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6877668A - 一种减速箱壳体的润滑结构及减速箱 - Google Patents

一种减速箱壳体的润滑结构及减速箱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6877668A
CN116877668A CN202310837648.3A CN202310837648A CN116877668A CN 116877668 A CN116877668 A CN 116877668A CN 202310837648 A CN202310837648 A CN 202310837648A CN 116877668 A CN116877668 A CN 116877668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oil
chamber
input shaft
cavity
oil collecting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310837648.3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余家佳
朱哲
金翔
高伟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Dongfeng Motor Group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Dongfeng Motor Group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Dongfeng Motor Group Co Ltd filed Critical Dongfeng Motor Group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310837648.3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6877668A/zh
Publication of CN116877668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6877668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Classification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16ENGINEERING ELEMENTS AND UNITS; GENERAL MEASURES FOR PRODUCING AND MAINTAINING EFFECTIVE FUNCTIONING OF MACHINES OR INSTALLATIONS; THERMAL INSULATION IN GENERAL
    • F16HGEARING
    • F16H57/00General details of gearing
    • F16H57/02Gearboxes; Mounting gearing therein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16ENGINEERING ELEMENTS AND UNITS; GENERAL MEASURES FOR PRODUCING AND MAINTAINING EFFECTIVE FUNCTIONING OF MACHINES OR INSTALLATIONS; THERMAL INSULATION IN GENERAL
    • F16HGEARING
    • F16H1/00Toothed gearings for conveying rotary motion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16ENGINEERING ELEMENTS AND UNITS; GENERAL MEASURES FOR PRODUCING AND MAINTAINING EFFECTIVE FUNCTIONING OF MACHINES OR INSTALLATIONS; THERMAL INSULATION IN GENERAL
    • F16HGEARING
    • F16H57/00General details of gearing
    • F16H57/04Features relating to lubrication or cooling or heating
    • F16H57/042Guidance of lubricant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16ENGINEERING ELEMENTS AND UNITS; GENERAL MEASURES FOR PRODUCING AND MAINTAINING EFFECTIVE FUNCTIONING OF MACHINES OR INSTALLATIONS; THERMAL INSULATION IN GENERAL
