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6811487A - 机动二轮车用轮胎 - Google Patents

机动二轮车用轮胎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6811487A
CN116811487A CN202310244254.7A CN202310244254A CN116811487A CN 116811487 A CN116811487 A CN 116811487A CN 202310244254 A CN202310244254 A CN 202310244254A CN 116811487 A CN116811487 A CN 116811487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bead
tire
rim
axial direction
pai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310244254.7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福岛和季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umitomo Rubber Industries Ltd
Original Assignee
Sumitomo Rubber Industries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umitomo Rubber Industries Ltd filed Critical Sumitomo Rubber Industries Ltd
Publication of CN116811487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6811487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Classification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CVEHICLE TYRES; TYRE INFLATION; TYRE CHANGING; CONNECTING VALVES TO INFLATABLE ELASTIC BODIES IN GENERAL; DEVICES OR ARRANGEMENTS RELATED TO TYRES
    • B60C15/00Tyre beads, e.g. ply turn-up or overlap
    • B60C15/02Seating or securing beads on rim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CVEHICLE TYRES; TYRE INFLATION; TYRE CHANGING; CONNECTING VALVES TO INFLATABLE ELASTIC BODIES IN GENERAL; DEVICES OR ARRANGEMENTS RELATED TO TYRES
    • B60C15/00Tyre beads, e.g. ply turn-up or overlap
    • B60C15/02Seating or securing beads on rims
    • B60C15/024Bead contour, e.g. lips, grooves, or rib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CVEHICLE TYRES; TYRE INFLATION; TYRE CHANGING; CONNECTING VALVES TO INFLATABLE ELASTIC BODIES IN GENERAL; DEVICES OR ARRANGEMENTS RELATED TO TYRES
    • B60C15/00Tyre beads, e.g. ply turn-up or overlap
