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6799396A - 端盖组件、储能装置及用电设备 - Google Patents

端盖组件、储能装置及用电设备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6799396A
CN116799396A CN202311077169.2A CN202311077169A CN116799396A CN 116799396 A CN116799396 A CN 116799396A CN 202311077169 A CN202311077169 A CN 202311077169A CN 116799396 A CN116799396 A CN 116799396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hole
end cover
cover plate
face
bur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311077169.2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6799396B (zh
Inventor
肖和攀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henzhen Haichen Energy Storage Control Technology Co ltd
Xiamen Hithium Energy Storage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Shenzhen Haichen Energy Storage Control Technology Co ltd
Xiamen Hithium Energy Storage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henzhen Haichen Energy Storage Control Technology Co ltd, Xiamen Hithium Energy Storage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Shenzhen Haichen Energy Storage Control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311077169.2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6799396B/zh
Publication of CN116799396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6799396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6799396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6799396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MPROCESSES OR MEANS, e.g. BATTERIES, FOR THE DIRECT CONVERSION OF CHEMICAL ENERGY INTO ELECTRICAL ENERGY
    • H01M50/00Constructional details or processes of manufacture of the non-active parts of electrochemical cells other than fuel cells, e.g. hybrid cells
    • H01M50/10Primary casings; Jackets or wrappings
    • H01M50/183Sealing members
    • H01M50/184Sealing members characterised by their shape or structure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MPROCESSES OR MEANS, e.g. BATTERIES, FOR THE DIRECT CONVERSION OF CHEMICAL ENERGY INTO ELECTRICAL ENERGY
    • H01M10/00Secondary cells; Manufacture thereof
    • H01M10/04Construction or manufacture in general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MPROCESSES OR MEANS, e.g. BATTERIES, FOR THE DIRECT CONVERSION OF CHEMICAL ENERGY INTO ELECTRICAL ENERGY
    • H01M50/00Constructional details or processes of manufacture of the non-active parts of electrochemical cells other than fuel cells, e.g. hybrid cells
    • H01M50/10Primary casings; Jackets or wrappings
    • H01M50/147Lids or covers
    • H01M50/148Lids or covers characterised by their shape
    • H01M50/15Lids or covers characterised by their shape for prismatic or rectangular cell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MPROCESSES OR MEANS, e.g. BATTERIES, FOR THE DIRECT CONVERSION OF CHEMICAL ENERGY INTO ELECTRICAL ENERGY
    • H01M50/00Constructional details or processes of manufacture of the non-active parts of electrochemical cells other than fuel cells, e.g. hybrid cells
    • H01M50/10Primary casings; Jackets or wrappings
    • H01M50/172Arrangements of electric connectors penetrating the casing
