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9930260B - 纺纱机和纱线捕捉方法 - Google Patents
纺纱机和纱线捕捉方法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109930260B CN109930260B CN201811523004.2A CN201811523004A CN109930260B CN 109930260 B CN109930260 B CN 109930260B CN 201811523004 A CN201811523004 A CN 201811523004A CN 109930260 B CN109930260 B CN 109930260B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yarn
- winding
- suction
- spinning machine
- roller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Active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5—CONVEYING; PACKING; STORING; HANDLING THIN OR FILAMENTARY MATERIAL
- B65H—HANDLING THIN OR FILAMENTARY MATERIAL, e.g. SHEETS, WEBS, CABLES
- B65H51/00—Forwarding filamentary material
- B65H51/20—Devices for temporarily storing filamentary material during forwarding, e.g. for buffer storage
- B65H51/22—Reels or cages, e.g. cylindrical, with storing and forwarding surfaces provided by rollers or bars
-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5—CONVEYING; PACKING; STORING; HANDLING THIN OR FILAMENTARY MATERIAL
- B65H—HANDLING THIN OR FILAMENTARY MATERIAL, e.g. SHEETS, WEBS, CABLES
- B65H67/00—Replacing or removing cores, receptacles, or completed packages at paying-out, winding, or depositing stations
- B65H67/08—Automatic end-finding and material-interconnecting arrangements
- B65H67/081—Automatic end-finding and material-interconnecting arrangements acting after interruption of the winding process, e.g. yarn breakage, yarn cut or package replacement
-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5—CONVEYING; PACKING; STORING; HANDLING THIN OR FILAMENTARY MATERIAL
- B65H—HANDLING THIN OR FILAMENTARY MATERIAL, e.g. SHEETS, WEBS, CABLES
- B65H2701/00—Handled material; Storage means
- B65H2701/30—Handled filamentary material
- B65H2701/31—Textiles threads or artificial strands of filament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Textile Engineering (AREA)
- Spinning Or Twisting Of Yarn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纺纱机和纱线捕捉方法。纺纱机具备:空气纺纱装置,供给纱线;卷绕装置,卷绕纱线而形成卷装;储纱装置,配置于空气纺纱装置与卷绕装置之间,具有通过在外周面卷绕从空气纺纱装置送出的纱线来暂时存积纱线的储纱罗拉;第一吸引装置,配置于沿着储纱装置与卷绕装置之间的纱线通道的位置,具有以至少在纱线从储纱装置向卷绕装置走行的期间产生吸引流的方式构成的第一吸引口;和第二吸引装置,与具有储纱罗拉对置配置的第二吸引口。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公开涉及纺纱机和纱线捕捉方法。
背景技术
在纺纱机的纱线卷绕工序中,使用储纱装置来进行卷绕张力的控制。例如,在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10-174421号公报)中公开了一种纺纱机,具备:对纤维束加捻而生成纱线的纺纱装置、卷绕由纺纱装置生成的纱线而生成卷装的卷绕装置、配置于纺纱装置的下游侧并暂时存积纱线的储纱装置、和能够在配置于储纱装置的外周面附近的纱线吸引口产生吸引流的纱线吸引装置。在该纺纱机中,能够高效地防止纤维屑的飞散与除去来自储纱装置的多余纱线。
在上述以往的纺纱机中,若在储纱装置与卷绕装置之间纱线断线,则形成有在已卷绕为卷装的纱线的上游侧形成的纱线头与在存积于储纱装置的纱线的下游侧形成的纱线头这两个纱线头。另外,在上述以往的纺纱机中,若在储纱装置与卷绕装置之间检测到纱线的断线,则纺纱装置的动作也被停止,因此在存积于储纱装置的纱线的上游侧也形成纱线头。其结果是,在上述以往的纺纱机中,具有两个纱线头的断线纱线残留在储纱装置中。断线纱线的纱线头以自由的状态存在,因此存在断线纱线缠绕于纺纱机内的各个位置的情况。这样缠绕的断线纱线难以通过机械式的方法来除去。另外,存积于储纱装置的断线纱线大幅度松弛,而存在断线纱线相互重叠,由此纱线彼此缠绕的情况。另外,若断线纱线残留在纺纱机内,则存在妨碍接纱动作、纱线屑混入卷装的可能性。工作人员需要使纺纱机的纱线的卷绕动作暂时停止,除去断线纱线,之后,恢复卷绕动作。
发明内容
