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6887931A - 用于弯折工件的弯折机器、特别是压弯机 - Google Patents

用于弯折工件的弯折机器、特别是压弯机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6887931A
CN116887931A CN202280017359.2A CN202280017359A CN116887931A CN 116887931 A CN116887931 A CN 116887931A CN 202280017359 A CN202280017359 A CN 202280017359A CN 116887931 A CN116887931 A CN 116887931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tool holder
central element
central
lower beam
bending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280017359.2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拉尔斯·沃伊达斯基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Bystronic Laser AG
Original Assignee
Bystronic Laser AG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Bystronic Laser AG filed Critical Bystronic Laser AG
Publication of CN116887931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6887931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Classification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21MECHANICAL METAL-WORKING WITHOUT ESSENTIALLY REMOVING MATERIAL; PUNCHING METAL
    • B21DWORKING OR PROCESSING OF SHEET METAL OR METAL TUBES, RODS OR PROFILES WITHOUT ESSENTIALLY REMOVING MATERIAL; PUNCHING METAL
    • B21D5/00Bending sheet metal along straight lines, e.g. to form simple curves
    • B21D5/02Bending sheet metal along straight lines, e.g. to form simple curves on press brakes without making use of clamping mean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21MECHANICAL METAL-WORKING WITHOUT ESSENTIALLY REMOVING MATERIAL; PUNCHING METAL
    • B21DWORKING OR PROCESSING OF SHEET METAL OR METAL TUBES, RODS OR PROFILES WITHOUT ESSENTIALLY REMOVING MATERIAL; PUNCHING METAL
    • B21D5/00Bending sheet metal along straight lines, e.g. to form simple curves
    • B21D5/02Bending sheet metal along straight lines, e.g. to form simple curves on press brakes without making use of clamping means
    • B21D5/0272Deflection compensating mean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30PRESSES
    • B30BPRESSES IN GENERAL
    • B30B15/00Details of, or accessories for, presses; Auxiliary measures in connection with pressing
    • B30B15/007Means for maintaining the press table, the press platen or the press ram against tilting or deflection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30PRESSES
    • B30BPRESSES IN GENERAL
    • B30B15/00Details of, or accessories for, presses; Auxiliary measures in connection with pressing