    • H01M50/174Arrangements of electric connectors penetrating the casing adapted for the shape of the cells
    • H01M50/176Arrangements of electric connectors penetrating the casing adapted for the shape of the cells for prismatic or rectangular cell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MPROCESSES OR MEANS, e.g. BATTERIES, FOR THE DIRECT CONVERSION OF CHEMICAL ENERGY INTO ELECTRICAL ENERGY
    • H01M50/00Constructional details or processes of manufacture of the non-active parts of electrochemical cells other than fuel cells, e.g. hybrid cells
    • H01M50/10Primary casings; Jackets or wrappings
    • H01M50/183Sealing members
    • H01M50/186Sealing members characterised by the disposition of the sealing members
    • H01M50/188Sealing members characterised by the disposition of the sealing members the sealing members being arranged between the lid and terminal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EREDUCTION OF GREENHOUSE GAS [GHG] EMISSIONS, RELATED TO ENERGY GENERATION, TRANSMISSION OR DISTRIBUTION
    • Y02E60/00Enabling technologies; Technologies with a potential or indirect contribution to GHG emissions mitigation
    • Y02E60/10Energy storage using batteries

Landscapes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Chemical Kinetics & Catalysis (AREA)
  • Electrochemistry (AREA)
  • General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anufacturing & Machinery (AREA)
  • Sealing Battery Cases Or Jacket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端盖组件、储能装置及用电设备,端盖组件包括端盖板、下塑胶、极柱和密封圈,下塑胶的第二通孔比端盖板的第一通孔大,以使第二通孔的孔壁面和端盖板之间围合形成容置空间,极柱的柱体部依次穿设于第一通孔和第二通孔,柱体部的外周面和第一通孔的孔壁面之间形成有间隙,极柱的盘体部与下塑胶抵接,密封圈套设于柱体部外周并位于容置空间中,密封圈的第一端面设有对应于间隙的第一凹槽,第一端面凸设有位于第一凹槽外的第一凸起部,第一凸起部用于被端盖板挤压时发生形变,以作用于毛刺凸起,使毛刺凸起弯折至位于第一凹槽中或使毛刺凸起脱离端盖板掉落至第一凹槽中,如此能够降低密封圈被切割的风险,以确保密封圈的密封性能。

Description

端盖组件、储能装置及用电设备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储能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端盖组件、储能装置及用电设备。
背景技术
相关技术为了保证电池的储能装置的密封性,通常会在电池端盖板与极柱的连接处设置有密封圈,由此来有效避免电池出现渗漏以及外界物质进入电池内部,从而避免影响设置于电池内部的电极组件的正常工作。
为了提高密封圈的密封效果,通过会利用端盖板抵压密封圈,以挤压密封圈使其发生形变,以使密封圈可以紧密地设置于端盖板和极柱的连接处,从而确保密封圈的密封效果。但受限于端盖板当前的加工工艺和成本,端盖板通常会存在毛刺,而在利用端盖板抵压密封圈时,毛刺会切割、损坏密封圈,导致密封圈开裂失效,造成漏气、漏液,影响电池的使用安全性。
发明内容
本发明实施例公开了一种端盖组件、储能装置及用电设备,能够降低密封圈被切割的风险,以确保密封圈的密封性能,提高密封圈的密封效果,从而提高储能装置的使用安全性。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第一方面,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端盖组件,包括:
端盖板,所述端盖板设置有沿其厚度方向上贯穿的第一通孔,且所述端盖板的表面凸设有毛刺凸起;
下塑胶,所述下塑胶与所述端盖板层叠设置,所述下塑胶设置有沿其厚度方向上贯穿的第二通孔,所述第二通孔的径向尺寸大于所述第一通孔的径向尺寸,以使所述第二通孔的孔壁面和所述端盖板之间围合形成容置空间,所述毛刺凸起位于所述容置空间中;
极柱,所述极柱包括柱体部和盘体部,所述柱体部依次穿设于所述第一通孔和所述第二通孔,且所述柱体部的外周面和所述第一通孔的孔壁面之间形成有间隙,所述间隙与所述容置空间相连通,所述盘体部与所述柱体部的一端连接,且所述盘体部与所述下塑胶的背向所述端盖板的表面抵接;以及
密封圈,所述密封圈套设于所述柱体部外周并位于所述容置空间,所述密封圈具有朝向所述端盖板的第一端面,所述第一端面设有对应于所述间隙的第一凹槽,且所述第一端面还凸设有位于第一凹槽外的第一凸起部,所述第一凸起部位于所述毛刺凸起的远离所述极柱的一侧,用于被所述端盖板挤压时发生形变,以作用于所述毛刺凸起,使所述毛刺凸起弯折至位于所述第一凹槽中,或,使所述毛刺凸起脱离所述端盖板掉落至所述第一凹槽中。
