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6889373A - 眼科装置 - Google Patents

眼科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6889373A
CN116889373A CN202310325580.0A CN202310325580A CN116889373A CN 116889373 A CN116889373 A CN 116889373A CN 202310325580 A CN202310325580 A CN 202310325580A CN 116889373 A CN116889373 A CN 116889373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eye
distance
optotype
line
targe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310325580.0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多多良阳子
杂贺诚
行森隆史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Topcon Corp
Original Assignee
Topcon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Topcon Corp filed Critical Topcon Corp
Publication of CN116889373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6889373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Classifications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BDIAGNOSIS; SURGERY; IDENTIFICATION
    • A61B3/00Apparatus for testing the eyes; Instruments for examining the eyes
    • A61B3/10Objective types, i.e. instruments for examining the eyes independent of the patients' perceptions or reactions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BDIAGNOSIS; SURGERY; IDENTIFICATION
    • A61B3/00Apparatus for testing the eyes; Instruments for examining the eyes
    • A61B3/02Subjective types, i.e. testing apparatus requiring the active assistance of the patient
    • A61B3/028Subjective types, i.e. testing apparatus requiring the active assistance of the patient for testing visual acuity; for determination of refraction, e.g. phoropters
    • A61B3/032Devices for presenting test symbols or characters, e.g. test chart projectors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BDIAGNOSIS; SURGERY; IDENTIFICATION
    • A61B3/00Apparatus for testing the eyes; Instruments for examining the eyes
    • A61B3/0016Operational features thereof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BDIAGNOSIS; SURGERY; IDENTIFICATION
    • A61B3/00Apparatus for testing the eyes; Instruments for examining the eyes
    • A61B3/0016Operational features thereof
    • A61B3/0025Operational features thereof characterised by electronic signal processing, e.g. eye models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BDIAGNOSIS; SURGERY; IDENTIFICATION
    • A61B3/00Apparatus for testing the eyes; Instruments for examining the eyes
    • A61B3/0016Operational features thereof
    • A61B3/0041Operational features thereof characterised by display arrangements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BDIAGNOSIS; SURGERY; IDENTIFICATION
    • A61B3/00Apparatus for testing the eyes; Instruments for examining the eyes
    • A61B3/0075Apparatus for testing the eyes; Instruments for examining the eyes provided with adjusting devices, e.g. operated by control lever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BDIAGNOSIS; SURGERY; IDENTIFICATION
    • A61B3/00Apparatus for testing the eyes; Instruments for examining the eyes
    • A61B3/0083Apparatus for testing the eyes; Instruments for examining the eyes provided with means for patient positioning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BDIAGNOSIS; SURGERY; IDENTIFICATION
    • A61B3/00Apparatus for testing the eyes; Instruments for examining the eyes
    • A61B3/02Subjective types, i.e. testing apparatus requiring the active assistance of the patient
    • A61B3/022Subjective types, i.e. testing apparatus requiring the active assistance of the patient for testing contrast sensitivity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BDIAGNOSIS; SURGERY; IDENTIFICATION
    • A61B3/00Apparatus for testing the eyes; Instruments for examining the eyes
    • A61B3/02Subjective types, i.e. testing apparatus requiring the active assistance of the patient
    • A61B3/024Subjective types, i.e. testing apparatus requiring the active assistance of the patient for determining the visual field, e.g. perimeter types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BDIAGNOSIS; SURGERY; IDENTIFICATION
    • A61B3/00Apparatus for testing the eyes; Instruments for examining the eyes
    • A61B3/02Subjective types, i.e. testing apparatus requiring the active assistance of the patient
    • A61B3/028Subjective types, i.e. testing apparatus requiring the active assistance of the patient for testing visual acuity; for determination of refraction, e.g. phoropters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BDIAGNOSIS; SURGERY; IDENTIFICATION
