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6830878A - 一种水稻种植用生物有机肥施肥装置 - Google Patents

一种水稻种植用生物有机肥施肥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6830878A
CN116830878A CN202311050993.9A CN202311050993A CN116830878A CN 116830878 A CN116830878 A CN 116830878A CN 202311050993 A CN202311050993 A CN 202311050993A CN 116830878 A CN116830878 A CN 116830878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plate
material injection
inner tube
outer tube
board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311050993.9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6830878B (zh
Inventor
张立爱
许德斌
后培华
许德林
王令翠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Wuhu Jiyue Ecological Agriculture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Wuhu Jiyue Ecological Agriculture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Wuhu Jiyue Ecological Agriculture Co ltd filed Critical Wuhu Jiyue Ecological Agriculture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311050993.9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6830878B/zh
Publication of CN116830878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6830878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6830878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6830878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AHUMAN NECESSITIES
    • A01AGRICULTURE; FORESTRY; ANIMAL HUSBANDRY; HUNTING; TRAPPING; FISHING
    • A01CPLANTING; SOWING; FERTILISING
    • A01C23/00Distributing devi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liquid manure or other fertilising liquid, including ammonia, e.g. transport tanks or sprinkling wagons
    • A01C23/04Distributing under pressure; Distributing mud; Adaptation of watering systems for fertilising-liquids
    • AHUMAN NECESSITIES
    • A01AGRICULTURE; FORESTRY; ANIMAL HUSBANDRY; HUNTING; TRAPPING; FISHING
    • A01CPLANTING; SOWING; FERTILISING
    • A01C15/00Fertiliser distributors

Landscapes

  • Life Sciences & Earth Sciences (AREA)
  • Soil Sciences (AREA)
  • Environmental Sciences (AREA)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Water Supply & Treatment (AREA)
  • Fertilizing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水稻种植用生物有机肥施肥装置,涉及水稻施肥技术领域,包括后桥板和前桥转向机构,所述后桥板和前桥转向机构之间等间距高低错位式均匀分布有升降板,本方案实现了对多组秧苗的同步定向施肥,而且在装置整体行走过程中即可实现施肥,简单高效,同时不需要外设驱动设备,利用装置行走动力实现整个施肥过程,符合节能环保的绿色理念,此外,对现有技术中的定点施肥进行了改进和优化,采用了与“跨步”结合的环绕式定点施肥方式,使得肥料能够在秧苗根系处等角度定点分布,不仅施肥效率高,而且保证了秧苗根系能够均匀受到肥料的滋养,避免了秧苗根系受肥不均匀导致成熟后稻杆易发生折断或者倾倒的问题。