在本申请提供的端盖组件中,通过在密封圈的朝向端盖板的第一端面设置有与间隙对应设置的第一凹槽和位于第一凹槽外的第一凸起部,且该第一凸起部位于端盖板上的毛刺凸起的远离极柱的一侧,在装配的过程中,第一凸起部会先和端盖板接触,并被端盖板挤压发生形变,使得第一凸起部在极柱的径向上的尺寸增大,从而使得第一凸起部能够作用于端盖板上的毛刺凸起,顶着毛刺凸起,使得毛刺凸起会弯折至位于第一凹槽中,或使得毛刺凸起脱离端盖板掉落至第一凹槽中,如此能够避免毛刺凸起刺穿、切割、损坏密封圈,从而能够降低密封圈被刺穿、切割的风险,以确保密封圈的密封性能,提高密封圈的密封效果,进而提高储能装置的使用安全性。另外,由于第一凹槽的存在,即便毛刺凸起被第一凸起部顶着脱离了端盖板,脱离端盖板后的毛刺凸起也会被第一凹槽所收集,避免脱离端盖板后的毛刺凸起散落在四处,如此能利用密封圈隔绝毛刺凸起和极柱,以避免极柱和端盖板通过毛刺凸起搭接在一起而出现短路的情况,进一步提高储能装置的使用安全性。
作为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在本发明第一方面的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凸起部自与所述第一端面的连接处向靠近所述密封圈的中心线的方向逐渐倾斜延伸以与所述第一端面形成夹角。相较于第一凸起部沿垂直于第一端面的方向延伸的方式,使第一凸起部自与第一端面的连接处向靠近密封圈的中心线的方向逐渐倾斜延伸以与所述第一端面形成夹角,使得第一凸起部在受到端盖板的挤压时,初始时不会受到密封圈的止抵,而是能够在发生形变的同时,以第一凸起部和第一端面的连接处为支点发生浮动,如此使得第一凸起部在极柱的径向上的尺寸具有较大的增加量,以确保第一凸起部能够作用于端盖板上的毛刺凸起,顶着毛刺凸起,使得毛刺凸起会向背离密封圈的方向弯折至位于第一凹槽中,或使得毛刺凸起脱离端盖板掉落至第一凹槽中,提高第一凸起部使毛刺凸起发生弯折或使毛刺凸起脱离端盖板的机率,进而能大大降低密封圈被刺穿、切割的风险,提高密封圈的密封性能。
作为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在本发明第一方面的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凸起部和所述第一端面之间的倾斜角度为15°~30°,且所述第一凸起部在其倾斜方向上的延伸长度为L1,所述第一端面在所述极柱的径向上的宽度为L2,3/4≤L1/L2≤5/4。
经研究发现,如果第一凸起部和第一端面之间的倾斜角度过小,则第一凸起部在被端盖板挤压的过程中,形变空间较小,使得第一凸起部因挤压形变而外扩的作用力较弱,不能可靠地保证对毛刺凸起的力,从而使得毛刺凸起难以发生弯折或者难以脱离端盖板,进而仍然会存在毛刺凸起割裂密封圈的风险;而如果第一凸起部和第一端面之间的倾斜角度过大,则在挤压第一凸起部发生形变时,需要克服第一凸起部外扩的回弹力(与第一凸起部外扩的作用力是相反的)较大,基于力的相互平衡,则需要对密封圈施加较大的外力挤压,才能使第一凸起部变形外扩作用于毛刺凸起,如此不便于人员操作,较为费力。所以通过将第一凸起部和第一端面之间的倾斜角度控制在上述范围内,既省力便于挤压操作;而且挤压变形其外扩能够可靠的作用于毛刺凸起,从而确保毛刺凸起能够发生弯折甚至脱离端盖板掉落第一凹槽中,进而能有效地避免毛刺凸起割伤密封圈,能更好地保证密封圈的密封性能。
且经研究还发现,第一凸起部被挤压变形后其尺寸沿极柱的径向加长,并抵压作用于毛刺凸起,如果第一凸起部的延伸长度和第一端面的宽度的比值过小,表明第一凸起部的延伸长度较短,第一凸起部被挤压变形后无法可靠的抵压毛刺凸起,从而难以实现外扩改变毛刺凸起的方向或者使毛刺凸起从端盖板上脱落;如果第一凸起部的延伸长度和第一端面的宽度的比值过大,表明第一凸起部的延伸长度较长,第一凸起部虽然是倾斜的,但是当L1/L2大于5/4时,第一凸起部的延伸长度已超出水平的第一端面的宽度较多,端盖板下压装配时,无法保证第一凸起部是设置在毛刺凸起远离极柱的一侧,可能已延伸至毛刺凸起于极柱之间,此时的毛刺凸起是自上向下与第一凸起部挤压配合,第一凸起部挤压径向变形的力无法作用于毛刺凸起,无法使毛刺凸起发生弯折或者从端盖板上脱落,且此时挤压密封圈,毛刺凸起从上向下与密封圈接触,依然会划伤密封圈,影响其密封性。所以通过将第一凸起部的延伸长度和第一端面的宽度的比值控制在上述范围内,能够确保第一凸起部被挤压变形外扩后可靠地作用于毛刺凸起,从而确保毛刺凸起能够发生弯折甚至脱离端盖板掉落第一凹槽中,进而能有效地避免毛刺凸起割伤密封圈,能更好地保证密封圈的密封性能。
作为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在本发明第一方面的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凹槽具有与所述第一端面朝向相同的槽底面及连接于所述槽底面一侧的槽侧面,所述第一凸起部具有相对的第一侧面和第二侧面,所述第一侧面与所述第一端面相连并成钝角设置,所述第二侧面与所述槽侧面相连并共面,且所述槽侧面与所述槽底面成锐角设置。
如此使得第一凸起部在被端盖板挤压至一定程度后能够与第一凹槽的槽底面抵接,以使第一侧面和第一端面能够大致共面设置,使得端盖板能够同时抵接第一端面和第一侧面,以挤压密封圈发生形变,密封容置空间。由于在端盖板挤压密封圈发生形变的过程中,端盖板和密封圈之间是通过第一端面和第一侧面抵接的,使得端盖板和密封圈之间具有较大的接触面积,如此能使密封圈在端盖板的挤压下易于发生形变,能对容置空间起到更好的密封效果。所以采用上述设计方式,能够在降低密封圈被切割的风险的同时,进一步提高密封圈的密封效果。
作为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在本发明第一方面的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凸起部具有相对的第一侧面和第二侧面,所述第二侧面与所述密封圈的外周面相连接并异面设置,所述第一侧面与所述第一端面成锐角连接,且所述第一侧面和所述第一端面的连接处设有第一倒圆角,所述第一侧面和所述第一端面之间形成有开口朝向所述柱体部的凹陷。
如此能使第一凸起部在受到端盖板的挤压时,初始时不会受到第一端面的止抵,同时还能使第一凸起部和端盖板之间具有较大的接触面积,以使第一凸起部能在端盖板的挤压下易于发生形变、浮动,从而确保第一凸起部能顶着毛刺凸起并其能够向背离密封圈的方向弯折至位于间隙中或脱离端盖板,避免毛刺凸起割伤密封圈。同时还在第一侧面和第一端面的连接处形成有第一倒圆角,以避免第一凸起部与密封圈的连接处形成尖角,从而能够避免第一凸起部与密封圈的连接处的应力过于集中而导致出现裂纹甚至断裂的情况,提高密封圈的使用寿命。
作为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在本发明第一方面的实施例中,所述第一侧面包括相连的第一子侧面和第二子侧面,所述第一子侧面与所述第一端面成角度连接,且所述第一子侧面和所述第一端面的连接处设有所述第一倒圆角,所述第二子侧面平行于所述第一端面,所述第二子侧面和所述第二侧面之间形成所述凹陷的开口;所述第二侧面包括与所述第二子侧面平行的第三子侧面。
在第一侧面形成有平行于第一端面的第二子侧面,以及在第二侧面形成有平行于第二子侧面的第三子侧面,如此使得第三子侧面平行于端盖板朝向下塑胶的表面,能够提供与端盖板平行的着力面,即能提供与端盖板的施力方向垂直的着力面,增大端盖板作用于第一凸起部的有效作用力,以第一凸起部在端盖板的挤压作用下能易于形变,以确保第一凸起部能够作用、顶着毛刺凸起,并使毛刺凸起能够向背离密封圈的方向弯折至位于间隙中或脱离端盖板,进而避免毛刺凸起割伤密封圈,确保密封圈的密封性能。