    • A61B3/00Apparatus for testing the eyes; Instruments for examining the eyes
    • A61B3/02Subjective types, i.e. testing apparatus requiring the active assistance of the patient
    • A61B3/028Subjective types, i.e. testing apparatus requiring the active assistance of the patient for testing visual acuity; for determination of refraction, e.g. phoropters
    • A61B3/0285Phoropters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BDIAGNOSIS; SURGERY; IDENTIFICATION
    • A61B3/00Apparatus for testing the eyes; Instruments for examining the eyes
    • A61B3/02Subjective types, i.e. testing apparatus requiring the active assistance of the patient
    • A61B3/08Subjective types, i.e. testing apparatus requiring the active assistance of the patient for testing binocular or stereoscopic vision, e.g. strabismus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BDIAGNOSIS; SURGERY; IDENTIFICATION
    • A61B3/00Apparatus for testing the eyes; Instruments for examining the eyes
    • A61B3/10Objective types, i.e. instruments for examining the eyes independent of the patients' perceptions or reactions
    • A61B3/102Objective types, i.e. instruments for examining the eyes independent of the patients' perceptions or reactions for optical coherence tomography [OCT]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BDIAGNOSIS; SURGERY; IDENTIFICATION
    • A61B3/00Apparatus for testing the eyes; Instruments for examining the eyes
    • A61B3/10Objective types, i.e. instruments for examining the eyes independent of the patients' perceptions or reactions
    • A61B3/103Objective types, i.e. instruments for examining the eyes independent of the patients' perceptions or reactions for determining refraction, e.g. refractometers, skiascopes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BDIAGNOSIS; SURGERY; IDENTIFICATION
    • A61B3/00Apparatus for testing the eyes; Instruments for examining the eyes
    • A61B3/10Objective types, i.e. instruments for examining the eyes independent of the patients' perceptions or reactions
    • A61B3/107Objective types, i.e. instruments for examining the eyes independent of the patients' perceptions or reactions for determining the shape or measuring the curvature of the cornea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BDIAGNOSIS; SURGERY; IDENTIFICATION
    • A61B3/00Apparatus for testing the eyes; Instruments for examining the eyes
    • A61B3/10Objective types, i.e. instruments for examining the eyes independent of the patients' perceptions or reactions
    • A61B3/113Objective types, i.e. instruments for examining the eyes independent of the patients' perceptions or reactions for determining or recording eye movement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BDIAGNOSIS; SURGERY; IDENTIFICATION
    • A61B3/00Apparatus for testing the eyes; Instruments for examining the eyes
    • A61B3/10Objective types, i.e. instruments for examining the eyes independent of the patients' perceptions or reactions
    • A61B3/12Objective types, i.e. instruments for examining the eyes independent of the patients' perceptions or reactions for looking at the eye fundus, e.g. ophthalmoscopes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BDIAGNOSIS; SURGERY; IDENTIFICATION
    • A61B3/00Apparatus for testing the eyes; Instruments for examining the eyes
    • A61B3/10Objective types, i.e. instruments for examining the eyes independent of the patients' perceptions or reactions
    • A61B3/14Arrangemen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eye photography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BDIAGNOSIS; SURGERY; IDENTIFICATION
    • A61B3/00Apparatus for testing the eyes; Instruments for examining the eyes
    • A61B3/10Objective types, i.e. instruments for examining the eyes independent of the patients' perceptions or reactions
    • A61B3/14Arrangemen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eye photography
    • A61B3/145Arrangemen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eye photography by video means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BDIAGNOSIS; SURGERY; IDENTIFICATION
    • A61B3/00Apparatus for testing the eyes; Instruments for examining the eyes
    • A61B3/10Objective types, i.e. instruments for examining the eyes independent of the patients' perceptions or reactions