Description

一种水稻种植用生物有机肥施肥装置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水稻施肥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水稻种植用生物有机肥施肥装置。
背景技术
水稻,别名稻、稻子、稻谷,禾本科稻属谷类作物,传统的水稻种植较为依靠人工,往往是通过人工依次插入排布水稻苗也称秧苗,而随着插秧机的问世,机械化水稻种植也逐渐走上舞台,通过插秧机能够机械化的将秧苗等距排布在稻田内,具有排布均匀,省时省力的高效插秧效率。
水稻种植是一种常见的农业种植活动,而水稻大多种植于水分较多,较为泥泞的土壤内,经过一段时间的生长,水稻上便会结出稻穗,而将稻穗经过处理之后便可以得到人们的米粒主食,在此期间,需要对稻田内的水稻进行多次施肥以保证稻穗的吸收足够的养分,施肥主要集中在水稻生长的前中期,主要肥料为生物有机肥,而生物有机肥最先为固态颗粒,但是固态颗粒具有不便吸收的缺点,因此逐渐衍生出一种高浓度的液态生物有机肥以保证水稻根部可以充分吸收,而最早的施肥方式正如大家所知,就是通过喷壶的方式,也有在翻地时将肥料混入田里,主要依靠的是人工,存在效率低,肥料吸收率低,劳动强度大的缺点。
如公开号为CN115777316A的专利文献提出的一种水稻种植用生物有机肥施肥装置,分别设置有行走机构、通料机构和驱动机构,在行走机构带动导料管移动时,导料管能够插接于水稻植株附近的田地里,并且通过土对刮片的挤压,使得刮片向导料管靠拢,进而带动导向管沿着导料管向靠近固定管的一端滑动,进而驱动活动管转动,活动管转动时能够利用活动管端部的转刀钻出施肥坑,并且活动管转动后能够导通出料口,使得肥料能够流入施肥坑内,渗入水稻植株根系处,从而达到定点施肥的效果,有效解决了人工施肥存在的效率低,肥料利用率低,劳动强度大的问题。
但是,上述技术在解决传统人工施肥存在的效率低,肥料利用率低,劳动强度大问题的同时也衍生出了新的问题,即,当驱动组件入土后,导料机构启动,实现了定点挖坑施肥的效果,但是驱动组件的挖坑位置始终只能在水稻根系外围的某一处,虽然具有肥料流失率低、利用率高的优点,但是对于水稻来说肥料的输入方向有且仅有挖坑位置那一处,而水稻根系外围别处没有肥料输入,这就导致水稻一侧营养旺盛,水稻另一侧营养缺乏,据世界农业研究机构调查实验结论:养料吸收不均匀是水稻成熟后易发生倾倒的主要原因之一(水稻一侧长的好偏重,一侧长的不好偏轻)。
针对上述问题,急需在原有水稻种植用生物有机肥施肥装置的基础上进行创新设计。
发明内容
本发明技术方案针对现有技术解决方案过于单一的技术问题,提供了显著不同于现有技术的解决方案,具体地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水稻种植用生物有机肥施肥装置,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提出的当驱动组件入土后,导料机构启动,实现了定点挖坑施肥的效果,但是驱动组件的挖坑位置始终只能在水稻根系外围的某一处,虽然具有肥料流失率低、利用率高的优点,但是对于水稻来说肥料的输入方向有且仅有挖坑位置那一处,而水稻根系外围别处没有肥料输入,这就导致水稻一侧营养旺盛,水稻另一侧营养缺乏,据世界农业研究机构调查实验结论:养料吸收不均匀是水稻成熟后易发生倾倒的主要原因之一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水稻种植用生物有机肥施肥装置,包括后桥板和前桥转向机构,所述后桥板和前桥转向机构之间等间距高低错位式均匀分布有升降板,且相邻两个所述升降板之间的空隙内均设置有注料板、右侧轮、左侧轮和弧形外管,并且注料板固定于升降板的上表面,所述弧形外管的空腔内匹配设置有环形内管,所述环形内管和弧形外管均连接有注料转板,且右侧轮与环形内管之间分别设置有右转板和右横板,并且左侧轮与弧形外管之间分别连接有左转板和左横板,所述注料板用以固定连接相邻两侧右侧轮和左侧轮的公共轴,且注料板、右侧轮、右转板和右横板之间设置有恒压导料通道组件,并且左横板、右横板和弧形外管之间安装有错位偏移驱动式注料组件。
优选的,所述右转板在右侧轮的一侧等角度分布有三组,且左横板在左侧轮的一侧等角度分布有三组,并且相邻两个升降板之间的三个所述弧形外管均与地平线保持平行。
优选的,所述后桥板和前桥转向机构的相对面均开设有与升降板两端适配的滑槽,且升降板的两端分别滑动设置于两个滑槽的内部,所述升降板两端的上表面均倒置有阻尼器,且两个阻尼器的底座分别固定于后桥板和前桥转向机构的相对面,所述阻尼器的外壁缠绕有复位弹簧,且两个所述复位弹簧的下端均固定于升降板的上表面,并且两个所述复位弹簧的上端分别焊接于后桥板和前桥转向机构的相对面。
