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6834423A - 撕膜装置 - Google Patents

撕膜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6834423A
CN116834423A CN202210301730.XA CN202210301730A CN116834423A CN 116834423 A CN116834423 A CN 116834423A CN 202210301730 A CN202210301730 A CN 202210301730A CN 116834423 A CN116834423 A CN 116834423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lamping
adsorption
track
film tearing
release film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210301730.X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肖才
鲁雄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Beijing Xiaomi Mobile Software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Beijing Xiaomi Mobile Software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Beijing Xiaomi Mobile Software Co Ltd filed Critical Beijing Xiaomi Mobile Software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210301730.X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6834423A/zh
Publication of CN116834423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6834423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Classification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32LAYERED PRODUCTS
    • B32BLAYERED PRODUCTS, i.e. PRODUCTS BUILT-UP OF STRATA OF FLAT OR NON-FLAT, e.g. CELLULAR OR HONEYCOMB, FORM
    • B32B38/00Ancillary operations in connection with laminating processes
    • B32B38/10Removing layers, or parts of layers, mechanically or chemically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32LAYERED PRODUCTS
    • B32BLAYERED PRODUCTS, i.e. PRODUCTS BUILT-UP OF STRATA OF FLAT OR NON-FLAT, e.g. CELLULAR OR HONEYCOMB, FORM
    • B32B43/00Operations specially adapted for layered products and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e.g. repairing; Apparatus therefor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Advancing Webs (AREA)

Abstract

