窗玻璃与所述第二侧窗之间,所述前窗玻璃与所述第二侧窗之间设置有第二窗框部,所述第二窗部软管沿所述第二窗框部延伸。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市域列车用的司机室风道,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窗部软管的第二端设置有第一导风件,所述第一导风件与所述第一窗部软管连通,所述第一导风件安装于所述第一窗框部,所述第一导风件的出风口朝向所述第一侧窗,所述第一窗框部设置有第三导风件,所述第一窗部软管的第二端连通于所述第三导风件,所述第三导风件的出风口朝向所述前窗玻璃;
所述第二窗部软管的第二端设置有第二导风件,所述第二导风件与所述第二窗部软管连通,所述第二导风件安装于所述第二窗框部,所述第二导风件的出风口朝向所述第二侧窗,所述第二窗框部设置有第四导风件,所述第二窗部软管的第二端连通于所述第四导风件,所述第四导风件的出风口朝向所述前窗玻璃。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市域列车用的司机室风道,其特征在于,所述上部风管包括:
第一上部软管,所述第一上部软管的第一端连通于所述风道主体的第三侧部,所述第一上部软管的第二端连通于所述司机室主体的顶部的中部;以及
第二上部软管,所述第二上部软管的第一端连通于所述风道主体的第三侧部,所述第二上部软管的第二端连通于所述司机室主体的顶部的侧部。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市域列车用的司机室风道,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上部软管的数量为多个,所述司机室主体的顶部的中部开设有多个进风口,所述进风口连通于所述司机室主体的顶部送风口,所述第一上部软管的第二端设置有密封的第一转接件,所述第一上部软管通过所述第一转接件安装于所述进风口。
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市域列车用的司机室风道,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上部软管的数量为多个,多个所述第二上部软管分别设置在所述司机室主体的顶部的两侧,所述司机室主体的顶部的两侧还设置有多个连通于所述司机室主体的顶部送风口的第二转接件,多个所述第二上部软管的第二端分别与多个所述第二转接件连通。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市域列车用的司机室风道,其特征在于,所述侧部风管包括:
第一侧部软管,所述第一侧部软管的第一端连通于所述风道主体的第一侧部,所述第一侧部软管的第二端设置有第一地板风道件,所述第一地板风道件安装于所述司机室主体的第一侧的下部,所述第一地板风道件连通所述第一侧部软管与所述司机室主体的底部送风口;以及
第二侧部软管,所述第二侧部软管的第一端连通于所述风道主体的第二侧部,所述第二侧部软管的第二端设置有第二地板风道件,所述第二地板风道件安装于所述司机室主体的第二侧的下部,所述第二地板风道件连通所述第二侧部软管与所述司机室主体的底部送风口。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市域列车用的司机室风道,其特征在于,所述风道主体设置在所述司机室主体的远离所述前窗玻璃的侧部,所述风道主体设置有吊装结构件,所述风道主体吊设在所述市域列车的车体的上部。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市域列车用的司机室风道,其特征在于,所述上部风管、所述侧部风管以及所述窗部风管通过环形结构件固定于所述司机室主体的外部。
10.一种市域列车,其特征在于,所述市域列车包括司机室主体以及权利要求1至9中任一项所述的市域列车用的司机室风道。
CN202311152694.6A 2023-09-07 2023-09-07 一种市域列车用的司机室风道及市域列车 Pending CN116923468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11152694.6A CN116923468A (zh) 2023-09-07 2023-09-07 一种市域列车用的司机室风道及市域列车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11152694.6A CN116923468A (zh) 2023-09-07 2023-09-07 一种市域列车用的司机室风道及市域列车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6923468A true CN116923468A (zh) 2023-10-24

Family

ID=8839265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311152694.6A Pending CN116923468A (zh) 2023-09-07 2023-09-07 一种市域列车用的司机室风道及市域列车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6923468A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4596192A (en) Universal vehicle system for the public local traffic
WO2022116697A1 (zh) 胶轮列车
CN112537373B (zh) 列车车体及胶轮列车
CN204452452U (zh) 一种带天窗低地板有轨电车
CN108146458A (zh) 车辆车体及空铁车辆
CN103935372A (zh) 一种轨道车辆底架结构
CN209142124U (zh) 适用于长大坡道的内燃交流电传动的接触网检修作业车
CN203844755U (zh) 一种轨道车辆底架结构
CN107839696A (zh) 一种永磁轴式直驱空地共享立体快速轨道交通系统
CN103213583A (zh) 双层运行城市轨道交通系统
CN112849176B (zh) 车厢及轨道车辆
CN108749835A (zh) 一种隔音风挡
CN109278770A (zh) 适用于长大坡道的内燃交流电传动的接触网检修作业车
CN116923468A (zh) 一种市域列车用的司机室风道及市域列车
CN204323511U (zh) 立交桥式公交车
CN112406920B (zh) 车厢及轨道车辆
CN108657212B (zh) 列车的底架和列车头车
CN202499138U (zh) 双层运行城市轨道交通系统
CN214874792U (zh) 一种智能综合巡检检测车
CN112849162B (zh) 动车组列车
CN108791335A (zh) 实现隧道全断面检查的双端操纵轨道车
JP3576436B2 (ja) 電車
CN205573957U (zh) 胶轮低地板智能轨道列车的铰接棚风道装置
CN113247027A (zh) 一种智能综合巡检检测车
CN108883780A (zh) 具有顶部过渡元件的铁路牵引车辆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