    • F16HGEARING
    • F16H57/00General details of gearing
    • F16H57/04Features relating to lubrication or cooling or heating
    • F16H57/0434Features relating to lubrication or cooling or heating relating to lubrication supply, e.g. pumps ; Pressure control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General Details Of Gearing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减速箱壳体的润滑结构,涉及减速箱润滑技术领域,该润滑结构包括壳体、挡板构件、集油腔油道和电机腔油道;壳体包围形成容纳腔,容纳腔内具有输入轴室和输出轴室;挡板构件与壳体的内壁连接形成具有多个开口的集油腔,集油腔能够从输入轴室和输出轴室中至少一个进行集油;集油腔油道用于连通集油腔与差速器轴承室;电机腔油道用于连通电机腔与差速器轴承室,电机腔由油泵进行供油。通过该润滑结构的设计,有效保证汽车在发生倾斜时,满足零部件润滑的需求,且不受前后电驱动总成放置姿态的限制,提高前后电驱动总成中减速箱壳体的通用性。

Description

一种减速箱壳体的润滑结构及减速箱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减速箱润滑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减速箱壳体的润滑结构及减速箱。
背景技术
随着新能源电动汽车的发展,新能源汽车的使用的场景越来越多,为了追求极致的动力性能,前后桥电动驱动成为一种发展趋势。特别针对越野性能车,叠加了前后桥电驱动的高输出扭矩,增加了越野车辆的极限爬坡能力以及越野性能。
目前相关新能源汽车,尤其是驱动电机与减速箱采用的整体结构设计的车辆,由于汽车前后电驱动总成姿态放置情况,且考虑到在汽车上坡或者下坡进行性能越野时,相关零部件的冷却润滑的问题,因此汽车前后电驱动总成中减速箱壳体的润滑结构不同,无法实现前后电驱动总成中减速箱壳体的通用。
发明内容
本发明提供一种减速箱壳体的润滑结构及减速箱,以解决前后电驱动总成中减速箱壳体不能通用的技术问题。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一种减速箱壳体的润滑结构,该润滑结构包括壳体、挡板构件、集油腔油道和电机腔油道,壳体包围形成容纳腔,所述容纳腔内具有输入轴室和输出轴室;挡板构件与所述壳体的内壁连接形成具有多个开口的集油腔,所述集油腔能够从输入轴室和输出轴室中至少一个进行集油;集油腔油道用于连通所述集油腔与差速器轴承室;电机腔油道用于连通电机腔与所述差速器轴承室,所述电机腔由油泵进行供油。
进一步地,所述容纳腔内还具有中间轴室,所述集油腔包括第一集油腔,所述第一集油腔位于所述壳体的厚度方向上的一侧,且在所述输入轴室与所述输出轴室之间,靠近所述中间轴室;所述第一集油腔具有第一开口、第二开口和第三开口,所述第一开口朝向所述输入轴室,所述第二开口朝向所述中间轴室,所述第三开口背向所述输出轴室。
进一步地,所述壳体的内部还设置挡油筋,所述挡油筋位于所述一侧的内壁上,且靠近所述第三开口,所述挡油筋能够引导所述输出轴室中差速器齿轮旋转飞溅的润滑油流入所述第一集油腔内。
进一步地,所述壳体还包括第一油槽和第二油槽,所述第一油槽和所述第二油槽均位于所述一侧的内壁上,所述第一油槽连通中间轴轴承室与输入轴轴承室,所述第二油槽连通所述中间轴轴承室与所述中间轴室。
进一步地,所述集油腔还包括第二集油腔,所述第二集油腔位于所述壳体的厚度方向上的另一侧,且在所述输入轴室与所述输出轴室之间,靠近所述中间轴室;所述第二集油腔有第四开口和第五开口,所述第四开口朝向所述输入轴室,所述第五开口背向所述输出轴室。
进一步地,所述电机腔油道包括第一电机腔油道和第二电机腔油道,所述第一电机腔油道位于所述一侧的内壁上,所述第二电机腔油道位于所述另一侧的内壁上,所述中间轴室与所述第二电机腔油道连通。
进一步地,所述壳体还包括油管流道,所述油管流道位于所述另一侧的内壁上,所述油管流道连通油管和所述第二集油腔。
进一步地,所述壳体还包括第三油槽和第四油槽,所述第三油槽和所述第四油槽均位于所述另一侧的内壁上,所述第三油槽连通中间轴轴承室与输入轴轴承室,所述第四油槽连通所述中间轴轴承室与所述中间轴室。
进一步地,所述壳体还包括第五油槽,所述第五油槽分别位于所述壳体的厚度方向上的两侧,所述第五油槽连通所述电机腔与中间轴轴承室。