本公开是关于一种撕膜装置。撕膜装置包括机座,所述机座设置有轨道;吸附机构,在所述吸附机构的第一端设置有吸附部,在所述吸附机构的第二端设置有滑动部,所述滑动部设置于所述轨道内并可在所述轨道内进行滑动;以及夹持机构,所述夹持机构可转动地设置于所述机座,所述夹持机构的自由端设置有夹爪,其中,通过所述滑动部在所述轨道内进行滑动,所述吸附机构从所述吸附位置变更为夹持位置,在所述夹持位置,所述夹爪与所述吸附部的吸附面处于夹持状态。本公开通过使吸附机构转动一定角度,使得夹爪可以直接和吸附面进行夹持,因此无需撕手位的翘曲,还可以兼容多种离型膜来料形式和离型膜样式。

Description

撕膜装置
技术领域
本公开涉及撕膜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撕膜装置。
背景技术
随着通讯领域的快速发展,各种电子产品也在快速发展。在电子产品的生产过程中,各种电子部件需要在运输及转移过程中进行保护,以避免有灰尘黏着在电子部件的表面而影响电子部件的性能,同时保护电子部件的表面不被划伤或污染。
因此,在各种电子部件加工完成后,作为保护膜,需要在电子部件的表面覆盖离型膜,以防止电子部件在运输或储存的过程中表面产生划痕或污染。
覆盖有离型膜的电子部件在用于电子产品的加工或组装时,需要先行撕去离型膜后,才能将电子部件应用于电子产品的加工中。
如果离型膜的撕膜效率低,则后续电子产品的加工效率低。如果离型膜的撕膜成功率低,则未撕去的离型膜可能残留在电子产品的内部,可能影响诸如散热、导电等电子产品的性能,更甚者可能导致电子产品无法满足出厂要求,影响了产品的合格率。
发明内容
为克服相关技术中存在的问题,本公开提供一种撕膜装置。
根据本公开实施例的第一方面,提供一种撕膜装置,包括机座,所述机座设置有轨道;吸附机构,在所述吸附机构的第一端设置有吸附部,在所述吸附机构的第二端设置有滑动部,所述滑动部设置于所述轨道内并可在所述轨道内进行滑动;以及夹持机构,所述夹持机构可转动地设置于所述机座,所述夹持机构的自由端设置有夹爪,其中,所述吸附机构位于吸附位置时,所述夹爪与所述吸附部处于分离状态,通过所述滑动部在所述轨道内进行滑动,所述吸附机构从所述吸附位置变更为夹持位置,在所述夹持位置,所述夹爪与所述吸附部的吸附面处于夹持状态。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撕膜装置还包括:动力机构,所述动力机构与所述吸附机构的所述滑动部铰接,所述动力机构给所述滑动部提供动力,使得所述滑动部在所述轨道内滑动。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轨道为弧形凹槽轨道;所述滑动部为与所述凹槽轨道相对应的滑块或滚轮。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滑动部包括:第一端,所述吸附机构位于所述吸附位置时,所述滑动部的所述第一端抵靠于所述轨道的一端;以及第二端,所述第二端与所述动力机构铰接。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吸附机构与所述滑动部的连接部分到所述第一端的长度大于所述连接部分到所述第二端的长度。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夹持机构包括第一铰接部,所述第一铰接部在所述夹持机构的第一端与所述机座铰接,所述夹持机构的第一端与所述夹持机构的所述自由端相对:所述夹持机构还包括第二铰接部,所述第二铰接部与所述吸附机构铰接。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二铰接部构成所述夹爪的转动中心;所述夹爪的所述转动中心邻近于所述夹持机构的所述第一铰接部和所述自由端之间的中间位置。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夹持机构还包括突出部;所述突出部突出设置于所述夹持机构的所述第一端和所述自由端之间;所述第二铰接部设置于所述突出部。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夹爪沿着与所述夹持机构的长度方向交叉的第一方向延伸;以及在所述吸附机构的所述夹持位置,所述夹爪与所述吸附面部分重叠。
在一些实施例中,沿着所述第一方向,随着接近所述夹爪的自由端,所述夹爪的厚度变薄。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夹爪包括夹持面,所述夹持面设置有防滑纹。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撕膜装置还包括驱动装置;所述驱动装置设置于所述撕膜装置的所述底座。
