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6803881A - 纱线卷绕机 - Google Patents

纱线卷绕机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6803881A
CN116803881A CN202310207915.9A CN202310207915A CN116803881A CN 116803881 A CN116803881 A CN 116803881A CN 202310207915 A CN202310207915 A CN 202310207915A CN 116803881 A CN116803881 A CN 116803881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yarn
package
winding
spinning
catching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310207915.9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目片努
重山昌澄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Murata Machinery Ltd
Original Assignee
Murata Machinery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Murata Machinery Ltd filed Critical Murata Machinery Ltd
Publication of CN116803881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6803881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Classification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5CONVEYING; PACKING; STORING; HANDLING THIN OR FILAMENTARY MATERIAL
    • B65HHANDLING THIN OR FILAMENTARY MATERIAL, e.g. SHEETS, WEBS, CABLES
    • B65H67/00Replacing or removing cores, receptacles, or completed packages at paying-out, winding, or depositing stations
    • B65H67/08Automatic end-finding and material-interconnecting arrangements
    • B65H67/081Automatic end-finding and material-interconnecting arrangements acting after interruption of the winding process, e.g. yarn breakage, yarn cut or package replacement
    • B65H67/085Automatic end-finding and material-interconnecting arrangements acting after interruption of the winding process, e.g. yarn breakage, yarn cut or package replacement end-finding at the take-up package, e.g. by suction and reverse package rotation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5CONVEYING; PACKING; STORING; HANDLING THIN OR FILAMENTARY MATERIAL
    • B65HHANDLING THIN OR FILAMENTARY MATERIAL, e.g. SHEETS, WEBS, CABLES
    • B65H63/00Warning or safety devices, e.g. automatic fault detectors, stop-motions ; Quality control of the package
    • B65H63/08Warning or safety devices, e.g. automatic fault detectors, stop-motions ; Quality control of the package responsive to delivery of a measured length of material, completion of winding of a package, or filling of a receptacle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5CONVEYING; PACKING; STORING; HANDLING THIN OR FILAMENTARY MATERIAL
    • B65HHANDLING THIN OR FILAMENTARY MATERIAL, e.g. SHEETS, WEBS, CABLES
    • B65H67/00Replacing or removing cores, receptacles, or completed packages at paying-out, winding, or depositing stations
