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6833270A - 一种毛刷条折弯装置 - Google Patents

一种毛刷条折弯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6833270A
CN116833270A CN202310904467.8A CN202310904467A CN116833270A CN 116833270 A CN116833270 A CN 116833270A CN 202310904467 A CN202310904467 A CN 202310904467A CN 116833270 A CN116833270 A CN 116833270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rotating
hairbrush
clamping
plate
assembly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310904467.8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戴彭
徐晓笠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UZHOU LAIERTE CLEANNESS APPARATUS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SUZHOU LAIERTE CLEANNESS APPARATUS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UZHOU LAIERTE CLEANNESS APPARATUS CO Ltd filed Critical SUZHOU LAIERTE CLEANNESS APPARATUS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310904467.8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6833270A/zh
Publication of CN116833270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6833270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Classification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21MECHANICAL METAL-WORKING WITHOUT ESSENTIALLY REMOVING MATERIAL; PUNCHING METAL
    • B21DWORKING OR PROCESSING OF SHEET METAL OR METAL TUBES, RODS OR PROFILES WITHOUT ESSENTIALLY REMOVING MATERIAL; PUNCHING METAL
    • B21D7/00Bending rods, profiles, or tubes
    • B21D7/06Bending rods, profiles, or tubes in press brakes or between rams and anvils or abutments; Pliers with forming die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21MECHANICAL METAL-WORKING WITHOUT ESSENTIALLY REMOVING MATERIAL; PUNCHING METAL
    • B21DWORKING OR PROCESSING OF SHEET METAL OR METAL TUBES, RODS OR PROFILES WITHOUT ESSENTIALLY REMOVING MATERIAL; PUNCHING METAL
    • B21D43/00Feeding, positioning or storing devices combined with, or arranged in, or specially adapted for use in connection with, apparatus for working or processing sheet metal, metal tubes or metal profiles; Associations therewith of cutting devices
    • B21D43/003Positioning device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21MECHANICAL METAL-WORKING WITHOUT ESSENTIALLY REMOVING MATERIAL; PUNCHING METAL
    • B21DWORKING OR PROCESSING OF SHEET METAL OR METAL TUBES, RODS OR PROFILES WITHOUT ESSENTIALLY REMOVING MATERIAL; PUNCHING METAL
    • B21D43/00Feeding, positioning or storing devices combined with, or arranged in, or specially adapted for use in connection with, apparatus for working or processing sheet metal, metal tubes or metal profiles; Associations therewith of cutting devices
    • B21D43/02Advancing work in relation to the stroke of the die or tool