    • A61B3/16Objective types, i.e. instruments for examining the eyes independent of the patients' perceptions or reactions for measuring intraocular pressure, e.g. tonometers
    • A61B3/165Non-contacting tonometers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BDIAGNOSIS; SURGERY; IDENTIFICATION
    • A61B3/00Apparatus for testing the eyes; Instruments for examining the eyes
    • A61B3/18Arrangement of plural eye-testing or -examining apparatus

Landscapes

  •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Life Sciences & Earth Sciences (AREA)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Surgery (AREA)
  • General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Biophysics (AREA)
  • Biomedical Technology (AREA)
  • Heart & Thoracic Surgery (AREA)
  • Medical Informatics (AREA)
  • Molecular Biology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Animal Behavior & Ethology (AREA)
  • Ophthalmology & Optometry (AREA)
  • Public Health (AREA)
  • Veterinary Medicine (AREA)
  • Multimedia (AREA)
  • Human Computer Interaction (AREA)
  • Nuclear Medicine, Radiotherapy & Molecular Imaging (AREA)
  • Radiology & Medical Imaging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Eye Examination Apparatus (AREA)

Abstract

一种眼科装置,不管有没有斜位,在从双眼看的状态下扩大向左右的受检眼提示的视标的亮度差时,都能够检测眼位偏移。当将从左右受检眼到视标的距离作为视标提示距离,将到左右的视线交叉的视线交叉点的距离作为辐辏距离时,具备提示视标的视标投影系统、调整辐辏距离的驱动机构、检测左右受检眼的前眼部图像的观察系统、控制视标投影系统和驱动机构和观察系统的控制部,控制部在将辐辏距离设定为与视标提示距离不同的距离的状态下在任意的视标提示距离提示视标,且逐渐扩大提示给左受检眼的视标与提示给右受检眼的视标的亮度差,并基于前眼部图像检测左右受检眼的视线方向。

Description

眼科装置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眼科装置。
背景技术
以往,公知有如下眼科装置,即,从用双眼视觉确认视标的状态开始,使一方的受检眼的视野逐渐变暗,基于融像被破坏而使该一方的受检眼的视线偏离而产生眼位偏移(视线的偏移)的时刻,来推定受检眼的疲劳度(例如,参照专利文献1)。
现有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17-169601号公报。
发明内容
发明要解决的问题
然而,在现有眼科装置中,是以使一方的受检眼的视野变暗融像被破坏时,产生眼位偏移为前提。但是,在没有外斜位或内斜位的受检者的情况下,由于从双眼看的状态下融像即使被破坏,视线也不会偏离,所以不会发生眼位偏移。因此,存在无法检测眼位偏移,从而无法推定眼疲劳的问题。
本发明是着眼于上述问题而完成的,其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眼科装置,不管有没有斜位,在从双眼看的状态下扩大向左右的受检眼提示的视标的亮度差时,就能够检测眼位偏移。
用于解决问题的手段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的眼科装置,其中,当将从左受检眼及右受检眼到视标的距离作为视标提示距离,将所述左受检眼的视线与所述右受检眼的视线交叉的位置作为视线交叉点,将从所述左受检眼及所述右受检眼到所述视线交叉点的距离作为辐辏距离时,具备:视标提示机构,对所述左受检眼及所述右受检眼提示所述视标,并且能够改变向所述左受检眼提示的所述视标与向所述右受检眼提示的所述视标的亮度差,辐辏调整机构,调整所述辐辏距离,眼信息获取部,获取所述左受检眼及所述右受检眼的眼信息,以及控制部,控制所述视标提示机构、所述辐辏调整机构和所述眼信息获取部;所述控制部构成为,控制所述辐辏调整机构,将所述辐辏距离设定为与所述视标提示距离不同的距离,通过所述视标提示机构在任意的所述视标提示距离提示所述视标,并且逐渐扩大所述亮度差,基于通过所述眼信息获取部所获取的眼信息,检测所述左受检眼的视线方向及所述右受检眼的视线方向。
发明的效果
通过这样构成的本发明的眼科装置,不管有没有斜位,在从双眼看的状态下扩大向左右的受检眼提示的视标的亮度差时,都能够检测眼位偏移。
附图说明
图1是示出第一实施例的眼科装置的外观的立体图。
图2是示意性地示出第一实施例的眼科装置的测定头的驱动机构的说明图。
图3是示出辐辏距离及视标提示距离的说明图。
图4是示出第一实施例的眼科装置的左测定光学系统的结构的说明图。
图5是示出在第一实施例的控制部实施的眼疲劳推定处理的流程的流程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基于如附图所示的第一实施例,对用于实施本发明的眼科装置的方式进行说明。
第一实施例的眼科装置1具有测定受检眼的眼特性的光学系统,是可以客观地及主观地测定受检眼的眼特性的眼科装置。也就是,检测者能够使用眼科装置1进行任意的客观检查及主观检查。此外,在客观检查中,受检眼被光照射,基于其返回光的检测结果测定与受检眼有关的信息(眼特性)。这里,客观检查包括用于获取受检眼的眼特性的测定和用于获取受检眼的图像的拍摄。客观检查有客观屈光测定(屈光测定)、角膜形状测定(角膜曲率测定)、眼压测定、眼底拍摄、使用光学相干断层成像(OpticalCoherenceTomography,以下称为“OCT”)的断层像拍摄(OCT拍摄)、使用OCT的计量等。另外,在主观检查中,向受检者提示视标等,基于对所提示的视标等的受检者的应答,测定与受检眼有关的信息(眼特性)。主观检查有远视用检查、中视用检查、近视用检查、对比度检查、眩光检查等主观屈光测定和视野检查等。
另外,第一实施例的眼科装置1是在受检者睁开左右双眼的状态下,可以同时测定双眼的眼特性的双眼睁开型的眼科装置。此外,在第一实施例的眼科装置1中,也可以通过遮住一只眼或关掉固视标,逐眼测定眼特性。
并且,如图1所示,第一实施例的眼科装置1具备支撑基座10、测定单元20、检测者用控制器30、控制部40以及没有图示的受检者用控制器。以下,从受检者视角看,以左右方向为X方向,以上下方向(铅锤方向)为Y方向,以与X方向及Y方向正交的方向(进深方向)为Z方向。
支撑基座10具有从地面立起的支柱11、被支柱11支撑的眼部检查用台12。眼部检查用台12是为了用于放置检测者用控制器30等用于眼部检查的装置或用具,或支撑受检者的姿势的台子。眼部检查用台12也可以被支柱11支撑为能够调节Y方向的位置(高度位置)。
测定单元20具有臂21、测定头22。臂21的一端被支柱11的前端部支撑,另一端沿Z方向从支柱11向跟前侧(受检者侧)延伸,在前端部安装有测定头22。由此,测定头22在眼部检查用台12的上方经由臂21挂在支柱11上。另外,臂21可以相对于支柱11在Y方向移动。此外,臂21也可以被设为能够相对于支柱11在X方向和Z方向移动。
测定头22是分别各自测定受检者左侧的受检眼E(左受检眼EL)和受检者右侧的受检眼E(右受检眼ER)的眼特性的部分。测定头22具有安装于臂21的前端的左眼用驱动机构23L及右眼用驱动机构23R、设置于左眼用驱动机构23L的下侧的左测定部24L和设置于右眼用驱动机构23R的下侧的右测定部24R。
这里,左测定部24L及右测定部24R成为分别单独对应受检者左右的眼睛的一对。并且,左测定部24L中内置有测定左受检眼EL的眼特性的左测定光学系统25L。右测定部24R中内置有测定右受检眼ER的眼特性的右测定光学系统25R。通过左测定部24L及右测定部24R测定的结果输入至控制部40。
另外,左眼用驱动机构23L是驱动左测定部24L水平(X方向)移动、铅锤(Y方向)移动、在X方向回旋、在Y方向回旋的机构。如图2所示,左眼用驱动机构23L具有左铅锤驱动部26L、左水平驱动部27L、左Y轴回旋驱动部28L以及左X轴回旋驱动部29L。右眼用驱动机构23R是驱动右测定部24R水平(X方向)移动、铅锤(Y方向)移动、在X方向回旋、在Y方向回旋的机构。右眼用驱动机构23R具有右铅锤驱动部26R、右水平驱动部27R、右Y轴回旋驱动部28R以及右X轴回旋驱动部29R。
此外,左眼用驱动机构23L与右眼用驱动机构23R构成为关于在X方向上位于双方中间的铅锤面呈面对称。以下,除非单独叙述时,将左眼用驱动机构23L及右眼用驱动机构23R记为“驱动机构23”,将左测定部24L及右测定部24R记为“测定部24”,将左铅锤驱动部26L及右铅锤驱动部26R记为“铅锤驱动部26”,将左水平驱动部27L及右水平驱动部27R记为“水平驱动部27”,将左Y轴回旋驱动部28L及右Y轴回旋驱动部28R记为“Y轴回旋驱动部28”,将左X轴回旋驱动部29L及右X轴回旋驱动部29R记为“X轴回旋驱动部29”。
