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6917787A - 光缆 - Google Patents

光缆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6917787A
CN116917787A CN202280016144.9A CN202280016144A CN116917787A CN 116917787 A CN116917787 A CN 116917787A CN 202280016144 A CN202280016144 A CN 202280016144A CN 116917787 A CN116917787 A CN 116917787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section
reinforcing sheet
outer skin
optical cable
sheath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280016144.9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佐藤真之介
引间大辅
竹田大树
大里健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Fujikura Ltd
Original Assignee
Fujikura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Fujikura Ltd filed Critical Fujikura Ltd
Publication of CN116917787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6917787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BOPTICAL ELEMENTS, SYSTEMS OR APPARATUS
    • G02B6/00Light guides; Structural details of arrangements comprising light guides and other optical elements, e.g. couplings
    • G02B6/44Mechanical structures for providing tensile strength and external protection for fibres, e.g. optical transmission cables
    • G02B6/4401Optical cables
    • G02B6/4429Means specially adapted for strengthening or protecting the cables
    • G02B6/443Protective covering
    • G02B6/4432Protective covering with fibre reinforcements
    • G02B6/4433Double reinforcement laying in straight line with optical transmission element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BOPTICAL ELEMENTS, SYSTEMS OR APPARATUS
    • G02B6/00Light guides; Structural details of arrangements comprising light guides and other optical elements, e.g. couplings
    • G02B6/44Mechanical structures for providing tensile strength and external protection for fibres, e.g. optical transmission cables
    • G02B6/4401Optical cables
    • G02B6/4429Means specially adapted for strengthening or protecting the cables
    • G02B6/443Protective covering

Landscapes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Optics & Photonics (AREA)
  • Insulated Conductors (AREA)
  • Light Guides In General And Applications Therefor (AREA)
  • Glass Compositions (AREA)