优选的,所述升降板的上方纵向设置有从动轴,且从动轴两侧的支撑板分别固定于两侧升降板的上表面,所述从动轴的外壁等间距设置有第一皮带,且第一皮带的另一端套设于右侧轮和左侧轮之间公共轴的外壁上,所述从动轴的两端对称设置有第二皮带,且两个所述第二皮带的另一端分别套设于靠近升降板的同一支撑轮两端,所述第二皮带的外表面贴合设置有支撑件固定于后桥板上表面的第一压紧轮,且第二皮带的内表面贴合设置有第二压紧轮,并且第二压紧轮的支撑件与第一压紧轮的支撑件之间通过涡旋弹簧转动连接。
优选的,所述恒压导料通道组件包括注料板、注料管和恒压注料机,且后桥板的上表面固定安装有恒压注料机,所述注料板靠近后桥板的一侧连接有注料管的一端,且注料管的另一端连接于恒压注料机的恒压出料口;
所述相邻两侧右侧轮和左侧轮之间公共轴均通过密封轴承与注料板构成密封式的转动连接结构,所述右侧轮边侧的连接轴通过密封轴承与右转板构成密封式的转动连接结构,所述右转板边侧的连接轴通过密封轴承与右横板构成密封式的转动连接结构,所述右横板上表面的连接轴通过密封轴承与注料转板构成密封式的转动连接结构,所述注料转板下表面的连接轴通过密封轴承与环形内管构成密封式的转动连接结构。
优选的,所述注料板、相邻两侧右侧轮和左侧轮之间的公共轴、右侧轮、右侧轮与右转板之间的连接轴、右转板、右转板与右横板之间的连接轴、右横板、右横板与注料转板之间的连接轴、注料转板、注料转板与环形内管之间的连接轴以及环形内管的内部均开设有可供肥料衡压注入的导料通道。
优选的,所述错位偏移驱动式注料组件包括右导杆、右弹簧、左导杆、左弹簧、连接板、外管通孔、内管通孔和破土插块,且右横板与左横板相对面的内部对称固定有右导杆,并且左横板与右横板相对面的内部对称固定有左导杆,所述相邻的右导杆和左导杆外壁分别套设有连接板的两端,且弧形外管的下端等角度开设有与其内部空腔贯通连接的外管通孔,所述环形内管的下端等角度开设有与弧形外管内壁贴合的内管通孔,且弧形外管下端的外壁等角度固定有破土插块。
优选的,所述右导杆和左导杆的外壁分别缠绕有右弹簧和左弹簧,且右弹簧的两端分别固定于右横板的内壁和连接板的一侧,并且左弹簧的两端分别固定于左横板的内壁和连接板的另一侧,所述内管通孔与外管通孔为错位设置,且破土插块与外管通孔为错位设置。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
本发明采用独特的“跨步”行走方式,使每阶段的弧形外管都能对应每组秧苗,在不间断行走期间就能实现环绕根系式的定点施肥且不会伤害秧苗,大致步骤为(具体请见工作原理):
第一步:弧形外管扣在秧苗上,装置整体移动时,支撑轮、从动轴、所有的右侧轮以及所有的左侧轮会同步进行顺时针旋转,而当右侧轮和左侧轮同步进行旋转时,在两侧右转板和左转板的支撑限位相互作用下,右横板和左横板会始终保持平移式旋转,从而使得弧形外管同步进行平移式旋转并能够顺利扣在秧苗上;
第二步:装置“跨步”,弧形外管与环形内管出现相对旋转实现注料,在同样的作用力下,右横板和左横板之间会发生相对移动,而出现偏移的右横板和左横板会通过端部的两个注料转板对弧形外管和环形内管产生不一样的推力作用,从而使得弧形外管和环形内管之间出现不等角度的相对旋转,而当弧形外管和环形内管之间出现相对旋转时,弧形外管内部的外管通孔逐渐与环形内管内部的内管通孔发生重合,从而使得环形内管内部的液态肥料依次通过内管通孔和外管通孔恰好将注料落入破土插块旋转时产生的坑道内,以此将“跨步”时产生的特殊运动转移到右横板和左横板之间偏离上,并将右横板和左横板之间的偏离转移到弧形外管和环形内管之间的相对旋转上,从而在“跨步”期间,达到自动注料的效果,而且肥料会均匀分布在秧苗根系部的周围,达到一种高效定点施肥,并保证秧苗根系受肥均匀;
第三步:“跨步”结束,该环形内管抬起,注料结束,后续环形内管再次扣在下一组秧苗上,以此循环,本方案实现了对多组秧苗的同步定向施肥,而且在装置整体行走过程中即可实现(不间断)施肥,简单高效,同时不需要外设驱动设备,利用装置行走动力实现整个施肥过程,符合节能环保的绿色理念,此外,对现有技术中的定点施肥进行了改进和优化,采用了与“跨步”结合的环绕式定点施肥方式,使得肥料能够在秧苗根系处等角度定点分布,不仅施肥效率高,而且保证了秧苗根系能够均匀受到肥料的滋养,避免了秧苗根系受肥不均匀导致成熟后稻杆易发生折断或者倾倒的问题。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正视安装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俯视安装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升降板、右侧轮和左侧轮等零件的俯视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发明图3中右横板、左横板和弧形外管等零件的放大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发明右横板、左横板和弧形外管等零件的俯视剖面结构示意图;
图6为本发明升降板与后桥板和前桥转向机构的连接结构示意图;
图7为本发明弧形外管与环形内管的俯视剖面结构示意图;
图8为本发明弧形外管的俯视剖面结构示意图;
