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6843047A - 一种拼车处理方法、装置、设备、存储介质和程序产品 - Google Patents

一种拼车处理方法、装置、设备、存储介质和程序产品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6843047A
CN116843047A CN202210276690.8A CN202210276690A CN116843047A CN 116843047 A CN116843047 A CN 116843047A CN 202210276690 A CN202210276690 A CN 202210276690A CN 116843047 A CN116843047 A CN 116843047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initial
replaced
scheme
point
vehicl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210276690.8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黄大韬
张云帆
许力元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Beijing Didi Infinity Technology and Development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Beijing Didi Infinity Technology and Development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Beijing Didi Infinity Technology and Development Co Ltd filed Critical Beijing Didi Infinity Technology and Development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210276690.8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6843047A/zh
Publication of CN116843047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6843047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QINFORMATION AND COMMUNICATION TECHNOLOGY [ICT] SPECIALLY ADAPTED FOR ADMINISTRATIVE, COMMERCIAL, FINANCIAL, MANAGERIAL OR SUPERVISORY PURPOSES; SYSTEMS OR METHODS SPECIALLY ADAPTED FOR ADMINISTRATIVE, COMMERCIAL, FINANCIAL, MANAGERIAL OR SUPERVISORY PURPOS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G06Q10/00Administration; Management
    • G06Q10/04Forecasting or optimisation specially adapted for administrative or management purposes, e.g. linear programming or "cutting stock problem"
    • G06Q10/047Optimisation of routes or paths, e.g. travelling salesman problem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16/00Information retrieval; Database structures therefor; File system structures therefor
    • G06F16/90Details of database functions independent of the retrieved data types
    • G06F16/95Retrieval from the web
    • G06F16/953Querying, e.g. by the use of web search engines
    • G06F16/9537Spatial or temporal dependent retrieval, e.g. spatiotemporal queries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16/00Information retrieval; Database structures therefor; File system structures therefor
    • G06F16/90Details of database functions independent of the retrieved data types
    • G06F16/95Retrieval from the web
    • G06F16/953Querying, e.g. by the use of web search engines
    • G06F16/9538Presentation of query result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Databases & Information Systems (AREA)
  • Theoretical Computer Science (AREA)
  • Business, Economics & Management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Human Resources & Organizations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Economics (AREA)
  • Strategic Management (AREA)
  • Data Mining & Analysis (AREA)
  • Game Theory and Decision Science (AREA)
  • Tourism & Hospitality (AREA)
  • General Business, Economics & Management (AREA)
  • Quality & Reliability (AREA)
  • Operations Research (AREA)
  • Marketing (AREA)
  • Entrepreneurship & Innovation (AREA)
  • Development Economics (AREA)
  • Management, Administration, Business Operations System, And Electronic Commerce (AREA)

Abstract

本公开提供了一种拼车处理方法、装置、计算机设备和存储介质,其中,该方法包括:响应于接收到初始拼车方案,展示初始拼车方案的信息;响应于接收到更换拼车方案建议信息,展示更换拼车方案建议信息;更换拼车方案建议信息中包括待更换拼车方案的信息,更换拼车方案建议信息由服务端在初始拼车方案对应的初始车辆接驾成功之前基于存在比初始拼车方案的出行效率更高的待更换拼车方案生成并发送;响应于接收到对更换拼车方案建议信息的反馈信息,将反馈信息发送给服务端;响应于服务端基于反馈信息返回更换后拼车方案,接收并展示更换后拼车方案的信息。

Description

一种拼车处理方法、装置、设备、存储介质和程序产品
技术领域
本公开涉及拼车技术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拼车处理方法、装置、设备、存储介质和程序产品。
背景技术
拼车,是指相同路线的几个人乘坐同一辆车,这种出行方式一方面可以节省车辆资源,另一方面可以在车辆资源不足的情况下,尽量多地满足用户的出行需求,进而提高出行效率。
在使用拼车服务时,通常需要用户在出发前编辑出发地、目的地、出发时间发送给拼单引擎,拼单引擎对全部收集到的需求订单进行匹配,拼成两个或两个以上订单即可派出车辆;在拼成订单并派出车辆后,订单中指示的接送乘客的路线方案确定不变。这种拼车方案下,存在由于拼车方案并不优良导致影响出行效率的问题。
发明内容
本公开实施例至少提供一种拼车处理方法、装置、设备、存储介质和程序产品。
第一方面,本公开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拼车处理方法,包括:
响应于接收到初始拼车方案,展示所述初始拼车方案的信息;
响应于接收到更换拼车方案建议信息,展示更换拼车方案建议信息;所述更换拼车方案建议信息中包括待更换拼车方案的信息,所述更换拼车方案建议信息由服务端在所述初始拼车方案对应的初始车辆接驾成功之前基于存在比所述初始拼车方案的出行效率更高的待更换拼车方案生成并发送;
响应于接收到对所述更换拼车方案建议信息的反馈信息,将所述反馈信息发送给所述服务端;
响应于所述服务端基于所述反馈信息返回更换后拼车方案,接收并展示所述更换后拼车方案的信息。
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中,所述待更换拼车方案的信息中包括待更换车辆的信息和/或待更换站点的信息;所述待更换站点包括待更换上车点和/或待更换下车点。
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中,所述更换拼车方案建议信息,还包括:所述待更换拼车方案相比所述初始拼车方案的出行效率提升信息。
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中,所述展示更换拼车方案建议信息,包括:
以弹窗和/或地图区域的气泡的形式,展示所述更换拼车方案建议信息。
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中,所述更换拼车方案建议信息中包括:多个待更换拼车方案的信息;
所述对所述更换拼车方案建议信息的反馈信息包括:从所述多个待更换拼车方案中选择目标拼车方案的选择结果信息。
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中,所述展示更换拼车方案建议信息,包括:
展示第一切换选项;
响应于接收到对所述第一切换选项的选中操作,展示所述更换拼车方案建议信息。
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中,所述展示第一切换选项,包括:
在接收到所述更换拼车方案建议信息之前,展示处于第一状态的所述第一切换选项;所述第一状态为禁止选中状态;
在接收到所述更换拼车方案建议信息之后,将所述第一切换选项的状态变更为第二状态;所述第二状态为允许选中状态。
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中,所述更换拼车方案建议信息中还包含倒计时信息;
所述方法还包括:响应在所述倒计时信息指示的计时时长内未接收到所述反馈信息,取消展示所述待更换拼车方案的信息。
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中,所述展示所述更换后拼车方案的信息,包括:
展示所述更换后拼车方案的信息,以及指示已更换拼车方案的提示信息。
第二方面,本公开实施例还提供了另一种拼车处理方法,包括:
响应于接收到用户端的拼车请求,确定初始拼车方案,并将所述初始拼车方案的信息发送给所述用户端;
在所述初始拼车方案对应的初始车辆接驾成功之前,向所述用户端发送更换拼车方案建议信息;所述更换拼车方案建议信息中包括待更换拼车方案的信息;
响应于接收到所述用户端发送的对所述更换拼车方案建议信息的反馈信息,在所述反馈信息指示确认更换拼车方案的情况下,向所述用户端发送更换后拼车方案的信息。
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中,所述在所述初始拼车方案对应的初始车辆接驾成功之前,向所述用户端发送更换拼车方案建议信息,包括:
响应于所述初始车辆接驾成功之前,确定是否存在比所述初始拼车方案对应的出行效率更高的待更换拼车方案;
在确定存在所述待更换拼车方案后,向所述用户端发送所述更换拼车方案建议信息。
