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6825455B - 一种无缝贯通线缆的制备工艺 - Google Patents

一种无缝贯通线缆的制备工艺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6825455B
CN116825455B CN202310885475.2A CN202310885475A CN116825455B CN 116825455 B CN116825455 B CN 116825455B CN 202310885475 A CN202310885475 A CN 202310885475A CN 116825455 B CN116825455 B CN 116825455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fixedly connected
transmission
gear
box
rotating shaf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310885475.2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6825455A (zh
Inventor
陆春风
陆新
陈洪华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Wujiang Tonghao Cable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Wujiang Tonghao Cable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Wujiang Tonghao Cable Co ltd filed Critical Wujiang Tonghao Cable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310885475.2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6825455B/zh
Publication of CN116825455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6825455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6825455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6825455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ATECHNOLOGIES FOR ADAPTATION TO CLIMATE CHANGE
    • Y02A30/00Adapting or protecting infrastructure or their operation
    • Y02A30/14Extreme weather resilient electric power supply systems, e.g. strengthening power lines or underground power cables

Landscapes

  • Extrusion Moulding Of Plastics Or The Like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线缆生产技术领域,且公开了一种无缝贯通线缆的制备工艺,所述填缝装置包括安装箱,所述安装箱内转动连接有多个导向辊,所述安装箱内固定连接有两个隔板,所述安装箱内设置有涌向机构,所述安装箱内设置有混料机构,所述混料机构的外表面传动连接有进料机构,该一种无缝贯通线缆的制备工艺,通过涌向机构对进入到安装箱内的多子线绞合线缆中的缝隙中间充分的填充入聚乙烯材料,随后通过刮料机构和冷却机构的配合,从而实现对线缆各子线之间的缝隙进行充分的填满聚乙烯材料,实现线缆的无缝式成型,大大提高了线缆的强度,提高了无缝贯穿式线缆的质量。

Description

一种无缝贯通线缆的制备工艺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线缆生产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无缝贯通线缆的制备工艺。
背景技术
线缆是一种电能或信号传输装置,由一根或多根相互绝缘的导体和外包绝缘保护层制成,将电力或信息从一处传输到另一处的导线,或者由几根或几组导线(每组至少两根)绞合而成的类似绳索的电缆,每组导线之间相互绝缘,并常围绕着一根中心扭成,整个外面包有高度绝缘的覆盖层。