本公开的实施例提供的技术方案可以包括以下有益效果:通过吸附机构转动一定角度,吸附机构的吸附面可以和夹爪进行夹持,因此,离型膜无需设置手撕位,更无需撕手位的翘曲,还可以兼容多种离型膜来料形式和离型膜样式。
应当理解的是,以上的一般描述和后文的细节描述仅是示例性和解释性的,并不能限制本公开。
附图说明
此处的附图被并入说明书中并构成本说明书的一部分,示出了符合本公开的实施例,并与说明书一起用于解释本公开的原理。
图1是根据一示例性实施例示出的一种撕膜装置的夹持模块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根据一示例性实施例示出的一种撕膜装置的夹持模块进行夹持动作时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根据一示例性实施例示出的一种撕膜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这里将详细地对示例性实施例进行说明,其示例表示在附图中。下面的描述涉及附图时,除非另有表示,不同附图中的相同数字表示相同或相似的要素。以下示例性实施例中所描述的实施方式并不代表与本公开相一致的所有实施方式。相反,它们仅是与如权力范围中所详述的、本公开的一些方面相一致的装置和方法的例子。
在相关技术中,离型膜的大部分面积都与电子部件粘合在一起,仅有撕手位无粘性或仅撕手位伸出至电子部件的外部,以便夹持该撕手位剥离离型膜。
在相关技术的撕膜装置中,可以先用吸附机构吸附离型膜,同时吸附离型膜与电子部件,再将电子部件与离型膜一同压入待组装零件的内部。此时,待组装零件的边框或边缘部位会将离型膜的撕手位顶起,离型膜的撕手位被顶至吸附机构侧面的夹持块与夹爪之间,夹爪向夹持块方向运动,将离型膜的撕手位夹持在吸附机构的侧面和夹爪之间,夹爪与夹持块配合夹持离型膜的撕手位后,驱动装置带动夹持块与夹爪升起,进而撕下离型膜。
但是,上述相关技术中的撕膜装置仅能用于撕手位较长且能够借住其他外部结构辅助撕手位翘曲场景,对不同类型的离型膜兼容性较差,无法满足日新月异的各种类型的电子产品的离型膜。
另外,相关技术中的撕膜装置体积庞大,导致撕膜装置无法与组装装置或加工装置在同一个空间内作业,撕膜作业需要单独进行,在完成离型膜的剥离工作后,需要将剥离了离型膜的电子部件搬运至电子产品的组装装置或者加工装置的附近,撕膜作业和组装或加工作业分开。因此,需要设置额外的搬运工具,还需要设置额外的加工空间,不仅降低了作业生产线的组装效率,还加大了成本。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根据本公开的实施例提供一种撕膜装置。
图1为根据一示例性实施例示出的一种撕膜装置的夹持模块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根据一示例性实施例示出的一种撕膜装置的夹持机构进行夹持动作时的结构示意图。图 3为根据一示例性实施例示出的一种撕膜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撕膜装置,可以实现自动撕膜,因此在以下说明书也可以称之为自动撕膜装置。
在一个实施例中,如图1至图3所示,撕膜装置可以包括夹持模块10和驱动装置20。撕膜装置的夹持模块10可以包括机座30、吸附机构40和夹持机构50。
机座30可以设置有轨道31。轨道31可以设置在机座30的内侧。轨道31可以是设置于机座30内部的几何轨道或贯通机座30的孔洞结构。
在吸附机构40的第一端可以设置有吸附部41。吸附部41用于吸附离型膜,吸附部41具有吸附面42,吸附面42用于与离型膜相对而进行吸附作业。吸附机构40的第一端与吸附机构40的第二端相对。
在吸附机构40的第二端可以设置有滑动部43。滑动部43设置在轨道31内,滑动部43可以在轨道31上进行滑动。
滑动部43在轨道31上滑动时,可以带动吸附机构40进行运动,吸附机构40的运动轨迹取决于滑动部43在轨道31上的运动轨迹。例如,滑动部43在轨道31上进行圆周运动,则吸附机构40会绕滑动部43的圆周运动轨迹的圆心进行圆周运动。
夹持机构50可转动地设置于机座30。夹持机构50可以设置在机座30的内侧。夹持机构50也可以设置在机座30的外侧。夹持机构50可以铰接在机座30,由此,夹持机构50可以相对于机座30进行转动。
夹持机构50的自由端设置有夹爪51。夹持机构50的自由端与夹持机构50的转动中心相对。
在一些实施例中,当吸附机构40的吸附面42平行于离型膜的表面时,则吸附机构40所在的位置为吸附位置,此时吸附机构40和夹爪51处于分离状态。