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中,所述确定是否存在比所述初始拼车方案对应的出行效率更高的待更换拼车方案,包括:
确定是否存在满足车辆约束条件的待更换车辆;所述车辆约束条件用于表征所述待更换车辆对应的待更换拼车方案相比所述初始拼车方案的出行效率更高;
若存在满足所述车辆约束条件的待更换车辆,则确定存在比所述初始拼车方案对应的出行效率更高的待更换拼车方案。
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中,所述车辆约束条件包括以下至少一种:
与所述用户端对应的出行效率关联的第一约束条件、与所述初始车辆的出行效率关联的第二约束条件、以及与所述待更换车辆的出行效率关联的第三约束条件。
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中,所述初始拼车方案包括初始上车点和初始下车点;所述第一约束条件包括以下至少一种:
所述初始车辆的定位位置和所述初始上车点之间的距离,大于所述待更换车辆的定位位置和所述初始上车点之间的距离与第一预设距离之和;
所述初始车辆的定位位置到所述初始上车点的距离与所述初始上车点到所述初始下车点的距离之和,大于待更换车辆的定位位置到所述初始上车点的距离与所述初始上车点到初始下车点的距离、及第二预设距离之和;
从所述初始车辆的定位位置到达所述初始上车点的时长,大于从所述待更换车辆的定位位置到达所述初始上车点的时长与第一预设时长之和;
所述初始车辆的定位位置到所述初始上车点的时长与所述初始上车点到所述初始下车点的时长之和,大于所述待更换车辆的定位位置到所述初始上车点的时长与所述初始上车点到所述初始下车点的时长、及第二预设距离之和;
所述初始车辆从所述初始上车点到所述初始下车点的距离,大于所述待更换车辆从所述初始上车点到所述初始下车点的距离以及与第三预设距离之和;
所述初始车辆从所述初始上车点到所述初始下车点的时长,大于所述待更换车辆从所述初始上车点到所述初始下车点的时长以及与第三预设时长之和。
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二约束条件包括以下至少一种:
所述初始车辆已行驶的接驾距离小于预设行驶距离;
在为所述用户端更换所述初始车辆之后,所述初始车辆不存在路线返回的情况。
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三约束条件包括以下至少一种:
所述待更换车辆的第一送驾距离与所述待更换车辆的第二送驾距离之间的比值小于第一预设绕路比,其中,所述第一送驾距离包括所述待更换车辆接送所述用户端对应的目标用户和其他拼车用户的送驾距离;所述第二送驾距离包括所述待更换车辆接送其他拼车用户的送驾距离;
所述待更换车辆的第一送驾时长与所述待更换车辆的第二送驾时长之间的比值小于第二预设绕路比,其中,所述第一送驾时长包括所述待更换车辆接送所述目标用户和所述其他拼车用户的送驾时长;所述第二送驾时长包括所述待更换车辆接送所述其他拼车用户的送驾时长;
所述待更换车辆接送所述其他拼车用户的最晚下车时间不晚于所述其他拼车用户对应的预估下车时间。
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中,所述确定是否存在比所述初始拼车方案对应的出行效率更高的待更换拼车方案,包括:
确定是否存在满足乘车约束条件的待更换站点;所述乘车约束条件用于表征所述待更换站点对应的待更换拼车方案相比所述初始拼车方案的出行效率更高;
若存在满足所述乘车约束条件的待更换站点,则确定存在比所述初始拼车方案对应的出行效率更高的待更换拼车方案。
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中,所述待更换站点包括待更换上车点和/或待更换下车点;所述初始拼车方案包括初始站点;所述初始站点包括初始上车点和初始下车点;
所述乘车约束条件包括以下至少一种:
所述用户端对应的目标用户从所述待更换下车点步行到目的地的第一步行距离与第四预设距离之和,小于所述目标用户从所述初始下车点步行到目的地的第二步行距离;
从所述初始车辆的定位位置到达所述待更换上车点的时长与第四预设时长之和,小于从所述初始车辆的定位位置到达所述初始上车点的时长;
从所述初始上车点到达所述待更换下车点的时长与第五预设时长之和,小于从所述初始上车点到达所述初始下车点的时长;
从所述待更换上车点到达所述初始下车点的时长与第六预设时长之和,小于从所述初始上车点到达所述初始下车点的时长;
所述待更换站点位于预先为所述初始站点设置的聚合簇中;所述聚合簇包括至少一个与所述初始站点之间的步行导航距离小于预设阈值的站点;
所述初始车辆到达所述待更换下车点的送驾时长与所述目标用户从所述待更换下车点达到目的地的时长以及第七预设时长之和,小于所述初始车辆到达所述初始下车点的送驾时长与所述目标用户从所述初始下车点达到目的地的时长之和;
所述初始车辆的定位位置和所述待更换上车点之间的距离与第五预设距离之和,小于所述初始车辆的定位位置和所述初始上车点之间的距离;
所述初始上车点和所述待更换下车点之间的距离与第六预设距离之和,小于所述初始上车点和所述初始下车点之间的距离;
所述待更换上车点和所述初始下车点之间的距离与第七预设距离之和,小于所述初始上车点和所述初始下车点之间的距离;
所述初始车辆到达所述待更换下车点的送驾距离与所述目标用户从所述待更换下车点达到目的地的距离以及第八预设距离之和,小于所述初始车辆到达所述初始下车点的送驾距离、与所述目标用户从所述初始下车点达到目的地的距离之和。
第三方面,本公开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拼车处理装置,包括:
第一展示模块,用于响应于接收到初始拼车方案,展示所述初始拼车方案的信息;
第二展示模块,用于响应于接收到更换拼车方案建议信息,展示更换拼车方案建议信息;所述更换拼车方案建议信息中包括待更换拼车方案的信息,所述更换拼车方案建议信息由服务端在所述初始拼车方案对应的初始车辆接驾成功之前基于存在比所述初始拼车方案的出行效率更高的待更换拼车方案生成并发送;
第一发送模块,用于响应于接收到对所述更换拼车方案建议信息的反馈信息,将所述反馈信息发送给所述服务端;
第三展示模块,用于响应于所述服务端基于所述反馈信息返回更换后拼车方案,接收并展示所述更换后拼车方案的信息。
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中,所述待更换拼车方案的信息中包括待更换车辆的信息和/或待更换站点的信息;所述待更换站点包括待更换上车点和/或待更换下车点。
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中,所述更换拼车方案建议信息,还包括:所述待更换拼车方案相比所述初始拼车方案的出行效率提升信息。
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二展示模块,用于以弹窗和/或地图区域的气泡的形式,展示所述更换拼车方案建议信息。
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中,所述更换拼车方案建议信息中包括:多个待更换拼车方案的信息;
所述对所述更换拼车方案建议信息的反馈信息包括:从所述多个待更换拼车方案中选择目标拼车方案的选择结果信息。
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二展示模块,用于展示第一切换选项;
响应于接收到对所述第一切换选项的选中操作,展示所述更换拼车方案建议信息。
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二展示模块,用于在接收到所述更换拼车方案建议信息之前,展示处于第一状态的所述第一切换选项;所述第一状态为禁止选中状态;
在接收到所述更换拼车方案建议信息之后,将所述第一切换选项的状态变更为第二状态;所述第二状态为允许选中状态。
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中,所述更换拼车方案建议信息中还包含倒计时信息;
所述第二展示模块,还用于响应在所述倒计时信息指示的计时时长内未接收到所述反馈信息,取消展示所述待更换拼车方案的信息。
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三展示模块,用于展示所述更换后拼车方案的信息,以及指示已更换拼车方案的提示信息。
第四方面,本公开实施例提供了另一种拼车处理装置,包括:
确定模块,用于响应于接收到用户端的拼车请求,确定初始拼车方案,并将所述初始拼车方案的信息发送给所述用户端;
第二发送模块,用于在所述初始拼车方案对应的初始车辆接驾成功之前,向所述用户端发送更换拼车方案建议信息;所述更换拼车方案建议信息中包括待更换拼车方案的信息;
第三发送模块,用于响应于接收到所述用户端发送的对所述更换拼车方案建议信息的反馈信息,在所述反馈信息指示确认更换拼车方案的情况下,向所述用户端发送更换后拼车方案的信息。
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二发送模块,用于响应于所述初始车辆接驾成功之前,确定是否存在比所述初始拼车方案对应的出行效率更高的待更换拼车方案;
在确定存在所述待更换拼车方案后,向所述用户端发送所述更换拼车方案建议信息。
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二发送模块,用于确定是否存在满足车辆约束条件的待更换车辆;所述车辆约束条件用于表征所述待更换车辆对应的待更换拼车方案相比所述初始拼车方案的出行效率更高;
若存在满足所述车辆约束条件的待更换车辆,则确定存在比所述初始拼车方案对应的出行效率更高的待更换拼车方案。
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中,所述车辆约束条件包括以下至少一种:
与所述用户端对应的出行效率关联的第一约束条件、与所述初始车辆的出行效率关联的第二约束条件、以及与所述待更换车辆的出行效率关联的第三约束条件。
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中,所述初始拼车方案包括初始上车点和初始下车点;所述第一约束条件包括以下至少一种:
所述初始车辆的定位位置和所述初始上车点之间的距离,大于所述待更换车辆的定位位置和所述初始上车点之间的距离与第一预设距离之和;
所述初始车辆的定位位置到所述初始上车点的距离与所述初始上车点到所述初始下车点的距离之和,大于待更换车辆的定位位置到所述初始上车点的距离与所述初始上车点到初始下车点的距离、及第二预设距离之和;
从所述初始车辆的定位位置到达所述初始上车点的时长,大于从所述待更换车辆的定位位置到达所述初始上车点的时长与第一预设时长之和;
所述初始车辆的定位位置到所述初始上车点的时长与所述初始上车点到所述初始下车点的时长之和,大于所述待更换车辆的定位位置到所述初始上车点的时长与所述初始上车点到所述初始下车点的时长、及第二预设距离之和;
所述初始车辆从所述初始上车点到所述初始下车点的距离,大于所述待更换车辆从所述初始上车点到所述初始下车点的距离以及与第三预设距离之和;
所述初始车辆从所述初始上车点到所述初始下车点的时长,大于所述待更换车辆从所述初始上车点到所述初始下车点的时长以及与第三预设时长之和。
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二约束条件包括以下至少一种:
所述初始车辆已行驶的接驾距离小于预设行驶距离;
在为所述用户端更换所述初始车辆之后,所述初始车辆不存在路线返回的情况。
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三约束条件包括以下至少一种:
所述待更换车辆的第一送驾距离与所述待更换车辆的第二送驾距离之间的比值小于第一预设绕路比,其中,所述第一送驾距离包括所述待更换车辆接送所述用户端对应的目标用户和其他拼车用户的送驾距离;所述第二送驾距离包括所述待更换车辆接送其他拼车用户的送驾距离;
所述待更换车辆的第一送驾时长与所述待更换车辆的第二送驾时长之间的比值小于第二预设绕路比,其中,所述第一送驾时长包括所述待更换车辆接送所述目标用户和所述其他拼车用户的送驾时长;所述第二送驾时长包括所述待更换车辆接送所述其他拼车用户的送驾时长;
所述待更换车辆接送所述其他拼车用户的最晚下车时间不晚于所述其他拼车用户对应的预估下车时间。
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二发送模块,用于确定是否存在满足乘车约束条件的待更换站点;所述乘车约束条件用于表征所述待更换站点对应的待更换拼车方案相比所述初始拼车方案的出行效率更高;
若存在满足所述乘车约束条件的待更换站点,则确定存在比所述初始拼车方案对应的出行效率更高的待更换拼车方案。
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中,所述待更换站点包括待更换上车点和/或待更换下车点;所述初始拼车方案包括初始站点;所述初始站点包括初始上车点和初始下车点;