  • Optical Fibers, Optical Fiber Cores, And Optical Fiber Bundles (AREA)
  • Photoreceptors In Electrophotography (AREA)

Abstract

本公开所涉及的光缆具备:光纤;外皮,收容上述光纤;以及筒状的加强片,设置在上述光纤与外皮之间。在本公开所涉及的光缆中,在与长度方向垂直的截面设置有:上述加强片与上述外皮被粘接的第一区间;和上述加强片与上述外皮的粘接强度比上述第一区间的上述粘接强度弱的第二区间。

Description

光缆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光缆。
本申请基于2021年5月17日向日本申请的日本特愿2021-083454号来主张优先权,将其内容援引至此。
背景技术
在专利文献1中记载了为了保护光纤免受老鼠、松鼠等的啃咬,在外皮(外部护套)的内侧配置金属制的加强片。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17-72801号公报
若粘接了外皮与加强片的光缆被扭转,则存在以外皮破裂的方式损伤的担忧。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抑制外皮的损伤。
用于实现上述目的的主要发明为一种光缆,其特征在于,具备:光纤;外皮,收容上述光纤;以及筒状的加强片,设置在上述光纤与外皮之间,在与长度方向垂直的截面设置有:上述加强片与上述外皮被粘接的第一区间;和上述加强片与上述外皮的粘接强度比上述第一区间的上述粘接强度弱的第二区间。
关于本发明的其他特征,根据后述的说明书及附图的记载而变得明确。
根据本发明,能够抑制外皮的损伤。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施方式的光缆1的剖视图。
图2是本实施方式的光缆1的说明图。
图3A是第一变形例的光缆1的说明图。图3B是第二变形例的光缆1的说明图。
图4是在外皮20埋设有抗张力体25的光缆1的剖视图。
图5是扭转了比较例的光缆1的样子的说明图。
具体实施方式
根据后述的说明书及附图的记载,至少以下的方式变得明确。
方式1为一种光缆,其特征在于,具备:光纤;外皮,收容上述光纤;以及筒状的加强片,设置在上述光纤与外皮之间,在与长度方向垂直的截面设置有:上述加强片与上述外皮被粘接的第一区间;上述加强片与上述外皮的粘接强度比上述第一区间的上述粘接强度弱的第二区间。根据这样的光缆,能够抑制外皮的损伤。
方式2是在方式1的光缆的基础上完成的,在将上述第二区间相对于上述加强片的整周的比例设为A(%)、将构成上述外皮的树脂的断裂伸长率设为B(%)时,A与B之积为500以上。由此,能够抑制外皮的损伤。
方式3是在方式2的光缆的基础上完成的,上述第二区间相对于上述加强片的整周的比例为50%以下。由此,能够抑制外皮的损伤。
方式4是在方式1~3中任一项的光缆的基础上,上述第二区间的上述粘接强度为0.5N/mm以下。由此,在扭转时第二区间的外皮易伸长变形,能够抑制外皮的损伤。
方式5是在方式1~4中任一方式的光缆的基础上完成的,上述第二区间设置于包括卷绕成筒状的上述加强片的外端的区域。由此,易抑制外皮的损伤。
方式6是在方式5的光缆的基础上完成的,上述第二区间从上述外端起向卷绕成筒状的上述加强片的两边缘重叠的重叠部侧设置。由此,光缆的制作变得简易。
方式7是在方式5的光缆的基础上完成的,上述第二区间配置为沿周向跨越上述外端。由此,易抑制外皮的损伤。
方式8是在方式1~4中任一方式的光缆的基础上完成的,上述第二区间设置于卷绕成筒状的上述加强片的两边缘重叠的重叠部以外的非重叠部,上述加强片的外端与上述第二区间的端部不一致。即使是这样的构造也易抑制外皮的损伤。
方式9是在方式1~8中任一方式的光缆的基础上完成的,在上述加强片与上述外皮之间未配置除粘接剂以外的部件。由此,成为容易调整粘接强度的结构。
方式10是在方式1~9中任一方式的光缆的基础上完成的,在上述外皮未埋设抗张力体。由此,易抑制外皮的损伤。
方式11是在方式1~9中任一方式的光缆的基础上完成的,在上述外皮埋设有抗张力体,上述抗张力体配置于上述外皮中的上述第二区间的外侧的区域。由此,易抑制外皮的损伤。
===本实施方式===
图1是本实施方式的光缆1的剖视图。此外,截面是与光缆1的长度方向垂直的面。
光缆1是收容有光纤12的线缆。本实施方式的光缆1具有光纤12、外皮20及加强片30。这里,光缆1具有:具有光纤12的内部线缆10;和由外皮20及加强片30构成的保护管3。
内部线缆10为具有光纤12并被收容于外皮20的线缆。图中的内部线缆10具有纤芯11和内部护套14。纤芯11具备多个光纤12,并被收容于内部护套14。纤芯11既可以通过使多个光纤12集合来构成,也可以由一张或多张光纤带构成,还可以由一根光纤构成。另外,也可以用片状部件(例如压卷带13)包裹光纤12、或者用绳状部件捆扎光纤12来构成纤芯11。内部护套14为包覆纤芯11的部件。在内部护套14埋设有抗张力体15。不过,内部护套14也可以不具备抗张力体15。图中的内部线缆10是无插槽构造的中心束管型的光缆。不过,内部线缆10也可以是插槽型线缆、松套管线缆。