    • B30B15/02Dies; Inserts therefor; Mounting thereof; Moulds
    • B30B15/026Mounting of dies, platens or press ram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21MECHANICAL METAL-WORKING WITHOUT ESSENTIALLY REMOVING MATERIAL; PUNCHING METAL
    • B21DWORKING OR PROCESSING OF SHEET METAL OR METAL TUBES, RODS OR PROFILES WITHOUT ESSENTIALLY REMOVING MATERIAL; PUNCHING METAL
    • B21D5/00Bending sheet metal along straight lines, e.g. to form simple curves
    • B21D5/04Bending sheet metal along straight lines, e.g. to form simple curves on brakes making use of clamping means on one side of the work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Bending Of Plates, Rods, And Pipe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用于弯折工件的弯折机器,该弯折机器包括用于通过沿着弯折线弯折来使工件成形的下梁(12)和上梁(11),其中,在下梁(12)上设置有用于接纳弯折工具的工具保持器(15),并且工具保持器(15)的每个端部(15c)与凹入区域(16)相关联,凹入区域(16)在下梁(12)中形成为与相应端部(15c)叠置。下梁(12)包括在下梁(12)的厚度方向上彼此相邻布置的中央元件(13)和至少一个侧部元件(14、14’),其中,凹入区域(16)设置在中央元件(13)中并且/或者在宽度方向(y)上与中央元件(13)相邻设置。下梁(12)还包括中央区域(B1),在该中央区域(B1)中,在工件的弯折操作期间,经由工具保持器(15)将力引入到中央元件(13)和至少一个侧部元件(14、14’)两者中。此外,对于工具保持器(15)的每个端部(15c),下梁(12)包括包含凹入区域(16)的自由区域(B2),并且中央元件(13)和至少一个侧部元件(14,14’)在该自由区域中布置成使得在工件的弯折操作期间,至少在最初,力仅被引入到中央元件(13)中。

Description

用于弯折工件的弯折机器、特别是压弯机
本发明涉及用于弯折工件的弯折机器并且特别地涉及压弯机。
弯折机器包括用于以弯折的方式弯折或形成工件的下梁和上梁。其上固定有下部工具的工具保持器或工具台位于下梁上。在弯折操作期间,具有附接有上部工具的上梁对对应的工件施加力,该工件布置在上梁与下梁之间的工具保持器上。该力还导致下梁的不期望的向下偏转,这对弯折结果产生负面影响。
为了避免下梁在弯折操作期间的偏转,已知主动凸面加工技术,其中,在弯折操作期间,例如经由液压缸逆着下梁的变形的方向主动地施加力。这意在消除下梁在弯折期间产生的变形。这些主动方法具有的缺点是,其导致相对高的制造成本,因为主动凸面加工通常需要传感器和适合的驱动器。
另外,存在从现有技术中已知的用于预凸面加工的系统。在这种情况下,例如通过铣削弯曲表面或在下面安置适当的板或楔形件,下梁适当地预先适应在弯折期间在载荷平面内的预期变形。
从公开DE 10 2010 015 919A1和DE 10 2010 015 920A1中已知压弯机,其中,在下梁中设置有槽,以便在弯折期间保持下梁的相对变形平行于弯折线。槽的区域中的止挡部可以用于限制下梁的变形。
在以上公开中所公开的在下梁中设置槽具有的缺点是,这导致下梁的刚度大幅降低,这会导致下梁或机器的整个本体的不期望的倾斜。这导致弯折时的不准确性并且导致弯折机器的锚固件上产生可避免的拉力。
本发明的目的是创建一种其中抵消下梁在弯折期间的变形而不显著损害弯折机器的机械稳定性的弯折机器。
该目的通过根据专利权利要求1的弯折机器来实现。本发明的其他改进方案在从属权利要求中限定。
根据本发明的弯折机器用于弯折工件并且特别是金属片材。在优选变型中,弯折机器是压弯机。该机器包括用于通过沿着在弯折机器的宽度方向上延伸的弯折线弯折来使工件成形的下梁和上梁。换句话说,定位在下梁与上梁之间的对应工件通过从上梁施加至下梁的力而弯折。
在下梁上设置有用于接纳弯折工具的工具保持器、特别是工具台,其中,工具保持器也可以与下梁形成为一个件。工具保持器的位于宽度方向上的每个端部与相关联,其在下梁中形成为沿宽度方向与相应端部叠置。在必要时,这种叠置可以仅包括工具保持器的相应端部与相关联的凹入区域的端部重合。凹入区域用于降低下梁在工具保持器的边缘处的弯折刚度。优选地,凹入区域相对于下梁的中心轴线在宽度方向上以镜像对称的方式布置。
在此和在下文中结合顶部或底部或上部或下部使用术语时(比如上边缘),这些术语总是指弯折机器的操作位置、即其预期使用的位置中的竖向上下方向。
根据本发明的弯折机器的下梁包括特别是板状的中央元件和特别是板状的至少一个侧部元件,这些元件中的所有元件在下梁的厚度方向上彼此相邻布置。上面限定的凹入区域设置在中央元件中和/或在宽度方向上与中央元件相邻,并且优选地仅设置在这些位置处。术语凹入区域应当在广义上理解。特别地,凹入区域可以包括一个连续部分,但是其也可以包括多个分离的子区域。在多个子区域的情况下,至少一个子区域并且优选地每个子区域形成为与工具保持器的相应端部叠置。另外,凹入区域可以至少部分地是不包含中央元件的任何材料的清除区域,并且在必要时可以完全地是不包含中央元件的任何材料的清除区域。类似地,凹入区域可以至少部分地是材料厚度比中央元件的其余部分的材料厚度小的部分,并且在必要时可以整体地是材料厚度比中央元件的其余部分的材料厚度小的部分。