在一些实施例中,当吸附机构40与夹爪51接触时,则吸附机构40所在的位置为夹持位置,此时吸附机构40和夹爪51处于夹持状态,吸附机构40与夹爪51之间的空间为夹持空间。
在一些实施例中,撕膜装置还包括动力机构60。动力机构60设置在机座30上,并且动力机构60与滑动部43铰接,为滑动部43提供动力,使滑动部43可以在轨道31中滑动,进而使滑动部43通过连接关系带动吸附机构40和夹持机构50。
在一些实施例中,动力机构60可以是伸缩气缸或电机。
在一些实施例中,轨道31可以是弧形凹槽轨道,滑动部43是与轨道31相对应的可滑动物体。例如,轨道31是弧形凹槽轨道时,滑动部43可以是与弧形凹槽轨道的轨道宽度相仿,可以在弧形凹槽轨道内部稳定滑动的滑块或滚轮。轨道31是弧形凸轨时,滑动部43可以是表面设置有与弧形凸轨的凸起高度相对应的凹槽的滑块,也可以是滚动表面宽度与弧形凸轨的凸起高度相匹配的滚轮。
轨道31也可以是由两条弧形凸轨组成双轨轨道,滑动部43可以是宽度与双轨轨道间距相对应的滑块,也可以是表面设置有与弧形凸轨的凸起高度相对应的凹槽的滑块,也可以是滚动表面宽度与弧形凸轨的凸起高度相对应的滚轮。
滑动部43可以沿着轨道31的路径方向进行移动。例如,当轨道31为直线轨道时,滑动部43的滑动轨迹为直线。又例如,当轨道31为弧形轨道时,滑动部43的滑动轨迹为弧形。
当轨道31为弧形轨道时,可以使得滑动部43在弧形轨道内滑动的滑动轨迹为弧线。进而使得滑动部43可以带动吸附机构40进行旋转移动,吸附机构40旋转移动可以使得吸附面42也跟随吸附机构40进行旋转移动。在撕膜作业过程中,吸附面42吸附起离型膜后,随着滑动部43的移动,吸附机构40进行旋转运动,由此,撕膜装置的夹持模块10可以拉起离型膜,而无需借助产品外框等辅助结构来使离型膜的撕手位翘起。这使得撕膜装置可以兼容各种撕手位形式的离型膜以及无辅助翘起结构的撕膜场景。
在一些实施例中,滑动部43包括第一端431和第二端432,滑动部43的第一端431和滑动部43的第二端432相对,第一端431和第二端432分别面向轨道31的两个可行进方向。第二端432可以与动力机构60铰接。
动力机构60通过与滑动部43的第二端432的铰接,带动滑动部43在轨道31内滑动,滑动部43在轨道31内滑动时,带动吸附机构40旋转,使得吸附机构40可以在吸附位置和夹持位置之间进行运动。
在一些实施例中,在轨道行进方向上,滑动部43的第一端431与轨道31的一端抵接,则吸附机构40位于吸附位置,轨道31的一端限制了滑动部43在轨道行进方向上的进一步滑动,由此,使得吸附机构40的吸附位置更为稳定且准确,对动力机构60的控制要求降低。
在一些实施例中,当吸附机构40运动到夹持位置时,滑动部43的第二端432可以与轨道31的另一端保留一定距离。当吸附机构40运动到夹持位置时,吸附机构40和夹持机构50处于夹持状态,吸附机构40和夹持机构50将会紧密贴合且相互向对方施加压力。吸附机构40和夹持机构50的紧密贴合可以阻止吸附机构40进一步移动,所以无需设置额外的阻挡部件,来限制滑动部43在轨道31的另一端方向上的运动。
在一些实施例中,吸附机构40与滑动部43的连接部分到第一端431的长度大于吸附机构40与滑动部43的连接部分到第二端432的长度。由此,可以在保证吸附机构40 最大转动角度足够的基础上,节约轨道空间,缩小撕膜装置的整体体积。
但本公开不限于此,在另一个实施例中,也可以通过缩短吸附机构40的长度来调节吸附机构40的旋转半径,进而在保证吸附机构40最大转动角度足够的基础上,节约轨道空间,缩小撕膜装置的整体体积。
在另一个实施例中,改变轨道31的几何圆心位置也可以调节吸附机构40的旋转半径,进而在保证吸附机构40最大转动角度足够的基础上,节约轨道空间,缩小撕膜装置的整体体积。
在一些实施例中,夹持机构50包括第一铰接部53和第二铰接部54。第一铰接部53可以设置在夹持机构50的第一端上。夹持机构50的第一端与夹持机构50的自由端相对。夹持机构50可以通过第一铰接部53与机座30相连。
夹持机构50的第二铰接部54与吸附机构40铰接。第二铰接部54与吸附机构40的铰接位置可以位于吸附机构40的第一端和吸附机构40的第二端之间。第二铰接部54可以位于夹持机构50的第一端和夹持机构50的自由端之间。
当动力机构60通过滑动部43带动吸附机构40运动时,吸附机构40可以通过第二铰接部54给予夹持机构50一个垂直于夹持机构50长度方向的力,而夹持机构50的第一铰接部53固定于机座30,所以夹持机构50会被吸附机构40带动而进行旋转运动,使得吸附机构40和夹持机构50完成配合动作。
在一个实施例中,当动力机构60通过滑动部43带动吸附机构40顺时针旋转时,第二铰接部54带动夹持机构50做逆时针运动。吸附机构40与夹持机构50相向旋转,使得吸附机构40与夹持机构50之间的空间随着旋转而变小,最终吸附机构40到达夹持位置,夹持机构50与吸附机构40贴合,吸附机构40与夹持机构50构成夹持状态。