    • B21D43/04Advancing work in relation to the stroke of the die or tool by means in mechanical engagement with the work
    • B21D43/12Advancing work in relation to the stroke of the die or tool by means in mechanical engagement with the work by chains or belt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Brushes (AREA)

Abstract

本申请涉及一种毛刷条折弯装置,涉及毛刷条技术领域。其包括工作架,工作架上固定有用于水平支撑毛刷条的凹模,凹模的正上方设有凸模,凸模由驱动件驱动上下移动,工作架上通过移动组件连接有限位组件,限位组件用于将毛刷条限制在凹模和凸模之间,其中移动组件在工作架上沿水平方向移动,限位组件设于移动组件上,当移动组件启动,驱动限位组件带动毛刷条向靠近或远离凹模中轴线的方向移动。本申请具有多次多点对毛刷条进行弯折,使得毛刷条最终的弯曲度的精确度较高的效果。

Description

一种毛刷条折弯装置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毛刷条加工的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毛刷条折弯装置。
背景技术
定型半成品毛刷条依使用场景的不同,通常需要对毛刷条进行弯折以达到所要求的形状,其中市场面上用于对板材或棒材等工件进行弯折的装置均能对毛刷条进行弯折。
相关技术中,授权公告号为CN211191535U的中国专利,公开了一种折弯装置,包括上行快和下行快,上行快位于下行快的正上方且固定有凸模,上行快可带动凸模向下行快的方向移动,下行快的顶壁上转动连接有两个转动板,两个转动板以凸模的中轴线为轴对称,转动板和下行快之间还设有弹性件,初始状态下,转动板在弹性件的作用下,使得两个转动板在水平方向上并排布设。使用时,将工件放置在转动板上,接着下移上行快,带动凸模向下压合转动板上的工件,使得转动板上的工件在压合处折弯成型,并能够使得两个转动板在工件的压力下随工件相向转动。
而上述操作过程,是对工件单一点位进行单次挤压成型,但毛刷条为金属材质,因金属材料较高的延展性,从而导致单次弯折至所需角度后,撤销加压力会小幅恢复形变,使得最终毛刷条弯曲成型的角度的精确度较低,故有待改善。
发明内容
为了改善单次单点对毛刷条进行弯折,导致最终的弯曲度的精确度较低,本申请提供一种毛刷条折弯装置。
本申请提供的一种毛刷条折弯装置采用如下的技术方案:
一种毛刷条折弯装置,用于弯折毛刷条,包括:
工作架;
凹模,固定在所述工作架上;
凸模,设于所述工作架上,且位于所述凹模的一侧,所述凸模由驱动件驱动,能够在所述工作架上向靠近或远离凹模的方向移动,所述凸模和凹模之间形成用于放置毛刷条的弯折区;
移动组件,所述移动组件滑动连接在所述工作架上,并在所述工作架上沿垂直于所述凹模中轴线的方向移动;
限位组件,设于所述移动组件上,所述移动组件用于驱动所述限位组件带动毛刷条向靠近或远离凹模中轴线的方向移动。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使用时,将毛刷条放置在凹模和凸模之间,接着启动限位组件,与毛刷条的端部抵接,从而调整毛刷条相对凹模的位置,此时毛刷条的中心偏移凸模的中轴线,然后启动驱动件,带动凸模移动至挤压毛刷条,凹模和凸模配合,实现对毛刷条的第一次挤压成型,此时毛刷条的弯曲度已经接近所需标准,但金属材质的毛刷条会小幅度的恢复形变,从而使得弯曲度未能达标,且毛刷条弯折中心点的位置不对。
此后,启动移动组件,带动限位组件在垂直于凸模中轴线的方向上移动,同时毛刷条在凸模上平移,直至毛刷条的中心位于凸模的中轴线上,然后再次启动驱动件,实现对毛刷条的二次挤压成型,从而修缮第一次挤压成型后的小幅形变,且调整毛刷条弯折点的位置。上述通过对毛刷条两次不同挤压点位的挤压成型,即首次挤压致使毛刷条的弯曲度基本符合要求,第二次挤压对毛刷条的弯折中心点进行修缮,同时对弯曲度进行小幅调整,使得毛刷条最终的弯曲度的精确度较高。
可选的,所述移动组件包括:
支撑平台,滑动连接在工作架上,所述支撑平台位于凹模和凸模的下方,且所述凸模能够在支撑平台的上表面移动,弯折区位于所述支撑平台上;
推进气缸,设于所述工作架上,所述推进气缸的输出端与支撑平台固定连接,所述推进气缸用于驱动支撑平台向靠近或远离凹模中轴线的方向移动。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将毛刷条置于支撑平台上,且位于凹模和凸模之间,接着启动限位组件,改变毛刷条相对凹模中轴线的位置,然后启动驱动件,使得凸模在支撑平台的上表面向靠近凹模的方向移动,直至凸模和凹模相互挤压毛刷条,实现对毛刷条的偏心弯折。利用驱动件使得凸模复位后,毛刷条失去挤压力,即放置在支撑平台上,此时启动推进气缸,推动支撑平台沿垂直于凹模中轴线的方向移动,从而带动毛刷条移动,使得毛刷条的中心点移动至凹模的中轴线上,然后再次启动驱动件,实现凸模和凹模对毛刷条的二次挤压成型。
可选的,所述限位组件包括:
定位气缸,固定在所述支撑平台上;
定位块,固定在所述定位气缸的输出端上,并位于所述支撑平台上,所述定位块能够与毛刷条抵接,由所述定位气缸驱动向靠近或远离凹模中轴线的方向移动。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当毛刷条置于支撑平台上,并位于凸模和凹模之间后,接着启动定位气缸,驱动定位块移动至凸模和凹模之间,并与毛刷条的端部抵接,从而推动毛刷条沿垂直于凹模中轴线的方向移动,使得毛刷条的中心点偏移凹模的中轴线,然后使得定位块复位,使得定位块离开凹模和凸模之间的驱动,从而使得定位块不会对凸模的移动造成干涉。
可选的,还包括:
输送带,水平设置且位于所述工作架的上方,所述输送带移动方向的末端位弯折区的正上方;
抵接板,位于所述输送带移动方向的末端,所述抵接板由挡位气缸驱动能够与输送带抵接以限制输送带移动,所述挡位气缸与工作架固定连接;