本公开的一个方式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能够容易地除去断线纱线的纺纱机和纱线捕捉方法。
本公开的一个方式的纺纱机具备:喂纱部,供给纱线;卷绕装置,卷绕纱线而形成卷装;储纱装置,配置于喂纱部与卷绕装置之间,具有通过在外周面卷绕从喂纱部送出的纱线来暂时存积纱线的储纱罗拉;第一吸引装置,配置于沿着储纱装置与卷绕装置之间的纱线通道的位置,具有以至少在纱线从储纱装置向卷绕装置走行的期间产生吸引流的方式构成的第一吸引口;和第二吸引装置,具有与储纱罗拉对置配置的第二吸引口。
本公开的一个方式的纱线捕捉方法是在纺纱机中被实施的纱线捕捉方法,该纺纱机具备:喂纱部,供给纱线;卷绕装置,卷绕纱线而形成卷装;储纱装置,配置于喂纱部与卷绕装置之间,具有通过在外周面卷绕从喂纱部送出的纱线来暂时存积纱线的储纱罗拉;第一吸引装置,具有配置于沿着储纱装置与卷绕装置之间的纱线通道的位置的第一吸引口;和第二吸引装置,具有与储纱罗拉对置配置的第二吸引口,所述纱线捕捉方法包括如下步骤:至少在纱线从储纱装置向卷绕装置走行的期间,使第一吸引口产生吸引流;若纱线在储纱装置与卷绕装置之间断线,则通过第一吸引装置对至少局部存积于储纱装置的纱线的下游侧端部进行吸引;和若纱线在储纱装置与卷绕装置之间断线,则通过第二吸引装置对至少局部存积于储纱装置的纱线的上游侧端部吸引。
在该纺纱机和纱线捕捉方法中,在纱线在储纱装置与卷绕装置之间断线时,例如,至少局部存积于储纱装置的纱线(断线纱线)的下游侧端部被第一吸引装置捕捉,该第一吸引装置具有构成为至少在纱线在喂纱部至卷绕装置之间走行的期间,对纱线作用吸引流的第一吸引口,断线纱线的上游侧端部被第二吸引装置捕捉。由此,能够容易地除去被第一吸引装置和第二吸引装置捕捉到的断线纱线。
本公开的一个方式的纺纱机也可以进一步具备输送装置,该输送装置在卷绕装置形成卷装中断的状态下,捕捉从喂纱部供给的纱线并向储纱装置与卷绕装置之间的位置输送。在该结构的纺纱机中,在纱线在储纱装置与卷绕装置之间断线后,从喂纱部重新供给的纱线头被输送装置输送至接纱装置。因此,能够将第一吸引装置与第二吸引装置配置于适于捕捉断线纱线的各纱线头的位置。
本公开的一个方式的纺纱机具备:喂纱部,供给纱线;卷绕装置,卷绕纱线而形成卷装;储纱装置,配置于喂纱部与卷绕装置之间,具有通过在外周面卷绕从喂纱部送出的纱线来暂时存积纱线的储纱罗拉;输送装置,在卷绕装置形成卷装中断的状态下,捕捉从喂纱部供给的纱线并向储纱装置与卷绕装置之间的位置输送;第一吸引装置,具有配置于沿着储纱装置与卷绕装置之间的纱线通道的位置的第一吸引口;和第二吸引装置,具有与储纱罗拉对置配置的第二吸引口。
本公开的一个方式的纱线捕捉方法是在纺纱机中实施的纱线捕捉方法,该纺纱机具备:喂纱部,供给纱线;卷绕装置,卷绕纱线而形成卷装;储纱装置,配置于喂纱部与卷绕装置之间,具有通过在外周面卷绕从喂纱部送出的纱线来暂时存积纱线的储纱罗拉;输送装置,在上述卷绕装置形成上述卷装中断的状态下,捕捉从喂纱部供给的纱线并向储纱装置与卷绕装置之间的位置输送;第一吸引装置,具有配置于沿着储纱装置与卷绕装置之间的纱线通道的位置的第一吸引口;和第二吸引装置,具有与储纱罗拉对置配置的第二吸引口,该纱线捕捉方法包括如下步骤:若纱线在储纱装置与卷绕装置之间断线,则通过第一吸引装置对至少局部存积于储纱装置的纱线的下游侧端部进行吸引;和若纱线在储纱装置与卷绕装置之间断线,则通过第二吸引装置对至少局部存积于储纱装置的纱线的上游侧端部进行吸引。
在该纺纱机和纱线捕捉方法中,在纱线在储纱装置与卷绕装置之间断了线时,例如通过与输送装置独立地设置的第一吸引装置捕捉断线纱线的下游侧端部,通过第二吸引装置捕捉断线纱线的上游侧端部。由此,能够容易地除去被第一吸引装置和第二吸引装置捕捉到的断线纱线。
在本公开的一个方式的纺纱机中,也可以是,储纱装置具有使储纱罗拉向卷绕方向与除去方向旋转的驱动部,其中,卷绕方向是在储纱罗拉的外周面卷绕纱线时使储纱罗拉旋转的方向,除去方向是在从储纱罗拉除去纱线时使储纱罗拉旋转的方向,第二吸引装置的第二吸引口配置为,使储纱罗拉向除去方向旋转时的外周面的速度的方向与第二吸引口的吸引的方向一致。在该结构的纺纱机中,即使不增强第二吸引装置的第二吸引口的吸引力,也能够吸引从储纱罗拉上退绕的断线纱线。
在本公开的一个方式的纺纱机中,也可以是,若纱线在储纱装置与卷绕装置之间断线,则第一吸引装置对至少局部存积于储纱装置的纱线的下游侧端部进行吸引,第二吸引装置对至少局部存积于储纱装置的纱线的上游侧端部进行吸引。在该结构的纺纱机中,能够捕捉断线纱线的两端,因此能够避免因断线纱线相互重叠而使纱线彼此钩挂这种情况、断线纱线残留在纺纱机内这种情况。
本公开的一个方式的纺纱机也可以进一步具备纱线取下引导件,该纱线取下引导件从第一吸引装置完全导出纱线的下游侧端部。在该结构中,能够使第二吸引装置吸引被纱线取下引导件从第一吸引装置导出的断线纱线,因此能够容易除去断线纱线。
本公开的一个方式的纺纱机也可以进一步具备控制部,该控制部以在使储纱罗拉向除去方向旋转的同时或者在使储纱罗拉开始向除去方向旋转之后,对储纱装置和纱线取下引导件进行控制,使纱线的下游侧端部被从第一吸引装置完全导出。由此,能够将断线纱线从第一吸引装置完全导出,因此能够通过第二吸引装置的第二吸引口从储纱罗拉吸引除去断线纱线。
本公开的一个方式的纺纱机也可以进一步具备接纱装置,该接纱装置进行将由喂纱部供给的纱线与由卷绕装置卷绕的纱线连接起来的接纱动作,控制部对喂纱部、储纱装置、接纱装置、和卷绕装置进行控制,使储纱罗拉向除去方向旋转,在通过第二吸引装置吸引除去在储纱装置与卷绕装置之间断了线并残留于储纱装置罗拉的纱线之后,开始接纱装置的接纱动作,在接纱动作结束之后,开始卷绕装置对纱线的卷绕。在该结构的纺纱机中,在断线纱线不残留于储纱装置的状态下执行接纱动作,开始卷绕动作,因此能够避免妨碍接纱动作、纱线屑混入卷装。
本公开的一个方式的纺纱机也可以进一步具备喷射装置,该喷射装置朝向第一吸引口喷射空气。在该结构的纺纱机中,在纱线在储纱装置与卷绕装置之间断了线的情况下,喷射装置朝向第一吸引口喷射空气,由此能够更加可靠地通过第一吸引口吸引断线纱线的纱线头。
在本公开的一个方式的纺纱机中,也可以具备空气纺纱装置,该空气纺纱装置通过气流对纤维束加捻而生成纱线。在具备空气纺纱装置的纺纱机中,在纱线在储纱装置与卷绕装置之间断了线时,使空气纺纱装置生成纱线这个动作停止,因此在储纱装置的上游侧形成纱线头。因此,如上述那样设置第一吸引装置与第二吸引装置,由此能够防止断线纱线的缠绕。
本公开的一个方式的纺纱机也可以进一步具备切断装置,该切断装置对被第一吸引装置与第二吸引装置捕捉到的纱线进行切断。在该结构的纺纱机中,能够通过第一吸引装置和第二吸引装置分别吸引除去被切断后的两个断线纱线。
在本公开的一个方式的纺纱机中,也可以在铅垂方向上,将储纱装置配置得比卷绕装置靠下方。在储纱装置配置得比卷绕装置靠下方的情况下,若纱线在储纱装置与卷绕装置之间断线,则断线纱线的下游侧端部成为向下方下垂的状态,因纱线相互重叠使产生纱线彼此缠绕、已切断的纱线残留在纺纱机内这样不良情况的可能性增高。在该结构的纺纱机中,断了线纱线被第一吸引装置和第二吸引装置捕捉,因此能够避免上述不良情况的产生。