    • B60C15/04Bead core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CVEHICLE TYRES; TYRE INFLATION; TYRE CHANGING; CONNECTING VALVES TO INFLATABLE ELASTIC BODIES IN GENERAL; DEVICES OR ARRANGEMENTS RELATED TO TYRES
    • B60C15/00Tyre beads, e.g. ply turn-up or overlap
    • B60C15/06Flipper strips, fillers, or chafing strips and reinforcing layers for the construction of the bead
    • B60C2015/0614Flipper strips, fillers, or chafing strips and reinforcing layers for the construction of the bead characterised by features of the chafer or clinch portion, i.e. the part of the bead contacting the rim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CVEHICLE TYRES; TYRE INFLATION; TYRE CHANGING; CONNECTING VALVES TO INFLATABLE ELASTIC BODIES IN GENERAL; DEVICES OR ARRANGEMENTS RELATED TO TYRES
    • B60C2200/00Tyr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particular applications
    • B60C2200/10Tyr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particular applications for motorcycles, scooters or the like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Tires In General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机动二轮车用轮胎,能够提高与轮辋的嵌合性和操纵稳定性相关的鲁棒性。机动二轮车用轮胎包含一对胎圈部(4)。一对胎圈部(4)分别具有胎圈芯(5)和胎圈底面(11)。在以一对胎圈部(4)的轮胎轴向的外表面之间的轮胎轴向的距离与正规轮辋(R)的轮辋宽度一致的方式保持着一对胎圈部(4)的非轮辋组装状态下,满足下述的式(1)。0.99≦Dc/(Dr+2T)≦1.00···式(1)。这里,“Dc”是胎圈芯(5)的轮胎轴向的中心位置处的胎圈芯(5)的内径,“Dr”是正规轮辋(R)的轮辋直径,“T”是中心位置处的从胎圈芯(5)的内表面到胎圈底面(11)的轮胎半径方向的距离。

Description

机动二轮车用轮胎
技术领域
本公开涉及机动二轮车用轮胎。
背景技术
在下述专利文献1中,提出了通过决定胎圈部的胎圈底面相对于轮胎轴向的角度来均衡地提高与轮辋的嵌合性和操纵稳定性的机动二轮车用轮胎。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18-79802号公报
机动二轮车用轮胎安装在基于规格决定的轮辋上,但轮辋直径在不可避免的公差范围内存在偏差。轮辋直径的偏差对与机动二轮车用轮胎的嵌合性、机动二轮车用轮胎的操纵稳定性产生影响,但期望极力减小这样的影响。即,要求不易受到轮辋直径的公差等外部因素的影响的鲁棒性(robustness)优异的机动二轮车用轮胎。
发明内容
本公开是鉴于以上那样的实际情况而提出的,其主要目的在于,提供能够提高与轮辋的嵌合性和操纵稳定性相关的鲁棒性的机动二轮车用轮胎。
本公开是一种机动二轮车用轮胎,其包含一对胎圈部,其中,所述一对胎圈部分别具有胎圈芯和胎圈底面,该胎圈底面位于比所述胎圈芯靠轮胎半径方向的内侧的位置,在以所述一对胎圈部的轮胎轴向的外表面之间的轮胎轴向的距离与正规轮辋的轮辋宽度一致的方式保持着所述一对胎圈部的非轮辋组装状态下,满足下述的式(1):0.99≦Dc/(Dr+2T)≦1.00···式(1),这里,Dc是所述胎圈芯的轮胎轴向的中心位置处的所述胎圈芯的内径,Dr是所述正规轮辋的轮辋直径,T是所述中心位置处的从所述胎圈芯的内表面到所述胎圈底面的轮胎半径方向的距离。