挡杆,通过支架固定在输送带的上方,所述挡杆到输送带上表面的距离等于毛刷的高度,用于控制单个毛刷条通过。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使用时,将若干毛刷条放置在输送带上,启动挡位气缸,使得抵接板与输送带之间的距离可供毛刷条移动,从而使得输送带能够移动,同时带动输送带上的毛刷条向靠近工作架的方向移动。当毛刷条移动至挡杆处时,此时毛刷条需要通过挡杆的下方,因挡杆到输送带上表面的距离等于一个毛刷条的厚度。从而使得挡杆筛分毛刷条,使得单个毛刷条通过挡杆,并从输送带的末端穿过抵接板和输送带之间掉落到凸模和凹模之间,此时启动挡位气缸,使得抵接板抵接在输送带上,挤压输送带,从而限制输送带转动,使得不会有多余的毛刷条从输送带上掉落下来,从而使得每次凸模和凹模之间仅会有一个毛刷条进行弯折,实现毛刷条的自动上料。
可选的,所述限位组件包括:
转动齿轮,水平设置,且转动连接在所述移动组件上;
两个转动齿条,滑动连接在所述移动组件上,所述转动齿条沿水平方向布设并沿垂直于所述凹模中轴线的方向移动,两个所述转动齿条以转动齿轮的圆心为中心呈中心对称,两个所述转动齿条均与转动齿轮相啮合;
两个限位板,各所述限位板对应固定在对应的所述转动齿条上,两个所述限位板以转动齿轮的中轴线为轴对称,两个所述限位板分别位于弯折区的两端。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初始状态下,转动齿轮的中心偏移凸模的中轴线,当毛刷条放置在凹模上后,驱动转动齿轮转动,使得两个转动齿条带动相应的限位板同时向转动齿轮的方向移动,直至两个限位板相互靠近的一侧均与毛刷条的端部抵接,对毛刷条起到限位作用,使得毛刷条在凹模上定位,此时毛刷条的中点对准转动齿轮的中心,即偏移凸模的中轴线。接着启动驱动件,使得凸模对毛刷条进行第一次挤压成型,操作便捷。
可选的,所述移动组件包括:
移动板,水平设置,且滑动连接在工作架的底壁上,所述移动板可沿垂直于凸模中轴线的方向移动,所述转动齿轮转动连接在移动板上,所述转动齿条滑动连接在移动板上;
移动气缸,设于工作架上,所述移动气缸的输出端与移动板固定,用于驱动所述移动板移动。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当限位板与毛刷条的端部抵接,即毛刷条限制在两个限位板之间后,凸模对毛刷条进行第一次挤压,此后,驱动件带动凸模复位,启动移动气缸,驱动移动板水平移动,使得转动齿轮的中心移动至凸模的中轴线上,从而使得毛刷条的中心对准凸模的中心,然后再利用驱动件带动凸模对毛刷条进行二次挤压成型,实现对毛刷条弯折中心点进行修缮,同时对毛刷条的弯曲度进行进一步的调整,增加了最终毛刷条弯曲度的精确度。
可选的,所述转动齿轮连接有用于驱动转动齿轮转动的转动组件,所述转动组件包括:
转动杆,所述转动杆与转动齿轮同轴固定,所述转动杆上开设有转动槽;
转动套,所述转动套套设在转动杆上,所述转动套的内壁上固定有转动块,所述转动块插设在转动槽中并在转动槽中移动,以驱动所述转动杆转动。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将转动套向远离移动板的方向移动时,使得转动块在转动槽中移动,转动块的侧壁与转动槽的内壁抵接,起到限制导向的作用,使得转动块仅可沿转动槽的轨迹移动,即转动块移动,对转动槽的内壁施加斜向的力,从而使得转动杆以转动杆的中轴线为轴转动,进而带动转动齿轮转动,驱动转动齿条移动,操作便捷。
可选的,所述工作架上设有抵紧机构,当所述凸模按压毛刷条时,所述抵紧机构用于驱动转动套平移,驱动两个所述限位板相互靠近,所述抵紧机构包括:
夹持组件,设于所述移动板上,所述夹持组件用于夹持转动套;
滑移组件,设于所述凸模上,所述滑移组件移动,驱动夹持组件夹持转动套平移。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在开始将毛刷条限制在两个调节板之间,即在凹模上定位时,直接转动转动杆,使得转动套随着转动杆的转动而转动,从而使得转动套下转动杆上的位置不变。在凸模和凹模相互配合,将毛刷条挤压成型的过程中,毛刷条整体的长度会变短,而在凸模下移至与毛刷条的顶壁抵接时,夹持组件已经夹持固定住转动套。
当凸模继续移动,挤压毛刷条时,驱动滑移组件移动,从而驱动夹持组件夹持转动套向远离移动板的方向移动,使得两个转动齿条驱动两个限位板相互靠近,即在毛刷条的长度变短的过程中,调节板也向毛刷条移动,使得调节板始终与毛刷条的抵贴限位,从而使得毛刷条在其长度方向上不会出现移动的余量,仍能对毛刷条起到限制作用,增加了毛刷条折弯成型的精确性。
可选的,所述夹持组件包括:
两个夹持杆,竖直设置,且垂直于所述移动板,两个所述夹持杆以转动齿轮的中轴线为轴对称,所述夹持杆的一端插设在移动板中;
两个夹持板,各所述夹持板通过扭簧转动连接在对应的夹持杆上,两个所述夹持板以转动齿轮的中轴线为轴对称,所述转动套位于两个所述夹持板之间,所述扭簧用于驱动夹持板与转动套分离。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初始状态下,两个夹持的顶端受扭簧的作用相互靠近,转动套位于两个夹持板之间,且转动套与夹持板之间存在间隙,将两个限位板的顶端向相互远离的方向移动,使得夹持板以夹持板和夹持杆的连接处为轴转动,从而使得扭簧发生形变,直至夹持板与转动套的抵接,此时转动套相对的两侧均受到夹持板的挤压力,即可实现夹持板对转动套的夹持固定。
可选的,所述滑移组件包括:
滑移杆,竖直设置与所述凸模的底壁上;
滑移板,设于所述移动板内,并在所述移动板内沿平行于凹模的中轴线的方向移动,所述滑移杆远离凸模的一端滑动连接在滑移板上,并在所述滑移板上沿垂直于凹模中轴线移动;
所述夹持杆在移动板上沿夹持杆的长度方向移动,所述夹持杆上设有复位弹簧,所述复位弹簧的一端与夹持杆固定,另一端与移动板固定,用于将夹持杆向靠近移动板的方向推进;
所述夹持杆插设在移动板中的一端上设有导向面,所述导向面远离夹持板的一端向下倾斜设置,当所述滑移板与导向面抵接,推动所述夹持杆向远离移动板的方向移动;
滑移块,所述滑移块通过连接杆与滑移板固定连接,所述滑移块由滑移板驱动至两个夹持板之间,以驱动两个所述夹持板夹持固定转动套。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当驱动件驱动凸模移动,滑移杆带动滑移板向靠近凹模的方向移动,同时连接杆也带着滑移块一同移动,直至滑移块移动至与两个夹持板的顶端,并由两个夹持板的顶部插入两个夹持板之间,夹持板在扭簧的作用下始终与滑移块的侧壁抵接。凸模继续连带着滑移块继续向靠近凹模的方向移动,从而将两个夹持板撑开,扭簧发生形变,使得容纳槽的内壁与转动套的侧壁接触,此时滑移板移动至与毛刷条的顶壁抵接,同时滑移板与导向面抵接,凸模继续移动,使得滑移块继续撑开两个夹持板,从而使得两个夹持板挤压转动套,实现夹持固定住转动套。