根据本公开的一个方式,能够容易地除去断线纱线。
附图说明
图1是表示作为一个实施方式的纺纱机的结构的简要结构图。
图2是从旋转轴线上方观察图1的储纱装置的俯视图。
图3是图1的纺纱机的功能框图。
图4是表示作为一个实施方式的纺纱机的纱线切断后的动作的流程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参照附图,对本公开的一个方式的适当的实施方式详细地进行说明。在附图的说明中,对相同或者相当要素标注相同附图标记,省略重复的说明。
如图1所示,纺纱机1具备纺纱单元2与控制部90。纺纱单元2排列为一列。各纺纱单元2对纱条(纤维束)S进行牵伸而生成纤维束F,通过回旋气流对纤维束F加捻而生成纱线Y,将纱线Y卷绕于纱管B而形成卷装P。控制部90对纺纱机1的动作进行控制。
控制部90例如由机台控制装置和多个单元控制器构成。机台控制装置是多个单元控制器的上级控制器。各单元控制器针对每规定量(1个或者多个)的纺纱单元2分别设置,对各纺纱单元2的动作进行控制。控制部90进行的控制详情后述。控制部90也可以仅由单元控制器构成。
以下,将卷装P的卷绕时的纱条S、纤维束F和纱线Y的走行方向上的上游侧称为“上游侧”,将该走行方向上的下游侧称为“下游侧”。将与多个纺纱单元2的排列方向垂直的水平方向上的一侧(例如,作业通道侧)称为“前侧”,将该水平方向上的另一侧称为“后侧”。将相对于纺纱机1的设置面而言的铅垂方向上的上侧称为“上侧”,将铅垂方向上的下侧称为“下侧”。
各纺纱单元2从上游侧朝向下游侧依次具备牵伸装置(喂纱部)3、空气纺纱装置(喂纱部)4、纱线监视装置5、储纱装置6、接纱装置7、纱线传感器80、和卷绕装置20。另外,各纺纱单元2具备:第一捕捉引导装置8、第二捕捉引导装置9、第一吸引装置71、第二吸引装置75、和喷射装置85。作为一个例子,从牵伸装置3至储纱装置6的纱条S、纤维束F和纱线Y的走行方向是,从前侧朝向后侧的方向,相对于水平方向向上侧倾斜。从储纱装置6至卷绕装置20的纱线Y的走行方向是,从下侧朝向上侧的方向,相对于铅垂方向向前侧倾斜。在各纺纱单元2中,纱线Y的走行方向在储纱装置6中切换。
牵伸装置3对纱条S进行牵伸而生成纤维束F,将纤维束F向空气纺纱装置4供给。牵伸装置3从上游侧朝向下游侧依次具有后罗拉对31、第三罗拉对32、中罗拉对33、和前罗拉对34。在构成中罗拉对33的各罗拉架设有龙带35。
空气纺纱装置4通过旋转气流对来自牵伸装置3的纤维束F加捻而生成纱线Y。空气纺纱装置4具有未图示的喷嘴块与中空引导轴体。在喷嘴块中,在内部引导从牵伸装置3送出的纤维束F,并且对该纤维束F作用旋转气流。加了捻的纤维束F在中空引导轴体内穿过并被向外部送出。旋转气流的产生和停止例如被单元控制器控制。
纱线监视装置5对走行的纱线Y的信息进行监视,基于监视到的信息对有无纱疵进行检测。纱线监视装置5在检测到纱疵的情况下,将纱疵检测信号向控制部90发送。
储纱装置6配置于空气纺纱装置4与卷绕装置20之间,通过在储纱罗拉61上卷绕从空气纺纱装置4送出的纱线Y,来暂时存积该纱线Y。储纱装置6在铅垂方向上配置得比卷绕装置20靠下方。储纱装置6具有储纱罗拉61与导纱钩部件62。
储纱罗拉61由电动马达(驱动部)M旋转。电动马达M使储纱罗拉61向卷绕方向和除去方向旋转,其中,卷绕方向为在储纱罗拉61的外周面卷绕纱线Y时使储纱罗拉61旋转(正转)的方向,除去方向为在从储纱罗拉61除去纱线Y时使储纱罗拉61旋转(倒转)的方向。导纱钩部件62安装于储纱罗拉61的下游侧端部,能够相对于储纱罗拉61相对旋转。在导纱钩部件62上作用有对其相对于储纱罗拉61相对旋转形成阻尼的磁力。因此,当在纱线Y未产生规定以上的张力的状态下,导纱钩部件62与储纱罗拉61一体地旋转,而在储纱罗拉61上卷绕(存积)纱线Y。当在纱线Y上产生有规定值以上的张力的状态下,导纱钩部件62相对于储纱罗拉61相对旋转,而从储纱罗拉61上退绕纱线Y。储纱装置6通过以上述方式存积纱线Y,而一方面对在储纱装置6的下游侧在纱线Y上产生的张力的变动进行吸收,另一方面从空气纺纱装置4上稳定地导出纱线Y。
在储纱装置6的上游侧配置有第一引导件63。第一引导件63对从上游侧向储纱装置6走行的纱线Y形成引导。第一引导件63设置为能够移动。在卷绕装置20对卷装P开始进行卷绕之前,用第一捕捉引导装置8对从空气纺纱装置4新供给来的纱线Y形成,并向接纱位置引导纱线。之后,在进行接纱动作之前,通过使第一引导件63移动,将来自空气纺纱装置4的纱线Y拉向储纱装置6。
在储纱装置6的下游侧配置有第二引导件64、第三引导件65、和第四引导件(纱线取下引导件)66。第二引导件64和第三引导件65对从储纱装置6向下游侧走行的纱线Y进行引导。第二引导件64设置为能够移动,能够向第三引导件65引导纱线Y。第四引导件66设置为能够移动。通过第四引导件66移动,来在导纱钩部件62上钩挂纱线Y,或是将纱线Y从导纱钩部件62取下。
若纱线Y在储纱装置6与卷绕装置20之间断线,则空气纺纱装置4的动作也停止,因此纱线Y在储纱装置6与空气纺纱装置4之间也断线。由此,产生至少局部存积于储纱装置6,并具有上游侧纱线头和下游侧纱线头的断线纱线YD。断线纱线YD的下游侧端部YD2被第一吸引装置71吸引。第四引导件66将下游侧端部YD2从第一吸引装置71完全导出。
接纱装置7在纱线Y被切断或者断线、纱线Y因某些理由而中断之后,进行使来自空气纺纱装置4的纱线Y与来自卷装P的纱线Y连接起来的接纱动作。接纱装置7是通过旋转气流使纱线头彼此捻合的捻接装置。接纱装置7也可以是机械式的打结器等。第一捕捉引导装置8和第二捕捉引导装置9分别能够以基端部分为中心进行转动。第一捕捉引导装置(输送装置)8例如在进行接纱动作时,向下方转动,由此通过吸引气流捕捉来自空气纺纱装置4的纱线Y,之后,向上方转动,由此将来自空气纺纱装置4的纱线Y向配置于储纱装置6与卷绕装置20之间的接纱装置7引导(输送)。第二捕捉引导装置9在进行接纱动作时,向上方转动,由此通过吸引气流捕捉来自卷装P的纱线Y,之后,向下方转动,由此将来自卷装P的纱线Y向接纱装置7引导。接纱装置7对被引导来的纱线Y连接。
纱线传感器80配置于接纱装置7与卷绕装置20之间,对有无向卷绕装置20供给纱线Y进行检测。与由纱线传感器80检测的有无纱线Y相关的信息被向控制部90送出。
卷绕装置20将由储纱装置6从空气纺纱装置4导出的纱线Y卷绕于纱管B而形成卷装P。卷绕装置20具有卷筒23、1对纱管支架21、和摇架24。在卷绕装置20的上游侧配置有导纱件26。导纱件26对从上游侧向卷筒23走行的纱线Y进行引导。
卷筒23与纱管B接触而使纱管B旋转。当在纱管B卷绕有纱线Y的状态下,卷筒23与卷装P接触而使卷装P旋转。卷筒23被框架(省略图示)支承为能够旋转,通过在每个纺纱单元2中设置的卷筒驱动部(省略图示),使卷筒23以旋转轴线L1为中心线进行旋转。在卷筒23的表面形成有横动槽(省略图示)。由此,当在纱管B上卷绕纱线Y时使纱线Y横动。