    • B65H67/04Arrangements for removing completed take-up packages and or replacing by cores, formers, or empty receptacles at winding or depositing stations; Transferring material between adjacent full and empty take-up elements
    • B65H67/044Continuous winding apparatus for winding on two or more winding heads in succession
    • B65H67/052Continuous winding apparatus for winding on two or more winding heads in succession having two or more winding heads arranged in parallel to each other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Textile Engineering (AREA)
  • Quality & Reliability (AREA)
  • Filamentary Materials, Packages, And Safety Devices Therefor (AREA)
  • Replacing, Conveying, And Pick-Finding For Filamentary Materials (AREA)
  • Spinning Or Twisting Of Yarn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纱线卷绕机。纺纱机具备纺纱装置(22)、纱线蓄留装置(23)、卷绕装置(25)、捕捉装置(24)和单元控制部。纺纱装置用于供给纱线(5)。纱线蓄留装置从纺纱装置引出纱线。卷绕装置卷绕纺纱装置供给的纱线而形成卷装(7)。捕捉装置在纱线行进方向上固定配置于纱线蓄留装置与卷绕装置之间的位置、且朝向位于从纱线蓄留装置到卷绕装置的纱道中的纱线的位置,在纱线断开的情况下吸引并捕捉卷装侧的纱线。单元控制部在纱线断开之后、且在纱线于纱线蓄留装置与卷装相连的状态下,在卷装侧的纱线被捕捉装置捕捉之前的捕捉待机期间内,进行降低纱线蓄留装置与卷装之间的纱线的张力的控制。

Description

纱线卷绕机
技术领域
本发明主要涉及具备吸引并捕捉纱线的捕捉装置的纱线卷绕机。
背景技术
专利文献1是日本特开2014-88638号公报。专利文献2是日本特开2011-37572号公报。
专利文献1及专利文献2公开了作为纱线卷绕机的一种的纺纱机。纺纱机利用卷绕装置卷绕纺纱装置生成的纱线而形成卷装。另外,纺纱机具备纱线蓄留装置、吸管、吸嘴和捻接器。纱线蓄留装置在纺纱装置与卷绕装置之间蓄留纱线。吸管在纱线被切断的情况下移动到纺纱装置的附近,吸引捕捉纺纱装置侧的纱线并将其引导至捻接器。吸嘴在纱线被切断的情况下移动到卷装的附近,吸引捕捉卷装侧的纱线并将其引导至捻接器。捻接器对纺纱装置侧的纱线与卷装侧的纱线进行接纱。
在专利文献1及专利文献2的纺纱机中,利用吸嘴吸引缠绕在卷装的表面上的纱线。因此,例如当纱线贴附在卷装表面时,对卷装侧的纱线的捕捉有可能失败。该课题并不限于纺纱机,在自动络纱机等其他纱线卷绕机中也存在同样的课题。
发明内容
本发明是鉴于以上情况完成的,其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具备捕捉装置的纱线卷绕机,该捕捉装置能够以高概率捕捉卷装侧的纱线。
本发明要解决的课题如上所述,接下来,对用于解决该课题的方案及其效果进行说明。
根据本发明的观点提供以下结构的纱线卷绕机。即,纱线卷绕机具备喂纱部、引出装置、卷绕装置、捕捉装置和控制部。所述喂纱部用于供给纱线。所述引出装置从所述喂纱部引出纱线。所述卷绕装置卷绕所述喂纱部供给的纱线而形成卷装。所述捕捉装置在纱线行进方向上固定配置于所述引出装置与所述卷绕装置之间的位置、且朝向位于从所述引出装置到所述卷绕装置的纱道中的纱线的位置,在纱线断开的情况下吸引并捕捉所述卷装侧的纱线。所述控制部在纱线断开之后、且在纱线于所述引出装置与所述卷装之间相连的状态下,在所述卷装侧的纱线被所述捕捉装置捕捉之前的捕捉待机期间内,进行降低所述引出装置与所述卷装之间的纱线的张力的控制。
由此,由于捕捉装置捕捉引出装置与卷装之间的纱线,所以与捕捉贴附在卷装上的纱线的情况相比更容易捕捉卷装侧的纱线。而且,由于引出装置与卷装之间的纱线的张力降低,所以捕捉装置的吸引流容易作用于纱线。其结果是,能够以高概率捕捉卷装侧的纱线。
在所述纱线卷绕机中优选设为以下结构。即,所述引出装置具备纱线蓄留罗拉和挂纱部件。所述纱线蓄留罗拉与所述喂纱部相比配置在纱线行进方向的下游、且与所述卷绕装置相比配置在纱线行进方向的上游,并将纱线缠绕在外周面上而将其暂时蓄留。所述挂纱部件通过在与纱线接触的状态下与所述纱线蓄留罗拉一体地旋转而在所述纱线蓄留罗拉的外周面上缠绕纱线。
由此,由于在纱线蓄留罗拉上蓄留纱线,所以能够确保在纱线断开之后到卷装侧的纱线的纱线端从捕捉装置通过为止的时间。因此,能够容易地进行降低纱线的张力的控制。
在所述纱线卷绕机中,优选的是,所述控制部在所述捕捉待机期间内,通过使所述卷装相对于纱线的卷绕方向反转,从而降低所述引出装置与所述卷装之间的纱线的张力。
由此,能够通过简单的处理来降低纱线的张力。另外,仅通过使卷装的反转量变化,就能够调整使张力降低的程度及/或使纱线松弛的程度。
在所述纱线卷绕机中,优选的是,所述控制部在所述捕捉待机期间内使所述卷装反转,以使20mm以上的纱线从所述卷装退绕。
由此,由于能够使纱线大幅松弛,所以容易使捕捉装置的吸引流作用于纱线。
在所述纱线卷绕机中,优选的是,所述控制部优据纱线的种类来调整所述卷装的反转量。
由此,即使是难以被捕捉装置吸引的种类的纱线,通过使反转量增多,捕捉装置也能够以高概率捕捉卷装侧的纱线。
在所述纱线卷绕机中优选设为以下结构。即,纱线卷绕机具备监视纱线的状态的纱线监视装置。将长度短的纱疵称为短纱疵,并将长度比短纱疵长的纱疵称为长纱疵。与所述纱线监视装置检测到的纱疵为短纱疵的情况相比,所述控制部在所述纱线监视装置检测到的纱疵为长纱疵的情况下使所述卷装的反转量增多。
由此,即使在纱疵长的情况下,通过使反转量增多,也能够从纱线除去纱疵。