在一个实施例中,当动力机构60通过滑动部43带动吸附机构40逆时针旋转时,第二铰接部54带动夹持机构50做顺时针运动,吸附机构40与夹持机构50相背旋转,使得吸附机构40与夹持机构50之间的空间随着旋转而变大,最终吸附机构40到达吸附位置,夹持机构50与吸附机构40分离,吸附机构40与夹持机构50构成分离状态。
夹爪51的旋转面与吸附机构40的旋转面可以重叠。夹爪51的旋转面与吸附机构40的旋转面也可以在夹持位置相交。
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二铰接部54为夹爪51的转动中心,夹爪51的转动中心邻近于夹持机构50的第一铰接部53和夹持机构50的自由端之间的位置。
夹爪51的转动中心与第一铰接部53邻近,可以加大吸附机构40与夹持机构50的夹持能力,但缩小了夹爪51的活动空间。
夹爪51的转动中心与第一铰接部53远离,可以给夹爪51提供更大的活动范围,但会减弱吸附机构40与夹持机构50的夹持力。
因此,夹爪51的转动中心与第一铰接部53的相对位置可以根据生产需要设定。
在一些实施例中,夹持机构50还包括突出部52。突出部52可以设置于夹持机构50的第一铰接部53和夹持机构50的自由端之间,并且第二铰接部54设置于突出部52。这可以使得夹持机构50和吸附机构40在分离状态时,拥有更大的分离角度,使夹爪51 在吸附机构40处于吸附状态时不与产品发生碰撞,从而可以保护产品。
在以往技术中,在吸附嘴吸附离型膜的状态下,即在贴近电子部件的状态下,用夹爪夹持离型膜,因此夹爪容易碰到电子部件,而对电子部件产生损坏。然而,在本公开的一实施例中,通过吸附机构40吸附离型膜之后,通过使吸附机构40进行旋转,吸附机构40远离电子部件,在远离电子部件的的状态下,用夹爪51进行夹持时,不会损坏电子部件。
在另一些实施例中,突出部52可以由更为宽大的夹持机构50代替,也可以达到相同效果。在一些实施例中,夹爪51设置于夹持机构50的自由端,且夹爪51沿着夹持机构50的长度方向交叉的第一方向延伸。
当吸附机构40与夹持机构50处于夹持位置时,沿第一方向延伸的夹爪51可以与吸附部41紧密贴合。
在撕膜作业过程中,处于吸附位置的吸附机构40的吸附面42将离型膜或者离型膜的撕手位吸附后,动力机构60带动吸附机构40向夹持位置运动,吸附机构40通过第二铰接部54带动夹持机构50转动,夹持机构50的自由端的夹爪51在跟随运动的过程中可以伸入吸附机构40的吸附面42的下方,也即离型膜或离型膜的撕手位的下方。
当吸附机构40位于夹持位置时,夹爪51可以与吸附机构40的吸附面42部分重叠,使得夹爪51与吸附机构40的吸附面42之间构成夹持空间。夹爪51与吸附面42可以共同将离型膜或离型膜的撕手位夹持于夹持空间中。夹爪51进入离型膜或离型膜的撕手位下方,使得夹持机构50和吸附机构40不需要借住产品边框等结构就可以对离型膜或离型膜的撕手位进行夹持,提升了撕膜装置对不同撕手位的离型膜或离型膜的兼容性。
夹爪51与吸附面42的重叠面积越大,两者夹持面积就越大。较大的夹持面积可以使离型膜受力更为均匀,从而避免离型膜因小部分受力过大、受力不均而撕裂损坏。而较小的夹持面积则有助于兼容撕手位更小的离型膜。
在一些实施例中,夹爪51与夹持机构50之间构成一个拐角结构,拐角结构与处于夹持位置的吸附机构40的形状吻合。这一方面给吸附机构40的旋转运动留下了足够的运动空间,保证了吸附机构40的旋转角度,另一方面这使得吸附机构40和夹持机构50 的夹持可以更为紧密。
在一些实施例中,夹爪51沿着第一方向延伸,随着接近夹爪51的自由端,夹爪51的厚度可以变薄。厚度较薄的夹爪51可以进入的翘起幅度更小的离型膜的撕手位下方,可以更好地伸入吸附面42和离型膜的下方,与吸附面42贴合,完成夹持动作,还可以减小夹爪51在旋转运动过程中意外刮碰到产品的情况。这使得撕膜装置对撕手位尺寸较小的离型膜也有较好的兼容性。
在一些实施例中,夹爪51可以是沿着夹爪51的自由端方向厚度减小的楔形体,夹爪51也可以是厚度均匀的薄板。
在一些实施例中,夹爪51的自由端可以设置为圆润的末端结构,以防在生产过程中夹爪51的自由端因意外触碰产品表面而在产品表面留下严重的划痕。
在一些实施例中,夹爪51具有可以和吸附面42贴合的夹持面55。夹持面55上设置有防滑纹。
防滑纹可以是锯齿状、波浪状、横向花纹、纵向花纹或纵横混合花纹中的一种。防滑纹可以加大夹持面55与离型膜的撕手位的实际接触面积,增大夹持面55与离型膜的撕手位之间的压力,或者夹持状态时增加了夹持面55和离型膜之间的摩擦力,使得离型膜不易从夹持面55和吸附面42之间滑出,使撕膜装置的撕膜成功率更高更稳定。