目前传统线缆的线芯均由多个电缆线材绞合制成,由于线材本身为圆形,在缠绕后相互之间的间隙会不断累积,最终使得线芯之间的空隙面积大,从而影响线缆的整体强度。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无缝贯通线缆的制备工艺,具备了可以对多子线绞合线缆中的缝隙进行充分均匀的填充,从而实现了成型后的线缆内部无缝隙,大大提高了线缆的强度,从而提高了线缆的质量等优点。
本发明的目的可以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
一种无缝贯通线缆的制备工艺,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一、将若干铜线进行绞合,形成线缆线芯,制得多根线芯;
步骤二、将步骤一种中制的多根线芯分别通过挤出工艺对各线芯的表面进行聚氯乙烯材料包覆,得到多根带有绝缘层的线缆;
步骤三、将步骤二中得到的多根绝缘层线缆通过绞合工艺进行绞合,得到多子线绞合线缆;
步骤四、将步骤三中绞合形成的多子线绞合线缆通入到填缝装置的安装箱内,通过安装箱内涌向机构对绞合线缆中的缝隙进行聚乙烯溶液的充分填充,得到无缝式绞合线缆;
步骤五、将步骤四中无缝式绞合线缆通过挤出工艺对其表面进行聚氯乙烯材料包裹,得到无缝贯通线缆。
作为本发明进一步的方案:所述填缝装置包括安装箱,所述安装箱内转动连接有多个导向辊,所述安装箱内固定连接有两个隔板,所述安装箱内设置有涌向机构,所述安装箱内设置有混料机构,所述混料机构的外表面传动连接有进料机构。
作为本发明进一步的方案:所述涌向机构包括与安装箱固定连接的第一电机,所述第一电机的输出端通过联轴器固定连接有第一转轴,所述第一转轴的外表面固定套接有第一齿轮,所述第一齿轮的外表面啮合连接有两个第二齿轮,所述第二齿轮的中间均固定套接有与安装箱转动连接的第二转轴,其中一个所述第二转轴的一端固定连接有与安装箱转动连接的第一传动轴,其中一个所述第二齿轮的外表面啮合连接有第三齿轮,所述第三齿轮的中间固定套接有与安装箱转动连接的第二传动轴,所述第一传动轴与第二传动轴的外表面均固定连接有多个第一涌向板,所述第一转轴的外表面通过皮带传动连接有与安装箱转动连接的第三转轴,所述第三转轴的外表面固定套接有第四齿轮,所述第四齿轮的外表面啮合连接有两个第五齿轮,两个所述第五齿轮的中间均固定套接有与安装箱转动连接的第四转轴,其中一个第四转轴的一端固定连接有与安装箱转动连接的第三传动轴,其中一个第五齿轮的外表面啮合连接有第六齿轮,所述第六齿轮的中间固定套接有与安装箱转动连接的第四传动轴,所述第三传动轴与第四传动轴的外表面均固定连接有多个第二涌向板,所述安装箱内设置有刮料机构。
作为本发明进一步的方案:所述刮料机构包括与安装箱固定的刮料圈筒,所述刮料圈筒的外表面固定连接有多个第一电加热板,所述刮料圈筒的上方设置有与安装箱固定连接的冷却机构。
作为本发明进一步的方案:所述冷却机构包括与安装箱固定连接的冷却箱,所述冷却箱内固定连接有吹风圈管,所述吹风圈管的外表面固定连接有多个吹风罩,所述吹风圈管的外表面通过管道固定连接有与安装箱固定连接的冷风机,所述冷却箱的内固定连接有出风管圈,所述出风管圈的外表面固定连接有出风罩,所述出风管圈的外表面固定连接有出风管,所述冷却箱内固定连接有挡板。
作为本发明进一步的方案:所述混料机构包括与安装箱固定连接的第二电机,所述第二电机的输出端通过联轴器固定连接有第一转动轴,所述第一转动轴的外表面固定套接有第一驱动齿轮,所述第一驱动齿轮的外表面啮合连接有第二驱动齿轮,所述第二驱动齿轮的中间固定套接有第二转动轴,所述第二转动轴的外表面固定套接有第一传动齿轮,所述第一传动齿轮的外表面啮合连接有两个第二传动齿轮,所述第二传动齿轮的外表面啮合连接有第三传动齿轮,所述第二传动齿轮和第三传动齿轮的中间均固定套接有与安装箱转动连接第三转动轴,所述第二转动轴和第三转动轴的一端均固定连接有与安装箱转动连接的螺旋杆,所述螺旋杆上开设有安装槽,所述安装槽内固定连接有第二电加热板,所述第一转动轴的表面与进料机构传动连接。
作为本发明进一步的方案:所述进料机构包括与安装箱固定连接的进料箱,所述进料箱内转动连接有第四转动轴,所述第一转动轴的外表面与第四转动轴的外表面通过皮带传动连接,所述第四转动轴的外表面固定套接有第四传动齿轮,所述第四传动齿轮的外表面啮合连接有第五传动齿轮,所述第五传动齿轮的中间固定套接有与安装箱转动连接的传动管,所述传动管的外表面固定连接有多个搅拌管,所述搅拌管内固定连接有第三电加热板,所述进料箱的底部固定连接有出料管,所述出料管内滑动连接有两个密封板,所述密封板的底部固定连接有与出料管固定连接的电动伸缩杆,所述电动伸缩杆的输入端通过电线电性连接有与安装箱相连接的进料控制机构。
作为本发明进一步的方案:所述进料控制机构包括与安装箱固定连接的控制箱,所述控制箱内滑动连接有传动板,所述传动板的底部固定连接有与控制箱滑动连接的浮箱,所述传动板的顶部固定连接有第一触点块,所述第一触点块的上方设置有与控制箱固定连接有第一触点开关,所述传动板的外表面固定连接有第二触点块,所述第二触点块的下方设置有与控制箱固定连接的第二触点延时开关。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
