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6803619A - 冲击工具 - Google Patents

冲击工具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6803619A
CN116803619A CN202211619769.2A CN202211619769A CN116803619A CN 116803619 A CN116803619 A CN 116803619A CN 202211619769 A CN202211619769 A CN 202211619769A CN 116803619 A CN116803619 A CN 116803619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impact
housing
motor
rear end
less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211619769.2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徐瑞
郑玉亿
王小勇
吴迪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Nanjing Chervon Industr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Nanjing Chervon Industr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Nanjing Chervon Industry Co Ltd filed Critical Nanjing Chervon Industry Co Ltd
Publication of CN116803619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6803619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Classification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25HAND TOOLS; PORTABLE POWER-DRIVEN TOOLS; MANIPULATORS
    • B25BTOOLS OR BENCH DEVIC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FOR FASTENING, CONNECTING, DISENGAGING OR HOLDING
    • B25B21/00Portable power-driven screw or nut setting or loosening tools; Attachments for drilling apparatus serving the same purpose
    • B25B21/02Portable power-driven screw or nut setting or loosening tools; Attachments for drilling apparatus serving the same purpose with means for imparting impact to screwdriver blade or nut socket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Connection Of Motors, Electrical Generators, Mechanical Devices, And The Like (AREA)

Abstract

本申清公开了一种冲击工具,包括:外壳;电机,容纳于外壳中,电机包括或连接有用于输出动力的驱动轴;握持部,连接或形成于外壳上;锤壳,设置在外壳的前端;冲击组件,用于输出冲击力,冲击组件至少部分设置在锤壳内;冲击组件包括:被电机驱动的冲击块和与冲击块相配合并受其打击的锤砧;传动组件,用于将驱动轴输出的动力传递至冲击组件;传动组件设置在电机与冲击组件之间;从外壳的后端到锤砧的前端的长度大于等于84mm且小于等于97mm,外壳的外周直径小于等于60mm。采用以上方案可以提供一种结构简单、体积紧凑且整机长度短的冲击工具。

Description

冲击工具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电动工具,具体涉及一种冲击工具。
背景技术
冲击工具能够输出具有一定冲击频率的旋转运动,包括但不限于冲击扳手、冲击螺丝批。例如在冲击扳手用于拧螺栓、螺母,冲击螺丝批通常将螺钉拧松或拧紧等。冲击工具为了实现具有一定冲击频率的旋转运动,因此需要包括用于输出旋转力的输出件,还需要包括对输出组件进行周期性冲击的冲击组件,这样则会使得整个冲击工具的体积较大,在一些狭小工况中,体积较大的冲击工具无法进入工作,导致安装或拆卸时效率降低。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冲击工具,以解决现有技术中冲击工具的体积较大,导致在角落位置及狭小工况的安装或拆卸时效率低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标,本发明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冲击工具,包括:外壳;电机,容纳于外壳中,电机包括用于输出动力的驱动轴;输出轴,用于输出动力;握持部,连接或形成于外壳上;锤壳,设置在外壳的前端;冲击组件,用于向输出轴提供冲击力,冲击组件至少部分设置在锤壳内;冲击组件包括:被电机驱动的冲击块和与冲击块相配合并受其打击的锤砧;传动组件,用于将驱动轴输出的动力传递至冲击组件;传动组件设置在电机与冲击组件之间;从外壳的后端到输出轴的前端的长度大于等于78mm且小于等于97mm,外壳的外周直径小于等于60mm。
在一些实施例中,从外壳的后端到输出轴的前端的长度大于等于78mm且小于等于90mm,外壳的外周直径小于等于60mm。
在一些实施例中,从外壳的后端到输出轴的前端的长度大于等于78mm且小于等于86mm,外壳的外周直径小于等于60mm。
在一些实施例中,从外壳的后端到输出轴的前端的长度大于等于78mm且小于等于80mm,外壳的外周直径小于等60mm。
在一些实施例中,从外壳的后端到输出轴的前端的长度大于等于78mm且小于等于97mm,外壳的外周直径小于等58mm。
在一些实施例中,从外壳的后端到输出轴的前端的长度大于等于78mm且小于等于97mm,外壳的外周直径小于等于58mm且大于等于56mm。
一种冲击工具,包括:外壳;电机,容纳于外壳中,电机包括用于输出动力的驱动轴;输出轴,用于输出动力;冲击组件,用于向输出轴提供冲击力;被电机驱动的冲击块和与冲击块相配合并受其打击的锤砧;传动组件,用于将驱动轴输出的动力传递至冲击组件;传动组件设置在电机与冲击组件之间;传动组件包括:设置在外壳内部的齿轮箱壳体;齿轮箱壳体的后端靠近电机;从齿轮箱壳体的后端到输出轴的前端的长度小于等于74mm。
在一些实施例中,从齿轮箱壳体的后端到输出轴的前端的长度小于等于66mm。
