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6848592A - 固体电解质材料及使用该固体电解质材料的电池 - Google Patents
固体电解质材料及使用该固体电解质材料的电池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116848592A CN116848592A CN202180093447.6A CN202180093447A CN116848592A CN 116848592 A CN116848592 A CN 116848592A CN 202180093447 A CN202180093447 A CN 202180093447A CN 116848592 A CN116848592 A CN 116848592A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solid electrolyte
- electrolyte material
- ybcl
- licl
- examples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Pending
Links
- 239000007784 solid electrolyte Substances 0.000 title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434
- 239000000463 material Substances 0.000 title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428
- 239000003792 electrolyte Substances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25
- 229910052727 yttrium Inorganic materials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17
- 229910052744 lithium Inorganic materials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15
- 229910052740 iodine Inorganic materials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14
- 229910052731 fluorine Inorganic materials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8
- 229910052735 hafnium Inorganic materials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7
- 238000002441 X-ray diffraction Method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107
- 239000000203 mixture Substance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98
- 229910017488 Cu K Inorganic material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12
- 229910017541 Cu-K Inorganic material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12
- 229910052725 zinc Inorganic material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12
- 229910052801 chlorine Inorganic material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8
- 229910052738 indium Inorganic material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8
- 229910052794 bromium Inorganic material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2
- 229910052726 zirconium Inorganic material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2
- KWGKDLIKAYFUFQ-UHFFFAOYSA-M lithium chloride Chemical compound [Li+].[Cl-] KWGKDLIKAYFUFQ-UHFFFAOYSA-M 0.000 description 204
- 239000013078 crystal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36
- 239000002994 raw material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27
- 239000000843 powder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15
- 150000002500 ions Chemical class 0.000 description 85
- 239000002245 particle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63
- IUVCFHHAEHNCFT-INIZCTEOSA-N 2-[(1s)-1-[4-amino-3-(3-fluoro-4-propan-2-yloxyphenyl)pyrazolo[3,4-d]pyrimidin-1-yl]ethyl]-6-fluoro-3-(3-fluorophenyl)chromen-4-one Chemical compound C1=C(F)C(OC(C)C)=CC=C1C(C1=C(N)N=CN=C11)=NN1[C@@H](C)C1=C(C=2C=C(F)C=CC=2)C(=O)C2=CC(F)=CC=C2O1 IUVCFHHAEHNCFT-INIZCTEOSA-N 0.000 description 57
- HBBGRARXTFLTSG-UHFFFAOYSA-N Lithium ion Chemical compound [Li+] HBBGRARXTFLTSG-UHFFFAOYSA-N 0.000 description 49
- 229910001416 lithium ion Inorganic materials 0.000 description 49
- 230000000052 comparative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40
- 229910007926 ZrCl Inorganic materials 0.000 description 36
- AMXOYNBUYSYVKV-UHFFFAOYSA-M lithium bromide Chemical compound [Li+].[Br-] AMXOYNBUYSYVKV-UHFFFAOYSA-M 0.000 description 30
- 238000009792 diffusion process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3
- 239000012300 argon atmosphere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22
- 238000004519 manufacturing process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5
- 238000000034 method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5
- 238000012360 testing method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5
- 239000007774 positive electrode material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4
- -1 transition metal sulfides Chemical class 0.000 description 13
- 239000011701 zinc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3
- 229910003002 lithium salt Inorganic materials 0.000 description 11
- 159000000002 lithium salts Chemical class 0.000 description 11
- 229910052717 sulfur Inorganic materials 0.000 description 11
- NINIDFKCEFEMDL-UHFFFAOYSA-N Sulfur Chemical compound [S] NINIDFKCEFEMDL-UHFFFAOYSA-N 0.000 description 10
- 229910052751 metal Inorganic materials 0.000 description 10
- 239000011593 sulfur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0
- 239000006183 anode active material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9
- 238000011156 evalu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9
- 238000002847 impedance measurement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8
- 239000002184 metal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8
- 239000004570 mortar (masonry)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8
- 239000002904 solvent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8
- VYPSYNLAJGMNEJ-UHFFFAOYSA-N Silicium dioxide Chemical compound O=[Si]=O VYPSYNLAJGMNEJ-UHFFFAOYSA-N 0.000 description 7
- 150000004820 halides Chemical class 0.000 description 7
- RWSOTUBLDIXVET-UHFFFAOYSA-N Dihydrogen sulfide Chemical compound S RWSOTUBLDIXVET-UHFFFAOYSA-N 0.000 description 6
- 229910021617 Indium monochloride Inorganic materials 0.000 description 6
- 239000012298 atmosphere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6
- 150000001875 compounds Chemical class 0.000 description 6
- 229910000037 hydrogen sulfide Inorganic materials 0.000 description 6
- APHGZSBLRQFRCA-UHFFFAOYSA-M indium(1+);chloride Chemical compound [In]Cl APHGZSBLRQFRCA-UHFFFAOYSA-M 0.000 description 6
- 238000005259 measurement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6
- 239000007773 negative electrode material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6
- WHXSMMKQMYFTQS-UHFFFAOYSA-N Lithium Chemical compound [Li] WHXSMMKQMYFTQS-UHFFFAOYSA-N 0.000 description 5
- 239000011230 binding agent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5
- 238000010586 diagram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5
- 239000002001 electrolyte material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5
- 239000007787 solid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5
- IJGRMHOSHXDMSA-UHFFFAOYSA-N Atomic nitrogen Chemical compound N#N IJGRMHOSHXDMSA-UHFFFAOYSA-N 0.000 description 4
- 101100496858 Mus musculus Colec12 gene Proteins 0.000 description 4
- 150000001450 anions Chemical class 0.000 description 4
- 239000006185 dispersion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4
- 239000004210 ether based solvent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4
- 229910052733 gallium Inorganic materials 0.000 description 4
- 238000011835 investig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4
- 239000002608 ionic liquid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4
- 239000011812 mixed powder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4
- 229920000642 polymer Polymers 0.000 description 4
- 238000006467 substitution reac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4
- 239000002203 sulfidic glass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4
- 229910052723 transition metal Inorganic materials 0.000 description 4
- IAYPIBMASNFSPL-UHFFFAOYSA-N Ethylene oxide Chemical group C1CO1 IAYPIBMASNFSPL-UHFFFAOYSA-N 0.000 description 3
- 229910052769 Ytterbium Inorganic materials 0.000 description 3
- PNEYBMLMFCGWSK-UHFFFAOYSA-N aluminium oxide Inorganic materials [O-2].[O-2].[O-2].[Al+3].[Al+3] PNEYBMLMFCGWSK-UHFFFAOYSA-N 0.000 description 3
- 125000004122 cyclic group Chemical group 0.000 description 3
- JBTWLSYIZRCDFO-UHFFFAOYSA-N ethyl methyl carbonate Chemical compound CCOC(=O)OC JBTWLSYIZRCDFO-UHFFFAOYSA-N 0.000 description 3
- 238000010304 fir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3
- 125000001475 halogen functional group Chemical group 0.000 description 3
- 239000011261 inert gas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3
- 239000007769 metal material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3
- 238000002156 mix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3
- 229910052757 nitrogen Inorganic materials 0.000 description 3
- 239000000047 product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3
- YEJRWHAVMIAJKC-UHFFFAOYSA-N 4-Butyrolactone Chemical group O=C1CCCO1 YEJRWHAVMIAJKC-UHFFFAOYSA-N 0.000 description 2