本公开的机动二轮车用轮胎通过采用上述结构,能够提高与轮辋的嵌合性和操纵稳定性相关的鲁棒性。
附图说明
图1是示出本公开的机动二轮车用轮胎的一个实施方式的剖视图。
图2是图1的胎圈部的放大图。
图3是示出图2的胎圈部的轮廓的放大图。
标号说明
4:胎圈部;5:胎圈芯;11:胎圈底面;R:正规轮辋;Dc:胎圈芯的轮胎轴向的中心位置处的胎圈芯的内径;Dr:正规轮辋的轮辋直径;T:胎圈芯的中心位置处的从胎圈芯的内表面到胎圈底面的轮胎半径方向的距离。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基于附图对本公开的一个实施方式进行说明。图1是包含本实施方式的机动二轮车用轮胎1(以下,有时简称为“轮胎”)的正规轮辋安装状态的轮胎旋转轴线的轮胎子午线剖视图。本实施方式的轮胎1是适合于在公路上运动行驶的机动二轮车的后轮用的轮胎。但是,本公开的轮胎并不限定于这样的方式。
“正规轮辋安装状态”是指安装于正规轮辋R且被调整为正规内压的状态。
“正规轮辋R”是在包含轮胎所依据的规格在内的规格体系中按照每个轮胎决定该规格的轮辋,例如如果是JATMA,则为“标准轮辋”,如果是TRA,则为“Design Rim”,如果是ETRTO,则为“Measuring Rim”。
“正规内压”是在包含轮胎所依据的规格在内的规格体系中按照每个轮胎决定各规格的气压,如果是JATMA,则为“最高气压”,如果是TRA,则为表“TIRE LOAD LIMITS ATVARIOUS COLD INFLATION PRESSURES”所记载的最大值,如果是ETRTO,则为“INFLATIONPRESSURE”。
如图1所示,本实施方式的轮胎1包含胎面部2、一对胎侧部3以及一对胎圈部4。胎侧部3与胎面部2的轮胎轴向的两侧相连。胎圈部4与胎侧部3的轮胎半径方向内侧相连。胎面部2的一侧的胎面端Te与另一侧的胎面端Te之间的接地面2s向轮胎半径方向外侧凸出而弯曲成圆弧状,以使得在外倾角大的转弯时也能够得到充分的接地面积。在胎圈部4埋设有胎圈芯5。
胎面端Te相当于胎面部2的接地面2s的端部,在以最大外倾角转弯时与路面接触。
本实施方式的轮胎1包含从一侧的胎圈部4经由一侧的胎侧部3、胎面部2、另一侧的胎侧部3而到达另一侧的胎圈部4的胎体6。
胎体6例如包含胎体帘布层6A,该胎体帘布层6A包含多个胎体帘线。本实施方式的胎体6由1张胎体帘布层6A构成,但也可以重叠多个胎体帘布层而成。胎体帘布层6A包含主体部6a和折返部6b。主体部6a从胎面部2经由两侧的胎侧部3而到达两侧的胎圈部4的胎圈芯5。折返部6b与主体部6a相连,在胎圈芯5的周围从轮胎轴向的内侧向外侧折返。
在胎面部2例如设置有带束层7和冠带层8。带束层7例如包含带束帘布层,该带束帘布层包含相对于轮胎周向倾斜10°~45°的多个带束帘线。本实施方式的带束层7由1张带束帘布层构成,但也可以重叠多个带束帘布层而成。冠带层8例如包含冠带帘线相对于轮胎周向以5°以下的角度卷绕成螺旋状而成的无接缝冠带帘布层。这样的带束层7和冠带层8能够有效地加强胎面部2。
图2示出胎圈部4的放大图。如图2所示,一对胎圈部4分别具有:胎圈芯5;胎圈外侧面12,其是比胎圈芯5靠轮胎轴向外侧的面;胎圈底面11,其位于比胎圈芯5靠轮胎半径方向的内侧的位置;以及圆弧状的胎踵面13,其将胎圈外侧面12与胎圈底面11相连。胎圈外侧面12、胎圈底面11以及胎踵面13在正规轮辋安装状态下与正规轮辋R(图1所示)接触。
在本公开中,在以一对胎圈部4的轮胎轴向的外表面之间的轮胎轴向的距离L1与正规轮辋的轮辋宽度W1(图1所示)一致的方式保持着一对胎圈部4的非轮辋组装状态下,满足下述式(1)。另外,在本说明书中,在没有特别说明的情况下,轮胎各部的尺寸等是在上述非轮辋组装状态下测定的值。
0.99≦Dc/(Dr+2T)≦1.00···式(1)
这里,“Dc”是胎圈芯5的轮胎轴向的中心位置处的胎圈芯5的内径。另外,如图1所示,“Dr”是正规轮辋R的轮辋直径,通过由规格决定的轮辋直径位置即胎圈基线BL来测定。另外,如图2所示,“T”是上述中心位置处的从胎圈芯5的内表面5a到胎圈底面11的轮胎半径方向的距离。上述轮辋宽度W1由规格决定。上述距离L1例如优选在一对胎圈芯5的轮胎半径方向的中心位置处测定。