在一些实施例中,从齿轮箱壳体的后端到输出轴的前端的长度大于等于59mm且小于等于66mm。
一种冲击工具,包括:外壳;电机,容纳于外壳中,电机包括用于输出动力的驱动轴;输出轴,用于输出动力;冲击组件,用于向输出轴提供冲击力;被电机驱动的冲击块和与冲击块相配合并受其打击的锤砧;传动组件,用于将驱动轴输出的动力传递至冲击组件;传动组件设置在电机与冲击组件之间;从外壳的后端到输出轴的前端的长度小于等于97mm。
在一些实施例中,从外壳的后端到输出轴的前端的长度小于等于90mm。
在一些实施例中,从外壳的后端到输出轴的前端的长度小于等于86mm。
在一些实施例中,从外壳的后端到输出轴的前端的长度大于等于84mm小于等于86mm。
在一些实施例中,从外壳的后端到输出轴的前端的长度小于等于80 mm。
在一些实施例中,从外壳的后端到输出轴的前端的长度大于等于78 mm且小于等于80 mm。
本发明提供一种冲击工具,将传动组件的第一轴线方向的长度进行缩短、冲击工具的第一轴线方向的长度进行了缩短,同时将传动组件的外壳外周直径也进行的缩小,从而整体减小了冲击工具的体积,将冲击工具更加小型化。
附图说明
图1是本申请中的第一实施例的结构图;
图2是图1的另一个视角;
图3是图1中的第一实施例的局部剖视图;
图4是图3中的第一实施例的部分分解图,除去外壳和锤壳;
图5是图4的另一个视角;
图6是图5中的第一实施例的电机的部分分解图,用于表明电机的风扇;
图7是图1中的第一实施例的风扇结构图;
图8是图3中的局部图,除去外壳;
图9是图4中的第一实施例的电机和太阳轮的部分分解图;
图10是图9装配后的剖视图;
图11是图3中的局部图,用于表明冲击工具的驱动轴、电机前轴承、传动组件、主轴和主轴轴承;
图12是图1中的第一实施例的冲击块的第二位置示意图;
图13a是图1的另一个视角的平面图;
图13b是图13a的A-A的剖视图;
图14是图1中的第一实施例的冲击块的第一位置示意图;
图15a是图14的另一个视角的平面图;
图15b是图15a的B-B的剖视图;
图16是图1中的第一实施例的冲击块的第二位置时的主轴和冲击块的局部透视图,用于表明第一球槽、第二球槽和滚球;
图17是图16的分解图的局部剖视图,一侧滚球位于第一球槽,一侧滚球位于第二球槽;
图18是图1中的第一实施例的冲击块的结构图;
图19是本申请的第二实施例的局部的剖视图;
图20是图19中的第二实施例的部分的分解图;
图21是图20的另一个视角;
图22是图19中第二实施例的电机和传动组件的部分的分解图;
图23是本申请的第三实施例的局部的剖视图;
图24是图23中部分部件的分解图;
图25图24的剖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发明作具体的介绍。
为了清楚的说明本发明的技术方案,还定义了如图1所示的上侧、下侧、前侧和后侧。
如图1至图18示出了本申请的第一实施例的电动工具,该电动工具为一种冲击工具1,该冲击工具1具体为一种用于拧螺钉的冲击螺丝批,也可以为能拧螺栓或者螺母的冲击扳手。
冲击工具1包括电机11、传动组件12、冲击组件13、动力输出组件14以及外壳15。其中,电机11、传动组件12、冲击组件13、动力输出组件14沿前后方向依次排布设置在外壳15内。
电机11包括或者连接有能相对外壳15绕第一轴线101转动的驱动轴111,驱动轴111,用于输出动力。本实施例中的驱动轴111形成于电机11的转子114,在其它实施例中,驱动轴111也可以是与电机11的转子114传动连接的其它转轴。
外壳15还形成或连接有一供用户操作的握持部151。握持部151与外壳15形成T型或L型结构,方便用户握持及操作。握持部151的一端连接有电源装置16。电源装置16可拆卸地连接至外壳15。当然,电源装置16也可设置为市电。在本实施例中,电源装置16为电池包。锤壳153连接于外壳15的前端,冲击组件13至少部分设置在锤壳153内。
动力输出组件14,包括输出轴141,输出轴141前端设有收容部1412,可在实现不同功能时收容相应的工作头,例如螺丝批、钻头、扳手等。
可以理解的,在其他可替换实施例中,动力输出组件还可以为打草机的打草绳、研磨用电动工具的磨片、砂纸类工作元件、割草用刀片以及其他类型由电机输出的驱动力驱动以实现工作功能的执行元件。
如图1至图8所示,电机11高速运行时,会产生较多的热量,由于定子绕组上通过电流,会导致线圈发热,热量蓄积在外壳15内,过多的热量会导致一系列问题,例如其能保持输出较高功率的时间变短,无法满足冲击工具的实际需求。为提高电机11的散热效率,使热量被有效的排出,电机11上安装有风扇117。电机11一端用于驱动力输出,通过传动组件12、冲击组件13连接动力输出组件14;另一端连接风扇117。在本实施例中,电机11的后端安装有风扇117。在其他可替换实施例中,根据电机在壳体内的安装位置和冲击工具中的驱动力输出关系的布局不同,风扇117也可以设置在电机11的其他位置。在风扇117对应位置上外壳15上开设有连通外壳15内部与外部的散热孔154,为出风口。进风口开设在电机11的前端。风扇117由驱动轴111驱动以第二轴线旋转。在本实施例中,风扇117的通过中心孔1173直接套设在驱动轴111上,第二轴线与第一轴线101重合。在其他实施例中,驱动轴也可以通过其他带有传动比的机构连接风扇117,在此并不限制具体的风扇117是有电机直接驱动或间接驱动,第二轴线与第一轴线的位置关系,根据风扇117与驱动轴的传动方式不同,包括但不限于互成角度或相互平行;驱动轴111只需要可以驱动风扇117旋转即可。
冲击工具1还包括电机后轴承113,电机后轴承113支撑驱动轴111的后端。电机后轴承113可拆卸安装于外壳15内,电机后轴承113的外圈与外壳15的后端相接合,电机后轴承113的内圈与驱动轴111的外周表面相抵,在本实施例中,外壳后端的内侧壁157设置有轴承安装槽155,电机后轴承113可拆卸安装于轴承安装槽155内。
风扇117包括:扇叶1171和安装扇叶1171的风扇底板1172。其中,风扇117的中心孔1173设置在风扇底板1172上。在本实施例中,风扇117的中心孔1173设置在风扇底板1172的几何中心上。扇叶1171围绕风扇底板1172的周向设置在风扇底板1172的一侧,具体的,扇叶1171至少部分位于风扇底板1172的前端面,风扇底板1172的后侧朝向电机后轴承113。扇叶1171均围绕驱动轴111以第一轴线101为轴旋转。电机后轴承113与风扇117沿第一轴线101的方向至少部分交叠。也即是说,至少存在一条垂直于第一轴线101的直线,此直线既穿过电机后轴承113也穿过风扇117。具体的,风扇底板1172形成围绕风扇117中心孔1173的凹槽1174,电机后轴承113至少部分位于此凹槽1174内。风扇117与电机11沿第一轴线101的方向至少部分交叠。这使得冲击工具在第一轴线101方向结构更加紧凑,缩短了冲击工具在前后方向的长度,具体的,缩短了外壳后端的外侧壁156到冲击工具前端的长度,根据现有电机后轴承的尺寸规格,在前后方向上长度可以缩短至少6mm。
