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6913731A - 电磁继电器 - Google Patents

电磁继电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6913731A
CN116913731A CN202310289143.8A CN202310289143A CN116913731A CN 116913731 A CN116913731 A CN 116913731A CN 202310289143 A CN202310289143 A CN 202310289143A CN 116913731 A CN116913731 A CN 116913731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ontact
magnet
fixed
housing
holding membe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310289143.8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堀江彩太
箕轮亮太
小川真一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Omron Corp
Original Assignee
Omron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Omron Corp filed Critical Omron Corp
Publication of CN116913731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6913731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HELECTRIC SWITCHES; RELAYS; SELECTORS; EMERGENCY PROTECTIVE DEVICES
    • H01H9/00Details of switching devices, not covered by groups H01H1/00 - H01H7/00
    • H01H9/30Means for extinguishing or preventing arc between current-carrying parts
    • H01H9/44Means for extinguishing or preventing arc between current-carrying parts using blow-out magnet
    • H01H9/443Means for extinguishing or preventing arc between current-carrying parts using blow-out magnet using permanent magnet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HELECTRIC SWITCHES; RELAYS; SELECTORS; EMERGENCY PROTECTIVE DEVICES
    • H01H50/00Details of electromagnetic relays
    • H01H50/54Contact arrangements
    • H01H50/60Contact arrangements moving contact being rigidly combined with movable part of magnetic circuit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HELECTRIC SWITCHES; RELAYS; SELECTORS; EMERGENCY PROTECTIVE DEVICES
    • H01H50/00Details of electromagnetic relays
    • H01H50/16Magnetic circuit arrangement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HELECTRIC SWITCHES; RELAYS; SELECTORS; EMERGENCY PROTECTIVE DEVICES
    • H01H50/00Details of electromagnetic relays
    • H01H50/02Bases; Casings; Cover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HELECTRIC SWITCHES; RELAYS; SELECTORS; EMERGENCY PROTECTIVE DEVICES
    • H01H50/00Details of electromagnetic relays
    • H01H50/14Terminal arrangement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HELECTRIC SWITCHES; RELAYS; SELECTORS; EMERGENCY PROTECTIVE DEVICES
    • H01H50/00Details of electromagnetic relays
    • H01H50/16Magnetic circuit arrangements
    • H01H50/18Movable parts of magnetic circuits, e.g. armature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HELECTRIC SWITCHES; RELAYS; SELECTORS; EMERGENCY PROTECTIVE DEVICES
    • H01H50/00Details of electromagnetic relays
    • H01H50/54Contact arrangement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HELECTRIC SWITCHES; RELAYS; SELECTORS; EMERGENCY PROTECTIVE DEVICES
    • H01H50/00Details of electromagnetic relays
    • H01H50/54Contact arrangements
    • H01H50/546Contact arrangements for contactors having bridging contacts

Landscapes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Electromagnetism (AREA)
  • Electromagnets (AREA)
  • Switch Cases, Indication, And Locking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电磁继电器,能够抑制磁铁相对于触点壳体移动。电磁继电器具备第一固定端子、可动接触片、触点壳体、磁铁以及磁铁保持部件。第一固定端子包含第一固定触点。可动接触片包含与第一固定触点对置地配置的第一可动触点。触点壳体收纳第一固定触点和可动接触片。磁铁在触点壳体的内部产生磁场。磁铁保持部件由树脂制成。磁铁保持部包含能够挠曲的挠曲部。磁铁保持部件通过使挠曲部挠曲来保持磁铁。