另外,光缆1也可以不具备被内部护套14包覆的内部线缆10。例如,也可以将纤芯11直接收容于保护管3(外皮20及加强片30),来代替内部线缆10。不过,通过被内部护套14包覆的内部线缆10收容于外皮20(及加强片30),从而在用工具切开外皮20(及加强片30)时,能够抑制光纤12的损伤。
外皮20为收容光纤12的部件(外部护套)。图中的外皮20是收容具有光纤12的内部线缆10的部件。外皮20构成为圆筒状。外皮20设置于加强片30的外周。外皮20例如由聚乙烯(PE)、聚氯乙烯(PVC)等树脂构成。外皮20通过在加强片30的外周挤压成型熔融树脂而形成。此外,在图中的外皮20未埋设抗张力体等其他部件。不过,如后述那样,也可以在外皮20的内部埋设抗张力体。
加强片30是配置在光纤12与外皮20之间的片状的部件。加强片30以被成形为筒状的状态沿着外皮20的内侧配置。在加强片30的外侧设置有外皮20。在加强片30的内侧收容有光纤12(这里为内部线缆10)。在加强片30的内侧也可以收容例如撕裂绳(lip cord)23那样的其他部件。不过,在加强片30与外皮20之间未夹着除粘接剂以外的部件(例如撕裂绳等)。通过在加强片30与外皮20之间不配置除粘接剂以外的部件(例如撕裂绳等),从而加强片30与外皮20的粘接强度(后述)的调整变得容易。
加强片30例如由金属制的片构成。具体而言,加强片30由不锈钢、铜、铜合金等金属制的片构成。通过将金属制的加强片30配置在光纤12与外皮20之间,从而能够保护光纤12免受老鼠、松鼠等的啃咬。不过,只要能够抑制光纤12免受老鼠、松鼠等的啃咬,则加强片30的材料并不局限于金属。例如,加强片30的材料也可以是由碳纤维、玻璃纤维、芳族聚酰胺纤维构成的FRP(纤维强化塑料)。
加强片30通过将片状的部件卷绕成筒状而构成。卷绕成筒状的加强片30的侧面也可以如波纹管那样构成为波纹状。在图中,绘制为加强片30的所有侧面与外皮20接触,但也可以不是加强片30的所有侧面与外皮20接触。例如,在加强片30为波纹管的情况下,有时外皮20不进入至波纹状的侧面的谷的部位,因此有时波纹状的侧面的一部分(谷的部位)不与外皮20的内周面接触。
加强片30通过使宽度方向的两边缘重叠而成形为螺旋状(筒状)。加强片30的周向的两边缘重叠。在以下的说明中,将加强片30的两边缘重叠的部位称为“重叠部31”。另外,将重叠部31的外侧的加强片30的部位(区域)称为“外区域31A”,将重叠部31的内侧的加强片30的部位(区域)称为“内区域31B”。另外,将加强片30的外侧的端部(接缝)称为“外端33”。此外,外区域31A包括外端33。另外,将加强片30的除重叠部31以外的部位(区域)称为中央区域或非重叠部。
此外,在重叠部31中,优选加强片30的两边缘(外区域31A的下侧与内区域31B的上侧)被粘接。由此,易保持加强片30的形状。不过,在重叠部31中加强片30的两边缘也可以不被粘接。重叠部31的两端(外区域31A的下侧与内区域31B的上侧)沿着周向。与重叠部31的两端立起(沿着径向)的情况相比,通过重叠部31的两端沿着周向,从而即使在光缆1内的狭窄空间也能够扩大重叠部31的面积。
图5是扭转了比较例的光缆1的样子的说明图。此外,“扭转”意味着扭绞光缆,意味着将光缆在长度方向上分开的两个位置相互相对地向相反方向转动(或者,当在长度方向上分开的两个位置中的一个位置固定了光缆的状态下,在另一个位置转动光缆)。这里,为了简化附图,省略了加强片30的内侧的结构的图示。
在比较例中,外皮20与加强片30的外周的整个区间之间以规定的粘接强度粘接。例如,预先在加强片30的外周面的整个区间设置粘接层(例如热熔融型的粘接带),在成形为圆筒状的加强片30的外周挤压成型外皮20(熔融树脂),由此在加强片30的外周的整个区间与外皮20之间,加强片30与外皮20以规定的粘接强度被粘接。不过,在加强片30的外端33无法设置粘接层,因此加强片30的外端33与外皮20之间成为没有被粘接的部位(非粘接部)。
若比较例的光缆1被扭转,则外皮20因在外皮20产生的应力而欲沿周向伸长。不过,在比较例中,在加强片30的外周的整个区间,加强片30与外皮20被粘接(外皮20被加强片30束缚),因此仅加强片30的外端33附近的外皮20(非粘接部附近的外皮20)沿周向伸长变形。即,在比较例中,光缆1被扭转时的伸长应变集中于图中的粗线所示的部位(加强片30的外端33附近的外皮20;非粘接部附近的外皮20)。其结果是外皮20的伸长应变易超过允许值(相当于后述的断裂伸长率),存在外皮20以加强片30的外端33为起点破裂的担忧。
图2是本实施方式的光缆1的说明图。为了简化附图,省略了加强片30的内侧的结构的图示。
在本实施方式中,在与长度方向垂直的截面中,在加强片30与外皮20之间沿周向设置有第一区间41和第二区间42。在图中,第一区间41用细线示出,第二区间42用粗线示出。在以下的说明中,有时将第一区间41的外侧(外周)的外皮20称为“第一外皮21”,将第二区间42的外侧的外皮称为“第二外皮22”。即,第一区间41设置在加强片30与第一外皮之间,第二区间42设置在加强片30与第二外皮之间。在图中,第二外皮22用阴影剖面线示出。