图3是根据一示例性实施例示出的一种撕膜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其中,撕膜装置还可以包括驱动装置20。
在一个实施例中,驱动装置20连接在机座30上,使得驱动装置20移动时,可以带动撕膜装置的夹持模块10整体一起移动。
在一个实施例中,驱动装置20可以进行水平方向的移动,也可以进行垂直方向的移动。
在撕膜装置工作时,电子部件搬运至生产生产线上的指定位置,此时吸附机构40处于吸附位置,夹持机构50的夹爪51与吸附部41处于分离状态,夹爪51处于吸附部41 的斜上方。驱动装置20可以带动夹持模块10移动到指定的撕膜位置,使吸附机构40的吸附面42对准产品的离型膜或者离型膜的撕手位。
然后,驱动装置20向下移动,带动吸附机构40的吸附面42向下移动靠近离型膜或者离型膜的撕手位。当吸附面42向下移动至吸附起离型膜或者离型膜的撕手位的距离时,驱动装置20停止向下移动。
随即吸附机构40启动吸附功能,吸附面42吸附住离型膜或者离型膜的撕手位后,动力机构60推动滑动部43向轨道31的一端滑动,带动吸附机构40发生旋转移动,使吸附机构40向夹持位置运动。吸附机构40旋转移动时,吸附面42吸附的离型膜或者离型膜的撕手位跟随吸附机构40发生位移,进而使离型膜或者离型膜的撕手位翘起。离型膜或者离型膜的撕手位翘起后,离型膜或者离型膜的撕手位和产品之间产生了缝隙。
当吸附机构40进行旋转移动时,吸附机构40通过第二铰接部54带动夹持机构50旋转,夹持机构50与吸附机构40相向旋转,两者距离逐渐缩小。
夹持机构50的夹爪51通过夹持机构50的旋转运动进入离型膜或者离型膜的撕手位下方,位于离型膜或者离型膜离型膜的撕手位和电子部件之间。当吸附机构40移动至夹持位置时,夹持机构50的夹爪51和吸附面42两者紧密贴合,将离型膜或者离型膜的撕手位夹持在夹爪51和吸附部41之间。此时吸附部41可以停止继续进行吸附。
夹爪51和吸附面42夹持离型膜或者离型膜的撕手位后,夹爪51和吸附面42维持夹持状态,驱动装置20向着离型膜的撕取方向移动,带动夹持模块10离开撕膜位置并且带动离型膜或者离型膜的撕手位向离型膜的撕取方向移动,进而将离型膜完整地撕下。
在夹持模块10撕下离型膜后,驱动装置20带动夹持模块10离开撕膜位置,前往离型膜丢弃位置。在离型膜丢弃位置,动力机构60拉动滑动部43向轨道31的另一端滑动,借此带动吸附机构40向相反方向旋转移动,使吸附机构40向吸附位置移动。
当吸附机构40进行旋转移动时,吸附机构40通过第二铰接部54带动夹持机构50旋转,夹持机构50与吸附机构40相背旋转,两者距离逐渐拉大。
当夹爪51与吸附部41之间因两者距离拉大和接触压力减小而不足以再夹持住离型膜或者离型膜的撕手位时,离型膜从夹爪51和吸附部41之间脱落,落入离型膜丢弃位置。吸附机构40和夹持机构50继续进行旋转运动。直至动力机构60带动滑动部43在轨道31中滑动,滑动部43的第一端431抵靠于轨道31的一端时,滑动部43停止移动,吸附机构40和夹持机构50也停止旋转运动。此时吸附机构40重新位于吸附位置。夹爪51重新位于吸附部41的斜上方,夹持机构50的夹爪51与吸附机构40的吸附部 41处于分离状态。
至此自动撕膜装置完成一次完整的自动撕膜动作。自动撕膜装置可以在驱动装置20 的带动下,进入下一次自动撕膜动作。
相比于目前的相关技术,自动撕膜装置通过驱动装置20、夹持机构50和吸附机构40间的联动关系设计,使得自动撕膜装置的体积较为小巧,并且自动撕膜装置可以被驱动装置20整装置驱动移动,进而可以在同一设备上同时进行撕膜作业和组装或加工作业,无需额外的搬运工具,更不需要设置额外的用于进行撕膜作业的空间。
自动撕膜装置可以自动完成撕膜作业,还可以与其他组装或加工设备一体作业,提高了产品组装效率或加工效率,节约了生产线的设备成本。
可以理解的是,本公开中“多个”是指两个或两个以上,其它量词与之类似。“和/或”,描述关联对象的关联关系,表示可以存在三种关系,例如,A和/或B,可以表示:单独存在A,同时存在A和B,单独存在B这三种情况。字符“/”一般表示前后关联对象是一种“或”的关系。单数形式的“一种”、“所述”和“该”也旨在包括多数形式,除非上下文清楚地表示其他含义。
进一步可以理解的是,术语“第一”、“第二”等用于描述各种信息,但这些信息不应限于这些术语。这些术语仅用来将同一类型的信息彼此区分开,并不表示特定的顺序或者重要程度。实际上,“第一”、“第二”等表述完全可以互换使用。例如,在不脱离本公开范围的情况下,第一信息也可以被称为第二信息,类似地,第二信息也可以被称为第一信息。
