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6826247B - 液冷板组件、储能装置和用电设备 - Google Patents

液冷板组件、储能装置和用电设备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6826247B
CN116826247B CN202311113985.4A CN202311113985A CN116826247B CN 116826247 B CN116826247 B CN 116826247B CN 202311113985 A CN202311113985 A CN 202311113985A CN 116826247 B CN116826247 B CN 116826247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liquid cooling
cooling plate
hole
flow channel
plate assembly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311113985.4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6826247A (zh
Inventor
田流通
王德帅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Xiamen Hithium Energy Storage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Xiamen Hithium Energy Storage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Xiamen Hithium Energy Storage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Xiamen Hithium Energy Storage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311113985.4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6826247B/zh
Publication of CN116826247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6826247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6826247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6826247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MPROCESSES OR MEANS, e.g. BATTERIES, FOR THE DIRECT CONVERSION OF CHEMICAL ENERGY INTO ELECTRICAL ENERGY
    • H01M10/00Secondary cells; Manufacture thereof
    • H01M10/60Heating or cooling; Temperature control
    • H01M10/61Types of temperature control
    • H01M10/613Cooling or keeping cold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MPROCESSES OR MEANS, e.g. BATTERIES, FOR THE DIRECT CONVERSION OF CHEMICAL ENERGY INTO ELECTRICAL ENERGY
    • H01M10/00Secondary cells; Manufacture thereof
    • H01M10/60Heating or cooling; Temperature control
    • H01M10/62Heating or cooling; Temperature control specially adapted for specific applications
    • H01M10/627Stationary installations, e.g. power plant buffering or backup power supplie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MPROCESSES OR MEANS, e.g. BATTERIES, FOR THE DIRECT CONVERSION OF CHEMICAL ENERGY INTO ELECTRICAL ENERGY
    • H01M10/00Secondary cells; Manufacture thereof
    • H01M10/60Heating or cooling; Temperature control
    • H01M10/64Heating or cooling; Temperature control characterised by the shape of the cells
    • H01M10/647Prismatic or flat cells, e.g. pouch cell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MPROCESSES OR MEANS, e.g. BATTERIES, FOR THE DIRECT CONVERSION OF CHEMICAL ENERGY INTO ELECTRICAL ENERGY
    • H01M10/00Secondary cells; Manufacture thereof
    • H01M10/60Heating or cooling; Temperature control
    • H01M10/65Means for temperature control structurally associated with the cells
    • H01M10/655Solid structures for heat exchange or heat conduction
    • H01M10/6556Solid parts with flow channel passages or pipes for heat exchange
    • H01M10/6557Solid parts with flow channel passages or pipes for heat exchange arranged between the cell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MPROCESSES OR MEANS, e.g. BATTERIES, FOR THE DIRECT CONVERSION OF CHEMICAL ENERGY INTO ELECTRICAL ENERGY
    • H01M10/00Secondary cells; Manufacture thereof
    • H01M10/60Heating or cooling; Temperature control
    • H01M10/65Means for temperature control structurally associated with the cells
    • H01M10/656Means for temperature control structurally associated with the cells characterised by the type of heat-exchange fluid
    • H01M10/6567Liquid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MPROCESSES OR MEANS, e.g. BATTERIES, FOR THE DIRECT CONVERSION OF CHEMICAL ENERGY INTO ELECTRICAL ENERGY
    • H01M10/00Secondary cells; Manufacture thereof