Description

电磁继电器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电磁继电器。
背景技术
现今,已知有利用磁铁的磁力使触点所产生的电弧伸长来进行灭弧的电磁继电器。磁铁通过吸附至固定于罩的磁轭而被磁轭保持(参照专利文献1)。
现有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12-104366号公报
在专利文献1的电磁继电器中,磁铁通过吸附于磁轭而被磁轭保持。即,磁铁未固定于触点壳体、罩。因此,在电磁继电器受到了冲击时磁铁移动,有对电磁继电器的动作造成不良影响的担忧。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课题在于提供一种能够抑制磁铁相对于触点壳体移动的电磁继电器。
本发明的一个方式的电磁继电器具备第一固定端子、可动接触片、触点壳体、磁铁以及磁铁保持部件。第一固定端子包含第一固定触点。可动接触片包含与第一固定触点对置地配置的第一可动触点。触点壳体收纳第一固定触点和可动接触片。磁铁在触点壳体的内部产生磁场。磁铁保持部件由树脂制成。磁铁保持部包含能够挠曲的挠曲部。磁铁保持部件通过使挠曲部挠曲来保持磁铁。
在该电磁继电器中,通过使磁铁保持部件的挠曲部挠曲来保持磁铁。即,利用通过使挠曲部挠曲而弹性变形所产生的弹性力来保持磁铁。由此,能够抑制磁铁相对于触点壳体移动。其结果,能够抑制在电磁继电器受到了冲击时磁铁移动而对电磁继电器的动作造成不良影响的情况。并且,例如,与利用密封部件固定磁铁的情况相比,能够以简单的结构来抑制磁铁移动,因此能够抑制电磁继电器的制造成本增大。
磁铁保持部件也可以固定于触点壳体。在该情况下,能够将磁铁配置于触点壳体的附近。
磁铁保持部件也可以与触点壳体一体形成。在该情况下,能够削减构件数量。
磁铁保持部件的挠曲部也可以包含从触点壳体的外表面延伸的第一壁和从触点壳体的外表面延伸的第二壁。磁铁也可以被第一壁和第二壁夹持。在该情况下,能够以简单的结构来保持磁铁。
电磁继电器也可以还具备配置于触点壳体的外侧的外壳体。磁铁保持部件也可以固定于外壳体。在该情况下,能够利用外壳体来保持磁铁。
磁铁保持部件也可以包含从外壳体的内表面延伸的第一壁和从外壳体的内表面延伸的第二壁。磁铁也可以被第一壁和第二壁夹持。在该情况下,能够以简单的结构来保持磁铁。
第一可动触点也可以在第一方向上与第一固定触点对置地配置,第一方向包含第一可动触点向第一固定触点接近的接触方向和第一可动触点从第一固定触点离开的离开方向。当从第一方向观察时,磁铁也可以与第一固定端子重叠。在该情况下,在当从第一方向观察时磁铁与第一固定端子重叠的电磁继电器中,能够抑制磁铁相对于触点壳体移动。
第一可动触点也可以在第一方向上与第一固定触点对置地配置,第一方向包含第一可动触点向第一固定触点接近的接触方向和第一可动触点从第一固定触点离开的离开方向。磁铁保持部件也可以从第一方向夹持磁铁。在该情况下,能够利用磁铁保持部件来抑制磁铁沿第一方向移动。
电磁继电器也可以还具备第二固定端子。第二固定端子也可以与第一固定端子分离地配置。第二固定端子也可以包含第二固定触点。可动接触片也可以还包含与第二固定触点对置地配置的第二可动触点。
根据本发明,可提供一种能够抑制磁铁相对于触点壳体移动的电磁继电器。
附图说明
图1是电磁继电器的剖视图。
图2是第一磁铁周边的立体图。
图3是第一磁铁周边的剖视图。
图4是变形例的第一磁铁周边的剖视图。
符号说明
2:壳体(外壳体的一例);3:触点壳体;6:第一固定端子;6a:第一固定触点;7:第二固定端子;7a:第二固定触点;40:第一磁铁(磁铁的一例);60:第一磁铁保持部件(磁铁保持部件的一例);60a:第一壁;60b:第二壁;100:电磁继电器。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参照附图对本发明的一个方式的电磁继电器100的实施方式进行说明。此外,在参照附图时,将X1方向作为左方向,将X2方向作为右方向,将Y1方向作为前方向,将Y2方向作为后方向,将Z1方向作为上方向,将Z2方向作为下方向进行说明。并且,将X1、X2方向作为左右方向,将Y1、Y2方向作为前后方向,将Z1、Z2方向作为上下方向进行说明。上述方向是为了便于说明而定义的,并不限定电磁继电器100的配置方向。
如图1所示,电磁继电器100具备壳体2、触点壳体3、触点装置4以及驱动装置5。
壳体2是大致呈四边形的箱型,例如由树脂等绝缘材料形成。壳体2收纳触点壳体3、触点装置4以及驱动装置5。壳体2是外壳体的一例。
触点壳体3配置于壳体2内。触点壳体3配置于驱动装置5的上部。触点壳体3是大致呈四边形的箱型,由树脂等绝缘材料形成。
触点壳体3包含上壳体31、下壳体32、第一端子支撑部33以及第二端子支撑部34。上壳体31朝向下方开口。上壳体31配置在下壳体32的上部。上壳体31与下壳体32分体。上壳体31例如通过卡扣结合而固定于下壳体32。下壳体32朝向上方开口。下壳体32的上方由上壳体31覆盖。