所述乘车约束条件包括以下至少一种:
所述用户端对应的目标用户从所述待更换下车点步行到目的地的第一步行距离与第四预设距离之和,小于所述目标用户从所述初始下车点步行到目的地的第二步行距离;
从所述初始车辆的定位位置到达所述待更换上车点的时长与第四预设时长之和,小于从所述初始车辆的定位位置到达所述初始上车点的时长;
从所述初始上车点到达所述待更换下车点的时长与第五预设时长之和,小于从所述初始上车点到达所述初始下车点的时长;
从所述待更换上车点到达所述初始下车点的时长与第六预设时长之和,小于从所述初始上车点到达所述初始下车点的时长;
所述待更换站点位于预先为所述初始站点设置的聚合簇中;所述聚合簇包括至少一个与所述初始站点之间的步行导航距离小于预设阈值的站点;
所述初始车辆到达所述待更换下车点的送驾时长与所述目标用户从所述待更换下车点达到目的地的时长以及第七预设时长之和,小于所述初始车辆到达所述初始下车点的送驾时长与所述目标用户从所述初始下车点达到目的地的时长之和;
所述初始车辆的定位位置和所述待更换上车点之间的距离与第五预设距离之和,小于所述初始车辆的定位位置和所述初始上车点之间的距离;
所述初始上车点和所述待更换下车点之间的距离与第六预设距离之和,小于所述初始上车点和所述初始下车点之间的距离;
所述待更换上车点和所述初始下车点之间的距离与第七预设距离之和,小于所述初始上车点和所述初始下车点之间的距离;
所述初始车辆到达所述待更换下车点的送驾距离与所述目标用户从所述待更换下车点达到目的地的距离以及第八预设距离之和,小于所述初始车辆到达所述初始下车点的送驾距离、与所述目标用户从所述初始下车点达到目的地的距离之和。
第五方面,本公开实施例还提供一种计算机设备,包括:处理器、存储器和总线,所述存储器存储有所述处理器可执行的机器可读指令,当计算机设备运行时,所述处理器与所述存储器之间通过总线通信,所述机器可读指令被所述处理器执行时执行上述第一方面,或第一方面中任一种可能的拼车处理方法的步骤。
第六方面,本公开实施例还提供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该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上存储有计算机程序,该计算机程序被处理器运行时执行上述第一方面,或第一方面中任一种可能的拼车处理方法的步骤。
第七方面,本公开实施例提供了一种计算机程序产品,包括计算机程序/指令,所述计算机程序/指令被处理器执行时实现上述第一方面,或第一方面中任一种可能的拼车处理方法的步骤。
关于上述拼车处理装置、计算机设备和存储介质的效果描述参见上述拼车处理方法的说明,这里不再赘述。
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拼车处理方法、装置、设备、存储介质和程序产品,响应于接收到初始拼车方案,展示初始拼车方案的信息;响应于接收到更换拼车方案建议信息,展示更换拼车方案建议信息;更换拼车方案建议信息中包括待更换拼车方案的信息,更换拼车方案建议信息由服务端在初始拼车方案对应的初始车辆接驾成功之前基于存在比初始拼车方案的出行效率更高的待更换拼车方案生成并发送;响应于接收到对更换拼车方案建议信息的反馈信息,将反馈信息发送给服务端;响应于服务端基于反馈信息返回更换后拼车方案,接收并展示更换后拼车方案的信息。
也即,本公开实施例在接收到初始拼车方案后,在初始拼车方案对应的初始车辆接驾成功之前,还可以接收服务端提供的与该初始拼车方案相比出行效率更高的待更换拼车方案对应的更换拼车方案建议信息。若接收到针对更换拼车方案建议信息的反馈信息,比如同意更换拼车方案,则将服务端提供的更换后拼车方案的信息进行展示,从而可以在初始车辆接驾成功之前,使得用户更换到出行效率更高的更换后拼车方案,进而提高出行效率。
为使本公开的上述目的、特征和优点能更明显易懂,下文特举较佳实施例,并配合所附附图,作详细说明如下。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公开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此处的附图被并入说明书中并构成本说明书中的一部分,这些附图示出了符合本公开的实施例,并与说明书一起用于说明本公开的技术方案。应当理解,以下附图仅示出了本公开的某些实施例,因此不应被看作是对范围的限定,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相关的附图。
图1示出了本公开实施例所提供的一种拼车处理方法的流程图;
图2示出了本公开实施例所提供的更换车辆的页面展示示意图;
图3示出了本公开实施例所提供的更换上车点的页面展示示意图;
图4示出了本公开实施例所提供的从展示的多个更换车辆的待更换拼车方案选择目标拼车方案的页面展示示意图;
图5示出了本公开实施例所提供的从展示的多个更换站点的待更换拼车方案选择目标拼车方案的页面展示示意图;
图6示出了本公开实施例所提供的另一种拼车处理方法的流程图;
图7示出了本公开实施例所提供的向用户端发送指示更换车辆的更换拼车方案建议信息的具体流程示意图;
图8示出了本公开实施例所提供的向用户端发送指示更换站点的更换拼车方案建议信息的具体流程示意图;
图9示出了本公开实施例所提供的一种拼车处理装置的示意图;
图10示出了本公开实施例所提供的另一种拼车处理装置的示意图;
图11示出了本公开实施例所提供的一种计算机设备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公开实施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公开实施例中附图,对本公开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公开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通常在此处附图中描述和示出的本公开实施例的组件可以以各种不同的配置来布置和设计。因此,以下对在附图中提供的本公开的实施例的详细描述并非旨在限制要求保护的本公开的范围,而是仅仅表示本公开的选定实施例。基于本公开的实施例,本领域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公开保护的范围。
另外,本公开实施例中的说明书和权利要求书及上述附图中的术语“第一”、“第二”等是用于区别类似的对象,而不必用于描述特定的顺序或先后次序。应该理解这样使用的数据在适当情况下可以互换,以便这里描述的实施例能够以除了在这里图示或描述的内容以外的顺序实施。
在本文中提及的“多个或者若干个”是指两个或两个以上。“和/或”,描述关联对象的关联关系,表示可以存在三种关系,例如,A和/或B,可以表示:单独存在A,同时存在A和B,单独存在B这三种情况。字符“/”一般表示前后关联对象是一种“或”的关系。
经研究发现,传统拼车方案在乘客拼单成功后,等待上车的过程中,无法继续为乘客匹配更优的拼车方案,可能造成乘客等车时长较长,车辆送驾时长较长的情况发生,降低用户拼车体验,同时也降低了车辆接送效率。另外,随着拼车用户数量的增加,拼车路线变化的程度会逐渐提高;当拼车订单数量较多、且目的地聚集程度也较高时,极易出现行车路线重复或靠近的现象。而现有拼车方案并不会因此而调整拼单成功后的下车点,降低车辆接送效率。
基于上述研究,本公开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拼车处理方法,在接收到初始拼车方案后,在初始拼车方案对应的初始车辆接驾成功之前,还可以接收服务端提供的与该初始拼车方案相比出行效率更高的待更换拼车方案对应的更换拼车方案建议信息。若接收到针对更换拼车方案建议信息的反馈信息,比如同意更换拼车方案,则将服务端提供的更换后拼车方案的信息进行展示,从而可以在初始车辆接驾成功之前,使得用户更换到出行效率更高的更换后拼车方案,进而提高出行效率。
针对以上方案所存在的缺陷,均是发明人在经过实践并仔细研究后得出的结果,因此,上述问题的发现过程以及下文中本公开针对上述问题所提出的解决方案,都应该是发明人在本公开过程中对本公开做出的贡献。
应注意到:相似的标号和字母在下面的附图中表示类似项,因此,一旦某一项在一个附图中被定义,则在随后的附图中不需要对其进行进一步定义和解释。
为便于对本实施例进行理解,首先对本公开实施例所公开的一种拼车处理方法进行详细介绍,本公开实施例下面所提供的拼车处理方法,将分别从用户端和服务器的角度进行描述。
下面以执行主体为用户端为例,对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拼车处理方法加以说明。
参见图1所示,为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拼车处理方法的流程图,所述方法包括步骤S101~S104,其中:
S101:响应于接收到初始拼车方案,展示初始拼车方案的信息。
本公开实施例可以应用于网约车拼车或动态公交拼车的场景。其中,动态公交的行驶路线中的停靠站点可以基于拼车用户选择站点的变化而变化。
本步骤中,初始拼车方案可以是基于用户发起的拼车请求生成的,拼车请求中携带有目标用户输入的出行信息,例如初始上车点、初始下车点、目的地等;或者,也可以是基于服务端生成并向用户端推送的。
初始拼车方案的信息可以包括初始上车点、初始下车点、目的地、初始车辆的标识信息、初始车辆预计到达初始上车点的剩余时长、以及初始车辆预计到达初始下车点的剩余时长、初始车辆的接驾路径等。
S102:响应于接收到更换拼车方案建议信息,展示更换拼车方案建议信息;更换拼车方案建议信息中包括待更换拼车方案的信息,更换拼车方案建议信息由服务端在初始拼车方案对应的初始车辆接驾成功之前基于存在比初始拼车方案的出行效率更高的待更换拼车方案生成并发送。
更换拼车方案建议信息可以包括建议目标用户更换初始拼车方案为出行效率更高的待更换拼车方案的信息。更换拼车方案建议信息中可以包括至少一种待更换拼车方案的信息。
待更换拼车方案的信息中可以包括待更换车辆的信息和/或待更换站点的信息;待更换车辆的信息比如包括:待更换车辆的标识信息、待更换车辆的载客数量等;待更换站点可以包括待更换上车点和/或待更换下车点。
与初始拼车方案相比,待更换拼车方案的出行效率更高,可以体现在待更换拼车方案中的待更换车辆缩小了接驾和/或送驾时的距离绕路比和/或时间绕路比;和/或,缩短了目标用户到达目的地的路线距离和/或时长。和/或,也可以体现在待更换拼车方案中的待更换站点,比如,目标用户在待更换上车点和/或待更换下车点下车,更快到达目的地等。因此,上述展示更换拼车方案建议信息,可以为目标用户提供能够节省出行时长,提高出行效率的出行方案。
在一些实施例中,为了用户能够直观感受待更换拼车方案相比初始拼车方案的优势,更换拼车方案建议信息还可以包括待更换拼车方案相比初始拼车方案的出行效率提升信息。
不同类型下的待更换拼车方案(比如更换车辆或者更换站点)可以对应不同的出行效率提升信息。
例如,若待更换拼车方案为更换车辆,则出行效率提升信息可以包括指示待更换车辆缩短接驾时长和/或送驾时长的提示信息,和/或,包括指示待更换车辆缩短接驾和/或送驾距离的提示信息。
又例如,若待更换拼车方案为更换站点,即更换上车点和/或更换下车点,则出行效率提升信息可以包括指示初始车辆缩短接驾和/或送驾时长的提示信息;或者,可以包括指示初始车辆缩短接驾和/或送驾距离的提示信息;或者,可以包括指示目标用户从当前定位位置到达待更换上车点可缩短的步行距离和/或步行时长;和/或,可以包括指示目标用户从待更换下车点到达目的地可缩短的步行距离和/或步行时长等。
所述接驾,即为车辆从当前位置到用户上车点的过程;所述送驾,即为车辆从上车点接到用户后,向下车点行驶的过程。
在展示更换拼车方案建议信息时,可以根据展示页面选择合适的方式进行展示,比如,以弹窗和/或地图区域的气泡的形式,展示更换拼车方案建议信息,详细介绍可以参见后续S104之后介绍的关于图2的展示方式。
S103:响应于接收到对更换拼车方案建议信息的反馈信息,将反馈信息发送给服务端。
本步骤中,反馈信息可以包括目标用户针对更换拼车方案建议信息中待更换拼车方案的确认更换信息;或者,也可以包括目标用户取消更换拼车方案的信息。
若更换拼车方案建议信息包括一个待更换拼车方案的信息,则反馈信息可以为用户点击更换选项后生成的确认更换拼车方案的信息。
若更换拼车方案建议信息包括多个待更换拼车方案的信息,则对更换拼车方案建议信息的反馈信息可以包括:从多个待更换拼车方案中选择目标拼车方案的选择结果信息,其中,选择结果信息例如可以包括用户从多个待更换拼车方案中选择目标拼车方案后生成的确认将初始拼车方案更换为目标拼车方案的信息,以及目标拼车方案的信息。
将反馈信息发送给服务端后,服务端可以基于反馈信息生成更换后拼车方案的信息(例如,用户选择的目标拼车方案的信息),并将该更换后拼车方案的信息发送到用户端。
S104:响应于服务端基于反馈信息返回更换后拼车方案,接收并展示更换后拼车方案的信息。
若更换后拼车方案为更换车辆,则更换后拼车方案的信息可以包括但不仅限于以下至少一项:初始上车点、初始下车点、目的地、更换后车辆的标识信息、更换后车辆预计到达初始上车点的剩余时长和/或距离、更换后车辆预计达到初始下车点的剩余时长和/或距离、目标用户预计达到目的地的时长、目标用户从初始下车点到目的地的距离和/或时长等。