而夹持杆受复位弹簧的影响,使得导向面与滑移板抵接,凸模移动的同时,使得滑移板在导向面上滑移,导向面起到导向作用,克服复位弹簧的弹力,使其形变,从而驱动夹持杆水平移动,带动两个夹持板夹持住转动套向远离移动板的方向移动,实现转动杆带动转动齿轮转动,即毛刷条弯折过程中,转动齿条带动调节板移动。对毛刷条进行进一步的限制。
综上所述,本申请包括以下至少一种有益效果:
1、使用时,将毛刷条水平放置在凹模上,接着启动限位组件,抵住毛刷条的两端,从而将毛刷条限制在凹模上,此时毛刷条的中心偏移凸模的中轴线,然后启动驱动件,带动凸模挤压毛刷条实现对毛刷条的第一次挤压成型,但金属材质的毛刷条会小幅度的恢复形变,从而使得弯曲度未能达标,且毛刷条弯折中心点的位置不对。此后,启动移动组件,带动限位组件带动毛刷条移动至正对凸模,然后再次启动驱动件,实现对毛刷条的二次挤压成型,从而修缮第一次挤压成型后的小幅形变,且调整毛刷条弯折点的位置;
2、初始状态下,转动齿轮的中心偏移凸模的中轴线,当毛刷条放置在凹模上后,驱动转动齿轮转动,使得两个转动齿条带动相应的限位板同时向转动齿轮的方向移动,直至两个限位板相互靠近的一侧均与毛刷条的端部抵接,对毛刷条起到限位作用,使得毛刷条在凹模上定位,此时毛刷条的中点对准转动齿轮的中心,即偏移凸模的中轴线。接着启动驱动件,使得凸模对毛刷条进行第一次挤压成型。
附图说明
图1为本申请实施例一毛刷条折弯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实施例一中工作架上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实施例二毛刷条折弯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实施例二中工作架上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实施例二中移动板上的结构示意图;
图6为实施例二中移动板上的结构剖视图;
图7为实施例二中转动组件和抵紧机构的结构示意图;
图8为实施例二中夹持杆与移动板连接关系的结构剖视图;
图9为图8中A处的放大图。
图中:10、工作架;20、凹模;30、凸模;31、驱动件;40、限位组件;41、转动齿轮;42、转动齿条;421、限位杆;43、限位板;431、安装孔;432、调节孔;44、定位气缸;45、定位块;50、移动组件;51、移动板;52、移动气缸;53、支撑平台;54、推进气缸;60、转动组件;61、转动杆;611、转动槽;62、转动套;621、转动块;70、抵紧机构;71、夹持组件;711、夹持杆;7111、导向面;712、扭簧;713、夹持板;7131、容纳槽;72、滑移组件;721、滑移杆;722、滑移板;723、滑移块;80、调节板;90、调节杆;110、复位弹簧;120、防滑条;130、连接杆;140、输送带;150、挡位气缸;151、抵接板;160、挡杆;170、支架。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1-9对本申请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实施例一:
本申请实施例公开一种毛刷条折弯装置。参照图1和图2,毛刷条折弯装置包括工作架10,工作架10水平设置,且工作架10的顶端向水平方向延伸,工作架10的一侧设有输送带140,工作架10与输送带140的机架固定连接,输送带140的皮带位于工作架10的上方,且输送带140的皮带移动方向的末端位于工作架的正上方。
参照图1和图2,工作架10的顶壁上通过螺栓固定有驱动件31,本申请实施例中,驱动件31采用气缸,气缸的输出端固定有凸模30,气缸可驱动凸模30沿输送带140的长度方向移动。工作架10的顶壁上固定有凹模20,凹模20位于凸模30的一侧,且凹模20和凸模30的中轴线重合,而凹模20和凸模30之间形成弯折区,输送带140的末端位于弯折区的正上方,其中将输送带140上皮带的移动方向定为输送带140的长度方向。
使用时,将若干毛刷条放置在输送带140的皮带上,输送带140移动带动毛刷条移动,并由输送带140的末端掉落在凹模20和凸模30之间,接着启动驱动件31,带动凸模30下移至挤压毛刷条,凹模20和凸模30配合,实现对毛刷条挤压成型。
参照图1和图2,为了使得每次都是凹模20和凸模30对单个毛刷条进行挤压成型,增加弯折的毛刷条的精确度,在工作架10上焊接固定有固定板,固定板上通过螺栓固定安装有挡位气缸150,挡位气缸150输出端固定有抵接板151。抵接板151位于输送带140移动方向的末端,且抵接板151的顶壁与输送带140的皮带顶壁齐平,挡位气缸150能够驱动抵接板151抵接在输送带140的皮带上。当输送带140的机架上固定有支架170,支架170固定有挡杆160,挡杆160位于输送带140的上方,且挡杆160到输送带140的皮带上表面的距离等于一个毛刷条的厚度。
使用时,先利用挡位气缸150驱动抵接板151向远离输送带140的方向移动,使得抵接板151到输送带140的距离大于一个毛刷条的厚度,输送带140带动毛刷条向靠近工作架10的方向移动,当毛刷条移动至挡杆160处时,此时毛刷条需要通过挡杆160的下方,挡杆160起到限制作用,对毛刷条进行筛分,使得单个毛刷条通过挡杆160,并使得毛刷条从输送带140的末端穿过抵接板151和输送带140之间掉落到凸模30和凹模20之间,此时启动挡位气缸150,使得抵接板151抵接在输送带140上,挤压输送带140,从而限制输送带140转动,即毛刷条停止移动,使得不会有多余的毛刷条从输送带140上掉落下来,从而使得每次凸模30和凹模20之间仅会有一个毛刷条进行弯折,重复以上步骤,可实现毛刷条的自动上料。
参照图1和图2,在工作架10上设有用于将毛刷条限制在凸模30和凹模20之间的限位组件40,其中限位组件40通过移动组件50与工作架10连接,移动组件50包括支撑平台53和推进气缸54,支撑平台53置于工作架10的上表面,并可在工作架10上沿垂直于凹模20中轴线的方向移动,具体的,在实施例一中,凹模20是通过安装板固定在工作架10上的,支撑平台53位于凹模20的下方,凹模20的底壁与支撑平台53的上表面接触,而凹模20和凸模30在同一水平面内,即凸模30的底壁也与支撑平台53的上表面接触且可在支撑平台53上移动。