在所述纱线卷绕机中优选设为以下结构。即,所述纱线卷绕机还具备作用于纱线而使纱线从所述挂纱部件脱离的纱线脱离部件。所述控制部在所述捕捉待机期间内,通过在利用所述纱线脱离部件使纱线从所述挂纱部件脱离的状态下使所述卷装的卷绕速度比所述纱线蓄留罗拉的送纱速度变慢,从而降低所述引出装置与所述卷装之间的纱线的张力。
由此,能够使用引出装置降低纱线的张力。
在所述纱线卷绕机中优选设为以下结构。即,所述纱线卷绕机还具备使所述挂纱部件对纱线的作用无效化的无效化机构。所述无效化机构是止动件和马达中的某一个,所述止动件通过与所述挂纱部件接触而使所述挂纱部件的旋转停止,所述马达能够使所述挂纱部件的旋转在独立于所述纱线蓄留罗拉的旋转的状态下停止,且使所述挂纱部件在从纱线退避的位置停止。所述控制部在所述捕捉待机期间内,通过在利用所述无效化机构使所述挂纱部件对纱线的作用无效化后的状态下使所述卷装的卷绕速度比所述纱线蓄留罗拉的送纱速度变慢,从而降低所述引出装置与所述卷装之间的纱线的张力。
由此,能够使用引出装置降低纱线的张力。
在所述纱线卷绕机中,优选的是,所述控制部在使所述卷装的卷绕速度比所述纱线蓄留罗拉的送纱速度变慢之后,使所述纱线蓄留罗拉的送纱速度上升。
由此,能够在使用卷绕装置降低纱线的张力的同时在短时间内除去纱线蓄留罗拉的余纱。
在所述纱线卷绕机中优选设为以下结构。即,纱线卷绕机具备对所述喂纱部侧的纱线与所述卷装侧的纱线进行接纱的接纱装置。所述控制部在所述捕捉装置对所述卷装侧的纱线的捕捉和所述卷装的旋转的停止完成之后、且在直到所述接纱装置的接纱完成为止的期间内,维持所述卷装的停止。
由此,与在即将进行接纱之前使卷装反转的情况相比,能够缩短接纱所花费的时间。
在所述纱线卷绕机中,优选的是,所述捕捉装置在纱线于所述引出装置与所述卷装之间相连的状态下吸引并捕捉纱线的中途部分。
由此,捕捉装置能够在纱线端变得不受约束之前捕捉纱线,因此能够以高概率捕捉卷装侧的纱线。
附图说明
图1是表示本发明的一个实施方式的纺纱机的整体结构的主视图。
图2是纺纱单元及接纱台车的侧视图。
图3是表示应对纱线断开的处理的流程图。
图4是表示刚刚切断纱线之后的状态的纺纱单元及接纱台车的侧视图。
图5是表示捕捉装置捕捉到纱线的状态的纺纱单元及接纱台车的侧视图。
图6是表示卷装侧的纱线和喂纱部侧的纱线被引导至接纱装置的状态的纺纱单元及接纱台车的侧视图。
图7是表示卷装侧的纱线与喂纱部侧的纱线被进行接纱的状态的纺纱单元及接纱台车的侧视图。
图8是表示变形例中的应对纱线断开的处理的流程图。
具体实施方式
参照附图对本发明的一个实施方式的纺纱机(纱线卷绕机)1进行说明。在以下说明中,“上游侧”及“下游侧”分别是指纱线5、纱条4a或纤维束4b的行进方向上的上游侧及下游侧。
如图1所示,纺纱机1具备鼓风机箱111、控制箱112、多个纺纱单元2、和接纱台车80。多个纺纱单元2在规定方向(并列方向)上并列配置。各个纺纱单元2进行纺纱而生成纱线5并形成卷装7。
在鼓风机箱111内配置有作为负压源发挥功能的鼓风机113等。在控制箱112内配置有中央控制装置115、显示部116和操作部117。
中央控制装置115集中管理及控制纺纱机1的各部分。中央控制装置115经由省略图示的信号线与各纺纱单元2所具备的单元控制部15(图2、控制部)连接。在本实施方式中,各个纺纱单元2都具备单元控制部15,但也可以是规定数量(例如两个或四个)的纺纱单元2共用一个单元控制部15。中央控制装置115及单元控制部15分别构成为具有未图示的CPU、ROM、RAM等的众所周知的计算机。
显示部116能够显示针对纺纱单元2的设定内容、及/或与各纺纱单元2的状态相关的信息等。操作部117由操作员进行操作,以进行纺纱机1的设定、及/或进行显示在显示部116上的信息的选择。显示部116和操作部117也可以由触摸屏显示器构成。
如图2所示,各纺纱单元2具备牵伸装置21、纺纱装置22、纱线蓄留装置(引出装置)23、捕捉装置24和卷绕装置25。这些装置在纱线行进方向上从上游侧朝向下游侧依次配置。
接纱台车80设为能够相对于各纺纱单元2移动。相对于多个纺纱单元2具备一台接纱台车80。在图1中图示了一台接纱台车80,但纺纱机1也可以具备多台接纱台车80。接纱台车80如后所述具备接纱装置82、吸管83和吸嘴84。
牵伸装置21设于纺纱单元2的上部。牵伸装置21具备多个牵伸罗拉对。各个牵伸罗拉对由两个牵伸罗拉构成。
具体而言,牵伸装置21具备四个牵伸罗拉对。四个牵伸罗拉对是从上游侧朝向下游侧依次配置的后罗拉对41、第三罗拉对42、中罗拉对43及前罗拉对44。在中罗拉对43的各牵伸罗拉上设有龙带45。
四个牵伸罗拉对分别具有彼此相对的驱动罗拉及从动罗拉。关于四个牵伸罗拉对,在各个驱动罗拉上设有省略图示的马达等驱动部。各个驱动罗拉由驱动部以该驱动罗拉的轴线为中心旋转驱动。在本实施方式中,针对每个纺纱单元2设置驱动罗拉的驱动部。因此,某个纺纱单元2的牵伸罗拉对能够相对于其他纺纱单元2的牵伸罗拉对独立动作。需要说明的是,也可以由共同的驱动部来驱动多个纺纱单元2的牵伸罗拉对。
牵伸装置21通过将从省略图示的纱条供给部供给的纱条4a夹在各牵伸罗拉对的驱动罗拉与从动罗拉之间进行搬送,从而将其拉伸(牵伸)至规定的纤维量或粗细而生成纤维束4b。由牵伸装置21生成的纤维束4b被供给至纺纱装置22。
纺纱装置22在本实施方式中是空气纺纱装置。纺纱装置22通过使回旋空气流作用于由牵伸装置21生成的纤维束4b而加捻生成纱线5。纺纱装置22配置在牵伸装置21的下游侧。
纺纱装置22将所生成的纱线5向下游侧供给。纺纱装置22相当于用于供给纱线5的喂纱部。由纺纱装置22生成的纱线5从纺纱装置22朝向卷绕装置25行进,并由卷绕装置25卷绕。在纺纱装置22与卷绕装置25之间形成供纱线5行进的纱道。
纱线蓄留装置23将由纺纱装置22生成的纱线5从纺纱装置22引出并进行暂时蓄留。纱线蓄留装置23与纺纱装置22相比配置在下游侧、且与卷绕装置25相比配置在上游侧。
纱线蓄留装置23具备纱线蓄留罗拉51、电动马达52、挂纱部件53、纱线脱离部件55和蓄留量传感器56。
纱线蓄留罗拉51由电动马达52旋转驱动。纱线蓄留罗拉51在其外周面上缠绕纱线5并将其暂时蓄留。纱线蓄留罗拉51通过在外周面上缠绕有纱线5的状态下以规定的旋转速度旋转,能够从纺纱装置22以规定速度引出纱线5。