铅锤驱动部26被设置于臂21与水平驱动部27之间,使水平驱动部27相对于臂21在Y方向(铅锤方向)上移动。水平驱动部27被设置于铅锤驱动部26与Y轴回旋驱动部28之间,使Y轴回旋驱动部28相对于铅锤驱动部26在X方向及Z方向(水平方向)上移动。铅锤驱动部26及水平驱动部27构成为设置有例如像步进马达的产生驱动力的致动器,以及例如像齿轮的组合或齿轮齿条等的传递驱动力的传递机构。例如通过在X方向和Z方向上单独设置致动器及传递机构的组合,能够容易地构成水平驱动部27,并且能够容易地控制水平方向的移动。
Y轴回旋驱动部28被设置于水平驱动部27与X轴回旋驱动部29之间,使X轴回旋驱动部29相对于水平驱动部27,以通过对应的受检眼E的眼球回旋点O并在Y方向上延伸的眼球回旋Y轴为中心进行旋转。X轴回旋驱动部29被设置于Y轴回旋驱动部28与对应的测定部24之间,使对应的测定部24相对于Y轴回旋驱动部28,以通过对应的受检眼E的眼球回旋点O并在X方向上延伸的眼球回旋X轴为中心进行旋转。
Y轴回旋驱动部28及X轴回旋驱动部29构成为例如,与铅锤驱动部26或水平驱动部27相同地具有致动器和传递机构,接受来自致动器的驱动力的传递机构沿着圆弧状的引导槽进行移动。Y轴回旋驱动部28通过使引导槽的中心位置与眼球回旋Y轴一致,能够使测定部24以对应的受检眼E的眼球回旋Y轴为中心进行旋转。另外,X轴回旋驱动部29通过使引导槽的中心位置与眼球回旋X轴一致,能够使测定部24以对应的受检眼E的眼球回旋X轴为中心进行旋转。即,通过使Y轴回旋驱动部28及X轴回旋驱动部29的各自的引导槽的中心位置与对应的受检眼E的眼球回旋点O一致,测定部24可以以眼球回旋点O为中心在左右方向(以Y方向为中心的旋转方向)及上下方向(以X方向为中心的旋转方向)上旋转。
此外,Y轴回旋驱动部28也可以通过以能围绕设置于自身的Y轴旋转轴线旋转的方式支撑测定部24,并且与水平驱动部27协作经由X轴回旋驱动部29改变并旋转对测定部24进行支撑的位置,从而使测定部24以对应的受检眼E的眼球回旋Y轴为中心进行回旋。另外,X轴回旋驱动部29也可以通过以能围绕设置于自身的X轴旋转轴线旋转的方式支撑测定部24,并且与铅锤驱动部26协作改变并旋转对测定部24进行支撑的位置,从而使测定部24以对应的受检眼E的眼球回旋X轴为中心进行回旋。
这样,驱动机构23使左测定部24L及右测定部24R单独或连动地在X方向、Y方向及Z方向上移动,并且使左测定部24L以左受检眼EL的眼球回旋点O为中心进行上下左右地回旋,使右测定部24R以右受检眼ER的眼球回旋点O为中心进行上下左右地回旋。由此,驱动机构23能够使左测定部24L及右测定部24R相对于分别对应的受检眼E移动至所希望的位置(姿势)。
并且,驱动机构23通过调整左测定部24L及右测定部24R的位置,能够使左受检眼EL及右受检眼ER进行散开(散开运动)或进行辐辏(辐辏运动)。即,驱动机构23(左眼用驱动机构23L及右眼用驱动机构23R)成为调整辐辏距离L1的辐辏调整机构。此外,如图3所示,“辐辏距离L1”是指在俯视观察左右受检眼EL、ER的状态下,沿着Z方向的从左右受检眼EL、ER到视线交叉点P1的距离。“视线交叉点P1”是指左受检眼EL的视线方向SL(视线)与右受检眼ER的视线方向SR(视线)交叉的位置。辐辏距离L1通过控制左受检眼EL的视线方向SL与右受检眼ER的视线方向SR所形成的角即辐辏角度θ1而被设定。
另外,在第一实施例的眼科装置1中,在左测定部24L及右测定部24R分别设置有偏向构件24a。左测定光学系统25L及右测定光学系统25R通过偏向构件24a分别获取左右受检眼EL、ER的眼特性。眼科装置1以使各偏向构件24a位于分别与左受检眼EL、右受检眼ER对应的位置的方式调整左测定部24L及右测定部24R的位置,从而能够在受检者睁开双眼的状态(双眼看的状态)下同时获得双眼的眼特性。另外,眼科装置1通过利用X轴回旋驱动部29使左测定部24L及右测定部24R的旋转姿势以眼球回旋X轴为中心进行变化,从而能够在使左右受检眼EL、ER向下看或向上看的状态下获取眼特性。并且,眼科装置1通过利用Y轴回旋驱动部28使左测定部24L及右测定部24R的旋转姿势以眼球回旋Y轴为中心进行变化,从而能够在使左右受检眼EL、ER向左看或向右看的状态下获取眼特性。
检测者用控制器30是接受检测者的操作并向控制部40输出控制信号的信息处理装置。检测者用控制器30例如是平板电脑终端或智能手机等,与测定单元20分离,可由检测者携带。此外,检测者用控制器30可以是笔记本个人电脑或台式个人电脑等,也可以是眼科装置1专用的控制器。检测者用控制器30可以经由无线通信或网络通信与控制部40进行信息交换。
另外,如图1所示,检测者用控制器30具备显示部31、没有图示的操作侧控制部以及没有图示的输入按钮。显示部31由设置于检测者用控制器30的表面的触摸面板显示屏组成,并设定有输入按钮。操作侧控制部由内置于检测者用控制器30的微型计算机组成。操作侧控制部基于从控制部40发送的测定结果或检测结果,控制在显示部31显示的图像。另外,操作侧控制部将与对输入按钮的操作对应的控制信号输出至控制部40。
控制部40是被设置于眼部检查用台12的下方的信息处理装置。控制部40基于从检测者用控制器30发送的控制信号,总括地控制包括左测定光学系统25L及右测定光学系统25R的测定单元20的各部。另外,控制部40将在左测定部24L及右测定部24R测定的左右受检眼EL、ER的眼特性的测定结果发送至检测者用控制器30。
另外,控制部40执行后述的眼疲劳推定处理。在眼疲劳推定处理中,控制部40首先控制视标提示机构(后述的视标投影系统42),对于左受检眼EL及右受检眼ER以任意的视标提示距离L2单独提示视标,并使左受检眼EL及右受检眼ER分别视觉确认视标。此时,控制部40控制驱动机构23(左眼用驱动机构23L及右眼用驱动机构23R),调整左测定部24L及右测定部24R的位置(朝向),将辐辏角度θ1设定为规定的角度,将辐辏距离L1设定为与视标提示距离L2不同的距离。然后,控制部40控制视标提示机构(视标投影系统42),逐渐扩大提示给左受检眼EL的视标的亮度(视标相对于背景的对比度)与提示给右受检眼ER的视标的亮度(视标相对于背景的对比度)的亮度差(对比度差)。并且,控制部40一边扩大视标的亮度差,一边基于通过眼信息获取部(后述的观察系统41)所获取的眼信息(前眼部图像E′),检测左受检眼EL的视线方向SL及右受检眼ER的视线方向SR。进一步地,控制部40基于左受检眼EL的视线方向SL及右受检眼ER的视线方向SR,推定左受检眼EL及右受检眼ER的疲劳度(眼疲劳)。
此外,如图3所示,“视标提示距离L2”是指沿着Z方向的从左受检眼EL到对左受检眼EL提示的视标的距离,以及沿着Z方向的从右受检眼ER到对右受检眼ER提示的视标的距离。这里,左受检眼EL的视标提示距离L2和右受检眼ER的视标提示距离L2设为相同的距离。此外,在第一实施例中,视标提示距离L2通过视标提示机构即视标投影系统42来实现。视标提示距离L2可以由视标投影系统42的功率(用透镜的力使光线偏向的力)计算,并用屈光度换算值表示。
即,控制部40将与左右受检眼EL、ER的屈光值(等效球面度数)配合远点所处的位置作为基准,移动视标投影系统42所具有的移动透镜42e,并控制视标投影系统42的功率,使得在任意的规定距离(视标提示距离L2)提示视标。例如,在将视标提示距离L2设定为50cm的情况下,控制部40针对左右受检眼EL、ER的远点所在的位置(例如,设左右受检眼EL、ER的屈光值为-5.0D),以在远点所在的位置(0D)和在50cm(2.0D)的位置提示视标时的功率差(2.0D)的量变为近视的方式,使移动透镜42e移动,改变视标投影系统42的功率在屈光值为-7.0D的位置提示视标。其结果,控制部40能够通过视标投影系统42,对于左右受检眼EL、ER展示在50cm的位置提示的视标。
另外,控制部40在实施眼疲劳推定处理时,会将根据辐辏角度θ1设定的辐辏距离L1设定为比视标提示距离L2还短的距离。控制部40此时会保持视标提示距离L2。即,在眼疲劳推定处理时,控制部40会将辐辏角度θ1设定为比用双眼看所提示的视标的位置的情况下的辐辏角度θ2还要大的值,使左受检眼EL及右受检眼ER进行辐辏运动以观看比视标提示距离L2更近的距离,使左受检眼EL及右受检眼ER向内侧回旋(图3参照)。
另外,控制部40在眼疲劳推定处理的实施中,当检测左受检眼EL的视线方向SL及右受检眼ER的视线方向SR时,基于通过眼信息获取部(眼屈光力测定系统43)获取的眼信息(基于眼底反射光的环状像),分别检测左受检眼EL的焦点位置(调节位置)和右受检眼ER的焦点位置(调节位置)。此外,“焦点位置”由左受检眼EL或右受检眼ER在观察规定位置时的屈光力(optical power)表示。
以下,基于图4,对左测定光学系统25L及右测定光学系统25R的详细结构进行说明。此外,左测定光学系统25L与右测定光学系统25R是相同的结构。由此,以下,省略对右测定光学系统25R的说明,只对左测定光学系统25L进行说明。
如图4所示,左测定光学系统25L具有观察系统41(眼信息获取部)、视标投影系统42(视标提示机构)、眼屈光力测定系统43(眼信息获取部)、Z对准系统45、XY对准系统46以及角膜系统47。这里,观察系统41观察左受检眼EL的前眼部,获取前眼部图像E′。视标投影系统42对于左受检眼EL在任意的视标提示位置提示视标。也就是,视标投影系统42可以将视标提示距离L2设定为任意的距离。眼屈光力测定系统43对左受检眼EL的眼屈光力(屈光特性)进行测定。Z对准系统45及XY对准系统46被设置为用于进行左测定光学系统25L相对于左受检眼EL的对位(对准)。Z对准系统45生成沿着观察系统41的光轴L的Z方向(前后方向)的对准信息,XY对准系统46生成与光轴L正交的Y方向及X方向(上下左右方向)的对准信息。角膜系统47对左受检眼EL的角膜形状进行测定。
观察系统41具有物镜41a、第1二向色滤光片41b、第1半反射镜41c、第1中继透镜41d、第2二向色滤光片41e、第1成像透镜41f及摄像元件(CCD)41g。