(1)通过涌向机构对进入到安装箱内的多子线绞合线缆中的缝隙中间充分的填充入聚乙烯材料,随后通过刮料机构和冷却机构的配合,从而实现对线缆各子线之间的缝隙进行充分的填满聚乙烯材料,实现线缆的无缝式成型,大大提高了线缆的强度,提高了无缝贯穿式线缆的质量。
(2)通过刮料机构对线缆表面多余的聚乙烯进行自动刮除,随后通过冷却机构对线缆表面进行均匀的受冷冷却,从而保证了线缆表面的均匀冷却,保证了冷却成型的后的结构形状,提高了了线缆的质量,同时通过冷却箱内吹风管圈、吹风罩、出风管圈、挡板和出风罩的设计,使冷却的风及时排出到安装箱外,防止冷风进入到安装箱内,造成安装箱内的温度降低,造成安装箱内熔融转态的聚乙烯冷却,造成安装箱保温热效率高,从而导致装置的能耗提升,从而节约了电力资源。
(3)通过混料机构的配合对安装箱内的熔融状态下的聚乙烯材料进行充分均匀的受热,提高了对熔融下聚乙烯的保暖效果,便于聚乙烯溶液涌向线缆,从而提高线缆缝隙中聚乙烯的填充率。
(4)通过混料机构带动进料机构进行运转,实现了聚乙烯颗粒进行快速融化,同时在通过进料控制机构的配合,实现了安装箱内聚乙烯原料的自动补料,无需人工操作,提高了装置的自动化程度,便于了使用者的使用。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作进一步的说明。
图1是本发明的外部结构第一立体图;
图2是本发明的外部结构第二立体图;
图3是本发明内部结构第一立体图;
图4是本发明的内部结构第二立体图;
图5是本发明冷却箱的内部结构主视图;
图6是本发明控制箱的内部结构主视图;
图7是本发明图3中A的放大图;
图8是本发明图3中B的放大图;
图9是本发明图4中C的放大图。
图中:1、安装箱;2、导向辊;3、隔板;11、第一电机;12、第一转轴;13、第一齿轮;14、第二齿轮;15、第二转轴;16、第一传动轴;17、第三齿轮;18、第二传动轴;19、第一涌向板;190、第三转轴;191、第四齿轮;192、第五齿轮;193、第四转轴;194、第三传动轴;195、第六齿轮;196、第四传动轴;197、第二涌向板;21、刮料圈筒;22、第一电加热板;31、冷却箱;32、吹风圈管;33、吹风罩;34、冷风机;35、出风管圈;36、出风罩;37、出风管;38、挡板;41、第二电机;42、第一转动轴;43、第一驱动齿轮;44、第二驱动齿轮;45、第二转动轴;46、第一传动齿轮;47、第二传动齿轮;48、第三传动齿轮;49、第三转动轴;490、螺旋杆;491、安装槽;492、第二电加热板;51、进料箱;52、第四转动轴;53、第四传动齿轮;54、第五传动齿轮;55、传动管;56、搅拌管;57、第三电加热板;58、出料管;59、密封板;590、电动伸缩杆;61、控制箱;62、传动板;63、浮箱;64、第一触点块;65、第一触点开关;66、第二触点块;67、第二触点延时开关。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它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实施例一
本发明为一种无缝贯通线缆的制备工艺,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一、将若干铜线进行绞合,形成线缆线芯,制得多根线芯;
步骤二、将步骤一种中制的多根线芯分别通过挤出工艺对各线芯的表面进行聚氯乙烯材料包覆,得到多根带有绝缘层的线缆;
步骤三、将步骤二中得到的多根绝缘层线缆通过绞合工艺进行绞合,得到多子线绞合线缆;
步骤四、将步骤三中绞合形成的多子线绞合线缆通入到填缝装置的安装箱1内,通过安装箱1内涌向机构对绞合线缆中的缝隙进行聚乙烯溶液的充分填充,得到无缝式绞合线缆;
步骤五、将步骤四中无缝式绞合线缆通过挤出工艺对其表面进行聚氯乙烯材料包裹,得到无缝贯通线缆。
通过对绞合后的多子线线缆中的缝隙中进行充分的填入聚乙烯材料,实现线缆的无缝成型,大大提高了线缆的强度。
实施例二
请参阅图1-图9所示,所述填缝装置包括安装箱1,所述安装箱1内转动连接有多个导向辊2,所述安装箱1内固定连接有两个隔板3,所述安装箱1内设置有涌向机构,所述安装箱1内设置有混料机构,所述混料机构的外表面传动连接有进料机构,通过将多子线绞合线缆通入到安装箱1内的导向辊2上,随后通过牵引机构进行牵引,进入到安装箱1内的线缆浸入到融化后的聚乙烯材料中,由于子线线缆的表面为聚氯乙烯包裹的绝缘材料,而聚氯乙烯材料的熔点高于聚乙烯的材料的熔点,因此多子线绞合线缆表面包裹的聚氯乙烯在聚乙烯溶液中不会融化,同时启动涌向机构,涌向机构将安装箱1内的聚乙烯材料涌入到线缆的表面,将熔融的聚乙烯材料填入到绞合的线缆中,使各子线绞合后的缝隙中填入聚乙烯材料,从而实现对线缆各子线之间的缝隙进行充分的填满聚乙烯材料,实现线缆的无缝式成型,大大提高了线缆的强度,同时通过混料机构对安装箱1内的聚乙烯材料进行充分均匀的受热保温,维持聚乙烯熔融状态,同时通过进料机构对聚乙烯熔液进行自动式的补料。