挂纱部件53能够钩挂纱线5。挂纱部件53以能够相对于纱线蓄留罗拉51相对旋转的方式被支承。例如通过由磁性机构等构成的扭矩产生机构对挂纱部件53施加抵抗相对于纱线蓄留罗拉51相对旋转的扭矩(阻力矩)。由此,若对纱线5施加的张力强到克服该阻力矩,则挂纱部件53独立于纱线蓄留罗拉51而旋转,将纱线5从所述纱线蓄留罗拉51退绕。若对纱线5施加的张力比阻力矩弱,则挂纱部件53与纱线蓄留罗拉51一体地旋转,将纱线5缠绕到所述纱线蓄留罗拉51上。需要说明的是,也可以设置旋转驱动挂纱部件53的驱动部。
纱线脱离部件55配置在纱线蓄留罗拉51的附近。纱线脱离部件55能够进行使纱线5从挂纱部件53脱离的纱线脱离动作。纱线脱离部件55如图1所示构成为L字形的部件,并以其端部能够旋转的方式被支承。
纱线脱离部件55设为能够在图2所示的位置(退避位置)与图6所示的位置(纱线脱离位置)之间移动。纱线脱离部件55在从退避位置向纱线脱离位置移动的过程中,在与纱线蓄留罗拉51相比靠下游侧的空间通过。此时,若有钩挂在挂纱部件53上的纱线5,则纱线脱离部件55作用于该纱线5以使该纱线5从挂纱部件53脱离。通过使纱线5从挂纱部件53脱离,卷绕在纱线蓄留罗拉51上的纱线5从纱线蓄留罗拉51退绕。
纱线脱离部件55设于各纺纱单元2,相对于各个纱线脱离部件55设有单独的驱动部(马达或工作缸等)。纱线脱离部件55的驱动部由单元控制部(控制部)15控制。因此,纱线脱离部件55能够相对于其他纺纱单元2的纱线脱离部件55独立动作。
蓄留量传感器56检测纱线蓄留罗拉51的纱线蓄留量。蓄留量传感器56配置为朝向纱线蓄留罗拉51的外周面的适当位置。蓄留量传感器56检测该位置(检测位置)处有无纱线5。蓄留量传感器56向单元控制部15发送表示检测位置处有无纱线5的检测信号。
纱线蓄留装置23由于能够在纱线蓄留罗拉51的外周面上暂时蓄留纱线5,所以作为纱线5的一种缓冲器发挥功能。由此,能够消除由于纺纱装置22中的纺纱速度与卷绕速度(向卷装7卷绕的纱线5的行进速度)因某种理由而不一致所导致的不良情况(例如纱线5的松弛等)。
在纺纱装置22与纱线蓄留装置23之间设有纱线监视装置47。纱线监视装置47在与纱线蓄留装置23相比靠上游侧(纺纱装置22侧)的位置检测纱线5的状态。由纺纱装置22生成的纱线5在由纱线蓄留装置23蓄留之前从纱线监视装置47通过。
纱线监视装置47利用光传感器监视行进的纱线5的质量,并检测纱线5所包含的纱疵(纱线缺陷)。作为纱疵,例如有纱线5的粗细的异常及/或纱线5所包含的异物等。纱线监视装置47在检测到纱线5的纱疵的情况下,向单元控制部15发送纱疵检测信号。纱线监视装置47也可以代替光传感器而使用例如静电电容式传感器来监视纱线5的质量。纱线监视装置47也可以构成为将纱线5的张力的异常作为纱疵进行检测。
单元控制部15基于纱线监视装置47的检测结果来判定是否切断纱线5。纱线5的切断通过由单元控制部15进行控制以使基于纺纱装置22的纺纱停止来实现。纱线5的切断也可以通过停止基于牵伸装置21的牵伸(例如后罗拉对41的旋转)来实现。在停止从牵伸装置21向纺纱装置22供给纤维束4b的情况下,基于纺纱装置22的纺纱实质上被中断。也可以在纺纱单元2中具备切断器,且单元控制部15利用切断器进行纱线5的切断。即使在由切断器切断纱线5的情况下,单元控制部15也进行控制以使基于纺纱装置22的纺纱实质上中断。
在纱线5在纺纱装置22与卷绕装置25之间断开的情况下,捕捉装置24吸引卷装7侧的纱线5。捕捉装置24与纱线蓄留装置23相比配置在下游、且与卷绕装置25相比配置在上游。而且,捕捉装置24配置在能够吸引位于从纱线蓄留装置23到卷绕装置25的纱道中的纱线5的位置、且朝向位于该纱道中的纱线5的位置。相对于此,吸嘴84在待机状态下配置于远离从纱线蓄留装置23到卷绕装置25的纱道的位置。在本实施方式中,捕捉装置24以相对于纱道的距离不变的方式固定设置,但也可以能够稍微移动。例如,捕捉装置24也可以相对于纱道能够稍微向接近及退避的方向移动。换言之,捕捉装置24的可移动长度比吸嘴84的可移动长度短。在任一情况下都能说捕捉装置24是固定设置的。另一方面,吸嘴84如后所述在旋转移动之后捕捉纱线5。因此,吸嘴84并不固定设置。当后述的接纱台车80对该纺纱单元2进行作业时,捕捉装置24与接纱台车80所具备的接纱装置82相比位于上游侧。在纱线5在与纺纱装置22相比靠下游且与捕捉装置24相比靠上游的位置发生了断开的情况下,捕捉装置24能够在与接纱装置82相比靠上游侧的位置捕捉卷装7侧的纱线5。
在纱线5发生了断开的情况下,单元控制部15决定使用或不使用捕捉装置24,并基于该决定适当控制捕捉装置24。捕捉装置24及吸嘴84以二者择一的方式被选择用于捕捉卷装7侧的纱线5。因此,使用捕捉装置24意味着不使用吸嘴84,而不使用捕捉装置24意味着使用吸嘴84。
捕捉装置24具备吸引管61和纱线捕捉检测传感器63。在吸引管61的前端(长度方向一端)形成有吸引口62。吸引口62朝向形成在纺纱单元2中的纱道开口。捕捉装置24的吸引口62也可以设为为了进行捕捉而朝向形成的纱道开口。吸引管61经由配管等与鼓风机113等负压源连接。由此,能够在吸引口62(吸引管61内)产生吸引流(吸引力)。也可以在捕捉装置24设置省略图示的挡板(shutter),并通过在需要的情况下打开挡板而在吸引口62产生吸引流。纱线捕捉检测传感器63在本实施方式中配置于紧邻捕捉装置24的吸引口62的下游侧。纱线捕捉检测传感器63检测捕捉装置24对卷装7侧的纱线5的捕捉成功与否。
在与纱线蓄留装置23相比靠下游侧且与卷绕装置25相比靠上游侧的位置设有纱线引导件48和涂蜡装置49。
纱线引导件48与纱线蓄留罗拉51相比配置在下游侧。纱线引导件48与纱线5接触并进行引导,以使纱线5沿着纱道。
涂蜡装置49保持有待对纱线5施加的蜡。涂蜡装置49在纱线蓄留装置23与卷绕装置25之间对行进中的纱线5进行涂蜡。在不对纱线5涂蜡而卷绕卷装7的情况下,可以将涂蜡装置49整体从纺纱单元2拆下,或者也可以仅将蜡从涂蜡装置49拆下。
卷绕装置25卷绕从纱线蓄留装置23通过后的纱线5而形成卷装7。卷绕装置25与纱线蓄留装置23相比配置在下游侧。
卷绕装置25具备摇架装置71、卷装旋转装置72和横动装置73。
摇架装置71具备一对摇架臂74。摇架装置71能够在一对摇架臂74之间将用于卷绕纱线5的纱管7a(进而是卷装7)以能够旋转的方式支承。摇架臂74能够以支轴75为中心旋转。
卷装旋转装置72具备卷绕筒76和筒驱动马达77。卷绕筒76能够与纱管7a或卷装7的外周面接触。筒驱动马达77的输出轴通过适当的机构与卷绕筒76连结。通过利用筒驱动马达77驱动卷绕筒76,能够使卷装7向卷绕方向旋转。筒驱动马达77构成为能够正反旋转。因此,能够使卷装7向卷绕方向的反方向旋转(反转)。