- XKRFYHLGVUSROY-UHFFFAOYSA-N Argon Chemical compound [Ar] XKRFYHLGVUSROY-UHFFFAOYSA-N 0.000 description 2
- OKTJSMMVPCPJKN-UHFFFAOYSA-N Carbon Chemical compound [C] OKTJSMMVPCPJKN-UHFFFAOYSA-N 0.000 description 2
- 229920000049 Carbon (fiber) Polymers 0.000 description 2
- XTHFKEDIFFGKHM-UHFFFAOYSA-N Dimethoxyethane Chemical compound COCCOC XTHFKEDIFFGKHM-UHFFFAOYSA-N 0.000 description 2
- 229910015015 LiAsF 6 Inorganic materials 0.000 description 2
- 229910013063 LiBF 4 Inorganic materials 0.000 description 2
- 229910013528 LiN(SO2 CF3)2 Inorganic materials 0.000 description 2
- 229910013385 LiN(SO2C2F5)2 Inorganic materials 0.000 description 2
- 229910013392 LiN(SO2CF3)(SO2C4F9) Inorganic materials 0.000 description 2
- 229910013870 LiPF 6 Inorganic materials 0.000 description 2
- 229910012424 LiSO 3 Inorganic materials 0.000 description 2
- 229910012513 LiSbF 6 Inorganic materials 0.000 description 2
- 239000002033 PVDF binder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2
- WYURNTSHIVDZCO-UHFFFAOYSA-N Tetrahydrofuran Chemical compound C1CCOC1 WYURNTSHIVDZCO-UHFFFAOYSA-N 0.000 description 2
- XLOMVQKBTHCTTD-UHFFFAOYSA-N Zinc monoxide Chemical compound [Zn]=O XLOMVQKBTHCTTD-UHFFFAOYSA-N 0.000 description 2
- 125000001931 aliphatic group Chemical group 0.000 description 2
- 229910052782 aluminium Inorganic materials 0.000 description 2
- 229910021383 artificial graphite Inorganic materials 0.000 description 2
- 229910052799 carbon Inorganic materials 0.000 description 2
- 239000004917 carbon fiber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2
- 239000003575 carbonaceous material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2
- 239000000969 carrier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2
- 150000001768 cations Chemical class 0.000 description 2
- 150000005678 chain carbonates Chemical class 0.000 description 2
- 239000007795 chemical reaction product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2
- 229920001577 copolymer Polymers 0.000 description 2
- 150000005676 cyclic carbonates Chemical class 0.000 description 2
- 150000004292 cyclic ethers Chemical clas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09831 deintercal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09826 distribu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9000003759 ester based solvent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2
- 239000000835 fiber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2
- 239000011245 gel electrolyte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2
- 239000001257 hydrogen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2
- 229910052739 hydrogen Inorganic materials 0.000 description 2
- 239000012535 impurity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09830 intercal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29910021645 metal ion Inorganic material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00465 mould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29910021382 natural graphite Inorganic materials 0.000 description 2
- 229910052759 nickel Inorganic materials 0.000 description 2
- 239000011255 nonaqueous electrolyte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2
- 229920000620 organic polymer Polymers 0.000 description 2
- 229910052760 oxygen Inorganic materials 0.000 description 2
- 239000008188 pellet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0737 periodic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29920003229 poly(methyl methacrylate) Polymers 0.000 description 2
- 229920002239 polyacrylonitrile Polymers 0.000 description 2
- 229920000447 polyanionic polymer Polymers 0.000 description 2
- 239000004926 polymethyl methacrylate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2
- 229920002981 polyvinylidene fluoride Polymers 0.000 description 2
- 150000003377 silicon compounds Chemical class 0.000 description 2
- 239000010935 stainless steel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2
- 229910001220 stainless steel Inorganic materials 0.000 description 2
- 239000000126 substance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2
- 150000003606 tin compounds Chemical class 0.000 description 2
- OGIDPMRJRNCKJF-UHFFFAOYSA-N titanium oxide Inorganic materials [Ti]=O OGIDPMRJRNCKJF-UHFFFAOYSA-N 0.000 description 2
- 229910000314 transition metal oxide Inorganic materials 0.000 description 2
- 150000003624 transition metals Chemical class 0.000 description 2
- BQCIDUSAKPWEOX-UHFFFAOYSA-N 1,1-Difluoroethene Chemical compound FC(F)=C BQCIDUSAKPWEOX-UHFFFAOYSA-N 0.000 description 1
- OTPDWCMLUKMQNO-UHFFFAOYSA-N 1,2,3,4-tetrahydropyrimidine Chemical compound C1NCC=CN1 OTPDWCMLUKMQNO-UHFFFAOYSA-N 0.000 description 1
- ZZXUZKXVROWEIF-UHFFFAOYSA-N 1,2-butylene carbonate Chemical compound CCC1COC(=O)O1 ZZXUZKXVROWEIF-UHFFFAOYSA-N 0.000 description 1
- LZDKZFUFMNSQCJ-UHFFFAOYSA-N 1,2-diethoxyethane Chemical compound CCOCCOCC LZDKZFUFMNSQCJ-UHFFFAOYSA-N 0.000 description 1
- WNXJIVFYUVYPPR-UHFFFAOYSA-N 1,3-dioxolane Chemical compound C1COCO1 WNXJIVFYUVYPPR-UHFFFAOYSA-N 0.000 description 1
- RYHBNJHYFVUHQT-UHFFFAOYSA-N 1,4-Dioxane Chemical compound C1COCCO1 RYHBNJHYFVUHQT-UHFFFAOYSA-N 0.000 description 1
- SMZOUWXMTYCWNB-UHFFFAOYSA-N 2-(2-methoxy-5-methylphenyl)ethanamine Chemical compound COC1=CC=C(C)C=C1CCN SMZOUWXMTYCWNB-UHFFFAOYSA-N 0.000 description 1
- NIXOWILDQLNWCW-UHFFFAOYSA-N 2-Propenoic acid Natural products OC(=O)C=C NIXOWILDQLNWCW-UHFFFAOYSA-N 0.000 description 1
- SBLRHMKNNHXPHG-UHFFFAOYSA-N 4-fluoro-1,3-dioxolan-2-one Chemical compound FC1COC(=O)O1 SBLRHMKNNHXPHG-UHFFFAOYSA-N 0.000 description 1
- QGZKDVFQNNGYKY-UHFFFAOYSA-O Ammonium Chemical compound [NH4+] QGZKDVFQNNGYKY-UHFFFAOYSA-O 0.000 description 1
- 229910017008 AsF 6 Inorganic materials 0.000 description 1
- 229920002134 Carboxymethyl cellulose Polymers 0.000 description 1
- GXGJIOMUZAGVEH-UHFFFAOYSA-N Chamazulene Chemical group CCC1=CC=C(C)C2=CC=C(C)C2=C1 GXGJIOMUZAGVEH-UHFFFAOYSA-N 0.000 description 1
- OIFBSDVPJOWBCH-UHFFFAOYSA-N Diethyl carbonate Chemical compound CCOC(=O)OCC OIFBSDVPJOWBCH-UHFFFAOYSA-N 0.000 description 1
- KMTRUDSVKNLOMY-UHFFFAOYSA-N Ethylene carbonate Chemical compound O=C1OCCO1 KMTRUDSVKNLOMY-UHFFFAOYSA-N 0.000 description 1
- UFHFLCQGNIYNRP-UHFFFAOYSA-N Hydrogen Chemical compound [H][H] UFHFLCQGNIYNRP-UHFFFAOYSA-N 0.000 description 1
- RAXXELZNTBOGNW-UHFFFAOYSA-O Imidazolium Chemical compound C1=C[NH+]=CN1 RAXXELZNTBOGNW-UHFFFAOYSA-O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02227 LISICON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29910018111 Li 2 S-B 2 S 3 Inorganic materials 0.000 description 1
- 229910018127 Li 2 S-GeS 2 Inorganic materials 0.000 description 1
- 229910018130 Li 2 S-P 2 S 5 Inorganic materials 0.000 description 1
- 229910018133 Li 2 S-SiS 2 Inorganic materials 0.000 description 1
- 229910018119 Li 3 PO 4 Inorganic materials 0.000 description 1
- 229910000733 Li alloy Inorganic materials 0.000 description 1
- 229910003528 Li(Ni,Co,Al)O2 Inorganic materials 0.000 description 1
- 229910007860 Li3.25Ge0.25P0.75S4 Inorganic materials 0.000 description 1
- 229910012820 LiCoO Inorganic materials 0.000 description 1
- 229910012851 LiCoO 2 Inorganic materials 0.000 description 1
- 229910012465 LiTi Inorganic materials 0.000 description 1
- NQRYJNQNLNOLGT-UHFFFAOYSA-O Piperidinium(1+) Chemical compound C1CC[NH2+]CC1 NQRYJNQNLNOLGT-UHFFFAOYSA-O 0.000 description 1
- 229920003171 Poly (ethylene oxide) Polymers 0.000 description 1
- 229920002845 Poly(methacrylic acid) Polymers 0.000 description 1
- 229920002319 Poly(methyl acrylate) Polymer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04952 Polyamide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04962 Polyamide-imide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04695 Polyether sulfone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04698 Polyethylene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04642 Polyimide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04721 Polyphenylene oxide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04743 Polypropylene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XBDQKXXYIPTUBI-UHFFFAOYSA-M Propionate Chemical group CCC([O-])=O XBDQKXXYIPTUBI-UHFFFAOYSA-M 0.000 description 1
- RWRDLPDLKQPQOW-UHFFFAOYSA-O Pyrrolidinium ion Chemical compound C1CC[NH2+]C1 RWRDLPDLKQPQOW-UHFFFAOYSA-O 0.000 description 1
- 102000005886 STAT4 Transcription Factor Human genes 0.000 description 1
- 108010019992 STAT4 Transcription Factor Proteins 0.000 description 1
- 229910052772 Samarium Inorganic materials 0.000 description 1