实施例三
请参阅图1、图2、图3、图4、图7和图9所示,所述涌向机构包括与安装箱1固定连接的第一电机11,所述第一电机11的输出端通过联轴器固定连接有第一转轴12,所述第一转轴12的外表面固定套接有第一齿轮13,所述第一齿轮13的外表面啮合连接有两个第二齿轮14,所述第二齿轮14的中间均固定套接有与安装箱1转动连接的第二转轴15,其中一个所述第二转轴15的一端固定连接有与安装箱1转动连接的第一传动轴16,其中一个所述第二齿轮14的外表面啮合连接有第三齿轮17,所述第三齿轮17的中间固定套接有与安装箱1转动连接的第二传动轴18,所述第一传动轴16与第二传动轴18的外表面均固定连接有多个第一涌向板19,所述第一转轴12的外表面通过皮带传动连接有与安装箱1转动连接的第三转轴190,所述第三转轴190的外表面固定套接有第四齿轮191,所述第四齿轮191的外表面啮合连接有两个第五齿轮192,两个所述第五齿轮192的中间均固定套接有与安装箱1转动连接的第四转轴193,其中一个第四转轴193的一端固定连接有与安装箱1转动连接的第三传动轴194,其中一个第五齿轮192的外表面啮合连接有第六齿轮195,所述第六齿轮195的中间固定套接有与安装箱1转动连接的第四传动轴196,所述第三传动轴194与第四传动轴196的外表面均固定连接有多个第二涌向板197,所述安装箱1内设置有刮料机构,通过第一电机11带动第一转轴12转动,第一转轴12通过第一齿轮13和第二齿轮14带动两个第二转轴15顺时针转动,其中一个第二转轴15带动第一传动轴16瞬时针转动,另一个第二转轴15通过第二齿轮14和第三齿轮17带动第二传动轴18进行逆时针转动,从而使第一传动轴16和第二传动轴18带动第一涌向板19以互为相反的方向进行转动,使位于线缆下部分的聚乙烯溶液向上涌动,同时第一转轴12通过皮带带动第三转轴190转动,第三转轴190通过第四齿轮191带动两个第四转轴193瞬时针转动,其中一个第四转轴193带动第三传动轴194瞬时针转动,另一个第四转轴193通过第五齿轮192和第六齿轮195带动第四传动轴196逆时针转动,第三传动轴194和第四传动轴196带动第二涌向板197进行转动,从而实现第三传动轴194和第四传动轴196带动多个第二涌向板197以互为相反的方向向上进行转动,将位于线缆上部的熔融聚乙烯材料向下进行涌动,使其向线缆的上表面部分进行不断的涌动,从而实现绞合线缆上下部分的聚乙烯溶液均相绞合线缆的表面进行涌动,从而实现熔融的聚乙烯材料可以充分的进入到绞合线缆的缝隙中,从而大大提高了生产后电缆内部的充实度,从而提高了线缆的强度。
实施例四
请参阅图3-图5所示,所述刮料机构包括与安装箱1固定的刮料圈筒21,所述刮料圈筒21的外表面固定连接有多个第一电加热板22,所述刮料圈筒21的上方设置有与安装箱1固定连接的冷却机构,通过牵引机构带动线缆移动,当绞合线缆中的缝隙被充分的填充后,随后通过牵引机构和导向轮进入到刮料圈筒21内,刮料圈筒21对线缆表面过多的的熔融的聚乙烯进行刮除,使其表面光滑,同时第一电加热板22对刮料圈筒21进行加热,使其刮下的熔融聚乙烯进行融化滴落,防止刮下的熔融聚乙烯粘接在刮料圈筒21上。
所述冷却机构包括与安装箱1固定连接的冷却箱31,所述冷却箱31内固定连接有吹风圈管32,所述吹风圈管32的外表面固定连接有多个吹风罩33,所述吹风圈管32的外表面通过管道固定连接有与安装箱1固定连接的冷风机34,所述冷却箱31的内固定连接有出风管圈35,所述出风管圈35的外表面固定连接有出风罩36,所述出风管圈35的外表面固定连接有出风管37,所述冷却箱31内固定连接有挡板38,刮除线缆表面多余的聚乙烯材料后,进入到冷却箱31内,同时冷风机34通过管道将冷风送入到吹风圈管32内,随后吹风圈管32通过多个出风罩36均匀的将冷风吹向线缆表面,使其表面进行均匀的受冷冷却,从而使线缆表面的聚乙烯冷却收缩程度一致,从而保证线缆横截面为圆形状态,从而保证线缆的质量,同时散热后的冷风通过挡板38的阻挡进入进入到出风管圈35上的出风罩36内,随后通过出风罩36进入到出风管圈35,并通过出风管37进行及时排出,防止冷风进入到安装箱1内,造成安装箱1内的温度降低,造成安装箱1内熔融转态的聚乙烯冷却,造成安装箱1保温热效率高,从而导致装置的能耗提升,从而节约了电力资源。
实施例五
请参阅图2、图3、图8所示,所述混料机构包括与安装箱1固定连接的第二电机41,所述第二电机41的输出端通过联轴器固定连接有第一转动轴42,所述第一转动轴42的外表面固定套接有第一驱动齿轮43,所述第一驱动齿轮43的外表面啮合连接有第二驱动齿轮44,所述第二驱动齿轮44的中间固定套接有第二转动轴45,所述第二转动轴45的外表面固定套接有第一传动齿轮46,所述第一传动齿轮46的外表面啮合连接有两个第二传动齿轮47,所述第二传动齿轮47的外表面啮合连接有第三传动齿轮48,所述第二传动齿轮47和第三传动齿轮48的中间均固定套接有与安装箱1转动连接第三转动轴49,所述第二转动轴45和第三转动轴49的一端均固定连接有与安装箱1转动连接的螺旋杆490,所述螺旋杆490上开设有安装槽491,所述安装槽491内固定连接有第二电