如图7所示,在本实施例中,在沿垂直第一轴线101的方向,风扇底板1172覆盖部分扇叶1171。具体的,在扇叶1171的长度方向上,风扇底板1172半覆盖扇叶1171;所有的扇叶1171组成一个圆形或类似圆形的外轮廓,风扇底板1172形成周长的边缘轮廓位于在扇叶组成外轮廓之中。其中,在沿第一轴线101的方向,以第一轴线101为圆心点,在一个垂直于第一轴线101的第二投影平面内,绘制将风扇底板1172外轮廓包含其中的最小圆,此最小圆的半径为R1;以第一轴线101为圆心点,在一个垂直于第一轴线101的第二投影平面内,绘制将扇叶1171外轮廓包含其中的最小圆,此最小圆的半径为R2;其中,R1<R2。在本实施例中,风扇117的扇叶1171的后侧边缘与风扇底板1172的后端面平齐或基本平齐。在本实施例中,采用风扇底板1172部分覆盖扇叶1171并将风扇底板1172嵌入扇叶1171的风扇117结构,在保证扇叶1171沿第一轴线方向的前后的尺寸的同时节约了风扇底板1172的沿第一轴线方向的前后的板厚尺寸。在本实施例中,扇叶1171沿第一轴线方向的前后尺寸即是扇叶1171的高度,优选的,扇叶1171的高度为2.5mm。使风扇117沿第一轴线方向的前后的长度更短,根据现有的风扇底板1172尺寸规格,在沿第一轴线方向的前后方向上可以缩短至少1.2mm。
在本实施例中,风扇117为离心风扇,具体的,为风扇底板1172部分覆盖扇叶1171的离心风扇。我们发现,当采用风扇底板1172部分覆盖扇叶1171并将风扇底板1172嵌入扇叶1171的风扇结构时,对离心风扇旋转所产生的风量对电机11内气体流量会造成一定损失,从而使得电机11的散热性能下降。而通过增加风扇的直径、增加风扇扇叶的高度等方式,虽然会提高风扇风量而提高散热性能,但会使冲击工具整体体积加大,不符合产品小型化要求。经过研究和实验,申请人发现,在风扇底板1172远离扇叶1171的一侧上设置辅助挡风面118,通过调整风扇117与此辅助挡风面118之间的间隙距离L2可以改变通过离心风扇的旋转而产生的电机内气体流量,达到改善电机的散热性能的目的。散热孔154开设在辅助挡风面118所在平面靠近风扇的一侧。在本实施例中,散热孔154开设在辅助挡风面118的前侧。
在本实施例中,为产品小型化的要求,辅助挡风面118设置在外壳后端的内侧壁157上,辅助挡风面118与第一轴线101垂直,散热孔154开设在外壳后端的内侧壁157的前侧。辅助挡风面118与风扇117朝向外壳的端面之间的垂直距离L2被设置为大于等于0.9mm且小于等于1.2mm。在本实施例中,L2为风扇117后端面与外壳后端的内侧壁157之间的垂直距离尺寸。
具体的,结合表1所示,其中,样本号1为使用现有技术的风扇时的气隙流量,此处的电机的气隙流量为电机的转子114和电机定子115之间的气体流量。具体的,现有技术的风扇为风扇底板完全覆盖扇叶的离心风扇,其扇叶的半径R2=22.4mm,风扇底板完全覆盖扇叶,风扇底板没有嵌入扇叶,即是说扇叶完全设置在风扇底板的前侧,扇叶的高度为2.5mm。由于风扇底板完全覆盖扇叶,所以现有技术的风扇无辅助挡风面。样本号2-9为风扇底板部分覆盖扇叶时的气隙流量,其中,扇叶1171的高度为2.5mm,R2=22.4mm,R1=17.5mm。根据制造可控制公差,分别调整风扇117后端面与辅助挡风面118之间的间隙为0.6mm、0.8mm、1.0mm、1.1mm、1.2mm、1.5mm、1.8mm和2.0mm,在电机转速以及电机驱动的风扇117转速均相同,在相同时间内,记录电机的气隙流量。得到表1。
表1:
当L2为0.6mm至1.0mm时,随间隙距离增加,气隙流量也相对应的增加。当L2为1.0至1.1mm时,随间隙距离增加,气隙流量增加。当L2为1.1mm至1.2mm时, 随L2增加,气隙流量开始减小。当L2为1.2至2.0mm时,随间隙距离增加,气隙流量持续减小。可以看出辅助挡风面118与风扇117后端面之间的间隙与气隙流量之间并不是单纯的正相关或者负相关的关系,需要调整至一个合适的距离范围内才可以保证电机的散热效率。而在现有技术中,在冲击工具或电动工具中外壳的内侧壁在设置时,其功能为支撑固定或容纳部件的作用。其与风扇117后端面也设置有间隙,此间隙的目的为符合设计或装配的公差水平等,所以此时的外壳的内侧壁或其他平面不能理解为也不属于辅助挡风面。
在本申请中,申请人经过研究发现,在距离范围大于等于0.9mm且小于等于1.2mm时,设置平面可以在风扇117在前后方向的长度尺寸较现有风扇117缩短的情况下,保证风扇产品的位于电机散热的风量仍满足电机散热需求,此时,在此距离范围内依照设计要求设置的平面为辅助挡风面。此时,在风扇117在前后方向的长度尺寸较现有风扇117缩短40%的情况下,本实施例风扇117的风量仍可以达到现有风扇的风量的85%,当L2=1.1mm时,本实施例风扇117的风量仍可以达到现有风扇的风量的86%。
而在不改变风扇117的尺寸,不影响冲击工具1的产品小型化的前提下,经过研究和实验,申请人发现,通过调整风扇底板1172覆盖扇叶1171的长度,也可以达到保证散热风量的作用。结合表2所示;其中,样本号1为使用现有技术的风扇时的气隙流量,具体的,现有技术的风扇为风扇底板完全覆盖扇叶的离心风扇,其扇叶的半径R2=22.4mm,风扇底板完全覆盖扇叶,风扇底板没有嵌入扇叶,即是说扇叶完全设置在风扇底板的前侧,扇叶的高度为2.5mm。样本号2-10为风扇底板部分覆盖扇叶时的气隙流量,风扇底板嵌入扇叶且扇叶1171的后侧边缘与风扇底板1172的后端面平齐,具体的,R2=22.4mm,L2=1.1mm,扇叶的高度为2.5mm;使用风扇底板1172半径R1分别为11.5mm、12.5mm、13.5mm、14.5mm、15.5mm、16.5mm、17.5mm、18.5mm和19.5mm;在电机转速以及电机驱动的风扇117转速均相同,在相同时间内,记录电机的气隙流量。
表2:
可以看出,R1的尺寸为11.5mm至12.5mm时,气隙流量随R1的尺寸增加而减小;R1的尺寸为12.5mm至14.5mm时,气隙流量随R1的尺寸增加而增加;R1的尺寸为14.5至19.5mm时,气隙流量随R1的尺寸增加而再次减少。可以看出风扇的半径R1的尺寸与气隙流量之间并不是单纯的正相关或者负相关的关系,需要调整至一个合适的距离范围内才可以保证电机的散热效率,同时为了保证风扇117的结构强度,风扇半径R1的尺寸大于等于11.5mm小于等于17.5mm时,电机的气隙流量大于等于现有技术的电机气隙流量的85%,可以满足冲击工具的实际需求。即是说,风扇半径R1与风扇底板的关系为R1<R2,且4:8≤R1:R2≤6.5:8;作为优选,R1:R2=5:8,此时L2=1.1mm,气隙流量达到现有技术的气隙流量的88%。
可以理解的是,本实施例中的风扇117、辅助挡风面118和电机11的具体结构以及位置关系、连接方式等同样可以应用于其他电动工具,例如,电钻、冲击钻、电动螺丝批、研磨用电动工具(砂光机、平板砂、角磨)、往复锯和多功能工具等手持类电动工具;打草机、割草机、修枝机以及电锯类户外电动工具等。在其要求小型化产品的应用工况中,本实施例中的风扇117、辅助挡风面118和电机11的具体结构以及位置关系、连接方式可以转用,此类转用替换本申请均已给出技术启示。
冲击组件13,用于提供冲击力。冲击组件13包括主轴131、套设在主轴131外周的冲击块134和设置在冲击块134前端的锤砧135。锤砧135包括砧座1411和输出轴141;冲击块134被主轴131驱动,砧座1411与冲击块134相配合并受其打击,砧座1411驱动输出轴141转动。冲击块134包括冲击块主体134a和冲击块主体134a的前端面134b径向对称凸设有一对第一端齿1344;砧座1411与冲击块134相对的后端面上径向对称的凸出设置有一对第二端齿1351。输出轴141伸出锤壳153;输出轴141连接于砧座1411,可以理解的是,砧座1411与输出轴141可以是一体成形或是分开形成的独立零件。