根据本发明的弯折机器的下梁包括在宽度方向上位于工具保持器的中央部分下方(即,位于中央部分正下方)的中央区域,其中,在工件的弯折操作期间,经由工具保持器在中央区域中将力引入到中央元件和至少一个侧部元件中。在此上下文中,工具保持器的中央部分应当理解为包括工具保持器的位于宽度方向上的中心的部分。
对于工具保持器的每个端部,下梁还包括自由区域,该自由区域从工具保持器的相应端部开始在工具保持器下方(即,在工具保持器正下方)延伸,并且包括凹入区域的与相应端部相关联的下述区域:该区域位于工具保持器下方(即,位于工具保持器正下方)。
相应的自由区域的特征在于下述事实:中央元件和至少一个侧部元件在该区域中布置成使得在相应的自由区域中,在工件的弯折操作期间,至少在最初(即,在弯折操作开始时),力仅被引入到中央元件中(即,不被引入到至少一个侧部元件中)。这首先影响中央元件的变形,并且随后经由中央元件影响至少一个侧部元件的变形。
呈中央元件和至少一个侧部元件的形式的下梁的构造确保了下梁的稳定的机械构造。此外,其中在工件的弯折操作期间经由工具保持器将力引入到中央元件和至少一个侧部元件两者中的加强的中央区域抵消了下梁的变形,下梁的变形在该区域中最大。同时,在中央元件中的或与中央元件相邻的凹入区域继续确保下梁的边缘区域中的足够的可变形性,使得确保沿着直的弯折线的整体弯折。
优选地,工具保持器的中央部分在宽度方向上对称地布置在工具保持器的端部之间。替代性地或另外,中央部分占据了工具保持器在宽度方向上的总长度的至少50%。这确保了下梁的特别稳定的构造。
在另一优选实施方式中,相应的自由区域沿宽度方向在每一侧上与下梁的中央区域(直接)邻接。换句话说,弯折机器包括中央区域和位于边缘处的两个自由区域。这导致了下梁的机械上简单的构造。
如上面所提及的,凹入区域可以是具有较低材料厚度或不包含中央元件的任何材料的部分。然而,优选地,凹入区域包括其中不存在中央元件的材料的清除区域。以这种方式,可以确保下梁在其边缘部分中的非常好的可变形性。如果必要,可以仅提供清除区域作为凹入区域。
在另一实施方式中,如在下梁的平面图中所看出的(即,如沿着其厚度方向所看出的),至少一个凹入区域并且优选地每个凹入区域从位于中央元件的上边缘处且其中不布置有工具保持器的部分向下延伸,并且延伸到下梁的自由区域中。这改进了下梁在其边缘部分中的可变形性。
在另一优选实施方式中,中央元件在下梁的中央区域中机械地连接至至少一个侧部元件,其中,机械连接特别是物质与物质的结合连接、优选地是焊接连接。然而,机械连接也可以包含或包括(附加的)其他连接,例如经由力配合和/或形状配合。此外,中央元件和至少一个侧部元件便不一定必须在下梁的中央区域中彼此机械地连接,只要中央区域中的工具保持器与中央元件和至少一个侧部元件两者接触,由此确保在工件的弯折操作期间将力引入到中央元件和至少一个侧部元件两者中。
在以上实施方式的优选变型中,机械连接在宽度方向上沿着中央区域的总长度延伸。在另一变型中,机械连接形成在中央元件的上边缘处。这确保了沿着整个中央区域将力均匀地引入到中央元件和至少一个侧部元件中。另外,中央元件的上边缘特别地是可触及的,使得在该点处可以毫不费力地提供机械连接。
在另一特别优选的实施方式中,至少一个侧部元件由两个侧部元件形成,中央元件位于这两个侧部元件之间。这确保弯折力的均匀引入并且防止下梁的倾斜。
在另一优选实施方式中,工具保持器在其中央部分中搁置在中央元件的上边缘和至少一个侧部元件的上边缘两者上。这确保了将良好的力引入到中央元件和对应的侧部元件两者中。
在根据本发明的弯折机器的另一优选变型中,工具保持器在相应的自由区域中搁置在中央元件的上边缘上,然而其中,在相应的自由区域中,至少一个侧部元件的上边缘与工具保持器间隔开。这提供了将中央元件与至少一个侧部元件断开联接的简单方式使得在工件的对应弯折操作期间,力仅被引入到中央元件中。此外,中央元件和至少一个侧部元件的不同绝对变形不会对工具保持器产生影响。
在另一优选变型中,在相应的自由区域中形成有一个或更多个限制装置,以便在工件的弯折操作期间限制中央元件的变形。优选地,至少一个限制装置并且特别是每个限制装置包括止挡元件,该止挡元件利用(机械)游隙布置在中央元件中的开口中,其中,游隙的量确定了中央元件直至其限度的变形量。这允许限制装置的简单实现。例如,止挡元件可以是螺栓的延伸穿过中央元件中的开口的对应部分。
在另一优选实施方式中,至少一个限制装置并且优选地每个限制装置包括调节装置,借助于该调节装置,可以手动地(即,由操作者通过手)调节和/或借助于致动器、例如以液压或马达驱动的方式调节中央元件直至其限度的变形量。在优选实施方式中,调节装置包括偏心件,中央元件的变形量可以借助于该偏心件通过偏心件的旋转调节直至其限度。换句话说,调节装置包括可绕旋转轴线旋转的部分,该部分的范围沿着绕旋转轴线的圆周在径向方向上变化。借助于偏心件,可以以简单的方式实现对应的调节装置。
在另一优选变型中,下梁在宽度方向上的相反边缘机械地连接至弯折机器的框架的部件。这增加了弯折机器的稳定性。
在根据本发明的弯折机器的另一变型中,下梁在其厚度方向上与优选地由单个件形成的框架板相邻布置,该框架板具有用于将待弯折的工件进给到弯折机器中的开口,其中,在下梁与框架板之间优选地存在机械连接。框架板增加了弯折机器的稳定性。优选地,框架板相对于将工件插入到弯折机器中的方向,定位在下梁的后面。
下面参照附图对本发明的示例性实施方式进行详细地描述。
在附图中:
图1示出了根据本发明的弯折机器的实施方式的立体图;
图2示出了对应于图1的视图,其中,仅示出了图1的弯折机器的框架和下梁;
图3示出了从图1和图2的弯折机器的下梁的前方观察的平面图;