    • H01M10/60Heating or cooling; Temperature control
    • H01M10/65Means for temperature control structurally associated with the cells
    • H01M10/656Means for temperature control structurally associated with the cells characterised by the type of heat-exchange fluid
    • H01M10/6567Liquids
    • H01M10/6568Liquids characterised by flow circuits, e.g. loops, located externally to the cells or cell casing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MPROCESSES OR MEANS, e.g. BATTERIES, FOR THE DIRECT CONVERSION OF CHEMICAL ENERGY INTO ELECTRICAL ENERGY
    • H01M50/00Constructional details or processes of manufacture of the non-active parts of electrochemical cells other than fuel cells, e.g. hybrid cells
    • H01M50/20Mountings; Secondary casings or frames; Racks, modules or packs; Suspension devices; Shock absorbers; Transport or carrying devices; Holders
    • H01M50/204Racks, modules or packs for multiple batteries or multiple cells
    • H01M50/207Racks, modules or packs for multiple batteries or multiple cells characterised by their shape
    • H01M50/209Racks, modules or packs for multiple batteries or multiple cells characterised by their shape adapted for prismatic or rectangular cell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MPROCESSES OR MEANS, e.g. BATTERIES, FOR THE DIRECT CONVERSION OF CHEMICAL ENERGY INTO ELECTRICAL ENERGY
    • H01M50/00Constructional details or processes of manufacture of the non-active parts of electrochemical cells other than fuel cells, e.g. hybrid cells
    • H01M50/20Mountings; Secondary casings or frames; Racks, modules or packs; Suspension devices; Shock absorbers; Transport or carrying devices; Holders
    • H01M50/251Mountings; Secondary casings or frames; Racks, modules or packs; Suspension devices; Shock absorbers; Transport or carrying devices; Holders specially adapted for stationary devices, e.g. power plant buffering or backup power supplie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EREDUCTION OF GREENHOUSE GAS [GHG] EMISSIONS, RELATED TO ENERGY GENERATION, TRANSMISSION OR DISTRIBUTION
    • Y02E60/00Enabling technologies; Technologies with a potential or indirect contribution to GHG emissions mitigation
    • Y02E60/10Energy storage using batteries

Landscapes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Chemical Kinetics & Catalysis (AREA)
  • Electrochemistry (AREA)
  • General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anufacturing & Machinery (AREA)
  • Cooling Or The Like Of Electrical Apparatu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液冷板组件、储能装置和用电设备。该液冷板组件包括:第一液冷板、第二液冷板、支撑件和平衡结构,第一液冷板包括第一折弯部;第二液冷板与第一液冷板层叠设置并通过密封连接部与第一液冷板密封连接,第一液冷板和第二液冷板之间设置有冷却流道,第二液冷板包括第二折弯部,第一折弯部和第二折弯部对应设置;支撑件设置于第一折弯部和第二折弯部之间的冷却流道内,支撑件朝向密封连接部的一端、第一液冷板、第二液冷板和密封连接部之间形成封闭流道;平衡结构设置于支撑件。

Description

液冷板组件、储能装置和用电设备
技术领域
本发明总体来说涉及储能技术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液冷板组件、储能装置和用电设备。
背景技术
随着电池容量的增大以及电池充电效率的提升,对电池的散热要求也越来越高。为了提高对电池的散热效果,现有技术利用液冷板对电池进行散热。
为了避免液冷板较薄导致在折弯时易发生挤压变形,采用增加填充管路的方式减少在折弯过程中出现流道塌陷的情况。然而,当液冷板在焊接生产时,如果在出焊接炉冷却过程中,由于气体具有热胀冷缩的特性,则填充管路附近位置的通道内的气体在出焊接炉之后,冷却体积变小而造成的短时间压强差,使处于液态具有流动性的液态钎料容易从焊接面吸入通道内,从而造成通道堵塞。
发明内容
本发明提供的一种液冷板组件、储能装置和用电设备,减少冷却流道堵塞,换热效果好。
根据本发明的第一个方面,提供了一种液冷板组件,包括:
第一液冷板,所述第一液冷板包括第一折弯部;
第二液冷板,与所述第一液冷板层叠设置并通过密封连接部与所述第一液冷板密封连接,所述第一液冷板和所述第二液冷板之间设置有冷却流道,所述第二液冷板包括第二折弯部,所述第一折弯部和所述第二折弯部对应设置;
支撑件,设置于所述第一折弯部和所述第二折弯部之间的所述冷却流道内,所述支撑件朝向所述密封连接部的一端、所述第一液冷板、所述第二液冷板和所述密封连接部之间形成封闭流道;
平衡结构,设置于所述支撑件,用于平衡所述封闭流道内的压强。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液冷板组件,在第一液冷板的第一弯折部与第二液冷板的第二弯折部之间设置一个支撑件,支撑件能够为第一弯折部和第二弯折部之间的冷却流道的侧壁提供支撑力,防止弯折处的冷却流道发生形变而崩裂,保证冷却流道的一致性。利用平衡结构,可以平衡封闭流道内的压强,避免在出钎焊炉冷却过程中封闭流道存在压强差,降低钎料回流至封闭流道造成堵塞的风险,从而保证冷却流道内换热介质循环的可靠性。
在其中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支撑件内设置有通道,所述通道与所述冷却流道相连通;其中,所述封闭流道通过所述平衡结构与所述通道相连通。