在第一区间41中,与比较例同样,加强片30与外皮20(第一外皮21)被粘接。第二区间42的加强片30与外皮20(第二外皮)的粘接强度比第一区间41的加强片30与外皮20(第一外皮)的粘接强度弱。此外,在第二区间42中,加强片30与外皮20(第二外皮)也可以不被粘接。
如已说明过那样,若光缆1被扭转,则外皮20因在外皮20产生的应力而沿周向伸长。在本实施方式中,第二区间42的粘接强度比较弱,因此在第二外皮22(第二区间42的外周的外皮20;参照图中的阴影剖面线)比在第一外皮21(第一区间41的外周的外皮20)更允许周向上的伸长变形。在本实施方式中,与比较例相比,能够伸长变形的部位(第二外皮22;图中的标注了阴影剖面线的部位)沿周向较宽,因此能够使外皮20的伸长应变分散。其结果是,在本实施方式中,与比较例相比,能够抑制外皮20的损伤。
加强片30与外皮20的粘接强度能够作为所谓的剥离强度进行测定。具体而言,粘接强度如以下那样进行测定。首先,通过沿着周向切取光缆1的外皮20及加强片30来制作长条形状的试验片。在试验片的一端(周向的一端),为了使加强片30与外皮20的粘接接合部的破坏在相当于周向的方向上发展,以粘接接合部、加强片30及外皮20成为T字形的方式施加剥离应力。然后,测定加强片30与外皮20的粘接接合部被破坏时的剥离强度(单位:N/mm),将该剥离强度作为粘接强度。在本实施方式中,第二外皮22与加强片30的粘接接合部被破坏时的剥离强度(单位:N/mm)比第一外皮21与加强片30的粘接接合部被破坏时的剥离强度弱。
此外,第二区间42的加强片30与外皮20(第二外皮22)的粘接强度优选为0.5N/mm以下(后述)。若第二区间42的加强片30与外皮20的粘接强度为0.5N/mm以下,则在光缆1扭转时,在第二区间42成为加强片30与外皮20剥离的状态,第二区间42的外皮20成为能够沿周向伸长变形的状态(其结果是能够抑制外皮20的损伤)。
本实施方式的图2所示的截面在光缆1的整个长度方向上为相同的结构。此外,若假设在光缆1的长度方向的一部分存在未设置第二区间42的部位,则在未设置第二区间42的部位(特别是图5的比较例的粗线所示的部位),存在光缆1被扭转时的伸长应变集中而导致外皮20破裂的担忧。因此,优选图2所示的截面的结构在光缆1的长度方向上连续。不过,如已说明过那样,在加强片30为波纹管的情况下,有时波纹状的侧面的一部分(谷的部位)不与外皮20的内周面接触,在该情况下,有时在光缆1的长度方向的一部分中加强片30的波纹状的侧面的周向的整个区间不与外皮20粘接(有时在加强片30的外周面没有与外皮20粘接的部位)。像这样在加强片30的外周面的周向的整个区间没有与外皮20粘接那样的部位(截面),由于在光缆1被扭转时没有伸长应变集中的部位,因此也可以不设置本实施方式的第一区间41及第二区间42。即使在这样的情况下,也只要在加强片30的外周面粘接于外皮20的部位(截面)设置本实施方式的第一区间41及第二区间42即可。由此,在加强片30的外周面粘接于外皮20的部位(截面),能够抑制外皮20的损伤。
使第二区间42的粘接强度比第一区间41的粘接强度弱的方法例如如下所述。首先,准备预先设置有粘接层的加强片30。例如,通过将热熔融型的粘接带贴合于加强片30,从而能够在加强片30设置粘接层。此外,通过将比加强片30的宽度窄的粘接带贴合于加强片30,从而成为在相当于加强片30的第二区间42的区域未设置粘接层的状态(例如,成为在相当于第二区间42的区域不粘贴粘接带的状态)。接下来,将加强片30成形为圆筒状,并且在圆筒状的加强片30的外周挤压成型外皮20(熔融树脂)。在第一区间41预先设置有粘接层,因此利用挤压成形时的外皮20(熔融树脂)的热来在第一区间41经由粘接层将加强片30与外皮20(第一外皮21)粘接。另外,在重叠部31的内区域31B也预先设置有粘接层,因此利用挤压成形时的外皮20(熔融树脂)的热来在重叠部31将加强片30的两端粘接。另一方面,在第二区间42未设置粘接层,因此第二区间42的粘接强度比第一区间41的粘接强度弱。
此外,也能够不使用粘接层而使第二区间42的粘接强度比第一区间41的粘接强度弱。例如,当在圆筒状的加强片30的外周挤压成型外皮20(熔融树脂)时,在相当于第二区间42的部位,与相当于第一区间41的部位相比,在外皮20(熔融树脂)与加强片30之间形成空间,由此能够不使用粘接层而使第二区间42的粘接强度比第一区间41的粘接强度弱。在该情况下,例如,使挤压成型装置的成型冲模(决定外皮20的形状的夹具)的相当于外皮20的内周面的第二区间42的部位为椭圆形状或者向外侧突出的形状,从而能够在相当于第二区间42的部位的外皮20(熔融树脂)与加强片30之间形成空间,由此,能够使第二区间42的粘接强度比第一区间41的粘接强度弱。
不过,使第二区间42的粘接强度比第一区间41的粘接强度弱的方法并不局限于上述的方法(后述)。
在图2所示的例子中,在卷绕成筒状的加强片30的外侧的边缘部与外皮20之间设置有第二区间42,在包括外端33的区域设置有第二区间42。通过在包括外端33的区域设置第二区间42,从而易抑制以外端33为起点的外皮20的破裂(参照图5)。