图4示出了图1和图2的弯折机器的下梁的立体图;以及
图5示出了沿着图2的线L-L穿过下梁截取的截面图。
在下文中,基于呈压弯机的形式的弯折机器来描述本发明的实施方式。在图1中示出了该压弯机的立体图,其中,该压弯机用附图标记1表示。图1和图2示出了用于描述弯折机器的方向的空间坐标系。x方向对应于弯折机器的深度方向并且待弯折的工件沿与x方向相反的方向插入到弯折机器中。相反,y方向是弯折机器的宽度方向。这两个方向都位于水平面中。z方向是竖向方向并且对应于弯折机器的高度方向。
弯折机器1包括框架2,该框架2尤其包括两个侧支架3、3’和前框架板4以及后框架板4’。从图2的立体图中可以非常清楚地看出框架的结构,其中,除了框架之外,仅示出了下面描述的弯折机器的下梁12。此外,为了清楚起见,已经省略了侧支架3。
如从图2中可以看出的,两个框架板4和4’中的每一个框架板是其中设置有对应开口5的单件式部件。在两个框架板4与4’之间的下部区域中设置有两个支柱6。此外,在侧支架3和3’的拐角中形成有对应的锚固装置8,弯折机器经由锚固装置8锚固至地面。工件或金属片材穿过前框架板4中的开口5水平地插入到弯折机器中。然后,通过使图1中所示出的上梁11向下移动来使插入的金属片材弯折,上梁11压在下梁12上,从而在上梁与下梁之间实现金属片材的成形。
为了使上梁11移动,使用本身已知的液压致动器9,液压致动器9设置在弯折机器的上部区域中并且没有详细地描述。致动器的大部分由图2中所示出的加强板7支承,该加强板7具有竖向向上延伸的加强肋部701。液压致动器9包括可以在图1中看出的两个液压缸10和10’。可以从相应缸中移出的杆的前端部被接纳在上梁11中的对应开口11b中,使得上梁既可以向下按压也可以向上缩回。两个缸10和10’附接至前框架板4的对应安装部分401(参见图2),并且位于如图1中所示出的上梁11的对应凹部11a中。这些凹部从上梁11的上侧向下延伸。
为了实现进给的金属片材针对对应的弯折操作的期望弯折,在下梁12的上侧部上使用下部工具(未示出)并且在上梁11的下侧部上使用上部工具(未示出)。下部工具形成所谓的模具,由上部工具形成的对应冲头通过使上梁11向下移动而经由液压致动器9被按压到该模具中,由此导致位于其间的金属片材弯折。如从图1和图2中可以看出的,在该示例性实施方式中设计为工具台的工具保持器15位于下梁12的上侧部上,并且被设置成用于紧固下部工具。工具保持器包括加厚的中央部分15a和厚度较小的两个边缘部分15b。在图1和图2中,工具保持器15在宽度方向y上的相反端部用附图标记15c表示。此外,在这些附图中,设置在下梁12中的两个螺栓是可见的,这两个螺栓表示下面进一步描述的限制装置17。
下梁12包括在x方向上平行于彼此布置的三个板状元件13、14和14’。除其他之外,可以在图2和图4中看出下梁12的这种板状结构。如在图2和图4中可以看出的,下梁12包括位于前板状侧部元件14与后板状侧部元件14’之间的板状中央元件13。工具保持器15在宽度方向上沿着其整个长度搁置在中央元件13的水平延伸的上边缘13a(参见图3和图4)上。在边缘部分15b中,工具保持器仅与中央元件13接触,而在中央加厚部分15a中,工具保持器搁置在中央元件13和侧部元件14、14’两者上。
图3再次示出了从前方观察的上梁12的平面图,其中,中央元件13的轮廓在图3和图4两者中都由虚线指示。如在图3中可以看出的,下梁12在其两个边缘12a与12b之间沿宽度方向延伸。为了将下梁稳定地相对于框架2悬置,下梁在其边缘12a或12b处经由侧部元件14、14’以刚性方式机械地连接至对应的侧支架3或3’,优选地经由焊接连接而连接至对应的侧支架3或3’。为了增加稳定性,侧部元件14’的后侧部优选地也以刚性方式机械地连接至前框架板4。
沿着宽度方向,下梁12包括中央区域B1和与该中央区域B1相邻的两个自由区域B2。中央区域B1的位置和长度与工具保持器15的中央部分15a在宽度方向上的位置和长度相对应。相反,在宽度方向上,每个自由区域B2的位置和长度与工具保持器15的覆盖边缘部分15b的位置和长度相对应。下面对各个区域B1和B2的功能进行更详细地描述。
工具保持器15在下侧部上以刚性方式机械地连接至中央元件13的上边缘13a,例如经由焊接连接来连接至中央元件13的上边缘13a。两个侧部元件14、14’的上边缘仅在工具保持器15的中央部分15a中平行于中央元件13的上边缘13a延伸且与中央元件13的上边缘13a处于相同的高度。在图3和图4中,侧部元件的上边缘的这部分用附图标记14a表示。在必要时,上边缘的这部分也可以焊接至工具保持器15的下侧部。两个侧部元件14、14’的上边缘可以替代性地在工具保持器15的中央部分15a中位于中央元件13的上边缘13a(附图中未示出)下方(附图中未示出)。
相应的侧部元件14、14’的上边缘14a的部分在区域B1的每一侧上由上边缘14b的倾斜的、向下延伸的部分邻接,上边缘14b的倾斜的、向下延伸的部分又合并到上边缘14c的直的水平部分中,上边缘14c布置在距其上方的中央元件13的上边缘13a的部分一定距离处。在此,上边缘14b和14c的部分位于下梁12的自由区域B2中。由于侧部元件14、14’的上边缘14c的部分布置成比其上方的中央元件13的上边缘的部分低的事实,因此在弯折操作开始时,在自由区域B2中实现了仅将力引入到中央元件13中。上边缘14c的部分的左侧和右侧是中央元件13和侧部元件14、14’的上边缘的较低水平部分。在中央元件13的上边缘的两个较低部分中的每一个较低部分中,设置有敞开部分13b以形成凹入区域16的上端部,凹入区域16形成为中央元件13中的对应间隙。