- 229910018286 SbF 6 Inorganic materials 0.000 description 1
- 229910004283 SiO 4 Inorganic materials 0.000 description 1
- XUIMIQQOPSSXEZ-UHFFFAOYSA-N Silicon Chemical compound [Si] XUIMIQQOPSSXEZ-UHFFFAOYSA-N 0.000 description 1
- 229920002125 Sokalan® Polymers 0.000 description 1
- 229910052771 Terbium Inorganic materials 0.000 description 1
- ATJFFYVFTNAWJD-UHFFFAOYSA-N Tin Chemical compound [Sn] ATJFFYVFTNAWJD-UHFFFAOYSA-N 0.000 description 1
- GWEVSGVZZGPLCZ-UHFFFAOYSA-N Titan oxide Chemical compound O=[Ti]=O GWEVSGVZZGPLCZ-UHFFFAOYSA-N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05083 Zinc sulfide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KXKVLQRXCPHEJC-UHFFFAOYSA-N acetic acid trimethyl ester Natural products COC(C)=O KXKVLQRXCPHEJC-UHFFFAOYSA-N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06230 acetylene black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11149 active material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29910045601 alloy Inorganic material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00956 alloy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XAGFODPZIPBFFR-UHFFFAOYSA-N aluminium Chemical compound [Al] XAGFODPZIPBFFR-UHFFFAOYSA-N 0.000 description 1
- 229910003481 amorphous carbon Inorganic material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03125 aqueous solvent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04760 aramid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29910052786 argon Inorganic materials 0.000 description 1
- 229920003235 aromatic polyamide Polymers 0.000 description 1
- QVGXLLKOCUKJST-UHFFFAOYSA-N atomic oxygen Chemical compound [O] QVGXLLKOCUKJST-UHFFFAOYSA-N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12752 auxiliary agent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15572 biosynthetic process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06229 carbon black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01768 carboxy methyl cellulose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5000010948 carboxy methyl cellulose Nutrition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08112 carboxymethyl-cellulose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00571 coke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02482 conductive additive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29920001940 conductive polymer Polymer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00470 constituent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1186 cumulative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IEJIGPNLZYLLBP-UHFFFAOYSA-N dimethyl carbonate Chemical compound COC(=O)OC IEJIGPNLZYLLBP-UHFFFAOYSA-N 0.000 description 1
- NJLLQSBAHIKGKF-UHFFFAOYSA-N dipotassium dioxido(oxo)titanium Chemical compound [K+].[K+].[O-][Ti]([O-])=O NJLLQSBAHIKGKF-UHFFFAOYSA-N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0694 effects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2593 electrical impedance tomography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08151 electrolyte solution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NBVXSUQYWXRMNV-UHFFFAOYSA-N fluoromethane Chemical compound FC NBVXSUQYWXRMNV-UHFFFAOYSA-N 0.000 description 1
- IRVXMVSXMSXNLD-UHFFFAOYSA-N fluoromethoxyethene Chemical compound FCOC=C IRVXMVSXMSXNLD-UHFFFAOYSA-N 0.000 description 1
- 229910021469 graphitizable carbon Inorganic material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0227 grind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29910052736 halogen Inorganic materials 0.000 description 1
- 150000002367 halogens Chemical clas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0438 heat treatment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29910052734 helium Inorganic material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01307 helium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SWQJXJOGLNCZEY-UHFFFAOYSA-N helium atom Chemical compound [He] SWQJXJOGLNCZEY-UHFFFAOYSA-N 0.000 description 1
- AHAREKHAZNPPMI-UHFFFAOYSA-N hexa-1,3-diene Chemical compound CCC=CC=C AHAREKHAZNPPMI-UHFFFAOYSA-N 0.000 description 1
- HCDGVLDPFQMKDK-UHFFFAOYSA-N hexafluoropropylene Chemical group FC(F)=C(F)C(F)(F)F HCDGVLDPFQMKDK-UHFFFAOYSA-N 0.000 description 1
- 150000002431 hydrogen Chemical class 0.000 description 1
- GLUUGHFHXGJENI-UHFFFAOYSA-O hydron piperazine Chemical compound [H+].C1CNCCN1 GLUUGHFHXGJENI-UHFFFAOYSA-O 0.000 description 1
- MTNDZQHUAFNZQY-UHFFFAOYSA-N imidazoline Chemical compound C1CN=CN1 MTNDZQHUAFNZQY-UHFFFAOYSA-N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03273 ketjen black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3475 lamin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01989 lithium alloy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5000012054 meals Nutrition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0303 mechanochemical reac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29910044991 metal oxide Inorganic materials 0.000 description 1
- 150000004706 metal oxides Chemical class 0.000 description 1
- MHAIQPNJLRLFLO-UHFFFAOYSA-N methyl 2-fluoropropanoate Chemical compound COC(=O)C(C)F MHAIQPNJLRLFLO-UHFFFAOYSA-N 0.000 description 1
- PYLWMHQQBFSUBP-UHFFFAOYSA-N monofluorobenzene Chemical compound FC1=CC=CC=C1 PYLWMHQQBFSUBP-UHFFFAOYSA-N 0.000 description 1
- YNAVUWVOSKDBBP-UHFFFAOYSA-O morpholinium Chemical compound [H+].C1COCCN1 YNAVUWVOSKDBBP-UHFFFAOYSA-O 0.000 description 1
- 229910052758 niobium Inorganic materials 0.000 description 1
- 150000004767 nitrides Chemical clas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01301 oxygen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29910052698 phosphorus Inorganic materials 0.000 description 1
- 229920001483 poly(ethyl methacrylate) polymer Polymer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04584 polyacrylic acid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29920002647 polyamide Polymers 0.000 description 1
- 229920002312 polyamide-imide Polymers 0.000 description 1
- 229920000767 polyaniline Polymer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04417 polycarbonate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29920000515 polycarbonate Polymers 0.000 description 1
- 229920000570 polyether Polymers 0.000 description 1
- 229920006393 polyether sulfone Polymers 0.000 description 1
- 229920000120 polyethyl acrylate Polymers 0.000 description 1
- 229920000573 polyethylene Polymers 0.000 description 1
- 229920002720 polyhexylacrylate Polymers 0.000 description 1
- 229920000129 polyhexylmethacrylate Polymers 0.000 description 1
- 229920001721 polyimide Polymer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02861 polymer material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29920001155 polypropylene Polymers 0.000 description 1
- 229920000128 polypyrrole Polymer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04810 polytetrafluoroethylene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29920001343 polytetrafluoroethylene Polymers 0.000 description 1
- 229920000123 polythiophene Polymers 0.000 description 1
- 229920002689 polyvinyl acetate Polymer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11118 polyvinyl acetate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29920000036 polyvinylpyrrolidone Polymer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01267 polyvinylpyrrolidone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5000013855 polyvinylpyrrolidone Nutrition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2360 preparation method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PNYNRMYUWZPARE-UHFFFAOYSA-N propan-2-yl carbonofluoridate Chemical compound CC(C)OC(F)=O PNYNRMYUWZPARE-UHFFFAOYSA-N 0.000 description 1
- RUOJZAUFBMNUDX-UHFFFAOYSA-N propylene carbonate Chemical compound CC1COC(=O)O1 RUOJZAUFBMNUDX-UHFFFAOYSA-N 0.000 description 1
- JUJWROOIHBZHMG-UHFFFAOYSA-O pyridinium Chemical compound C1=CC=[NH+]C=C1 JUJWROOIHBZHMG-UHFFFAOYSA-O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5855 radia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00376 reactant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1160 research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29920005989 resin Polymer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11347 resin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150000003839 salts Chemical group 0.000 description 1
- 229910052711 selenium Inorganic materials 0.000 description 1