图9为本发明弧形外管与环形内管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中:1、后桥板;2、升降板;21、阻尼器;22、复位弹簧;3、前桥转向机构;4、注料板;41、注料管;5、右侧轮;51、右转板;52、右横板;53、右导杆;54、右弹簧;6、左侧轮;61、左转板;62、左横板;63、左导杆;64、左弹簧;65、连接板;7、弧形外管;71、环形内管;72、注料转板;73、外管通孔;74、内管通孔;75、破土插块;8、从动轴;81、第一皮带;82、第二皮带;83、支撑轮;84、第一压紧轮;85、第二压紧轮;9、恒压注料机。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请参阅图1-9,本发明提供一种技术方案:一种水稻种植用生物有机肥施肥装置,包括后桥板1和前桥转向机构3,后桥板1和前桥转向机构3之间等间距高低错位式均匀分布有升降板2,且相邻两个升降板2之间的空隙内均设置有注料板4、右侧轮5、左侧轮6和弧形外管7,并且注料板4固定于升降板2的上表面,弧形外管7的空腔内匹配设置有环形内管71,环形内管71和弧形外管7均连接有注料转板72,且右侧轮5与环形内管71之间分别设置有右转板51和右横板52,并且左侧轮6与弧形外管7之间分别连接有左转板61和左横板62,注料板4用以固定连接相邻两侧右侧轮5和左侧轮6的公共轴,且注料板4、右侧轮5、右转板51和右横板52之间设置有恒压导料通道组件,并且左横板62、右横板52和弧形外管7之间安装有错位偏移驱动式注料组件。
右转板51在右侧轮5的一侧等角度分布有三组,且左横板62在左侧轮6的一侧等角度分布有三组,并且相邻两个升降板2之间的三个弧形外管7均与地平线保持平行,利用三组等角度分布的右转板51和左转板61的组合能够保证三个弧形外管7的交替式平移,提高了工作效率。
后桥板1和前桥转向机构3的相对面均开设有与升降板2两端适配的滑槽,且升降板2的两端分别滑动设置于两个滑槽的内部,升降板2两端的上表面均倒置有阻尼器21,且两个阻尼器21的底座分别固定于后桥板1和前桥转向机构3的相对面,阻尼器21的外壁缠绕有复位弹簧22,且两个复位弹簧22的下端均固定于升降板2的上表面,并且两个复位弹簧22的上端分别焊接于后桥板1和前桥转向机构3的相对面。
升降板2的上方纵向设置有从动轴8,且从动轴8两侧的支撑板分别固定于两侧升降板2的上表面,从动轴8的外壁等间距设置有第一皮带81,且第一皮带81的另一端套设于右侧轮5和左侧轮6之间公共轴的外壁上,从动轴8的两端对称设置有第二皮带82,且两个第二皮带82的另一端分别套设于靠近升降板2的同一支撑轮83两端,第二皮带82的外表面贴合设置有支撑件固定于后桥板1上表面的第一压紧轮84,且第二皮带82的内表面贴合设置有第二压紧轮85,并且第二压紧轮85的支撑件与第一压紧轮84的支撑件之间通过涡旋弹簧转动连接,利用从动轴8能够将支撑轮83的旋转作用同步传递至各个轴体上,实现一体化运动,同时利用具有旋转复位功能的第二压紧轮85能够保证在升降板2“跨步”期间时刻压紧第二皮带82,避免第二皮带82出现松弛影响传动效果。
恒压导料通道组件包括注料板4、注料管41和恒压注料机9,且后桥板1的上表面固定安装有恒压注料机9,注料板4靠近后桥板1的一侧连接有注料管41的一端,且注料管41的另一端连接于恒压注料机9的恒压出料口;
相邻两侧右侧轮5和左侧轮6之间公共轴均通过密封轴承与注料板4构成密封式的转动连接结构,右侧轮5边侧的连接轴通过密封轴承与右转板51构成密封式的转动连接结构,右转板51边侧的连接轴通过密封轴承与右横板52构成密封式的转动连接结构,右横板52上表面的连接轴通过密封轴承与注料转板72构成密封式的转动连接结构,注料转板72下表面的连接轴通过密封轴承与环形内管71构成密封式的转动连接结构。
注料板4、相邻两侧右侧轮5和左侧轮6之间的公共轴、右侧轮5、右侧轮5与右转板51之间的连接轴、右转板51、右转板51与右横板52之间的连接轴、右横板52、右横板52与注料转板72之间的连接轴、注料转板72、注料转板72与环形内管71之间的连接轴以及环形内管71的内部均开设有可供肥料衡压注入的导料通道,通过密封轴承连接上述部件,并且在轴体中心处开设通槽,既不会影响各个轴体的旋转,也能够达到液态肥料输送的效果。
错位偏移驱动式注料组件包括右导杆53、右弹簧54、左导杆63、左弹簧64、连接板65、外管通孔73、内管通孔74和破土插块75,且右横板52与左横板62相对面的内部对称固定有右导杆53,并且左横板62与右横板52相对面的内部对称固定有左导杆63,相邻的右导杆53和左导杆63外壁分别套设有连接板65的两端,且弧形外管7的下端等角度开设有与其内部空腔贯通连接的外管通孔73,环形内管71的下端等角度开设有与弧形外管7内壁贴合的内管通孔74,且弧形外管7下端的外壁等角度固定有破土插块75。
右导杆53和左导杆63的外壁分别缠绕有右弹簧54和左弹簧64,且右弹簧54的两端分别固定于右横板52的内壁和连接板65的一侧,并且左弹簧64的两端分别固定于左横板62的内壁和连接板65的另一侧,内管通孔74与外管通孔73为错位设置,且破土插块75与外管通孔73为错位设置,利用破土插块75实现破土引抗,同时利用内管通孔74与外管通孔73的错位实现料口的封闭,同理利用内管通孔74与外管通孔73的重合实现料口的打开。
工作原理:在使用该水稻种植用生物有机肥施肥装置时,首先分析图1、图2和图3,本方案采用独特的平移式旋转方式,保证三组弧形外管7能够进行平移式旋转并随着整体移动进行交替,其中相邻的左侧轮6与右侧轮5之间的结构为一个平移式旋转机构主体,而本方案设置多个左侧轮6与右侧轮5以及其间的平移式旋转机构,相邻两个平移式旋转机构之间的距离为稻苗之间的距离。