摇架24能够以转动轴线L2为中心线进行转动。摇架24以转动轴线L2为中心线进行转动,由此吸收卷装P伴随着向纱管B上卷绕纱线Y而形成的直径的增大。一对纱管支架21设置于摇架24,将纱管B的两端部保持为能够旋转。
第一吸引装置71具有配置于沿着储纱装置6与卷绕装置20之间的纱线通道的位置的第一吸引口72。第一吸引口72构成为至少在纱线Y从储纱装置6向卷绕装置20走行的期间产生吸引流。在纺纱单元2继续着卷装P的形成的期间和即使卷装P的形成中断也进行接纱动作的期间,在第一吸引口72产生吸引流。换言之,在存在产生断线纱线YD的可能性时,预先在第一吸引口72产生吸引流。相反,也可以在不可能产生断线纱线YD时,使第一吸引口72的吸引流停止。例如,也可以在纺纱单元2的运转因纺纱单元2的维护等停止的情况下,或者在卷装P成为满卷而使纺纱单元2等待进行落卷动作的情况等下,在第一吸引口72上不产生吸引流。
第一吸引装置71以第一吸引口72无法移动的状态固定于未图示的框架等。第一吸引口72连接于未图示的吸引源。第一吸引口72的吸引力的开启/关闭是通过控制部90对挡板73进行的开闭控制来进行的。在纱线Y在储纱装置6与卷绕装置20之间断了线时,第一吸引装置71吸引断线纱线YD的下游侧端部YD2(参照图2)。挡板73设置于吸引源与第一吸引口72之间。第一吸引口72的吸引力的开启/关闭也可以是不设置挡板73,而是通过利用控制部90对吸引源的动作进行控制而执行的。也可以是,在纺纱机1的电源接通的期间,在第一吸引口72上始终产生吸引流。在该情况下,不执行将第一吸引口72的吸引力关闭的控制。
第二吸引装置75具有与储纱装置6的储纱罗拉61的外周面对置配置的第二吸引口76。在纱线传感器80未检测到纱线Y时(纱线Y断了线时),开始第二吸引装置75的吸引,通过第二吸引口76吸引断线纱线YD。第二吸引口76配置于能够对储纱罗拉61的外周面作用吸引力,能对卷绕于该外周面的纱线Y形成吸引的位置。第二吸引口76连接于未图示的吸引源。第二吸引口76的吸引力的开启/关闭是通过利用控制部90对挡板77进行开闭控制而进行的。如图2所示,第二吸引口76配置为位于储纱罗拉61的切线方向且位于将存积于储纱罗拉61的断线纱线YD除去时的进行倒转时的储纱罗拉61的旋转方向(除去方向)的延长线上。第二吸引口76配置为,使储纱罗拉61在自身向除去方向旋转时的外周面的速度的方向与第二吸引口76的吸引的方向一致。在纱线Y在储纱装置6与卷绕装置20之间断了线时,第二吸引装置75吸引断线纱线YD的上游侧端部YD1。
喷射装置85隔着纱线通道而与第一吸引口72对置配置。喷射装置85具有朝向第一吸引口72喷射压缩空气的喷射口86。喷射口86连接于未图示的压缩空气源。来自喷射口86的喷射的开启/关闭是通过利用控制部90对挡板87的电磁阀进行开闭控制而进行的。在纱线Y在储纱装置6与卷绕装置20之间断了线时,喷射装置85向第一吸引口72喷射压缩空气,由此辅助第一吸引装置71对断线纱线YD的捕捉。即,喷射装置85通过喷射压缩空气,向第一吸引口72送入纱线Y。另外,喷射装置85在刚进行完接纱动作之后立即朝向纱线Y喷射压缩空气,由此防止刚完成接纱动作之后不久的纱线Y的松弛。
控制部90是具有CPU(Central Processing Unit)、ROM(Read Only Memory)、RAM(Random Access Memory)等的电子控制单元。控制部90将存储于ROM的程序加载到RAM中,由CPU执行,由此执行各种控制。
控制部90在从纱线监视装置5接收到纱疵检测信号的情况下,或者接收到由纱线传感器80检测的不存在纱线Y这个信息的情况下,为了使纱线Y断线,而使牵伸装置3和空气纺纱装置4的动作停止,以中断纱线Y的供给。控制部90也可以是,为了使纱线Y断线,例如使纱线监视装置5具有的切割器动作。另外,也可以设置用于切断纱线Y的专用的切割器,控制部90对该切割器进行控制,而切断纱线Y。
如图3所示,控制部90主要使用从纱线传感器80输入的信息,并且对空气纺纱装置4、储纱装置6、接纱装置7、第一捕捉引导装置8、第二捕捉引导装置9、第四引导件66、第一吸引装置71、第二吸引装置75、喷射装置85进行控制,由此能够除去断线纱线YD,且使接纱动作结束。
控制部90在使储纱罗拉61向对残留于储纱罗拉61的断线纱线YD进行除去(退绕)的方向倒转的同时,或者在使倒转的开始之后,以将断线纱线YD的下游侧端部YD2从第一吸引口72完全导出的方式控制储纱装置6和第四引导件66。此外,从第一吸引口72完全导出断线纱线YD的下游侧端部YD2是指,将断线纱线YD的下游侧端部YD2导出到在第一吸引口72产生的吸引流对断线纱线YD不起作用的位置。控制部90在使储纱罗拉61倒转,通过第二吸引装置75吸引除去了断线纱线YD之后,开始接纱装置7的接纱动作,在接纱动作结束之后,开始卷绕装置20对纱线Y的卷绕。
接下来,参照图4,对在纱线Y在储纱装置6与卷绕装置20之间断了线之后执行的接纱动作时实施的纱线捕捉方法详细地进行说明。
若纱线Y在储纱装置6与卷绕装置20之间断线,则在存积于储纱装置6的断线纱线YD的下游侧形成下游侧端部YD2。控制部90对储纱装置6与卷绕装置20之间的纱线Y的断线进行检测(步骤S1)。具体而言,控制部90基于由纱线传感器80检测的没有纱线Y这个信息,对储纱装置6与卷绕装置20之间的纱线Y的断线情况进行判断。控制部90若检测到储纱装置6与卷绕装置20之间的纱线Y的断线,则使牵伸装置3和空气纺纱装置4的动作停止(步骤S2)。牵伸装置3和空气纺纱装置4的动作停止,由此在断线纱线YD上形成上游侧端部YD1。以至少在纱线Y从储纱装置6向卷绕装置20走行的期间产生吸引流的方式构成的第一吸引装置71捕捉断线纱线YD(步骤S3)。控制部90若由纱线传感器80检测到纱线Y的断线,则使喷射装置85动作,辅助第一吸引装置71对断线纱线YD的吸引。也可以省略喷射装置85的辅助。控制部90使储纱罗拉61的旋转停止(步骤S4)。
接下来,控制部90开始第二吸引装置75的吸引(步骤S5)。具体而言,控制部90控制为使挡板77打开。控制部90开始储纱罗拉61的倒转(步骤S6),使第二吸引装置75捕捉断线纱线YD(步骤S7)。由此,断线纱线YD成为被第一吸引装置71和第二吸引装置75捕捉到的状态。进一步详细而言,成为断线纱线YD的下游侧端部YD2被第一吸引装置71吸引到,上游侧端部YD1被第二吸引装置75吸引到的状态。
在该状态下,控制部90起动第四引导件66,使被第一吸引装置71吸引着的状态下的断线纱线YD的下游侧端部YD2被从第一吸引口72完全导出(步骤S8)。由此,断线纱线YD的下游侧端部YD2向储纱装置6移动,断线纱线YD被第二吸引装置75从上游侧端部YD1依次吸引(步骤S9)。通过以上说明的步骤S1~步骤S9的动作,能够吸引除去断线纱线YD。在上述说明中,以步骤S1~S9依次执行的方式进行了说明,但也可以存在几乎被同时执行的步骤。