在观察系统41中,在左受检眼EL的前眼部被反射的光束经过物镜41a由第1成像透镜41f在摄像元件41g上成像。由此,在摄像元件41g上形成后述的角膜环光束、第1对准光源45a的光束、第2对准光源46a的光束(光点像Br)被投光(投影)而成的前眼部图像E′。摄像元件41g拍摄前眼部图像E′,获取前眼部图像E′的图像信号。控制部40将基于从摄像元件41g输出的图像信号的前眼部图像E′等显示在检测者用控制器30的显示部31上。另外,控制部40基于前眼部图像E′,检测左受检眼EL的视线方向SL。
在物镜41a的前方设置有角膜系统47。角膜系统47具有角膜板47a及角膜环光源47b。角膜板47a呈关于观察系统41的光轴L设有同心状的狭缝的板状,且被设置于物镜41a的附近。角膜环光源47b与角膜板47a的狭缝对应设置。
在角膜系统47中,来自点亮的角膜环光源47b的光束经过角膜板47a的狭缝,从而将用于角膜形状测定的角膜环光束(角膜曲率测定用环状视标)投光(投影)至左受检眼EL的角膜Ec。角膜环光束在左受检眼EL的角膜Ec被反射,从而由观察系统41在摄像元件41g上成像。由此,摄像元件41g检测(接收)环状的角膜环光束的像(图像)。控制部40将摄像元件41g检测的角膜环光束的像显示在显示部31。进一步地,控制部40基于由摄像元件41g检测出的图像信号,通过公知的方法测定左受检眼EL的角膜形状(曲率半径)。
在角膜系统47(角膜板47a)的后方设置有Z对准系统45。Z对准系统45具有一对第1对准光源45a及一对第1投影透镜45b。
在Z对准系统45中,来自各第1对准光源45a的光束由各第1投影透镜45b而变成平行光束,并且平行光束通过设置于角膜板47a的对准用孔被投光(投影)至左受检眼EL的角膜Ec上。
控制部40或检测者基于投光(投影)至角膜Ec的光点(光点像Br),通过将左测定部22L(或右测定部22R)在前后方向上移动,进行沿着观察系统41的光轴L的方向(Z方向,前后方向)的对准。此外,控制部40或检测者在进行Z方向(前后方向)的对准时,调整左测定部22L(或右测定部22R)的位置,以使摄像元件41g上的来自第1对准光源45a的2个点像的间隔与角膜环像的直径之比收敛于规定范围内。
另外,在观察系统41中设置有XY对准系统(平行光学系统)46。XY对准系统46具有第2对准光源46a及第2投影透镜46b。另外,XY对准系统46与观察系统41公用第1半反射镜41c、第1二向色滤光片41b及物镜41a。
在XY对准系统46中,来自第2对准光源(点光源)46a的光束经过物镜41a被变为平行光束,并被投光(投影)至左受检眼EL的角膜Ec。从XY对准系统46投影至左受检眼EL的角膜Ec的平行光束在角膜顶点与角膜Ec的曲率中心的大致中间位置形成对准光的光点。
控制部40或检测者基于被投光(投影)至角膜Ec的光点(光点像Br),通过将左测定部22L(或右测定部22R)在上下方向或左右方向上移动,进行与观察系统41的光轴L正交的方向(Y方向、上下方向,及X方向、左右方向)的对准。
视标投影系统42具有显示器42a(第1显示器)、第1旋转棱镜42b、第2旋转棱镜42c、第2成像透镜42d、移动透镜42e、第2中继透镜42f、第1场镜42g、第1反射镜42h以及第3二向色滤光片42i。另外,视标投影系统42与观察系统41共用第1二向色滤光片41b及物镜41a。
显示器42a显示在进行客观检查时或向左受检眼EL施以雾视时等作为固定视线的视标的固视标或点状视标、用于对左受检眼EL的眼特性(视力值或矫正度数(远视用度数、近视用度数)等)进行主观地检查的主观检查用的视标等各种视标。此外,在显示器42a显示的视标只要是用于眼部检查的视标,则没有特别限定,例如,优选举出兰德尔特环、斯内伦视标、E视标等。另外,视标可以是静止图像,也可以是动态图像。
并且,显示器42a能够使用EL(电致发光)或液晶显示器(LiquidCrystalDisplay(LCD))等,可以显示所希望的形状、形态及所希望的对比度(亮度)的视标。即,显示器42a可以由控制部40控制来显示任意的视标,并且可以任意地改变显示的视标的亮度(视标相对于背景的对比度)。
第1旋转棱镜42b及第2旋转棱镜42c被用于在斜位检查中调整棱镜度数及棱镜基底方向,通过步进马达等驱动而分别独立地旋转。第1旋转棱镜42b及第2旋转棱镜42c若相互朝相反方向旋转则棱镜度数会连续改变,若一体地向相同方向旋转则棱镜基底方向会连续改变。
移动透镜42e通过由控制部40所控制的驱动电机(没图示),沿着视标投影系统42的光轴被进退驱动。控制部40通过使移动透镜42e移动至左受检眼EL侧,能够使屈光率向负侧位移。另外,控制部40通过使移动透镜42e向背离左受检眼EL的方向移动,能够使屈光率向正侧(远视方向)位移。因此,视标投影系统42通过移动透镜42e的进退驱动,改变显示器42a所显示的视标的提示位置,从而能够对于左受检眼EL在任意的位置提示视标。即,第一实施例的眼科装置1能够将从左受检眼EL到视标提示位置的视标提示距离L2设定为任意的距离。
进一步地,第一实施例的眼科装置1分别具有测定左受检眼EL的眼特性的左测定光学系统25L和测定右受检眼ER的眼特性的右测定光学系统25R。由此,眼科装置1具备与左受检眼EL对应的显示器42a(第1显示器)和与右受检眼ER对应的显示器42a(第2显示器,参照图3)的两个显示器。
所以,眼科装置1能够对左受检眼EL及右受检眼ER单独提示视标,并且能将视标提示距离L2设定为任意的距离。另外,眼科装置1可以使提示给左受检眼EL的视标的亮度和提示给右受检眼ER的视标的亮度不同,从而改变(扩大)左右视标的亮度差。
在第一实施例中,眼屈光力测定系统43具有将规定的测定图案投影至左受检眼EL的眼底Ef的功能和对投影至眼底Ef的测定图案的像进行检测的功能。即,眼屈光力测定系统43具有将环状的测定图案投影至左受检眼EL的眼底Ef的环状光束投影系统43A和对来自眼底Ef的环状的测定图案的反射光进行检测(接收)的环状光束受光系统43B。此外,眼屈光力测定系统43只要是将测定光束投影至左受检眼EL的眼底Ef,并将在眼底Ef反射的测定光束作为测定环状像Ri来获取的测定系,就不限于第一实施例的结构。作为眼屈光力测定系统43的另一结构的一例,可以举出如下结构,即,将点状的点光作为测定光束投影至眼底Ef,使在眼底Ef反射的测定光束(其反射光束)通过环状的狭缝或透镜成为环状的光束,并获取测定环状像Ri。
环状光束投影系统43A具有屈光光源单元部43a、第3中继透镜43b、瞳孔环状光阑43c、第2场镜43d、开孔棱镜43e及第3旋转棱镜43f。另外,环状光束投影系统43A与视标投影系统42共用第3二向色滤光片42i,与观察系统41共用第1二向色滤光片41b及物镜41a。屈光光源单元部43a具有例如使用LED的屈光测定用屈光测定光源43g、准直透镜43h、圆锥棱镜43i及环图案形成板43j。屈光光源单元部43a由控制部40控制,在眼屈光力测定系统43的光轴上一体地移动。
环状光束受光系统43B具有开孔棱镜43e的孔部43p、第3场镜43q、第2反射镜43r、第4中继透镜43s、对焦透镜43t及第3反射镜43u。环状光束受光系统43B与观察系统41共用物镜41a、第1二向色滤光片41b、第2二向色滤光片41e、第1成像透镜41f及摄像元件41g。进一步地,环状光束受光系统43B与视标投影系统42共用第3二向色滤光片42i,与环状光束投影系统43A共用第3旋转棱镜43f及开孔棱镜43e。
在通过眼屈光力测定系统43测定左受检眼EL的眼屈光力时,首先,控制部40点亮屈光测定光源43g。然后,控制部40使环状光束投影系统43A的屈光光源单元部43a和环状光束受光系统43B的对焦透镜43t在光轴方向上移动。然后,在环状光束投影系统43A中,屈光光源单元部43a射出环状的测定图案,使该测定图案经过第3中继透镜43b、瞳孔环状光阑43c及第2场镜43d行进至开孔棱镜43e,在其反射面43v反射,经过第3旋转棱镜43f被引导至第3二向色滤光片42i。环状光束投影系统43A将该测定图案经由第3二向色滤光片42i及第1二向色滤光片41b引导至物镜41a,从而将环状的测定图案投影至左受检眼EL的眼底Ef。
环状光束受光系统43B利用物镜41a使形成于眼底Ef的环状的测定图案聚光,经由第1二向色滤光片41b、第3二向色滤光片42i及第3旋转棱镜43f行进至开孔棱镜43E的孔部43p。接着,环状光束受光系统43B使该测定图案经由第3场镜43q、第2反射镜43r、第4中继透镜43s、对焦透镜43t、第3反射镜43u、第2二向色滤光片41e及第1成像透镜41f,从而在摄像元件41g上成像。由此,摄像元件41g检测环状的测定图案的像,控制部40将摄像元件41g检测的测定图案的像在显示部31显示。然后,控制部40基于来自摄像元件41g的图像信号,通过公知的方法测定作为眼屈光力的球面度数、圆柱度数、轴角度。
此外,眼屈光力测定系统43、Z对准系统45、XY对准系统46及角膜系统47等的结构,以及眼屈光力(屈光)、主观检查及角膜形状(角膜曲率)的测定原理等是公知的,所以省略详细的说明。
以下,基于图5所示的流程图对在第一实施例的控制部40所实施的眼疲劳推定处理的处理顺序进行说明。
在步骤S1,控制部40测定左受检眼EL及右受检眼ER的眼屈光力,并进入到步骤S2。即,控制部40首先进行左测定部24L相对于左受检眼EL的对准和右测定部24R相对于右受检眼ER的对准。然后,控制部40分别测定左右受检眼EL、ER的眼屈光力。左右受检眼EL、ER的眼屈光力基于使用眼屈光力测定系统43得到的眼底反射光所产生的环状像而被检测。
在步骤S2,在步骤S1的测定双眼的眼屈光力之后,控制部40在左测定光学系统25L具有的视标投影系统42的显示器42a上显示任意的视标,在右测定光学系统25R具有的视标投影系统42的显示器42a上显示任意的视标,进入到步骤S3。即,在步骤S2,控制部40控制视标投影系统42,对左受检眼EL提示视标,对右受检眼ER提示视标。此外,此时所显示的视标可以任意设定,但优选受检者容易固视的视标,例如,西门子星图或星号等中心位置明确的视标。另外,视标例如以白色显示在黑色的背景上,或者以黑色显示在白色的背景上。另外,控制部40可以在任意颜色的背景上使用容易固视的颜色来显示视标。