当冷却流道内的换热介质流经第一弯折部和第二弯折部之间的支撑件时,换热介质能够通过加强件的通道流向其余的冷却流道内,利用支撑件内的通道,保证在冷却流道内增设支撑件之后冷却流道的通畅性。由于通道的空间相对比较大,平衡结构起到封闭流道和通道之间中间连通的作用,保证在出钎焊炉冷却过程中封闭流道内压强的平衡性。
在其中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支撑件包括:
第一侧部,与所述第一折弯部朝向所述第二液冷板的一侧相连接;
第二侧部,与所述第二折弯部朝向所述第一液冷板的一侧相连接;
端部,设置于所述第一侧部和所述第二侧部之间并分别与其相连接,所述端部和所述密封连接部对应设置,所述通道设置于所述第一侧部、所述第二侧部和所述端部之间;其中,所述封闭流道设置于所述端部、所述第一液冷板、所述第二液冷板和所述密封连接部之间,所述平衡结构设置于所述端部。
第一侧部的弯曲弧度与第一弯折部的弯曲弧度相同,第二侧部的弯曲弧度与第二弯折部的弯曲弧度相同,使支撑件设置于第一弯折部和第二弯折部之间的冷却流道内时,支撑件的第一侧部和第二侧壁能够贴合冷却流道两侧的侧壁,从而为第一弯折部和第二弯折部之间的冷却流道提供支撑力,防止第一弯折部和第二弯折部之间的冷却流道的侧壁发生形变而出现断裂,保证冷却流道的一致性,保证液冷板的安全性。端部设置于第一侧部和第二侧部之间并分别与其相连接,使第一侧板、第二侧部和端部形成整体结构,端部和密封连接部对应设置,通道设置于第一侧部、第二侧部和端部之间,即第一侧部、第二侧部和端部之间的空腔可作为通道,利于换热介质的流通。
为了避免在出焊接炉冷却过程中封闭流道内部不出现较大的压强差,如果平衡结构设置于第一液冷板、第二液冷板和密封连接部,可能会导致换热介质的泄漏,将平衡结构设置于端部,在改善封闭流道内部压强差的同时,换热介质可以在封闭流道、通道和冷却流道之间流动,不会出现换热介质泄漏至液冷板组件外部的情况,提高液冷板组件的换热可靠性。
在其中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平衡结构包括设置于所述端部的第一通孔。
在支撑件的端部开设第一通孔,使封闭流道不再是完全封闭的空间,封闭流道通过第一通孔与通道相连通,第一通孔起到泄压、平衡和连通的作用,减少在出焊接炉后液态钎料被吸入封闭流道中而造成堵塞的情况。
在其中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一通孔的中心线和所述端部的对称中心面共面设置;或,所述第一通孔的中心线和所述端部的对称中心面呈夹角设置。
将第一通孔的中心线和端部的对称中心面共面设置,即第一通孔的开孔方向为正对并垂直于端部的方向,此时第一通孔和密封连接部沿第三方向正对设置,第一通孔能够直接平衡封闭流道内的压强。还可以,第一通孔的开孔方向并不是正对并垂直于端部的方向,此时第一通孔为斜孔结构,可避免流动的钎料不会直接进入倾斜设置的第一通孔内,从而避免流动的钎料通过第一通孔进入支撑件内的通道内,进一步减少钎料堵塞封闭流道的风险。
在其中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一通孔的数量为多个,多个所述第一通孔沿所述冷却流道的延伸方向间隔设置于所述端部。
由于封闭流道沿冷却流道的延伸方向延伸设置,将多个第一通孔沿冷却流道的延伸方向分布,使封闭流道可对应通过多个第一通孔平衡气压,进一步提高封闭流道的压强平衡效果和防止钎料堵塞效果。
在其中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支撑件包括第三弯折部,所述第三弯折部和所述第一折弯部、所述第二折弯部对应设置,所述第三弯折部沿所述冷却流道的延伸方向呈弧形结构;其中,设置于所述第三弯折部上且相邻两个所述第一通孔的中心分别与所述第三弯折部的圆心之间的连线形成夹角α,10°≤α≤30°。
如果夹角α大于30°,意味着多个第一通孔在第三弯折部的排布比较稀疏,难以满足封闭流道压强平衡的效果;如果夹角α小于10°,意味着多个第一通孔在第三弯折部的排布比较紧密,即第三弯折部上开孔数量比较多,影响支撑件的结构强度。
为此,将夹角α设置于10°和30°之间,在满足封闭流道压强平衡的效果的同时,还可保证支撑件的结构强度。
在其中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支撑件还包括两个平直部,两个所述平直部分别设置于所述第三弯折部沿冷却流道延伸方向的两端;其中,位于所述平直部的相邻两个所述第一通孔之间的距离为L,3mm≤L≤5mm,mm表示毫米。
如果相邻两个第一通孔之间的距离L大于5mm,意味着多个第一通孔在平直部的排布比较稀疏,难以满足封闭流道压强平衡的效果;如果相邻两个第一通孔之间的距离L小于3mm,意味着多个第一通孔在第三弯折部的排布比较紧密,即平直部上开孔数量比较多,影响支撑件的结构强度。为此,将相邻两个第一通孔之间的距离L设置在3mm和5mm之间,在满足封闭流道压强平衡的效果的同时,还可保证支撑件的结构强度。
在其中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支撑件还包括:
隔板,设置于所述第一侧部和所述第二侧部之间,所述隔板将所述通道分隔成多个子通道,所述子通道与所述冷却流道相连通;其中,所述封闭流道通过所述平衡结构与所述子通道相连通。
隔板设置于第一侧部和第二侧部之间,隔板起到加强筋的作用,以增加支撑件的整体结构强度。隔板将通道分隔成多个子通道,子通道与冷却流道相连通,多个子通道起到对换热介质分流的作用,减少有效避免换热介质长时间冲击支撑件而导致支撑件断裂的情况。封闭流道通过平衡结构与子通道相连通,采用这种方式,子通道用于平衡封闭流道内的压强。
在其中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平衡结构还包括设置于所述隔板的第二通孔,所述第一通孔和所述第二通孔对应设置,所述封闭流道、所述第一通孔、所述第二通孔和所述子通道相互连通。
沿第三方向,第一通孔设置于端部,第一通孔为第一层孔结构,第二通孔设置于隔板,第二通孔为第二层孔,平衡结构具有双层孔结构,封闭流道、第一通孔、第二通孔和子通道相互连通,第二通孔起到辅助的作用,且双层孔结构具有更好的连通效果,能够更加及时平衡封闭流道内的压强。
在其中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二通孔的数量为多个,多个所述第二通孔沿所述冷却流道的延伸方向间隔设置于所述隔板。
由于封闭流道沿冷却流道的延伸方向延伸设置,将多个第二通孔沿冷却流道的延伸方向分布,使封闭流道可对应通过多个第二通孔平衡气压,进一步提高封闭流道的压强平衡效果,进而减少钎料堵塞的风险。
在其中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隔板的数量为多个,多个隔板沿所述支撑件相对于基准面的投影的延伸方向排布,所述基准面为支撑件中和所述冷却流道的延伸方向相垂直的平面;其中,多个所述隔板中与所述端部相邻的所述隔板设置有所述第二通孔;或,多个所述隔板均设置有所述第二通孔。
如果沿第三方向,第二通孔只有一层,那么第二通孔设置于与端部距离最近的隔板上,使第一通孔和第二通孔之间不具有隔板,第一通孔和第二通孔之间能够直接连通,从而提高封闭流道的压强平衡效果。如果沿第三方向,第二通孔具有多层,那么每层隔板都具有第二通孔,使封闭流道、第一通孔、第二通孔和子通道沿第三方向连通,换热介质可同时沿第一方向和第三方向流通,减少换热介质对支撑件的冲击,且封闭流道的压强和空间较大的子通道、冷却流道的压强保持一致,进一步提高封闭流道的压强平衡效果。
在其中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一通孔的直径为d,所述端部相对于所述基准面的投影和所述密封连接部相对于所述基准面的投影彼此靠近一侧之间的最大高度为h;
其中,1/4h≤d≤1/2h。
如果第一通孔的直径d小于1/4h,意味着第一通孔的开孔尺寸比较小,难以满足封闭流道压强平衡的效果;如果第一通孔的直径d大于1/2h,意味着第一通孔的开孔尺寸比较大,影响端部的结构强度。为此,将第一通孔的直径d设置于1/4h和1/2h之间,在满足封闭流道压强平衡的效果的同时,还可保证支撑件的结构强度。
根据本发明的第二个方面,本发明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储能装置,包括:电池箱体、电池模组和上述的液冷板组件,电池模组设置于所述电池箱体内;液冷板组件设置于所述电池箱体内。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储能装置,电池模组和液冷板组件均设置于电池箱体内,电池箱体用于对电池模组和液冷板组件防护,液冷板组件用于对电池模组进行换热,以保证电池模组的使用可靠性。