在以上述方式吸引除去了断线纱线YD的状态下,控制部90对第二捕捉引导装置9进行控制,使卷绕装置20侧的纱线Y向接纱装置7引导。接下来,控制部90恢复牵伸装置3和空气纺纱装置4的动作,对第一捕捉引导装置8进行控制,使从空气纺纱装置4送出的纱线Y向接纱装置7引导。控制部90对接纱装置7进行控制,执行连接被第一捕捉引导装置8和第二捕捉引导装置9引导的纱线Y的纱线头彼此的接纱动作。控制部90在上述接纱动作结束的同时或者之后,对卷绕装置20进行控制,开始纱线Y的卷绕。
上述的纱线捕捉方法例如通过将存储于ROM等的纱线捕捉控制程序加载到RAM中,由CPU执行而得到执行。这样的纱线捕捉控制程序也可以储存于能够由电子控制单元(计算机)读取的非临时的存储介质。非临时的存储介质例如包含有压缩光盘、软盘、硬盘、光磁盘、DVD、磁带、和半导体存储器等。
接下来,对上述的一个实施方式的纺纱机1的作用效果进行说明。在本实施方式的纺纱机1中,至少在纱线Y从储纱装置6向卷绕装置20走行的期间,断线纱线YD的下游侧端部YD2被具有构成为产生吸引流的第一吸引口72的第一吸引装置71捕捉。另外,断线纱线YD的上游侧端部YD1被具有与储纱罗拉61对置配置的第二吸引口76的第二吸引装置75捕捉。由此,不存在被第一吸引装置71和第二吸引装置75捕捉的断线纱线YD在储纱装置6的周围的零件等上缠绕的情况。断线纱线YD也能够手动简单地除去。另外,通过切割器等切断被第一吸引装置71和第二吸引装置75捕捉到的断线纱线YD,由此能够使第一吸引装置71和/或第二吸引装置75吸引除去上述断线纱线YD。
在上述实施方式的纺纱机1中,如图2所示,第二吸引装置75的第二吸引口76配置为位于在将存积于储纱罗拉61的纱线Y(断线纱线YD)除去时的进行倒转时的储纱罗拉61的旋转方向(图2所示的倒转方向)上且位于切线方向的延长线上。由此,即使不相对地增强第二吸引装置75的吸引力,也能够从储纱罗拉61吸引除去断线纱线YD。
在上述实施方式的纺纱机1中,断线纱线YD的两端被第一吸引装置71和第二吸引装置75分别捕捉。由此,能够避免因断线纱线YD相互重叠而使断线纱线YD彼此钩挂、断线纱线YD残留在纺纱单元2内这样的情况。
在上述实施方式的纺纱机1中,具备第四引导件66,该第四引导件66将下游侧端部YD2从吸引断线纱线YD的下游侧端部YD2的第一吸引装置71完全导出,将两端被暂时捕捉的断线纱线YD的下游侧端部YD2从第一吸引装置71完全导出。由此,能够使第二吸引装置75吸引除去断线纱线YD。
在上述实施方式的纺纱机1中,以在使储纱罗拉61向除去方向旋转(倒转)的同时或者在倒转的开始之后,将断线纱线YD的下游侧端部YD2从第一吸引装置71完全导出的方式,对储纱装置6和第四引导件66进行控制。因此,能够将从第一吸引装置71的第一吸引口72完全导出来的断线纱线YD向第二吸引装置75的第二吸引口76引导。
在上述实施方式的纺纱机1中,在使储纱装置6的储纱罗拉61倒转,通过第二吸引装置75吸引除去了断线纱线YD之后,开始接纱装置7的接纱动作,在接纱动作结束之后,开始卷绕装置20对纱线Y的卷绕。因此,在储纱装置6上不残留有断线纱线YD的状态下执行接纱动作与卷绕动作,因此能够避免妨碍接纱动作、纱线屑混入卷装P这些情况。
在上述实施方式的纺纱机1中,具备朝向第一吸引口72喷射空气的喷射装置85,因此断线纱线YD容易受到第一吸引口72吸引。但是,也可以省略喷射装置85。
在上述实施方式的纺纱机1中,与第一吸引装置71相独立地具备第一捕捉引导装置8,该第一捕捉引导装置8在纱线Y断了线后,在开始从空气纺纱装置4供给纱线Y时(在由卷绕装置20形成卷装P中断的状态下),捕捉从空气纺纱装置4供给的纱线Y并将纱线Y向接纱装置7引导(输送)。
以上,对本公开的一个方式的实施方式进行了说明,但本公开的一个方式不限定于上述实施方式。
在上述实施方式的纺纱机1中,列举在铅垂方向上将储纱装置6配置得比卷绕装置20靠下方的例子,即、纱线Y从下方朝向上方走行的例子进行了说明。但是,本公开的一个方式也可以应用于以将储纱装置6配置得比卷绕装置20靠上方,在下侧卷绕从上侧供给来的纱线Y的方式配置各装置的结构的纺纱机。此外,在将储纱装置6配置得比卷绕装置20靠上方的变形例的纺纱机中,即使纱线Y在储纱装置6与卷绕装置20之间断线,也很少会成为断线纱线YD的下游侧端部YD2向下方下垂的状态。因此,因断线纱线YD相互重叠由此使断线纱线YD彼此钩挂、断线纱线YD残留于纺纱单元2内的不良情况的产生可能性较低。
在上述实施方式中,列举使用第二吸引装置75吸引除去断线纱线YD的例子进行了说明,但也可以并用设置于储纱装置6的周边的纱线屑回收装置等,回收断线纱线YD。
在上述实施方式中,列举使用第四引导件66,作为用于从利用第一吸引装置71与第二吸引装置75将断线纱线YD的两端捕捉住的状态下释放一个纱线头的机构的例子进行了说明。但是,本公开的一个方式不限定于该例子。如图1中由点划线表示的那样,也可以另外设置在断线纱线YD的下游侧端部YD2与上游侧端部YD1之间切断断线纱线YD的切断装置89。若对两端被第一吸引装置71与第二吸引装置75捕捉住的断线纱线YD进行切断,则能够以切断位置为边界,通过第一吸引装置71吸引除去一个断线纱线YD,通过第二吸引装置75吸引除去另一个断线纱线YD。
卷绕装置20不限定于驱动旋转卷筒23,使与卷筒23接触的纱管B从动旋转的类型,也可以是驱动旋转纱管B,使与纱管B(卷装P)接触的卷筒23从动旋转的类型。换句话说,卷筒23只要是与纱管B(卷装P)接触而旋转的卷筒即可。另外,也可以是形成为如下结构:不在卷筒23的表面形成横动槽,通过另外设置的横动装置,当在纱管B卷绕有纱线Y时使纱线Y横动。
在纺纱单元2中,在储纱装置6中切换纱线Y的走行方向,但也可以不在储纱装置6中切换纱线Y的走行方向。为了将纱线Y从空气纺纱装置4导出,也可以在空气纺纱装置4与储纱装置6之间配置输出罗拉和夹持罗拉。纱线监视装置5也可以配置于储纱装置6与卷绕装置20之间。
在上述实施方式中,列举具有以至少在纱线Y从储纱装置6向卷绕装置20走行的期间产生吸引流的方式构成的第一吸引口72的第一吸引装置71为例进行了说明。但是,也可以采用具有始终处于吸引状态的第一吸引口72的第一吸引装置71。即,也可以形成如下这种纺纱机,具备:喂纱部,供给纱线;卷绕装置,卷绕上述纱线而形成卷装;储纱装置,配置于上述喂纱部与上述卷绕装置之间,具有通过在外周面卷绕从上述喂纱部被送出的上述纱线,来暂时存积上述纱线的储纱罗拉;第一吸引装置,配置于沿着上述储纱装置与上述卷绕装置之间的纱线通道的位置,具有始终处于吸引状态的第一吸引口;和第二吸引装置,具有与上述储纱罗拉对置配置的第二吸引口。
也可以将以上记载的实施方式的至少一部分任意地组合。
Claims (26)
1.一种纺纱机,具备:
喂纱部,供给纱线;
卷绕装置,卷绕所述纱线而形成卷装;