参照图1和图2,推进气缸54通过螺栓固定安装在工作架10上,推进气缸54的输出端与支撑平台53的侧壁固定,推进气缸54用于驱动支撑平台53在工作架10上沿垂直于凹模20中轴线的方向移动。
参照图1和图2,限位组件40包括定位气缸44和定位块45,定位气缸44通过螺栓固定安装在支撑平台53的侧壁上,定位气缸44的输出端与定位块45固定,定位块45的底壁与支撑平台53的上表面接触,且定位块45可通过定位气缸44驱动,在支撑平台53的上表面沿垂直于凹模20中轴线的方向移动。
当输送带140带动毛刷条掉落在支撑平台53上后,且位于凹模20和凸模30之间,接着启动定位气缸44,使得定位块45推动毛刷条移动,改变毛刷条相对凹模20中轴线的位置,此时毛刷条的中心偏移凸模30的中轴线。然后启动驱动件31,使得凸模30在支撑平台53的上表面向靠近凹模20的方向移动,直至凸模30和凹模20相互挤压毛刷条,实现对毛刷条的偏心弯折。此时毛刷条的弯曲度已经接近所需标准,但金属材质的毛刷条会小幅度的恢复形变,从而使得弯曲度未能达标,且毛刷条弯折中心点的位置不对。
此后,利用驱动件31使得凸模30复位后,毛刷条失去挤压力,即放置在支撑平台53上,此时启动推进气缸54,推动支撑平台53沿垂直于凹模20中轴线的方向移动,从而带动毛刷条移动,使得毛刷条的中心点移动至凹模20的中轴线上,然后再次启动驱动件31,实现凸模30和凹模20对毛刷条的二次挤压成型。从而修缮第一次挤压成型后的小幅形变,且调整毛刷条弯折点的位置。上述通过对毛刷条两次不同挤压点位的挤压成型,即首次挤压致使毛刷条的弯曲度基本符合要求,第二次挤压对毛刷条的弯折中心点进行修缮,同时对弯曲度进行小幅调整,使得毛刷条最终的弯曲度的精确度较高。
参照图1和图2,当毛刷条受两次弯折完成后,再次启动定位气缸44,使得定位块45移动至与毛刷条的端壁抵接,并推动毛刷条沿垂直于凹模20中轴线的方向移动,直至弯折完成的毛刷条移动出凹模20和凸模30之间,实现毛刷条的自动下料。接着利用定位气缸44使得定位块45复位,利用输送带140再实现毛刷条的自动上料,操作便捷。
本申请实施例一的一种毛刷条折弯装置的实施原理为:使用时,先利用挡位气缸150驱动抵接板151向远离输送带140的方向移动,再驱动输送带140转动,带动毛刷条向靠近工作架10的方向移动,当毛刷条移动至挡杆160处时,挡杆160对毛刷条进行筛分,使得单个毛刷条通过挡杆160,并使得毛刷条从输送带140的末端掉落到凸模30和凹模20之间,此时利用挡位气缸150将抵接板151抵接在输送带140上,使得输送带140停止工作。
接着启动定位气缸44,与落在凸模30和凹模20之间的毛刷条使得定位块45推动毛刷条移动,改变毛刷条相对凹模20中轴线的位置,此时毛刷条的中心偏移凸模30的中轴线。然后启动驱动件31,使得凸模30在支撑平台53的上表面向靠近凹模20的方向移动,直至凸模30和凹模20相互挤压毛刷条,实现对毛刷条的偏心弯折。接着利用驱动件31使得凸模30复位后,毛刷条失去挤压力,即放置在支撑平台53上。
此时启动推进气缸54,推动支撑平台53沿垂直于凹模20中轴线的方向移动,从而带动毛刷条移动,使得毛刷条的中心点移动至凹模20的中轴线上,然后再次启动驱动件31,实现凸模30和凹模20对毛刷条的二次挤压成型,并修缮第一次挤压成型后的小幅形变,且调整毛刷条弯折点的位置。
实施例二:
为便于理解和描述,本申请实施例二与实施例一的区别点在于:
参照图3、图4和图5,移动组件50包括移动板51和移动气缸52,移动板51竖直设置在工作架10远离凹模20的一侧上,且与工作架10平行,移动板51上设有移动块,移动块嵌设在工作架10的侧壁上,并可在工作架10上沿垂直于凹模20中轴线的方向移动。移动气缸52通过螺栓固定在工作架10的侧壁上,移动气缸52的输出端与移动板51的侧壁固定,用于驱动移动板51移动。
参照图4和图5,限位组件40包括转动齿轮41、两个转动齿条42和两个限位板43,转动齿轮41竖直设置,且转动连接在移动板51远离工作架10的一侧上,转动齿条42的侧壁上设有滑块,移动板51远离工作架10的一侧上沿垂直于凹模20中轴线的方向开设有滑槽,滑块插设在滑槽中并可在滑槽中移动。两个转动齿条42均沿滑槽的长度方向布设,转动齿轮41位于两个转动齿条42之间,且两个转动齿条42以转动齿轮41的圆心为中心呈中心对称。各转动齿条42远离转动齿轮41的一端均固定有限位杆421,限位杆421贯穿限位板43,穿设工作架10,使得限位杆421远离转动齿条42的一端伸至工作架10远离移动板51的一侧,限位杆421的该端与限位板43固定连接,限位板43竖直设置,且两个限位板43眼垂直于凹模20中轴线的方向布设。
初始状态下,移动板51带着转动齿轮41的中心偏离凸模30的中轴线,当毛刷条置于弯折区后,驱动转动齿轮41转动,使得两个转动齿条42带动相应的限位板43同时向转动齿轮41的方向移动,直至两个限位板43相互靠近的一侧均与毛刷条的端部抵接,对毛刷条起到限位作用,使得毛刷条在凹模20上定位,因两个限位板43之间距离的中心始终对应转动齿轮41的中心,从而使得此时毛刷条的中点对准转动齿轮41的中心,即偏移凸模30的中轴线。接着启动气缸,使得凸模30对毛刷条进行第一次挤压成型,此时毛刷条的弯曲度已经接近所需标准,但凸模30上移至与毛刷条分离后,金属材质的毛刷条会小幅度的恢复形变,从而使得弯曲度未能达标,且毛刷条弯折中心点的位置不对。
参照图4和图5,此后,启动移动气缸52,驱动移动板51带着整个限位组件40水平移动,使得转动齿轮41的中心移动至凸模30的中轴线上,从而使得毛刷条的中心对准凸模30的中心,然后再次启动气缸,实现对毛刷条的二次挤压成型,从而修缮第一次挤压成型后的小幅形变,且调整毛刷条弯折点的位置。上述通过对毛刷条两次不同挤压点位的挤压成型,即首次挤压致使毛刷条的弯曲度基本符合要求,第二次挤压对毛刷条的弯折中心点进行修缮,同时对弯曲度进行小幅调整,使得毛刷条最终的弯曲度的精确度较高。
参照图4,因限位板43移动的最小距离即为转动齿条42上相邻齿之间的距离,若此时限位板43与毛刷条端部之间的距离小于限位板43可移动的最小距离时,使得限位板43未能对毛刷条起到限位作用。为了增加对毛刷条限位的精度,在限位板43相对的一侧上贯穿开设有安装孔431,安装孔431中适配穿设有调节板80,两个调节板80相互靠近的一侧可与毛刷条的端部抵接,且两个调节板80之间距离的中心对准转动齿轮41的中心。安装孔431的内壁上贯穿开设有调节孔432,调节孔432中插设有调节杆90,调节杆90与调节孔432的内壁螺纹连接,调节杆90的一端与调节板80的侧壁抵接。