在胎圈芯5的内径Dc因测定位置而稍微变化的情况下,上述内径Dc例如优选采用在不同的多个位置处测定的值的平均值。优选的是,所述平均值至少是根据在轮胎周向上错开了90°的位置处测定的2个内径的值来求出。优选的是,所述平均值基于在尽可能多的位置处测定的内径来求出。对于上述距离T,也优选采用同样的平均值。
本公开的轮胎1通过采用上述结构,能够提高与轮辋的嵌合性和操纵稳定性的鲁棒性。其机理如下。
上述式(1)的“Dr+2T”是在正规轮辋的轮辋直径Dr上加上从胎圈芯5的内表面5a到胎圈底面11的距离T的2倍而得到的,相当于供胎圈芯5嵌合的部分的实质上的外径。即,在本公开中,通过式(1),高精度地规定了胎圈芯5的内径Dc与供胎圈芯5嵌合的部分的实质上的外径。由此,对于安装轮胎1的轮辋,即使在其轮辋直径比设计值小的情况或大的情况下、或者在测量位置处的轮辋直径的尺寸的偏差大的情况下,对于轮辋的嵌合性和操纵稳定性,也不容易产生过度的降低。因此,本公开的轮胎1能够提高与轮辋的嵌合性和操纵稳定性相关的鲁棒性。
在本说明书中,与轮辋的嵌合性是指将轮胎组装于轮辋时的作业性。因此,轮胎1的胎圈部4越过轮辋的凸起时的轮胎内压越小,与轮辋的嵌合性越优异。另一方面,操纵稳定性是指使安装有轮胎的二轮车行驶时的稳定性,作用于轮辋的轮胎1的嵌合力越大,操纵稳定性越倾向于变高。即,与轮辋的嵌合性和操纵稳定性是容易互相抵触的性能。在本公开的轮胎1中,通过上述结构,还能够期待这些容易互相抵触的轮辋的嵌合性和操纵稳定性这两者的提高。
以下,对本实施方式的更详细的结构进行说明。另外,以下说明的各结构表示本实施方式的具体方式。因此,即使本公开不具有以下说明的结构,当然也能够发挥上述效果。另外,在具有上述特征的本公开的轮胎中,即使单独应用以下说明的各结构中的任意1个,也能够期待与各结构相应的性能的提高。进而,在将以下说明的各结构的几个复合应用的情况下,能够期待与各结构相应的复合性能的提高。
本实施方式的胎圈芯5在轮胎横截面中具有被轮胎半径方向的内表面5a和外表面5b以及轮胎轴向的第1侧面5c和第2侧面5d包围的矩形状的截面形状。但是,该各面相连的角部分弯曲成圆弧状。另外,第1侧面5c位于比第2侧面5d靠轮胎轴向外侧的位置。内表面5a和外表面5b分别沿着轮胎轴向延伸。第1侧面5c和第2侧面5d分别沿轮胎半径方向延伸。第1侧面5c和第2侧面5d的角度差例如为10°以下,优选为5°以下。在更优选的方式中,第1侧面5c和第2侧面5d实质上平行地延伸。这样的胎圈芯5能够可靠地抑制胎圈部4的倾倒,有助于提高操纵稳定性。
在上述非轮辋组装状态下,将胎圈底面11向轮胎轴向外侧延长而成的假想的第1直线16与将胎圈外侧面12向轮胎半径方向内侧延长而成的假想的第2直线17的交点的直径Dv优选为正规轮辋的轮辋直径Dr(图1所示)的99.2%~99.6%,更优选为99.3%~99.5%。由此,胎圈部4的内径被适当化,能够维持与轮辋的嵌合性,并且能够提高轮辋错位防止性能和操纵稳定性。
另外,第1直线16相当于经过胎圈底面11的胎踵面13侧的端部的切线,第2直线17相当于经过胎圈外侧面12的胎踵面13侧的端部的切线。胎踵面13是向胎圈部4的倾斜方向(胎圈部4的轮胎轴向外侧且轮胎周向内侧的方向)凸出的曲面,在本实施方式中构成为具有单一曲率半径的圆弧状的弯曲面。另外,上述直径Dv相当于使第1直线16与第2直线17的交点18在轮胎整周上集合时形成的假想圆的直径。
在优选的方式中,第1直线16与第2直线17之间的角度θ3例如为90°~110°,优选为95°~105°。
在图3中示出了仅表示胎圈部4的轮廓的放大图。如图3所示,胎圈底面11包含:第1底面21,其相对于轮胎轴向倾斜;以及第2底面22,其与第1底面21的轮胎轴向内侧相连,并且相对于轮胎轴向以比第1底面21相对于轮胎轴向的角度大的角度延伸。包含这样的第1底面21和第2底面22的胎圈底面11均衡地提高了轮辋的嵌合性和轮辋错位防止性能。
在上述非轮辋组装状态的轮胎横截面中,本实施方式的第1底面21呈直线状延伸。第1底面21相对于轮胎轴向的角度θ1例如为15°以下,优选为10°以下,更优选为7°以下。具体而言,第1底面21的所述角度θ1为3°~7°。作为进一步优选的方式,第1底面21与胎圈芯5的内表面5a(图2所示)之间的角度为0°~10°。在本实施方式中,第1底面21的所述角度与第1直线16相对于轮胎轴向的角度一致。
在上述非轮辋组装状态的轮胎横截面中,本实施方式的第2底面22呈直线状延伸。第2底面22相对于轮胎轴向的角度θ2例如为30°以下,优选为24°以下。具体而言,第2底面22的所述角度θ2为18°~24°。这样的第2底面22能够在维持轮辋的嵌合性的同时提高轮辋错位防止性能。