第一端子支撑部33以及第二端子支撑部34形成于上壳体31。第一端子支撑部33从上壳体31向右方突出。第一端子支撑部33朝向右方开口。第二端子支撑部34从上壳体31向左方突出。第二端子支撑部34朝向左方开口。
触点装置4包含第一固定端子6、第二固定端子7以及可动接触片8。
第一固定端子6以及第二固定端子7是板状的端子,由具有导电性的材料形成。第一固定端子6以及第二固定端子7沿左右方向延伸。第一固定端子6以及第二固定端子7遍及触点壳体3的内部和外部地延伸。第一固定端子6以及第二固定端子7在左右方向上相互分离地配置。第一固定端子6以及第二固定端子7被触点壳体3的上壳体31保持。
第一固定端子6被压入固定于第一端子支撑部33。第一固定端子6从壳体2的右壁2a向外部突出。第一固定端子6相对于壳体2的右壁2a具有间隙,未固定于壳体2。此外,第一固定端子6也可以是被壳体2保持的结构。
第一固定端子6包含第一固定触点6a和第一外部连接部6b。第一固定触点6a被收纳于触点壳体3。第一固定触点6a配置于第一固定端子6的下表面。第一外部连接部6b配置于壳体2的外部。第一外部连接部6b与母线等的未图示的外部端子连接。
第二固定端子7具有与第一固定端子6左右对称的形状。第二固定端子7配置于第一固定端子6的左方。第二固定端子7被压入固定于第二端子支撑部34。第二固定端子7从壳体2的左壁2b向外部突出。第二固定端子7相对于壳体2的左壁2b具有间隙,未固定于壳体2。此外,第二固定端子7也可以是被壳体2保持的结构。
第二固定端子7包含第二固定触点7a和第二外部连接部7b。第二固定触点7a被收纳于触点壳体3。第二固定触点7a配置于第二固定端子7的下表面。第二外部连接部7b配置于壳体2的外部。第二外部连接部7b与母线等的未图示的外部端子连接。
可动接触片8被收纳于触点壳体3。可动接触片8是在一个方向上较长的板状的端子,由具有导电性的材料形成。可动接触片8沿左右方向延伸。可动接触片8能够沿上下方向移动。
可动接触片8包含第一可动触点8a和第二可动触点8b。第一可动触点8a以及第二可动触点8b配置于可动接触片8的上表面。第一可动触点8a在第一方向上与第一固定触点6a对置地配置,第一方向包含第一可动触点8a向第一固定触点6a接近的接触方向和第一可动触点8a从第一固定触点6a离开的离开方向。在本实施方式中,上下方向是第一方向的一例,上方向是接触方向的一例,下方向是离开方向的一例。第二可动触点8b与第二固定触点7a在上下方向上对置地配置。
驱动装置5配置于壳体2的内部。驱动装置5使可动接触片8沿上下方向移动。驱动装置5包含可动机构11、线圈12、可动铁芯13、固定铁芯14、磁轭15、16以及复位弹簧17。
可动机构11与可动接触片8连结。可动机构11包含支架11a、驱动轴11b以及触点弹簧11c。支架11a保持可动接触片8。支架11a与可动接触片8一体移动。驱动轴11b沿上下方向延伸。驱动轴11b以能够相对于支架11a沿上下方向相对移动的方式与支架11a连接。触点弹簧11c配置在支架11a与驱动轴11b之间。触点弹簧11c经由支架11a向上方对可动接触片8进行施力。
若线圈12被施加电压而励磁,则产生使可动铁芯13向上方移动的电磁力。可动铁芯13以能够一体移动的方式固定于驱动轴11b。固定铁芯14在可动铁芯13的上方与可动铁芯13对置地配置。磁轭15、16配置为包围线圈12。磁轭15具有大致呈U字状的形状,与固定铁芯14连接。磁轭16配置于线圈12的下方,与磁轭15连接。复位弹簧17向下方对可动铁芯13进行施力。
电磁继电器100的动作与现有技术相同,因此简单地进行说明。图1示出线圈12未被励磁的状态。在该状态下,第一可动触点8a从第一固定触点6a离开,第二可动触点8b从第二固定触点7a离开。若线圈12被励磁,则可动铁芯13被固定铁芯14吸附而与驱动轴11b一起向上方移动。伴随驱动轴11b的移动,可动接触片8经由触点弹簧11c向上方移动,从而第一可动触点8a与第一固定触点6a接触,第二可动触点8b与第二固定触点7a接触。若停止向线圈12施加电压,则通过复位弹簧17的作用力,驱动轴11b与可动铁芯13一起向下方移动。由此,可动接触片8向下方移动,第一可动触点8a从第一固定触点6a离开,第二可动触点8b从第二固定触点7a离开。
电磁继电器100还具备第一磁铁40、第二磁铁50、第一磁铁保持部件60以及未图示的第二磁铁保持部件。第一磁铁40是磁铁的一例。第一磁铁保持部件60是磁铁保持部件的一例。
第一磁铁40以及第二磁铁50在触点壳体3的内部产生磁场。第一磁铁40以及第二磁铁50是永磁铁。第一磁铁40以及第二磁铁50具有长方体形状。
第一磁铁40配置于壳体2的内部。第一磁铁40配置于触点壳体3的右侧方。第一磁铁40与触点壳体3接触地配置。第一磁铁40配置于第一固定端子6的下方,当从上下方向观察时与第一固定端子6重叠。第一磁铁40配置于第一端子支撑部33的下方,当从上下方向观察时与第一端子支撑部33重叠。第一磁铁40被第一磁铁保持部件60保持。第一磁铁40被压入固定于第一磁铁保持部件60。
第二磁铁50配置于壳体2的内部。第二磁铁50配置于触点壳体3的左侧方。第二磁铁50与触点壳体3接触地配置。第二磁铁50配置为与第一磁铁40在左右方向上对置。第二磁铁50配置于第二固定端子7的下方,当从上下方向观察时与第二固定端子7重叠。第二磁铁50配置于第二端子支撑部34的下方,当从上下方向观察时与第二端子支撑部34重叠。