参见图2所示,其为更换车辆的页面展示示意图。
其中,图2-a对应的页面展示接收到的初始拼车方案的信息,可以包括初始上车点21、初始车辆标识、以地图区域的气泡的形式展示初始车辆达到初始上车点的时长/距离22、初始车辆的接驾路线23。
图2-b对应的页面展示接收到的更换拼车方案建议信息24,可以包括待更换拼车方案的信息,例如待更换车辆标识、途径站点信息等;还可以包括待更换拼车方案相比初始拼车方案的出行效率提升信息,例如“发现新路线快8分钟”;还可以包括用于确定更换拼车方案的更换按钮,响应于目标用户针对该更换按钮的触发操作,展示更换后拼车方案的信息;还可以包括倒计时信息,倒计时信息包括计时时长,例如30秒(s)。
基于上述倒计时信息,响应在倒计时信息指示的计时时长内未接收到反馈信息,则取消展示待更换拼车方案的信息。这里,由于目前初始车辆正在去往初始上车点的接驾途中,因此,利用倒计时信息可以限定待更换拼车方案的展示时长,避免目标用户进行反馈的时间过长,造成初始车辆临近上车点后被取消接驾任务,造成路线返回的情况。这里,路线返回例如可以是初始车辆被取消接驾任务后,掉头行驶重复路线的情况。
图2-c对应的页面展示更换后拼车方案的信息25,例如更换后车辆标识、更换后上车点(也即图b中示出的待更换上车点26)等;指示已更换拼车方案的提示信息27,例如,“已更换为新的拼车方案”;以及,更换后车辆的接驾路线28。
上述在更换车辆的同时,还可能对应更换站点,例如图b中示出的待更换车辆对应的待更换上车点26,以地图区域的气泡29的形式,展示待更换车辆预计到达待更换站点(图c中示出的为待更换上车点)时的剩余时长和距离。针对更换站点的描述可以参见下述更换上车点和更换下车点的详细描述。
若更换后拼车方案为更换上车点,则更换后拼车方案的信息可以包括但不仅限于以下至少一项:更换后上车点、初始下车点、目的地、初始车辆的标识信息、初始车辆预计到达更换后上车点的剩余时间和/或距离、初始车辆预计达到初始下车点的剩余时长和/或距离、目标用户预计达到目的地的时长、目标用户从初始下车点到目的地的距离和/或时长等。
参见图3所示,其为更换上车点的页面展示示意图。
其中,图3-d对应的页面展示接收到的初始拼车方案的信息,可以包括初始上车点31,初始车辆标识、以地图区域的气泡的形式展示初始车辆预计达到初始上车点的剩余时长/距离32、初始车辆的接驾路线33。
图3-e对应的页面展示接收到的更换拼车方案建议信息34,可以包括待更换拼车方案的信息,例如待更换上车点35等;还可以包括待更换拼车方案相比初始拼车方案的出行效率提升信息,例如“在待更换上车点可少走1公里,早4分钟到站”;还可以包括用于确定更换拼车方案的更换按钮,响应于目标用户针对该更换按钮的触发操作,展示更换后拼车方案的信息;还可以包括倒计时信息。
图3-f对应的页面展示接收到展示更换后拼车方案的信息36,例如更换后的上车点;指示已更换拼车方案的提示信息37,例如,“以更换为新的上车点”;以地图区域的气泡的形式,展示初始车辆预计到达待更换上车点时的剩余时长和距离38;以及,更换下车点后初始车辆的接驾路线39。
若更换后拼车方案为更换下车点,则更换后拼车方案的信息可以包括但不仅限于以下至少一项:初始上车点、更换后下车点、目的地、初始车辆的标识信息、初始车辆预计到达初始上车点的剩余时长和/或距离、初始车辆预计达到更换后下车点的剩余时长和/或距离、目标用户预计达到目的地的时长、目标用户从更换后下车点到目的地的距离和/或时长等。
针对更换下车点的页面展示情况,可以参见上述图3中展示更换上车点的页面展示示意图,重复内容不再赘述。
针对S102,在更换拼车方案建议信息中包括多个待更换拼车方案的信息的情况下,可以响应于目标用户从多个待更换拼车方案中选择任一目标拼车方案,展示该目标拼车方案的信息。
多个待更换拼车方案可以包括多个更换车辆的待更换拼车方案和/或更换站点的待更换拼车方案。
若多个待更换拼车方案为多个更换车辆的待更换拼车方案的情况,则可以目标用户可以根据每个待更换拼车方案分别对应的出行效率提升信息,确定所要选择的目标拼车方案。
参见图4所示,其为从展示的多个更换车辆的待更换拼车方案选择目标拼车方案的页面展示示意图。包括第一切换选项41,响应于接收到对第一切换选项的选中操作,可以展示更换拼车方案建议信息;多个更换车辆的待更换拼车方案42,其中,待更换拼车方案中可以包括待更换车辆标识、该待更换车辆对应的待更换上车点和/或待更换下车点、出行效率提升信息;第二切换选项43,每个待更换拼车方案对应有第二切换选项,响应于接收到对第二切换选项的操作,可以将该第二切换选项对应的待更换拼车方案作为目标拼车方案;第三切换选项44,响应于接收到对第三切换选项的操作,可以将选中的目标拼车方案作为更换后拼车方案,并展示该更换后拼车方案的信息45。
针对展示的第一切换选项,在一些实施例中,在接收到更换拼车方案建议信息之前,可以展示处于第一状态的第一切换选项,第一状态可以为禁止选中状态,此时可以第一切换选项进行暗色展示46;在接收到更换拼车方案建议信息之后,将第一切换选项的状态变更为第二状态;第二状态为允许选中状态,此时可以对第一切换选项进行高亮展示41。
在一些实施例中,还可以为第三切换选项设置对应的倒计时信息,响应在倒计时信息指示的计时时长内未接收到用户对目标拼车方案的反馈信息,例如,在第三切换选项为按钮控件时,未接收到目标用户对目标拼车方案下的确认按钮的触发操作,则取消展示待更换拼车方案的信息。
在一些实施例中,在未接收到目标拼车方案之前,可以展示处于第一状态的第三切换选项,第一状态为禁止选中状态;在接收到目标拼车方案之后,可以将第三切换选项的状态变更为第二状态,第二状态为允许选中状态。
参见图5所示,其为从展示的多个更换站点的待更换拼车方案选择目标拼车方案的页面展示示意图。包括初始拼车方案的信息51,例如,初始上车点和初始下车点;初始拼车方案对应的路径展示卡片52,响应于针对初始拼车方案对应的路径展示卡片的滑动操作,对应展示的扩大后的路径展示卡片例如可以包括初始车辆沿途的多个停靠站点521、初始上车点标识522、初始下车点标识523。
这里,多个停靠站点521可以包括初始车辆接送目标用户时途径的站点(比如,固定公交站、地铁站等),和/或其他用户的上、下车点。停靠站点可以包括待更换站点。
响应于目标用户从多个待更换站点中选择目标更换站点,展示该目标更换站点的出行效率提升信息和第四切换选项53;响应于针对该目标更换站点对应的第四切换选项的选中操作,可以展示更换站点的更换后拼车方案的信息54,以及指示已更换站点的提示信息55。
上述更换站点既可以为更换上车点,也可以为更换下车点(图5中示出的是更换下车点56的示意图)。
上述S101~S104,在初始拼车方案对应的初始车辆接驾成功之前,还可以接收到服务端提供的与该初始拼车方案相比出行效率更高的待更换拼车方案的更换拼车方案建议信息。若响应于接收到更换拼车方案建议信息的反馈信息,比如同意更换拼车方案,则将服务端提供的更换后拼车方案的信息进行展示,针对更换后拼车方案,比如,更换初始车辆为接送效率更高的车辆,以缩短送驾时长和里程;和/或,更换上下车的站点,以使目标用户在新的站点上车或下车,更快到达目的地等。因此,用户基于更换后拼车方案出行,能够节省出行时长,提高出行效率。
下面以执行主体为服务器为例对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拼车处理方法加以说明。
参见图6所示,为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拼车处理方法的流程图,所述方法包括步骤S601~S603,其中:
S601:响应于接收到用户端的拼车请求,确定初始拼车方案,并将初始拼车方案的信息发送给用户端。
在接收到用户端的拼车请求后,基于拼车请求中携带的目标用户输入的出行信息,可以确定初始拼车方案,之后,将初始拼车方案的信息发送给用户端。
示例性的,可以基于出行信息指示的初始上车点、初始下车点、目标用户的目的地等信息,规划目标用户的出行路线,并发起拼车任务,找到与该出行路线匹配的初始车辆,进而确定初始拼车方案,之后,将初始拼车方案的信息发送给用户端。初始拼车方案可以包括初始上车点和初始下车点。
S602:在初始拼车方案对应的初始车辆接驾成功之前,向用户端发送更换拼车方案建议信息;更换拼车方案建议信息中包括待更换拼车方案的信息。
本步骤中,待更换拼车方案的信息中可以包括待更换车辆的信息和/或带更换站点的信息,待更换站点可以包括待更换上车点和/或待更换下车点。
具体实施时,响应于初始车辆接驾成功之前,可以确定是否存在比初始拼车方案对应的出行效率更高的待更换拼车方案,在确定存在待更换拼车方案后,可以向用户端发送待更换拼车方案建议信息。
S603:响应于接收到用户端发送的对更换拼车方案建议信息的反馈信息,在反馈信息指示确认更换拼车方案的情况下,向用户端发送更换后拼车方案的信息。
在实施中,响应于接收到用户端发送的对更换拼车方案建议信息的反馈信息,在反馈信息指示确认更换拼车方案的情况下,基于反馈信息中指示的待更换拼车方案(或者为选中的目标拼车方案),生成更换后拼车方案的信息,并将生成的更换后拼车方案的信息发送给用户端。
针对S602中,确定是否存在比初始拼车方案对应的出行效率更高的待更换拼车方案,可以按照下述方式进行确定:
方式1、可以确定是否存在比初始拼车方案对应的初始车辆的出行效率更高的待更换车辆对应的待更换拼车方案:
在具体实施中,可以确定是否存在满足车辆约束条件的待更换车辆;车辆约束条件用于表征待更换车辆对应的待更换拼车方案相比初始拼车方案的出行效率更高;若存在满足车辆约束条件的待更换车辆,则确定存在比初始拼车方案对应的出行效率更高的待更换拼车方案。
针对上述车辆约束条件,具体可以包括以下(A1~A3)至少一种:与用户端对应的出行效率关联的第一约束条件A1、与初始车辆的出行效率关联的第二约束条件A2、以及与待更换车辆的出行效率关联的第三约束条件A3。
其中,第一约束条件A1可以包括但不仅限于以下(A1-1~A1-6)至少一种:
A1-1、初始车辆的定位位置和初始上车点之间的距离,大于待更换车辆的定位位置和初始上车点之间的距离与第一预设距离之和。
该约束条件,旨在为目标用户提供缩短接驾距离(接驾距离也即车辆从当前的定位位置,到接上用户也即到达用户上车点的距离)的待更换车辆。这里,第一预设距离可以是等于0或大于0的值。在第一预设距离为0时,该条件表示待更换车辆满足:待更换车辆的接驾距离小于初始车辆的接驾距离。而第一预设距离大于0时,表示待更换车辆的接驾距离相比初始车辆的接驾距离,所减少的接驾距离需要大于一个大于0的值,根据实际需要设置一个大于0的第一预设距离,可以避免在接驾距离只是有很微小的缩短的情况下就提醒用户进行车辆更换。
示例性的,在初始车辆接驾成功之前,发现存在某车辆A,针对该目标用户的接驾距离为3公里,而初始车辆的接驾距离为6公里,车辆A相比初始车辆对应的接驾距离缩短了3公里,该距离大于设置的第一预设距离2公里,则可以将该车辆A作为待更换车辆。
上述定位位置可以为基于车辆中的定位设备定位到的车辆的当前位置。定位设备可以包括设置在车辆中的定位传感器,例如,全球定位系统(Global Positioning System,GPS)。
A1-2、初始车辆的定位位置到初始上车点的距离与初始上车点到初始下车点的距离之和,大于待更换车辆的定位位置到初始上车点的距离与初始上车点到初始下车点的距离、及第二预设距离之和。
该约束条件,旨在为目标用户提供缩短接驾距离和送驾距离(送驾距离也即车辆从接上用户也即到达用户上车点,到将用户送达下车点的距离)之和的待更换车辆。这里,第二预设距离可以是等于0或大于0的值。在第二预设距离为0时,该条件表示待更换车辆满足:待更换车辆的送驾距离和接驾距离之和小于初始车辆的接驾距离和送驾距离之和。而第二预设距离大于0时,表示待更换车辆的接驾距离和送驾距离之和相比初始车辆的接驾距离和送驾距离之和,所减少的距离需要大于一个大于0的值,根据实际需要设置一个大于0的第二预设距离,可以避免在接驾距离和送驾距离之和只是有很微小的缩短的情况下就提醒用户进行车辆更换。
示例性的,在初始车辆接驾成功之前,发现存在某车辆B,按照该车辆B对目标用户进行接驾和送驾的导航路线,确定车辆B接驾和送驾的总导航距离之和为23公里,而按照该初始车辆对目标用户进行接驾和送驾的导航路线,确定初始车辆接驾和送驾的总导航距离之和为28公里,采用车辆B整个出行的接驾和送驾过程缩短5公里,大于设置的第二预设距离3公里,则可以将该车辆B作为待更换车辆。
A1-3、从初始车辆的定位位置到达初始上车点的时长,大于从待更换车辆的定位位置到达初始上车点的时长与第一预设时长之和。
该约束条件,旨在为目标用户提供缩短接驾时长(接驾时长也即车辆从当前的定位位置,到接上用户也即到达用户上车点的时长)的待更换车辆。这里,第一预设时长可以是等于0或大于0的值。在第一预设时长为0时,该条件表示待更换车辆满足:待更换车辆的接驾时长小于初始车辆的接驾时长。而第一预设时长大于0时,表示待更换车辆的接驾时长相比初始车辆的接驾时长,所减少的接驾时长需要大于一个大于0的值,根据实际需要设置一个大于0的第一预设时长,可以避免在接驾时长只是有很微小的缩短的情况下就提醒用户进行车辆更换。
示例性的,在初始车辆接驾成功之前,发现存在某车辆C,针对该目标用户的接驾时长为3分钟,而初始车辆的接驾时长为6分钟,车辆C相比初始车辆对应的接驾时长缩短了3分钟,该时长大于设置的第一预设时长2分钟,则可以将该车辆C作为待更换车辆。