横动装置73具备横动引导件78和横动驱动马达79。横动引导件78能够钩挂向卷装7卷绕的纱线5。横动引导件78能够在卷装7的卷宽方向上往复移动。横动驱动马达79的输出轴通过适当的机构与横动引导件78连结。通过在横动引导件78保持着纱线5的状态下利用横动驱动马达79往复驱动横动引导件78,能够使向卷装7卷绕的纱线5横动。
卷绕装置25一边使横动装置73的横动引导件78往复移动,一边使卷装旋转装置72的卷绕筒76旋转。由此,卷绕装置25在使纱线5横动的同时将纱线5卷绕到卷装7上。
在本实施方式中,相对于各纺纱单元2的单独的卷绕筒76设有单独的筒驱动马达77。另外,相对于各纺纱单元2的单独的横动引导件78设有单独的横动驱动马达79。因此,卷绕筒76及横动引导件78能够相对于其他纺纱单元2的卷绕筒76及横动引导件78独立动作。
如图1所示,在纺纱机1上设有轨道101。轨道101配置为沿着多个纺纱单元2的排列方向延伸。接纱台车80构成为能够在轨道101上行驶。由此,接纱台车80能够相对于多个纺纱单元2移动。
接纱台车80行驶到与纱线5发生了断开的纺纱单元2对应的作业位置,并在该纺纱单元2中进行接纱处理。接纱台车80与纺纱单元2所具备的捕捉装置24等协作、或者使用该接纱台车80所具备的装置来进行该接纱处理。
接纱台车80具备行驶车轮81、接纱装置82、吸管83、吸嘴84和台车控制部85。
行驶车轮81构成为能够由省略图示的驱动机构(例如马达)旋转驱动。通过驱动行驶车轮81,能够使接纱台车80相对于多个纺纱单元2中的每一个行驶。
吸管83是具有管状部分的部件。在吸管83的前端形成有开口。吸管83与适当的负压源(例如鼓风机113)连接。因此,能够在吸管83的前端的开口产生吸引流。吸管83以能够旋转的方式被支承。通过使吸管83旋转,能够使其前端的开口相对于纺纱装置22接近以捕捉喂纱部侧的纱线5(纺纱装置22侧的纱线5)。
吸嘴84是具有管状部分的部件。在吸嘴84的前端形成有开口。吸嘴84与鼓风机113等负压源连接。因此,能够在吸嘴84的前端的开口产生吸引流。吸嘴84以能够旋转的方式被支承。通过使吸嘴84旋转,能够使其前端的开口相对于卷绕装置25接近以捕捉卷装7侧的纱线5。
接纱装置82具备接纱部82a和切断器82b、82c。接纱装置82通过使省略图示的聚纱杆动作而能够将喂纱部侧的纱线5和卷装7侧的纱线5收进来。切断器82b将卷装7侧的纱线5在接纱部82a与捕捉装置24之间或接纱部82a与吸嘴84之间切断。切断器82c将喂纱部侧的纱线5在接纱部82a与吸管83之间切断。接纱部82a进行喂纱部侧的纱线5与卷装7侧的纱线5的接纱。在本实施方式中,接纱装置82是利用回旋空气流将纱线端彼此捻合的捻接装置。接纱装置82并不限定于所述捻接装置,例如也能够设为机械式的打结器等。
台车控制部85构成为具有未图示的CPU、ROM、RAM等的众所周知的计算机。台车控制部85通过控制接纱台车80所具备的各部分的动作来控制接纱台车80进行的接纱处理。
接下来,参照图3至图7来说明使用捕捉装置24应对纱线5断开的处理的流程。
在以下说明中,对检测纱疵并切断纱线5的状况进行说明。即使在由纺纱装置22或牵伸装置21等对纱线5施加强张力等而导致纱线5断开的情况下也进行同样的处理。另外,以下,单元控制部15在适当的时机决定捕捉装置24的使用。
如上所述,单元控制部15基于纱线监视装置47的检测结果来判定纱线5有无纱疵(S101)。单元控制部15在判定为纱线5有纱疵的情况下,使基于纺纱装置22的纺纱停止并切断纱线5(S102)。在图4中示出了纱线5刚刚被切断之后的状态。
在此,对捕捉装置24捕捉纱线5的困难性进行说明。捕捉装置24吸引并捕捉位于纱线蓄留装置23与卷绕装置25之间的纱线5。但是,由于对纱线5施加有卷绕的张力,所以纱线5是绷紧的状态,吸引流难以作用于纱线5。因此,有时对纱线5的捕捉会失败。为了消除该问题,单元控制部15进行使纱线5的张力降低的控制。使纱线5的张力降低的控制在纱线5断开之后、且在纱线蓄留装置23与卷装7之间纱线5相连的状态下在卷装7侧的纱线5被捕捉装置24捕捉之前的期间即捕捉待机期间内进行。
单元控制部15在切断纱线5之后判定是否为张力降低时机(S103)。在刚刚切断纱线5之后,在纱线蓄留装置23上蓄留有很多纱线5。蓄留在纱线蓄留装置23上的纱线5(尤其是位于下游侧的纱线5)不包含纱疵。因此,单元控制部15等待执行降低张力的控制,直到蓄留在纱线蓄留装置23上的纱线5被一定程度地卷绕到卷装7上为止。单元控制部15例如在从蓄留量传感器56检测到没有纱线5起经过了规定时间时判定为到了张力降低时机。但是,单元控制部15也可以在从切断纱线5起经过了规定时间时、或者在蓄留量传感器56检测到没有纱线5时判定为到了张力降低时机。
单元控制部15在判定为到了张力降低时机的情况下,使捕捉装置24产生吸引流(S104),并在使纱线蓄留罗拉51的旋转和基于卷绕装置25进行的卷装7向卷绕方向的旋转停止之后,使基于卷绕装置25进行的卷装7的反转开始(S105)。步骤S104和S105的处理既可以同时开始,也可以使任一处理先开始。在纱线蓄留罗拉51的旋转停止的状态下,通过使卷装7反转,纱线蓄留装置23与卷装7之间的纱线5的张力降低,纱线5发生松弛。其结果是,纱线5容易受到捕捉装置24的吸引流的影响,从而容易被捕捉装置24捕捉。需要说明的是,纱线蓄留罗拉51的旋转的停止并不是必须的,也可以在保持使纱线蓄留罗拉51旋转的状态下使卷装7反转。该情况下的纱线蓄留罗拉51的旋转速度既可以是与之前相同的速度,也可以继续减速,还可以在减速后维持较低的速度。在图5中示出了纱线5被捕捉装置24捕捉到的状态。如图5所示,在本实施方式中,在纱线5于纱线蓄留装置23与卷装7之间相连的状态下,纱线5的中途部分被捕捉装置24吸引并捕捉。
之后,通过重新开始纱线蓄留罗拉51的旋转并继续从纱线蓄留罗拉51退绕纱线5,卷装7侧的纱线5的纱线端被捕捉装置24捕捉。另外,通过捕捉装置24捕捉纱线5,卷装7侧的纱线5位于接纱装置82的附近。也可以是,为了使卷装7侧的纱线5位于接纱装置82的附近,接纱装置82设为能够相对于纱道在前后方向上移动。
接着,单元控制部15判定反转量是否已超过阈值(S106)。通过使反转量增大,捕捉装置24捕捉并保持的纱线5变长。其结果是,捕捉装置24对纱线5的保持稳定,换言之,纱线5难以从捕捉装置24脱落。例如,优选设定从卷装7退绕的纱线5成为20mm以上的反转量的阈值,更优选设定成为30mm以上100mm以下的反转量的阈值。