储纱装置,配置于所述喂纱部与所述卷绕装置之间,具有通过在外周面卷绕从所述喂纱部送出的所述纱线来暂时存积所述纱线的储纱罗拉;
第一吸引装置,具有配置于沿着所述储纱装置与所述卷绕装置之间的纱线通道的位置,以至少在所述纱线从所述储纱装置向所述卷绕装置走行的期间产生吸引流的方式构成的第一吸引口;和
第二吸引装置,具有与所述储纱罗拉对置配置的第二吸引口。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纺纱机,其中,
所述纺纱机进一步具备输送装置,所述输送装置在用所述卷绕装置形成所述卷装中断的状态下,捕捉从所述喂纱部供给的纱线并将该纱线向所述储纱装置与所述卷绕装置之间的位置输送。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纺纱机,其中,
所述储纱装置具有使所述储纱罗拉向卷绕方向和除去方向旋转的驱动部,其中,所述卷绕方向是在所述储纱罗拉的外周面卷绕所述纱线时使所述储纱罗拉旋转的方向,所述除去方向是在从所述储纱罗拉除去所述纱线时使所述储纱罗拉旋转的方向,
所述第二吸引装置的所述第二吸引口配置为,使所述储纱罗拉向所述除去方向旋转时的所述外周面的速度的方向与所述第二吸引口的吸引的方向一致。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纺纱机,其中,
所述储纱装置具有使所述储纱罗拉向卷绕方向和除去方向旋转的驱动部,其中,所述卷绕方向是在所述储纱罗拉的外周面卷绕所述纱线时使所述储纱罗拉旋转的方向,所述除去方向是在从所述储纱罗拉除去所述纱线时使所述储纱罗拉旋转的方向,
所述第二吸引装置的所述第二吸引口配置为,使所述储纱罗拉向所述除去方向旋转时的所述外周面的速度的方向与所述第二吸引口的吸引的方向一致。
5.一种纺纱机,具备:
喂纱部,供给纱线;
卷绕装置,卷绕所述纱线而形成卷装;
储纱装置,配置于所述喂纱部与所述卷绕装置之间,具有通过在外周面卷绕从所述喂纱部送出的所述纱线来暂时存积所述纱线的储纱罗拉;
输送装置,在用所述卷绕装置形成所述卷装中断的状态下,捕捉从所述喂纱部被供给的纱线,并向所述储纱装置与所述卷绕装置之间的位置输送;
第一吸引装置,具有配置于沿着所述储纱装置与所述卷绕装置之间的纱线通道的位置的第一吸引口;和
第二吸引装置,具有与所述储纱罗拉对置配置的第二吸引口。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纺纱机,其中,
所述储纱装置具有使所述储纱罗拉向卷绕方向和除去方向旋转的驱动部,其中,所述卷绕方向是在所述储纱罗拉的外周面卷绕所述纱线时使所述储纱罗拉旋转的方向,所述除去方向是在从所述储纱罗拉除去所述纱线时使所述储纱罗拉旋转的方向,
所述第二吸引装置的所述第二吸引口配置为,使所述储纱罗拉向所述除去方向旋转时的所述外周面的速度的方向与所述第二吸引口的吸引的方向一致。
7.根据权利要求1~6中任一项所述的纺纱机,其中,
若所述纱线在所述储纱装置与所述卷绕装置之间断线,则所述第一吸引装置对至少局部存积于所述储纱装置的所述纱线的下游侧端部进行吸引,所述第二吸引装置对至少局部存积于所述储纱装置的所述纱线的上游侧端部进行吸引。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纺纱机,其中,
所述纺纱机进一步具备纱线取下引导件,所述纱线取下引导件从所述第一吸引装置完全导出所述纱线的所述下游侧端部。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纺纱机,其中,
所述纺纱机进一步具备控制部,所述控制部在使所述储纱罗拉向除去方向旋转的同时或者在使所述储纱罗拉向除去方向旋转开始之后,对所述储纱装置和所述纱线取下引导件进行控制,使所述纱线的所述下游侧端部被从所述第一吸引装置完全导出。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纺纱机,其中,
所述纺纱机进一步具备接纱装置,所述接纱装置进行将由所述喂纱部供给的所述纱线与由所述卷绕装置卷绕的所述纱线连接起来的接纱动作,
所述控制部对所述喂纱部、所述储纱装置、所述接纱装置、和所述卷绕装置进行控制,
所述控制部使所述储纱罗拉向所述除去方向旋转,在通过所述第二吸引装置吸引除去在所述储纱装置与所述卷绕装置之间断线并残留于所述储纱罗拉的所述纱线之后,开始由所述接纱装置进行的接纱动作,在所述接纱动作结束之后,开始所述卷绕装置对所述纱线的卷绕。
11.根据权利要求1~6、8~10中任一项所述的纺纱机,其中,
所述纺纱机进一步具备喷射装置,所述喷射装置朝向所述第一吸引口喷射空气。
12.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纺纱机,其中,
所述纺纱机进一步具备喷射装置,所述喷射装置朝向所述第一吸引口喷射空气。
13.根据权利要求1~6、8~10、12中任一项所述的纺纱机,其中,
所述喂纱部具备空气纺纱装置,所述空气纺纱装置通过气流对纤维束加捻而生成所述纱线。
14.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纺纱机,其中,
所述喂纱部具备空气纺纱装置,所述空气纺纱装置通过气流对纤维束加捻而生成所述纱线。
15.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纺纱机,其中,
所述喂纱部具备空气纺纱装置,所述空气纺纱装置通过气流对纤维束加捻而生成所述纱线。
16.根据权利要求1~6、8~10、12、14~15中任一项所述的纺纱机,其中,
所述纺纱机进一步具备切断装置,所述切断装置对被所述第一吸引装置与所述第二吸引装置捕捉到的所述纱线进行切断。
17.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纺纱机,其中,
所述纺纱机进一步具备切断装置,所述切断装置对被所述第一吸引装置与所述第二吸引装置捕捉到的所述纱线进行切断。
18.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纺纱机,其中,
所述纺纱机进一步具备切断装置,所述切断装置对被所述第一吸引装置与所述第二吸引装置捕捉到的所述纱线进行切断。
19.根据权利要求13所述的纺纱机,其中,
所述纺纱机进一步具备切断装置,所述切断装置对被所述第一吸引装置与所述第二吸引装置捕捉到的所述纱线进行切断。
20.根据权利要求1~6、8~10、12、14~15、17~19中任一项所述的纺纱机,其中,
在铅垂方向上,将所述储纱装置配置得比所述卷绕装置靠下方。
21.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纺纱机,其中,
在铅垂方向上,将所述储纱装置配置得比所述卷绕装置靠下方。
22.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纺纱机,其中,