在图2所示的例子中,加强片30的外端33配置于第二区间42的周向的端部,第二区间42从外端33向重叠部31侧的区域(从外端33起靠外区域31A的区域)设置。像这样,在第二区间42从外端33起靠重叠部31设置的情况下,准备在加强片30的相当于第二区间42的区域未设置粘接层的加强片30(进一步,将这样的加强片30成形为圆筒状,并在圆筒状的加强片30的外周挤压成型外皮20),从而能够使第二区间42的粘接强度比第一区间41的粘接强度弱。因此,能够简易地制作光缆1。
图3A是第一变形例的光缆1的说明图。图3B是第二变形例的光缆1的说明图。
在第一变形例及第二变形例中,也在与长度方向垂直的截面,在加强片30与外皮20之间设置有第一区间41和第二区间42。在图3A及图3B中,第一区间41用细线示出,第二区间42用粗线示出。另外,在图中,第二外皮22用阴影剖面线示出。在第一变形例及第二变形例中,第二区间42的加强片30与外皮20(第二外皮22)的粘接强度也比第一区间41的加强片30与外皮20(第一外皮21)的粘接强度弱。
在图3A所示的第一变形例中,第二区间42配置为沿周向跨越加强片30的外端33。换言之,在第二区间42的周向的中央部配置有加强片30的外端33。在第一变形例中,不是仅从外端33向重叠部31侧设置有第二区间42,在从外端33向中央区域(重叠部31以外的区域;非重叠部)侧也设置有第二区间42。在第一变形例中,也在包括外端33的区域设置有第二区间42,因此易抑制以外端33为起点的外皮20的破裂(参照图5)。
在图3A所示的第一变形例中,使第二区间42的粘接强度比第一区间41的粘接强度弱的方法例如如下所述。首先,准备在加强片30的外周面的整个区间预先设置有粘接层(例如热熔融型的粘接带)的加强片30。接下来,将加强片30成形为圆筒状,并且为了减弱第二区间42的粘接强度,对相当于第二区间42的区域进行加热(预热)。接下来,在圆筒状的加强片30的外周挤压成型外皮20(熔融树脂)。在第一区间41预先设置有粘接层,因此利用挤压成形时的外皮20(熔融树脂)的热在第一区间41中借助粘接层将加强片30与外皮20(第一外皮21)粘接。另一方面,在第二区间42中,粘接层被预热过,由此第二区间42的粘接强度比第一区间41的粘接强度弱。
此外,在第一变形例中,也可以准备在相当于加强片30的第二区间42的区域未设置粘接层的加强片30(进一步,将这样的加强片30成形为圆筒状,并在圆筒状的加强片30的外周挤压成型外皮20),从而使第二区间42的粘接强度比第一区间41的粘接强度弱。不过,在该方法中,难以兼顾在重叠部31将加强片30的两端粘接和在从外端33起向中央区域侧设置第二区间42。因此,在第一变形例中,优选在将加强片30成形为圆筒状后,对粘接层进行预热,由此减弱第二区间42的粘接强度。
在图3B所示的第二变形例中,第二区间42配置于中央区域(重叠部31以外的区域;非重叠部)。在第二变形例中,在加强片30的外区域31A未设置第二区间42。在第二变形例中,第二区间42配置于加强片30的中央区域(重叠部31以外的区域;非重叠部),并且加强片30的外端33与第二区间42的端部不一致。
在第二变形例的情况下,准备在相当于第二区间42的区域未设置粘接层的加强片30(进一步,将这样的加强片30成形为圆筒状,并在圆筒状的加强片30的外周挤压成型外皮20),从而能够使第二区间42的粘接强度比第一区间41的粘接强度弱。另外,在第二变形例的情况下,与第一变形例同样,也能够在将加强片30成形为圆筒状后,对粘接层进行预热,由此减弱第二区间42的粘接强度。
在图3B所示的第二变形例中,也是第二区间42的加强片30与外皮20(第二外皮22)的粘接强度比第一区间41的加强片30与外皮20(第一外皮21)的粘接强度弱,因此在光缆1扭转时,在第二外皮22(第二区间42的外周的外皮20;参照图3B的阴影剖面线)比在第一外皮21(第一区间41的外周的外皮20)更允许周向上的伸长变形。因此,在第二变形例中,与比较例相比,能够伸长变形的部位(第二外皮22;图中的标注了阴影剖面线的部位)也沿周向较宽,因此能够使外皮20的伸长应变分散,能够抑制外皮20的损伤。
在图3B所示的第二变形例的情况下,与图2及图3A所示的光缆1相比,存在易产生以加强片30的外端33为起点的外皮20的破裂的担忧。因此,如图2及图3A所示,优选第二区间42设置于包括加强片30的外端33的区域。此外,与图3A所示的光缆1相比,图2所示的光缆1不需要在将加强片30成形为圆筒状后减弱第二区间42的粘接强度的工序(例如预热工序),因此能够简易地制作。另一方面,图3A所示的光缆1在第二区间42的周向的中央部配置有加强片30的外端33,因此与图2所示的光缆1相比,易抑制以加强片30的外端33为起点的外皮20的破裂。
图4是在外皮20埋设了抗张力体25的光缆1的剖视图。
在上述的图1、图2、图3A及图3B所示的光缆1的外皮20未埋设抗张力体,但如图4所示,也可以在外皮20埋设有抗张力体25。若在外皮20埋设了抗张力体25的光缆1被扭转,则在抗张力体25附近,外皮20不易沿周向伸长变形,在远离抗张力体25的部位中,外皮20易沿周向伸长变形。因此,在将抗张力体埋设于外皮20的情况下,优选将抗张力体25埋设于第一区间41的外侧(外周)的外皮20(第一外皮21),而不将抗张力体25埋设于第二区间42的外侧的外皮20(第二外皮22;图中的阴影剖面线的区域)。换言之,优选不在埋设于外皮20的抗张力体25的内侧(抗张力体的附近;抗张力体的正下方)配置第二区间42。由此,与第一外皮21相比,第二外皮22易沿周向伸长变形,能够抑制外皮20的损伤。此外,在如上述的光缆1那样在外皮20未埋设抗张力体25的情况下,不会产生外皮20因抗张力体25而不易沿周向伸长变形的情况。因此,如上述的光缆1那样,也优选在外皮20未埋设抗张力体25。