- 229910052710 silicon Inorganic material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10703 silicon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29910052596 spinel Inorganic material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11029 spinel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29920003048 styrene butadiene rubber Polymer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3786 synthesis reac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29910052714 tellurium Inorganic materials 0.000 description 1
- 125000005207 tetraalkylammonium group Chemical group 0.000 description 1
- 125000005497 tetraalkylphosphonium group Chemical group 0.000 description 1
- BFKJFAAPBSQJPD-UHFFFAOYSA-N tetrafluoroethene Chemical group FC(F)=C(F)F BFKJFAAPBSQJPD-UHFFFAOYSA-N 0.000 description 1
- YLQBMQCUIZJEEH-UHFFFAOYSA-N tetrahydrofuran Natural products C=1C=COC=1 YLQBMQCUIZJEEH-UHFFFAOYSA-N 0.000 description 1
- 229910021561 transition metal fluoride Inorganic material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11787 zinc oxide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29910052984 zinc sulfide Inorganic materials 0.000 description 1
- DRDVZXDWVBGGMH-UHFFFAOYSA-N zinc;sulfide Chemical compound [S-2].[Zn+2] DRDVZXDWVBGGMH-UHFFFAOYSA-N 0.000 description 1
Landscapes
- Secondary Cells (AREA)
- Conductive Materials (AREA)
- Battery Electrode And Active Subsutance (AREA)
Abstract
本公开的固体电解质材料由Li、Yb、M及X构成。M为选自Mg、Ca、Sr、Ba、Zn、Y、Tb、Gd、Sm、In、Zr及Hf中的至少1种。X为选自F、Cl、Br及I中的至少1种。本公开的电池(1000)具备正极(201)、负极(203)及设在正极(201)与负极(203)之间的电解质层(202)。选自正极(201)、负极(203)及电解质层(202)中的至少一种含有本公开的固体电解质材料。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公开涉及固体电解质材料及使用该固体电解质材料的电池。
背景技术
专利文献1中公开了使用硫化物固体电解质材料的全固体电池。
非专利文献1及2中分别公开了用组成式Li3YbCl6及Li3YbBr6表示的固体电解质材料。
现有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11-129312号公报
非专利文献
非专利文献1:Z.anorg.allg.Chem.,623,1067-1073(1997)
非专利文献2:Z.anorg.allg.Chem.,623,1352-1356(1997)
发明内容
发明所要解决的课题
本公开的目的在于提供有用性高的新型固体电解质材料。
用于解决课题的手段
本公开涉及一种固体电解质材料,其由Li、Yb、M及X构成,其中,
M为选自Mg、Ca、Sr、Ba、Zn、Y、Tb、Gd、Sm、In、Zr及Hf中的至少1种,
X为选自F、Cl、Br及I中的至少1种。
发明效果
本公开提供有用性高的新型固体电解质材料。
附图说明
图1表示第2实施方式的电池1000的剖视图。
图2表示用于评价固体电解质材料的离子传导率的加压成形模300的示意图。
图3是表示实施例1的固体电解质材料的通过交流(AC)阻抗测定所得到的Cole-Cole图的曲线图。
图4是表示实施例1、3~14及16~24以及比较例2的固体电解质材料的X射线衍射图谱的曲线图。
图5是表示实施例2、3及15以及比较例1的固体电解质材料的X射线衍射图谱的曲线图。
图6是表示实施例8~17的固体电解质材料的X射线衍射图谱的曲线图。
图7是表示实施例1的电池的初期放电特性的曲线图。
图8是表示实施例B1的固体电解质材料的通过交流(AC)阻抗测定所得到的Cole-Cole图的曲线图。
图9是表示实施例B1~B5、B8~B10、B12~B22及B24~B33以及比较例B1及B2的固体电解质材料的X射线衍射图谱的曲线图。
图10是表示实施例B6、B7、B9~B11、B19、B20及B23以及比较例B1及B2的固体电解质材料的X射线衍射图谱的曲线图。
图11是表示实施例B1的电池的初期放电特性的曲线图。
图12是表示实施例C1的固体电解质材料的通过交流(AC)阻抗测定所得到的Cole-Cole图的曲线图。
图13是表示实施例C1~C4及C11~C13的固体电解质材料的X射线衍射图谱的曲线图。
图14是表示实施例C5~C10、C14及C15的固体电解质材料的X射线衍射图谱的曲线图。
图15是表示实施例C1的电池的初期放电特性的曲线图。
图16是表示实施例D1的固体电解质材料的通过交流(AC)阻抗测定所得到的Cole-Cole图的曲线图。
图17是表示实施例D1、D2、D4、D5、D7~D19、D22~D24及D26以及比较例D1及D2的固体电解质材料的X射线衍射图谱的曲线图。
图18是表示实施例D3、D6、D20~D22及D25~D27以及比较例D1及D2的固体电解质材料的X射线衍射图谱的曲线图。
图19是表示实施例D1的电池的初期放电特性的曲线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参照附图对本公开的实施方式进行说明。本公开并不限定于以下的实施方式。
(第1实施方式)
第1实施方式的固体电解质材料由Li、Yb、M及X构成。M为选自Mg、Ca、Sr、Ba、Zn、Y、Tb、Gd、Sm、In、Zr及Hf中的至少1种。X为选自F、Cl、Br及I中的至少1种。
第1实施方式的固体电解质材料是有用性高的新型固体电解质材料。第1实施方式的固体电解质材料例如能够具有实用的锂离子传导率,例如能够具有高的锂离子传导率。这里,所谓高的锂离子传导率,例如在室温(例如25℃)附近为5.0×10-5S/cm以上。也就是说,第1实施方式的固体电解质材料例如可具有5.0×10-5S/cm以上的离子传导率。
第1实施方式的固体电解质材料可用于得到充放电特性优异的电池。该电池的例子为全固体电池。全固体电池可以是一次电池,或者也可以是二次电池。
第1实施方式的固体电解质材料实质上不含硫。所谓第1实施方式的固体电解质材料实质上不含硫,意味着该固体电解质材料除作为杂质不可避免地混入的硫以外,作为构成元素不含硫。在此种情况下,作为杂质混入固体电解质材料中的硫例如为1摩尔%以下。第1实施方式的固体电解质材料不含硫。不含硫的固体电解质材料由于即使曝露于大气中也不发生硫化氢,因此安全性优异。专利文献1中所公开的硫化物固体电解质如果曝露于大气中,则可发生硫化氢。
第1实施方式的固体电解质材料也可以含有不可避免地混入的元素。该元素的例子为氢、氧或氮。这样的元素可存在于固体电解质材料的原料粉中、或者存在于用于制造或保管固体电解质材料的气氛中。在第1实施方式的固体电解质材料中,上述那样的不可避免地混入的元素例如为1摩尔%以下。
为了提高固体电解质材料的离子传导性,在第1实施方式的固体电解质材料中,M也可以是选自Mg、Ca、Sr、Ba及Zn中的至少1种。M也可以是选自Mg、Ca、Sr及Zn中的至少1种。
为了提高固体电解质材料的离子传导性,在第1实施方式的固体电解质材料中,X也可以是选自Cl、Br及I中的至少1种。
第1实施方式的固体电解质材料也可以是用以下的组成式(1)表示的材料。
Li6-3a-2bYbaMbCl6-x-yBrxIy(1)
式中,满足以下5个数学式:
0.2≤a<1.4、
0<b<0.9、
0≤x≤6、
0≤y≤3、及
0≤x+y≤6。用组成式(1)表示的材料具有高的离子传导率。
组成式(1)中的a的范围的上限值及下限值也可以通过从0.5、0.6、0.7、0.75、0.8、0.85、0.9、1及1.1的数值中选择的任意组合来规定。
为了提高固体电解质材料的离子传导性,在组成式(1)中,也可以满足0.5≤a≤1.1。
组成式(1)中的b的范围的上限值及下限值也可以通过从超过0(即0<b)、0.05、0.1、0.15、0.2、0.3、0.4、0.5及0.6的数值中选择的任意组合来规定。
为了提高固体电解质材料的离子传导性,在组成式(1)中,也可以满足0<b≤0.6。
组成式(1)中的x的范围的上限值及下限值也可以通过从0、2、3及6的数值中选择的任意组合来规定。
为了提高固体电解质材料的离子传导性,在组成式(1)中,也可以满足0≤y≤2。
为了提高固体电解质材料的离子传导性,在上述组成式(1)中,也可以满足以下5个数学式:
0.5≤a≤1.1、
0<b≤0.6、
0≤x≤6、
0≤y≤2、及
0≤x+y≤6。
组成式(1)中,也可以满足0<b≤0.4、且a+b=1。根据以上的构成,第1实施方式的固体电解质材料具有更高的锂离子传导率。
为了提高固体电解质材料的离子传导性,X也可以是选自F、Cl、Br及I中的至少两种。
为了提高固体电解质材料的离子传导性,M也可以含有Zn。M也可以是Zn。
第1实施方式的固体电解质材料的X射线衍射图谱可使用Cu-Kα射线(波长及即波长0.15405nm及0.15444nm),通过基于θ-2θ法的X射线衍射测定来取得。在所得到的X射线衍射图谱中,也可以在13.0°以上且15.0°以下的衍射角2θ的范围存在至少1个峰,并且在26.0°以上且35.0°以下的衍射角2θ的范围存在至少2个峰。将具有这样的峰的结晶相称为第1结晶相。在含有第1结晶相的固体电解质材料中,容易在结晶内形成用于锂离子扩散的路径。因此,当第1实施方式的固体电解质材料含有第1结晶相时,第1实施方式的固体电解质材料具有高的离子传导率。
第1结晶相的晶系属于单斜晶系。本公开中的“单斜晶”,意味着具有与ICSD(无机晶体结构数据库)Collection Code 89617中公开的Li3InCl6类似的晶体结构,具有该结构特有的X射线衍射图谱的结晶相。在本公开中,所谓“具有类似的晶体结构”,意味着分类为相同的空间群,具有相近的原子配置结构,不限定晶格常数。此外,第1实施方式的固体电解质材料的X射线衍射图谱的衍射峰的相对强度比和衍射角度可从上述的Li3InCl6的衍射图谱发生变化。
在通过使用Cu-Kα射线的X射线衍射测定所得到的第1实施方式的固体电解质材料的X射线衍射图谱中,也可以在22.0°以上且23.5°以下的衍射角2θ的范围存在至少1个峰,在31.0°以上且35.0°以下的衍射角2θ的范围存在至少2个峰,且在40.0°以上且42.0°以下的衍射角2θ的范围存在至少1个峰。将具有这些峰的结晶相称为第2结晶相。含有第2结晶相的固体电解质材料容易在结晶内形成用于锂离子扩散的路径。因此,当第1实施方式的固体电解质材料含有第2结晶相时,第1实施方式的固体电解质材料具有高的离子传导率。
第2结晶相的晶系属于正交晶系(orthorhombic crystal system)。本公开中的“正交晶”,意味着具有与ICSD Collection Code 50152中公开的Li3YbCl6类似的晶体结构,具有该结构特有的X射线衍射图谱的结晶相。第1实施方式的固体电解质材料的X射线衍射图谱的衍射峰的相对强度比和衍射角度可从上述的Li3YbCl6的衍射图谱发生变化。
在通过使用Cu-Kα射线的X射线衍射测定所得到的第1实施方式的固体电解质材料的X射线衍射图谱中,也可以在21.0°以上且24.0°以下的衍射角2θ的范围存在至少2个峰,在31.0°以上且35.0°以下的衍射角2θ的范围存在至少2个峰,且在40.0°以上且42.0°以下的衍射角2θ的范围存在至少1个峰。将具有这些峰的结晶相称为第3结晶相。含有第3结晶相的固体电解质材料容易在结晶内形成用于锂离子扩散的路径。因此,当第1实施方式的固体电解质材料含有第3结晶相时,第1实施方式的固体电解质材料具有高的离子传导率。
第3结晶相的晶系属于三方晶系。本公开中的“三方晶”,意味着具有与ICSDCollection Code 50151中公开的Li3ErCl6类似的晶体结构,具有该结构特有的X射线衍射图谱的结晶相。第1实施方式的固体电解质材料的X射线衍射图谱的衍射峰的相对强度比和衍射角度可从上述的Li3ErCl6的衍射图谱发生变化。
第1实施方式的固体电解质材料也可以进一步含有与第1、第2及第3结晶相不同的第4结晶相。也就是说,第1实施方式的固体电解质材料也可以在上述的衍射角2θ的范围以外进一步含有存在清晰的峰的第4结晶相。第4结晶相例如也可以是归属于尖晶石型结构的结晶相。尖晶石型结构作为一个例子,也可以是与ICSD Collection Code 202743中公开的Li2ZnCl4同样的结构。
为了提高固体电解质材料的离子传导性,在第1实施方式的固体电解质材料中,M也可以是选自Y、Tb、Gd、Sm及In中的至少1种。为了进一步提高固体电解质材料的离子传导性,在第1实施方式的固体电解质材料中,M也可以是选自Y、Tb、Gd及Sm中的至少1种。
为了提高固体电解质材料的离子传导性,在第1实施方式的固体电解质材料中,X也可以是选自Cl、Br及I中的至少1种。
第1实施方式的固体电解质材料也可以是用以下的组成式(2)表示的材料。
Li6-3a(Yb1-bMb)aCl6-x-yBrxIy(2)
式中,满足以下5个数学式:
0.5≤a≤1.5、
0<b<1、
0≤x≤6、
0≤y≤3、及
0≤x+y≤6。用组成式(2)表示的材料具有高的离子传导率。
为了提高固体电解质材料的离子传导性,在上述组成式(2)中,也可以满足以下5个数学式:
1≤a≤1.1、
0<b<1、
0≤x≤6、
0≤y≤2、及
0≤x+y≤6。
为了提高固体电解质材料的离子传导性,在组成式(2)中,也可以满足1≤a≤1.1。为了更加提高固体电解质材料的离子传导性,在组成式(2)中,也可以满足a=1。
组成式(2)中的b的范围的上限值及下限值也可以通过从超过0(即0<b)、0.1、0.2、0.3、0.4、0.5、0.7、0.9及低于1(即b<1)的数值中选择的任意组合来规定。
组成式(2)中的x的范围的上限值及下限值也可以通过从0、1、1.5、2、3及6的数值中选择的任意组合来规定。
为了提高固体电解质材料的离子传导性,在组成式(2)中,也可以满足0<x<6。
组成式(2)中的y的范围的上限值及下限值也可以通过从0、0.5、1及2的数值中选择的任意组合来规定。
为了提高固体电解质材料的离子传导性,在组成式(1)中,也可以满足0≤y≤2。为了更加提高固体电解质材料的离子传导性,在组成式(1)中,也可以满足y=1。
第1实施方式的固体电解质材料的X射线衍射图谱可使用Cu-Kα射线(波长及即波长0.15405nm及0.15444nm),通过基于θ-2θ法的X射线衍射测定来取得。在所得到的X射线衍射图谱中,也可以在13.0°以上且15.0°以下的衍射角2θ的范围存在至少1个峰,并且在26.0°以上且35.0°以下的衍射角2θ的范围存在至少2个峰。将具有这样的峰的结晶相称为第5结晶相。在含有第5结晶相的固体电解质材料中容易在结晶内形成用于锂离子扩散的路径。因此,当第1实施方式的固体电解质材料含有第5结晶相时,第1实施方式的固体电解质材料具有高的离子传导率。
第5结晶相的晶系属于单斜晶系。
在通过使用Cu-Kα射线的X射线衍射测定所得到的第1实施方式的固体电解质材料的X射线衍射图谱中,也可以在20.5°以上且24.0°以下的衍射角2θ的范围存在至少2个峰,在30.0°以上且35.0°以下的衍射角2θ的范围存在至少2个峰,且在39.0°以上且42.0°以下的衍射角2θ的范围存在至少1个峰。将具有这些峰的结晶相称为第6结晶相。含有第6结晶相的固体电解质材料容易在结晶内形成用于锂离子扩散的路径。因此,当第1实施方式的固体电解质材料含有第6结晶相时,第1实施方式的固体电解质材料具有高的离子传导率。
第6结晶相的晶系属于三方晶系。
第1实施方式的固体电解质材料也可以进一步含有与第5及第6结晶相不同的第7结晶相。也就是说,第1实施方式的固体电解质材料也可以在上述的衍射角2θ的范围以外进一步含有存在清晰的峰的第7结晶相。第7结晶相例如也可以是归属于与ICSD CollectionCode 50152中公开的Li3YbCl6类似的晶体结构、或者是归属于与ICSD Collection Code38326中公开的LiGdCl4类似的晶体结构的结晶相。
为了提高固体电解质材料的离子传导性,在第1实施方式的固体电解质材料中,M也可以是选自Zr及Hf中的至少1种。
为了提高固体电解质材料的离子传导性,在第1实施方式的固体电解质材料中,X也可以是选自Cl、Br及I中的至少1种。
第1实施方式的固体电解质材料也可以是用以下的组成式(3)表示的材料。
Li6-3a-4bYbaMbCl6-x-yBrxIy(3)
式中,满足以下6个数学式:
0<a<1.5、
0<b<1.5、
0<3a+4b<6
0≤x≤6、
0≤y≤3、及
0≤x+y≤6。用组成式(3)表示的材料具有高的离子传导率。
组成式(3)中的a的范围的上限值及下限值也可以通过从超过0(即0<a)、0.1、0.3、0.4、0.5、0.55、0.6、0.7、0.8、0.9及低于1(即a<1)的数值中选择的任意组合来规定。
为了提高固体电解质材料的离子传导性,在组成式(3)中,也可以满足0<a<1。
组成式(3)中的b的范围的上限值及下限值也可以通过从超过0(即0<b)、0.1、0.3、0.35、0.4、0.45、0.5、0.6、0.9及低于1(即b<1)的数值中选择的任意组合来规定。
为了提高固体电解质材料的离子传导性,在组成式(3)中,也可以满足0<b<1。
组成式(3)中的x的范围的上限值及下限值也可以通过从0、1、2、3、4及6的数值中选择的任意组合来规定。
为了提高固体电解质材料的离子传导性,在组成式(3)中,也可以满足0≤x≤3。
组成式(3)中的y的范围的上限值及下限值也可以通过从0、1及2的数值中选择的任意组合来规定。
为了提高固体电解质材料的离子传导性,在组成式(3)中,也可以满足0≤y≤2。为了提高固体电解质材料的离子传导性,在组成式(3)中,也可以满足y>0。
为了提高固体电解质材料的离子传导性,在组成式(3)中,也可以满足a≤0.7且b≥0.3。
为了提高固体电解质材料的离子传导性,在组成式(3)中,也可以满足a=0.5且b=0.5。
为了提高固体电解质材料的离子传导性,在上述组成式(3)中,也可以满足以下6个数学式:
0<a<1.5、
0<b<1.5、
0<3a+4b<6
0≤x≤6、