A1-4、初始车辆的定位位置到初始上车点的时长与初始上车点到初始下车点的时长之和,大于待更换车辆的定位位置到初始上车点的时长与初始上车点到初始下车点的时长、及第二预设时长之和。
该约束条件,旨在为目标用户提供缩短接驾时长和送驾时长(送驾时长也即车辆从接上用户也即到达用户上车点,到将用户送达下车点的时长)之和的待更换车辆。这里,第二预设时长可以是等于0或大于0的值。在第二预设时长为0时,该条件表示待更换车辆满足:待更换车辆的接驾时长和送驾时长之和小于初始车辆的接驾时长和送驾时长之和。而第二预设时长大于0时,表示待更换车辆的接驾时长和送驾时长之和相比初始车辆的接驾时长和送驾时长之和,所减少的时长需要大于一个大于0的值,根据实际需要设置一个大于0的第二预设时长,可以避免在接驾时长和送驾时长之和只是有很微小的缩短的情况下就提醒用户进行车辆更换。
示例性的,在初始车辆接驾成功之前,发现存在某车辆D,按照该车辆D对目标用户进行接驾和送驾的导航路线,确定车辆D接驾和送驾的总导航时长之和为30分钟,而按照该初始车辆对目标用户进行接驾和送驾的导航路线,确定初始车辆接驾和送驾的总导航时长之和为40分钟,采用车辆D整个出行的接驾和送驾过程缩短10分钟,大于设置的第二预设时长5分钟,则可以将该车辆D作为待更换车辆。
A1-5、初始车辆从初始上车点到达初始下车点的距离,大于待更换车辆从初始上车点到达初始下车点的距离以及与第三预设距离之和。
该约束条件,旨在为目标用户提供送驾距离更短的待更换车辆。这里,第三预设距离可以是等于0或大于0的值。在第三预设距离为0时,该条件表示待更换车辆满足:待更换车辆的送驾距离小于初始车辆的送驾距离。而第三预设距离大于0时,表示待更换车辆的送驾距离相比初始车辆的送驾距离,所减少的距离需要大于一个大于0的值,根据实际需要设置一个大于0的第三预设距离,可以避免在送驾距离只是有很微小的缩短的情况下就提醒用户进行车辆更换。
示例性的,在初始车辆接驾成功之前,发现存在某车辆E,针对该目标用户的送驾距离为16公里,而初始车辆的送驾距离为20公里,车辆E相比初始车辆对应的送驾距离缩短了4公里,该距离大于设置的第三预设距离2公里,则可以将该车辆E作为待更换车辆。
A1-6、初始车辆从初始上车点到初始下车点的时长,大于待更换车辆从初始上车点到所述初始下车点的时长以及与第三预设时长之和。
该约束条件,旨在为目标用户提供缩短送驾时长的待更换车辆。这里,第三预设时长可以是等于0或大于0的值。在第三预设时长为0时,该条件表示待更换车辆满足:待更换车辆的送驾时长小于初始车辆的送驾时长。而第三预设时长大于0时,表示待更换车辆的送驾时长相比初始车辆的送驾时长,所减少的时长需要大于一个大于0的值,根据实际需要设置一个大于0的第三预设时长,可以避免在送驾时长只是有很微小的缩短的情况下就提醒用户进行车辆更换。
示例性的,在初始车辆接驾成功之前,发现存在某车辆F,针对该目标用户的送驾时长为20分钟,而初始车辆的送驾时长为30分钟,车辆E相比初始车辆对应的送驾时长缩短了10分钟,该时长大于设置的第三预设时长5分钟,则可以将该车辆F作为待更换车辆。
本公开实施例中,两个位置之间的距离可以为导航规划出的路线距离。本公开实施例中涉及到的确定时长内容,可以利用对应的导航路线距离,与对应车辆的平均行驶车速确定,重复之处将不再赘述。
基于上述描述可知,上述A1-1~A1-6中待更换车辆对应的待更换拼车方案相比初始拼车方案的出行效率更高,主要体现在在初始站点(即初始上车点和初始下车点)不变的情况下,待更换车辆接驾过程和/或送驾过程缩短了相应的时长和/或距离。
以上述A1-1为例,待更换车辆接驾过程缩短的距离L1,可以为初始车辆的定位位置和初始上车点之间的距离L2与待更换车辆的定位位置和初始上车点之间的距离L3之间的差值,即L1=L2-L3,并且缩短的距离L1可以大于一定阈值。再以上述A1-3为例,待更换车辆接驾过程缩短的时长T1,可以为从初始车辆的定位位置到达初始上车点的时长T2与待更换车辆的定位位置到达初始上车点的时长之间的差值,即T1=T2-T3,并且缩短的时长T1可以大于一定阈值。如此,也即实现了待更换拼车方案相比初始拼车方案的出行效率的提升。
这里,第一预设距离、第二预设距离、第一预设时长和第二预设时长可以基于实际场景和经验设定,本公开实施例不进行具体限定。
第二约束条件A2旨在减少对初始车辆的服务效能的影响,可以包括但不仅限于以下(A2-1~A2-2)至少一种:
A2-1、初始车辆已行驶的接驾距离小于预设行驶距离。
初始车辆在去往初始上车点的过程中,也即接驾过程,接驾距离大于或等于预设行驶距离,比如1公里,若此时更换拼车方案,则较大概率会存在初始车辆行驶了一段距离的非拼车任务路线,不仅延误初始车辆送驾其他用户,降低现有拼车任务的送驾效率,还耗费了初始车辆的送驾能力。因此,在初始车辆已行驶的接驾距离小于预设行驶距离的情况下,可以允许为用户端发送更换拼车方案建议信息。
A2-2、在为用户端更换初始车辆之后,初始车辆不存在路线返回的情况。
在初始车辆接驾过程中,在确定了更换拼车方案建议信息的情况下,判断若为用户端更换初始车辆,则该初始车辆是否会存在路线返回的情况,若不存在路线返回的情况,则可以允许为用户端发送更换拼车方案建议信息。
路线返回的情况,例如可以是用户端更换初始车辆后,初始车辆重新执行其他用户的拼车任务时,是否需要掉头或重新行驶上一时段行驶过的路线的情况。
第三约束条件A3旨在不影响或提升待更换车辆的服务效能,可以包括但不仅限于以下(A3-1~A3-3)至少一种:
A3-1、待更换车辆的第一送驾距离与待更换车辆的第二送驾距离之间的比值小于第一预设绕路比,其中,第一送驾距离包括待更换车辆接送用户端对应的目标用户和其他拼车用户的送驾距离;第二送驾距离包括待更换车辆接送其他拼车用户的送驾距离。
第一送驾距离可以包括在待更换车辆送驾其他目标用户过程中,若改道接送目标用户,则将全部用户送到各自下车点所行驶的总距离。第二送驾距离可以包括待更换车辆将其中每个其他拼车用户送到各自下车点所行驶的总距离。
基于该条件,可以使得选择出的待更换车辆在增加当前的目标用户作为拼车用户后,增加较少的绕路距离,从而付出较少的距离成本来接送当前的目标用户。
A3-2、待更换车辆的第一送驾时长与待更换车辆的第二送驾时长之间的比值小于第二预设绕路比,其中,第一送驾时长包括待更换车辆接送目标用户和其他拼车用户的送驾时长;第二送驾时长包括待更换车辆接送其他拼车用户的送驾时长。
第一送驾时长可以包括在待更换车辆送驾其他目标用户过程中,若改道接送目标用户,则将全部用户送到各自下车点所行驶的总时长。第二送驾时长可以包括待更换车辆将其中每个其他拼车用户送到各自下车点所行驶的总时长。
基于该条件,可以使得选择出的待更换车辆在增加当前的目标用户作为拼车用户后,增加较少的绕路时长,从而付出较少的时长成本来接送当前的目标用户。
A3-3、待更换车辆接送其他拼车用户的最晚下车时间不晚于其他拼车用户对应的预估下车时间。
待更换车辆在接到其他拼车用户对应的拼车任务后,可以基于拼车任务中的上车点和下车点,为其他拼车用户预估一个下车时间,若确定待更换车辆接送目标用户,之后待更换车辆再接送其他拼车用户的最晚下车时间不晚于其他拼车用户对应的预估下车时间,则可以确定满足第三约束条件。
基于该条件,可以使得选择出的待更换车辆在保障目前车上已有拼车用户的服务效率的前提下,接受新的用户作为拼车用户。
方式2、可以确定是否存在比初始拼车方案对应的初始车辆的出行效率更高的待更换站点对应的待更换拼车方案:
具体实施时,确定是否存在满足乘车约束条件的待更换站点;乘车约束条件用于表征待更换站点对应的待更换拼车方案相比初始拼车方案的出行效率更高;若存在满足乘车约束条件的待更换站点,则确定存在比初始拼车方案对应的出行效率更高的待更换拼车方案。
其中,乘车约束条件包括但不仅限于(B1~B10)以下至少一种:
B1、用户端对应的目标用户从待更换下车点步行到目的地的第一步行距离与第四预设距离之和,小于目标用户从初始下车点步行到目的地的第二步行距离。
其中,步行距离可以是利用步行导航规划出的目标用户的路线距离。
该约束条件,旨在为目标用户提供能够缩短到达目的地距离的待更换下车点。这里,第四预设距离可以是等于0或大于0的值。在第四预设距离为0时,该条件表示待更换下车点满足:目标用户从待更换下车点步行到目的地的距离相比从初始下车点步行到目的地的步行距离变短。而第四预设距离大于0时,表示目标用户从待更换下车点步行到目的地相比从初始下车点步行到目的地,所减少的步行距离需要大于一个大于0的值,根据实际需要设置一个大于0的第一预设距离,可以避免在下车步行距离只是有很微小的缩短的情况下就提醒用户更换下车点。
示例性的,在初始车辆接驾成功之前,发现了存在某个下车点A,从该下车点A步行到目的地的第一步行距离为0.3公里,而从初始下车点步行到该目的地的第二步行距离为0.5公里,下车点A相比初始下车点对应的步行距离缩短了0.2公里,该距离大于设置的第四预设距离0.1公里,则可以将该下车点A作为待更换下车点。
B2、从初始车辆的定位位置到达待更换上车点的时长与第四预设时长之和,小于从初始车辆的定位位置到达初始上车点的时长。
该约束条件,旨在为目标用户提供能够缩短初始车辆接驾时长(接驾时长也即初始车辆从当前的定位位置,到接上用户也即到达用户上车点的时长)的待更换上车点。同理,这里,第四预设时长可以是等于0或大于0的值。在第四预设时长为0时,该条件表示待更换上车点满足:初始车辆到待更换上车点的接驾时长小于到初始上车点的接驾时长。而第四预设时长大于0时,表示初始车辆到待更换上车点的接驾时长相比到初始上车点的接驾时长,所减少的接驾时长需要大于一个大于0的值,根据实际需要设置一个大于0的第四预设时长,可以避免在接驾时长只是有很微小的缩短的情况下就提醒用户更换上车点。
初始车辆的定位位置到达待更换上车点的时长可以包括初始车辆送驾其他拼车用户和目标用户的过程中,从当前定位位置到达待更换上车点的总时长。从初始车辆的定位位置到达初始上车点的时长可以包括初始车辆送驾其他拼车用户和目标用户的过程中,从当前定位位置到达初始上车点的总时长。
示例性的,在初始车辆接驾成功之前,发现了存在某个上车点B,针对该上车点B,初始车辆的接驾时长为3分钟,针对初始上车点,初始车辆的接驾时长为6分钟,上车点B相比初始上车点的接驾时长缩短了3分钟,该时长大于设置的第四预设时长2分钟,则可以将该上车点B作为待更换上车点。
B3、从初始上车点到达待更换下车点的时长与第五预设时长之和,小于从初始上车点到达初始下车点的时长。
该约束条件,旨在为目标用户提供能够缩短送驾时长(送驾时长也即初始车辆从接上用户也即到达用户上车点,到将用户送达下车点的时长)的待更换下车点。同理,这里,第五预设时长可以是等于0或大于0的值。在第五预设时长为0时,该条件表示待更换下车点满足:初始车辆到待更换下车点的送驾时长小于到初始下车点的送驾时长。而第五预设时长大于0时,表示初始车辆到待更换下车点的送驾时长相比到初始下车点的送驾时长,所减少的送驾时长需要大于一个大于0的值,根据实际需要设置一个大于0的第五预设时长,可以避免在送驾时长只有很微小的缩短的情况下就提醒用户更换下车点。
示例性的,在初始车辆接驾成功之前,发现了存在某个下车点C,针对该下车点C,初始车辆的送驾时长为20分钟,针对初始下车点,初始车辆的送驾时长为30分钟,下车点C相比初始上车点的送驾时长缩短了10分钟,该时长大于设置的第五预设时长5分钟,则可以将该下车点C作为待更换下车点。
B4、从待更换上车点到达初始下车点的时长与第六预设时长之和,小于从初始上车点到达初始下车点的时长。
该约束条件,旨在为目标用户提供能够缩短送驾时长的待更换上车点。同理,这里,第六预设时长可以是等于0或大于0的值。在六预设时长为0时,该条件表示待更换上车点满足:初始车辆从待更换上车点开始送驾时的送驾时长小于从初始上车点开始送驾时的送驾时长。而第六预设时长大于0,表示初始车辆从待更换上车点开始送驾时的送驾时长相比从初始上车点开始送驾时的送驾时长,所减少的送驾时长需要大于一个大于0的值,根据实际需要设置一个大于0的第六预设时长,可以避免在送驾时长只有很微小的缩短的情况下就提醒用户更换上车点。
示例性的,在初始车辆接驾成功之前,发现了存在某个上车点D,针对该上车点D,初始车辆的送驾时长为20分钟,针对初始上车点,初始车辆的送驾时长为30分钟,上车点D相比初始上车点的送驾时长缩短了10分钟,该时长大于设置的第六预设时长5分钟,则可以将该上车点D作为待更换上车点。
B5、待更换站点位于预先为初始站点设置的聚合簇中;聚合簇包括至少一个与初始站点之间的步行导航距离小于预设阈值的站点。
预先为初始站点设置的聚合簇,具体地,已知初始站点周围预设站点,例如可以包括固定的公交站、地铁站等。分别计算各个预设站点与初始站点之间的步行导航距离,将步行导航距离小于预设阈值的预设站点作为初始站点对应的聚合簇中的站点。或者也可以以初始站点为基准,获取初始站点对应的预设范围内的多个预设站点,将该预设站点作为初始站点对应的聚合簇中的乘车点。
上述预先为初始站点设置的聚合簇,可以从该聚合簇中选择待更换站点,在实际应用过程中,能够减少实时计算待更换站点的运算量;另外,通过步行导航距离能够较为准确地确定与初始站点相关联的预设站点之间的步行距离,为后续引擎快速计算出行效率做准备。
B6、初始车辆到达待更换下车点的送驾时长与目标用户从待更换下车点达到目的地的时长以及第七预设时长之和,小于初始车辆到达初始下车点的送驾时长与目标用户从初始下车点达到目的地的时长之和。