加热板492,所述第一转动轴42的表面与进料机构传动连接,第二电机41通过PLC编程程序控制,可控制第二电机41进行正反转动,通过第二电机41带动第一转动轴42转动,第一转动轴42通过第一驱动齿轮43和第二驱动齿轮44带动第二转动轴45转动,第二转动轴45通过第一传动齿轮46和第二传动齿轮47,第二传动齿轮47带动第三传动齿轮48转动,第二传动齿轮47和第三传动齿轮48带动第三转动轴49转动,第二转动轴45和第三转动轴49带动螺旋杆490进行正反往复转动,螺旋杆490带动安装箱1内的熔融的聚乙烯材料进行搅动和往复移动,同时螺旋杆490上安装槽491内的第二电加热板492对螺旋杆490进行加热,螺旋杆490将热量传递到熔融的聚乙烯材料中使安装箱1内的聚乙烯材料进行充分均匀受热保温,使其始终保持的熔融的状态。
实施例六
在实施例五的基础上,请参阅图3、图6和图8所示,所述进料机构包括与安装箱1固定连接的进料箱51,所述进料箱51内转动连接有第四转动轴52,所述第一转动轴42的外表面与第四转动轴52的外表面通过皮带传动连接,所述第四转动轴52的外表面固定套接有第四传动齿轮53,所述第四传动齿轮53的外表面啮合连接有第五传动齿轮54,所述第五传动齿轮54的中间固定套接有与安装箱1转动连接的传动管55,所述传动管55的外表面固定连接有多个搅拌管56,所述搅拌管56内固定连接有第三电加热板57,所述进料箱51的底部固定连接有出料管58,所述出料管58内滑动连接有两个密封板59,所述密封板59的底部固定连接有与出料管58固定连接的电动伸缩杆590,所述电动伸缩杆590的输入端通过电线电性连接有与安装箱1相连接的进料控制机构,通过将聚乙烯颗粒放入到进料箱51内,同时第一转动轴42通过皮带带动第四转动轴52转动,第四转动轴52通过第四传动齿轮53和第五传动齿轮54带动传动管55转动,传动管55带动搅拌管56转动,搅拌管56对聚乙烯颗粒进行搅拌,同时搅拌管56内的第三电加热板57进行加热,对进入到安装箱1内的聚乙烯材料进融化,同时搅拌管56进行搅拌,从而实现对聚乙烯的快速融化,当安装箱1内的聚乙烯溶液量变少时,控制机构及时感应到,随后控制机构控制出料管58上的两个电动伸缩杆590,电动伸缩杆590带动密封板59进行移动,将出料管58打开,随后熔融的聚乙烯通过出料管58进入到安装箱1内,对安装箱1内进行补料,当补料到合适位置后,控制机构控制电动伸缩杆590带动密封板59移动,将出料管58进行关闭,从而实现对安装箱1的自动供料。
所述进料控制机构包括与安装箱1固定连接的控制箱61,所述控制箱61内滑动连接有传动板62,所述传动板62的底部固定连接有与控制箱61滑动连接的浮箱63,所述传动板62的顶部固定连接有第一触点块64,所述第一触点块64的上方设置有与控制箱61固定连接有第一触点开关65,所述传动板62的外表面固定连接有第二触点块66,所述第二触点块66的下方设置有与控制箱61固定连接的第二触点延时开关67,通过将总电源与第一触点开关65通过电线电性连接,当第一触点块64与第一触点开关65接触时,第一触点开关65断开进行断电,当不接触时,第一触点开关65打开通电,第二触点延时开关67通过电线与第一触点开关65电性连接,当第二触点块66与第二触点延时开关67接触时,第二触点延时开关67开启进行通电,此时电动伸缩杆590进行通电一端时间,电动伸缩杆590带动密封板59进行打开,当断电时,电动伸缩杆590带动密封板59进行关闭,通过将控制箱61安装在安装箱1内,当安装箱1内的聚乙烯溶液量在合适的位置后,浮箱63通过浮力带动传动板62和第一触点块64与第一触点开关65接触,第一触点开关65进行断电,当聚乙烯溶液量变少时,浮箱63下降带动传动板62向下移动,此时总电源通电,随后第二触点块66与第二触点延时开关67接触,电动伸缩杆590带动密封板59进行移动,出料管58打开,安装箱1内的聚乙烯溶液增多,浮箱63带动传动板62上升,使第一触点块64抵在第一触点开关65上,第一触点开关65关闭,第二触点延时开关67断电,随后电动伸缩杆590带动密封板59复位,停止供料,从而实现对安装箱1内的聚乙烯材料的自动供料。
本发明的工作原理:通过将多子线绞合线缆通入到安装箱1内的导向辊2上,随后通过牵引机构进行牵引,进入到安装箱1内的线缆浸入到融化后的聚乙烯材料中,随后通过第一电机11带动第一转轴12转动,第一转轴12通过第一齿轮13和第二齿轮14带动两个第二转轴15顺时针转动,其中一个第二转轴15带动第一传动轴16瞬时针转动,另一个第二转轴15通过第二齿轮14和第三齿轮17带动第二传动轴18进行逆时针转动,从而使第一传动轴16和第二传动轴18带动第一涌向板19以互为相反的方向进行转动,使位于线缆下部分的聚乙烯溶液向上涌动,同时第一转轴12通过皮带带动第三转轴190转动,第三转轴190通过第四齿轮191带动两个第四转轴193瞬时针转动,其中一个第四转轴193带动第三传动轴194瞬时针转动,另一个第四转轴193通过第五齿轮192和第六齿轮195带动第四传动轴196逆时针转动,第三传动轴194和第四传动轴196带动第二涌向板197进行转动,从而实现第三传动轴194和第四传动轴196带动多个第二涌向板197以互为相反的方向向上进行转动,将位于线缆上部的熔融聚乙烯材料向下进行涌动,使其向线缆的上表面部分进行不断的涌动,从而实现绞合线缆上下部分的聚乙烯溶液均相绞合线缆的表面进行涌动,从而实现熔融的聚乙烯材料可以充分的进入到绞合线缆的缝隙中,从而大大提高了生产后电缆内部的充实度,从而提高了线缆的强度。