如图1至图11所示,电机11的转子114同轴地套设在所述定子115中,即是说,电机11为内转子电机。其中,转子114还包括位于定子115内部的转子主体1141和多个永磁体116。永磁体116被收容在形成于转子主体1141上的对应的磁体容纳槽1142中。磁体容纳槽1142与永磁体116的外形轮廓基本一致,且基本以沿第一轴线101的方向为长度延伸。
定子115包括定子铁芯1151和缠绕定子铁芯1151上的定子绕组1152,定子铁芯1151上设置有通孔1153,转子114位于定子铁芯1151内部。通电时,定子绕组1152产生磁场,该磁场与转子114中的永磁体116相互作用,使得转子114相对定子115旋转。
如图8所示,驱动轴111穿过转子114,且驱动轴111的两端均超出转子114端面设置,驱动轴111前端超出转子114前端面的部分上设置有电机前轴承112进行支撑。驱动轴111后端超出转子114后端面部分连接风扇117并设置电机后轴承113进行支撑,电机后轴承113通过外壳结构进行定位。其中,电机前轴承112与电机11沿第一轴线101方向至少部分交叠。在本实施例中,电机前轴承112与定子115沿第一轴线101方向至少部分交叠。也即是说,至少存在一条垂直于第一轴线101的直线,此直线既穿过电机前轴承112也穿过定子115具体的,电机前轴承112至少部分位于定子铁芯1151上的通孔1153中。
如图8至图11所示,在驱动轴111前端超出转子114前端面的部分,驱动轴111连接传动组件。传动组件包括:齿轮箱壳体123、至少部分设置在齿轮箱壳体123内的太阳轮121和与太阳轮121啮合旋转的行星轮组122。其中,本实施例中,齿轮箱壳体123分别形成有位于齿轮箱壳体123前端的第一容纳空间1232a和位于齿轮箱壳体123后端的第二容纳空间1232b。其中,主轴131的部分设置于第一容纳空间1232a内。电机前轴承112设置在第二容纳空间1232b内。具体而言,电机前轴承112的外圈与第二容纳空间1232b的内壁相抵,电机前轴承112的内圈与驱动轴111相抵从而实现驱动轴111的周向限位。第二容纳空间1232b内沿垂直于第一轴线101方向延伸设置第一凸起部1232c,第一凸起部1232c沿第二容纳空间1232b的周向朝向内部延伸。第一凸起部1232c可以环绕第二容纳空间1232b的周向连续形成一个完整的凸缘,也可以以一定间距沿第二容纳空间1232b的周向间隔设置多个。第一凸起部1232c的后端面与电机前轴承112的前端面1121相抵。齿轮箱壳体123与电机11沿第一轴线101的方向至少部分交叠。在本实施例中,齿轮箱壳体123与定子115沿第一轴线101方向至少部分交叠。也即是说,至少存在一条垂直于第一轴线101的直线,此直线既穿过齿轮箱壳体123也穿过定子115。具体的,第二容纳空间1232b至少部分位于定子铁芯1151上的通孔1153中。
太阳轮121连接在驱动轴111前端,太阳轮121与驱动轴111同轴转动。电机前轴承112套设在太阳轮121上。太阳轮121包括在前端部设置与行星轮组122形成传递动力的啮合齿部1211。太阳轮121还包括设置在啮合齿部1211后端并用于套设电机前轴承112的肩部1212和设置在肩部1212后端的第二凸起部1213,第二凸起部1213连接在肩部1212的后端并径向向外侧延伸。第二凸起部1213与肩部1212形成一个L型槽,电机前轴承112安装至此L型槽中,即是说,电机前轴承112的后端面1122与第二凸起部1213的前端面相抵。电机前轴承112通过第一凸起部1232c和第二凸起部1213实现轴向定位。其中,太阳轮121的肩部1212至少部分位于定子铁芯1151上的通孔1153中。
使用齿轮箱壳体内第一凸起部1232c和位于太阳轮上的第二凸起部1213对电机前轴承112进行轴向定位。同时电机前轴承112、齿轮箱壳体123以及定子115在第一轴线101方向的基准平面上的沿垂直于第一轴线101的投影有重叠区域,简化了冲击工具的内部结构的同时,缩短了冲击工具在前后方向的长度。
太阳轮121与转子主体1141前端之间设置有保持件119,保持件119套设在驱动轴111前端;通过太阳轮121的后端面和转子主体1141的前端面将保持件119夹持,即是说,保持件119一端与太阳轮121上的第二凸起部1213的后端面相抵,保持件119的另一端与转子主体1141的前端面相抵。保持件119沿驱动轴111的径向延伸,将永磁体116保持在对应的磁体容纳槽1142中,保持件119的直径等于或大于相对设置的两个磁体容纳槽1142之间的垂直距离。具体的,保持件119为一体式结构,保持件119与永磁体116的端部接合,从而防止永磁体116从磁体容纳槽1142中滑出或沿驱动轴111的轴向移动出磁体容纳槽1142。在本实施例中,保持件119包括一层环氧板,环氧板沿第一轴线101方向的前后尺寸为0.3mm-0.5mm。在其他可替换实施例中,保持件119包括多层直径相同的环氧板或多层直径不同的环氧板结构,其抵触在转子主体1141的一端直径等于或大于相对设置的两个磁体容纳槽1142之间的垂直距离;保持件119沿第一轴线方向的前后尺寸大于等于0.3mm小于等于1mm。
通过使用保持件119而替代转子前端板来保持永磁体在转子主体中不掉落,既缩短了冲击工具在前后方向的长度,同时简化的冲击工具的安装工序,简化的产品结构,节约了成本,使用太阳轮和转子主体配合夹持保持件,进一步缩短了冲击工具在前后方向的长度。
可以理解的是,本实施例中的太阳轮、电机与保持件的具体结构以及位置关系、连接方式等同样可以应用于其他电动工具,例如,电钻、冲击钻、电动螺丝批、研磨用电动工具(砂光机、平板砂、角磨)、往复锯和多功能工具等手持类电动工具;打草机、割草机、修枝机以及电锯类户外电动工具等。在其要求小型化产品的应用工况中,本实施例中的太阳轮、电机与保持件的具体结构以及位置关系、连接方式可以转用,此类转用替换本申请均已给出技术启示。
主轴131上形成有第一槽1311,太阳轮121的啮合齿部1211部分伸入至第一槽1311内。优选地,第一槽1311设置为圆形。主轴131在其周向外侧形成有第一表面1318a,第一表面1318a沿前后方向延伸并位于第一容纳空间1232a内。冲击工具1还包括用于支撑主轴131的主轴轴承133,主轴轴承133也设置在上述的第一容纳空间1232a内。具体而言,主轴轴承133的外圈与第一容纳空间1232a的内壁相抵,主轴轴承133的内圈与第一表面1318a相抵,以实现其周向限位。主轴131沿其周向外侧形成垂直于第一轴线101的凸缘1313,主轴轴承133的前端面与凸缘1313相抵以实现其轴向限位。
在本实施例中,太阳轮121的啮合齿部1211和太阳轮121啮合旋转的行星轮组122均设置在第一容纳空间1232a内。其中,太阳轮121的啮合齿部1211的齿顶圆直径被设置小于行星轮组122的齿顶圆直径,使得行星轮组122的啮合齿的齿数大于太阳轮121的啮合齿部1211的齿数。行星轮组122包括内齿圈1221和与内齿圈1221啮合的若干个行星轮1222。内齿圈1221啮合在若干个行星轮1222的外围。内齿圈1221的与齿轮箱壳体123连接,内齿圈1221的前端面与主轴轴承133的后端面相抵。行星轮组122还包括多个行星轮销1223。行星轮1222套设在行星轮销1223上。行星轮销1223还与主轴131固定连接以将驱动轴111输出的动力传递至主轴131上。
本实施例中的行星轮销1223采用悬臂梁的固定方式固定连接在主轴131上。行星轮组122设置有多个行星轮1222,每个行星轮1222套设在一个沿前后方向延伸的行星轮销1223的一端以使行星轮1222上的动力传递至行星轮销1223。具体而言,行星轮1222与行星轮销1223之间啮合连接。行星轮销1223的另一端固定设置在主轴131内以使主轴131能与行星轮销1223同时转动。