如图2所示,为了均衡地提高轮辋的嵌合性和轮辋错位防止性能,第1底面21与第2底面22之间的角度θ4(图2所示)优选为150°以上,更优选为160°以上,优选为175°以下,更优选为170°以下。
第1底面21与第2底面22之间的角度θ4比第1直线16与第2直线17之间的角度θ3大。上述角度θ3与上述角度θ4之差例如为60°~80°,优选为65°~75°。由此,作用于轮辋的胎圈外侧面12的压力与作用于轮辋的第2底面22的压力均衡地提高,发挥出优异的操纵稳定性。
在轮胎横截面中,第1底面21与第2底面22的边界25例如配置在将上述胎圈芯5向轮胎半径方向内侧假想延长的区域内。另外,优选上述边界25位于比胎圈芯5的轮胎轴向的中心位置靠轮胎轴向内侧的位置。上述边界25与胎圈芯5的上述中心位置的轮胎轴向的距离例如为胎圈芯5的轮胎轴向的宽度的25%~35%。由此,第2底面22能够牢固地与轮辋紧贴,胎圈部4的耐久性提高。
上述距离T例如为胎圈芯5的轮胎周向的宽度的20%~40%,优选为25%~35%。由此,均衡地提高了与轮辋的嵌合性和操纵稳定性。
胎圈外侧面12在轮胎横截面中包含从胎踵面13侧的端部呈直线状延伸的部分。该部分例如与胎圈芯5的第1侧面5c的角度差为5°以下。
在胎圈芯5的轮胎半径方向的中心处的轮胎半径方向位置处,胎圈芯5的轮胎轴向外侧的橡胶厚度优选为3.0mm以下。由此,胎圈部4容易越过凸起,轮辋的嵌合性进一步提高。
如图3所示,在胎圈部4的横截面中,胎踵面13的曲率半径r1优选为2.5mm~4.0mm。这样的胎踵面13能够均衡地提高轮辋的嵌合性和轮辋错位防止性能。
以上,详细地说明了本公开的一个实施方式的机动二轮车用轮胎,但本公开并不限定于上述的具体实施方式,能够变更为各种方式来实施。
[实施例]
基于表1~2的规格制造了具有图1的基本构造的尺寸190/55ZR17的机动二轮车用轮胎(后轮用轮胎)。另外,作为比较例,试制了Dc/(Dr+2T)处于本公开的范围之外的轮胎。比较例的轮胎除了上述事项以外,具有与实施例的轮胎实质上相同的结构。测试了各测试轮胎中的与轮辋的嵌合性、操纵稳定性、轮辋错位防止性能以及与轮辋的嵌合性和操纵稳定性的鲁棒性。各测试轮胎的共同规格、测试方法如下。
轮辋尺寸:MT6.00
轮胎内压:250kPa
测试车辆:排气量1000cc
<与轮辋的嵌合性>
测定将轮胎组装于轮辋时的轮胎内压填充时的、轮胎的胎圈部越过轮辋的凸起时的最大内压。结果是所述最大内压的倒数,用以比较例为100的指数来表示。数值越大,表示所述最大内压越小,与轮辋的嵌合性越优异。
<轮辋错位防止性能>
对依据JIS-D4230进行了轮辋组装且未填充内压的轮胎的胎圈部从横向施加载荷,在胎圈部从轮辋脱离时测定阻力。结果用以比较例1的上述阻力为100的指数来表示,数值越大,表示轮辋错位防止性能越优异。
<操纵稳定性>
通过驾驶员的感官对安装有测试轮胎的测试车辆在环形跑道行驶时的操纵稳定性进行了评价。结果是以比较例为100的评分,数值越大,表示操纵稳定性越优异。
<与轮辋的嵌合性和操纵稳定性的鲁棒性>
使用胎圈部扩张力试验机(霍夫曼公司制的试验机)测定胎圈部相对于轮辋的嵌合力(在本实施方式中为霍夫曼嵌合力,单位为“kN”),基于其测定值,评价与轮辋的嵌合性和操纵稳定性的鲁棒性。具体的评价方法如下。
(1)在能够设定为任意轮辋直径的测试用的治具上安装有测试轮胎,测定了所述治具的轮辋直径比正规轮辋的轮辋直径大0.3mm的状态下的所述嵌合力(以下,将该测定值称为第1测定值)和所述治具的轮辋直径比正规轮辋的轮辋直径小0.3mm的状态下的所述嵌合力(以下,将该测定值称为第2测定值)。
(2)在将横轴设为轮辋直径、将纵轴设为所述嵌合力的坐标轴中,绘制第1测定值和第2测定值,测定连结这2点的直线的斜率。
(3)上述鲁棒性用在上述(2)中测定的直线的斜率进行评价。结果是以比较例的所述直线的斜率的倒数为100的指数。该数值越大,表示由于轮辋直径的不同导致的所述嵌合力的变化越小,所述鲁棒性越优异。
测试结果见表1~2。
[表1]
[表2]
从测试结果能够确认,实施例的轮胎提高了与轮辋的嵌合性和操纵稳定性相关的鲁棒性。另外,确认了实施例的轮胎均衡地提高了与轮辋的嵌合性、轮辋错位防止性能以及操纵稳定性。
[附记]
本公开包含以下的方式。
[本公开1]
一种机动二轮车用轮胎,其包含一对胎圈部,其中,
所述一对胎圈部分别具有胎圈芯和胎圈底面,该胎圈底面位于比所述胎圈芯靠轮胎半径方向的内侧的位置,
在以所述一对胎圈部的轮胎轴向的外表面之间的轮胎轴向的距离与正规轮辋的轮辋宽度一致的方式保持着所述一对胎圈部的非轮辋组装状态下,满足下述的式(1),