将调节杆90向远离调节板80的方向调节,使得调节杆90的端部与调节板80的侧壁分离,使得调节板80可在安装孔431中移动,接着同时将两个调节板80向靠近毛刷条的方向移动相同的距离,直至调节板80的侧壁与毛刷条的端部抵接,将毛刷条限制在两个调节板80之间,此时毛刷条的中心仍与转动齿轮41的中心对准。再将调节杆90向调节板80的方向调节,使得调节杆90重新将调节板80抵紧在安装孔431的内壁上,调节板80增加移动的精度,使得对毛刷条的限位更加精确稳固。
参照图5和图6,转动齿轮41上设有用于驱动转动齿轮41转动的转动组件60,转动组件60包括转动杆61和转动套62,转动杆61与转动齿轮41同轴固定,转动杆61上沿转动杆61的长度方向开设有转动槽611,转动槽611为螺旋型。转动套62适配套设在转动杆61上,转动套62的内壁上固定有转动块621,转动块621插设在转动槽611中,并可在转动槽611中移动。
将转动套62向远离移动板51的方向移动时,使得转动块621在转动槽611中移动,转动块621的侧壁与转动槽611的内壁抵接,起到限制导向的作用,使得转动块621仅可沿转动槽611的轨迹移动,即转动块621移动,对转动槽611的内壁施加斜向的力,从而使得转动杆61以转动杆61的中轴线为轴转动,进而带动转动齿轮41转动,驱动转动齿条42移动。
参照图7和图8,在毛刷条挤压成型的过程中,毛刷条整体的长度会变短,为了使得调节板80能够始终与毛刷条的端部抵接,即始终对毛刷条起到限制作用,在工作架10上设有设有用于驱动转动套62平移的抵紧机构70,抵紧机构70包括用于夹持转动套62的夹持组件71和用于驱动夹持组件71移动的滑移组件72、其中夹持组件71设于移动板51上。
参照图8和图9,夹持组件71包括两个夹持杆711和两个夹持板713,夹持杆711水平设置,且垂直于移动板51,两个夹持杆711位于转动齿轮41的两侧,且以转动齿轮41的中轴线为轴对称,夹持杆711的一端插设在移动板51中并可在移动板51上沿夹持杆711的长度方向移动。夹持杆711上设置复位弹簧110,复位弹簧110的一端与移动板51固定,另一端通过安装板与夹持杆711固定。限位弹簧施加将夹持杆711向靠近工作架10的方向推进的力,实现夹持杆711在移动板51上的安装。
参照图9,夹持杆711远离移动板51的一端设有扭簧712,扭簧712的一端与夹持杆711固定,另一端与夹持板713的中部固定,具体的扭簧712与夹持板713的连接处位于两个夹持板713相互远离的一侧,初始状态下,两个夹持板713的顶部在扭簧712的作用下相互靠近。
在开始将毛刷条限制在两个调节板80之间,即在凹模20上定位时,直接转动转动杆61,使得转动套62随着转动杆61的转动而转动,从而使得转动套62下转动杆61上的位置不变。使得转动套62始终位于两个夹持板713之间。
参照图6和图7,滑移组件72包括滑移板722和滑移块723,滑移板722嵌设在移动板51内,并可在移动板51中上下移动,滑移板722沿移动板51的移动方向布设,滑移板722板靠近工作架10的一侧沿滑移板722的长度方向开设有滑移槽,在凸模30的侧壁上固定有滑移杆721,滑移杆721贯穿工作架10,并插设进移动板51中,滑移杆721远离凸模30的一端固定有固定块插设在滑移槽中,并可在滑移槽中移动。当移动气缸52驱动移动板51移动时,带动移动板51中的滑移板722移动,而凸模30是固定不动的,从而使得固定块在滑移槽中移动,不会对移动板51的移动造成干涉。
参照图7和图8,夹持杆711靠近工作架10的一端切削有导向面7111,导向面7111远离夹持板713的一端向下倾斜设置,导向面7111与滑移杆721连通,且在初始状态下位于滑移杆721的正下方。移动板51上设有连接杆130,连接杆130为倒C型,且连接杆130的一端与滑移板722固定,另一端与滑移块723固定,为了增强连接杆130的稳定性,在连接杆130的弯折处均固定有加强筋进行加强。滑移块723位于转动套62的正上方,且夹持板713的顶端设有滑移面,滑移面位于两个夹持板713相互靠近的一侧上,便于滑移块723插入两个夹持板713之间
当驱动件31驱动凸模30下移,滑移杆721带动滑移板722下移,同时连接杆130也带着滑移块723一同下移,直至滑移块723移动至与两个夹持板713的顶端,并由两个夹持板713的顶部插入两个夹持板713之间,夹持板713在扭簧712的作用下始终与滑移块723的侧壁抵接。凸模30继续连带着滑移块723继续下移,从而将两个夹持板713撑开,扭簧712发生形变,使得容纳槽7131的内壁与转动套62的侧壁接触,此时滑移板722移动至与毛刷条的顶壁抵接,同时滑移板722与导向面7111抵接,凸模30继续下移,使得滑移块723继续撑开两个夹持板713,从而使得两个夹持板713挤压转动套62,实现夹持固定住转动套62。
而夹持杆711受复位弹簧110的影响,使得导向面7111与滑移板722抵接,凸模30下移的同时,使得滑移板722在导向面7111上滑移,导向面7111起到导向作用,克服复位弹簧110的弹力,使其形变,从而驱动夹持杆711水平移动,带动两个夹持板713夹持住转动套62向远离移动板51的方向移动,实现转动杆61带动转动齿轮41转动,即毛刷条弯折过程中,转动齿条42带动限位板43以及调节板80移动,对毛刷条进行进一步的限制。
参照图9,为了增加夹持板713夹持固定转动套62的稳固性,在夹持板713相互靠近的一侧开设有与转动套62相适配的容纳槽7131,其中转动套62的侧壁上和容纳槽7131的内壁上均固定有若干橡胶材质的防滑条120,防滑条120沿转动杆61的长度方向布设。
当夹持板713转动至与转动套62抵接时,容纳槽7131的内壁抵紧转动套62,防滑条120增加容纳槽7131内壁和转动套62侧壁的粗糙程度,进而增大容纳槽7131内壁与转动套62之间的摩擦力,进一步增加夹持固定转动套62的稳固性。
本申请实施例二的一种毛刷条折弯装置的实施原理为:初始状态下,移动板51带着转动齿轮41的中心偏离凸模30的中轴线,当毛刷条置于弯折区后,驱动转动齿轮41转动,使得两个转动齿条42带动相应的限位板43同时向转动齿轮41的方向移动,直至两个限位板43相互靠近的一侧均与毛刷条的端部抵接,对毛刷条起到限位作用,使得毛刷条在凹模20上定位,因两个限位板43之间距离的中心始终对应转动齿轮41的中心,从而使得此时毛刷条的中点对准转动齿轮41的中心,即偏移凸模30的中轴线。接着启动气缸,使得凸模30对毛刷条进行第一次挤压成型,此时毛刷条的弯曲度已经接近所需标准,但凸模30上移至与毛刷条分离后,金属材质的毛刷条会小幅度的恢复形变,从而使得弯曲度未能达标,且毛刷条弯折中心点的位置不对。