0≤y≤3、及
0≤x+y≤6。
第1实施方式的固体电解质材料的X射线衍射图谱可使用Cu-Kα射线(波长及即波长0.15405nm及0.15444nm),通过基于θ-2θ法的X射线衍射测定来取得。在所得到的X射线衍射图谱中,也可以在14.0°以上且18.0°以下、29.0°以上且35.0°以下及48.0°以上且52.0°以下的衍射角2θ的范围分别存在至少1个峰。将具有这样的峰的结晶相称为第8结晶相。含有第8结晶相的固体电解质材料容易在结晶内形成用于锂离子扩散的路径。因此,当第1实施方式的固体电解质材料含有第1结晶相时,第1实施方式的固体电解质材料具有高的离子传导率。
在通过使用Cu-Kα射线的X射线衍射测定所得到的第1实施方式的固体电解质材料的X射线衍射图谱中,也可以在26.0°以上且35.0°以下的衍射角2θ的范围存在至少2个峰,且在13.0°以上且17.0°以下的衍射角2θ的范围存在至少1个峰。将具有这些峰的结晶相称为第9结晶相。含有第2结晶相的固体电解质材料容易在结晶内形成用于锂离子扩散的路径。因此,当第1实施方式的固体电解质材料含有第9结晶相时,第1实施方式的固体电解质材料具有高的离子传导率。
第1实施方式的固体电解质材料也可以进一步含有与第8及第9结晶相不同的第10结晶相。也就是说,第1实施方式的固体电解质材料也可以在上述的衍射角2θ的范围以外进一步含有存在清晰的峰的第10结晶相。
为了提高固体电解质材料的离子传导性,在第1实施方式的固体电解质材料中,M由M1及M2构成,M1也可以是选自Y、Tb、Gd、Sm及In中的至少1种,M2也可以是Mg、Ca、Sr、Ba及Zn中的至少1种。
为了提高固体电解质材料的离子传导性,在第1实施方式的固体电解质材料中,M1也可以是选自Y、Tb、Gd及Sm中的1种。
为了提高固体电解质材料的离子传导性,在第1实施方式的固体电解质材料中,M2也可以是选自Mg、Ca、Sr及Zn中的至少1种。M2也可以是选自Mg、Sr及Zn中的至少1种。
为了提高固体电解质材料的离子传导性,在第1实施方式的固体电解质材料中,X也可以是选自Cl及Br中的至少1种。
第1实施方式的固体电解质材料也可以是用以下的组成式(4)表示的材料。
Li6-3a-3b-2cYbaM1bM2cCl6-xBrx(4)
式中,满足以下4个数学式:
0.3≤a≤1.2、
0<b≤0.5、
0<c≤0.4、及
0≤x≤6。用组成式(4)表示的材料具有高的离子传导率。
为了提高固体电解质材料的离子传导性,在上述组成式(4)中,也可以满足以下4个数学式:
0.65≤a<1、
0<b≤0.3、
0<c≤0.2、及
0≤x≤6。
组成式(4)中的a的范围的上限值及下限值也可以通过从0.65、0.7、0.8及低于1(即a<1)的数值中选择的任意组合来规定。
为了提高固体电解质材料的离子传导性,在组成式(4)中,也可以满足0.65≤a<1。
组成式(4)中的b的范围的上限值及下限值也可以通过从超过0(即0<b)、0.1、0.2、0.25及0.3的数值中选择的任意组合来规定。
为了提高固体电解质材料的离子传导性,在组成式(4)中,也可以满足0<b≤0.3。
组成式(4)中的c的范围的上限值及下限值也可以通过从超过0(即0<c)、0.05、0.1、0.15及0.2的数值中选择的任意组合来规定。
为了提高固体电解质材料的离子传导性,在组成式(4)中,也可以满足0<c≤0.2。为了更加提高固体电解质材料的离子传导性,在组成式(4)中,也可以满足0<c≤0.1。
组成式(4)中的x的范围的上限值及下限值也可以通过从0、1、3及6的数值中选择的任意组合来规定。
为了提高固体电解质材料的离子传导性,在组成式(4)中,也可以满足0≤x≤3。
第1实施方式的固体电解质材料的X射线衍射图谱可使用Cu-Kα射线(波长及即波长0.15405nm及0.15444nm),通过基于θ-2θ法的X射线衍射测定来取得。在所得到的X射线衍射图谱中,也可以在13.0°以上且15.0°以下的衍射角2θ的范围存在至少1个峰,且在26.0°以上且35.0°以下的衍射角2θ的范围存在至少2个峰。将具有这样的峰的结晶相称为第11结晶相。含有第11结晶相的固体电解质材料容易在结晶内形成用于锂离子扩散的路径。因此,当第1实施方式的固体电解质材料含有第11结晶相时,第1实施方式的固体电解质材料具有高的离子传导率。
第11结晶相的晶系属于单斜晶系。
在通过使用Cu-Kα射线的X射线衍射测定所得到的第1实施方式的固体电解质材料的X射线衍射图谱中,也可以在20.5°以上且24.0°以下的衍射角2θ的范围存在至少2个峰,在30.0°以上且35.0°以下的衍射角2θ的范围存在至少2个峰,且在39.0°以上且42.0°以下的衍射角2θ的范围存在至少1个峰。将具有这些峰的结晶相称为第12结晶相。含有第12结晶相的固体电解质材料容易在结晶内形成用于锂离子扩散的路径。因此,当第1实施方式的固体电解质材料含有第12结晶相时,第1实施方式的固体电解质材料具有高的离子传导率。
第12结晶相的晶系属于三方晶系。
第1实施方式的固体电解质材料也可以进一步含有与第11及第12结晶相不同的第13结晶相。也就是说,第1实施方式的固体电解质材料也可以在上述的衍射角2θ的范围以外进一步含有存在清晰的峰的第13结晶相。第13结晶相例如也可以是归属于与ICSDCollection Code50152中公开的Li3YbCl6类似的晶体结构、或者归属于与ICSD CollectionCode 38326中公开的LiGdCl4类似的晶体结构的结晶相。
第1实施方式的固体电解质材料可以是晶质,或者也可以是非晶质。此外,第1实施方式的固体电解质材料也可以使晶质和非晶质混合存在。这里,所谓晶质,是指在X射线衍射图谱中存在峰。所谓非晶质,是指在X射线衍射图谱中存在宽的峰(即晕图案:halo)。在非晶质和晶质混合存在的情况下,在X射线衍射图谱中存在峰和晕图案。
第1实施方式的固体电解质材料的形状没有限定。该形状的例子为针状、球状或椭圆球状。第1实施方式的固体电解质材料也可以是粒子。第1实施方式的固体电解质材料也能以具有粒料(pellet)或板的形状的方式来形成。
第1实施方式的固体电解质材料的形状例如当为粒子状(例如球状)时,该固体电解质材料也可以具有0.1μm以上且100μm以下的中值粒径。所谓中值粒径,意味着体积基准的粒度分布中的累积体积等于50%时的粒径。体积基准的粒度分布例如可通过激光衍射式测定装置或图像解析装置进行测定。
第1实施方式的固体电解质材料也可以具有0.5μm以上且10μm以下的中值粒径。由此,第1实施方式的固体电解质材料具有更高的离子传导性。另外,在第1实施方式的固体电解质材料与活性物质那样的其它材料混合的情况下,第1实施方式的固体电解质材料与其它材料的分散状态变得良好。
<固体电解质材料的制造方法>
第1实施方式的固体电解质材料例如可通过下述方法来制造。
以具有目标组成的方式,混合两种以上的卤化物的原料粉。
作为一个例子,当目标组成为Li3.15Yb0.85Mg0.15Cl6时,将LiCl原料粉、YbCl3原料粉及MgCl2原料粉(即三种卤化物的原料粉)混合,以便大致达到3.15∶0.85∶0.15的摩尔比。也可以按照将合成工艺过程中可能发生的组成变化抵消的方式,以预先调整过的摩尔比将原料粉混合。
通过在不活泼气体气氛中对原料粉的混合物进行烧成,使其相互反应,便可得到反应物。作为不活泼气体,例如可使用氦、氮或氩。烧成工序也可以在真空中进行。在烧成工序中,也可以将混合材料的粉末装入容器(例如坩埚或封管)中,在加热炉内进行烧成。
或者,通过使原料粉在行星式球磨机那样的混合装置内以机械化学的方式(即使用机械化学的方法)相互反应,也可以得到反应物。以机械化学的方式得到的反应物进而也可以在不活泼气体气氛中或真空中进行烧成。
通过这些方法,可得到第1实施方式的固体电解质材料。
(第2实施方式)
以下,对本公开的第2实施方式进行说明。可将第1实施方式中已说明的事项省略。
在第2实施方式中,对使用第1实施方式的固体电解质材料的电池进行说明。
第2实施方式的电池具备正极、负极及电解质层。电解质层设在正极与负极之间。选自正极、电解质层及负极中的至少一种含有第1实施方式的固体电解质材料。
第2实施方式的电池由于含有第1实施方式的固体电解质材料,因而具有优异的充放电特性。该电池也可以是全固体电池。
图1表示第2实施方式的电池1000的剖视图。
第2实施方式的电池1000具备正极201、电解质层202及负极203。电解质层202设在正极201与负极203之间。
正极201含有正极活性物质粒子204及固体电解质粒子100。
电解质层202含有电解质材料。电解质材料例如为固体电解质材料。
负极203含有负极活性物质粒子205及固体电解质粒子100。
固体电解质粒子100是含有第1实施方式的固体电解质材料的粒子。固体电解质粒子100也可以是由第1实施方式的固体电解质材料构成的粒子、或者也可以是作为主要成分含有第1实施方式的固体电解质材料的粒子。这里,所谓作为主要成分含有第1实施方式的固体电解质材料的粒子,意味着按摩尔比最多含有的成分为第1实施方式的固体电解质材料的粒子。
固体电解质粒子100也可以具有0.1μm以上且100μm以下的中值粒径,也可以具有0.5μm以上且10μm以下的中值粒径。在此种情况下,固体电解质粒子100具有更高的离子传导性。
正极201含有可嵌入及脱嵌金属离子(例如锂离子)的材料。该材料例如为正极活性物质(例如正极活性物质粒子204)。
正极活性物质的例子为含锂的过渡金属氧化物、过渡金属氟化物、聚阴离子材料、氟化聚阴离子材料、过渡金属硫化物、过渡金属氟氧化物、过渡金属硫氧化物或过渡金属氮氧化物。含锂的过渡金属氧化物的例子为Li(Ni、Co、Al)O2或LiCoO2。
本公开中,化学式中的记载“(A、B、C)”,意味着选自“A、B及C中的至少1种”。例如,“(Ni、Co、Al)”与“选自Ni、Co及Al中的至少1种”同义。
正极活性物质粒子204也可以具有0.1μm以上且100μm以下的中值粒径。当正极活性物质粒子204具有0.1μm以上的中值粒径时,在正极201中,正极活性物质粒子204及固体电解质粒子100的分散状态良好。由此,电池的充放电特性提高。当正极活性物质粒子204具有100μm以下的中值粒径时,正极活性物质粒子204内的锂扩散速度提高。由此,电池能以高输出功率工作。
正极活性物质粒子204也可以具有比固体电解质粒子100大的中值粒径。由此,在正极201中,正极活性物质粒子204及固体电解质粒子100的分散状态良好。
为了提高电池的能量密度及输出功率,在正极201中,正极活性物质粒子204的体积与正极活性物质粒子204的体积及固体电解质粒子100的体积的合计之比也可以为0.30以上且0.95以下。
为了提高电池的能量密度及输出功率,正极201也可以具有10μm以上且500μm以下的厚度。
电解质层202含有电解质材料。该电解质材料例如为第1实施方式的固体电解质材料。电解质层202也可以是固体电解质层。
电解质层202也可以只由第1实施方式的固体电解质材料构成。或者,电解质层202也可以只由与第1实施方式的固体电解质材料不同的固体电解质材料构成。
与第1实施方式的固体电解质材料不同的固体电解质材料的例子为Li2MgX’4、Li2FeX’4、Li(Al、Ga、In)X’4、Li3(Al、Ga、In)X’6或LiI。这里,X’为选自F、Cl、Br及I中的至少1种。这样一来,与第1实施方式的固体电解质材料不同的固体电解质材料也可以是含有卤族元素的固体电解质即卤化物固体电解质。
以下,将第1实施方式的固体电解质材料称为第1固体电解质材料。将与第1实施方式的固体电解质材料不同的固体电解质材料称为第2固体电解质材料。
电解质层202不仅可以含有第1固体电解质材料,而且也可以含有第2固体电解质材料。在电解质层202中,第1固体电解质材料及第2固体电解质材料也可以均匀地分散。由第1固体电解质材料形成的层及由第2固体电解质材料形成的层也可以沿着电池1000的层叠方向层叠。
电解质层202也可以具有1μm以上且1000μm以下的厚度。当电解质层202具有1μm以上的厚度时,正极201及负极203不易发生短路。当电解质层202具有1000μm以下的厚度时,电池能以高输出功率工作。
负极203含有可嵌入及脱嵌锂离子那样的金属离子的材料。该材料例如为负极活性物质(例如负极活性物质粒子205)。
负极活性物质的例子为金属材料、碳材料、氧化物、氮化物、锡化合物或硅化合物。金属材料可以是单质金属,或者也可以是合金。金属材料的例子为锂金属或锂合金。碳材料的例子为天然石墨、焦炭、可石墨化碳、碳纤维、球状碳、人造石墨或非晶质碳。从容量密度的观点出发,负极活性物质的适合的例子为硅(即Si)、锡(即Sn)、硅化合物或锡化合物。
负极活性物质粒子205也可以具有0.1μm以上且100μm以下的中值粒径。当负极活性物质粒子205具有0.1μm以上的中值粒径时,在负极203中,负极活性物质粒子205及固体电解质粒子100的分散状态良好。由此,电池的充放电特性提高。当负极活性物质粒子205具有100μm以下的中值粒径时,负极活性物质粒子205内的锂扩散速度提高。由此,电池能以高输出功率工作。
负极活性物质粒子205也可以具有比固体电解质粒子100大的中值粒径。由此,在负极203中,负极活性物质粒子205及固体电解质粒子100的分散状态良好。
为了提高电池的能量密度及输出功率,在负极203中,负极活性物质粒子205的体积与负极活性物质粒子205的体积及固体电解质粒子100的体积的合计之比也可以为0.30以上且0.95以下。
为了提高电池的能量密度及输出功率,负极203也可以具有10μm以上且500μm以下的厚度。
选自正极201、电解质层202及负极203中的至少一种也可以以提高离子传导性、化学稳定性及电化学稳定性为目的,含有第2固体电解质材料。
如上所述,第2固体电解质材料也可以是卤化物固体电解质。
卤化物固体电解质的例子为Li2MgX’4、Li2FeX’4、Li(Al、Ga、In)X’4、Li3(Al、Ga、In)X’6或LiI。这里,X’为选自F、Cl、Br及I中的至少1种。
卤化物固体电解质的其它例子是用LipMeqYrZ6表示的化合物。这里,满足p+m’q+3r=6及r>0。Me是选自除Li及Y以外的金属元素和半金属元素中的至少1种元素。m’的值表示Me的价数。Z是选自F、Cl、Br及I中的至少1种。所谓“半金属元素”,为B、Si、Ge、As、Sb及Te。所谓“金属元素”,为从元素周期表第1族至第12族中所包含的全部元素(但氢除外)及从元素周期表第13族至第16族中所包含的全部元素(但B、Si、Ge、As、Sb、Te、C、N、P、O、S及Se除外)。为了提高卤化物固体电解质的离子传导率,Me也可以是选自Mg、Ca、Sr、Ba、Zn、Sc、Al、Ga、Bi、Zr、Hf、Ti、Sn、Ta及Nb中的至少1种。
第2固体电解质材料也可以是硫化物固体电解质。
硫化物固体电解质的例子为Li2S-P2S5、Li2S-SiS2、Li2S-B2S3、Li2S-GeS2、Li3.25Ge0.25P0.75S4或Li10GeP2S12。
第2固体电解质材料也可以是氧化物固体电解质。
氧化物固体电解质的例子为:
(ⅰ)LiTi2(PO4)3或其元素置换体那样的NASICON型固体电解质、
(ii)(LaLi)TiO3那样的钙钛矿型固体电解质、
(iii)Li14ZnGe4O16、Li4SiO4、LiGeO4或其元素置换体那样的LISICON型固体电解质、
(iv)Li7La3Zr2O12或其元素置换体那样的石榴石型固体电解质、或(v)Li3PO4或其N置换体。
第2固体电解质材料也可以是有机聚合物固体电解质。
有机聚合物固体电解质的例子为高分子化合物及锂盐的化合物。
高分子化合物也可以具有环氧乙烷结构。具有环氧乙烷结构的高分子化合物由于能够较多地含有锂盐,因而能够进一步提高离子传导率。
锂盐的例子为LiPF6、LiBF4、LiSbF6、LiAsF6、LiSO3CF3、LiN(SO2CF3)2、LiN(SO2C2F5)2、LiN(SO2CF3)(SO2C4F9)或LiC(SO2CF3)3。也可以单独使用选自其中的1种锂盐。或者,也可以使用选自其中的两种以上的锂盐的混合物。
选自正极201、电解质层202及负极203中的至少一种也可以以容易授受锂离子、提高电池的输出特性为目的,含有非水电解质液、凝胶电解质或离子液体。
非水电解液含有非水溶剂及溶于该非水溶剂中的锂盐。
非水溶剂的例子为环状碳酸酯溶剂、链状碳酸酯溶剂、环状醚溶剂、链状醚溶剂、环状酯溶剂、链状酯溶剂或氟溶剂。环状碳酸酯溶剂的例子为碳酸亚乙酯、碳酸亚丙酯或碳酸亚丁酯。链状碳酸酯溶剂的例子为碳酸二甲酯、碳酸甲乙酯或碳酸二乙酯。环状醚溶剂的例子为四氢呋喃、1,4-二噁烷或1,3-二氧杂戊环。链状醚溶剂的例子为1,2-二甲氧基乙烷或1,2-二乙氧基乙烷。环状酯溶剂的例子为γ-丁内酯。链状酯溶剂的例子为乙酸甲酯。氟溶剂的例子为氟代碳酸亚乙酯、氟代丙酸甲酯、氟苯、氟代碳酸甲乙酯或氟代碳酸二亚甲基酯。也可以单独使用选自其中的1种非水溶剂。或者,也可以使用选自其中的两种以上的非水溶剂的混合物。
锂盐的例子为LiPF6、LiBF4、LiSbF6、LiAsF6、LiSO3CF3、LiN(SO2CF3)2、LiN(SO2C2F5)2、LiN(SO2CF3)(SO2C4F9)或LiC(SO2CF3)3。也可以单独使用选自其中的1种锂盐。或者,也可以使用选自其中的两种以上的锂盐的混合物。锂盐的浓度例如在0.5mol/升以上且2mol/升以下的范围。
作为凝胶电解质,可使用浸渗了非水电解液的聚合物材料。聚合物材料的例子为聚环氧乙烷、聚丙烯腈、聚偏氟乙烯、聚甲基丙烯酸甲酯或具有环氧乙烷键的聚合物。
离子液体中所含的阳离子的例子为:
(i)四烷基铵或四烷基鏻那样的脂肪族链状季盐类、
(ii)吡咯烷鎓类、吗啉鎓类、咪唑啉鎓类、四氢嘧啶鎓类、哌嗪鎓类或哌啶鎓那样的脂肪族环状铵、或
(iii)吡啶鎓类或咪唑鎓类那样的含氮杂环芳香族阳离子。
离子液体中所含的阴离子的例子为PF6 -、BF4 -、SbF6 -、AsF6 -、SO3CF3 -、N(SO2CF3)2 -、N(SO2C2F5)2 -、N(SO2CF3)(SO2C4F9)-或C(SO2CF3)3 -。
离子液体也可以含有锂盐。
选自正极201、电解质层202及负极203中的至少一种也可以以提高粒子彼此的密合性为目的而含有粘结剂。
粘结剂的例子为聚偏氟乙烯、聚四氟乙烯、聚乙烯、聚丙烯、芳族聚酰胺树脂、聚酰胺、聚酰亚胺、聚酰胺酰亚胺、聚丙烯腈、聚丙烯酸、聚丙烯酸甲酯、聚丙烯酸乙酯、聚丙烯酸己酯、聚甲基丙烯酸、聚甲基丙烯酸甲酯、聚甲基丙烯酸乙酯、聚甲基丙烯酸己酯、聚醋酸乙烯酯、聚乙烯吡咯烷酮、聚醚、聚醚砜、聚六氟丙烯、丁苯橡胶或羧甲基纤维素。作为粘结剂,也可以使用共聚物。这样的粘结剂的例子为选自四氟乙烯、六氟乙烯、六氟丙烯、全氟烷基乙烯醚、偏氟乙烯、三氟氯乙烯、乙烯、丙烯、五氟丙烯、氟甲基乙烯基醚、丙烯酸及己二烯中的两种以上的材料的共聚物。也可以使用选自上述材料中的两种以上的混合物作为粘结剂。
选自正极201及负极203中的至少1种以提高电子传导性为目的,也可以含有导电助剂。
导电助剂的例子为:
(i)天然石墨或人造石墨那样的石墨类、
(ii)乙炔黑或科琴碳黑那样的炭黑类、
(iii)碳纤维或金属纤维那样的导电性纤维类、
(iv)氟化碳、
(v)铝那样的金属粉末类、
(vi)氧化锌或钛酸钾那样的导电性晶须类、
(vii)氧化钛那样的导电性金属氧化物、或
(viii)聚苯胺、聚吡咯或聚噻吩那样的导电性高分子化合物。为了低成本化,也可以使用上述(i)或(ii)的导电助剂。
第2实施方式的电池的形状的例子为硬币型、圆筒型、方型、片材型、钮扣型、扁平型或层叠型。
第2实施方式的电池例如也可以通过准备正极形成用材料、电解质层形成用材料及负极形成用材料,用公知的方法制作依次配置有正极、电解质层及负极的层叠体来制造。
实施例
以下,参照实施例A、B、C及D对本公开更详细地进行说明。
实施例A的固体电解质材料可用上述的组成式(1)表示。
<实施例A1>
(固体电解质材料的制作)