进一步可以理解的是,术语“中心”、“纵向”、“横向”、“前”、“后”、“上”、“下”、“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施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
进一步可以理解的是,除非有特殊说明,“连接”包括两者之间不存在其他构件的直接连接,也包括两者之间存在其他元件的间接连接。
进一步可以理解的是,本公开实施例中尽管在附图中以特定的顺序描述操作,但是不应将其理解为要求按照所示的特定顺序或是串行顺序来执行这些操作,或是要求执行全部所示的操作以得到期望的结果。在特定环境中,多任务和并行处理可能是有利的。
本领域技术人员在考虑说明书及实践这里公开的发明后,将容易想到本公开的其它实施方案。本申请旨在涵盖本公开的任何变型、用途或者适应性变化,这些变型、用途或者适应性变化遵循本公开的一般性原理并包括本公开未公开的本技术领域中的公知常识或惯用技术手段。说明书和实施例仅被视为示例性的,本公开的真正范围和精神由下面的权利范围指出。
应当理解的是,本公开并不局限于上面已经描述并在附图中示出的精确结构,并且可以在不脱离其范围进行各种修改和改变。本公开的范围仅由所附的权利范围来限制。

Claims (12)

1.一种撕膜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机座,所述机座设置有轨道;
吸附机构,在所述吸附机构的第一端设置有吸附部,在所述吸附机构的第二端设置有滑动部,所述滑动部设置于所述轨道内并可在所述轨道内进行滑动;以及
夹持机构,所述夹持机构可转动地设置于所述机座,所述夹持机构的自由端设置有夹爪,
其中,所述吸附机构位于吸附位置时,所述夹爪与所述吸附部处于分离状态,通过所述滑动部在所述轨道内进行滑动,所述吸附机构从所述吸附位置变更为夹持位置,在所述夹持位置,所述夹爪与所述吸附部的吸附面处于夹持状态。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撕膜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动力机构,所述动力机构与所述吸附机构的所述滑动部铰接,所述动力机构给所述滑动部提供动力,使得所述滑动部在所述轨道内滑动。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撕膜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轨道为弧形凹槽轨道;
所述滑动部为与所述弧形凹槽轨道相对应的滑块或滚轮。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撕膜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滑动部包括:
第一端,所述吸附机构位于所述吸附位置时,所述滑动部的所述第一端抵靠于所述轨道的一端;以及
第二端,所述第二端与所述动力机构铰接。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撕膜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吸附机构与所述滑动部的连接部分到所述第一端的长度大于所述连接部分到所述第二端的长度。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撕膜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夹持机构包括第一铰接部,所述第一铰接部在所述夹持机构的第一端与所述机座铰接,所述夹持机构的第一端与所述夹持机构的所述自由端相对;
所述夹持机构还包括第二铰接部,所述第二铰接部与所述吸附机构铰接。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撕膜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二铰接部构成所述夹爪的转动中心;
所述夹爪的所述转动中心邻近于所述夹持机构的所述第一铰接部和所述自由端之间的中间位置。
8.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撕膜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夹持机构还包括突出部;