本发明实施例还提供一种减速箱,该减速箱包括:上述的壳体结构;输入轴齿轮,位于所述输入轴室;中间轴齿轮;位于所述中间轴室,与所述输入轴齿轮配合;差速器齿轮,位于所述输出轴室,与所述中间轴齿轮配合,其中,所述输入轴齿轮、所述中间轴齿轮和所述差速器齿轮旋转能够将润滑油甩入所述集油腔内。
本发明提供一种减速箱壳体的润滑结构,该润滑结构包括壳体、挡板构件、集油腔油道和电机腔油道;壳体包围形成容纳腔,容纳腔内具有输入轴室和输出轴室;挡板构件与壳体的内壁连接形成具有多个开口的集油腔,集油腔能够从输入轴室和输出轴室中至少一个进行集油;集油腔油道用于连通集油腔与差速器轴承室;电机腔油道用于连通电机腔与差速器轴承室,电机腔由油泵进行供油。通过利用挡板构件与壳体的内壁面连接配合形成集油腔,利用输入轴室中的输入轴齿轮和输出轴室中差速器齿轮旋转将润滑油飞溅甩入集油腔,集油腔设置多个开口,从而能够取保输入轴齿轮和差速器齿轮无论正转还是反转均可将润滑油甩入集油腔,通过设置集油腔油道,将集油腔与差速器轴承室进行连通,利用集油腔储存的润滑油流入差速器轴承室对轴承、油封以及差速器内部进行润滑,同时考虑到汽车倾斜的情况,在集油腔中润滑油无法满足差速器轴承室润滑需求时,例如,集油腔缺少润滑油,通过设置电机腔油道连通电机腔与差速器轴承室,由于电机腔由油泵源源不断的进行供油,从而能够利用电机腔油道将润滑油从电机腔导入差速器轴承室进行润滑。在满足汽车各种倾斜情况下的润滑需求后,前后电驱动总成中减速箱壳体的不同放置姿态也能够满足润滑需求,因此前后电驱动总成中减速箱壳体能够通用,提高前后电驱动总成中减速箱壳体的通用性。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润滑结构中输入轴与输出轴之间的连线与水平水平面之间的夹角为75度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润滑结构中输入轴与输出轴之间的连线与水平面之间的夹角为45度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润滑结构中壳体的一侧不同倾斜角度下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润滑结构中壳体的另一侧不同倾斜角度下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润滑结构中壳体的一侧结构示意图;
图6为图5中A部分的局部放大示意图;
图7为图5中C部分的局部放大示意图;
图8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润滑结构中壳体的另一侧结构示意图;
图9为图8中B部分的局部放大示意图;
图10为图8中D部分的局部放大示意图。
附图标记说明
100、润滑结构;200、输入轴齿轮;300、差速器齿轮;400、中间轴齿轮;110、壳体;111、容纳腔;112、输入轴室;113、输出轴室;114、中间轴室;115、输入轴轴承室;116、差速器轴承室;117、中间轴轴承室;110A、一侧;110B、另一侧;120、挡板构件;130、集油腔;131、第一集油腔;1311、第一开口;1312、第二开口;1313、第三开口;132、第二集油腔;1321、第四开口;1322、第五开口;140、集油腔油道;150、电机腔油道;151、第一电机腔油道;152、第二电机腔油道;160、挡油筋;170、油槽;171、第一油槽;172、第二油槽;173、第三油槽;174、第四油槽;175、第五油槽;180、油管流道。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发明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发明,并不用于限定本发明。
在具体实施例中所描述的各个具体技术特征,在不矛盾的情况下,可以通过任何合适的方式进行组合,例如通过不同的具体技术特征的组合可以形成不同的实施例和技术方案。为了避免不必要的重复,本发明中各个具体技术特征的各种可能的组合方式不再另行说明。
在以下的描述中,所涉及的术语“第一\第二\...”仅仅是区别不同的对象,不表示各对象之间具有相同或联系之处。应该理解的是,所涉及的方位描述“上方”、“下方”、“外”、“内”均为正常使用状态时的方位,“左”、“右”方向表示在具体对应的示意图中所示意的左右方向,可以为正常使用状态的左右方向也可以不是。
需要说明的是,术语“包括”、“包含”或者其任何其他变体意在涵盖非排他性的包含,从而使得包括一系列要素的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装置不仅包括那些要素,而且还包括没有明确列出的其他要素,或者是还包括为这种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装置所固有的要素。在没有更多限制的情况下,由语句“包括一个…”限定的要素,并不排除在包括该要素的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装置中还存在另外的相同要素。术语“连接”在未特别说明的情况下,既包括直接连接也包括间接连接。