如图3和图4中示出的,凹入区域16首先从敞开部分13b向下延伸并且然后弯折90°以然后在工具保持器15下方水平地延伸。两个凹入区域16降低了中央元件13在工具保持器15的两个端部15c的区域中的挠曲刚度。代替呈不包含材料的间隙的形式的凹入区域16,还可以通过中央元件的具有较小厚度的对应部分来实现弯折刚度的降低。此外,凹入区域16还可以通过使中央元件13相对于侧部元件14、14’在宽度方向y上缩短来形成,使得中央元件在宽度方向上的相反端部在相应的区域B2中位于工具保持器15的对应端部15c的前面。呈螺栓形式的限制装置17位于两个凹入区域16中的每一个凹入区域上方,这在下面参照图5进一步解释。
下梁12的两个自由区域B2的特征在于以下事实:一方面,两个自由区域B2的几何惯性矩通过凹入区域16减小,并且另一方面,在这些区域内,中央元件13和侧部元件14不具有防止中央元件13相对于侧部元件14、14’变形的彼此物质与物质的结合、力配合或形状配合连接。与此相反,在本示例中的中央元件13和侧部元件14、14’在区域B1中在其上边缘13a和14a处焊接在一起。对应的焊缝在图4中由粗线指示并且用附图标记18表示。经由这种焊接连接,与自由区域B2相比,在中央区域B1中增加了几何惯性矩。
当在弯折操作期间引入力时,中央区域B1中增加的几何惯性矩抵消了下梁在该区域中的变形。这样的变形是不期望的,因为这种变形对对应工件的弯折结果具有负面影响。相反,在自由区域B2内,对应的弯折力仅被引入到中央元件13中,由于由凹入区域16导致的弯折刚度的降低,中央元件13可以弯折。具体地,实现了中央元件13的腿部的变形,该腿部位于凹入区域16上方,并且限制装置17也定位在该腿部中。自由区域B2的变形抵消的效果是,在弯折操作期间,没有弯折刚度降低的部分的下梁在边缘区域中的变形比在中心的变形小。
在中央区域B1中加强下梁和在自由区域B2中降低弯折刚度的组合可以确保工件整体的更均匀的弯折。特别地,力沿着工具保持器15对称地引入,由此确保工具保持器15的显著改进的相对变形,这导致更好的弯折结果。
图5示出了沿着图4的线L-L截取的截面图,从该截面图中可以看出限制装置17的结构。限制装置设计成螺栓的形式,并且包括插入在侧部元件14的对应开口中的筒形部分17a。该筒形部分之后是设计为偏心件的调节装置17b。在图5的实施方式中,偏心件在其上侧上具有平坦部分并且在其他方面是筒形的。调节装置17b被接纳在中央元件13的对应开口19中。与调节装置17b相邻的是被接纳在侧部元件14’的开口中的另一筒形部分17c。
调节装置17b在竖向方向上的范围被选定成使得在上平坦部分与中央元件13中的开口19的相对上侧部之间存在游隙,该游隙优选地从0.05mm至5.0mm并且更优选地从0.1mm至1mm。由于该游隙,在弯折操作期间,中央元件13的位于凹入区域16上方的腿部可能发生挠性变形。游隙的量确定了最大变形并且在此意义上,限制了变形量。
在图5的修改的实施方式中,限制装置17的调节装置17b在距螺栓的纵向轴线的不同距离处具有多个平坦部分。在这种情况下,螺栓可以由操作者使用在螺栓侧上的位于侧部元件14上的适合工具来手动地旋转,即各种平坦部分可以在向上的方向上对准。调节装置17b的偏心设计允许改变限制装置17的游隙,并且在此意义上,允许调节中央元件13的可变形性的量。
代替手动旋转螺栓或除了手动旋转螺栓之外,还可以提供致动器来以适合的方式使螺栓或限制装置17旋转。这些致动器在图5中仅由虚线矩形示意性地指示并且用附图标记20表示。例如,致动器可以是液压或马达驱动的并且使螺栓旋转。借助于致动器,由于操作者不再必须手动地转动螺栓,因此简化了游隙的调节并且因此简化了中央元件13的可变形性。另外,可以在下梁的相应自由区域中提供若干螺栓而不是单个螺栓以限制可变形性。在此,在必要时,每个单独的螺栓又可以包含用于调节游隙的偏心部分。
前文所描述的本发明的实施方式提供了许多优点。特别地,通过将下梁的加强中央区域与在其边缘处的刚度较低的自由区域相结合,可以在弯折操作期间实现下梁的上边缘的均匀直线变形,从而导致明显更好的弯折结果。为此目的,使用包括中央元件和邻接的侧部元件的下梁的板状结构。在弯折操作期间,该结构确保力经由中央元件和侧部元件两者引入到下梁的中央区域中,而在自由区域中,仅中央元件进行力引入。
附图标记列表
1 弯折机器
2 框架
3、3’ 侧支架
4 前框架板
4’ 后框架板
401 前框架板的安装部分
5 开口
6 支柱
7 加强板
701 加强肋
8 锚固装置
9 液压致动器
10、10’ 液压缸
11 上梁
11a 上梁中的凹部
11b 上梁中的开口
12 下梁
12a、12b 上梁的边缘
13 (板状)中央元件
13a 中央元件的上边缘
13b 中央元件的敞开部分
14 前(板状)侧部元件
14’ 后(板状)侧部元件
14a、14b、14c 侧部元件的上边缘的部分
15 工具保持器
15a 工具保持器的中央部分
15b 工具保持器的边缘部分
15c 工具保持器的端部
B1 下梁的中央区域
B2 下梁的自由区域
16 凹入区域(例如形成为间隙或清除区域)
17 限制装置
17a 限制装置的部分
17b 调节装置(在17上)
17c 限制装置的部分
18 物质与物质的结合连接
19 中央元件中的开口
20 致动器

Claims (15)

1.一种用于弯折工件的弯折机器、特别是压弯机,所述弯折机器具有用于通过沿着在所述弯折机器(1)的宽度方向(y)上延伸的弯折线弯折来使工件成形的下梁(12)和上梁(11),其中,在所述下梁(12)上设置有用于接纳弯折工具的工具保持器(15),并且所述工具保持器(15)的位于所述宽度方向(y)上的每个端部(15c)与凹入区域(16)相关联,所述凹入区域(16)在所述下梁(12)中形成为与所述工具保持器(15)的相应端部(15c)叠置,
其特征在于,
所述下梁(12)包括在所述下梁(12)的厚度方向上彼此相邻布置的特别是板状的中央元件(13)和特别是板状的至少一个侧部元件(14、14’),其中,所述凹入区域(16)设置在所述中央元件(13)中并且/或者在所述宽度方向(y)上与所述中央元件(13)相邻设置;