所述突出部突出设置于所述夹持机构的所述第一端和所述自由端之间;
所述第二铰接部设置于所述突出部。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撕膜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夹爪沿着与所述夹持机构的长度方向交叉的第一方向延伸;以及
在所述吸附机构的所述夹持位置,所述夹爪与所述吸附面部分重叠。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撕膜装置,其特征在于:
沿着所述第一方向,随着接近所述夹爪的自由端,所述夹爪的厚度变薄。
11.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撕膜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夹爪包括夹持面,所述夹持面设置有防滑纹。
12.根据权利要求1至11中任意一项所述的撕膜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驱动装置,所述驱动装置设置于所述机座。
CN202210301730.XA 2022-03-25 2022-03-25 撕膜装置 Pending CN116834423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10301730.XA CN116834423A (zh) 2022-03-25 2022-03-25 撕膜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10301730.XA CN116834423A (zh) 2022-03-25 2022-03-25 撕膜装置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6834423A true CN116834423A (zh) 2023-10-03

Family

ID=8816576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10301730.XA Pending CN116834423A (zh) 2022-03-25 2022-03-25 撕膜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6834423A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TWI405294B (zh) Film peeling device and peeling method
US11318664B2 (en) Adhering device and adhering method
WO2010024294A1 (ja) 溶接加工装置
CN116834423A (zh) 撕膜装置
KR102107780B1 (ko) 웨이퍼 정렬 장치 및 방법
CN115402566B (zh) 电池覆膜装置
CN110255271B (zh) 绝缘胶片组装贴附设备
CN210606971U (zh) 胶纸包裹装置
KR20220149223A (ko) 로봇암이 구비된 디스플레이 제조 시스템
CN210174195U (zh) 自动贴膜夹具及自动贴膜机
KR102033795B1 (ko) 시트 부착 장치 및 시트 부착 방법
JP3630465B2 (ja) ガラス基板カット方法およびその装置
CN218056028U (zh) 流转切换撕膜装置
CN212654584U (zh) 贴膜装置
CN218114140U (zh) 一种翻转装置及加工设备
KR20140128387A (ko) 시트 박리 장치 및 박리 방법
CN108502239A (zh) 包膜装置
JPH07215566A (ja) 板状部材の位置合わせ方法及びその装置
KR102539771B1 (ko) 패널로부터 박리된 보호필름을 수거하기 위한 장치
JPH05283329A (ja) 可動板を有するスピンコーター
CN220950117U (zh) 一种双工位上料装置
CN217807319U (zh) 一种翻转执行装置
CN115402781B (zh) 一种电池管理单元的下料机构以及贴胶设备
CN218110597U (zh) 装配辅助设备
CN219854586U (zh) 撕胶带机构及生产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