<实施例>
制作图1(及图2)所示的构造的光缆1,对光缆1进行了扭转试验。具体而言,将光纤12的根数设为864根,制作多种使第二区间42的比例和构成外皮20的树脂的种类分别不同的光缆1,对各个光缆1实施了依照ICEA S 87-640的扭转试验。此外,在扭转试验中,针对每1米将光缆1向正方向及负方向扭转180度,确认了光缆1的外观的异常(这里为外皮20的破裂)。在光缆1的外观没有异常的情况下评价为“合格”,在光缆1的外观存在异常的情况下评价为“不合格”。
[表1]
上部:A×B的值X
下部:扭转试验的评价结果
如表1所示,这里,将第二区间42相对于加强片30的整周的比例设为A(%),将构成外皮20的树脂的断裂伸长率设为B(%)。如已说明的那样,在本实施方式中,由于设想第二区间42的外周的第二外皮22(图2的阴影剖面线的区域)沿周向伸长变形,因此计算第二区间42的比例A(%)与外皮20(第二外皮22)的断裂伸长率B(%)之积的值X(=A×B),在表1中,将X的值与扭转试验的评价结果建立关联来示出。
如表1所示那样,在第二区间42的比例为0%的情况下,在扭转试验中产生了外皮20的破裂。产生了外皮20的破裂的原因被认为是因为:集中在外皮20的局部(图5的粗线所示的部位;加强片30的外端33附近的外皮20)的伸长应变超过了外皮20的断裂伸长率。
在第二区间42的比例为3%的情况下,断裂伸长率为50%及100%的外皮20产生破裂,断裂伸长率为200%以上的外皮20没有产生破裂。另外,在第二区间42的比例为5%的情况下,在断裂伸长率为50%的外皮20产生破裂,断裂伸长率为100%以上的外皮20没有产生破裂。像这样,确认了构成外皮20的树脂的断裂伸长率越大、则越能够抑制扭转试验中的外皮20的破裂的产生。
另一方面,在外皮20的断裂伸长率为50%的情况下,在第二区间42的比例为5%以下时产生外皮20的破裂,在第二区间42的比例为10%以上时没有产生外皮20的破裂。另外,在外皮20的断裂伸长率为100%的情况下,在第二区间42的比例为3%以下时产生外皮20的破裂,在第二区间42的比例为5%以上时没有产生外皮20的破裂。像这样,确认了第二区间42的比例越大、则越能够抑制扭转试验中的外皮20的破裂的产生。
如上述那样,确认了构成外皮20的树脂的断裂伸长率越大并且第二区间42的比例越大、则越能够抑制扭转试验中的外皮20的破裂的产生。由此,设想第二区间42的外周的外皮20(图2的阴影剖面线的区域)沿周向伸长变形,因此第二区间42的比例A(%)与外皮20的断裂伸长率B(%)之积的值X(=A×B)越大,则越能够抑制扭转试验中的外皮20的破裂的产生。而且,如表1所示,确认了在第二区间42的比例A(%)与外皮20的断裂伸长率B(%)之积的值X(=A×B)为500以上的情况下、能够抑制扭转试验中的外皮20的破裂的产生。此外,制作图3B所示的构造的光缆1,对光缆1进行了扭转试验,得到了与表1相同的结果。因此,优选第二区间42的比例A(%)与外皮20的断裂伸长率B(%)之积为500以上。
另外,制作多种由断裂伸长率为100%的树脂构成外皮20并且使第二区间42的比例分别不同的光缆1,对各个光缆1实施了依照ICEA S 87-640的扭转试验及拉伸试验。在拉伸试验中,评价了对光缆1施加了2700N的拉伸载荷时的光缆1的外观异常的有无。此外,在拉伸试验中,也确认试验后的光缆1的外观的异常(这里为外皮20的破裂),在光缆1的外观没有异常的情况下评价为“合格”,在光缆1的外观存在异常的情况下评价为“不合格”。
[表2]
如表2所示那样,在第二区间42的比例为0%及3%的情况下,在扭转试验中产生了外皮20的破裂。另一方面,在第二区间42的比例为5%以上的情况下,在扭转试验中没有产生外皮20的破裂。这里断裂伸长率为100%(B=100),因此与表1的扭转试验的结果同样,确认了在第二区间42的比例A(%)与外皮20(第二外皮)的断裂伸长率B(%)之积的值X(=A×B)为500以上的情况下、能够抑制扭转试验中的外皮20的破裂的产生。另一方面,在第二区间42的比例为60%的情况下,在拉伸试验中产生了外皮20的破裂。像这样,确认了若第二区间42成为60%以上,则粘接强度弱的区间超过整周的一半,因此在拉伸试验中不能健全地保证光缆1的构造。因此,优选第二区间42的比例为50%以下(小于60%)。另外,若第二区间42的比例A(%)与外皮20的断裂伸长率B(%)之积为500以上并且第二区间42的比例为50%以下,则在扭转试验时及拉伸试验时两者中能够抑制外皮的破裂。
另外,制作多种使第二区间42的比例A为10%并且使第二区间42的粘接强度(单位:N/mm)不同的光缆1,对各个光缆1实施了依照ICEA S 87-640的扭转试验。
[表3]