根据本发明的第三个方面,本发明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用电设备,包括:用户负载和上述的储能装置,所述储能装置用于为所述用户负载提供电源。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用电设备,储能装置用于储存该电能并在电价高峰时供给路灯和家用电器等用户负载进行使用,或者在电网断电/停电时进行供电。
附图说明
为了更好地理解本发明,可参考在下面的附图中示出的实施例。在附图中的部件未必是按比例的,并且相关的元件可能省略,以便强调和清楚地说明本发明的技术特征。另外,相关要素或部件可以有如本领域中已知的不同的设置。此外,在附图中,同样的附图标记在各个附图中表示相同或类似的部件。通过参照附图详细描述其示例实施方式,本发明的上述和其它特征及优点将变得更加明显。
其中:
图1示出的是本发明实施例一提供的液冷板组件和电池模组的配合示意图;
图2示出的是本发明实施例一提供的液冷板组件的结构示意图一;
图3示出的是本发明实施例一提供的液冷板组件的截面示意图;
图4示出的是本发明实施例一提供的液冷板组件的截面放大示意图;
图5示出的是本发明实施例一提供的液冷板组件中支撑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6示出的是本发明实施例一提供的液冷板组件中支撑件的局部结构示意图;
图7示出的是本发明实施例一提供的液冷板组件的结构示意图二;
图8示出的是本发明实施例一提供的储能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9示出的是本发明实施例一提供的用电设备的结构示意图;
图10示出的是本发明实施例二提供的液冷板组件中支撑件的结构示意图。
其中,附图标记说明如下:
100、液冷板组件;200、电池箱体;201、上盖;202、下箱体;300、电池模组;1000、储能装置;2000、用户负载;3000、电能转换装置;
10、封闭流道;20、冷却流道;
1、第一液冷板;2、第二液冷板;3、密封连接部;4、支撑件;5、平衡结构;6、进液口;7、出液口;
11、第一折弯部;
21、第二折弯部;
41、通道;42、第一侧部;43、第二侧部;44、端部;45、隔板;46、第三弯折部;47、平直部;
51、第一通孔;52、第二通孔。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发明示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示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的描述。本文中的描述的示例实施例仅仅是用于说明的目的,而并非用于限制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因此应当理解,在不脱离本发明的保护范围的情况下,可以对示例实施例进行各种修改和改变。
在本发明的描述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的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术语“多个”是指两个或两个以上;术语“和/或”包括一个或多个相关联列出项目的任何组合和所有组合。特别地,提到“该/所述”对象或“一个”对象同样旨在表示可能的多个此类对象中的一个。
除非另有规定或说明,术语“连接”、“固定”等均应做广义理解,例如,“连接”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或电连接,或信号连接;“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发明中的具体含义。
进一步地,本发明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本发明的示例实施例中所描述的“上”、“下”、“内”、“外”等方位词是以附图所示的角度来进行描述的,不应理解为对本发明的示例实施例的限定。还需要理解的是,在上下文中,当提到一个元件或特征连接在另外元件(一个或多个)“上”、“下”、或者“内”、“外”时,其不仅能够直接连接在另外(一个或多个)元件“上”、“下”或者“内”、“外”,也可以通过中间元件间接连接在另外(一个或多个)元件“上”、“下”或者“内”、“外”。
现在将参考附图更全面地描述示例实施方式。然而,示例实施方式能够以多种形式实施,且不应被理解为限于在此阐述的实施方式;相反,提供这些实施方式使得本发明将全面和完整,并将示例实施方式的构思全面地传达给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图中相同的附图标记表示相同或类似的结构,因而将省略它们的详细描述。
实施例一
本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液冷板组件100,如图1-图2所示,该液冷板组件100包括第一液冷板1、第二液冷板2和支撑件4,第一液冷板1包括第一折弯部11。第二液冷板2与第一液冷板1层叠设置,第一液冷板1和第二液冷板2之间设置有冷却流道20,第二液冷板2包括第二折弯部21,第一折弯部11和第二折弯部21对应设置,支撑件4设置于第一折弯部11和第二折弯部21之间的冷却流道20内。
在电池模组300的充放电使用过程中,电池模组300的内部会发生化学反应而产生大量的热量,现有常采用液冷板对电池模组300进行换热。然而,采用液冷板对多个电池模组300进行换热时,常需将液冷板进行弯折处理以提高液冷板与电池模组300之间的换热面积与换热效率。然而,在液冷板弯折时,弯折处的流道容易变形而导致弯折处的流道出现崩裂的现象。
为此,如图2所示,在第一液冷板1的第一折弯部11与第二液冷板2的第二折弯部21之间设置一个支撑件4,支撑件4能够为第一折弯部11和第二折弯部21之间的冷却流道20的侧壁提供支撑力,防止弯折处的冷却流道20发生形变而崩裂,保证冷却流道20的一致性。
如图3所示,第一液冷板1和第二液冷板2之间通过密封连接部3相连接,在形成整体结构的同时,还保证冷却流道20的密封性。由于第一液冷板1和第二液冷板2彼此靠近的一侧和支撑件4并没有完全贴合,则会在支撑件4朝向密封连接部3的一端、第一液冷板1、第二液冷板2和密封连接部3之间形成封闭流道10,封闭流道10与冷却流道20相连通。
其中,密封连接部3具体可为焊接部,第一液冷板1和第二液冷板2可采用钎焊进行焊接,即低于焊件熔点的钎料和第一液冷板1、第二液冷板2同时在钎焊炉中加热到钎料熔化温度后,液态钎料填充至第一液冷板1和第二液冷板2之间的缝隙内,形成密封连接部3,实现第一液冷板1和第二液冷板2之间的密封连接,从而保证冷却流道20的密封效果。需要特别说明的是,密封连接具体是指第一液冷板1、第二液冷板2在形成冷却流道20时需要密封连接,当第一液冷板1、第二液冷板2在形成进出液口时不需要密封连接。
但是,在出钎焊炉冷却过程中,钎料还处于液态具有流动性,由于气体具有热胀冷缩的特性,封闭流道10内的空气温度急剧降低,体积变小导致短时间出现压强差,液态钎料被吸入至封闭流道10内,导致封闭流道10出现堵塞,影响冷却流道20内换热介质的流通和循环。
为了解决这个问题,如图3所示,本实施例提供的液冷板组件100还包括平衡结构5,平衡结构5设置于支撑件4,用于平衡封闭流道10内的压强。
利用平衡结构5,可以平衡封闭流道10内的压强,避免在出钎焊炉冷却过程中封闭流道10存在压强差,降低钎料回流至封闭流道10造成堵塞的风险,从而保证冷却流道20内换热介质循环的可靠性。
在一个实施例中,如图3所示,支撑件4内设置有通道41,通道41沿冷却流道20的延伸方向贯穿支撑件4,通道41与冷却流道20相连通。
当冷却流道20内的换热介质流经第一折弯部11和第二折弯部21之间的支撑件4时,换热介质能够通过支撑件4的通道41流向其余的冷却流道20内,利用支撑件4内的通道41,保证在冷却流道20内增设支撑件4之后冷却流道20的通畅性。
其中,封闭流道10通过平衡结构5与通道41相连通。由于通道41的空间相对比较大,平衡结构5起到封闭流道10和通道41之间中间连通的作用,保证在出钎焊炉冷却过程中封闭流道10内压强的平衡性。
在一个实施例中,如图4所示,支撑件4包括第一侧部42、第二侧部43,第一侧部42与第一折弯部11朝向第二液冷板2的一侧相连接,第二侧部43与第二折弯部21朝向第一液冷板1的一侧相连接。