所述下梁(12)包括在所述宽度方向上位于所述工具保持器(15)的中央部分(15a)下方的中央区域(B1),其中,在所述工件的弯折操作期间,经由所述工具保持器(15)在所述中央区域(B1)中将力引入到所述中央元件(13)以及所述至少一个侧部元件(14、14’)两者中;
对于所述工具保持器(15)的每个端部(15c),所述下梁(12)包括自由区域(B2),所述自由区域(B2)从所述工具保持器(15)的相应端部(15c)开始在所述工具保持器(15)下方延伸,并且包括所述凹入区域(16)的与所述相应端部(15c)相关联的下述区域:所述区域位于所述工具保持器(15)下方;
所述中央元件(13)和所述至少一个侧部元件(14,14’)在相应的自由区域(B2)中布置成使得在所述相应的自由区域(B2)中,在所述工件的弯折操作期间,至少在最初,力仅被引入到所述中央元件(13)中。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弯折机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工具保持器(15)的所述中央部分(15a)在所述宽度方向(y)上对称地布置在所述工具保持器(15)的端部(15c)之间,并且/或者占据所述工具保持器(15)在所述宽度方向(y)上的总长度的至少50%。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弯折机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相应的自由区域(B2)沿所述宽度方向(y)在每一侧上与所述下梁(12)的所述中央区域(B1)邻接。
4.根据前述权利要求中的任一项所述的弯折机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凹入区域(16)包括一个或更多个清除区域,所述中央元件(13)没有材料位于所述清除区域中。
5.根据前述权利要求中的任一项所述的弯折机器,其特征在于,如在所述下梁(12)的平面图中所看出的,至少一个凹入区域(16)并且优选地每个凹入区域(16)从下述部分(13b)向下延伸并且延伸到所述下梁(12)的所述自由区域(B2)中:所述部分(13b)位于所述中央元件(13)的上边缘处,并且在所述部分(13b)处不布置有所述工具保持器(15)。
6.根据前述权利要求中的任一项所述的弯折机器,其特征在于,所述中央元件(13)在所述下梁(12)的所述中央区域(B1)中机械地连接至所述至少一个侧部元件(14、14’),其中,所述机械连接特别是物质与物质的结合连接、优选地是焊接连接,并且/或者其中,所述机械连接优选地沿着所述中央区域(B1)在所述宽度方向(y)上的总长度延伸,并且/或者其中,所述机械连接优选地形成在所述中央元件(13)的上边缘(13a)处。
7.根据前述权利要求中的任一项所述的弯折机器,其特征在于,所述至少一个侧部元件(14、14’)由两个侧部元件(14、14’)形成,所述中央元件(13)位于所述两个侧部元件(14、14’)之间。
8.根据前述权利要求中的任一项所述的弯折机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工具保持器(15)在所述工具保持器(15)的所述中央部分(15a)中搁置在所述中央元件(13)的上边缘(13a)和所述至少一个侧部元件(14、14’)的上边缘(14a)两者上。
9.根据前述权利要求中的任一项所述的弯折机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工具保持器(15)在所述相应的自由区域(B2)中搁置在所述中央元件(13)的上边缘(13a)上,其中,在所述相应的自由区域(B2)中,所述至少一个侧部元件(14、14’)的上边缘(14a)与所述工具保持器(15)间隔开。
10.根据前述权利要求中的任一项所述的弯折机器,其特征在于,在所述相应的自由区域(B2)中形成有一个或更多个限制装置(17),以便在所述工件的弯折操作期间限制所述中央元件(13)的变形。
11.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弯折机器,其特征在于,至少一个限制装置(17)并且优选地每个限制装置(17)包括止挡元件,所述止挡元件利用游隙布置在所述中央元件(13)的开口(19)中,所述游隙优选地从0.05mm至5.0mm并且更优选地从0.1mm至1mm,其中,所述游隙的量确定了所述中央元件(13)的直至所述中央元件(13)的限度的变形量。
12.根据权利要求10或11所述的弯折机器,其特征在于,至少一个限制装置(17)并且优选地每个限制装置(17)包括调节装置(17b),借助于所述调节装置(17b)能够手动调节和/或借助于致动器(20)调节所述中央元件(13)的直至所述中央元件(13)的限度的变形量。
13.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弯折机器,其特征在于,所述调节装置(17b)包括偏心件,所述中央元件(13)的变形量能够借助于所述偏心件通过所述偏心件的旋转调节直至所述中央元件(13)的限度。
14.根据前述权利要求中的任一项所述的弯折机器,其特征在于,所述下梁(12)在所述宽度方向(y)上的相反边缘(12a、12b)机械地连接至所述弯折机器(1)的框架(2)的部件。
15.根据前述权利要求中的任一项所述的弯折机器,其特征在于,所述下梁(12)在所述下梁(12)的所述厚度方向上与框架板(4)相邻布置,所述框架板(4)具有用于将待弯折的所述工件进给到所述弯折机器(1)中的开口(5),其中,优选地,在所述下梁(12)与所述框架板(4)之间存在机械连接。