第一磁铁保持部件60由树脂制成。第一磁铁保持部件60固定于触点壳体3。在本实施方式中,第一磁铁保持部件60与触点壳体3一体形成。第一磁铁保持部件60配置于触点壳体3的右侧部。
第一磁铁保持部件60包含能够挠曲的挠曲部61和支撑部62、63。第一磁铁保持部件60通过使挠曲部61挠曲来保持第一磁铁40。在本实施方式中,挠曲部61能够在前后方向上挠曲,从前后方向夹持第一磁铁40来保持第一磁铁40。
挠曲部61包含第一壁61a和第二壁61b。第一壁61a以及第二壁61b从触点壳体3的外表面延伸。第一壁61a以及第二壁61b从触点壳体3的下壳体32的右壁向右方延伸。第一壁61a以及第二壁61b沿与前后方向正交的方向延伸。
第一壁61a以及第二壁61b能够在前后方向上挠曲。第一壁61a和第二壁61b在前后方向上相互对置地配置。从第一壁61a的后表面到第二壁61b的前表面为止的尺寸比第一磁铁40在前后方向上的尺寸小。
第一磁铁40例如从上方插入到第一壁61a与第二壁61b之间。利用通过使挠曲部61的第一壁61a以及第二壁61b弹性变形而产生的弹性力来保持第一磁铁40。详细而言,在第一磁铁40被第一磁铁保持部件60保持的状态下,处于第一壁61a向前方挠曲、第二壁61b向后方挠曲的状态。即,在第一磁铁40被第一磁铁保持部件60保持的状态下,第一壁61a和第二壁61b处于向相互分离的方向挠曲的状态。由此,第一磁铁40由第一壁61a和第二壁61b在前后方向上夹持,第一磁铁40相对于触点壳体3被固定。
支撑部62、63支撑第一磁铁40的下表面。支撑部62与第一壁61a连接。支撑部63与第二壁61b连接。支撑部62与支撑部63在前后方向上分离。支撑部62也可以与第一壁61a分离。支撑部63也可以与第二壁61b分离。支撑部62、63也可以具有支撑第一磁铁40的右表面的形状。
第二磁铁保持部具有与第一磁铁保持部件60左右对称的形状。第二磁铁保持部配置于触点壳体3的左侧部。第二磁铁保持部保持第二磁铁50。第二磁铁保持部件的结构与第一磁铁保持部件60的结构相同,因此省略说明。
在该电磁继电器100中,通过使第一磁铁保持部件60的挠曲部61挠曲来保持第一磁铁40。即,利用通过使挠曲部61挠曲而弹性变形所产生的弹性力来保持第一磁铁40。由此,能够抑制第一磁铁40相对于触点壳体3移动。其结果,能够抑制在电磁继电器100受到了冲击时第一磁铁40移动而对电磁继电器100的动作造成不良影响的情况。并且,例如,与利用密封部件固定第一磁铁40的情况相比,能够以简单的结构来抑制第一磁铁40移动,因此能够抑制电磁继电器100的制造成本增大。
以上,对本发明的一个方式的电磁继电器的实施方式进行了说明,但本发明并不限定于上述实施方式,在不脱离发明的主旨的范围内能够进行各种变更。
触点壳体3的结构也可以变更。触点壳体3也可以由单一部件构成。触点装置4的结构也可以变更。例如,第一固定端子6以及第二固定端子7也可以是圆柱状的端子。驱动装置5的结构也可以变更。驱动装置5也可以是向下方向按下可动铁芯13的结构。在该情况下,可动接触片8配置于第一固定端子6以及第二固定端子7的上方。
电磁继电器100也可以还具备与第一磁铁40和第二磁铁50连接的磁轭。
第一磁铁保持部件60也可以由与触点壳体3不同的部件构成。也可以省略支撑部62、63。第一磁铁保持部件60也可以包含对第一磁铁40在前后方向上的中央下表面进行支撑的支撑部。
在上述实施方式中,通过使挠曲部61在前后方向上挠曲来保持第一磁铁40。然而,挠曲部61的挠曲方向没有特别限定。例如,也可以是通过使挠曲部61在上下方向或左右方向上挠曲来保持第一磁铁40的结构。并且,第一磁铁40也可以是由两个部件夹持的结构。例如,第一磁铁40也可以是由上壳体31和下壳体32从上下方向夹持的结构。在该情况下,也可以构成为,将挠曲部61的第一壁61a配置于上壳体31,将挠曲部61的第二壁61b配置于下壳体32,由第一壁61a和第二壁61b从上下方向夹持第一磁铁40。
第一磁铁保持部件60也可以具有对第一磁铁40进行导向的形状。例如,在上述实施方式中,挠曲部61的第一壁61a以及第二壁61b的至少一方也可以具有在左右方向上对第一磁铁40进行导向的形状。并且,第一壁61a的前端内表面和/或第二壁61b的前端内表面也可以形成为锥状。在该情况下,在将第一磁铁40配置于第一磁铁保持部件60时,容易向第一壁61a与第二壁61b之间插入磁铁。
第一磁铁保持部件60也可以固定于与触点壳体3不同的部件。例如,也可以如图4所示,第一磁铁保持部件60固定于壳体2(外壳体的一例)。第一磁铁保持部件60也可以与壳体2一体形成。在图4所示的实施例中,第一壁61a以及第二壁61b从壳体2的内表面向左方延伸,第一磁铁40由第一壁61a以及第二壁61b从上下方向夹持。
第一磁铁40的配置也可以变更。也可以将本发明应用于第一磁铁40相对于触点壳体3配置于前方或后方的电磁继电器。例如,在第一磁铁40相对于触点壳体3配置于前方的情况下,第一磁铁保持部件60也可以配置于触点壳体3的前壁。