通过牵引机构带动线缆移动,当绞合线缆中的缝隙被充分的填充后,随后通过牵引机构和导向轮进入到刮料圈筒21内,刮料圈筒21对线缆表面过多的的熔融的聚乙烯进行刮除,使其表面光滑,同时第一电加热板22对刮料圈筒21进行加热,使其刮下的熔融聚乙烯进行融化滴落,防止刮下的熔融聚乙烯粘接在刮料圈筒21上,刮除线缆表面多余的聚乙烯材料后,进入到冷却箱31内,同时冷风机34通过管道将冷风送入到吹风圈管32内,随后吹风圈管32通过多个出风罩36均匀的将冷风吹向线缆表面,使其表面进行均匀的受冷冷却,从而使线缆表面的聚乙烯冷却收缩程度一致,从而保证线缆横截面为圆形状态,从而保证线缆的质量,同时散热后的冷风通过挡板38的阻挡进入进入到出风管圈35上的出风罩36内,随后通过出风罩36进入到出风管圈35,并通过出风管37进行及时排出,防止冷风进入到安装箱1内,造成安装箱1内的温度降低,造成安装箱1内熔融转态的聚乙烯冷却,造成安装箱1保温热效率高,从而导致装置的能耗提升,从而节约了电力资源。
通过第二电机41带动第一转动轴42转动,第一转动轴42通过第一驱动齿轮43和第二驱动齿轮44带动第二转动轴45转动,第二转动轴45通过第一传动齿轮46和第二传动齿轮47,第二传动齿轮47带动第三传动齿轮48转动,第二传动齿轮47和第三传动齿轮48带动第三转动轴49转动,第二转动轴45和第三转动轴49带动螺旋杆490进行正反往复转动,螺旋杆490带动安装箱1内的熔融的聚乙烯材料进行搅动和往复移动,同时螺旋杆490上安装槽491内的第二电加热板492对螺旋杆490进行加热,螺旋杆490将热量传递到熔融的聚乙烯材料中使安装箱1内的聚乙烯材料进行充分均匀受热保温,使其始终保持的熔融的状态,同时第一转动轴42通过皮带带动第四转动轴52转动,第四转动轴52通过第四传动齿轮53和第五传动齿轮54带动传动管55转动,传动管55带动搅拌管56转动,搅拌管56对聚乙烯颗粒进行搅拌,同时搅拌管56内的第三电加热板57进行加热,对进入到安装箱1内的聚乙烯材料进融化,同时搅拌管56进行搅拌,从而实现对聚乙烯的快速融化,当安装箱1内的聚乙烯溶液量变少时,控制机构及时感应到,随后控制机构控制出料管58上的两个电动伸缩杆590,电动伸缩杆590带动密封板59进行移动,将出料管58打开,随后熔融的聚乙烯通过出料管58进入到安装箱1内,对安装箱1内进行补料,当补料到合适位置后,控制机构控制电动伸缩杆590带动密封板59移动,将出料管58进行关闭,从而实现对安装箱1的自动供料。
以上对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进行了详细说明,但所述内容仅为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不能被认为用于限定本发明的实施范围。凡依本发明申请范围所作的均等变化与改进等,均应仍归属于本发明的专利涵盖范围之内。

Claims (4)

1.一种无缝贯通线缆的制备工艺,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一、将若干铜线进行绞合,形成线缆线芯,制得多根线芯;
步骤二、将步骤一中制的多根线芯分别通过挤出工艺对各线芯的表面进行聚氯乙烯材料包覆,得到多根带有绝缘层的线缆;
步骤三、将步骤二中得到的多根绝缘层线缆通过绞合工艺进行绞合,得到多子线绞合线缆;
步骤四、将步骤三中绞合形成的多子线绞合线缆通入到填缝装置的安装箱(1)内,通过安装箱(1)内涌向机构对绞合线缆中的缝隙进行聚乙烯溶液的充分填充,得到无缝式绞合线缆;
步骤五、将步骤四中无缝式绞合线缆通过挤出工艺对其表面进行聚氯乙烯材料包裹,得到无缝贯通线缆;
所述填缝装置包括安装箱(1),所述安装箱(1)内转动连接有多个导向辊(2),所述安装箱(1)内固定连接有两个隔板(3),所述安装箱(1)内设置有涌向机构,所述安装箱(1)内设置有混料机构,所述混料机构的外表面传动连接有进料机构;
所述涌向机构包括与安装箱(1)固定连接的第一电机(11),所述第一电机(11)的输出端通过联轴器固定连接有第一转轴(12),所述第一转轴(12)的外表面固定套接有第一齿轮(13),所述第一齿轮(13)的外表面啮合连接有两个第二齿轮(14),所述第二齿轮(14)的中间均固定套接有与安装箱(1)转动连接的第二转轴(15),其中一个所述第二转轴(15)的一端固定连接有与安装箱(1)转动连接的第一传动轴(16),其中一个所述第二齿轮(14)的外表面啮合连接有第三齿轮(17),所述第三齿轮(17)的中间固定套接有与安装箱(1)转动连接的第二传动轴(18),所述第一传动轴(16)与第二传动轴(18)的外表面均固定连接有多个第一涌向板(19),所述第一转轴(12)的外表面通过皮带传动连接有与安装箱(1)转动连接的第三转轴(190),所述第三转轴(190)的外表面固定套接有第四齿轮(191),所述第四齿轮(191)的外表面啮合连接有两个第五齿轮(192),两个所述第五齿轮(192)的中间均固定套接有与安装箱(1)转动连接的第四转轴(193),其中一个第四转轴(193)的一端固定连接有与安装箱(1)转动连接的第三传动轴(194),其中一个第五齿轮(192)的外表面啮合连接有第六齿轮(195),所述第六齿轮(195)的中间固定套接有与安装箱(1)转动连接的第四传动轴(196),所述第三传动轴(194)与第四传动轴(196)的外表面均固定连接有多个第二涌向板(197),所述安装箱(1)内设置有刮料机构;