如表3所示那样,在第二区间42的粘接强度为1.0N/mm以上的情况下,在扭转试验中产生了外皮20的破裂。其理由被认为是因为:即便第二区间42的粘接强度比第一区间41的粘接强度弱(例如第二区间42的粘接强度为第一区间41的粘接强度的10%左右),但若第二区间42的粘接强度强于规定值,则在扭转试验时在第二区间42成为保持了加强片30与外皮20的粘接的状态(成为第二区间42中的加强片30与外皮20不剥离的状态),在扭转试验时第二区间42的外皮20成为不易沿周向伸长变形的状态,外皮20以加强片30的外端33为起点而破裂。另一方面,如表3所示那样,在第二区间42的粘接强度为0.5N/mm以下的情况下,在扭转试验中没有产生外皮20的破裂。其理由被认为是因为,若第二区间42的粘接强度成为0.5N/mm以下,则在扭转试验时在第二区间42成为加强片30与外皮20(第二外皮22)剥离了的状态,第二外皮22沿周向进行了伸长变形。因此,优选为第二区间42中的加强片30与外皮20(第二外皮22)的粘接强度0.5N/mm以下。
===其他实施方式===
上述的实施方式用于使本发明的理解变容易,并非用于限定性解释本发明。本发明能够不脱离其主旨地进行变更、改进,并且本发明当然包括其等价物。另外,也可以适当组合上述的各实施方式。
例如,在上述的实施方式中,加强片30具有重叠部31,但也可以在加强片30未设置重叠部31。例如,也可以将加强片30的端部彼此焊接,从而不设置重叠部31地将加强片30构成为筒状。像这样,即使是没有重叠部31的结构,当在光缆1被扭转时存在伸长应变易集中的部位的情况下(例如,在应力易集中于加强片30的焊接部附近的外皮20(非粘接部附近的外皮20)的情况下),设置加强片30与外皮20的粘接强度比第一区间41的粘接强度弱的第二区间42也变得有效。
附图标记说明
1…光缆;3…保护管;10…内部线缆;11…纤芯;12…光纤;13…压卷带;14…内部护套;15…抗张力体;20…外皮;21…第一外皮;22…第二外皮;23…撕裂绳;30…加强片;31…重叠部;31A…外区域;31B…内区域;33…外端;41…第一区间;42…第二区间。

Claims (11)

1.一种光缆,其特征在于,具备:
光纤;
外皮,收容所述光纤;以及
筒状的加强片,设置在所述光纤与外皮之间,
在与长度方向垂直的截面设置有:
所述加强片与所述外皮被粘接的第一区间;和
所述加强片与所述外皮的粘接强度比所述第一区间的所述粘接强度弱的第二区间。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光缆,其特征在于,
在将所述第二区间相对于所述加强片的整周的比例设为A(%)、将构成所述外皮的树脂的断裂伸长率设为B(%)时,A与B之积为500以上。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光缆,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二区间相对于所述加强片的整周的比例为50%以下。
4.根据权利要求1~3中任一项所述的光缆,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二区间的所述粘接强度为0.5N/mm以下。
5.根据权利要求1~4中任一项所述的光缆,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二区间设置于包括卷绕成筒状的所述加强片的外端的区域。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光缆,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二区间从所述外端起向卷绕成筒状的所述加强片的两边缘重叠的重叠部侧设置。
7.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光缆,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二区间配置为沿周向跨越所述外端。
8.根据权利要求1~4中任一项所述的光缆,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二区间设置于卷绕成筒状的所述加强片的两边缘重叠的重叠部以外的非重叠部,
所述加强片的外端与所述第二区间的端部不一致。
9.根据权利要求1~8中任一项所述的光缆,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加强片与所述外皮之间未配置除粘接剂以外的部件。
10.根据权利要求1~9中任一项所述的光缆,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外皮未埋设抗张力体。
11.根据权利要求1~9中任一项所述的光缆,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外皮埋设有抗张力体,
所述抗张力体配置于所述外皮中的所述第二区间的外侧的区域。
CN202280016144.9A 2021-05-17 2022-04-27 光缆 Pending CN116917787A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3)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21-083454 2021-05-17