在具体实施方式中,车辆的驱动电机与减速箱采用的整体结构设计,称之为电驱动总成,该减速箱壳体的润滑结构适用于任何类型车辆的电驱动总成,示例性的,该减速箱壳体的润滑结构适用于纯电动汽车的电驱动总成;示例性的,该速箱壳体的润滑结构适用于增程式电动汽车的电驱动总成。为了便于说明,以下均以该速箱壳体的润滑结构适用于纯电动汽车的电驱动总成为例,对减速箱的壳体结构进行示例性说明。
在一些实施例中,如图1至图5所示,该润滑结构100包括壳体110和挡板构件120。壳体110包围形成容纳腔111,容纳腔111内具有输入轴室112和输出轴室113,挡板构件120与壳体110的内壁连接形成具有多个开口的集油腔130,集油腔130能够从输入轴室112和输出轴室113中至少一个进行集油。
具体的,附图中箭头所示的方向均为润滑油流动的方向,同时为了便于后续实施例的说明和解释,首先对电驱动总成中减速箱的放置做出说明,为了适应不同的前后机舱环境,前后电驱动总成在结构设计上存在差异。例如,如图2所示,为了保证车辆有足够的后备箱空间,后桥电驱动总成通常处于一种“平躺”姿态,后桥电驱动总成中输入轴与输出轴之间的连线与水平面之间的夹角为45度,相比较而言,如图1所示,由于越野车辆底盘较高,以及限制整车车长,导致前桥电驱动总成处于“站立”姿态,前桥电驱动总成中输入轴与输出轴之间的连线与水平面之间的夹角为75度,夹角度数越大,diff drop也相应越大,diffdrop代表在整车搭载姿态下,减速箱内输入轴与输出轴之间的高度差。本申请考虑到在越野应用环境下,例如,纵向爬坡可能达到45度,横向爬坡可能达到34度坡度,可以理解为汽车上下坡达到45度,汽车左右倾斜达到34度,同时考虑到前后桥驱动总成存在搭载角度差异,相差30度,从而汽车前后纵向角度跨度达到了120度,汽车左右横向角度跨度达到了68度。下面对极限情况进行示例性说明,如图3和图4所示,图3为壳体的一侧110A在不同倾斜角度下的情况,图4为壳体的另一侧110B在不同倾斜角度下的情况。例如,在电驱动总成中输入轴与输出轴之间的连线与水平面之间的夹角为75度的情况下,再次倾斜45度,则电驱动总成中输入轴与输出轴之间的连线与水平面之间的夹角达到120度,在电驱动总成中输入轴与输出轴之间的连线与水平面之间的夹角为45度的情况下,减小倾斜45度,则电驱动总成中输入轴与输出轴之间的连线与水平面平行。因此,本申请能够通过特殊的结构设计以实现在此种应用工况下,满足通用性电驱动总成的冷却和润滑。
首先,车辆的驱动电机与减速箱采用的整体结构设计,如图5所示,该润滑结构100包括壳体110和挡板构件120,壳体110在厚度方向上包括壳体的一侧110A和壳体的另一侧110B,壳体的一侧110A和壳体的另一侧110B包围形成容纳腔111,壳体110的容纳腔111内具有输入轴室112和输出轴室113,输入轴室112容纳输入轴轴承室115和输入轴齿轮200和输入轴;输出轴室113容纳差速器轴承室116和差速器齿轮300和输出轴。挡板构件120与壳体110的内壁连接形成集油腔130,集油腔130具有多个开口,在输入轴齿轮200和差速器齿轮300旋转时,飞溅的润滑油通过开口进入集油腔130,需要说明的是,只要满足输入轴齿轮200和差速器齿轮300旋转时,润滑油能够飞入集油腔130即可,集油腔130的具体位置以及数量在此不做限定,例如,集油腔130可以在壳体110厚度方向上壳体的一侧110A,也可以在壳体110厚度方向上壳体的另一侧110B,也可以在壳体110厚度方向上两侧均设置集油腔130,。同样,集油腔130的具体位置以及开口朝向也不做限定,例如,集油腔130位于输入轴室112和输出轴室113之间,集油腔130的部分开口的开口方向与输入轴齿轮200的切线方向平行;例如,集油腔130靠近输入轴室112,集油腔130的部分开口的开口方向朝向输入轴室112。后面也将再给出详细的具体实施例。同时,考虑到输入轴齿轮200和差速器齿轮300正转和反转的情况,因此集油腔130具有多个开口,以便在输入轴齿轮20和差速器齿轮300不同方向旋转情况下,润滑油能够从不同的开口进入集油腔130。
润滑结构100还包括集油腔油道140和电机腔油道150,集油腔油道140用于连通集油腔130与差速器轴承室116;电机腔油道150用于连通电机腔与差速器轴承室116,电机腔由油泵进行供油。
具体的,在设计集油腔130结构后,需要利用集油腔130的润滑油对差速器轴承室116中的差速器轴承、油封以及差速器内部进行润滑,在壳体110上设置集油腔油道140,集油腔油道140将集油腔130与差速器轴承室116连通,使集油腔130中的润滑油能够流入差速器轴承室116中,在此需要强调的是,考虑到汽车存在两侧倾斜的情况,两侧倾斜的方向与汽车前行的方向垂直,两侧倾斜即左右倾斜。集油腔油道140与集油腔130联通的入口应当位于集油腔130的底部,此处的底部为汽车静止状态下,集油腔130竖直方向上的底端,或者靠近底端的位置。在车辆发生左右倾斜时,集油腔油道140与集油腔130联通的入口低于集油腔130内液位,从而使润滑油能够顺利流入差速器轴承室116。进一步考虑到,车辆上下坡的情况下,集油腔130内的润滑油可能从开口中流出,为了避免集油腔油道140中润滑油供应不足,在壳体110上设置电机腔油道150,电机腔油道150将电机腔与差速器轴承室116连通,使电机腔中的润滑油能够流入差速器轴承室116中,电机腔中由油泵进行供油,因此不存在缺油的情况,电机腔中润滑油能够流入差速器轴承室116中对差速器轴承、油封以及差速器内部进行润滑。