如图1、图2和图3所示,当装置整体由左至右移动时(方向为附图中所示的平面方向),两个支撑轮83会同步进行顺时针旋转,而内侧的支撑轮83会通过第二皮带82同步带动从动轴8进行顺时针旋转,同时从动轴8会通过多组长短和角度交替的第一皮带81同步带动多组相邻两侧右侧轮5和左侧轮6之间的公共轴进行同步旋转,总得达到的传动效果为:装置整体移动时,支撑轮83、从动轴8、所有的右侧轮5以及所有的左侧轮6会同步进行顺时针旋转,而当右侧轮5和左侧轮6同步进行旋转时,如图1所示,在两侧右转板51和左转板61的支撑限位相互作用下,右横板52和左横板62会始终保持平移式旋转,从而使得弧形外管7同步进行平移式旋转。
如图1所示,跟随右侧轮5和左侧轮6顺时针旋转的弧形外管7会依次接触到地平面,而图1中最下端的多组弧形外管7恰好将水稻秧苗扣在圆心处,由于图1为正视图因此只能看到三组弧形外管7,实际在空间内,一定范围内的多组水稻秧苗均被扣在弧形外管7的圆心处,且不会伤害到水稻秧苗,此时,如图9所示,弧形外管7下端的多组破土插块75同步插入土壤中,并且环绕秧苗等角度分布一圈,而当弧形外管7触地无法继续旋转时,整体会发生变化,即当当弧形外管7触地时,支撑轮83还在继续向前移动,但是由于弧形外管7触地无法旋转,因此触地弧形外管7上端的右转板51和左转板61会反向将右侧轮5和左侧轮6抬起,由于多组触地弧形外管7的同步作用,多组升降板2及其上部结构会同步被抬起并同步压缩两侧的多组阻尼器21和复位弹簧22,而且多组升降板2及其上部结构在抬起的同时会跟随支撑轮83的移动进行由左至右的移动,因此平移和抬起相结合达到一种独特的行走效果,即“跨步”,类似于机器人行走原理,同时在“跨步”期间,升降板2及其上部结构会对下端触地的多组右横板52和左横板62产生挤压的推动作用力,对比图1和图5,相邻的右横板52和左横板62之间通过两组连接板65进行连接,在弧形外管7阶段,右横板52和左横板62之间保持相对固定的状态不会发生偏移,但是在中部结构抬起移动阶段,右横板52和左横板62受到反向力作用会使右横板52和左横板62之间出现错位,主要原因是两个左弹簧64弹性系数之和不等于两个右弹簧54弹性系数之和,简单来说就是两个左弹簧64弹性大于两个右弹簧54弹性,因此在同样的作用力下,右横板52和左横板62之间会发生相对移动,而出现偏移的右横板52和左横板62会通过端部的两个注料转板72对弧形外管7和环形内管71产生不一样的推力作用,从而使得弧形外管7和环形内管71之间出现不等角度的相对旋转,而当弧形外管7和环形内管71之间出现相对旋转时,如图7、图8和图9所示,弧形外管7内部的外管通孔73逐渐与环形内管71内部的内管通孔74发生重合,从而使得环形内管71内部的液态肥料依次通过内管通孔74和外管通孔73恰好将注料落入破土插块75旋转时产生的坑道内,以此将“跨步”时产生的特殊运动转移到右横板52和左横板62之间偏离上,并将右横板52和左横板62之间的偏离转移到弧形外管7和环形内管71之间的相对旋转上,从而在“跨步”期间,达到自动注料的效果,而且肥料会均匀分布在秧苗根系部的周围,达到一种高效定点施肥,并保证秧苗根系受肥均匀。
如图2和图5所示,当上述弧形外管7内部的外管通孔73逐渐与环形内管71内部的内管通孔74发生重合时,此时恒压注料机9内部混合的具有一定浓度的液态肥料会依次通过注料管41、注料板4、相邻两侧右侧轮5和左侧轮6之间的公共轴、右侧轮5、右侧轮5与右转板51之间的连接轴、右转板51、右转板51与右横板52之间的连接轴、右横板52、右横板52与注料转板72之间的连接轴、注料转板72、注料转板72与环形内管71之间的连接轴以及环形内管71内部开设的导料通道最终经过内管通孔74和外管通孔73排出,而且当“跨步”动作结束后,即图1中最上端的弧形外管7逐渐要覆盖在下一阶段的秧苗上时,“跨步”结束,且注料完成的弧形外管7会逐渐被抬起达到图1中最左侧弧形外管7的位置,而且在抬起期间,在右弹簧54和左弹簧64的复位作用下右横板52和左横板62之间会逐渐复位并带动弧形外管7和环形内管71旋转复位,从而实现外管通孔73与内管通孔74的再次错位并利用弧形外管7的内壁对内管通孔74进行再次封堵。
按照上述循环可实现自动化秧苗的定向施肥,利用独特的“跨步”行走方式,使每阶段的弧形外管7都能对应每组秧苗,对于弧形外管7而言,步骤即为:1、扣在秧苗上;2、装置“跨步”,弧形外管7与环形内管71出现相对旋转实现注料;3、“跨步”结束,该环形内管71抬起,注料结束,后续环形内管71再次扣在下一组秧苗上。以此循环,本方案实现了对多组秧苗的同步定向施肥,而且在装置整体行走过程中即可实现(不间断)施肥,简单高效,同时不需要外设驱动设备,利用装置行走动力实现整个施肥过程,符合节能环保的绿色理念,此外,对现有技术中的定点施肥进行了改进和优化,采用了与“跨步”结合的环绕式定点施肥方式,使得肥料能够在秧苗根系处等角度定点分布,不仅施肥效率高,而且保证了秧苗根系能够均匀受到肥料的滋养,避免了秧苗根系受肥不均匀导致成熟后稻杆易发生折断或者倾倒的问题。
尽管参照前述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了详细的说明,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凡在本发明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8)