如图1至图5和图11至图18所示,冲击组件13还包括弹性元件。冲击块134支撑在主轴131上并可在前后方向上相对于主轴131往复滑动。弹性元件为冲击块134提供使其靠近锤砧135的力。在一个垂直于第一轴线101的第二投影平面内,所述弹性元件的后端沿第一轴线101的方向在第二投影平面上的投影位于弹性元件的前端沿第一轴线101的方向在第二投影平面上的投影的内部。即是说,弹性元件的前端尺寸大于后端尺寸。在本实施例中,弹力元件为套设在主轴外侧的弹簧132。弹簧132沿前后方向延伸并连接主轴131和冲击块134,以实现在冲击过程中的缓冲作用以及使冲击块134复位。进一步的,弹簧132为截锥螺旋弹簧,弹簧132的后端132a外直径小于弹簧132的前端132b外直径。
在其他可替换实施中,弹性元件为非圆弹簧,只要弹性元件满足其后端沿第一轴线101的方向在第二投影平面上的投影位于其前端沿第一轴线101的方向在第二投影平面上的投影的内部。
在本实施例中,主轴131上还形成有第二槽1312。具体而言,第二槽1312为环状并形成在第一槽1311的径向外侧。第二槽1312具有与第一槽1311在前后方向上相反的开口方向,朝向冲击块134。第一槽1311和第二槽1312在沿第一轴线101的基准平面上沿垂直于第一轴线101的投影有重叠区域。弹簧132的后端132a设置在第二槽1312中,并与第二槽1312的底面1312a抵接,以对其后端132a进行定位。弹簧132的前端132b嵌合于冲击块134的后端,冲击块134在后端形成开口朝向后侧环状槽1341,环状槽1341与冲击块134同轴,弹簧132的前端132b嵌入环状槽1341内,以对弹簧132的前端132b进行定位。环状槽1341包括位于弹簧132内侧的内环部1342和位于弹簧132外侧的外环部1343。内环部1342的外直径小于第二槽1312的内径,外环部1343的内径大于第二槽1312的外径。
其中,弹簧132的前端132b外直径大于弹簧132的后端132a外直径。从而使得,第二槽1312的直径尺寸可以缩小,从而使冲击工具的直径尺寸即外壳15的外周直径尺寸减小1.0-4.0mm。
在冲击工具1在工作过程中,冲击块134以规定行程沿主轴轴线方向相对于主轴前后往复运动,在本实施例中,主轴轴线与第一轴线重合;冲击块134包括向后运动至最远端的第一位置和向前运动到最远端的第二位置,其中,第二位置时冲击块134的第一端齿1344与锤砧135接合,即是说,冲击块134的行程前端通过锤砧135进行止位。图14至图15b示出了第一位置,图12至图13b示出了第二位置。在冲击块134在第一位置和第二位置之间运动过程中,内环部1342始终位于弹簧132的内侧。当冲击块134位于第一位置时,在一个平行于第一轴线101的第一投影平面内,弹簧132沿垂直第一轴线101的方向在第一投影平面上的投影位于冲击块134沿垂直第一轴线101的方向在第一投影平面上的投影内部。在本实施例中,第二槽1312至少部分嵌入环状槽1341中,冲击块134的内环部1342的后端与第二槽1312的底面1312a相抵。具体的,内环部1342包括位于弹簧132侧的外侧壁1342a和形成供主轴穿过冲击块134的内侧壁1342b。外侧壁1342a设置有锥度,且外侧壁1342a的后端外径小于弹簧132的后端132a内直径,以保证在冲击块134在第一位置和第二位置之间运动过程中,内环部1342始终位于弹簧132的内侧。
冲击块本体134a前端面上还设置有一对开口朝前并沿前后方向向后延伸的第一球槽1345。主轴131外表面还形成有V字形第二球槽1314。
冲击组件还包括滚球1315,滚球1315横跨第一球槽1345与第二球槽1314,从而使冲击块134与主轴131连结。在本实施例中,滚球1315为钢球。
当主轴131旋转时,滚球1315在第二球槽1314内的运动允许冲击块134在前后方向上与主轴131相对运动。具体而言,冲击工具1空载或轻载时,冲击组件13不发生冲击,冲击组件13起到传动作用,冲击块134处于第二位置,驱动轴111的旋转经传动组件12传递到主轴131上,而使主轴131旋转。由于主轴131借助滚球1315来旋转冲击块134,且冲击块134的第一端齿1344与砧座1411的第二端齿1351卡合,从而锤砧135旋转,因此输出轴141和安装在输出轴141上的工作头旋转。当冲击工具1被施加负载时,输出轴141的转动受阻,由于负载的大小不同,输出轴141无法随主轴131旋转,可能转速降低也可能完全停止转动。但是主轴131继续旋转,则会使得位于第一球槽1345后端的滚球1315沿着主轴131的第二球槽1314向后方滚动,从而带动冲击块134产生沿轴向向后的位移,即向冲击块134的第一位置运动,同时冲击块134挤压弹簧132直至冲击块134与锤砧135完全脱开,此时冲击块134处于第一位置。通过弹簧132沿轴向回弹向冲击块134施力,滚球1315沿着第二球槽1314滚动,从而在旋转的同时前进,此时冲击块134与锤砧135之间的相对转速即为冲击块134的转速,当冲击块134转动至与锤砧135接触时,便会对锤砧135施加一个冲击力,在此冲击力的作用下,输出轴141克服负载继续转动一定角度,之后输出轴141再次停转,重复以上过程,实现冲击块134间隙性的施加旋转击打力而增进输出力输出。
在本实施例中,主轴131上的第二球槽1314向内凹陷并设置与在冲击块134的内侧壁1342b相对的外侧壁上。冲击块134的第一球槽1345沿内侧壁1342b沿前后方向向后端延伸。
当冲击块134在第一位置和第二位置之间运动过程中,第二球槽1314始终位于冲击块本体134a的前端面134b的后方。在本实施例中,当冲击块134运动到第一位置时,第二球槽1314的前端最远端至少与冲击块本体134a的前端面134b平齐,优选的,第二球槽1314的前端最远端位于冲击块本体134a的前端面134b后端。
所述第一球槽1345前端还设置有滚球安装槽1346。滚球安装槽1346引导滚球1315进入第一球槽1345和第二球槽1314。滚球安装槽1346包括:朝向冲击块前侧的第一开口1346a、滚球1315离开滚球安装槽1346用的第二开口1346b和连接槽1346d,所述连接槽1346d连通所述第一开口1346a与所述第二开口1346b;具体的,所述滚球安装槽1346沿第一轴线101方向延伸,其沿冲击块134的径向凹陷,且凹陷深度大于第一球槽1345。第一开口1346a开设在冲击块本体的前端面134b,用于滚球1315进入滚球安装槽1346。第二开口1346b设在第一球槽1345的侧壁上,用于使滚球1315进入由第一球槽1345和第二球槽1314组成的冲击球道中。在本实施例中,为简化部件模具和零部件安装工艺,第一开口1346a和第二开口1346b连通。第二开口1346b的后端到冲击块本体的前端面134b的垂直距离为L3;第一球槽1345的后端到冲击块本体的前端面134b的垂直距离为L4。其中,当冲击块134运动到第二位置时,所述滚球1315位于所述第一球槽1345的后端内。滚球的直径为D1, 0.5+D1≤L4-L3≤1.5D1,进一步的,L4-L3=D1+0.5。