第一侧部42的弯曲弧度与第一折弯部11的弯曲弧度相同,第二侧部43的弯曲弧度与第二折弯部21的弯曲弧度相同,使支撑件4设置于第一折弯部11和第二折弯部21之间的冷却流道20内时,支撑件4的第一侧部42和第二侧壁能够贴合冷却流道20两侧的侧壁,从而为第一折弯部11和第二折弯部21之间的冷却流道20提供支撑力,防止第一折弯部11和第二折弯部21之间的冷却流道20的侧壁发生形变而出现断裂,保证冷却流道20的一致性,保证液冷板的安全性。
可以理解的是,支撑件4可通过焊接的连接方式固定安装在第一折弯部11的侧壁,再将第二液冷板2通过焊接的连接方式与第一液冷板1密封连接;或者支撑件4通过焊接的连接方式固定安装在第二折弯部21的侧壁,再将第二液冷板2通过焊接的连接方式与第一液冷板1密封。
在一个实施例中,如图4所示,支撑件4还包括端部44,端部44为弧形结构,端部44设置于第一侧部42和第二侧部43之间并分别与其相连接,使第一侧板、第二侧部43和端部44形成整体结构,端部44和密封连接部3对应设置,通道41设置于第一侧部42、第二侧部43和端部44之间,即第一侧部42、第二侧部43和端部44之间的空腔可作为通道41,利于换热介质的流通。
由于第一侧部42和第一液冷板1的第一折弯部11内壁相贴合,第二侧部43和第二液冷板2的第二折弯部21内壁相贴合,密封连接部3为第一液冷板1和第二液冷板2之间的密封连接位置,端部44和密封连接部3对应设置,因此,封闭流道10设置于端部44、第一液冷板1、第二液冷板2和密封连接部3之间。
为了避免在出焊接炉冷却过程中封闭流道10内部不出现较大的压强差,如果平衡结构5设置于第一液冷板1、第二液冷板2和密封连接部3,可能会导致换热介质的泄漏。
为此,如图4所示,平衡结构5设置于端部44。将平衡结构5设置于端部44,在改善封闭流道10内部压强差的同时,换热介质可以在封闭流道10、通道41和冷却流道20之间流动,不会出现换热介质泄漏至液冷板组件100外部的情况,提高液冷板组件100的换热可靠性。
在一个实施例中,继续如图4所示,平衡结构5包括设置于端部44的第一通孔51。
在支撑件4的端部44开设第一通孔51,使封闭流道10不再是完全封闭的空间,封闭流道10通过第一通孔51与通道41相连通,第一通孔51起到泄压、平衡和连通的作用,减少在出焊接炉后液态钎料被吸入封闭流道10中而造成堵塞的情况。
另外,第一通孔51、通道41与冷却流道20相互连通,换热介质可以在冷却流道20、第一通孔51和封闭流道10之间流通,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减缓流经支撑件4处的换热介质的流速,从而减小流经支撑件4时产生的横向冲击力,避免第一液冷板1的第一折弯部11、第二液冷板2的第二折弯部21出现断裂的现象。
其中,本实施例对第一通孔51的形状并不作限定,第一通孔51可以是圆孔、三角形孔、多边形孔、弧形孔等形状规则的孔,还可以是异形孔等形状不规则的孔。
需要特别说明的是,定义冷却流道20的延伸方向为第一方向,第一方向也是支撑件4的长度方向,第一方向用D1标识,冷却流道20的宽度方向为第二方向,第二方向也是支撑件4的厚度方向,第二方向用D2标识,冷却流道20的高度方向为第三方向,第三方向也是支撑件4的高度方向,第三方向用D3标识,第一方向、第二方向和第三方向两两相互垂直,第一方向、第二方向和第三方向只是代表空间方向,并没有实质意义。
在一个实施例中,如图4-图5所示,第一通孔51的中心线和端部44的对称中心面共面设置。
其中,端部44的对称中心面为第一方向和第三方向所在的平面,端部44相对于对称中心面对称设置,且密封连接部3也相对与对称中心面对称设置,将第一通孔51的中心线和端部44的对称中心面共面设置,即第一通孔51的开孔方向为正对并垂直于端部44的方向,此时第一通孔51和密封连接部3沿第三方向正对设置,第一通孔51能够直接平衡封闭流道10内的压强。其中,端部44的对称中心面是指沿第二方向的对称中心面,且对称中心面为第一方向和第三方向所在的平面,即端部44在第二方向上相对于对称中心面对称设置。
在一个实施例中,如图4-图5所示,第一通孔51的尺寸为d,端部44相对于基准面的投影和密封连接部3相对于基准面的投影彼此靠近一侧之间的最大高度为h。
其中,基准面为支撑件4中与冷却流道20的延伸方向相垂直的平面,且基准面为第二方向和第三方向所在的平面,由于端部44在基准面的投影类似于半圆环结构,从端部44到密封连接部3的方向,端部44和第一液冷板1之间的高度距离逐渐增加,则端部44相对于基准面的投影在对称中心面位置处和密封连接部3相对于基准面的投影之间具有最大高度h。
其中,1/4h≤d≤1/2h。
如果第一通孔51的直径d小于1/4h,意味着第一通孔51的开孔尺寸比较小,难以满足封闭流道10压强平衡的效果;如果第一通孔51的直径d大于1/2h,意味着第一通孔51的开孔尺寸比较大,影响端部44的结构强度。为此,将第一通孔51的直径d设置于1/4h和1/2h之间,在满足封闭流道10压强平衡的效果的同时,还可保证支撑件4的结构强度。第一通孔51的直径d可选1/3h。
在一个实施例中,如图4-图5所示,第一通孔51的数量为多个,多个第一通孔51沿冷却流道20的延伸方向间隔设置于端部44。
由于封闭流道10沿冷却流道20的延伸方向延伸设置,将多个第一通孔51沿冷却流道20的延伸方向分布,使封闭流道10可对应通过多个第一通孔51平衡气压,进一步提高封闭流道10的压强平衡效果和防止钎料堵塞效果。
在一个实施例中,如图4-图5所示,支撑件4包括第三弯折部46,第三弯折部46和第一折弯部11、第二折弯部21对应设置,第三弯折部46沿冷却流道20的延伸方向呈弧形结构。
具体地,支撑件4整体呈弧形结构,支撑件4的整体弯曲弧度和第一折弯部11、第二折弯部21相适配,以为第一折弯部11和第二折弯部21之间的冷却流道20提供支撑力,防止第一折弯部11和第二折弯部21之间的冷却流道20的侧壁发生形变而出现断裂,保证冷却流道20的一致性,保证液冷板的安全性。
其中,设置于第三弯折部46上的相邻两个第一通孔51的中心分别与第三弯折部46的圆心之间的连线形成夹角α,10°≤α≤30°。
具体地,对于第三弯折部46而言,相邻两个第一通孔51的中心分别用A1和A2表示,第三弯折部46的圆心用A3,则线段A1A3和线段A2A3之间的夹角为α。如果夹角α大于30°,意味着多个第一通孔51在第三弯折部46的排布比较稀疏,难以满足封闭流道10压强平衡的效果;如果夹角α小于10°,意味着多个第一通孔51在第三弯折部46的排布比较紧密,即第三弯折部46上开孔数量比较多,影响支撑件4的结构强度。为此,将夹角α设置于10°和30°之间,在满足封闭流道10压强平衡的效果的同时,还可保证支撑件4的结构强度。
在一个实施例中,如图5所示,支撑件4还包括两个平直部47,两个平直部47分别设置于第三弯折部46沿冷却流道20延伸方向的两端;其中,位于平直部47的相邻两个第一通孔51之间的距离为L,3mm≤L≤5mm。
如果相邻两个第一通孔51之间的距离L大于5mm,意味着多个第一通孔51在平直部47的排布比较稀疏,难以满足封闭流道10压强平衡的效果;如果相邻两个第一通孔51之间的距离L小于3mm,意味着多个第一通孔51在第三弯折部46的排布比较紧密,即平直部47上开孔数量比较多,影响支撑件4的结构强度。为此,将相邻两个第一通孔51之间的距离L设置在3mm和5mm之间,在满足封闭流道10压强平衡的效果的同时,还可保证支撑件4的结构强度。
在一个实施例中,如图4-图5所示,支撑件4还包括隔板45,隔板45设置于第一侧部42和第二侧部43之间,隔板45起到加强筋的作用,以增加支撑件4的整体结构强度。隔板45将通道41分隔成多个子通道,子通道与冷却流道20相连通,多个子通道起到对换热介质分流的作用,避免换热介质长时间冲击支撑件4而导致支撑件4断裂的情况。
其中,封闭流道10通过平衡结构5与子通道相连通,采用这种方式,子通道用于平衡封闭流道10内的压强。
在一个实施例中,第一通孔51和第二通孔52对应设置,封闭流道10、第一通孔51、第二通孔52和子通道相互连通。
换而言之,沿第三方向,第一通孔51设置于端部44,第一通孔51为第一层孔结构,第二通孔52设置于隔板45,第二通孔52为第二层孔,平衡结构5具有双层孔结构,封闭流道10、第一通孔51、第二通孔52和子通道相互连通,第二通孔52起到辅助的作用,且双层孔结构具有更好的连通效果,能够更加及时平衡封闭流道10内的压强。
在一个实施例中,第二通孔52的数量为多个,多个第二通孔52沿冷却流道20的延伸方向间隔设置于隔板45。
由于封闭流道10沿冷却流道20的延伸方向延伸设置,将多个第二通孔52沿冷却流道20的延伸方向分布,使封闭流道10可对应通过多个第二通孔52平衡气压,进一步提高封闭流道10的压强平衡效果,进而减少钎料堵塞的风险。