此时,控制部40控制视标投影系统42,将视标提示距离L2设定为左右都任意的规定距离(例如50cm)。此外,视标提示距离L2在左右受检眼EL、ER为相同的距离。由此,与左右受检眼EL、ER分别对应的各视标投影系统42以规定的视标提示距离L2提示视标。
另外,此时,控制部40控制左眼用驱动机构23L及右眼用驱动机构23R,通过Y轴回旋驱动部28调整左测定部24L及右测定部24R的位置(朝向),配合左右受检眼EL、ER的瞳孔间距离调整水平方向的位置,并将辐辏角度θ1设为预先设定的规定角度,从而将辐辏距离L1设定为与视标提示距离L2不同的距离(例如40cm)。也就是,Y轴回旋驱动部28所旋转的角度由辐辏距离L1确定。其结果,控制部40在将辐辏距离L1设定为与视标提示距离L2不同的距离(在第一实施例中,将辐辏距离L1设定为比视标提示距离L2还短的距离)的状态下,分别对左右受检眼EL、ER在任意的视标提示距离L2提示视标。此外,在第一实施例中,辐辏距离L1及视标提示距离L2被预先定为规定的距离。
进一步地,在第一实施例的眼科装置1中,控制部40在提示视标时,将通过观察系统41所获取的左受检眼EL及右受检眼ER的前眼部图像E′显示在检测者用控制器30的显示部31。此外,前眼部图像E′在眼疲劳推定处理的实施中也被继续持续显示。
在步骤S3,在步骤S2的提示视标之后,控制部40检测作为左受检眼EL的基准的视线方向SL及作为右受检眼ER的基准的视线方向SR,进入到步骤S4。这里,“作为基准的视线方向SL、SR”是指,在分别对左右受检眼EL、ER提示的视标没有亮度差的状态(扩大亮度差前)下的视线方向。视线方向SL、SR基于通过观察系统41所获取的左受检眼EL及右受检眼ER的前眼部图像E′而被检测。因此,观察系统41相当于获取用于检测左受检眼EL的视线方向SL和右受检眼ER的视线方向SR的眼信息的眼信息获取部。
进一步地,在第一实施例的眼科装置1中,控制部40当检测到视线方向SL、SR时,不仅将通过观察系统41所获取的左受检眼EL及右受检眼ER的前眼部图像E′,还将作为左受检眼EL及右受检眼ER的基准的视线方向SL、SR的检测结果显示在检测者用控制器30的显示部31。
此外,为了检测视线方向SL、SR,控制部40首先基于左受检眼EL及右受检眼ER的前眼部图像E′及倍率,来求出左受检眼EL及右受检眼ER的瞳孔中心位置的二维位置。然后,控制部40基于左受检眼EL及右受检眼ER的前眼部图像E′及倍率,求出XY对准系统46描绘的光点(光点像Br)的二维位置即基准位置。然后,控制部40基于基准位置及瞳孔中心位置求出视线方向SL、SR。对于求出视线方向SL、SR的方法,不限于上述方法,可以使用公知的其他方法。
另外,当检测到视线方向SL、SR时,在由通过所检测的视线方向SL、SR所得到的辐辏角度计算的辐辏距离和控制驱动机构23所设定的辐辏距离L1之差较大的情况下,或者,在受检者诉说视标看起来是双重的情况下,可以认为没能用双眼看视标。由此,检测者或控制部40会督促受检者将视线朝向视标的方向,从而重新检测步骤S3的作为基准的视线方向SL、SR。在即使重新检测视线方向SL、SR,上述现象也没有改善的情况下,控制部40也可以暂时中止眼疲劳推定处理,在使视标提示距离L2和辐辏距离L1相等的状态下提示视标之后再进行眼疲劳推定处理。
在步骤S4,在步骤S3的检测作为基准的视线方向SL、SR之后,控制部40控制左右的显示器42a,扩大提示给左受检眼EL的视标的亮度(视标相对于背景的对比度)和提示给右受检眼ER的视标的亮度(视标相对于背景的对比度)的亮度差(对比度差),进入到步骤S5。此时,控制部40随着时间的经过连续地或阶段性地降低提示给非优势眼的视标(例如,提示给右受检眼ER的视标)的亮度(视标相对于背景的对比度),并固定(維持)提示给优势眼的视标(例如,提示给左受检眼EL的视标)的亮度(视标相对于背景的对比度)。由此,视标的亮度差(对比度差)随着时间的经过连续地或阶段性地扩大,用非优势眼越来越难以看到视标。此外,控制部40控制显示器42a的光源,通过使视标的颜色变化为接近背景的颜色等,来降低提示给非优势眼的视标的亮度。另外,降低亮度时的亮度的降低量及降低亮度的方法可以任意地设定。例如,控制部40可以将从亮度变化前到视标和背景的颜色变得相同为止的视标的色调变化量分割为多个阶段,在每次处理步骤S3时降低一个阶段,也可以以一定的比例持续地使视标的色调进行变化,直到视标和背景的颜色变得相同。
在步骤S5,在步骤S4的扩大视标的亮度差之后,控制部40检测左受检眼EL的视线方向SL及右受检眼ER的视线方向SR,进入到步骤S6。此外,视线方向SL、SR的检测方法与步骤S3相同。
在步骤S6,在步骤S5的检测视线方向之后,检测左受检眼EL的焦点位置(观察规定位置时的眼屈光值)及右受检眼ER的焦点位置(观察规定位置时的眼屈光值),进入到步骤S7。这里,焦点位置基于使用眼屈光力测定系统43所得的眼底反射光产生的环状像而被检测。即,控制部40根据左受检眼EL或右受检眼ER的屈光力,分别求出视轴上的焦点位置(调节位置)。因此,眼屈光力测定系统43相当于获取用于检测左受检眼EL的焦点位置及右受检眼ER的焦点位置的眼信息的眼信息获取部。
在步骤S7,在步骤S6的检测焦点位置之后,基于在步骤S3检测的作为基准的左受检眼EL的视线方向SL及作为基准的右受检眼ER的视线方向SR、在步骤S5检测的左受检眼EL的视线方向SL及右受检眼ER的视线方向SR、在步骤S6检测的左右受检眼EL、ER的焦点位置,判断有无视线方向SL、SR的变化。是(有视线方向变化)的情况下进入到步骤S8。否(无视线方向变化)的情况下返回步骤S4。
此外,例如,有无视线方向SL、SR的变化是基于在步骤S5检测的视线方向SL、SR是否相对于在步骤S3检测的作为基准的视线方向SL、SR的平均角度偏离了规定的量(例如±0.5°)而判断的。即,当视线方向SL、SR从作为基准的视线方向SL、SR的平均角度偏离规定的量时,控制部40会判断为“有视线方向变化”。另外,在左受检眼EL及右受检眼ER的焦点位置从视标提示距离L2背离例如以屈光度换算值算±1.0D以上的情况下,有可能左右受检眼EL、ER没能持续观察固视标。因此,该情况下,检测者或控制部40督促受检者注意持续观察固视标,并重新执行步骤S5的视线方向SL、SR的检测。
由此,控制部40反复执行从步骤S4到步骤S7的处理,直到在步骤S7中判断为“有视线方向变化”。因此,提示给左受检眼EL的视标与提示给右受检眼ER的视标的亮度差会随着时间的经过持续扩大,直到视线方向SL、SR发生变化。另外,此时,持续对左右受检眼EL、ER的前眼部图像E′和视线方向SL、SR的检测及视线方向SL、SR的检测结果进行显示。因此,左右受检眼EL、ER的前眼部图像E′及视线方向SL、SR的检测结果会与视标的亮度差的扩大同时进行地被显示在显示部31,检测者可以实时地掌握左右受检眼EL、ER的状态。
在步骤S8,在步骤S7的判断有视线方向变化之后,控制部40确定在步骤S7判断有视线方向变化的时刻的提示给左受检眼EL的视标和提示给右受检眼ER的视标的亮度差(当视线方向SL、SR开始变化时的亮度差,以下称为“视线变化开始时刻的亮度差”),并进入到步骤S9。此外,“视线变化开始时刻的亮度差”可以由亮度被降低的视标(提示给非优势眼的视标)的视线方向SL、SR开始变化的时刻的亮度来表示。
在步骤S9,在步骤S8的确定视线变化开始时刻的亮度差之后,控制部40将在步骤S8确定的视线变化开始时刻的亮度差的信息显示在检测者用控制器30的显示部31(输出),并进入到步骤S10。
在步骤S10,在步骤S9的显示亮度差信息之后,控制部40基于在步骤S8所确定的视线变化开始时刻的亮度差的信息,推定左右受检眼EL、ER的眼疲劳,并进入到结束。另外,控制部40将眼疲劳的推定结果显示在检测者用控制器30的显示部31。此外,例如与一般的当产生视线方向SL、SR变化时的提示给非优势眼的视标的亮度进行比较,比起该亮度,当视线方向SL、SR开始变化的时刻的提示给非优势眼的视标的亮度小时,控制部40可以推定有眼疲劳的可能性。另外,控制部40可以根据与过去的左右受检眼EL、ER的视线方向SL、SR发生变化时的亮度差的比较结果,来推定现在的眼疲劳。
以下,对第一实施例的眼科装置1的作用效果进行说明。
第一实施例的眼科装置1在推定左受检眼EL或右受检眼ER的眼疲劳时,执行如图5所示的眼疲劳推定处理。即,控制部40测定左受检眼EL和右受检眼ER的眼屈光力(步骤S1),接着,分别对左右受检眼EL、ER,以任意的视标提示距离L2提示视标(步骤S2)。此时,控制部40控制驱动机构23(左眼用驱动机构23L及右眼用驱动机构23R),调整左测定部24L及右测定部24R的位置(朝向),配合左右受检眼EL、ER的瞳孔间距离调整水平方向的位置以使辐辏角度θ1成为规定的角度,将辐辏距离L1设定为与视标提示距离L2不同的距离。
特别地,在第一实施例中,控制部40将辐辏距离L1设定为40cm,将视标提示距离L2设定为50cm。也就是,控制部40将辐辏距离L1设定为比视标提示距离L2还短的距离。由此,左受检眼EL及右受检眼ER进行辐辏运动,以使视线朝向与视标被提示的位置不同的位置,在第一实施例中是比视标的提示位置更近的位置。
然后,控制部40基于通过观察系统41所获取的前眼部图像E′,检测左受检眼EL的作为基准的视线方向SL及右受检眼ER的作为基准的视线方向SR(步骤S3)。
然后,控制部40通过视标提示距离L2来扩大左右视标的亮度差。具体地,控制部40将提示给左受检眼EL的视标和提示给右受检眼ER的视标的任意一方(例如,非优势眼为右眼则就是提示给右受检眼ER的视标)的亮度随着时间的经过连续地或阶段性地降低,将另一方(例如,优势眼为左眼则就是提示给左受检眼EL的视标)的亮度固定(步骤S4)。由此,左右视标的亮度差会随着时间的经过扩大,亮度降低的视标(例如,提示给右受检眼ER的视标)会随着时间的经过连续地或阶段性地持续变暗。
接着,控制部40基于前眼部图像E′,再次检测左受检眼EL的视线方向SL及右受检眼ER的视线方向SR(步骤S5)。并且,控制部40会在检测视线方向SL、SR的同时,基于通过眼屈光力测定系统43所获取的环状像,检测左受检眼EL及右受检眼ER的焦点位置(步骤S6)。之后,控制部40会基于在视标的亮度差扩大前后分别检测的左右受检眼EL、ER的视线方向SL、SR及焦点位置,判断有无视线方向SL、SR的变化(步骤S7)。