CN202280017359.2A 2021-04-15 2022-04-14 用于弯折工件的弯折机器、特别是压弯机 Pending CN116887931A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3)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EP21168657.1A EP4074432A1 (de) 2021-04-15 2021-04-15 Biegemaschine zur biegung von werkstücken, insbesondere abkantpresse
EP21168657.1 2021-04-15
PCT/EP2022/060011 WO2022219120A1 (en) 2021-04-15 2022-04-14 Bending machine for bending workpieces, in particular a press brake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6887931A true CN116887931A (zh) 2023-10-13

Family

ID=7553922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80017359.2A Pending CN116887931A (zh) 2021-04-15 2022-04-14 用于弯折工件的弯折机器、特别是压弯机

Country Status (5)

Country Link
US (1) US20240082901A1 (zh)
EP (2) EP4074432A1 (zh)
JP (1) JP2024506699A (zh)
CN (1) CN116887931A (zh)
WO (1) WO2022219120A1 (zh)

Citations (1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H08150416A (ja) * 1994-11-24 1996-06-11 Nisshinbo Ind Inc 中だれ補正機能を具えた曲げ加工機
JP2000343125A (ja) * 1999-05-28 2000-12-12 Amada Co Ltd プレスブレーキ
US6374658B1 (en) * 1999-08-09 2002-04-23 Amada Europe Bending press with slotted lower panel
DE102010015919A1 (de) * 2009-03-13 2010-11-04 Amada Europe Abkantpresse zum Biegen von Folien
WO2013120123A1 (de) * 2012-02-13 2013-08-22 Trumpf Maschinen Austria Gmbh & Co. Kg. Biegepresse mit verstellbarem balkenelement
JP2015071170A (ja) * 2013-10-02 2015-04-16 村田機械株式会社 上型ホルダー及びプレス機械
WO2015129576A1 (ja) * 2014-02-27 2015-09-03 株式会社アマダホールディングス 曲げ加工装置
CN106862320A (zh) * 2011-05-26 2017-06-20 韦拉有限公司 在变形操作期间补偿压力机两梁间的偏差的方法和设备
CN106955912A (zh) * 2017-04-28 2017-07-18 上海葛世工业自动化有限公司 自动扰度补偿装置及折弯机
US20190084263A1 (en) * 2017-02-06 2019-03-21 Nsk Ltd. Frame structure, processing apparatus, method of manufacturing components, method of manufacturing rolling bearing, method of manufacturing vehicle, method of manufacturing machine and press apparatus
CN110405007A (zh) * 2019-08-23 2019-11-05 江苏弘东工业自动化有限公司 基于伺服驱动的柔性折弯机
CN212190700U (zh) * 2020-03-12 2020-12-22 东莞市力星激光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刚性强的折弯机床

Family Cites Familie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EP1452302B1 (fr) * 2003-02-26 2009-04-08 Bystronic Laser AG Procédé de correction d'une opération de pliage et presse-plieuse
FR2942981B1 (fr) * 2009-03-13 2011-04-08 Amada Europe Presse plieuse pour le pliage de feuilles
TR201112647A2 (tr) * 2011-12-20 2012-05-21 Durmazlar Maki̇na Sanayi̇ Ve Ti̇caret Anoni̇m Şi̇rketi̇ Abkant preslerde sac sehimini engelleyen dinamik bombeleme mekanizması.