1.一种水稻种植用生物有机肥施肥装置,包括后桥板(1)和前桥转向机构(3),其特征在于:所述后桥板(1)和前桥转向机构(3)之间等间距高低错位式均匀分布有升降板(2),且相邻两个所述升降板(2)之间的空隙内均设置有注料板(4)、右侧轮(5)、左侧轮(6)和弧形外管(7),并且注料板(4)固定于升降板(2)的上表面,所述弧形外管(7)的空腔内匹配设置有环形内管(71),所述环形内管(71)和弧形外管(7)均连接有注料转板(72),且右侧轮(5)与环形内管(71)之间分别设置有右转板(51)和右横板(52),并且左侧轮(6)与弧形外管(7)之间分别连接有左转板(61)和左横板(62),所述注料板(4)用以固定连接相邻两侧右侧轮(5)和左侧轮(6)的公共轴,且注料板(4)、右侧轮(5)、右转板(51)和右横板(52)之间设置有恒压导料通道组件,并且左横板(62)、右横板(52)和弧形外管(7)之间安装有错位偏移驱动式注料组件。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水稻种植用生物有机肥施肥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右转板(51)在右侧轮(5)的一侧等角度分布有三组,且左横板(62)在左侧轮(6)的一侧等角度分布有三组,并且相邻两个升降板(2)之间的三个所述弧形外管(7)均与地平线保持平行。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水稻种植用生物有机肥施肥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后桥板(1)和前桥转向机构(3)的相对面均开设有与升降板(2)两端适配的滑槽,且升降板(2)的两端分别滑动设置于两个滑槽的内部,所述升降板(2)两端的上表面均倒置有阻尼器(21),且两个阻尼器(21)的底座分别固定于后桥板(1)和前桥转向机构(3)的相对面,所述阻尼器(21)的外壁缠绕有复位弹簧(22),且两个所述复位弹簧(22)的下端均固定于升降板(2)的上表面,并且两个所述复位弹簧(22)的上端分别焊接于后桥板(1)和前桥转向机构(3)的相对面。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水稻种植用生物有机肥施肥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升降板(2)的上方纵向设置有从动轴(8),且从动轴(8)两侧的支撑板分别固定于两侧升降板(2)的上表面,所述从动轴(8)的外壁等间距设置有第一皮带(81),且第一皮带(81)的另一端套设于右侧轮(5)和左侧轮(6)之间公共轴的外壁上,所述从动轴(8)的两端对称设置有第二皮带(82),且两个所述第二皮带(82)的另一端分别套设于靠近升降板(2)的同一支撑轮(83)两端,所述第二皮带(82)的外表面贴合设置有支撑件固定于后桥板(1)上表面的第一压紧轮(84),且第二皮带(82)的内表面贴合设置有第二压紧轮(85),并且第二压紧轮(85)的支撑件与第一压紧轮(84)的支撑件之间通过涡旋弹簧转动连接。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水稻种植用生物有机肥施肥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恒压导料通道组件包括注料板(4)、注料管(41)和恒压注料机(9),且后桥板(1)的上表面固定安装有恒压注料机(9),所述注料板(4)靠近后桥板(1)的一侧连接有注料管(41)的一端,且注料管(41)的另一端连接于恒压注料机(9)的恒压出料口;
所述相邻两侧右侧轮(5)和左侧轮(6)之间公共轴均通过密封轴承与注料板(4)构成密封式的转动连接结构,所述右侧轮(5)边侧的连接轴通过密封轴承与右转板(51)构成密封式的转动连接结构,所述右转板(51)边侧的连接轴通过密封轴承与右横板(52)构成密封式的转动连接结构,所述右横板(52)上表面的连接轴通过密封轴承与注料转板(72)构成密封式的转动连接结构,所述注料转板(72)下表面的连接轴通过密封轴承与环形内管(71)构成密封式的转动连接结构。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水稻种植用生物有机肥施肥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注料板(4)、相邻两侧右侧轮(5)和左侧轮(6)之间的公共轴、右侧轮(5)、右侧轮(5)与右转板(51)之间的连接轴、右转板(51)、右转板(51)与右横板(52)之间的连接轴、右横板(52)、右横板(52)与注料转板(72)之间的连接轴、注料转板(72)、注料转板(72)与环形内管(71)之间的连接轴以及环形内管(71)的内部均开设有可供肥料衡压注入的导料通道。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水稻种植用生物有机肥施肥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错位偏移驱动式注料组件包括右导杆(53)、右弹簧(54)、左导杆(63)、左弹簧(64)、连接板(65)、外管通孔(73)、内管通孔(74)和破土插块(75),且右横板(52)与左横板(62)相对面的内部对称固定有右导杆(53),并且左横板(62)与右横板(52)相对面的内部对称固定有左导杆(63),所述相邻的右导杆(53)和左导杆(63)外壁分别套设有连接板(65)的两端,且弧形外管(7)的下端等角度开设有与其内部空腔贯通连接的外管通孔(73),所述环形内管(71)的下端等角度开设有与弧形外管(7)内壁贴合的内管通孔(74),且弧形外管(7)下端的外壁等角度固定有破土插块(75)。