这里,当提示给左受检眼EL的视标的亮度(视标相对于背景的对比度)和提示给右受检眼ER的视标的亮度(视标相对于背景的对比度)为相同程度,且左右视标的亮度差(对比度差)为0(包括几乎为0)的情况下,受检者将以左右受检眼EL、ER分别目视的视标的像作为一个像来识别的融像成立,视线方向SL、SR不变。
并且,若提示给非优势眼(例如右受检眼ER)的视标(例如,提示给右受检眼ER的视标)的亮度随着时间的经过而降低(视标相对于背景的对比度变小),左右视标的亮度差持续扩大,则在非优势眼,视标会逐渐变得看不见。此时,在左右视标的亮度差在一定范围内的情况下,由于受检者会想要将用左右受检眼EL、ER分别目视的视标的像作为一个像来识别,所以左右受检眼EL、ER的辐辏状态得以维持,融像成立。
另一方面,若左右视标的亮度差超过一定的范围继续扩大,则受检者无法通过非优势眼来视觉确认视标,成为辐辏不被维持的状态。其结果,融像被破坏,左右受检眼EL、ER的眼位成为融像被除去状态下的眼位,视线方向SL、SR产生变化。此外,“眼位”是指,左右受检眼EL、ER分别朝向的方向,在这里与视线方向SL、SR一致。
与此相对,在第一实施例的眼科装置1中,在最初提示视标时,将辐辏距离L1设定为了与视标提示距离L2不同的距离(将辐辏距离L1设定为比视标提示距离L2还短的距离)。由此,左右受检眼EL、ER会进行辐辏运动,以使视线朝向比视标的提示位置近的位置,成为比辐辏距离L1与视标提示距离L2一致的情况下的眼位(目视以视标提示距离L2所提示的实际视标的情况下的眼位,辐辏角度θ2)更向内侧回旋的状态。
由此,例如,当非优势眼(视标亮度被降低的受检眼)为外斜位或者正位的情况下,在去除融像时,会从辐辏的状态向外侧回旋,比用双眼视觉确认视标提示距离L2的情况更朝向外侧。
此外,当与亮度被降低的视标对应的受检眼为内斜位的情况下,该受检眼在融像被去除的状态的眼位成为比正位更向内侧回旋的状态。因此,即使融像被去除,眼位也很难发生大的变化。该情况下,当确定受检眼为内斜位时,控制部40将辐辏距离L1设定为比视标提示距离L2还长的距离并再次提示视标,一边扩大视标的亮度差一边重新测定视线方向SL、SR的变化。或者,如果预先知道了受检眼为内斜位,则控制部40将辐辏距离L1设定为比视标提示距离L2更长的距离来提示视标,并一边扩大视标的亮度差一边测定视线方向SL、SR的变化。由此,当融像被去除时,视线方向SL、SR为近视侧,即左右受检眼EL、ER从散开的状态朝向内侧回旋,比目视视标提示距离L2的情况更朝向内侧。
这样,受检者即使没有斜位,也就是不管受检者有没有斜位,第一实施例的眼科装置1都能够从双眼看的状态下扩大提示给左右受检眼EL、ER的视标的亮度差,当成为融像被去除的状态的眼位时,使左右受检眼EL、ER发生眼位偏移。
此外,在第一实施例的眼科装置1中,当通过视标提示机构提示视标时,控制部40将辐辏距离L1设定为比视标提示距离L2更短的距离。因此,左右受检眼EL、ER会进行辐辏运动,以使视线朝向比提示视标的位置更近的位置,成为比目视在视标提示距离L2实际提示的实际视标的情况下的眼位更朝向内侧回旋的状态。
这里,一般认为,与眼位正常的人(正位的人)相比,具有外斜位的人更多。因此,可以设想,通过使左右受检眼EL、ER进行辐辏运动,以使视线朝向比视标的提示位置更近的位置,从而当成为融像被去除的状态下的眼位时,能够增多视线方向SL、SR大幅变化的情况。由此,可以更容易地进行眼疲劳的推定。
另外,辐辏距离L1被设定为与视标提示距离L2不同的距离即可。因此,控制部40可以例如将辐辏距离L1设定为40cm,例如对于预先知道内斜位的受检眼,将视标提示距离L2设定为30cm,将辐辏距离L1设定为比视标提示距离L2更长的距离。在该情况下,左右受检眼EL、ER进行散开运动,以使视线朝向比视标的提示位置更远的位置,成为比在视标提示距离L2实际提示视标并目视的情况下的眼位更朝向外侧回旋的状态。
即使在该情况下,左右受检眼EL、ER在成为融像被去除的状态的眼位时,视线方向SL、SR也容易变化,能够产生眼位偏移。
并且,当判断视线方向SL、SR发生变化时,也就是发生眼位偏移时,控制部40确定在判断有视线方向变化的时刻的左右视标的亮度差(视线变化开始时刻的亮度差)(步骤S8)。进一步地,控制部40将视线变化开始时刻的亮度差的信息显示在显示部31(步骤S9),并基于视线变化开始时刻的亮度差的信息,推定左右受检眼EL、ER的眼疲劳(步骤S10)。另外,控制部40将眼疲劳的推定结果显示在显示部31。
即,在第一实施例的眼科装置1中,控制部40基于左受检眼EL的视线方向SL及右受检眼ER的视线方向SR,推定左右受检眼EL、ER的疲劳度,所以能够适当地进行眼疲劳的推定。
另外,在第一实施例的眼科装置1中,控制部40将眼疲劳的推定结果显示在显示部31,所以检测者能够通过视觉确认显示部31,从而容易地掌握左右受检眼EL、ER的疲劳度。
另外,在第一实施例的眼科装置1中,具备分别与左右受检眼EL、ER对应的两个视标投影系统42,一个视标投影系统42具有向左受检眼EL提示视标并可以任意改变视标的亮度的显示器42a,另一个视标投影系统42具有向右受检眼ER提示视标并可以任意改变视标的亮度的显示器。因此,视标投影系统42能够分别精细地改变提示给左受检眼EL的视标的亮度和提示给右受检眼ER的视标的亮度,控制部40能够适当地扩大左右视标的亮度差。
另外,在第一实施例的眼科装置1中,控制部40当检测左右受检眼EL、ER的视线方向SL、SR时,也会检测左受检眼EL的焦点位置及右受检眼ER的焦点位置。这里,控制部40能够根据焦点位置的检测结果来辨别左受检眼EL及右受检眼ER在目视哪个位置(距离)。因此,控制部40通过检测左右受检眼EL、ER的焦点位置,可以在判断有无视线方向SL、SR的变化时,根据焦点位置的判定结果来判断是否正确地在观察视标,从而能够提高判断有无视线方向SL、SR的变化的精度。
另外,在第一实施例的眼科装置1中,当逐渐扩大视标的亮度差时,控制部40将通过观察系统41所获取的眼信息即左受检眼EL及右受检眼ER的前眼部图像E′与左右视标的亮度差(对比度差)的扩大同时地显示在显示部31。这里,左右受检眼EL、ER的前眼部图像E′是被用于视线方向SL、SR的检测的眼信息。由此,检测者通过视觉确认显示部31,从而能够监视视标的亮度差扩大期间的左右受检眼EL、ER的动向,检测者也可以对有无视线方向SL、SR的变化进行判断。
以上,基于第一实施例对本发明的眼科装置进行了说明,但具体的结构并不限定于该实施例,只要不脱离各权利要求的发明的主旨,就允许设计的变更或追加等。
即,在第一实施例的眼科装置1中,示出了辐辏距离L1及视标提示距离L2被先确定的一例。但是,控制部40在实施眼疲劳推定处理时,首先,会分别检测左受检眼EL的眼位和右受检眼ER的眼位。并且,控制部40可以基于左受检眼EL的眼位及右受检眼ER的眼位,设定辐辏距离L1及视标提示距离L2。也就是,控制部40可以对应左右受检眼EL、ER的眼位,使辐辏距离L1及视标提示距离L2进行变动。
此外,此时所检测的眼位例如可以是去除融像时的眼位(在双眼固视的状态下去除融像时的眼位),也可以是在辐辏距离L1和视标提示距离L2一致的状态下视觉确认视标的状态的眼位。去除融像时的眼位由于对受检眼而言不需要观察视标(物体),所以不用辐辏,是舒服的姿势。另外,眼位可以通过遮盖实验或遮盖-去遮盖实验等来检测。这里,遮盖实验是在让受检者双眼看视标的状态下遮蔽一个受检眼时评价另一个受检眼的眼位变化的检查。遮盖-去遮盖实验是对从遮蔽单眼的状态拆下遮蔽时的被遮蔽的受检眼的眼位变化进行评价的检查。
由此,控制部40能够基于左右受检眼EL、ER的眼位,将辐辏距离L1及视标提示距离L2设定为适当的距离。因此,当成为融像被去除的状态的眼位时,第一实施例的眼科装置1会使其发生足够的眼位偏移,从而能够提高眼疲劳的推定精度。
另外,在第一实施例中,作为视标提示机构示出了一例,即,具有与左右受检眼EL、ER分别对应的两个视标投影系统42,各视标投影系统42可以显示任意的视标,并具有可以改变亮度的显示器42a。但是,视标提示机构的结构不限于此。例如,视标提示机构可以具有配置于视标和左右受检眼EL、ER之间的液晶快门,并可以通过改变液晶快门的透光率(transmittance)来扩大提示给左右受检眼EL、ER的视标的亮度差。也就是,视标提示机构不仅改变视标自身的亮度(视标相对于背景的对比度),还可以通过改变分别入射至左右受检眼EL、ER的光的光量,来改变左右视标的亮度差。
进一步地,如果视标投影系统42可以向左右受检眼EL、ER以任意的视标提示距离L2提示视标,而且具有只对单眼改变视标的亮度(对比度)的机构,则不需要左右独立地分别设置。
另外,在第一实施例的眼科装置1中,示出了当判断有无视线方向SL、SR的变化时,会检测左右受检眼EL、ER的焦点位置的一例。但是,由于焦点位置是为了确保判断视线方向SL、SR的变化时的判断机制而检测的,所以可以不一定被检测。
另外,在第一实施例的眼科装置1中,示出了一例,即,左右受检眼EL、ER的疲劳度的推定结果,或者逐渐扩大视标的亮度差时的左右受检眼EL、ER的前眼部图像E′被显示在检测者用控制器30的显示部31上。但是,显示部31是只要至少检测者可以目视即可,所以例如也可以将设置于眼部检查用台12的监视器或设置于测定单元20的显示器等作为显示部。
另外,在第一实施例中,示出了一例,即,降低提示给非优势眼的视标的亮度(视标相对于背景的对比度),固定提示给优势眼的视标的亮度(视标相对于背景的对比度)。但是,在扩大左右视标的亮度差时,控制部40可以通过降低提示给优势眼的视标的亮度,固定提示给非优势眼的视标的亮度,从而扩大左右视标的亮度差。
另外,在第一实施例的眼科装置1中,示出了一例,即,在扩大亮度差之后的视线方向SL、SR从作为基准的视线方向SL、SR的平均角度偏离了规定的量(例如±0.5°)的时刻,判断为视线方向SL、SR发生了变化,并将该时刻的亮度差作为“视线变化开始时刻的亮度差”。也就是,在第一实施例中,将视线方向SL、SR相对于基准的视线方向SL、SR偏离了规定的量的时刻判断为“视线方向SL、SR发生了变化的时刻”。