该约束条件,旨在为目标用户提供能够缩短到送驾时长和目标用户到达目的地时长之和的待更换下车点。同理,这里,第七预设时长可以是等于0或大于0的值。在第七预设时长为0时,该条件表示待更换下车点满足:初始车辆到达待更换下车点的送驾时长与目标用户从待更换下车点达到目的地的时长之和,小于初始车辆到达初始下车点的送驾时长与目标用户从初始下车点达到目的地的时长之和。而第七预设时长大于0时,表示初始车辆到达待更换下车点的送驾时长与目标用户从待更换下车点达到目的地的时长,相比初始车辆到达初始下车点的送驾时长与目标用户从初始下车点达到目的地的时长之和,所减少的时长需要大于一个大于0的值,根据实际需要设置一个大于0的第七预设时长,可以避免在送驾时长与到达目的地时长之和只是有很微小的缩短的情况下就提醒用户更换下车点。
初始车辆到达待更换下车点的送驾时长可以包括初始车辆送驾其他拼车用户和目标用户的过程中,从当前位置到达待更换下车点的总时长。初始车辆到达初始下车点的送驾时长可以包括初始车辆送驾其他拼车用户和目标用户的过程中,从当前位置到达初始下车点的总时长。
示例性的,在初始车辆接驾成功之前,发现了存在某个下车点E,针对该下车点E,初始车辆的送驾时长为20分钟,目标用户从下车点E步行到目的地的时长为3分钟,针对初始下车点,初始车辆的送驾时长为30分钟,目标用户从初始下车点步行到目的地的时长为2分钟,下车点E相比初始下车点的送驾时长和用户步行时长总缩短了9分钟,该时长大于设置的第五预设时长5分钟,则可以将该下车点E作为待更换下车点。
B7、初始车辆的定位位置和待更换上车点之间的距离与第五预设距离之和,小于初始车辆的定位位置和初始上车点之间的距离。
该约束条件,旨在为目标用户提供能够缩短接驾距离的待更换上车点。同理,这里第五预设距离可以是等于0或大于0的值。在第五预设距离为0时,该条件表示待更换上车点满足:初始车辆去往待更换上车点的接驾距离小于去往初始上车点的接驾距离。而第五预设距离大于0时,表示初始车辆去往待更换上车点的接驾距离相比去往初始上车点的接驾距离,所减少的接驾距离需要大于一个大于0的值,根据实际需要设置一个大于0的第五预设距离,可以避免在接驾距离只有很微小的缩短的情况下就提醒用户更换上车点。
初始车辆的定位位置到达待更换上车点的距离可以包括初始车辆送驾其他拼车用户和目标用户的过程中,当前定位位置与待更换上车点之间导航规划路线的总距离。从初始车辆的定位位置到达初始上车点的距离可以包括初始车辆送驾其他拼车用户和目标用户的过程中,当前定位位置与初始上车点之间导航规划路线的总距离。
示例性的,示例性的,在初始车辆接驾成功之前,发现了存在某个上车点F,针对该上车点F,初始车辆的接驾距离为3公里,针对初始上车点,初始车辆的接驾距离为6公里,上车点F相比初始上车点的接驾距离缩短了3公里,该距离大于设置的第五预设距离2公里,则可以将该上车点F作为待更换上车点。
B8、初始上车点和待更换下车点之间的距离与第六预设距离之和,小于初始上车点和初始下车点之间的距离。
该约束条件,旨在为目标用户提供能够缩短送驾距离的待更换下车点。同理,这里,第六预设距离可以是等于0或大于0的值。在第六预设距离为0时,该条件表示待更换下车点满足:初始车辆到待更换下车点的送驾距离小于到初始下车点的送驾距离。而第六预设距离大于0时,表示初始车辆到待更换下车点的送驾距离相比到初始下车点的送驾距离,所减少的送驾距离需要大于一个大于0的值,根据实际需要设置一个大于0的第六预设距离,可以避免在送驾距离只有很微小的缩短的情况下就提醒用户更换下车点。
示例性的,在初始车辆接驾成功之前,发现了存在某个下车点G,针对该下车点G,初始车辆的送驾距离为20公里,针对初始下车点,初始车辆的送驾距离为30公里,下车点G相比初始下车点的送驾距离缩短了10公里,该距离大于设置的第六预设距离5公里,则可以将该下车点G作为待更换下车点。
B9、待更换上车点和初始下车点之间的距离与第七预设距离之和,小于初始上车点和初始下车点之间的距离。
该约束条件,旨在为目标用户提供能够缩短送驾距离的待更换上车点。同理,这里,第七预设距离可以是等于0或大于0的值。在第七预设距离为0时,该条件表示待更换上车点满足:初始车辆从待更换上车点开始送驾时的送驾距离小于从初始上车点开始送驾时的送驾距离。而第七预设距离大于0时,表示初始车辆从待更换上车点开始送驾时的送驾距离相比从初始上车点开始送驾时的送驾距离,所减少的送驾距离需要大于一个大于0的值,根据实际需要设置一个大于0的第七预设距离,可以避免在送驾距离只有很微小的缩短的情况下就提醒用户更换上车点。
示例性的,在初始车辆接驾成功之前,发现了存在某个上车点H,针对该上车点H,初始车辆的送驾距离为20公里,针对初始上车点,初始车辆的送驾距离为30公里,上车点H相比初始上车点的送驾距离缩短了10公里,该距离大于设置的第七预设距离5公里,则可以将该上车点H作为待更换上车点。
B10、初始车辆到达待更换下车点的送驾距离与目标用户从待更换下车点达到目的地的距离以及第八预设距离之和,小于初始车辆到达初始下车点的送驾距离、与目标用户从初始下车点达到目的地的距离之和。
约束条件,旨在为目标用户提供能够缩短送驾距离与用户到达目的地的距离之和的待更换下车点。同理,这里,第八预设距离可以是等于0或大于0的值。在第八预设距离为0时,该条件表示待更换下车点满足:初始车辆到达待更换下车点的送驾距离与目标用户从待更换下车点达到目的地的距离之和,小于初始车辆到达初始下车点的送驾距离与目标用户从初始下车点达到目的地的距离之和。而第八预设距离大于0时,表示初始车辆到达待更换下车点的送驾距离与目标用户从待更换下车点达到目的地的距离之和,相比初始车辆到达初始下车点的送驾距离与目标用户从初始下车点达到目的地的距离之和,所减少的距离需要大于一个大于0的值,根据实际需要设置一个大于0的第八预设距离,可以避免在送驾距离与到达目的地距离之和只是有很微小的缩短的情况下就提醒用户更换下车点。
示例性的,在初始车辆接驾成功之前,发现了存在某个下车点I,针对该下车点I,初始车辆的送驾距离为20公里,目标用户从下车点I步行到目的地的距离为1公里,针对初始下车点,初始车辆的送驾距离为25公里,目标用户从初始下车点步行到目的地的距离为2公里,下车点I相比初始下车点的送驾距离和用户步行距离总缩短了6公里,该距离大于设置的第八预设距离5公里,则可以将该下车点I作为待更换下车点。
本公开实施例在确定比初始拼车方案对应的出行效率更高的待更换拼车方案的过程,不仅限于上述描述的约束条件,针对任意能够提高出行效率的约束条件均落在本公开实施例的保护范围,在此不再列举。
参见图7所示,其为向用户端发送指示更换车辆的更换拼车方案建议信息的具体流程示意图。
S701:确定初始拼车方案;
S702:响应于初始车辆接驾成功之前,判断是否存在满足车辆约束条件的待更换车辆;之后分别执行S703、S704和S705;
S703:判断是否满足第一约束条件;
S704:判断是否满足第二约束条件;
S705:判断是否满足第三约束条件;
在同时满足上述三个约束条件的情况下,执行下一步骤S706;若上述任一项约束条件不满足,则结束流程;
S706:向用户端发送更换拼车方案建议信息,该更换拼车方案建议信息包含待更换车辆的信息;
S707:判断接收到用户端发送的对更换拼车方案建议信息的反馈信息是否指示确认更换拼车方案;若是,则执行S708,若否,则结束流程;
S708:向用户端发送更换后拼车方案的信息。
在向用户端发送更换后拼车方案的信息之后,还可以向初始车辆的司机端推送拼车任务撤销的信息,同时,向更换后拼车方案对应的更换后车辆的司机端推送更换后拼车方案的信息,以完成目标用户初始拼车方案的更换。
参见图8所示,其为向用户端发送指示更换站点的更换拼车方案建议信息的具体流程示意图。
S801:确定初始拼车方案;
S802:响应于初始车辆接驾成功之前,判断是否存在满足乘车约束条件的待更换站点,包括待更换上车点和待更换下车点;若满足,则执行S803;否则结束流程;
S803:向用户端发送更换拼车方案建议信息,该更换拼车方案建议信息包含待更换站点的信息;
S804:判断接收到用户端发送的对更换拼车方案建议信息的反馈信息是否指示确认更换拼车方案;若是,则执行S805,若否,则结束流程;
S805:向用户端发送更换后拼车方案的信息。
上述S601~S603,在初始拼车方案对应的初始车辆接驾成功之前,向用户端发送更换拼车方案建议信息,若接收到的反馈信息指示确认更换拼车方案,能够使得用户更换到出行效率更高的更换后拼车方案,进而提高出行效率。
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理解,在具体实施方式的上述方法中,各步骤的撰写顺序并不意味着严格的执行顺序而对实施过程构成任何限定,各步骤的具体执行顺序应当以其功能和可能的内在逻辑确定。
基于同一发明构思,本公开实施例中还提供了与拼车处理方法对应的拼车处理装置,由于本公开实施例中的装置解决问题的原理与本公开实施例上述拼车处理方法相似,因此装置的实施可以参见方法的实施,重复之处不再赘述。
参照图9所示,为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拼车处理装置的示意图,所述装置包括:第一展示模块901、第二展示模块902、第一发送模块903和第三展示模块904;其中,
第一展示模块901,用于响应于接收到初始拼车方案,展示所述初始拼车方案的信息;
第二展示模块902,用于响应于接收到更换拼车方案建议信息,展示更换拼车方案建议信息;所述更换拼车方案建议信息中包括待更换拼车方案的信息,所述更换拼车方案建议信息由服务端在所述初始拼车方案对应的初始车辆接驾成功之前基于存在比所述初始拼车方案的出行效率更高的待更换拼车方案生成并发送;
第一发送模块903,用于响应于接收到对所述更换拼车方案建议信息的反馈信息,将所述反馈信息发送给所述服务端;
第三展示模块904,用于响应于所述服务端基于所述反馈信息返回更换后拼车方案,接收并展示所述更换后拼车方案的信息。
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中,所述待更换拼车方案的信息中包括待更换车辆的信息和/或待更换站点的信息;所述待更换站点包括待更换上车点和/或待更换下车点。
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中,所述更换拼车方案建议信息,还包括:所述待更换拼车方案相比所述初始拼车方案的出行效率提升信息。
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二展示模块902,用于以弹窗和/或地图区域的气泡的形式,展示所述更换拼车方案建议信息。
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中,所述更换拼车方案建议信息中包括:多个待更换拼车方案的信息;
所述对所述更换拼车方案建议信息的反馈信息包括:从所述多个待更换拼车方案中选择目标拼车方案的选择结果信息。
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二展示模块902,用于展示第一切换选项;
响应于接收到对所述第一切换选项的选中操作,展示所述更换拼车方案建议信息。
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二展示模块902,用于在接收到所述更换拼车方案建议信息之前,展示处于第一状态的所述第一切换选项;所述第一状态为禁止选中状态;
在接收到所述更换拼车方案建议信息之后,将所述第一切换选项的状态变更为第二状态;所述第二状态为允许选中状态。
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中,所述更换拼车方案建议信息中还包含倒计时信息;
所述第二展示模块902,还用于响应在所述倒计时信息指示的计时时长内未接收到所述反馈信息,取消展示所述待更换拼车方案的信息。
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三展示模块904,用于展示所述更换后拼车方案的信息,以及指示已更换拼车方案的提示信息。
参照图10所示,为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拼车处理装置的示意图,所述装置包括:确定模块1001、第二发送模块1002和第三发送模块1003;其中,
确定模块1001,用于响应于接收到用户端的拼车请求,确定初始拼车方案,并将所述初始拼车方案的信息发送给所述用户端;
第二发送模块1002,用于在所述初始拼车方案对应的初始车辆接驾成功之前,向所述用户端发送更换拼车方案建议信息;所述更换拼车方案建议信息中包括待更换拼车方案的信息;
第三发送模块1003,用于响应于接收到所述用户端发送的对所述更换拼车方案建议信息的反馈信息,在所述反馈信息指示确认更换拼车方案的情况下,向所述用户端发送更换后拼车方案的信息。
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二发送模块1002,用于响应于所述初始车辆接驾成功之前,确定是否存在比所述初始拼车方案对应的出行效率更高的待更换拼车方案;
在确定存在所述待更换拼车方案后,向所述用户端发送所述更换拼车方案建议信息。
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二发送模块1002,用于确定是否存在满足车辆约束条件的待更换车辆;所述车辆约束条件用于表征所述待更换车辆对应的待更换拼车方案相比所述初始拼车方案的出行效率更高;