作为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在本发明第一方面的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凸起部还具有连接在所述第一侧面和所述第二侧面之间的第二端面,所述第二端面为自与所述第二子侧面的连接处向远离所述密封圈的中心线的方向逐渐倾斜的倾斜面。在本申请中,端盖板采用冲压方式形成第一通孔,其毛刺凸起自第一通孔的孔避边缘连接处外扩倾斜,限定第二端面为自与第二子侧面的连接处向远离密封圈的中心线的方向逐渐倾斜的倾斜面,那么挤压变形时,第二端面的下侧较长边的斜角位置变形延伸时刚好对应倾斜外扩延伸的毛刺凸起的自由端部分区域位置,使得第二端面的下侧较长边变形延伸空间更大,而常规理解可知,要使一部件变形,去对其自由端部分施加作用力更加容易使其发生变形,因此第二端面的下侧较长边变形延伸空间更大,其施加较大的作用力至毛刺凸起的自由端,便于毛刺凸起易变形,便于改变毛刺凸起的方向,甚至从端盖板上脱落下来,从而避免毛刺凸起划伤密封圈,以确保密封圈的密封性。
作为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在本发明第一方面的实施例中,所述第二端面和所述第三子侧面之间的连接处,和/或,所述第二端面和所述第二子侧面之间的连接处设有第二倒圆角。第二端面和第三子侧面之间的连接处、第二端面和第二子侧面之间的连接处均为拐角,在密封圈被挤压变形沿径向延伸的过程中,拐角处形成为平滑过渡的圆角不是尖角,能够避免因存在形成为尖角的拐角处因较大的挤压变形力而开裂问题。
作为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在本发明第一方面的实施例中,所述端盖板的朝向所述下塑胶的表面设有第二凹槽,所述第一通孔贯穿所述第二凹槽的底面,所述第二凹槽的底面设有所述毛刺凸起;所述下塑胶的背向所述端盖板的表面凸设有第二凸起部,所述第二凸起部嵌设于所述第二凹槽中,所述第二通孔包括相连通的第一孔段和第二孔段,所述第二孔段的径向尺寸大于所述第一孔段的径向尺寸,以在所述第二孔段和所述第一孔段的连接处形成台阶面,所述第一孔段设于所述第二凸起部,所述第一孔段的径向尺寸大于所述第一通孔的径向尺寸,以使所述第一孔段的孔壁面和所述第二凹槽的底面之间围合形成所述容置空间,所述盘体部至少部分位于所述第二孔段中,且所述盘体部与所述台阶面抵接。
通过在端盖板的朝向下塑胶的表面设置第二凹槽,在下塑胶的背向端盖板的表面凸设有第二凸起部,以利用第二凸起部和第二凹槽的配合嵌设,能对端盖板和下塑胶之间的装配起到定位、限位的效果,以使第一通孔和第二通孔能够对应设置,以便于极柱的柱体部能依次穿设于第二通孔和第一通孔,方便端盖组件的组装。同时也是在因为在下塑胶的背向端盖板的表面凸设有第二凸起部,将第二通孔设计为包括第一孔段和第二孔段的通孔结构,并使第二孔段的径向尺寸大于第一孔段的径向尺寸,以在第二孔段和第一孔段的连接处形成台阶面,从而能将盘体部的部分或整个盘体部收容于第二孔段中,如此能使得端盖组件的整体结构比较紧凑,从而有利于端盖组件的小型化设计;同时由于第一孔段是设置在第二凸起部的,所以无需将整个下塑胶都加厚,而是可以局部加厚,使得下塑胶的重量比较轻,从而有利于端盖组件的轻薄化设计。
作为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在本发明第一方面的实施例中,所述端盖组件还包括上塑胶,所述上塑胶叠设在所述端盖板的背向所述下塑胶的一侧,所述柱体部的远离所述盘体部的另一端穿设于所述上塑胶;所述上塑胶的朝向所述端盖板的表面凸设有第三凸起部,所述第三凸起部嵌设于所述间隙中。
通过在上塑胶设置第三凸起部,并将上塑胶的第三凸起部嵌设在柱体部的外周侧面和第一通孔的孔壁面之间的间隙中,一方面,能够对第三凸起部进行可靠的限位和定位,提高上塑胶的装配精度;而且利用极柱部的外周侧面和第一通孔的孔壁面之间的间隙,与第三凸起部配合,无需额外再设置凹陷结构,结构比较简单;另一方面,能利用第三凸起部压在密封圈上,对密封圈形成一定的抵接力,从而能实现端盖板、上塑胶和柱体部三者的紧密连接,提升密封圈的密封效果。
第二方面,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储能装置,所述储能装置包括壳体、电极组件以及如上述第一方面所述的端盖组件,所述壳体具有壳体开口,所述电极组件内置于所述壳体内,所述端盖组件的所述端盖板密封连接于所述壳体开口处。具有上述第一方面所述的端盖组件的储能装置,同样能够降低密封圈被切割的风险,以确保密封圈的密封性能,提高密封圈的密封效果,从而提高储能装置的使用安全性。
第三方面,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用电设备,所述用电设备具有如上述第二方面所述的储能装置。具有上述第二方面所述的储能装置的用电设备,因第二方面所述的储能装置具有上述第一方面所述的端盖组件所具备的有益效果,所以本发明第三方面公开的用电设备同样能够降低密封圈被切割的风险,以确保密封圈的密封性能,提高密封圈的密封效果,从而提高储能装置的使用安全性。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有益效果在于: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端盖组件、储能装置及用电设备,通过在密封圈的朝向端盖板的第一端面设置有与间隙对应设置的第一凹槽和位于第一凹槽外的第一凸起部,且该第一凸起部位于毛刺凸起的远离极柱的一侧,在装配的过程中,第一凸起部会先和端盖板接触,并被端盖板挤压发生形变,使得第一凸起部在极柱的径向上的尺寸增大,从而使得第一凸起部能够作用于端盖板上的毛刺凸起,顶着毛刺凸起,使得毛刺凸起会弯折至位于第一凹槽中,或使得毛刺凸起脱离端盖板掉落至第一凹槽中,如此能够避免毛刺凸起刺穿、切割、损坏密封圈,从而能够降低密封圈被刺穿、切割的风险,以确保密封圈的密封性能,提高密封圈的密封效果,进而提高储能装置的使用安全性。另外,由于第一凹槽的存在,即便毛刺凸起被第一凸起部顶着脱离了端盖板,脱离端盖板后的毛刺凸起也会被第一凹槽所收集,避免脱离端盖板后的毛刺凸起散落在四处,如此能利用密封圈隔绝毛刺凸起和极柱,以避免极柱和端盖板通过毛刺凸起搭接在一起而出现短路的情况,进一步提高储能装置的使用安全性。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是本发明实施例公开的端盖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发明实施例公开的端盖组件沿图1中的A-A方向的第一种剖视图;
图3是本发明实施例公开的端盖组件沿图1中的A-A方向的第一种分解剖视图;
图4是本发明实施例公开的端盖组件沿图1中的A-A方向的第二种剖视图;
图5是本发明实施例公开的端盖组件沿图1中的A-A方向的第二种分解剖视图;