本发明提供一种减速箱壳体的润滑结构,该润滑结构包括壳体、挡板构件、集油腔油道和电机腔油道;壳体包围形成容纳腔,容纳腔内具有输入轴室和输出轴室;挡板构件与壳体的内壁连接形成具有多个开口的集油腔,集油腔能够从输入轴室和输出轴室中至少一个进行集油;集油腔油道用于连通集油腔与差速器轴承室;电机腔油道用于连通电机腔与差速器轴承室,电机腔由油泵进行供油。通过利用挡板构件与壳体的内壁面连接配合形成集油腔,利用输入轴室中的输入轴齿轮和输出轴室中差速器齿轮旋转将润滑油飞溅甩入集油腔,集油腔设置多个开口,从而能够取保输入轴齿轮和差速器齿轮无论正转还是反转均可将润滑油甩入集油腔,通过设置集油腔油道,将集油腔与差速器轴承室进行连通,利用集油腔储存的润滑油流入差速器轴承室对轴承、油封以及差速器内部进行润滑,同时考虑到汽车倾斜的情况,在集油腔中润滑油无法满足差速器轴承室润滑需求时,例如,集油腔缺少润滑油,通过设置电机腔油道连通电机腔与差速器轴承室,由于电机腔由油泵源源不断的进行供油,从而能够利用电机腔油道将润滑油从电机腔导入差速器轴承室进行润滑。在满足汽车各种倾斜情况下的润滑需求后,前后电驱动总成中减速箱壳体的不同放置姿态也能够满足润滑需求,因此前后电驱动总成中减速箱壳体能够通用,提高前后电驱动总成中减速箱壳体的通用性。
在一些实施例中,结合图5和图6所示,容纳腔111内还具有中间轴室114,集油腔130包括第一集油腔131,第一集油腔131位于壳体的厚度方向上的一侧110A,且在输入轴室112与输出轴室113之间,靠近中间轴室114;第一集油腔131具有第一开口1311、第二开口1312和第三开口1313,第一开口1311朝向输入轴室112,第二开口1312朝向中间轴室114,第三开口1313背向输出轴室113。具体的,为了提高集油腔130的集油效果,集油腔130包括第一集油腔131,第一集油腔131在输入轴室112与输出轴室113之间,靠近中间轴室114的位置,在汽车没有发生倾斜的情况下,可以理解为第一集油腔131在输入轴室112的下方,在输出轴室113的上方,在中间轴室114的一侧。第一集油腔131是由挡板构件120与壳体的一侧110A的内壁面连接而成,其结构与壳体的一侧110A的内壁面结构相关,可能是不规则的形状。正是考虑到第一集油腔131在输入轴室112的下方,将第一集油腔131的第一开口1311朝向输入轴室112,在输入轴室112中输入轴齿轮200在旋转的时候飞溅的润滑油能够直接飞入第一集油腔131,即使输入轴齿轮200在反转的情况下,润滑油飞溅吸附在输入轴室112的内壁面上,至少部分润滑油能够沿着内壁面滑入第一集油腔131,同时结合差速器齿轮300和中间轴齿轮400的相对位置关系,将第一集油腔131的第二开口1312朝向中间轴室114,在输出轴室113中差速器齿轮300在旋转的时候飞溅的润滑油能够直接飞入第一集油腔131,同时中间轴齿轮400与输入轴齿轮200旋转方向相反,中间轴室114内中间轴齿轮400旋转的时候飞溅的润滑油也能够部分通过第二开口1312流入第一集油腔131,考虑到差速器齿轮300反转的情况下,在差速器齿轮300无法将润滑油通过第二开口1312甩入第一集油腔131,第一集油腔131具有第三开口1313,第三开口1313背向输出轴室113,由于第一集油腔131在输出轴室113的上方,此处背向可以理解为第三开口1313方向不朝向输出轴室113,朝向上方即可。差速器齿轮300反转的情况下将润滑油通过第三开口1313甩入第一集油腔131。
为了进一步提升第三开口1313对第一集油腔131集油的效果,壳体110的内部还设置挡油筋160,挡油筋160位于一侧110A的内壁上,挡油筋160靠近第三开口1313,需要强调的是挡油筋160的数量可以是1条,也可以是多条,例如,差速器齿轮300反转将润滑油飞溅甩入到挡油筋160的壁面上,在重力的作用下,润滑油沿着挡油筋160的壁面向下滑落,通过多条挡油筋160的配合引导润滑油穿过第三开口1313流入第一集油腔131内。
在一些实施例中,结合图5和图7所示,壳体110还包括第一油槽171和第二油槽172,第一油槽171和第二油槽172均位于一侧110A的内壁上,第一油槽171连通中间轴轴承室117与输入轴轴承室115,第二油槽172连通中间轴轴承室117与中间轴室114。具体的,本申请在考虑到差速器轴承室116中的轴承、油封以及差速器内部的润滑后,进一步考虑到了中间轴轴承室117的润滑,壳体110包括油槽170,油槽170包括第一油槽171和第二油槽172,首先,需要说明的是第一油槽171和第二油槽172的尺寸不做限定,管径形状不做要求,能够满足润滑油流通的需求即可。利用第一油槽171将中间轴轴承室117与输入轴轴承室115连通,中间轴轴承室117位于输入轴轴承室115的下方,输入轴轴承室115中的轴承是主动润滑,因此润滑油量充足,输入轴轴承室115中的润滑油能够在重力的作用下流入中间轴轴承室117,对中间轴轴承室117中的轴承进行润滑。同时,中间轴室114内也存在润滑油,利用第二油槽172将中间轴轴承室117与中间轴室114连通,从而中间轴室114内中间轴齿轮旋转飞溅的润滑油可以通过第二油槽172流入中间轴轴承室117。需要说明的是,为了流入中间轴轴承室117中的润滑油更加均匀,第一油槽171和第二油槽172连通中间轴轴承室117的入口可以间隔设置,具体情况可根据实际需求而定。