另外,单元控制部15根据纱线5的种类来调整反转量的阈值。在纱线5是难以被捕捉装置24吸引的种类的情况下,优选使反转量的阈值增大。例如,吸引流难以作用于支数小的纱线5(粗纱线5)。因此,单元控制部15基于例如从中央控制装置115接收到的纱线5的支数来调整反转量的阈值。另外,也可以代替纱线5的支数或在此基础上基于纱线5的原材料来调整反转量的阈值。
另外,单元控制部15也可以根据纱疵的长度来调整反转量的阈值。例如,在纱疵为长纱疵的情况下,为了将纱疵全部除去而优选使反转量的阈值增大。因此,单元控制部15使纱疵为长纱疵的情况下的反转量的阈值比纱疵为短纱疵(例如粗节或棉结)的情况下的反转量的阈值大。单元控制部15在所检测到的纱疵的长度为规定值以上的情况下判定为长纱疵,并在所检测到的纱疵的长度小于规定值的情况下判定为短纱疵。需要说明的是,在本实施方式中将纱疵的长度划分为两个等级,但也可以划分为三个等级以上。
单元控制部15在判定为使卷装7反转的量已达到反转量的阈值的情况下,使卷装7的反转停止(S107)。关于上述决定反转量的阈值的方法,既可以仅采用任意一种,也可以将两种以上的方法组合。需要说明的是,预先决定反转量的阈值的处理并不是必须的,也可以省略。在该情况下,也可以使卷装7反转到纱线捕捉检测传感器63检测到纱线5为止。
接着,单元控制部15指示台车控制部85利用吸管83进行喂纱部侧的纱线5的捕捉及向接纱装置82的引导(S108)。具体而言,吸管83通过旋转而使其前端的开口接近纺纱装置22的附近。之后,通过纺纱装置22重新开始纺纱,吸管83吸引并捕捉纺纱装置22所生成的纱线5。之后,通过吸管83保持着捕捉到纱线5的状态移动到纱线引导位置,从而喂纱部侧的纱线5被引导至接纱装置82的附近。在这一系列动作中,喂纱部侧的纱线5被再次蓄留于纱线蓄留罗拉51。在图6中示出了卷装7侧的纱线5及喂纱部侧的纱线5被引导至接纱装置82后的状态。
接着,单元控制部15指示台车控制部85利用接纱装置82进行卷装7侧的纱线5与喂纱部侧的纱线5的接纱(S109)。接纱的详细处理如上所述。在图7中示出了接纱过程中的状态。在接纱完成后,单元控制部15使纱线5向卷装7的卷绕重新开始(S110)。
在本实施方式中,通过使卷装7反转来使纱线5的张力降低,从而使捕捉装置24对纱线5的捕捉变得容易。因此,在经过了捕捉待机期间之后无需使卷装7反转。具体而言,单元控制部15在卷装7的反转停止之后、且在直到基于接纱装置82的接纱完成为止的期间内,维持卷装7的旋转的停止(禁止旋转)。需要说明的是,也可以在经过了捕捉待机期间之后使卷装7反转。
相对于此,专利文献1中记载了在吸管及吸嘴将纱线引导至捻接器之后通过使卷装反转来减弱卷装侧的纱线的张力。也就是说,在本实施方式和专利文献1中,使卷装反转的时机及目的不同。原本在专利文献1中就并未公开相当于本实施方式的捕捉装置24的装置。
接下来,参照图8来说明上述实施方式的变形例。另外,关于在上述实施方式中说明的事项,只要不矛盾则也能够应用于本变形例。
在上述实施方式中,通过使卷装7反转来使纱线5的张力降低。相对于此,在本变形例中,通过使卷装7的卷绕速度比纱线蓄留装置23的送纱速度慢来使纱线5的张力降低。以下,进行详细说明。
图8的流程图的步骤S201至S204与图3的流程图的S101至S104相同。图8的流程图的步骤S209至S211与图3的流程图的S107至S110相同。因此,对作为本变形例的独特处理的步骤S205至S208进行说明。
单元控制部15在捕捉装置24的吸引口62产生吸引流的时机的同时或其附近,使纱线脱离部件55动作(S205)。具体而言,使纱线脱离部件55从退避位置向纱线脱离位置移动。由此,纱线5从挂纱部件53脱离,因此能够基于卷绕速度与送纱速度的速度差使纱线5发生松弛。在纱线5从纱线脱离部件55通过并被捕捉装置24吸引的时机之后,纱线脱离部件55从纱线脱离位置向退避位置移动。
接着,单元控制部15进行调整以使卷绕速度比送纱速度慢(S206)。由此,纱线蓄留罗拉51与卷装7之间的纱线5发生松弛。在本实施方式中,单元控制部15使卷绕速度为零而使卷装7的旋转停止,并且使送纱速度与纺纱装置22的纺纱过程中的送纱速度相比降低。使送纱速度降低的目的是为了使纱线5逐渐发生松弛。但是,本实施方式的速度调整是一个例子,并不限于此。例如,单元控制部15也可以不使送纱速度变化。另外,单元控制部15也可以不使卷绕速度为零而是以低速维持。
单元控制部15在使卷绕速度与送纱速度相比变慢之后判定是否经过了规定时间(S207)。规定时间例如基于到捕捉装置24捕捉纱线5为止所花费的时间等而预先决定。单元控制部15在判定为经过了规定时间的情况下使送纱速度上升(S208)。由此,能够在短时间内将残留于纱线蓄留装置23上的纱线5退绕。在残留于纱线蓄留装置23上的纱线5被退绕之后,可以使纱线蓄留罗拉51的旋转停止。
如以上说明的那样,上述实施方式及变形例的纺纱机1具备纺纱装置22、纱线蓄留装置23、卷绕装置25、捕捉装置24和单元控制部15。纺纱装置22用于供给纱线5。纱线蓄留装置23从纺纱装置22引出纱线5。卷绕装置25卷绕纺纱装置22供给的纱线5而形成卷装7。捕捉装置24在纱线行进方向上固定配置于纱线蓄留装置23与卷绕装置25之间的位置、且朝向位于从纱线蓄留装置23到卷绕装置25的纱道中的纱线5的位置,在纱线5断开的情况下吸引并捕捉卷装7侧的纱线5。单元控制部15在纱线5断开之后、且在纱线于纱线蓄留装置23与卷装7之间相连的状态下,在卷装7侧的纱线5被捕捉装置24捕捉之前的捕捉待机期间内,进行降低纱线蓄留装置23与卷装7之间的纱线5的张力的控制。
由此,由于捕捉装置24捕捉纱线蓄留装置23与卷装7之间的纱线5,所以与捕捉贴附在卷装7上的纱线5的情况相比更容易捕捉卷装7侧的纱线5。而且,由于纱线蓄留装置23与卷装7之间的纱线5的张力被降低,所以捕捉装置24的吸引流容易作用于纱线5。其结果是,能够以高概率捕捉卷装7侧的纱线5。
在上述实施方式及变形例的纺纱机1中,纱线蓄留装置23具备纱线蓄留罗拉51和挂纱部件53。纱线蓄留罗拉51与纺纱装置22相比配置在纱线行进方向的下游、且与卷绕装置25相比配置在纱线行进方向的上游,并将纱线5缠绕在外周面上而将其暂时蓄留。挂纱部件53通过在与纱线5接触的状态下与纱线蓄留罗拉51一体地旋转而在纱线蓄留罗拉51的外周面上缠绕纱线5。