Claims (9)

1.一种电磁继电器,其特征在于,具备:
第一固定端子,其包含第一固定触点;
可动接触片,其包含与所述第一固定触点对置地配置的第一可动触点;
触点壳体,其收纳所述第一固定触点和所述可动接触片;
磁铁,其在所述触点壳体的内部产生磁场;以及
树脂制的磁铁保持部件,其包含能够挠曲的挠曲部,通过使所述挠曲部挠曲来保持所述磁铁。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磁继电器,其特征在于,
所述磁铁保持部件固定于所述触点壳体。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电磁继电器,其特征在于,
所述磁铁保持部件与所述触点壳体一体形成。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磁继电器,其特征在于,
所述磁铁保持部件的所述挠曲部包含从所述触点壳体的外表面延伸的第一壁和从所述触点壳体的外表面延伸的第二壁,
所述磁铁被所述第一壁和所述第二壁夹持。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磁继电器,其特征在于,
还具备配置于所述触点壳体的外侧的外壳体,
所述磁铁保持部件固定于所述外壳体。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电磁继电器,其特征在于,
所述磁铁保持部件包含从所述外壳体的内表面延伸的第一壁和从所述外壳体的内表面延伸的第二壁,
所述磁铁被所述第一壁和所述第二壁夹持。
7.根据权利要求1至6中任一项所述的电磁继电器,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可动触点在第一方向上与所述第一固定触点对置地配置,所述第一方向包含所述第一可动触点向所述第一固定触点接近的接触方向和所述第一可动触点从所述第一固定触点离开的离开方向,
当从所述第一方向观察时,所述磁铁与所述第一固定端子重叠。
8.根据权利要求1至6中任一项所述的电磁继电器,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可动触点在第一方向上与所述第一固定触点对置地配置,所述第一方向包含所述第一可动触点向所述第一固定触点接近的接触方向和所述第一可动触点从所述第一固定触点离开的离开方向,
所述磁铁保持部件从所述第一方向夹持所述磁铁。
9.根据权利要求1至6中任一项所述的电磁继电器,其特征在于,
还具备第二固定端子,该第二固定端子包含第二固定触点,并与所述第一固定端子分离地配置,
所述可动接触片还包含与所述第二固定触点对置地配置的第二可动触点。
CN202310289143.8A 2022-04-13 2023-03-22 电磁继电器 Pending CN116913731A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22066326A JP2023156772A (ja) 2022-04-13 2022-04-13 電磁継電器
JP2022-066326 2022-04-13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6913731A true CN116913731A (zh) 2023-10-20