但是,视线方向SL、SR发生了变化的时刻(视线变化开始时刻)的判断方法及视线变化开始时刻的亮度差的确定方法不限于此。例如,控制部40以规定间隔(例如30Hz)持续监视视线方向SL、SR。并且,控制部40也可以将对视线方向SL、SR相对于基准的视线方向SL、SR即使发生微小变化时的表示视线方向SL、SR的值进行直线逼近后的第1直线与对表示作为基准的(扩大视标亮度差前)视线方向SL、SR的值进行直线逼近后的第2直线(斜率为0)交叉的时刻作为“视线变化开始时刻”,将该时刻的左右视标的亮度差作为“视线变化开始时刻的亮度差”。该情况下,控制部40可以在视线方向SL、SR相对基准偏离了规定的量之前,判断视线方向SL、SR发生了变化。
另外,在第一实施例的眼科装置1中,示出了在视线方向SL、SR开始(发生)变化的时刻停止视标的亮度差的扩大,并确定“视线变化开始时刻的亮度差”的一例。但是,控制部40也可以继续检测视线方向SL、SR的变化,直到一方的视标的亮度变为0,也就是,直到一方的视标成为与背景相同的颜色。该情况下,确定“视线变化开始时刻”及“视线变化开始时刻的亮度差”的方法可以是上述方法。另外,也可以是其他方法。也就是,控制部40首先对从基准(亮度变化前)的视线方向SL、SR到视标的亮度为0时的视线方向SL、SR的视线变化量(眼位的变动量)进行图形化。并且,控制部40可以在该图中,将视线的变化比例为0.1(10%)的时刻(也就是,视线变化了10%的时刻)的视线变化量和视线的变化比例为0.9(90%)的时刻(视线变化了90%的时刻)的视线变化量连结的直线与表示基准(亮度变化前)的视线变化量的直线(斜率0)所交叉的时刻作为“视线变化开始时刻”,并将此时的左右视标的亮度差作为“视线变化开始时刻的亮度差”。
另外,在第一实施例的眼科装置1中,对左右受检眼EL、ER的前眼部图像E′及视线方向SL、SR的检测结果的显示是在扩大视标的亮度差期间也继续被持续显示的。但是,前眼部图像E′或视线方向SL、SR的检测结果也可以在判断为视线方向SL、SR产生变化的时刻或一方的视标的亮度为0的时刻被显示,也就是,在一方的视标成为与背景相同的颜色的时刻等被显示。
附图标记说明
1:眼科装置、
20:测定单元、
22:测定头、
23L:左眼用驱动机构(辐辏调整机构)、
23R:右眼用驱动机构(辐辏调整机构)、
24L:左测定部、
24R:右测定部、
25L:左测定光学系统、
25R:右测定光学系统、
41:观察系统(眼信息获取部)、
42:视标投影系统(视标提示机构)、
42a:显示器(第1显示器,第2显示器)、
43:眼屈光力测定系统(眼信息获取部)、
30:检测者用控制器、
31:显示部、
40:控制部、
L1:辐辏距离、
L2:视标提示距离、
P1:视标交叉点。

Claims (10)

1.一种眼科装置,其特征在于,
当将从左受检眼及右受检眼到视标的距离作为视标提示距离,将所述左受检眼的视线与所述右受检眼的视线交叉的位置作为视线交叉点,将从所述左受检眼及所述右受检眼到所述视线交叉点的距离作为辐辏距离时,
具备:
视标提示机构,对所述左受检眼及所述右受检眼提示所述视标,并能够改变提示给所述左受检眼的所述视标与提示给所述右受检眼的所述视标的亮度差,
辐辏调整机构,调整所述辐辏距离,
眼信息获取部,获取所述左受检眼及所述右受检眼的眼信息,以及
控制部,控制所述视标提示机构、所述辐辏调整机构和所述眼信息获取部;
所述控制部控制所述辐辏调整机构将所述辐辏距离设定为与所述视标提示距离不同的距离,通过所述视标提示机构在任意的所述视标提示距离提示所述视标,并且逐渐扩大所述亮度差,基于通过所述眼信息获取部所获取的眼信息,检测所述左受检眼的视线方向及所述右受检眼的视线方向。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眼科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控制部基于所述左受检眼的视线方向及所述右受检眼的视线方向,推定所述左受检眼或所述右受检眼的疲劳度。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眼科装置,其特征在于,
具备至少检测者能够视觉确认的显示部,
所述控制部将所述疲劳度的推定结果显示在所述显示部。
4.根据权利要求1~3中任一项所述的眼科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控制部将所述辐辏距离设定为比所述视标提示距离更短的距离。
5.根据权利要求1~3中任一项所述的眼科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视标提示机构具有第1显示器和第2显示器,所述第1显示器向所述左受检眼提示所述视标并能够任意地改变所述视标的亮度,所述第2显示器向所述右受检眼提示所述视标并能够任意地改变所述视标的亮度。
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眼科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视标提示机构具有第1显示器和第2显示器,所述第1显示器向所述左受检眼提示所述视标并能够任意地改变所述视标的亮度,所述第2显示器向所述右受检眼提示所述视标并能够任意地改变所述视标的亮度。
7.根据权利要求1~3中任一项所述的眼科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控制部在检测所述视线方向时,基于通过所述眼信息获取部所获取的眼信息,检测所述左受检眼的焦点位置及所述右受检眼的焦点位置。
8.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眼科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控制部在检测所述视线方向时,基于通过所述眼信息获取部所获取的眼信息,检测所述左受检眼的焦点位置及所述右受检眼的焦点位置。
9.根据权利要求1~3中任一项所述的眼科装置,其特征在于,
具备至少检测者能够视觉确认的显示部,
所述控制部在通过所述视标提示机构逐渐扩大所述亮度差时,将通过所述眼信息获取部所获取的眼信息显示在所述显示部。
10.根据权利要求1~3中任一项所述的眼科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控制部基于通过所述眼信息获取部所获取的眼信息,检测所述左受检眼的眼位和所述右受检眼的眼位,并基于所述左受检眼的眼位及所述右受检眼的眼位,设定所述视标提示距离及所述辐辏距离。
CN202310325580.0A 2022-03-31 2023-03-29 眼科装置 Pending CN116889373A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22-060039 2022-03-31
JP2022060039A JP2023150775A (ja) 2022-03-31 2022-03-31 眼科装置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6889373A true CN116889373A (zh) 2023-10-17

Family

ID=8578191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310325580.0A Pending CN116889373A (zh) 2022-03-31 2023-03-29 眼科装置

Country Status (4)

Country Link
US (1) US20230309819A1 (zh)
EP (1) EP4252622A1 (zh)
JP (1) JP2023150775A (zh)
CN (1) CN116889373A (zh)

Family Cites Familie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6714402B2 (ja) * 2016-03-18 2020-06-24 国立大学法人大阪大学 眼疲労検査装置及び眼疲労検査方法
JP6860720B2 (ja) * 2020-02-28 2021-04-21 株式会社トプコン 眼科検査装置
JP7406413B2 (ja) * 2020-03-13 2023-12-27 株式会社トプコン 眼科装置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JP2023150775A (ja) 2023-10-16
US20230309819A1 (en) 2023-10-05
EP4252622A1 (en) 2023-10-04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JP7100503B2 (ja) 眼科装置
JP7320662B2 (ja) 眼科装置
EP3692891B1 (en) Ophthalmologic apparatus
JP7227812B2 (ja) 眼科装置
JP2023024700A (ja) 眼科装置
CN116889373A (zh) 眼科装置
JP6962765B2 (ja) 眼科装置
JP7265903B2 (ja) 眼科装置
JP7186048B2 (ja) 眼科装置
JP7227811B2 (ja) 眼科装置
JP7199895B2 (ja) 眼科装置
US20230309828A1 (en) Ophthalmologic apparatus
JP7216562B2 (ja) 眼科装置
EP4252623A1 (en) Ophthalmologic apparatus
JP7166080B2 (ja) 眼科装置
JP6968644B2 (ja) 眼科装置
JP2022038942A (ja) 検眼装置及び検眼装置の制御プログラム
JP2021035630A (ja) 眼科検査装置
JP2020069201A (ja) 検眼システム
JP2019062938A (ja) 眼科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