0.99≦Dc/(Dr+2T)≦1.00···式(1)
这里,Dc是所述胎圈芯的轮胎轴向的中心位置处的所述胎圈芯的内径,Dr是所述正规轮辋的轮辋直径,T是所述中心位置处的从所述胎圈芯的内表面到所述胎圈底面的轮胎半径方向的距离。
[本公开2]
根据本公开1所述的机动二轮车用轮胎,其中,
在所述非轮辋组装状态下,
将所述胎圈底面向轮胎轴向外侧延伸而成的假想的第1直线与将所述胎圈部的所述轮胎轴向的外侧的面即胎圈外侧面向轮胎半径方向内侧延伸而成的假想的第2直线的交点的直径Dv为所述正规轮辋的轮辋直径Dr的99.2%~99.6%。
[本公开3]
根据本公开1所述的机动二轮车用轮胎,其中,
所述一对胎圈部包含圆弧状的胎踵面,该胎踵面将轮胎轴向的外侧的面即胎圈外侧面与所述胎圈底面相连,
在所述胎圈部的横截面中,所述胎踵面的曲率半径为2.5mm~4.0mm。
[本公开4]
根据本公开1所述的机动二轮车用轮胎,其中,
所述胎圈底面包含第1底面和第2底面,该第2底面与所述第1底面的轮胎轴向内侧相连,并且相对于轮胎轴向以比所述第1底面相对于轮胎轴向的角度大的角度延伸。
[本公开5]
根据本公开4所述的机动二轮车用轮胎,其中,
所述第1底面相对于轮胎轴向的角度为7°以下。
[本公开6]
根据本公开4或5所述的机动二轮车用轮胎,其中,
所述第2底面相对于轮胎轴向的角度为24°以下。

Claims (6)

1.一种机动二轮车用轮胎,其包含一对胎圈部,其中,
所述一对胎圈部分别具有胎圈芯和胎圈底面,该胎圈底面位于比所述胎圈芯靠轮胎半径方向的内侧的位置,
在以所述一对胎圈部的轮胎轴向的外表面之间的轮胎轴向的距离与正规轮辋的轮辋宽度一致的方式保持着所述一对胎圈部的非轮辋组装状态下,满足下述的式(1),0.99≦Dc/(Dr+2T)≦1.00···式(1)
这里,Dc是所述胎圈芯的轮胎轴向的中心位置处的所述胎圈芯的内径,Dr是所述正规轮辋的轮辋直径,T是所述中心位置处的从所述胎圈芯的内表面到所述胎圈底面的轮胎半径方向的距离。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机动二轮车用轮胎,其中,
在所述非轮辋组装状态下,
将所述胎圈底面向轮胎轴向外侧延伸而成的假想的第1直线与将所述胎圈部的所述轮胎轴向的外侧的面即胎圈外侧面向轮胎半径方向内侧延伸而成的假想的第2直线的交点的直径Dv为所述正规轮辋的轮辋直径Dr的99.2%~99.6%。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机动二轮车用轮胎,其中,
所述一对胎圈部包含圆弧状的胎踵面,该胎踵面将轮胎轴向的外侧的面即胎圈外侧面与所述胎圈底面相连,
在所述胎圈部的横截面中,所述胎踵面的曲率半径为2.5mm~4.0mm。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机动二轮车用轮胎,其中,
所述胎圈底面包含第1底面和第2底面,该第2底面与所述第1底面的轮胎轴向内侧相连,并且相对于轮胎轴向以比所述第1底面相对于轮胎轴向的角度大的角度延伸。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机动二轮车用轮胎,其中,
所述第1底面相对于轮胎轴向的角度为7°以下。
6.根据权利要求4或5所述的机动二轮车用轮胎,其中,
所述第2底面相对于轮胎轴向的角度为24°以下。
CN202310244254.7A 2022-03-28 2023-03-13 机动二轮车用轮胎 Pending CN116811487A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22052296A JP2023145032A (ja) 2022-03-28 2022-03-28 自動二輪車用タイヤ
JP2022-052296 2022-03-28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6811487A true CN116811487A (zh) 2023-09-29

Family

ID=8570381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310244254.7A Pending CN116811487A (zh) 2022-03-28 2023-03-13 机动二轮车用轮胎

Country Status (4)

Country Link
US (1) US20230322030A1 (zh)