在具有-60℃以下的露点的氩气氛(以下称为“干燥氩气氛”)中,作为原料粉准备LiCl、YbCl3及MgCl2,以便达到LiCl∶YbCl3∶MgCl2=3.15∶0.85∶0.15的摩尔比。在玛瑙制研钵中将这些原料粉粉碎并混合。将所得到的混合粉装入氧化铝制的坩埚中,在干燥氩气氛中,在600℃烧成1小时。将所得到的烧成物在玛瑙研钵中粉碎。这样一来,便得到实施例A1的固体电解质材料的粉末。实施例A1的固体电解质材料具有用Li3.15Yb0.85Mg0.15Cl6表示的组成。
(离子传导率的评价)
图2是用于评价固体电解质材料的离子传导率的加压成形模300的示意图。
加压成形模300具备冲头上部301、框模302及冲头下部303。冲头上部301及冲头下部303都由电子传导性的不锈钢形成。框模302由绝缘性的聚碳酸酯形成。
使用图2所示的加压成形模300,通过下述方法评价了实施例A1的固体电解质材料的离子传导率。
在干燥氩气氛中,将实施例A1的固体电解质材料的粉末填充在加压成形模300的内部。在加压成形模300的内部,使用冲头上部301及冲头下部303对实施例A1的固体电解质材料的粉末101施加360MPa的压力。
保持施加压力的状态不变,将冲头上部301及冲头下部303与搭载有频率响应分析仪的恒电位仪(Princeton Applied Research公司制造的Versa STAT4)连接。将冲头上部301与工作电极及电位测定用端子连接。将冲头下部303与对电极及参比电极连接。在室温下,通过电化学阻抗测定法测定了固体电解质材料的阻抗。
图3是表示实施例A1的固体电解质材料的通过AC阻抗测定所得到的Cole-Cole图的曲线图。
图3中,将复数阻抗的相位的绝对值最小的测定点上的阻抗的实数值看作为固体电解质材料的对于离子传导的电阻值。关于该实数值,请参照图3中示出的箭头RSE。使用该电阻值,基于以下的数学式(5),算出了离子传导率。
σ=(RSE×S/t)-1 (5)
这里,σ表示离子传导率。S表示固体电解质材料与冲头上部301的接触面积。也就是说,在图2中,S与框模302的中空部的截面积相等。RSE表示阻抗测定中的固体电解质材料的电阻值。t表示固体电解质材料的厚度。也就是说,图2中,t与由固体电解质材料的粉末101形成的层的厚度相等。
25℃下测定的实施例A1的固体电解质材料的离子传导率为1.24×10-4S/cm。
(X射线衍射测定)
图4是表示实施例A1的固体电解质材料的X射线衍射图谱的曲线图。图4所示的结果是通过下述方法测定的。
在具有-50℃以下的露点的干燥环境中,使用X射线衍射装置(Rigaku公司制造的MiniFlex600),测定了实施例A1的固体电解质材料的X射线衍射图谱。作为X射线源,使用Cu-Kα射线(波长及),通过θ-2θ法测定了X射线衍射图谱。
在实施例A1的固体电解质材料的X射线衍射图谱中,在13.0°以上且15.0°以下的范围存在1个峰,在26.0°以上且35.0°以下的范围存在3个峰。所以,实施例A1的固体电解质材料含有第1结晶相(即单斜晶)。表2中示出了所观测的源自第1结晶相的清晰的X射线衍射峰角度。
(电池的制作)
在干燥氩气氛中,以达到30∶70的体积比率的方式准备实施例A1的固体电解质材料及LiCoO2。将这些材料在研钵中混合,从而得到混合物。
在具有9.5mm的内径的绝缘性筒中,依次层叠实施例A1的固体电解质材料(80mg)和上述的混合物(10mg)。对所得到的层叠体施加720MPa的压力,形成由实施例A1的固体电解质材料形成的固体电解质层及由上述的混合物形成的正极。固体电解质层具有400μm的厚度。
接着,在固体电解质层上,依次层叠金属In(厚度200μm)、金属Li(厚度200μm)、金属In(厚度200μm)。对所得到的层叠体施加80MPa的压力,从而形成负极。
接着,将由不锈钢形成的集电体安装在正极及负极上,将集电引线安装在该集电体上。
最后,使用绝缘性箍,使绝缘性筒内部与外部气氛遮断,将该筒内部封闭。这样一来,便得到实施例A1的电池。
(充放电试验)
图5是表示实施例A1的电池的初期放电特性的曲线图。用下述方法测定了初期充放电特性。
将实施例A1的电池配置在25℃的恒温槽内。
以54μA/cm2的电流密度,将实施例A1的电池充电到达到3.68V的电压。该电流密度相当于0.05C速率。
接着,以54μA/cm2的电流密度,将实施例A1的电池放电到达到1.88V的电压。
充放电试验的结果是,实施例A1的电池具有0.97mAh的初期放容量。
<实施例A2~A24>
(固体电解质材料的制作)
实施例A2中,作为原料粉准备LiCl、YbCl3及MgCl2,以便达到LiCl∶YbCl3∶MgCl2=3.1∶0.9∶0.1的摩尔比。
实施例A3中,作为原料粉准备LiCl、YbCl3及ZnCl2,以便达到LiCl∶YbCl3∶ZnCl2=3.1∶0.9∶0.1的摩尔比。
实施例A4中,作为原料粉准备LiCl、YbCl3及ZnCl2,以便达到LiCl∶YbCl3∶ZnCl2=3.2∶0.8∶0.2的摩尔比。
实施例A5中,作为原料粉准备LiCl、YbCl3及ZnCl2,以便达到LiCl∶YbCl3∶ZnCl2=3.3∶0.7∶0.3的摩尔比。
实施例A6中,作为原料粉准备LiCl、YbCl3及ZnCl2,以便达到LiCl∶YbCl3∶ZnCl2=3.4∶0.6∶0.4的摩尔比。
实施例A7中,作为原料粉准备LiCl、YbCl3及ZnCl2,以便达到LiCl∶YbCl3∶ZnCl2=3.5∶0.5∶0.5的摩尔比。
实施例A8中,作为原料粉准备LiCl、YbCl3及ZnCl2,以便达到LiCl∶YbCl3∶ZnCl2=3.2∶0.6∶0.5的摩尔比。
实施例A9中,作为原料粉准备LiCl、YbCl3及ZnCl2,以便达到LiCl∶YbCl3∶ZnCl2=3∶0.6∶0.6的摩尔比。
实施例A10中,作为原料粉准备LiCl、YbCl3及ZnCl2,以便达到LiCl∶YbCl3∶ZnCl2=2.9∶0.9∶0.2的摩尔比。
实施例A11中,作为原料粉准备LiCl、YbCl3及ZnCl2,以便达到LiCl∶YbCl3∶ZnCl2=2.6∶1∶0.2的摩尔比。
实施例A12中,作为原料粉准备LiCl、YbCl3及ZnCl2,以便达到LiCl∶YbCl3∶ZnCl2=2.3∶1.1∶0.2的摩尔比。
实施例A13中,作为原料粉准备LiCl、YbCl3及ZnCl2,以便达到LiCl∶YbCl3∶ZnCl2=2.7∶1∶0.15的摩尔比。
实施例A14中,作为原料粉准备LiCl、YbCl3及ZnCl2,以便达到LiCl∶YbCl3∶ZnCl2=2.8∶1∶0.1的摩尔比。
实施例A15中,作为原料粉准备LiCl、YbCl3及ZnCl2,以便达到LiCl∶YbCl3∶ZnCl2=2.9∶1∶0.05的摩尔比。
实施例A16中,作为原料粉准备LiCl、YbCl3及ZnCl2,以便达到LiCl∶YbCl3∶ZnCl2=3.35∶0.75∶0.2的摩尔比。
实施例A17中,作为原料粉准备LiCl、YbCl3及ZnCl2,以便达到LiCl∶YbCl3∶ZnCl2=3.5∶0.7∶0.2的摩尔比。
实施例A18中,作为原料粉准备LiBr、YbCl3及ZnBr2,以便达到LiBr∶YbCl3∶ZnBr2=2.8∶1∶0.1的摩尔比。
实施例A19中,作为原料粉准备LiBr、YbBr3及ZnBr2,以便达到LiBr∶YbBr3∶ZnBr2=2.8∶1∶0.1的摩尔比。
实施例A20中,作为原料粉准备LiBr、LiI、YbCl3、YbI3及ZnBr2,以便达到LiBr∶LiI∶YbCl3∶YbBr3∶ZnBr2=0.8∶2∶0.67∶0.33∶0.1的摩尔比。
实施例A21中,作为原料粉准备LiBr、LiCl、YbCl3及ZnCl2,以便达到LiBr∶LiCl∶YbCl3∶ZnCl2=2∶0.8∶1∶0.1的摩尔比。
实施例A22中,作为原料粉准备LiBr、LiCl、YbCl3及MgCl2,以便达到LiBr∶LiCl∶YbCl3∶MgCl2=2∶0.8∶1∶0.1的摩尔比。
实施例A23中,作为原料粉准备LiBr、LiCl、YbCl3及CaCl2,以便达到LiBr∶LiCl∶YbCl3∶CaCl2=2∶0.8∶1∶0.1的摩尔比。
实施例A24中,作为原料粉准备LiBr、LiCl、YbCl3及SrCl2,以便达到LiBr∶LiCl∶YbCl3∶SrCl2=2∶0.8∶1∶0.1的摩尔比。
实施例A2~A17中,在干燥氩气氛中,在600℃将原料粉的混合物烧成1小时。
实施例A18、A19及A21~A24中,在干燥氩气氛中,在550℃将原料粉的混合物烧成1小时。
实施例A20中,在干燥氩气氛中,在480℃将原料粉的混合物烧成1小时。
除上述事项以外,与实施例A1同样地得到了实施例A2~A24的固体电解质材料。
(离子传导率的评价)
实施例A2~A24的固体电解质材料的离子传导率与实施例A1同样地进行了测定。表1中示出了测定结果。
(X射线衍射测定)
实施例A2~A24的固体电解质材料的X射线衍射图谱与实施例A1同样地进行了测定。
图4~图6是表示实施例A2~A24的固体电解质材料的X射线衍射图谱的曲线图。具体地讲,图4是表示实施例A3~A14及A16~A24的固体电解质材料的X射线衍射图谱的曲线图。图5是表示实施例A2、A3及A15的固体电解质材料的X射线衍射图谱的曲线图。图6是表示实施例A8~A17的固体电解质材料的X射线衍射图谱的曲线图。实施例A4~A7及A18~A24含有第1结晶相。实施例A2具有第2结晶相。实施例A3含有第1结晶相及第2结晶相。实施例A8~A14、A16及A17含有第1结晶相及第3结晶相。实施例A15含有第2结晶相及第3结晶相。表2~表4中分别示出了所观测的源自第1、第2及第3结晶相的峰角度。
(充放电试验)
使用实施例A2~A24的固体电解质材料,与实施例1同样地得到了实施例A2~A24的电池。使用实施例A2~A24的电池,与实施例A1同样地实施了充放电试验。其结果是,实施例A2~A24的电池与实施例A1的电池同样,可良好地进行充电及放电。
<比较例A1及A2>
(固体电解质材料的制作)
比较例A1中,作为原料粉准备LiCl及YbCl3,以便达到LiCl∶YbCl3=3∶1的摩尔比。此外,在干燥氩气氛中,在600℃将原料粉的混合物烧成1小时。
比较例A2中,作为原料粉准备LiBr及YbBr3,以便达到LiBr∶YbBr3=3∶1的摩尔比。此外,在干燥氩气氛中,在550℃将原料粉的混合物烧成1小时。
除上述事项以外,与实施例A1同样地得到比较例A1及A2的固体电解质材料。
(离子传导率的评价)
比较例A1及A2的固体电解质材料的离子传导率与实施例A1同样地进行了测定。表1中示出了测定结果。
(X射线衍射测定)
比较例A1及A2的固体电解质材料的X射线衍射图谱与实施例A1同样地进行了测定。
图5是表示比较例A1的固体电解质材料的X射线衍射图谱的曲线图。图A4是表示比较例A2的固体电解质材料的X射线衍射图谱的曲线图。比较例A1的固体电解质材料含有第2结晶相。比较例A2的固体电解质材料含有第1结晶相。表2及表3中示出了所观测的源自第1及第2结晶相的X射线衍射峰角度。
表1中示出了实施例A及比较例A的固体电解质材料的组成。此外,表1中示出了与组成式(1)中的a、b、x及y对应的值以及M的元素种类。
表1
表2
表3
<考察>
实施例A1~A24的固体电解质材料在室温附近具有高达5.0×10-5S/cm以上的锂离子传导率。
由实施例A1~A24与比较例A1及A2的比较表明:在固体电解质材料用组成式(1)表示,除Li、Yb及X以外还含有M的情况下,与不含M的情况相比,固体电解质具有格外高的离子传导率。可以认为这是因为通过使固体电解质材料含有M,容易在晶格内形成用于锂离子扩散的路径。
由实施例A1~A6与实施例A7的比较表明:当为0<b且a+b=1(即用M部分置换Yb)及满足b≤0.4时,固体电解质材料具有更高的离子传导率。可以认为这是因为如果b的值增大,则使容易具有高的锂离子传导率的与第1、第2及第3结晶相不同的结晶相析出。在实施例7的固体电解质材料的X射线衍射图谱中,观测到源自Li2ZnCl4的衍射峰。
表4
由实施例A4、A10及A11与实施例A12、A16及A17的比较表明:当满足b=0.2时,固体电解质材料在0.8≤a≤1时具有更高的离子传导率。可以认为这是因为离子传导载流子即Li和形成晶格骨架(即离子传导路径)的Yb及M以数量比(quantity ratio)计具有最合适的关系。
由实施例A11与实施例A13、A14及A15的比较表明:当满足a=1时,固体电解质材料在b=0.2时具有更高的离子传导率。可以认为这是因为通过形成锂离子空穴,使锂离子容易扩散。
由实施例A18、A20及A21与实施例A14及A19的比较表明:在X含有两种以上的元素时,固体电解质材料具有格外高的离子传导率。可以认为这是因为通过使晶格内的YbX6八面体的尺寸最优化,容易形成锂离子传导路径。
由实施例A2、A3及A21~A24的相互比较表明:只要M为Zn,固体电解质材料就具有更高的离子传导率。可以认为这是因为在Mg、Ca、Sr及Zn中,Zn具有与Yb最接近的离子半径,因此难以向晶格中导入阻碍锂离子传导的应变。
实施例A1~A24的电池在室温进行了充电及放电。
实施例A1~A24的固体电解质材料因不含硫而没有发生硫化氢。
实施例B的固体电解质材料可用上述的组成式(2)表示。
<实施例B1>
(固体电解质材料的制作)
在干燥氩气氛中,作为原料粉准备LiCl、LiBr、YbCl3及YCl3,以便达到LiCl∶LiBr∶YbCl3∶YCl3=2∶1∶0.9∶0.1的摩尔比。将这些原料粉在玛瑙制研钵中粉碎并混合。将所得到的混合粉装入氧化铝制坩埚中,在干燥氩气氛中,在550℃烧成1小时。将所得到的烧成物在玛瑙研钵中粉碎。这样一来,便得到实施例1的固体电解质材料的粉末。实施例B1的固体电解质材料具有用Li3Yb0.9Y0.1Br1Cl5表示的组成。
(离子传导率的评价)
与实施例A1同样,评价了实施例B1的固体电解质材料的离子传导率。
图8是表示实施例B1的固体电解质材料的通过AC阻抗测定所得到的Cole-Cole图的曲线图。
在25℃测定的实施例B1的固体电解质材料的离子传导率为1.20×10-3S/cm。
(X射线衍射测定)
图9是表示实施例B1的固体电解质材料的X射线衍射图谱的曲线图。图9所示的结果是与实施例A1同样地测定的。
在实施例B1的固体电解质材料的X射线衍射图谱中,在13.0°以上且15.0°以下的范围存在1个峰,在26.0°以上且35.0°以下的范围存在两个峰。所以,实施例B1的固体电解质材料含有第5结晶相(即单斜晶)。表6中示出了所观测的源自第5结晶相的清晰的X射线衍射峰角度。
(电池的制作)
除了替代实施例A1的固体电解质材料而使用实施例B1的固体电解质材料以外,与实施例A1同样地得到了实施例B1的电池。
(充放电试验)
图11是表示实施例B1的电池的初期放电特性的曲线图。初期充放电特性是与实施例A1同样地测定的。
充放电试验的结果是,实施例B1的电池具有0.84mAh的初期放容量。
<实施例B2~B33>
(固体电解质材料的制作)
实施例B2中,作为原料粉准备LiCl、LiBr、YbCl3及YCl3,以便达到LiCl∶LiBr∶YbCl3∶YCl3=2∶1∶0.8∶0.2的摩尔比。
实施例B3中,作为原料粉准备LiCl、LiBr、YbCl3及YCl3,以便达到LiCl∶LiBr∶YbCl3∶YCl3=2∶1∶0.7∶0.3的摩尔比。
实施例B4中,作为原料粉准备LiCl、LiBr、YbCl3及YCl3,以便达到LiCl∶LiBr∶YbCl3∶YCl3=2∶1∶0.6∶0.4的摩尔比。
实施例B5中,作为原料粉准备LiCl、LiBr、YbCl3及YCl3,以便达到LiCl∶LiBr∶YbCl3∶YCl3=2∶1∶0.5∶0.5的摩尔比。
实施例B6中,作为原料粉准备LiCl、LiBr、YbCl3及YCl3,以便达到LiCl∶LiBr∶YbCl3∶YCl3=2∶1∶0.3∶0.7的摩尔比。
实施例B7中,作为原料粉准备LiCl、LiBr、YbCl3及YCl3,以便达到LiCl∶LiBr∶YbCl3∶YCl3=2∶1∶0.1∶0.9的摩尔比。
实施例B8中,作为原料粉准备LiCl、LiBr、YbCl3及GdCl3,以便达到LiCl∶LiBr∶YbCl3∶GdCl3=2∶1∶0.9∶0.1的摩尔比。
实施例B9中,作为原料粉准备LiCl、LiBr、YbCl3及GdCl3,以便达到LiCl∶LiBr∶YbCl3∶GdCl3=2∶1∶0.7∶0.3的摩尔比。
实施例B10中,作为原料粉准备LiCl、LiBr、YbCl3及GdCl3,以便达到LiCl∶LiBr∶YbCl3∶GdCl3=2∶1∶0.5∶0.5的摩尔比。
实施例B11中,作为原料粉准备LiCl、LiBr、YbCl3及GdCl3,以便达到LiCl∶LiBr∶YbCl3∶GdCl3=2∶1∶0.3∶0.7的摩尔比。
实施例B12中,作为原料粉准备LiCl、LiBr、YbCl3及YCl3,以便达到LiCl∶LiBr∶YbCl3∶YCl3=1∶2∶0.9∶0.1的摩尔比。
实施例B13中,作为原料粉准备LiCl、LiBr、YbCl3及YCl3,以便达到LiCl∶LiBr∶YbCl3∶YCl3=1∶2∶0.7∶0.3的摩尔比。
实施例B14中,作为原料粉准备LiCl、LiBr、YbCl3及YCl3,以便达到LiCl∶LiBr∶YbCl3∶YCl3=1∶2∶0.5∶0.5的摩尔比。
实施例B15中,作为原料粉准备LiCl、LiBr、YbCl3及YCl3,以便达到LiCl∶LiBr∶YbCl3∶YCl3=1∶2∶0.3∶0.7的摩尔比。
实施例B16中,作为原料粉准备LiCl、LiBr、YbCl3及YCl3,以便达到LiCl∶LiBr∶YbCl3∶YCl3=1∶2∶0.1∶0.9的摩尔比。
实施例B17中,作为原料粉准备LiCl、LiBr、YbCl3及GdCl3,以便达到LiCl∶LiBr∶YbCl3∶GdCl3=1∶2∶0.9∶0.1的摩尔比。
实施例B18中,作为原料粉准备LiCl、LiBr、YbCl3及GdCl3,以便达到LiCl∶LiBr∶YbCl3∶GdCl3=1∶2∶0.7∶0.3的摩尔比。
实施例B19中,作为原料粉准备LiCl、LiBr、YbCl3及GdCl3,以便达到LiCl∶LiBr∶YbCl3∶GdCl3=1∶2∶0.5∶0.5的摩尔比。
实施例B20中,作为原料粉准备LiCl、LiBr、YbCl3及GdCl3,以便达到LiCl∶LiBr∶YbCl3∶GdCl3=1∶2∶0.3∶0.7的摩尔比。
实施例B21中,作为原料粉准备LiCl、LiBr、YbCl3及YCl3,以便达到LiCl∶LiBr∶YbCl3∶YCl3=1.7∶1∶0.8∶0.3的摩尔比。
实施例B22中,作为原料粉准备LiCl、LiBr、YbCl3及YCl3,以便达到LiCl∶LiBr∶YbCl3∶YCl3=1.7∶1∶0.7∶0.4的摩尔比。
实施例B23中,作为原料粉准备LiCl、YbCl3及YCl3,以便达到LiCl∶YbCl3∶YCl3=3∶0.7∶0.3的摩尔比。
实施例B24中,作为原料粉准备LiBr、YbBr3及YBr3,以便达到LiCl∶YbCl3∶YCl3=3∶0.7∶0.3的摩尔比。
实施例B25中,作为原料粉准备LiCl、LiBr、LiI、YbCl3及YCl3,以便达到LiCl∶LiBr∶LiI∶YbCl3∶YCl3=1∶1.5∶0.5∶0.7∶0.3的摩尔比。
实施例B26中,作为原料粉准备LiCl、LiBr、LiI、YbCl3及YCl3,以便达到LiCl∶LiBr∶LiI∶YbCl3∶YCl3=1∶1.5∶0.5∶0.5∶0.5的摩尔比。
实施例B27中,作为原料粉准备LiCl、LiBr、LiI、YbCl3及YCl3,以便达到LiCl∶LiBr∶LiI∶YbCl3∶YCl3=1∶1.5∶0.5∶0.3∶0.7的摩尔比。
实施例B28中,作为原料粉准备LiCl、LiBr、LiI、YbCl3及YCl3,以便达到LiCl∶LiBr∶LiI∶YbCl3∶YCl3=0.5∶1.5∶1∶0.5∶0.5的摩尔比。