在铅垂方向上,将所述储纱装置配置得比所述卷绕装置靠下方。
23.根据权利要求13所述的纺纱机,其中,
在铅垂方向上,将所述储纱装置配置得比所述卷绕装置靠下方。
24.根据权利要求16所述的纺纱机,其中,
在铅垂方向上,将所述储纱装置配置得比所述卷绕装置靠下方。
25.一种纱线捕捉方法,是在纺纱机中实施的纱线捕捉方法,
所述纺纱机具备:喂纱部,供给纱线;卷绕装置,卷绕所述纱线而形成卷装;储纱装置,配置于所述喂纱部与所述卷绕装置之间,具有通过在外周面卷绕从所述喂纱部送出的所述纱线来暂时存积所述纱线的储纱罗拉;第一吸引装置,具有配置于沿着所述储纱装置与所述卷绕装置之间的纱线通道的位置的第一吸引口;和第二吸引装置,具有与所述储纱罗拉对置配置的第二吸引口,
所述纱线捕捉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至少在所述纱线从所述储纱装置向所述卷绕装置走行的期间,在所述第一吸引口产生吸引流;
若所述纱线在所述储纱装置与所述卷绕装置之间断线,则通过所述第一吸引装置对至少局部存积于所述储纱装置的所述纱线的下游侧端部进行吸引;和
若所述纱线在所述储纱装置与所述卷绕装置之间断线,则通过所述第二吸引装置对至少局部存积于所述储纱装置的所述纱线的上游侧端部进行吸引。
26.一种纱线捕捉方法,是在纺纱机中实施的纱线捕捉方法,
所述纺纱机具备:喂纱部,供给纱线;卷绕装置,卷绕所述纱线而形成卷装;储纱装置,配置于所述喂纱部与所述卷绕装置之间,具有通过在外周面卷绕从所述喂纱部送出的所述纱线来暂时存积所述纱线的储纱罗拉;输送装置,在用所述卷绕装置形成所述卷装中断的状态下,捕捉从所述喂纱部供给的纱线,并将该纱线向所述储纱装置与所述卷绕装置之间的位置输送;第一吸引装置,具有配置于沿着所述储纱装置与所述卷绕装置之间的纱线通道的位置的第一吸引口;和第二吸引装置,具有与所述储纱罗拉对置配置的第二吸引口,
所述纱线捕捉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若所述纱线在所述储纱装置与所述卷绕装置之间断线,则通过所述第一吸引装置对至少局部存积于所述储纱装置的所述纱线的下游侧端部进行吸引;和
若所述纱线在所述储纱装置与所述卷绕装置之间断线,则通过所述第二吸引装置对至少局部存积于所述储纱装置的所述纱线的上游侧端部进行吸引。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JP2017242861A JP2019108629A (ja) | 2017-12-19 | 2017-12-19 | 紡績機及び糸捕捉方法 |
JP2017-242861 | 2017-12-19 |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09930260A CN109930260A (zh) | 2019-06-25 |
CN109930260B true CN109930260B (zh) | 2022-04-12 |
Family
ID=6474592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1811523004.2A Active CN109930260B (zh) | 2017-12-19 | 2018-12-13 | 纺纱机和纱线捕捉方法 |
Country Status (3)
Country | Link |
---|---|
EP (1) | EP3502024A1 (zh) |
JP (1) | JP2019108629A (zh) |
CN (1) | CN109930260B (zh) |
Citations (12)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JPS5959925A (ja) * | 1982-09-28 | 1984-04-05 | Toyoda Autom Loom Works Ltd | 結束紡績装置における糸継方法 |
CN1120084A (zh) * | 1994-01-11 | 1996-04-10 | Savio纺织机械责任有限公司 | 络纱台中用于抽吸和自动清除飞毛和灰尘的方法和设备 |
JP2000080529A (ja) * | 1998-09-08 | 2000-03-21 | Murata Mach Ltd | 糸通し方法 |
JP2001146650A (ja) * | 1999-11-17 | 2001-05-29 | Murata Mach Ltd | 紡績装置 |
CN1354294A (zh) * | 2000-11-16 | 2002-06-19 | 村田机械株式会社 | 纺纱装置 |
WO2003085179A2 (de) * | 2002-04-04 | 2003-10-16 | Rieter Ingolstadt Spinnereimaschinenbau Ag | Spinnereivorbereitungsmaschine mit mikrowellensensoren |
CN1619025A (zh) * | 2003-10-16 | 2005-05-25 | Savio纺织机械责任有限公司 | 一个自由端纺纱转杯中的纱线头的引入/移出装置 |
CN101876102A (zh) * | 2009-01-29 | 2010-11-03 | 村田机械株式会社 | 纱头捕捉装置及具备该装置的纺纱机 |
CN202864581U (zh) * | 2011-09-21 | 2013-04-10 | 村田机械株式会社 | 接头装置及纱线卷取装置 |
CN103898639A (zh) * | 2012-12-27 | 2014-07-02 | 村田机械株式会社 | 纱线存积装置及纺纱单元 |
CN103898641A (zh) * | 2012-12-27 | 2014-07-02 | 村田机械株式会社 | 纺纱机 |
CN105253703A (zh) * | 2014-07-10 | 2016-01-20 | 村田机械株式会社 | 纱线卷取机以及纱线卷取方法 |
Family Cites Families (5)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DE3640217A1 (de) * | 1986-11-25 | 1988-05-26 | Fritz Stahlecker | Oe-rotorspinnmaschine |
JP2010174421A (ja) | 2009-01-30 | 2010-08-12 | Murata Machinery Ltd | 紡績機 |
JP2013067873A (ja) * | 2011-09-20 | 2013-04-18 | Murata Mach Ltd | 紡績ユニット及び紡績機 |