所述刮料机构包括与安装箱(1)固定的刮料圈筒(21),所述刮料圈筒(21)的外表面固定连接有多个第一电加热板(22),所述刮料圈筒(21)的上方设置有与安装箱(1)固定连接的冷却机构;
所述冷却机构包括与安装箱(1)固定连接的冷却箱(31),所述冷却箱(31)内固定连接有吹风圈管(32),所述吹风圈管(32)的外表面固定连接有多个吹风罩(33),所述吹风圈管(32)的外表面通过管道固定连接有与安装箱(1)固定连接的冷风机(34),所述冷却箱(31)的内固定连接有出风管圈(35),所述出风管圈(35)的外表面固定连接有出风罩(36),所述出风管圈(35)的外表面固定连接有出风管(37),所述冷却箱(31)内固定连接有挡板(38)。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无缝贯通线缆的制备工艺,其特征在于,所述混料机构包括与安装箱(1)固定连接的第二电机(41),所述第二电机(41)的输出端通过联轴器固定连接有第一转动轴(42),所述第一转动轴(42)的外表面固定套接有第一驱动齿轮(43),所述第一驱动齿轮(43)的外表面啮合连接有第二驱动齿轮(44),所述第二驱动齿轮(44)的中间固定套接有第二转动轴(45),所述第二转动轴(45)的外表面固定套接有第一传动齿轮(46),所述第一传动齿轮(46)的外表面啮合连接有两个第二传动齿轮(47),所述第二传动齿轮(47)的外表面啮合连接有第三传动齿轮(48),所述第二传动齿轮(47)和第三传动齿轮(48)的中间均固定套接有与安装箱(1)转动连接第三转动轴(49),所述第二转动轴(45)和第三转动轴(49)的一端均固定连接有与安装箱(1)转动连接的螺旋杆(490),所述螺旋杆(490)上开设有安装槽(491),所述安装槽(491)内固定连接有第二电加热板(492),所述第一转动轴(42)的表面与进料机构传动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无缝贯通线缆的制备工艺,其特征在于,所述进料机构包括与安装箱(1)固定连接的进料箱(51),所述进料箱(51)内转动连接有第四转动轴(52),所述第一转动轴(42)的外表面与第四转动轴(52)的外表面通过皮带传动连接,所述第四转动轴(52)的外表面固定套接有第四传动齿轮(53),所述第四传动齿轮(53)的外表面啮合连接有第五传动齿轮(54),所述第五传动齿轮(54)的中间固定套接有与安装箱(1)转动连接的传动管(55),所述传动管(55)的外表面固定连接有多个搅拌管(56),所述搅拌管(56)内固定连接有第三电加热板(57),所述进料箱(51)的底部固定连接有出料管(58),所述出料管(58)内滑动连接有两个密封板(59),所述密封板(59)的底部固定连接有与出料管(58)固定连接的电动伸缩杆(590),所述电动伸缩杆(590)的输入端通过电线电性连接有与安装箱(1)相连接的进料控制机构。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无缝贯通线缆的制备工艺,其特征在于,所述进料控制机构包括与安装箱(1)固定连接的控制箱(61),所述控制箱(61)内滑动连接有传动板(62),所述传动板(62)的底部固定连接有与控制箱(61)滑动连接的浮箱(63),所述传动板(62)的顶部固定连接有第一触点块(64),所述第一触点块(64)的上方设置有与控制箱(61)固定连接有第一触点开关(65),所述传动板(62)的外表面固定连接有第二触点块(66),所述第二触点块(66)的下方设置有与控制箱(61)固定连接的第二触点延时开关(67)。
CN202310885475.2A 2023-07-19 2023-07-19 一种无缝贯通线缆的制备工艺 Active CN116825455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10885475.2A CN116825455B (zh) 2023-07-19 2023-07-19 一种无缝贯通线缆的制备工艺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10885475.2A CN116825455B (zh) 2023-07-19 2023-07-19 一种无缝贯通线缆的制备工艺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6825455A CN116825455A (zh) 2023-09-29