图6是图5中的M处的局部放大图;
图7是本发明实施例公开的端盖组件沿图1中的A-A方向的第三种剖视图;
图8是本发明实施例公开的端盖组件沿图1中的A-A方向的第三种分解剖视图;
图9是图8中的N处的局部放大图;
图10是本发明实施例公开的端盖组件沿图1中的A-A方向的第四种剖视图;
图11是本发明实施例公开的端盖组件沿图1中的A-A方向的第四种分解剖视图;
图12是图11中的O处的局部放大图;
图13是本发明实施例公开的储能装置的分解结构示意图。
主要附图标记说明
10-端盖组件;11-端盖板;111-第一通孔;112-毛刺凸起;113-第二凹槽;12-下塑胶;121-第二通孔;1211-第一孔段;1212-第二孔段;1213-台阶面;122-第二凸起部;13-极柱;131-柱体部;132-盘体部;14-密封圈;141-第一端面;142-第一凹槽;1421-槽底面;1422-槽侧面;143-第一凸起部;1431-第一侧面;1431a-第一子侧面;1431b-第二子侧面;1432-第二侧面;1432a-第三子侧面;1433-第一倒圆角;1434-凹陷;1435-第二端面;1436-第二倒圆角;15-上塑胶;151-第三凸起部;
10a-容置空间;10b-间隙;
20-储能装置;21-壳体;211-壳体开口;22-电极组件。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在本发明中,术语“上”、“下”、“左”、“右”、“前”、“后”、“顶”、“底”、“内”、“外”、“中”、“竖直”、“水平”、“横向”、“纵向”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这些术语主要是为了更好地描述本发明及其实施例,并非用于限定所指示的装置、元件或组成部分必须具有特定方位,或以特定方位进行构造和操作。
并且,上述部分术语除了可以用于表示方位或位置关系以外,还可能用于表示其他含义,例如术语“上”在某些情况下也可能用于表示某种依附关系或连接关系。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这些术语在本发明中的具体含义。
此外,术语“安装”、“设置”、“设有”、“连接”、“相连”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可拆卸连接,或整体式构造;可以是机械连接,或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或者是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又或者是两个装置、元件或组成部分之间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发明中的具体含义。
此外,术语“第一”、“第二”等主要是用于区分不同的装置、元件或组成部分(具体的种类和构造可能相同也可能不同),并非用于表明或暗示所指示装置、元件或组成部分的相对重要性和数量。除非另有说明,“多个”的含义为两个或两个以上。
下面将结合实施例和附图对本发明的技术方案作进一步的说明。
请参阅图1至图3,本发明实施例公开了一种端盖组件,所述端盖组件10包括端盖板11、下塑胶12、极柱13以及密封圈14,端盖板11设置有沿其厚度方向上贯穿的第一通孔111,且端盖板11的表面凸设有毛刺凸起112,下塑胶12与端盖板11层叠设置,该下塑胶12设置有沿其厚度方向上贯穿的第二通孔121,第二通孔121的径向尺寸大于第一通孔111的径向尺寸,以使第二通孔121的孔壁面和端盖板11之间围合形成容置空间10a,毛刺凸起112位于容置空间10a中,极柱13包括柱体部131和盘体部132,柱体部131依次穿设于第一通孔111和第二通孔121,且柱体部131的外周面和第一通孔111的孔壁面之间形成有间隙10b,该间隙10b与容置空间10a相连通,盘体部132与柱体部131的一端连接,且盘体部132与下塑胶12的背向端盖板11的表面抵接,密封圈14套设于柱体部131外周并位于容置空间10a,且密封圈14具有朝向端盖板11的第一端面141,第一端面141设有对应于间隙10b的第一凹槽142,且第一端面141还凸设有位于第一凹槽142外的第一凸起部143,第一凸起部143位于毛刺凸起112的远离极柱13的一侧,该第一凸起部143用于被端盖板11挤压时发生形变,以作用于毛刺凸起112,使毛刺凸起112弯折至位于第一凹槽142中,或,使毛刺凸起112脱离端盖板11掉落至第一凹槽142中。
也即是,在装配的过程中,第一凸起部143会先和端盖板11接触,并被端盖板11挤压发生形变,使得第一凸起部143在极柱13的径向上的尺寸增大,从而使得第一凸起部143能够作用于端盖板11上的毛刺凸起112,顶着毛刺凸起112,使得毛刺凸起112会向背离密封圈14的方向弯折至位于第一凹槽142中,或使得毛刺凸起112脱离端盖板11掉落至第一凹槽142中,如此能够避免毛刺凸起112刺穿、切割、损坏密封圈14,从而能够降低密封圈14被刺穿、切割的风险,以确保密封圈14的密封性能,提高密封圈14的密封效果,进而提高储能装置的使用安全性。由于第一凹槽142的存在,即便毛刺凸起112被第一凸起部143顶着脱离了端盖板11,脱离端盖板11后的毛刺凸起112也会被第一凹槽142所收集,避免脱离端盖板11后的毛刺凸起112散落在四处,如此能利用该密封圈14隔绝毛刺凸起112和极柱13,以避免极柱13和端盖板11通过毛刺凸起112搭接在一起而出现短路的情况,进一步提高储能装置的使用安全性。
在本实施例中,密封圈14可以采用耐高温性能良好的绝缘材料制作,例如氟橡胶、硅橡胶、陶瓷材料等。第一通孔111和第二通孔121均可为圆形孔、方形孔或其他形状的通孔。当第一通孔111和第二通孔121均为圆形孔时,第二通孔121的径向尺寸大于第一通孔111的径向尺寸可以理解为:第二通孔121的直径大于第一通孔111的直径。当第一通孔111和第二通孔121均为正方形孔时,第二通孔121的径向尺寸大于第一通孔111的径向尺寸可以理解为:第二通孔121的边长大于第一通孔111的边长。当第一通孔111和第二通孔121均为矩形孔时,第二通孔121的径向尺寸大于第一通孔111的径向尺寸可以理解为:第二通孔121的长度大于第一通孔111的长度,且第二通孔121的宽度大于第一通孔111的宽度。
一些实施例中,如图2和图3所示,端盖板11的朝向下塑胶12的表面设有第二凹槽113,第一通孔111贯穿第二凹槽113的底面,第二凹槽113的底面设有前述的毛刺凸起112,下塑胶12的背向端盖板11的表面凸设有第二凸起部122,第二凸起部122嵌设于第二凹槽113中。而且第二通孔121包括相连通的第一孔段1211和第二孔段1212,第二孔段1212的径向尺寸大于第一孔段1211的径向尺寸,以在第二孔段1212和第一孔段1211的连接处形成台阶面1213,第一孔段1211设于第二凸起部122,第一孔段1211的径向尺寸大于第一通孔111的径向尺寸,以使第一孔段1211的孔壁面和第二凹槽113的底面之间围合形成容置空间10a,盘体部132至少部分位于第二孔段1212中,且盘体部132与台阶面1213抵接。