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一种水稻种植用生物有机肥施肥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右导杆(53)和左导杆(63)的外壁分别缠绕有右弹簧(54)和左弹簧(64),且右弹簧(54)的两端分别固定于右横板(52)的内壁和连接板(65)的一侧,并且左弹簧(64)的两端分别固定于左横板(62)的内壁和连接板(65)的另一侧,所述内管通孔(74)与外管通孔(73)为错位设置,且破土插块(75)与外管通孔(73)为错位设置。
CN202311050993.9A 2023-08-21 2023-08-21 一种水稻种植用生物有机肥施肥装置 Active CN116830878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11050993.9A CN116830878B (zh) 2023-08-21 2023-08-21 一种水稻种植用生物有机肥施肥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11050993.9A CN116830878B (zh) 2023-08-21 2023-08-21 一种水稻种植用生物有机肥施肥装置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6830878A true CN116830878A (zh) 2023-10-03
CN116830878B CN116830878B (zh) 2024-03-26

Family

ID=8816740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311050993.9A Active CN116830878B (zh) 2023-08-21 2023-08-21 一种水稻种植用生物有机肥施肥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6830878B (zh)

Citations (1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A2235946A1 (en) * 1995-11-01 1997-05-09 Benest Engineering Limited Agricultural and other spraying systems
GB0118529D0 (en) * 2001-07-30 2001-09-19 Webb Derek Irrigation/fertilisation system
JP2002360025A (ja) * 2001-06-12 2002-12-17 Mitsubishi Agricult Mach Co Ltd 施肥機における肥料の繰出し量調節機構
WO2012024797A1 (en) * 2010-08-24 2012-03-01 Degelman Industries Ltd Materials spreader
CN209806448U (zh) * 2019-03-27 2019-12-20 三明市丰隆农业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水稻施肥机
CN111802029A (zh) * 2020-07-17 2020-10-23 付东梅 一种拖拉式播种施肥设备
CN111955120A (zh) * 2020-08-27 2020-11-20 芜湖星之原工业设计有限公司 一种自走式定量播撒肥料装置及工作方法
CN112020976A (zh) * 2020-09-25 2020-12-04 塔里木大学 一种番茄黄沙无土栽培水肥一体化精准穴施装置
CN214800712U (zh) * 2021-07-27 2021-11-23 江西省红壤研究所 一种水稻插秧施肥一体装置
CN216722080U (zh) * 2022-03-04 2022-06-14 丰宁满族自治县金地源农业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马铃薯种植用追肥器
CN114846975A (zh) * 2022-03-03 2022-08-05 常小周 一种便捷式园林施肥器
CN115777316A (zh) * 2022-12-27 2023-03-14 刘超 一种水稻种植用生物有机肥施肥装置
CN116420482A (zh) * 2023-05-26 2023-07-14 安徽盛世牡丹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高效牡丹种植便携式施肥打孔装置