在一些实施例中,如图8所示,集油腔130还包括第二集油腔132,第二集油腔132位于壳体的厚度方向上的另一侧110B,且在输入轴室112与输出轴室113之间,靠近中间轴室114;第二集油腔132有第四开口1321和第五开口1322,第四开口1321朝向输入轴室112,第五开口1322背向输出轴室113。具体的,为了进一步保证差速器轴承室116中轴承、油封以及差速器内部的润滑效果,集油腔130包括第一集油腔131和第二集油腔132,第一集油腔131和第二集油腔132分别位于壳体110的厚度方向上的两侧,即第二集油腔132位于壳体的另一侧110B,第二集油腔132同样在输入轴室112与输出轴室113之间,靠近中间轴室114的位置,第二集油腔132也是由挡板构件120与壳体的另一侧110B的内壁面连接而成,其结构与壳体的另一侧110B的内壁面结构相关,可能是不规则的形状,正是考虑到第二集油腔132在输入轴室112的下方,将第二集油腔132的第四开口1321朝向输入轴室112,在输入轴室112中输入轴齿轮200在旋转的时候飞溅的润滑油能够直接飞入第二集油腔132,即使输入轴齿轮200在反转的情况下,润滑油飞溅吸附在输入轴室112的内壁面上,至少部分润滑油能够沿着内壁面滑入第二集油腔132。因结构设计的差异,第二集油腔132的第五开口1322背向输出轴室113,此处背向可以理解为第五开口1322方向不朝向输出轴室113,朝向上方即可。第五开口1322附近也具有挡油筋160的结构,用于引导润滑油落入第二集油腔132,由于输入轴齿轮200和差速器齿轮300的旋转方向相同,例如,输入轴齿轮200和差速器齿轮300正转的时候,第二集油腔132的润滑油由输入轴齿轮200旋转飞溅从第四开口1321落入为主;例如,输入轴齿轮200和差速器齿轮300反转的时候,第二集油腔132的润滑油由差速器齿轮300旋转飞溅从第五开口1322落入为主。
在一些实施例中,结合图8和图9所示,电机腔油道150包括第一电机腔油道151和第二电机腔油道152,第一电机腔油道151位于一侧110A的内壁上,第二电机腔油道152位于另一侧110B的内壁上,中间轴室114与第二电机腔油道152连通。具体的,进一步考虑到,车辆上下坡的情况下,集油腔130内的润滑油可能从开口中流出,为了避免集油腔油道140中润滑油供应不足,在壳体110上设置电机腔油道150,电机腔油道150包括第一电机腔油道151和第二电机腔油道152,第一电机腔油道151位于一侧110A的内壁上将电机腔与差速器轴承室116连通,第二电机腔油道152位于另一侧110B的内壁上也将电机腔与差速器轴承室116连通,电机腔中由油泵进行供油,因此不存在缺油的情况,电机腔中润滑油能够流入差速器轴承室116中对差速器轴承、油封以及差速器内部进行润滑。同时进一步将中间轴室114与第二电机腔油道152连通,中间轴室114中的润滑油能够流入第二电机腔油道152,即第二电机腔油道152中润滑油有两个来源,其一是电机腔中润滑油,其二是中间轴室114中中间轴齿轮400搅油。随后第二电机腔油道152将电机腔和中间轴室114中的润滑油输送至差速器轴承室116。
在一些实施例中,如图9所示,壳体110还包括油管流道180,油管流道180位于另一侧110B的内壁上,油管流道180连通油管和第二集油腔132。具体的,为了进一步保证第二集油腔132内具有充足的润滑油,壳体110上还设置油管流道180,油管流道180位于另一侧110B的内壁上,油管流道180的一端与油管连接,油管与油泵连接属于主动润滑,具有充足的润滑油,油管流道180的另一端与第二集油腔132连通,从而实现利用油泵通过油管和油管流道180将润滑油输入至第二集油腔132内。
在一些实施例中,结合图8和图10所示,考虑到差速器轴承室116中的轴承、油封以及差速器内部的润滑后,进一步考虑到了中间轴轴承室117的润滑,同时考虑到通过中间轴轴承室117的两侧进行补充润滑润滑,壳体110还包括第三油槽173和第四油槽174,第三油槽173和第四油槽174均位于另一侧110B的内壁上,第三油槽173连通中间轴轴承室117与输入轴轴承室115,第四油槽174连通中间轴轴承室117与中间轴室114。第三油槽173与第一油槽171的结构与工作形式相同,区别仅在第三油槽173与第一油槽171分别为位于壳体110厚度方向的两侧,第四油槽174与第二油槽172的结构与工作形式相同,区别仅在第四油槽174与第二油槽172分别为位于壳体110厚度方向的两侧,因此对于第三油槽173和第四油槽174结构形式参考第一油槽171和第二油槽172,在此不再多做赘述。