通过在端盖板11的朝向下塑胶12的表面设置第二凹槽113,在下塑胶12的背向端盖板11的表面凸设有第二凸起部122,以利用第二凸起部122和第二凹槽113的配合嵌设,能对端盖板11和下塑胶12之间的装配起到定位、限位的效果,以使第一通孔111和第二通孔121能够对应设置,以便于极柱13的柱体部131能依次穿设于第二通孔121和第一通孔111,方便端盖组件10的组装。同时也是在因为在下塑胶12的背向端盖板11的表面凸设有第二凸起部122,将第二通孔121设计为包括第一孔段1211和第二孔段1212的通孔结构,并使第二孔段1212的径向尺寸大于第一孔段1211的径向尺寸,以在第二孔段1212和第一孔段1211的连接处形成台阶面1213,从而能将盘体部132的部分或整个盘体部132收容于第二孔段1212中,如此能使得端盖组件10的整体结构比较紧凑,从而有利于端盖组件10的小型化设计;同时由于第一孔段1211是设置在第二凸起部122的,所以无需将整个下塑胶12都加厚,而是可以局部加厚,使得下塑胶12的重量比较轻,从而有利于端盖组件10的轻薄化设计。
一些实施例中,端盖组件10还包括上塑胶15,该上塑胶15叠设在端盖板11的背向下塑胶12的一侧,柱体部131的远离盘体部132的一端穿设于上塑胶15;上塑胶15的朝向端盖板11的表面凸设有第三凸起部151,第三凸起部151嵌设于间隙10b中。通过在上塑胶15设置第三凸起部151,并将上塑胶15的第三凸起部151嵌设在柱体部131的外周侧面和第一通孔111的孔壁面之间的间隙10b中,一方面,能够对第三凸起部151进行可靠的限位和定位,提高上塑胶15的装配精度;而且利用极柱13部的外周侧面和第一通孔111的孔壁面之间的间隙10b,与第三凸起部151配合,无需额外再设置凹陷1434结构,结构比较简单;另一方面,能利用第三凸起部151压在密封圈14上,对密封圈14形成一定的抵接力,从而能实现端盖板11、上塑胶15和柱体部131三者的紧密连接,提升密封圈14的密封效果。
一些实施例中,如图4至图6所示,第一凸起部143自与第一端面141的连接处向靠近密封圈14的中心线的方向逐渐倾斜延伸以与第一端面141形成夹角。相较于第一凸起部143沿垂直于第一端面141的方向延伸的方式,使第一凸起部143自与第一端面141的连接处向靠近密封圈14的中心线的方向逐渐倾斜延伸以与第一端面141形成夹角,使得第一凸起部143在受到端盖板11的挤压时,一开始时,不会受到密封圈14的止抵,而是能够在发生形变的同时,以第一凸起部143和第一端面141的连接处为支点发生浮动,如此使得第一凸起部143在极柱13的径向上的尺寸具有较大的增加量,以确保第一凸起部143能够作用于端盖板11上的毛刺凸起112,顶着毛刺凸起112,使得毛刺凸起112会向背离密封圈14的方向弯折至位于第一凹槽142中,或使得毛刺凸起112脱离端盖板11掉落至第一凹槽142中,提高第一凸起部143使毛刺凸起112发生弯折或使毛刺凸起112脱离端盖板11的机率,进而能大大降低密封圈14被刺穿、切割的风险,提高密封圈14的密封性能。
进一步地,该第一凸起部143和第一端面141之间的倾斜角度θ为15°~30°,例如θ=15°、16°、18°、20°、22°、25°、27°、29°或30°等,且第一凸起部143在其倾斜方向上的延伸长度L1,第一端面141在极柱13的径向上的宽度为L2,3/4≤L1/L2≤5/4,例如L1/L2=3/4、7/8、15/16、31/32、1、9/8、19/16、39/32或5/4等。
经研究发现,如果第一凸起部143和第一端面141之间的倾斜角度θ过小,则第一凸起部143在被端盖板11挤压的过程中,形变空间较小,使得第一凸起部143因挤压形变而外扩的作用力较弱,不能可靠地保证对毛刺凸起112的力,从而使得毛刺凸起112难以发生弯折或者难以脱离端盖板11,进而仍然会存在毛刺凸起112割裂密封圈的风险;而如果第一凸起部143和第一端面141之间的倾斜角度过大,则在挤压第一凸起部143发生形变时,需要克服第一凸起部143外扩的回弹力(与第一凸起部143外扩的作用力是相反的)较大,基于力的相互平衡,则需要对密封圈14施加较大的外力挤压,才能使第一凸起部143变形外扩作用于毛刺凸起112,如此不便于人员操作,较为费力。所以通过将第一凸起部143和第一端面141之间的倾斜角度θ控制在上述范围内,既省力便于挤压操作;而且挤压变形其外扩能够可靠的作用于毛刺凸起112,从而确保毛刺凸起112能够发生弯折甚至脱离端盖板11掉落第一凹槽142中,进而能有效地避免毛刺凸起112割伤密封圈,能更好地保证密封圈14的密封性能。
且经研究还发现,第一凸起部143被挤压变形后其尺寸沿极柱13的径向加长,并抵压作用于毛刺凸起112,如果第一凸起部143的延伸长度和第一端面141的宽度的比值过小,表明第一凸起部143的延伸长度较短,第一凸起部143被挤压变形后无法可靠的抵压毛刺凸起112,从而难以实现外扩改变毛刺凸起112的方向或者使毛刺凸起112从端盖板11上脱落;如果第一凸起部143的延伸长度和第一端面141的宽度的比值过大,表明第一凸起部143的延伸长度较长,第一凸起部143虽然是倾斜的,但是当L1/L2大于5/4时,第一凸起部143的延伸长度已超出水平的第一端面141的宽度较多,端盖板11下压装配时,无法保证第一凸起部143是设置在毛刺凸起112远离极柱13的一侧,可能已延伸至毛刺凸起112于极柱13之间,此时的毛刺凸起112是自上向下与第一凸起部143挤压配合,第一凸起部143挤压径向变形的力无法作用于毛刺凸起112,无法使毛刺凸起112发生弯折或者从端盖板11上脱落,且此时挤压密封圈14,毛刺凸起112从上向下与密封圈14接触,依然会划伤密封圈14,影响其密封性。所以通过将第一凸起部143的延伸长度和第一端面141的宽度的比值控制在上述范围内,能够确保第一凸起部143被挤压变形外扩后可靠地作用于毛刺凸起112,从而确保毛刺凸起112能够发生弯折甚至脱离端盖板11掉落第一凹槽中,进而能有效地避免毛刺凸起112割伤密封圈14,能更好地保证密封圈14的密封性能。
作为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如图6至图9所示,第一凹槽142具有与第一端面141朝向相同的槽底面1421及连接于槽底面1421一侧的槽侧面1422,第一凸起部143具有相对的第一侧面1431和第二侧面1432,第一侧面1431与第一端面141相连并成钝角设置,第二侧面1432与槽侧面1422相连并共面,且槽侧面1422与槽底面1421成锐角设置。如此使得第一凸起部143在被端盖板11挤压至一定程度后能够与第一凹槽142的槽底面1421抵接,以使第一侧面1431和第一端面141能够大致共面设置,使得端盖板11能够同时抵接第一端面141和第一侧面1431,以挤压密封圈14发生形变,密封容置空间10a。由于在端盖板11挤压密封圈14发生形变的过程中,端盖板11和密封圈14之间是通过第一端面141和第一侧面1431抵接的,使得端盖板11和密封圈14之间具有较大的接触面积,如此能使密封圈14在端盖板11的挤压下易于发生形变,能对容置空间10a起到更好的密封效果。所以采用上述设计方式,能够在降低密封圈14被切割的风险的同时,进一步提高密封圈14的密封效果。