此后,启动移动气缸52,驱动移动板51带着整个限位组件40水平移动,使得转动齿轮41的中心移动至凸模30的中轴线上,从而使得毛刷条的中心对准凸模30的中心,然后再次启动气缸,实现对毛刷条的二次挤压成型,从而修缮第一次挤压成型后的小幅形变,且调整毛刷条弯折点的位置。上述通过对毛刷条两次不同挤压点位的挤压成型,即首次挤压致使毛刷条的弯曲度基本符合要求,第二次挤压对毛刷条的弯折中心点进行修缮,同时对弯曲度进行小幅调整,使得毛刷条最终的弯曲度的精确度较高。
在以上弯折毛刷条的过程中,毛刷条的长度会变短,而限位板43受抵紧机构70的作用,始终与毛刷条的端部抵接,从而使得毛刷条在其长度方向上不会出现移动的余量,仍能对毛刷条起到限制作用,进一步增加了毛刷条折弯成型的精确性。
以上均为本申请的较佳实施例,并非依此限制本申请的保护范围,故:凡依本申请的结构、形状、原理所做的等效变化,均应涵盖于本申请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10)

1.一种毛刷条折弯装置,用于弯折毛刷条,其特征在于,包括:
工作架(10),水平设置;
凹模(20),固定在所述工作架(10)上;
凸模(30),设于所述工作架(10)上,且位于所述凹模(20)的一侧,所述凸模(30)由驱动件(31)驱动,能够在所述工作架(10)上向靠近或远离凹模(20)的方向移动,所述凸模(30)和凹模(20)之间形成用于放置毛刷条的弯折区;
移动组件(50),所述移动组件(50)滑动连接在所述工作架(10)上,并在所述工作架(10)上沿垂直于所述凹模(20)中轴线的方向移动;
限位组件(40),设于所述移动组件(50)上,所述移动组件(50)用于驱动所述限位组件(40)带动毛刷条向靠近或远离凹模(20)中轴线的方向移动。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毛刷条折弯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移动组件(50)包括:
支撑平台(53),滑动连接在工作架(10)上,所述支撑平台(53)位于凹模(20)和凸模(30)的下方,且所述凸模(30)能够在支撑平台(53)的上表面移动,弯折区位于所述支撑平台(53)上;
推进气缸(54),设于所述工作架(10)上,所述推进气缸(54)的输出端与支撑平台(53)固定连接,所述推进气缸(54)用于驱动支撑平台(53)向靠近或远离凹模(20)中轴线的方向移动。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毛刷条折弯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限位组件(40)包括:
定位气缸(44),固定在所述支撑平台(53)上;
定位块(45),固定在所述定位气缸(44)的输出端上,并位于所述支撑平台(53)上,所述定位块(45)能够与毛刷条抵接,由所述定位气缸(44)驱动向靠近或远离凹模(20)中轴线的方向移动。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毛刷条折弯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输送带(140),水平设置且位于所述工作架(10)的上方,所述输送带(140)移动方向的末端位于弯折区的正上方;
抵接板(151),位于所述输送带(140)移动方向的末端,所述抵接板(151)由挡位气缸(150)驱动能够与输送带(140)抵接以限制输送带(140)移动,所述挡位气缸(150)与工作架(10)固定连接;
挡杆(160),通过支架(170)固定在输送带(140)的上方,所述挡杆(160)到输送带(140)上表面的距离等于毛刷的厚度,用于控制单个毛刷条通过。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毛刷条折弯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限位组件(40)包括:
转动齿轮(41),水平设置,且转动连接在所述移动组件(50)上;
两个转动齿条(42),滑动连接在所述移动组件(50)上,所述转动齿条(42)沿水平方向布设并沿垂直于所述凹模(20)中轴线的方向移动,两个所述转动齿条(42)以转动齿轮(41)的圆心为中心呈中心对称,两个所述转动齿条(42)均与转动齿轮(41)相啮合;
两个限位板(43),各所述限位板(43)固定在对应的所述转动齿条(42)上,两个所述限位板(43)以转动齿轮(41)的中轴线为轴对称,两个所述限位板(43)分别位于弯折区的两端。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毛刷条折弯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移动组件(50)包括:
移动板(51),水平设置,且滑动连接在工作架(10)的底壁上,所述移动板(51)可沿垂直于凸模(30)中轴线的方向移动,所述转动齿轮(41)转动连接在移动板(51)上,所述转动齿条(42)滑动连接在移动板(51)上;
移动气缸(52),设于工作架(10)上,所述移动气缸(52)的输出端与移动板(51)固定,用于驱动所述移动板(51)移动。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毛刷条折弯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转动齿轮(41)连接有用于驱动转动齿轮(41)转动的转动组件(60),所述转动组件(60)包括:
转动杆(61),所述转动杆(61)与转动齿轮(41)同轴固定,所述转动杆(61)上开设有转动槽(611);
转动套(62),所述转动套(62)套设在转动杆(61)上,所述转动套(62)的内壁上固定有转动块(621),所述转动块(621)插设在转动槽(611)中并在转动槽(611)中移动,以驱动所述转动杆(61)转动。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毛刷条折弯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工作架(10)上设有抵紧机构(70),当所述凸模(30)按压毛刷条时,所述抵紧机构(70)用于驱动转动套(62)平移,驱动两个所述限位板(43)相互靠近,所述抵紧机构(70)包括:
夹持组件(71),设于所述移动板(51)上,所述夹持组件(71)用于夹持转动套(62);
滑移组件(72),设于所述凸模(30)上,所述滑移组件(72)移动,驱动夹持组件(71)夹持转动套(62)平移。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毛刷条折弯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夹持组件(71)包括:
两个夹持杆(711),竖直设置,且垂直于所述移动板(51),两个所述夹持杆(711)以转动齿轮(41)的中轴线为轴对称,所述夹持杆(711)的一端插设在移动板(51)中;
两个夹持板(713),各所述夹持板(713)通过扭簧(712)转动连接在对应的夹持杆(711)上,两个所述夹持板(713)以转动齿轮(41)的中轴线为轴对称,所述转动套(62)位于两个所述夹持板(713)之间,所述扭簧(712)用于驱动夹持板(713)与转动套(62)分离。
10.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毛刷条折弯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滑移组件(72)包括:
滑移杆(721),竖直设置于所述凸模(30)的底壁上;
滑移板(722),设于所述移动板(51)内,并在所述移动板(51)内沿平行于凹模(20)的中轴线的方向移动,所述滑移杆(721)远离凸模(30)的一端滑动连接在滑移板(722)上,并在所述滑移板(722)上沿垂直于凹模(20)中轴线移动;
所述夹持杆(711)在移动板(51)上沿夹持杆(711)的长度方向移动,所述夹持杆(711)上设有复位弹簧(110),所述复位弹簧(110)的一端与夹持杆(711)固定,另一端与移动板(51)固定,用于将夹持杆(711)向靠近移动板(51)的方向推进;
所述夹持杆(711)插设在移动板(51)中的一端上设有导向面(7111),所述导向面(7111)远离夹持板(713)的一端向下倾斜设置,当所述滑移板(722)与导向面(7111)抵接,推动所述夹持杆(711)向远离移动板(51)的方向移动;
滑移块(723),所述滑移块(723)通过连接杆(130)与滑移板(722)固定连接,所述滑移块(723)由滑移板(722)驱动至两个夹持板(713)之间,以驱动两个所述夹持板(713)夹持固定转动套(62)。
CN202310904467.8A 2023-07-21 2023-07-21 一种毛刷条折弯装置 Pending CN116833270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10904467.8A CN116833270A (zh) 2023-07-21 2023-07-21 一种毛刷条折弯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10904467.8A CN116833270A (zh) 2023-07-21 2023-07-21 一种毛刷条折弯装置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6833270A true CN116833270A (zh) 2023-10-03

Family

ID=8816704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310904467.8A Pending CN116833270A (zh) 2023-07-21 2023-07-21 一种毛刷条折弯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6833270A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4205433A (en) Electric part insertion method and apparatus
CN111014990B (zh) 一种激光切管机上料机的送管方法
CN109192571B (zh) 一种微动开关全自动组装生产系统及弹片分选上料装置
CN109888596B (zh) 一种用于充电连接头全自动组装的基体上料装置及方法
CN209772625U (zh) 一种汽车保险杠的涂装治具
EP0181840A2 (en) Apparatus for handling and assembling axial electronic components on printed circuit cards
CN113478223B (zh) 一种刀座自动组装机
JP2903815B2 (ja) レーザー溶接用ワーク固定治具
CN109346348B (zh) 一种微动开关全自动组装生产系统及按挚分选上料装置
CN111215557A (zh) 一种ic芯片的引脚加工设备及加工方法
CN116833270A (zh) 一种毛刷条折弯装置
CN213053868U (zh) 数控机床用上下料机械手
CN109396280B (zh) 弯管机中的管材零位定位及托料装置
CN109659792B (zh) 一种充电连接头金属外壳组装的自动化上料装置及方法
CN218555213U (zh) 一种全自动数控自动分选校直系统
CN114515796B (zh) 一种用于电梯导轨矫直装置辅助定位结构
CN209754467U (zh) 一种滑轨组件自动装配机的穿上轨机构
CN112134123B (zh) 一种6 Pin线材公座自动组装机
CN215551047U (zh) 塑料件装配用治具
CN220426730U (zh) 一种链条铆头机
CN111987565A (zh) 一种用于汽车连接器的自动组装机
CN213918692U (zh) 木工排钻悬挂式前排头结构
CN217224212U (zh) 一种温度传感器焊接用对齐并稳定输送装置
CN109638609B (zh) 一种用于充电连接头组装用的复合治具及工作方法
CN109768457B (zh) 一种充电插头外壳的自动化成型装置及方法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