Patent Citations (1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H08150416A (ja) * 1994-11-24 1996-06-11 Nisshinbo Ind Inc 中だれ補正機能を具えた曲げ加工機
JP2000343125A (ja) * 1999-05-28 2000-12-12 Amada Co Ltd プレスブレーキ
US6374658B1 (en) * 1999-08-09 2002-04-23 Amada Europe Bending press with slotted lower panel
DE102010015919A1 (de) * 2009-03-13 2010-11-04 Amada Europe Abkantpresse zum Biegen von Folien
CN106862320A (zh) * 2011-05-26 2017-06-20 韦拉有限公司 在变形操作期间补偿压力机两梁间的偏差的方法和设备
WO2013120123A1 (de) * 2012-02-13 2013-08-22 Trumpf Maschinen Austria Gmbh & Co. Kg. Biegepresse mit verstellbarem balkenelement
JP2015071170A (ja) * 2013-10-02 2015-04-16 村田機械株式会社 上型ホルダー及びプレス機械
WO2015129576A1 (ja) * 2014-02-27 2015-09-03 株式会社アマダホールディングス 曲げ加工装置
US20190084263A1 (en) * 2017-02-06 2019-03-21 Nsk Ltd. Frame structure, processing apparatus, method of manufacturing components, method of manufacturing rolling bearing, method of manufacturing vehicle, method of manufacturing machine and press apparatus
CN106955912A (zh) * 2017-04-28 2017-07-18 上海葛世工业自动化有限公司 自动扰度补偿装置及折弯机
CN110405007A (zh) * 2019-08-23 2019-11-05 江苏弘东工业自动化有限公司 基于伺服驱动的柔性折弯机
CN212190700U (zh) * 2020-03-12 2020-12-22 东莞市力星激光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刚性强的折弯机床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EP4323129A1 (en) 2024-02-21
EP4074432A1 (de) 2022-10-19
JP2024506699A (ja) 2024-02-14
WO2022219120A1 (en) 2022-10-20
US20240082901A1 (en) 2024-03-14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JPH033524B2 (zh)
JP5264810B2 (ja) シートを曲げ加工するためのプレスブレーキ
KR101576948B1 (ko) 스트레치 벤딩기용 금형유닛
CN105916606B (zh) 压弯机
EP1306201B1 (en) Machine press
RU99120992A (ru) Кабина лифта
CN116194703B (zh) 用于加工工具的机器框架以及加工工具
CN116887931A (zh) 用于弯折工件的弯折机器、特别是压弯机
ITVR20110061A1 (it) Meccanismo di movimentazione per struttura portalame di macchina pannellatrice per l'esecuzione di piegature su fogli di lamiera metallica
CN113646104A (zh) 用于枢转弯折和冲压弯折工件的组合机
EP0550042B1 (en) A precision bending press for relatively short pieces of sheet metal
US20180133774A1 (en) System and method for bending metal including tandem press brakes
EP0116046B1 (en) Hydraulic press
EP0771238A1 (en) Bending press for sheet metal
EP4164819B1 (en) Panel bender for bending sheet metal
JP2005515896A (ja) 成形ツール
CN1025420C (zh) 金属板件的弯形方法以及实施该方法的弯曲装置
JP7399444B2 (ja) 工作機械
CN218656181U (zh) 一种锚带整形装置
US11850650B2 (en) Tool and method for processing plate-shaped workpieces, in particular metal sheets
CN212310688U (zh) 钢筋弯曲机
KR102495104B1 (ko) 시편 가공 장치
CN211360313U (zh) 一种角码冲压铆接模具
JPH0527207Y2 (zh)
JPH0750078Y2 (ja) プレス機械のスライドガイド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