其中,隔板45和第二通孔52之间具有多种设置方式。
例如,如图5-图6所示,多个隔板45中与端部44相邻的隔板45设置有第二通孔52。
如果沿第三方向,第二通孔52只有一层,那么第二通孔52设置于与端部44距离最近的隔板45上,使第一通孔51和第二通孔52之间不具有隔板45,第一通孔51和第二通孔52之间能够直接连通,从而提高封闭流道10的压强平衡效果。
例如,多个隔板45均设置有第二通孔52。
如果沿第三方向,第二通孔52具有多层,那么每层隔板45都具有第二通孔52,使封闭流道10、第一通孔51、第二通孔52和子通道沿第三方向连通,换热介质可同时沿第一方向和第三方向流通,减少换热介质对支撑件4的冲击,且可以使封闭流道10的压强和空间较大的子通道和冷却流道20的压强保持一致,进一步提高封闭流道10的压强平衡效果。
可以理解的是,本实施例对第二通孔52的形状、尺寸和相邻两个第一通孔51之间的间隔并不作限定,第二通孔52的形状、尺寸和第一通孔51的形状、尺寸可以相同,也可以不同;相邻两个第一通孔51之间的间隔和相邻两个第二通孔52之间的间隔可以相同,也可以不同,可以根据实际生产情况进行调整。
可以理解的是,在加工第一通孔51和第二通孔52时,可以利用一个钻头向支撑件4进行打孔,根据不同的需求,调整钻头的深度,如果打孔深度较浅,就只打第一通孔51,即只有一层孔结构;如果打孔深度较深,同时打第一通孔51和第二通孔52,即双层孔结构。
在一个实施例中,多个隔板45在支撑件4的通道41内的排布具有多种形式,例如,多个隔板45可在支撑件4的通道41内沿第三方向并列且平行设置,且相邻两个隔板45之间的间隔相同;或者,多个隔板45沿第三方向并列设置在通道41内,多个隔板45分为多组,每组包括两个隔板45,每组的两个隔板45呈V字形设置于通道41内,不同组的隔板45互不连接;或者,多个隔板45沿第三方向并列设置在通道41内,除位于通道41沿第三方向最边缘的两个隔板45外,其余的多个隔板45首尾相接,使得相邻的四个隔板45形成M字形。
由于第一液冷板1和第二液冷板2之间通过密封连接部3进行密封连接,密封连接部3的数量具体为三个,其中相邻两个密封连接部3之间形成的冷却流道20为进液流道,另外两个密封连接部3之间形成的冷却流道20为出液流道,进液流道和出液流道连通,用于换热介质的循环。
其中,如图7所示,进液流道远离出液流道的一端设置有进液口6,出液流道远离进液流道的一端设置有出液口7,换热介质通过进液口6进入进液流道内,然后通过出液流道最后从出液口7排出,实现换热介质的循环。
本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储能装置1000,如图8所示,该储能装置包括电池箱体200、电池模组300和液冷板组件100,电池模组300设置于电池箱体200内,液冷板组件100设置于电池箱体200内,用于对电池模组300进行换热。
本实施例提供的储能装置1000,电池模组300和液冷板组件100均设置于电池箱体200内,电池箱体200用于对电池模组300和液冷板组件100防护,液冷板组件100用于对电池模组300进行换热,以保证电池模组300的使用可靠性。
具体地,液冷板组件100内流通的换热介质可以对电池模组300进行冷却或预热处理。当需要对电池模组300进行换热处理时,朝冷却流道20内输入换热介质,由于电池模组300与液冷板组件100贴合,冷却流道20内的换热介质可以通过液冷板组件100进行换热。其中,可通过调整输入的换热介质的温度实现对电池模组300的冷却或预热处理。
在低温环境中,电池模组300的电芯因为正负极材料活性、电解液导电性降低,电池模组300的充放电的性能降低,此时,需要输入温度较高的换热介质到冷却流道20中,以使电池模组300达到适宜的温度。同时,液冷板组件100可与多个电池模组300贴合,使得液冷板组件100与多个电池模组300进行换热,有效提高液冷板组件100对电池模组300的预热效率。
在高温环境中,会导致电池模组300中的电芯的充电效率较低、电池容量减小,且电池模组300在工作时散发热量,导致电池模组300的温度过高,因此,需要通过液冷板组件100对电池模组300进行散热。此时,需要输入温度较低的换热介质到冷却流道20中,以使冷却流道20内的换热介质能够带走电池模组300散发的热量,以使电池模组300的温度降到合适的温度。同时,液冷板组件100与多个电池模组300贴合,使得液冷板组件100可同时对多个电池模组300进行换热,有效提高液冷板组件100对储能装置1000的冷却效率。
在一个实施例中,液冷板组件100具有收容空间,收容空间用于容纳多列电池模组300,以使液冷板组件100与多列电池模组300贴合,从而提高液冷板组件100对电池模组300的冷却效率
储能装置1000包括一个或多个电池模组300,电池模组300和液冷板组件100的具体放置位置具有多种形式。
例如,当储能装置1000包括一列电池模组300时,可将该列电池模组300放置在一个液冷板组件100的收容空间,由此,该列电池模组300的多个表面均可与液冷板组件100贴合,增大电池模组300与液冷板组件100之间的换热面积,从而提高换热效率。
例如,当储能装置1000包括多列电池模组300时,每列电池模组300可放置在一个液冷板组件100的收容空间内,由此,每列电池模组300的多个表面均可与液冷板组件100贴合,增大电池模组300与液冷板组件100之间的换热面积,从而提高换热效率。
例如,储能装置1000具体包括四列电池模组300,第一列电池模组300放置在液冷板组件100的一侧,第二列电池模组300和第三列电池模组300均放置在收容空间内,第四列电池模组300放置在液冷板组件100的另一侧。液冷板组件100的部分结构分别位于第一列电池模组300和第二列电池模组300之间,该部分液冷板组件100同时对第一列电池模组300和第二列电池模组300进行换热。液冷板组件100的部分结构分别位于第三列电池模组300和第四列电池模组300之间,该部分液冷板组件100同时对第三列电池模组300和第四列电池模组300进行换热。通过一个液冷板组件100实现对多个电池模组300的换热处理,提高液冷板组件100对储能装置1000的换热效率,同时,还可以有效降低成本。且第一液冷板1和第二液冷板2不需要通过快插接头进行连接,液冷板组件100的组合方式简单。
其中,电池模组300包括多个电芯,具体地,电芯可以是铅酸蓄电池、镍氢蓄电池、锂电池、磷酸铁锂电池或三元电池等。电芯可以为长方体状,也可为圆柱状等,在此不对电芯的形状作限制。
本实施例中,储能装置1000可以包括但不限于为单体电池、电池模组300、电池包和电池系统等。示例性的,当该储能装置为单体电池时,其可为圆柱电池,也可以为方形电池。
在一个实施例中,如图8所示,储能装置1000还可包括上盖201和下箱体202,上盖201和下箱体202相互盖合,用于将电池模组300和液冷板组件100进行封装保护。
如图9所示,本实施例还提供一种用电设备,包括用户负载2000和上述储能装置1000,储能装置1000用于为用户负载2000提供电源。
其中,储能装置1000也可以称之为储能系统、户储系统,储能装置1000可以作为一小型储能箱,可通过壁挂方式安装于室外墙壁。储能装置1000用于储存该电能并在电价高峰时供给路灯和家用电器等用户负载2000进行使用,或者在电网断电/停电时进行供电。
示例性的,用电设备还包括电能转换装置3000,电能转换装置3000可以为光伏板,电能转换装置3000可以在电价低谷时期将太阳能转换为电能,并将电能存储至储能装置1000内。
实施例二
本实施例和实施例一类似,区别仅在于第一通孔51和第二通孔52的设置位置。
如图10所示,本实施例提供的第一通孔51的中心线和端部44的对称中心面呈夹角设置。
即,第一通孔51的开孔方向并不是正对并垂直于端部44的方向,此时第一通孔51为斜孔结构,可避免流动的钎料不会直接进入倾斜设置的第一通孔51内,从而避免流动的钎料通过第一通孔51进入支撑件4内的通道41内,进一步减少钎料堵塞封闭流道10的风险。
当然,当利用一个钻头向支撑件4加工第一通孔51和第二通孔52时,第二通孔52也是斜孔结构,第二通孔52可以设置于隔板45的中部位置,也可能设置于隔板45沿第二方向的边缘。
实施例三
本实施例和实施例一类似,区别仅在于平衡结构5的细节结构。
本实施例提供的平衡结构5包括弹性膜(图中未示出),弹性膜设置于封闭流道10和支撑件4的通道41之间。支撑件4的通道41为流道换热介质的液体腔体,封闭流道10为容纳空间的气体腔体,如果封闭流道10内压强出现变化,弹性膜会出现形变,起到调节封闭流道10内的压强的作用。在出钎焊炉冷却过程中,封闭流道10内的空气温度急剧降低,弹性膜远离通道41的方向凹陷,即弹性膜会向靠近封闭流道10的方向上凸,使封闭流道10内的体积变小,用于压强补偿,避免液态钎料被吸入至封闭流道10内,导致封闭流道10出现堵塞的情况,保证冷却流道20内换热介质的流通和循环。