Family

ID=8819167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310289143.8A Pending CN116913731A (zh) 2022-04-13 2023-03-22 电磁继电器

Country Status (5)

Country Link
US (1) US20230335362A1 (zh)
JP (1) JP2023156772A (zh)
KR (1) KR20230146983A (zh)
CN (1) CN116913731A (zh)
DE (1) DE102023107529A1 (zh)

Family Cites Familie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12104366A (ja) 2010-11-10 2012-05-31 Panasonic Corp 接点装置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DE102023107529A1 (de) 2023-10-19
JP2023156772A (ja) 2023-10-25
US20230335362A1 (en) 2023-10-19
KR20230146983A (ko) 2023-10-20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10323104B (zh) 继电器
US11295918B2 (en) Electromagnetic relay
CN115083844A (zh) 电磁继电器
JP2022141412A (ja) 電磁継電器
JP5120162B2 (ja) 電磁継電器
JP5549642B2 (ja) 継電器
CN114520129A (zh) 电磁继电器
CN116913731A (zh) 电磁继电器
CN115083839A (zh) 电磁继电器
CN116913733A (zh) 电磁继电器
WO2023188699A1 (ja) 電磁継電器
WO2022185751A1 (ja) 電磁継電器
US20230104469A1 (en) Electromagnetic relay
JP7380028B2 (ja) リレー
WO2023119957A1 (ja) 電磁継電器
WO2024122318A1 (ja) 電磁継電器
CN113272930B (zh) 继电器
WO2024122319A1 (ja) 電磁継電器
WO2023112582A1 (ja) 電磁継電器
CN115588600A (zh) 电磁继电器
JP2022086208A (ja) 電磁継電器
JP2023007923A (ja) 電磁継電器
CN113168999A (zh) 电磁继电器
CN117438252A (zh) 电磁继电器
CN117174537A (zh) 电磁继电器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