在此实施方式中,第一凸起部143和第一端面141之间的倾斜角度θ可理解为:槽侧面1422与槽底面1421之间的角度。
作为另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如图10至图12所示,第一凸起部143具有相对的第一侧面1431和第二侧面1432,第二侧面1432与密封圈14的外周面相连接并异面设置,第一侧面1431与第一端面141成锐角连接,且第一侧面1431和第一端面141的连接处设有第一倒圆角1433,第一侧面1431和第一端面141之间形成有开口朝向柱体部131的凹陷1434。如此能使第一凸起部143在受到端盖板11的挤压时,初始时不会受到第一端面141的止抵,同时还能使第一凸起部143和端盖板11之间具有较大的接触面积,以使第一凸起部143能在端盖板11的挤压下易于发生形变、浮动,从而确保第一凸起部143能顶着毛刺凸起112并其能够向背离密封圈14的方向弯折至位于间隙10b中或脱离端盖板11,避免毛刺凸起112割伤密封圈14。同时,当端盖板11挤压第一凸起部143至第一侧面1431与第一端面141抵接时,密封圈14会发生形变以密封容置空间10a,在这一过程中,密封圈14和端盖板11之间是通过第二侧面1432间接抵接的,由于第二侧面1432与密封圈14的外周面相连接,使得第二侧面1432的面积比较大,使得端盖板11和密封圈14之间具有较大的接触面积,如此能使密封圈14在端盖板11的挤压下易于发生形变,能对容置空间10a起到更好的密封效果。
另外,本申请还在第一侧面1431和第一端面141的连接处形成有第一倒圆角1433,以避免第一凸起部143与密封圈14的连接处形成尖角,从而能够避免第一凸起部143与密封圈14的连接处的应力过于集中而导致出现裂纹甚至断裂的情况,提高密封圈14的使用寿命。
在此实施方式中,第一凸起部143和第一端面141之间的倾斜角度θ可理解为:第一侧面1431与第一端面141之间的角度。
一些实施例中,如图10至图12所示,第一侧面1431包括相连的第一子侧面1431a和第二子侧面1431b,第一子侧面1431a与第一端面141成角度连接,且第一子侧面1431a和第一端面141的连接处形成前述第一倒圆角1433,第二子侧面1431b平行于第一端面141,且第二子侧面1431b和第二侧面1432之间形成前述凹陷1434的开口;第二侧面1432包括与第二子侧面1431b平行的第三子侧面1432a。在第一侧面1431形成有平行于第一端面141的第二子侧面1431b,以及在第二侧面1432形成有平行于第二子侧面1431b的第三子侧面1432a,如此使得第三子侧面1432a平行于端盖板11朝向下塑胶12的表面,能够提供与端盖板11平行的着力面,即能提供与端盖板11的施力方向垂直的着力面,增大端盖板11作用于第一凸起部143的有效作用力,以第一凸起部143在端盖板11的挤压作用下能易于形变,以确保第一凸起部143能够作用、顶着毛刺凸起112,并使毛刺凸起112能够向背离密封圈14的方向弯折至位于间隙10b中或脱离端盖板11,进而避免毛刺凸起112割伤密封圈14,确保密封圈14的密封性能。
一些实施例中,第一凸起部143还具有连接在第一侧面1431和第二侧面1432之间的第二端面1435,即,第一凸起部143还具有连接在第二子侧面1431b和第三子侧面1432a之间的第二端面1435,该第二端面1435为自与第二子侧面1431b的连接处向远离密封圈14的中心线的方向逐渐倾斜的倾斜面。在本申请中,端盖板11采用冲压方式形成第一通孔111,其毛刺凸起112自第一通孔111的孔避边缘连接处外扩倾斜,限定第二端面1435为自与第二子侧面1431b的连接处向远离密封圈14的中心线的方向逐渐倾斜的倾斜面,那么挤压变形时,第二端面1435的下侧较长边的斜角位置变形延伸时刚好对应倾斜外扩延伸的毛刺凸起112的自由端部分区域位置,使得第二端面1435的下侧较长边变形延伸空间更大,而常规理解可知,要使一部件变形,去对其自由端部分施加作用力更加容易使其发生变形,因此第二端面1435的下侧较长边变形延伸空间更大,其施加较大的作用力至毛刺凸起112的自由端,便于毛刺凸起112易变形,便于改变毛刺凸起112的方向,甚至从端盖板11上脱落下来,从而避免毛刺凸起112划伤密封圈,以确保密封圈14的密封性。
其中,第二端面1435的下侧是指第二端面1435的背离端盖板11的一侧。
一些实施例中,第二端面1435和第三子侧面1432a之间的连接处,和/或,第二端面1435和第二子侧面1431b之间的连接处设有第二倒圆角1436。第二端面1435和第三子侧面1432a之间的连接处、第二端面1435和第二子侧面1431b之间的连接处均为拐角,在密封圈14被挤压变形沿径向延伸的过程中,拐角处形成为平滑过渡的圆角不是尖角,能够避免因存在形成为尖角的拐角处因较大的挤压变形力而开裂问题。
请参阅图13,本发明第二方面公开了一种储能装置,所述储能装置20包括壳体21、电极组件22以及如前文所述的端盖组件10,所述壳体21具有壳体开口211,所述电极组件22内置于所述壳体21内,所述端盖组件10的所述端盖板11密封连接于所述壳体开口211处。可以理解的,具有前文所述的端盖组件10的储能装置20,能够带来和端盖组件10相同或者类似的有益效果,具体可参照在端盖组件10的实施例的描述,此处就不再赘述。
可以理解的,储能装置20可以包括但不限于单体电池、电池模组、电池包、电池系统等。当储能装置20为单体电池时,其可为方形电池。且可以理解,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储能装置20的实际应用场景可以为但不限于为所列举产品,还可以是其他应用场景,本申请实施例不对储能装置20的应用场景做严格限制。
本发明第三方面公开了一种用电设备(未图示),所述用电设备具有如前文所述的储能装置。可以理解的,具有前文所述的储能装置的用电设备,由于储能装置能够带来和端盖组件相同或者类似的有益效果,所以用电设备也能够带来和端盖组件相同或者类似的有益效果,具体可参照在端盖组件的实施例的描述,此处就不再赘述。
本申请实施例描述的技术方案适用于使用储能装置的用电设备,该用电设备例如是电瓶车、电动汽车、轮船、航天器、电动玩具和电动工具等等,其中,航天器例如是飞机、火箭、航天飞机和宇宙飞船等等,电动玩具例如包括固定式或移动式的电动玩具,具体例如,电动汽车玩具、电动轮船玩具和电动飞机玩具等等,电动工具例如包括金属切削电动工具、研磨电动工具、装配电动工具和铁道用电动工具,具体例如,电钻、电动砂轮机、电动扳手、电动螺丝刀、电锤、冲击电钻、混凝土振动器和电刨。
本申请实施例描述的储能装置不仅仅局限适用于上述所描述的用电设备,但为描述简洁,下述实施例均以电动汽车为例进行说明。该电动汽车可以为燃油汽车、燃气汽车或新能源汽车,新能源汽车可以是纯电动汽车、混合动力汽车或增程式汽车等。电动汽车的内部可以设置有储能装置,具体例如,在电动汽车的底部或车头或车尾可以设置储能装置。储能装置可以用于电动汽车的供电,例如,储能装置可以作为电动汽车的操作电源。电动汽车还可以包括控制器和马达,控制器例如用来控制储能装置为马达的供电。储能装置可以用于电动汽车的启动、导航等,当然,储能装置也可以用于驱动电动汽车行驶,替代或部分地替代燃油或天然气为电动汽车提供驱动。