若存在满足所述车辆约束条件的待更换车辆,则确定存在比所述初始拼车方案对应的出行效率更高的待更换拼车方案。
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中,所述车辆约束条件包括以下至少一种:
与所述用户端对应的出行效率关联的第一约束条件、与所述初始车辆的出行效率关联的第二约束条件、以及与所述待更换车辆的出行效率关联的第三约束条件。
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中,所述初始拼车方案包括初始上车点和初始下车点;所述第一约束条件包括以下至少一种:
所述初始车辆的定位位置和所述初始上车点之间的距离,大于所述待更换车辆的定位位置和所述初始上车点之间的距离与第一预设距离之和;
所述初始车辆的定位位置到所述初始上车点的距离与所述初始上车点到所述初始下车点的距离之和,大于待更换车辆的定位位置到所述初始上车点的距离与所述初始上车点到初始下车点的距离、及第二预设距离之和;
从所述初始车辆的定位位置到达所述初始上车点的时长,大于从所述待更换车辆的定位位置到达所述初始上车点的时长与第一预设时长之和;
所述初始车辆的定位位置到所述初始上车点的时长与所述初始上车点到所述初始下车点的时长之和,大于所述待更换车辆的定位位置到所述初始上车点的时长与所述初始上车点到所述初始下车点的时长、及第二预设距离之和;
所述初始车辆从所述初始上车点到所述初始下车点的距离,大于所述待更换车辆从所述初始上车点到所述初始下车点的距离以及与第三预设距离之和;
所述初始车辆从所述初始上车点到所述初始下车点的时长,大于所述待更换车辆从所述初始上车点到所述初始下车点的时长以及与第三预设时长之和。
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二约束条件包括以下至少一种:
所述初始车辆已行驶的接驾距离小于预设行驶距离;
在为所述用户端更换所述初始车辆之后,所述初始车辆不存在路线返回的情况。
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三约束条件包括以下至少一种:
所述待更换车辆的第一送驾距离与所述待更换车辆的第二送驾距离之间的比值小于第一预设绕路比,其中,所述第一送驾距离包括所述待更换车辆接送所述用户端对应的目标用户和其他拼车用户的送驾距离;所述第二送驾距离包括所述待更换车辆接送其他拼车用户的送驾距离;
所述待更换车辆的第一送驾时长与所述待更换车辆的第二送驾时长之间的比值小于第二预设绕路比,其中,所述第一送驾时长包括所述待更换车辆接送所述目标用户和所述其他拼车用户的送驾时长;所述第二送驾时长包括所述待更换车辆接送所述其他拼车用户的送驾时长;
所述待更换车辆接送所述其他拼车用户的最晚下车时间不晚于所述其他拼车用户对应的预估下车时间。
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二发送模块1002,用于确定是否存在满足乘车约束条件的待更换站点;所述乘车约束条件用于表征所述待更换站点对应的待更换拼车方案相比所述初始拼车方案的出行效率更高;
若存在满足所述乘车约束条件的待更换站点,则确定存在比所述初始拼车方案对应的出行效率更高的待更换拼车方案。
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中,所述待更换站点包括待更换上车点和/或待更换下车点;所述初始拼车方案包括初始站点;所述初始站点包括初始上车点和初始下车点;
所述乘车约束条件包括以下至少一种:
所述用户端对应的目标用户从所述待更换下车点步行到目的地的第一步行距离与第四预设距离之和,小于所述目标用户从所述初始下车点步行到目的地的第二步行距离;
从所述初始车辆的定位位置到达所述待更换上车点的时长与第四预设时长之和,小于从所述初始车辆的定位位置到达所述初始上车点的时长;
从所述初始上车点到达所述待更换下车点的时长与第五预设时长之和,小于从所述初始上车点到达所述初始下车点的时长;
从所述待更换上车点到达所述初始下车点的时长与第六预设时长之和,小于从所述初始上车点到达所述初始下车点的时长;
所述待更换站点位于预先为所述初始站点设置的聚合簇中;所述聚合簇包括至少一个与所述初始站点之间的步行导航距离小于预设阈值的站点;
所述初始车辆到达所述待更换下车点的送驾时长与所述目标用户从所述待更换下车点达到目的地的时长以及第七预设时长之和,小于所述初始车辆到达所述初始下车点的送驾时长与所述目标用户从所述初始下车点达到目的地的时长之和;
所述初始车辆的定位位置和所述待更换上车点之间的距离与第五预设距离之和,小于所述初始车辆的定位位置和所述初始上车点之间的距离;
所述初始上车点和所述待更换下车点之间的距离与第六预设距离之和,小于所述初始上车点和所述初始下车点之间的距离;
所述待更换上车点和所述初始下车点之间的距离与第七预设距离之和,小于所述初始上车点和所述初始下车点之间的距离;
所述初始车辆到达所述待更换下车点的送驾距离与所述目标用户从所述待更换下车点达到目的地的距离以及第八预设距离之和,小于所述初始车辆到达所述初始下车点的送驾距离、与所述目标用户从所述初始下车点达到目的地的距离之和。
关于装置中的各模块的处理流程、以及各模块之间的交互流程的描述可以参照上述方法实施例中的相关说明,这里不再详述。
基于同一技术构思,本申请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计算机设备。参照图11所示,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计算机设备的结构示意图,包括:
处理器111、存储器112和总线113。其中,存储器112存储有处理器111可执行的机器可读指令,处理器111用于执行存储器112中存储的机器可读指令,所述机器可读指令被处理器111执行时,处理器111执行下述步骤:S101:响应于接收到初始拼车方案,展示初始拼车方案的信息;S102:响应于接收到更换拼车方案建议信息,展示更换拼车方案建议信息;更换拼车方案建议信息中包括待更换拼车方案的信息,更换拼车方案建议信息由服务端在初始拼车方案对应的初始车辆接驾成功之前基于存在比初始拼车方案的出行效率更高的待更换拼车方案生成并发送;S103:响应于接收到对更换拼车方案建议信息的反馈信息,将反馈信息发送给服务端;S104:响应于服务端基于反馈信息返回更换后拼车方案,接收并展示更换后拼车方案的信息。
或者,所述机器可读指令被处理器111执行时,处理器111执行下述步骤:S601:响应于接收到用户端的拼车请求,确定初始拼车方案,并将所述初始拼车方案的信息发送给所述用户端;S602:在初始拼车方案对应的初始车辆接驾成功之前,向用户端发送更换拼车方案建议信息;更换拼车方案建议信息中包括待更换拼车方案的信息;S603:响应于接收到用户端发送的对更换拼车方案建议信息的反馈信息,在反馈信息指示确认更换拼车方案的情况下,向用户端发送更换后拼车方案的信息。
上述存储器112包括内存1121和外部存储器1122;这里的内存1121也称内存储器,用于暂时存放处理器111中的运算数据,以及与硬盘等外部存储器1122交换的数据,处理器111通过内存1121与外部存储器1122进行数据交换,当计算机设备运行时,处理器111与存储器112之间通过总线113通信,使得处理器111在执行上述方法实施例中所提及的执行指令。
本公开实施例还提供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该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上存储有计算机程序,该计算机程序被处理器运行时执行上述方法实施例中所述的拼车处理方法的步骤。其中,该存储介质可以是易失性或非易失的计算机可读取存储介质。
本公开实施例还提供一种计算机程序产品,包括计算机指令,所述计算机指令被处理器执行时实现上述的拼车处理方法的步骤。其中,计算机程序产品可以是任何能实现上述拼车处理方法的产品,该计算机程序产品中对现有技术做出贡献的部分或全部方案可以以软件产品(例如软件开发包(Software Development Kit,SDK))的形式体现,该软件产品可以被存储在一个存储介质中,通过包含的计算机指令使得相关设备或处理器执行上述拼车处理方法的部分或全部步骤。
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所述实施例,仅为本公开的具体实施方式,用以说明本公开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本公开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尽管参照前述实施例对本公开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公开揭露的技术范围内,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可轻易想到变化,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这些修改、变化或者替换,并不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公开实施例技术方案的精神和范围,都应涵盖在本公开的保护范围之内。因此,本公开的保护范围应所述以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为准。

Claims (23)

1.一种拼车处理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响应于接收到初始拼车方案,展示所述初始拼车方案的信息;
响应于接收到更换拼车方案建议信息,展示更换拼车方案建议信息;所述更换拼车方案建议信息中包括待更换拼车方案的信息,所述更换拼车方案建议信息由服务端在所述初始拼车方案对应的初始车辆接驾成功之前基于存在比所述初始拼车方案的出行效率更高的待更换拼车方案生成并发送;
响应于接收到对所述更换拼车方案建议信息的反馈信息,将所述反馈信息发送给所述服务端;
响应于所述服务端基于所述反馈信息返回更换后拼车方案,接收并展示所述更换后拼车方案的信息。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待更换拼车方案的信息中包括待更换车辆的信息和/或待更换站点的信息;所述待更换站点包括待更换上车点和/或待更换下车点。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更换拼车方案建议信息,还包括:所述待更换拼车方案相比所述初始拼车方案的出行效率提升信息。
4.根据权利要求1~3任一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展示更换拼车方案建议信息,包括:
以弹窗和/或地图区域的气泡的形式,展示所述更换拼车方案建议信息。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更换拼车方案建议信息中包括:多个待更换拼车方案的信息;
所述对所述更换拼车方案建议信息的反馈信息包括:从所述多个待更换拼车方案中选择目标拼车方案的选择结果信息。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展示更换拼车方案建议信息,包括:
展示第一切换选项;
响应于接收到对所述第一切换选项的选中操作,展示所述更换拼车方案建议信息。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展示第一切换选项,包括:
在接收到所述更换拼车方案建议信息之前,展示处于第一状态的所述第一切换选项;所述第一状态为禁止选中状态;
在接收到所述更换拼车方案建议信息之后,将所述第一切换选项的状态变更为第二状态;所述第二状态为允许选中状态。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更换拼车方案建议信息中还包含倒计时信息;
所述方法还包括:响应在所述倒计时信息指示的计时时长内未接收到所述反馈信息,取消展示所述待更换拼车方案的信息。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展示所述更换后拼车方案的信息,包括:
展示所述更换后拼车方案的信息,以及指示已更换拼车方案的提示信息。
10.一种拼车处理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响应于接收到用户端的拼车请求,确定初始拼车方案,并将所述初始拼车方案的信息发送给所述用户端;
在所述初始拼车方案对应的初始车辆接驾成功之前,向所述用户端发送更换拼车方案建议信息;所述更换拼车方案建议信息中包括待更换拼车方案的信息;
响应于接收到所述用户端发送的对所述更换拼车方案建议信息的反馈信息,在所述反馈信息指示确认更换拼车方案的情况下,向所述用户端发送更换后拼车方案的信息。