在一些实施例中,如图7和图10所示,壳体110还包括第五油槽175,第五油槽175分别位于壳体110的厚度方向上的两侧,第五油槽175连通电机腔与中间轴轴承室117。具体的,为了更好的对中间轴轴承室117中的轴承进行润滑,使中间轴轴承室117中的轴承润滑更加均匀,壳体110还包括第五油槽175,第五油槽175分别位于壳体110的厚度方向上的两侧,第五油槽175将电机腔与中间轴轴承室117连通,使电机腔中的润滑油能够流入中间轴轴承室117中,电机腔中由油泵进行供油,因此不存在缺油的情况。同时,中间轴轴承室117在厚度方向上具有两侧,一侧与第一油槽171、第二油槽172和第五油槽175连通,第一油槽171、第二油槽172和第五油槽175连通中间轴轴承室117的入口可以间隔设置。另一侧与第五油槽175、第三油槽173和第四油槽174连通,第五油槽175、第三油槽173和第四油槽174连通中间轴轴承室117的入口也可以间隔设置。需要说明的是,中间轴轴承室117在厚度方向上两侧的第五油槽175的数量不做限定,可以是一个,也可以是多个,图7和图10中每侧均为四个第五油槽175。
在一些实施例中,该减速箱包括润滑结构100、输入轴齿轮200、中间轴齿轮400和差速器齿轮300。输入轴齿轮200位于输入轴室112内,中间轴齿轮400位于中间轴室114且与输入轴齿轮200配合,差速器齿轮300位于输出轴室113且与中间轴齿轮400配合,其中,输入轴齿轮200、中间轴齿轮400和差速器齿轮300旋转能够将润滑油甩入集油腔130内。具体的,车辆的驱动电机与减速箱采用的整体结构设计,驱动电机与减速器输入轴连接,将动力传输给减速器输入轴,通过减速器输入轴上的输入轴齿轮200将力矩传递给中间轴齿轮400,输入轴齿轮200和中间轴齿轮400旋转能够将润滑油甩入集油腔130。随后通过中间轴齿轮400与差速器齿轮300配合,带动差速器齿轮300转动,差速器齿轮300转动同样能够将润滑油甩入集油腔130。最后通过左右半轴将动力传递给左右车轮,从而实现动力的传递。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非用于限定本发明的保护范围。

Claims (10)

1.一种减速箱壳体的润滑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
壳体,包围形成容纳腔,所述容纳腔内具有输入轴室和输出轴室;
挡板构件,与所述壳体的内壁连接形成具有多个开口的集油腔,所述集油腔能够从输入轴室和输出轴室中至少一个进行集油;
集油腔油道,用于连通所述集油腔与差速器轴承室;
电机腔油道,用于连通电机腔与所述差速器轴承室,所述电机腔由油泵进行供油。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润滑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容纳腔内还具有中间轴室,所述集油腔包括第一集油腔,所述第一集油腔位于所述壳体的厚度方向上的一侧,且在所述输入轴室与所述输出轴室之间,靠近所述中间轴室;
所述第一集油腔具有第一开口、第二开口和第三开口,所述第一开口朝向所述输入轴室,所述第二开口朝向所述中间轴室,所述第三开口背向所述输出轴室。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润滑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的内部还设置挡油筋,所述挡油筋位于所述一侧的内壁上,且靠近所述第三开口,所述挡油筋能够引导所述输出轴室中差速器齿轮旋转飞溅的润滑油流入所述第一集油腔内。
4.根据权利要求2或3所述的润滑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还包括第一油槽和第二油槽,所述第一油槽和所述第二油槽均位于所述一侧的内壁上,所述第一油槽连通中间轴轴承室与输入轴轴承室,所述第二油槽连通所述中间轴轴承室与所述中间轴室。
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润滑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集油腔还包括第二集油腔,所述第二集油腔位于所述壳体的厚度方向上的另一侧,且在所述输入轴室与所述输出轴室之间,靠近所述中间轴室;
所述第二集油腔有第四开口和第五开口,所述第四开口朝向所述输入轴室,所述第五开口背向所述输出轴室。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润滑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电机腔油道包括第一电机腔油道和第二电机腔油道,所述第一电机腔油道位于所述一侧的内壁上,所述第二电机腔油道位于所述另一侧的内壁上,所述中间轴室与所述第二电机腔油道连通。
7.根据权利要求5或6所述的润滑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还包括油管流道,所述油管流道位于所述另一侧的内壁上,所述油管流道连通油管和所述第二集油腔。