在安装滚球进入由第一球槽1345和第二球槽1314组成的冲击球道中时,需要先将滚球安装在滚球安装槽1346中;旋转并使滚球安装槽1346向后端运动,也就是使冲击块134旋转并向后运动,当滚球安装槽1346与第二球槽1314对准后,滚球1315进入冲击球道;优化滚球安装槽1346与第一球槽1345之间的距离相当于优化滚球1314进入冲击球道过程中,冲击块134与主轴131配合需要预留的安装尺寸,此安装尺寸对冲击过程基本不能提供贡献,所以缩小此安装尺寸可以减少主轴131的长度,从而可以使冲击块134运动到第一位置时,冲击块134的内环部1342的后端与第二槽1312的底面1312a向相抵。从而可以充分增加主轴131和冲击块134的接触长度。进一步的,可以减少主轴的长度,进而缩短了冲击工具在前后方向的长度,但同时降低影响或不影响第二球槽1314和第一球槽1345的总长度,进而减少对冲击组件的冲击力影响。
如图19至图22所示,作为本方案的第二实施例,其与第一实施例的区别在于,传动组件22、电机21和冲击组件23的连接方式,传动组件22和电机21的具体结构。
在本实施例中,电机21包括:定子215、转子214和连接或形成在转子214上的驱动轴211,驱动轴211以第一轴线201为轴转动。电机21的转子214同轴地套设在定子215中,即是说,电机21为内转子电机。
传动组件22设置在电机21和冲击组件23之间。传动组件22包括:太阳轮221和与太阳轮221啮合旋转的行星轮组222。
定子215包括:定子铁芯2151、缠绕在定子铁芯2151上的定子绕组2152和设置在定子铁芯2151前端的定子前端板2154,定子铁芯2151上设置有通孔2153,转子214设置在通孔内。转子214包括:位于定子215的通孔内部的转子主体2141和转子前端板2143。转子前端板2143设置在转子主体2141前端,驱动轴211的两端均穿过转子主体2141。驱动轴211前端超出转子主体2141后端的部分连接为电机21散热使用的风扇217。驱动轴211穿过转子前端板2143,并且驱动轴211与转子前端板2143固定连接或一体成型。太阳轮221连接或形成在驱动轴211的前端,在本实施例中,太阳轮221设置在转子前端板2143的前端面上。太阳轮221与驱动轴211同轴转动。具体的,太阳轮221与驱动轴211固定连接或一体成型,或者太阳轮221与转子前端板2143固定连接或一体成型,或者太阳轮221、驱动轴211以及转子前端板2143三者固定连接或一体成型。驱动轴211前端超出转子前端板2143的部分上设置有电机前轴承212进行支撑。电机前轴承212设置在太阳轮221的前端。在本实施例中,太阳轮221包括:与行星轮组222啮合的啮合齿部2211和设置在啮合齿部2211前侧的连接轴2214。连接轴2214与驱动轴211同轴转动,电机前轴承212套设在连接轴2214上。
冲击组件23,用于输出冲击力。冲击组件23包括主轴231、套设在主轴231外周的冲击块234、设置在冲击块234前端的锤砧235和弹簧232。冲击块234支撑在主轴231上并可在前后方向上相对于主轴231往复滑动。弹簧232沿前后方向延伸并连接主轴231和冲击块234,以实现在冲击过程中的缓冲作用以及使冲击块234复位。
行星轮组222包括内齿圈2221和与内齿圈2221啮合的若干个行星轮2222。内齿圈2221啮合在若干个行星轮2222的外围。其中,内齿圈2221设置在定子215上。在本实施例中,内齿圈2221设置在定子前端板2154上,内齿圈2221与定子前端板2154固定连接或一体成型,即是说,内齿圈2221与定子前端板2154可以是两个单独部件,也可以是一体成型为一个整体部件。具体的,定子前端板2154在其内侧采用粉末冶金工艺设置内齿结构,形成内齿圈2221结构。
行星轮组222还包括多个行星轮销2223。行星轮2222套设在行星轮销2223上并与行星轮销2223啮合连接。行星轮销2223还与主轴231固定连接以将驱动轴211输出的动力传递至主轴231上。本实施例中,行星轮销2223采用悬臂梁的固定方式固定连接在主轴231上。每个行星轮2222套设在一个沿前后方向延伸的行星轮销2223的一端以使行星轮2222上的动力传递至行星轮销2223。太阳轮221和行星轮组222形成传递动力的啮合齿部2211,太阳轮221的齿顶圆直径被设置小于行星轮组222的齿顶圆直径,使得行星轮组222的啮合齿的齿数大于太阳轮221的啮合齿部2211的齿数。行星轮销2223的另一端固定设置在主轴231内以使主轴231能与行星轮销2223同时转动。
在本实施例中,将内齿圈2221与定子215结构连接,更具体的,将内齿圈2221与定子215一体成型为一个整体部件,缩短冲击工具的轴向的长度,使冲击工具内部结构更加紧凑。与第一实施例相比,至少可以减少齿轮箱壳体的壁厚;进一步的,可以减少从内齿圈2221的后端面到定子215前端面的距离,根据目前的产品尺寸,可以缩短轴向长度6mm-11mm。
主轴231上形成有第一槽,第一槽开口朝向后端,在本实施例中,第一槽与主轴231同轴,并设置有圆形。电机前轴承212嵌设入第一槽,具体的,电机前轴承212的外圈与第一槽的内壁相抵接,电机前轴承212的内圈与太阳轮221的连接轴2214相抵接。
可以理解的是,本实施例同样可以应用于其他电动工具,例如,电钻、冲击钻、电动螺丝批、研磨用电动工具(砂光机、平板砂、角磨)、往复锯和多功能工具等手持类电动工具;打草机、割草机、修枝机以及电锯类户外电动工具等,尤其是,使用行星齿轮进行旋转传动的电动工具。
如图23至图25所示,作为本方案的第三实施例,其与第一实施例的区别在于,电机31的具体结构以及电机直接连接冲击组件33,取消传动组件。
电机31包括:定子315、转子314和连接或形成在转子314上的驱动轴311,驱动轴311以第一轴线301为轴转动。在本实施例中,电机31的转子314同轴地套设在定子315外侧,即是说,电机31为外转子电机。其中,转子314形成套筒结构。定子315包括定子铁芯3151和定子绕组3152,定子绕组3152绕设在定子铁芯3151上。定子铁芯3151位于转子314内,驱动轴311穿过定子铁芯3151和转子314结合。
转子314包括:套筒部3141和端盖部3142。其中,套筒部3141和端盖部3142分开形成,然后固定为一个整体。当然,可以理解的,套筒部3141和端盖部3142也可以一体形成,并不以此为限。具体的,套筒部3141围绕形成一个容纳腔,定子收容于容纳腔内。套筒部3141的内壁也即是容纳腔的腔壁固定有多个沿第一轴线方向延伸的转子永磁体316,多个转子永磁体316在套筒部3141的内壁呈圆周排列。端盖部3142固定于套筒部3141的一端并设有至少部分封闭的容纳腔。端盖部3142上还设有第一通孔3143,驱动轴311能够自容纳腔穿过并被收容在第一通孔3143。同时,驱动轴311与转子314固定连接,这样当转子314转动时能够一并带动驱动轴311以第一轴线301为中心转轴转动,进而输出扭矩。
驱动轴311与主轴331通过连接件直接连接,即是说,驱动轴311直接连接主轴331,电机31的转速与主轴331的转速基本相同,驱动轴311的输出扭力与输入至主轴331的扭力基本相同。
其中,驱动轴311的前端部设置外花键3111,主轴331的后端设置与其配合的内花键3311结构。作为可替换的实施例,驱动轴311的前端部为凸轴结构,主轴331的后端设置与其配合凹插槽结构。凸轴结构形成或连接与驱动轴311的前端。这里的前端可以是最前端,也可以是相对前端,即是说,在凸轴结构可以是驱动轴311的前端边缘,也可以在凸轴结构前端设置有其他功能的结构。凹插槽结构与凸轴结构接合且至少进行径向和周向的限位。同时,凸轴结构与凹插槽结构之间基本不产生相对运动。可以理解的,凸轴结构与凹插槽结构之间稳定配合并且由驱动轴311同步驱动。
作为可替换的实施例,驱动轴311的前端部和主轴331的后端分别设置相配合的销轴连接结构、法兰连接结构、异性轴连接结构,只要能实现驱动轴311与主轴331之间同轴且无传动比的连接结构均属于本实施例的保护内容。