在一些其他实施例中,平衡结构5还可以包括压力传感器和调节阀,压力传感器设置于封闭流道10内,调节阀设置于支撑件4上,如果压力传感器检测到封闭流道10内的实际压力小于预设压力,调节阀开启,使封闭流道10通过调节阀与支撑件4的通道41连通,起到平衡封闭流道10内压强的作用。
在此应注意,附图中示出而且在本说明书中描述的液冷板组件仅仅是采用本发明的原理的一个示例。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清楚地理解,本发明的原理并非仅限于附图中示出或说明书中描述的装置的任何细节或任何部件。
应可理解的是,本发明不将其应用限制到本说明书提出的部件的详细结构和布置方式。本发明能够具有其他实施方式,并且能够以多种方式实现并且执行。前述变形形式和修改形式落在本发明的范围内。应可理解的是,本说明书公开和限定的本发明延伸到文中和/或附图中提到或明显的两个或两个以上单独特征的所有可替代组合。所有这些不同的组合构成本发明的多个可替代方面。本说明书所述的实施方式说明了已知用于实现本发明的最佳方式,并且将使本领域技术人员能够利用本发明。
本领域技术人员在考虑说明书及实践这里公开的创造后,将容易想到本发明的其它实施方案。本发明旨在涵盖本发明的任何变型、用途或者适应性变化,这些变型、用途或者适应性变化遵循本发明的一般性原理并包括本发明未公开的本技术领域中的公知常识或惯用技术手段。说明书和示例实施方式仅被视为示例性的,本发明的真正范围和精神由所附的权利要求指出。
应当理解的是,本发明并不局限于上面已经描述并在附图中示出的精确结构,并且可以在不脱离其范围进行各种修改和改变。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仅由所附的权利要求来限制。

Claims (12)

1.一种液冷板组件,其特征在于,包括:
第一液冷板(1),所述第一液冷板(1)包括第一折弯部(11);
第二液冷板(2),与所述第一液冷板(1)层叠设置并通过密封连接部(3)与所述第一液冷板(1)密封连接,所述第一液冷板(1)和所述第二液冷板(2)之间设置有冷却流道(20),所述第二液冷板(2)包括第二折弯部(21),所述第一折弯部(11)和所述第二折弯部(21)对应设置;
支撑件(4),设置于所述第一折弯部(11)和所述第二折弯部(21)之间的所述冷却流道(20)内,所述支撑件(4)朝向所述密封连接部(3)的一端、所述第一液冷板(1)、所述第二液冷板(2)和所述密封连接部(3)之间形成封闭流道(10);
平衡结构(5),设置于所述支撑件(4)上;
所述支撑件(4)内设置有通道(41),所述通道(41)与所述冷却流道(20)相连通,所述封闭流道(10)通过所述平衡结构(5)与所述通道(41)相连通,所述平衡结构(5)用于平衡封闭流道(10)内的压强;所述支撑件(4)包括:
第一侧部(42),与所述第一折弯部(11)朝向所述第二液冷板(2)的一侧相连接;
第二侧部(43),与所述第二折弯部(21)朝向所述第一液冷板(1)的一侧相连接;
端部(44),设置于所述第一侧部(42)和所述第二侧部(43)之间并分别与其相连接,所述端部(44)和所述密封连接部(3)对应设置,所述通道(41)设置于所述第一侧部(42)、所述第二侧部(43)和所述端部(44)之间;
其中,所述封闭流道(10)设置于所述端部(44)、所述第一液冷板(1)、所述第二液冷板(2)和所述密封连接部(3)之间,所述平衡结构(5)至少部分设置于所述端部(44);所述平衡结构(5)包括设置于所述端部(44)的第一通孔(51)。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液冷板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通孔(51)的中心线和所述端部(44)的对称中心面共面设置;或,
所述第一通孔(51)的中心线和所述端部(44)的对称中心面呈夹角设置。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液冷板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通孔(51)的数量为多个,多个所述第一通孔(51)沿所述冷却流道(20)的延伸方向间隔设置于所述端部(44)。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液冷板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件(4)包括第三弯折部(46),所述第三弯折部(46)和所述第一折弯部(11)、所述第二折弯部(21)对应设置,所述第三弯折部(46)沿所述冷却流道(20)的延伸方向呈弧形结构;
其中,设置于所述第三弯折部(46)上且相邻两个所述第一通孔(51)的中心分别与所述第三弯折部(46)的圆心之间的连线形成夹角α,10°≤α≤30°。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液冷板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件(4)还包括两个平直部(47),两个所述平直部(47)分别设置于所述第三弯折部(46)沿冷却流道(20)延伸方向的两端;
其中,位于所述平直部(47)的相邻两个所述第一通孔(51)之间的距离为L,3mm≤L≤5mm。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液冷板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件(4)还包括:
隔板(45),设置于所述第一侧部(42)和所述第二侧部(43)之间,所述隔板(45)将所述通道(41)分隔成多个子通道,所述子通道与所述冷却流道(20)相连通;
其中,所述封闭流道(10)通过所述平衡结构(5)与所述子通道相连通。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液冷板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平衡结构(5)还包括设置于所述隔板(45)的第二通孔(52),所述第一通孔(51)和所述第二通孔(52)对应设置,所述封闭流道(10)、所述第一通孔(51)、所述第二通孔(52)和所述子通道相互连通。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液冷板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通孔(52)的数量为多个,多个所述第二通孔(52)沿所述冷却流道(20)的延伸方向间隔设置于所述隔板(45)。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液冷板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隔板(45)的数量为多个,多个隔板(45)沿所述支撑件(4)相对于基准面的投影的延伸方向排布,所述基准面为所述支撑件(4)中与所述冷却流道(20)的延伸方向相垂直的平面;
其中,多个所述隔板(45)中与所述端部(44)相邻的所述隔板(45)设置有所述第二通孔(52);或,多个所述隔板(45)均设置有所述第二通孔(52)。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液冷板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通孔(51)和所述第二通孔(52)的直径为d,所述端部(44)相对于所述基准面的投影和所述密封连接部(3)相对于所述基准面的投影彼此靠近一侧之间的最大高度为h;
其中,1/4h≤d≤1/2h。
11.一种储能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电池箱体(200);
电池模组(300),设置于所述电池箱体(200)内;
权利要求1-10任一项所述的液冷板组件,设置于所述电池箱体(200)内。
12.一种用电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用户负载(2000)和如权利要求11所述的储能装置,所述储能装置用于为所述用户负载(2000)提供电源。