8.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润滑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还包括第三油槽和第四油槽,所述第三油槽和所述第四油槽均位于所述另一侧的内壁上,所述第三油槽连通中间轴轴承室与输入轴轴承室,所述第四油槽连通所述中间轴轴承室与所述中间轴室。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润滑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还包括第五油槽,所述第五油槽分别位于所述壳体的厚度方向上的两侧,所述第五油槽连通所述电机腔与中间轴轴承室。
10.一种减速箱,其特征在于,包括:
权利要求1至9中任意一项所述的壳体结构;
输入轴齿轮,位于所述输入轴室;
中间轴齿轮;位于所述中间轴室,与所述输入轴齿轮配合;
差速器齿轮,位于所述输出轴室,与所述中间轴齿轮配合;
其中,所述输入轴齿轮、所述中间轴齿轮和所述差速器齿轮旋转能够将润滑油甩入所述集油腔内。
CN202310837648.3A 2023-07-07 2023-07-07 一种减速箱壳体的润滑结构及减速箱 Pending CN116877668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10837648.3A CN116877668A (zh) 2023-07-07 2023-07-07 一种减速箱壳体的润滑结构及减速箱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10837648.3A CN116877668A (zh) 2023-07-07 2023-07-07 一种减速箱壳体的润滑结构及减速箱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6877668A true CN116877668A (zh) 2023-10-13

Family

ID=8826917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310837648.3A Pending CN116877668A (zh) 2023-07-07 2023-07-07 一种减速箱壳体的润滑结构及减速箱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6877668A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EP3502515B1 (en) Lubricating device for components within casing structure of vehicular power transmitting system
CN111486221A (zh) 车辆用传动装置
JP2005201316A (ja) 車軸駆動装置
CN107110332A (zh) 变速器
CN114144602B (zh) 双变速器
CN114962601A (zh) 具有变速器模块的车桥组件
WO2019208642A1 (ja) 車両用動力伝達装置
WO2024087601A1 (zh) 一种混合动力电驱动系统以及混合动力车辆
CN115199734A (zh) 用于卡车的电动动力总成
CN113472137A (zh) 驱动装置
CN113294491A (zh) 齿轮系统
US11984794B2 (en) Cooling and lubrication system for an electric motor and gearbox assembly
WO2020110417A1 (ja) 車両用駆動装置
CN116877668A (zh) 一种减速箱壳体的润滑结构及减速箱
US5577421A (en) Oil supplying structure for gear shaft bearing of transmission for vehicle
CN113525066B (zh) 一种混合动力式驱动系统的壳体及车辆
US11660949B2 (en) Drive device for an electrically driven vehicle
CN211624165U (zh) 一种差速器挡油盘
CN113446386A (zh) 车辆用动力传递装置的润滑结构
CN221462907U (zh) 一种减速器、驱动总成及车辆
CN215059381U (zh) 一种齿轴润滑结构及变速箱
CN112895877A (zh) 动力传递装置
JPH0854052A (ja) 差動機構の潤滑構造
CN221482602U (zh) 一种行星减速机构、轮毂减速器电动轮及汽车
CN118242426B (zh) 驱动桥的润滑结构及车辆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