冲击组件33设置在冲击壳体内,其中,冲击壳体包括前壳体323、第一支撑盖324和第二支撑盖325,其中,前壳体323为锤壳。当然,在其他可替换实施例中,前壳体323可以连接在锤壳上,此并不作为实质性内容的限制。第一支撑盖324通过紧固件连接在前壳体323后端,其与前壳体323保持相对静止。第二支撑盖325连接在第一支撑盖324上。其中,第一支撑盖324和第二支撑盖325可以为分体结构也可以为一体成型结构。进而通过一支撑盖324和第二支撑盖325将驱动轴311和主轴331的位置径向和轴向的定位。
第一支撑盖324靠近主轴331。主轴331上形成有第一槽3315,驱动轴311部分伸入至第一槽3315内。内花键3311形成或连接在第一槽3315内。第一支撑盖324形成有第二槽3312。第一槽3315与第二槽3312具有在前后方向上相反的开口方向。第二槽3312被配置为轴承支撑槽,用于收容主轴轴承333。主轴轴承333用于支撑主轴331的旋转。主轴331沿其周向外侧形成有一凸缘3313。主轴轴承333通过轴承支撑槽和主轴331抵接以限制其轴向和径向的位移。
第一支撑盖324还形成或连接有第三槽3242,第三槽3242与第二槽3312具有前后方向上相反的开口方向。第二支撑盖325设置有第四槽3251,第四槽3251与第三槽3242形成第二轴承支撑槽,用于收容第二轴承312。可以理解的,第二轴承支撑槽可以由第四槽3251与第三槽3242组成,也可以只被收容在第一支撑盖324或第二支撑盖325上,即第一支撑盖324与第二支撑盖325其中一个作为轴向位移限位,一个作为径向位移限位。
第二支撑盖325靠近电机31。第二支撑盖325沿第一轴线301方向延伸形成第一通道3252。第一通道3252环绕驱动轴311。驱动轴311至少部分被收容在第一通道3252中。第一通道3252至少部分伸入电机中。具体的,第一通道3252至少部分伸入定子铁芯3151与驱动轴311之间。
通过取消传动组件进一步的,可以减少进而缩短了冲击工具在前后方向的长度,根据目前的产品尺寸,可以缩短轴向长度4mm-6mm。
可以理解的,在电机的输出能力可以达到冲击工具扭矩要求的情况下,在其他可替换实施例中,电机31为内转子电机、有刷电机等电机结构。
在一些实施例中,电机作为动力提供源,电机采用多组绕组或多个定子进行扭矩耦合的方式以使电机的扭矩输出能力达到冲击工具的扭矩要求。
在一些实施例中,电机还可以使用双定子电机。双定子电机转矩密度高,转矩输出能力强。在本实施例中,电机的定子与转子同轴设置,其中,定子具体包括第一定子和第二定子。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一定子与第二定子同轴套设且在轴向至少部分交叠。双定子电机的具体结构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来说已经被充分公开,所以这里为了说明书简洁的目的而省去详细的说明。
在一些实施例中,电机还可以使用双绕组电机。双绕组电机低速转矩大、高速性能好,效率高。在本实施例中,电机的定子与转子同轴设置。定子,包括:环轭部、齿部、第一绕组和第二绕组。其中,齿部形成或连接于环轭部。齿部向环轭部内侧或外侧凸出设置。齿部设置有多个。第一绕组缠绕在多个齿部上,用于产生第一磁场。第二绕组缠绕在多个齿部上,用于产生第二磁场。双绕组电机的具体结构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来说已经被充分公开,所以这里为了说明书简洁的目的而省去详细的说明。
在上述几种实施例描述的冲击工具,如图1至图3所示,从外壳后端的外侧壁156到锤砧135的前端的长度L也就是冲击工具的轴向长度L可以被缩小,在上述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可以单独使用其中一部分,也可以使用通过使用其中几种技术方案的组合,从而根据实际冲击工具的需要来缩短冲击工具的轴向长度。在目前的现有公开产品中,冲击的工具的整机轴向长度为120mm,其外周直径尺寸为61mm,但现有产品尺寸仍然不能满足客户对于产品小型化的要求。具体的,在本申请的第一实施例中,外壳后端的外侧壁156到锤砧135的前端的长度L可以比现有技术(120mm)的短,例如,长度L小于114mm,进一步,长度L小于97mm,更进一步的,长度L小于90mm。在缩短电机的轴向尺寸后,外壳后端的外侧壁156到锤砧135的前端的长度L大于等于84mm小于等于86mm。
在本申请的第一实施例中,传动组件的轴向长度,具体的,从齿轮箱壳体123的后端面到锤砧135的前端的长度L1缩短,例如,长度L1小于74mm,进一步的,长度L1小于66mm,更进一步的,为保证输出的冲击力达到使用标准,L1大于等于59mm小于等于66mm。
外壳15的外周直径D可以比现有技术(61mm)的小,在外壳后端的外侧壁156到锤砧135的前端的长度L小于等于97mm且大于等于84mm时,外壳15的外周直径D小于等于60mm,进一步的,外壳15的外周直径D小于等于58mm,外壳的外周直径D大于等于56mm。
在本申请的第二实施例中,外壳后端的外侧壁156到锤砧135的前端的长度L比第一实施例中的长度进一步缩短,L大于等于78mm小于等于80mm。
这种冲击扳手能够输出至少50 N·m(牛顿米)的转矩。在一些实施例中,这种冲击扳手能够输出至少75 N·m(牛顿米)的转矩。在一些实施例中,这种冲击扳手能够输出至少100 N·m(牛顿米)的转矩。在一些实施例中,这种冲击扳手能够输出至少150N·m(牛顿米)的转矩,最好能输出160N·m 以上的转矩。
以上显示和描述了本发明的基本原理、主要特征和优点。本行业的技术人员应该了解,上述实施例不以任何形式限制本发明,凡采用等同替换或等效变换的方式所获得的技术方案,均落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内。

Claims (15)

1.一种冲击工具,包括
外壳;
电机,容纳于所述外壳中,所述电机包括用于输出动力的驱动轴;
输出轴,用于输出动力;
握持部,连接或形成于所述外壳上;
锤壳,设置在所述外壳的前端;
冲击组件,用于向所述输出轴提供冲击力,所述冲击组件至少部分设置在所述锤壳内;所述冲击组件包括:被所述电机驱动的冲击块和与所述冲击块相配合并受其打击的锤砧;
传动组件,用于将所述驱动轴输出的动力传递至所述冲击组件;所述传动组件设置在所述电机与所述冲击组件之间;
从所述外壳的后端到所述输出轴的前端的长度大于等于78mm且小于等于97mm,所述外壳的外周直径小于等于60mm。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冲击工具,其特征在于,从所述外壳的后端到所述输出轴的前端的长度大于等于78mm且小于等于90mm,所述外壳的外周直径小于等于60mm。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冲击工具,其特征在于,从所述外壳的后端到所述输出轴的前端的长度大于等于78mm且小于等于86mm,所述外壳的外周直径小于等于60mm。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冲击工具,其特征在于,从所述外壳的后端到所述输出轴的前端的长度大于等于78mm且小于等于80mm,所述外壳的外周直径小于等60mm。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冲击工具,其特征在于,从所述外壳的后端到所述输出轴的前端的长度大于等于78mm且小于等于97mm,所述外壳的外周直径小于等58mm。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冲击工具,其特征在于,从所述外壳的后端到所述锤砧的前端的长度大于等于78mm且小于等于97mm,所述外壳的外周直径小于等于58mm且大于等于56mm。