CN202311113985.4A 2023-08-31 2023-08-31 液冷板组件、储能装置和用电设备 Active CN116826247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11113985.4A CN116826247B (zh) 2023-08-31 2023-08-31 液冷板组件、储能装置和用电设备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11113985.4A CN116826247B (zh) 2023-08-31 2023-08-31 液冷板组件、储能装置和用电设备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6826247A CN116826247A (zh) 2023-09-29
CN116826247B true CN116826247B (zh) 2024-01-23

Family

ID=8813962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311113985.4A Active CN116826247B (zh) 2023-08-31 2023-08-31 液冷板组件、储能装置和用电设备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6826247B (zh)

Citations (9)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DE102013015179A1 (de) * 2013-09-11 2015-03-12 Modine Manufacturing Company Wärmetauscheranordnung und Herstellungsverfahren
CN205159462U (zh) * 2015-11-04 2016-04-13 宁德时代新能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用于电池包液冷的冷却板
CN108321456A (zh) * 2017-12-15 2018-07-24 常州普莱德新能源电池科技有限公司 液冷管道及电池系统
CN109103545A (zh) * 2018-08-21 2018-12-28 常州普莱德新能源电池科技有限公司 动力电池系统及其液冷板与支撑件
CN113363616A (zh) * 2021-06-17 2021-09-07 中国第一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压力可调的液冷板、动力电池总成和车辆
CN217641522U (zh) * 2022-05-31 2022-10-21 海南金盘智能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液冷电池pack
CN217848100U (zh) * 2022-07-29 2022-11-18 厦门海辰储能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液冷板及电池包
CN218101444U (zh) * 2022-08-29 2022-12-20 厦门海辰储能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冷却组件以及储能装置
CN219419196U (zh) * 2023-04-07 2023-07-25 江苏正力新能电池技术有限公司 液冷板和电池包

Patent Citations (9)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DE102013015179A1 (de) * 2013-09-11 2015-03-12 Modine Manufacturing Company Wärmetauscheranordnung und Herstellungsverfahren
CN205159462U (zh) * 2015-11-04 2016-04-13 宁德时代新能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用于电池包液冷的冷却板
CN108321456A (zh) * 2017-12-15 2018-07-24 常州普莱德新能源电池科技有限公司 液冷管道及电池系统
CN109103545A (zh) * 2018-08-21 2018-12-28 常州普莱德新能源电池科技有限公司 动力电池系统及其液冷板与支撑件
CN113363616A (zh) * 2021-06-17 2021-09-07 中国第一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压力可调的液冷板、动力电池总成和车辆
CN217641522U (zh) * 2022-05-31 2022-10-21 海南金盘智能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液冷电池pack
CN217848100U (zh) * 2022-07-29 2022-11-18 厦门海辰储能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液冷板及电池包
CN218101444U (zh) * 2022-08-29 2022-12-20 厦门海辰储能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冷却组件以及储能装置
CN219419196U (zh) * 2023-04-07 2023-07-25 江苏正力新能电池技术有限公司 液冷板和电池包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6826247A (zh) 2023-09-29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12736324A (zh) 一种带液冷的软包电池系统
US20180269548A1 (en) Battery module, and battery pack and vehicle comprising the same
CN211480235U (zh) 电池包
KR20130086018A (ko) 콤팩트한 구조와 우수한 방열 특성의 전지모듈 및 그것을 포함하는 중대형 전지팩
KR102072764B1 (ko) 배터리 모듈 및 이를 포함하는 배터리 팩, 자동차
WO2024021483A1 (zh) 液冷板及电池包
CN116526015A (zh) 电池模组及储能系统
US20230036195A1 (en) Battery, electricity-consuming apparatus, method for manufacturing battery and system of manufacturing battery
CN213959031U (zh) 动力电池方壳模组
CN116826247B (zh) 液冷板组件、储能装置和用电设备
EP4239759A1 (en) Battery device
CN219180631U (zh) 电池包的安装框架、电池包和车辆
US20230071423A1 (en) Battery, apparatus using battery, and preparation method and preparation device of battery
US20230076751A1 (en) Battery, apparatus using battery, and manufacutring method and manufacutring device of battery
EP3605721B1 (en) Battery module
WO2020133674A1 (zh) 电池模组以及电池包
CN214254531U (zh) 一种带液冷的软包电池系统
CN116615830A (zh) 电池、用电设备、制备电池的方法和设备
CN210430028U (zh) 电池冷却装置及动力电池箱
CN219658843U (zh) 一种电池包、储能系统、电站和充电网络
CN217485567U (zh) 电池箱体、动力电池包和车辆
CN220065943U (zh) 电池箱及电池包
CN220290912U (zh) 一种电池包
CN219419213U (zh) 动力电池模组及具有其的电动车辆
CN218827401U (zh) 一种液冷电池模组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