由此,由于在纱线蓄留罗拉51上蓄留纱线5,所以能够确保在纱线5断开之后到卷装7侧的纱线5的纱线端从捕捉装置24通过为止的时间。因此,能够容易地进行降低纱线5的张力的控制。
在上述实施方式及变形例的纺纱机1中,单元控制部15在捕捉待机期间内通过使卷装7相对于纱线5的卷绕方向反转来降低纱线蓄留装置23与卷装7之间的纱线5的张力。
由此,能够通过简单的处理降低纱线5的张力。另外,仅通过使卷装7的反转量变化,就能够调整使张力降低的程度及/或使纱线5松弛的程度。
在上述实施方式的纺纱机1中,单元控制部15在捕捉待机期间内使卷装7反转,以使20mm以上的纱线5从卷装7退绕。
由此,由于能够使纱线5大幅松弛,所以容易使捕捉装置24的吸引流作用于纱线5。
在上述实施方式的纺纱机1中,单元控制部15根据纱线5的种类来调整卷装7的反转量。
由此,即使是难以被捕捉装置24吸引的种类的纱线5,通过使反转量增多,捕捉装置24也能够以高概率捕捉卷装7侧的纱线5。
上述实施方式的纺纱机1具备监视纱线5的状态的纱线监视装置47。将长度短的纱疵称为短纱疵,并将长度比短纱疵长的纱疵称为长纱疵。与纱线监视装置47检测到的纱疵为短纱疵的情况相比,单元控制部15在纱线监视装置47检测到的纱疵为长纱疵的情况下使卷装7的反转量增多。
由此,即使在纱疵长的情况下,通过使反转量增多,也能够从纱线5除去纱疵。
上述实施方式的纺纱机1还具备作用于纱线5而使纱线5从挂纱部件53脱离的纱线脱离部件55。单元控制部15在捕捉待机期间内通过在利用纱线脱离部件55使纱线5从挂纱部件53脱离的状态下使卷装7的卷绕速度比纱线蓄留罗拉51的送纱速度变慢,从而降低纱线蓄留装置23与卷装7之间的纱线5的张力。
由此,能够使用纱线蓄留装置23降低纱线5的张力。
上述变形例的纺纱机1也可以代替纱线脱离部件55而具备使挂纱部件53对纱线5的作用无效化的无效化机构。无效化机构可以是通过与挂纱部件53接触而使挂纱部件53的旋转停止的止动件。止动件是能够伸缩的部件,在使挂纱部件53的旋转停止时伸长而与挂纱部件53接触,以使挂纱部件53的旋转停止。无效化机构也可以是能够使挂纱部件53的旋转在独立于纱线蓄留罗拉51的旋转的状态下停止、且使挂纱部件53在从纱线5退避的位置停止的马达。单元控制部15在捕捉待机期间内通过在利用纱线脱离部件55使纱线5从挂纱部件53脱离的状态下使卷装7的卷绕速度比纱线蓄留罗拉51的送纱速度变慢,从而降低纱线蓄留装置23与卷装7之间的纱线5的张力。
由此,能够使用纱线蓄留装置23降低纱线5的张力。
在上述变形例的纺纱机1中,单元控制部15在使卷装7的卷绕速度比纱线蓄留罗拉51的送纱速度变慢之后,使纱线蓄留罗拉51的送纱速度上升。
由此,能够在使用卷绕装置25降低纱线5的张力的同时在短时间内除去纱线蓄留罗拉51的余纱。
上述实施方式及变形例的纺纱机1具备对喂纱部侧的纱线5与卷装7侧的纱线5进行接纱的接纱装置82。单元控制部15在捕捉装置24对卷装7侧的纱线5的捕捉和卷装7的旋转的停止完成之后、且在直到接纱装置82的接纱完成为止的期间内,维持卷装7的停止。
由此,与在即将进行接纱之前使卷装7反转的情况相比,能够缩短接纱所花费的时间。
在上述实施方式及变形例的实施方式的纺纱机1中,捕捉装置24在纱线5于纱线蓄留装置23与卷装7之间相连的状态下吸引并捕捉纱线5的中途部分。
由此,捕捉装置24能够在纱线端变得不受约束之前捕捉纱线5,因此能够以高概率捕捉卷装7侧的纱线5。
以上对本发明的优选实施方式进行了说明,但上述结构例如能够如以下那样进行变更。
在纺纱单元2中,也可以在纱线蓄留罗拉51与捕捉装置24的吸引口62之间设有纱线引导件。吸引口62设为在该纱线引导件与纱线引导件48之间开口。在该情况下,通过进行使张力降低的控制,在该纱线引导件与纱线引导件48之间发生纱线5的松弛。
纺纱机1具备捕捉装置24及吸嘴84,但也能够省略吸嘴84。纺纱机1也可以不具备接纱台车80,而是在各纺纱单元2中具备进行接纱处理所需的装置。
上述实施方式所示的流程图是一个例子,也可以省略一部分处理、变更一部分处理的内容或追加新的处理。例如,使捕捉装置24产生吸引流的处理也可以在张力降低时机之前。在该情况下,捕捉装置24在纱线蓄留装置23与卷绕装置25之间的纱线5刚刚降低张力并发生松弛之后吸引并捕捉纱线5。
也可以由中央控制装置115或台车控制部85进行在上述实施方式中说明为单元控制部15进行的处理的一部分。
纺纱机1也可以还具备辅助捕捉装置24对纱线5的吸引的辅助装置。例如,辅助装置配置在与捕捉装置24的吸引口62相对的位置。辅助装置通过气体的喷射来朝向捕捉装置24的吸引口62压入纱线5,或者通过与纱线5接触并按压纱线5来朝向捕捉装置24的吸引口62压入纱线。
在上述实施方式中,利用纱线蓄留装置23从纺纱装置22引出纱线5。但是,也可以代替纱线蓄留装置23而在与纺纱装置22相比靠下游侧的位置设置作为引出装置的引纱罗拉对(引出装置),并利用引纱罗拉对从纺纱装置22引出纱线5。在该情况下,也可以在与引纱罗拉对相比靠下游侧的位置设有纱线蓄留装置23及/或机械式的补偿器。
在纺纱机1中,在机台高度方向上以在上侧供给的纱线5在下侧被卷绕的方式配置了各装置。但是,也可以以在下侧供给的纱线5在上侧被卷绕的方式配置各装置。
本发明并不限于纺纱机,例如也能够应用于自动络纱机等其他纱线卷绕机。在将本发明应用于自动络纱机的情况下,喂纱部是放置喂纱纱管并从喂纱纱管引出纱线的部分。

Claims (11)

1.一种纱线卷绕机,其特征在于,具备:
用于供给纱线的喂纱部;
引出装置,该引出装置从所述喂纱部引出纱线;
卷绕装置,该卷绕装置卷绕所述喂纱部供给的纱线而形成卷装;
捕捉装置,该捕捉装置在纱线行进方向上固定配置于所述引出装置与所述卷绕装置之间的位置、且朝向位于从所述引出装置到所述卷绕装置的纱道中的纱线的位置,在纱线断开的情况下吸引并捕捉所述卷装侧的纱线;和
控制部,该控制部在纱线断开之后、且在纱线于所述引出装置与所述卷装之间相连的状态下,在所述卷装侧的纱线被所述捕捉装置捕捉之前的捕捉待机期间内,进行降低所述引出装置与所述卷装之间的纱线的张力的控制。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纱线卷绕机,其特征在于,
所述引出装置具备:
纱线蓄留罗拉,该纱线蓄留罗拉与所述喂纱部相比配置在纱线行进方向的下游、且与所述卷绕装置相比配置在纱线行进方向的上游,并将纱线缠绕在外周面上而将其暂时蓄留;和