CN116825455B true CN116825455B (zh) 2023-12-15

Family

ID=8813933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310885475.2A Active CN116825455B (zh) 2023-07-19 2023-07-19 一种无缝贯通线缆的制备工艺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6825455B (zh)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DE4002094A1 (de) * 1990-01-25 1991-08-01 Kabelmetal Electro Gmbh Mehradriges elektrisches kabel
CN102751017A (zh) * 2012-06-20 2012-10-24 江苏远洋东泽电缆股份有限公司 舰船用增强抗拉型纵向水密消磁电缆及其制造方法
CN112053804A (zh) * 2020-09-02 2020-12-08 深圳市富鑫达电子有限公司 一种防水芯线自动化作业且一体成型的方法
CN212365621U (zh) * 2020-07-07 2021-01-15 江苏合腾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电缆膏用可调式注入设备

Patent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DE4002094A1 (de) * 1990-01-25 1991-08-01 Kabelmetal Electro Gmbh Mehradriges elektrisches kabel
CN102751017A (zh) * 2012-06-20 2012-10-24 江苏远洋东泽电缆股份有限公司 舰船用增强抗拉型纵向水密消磁电缆及其制造方法
CN212365621U (zh) * 2020-07-07 2021-01-15 江苏合腾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电缆膏用可调式注入设备
CN112053804A (zh) * 2020-09-02 2020-12-08 深圳市富鑫达电子有限公司 一种防水芯线自动化作业且一体成型的方法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6825455A (zh) 2023-09-29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15631901B (zh) 一种挤包绝缘低压电力电缆生产用冷却装置及其冷却方法
CN116825455B (zh) 一种无缝贯通线缆的制备工艺
CN219820559U (zh) 一种线缆绝缘层挤出机
CN108053950B (zh) 一种电缆生产用橡胶熔融搅拌装置
CN220280165U (zh) 一种电缆材料生产用粒料制备装置
CN209794488U (zh) 一种电缆高速挤出机
CN211087998U (zh) 一种卧式挤铅机
CN209216654U (zh) 一种电缆外被涂层成型装置
CN111653383B (zh) 一种双层共挤绝缘电缆及其生产用挤出装置
CN112562904B (zh) 一种防火电缆及其生产防火电缆用的原料搅拌装置
CN109509589B (zh) 一种电缆外被涂层成型装置及其成型方法
CN112117028B (zh) 一种氟塑料绝缘及护套屏蔽控制电缆
CN211031117U (zh) 一种绝缘材料生产用保温加热双螺旋熔炼挤出装置
CN114932638A (zh) 低烟低卤阻燃聚烯烃电缆料混合制备装置及其使用方法
CN211069716U (zh) 一种电缆外部绝缘层原料制作用混料机
CN113393977A (zh) 一种高压电缆表面绝缘层裹覆机
CN112786248A (zh) 一种电缆生产冷却装置
CN216287768U (zh) 一种船用电缆绝缘层高效率挤出机
CN214562757U (zh) 一种电缆生产用挤塑机
CN217944271U (zh) 一种热固性粉末热成型挤出机构
CN217280246U (zh) 一种用于电线电缆生产的绝缘芯线绕包设备
CN218996437U (zh) 一种旋转控制线的包覆一体机
CN218535542U (zh) 一种用于阻燃电缆防护套料加工的挤出装置
CN214336438U (zh) 一种电缆生产用冷却装置
CN215611585U (zh) 一种萘磺酸盐减水剂的合成设备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