实施例B29中,作为原料粉准备LiCl、LiI、YbBr3及YBr3,以便达到LiCl∶LiI∶YbBr3∶YBr3=2∶1∶0.5∶0.5的摩尔比。
实施例B30中,作为原料粉准备LiCl、LiBr、LiI、YbCl3及YBr3,以便达到LiCl∶LiBr∶LiI∶YbCl3∶YBr3=0.5∶0.5∶2∶0.5∶0.5的摩尔比。
实施例B31中,作为原料粉准备LiCl、LiBr、YbCl3及InCl3,以便达到LiCl∶LiBr∶YbCl3∶InCl3=1∶2∶0.9∶0.1的摩尔比。
实施例B32中,作为原料粉准备LiCl、LiBr、YbCl3及TbCl3,以便达到LiCl∶LiBr∶YbCl3∶TbCl3=1∶2∶0.9∶0.1的摩尔比。
实施例B33中,作为原料粉准备LiCl、LiBr、YbCl3及SmCl3,以便达到LiCl∶LiBr∶YbCl3∶SmCl3=1∶2∶0.9∶0.1的摩尔比。
实施例B2~B22、B24、B32及B33中,在干燥氩气氛中,在550℃将原料粉的混合物烧成1小时。
实施例B23中,在干燥氩气氛中,在600℃将原料粉的混合物烧成1小时。
实施例B25~B30中,在干燥氩气氛中,在480℃将原料粉的混合物烧成1小时。
实施例B31中,在干燥氩气氛中,在350℃将原料粉的混合物烧成5小时。
除上述事项以外,与实施例B1同样地得到了实施例B2~B33的固体电解质材料。
(离子传导率的评价)
实施例B2~B33的固体电解质材料的离子传导率与实施例A1同样地进行了测定。表5中示出了测定结果。
(X射线衍射测定)
实施例B2~B33的固体电解质材料的X射线衍射图谱与实施例A1同样地进行了测定。
图9及图10是表示实施例B2~B33的固体电解质材料的X射线衍射图谱的曲线图。具体地讲,图9是表示实施例B2~B5、B8~B10、B12~B22及B24~B33的固体电解质材料的X射线衍射图谱的曲线图。图10是表示实施例B6、B7、B9~B11、B19、B20及B23的固体电解质材料的X射线衍射图谱的曲线图。实施例B2~B5、B8、B12~B18、B21、B22及B24~B33含有第5结晶相。实施例B6、B7、B11及B23含有第6结晶相。实施例B9、B10、B19及B20含有第5结晶相及第6结晶相。表6及表7中分别示出了所观测的源自第5及第6结晶相的峰角度。
(充放电试验)
使用实施例B2~B33的固体电解质材料,与实施例A1同样地得到了实施例B2~B33的电池。使用实施例B2~B33的电池,与实施例A1同样地实施充放电试验。其结果是,实施例B2~B33的电池与实施例B1的电池同样,可良好地进行充电及放电。
<比较例B1及B2>
作为比较例B1及B2的固体电解质材料,分别使用上述的比较例A1及A2的固体电解质材料。
图9及图10是表示比较例B1及B2的固体电解质材料的X射线衍射图谱的曲线图。比较例B2的固体电解质材料含有第5结晶相。比较例B1的固体电解质材料具有与ICSDCollection Code 50152中公开的Li3YbCl6同样的结构。表6中示出了比较例B2中所观测的源自第5结晶相的X射线衍射峰角度。
表5中示出了实施例B及比较例B的固体电解质材料的组成。此外,表5中示出了与组成式(2)中的a、b、x及y对应的值以及M的元素种类。
表5
表6
表7
<考察>
实施例B1~B33的固体电解质材料在室温附近具有高达5.0×10-5S/cm以上的锂离子传导率。
由实施例B1~B33与比较例B1及B2的比较表明:在固体电解质材料用组成式(2)表示,除Li、Yb及X以外还含有M的情况下,与不含M的情况相比,固体电解质具有格外高的离子传导率。可以认为这是因为通过使固体电解质材料含有M,容易在晶格内形成用于锂离子扩散的路径。
由实施例B1~B5及B8与实施例B6、B7、B9及B11的比较表明:当满足a=1、x=1及y=0时,在不取决于M所含的元素的种类而固体电解质材料由第5结晶相构成的情况下(即不含第6结晶相的情况下)具有更高的离子传导率。可以认为这是因为在满足x≤1、y=0时的阴离子亚晶格中,第5结晶相比第6结晶相更容易适当地形成用于锂离子扩散的传导路径。
由实施例B12~B18与实施例B19及B20的比较表明:当满足a=1、x=2、y=0时,即使固体电解质材料除第5结晶相以外还含有第6结晶相时,仍具有高的离子传导率。可以认为这是因为在满足x=2、y=0时的阴离子亚晶格中,第6结晶相与第5结晶相同样容易适当地形成用于锂离子扩散的传导路径。
由实施例B2~B4与实施例B21及B22的比较表明:当a的值为1时,固体电解质材料具有更高的离子传导率。可以认为这是因为离子传导载流子即Li和形成晶格骨架(即离子传导路径)的Yb及M以数量比计具有最合适的关系。
由实施例B3及B13与实施例B23及B24的比较表明:当满足0<x<6时,固体电解质材料具有更高的离子传导率。可以认为这是因为当X含有两种以上的元素时,容易在晶格内形成用于锂离子扩散的路径。
由实施例B25~B30表明:即使y的值超过0,固体电解质材料也具有高的离子传导率。此外,由实施例B28及B29与实施例B14、B26及B30的比较表明:尤其在y的值为1的情况下,固体电解质材料具有更高的离子传导率。可以认为这是因为在I的量为1摩尔时,晶格内的用于锂离子扩散的路径被最优化。
由实施例B12、B17、B31、B32及B33的相互比较表明:当M为Y、Gd、Tb或Sm时,固体电解质材料具有更高的离子传导率。当M为Y、Gd或Tb时,固体电解质材料具有进一步高的离子传导率。
实施例B1~B33的电池在室温进行了充电及放电。
实施例B1~B33的固体电解质材料因不含硫而没有发生硫化氢。
实施例C的固体电解质材料可用上述的组成式(3)表示。
<实施例C1>
(固体电解质材料的制作)
在干燥氩气氛中,作为原料粉准备LiCl、YbCl3及ZrCl4,以便达到LiCl∶YbCl3∶ZrCl4=2.9∶0.9∶0.1的摩尔比。将这些原料粉在玛瑙制研钵中粉碎并混合。使用行星式球磨机,以500rpm将所得到的混合粉研磨处理12小时。这样一来,便得到实施例1的固体电解质材料的粉末。实施例C1的固体电解质材料具有可用Li2.9Yb0.9Zr0.1Cl6表示的组成。
(离子传导率的评价)
与实施例A1同样,评价了实施例C1的固体电解质材料的离子传导率。
在25℃所测定的实施例C1的固体电解质材料的离子传导率为3.76×10-4S/cm。
(X射线衍射测定)
图13是表示实施例C1的固体电解质材料的X射线衍射图谱的曲线图。图13所示的结果是与实施例A1同样地测定的。
实施例C1的固体电解质材料在X射线衍射图谱中,在14.0°以上且18.0°以下、29.0°以上且35.0°以下、48.0°以上且52.0°以下的衍射角2θ的范围,分别具有至少1个峰。所以,实施例C1的固体电解质材料含有第8结晶相。表9中示出了所观测的源自第8结晶相的X射线衍射峰角度。
(电池的制作)
除了替代实施例A1的固体电解质材料而使用实施例C1的固体电解质材料以外,与实施例A1同样地得到了实施例C1的电池。
(充放电试验)
图15是表示实施例C1的电池的初期放电特性的曲线图。初期充放电特性是与实施例A1同样地测定的。
充放电试验的结果是,实施例C1的电池具有0.86mAh的初期放容量。
<实施例C2~C24>
(固体电解质材料的制作)
实施例C2中,作为原料粉准备LiCl、YbCl3及ZrCl4,以便达到LiCl∶YbCl3∶ZrCl4=2.7∶0.7∶0.3的摩尔比。
实施例C3中,作为原料粉准备LiCl、YbCl3及ZrCl4,以便达到LiCl∶YbCl3∶ZrCl4=2.5∶0.5∶0.5的摩尔比。
实施例C4中,作为原料粉准备LiCl、YbCl3及ZrCl4,以便达到LiCl∶YbCl3∶ZrCl4=2.1∶0.1∶0.9的摩尔比。
实施例C5中,作为原料粉准备LiCl、LiBr、YbCl3及ZrCl4,以便达到LiCl∶LiBr∶YbCl3∶ZrCl4=0.5∶2∶0.5∶0.5的摩尔比。
实施例C6中,作为原料粉准备LiBr、YbCl3、YbBr3及ZrCl4,以便达到LiBr∶YbCl3∶YbBr3∶ZrCl4=2.5∶0.33∶0.17∶0.5的摩尔比。
实施例C7中,作为原料粉准备LiBr、YbBr3及ZrCl4,以便达到LiBr∶YbBr3∶ZrCl4=2.5∶0.5∶0.5的摩尔比。
实施例C8中,作为原料粉准备LiBr、YbBr3及ZrBr4,以便达到LiBr∶YbBr3∶ZrBr4=2.5∶0.5∶0.5的摩尔比。
实施例C9中,作为原料粉准备LiCl、LiBr、LiI、YbCl3及ZrCl4,以便达到LiCl∶LiBr∶LiI∶YbCl3∶ZrCl4=0.5∶1∶1∶0.5∶0.5的摩尔比。
实施例C10中,作为原料粉准备LiBr、LiI、YbCl3、YbBr3及ZrCl4,以便达到LiBr∶LiI∶YbCl3∶YbBr3∶ZrCl4=0.5∶2∶0.33∶0.17∶0.5的摩尔比。
实施例C11中,作为原料粉准备LiCl、YbCl3及HfCl4,以便达到LiCl∶YbCl3∶HfCl4=2.9∶0.9∶0.1的摩尔比。
实施例C12中,作为原料粉准备LiCl、YbCl3及HfCl4,以便达到LiCl∶YbCl3∶HfCl4=2.5∶0.5∶0.5的摩尔比。
实施例C13中,作为原料粉准备LiCl、YbCl3及HfCl4,以便达到LiCl∶YbCl3∶HfCl4=2.1∶0.1∶0.9的摩尔比。
实施例C14中,作为原料粉准备LiCl、LiBr、YbCl3及HfCl4,以便达到LiCl∶LiBr∶YbCl3∶HfCl4=0.5∶2∶0.5∶0.5的摩尔比。
实施例C15中,作为原料粉准备LiBr、YbCl3、YbBr3及HfCl4,以便达到LiBr∶YbCl3∶YbBr3∶HfCl4=2.5∶0.33∶0.17∶0.5的摩尔比。
实施例C16中,作为原料粉准备LiCl、YbCl3及ZrCl4,以便达到LiCl∶YbCl3∶ZrCl4=2.4∶0.8∶0.3的摩尔比。
实施例C17中,作为原料粉准备LiCl、YbCl3及ZrCl4,以便达到LiCl∶YbCl3∶ZrCl4=2.3∶0.7∶0.4的摩尔比。
实施例C18中,作为原料粉准备LiCl、YbCl3及ZrCl4,以便达到LiCl∶YbCl3∶ZrCl4=2.2∶0.6∶0.5的摩尔比。
实施例C19中,作为原料粉准备LiCl、YbCl3及ZrCl4,以便达到LiCl∶YbCl3∶ZrCl4=2.9∶0.5∶0.4的摩尔比。
实施例C20中,作为原料粉准备LiCl、YbCl3及ZrCl4,以便达到LiCl∶YbCl3∶ZrCl4=2.8∶0.4∶0.5的摩尔比。
实施例C21中,作为原料粉准备LiCl、YbCl3及ZrCl4,以便达到LiCl∶YbCl3∶ZrCl4=2.7∶0.3∶0.6的摩尔比。
实施例C22中,作为原料粉准备LiCl、YbCl3及ZrCl4,以便达到LiCl∶YbCl3∶ZrCl4=2.5∶0.7∶0.35的摩尔比。
实施例C23中,作为原料粉准备LiCl、YbCl3及ZrCl4,以便达到LiCl∶YbCl3∶ZrCl4=2.4∶0.6∶0.45的摩尔比。
实施例C24中,作为原料粉准备LiCl、YbCl3及ZrCl4,以便达到LiCl∶YbCl3∶ZrCl4=2.45∶0.55∶0.5的摩尔比。
除上述事项以外,与实施例C1同样地得到实施例C2~C24的固体电解质材料。
(离子传导率的评价)
实施例C2~C24的固体电解质材料的离子传导率与实施例A1同样地进行了测定。表8中示出了测定结果。
(X射线衍射测定)
实施例C2~C15的固体电解质材料的X射线衍射图谱与实施例A1同样地进行了测定。
图13是表示实施例C2~C4及C11~C13的固体电解质材料的X射线衍射图谱的曲线图。图14是表示实施例C5~C10、C14及C15的固体电解质材料的X射线衍射图谱的曲线图。实施例C2~C4及C11~C13含有第8结晶相。实施例C5~C10、C14及C15含有第9结晶相。表9及表10中分别示出了所观测的源自第8及第9结晶相的峰角度。
(充放电试验)
使用实施例C2~C24的固体电解质材料,与实施例A1同样地得到了实施例C2~C24的电池。使用实施例C2~C24的电池,与实施例A1同样地实施了充放电试验。其结果是,实施例C2~C24的电池与实施例C1的电池同样,进行了良好的充电及放电。
<比较例C1及C2>
作为比较例C1及C2的固体电解质材料,分别使用上述的比较例A1及A2的固体电解质材料。
表8中示出了实施例C及比较例C的固体电解质材料的组成。此外,表8中示出了与组成式(3)中的a、b、x及y对应的值以及M的元素种类。
表8
表9
表10
<考察>
实施例C1~C24的固体电解质材料在室温附近具有高达5.0×10-5S/cm以上的锂离子传导率。
由实施例C1~C24与比较例C1及C2的比较表明:在固体电解质材料用组成式(3)表示,除Li、Yb及X以外还含有M的情况下,与不含M的情况相比,固体电解质材料具有格外高的离子传导率。可以认为这是因为通过使固体电解质材料含有M,容易形成用于锂离子扩散的路径。再者,实施例中,作为M含有Zr或Hf。
由实施例C2~C4、C12及C13与实施例C1及C11的比较表明:当用M置换了30%以上的Yb时(即a≤0.7且b≥0.3),固体电解质材料具有更高的离子传导率。可以认为这是因为通过在晶格内形成有意量的锂离子空穴,使锂离子容易扩散。
由实施例C3与实施例C2及C4、和由实施例C12与实施例C13的比较表明:当用M置换了50%的Yb时(即a=0.5且b=0.5),固体电解质材料具有格外高的离子传导率。可以认为这是因为晶格内的锂离子的量与锂离子空穴的量的比率被最优化。
由实施例C3、C5~C8、C12、C14及C15的相互比较表明:当满足y=0时,x的值越小,则固体电解质材料越具有高的离子传导率。可以认为这是因为晶格内的锂离子传导路径的广度随着离子半径比Cl大的Br的增加而变窄,使锂离子难以扩散。
由实施例C9及C10与实施例C5及C6的比较表明:当满足y>0时,固体电解质材料具有更高的离子传导率。可以认为这是因为通过在晶格内导入极化率高的I而使锂离子容易扩散。
由实施例C16~C24表明:即使在M在晶格内没有置换与Yb相同的位点时(即a+b>1)或Li占有与Yb相同的位点时(即a+b<1),固体电解质材料也具有高的离子传导率。
由实施例C16~C18及C22~C24与实施例C19~C21的比较表明:当满足a+b>1时,与满足a+b<1的情况相比,固体电解质材料具有高的离子传导率。可以认为这是因为当满足a+b>1时,容易在晶格内形成用于锂离子扩散的路径。
由实施例C22~C24与实施例C16~C18的比较表明:当满足a+b=1.05时,与满足a+b=1.1的情况相比,固体电解质材料具有高的离子传导率。可以认为这是因为晶格内的锂离子量被最优化。
实施例C1~C24的电池在室温进行了充电及放电。
实施例C1~C24的固体电解质材料因不含硫而没有发生硫化氢。
实施例D的固体电解质材料可用上述的组成式(4)表示。
<实施例D1>
(固体电解质材料的制作)
在干燥氩气氛中,作为原料粉准备LiCl、LiBr、YbCl3、YCl3及ZnCl2,以便达到LiCl∶LiBr∶YbCl3∶YCl3∶ZnCl2=2.15∶1∶0.65∶0.2∶0.15的摩尔比。将这些原料粉在玛瑙制研钵中粉碎并混合。将所得到的混合粉装入氧化铝制坩埚中,在干燥氩气氛中在550℃烧成1小时。在玛瑙研钵中将所得到的烧成物粉碎。这样一来,便得到实施例D1的固体电解质材料的粉末。实施例1的固体电解质材料具有用Li3.15Yb0.65Y0.2Zn0.15Br1Cl5表示的组成。
(离子传导率的评价)
与实施例A1同样,评价了实施例D1的固体电解质材料的离子传导率。
图16是表示实施例D1的固体电解质材料的通过AC阻抗测定所得到的Cole-Cole图的曲线图。
在25℃测定的实施例D1的固体电解质材料的离子传导率为6.25×10-4S/cm。
(X射线衍射测定)
图17是表示实施例D1的固体电解质材料的X射线衍射图谱的曲线图。与实施例A1同样地测定了图17所示的结果。
在实施例D1的固体电解质材料的X射线衍射图谱中,在13.0°以上且15.0°以下的范围存在1个峰,在26.0°以上且35.0°以下的范围存在两个峰。所以,实施例D1的固体电解质材料含有第11结晶相(即单斜晶)。表12中示出了所观测的源自第11结晶相的清晰的X射线衍射峰角度。
(电池的制作)
除了替代实施例A1的固体电解质材料而使用实施例D1的固体电解质材料以外,与实施例A1同样地得到了实施例D1的电池。
(充放电试验)
图19是表示实施例D1的电池的初期放电特性的曲线图。与实施例A1同样地测定了初期充放电特性。
充放电试验的结果是,实施例D1的电池具有0.93mAh的初期放容量。
<实施例D2~D27>
(固体电解质材料的制作)
实施例D2中,作为原料粉准备LiCl、LiBr、YbCl3、YCl3及MgCl2,以便达到LiCl∶LiBr∶YbCl3∶YCl3∶MgCl2=2.15∶1∶0.65∶0.2∶0.15的摩尔比。
实施例D3中,作为原料粉准备LiCl、LiBr、YbCl3、YCl3及CaCl2,以便达到LiCl∶LiBr∶YbCl3∶YCl3∶CaCl2=2.15∶1∶0.65∶0.2∶0.15的摩尔比。
实施例D4中,作为原料粉准备LiCl、LiBr、YbCl3、YCl3及ZnCl2,以便达到LiCl∶LiBr∶YbCl3∶YCl3∶ZnCl2=1.8∶1∶0.7∶0.3∶0.1的摩尔比。
实施例D5中,作为原料粉准备LiCl、LiBr、YbCl3、YCl3及MgCl2,以便达到LiCl∶LiBr∶YbCl3∶YCl3∶MgCl2=1.8∶1∶0.7∶0.3∶0.1的摩尔比。
实施例D6中,作为原料粉准备LiCl、LiBr、YbCl3、YCl3及CaCl2,以便达到LiCl∶LiBr∶YbCl3∶YCl3∶CaCl2=1.8∶1∶0.7∶0.3∶0.1的摩尔比。
实施例D7中,作为原料粉准备LiCl、LiBr、YbCl3、YCl3及SrCl2,以便达到LiCl∶LiBr∶YbCl3∶YCl3∶SrCl2=1.8∶1∶0.7∶0.3∶0.1的摩尔比。
实施例D8中,作为原料粉准备LiCl、LiBr、YbCl3、YCl3及ZnCl2,以便达到LiCl∶LiBr∶YbCl3∶YCl3∶ZnCl2=0.2∶3∶0.7∶0.1∶0.2的摩尔比。
实施例D9中,作为原料粉准备LiCl、LiBr、YbCl3、InCl3及ZnCl2,以便达到LiCl∶LiBr∶YbCl3∶InCl3∶ZnCl2=0.2∶3∶0.7∶0.1∶0.2的摩尔比。
实施例D10中,作为原料粉准备LiCl、LiBr、YbCl3、TbCl3及ZnCl2,以便达到LiCl∶LiBr∶YbCl3∶TbCl3∶ZnCl2=0.2∶3∶0.7∶0.1∶0.2的摩尔比。
实施例D11中,作为原料粉准备LiCl、LiBr、YbCl3、GdCl3及ZnCl2,以便达到LiCl∶LiBr∶YbCl3∶GdCl3∶ZnCl2=0.2∶3∶0.7∶0.1∶0.2的摩尔比。
实施例D12中,作为原料粉准备LiCl、LiBr、YbCl3、SmCl3及ZnCl2,以便达到LiCl∶LiBr∶YbCl3∶SmCl3∶ZnCl2=0.2∶3∶0.7∶0.1∶0.2的摩尔比。
实施例D13中,作为原料粉准备LiCl、YbCl3、YCl3及ZnCl2,以便达到LiCl∶YbCl3∶YCl3∶ZnCl2=3.2∶0.7∶0.1∶0.2的摩尔比。
实施例D14中,作为原料粉准备LiBr、YbBr3、YBr3及ZnBr2,以便达到LiBr∶YbBr3∶YBr3∶ZnBr2=3.2∶0.7∶0.1∶0.2的摩尔比。
实施例D15中,作为原料粉准备LiCl、LiBr、YbCl3、YCl3及ZnCl2,以便达到LiCl∶LiBr∶YbCl3∶YCl3∶ZnCl2=2.2∶1∶0.7∶0.1∶0.2的摩尔比。