EP (1) EP4253096A1 (zh)
JP (1) JP2023145032A (zh)
CN (1) CN116811487A (zh)

Family Cites Families (9)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00198327A (ja) * 1998-12-28 2000-07-18 Sumitomo Rubber Ind Ltd チュ―ブレスタイヤ
JP4926314B2 (ja) * 2000-02-15 2012-05-09 横浜ゴム株式会社 空気入りタイヤ
JP4463603B2 (ja) * 2004-03-29 2010-05-19 住友ゴム工業株式会社 自動二輪車用タイヤ
FR2957020B1 (fr) * 2010-03-05 2012-03-16 Michelin Soc Tech Pneumatique pour vehicules comportant une bande de roulement constituee de plusieurs melanges et une armature de carcasse radiale formee d'au moins deux couches.
JP6760003B2 (ja) * 2016-11-16 2020-09-23 住友ゴム工業株式会社 空気入りタイヤ
JP6662367B2 (ja) * 2017-12-01 2020-03-11 横浜ゴム株式会社 空気入りタイヤ
JP6834922B2 (ja) * 2017-12-01 2021-02-24 横浜ゴム株式会社 空気入りタイヤ
JP7087426B2 (ja) * 2018-02-08 2022-06-21 横浜ゴム株式会社 空気入りタイヤ
JP7367488B2 (ja) * 2019-11-26 2023-10-24 住友ゴム工業株式会社 空気入りタイヤ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JP2023145032A (ja) 2023-10-11
US20230322030A1 (en) 2023-10-12
EP4253096A1 (en) 2023-10-04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EP2135752B1 (en) Motorcycle tire
KR101677304B1 (ko) 공기 타이어
US10870318B2 (en) Pneumatic tire
CN108473004B (zh) 充气轮胎
US20200047562A1 (en) Pneumatic Tire
EP2206612A1 (en) Tire for motor-bicycle
EP3730314B1 (en) Tire for motorcycles and tire set for motorcycles
EP3470241A1 (en) Three-wheeled vehicle tire
JP2016147535A (ja) 自動二輪車用タイヤ
US10596860B2 (en) Pneumatic tire
CN108473006B (zh) 充气轮胎
EP2698263B1 (en) Pneumatic tire for two-wheeled motor vehicle
US6786260B2 (en) Pneumatic radial tire for negative camber angle suspension
CN116811487A (zh) 机动二轮车用轮胎
CN111319401B (zh) 充气子午线轮胎
EP4039507B1 (en) Motorcycle tyre
EP3659822B1 (en) Tire
CN113905906B (zh) 充气轮胎
EP4223558A1 (en) Motorcycle tire pair
US10940720B2 (en) Tire for motorcycles
CN113276604A (zh) 两轮车用斜交轮胎
JP2012131424A (ja) 空気入りタイヤ
JP2020093659A (ja) 自動二輪車用空気入りタイヤ
JP2004066939A (ja) 空気入りタイヤ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