11.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在所述初始拼车方案对应的初始车辆接驾成功之前,向所述用户端发送更换拼车方案建议信息,包括:
响应于所述初始车辆接驾成功之前,确定是否存在比所述初始拼车方案对应的出行效率更高的待更换拼车方案;
在确定存在所述待更换拼车方案后,向所述用户端发送所述更换拼车方案建议信息。
12.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确定是否存在比所述初始拼车方案对应的出行效率更高的待更换拼车方案,包括:
确定是否存在满足车辆约束条件的待更换车辆;所述车辆约束条件用于表征所述待更换车辆对应的待更换拼车方案相比所述初始拼车方案的出行效率更高;
若存在满足所述车辆约束条件的待更换车辆,则确定存在比所述初始拼车方案对应的出行效率更高的待更换拼车方案。
13.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车辆约束条件包括以下至少一种:
与所述用户端对应的出行效率关联的第一约束条件、与所述初始车辆的出行效率关联的第二约束条件、以及与所述待更换车辆的出行效率关联的第三约束条件。
14.根据权利要求13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初始拼车方案包括初始上车点和初始下车点;所述第一约束条件包括以下至少一种:
所述初始车辆的定位位置和所述初始上车点之间的距离,大于所述待更换车辆的定位位置和所述初始上车点之间的距离与第一预设距离之和;
所述初始车辆的定位位置到所述初始上车点的距离与所述初始上车点到所述初始下车点的距离之和,大于待更换车辆的定位位置到所述初始上车点的距离与所述初始上车点到初始下车点的距离、及第二预设距离之和;
从所述初始车辆的定位位置到达所述初始上车点的时长,大于从所述待更换车辆的定位位置到达所述初始上车点的时长与第一预设时长之和;
所述初始车辆的定位位置到所述初始上车点的时长与所述初始上车点到所述初始下车点的时长之和,大于所述待更换车辆的定位位置到所述初始上车点的时长与所述初始上车点到所述初始下车点的时长、及第二预设距离之和;
所述初始车辆从所述初始上车点到所述初始下车点的距离,大于所述待更换车辆从所述初始上车点到所述初始下车点的距离以及与第三预设距离之和;
所述初始车辆从所述初始上车点到所述初始下车点的时长,大于所述待更换车辆从所述初始上车点到所述初始下车点的时长以及与第三预设时长之和。
15.根据权利要求13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约束条件包括以下至少一种:
所述初始车辆已行驶的接驾距离小于预设行驶距离;
在为所述用户端更换所述初始车辆之后,所述初始车辆不存在路线返回的情况。
16.根据权利要求13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三约束条件包括以下至少一种:
所述待更换车辆的第一送驾距离与所述待更换车辆的第二送驾距离之间的比值小于第一预设绕路比,其中,所述第一送驾距离包括所述待更换车辆接送所述用户端对应的目标用户和其他拼车用户的送驾距离;所述第二送驾距离包括所述待更换车辆接送其他拼车用户的送驾距离;
所述待更换车辆的第一送驾时长与所述待更换车辆的第二送驾时长之间的比值小于第二预设绕路比,其中,所述第一送驾时长包括所述待更换车辆接送所述目标用户和所述其他拼车用户的送驾时长;所述第二送驾时长包括所述待更换车辆接送所述其他拼车用户的送驾时长;
所述待更换车辆接送所述其他拼车用户的最晚下车时间不晚于所述其他拼车用户对应的预估下车时间。
17.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确定是否存在比所述初始拼车方案对应的出行效率更高的待更换拼车方案,包括:
确定是否存在满足乘车约束条件的待更换站点;所述乘车约束条件用于表征所述待更换站点对应的待更换拼车方案相比所述初始拼车方案的出行效率更高;
若存在满足所述乘车约束条件的待更换站点,则确定存在比所述初始拼车方案对应的出行效率更高的待更换拼车方案。
18.根据权利要求17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待更换站点包括待更换上车点和/或待更换下车点;所述初始拼车方案包括初始站点;所述初始站点包括初始上车点和初始下车点;
所述乘车约束条件包括以下至少一种:
所述用户端对应的目标用户从所述待更换下车点步行到目的地的第一步行距离与第四预设距离之和,小于所述目标用户从所述初始下车点步行到目的地的第二步行距离;
从所述初始车辆的定位位置到达所述待更换上车点的时长与第四预设时长之和,小于从所述初始车辆的定位位置到达所述初始上车点的时长;
从所述初始上车点到达所述待更换下车点的时长与第五预设时长之和,小于从所述初始上车点到达所述初始下车点的时长;
从所述待更换上车点到达所述初始下车点的时长与第六预设时长之和,小于从所述初始上车点到达所述初始下车点的时长;
所述待更换站点位于预先为所述初始站点设置的聚合簇中;所述聚合簇包括至少一个与所述初始站点之间的步行导航距离小于预设阈值的站点;
所述初始车辆到达所述待更换下车点的送驾时长与所述目标用户从所述待更换下车点达到目的地的时长以及第七预设时长之和,小于所述初始车辆到达所述初始下车点的送驾时长与所述目标用户从所述初始下车点达到目的地的时长之和;
所述初始车辆的定位位置和所述待更换上车点之间的距离与第五预设距离之和,小于所述初始车辆的定位位置和所述初始上车点之间的距离;
所述初始上车点和所述待更换下车点之间的距离与第六预设距离之和,小于所述初始上车点和所述初始下车点之间的距离;
所述待更换上车点和所述初始下车点之间的距离与第七预设距离之和,小于所述初始上车点和所述初始下车点之间的距离;
所述初始车辆到达所述待更换下车点的送驾距离与所述目标用户从所述待更换下车点达到目的地的距离以及第八预设距离之和,小于所述初始车辆到达所述初始下车点的送驾距离、与所述目标用户从所述初始下车点达到目的地的距离之和。
19.一种拼车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第一展示模块,用于响应于接收到初始拼车方案,展示所述初始拼车方案的信息;
第二展示模块,用于展示响应于接收到更换拼车方案建议信息,展示更换拼车方案建议信息;所述更换拼车方案建议信息中包括待更换拼车方案的信息,所述更换拼车方案建议信息由服务端在所述初始拼车方案对应的初始车辆接驾成功之前基于存在比所述初始拼车方案的出行效率更高的待更换拼车方案生成并发送;
第一发送模块,用于响应于接收到对所述更换拼车方案建议信息的反馈信息,将所述反馈信息发送给所述服务端;
第三展示模块,用于响应于所述服务端基于所述反馈信息返回更换后拼车方案,接收并展示所述更换后拼车方案的信息。
20.一种拼车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确定模块,用于响应于接收到用户端的拼车请求,确定初始拼车方案,并将所述初始拼车方案的信息发送给所述用户端;
第二发送模块,用于在所述初始拼车方案对应的初始车辆接驾成功之前,向所述用户端发送更换拼车方案建议信息;所述更换拼车方案建议信息中包括待更换拼车方案的信息;
第三发送模块,用于响应于接收到所述用户端发送的对所述更换拼车方案建议信息的反馈信息,在所述反馈信息指示确认更换拼车方案的情况下,向所述用户端发送更换后拼车方案的信息。
21.一种计算机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处理器、存储器和总线,所述存储器存储有所述处理器可执行的机器可读指令,当计算机设备运行时,所述处理器与所述存储器之间通过总线通信,所述机器可读指令被所述处理器执行时执行如权利要求1至18任一项所述的拼车处理方法的步骤。
22.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其特征在于,该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上存储有计算机程序,该计算机程序被处理器运行时执行如权利要求1至18任一项所述的拼车处理方法的步骤。
23.一种计算机程序产品,包括计算机指令,其特征在于,所述计算机指令被处理器执行时实现如权利要求1至18中任意一项所述的拼车处理方法的步骤。
CN202210276690.8A 2022-03-21 2022-03-21 一种拼车处理方法、装置、设备、存储介质和程序产品 Pending CN116843047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10276690.8A CN116843047A (zh) 2022-03-21 2022-03-21 一种拼车处理方法、装置、设备、存储介质和程序产品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10276690.8A CN116843047A (zh) 2022-03-21 2022-03-21 一种拼车处理方法、装置、设备、存储介质和程序产品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6843047A true CN116843047A (zh) 2023-10-03

Family

ID=8815840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10276690.8A Pending CN116843047A (zh) 2022-03-21 2022-03-21 一种拼车处理方法、装置、设备、存储介质和程序产品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6843047A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8407002B2 (en) Information provision apparatus
CN109945882B (zh) 一种无人驾驶车辆路径规划与控制系统及方法
JP7136246B2 (ja) 共用車両管理方法及び共用車両管理装置
CN109213141B (zh) 自主行驶车、行驶控制装置和方法及记录程序的记录介质
US9689692B2 (en) Charging facility information providing system and electrically driven vehicle
CN104182492B (zh) 信息提供装置
US9291469B2 (en) Method and device for planning a travel route for a vehicle
US10157242B2 (en) Charger arrangement planning supporting apparatus, charger arrangement planning supporting method, and program
CN111660874A (zh) 用于优化混合动力电动车辆的行驶路线的系统和方法
JP6915147B2 (ja) 車両制御システム、車両制御装置、および車両制御方法
CN108332765B (zh) 拼车出行路线生成方法及装置
US20210107509A1 (en) Vehicle control system, vehicle control device, and vehicle control method
US20210302184A1 (en) Delivery plan generating method and delivery plan generating system
CN106403972A (zh) 一种导航分析方法及系统
CN113748446A (zh) 用于比较机动车辆行程的技术
JP5538252B2 (ja) ナビゲーションシステム、センタサーバ、車載装置
US11914384B2 (en) Energy consumption estimation device and energy consumption estimation method
JP2015094695A (ja) 電気自動車の走行支援システム
JP6439251B2 (ja) 車両管理システム及び車両管理方法
US20210192951A1 (en) System, vehicle control device, and method
CN108319233A (zh) 利用空中移动载具的物品运送系统及方法
US11403725B2 (en) Information processing apparatus and moving vehicle system
CN116843047A (zh) 一种拼车处理方法、装置、设备、存储介质和程序产品
WO2013137190A1 (ja) 充電管理システム、充電管理方法、及び、車載装置
CN108215816B (zh) 车载终端、云服务器、无人机、能量供应站、方法和系统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