JP2016016957A (ja) * | 2014-07-10 | 2016-02-01 | 村田機械株式会社 | 糸巻取機及び糸巻取方法 |
DE102015102457A1 (de) * | 2015-02-20 | 2016-08-25 | Rieter Ingolstadt Gmbh | Verfahren zur Steuerung eines Ansetzprozesses |
-
2017
- 2017-12-19 JP JP2017242861A patent/JP2019108629A/ja active Pending
-
2018
- 2018-12-13 CN CN201811523004.2A patent/CN109930260B/zh active Active
- 2018-12-18 EP EP18213608.5A patent/EP3502024A1/en not_active Withdrawn
Patent Citations (12)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JPS5959925A (ja) * | 1982-09-28 | 1984-04-05 | Toyoda Autom Loom Works Ltd | 結束紡績装置における糸継方法 |
CN1120084A (zh) * | 1994-01-11 | 1996-04-10 | Savio纺织机械责任有限公司 | 络纱台中用于抽吸和自动清除飞毛和灰尘的方法和设备 |
JP2000080529A (ja) * | 1998-09-08 | 2000-03-21 | Murata Mach Ltd | 糸通し方法 |
JP2001146650A (ja) * | 1999-11-17 | 2001-05-29 | Murata Mach Ltd | 紡績装置 |
CN1354294A (zh) * | 2000-11-16 | 2002-06-19 | 村田机械株式会社 | 纺纱装置 |
WO2003085179A2 (de) * | 2002-04-04 | 2003-10-16 | Rieter Ingolstadt Spinnereimaschinenbau Ag | Spinnereivorbereitungsmaschine mit mikrowellensensoren |
CN1619025A (zh) * | 2003-10-16 | 2005-05-25 | Savio纺织机械责任有限公司 | 一个自由端纺纱转杯中的纱线头的引入/移出装置 |
CN101876102A (zh) * | 2009-01-29 | 2010-11-03 | 村田机械株式会社 | 纱头捕捉装置及具备该装置的纺纱机 |
CN202864581U (zh) * | 2011-09-21 | 2013-04-10 | 村田机械株式会社 | 接头装置及纱线卷取装置 |
CN103898639A (zh) * | 2012-12-27 | 2014-07-02 | 村田机械株式会社 | 纱线存积装置及纺纱单元 |
CN103898641A (zh) * | 2012-12-27 | 2014-07-02 | 村田机械株式会社 | 纺纱机 |
CN105253703A (zh) * | 2014-07-10 | 2016-01-20 | 村田机械株式会社 | 纱线卷取机以及纱线卷取方法 |
Non-Patent Citations (1)
Title |
---|
吸引加捻式自由端纺纱机;张魁城;《天津纺织科技》;19990531;第57-62页 *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EP3502024A1 (en) | 2019-06-26 |
JP2019108629A (ja) | 2019-07-04 |
CN109930260A (zh) | 2019-06-25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JP2011038225A (ja) | 紡績機 | |
JP5471923B2 (ja) | 糸巻取装置 | |
CN109385703B (zh) | 气流纺纱机 | |
JP2010174405A (ja) | 糸端捕捉案内装置及びそれを備える紡績機 | |
WO2012008102A1 (ja) | 糸巻取装置 | |
JP2016047764A (ja) | 糸巻取装置及び糸巻取機 | |
JP2013063839A (ja) | 糸巻取機及び糸巻取ユニット | |
EP2573223A2 (en) | Pneumatic spinning device, spinning unit, spinning machine, and pneumatic spinning method | |
JP2013067891A (ja) | 紡績ユニット及び紡績機 | |
JP4529977B2 (ja) | コアヤーン紡績機 | |
JP2013067874A (ja) | 紡績ユニット及び紡績装置 | |
JP2007284812A (ja) | 糸継ぎ装置および糸継ぎ方法 | |
JP2016017254A (ja) | 紡績機及び紡績方法 | |
JP2013067447A (ja) | 糸貯留装置、紡績ユニット及び紡績機 | |
JP2013067873A (ja) | 紡績ユニット及び紡績機 | |
JP2012132112A (ja) | 繊維機械 | |
EP3498641B1 (en) | Yarn winding machine, yarn winding method, and yarn storage control program | |
CN109930260B (zh) | 纺纱机和纱线捕捉方法 | |
JP2014125714A (ja) | 紡績機 | |
JP2014009409A (ja) | 糸貯留装置、紡績ユニット、および紡績機 | |
CN111847101B (zh) | 纱线卷取机及挂纱方法 | |
EP2966199B1 (en) | Spinning machine and spinning method | |
CN114575005A (zh) | 纺纱机和纺纱方法 | |
CN114575006A (zh) | 纺纱机械 | |
JP2022189206A (ja) | 紡績機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GR01 | Patent grant | ||
GR01 | Patent gran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