实施例D16中,作为原料粉准备LiCl、LiBr、YbCl3、YCl3及ZnCl2,以便达到LiCl∶LiBr∶YbCl3∶YCl3∶ZnCl2=2.1∶1∶0.65∶0.25∶0.1的摩尔比。
实施例D17中,作为原料粉准备LiCl、LiBr、YbCl3、YCl3及ZnCl2,以便达到LiCl∶LiBr∶YbCl3∶YCl3∶ZnCl2=2.1∶1∶0.8∶0.1∶0.1的摩尔比。
实施例D18中,作为原料粉准备LiCl、LiBr、YbCl3、YCl3及ZnCl2,以便达到LiCl∶LiBr∶YbCl3∶YCl3∶ZnCl2=2.1∶1∶0.7∶0.2∶0.1的摩尔比。
实施例D19中,作为原料粉准备LiCl、LiBr、YbCl3、YCl3及ZnCl2,以便达到LiCl∶LiBr∶YbCl3∶YCl3∶ZnCl2=2.05∶1∶0.7∶0.25∶0.05的摩尔比。
实施例D20中,作为原料粉准备LiCl、LiBr、YbCl3、YCl3及ZnCl2,以便达到LiCl∶LiBr∶YbCl3∶YCl3∶ZnCl2=1.6∶1∶0.7∶0.3∶0.2的摩尔比。
实施例D21中,作为原料粉准备LiCl、LiBr、YbCl3、YCl3及ZnCl2,以便达到LiCl∶LiBr∶YbCl3∶YCl3∶ZnCl2=1.7∶1∶0.7∶0.3∶0.15的摩尔比。
实施例D22中,作为原料粉准备LiCl、LiBr、YbCl3、YCl3及ZnCl2,以便达到LiCl∶LiBr∶YbCl3∶YCl3∶ZnCl2=1.9:1:0.7:0.3:0.05的摩尔比。
实施例D23中,作为原料粉准备LiCl、LiBr、YbCl3、YCl3及MgCl2,以便达到LiCl∶LiBr∶YbCl3∶YCl3∶MgCl2=2.1∶1∶0.65∶0.25∶0.1的摩尔比。
实施例D24中,作为原料粉准备LiCl、LiBr、YbCl3、YCl3及MgCl2,以便达到LiCl∶LiBr∶YbCl3∶YCl3∶MgCl2=1.7∶1∶0.7∶0.3∶0.15的摩尔比。
实施例D25中,作为原料粉准备LiCl、LiBr、YbCl3、YCl3及CaCl2,以便达到LiCl∶LiBr∶YbCl3∶YCl3∶CaCl2=2.1∶1∶0.65∶0.25∶0.1的摩尔比。
实施例D26中,作为原料粉准备LiCl、LiBr、YbCl3、YCl3及CaCl2,以便达到LiCl∶LiBr∶YbCl3∶YCl3∶CaCl2=1.9∶1∶0.7∶0.3∶0.05的摩尔比。
实施例D27中,作为原料粉准备LiCl、LiBr、YbCl3、YCl3及CaCl2,以便达到LiCl∶LiBr∶YbCl3∶YCl3∶CaCl2=1.7∶1∶0.7∶0.3∶0.15的摩尔比。
实施例D2~D8、D10~D12及D14~D27中,在干燥氩气氛中,在550℃将原料粉的混合物烧成1小时。
实施例D9中,在干燥氩气氛中,在350℃将原料粉的混合物烧成5小时。
实施例D13中,在干燥氩气氛中,在600℃将原料粉的混合物烧成1小时。
除上述事项以外,与实施例D1同样地得到了实施例D2~D27的固体电解质材料。
(离子传导率的评价)
与实施例A1同样地测定了实施例D2~D27的固体电解质材料的离子传导率。表11中示出了测定结果。
(X射线衍射测定)
与实施例A1同样地测定了实施例D2~D27的固体电解质材料的X射线衍射图谱。
图17及图18是表示实施例D2~D27的固体电解质材料的X射线衍射图谱的曲线图。具体地讲,图17是表示实施例D2、D4、D5、D7~D19、D22~D24及D26的固体电解质材料的X射线衍射图谱的曲线图。图18是表示实施例D3、D6、D20~D22及D25~D27的固体电解质材料的X射线衍射图谱的曲线图。实施例D2、D4、D5、D7~D19、D23及D24含有第11结晶相。实施例D3、D6、D20、D21及D25含有第12结晶相。实施例D22及D26含有第11结晶相及第12结晶相。表12及表13中分别示出了所观测的源自第11及第12结晶相的峰角度。
(充放电试验)
作为比较例D1及D2的固体电解质材料,分别使用上述的比较例A1及A2的固体电解质材料。
图17及图18是表示比较例D1及D2的固体电解质材料的X射线衍射图谱的曲线图。比较例D2的固体电解质材料含有第11结晶相。比较例D1的固体电解质材料具有与ICSDCollection Code 50152中公开的Li3YbCl6同样的结构。表12中示出了比较例D2中所观测到的源自第11结晶相的X射线衍射峰角度。
表11中示出了实施例D及比较例D的固体电解质材料的组成。此外,表11中示出了与组成式(4)中的a、b、c、x及y对应的值以及M1及M2的元素种类。
表11
表12
表13
<考察>
实施例D1~D27的固体电解质材料在室温附近具有高达5.0×10-5S/cm以上的锂离子传导率。
由实施例D1~D27与比较例D1及D2的比较表明:在固体电解质材料用组成式(1)表示,除Li、Yb及X以外还含有M1及M2的情况下,与不含M1及M2的情况相比,固体电解质具有格外高的离子传导率。可以认为这是因为通过使固体电解质材料含有M1及M2,容易在晶格内形成用于锂离子扩散的路径。
由实施例D1、D2、D4、D5及D7与实施例D3及D6的比较表明:当固体电解质材料作为M2含有Mg、Sr或Zn时,固体电解质材料具有特别高的离子传导率。可以认为这是因为在M2为Mg、Sr或Zn时,固体电解质材料容易形成第11结晶相。在用组成式(4)表示的材料中,与第12结晶相比,第11结晶相更容易适当地形成用于锂离子扩散的传导路径。
由实施例D8及D10~D12与实施例D9的比较表明:当固体电解质材料作为M1含有Y、Tb、Gd或Sm时,固体电解质材料具有特别高的离子传导率。可以认为这是因为在M1是具有比Yb大的离子半径的元素即Y、Tb、Gd或Sm时,容易在晶格内形成用于锂离子扩散的路径。
由实施例D8及D13与实施例D14的比较表明:当x的值为3以下时,固体电解质材料具有更高的离子传导率。可以认为这是因为x的值为3以下时的阴离子骨架的尺寸适合锂离子传导。
由实施例D16~D19及D22与实施例D15、D20及D21的比较表明:当M2为Zn时,固体电解质材料在c的值为0.1以下时具有更高的离子传导率。此外,由实施例D5及D23与实施例D2及D24的比较表明:当M2为Mg时,固体电解质材料在c的值为0.1以下时也具有更高的离子传导率。另外,由实施例D6、D25及D26与实施例D3及D27的比较表明:当M2为Ca时,固体电解质材料在c的值为0.1以下时也具有更高的离子传导率。可以认为这是因为在晶格内,2价阳离子容易阻碍锂离子传导的扩散。
实施例D1~D27的电池在室温进行了充电及放电。
实施例D1~D27的固体电解质材料因不含硫而没有发生硫化氢。
如上所述,本公开的固体电解质材料适合提供在室温附近具有高的锂离子传导率、且可良好地进行充电及放电的电池。
产业上的可利用性
本公开的固体电解质材料及其制造方法例如可用于电池(例如全固体锂离子二次电池)。
符号说明:
100固体电解质粒子
101固体电解质材料的粉末
201正极
202电解质层
203负极
204正极活性物质粒子
205负极活性物质粒子
300加压成形模
301冲头上部
302框模
303冲头下部
1000电池
Claims (40)
1.一种固体电解质材料,其由Li、Yb、M及X构成,其中,
M为选自Mg、Ca、Sr、Ba、Zn、Y、Tb、Gd、Sm、In、Zr及Hf中的至少1种,
X为选自F、Cl、Br及I中的至少1种。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固体电解质材料,其中,M为选自Mg、Ca、Sr、Ba及Zn中的至少1种。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固体电解质材料,其中,M为选自Mg、Ca、Sr及Zn中的至少1种。
4.根据权利要求1~3中任一项所述的固体电解质材料,其中,X为选自Cl、Br及I中的至少1种。
5.根据权利要求1~4中任一项所述的固体电解质材料,其中,M含有Zn。
6.根据权利要求1~5中任一项所述的固体电解质材料,其中,所述固体电解质材料用以下的组成式(1)来表示:
Li6-3a-2bYbaMbCl6-x-yBrxIy(1)
式中,满足以下5个数学式:
0.2≤a<1.4、
0<b<0.9、
0≤x≤6、
0≤y≤3、及
0≤x+y≤6。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固体电解质材料,其中,满足数学式:0.5≤a≤1.1。
8.根据权利要求6或7所述的固体电解质材料,其中,满足数学式:0<b≤0.6。
9.根据权利要求6~8中任一项所述的固体电解质材料,其中,满足数学式:0≤y≤2。
10.根据权利要求1~9中任一项所述的固体电解质材料,其中,
在通过使用Cu-Kα射线的所述固体电解质材料的X射线衍射测定而得到的X射线衍射图谱中,
在13.0°以上且15.0°以下的衍射角2θ的范围存在至少1个峰,且
在26.0°以上且35.0°以下的衍射角2θ的范围存在至少2个峰。
11.根据权利要求1~9中任一项所述的固体电解质材料,其中,
在通过使用Cu-Kα射线的所述固体电解质材料的X射线衍射测定而得到的X射线衍射图谱中,
在22.0°以上且23.5°以下的衍射角2θ的范围存在至少1个峰,
在31.0°以上且35.0°以下的衍射角2θ的范围存在至少2个峰,且
在40.0°以上且42.0°以下的衍射角2θ的范围存在至少1个峰。
12.根据权利要求1~9中任一项所述的固体电解质材料,其中,
在通过使用Cu-Kα射线的所述固体电解质材料的X射线衍射测定而得到的X射线衍射图谱中,
在21.0°以上且24.0°以下的衍射角2θ的范围存在至少2个峰,
在31.0°以上且35.0°以下的衍射角2θ的范围存在至少2个峰,且
在40.0°以上且42.0°以下的衍射角2θ的范围存在至少1个峰。
1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固体电解质材料,其中,M为选自Y、Tb、Gd、Sm及In中的至少1种。
14.根据权利要求13所述的固体电解质材料,其中,M为选自Y、Tb、Gd及Sm中的至少1种。
15.根据权利要求13或14所述的固体电解质材料,其中,X为选自Cl、Br及I中的至少1种。
16.根据权利要求13~16中任一项所述的固体电解质材料,其中,所述固体电解质材料用以下的组成式(2)来表示:
Li6-3a(Yb1-bMb)aCl6-x-yBrxIy(2)
式中,满足以下5个数学式:
0.5≤a≤1.5、
0<b<1、
0≤x≤6、
0≤y≤3、及
0≤x+y≤6。
17.根据权利要求16所述的固体电解质材料,其中,满足数学式:1≤a≤1.1。
18.根据权利要求16或17所述的固体电解质材料,其中,满足数学式:0≤y≤2。
19.根据权利要求13~18中任一项所述的固体电解质材料,其中,
在通过使用Cu-Kα射线的所述固体电解质材料的X射线衍射测定而得到的X射线衍射图谱中,
在13.0°以上且15.0°以下的衍射角2θ的范围存在至少1个峰,且
在26.0°以上且35.0°以下的衍射角2θ的范围存在至少2个峰。
20.根据权利要求13~18中任一项所述的固体电解质材料,其中,
在通过使用Cu-Kα射线的所述固体电解质材料的X射线衍射测定而得到的X射线衍射图谱中,
在20.5°以上且24.0°以下的衍射角2θ的范围存在至少2个峰,
在30.0°以上且35.0°以下的衍射角2θ的范围存在至少2个峰,且
在39.0°以上且42.0°以下的衍射角2θ的范围存在至少1个峰。
21.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固体电解质材料,其中,M为选自Zr及Hf中的至少1种。
22.根据权利要求21所述的固体电解质材料,其中,X为选自Cl、Br及I中的至少1种。
23.根据权利要求21或22所述的固体电解质材料,其中,所述固体电解质材料用以下的组成式(3)来表示:
Li6-3a-4bYbaMbCl6-x-yBrxIy(3)
式中,满足以下6个数学式:
0<a<1.5、
0<b<1.5、
0<3a+4b<6
0≤x≤6、
0≤y≤3、及
0≤x+y≤6。
24.根据权利要求23所述的固体电解质材料,其中,满足数学式:0<a<1。
25.根据权利要求23或24所述的固体电解质材料,其中,满足数学式:0<b<1。
26.根据权利要求23~25中任一项所述的固体电解质材料,其中,满足数学式:0≤x≤3。
27.根据权利要求23~26中任一项所述的固体电解质材料,其中,满足数学式:0≤y≤2。
28.根据权利要求21~27中任一项所述的固体电解质材料,其中,
在通过使用Cu-Kα射线的所述固体电解质材料的X射线衍射测定而得到的X射线衍射图谱中,
在14.0°以上且18.0°以下、29.0°以上且35.0°以下、48.0°以上且52.0°以下的衍射角2θ的范围分别存在至少1个峰。
29.根据权利要求21~27中任一项所述的固体电解质材料,其中,
在通过使用Cu-Kα射线的所述固体电解质材料的X射线衍射测定而得到的X射线衍射图谱中,
在26.0°以上且35.0°以下的衍射角2θ的范围存在至少2个峰,且
在13.0°以上且17.0°以下的衍射角2θ的范围存在至少1个峰。
3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固体电解质材料,其中,
M由M1及M2构成,
M1为选自Y、Tb、Gd、Sm及In中的至少1种,
M2为选自Mg、Ca、Sr、Ba及Zn中的至少1种。
31.根据权利要求30所述的固体电解质材料,其中,M1为选自Y、Tb、Gd及Sm中的1种。
32.根据权利要求30或31所述的固体电解质材料,其中,M2为选自Mg、Ca、Sr及Zn中的至少1种。
33.根据权利要求30~32中任一项所述的固体电解质材料,其中,X为选自Cl及Br中的至少1种。
34.根据权利要求30~33中任一项所述的固体电解质材料,其中,
所述固体电解质材料用以下的组成式(4)来表示:
Li6-3a-3b-2cYbaM1bM2cCl6-xBrx(4)
式中,满足以下4个数学式:
0.3≤a≤1.2、
0<b≤0.5、
0<c≤0.4、及
0≤x≤6。
35.根据权利要求34所述的固体电解质材料,其中,满足数学式:0.65≤a<1。
36.根据权利要求34或35所述的固体电解质材料,其中,满足数学式:0<b≤0.3。
37.根据权利要求34~36中任一项所述的固体电解质材料,其中,满足数学式:0<c≤0.2。
38.根据权利要求30~37中任一项所述的固体电解质材料,其中,
在通过使用Cu-Kα射线的所述固体电解质材料的X射线衍射测定而得到的X射线衍射图谱中,
在13.0°以上且15.0°以下的衍射角2θ的范围存在至少1个峰,且
在26.0°以上且35.0°以下的衍射角2θ的范围存在至少2个峰。
39.根据权利要求30~37中任一项所述的固体电解质材料,其中,
在通过使用Cu-Kα射线的所述固体电解质材料的X射线衍射测定而得到的X射线衍射图谱中,
在20.5°以上且24.0°以下的衍射角2θ的范围存在至少2个峰,
在30.0°以上且35.0°以下的衍射角2θ的范围存在至少2个峰,且
在39.0°以上且42.0°以下的衍射角2θ的范围存在至少1个峰。
40.一种电池,其中,具备:
正极、
负极、及
设在所述正极与所述负极之间的电解质层;
选自所述正极、所述负极及所述电解质层中的至少一种含有权利要求1~39中任一项所述的固体电解质材料。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6)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JP2021-031021 | 2021-02-26 | ||
JP2021-031026 | 2021-02-26 | ||
JP2021-031023 | 2021-02-26 | ||
JP2021031026 | 2021-02-26 | ||
JP2021-031020 | 2021-02-26 | ||
PCT/JP2021/044436 WO2022180980A1 (ja) | 2021-02-26 | 2021-12-03 | 固体電解質材料およびそれを用いた電池 |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16848592A true CN116848592A (zh) | 2023-10-03 |
Family
ID=8817293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2180093447.6A Pending CN116848592A (zh) | 2021-02-26 | 2021-12-03 | 固体电解质材料及使用该固体电解质材料的电池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116848592A (zh) |
-
2021
- 2021-12-03 CN CN202180093447.6A patent/CN116848592A/zh active Pending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111492443B (zh) | 固体电解质材料和电池 | |
CN111279432B (zh) | 固体电解质材料和电池 | |
US20200350615A1 (en) | Solid electrolyte material and battery | |
CN111295720B (zh) | 固体电解质材料及电池 | |
CN111279431B (zh) | 固体电解质材料和电池 | |
CN111316378B (zh) | 固体电解质材料和电池 | |
CN111279430B (zh) | 固体电解质材料及电池 | |
CN112930319B (zh) | 固体电解质材料和使用该材料的电池 | |
CN111557058A (zh) | 固体电解质材料和电池 | |
CN111566852A (zh) | 电池 | |
CN111295721B (zh) | 固体电解质材料及电池 | |
CN113474910A (zh) | 固体电解质材料及使用了该固体电解质材料的电池 | |
CN112840412B (zh) | 固体电解质和使用它的电池 | |
US20240021870A1 (en) | Solid electrolyte material and battery using same | |
CN116133991A (zh) | 固体电解质材料及使用了其的电池 | |
CN116133990A (zh) | 固体电解质材料及使用了其的电池 | |
CN115298754A (zh) | 固体电解质材料、使用了其的电池及固体电解质材料的制造方法 | |
CN113853696A (zh) | 固体电解质材料及使用了该固体电解质材料的电池 | |
CN116529205A (zh) | 固体电解质材料及使用该固体电解质材料的电池 | |
CN116348416A (zh) | 固体电解质材料及使用该固体电解质材料的电池 | |
CN116848592A (zh) | 固体电解质材料及使用该固体电解质材料的电池 | |
CN113853355A (zh) | 固体电解质材料及使用了该固体电解质材料的电池 | |
CN113039616A (zh) | 固体电解质材料和使用该材料的电池 | |
WO2022180964A1 (ja) | 固体電解質材料およびそれを用いた電池 | |
CN118043912A (zh) | 固体电解质材料以及使用该固体电解质材料的电池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