7.一种冲击工具,包括:
外壳;
电机,容纳于所述外壳中,所述电机包括用于输出动力的驱动轴;
输出轴,用于输出动力;
冲击组件,用于向所述输出轴提供冲击力;所述冲击组件包括:被所述电机驱动的冲击块和与所述冲击块相配合并受其打击的锤砧;
传动组件,用于将所述驱动轴输出的动力传递至所述冲击组件;所述传动组件设置在所述电机与所述冲击组件之间;所述传动组件包括:设置在所述外壳内部的齿轮箱壳体;所述齿轮箱壳体的后端靠近所述电机;从所述齿轮箱壳体的后端到所述输出轴的前端的长度小于等于74mm。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冲击工具,其特征在于,从所述齿轮箱壳体的后端到所述输出轴的前端的长度小于等于66mm。
9.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冲击工具,其特征在于,从所述齿轮箱壳体的后端到所述输出轴的前端的长度大于等于59mm且小于等于66mm。
10.一种冲击工具,包括
外壳;
电机,容纳于所述外壳中,所述电机包括用于输出动力的驱动轴;
输出轴,用于输出动力;
冲击组件,用于向所述输出轴提供冲击力;所述冲击组件包括被所述电机驱动的冲击块和与所述冲击块相配合并受其打击的锤砧;
传动组件,用于将所述驱动轴输出的动力传递至所述冲击组件;所述传动组件设置在所述电机与所述冲击组件之间;
从所述外壳的后端到所述输出轴的前端的长度小于等于97mm。
11.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冲击工具,其特征在于,从所述外壳的后端到所述输出轴的前端的长度小于等于90mm。
12.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冲击工具,其特征在于,从所述外壳的后端到所述输出轴的前端的长度小于等于86mm。
13.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冲击工具,其特征在于,从所述外壳的后端到所述输出轴的前端的长度大于等于84mm小于等于86mm。
14.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冲击工具,其特征在于,从所述外壳的后端到所述输出轴的前端的长度小于等于80 mm。
15.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冲击工具,其特征在于,从所述外壳的后端到所述输出轴的前端的长度大于等于78 mm且小于等于80 mm。
CN202211619769.2A 2022-03-25 2022-12-15 冲击工具 Pending CN116803619A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10302299 2022-03-25
CN2022103022990 2022-03-25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6803619A true CN116803619A (zh) 2023-09-26

Family

ID=87856203

Family Applications (3)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23396429.6U Active CN219649759U (zh) 2022-01-25 2022-12-15 冲击工具
CN202211619745.7A Pending CN116803617A (zh) 2022-03-25 2022-12-15 冲击工具及电动工具
CN202211619769.2A Pending CN116803619A (zh) 2022-03-25 2022-12-15 冲击工具

Family Applications Before (2)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23396429.6U Active CN219649759U (zh) 2022-01-25 2022-12-15 冲击工具
CN202211619745.7A Pending CN116803617A (zh) 2022-03-25 2022-12-15 冲击工具及电动工具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3) CN219649759U (zh)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9649759U (zh) 2023-09-08
CN116803617A (zh) 2023-09-26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7323797B2 (en) Power tool
US7588094B2 (en) Power hand tool
US20120255184A1 (en) Hand-held knockout punch driver
CN108789283B (zh) 扭力输出工具
US20230234193A1 (en) Impact tool
CN219649759U (zh) 冲击工具
CN218639561U (zh) 冲击工具
CN218639511U (zh) 冲击工具及电动工具
US10773368B2 (en) Motor end cap
CN116833957A (zh) 冲击工具
CN116833959A (zh) 冲击工具及电动工具
EP2439022B1 (en) Bidirectional transmission power tool
WO2021220991A1 (ja) 作業機及び作業機システム
CN201573179U (zh) 动力工具
CN218243253U (zh) 一种用于电动工具的电机及电动工具
CN219380519U (zh) 冲击工具
CN210120175U (zh) 电动工具及其主机
CN117444906A (zh) 电锤
CN102079061A (zh) 动力工具
EP3753676A1 (en) Handheld power tool
CN214025539U (zh) 电锤
US20240204614A1 (en) Power tool with compact motor and transmission assemblies
CN218744886U (zh) 一种数控铣磨机床复合刀架
CN209774498U (zh) 一种手持式电动工具
CN210678206U (zh) 一种直驱电动角磨机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