JP2021083454 2021-05-17
PCT/JP2022/019022 WO2022244609A1 (ja) 2021-05-17 2022-04-27 光ケーブル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6917787A true CN116917787A (zh) 2023-10-20

Family

ID=8414056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80016144.9A Pending CN116917787A (zh) 2021-05-17 2022-04-27 光缆

Country Status (7)

Country Link
US (1) US20240053559A1 (zh)
EP (1) EP4343400A1 (zh)
JP (1) JPWO2022244609A1 (zh)
CN (1) CN116917787A (zh)
AU (1) AU2022276276A1 (zh)
CA (1) CA3212017A1 (zh)
WO (1) WO2022244609A1 (zh)

Family Cites Families (9)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4909592A (en) * 1988-09-29 1990-03-20 American Telephone And Telegraph Company, At&T Bell Laboratories Communication cable having water blocking provisions in core
US5509097A (en) * 1994-04-07 1996-04-16 Pirelli Cable Corporation Optical fiber core and cable with reinforced buffer tube loosely enclosing optical fibers
JP6227595B2 (ja) * 2015-06-10 2017-11-08 株式会社フジクラ 光ケーブル
JP6134365B2 (ja) 2015-10-09 2017-05-24 株式会社フジクラ 光ファイバケーブル
JP6921732B2 (ja) * 2017-12-21 2021-08-18 株式会社フジクラ 光ファイバケーブル
JP6676032B2 (ja) * 2017-12-21 2020-04-08 株式会社フジクラ 光ファイバケーブル
JP6851960B2 (ja) * 2017-12-21 2021-03-31 株式会社フジクラ 光ファイバケーブル
JP7363043B2 (ja) * 2019-02-14 2023-10-18 日本電信電話株式会社 光ファイバケーブル
JP7071656B2 (ja) 2019-11-25 2022-05-19 サミー株式会社 弾球遊技機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JPWO2022244609A1 (zh) 2022-11-24
US20240053559A1 (en) 2024-02-15
EP4343400A1 (en) 2024-03-27
CA3212017A1 (en) 2022-11-24
WO2022244609A1 (ja) 2022-11-24
AU2022276276A1 (en) 2023-08-24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11215780B2 (en) Optical fiber cable
JP5719052B1 (ja) 光ケーブル
JP6851960B2 (ja) 光ファイバケーブル
TWI770784B (zh) 光纖電纜及光纖電纜的製造方法
CN116917787A (zh) 光缆
JP7134861B2 (ja) 光ファイバケーブルおよび光ファイバケーブルの製造方法
EP4152067A1 (en) Optical fiber cable
CN114450610B (zh) 线缆以及线缆用加强片
JP2022023503A (ja) 光ファイバケーブル
WO2021070466A1 (ja) 光ファイバケーブルの製造方法および光ファイバケーブル
CN114730648B (zh) 线缆、线缆的制造方法以及保护部件去除方法
US20240053562A1 (en) Optical fiber cable production method, and optical fiber cable
CN114868061B (zh) 牵引终端结构体、带牵引端的光缆以及带牵引端的光缆的制造方法
JP5468915B2 (ja) ドロップケーブル用補強スリーブ
TWI663440B (zh) 光纖單元及光纖電纜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