挂纱部件,该挂纱部件通过在与纱线接触的状态下与所述纱线蓄留罗拉一体地旋转而在所述纱线蓄留罗拉的外周面上缠绕纱线。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纱线卷绕机,其特征在于,
所述控制部在所述捕捉待机期间内通过使所述卷装相对于纱线的卷绕方向反转,从而降低所述引出装置与所述卷装之间的纱线的张力。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纱线卷绕机,其特征在于,
所述控制部在所述捕捉待机期间内使所述卷装反转,以使20mm以上的纱线从所述卷装退绕。
5.根据权利要求3或4所述的纱线卷绕机,其特征在于,
所述控制部根据纱线的种类来调整所述卷装的反转量。
6.根据权利要求3~5中任一项所述的纱线卷绕机,其特征在于,
具备监视纱线的状态的纱线监视装置,
在将长度短的纱疵称为短纱疵、并将长度比短纱疵长的纱疵称为长纱疵的情况下,
与所述纱线监视装置检测到的纱疵为短纱疵的情况相比,所述控制部在所述纱线监视装置检测到的纱疵为长纱疵的情况下使所述卷装的反转量增多。
7.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纱线卷绕机,其特征在于,
还具备作用于纱线而使纱线从所述挂纱部件脱离的纱线脱离部件,
所述控制部在所述捕捉待机期间内,通过在利用所述纱线脱离部件使纱线从所述挂纱部件脱离的状态下使所述卷装的卷绕速度比所述纱线蓄留罗拉的送纱速度变慢,从而降低所述引出装置与所述卷装之间的纱线的张力。
8.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纱线卷绕机,其特征在于,
还具备使所述挂纱部件对纱线的作用无效化的无效化机构,
所述无效化机构是止动件和马达中的某一个,
所述止动件通过与所述挂纱部件接触而使所述挂纱部件的旋转停止,
所述马达能够使所述挂纱部件的旋转在独立于所述纱线蓄留罗拉的旋转的状态下停止,且使所述挂纱部件在从纱线退避的位置停止,
所述控制部在所述捕捉待机期间内,通过在利用所述无效化机构使所述挂纱部件对纱线的作用无效化后的状态下使所述卷装的卷绕速度比所述纱线蓄留罗拉的送纱速度变慢,从而降低所述引出装置与所述卷装之间的纱线的张力。
9.根据权利要求7或8所述的纱线卷绕机,其特征在于,
所述控制部在使所述卷装的卷绕速度比所述纱线蓄留罗拉的送纱速度变慢之后,使所述纱线蓄留罗拉的送纱速度上升。
10.根据权利要求1~9中任一项所述的纱线卷绕机,其特征在于,
具备对所述喂纱部侧的纱线与所述卷装侧的纱线进行接纱的接纱装置,
所述控制部在所述捕捉装置对所述卷装侧的纱线的捕捉和所述卷装的旋转的停止完成之后、且在直到基于所述接纱装置的接纱完成为止的期间内,维持所述卷装的停止。
11.根据权利要求1~10中任一项所述的纱线卷绕机,其特征在于,
所述捕捉装置在纱线于所述引出装置与所述卷装之间相连的状态下吸引并捕捉纱线的中途部分。
CN202310207915.9A 2022-03-24 2023-03-07 纱线卷绕机 Pending CN116803881A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22-048849 2022-03-24
JP2022048849A JP2023142135A (ja) 2022-03-24 2022-03-24 糸巻取機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6803881A true CN116803881A (zh) 2023-09-26

Family

ID=8807874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310207915.9A Pending CN116803881A (zh) 2022-03-24 2023-03-07 纱线卷绕机

Country Status (2)

Country Link
JP (1) JP2023142135A (zh)
CN (1) CN116803881A (zh)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JP2023142135A (ja) 2023-10-05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1994175B (zh) 纺纱机械以及残留于纱线贮存罗拉的细纱的除去方法
JP2014088638A (ja) 糸巻取機及び糸巻取方法
CN106567170B (zh) 纺织机以及控制装置
JP2007284812A (ja) 糸継ぎ装置および糸継ぎ方法
EP2862826B1 (en) Yarn winding machine
CN110158207B (zh) 空气纺纱机和空气纺纱方法
CN106939451B (zh) 纺纱机械
CN116803881A (zh) 纱线卷绕机
CN211171024U (zh) 一种纱线的纺纱机构
CN116804296A (zh) 纺纱机
CN108286093B (zh) 一种纺纱机
CN110699796A (zh) 一种纱线的纺纱机构
CN115467057A (zh) 纺纱机
EP2966199B1 (en) Spinning machine and spinning method
EP3730436A1 (en) Yarn winding machine and yarn threading method
JP2022189204A (ja) 紡績機
CN116891164A (zh) 纱线卷取机以及纱线卷取方法
CN111793863B (zh) 纺纱方法以及纺纱机械
JP2022189207A (ja) 紡績機
CN114959968A (zh) 纺纱机
CN115465731A (zh) 纱线卷取机
JP2023054863A (ja) 糸巻取機
JP2022085989A (ja) 紡績機
CN109930260B (zh) 纺纱机和纱线捕捉方法
JP2022085990A (ja) 紡績機及び紡績方法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