Patent Citations (1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A2235946A1 (en) * 1995-11-01 1997-05-09 Benest Engineering Limited Agricultural and other spraying systems
JP2002360025A (ja) * 2001-06-12 2002-12-17 Mitsubishi Agricult Mach Co Ltd 施肥機における肥料の繰出し量調節機構
GB0118529D0 (en) * 2001-07-30 2001-09-19 Webb Derek Irrigation/fertilisation system
WO2012024797A1 (en) * 2010-08-24 2012-03-01 Degelman Industries Ltd Materials spreader
CN209806448U (zh) * 2019-03-27 2019-12-20 三明市丰隆农业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水稻施肥机
CN111802029A (zh) * 2020-07-17 2020-10-23 付东梅 一种拖拉式播种施肥设备
CN111955120A (zh) * 2020-08-27 2020-11-20 芜湖星之原工业设计有限公司 一种自走式定量播撒肥料装置及工作方法
CN112020976A (zh) * 2020-09-25 2020-12-04 塔里木大学 一种番茄黄沙无土栽培水肥一体化精准穴施装置
CN214800712U (zh) * 2021-07-27 2021-11-23 江西省红壤研究所 一种水稻插秧施肥一体装置
CN114846975A (zh) * 2022-03-03 2022-08-05 常小周 一种便捷式园林施肥器
CN216722080U (zh) * 2022-03-04 2022-06-14 丰宁满族自治县金地源农业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马铃薯种植用追肥器
CN115777316A (zh) * 2022-12-27 2023-03-14 刘超 一种水稻种植用生物有机肥施肥装置
CN116420482A (zh) * 2023-05-26 2023-07-14 安徽盛世牡丹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高效牡丹种植便携式施肥打孔装置

Non-Patent Citation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Title
胡红;李洪文;王庆杰;何进;张翼夫;陈婉芝;王宪良;: "玉米行间定点扎穴深施追肥机的设计与试验", 农业工程学报, no. 24, 23 December 2016 (2016-12-23), pages 26 - 32 *
陈亚峰;李彩霞;苟俊?;王晨阳;葛兴宴;闫锡超;: "可折叠双辊施肥旋耕机的研究设计", 河北农机, no. 06, 10 June 2020 (2020-06-10), pages 20 - 21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6830878B (zh) 2024-03-26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06620431U (zh) 一种自动扶正大蒜播种机
CN203984984U (zh) 手扶式前驱电动播种机
CN109429596A (zh) 一种农业施肥装置
CN114788445A (zh) 一种苗间自动化补播种施肥机械
CN205357058U (zh) 一种播种施肥一体机
CN101803499B (zh) 一种集中气力式蔬菜精量播种机
CN104025782A (zh) 多用栽植机
CN116830878B (zh) 一种水稻种植用生物有机肥施肥装置
CN105379480B (zh) 自走式水稻直播机
CN203151989U (zh) 一种多功能油菜移栽机
CN105830569A (zh) 一种盐碱地牧草种植机
CN204518396U (zh) 压动式滚刷可调穴播播种施肥器
CN209120634U (zh) 一种半自动组合式大葱移栽机
CN204031790U (zh) 大葱移栽机
CN210298493U (zh) 一种手扶式五行小型大蒜播种机
CN210537397U (zh) 一种用于大葱种植的开沟施肥栽苗覆土一体机
CN207354849U (zh) 一种手扶式农作物种植装置
CN102217444A (zh) 电动撒播一体机
CN216600766U (zh) 一种用于小麦播种的小型单行播种机
CN202931763U (zh) 吸气式精量播种机
CN212970888U (zh) 一种水稻育秧装置
CN205266196U (zh) 自走式水稻直播机
CN215345810U (zh) 一种推动式菜苗种植机
CN219046721U (zh) 一种适用于有机肥和复合肥的排肥装置
CN109937651A (zh) 一种适用于丘陵区黏重土壤的油菜精量直播机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