以上对本发明实施例公开的一种端盖组件、储能装置及用电设备进行了详细介绍,本文中应用了具体个例对本发明的原理及实施方式进行了阐述,以上实施例的说明只是用于帮助理解本发明的端盖组件、储能装置及用电设备及其核心思想;同时,对于本领域的一般技术人员,依据本发明的思想,在具体实施方式及应用范围上均会有改变之处,综上,本说明书内容不应理解为对本发明的限制。

Claims (12)

1.一种端盖组件,其特征在于,包括:
端盖板(11),所述端盖板(11)设置有沿其厚度方向上贯穿的第一通孔(111),且所述端盖板(11)的表面形成有毛刺凸起(112);
下塑胶(12),所述下塑胶(12)与所述端盖板(11)层叠设置,所述下塑胶(12)设置有沿其厚度方向上贯穿的第二通孔(121),所述第二通孔(121)的径向尺寸大于所述第一通孔(111)的径向尺寸,以使所述第二通孔(121)的孔壁面和所述端盖板(11)之间围合形成容置空间(10a),所述毛刺凸起(112)位于所述容置空间(10a)中;
极柱(13),所述极柱(13)包括柱体部(131)和盘体部(132),所述柱体部(131)依次穿设于所述第一通孔(111)和所述第二通孔(121),且所述柱体部(131)的外周面和所述第一通孔(111)的孔壁面之间形成有间隙(10b),所述间隙(10b)与所述容置空间(10a)相连通,所述盘体部(132)与所述柱体部(131)的一端连接,且所述盘体部(132)与所述下塑胶(12)的背向所述端盖板(11)的表面抵接;以及
密封圈(14),所述密封圈(14)套设于所述柱体部(131)外周并位于所述容置空间(10a)中,所述密封圈(14)具有朝向所述端盖板(11)的第一端面(141),所述第一端面(141)设有对应于所述间隙(10b)的第一凹槽(142),且所述第一端面(141)还凸设有位于第一凹槽(142)外的第一凸起部(143),所述第一凸起部(143)位于所述毛刺凸起(112)的远离所述极柱(13)的一侧,用于被所述端盖板(11)挤压时发生形变,以作用于所述毛刺凸起(112),使所述毛刺凸起(112)弯折至位于所述第一凹槽(142)中,或,使所述毛刺凸起(112)脱离所述端盖板(11)掉落至所述第一凹槽(142)中。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端盖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凸起部(143)自与所述第一端面(141)的连接处向靠近所述密封圈(14)的中心线的方向逐渐倾斜延伸以与所述第一端面(141)形成夹角。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端盖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凸起部(143)和所述第一端面(141)之间的倾斜角度为15°~30°,且所述第一凸起部(143)在其倾斜方向上的延伸长度为L1,所述第一端面(141)在所述极柱(13)的径向上的宽度为L2,3/4≤L1/L2≤5/4。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端盖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凹槽(142)具有与所述第一端面(141)朝向相同的槽底面(1421)及连接于所述槽底面(1421)一侧的槽侧面(1422),所述第一凸起部(143)具有相对的第一侧面(1431)和第二侧面(1432),所述第一侧面(1431)与所述第一端面(141)相连并成钝角设置,所述第二侧面(1432)与所述槽侧面(1422)相连并共面,且所述槽侧面(1422)与所述槽底面(1421)成锐角设置。
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端盖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凸起部(143)具有相对的第一侧面(1431)和第二侧面(1432),所述第二侧面(1432)与所述密封圈(14)的外周面相连接并异面设置,所述第一侧面(1431)与所述第一端面(141)成锐角连接,且所述第一侧面(1431)和所述第一端面(141)的连接处设有第一倒圆角(1433),所述第一侧面(1431)和所述第一端面(141)之间形成有开口朝向所述柱体部(131)的凹陷(1434)。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端盖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侧面(1431)包括相连的第一子侧面(1431a)和第二子侧面(1431b),所述第一子侧面(1431a)与所述第一端面(141)成角度连接,且所述第一子侧面(1431a)和所述第一端面(141)的连接处设有所述第一倒圆角(1433),所述第二子侧面(1431b)平行于所述第一端面(141),且所述第二子侧面(1431b)和所述第二侧面(1432)之间形成所述凹陷(1434)的开口;
所述第二侧面(1432)包括与所述第二子侧面(1431b)平行的第三子侧面(1432a)。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端盖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凸起部(143)还具有连接在所述第一侧面(1431)和所述第二侧面(1432)之间的第二端面(1435),所述第二端面(1435)为自与所述第二子侧面(1431b)的连接处向远离所述密封圈(14)的中心线的方向逐渐倾斜的倾斜面。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端盖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端面(1435)和所述第三子侧面(1432a)之间的连接处,和/或,所述第二端面(1435)和所述第二子侧面(1431b)之间的连接处设有第二倒圆角(1436)。
9.根据权利要求1-8任一项所述的端盖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端盖板(11)的朝向所述下塑胶(12)的表面设有第二凹槽(113),所述第一通孔(111)贯穿所述第二凹槽(113)的底面,所述第二凹槽(113)的底面设有所述毛刺凸起(112);
所述下塑胶(12)的背向所述端盖板(11)的表面凸设有第二凸起部(122),所述第二凸起部(122)嵌设于所述第二凹槽(113)中,所述第二通孔(121)包括相连通的第一孔段(1211)和第二孔段(1212),所述第二孔段(1212)的径向尺寸大于所述第一孔段(1211)的径向尺寸,以在所述第二孔段(1212)和所述第一孔段(1211)的连接处形成台阶面(1213),所述第一孔段(1211)设于所述第二凸起部(122),所述第一孔段(1211)的径向尺寸大于所述第一通孔(111)的径向尺寸,以使所述第一孔段(1211)的孔壁面和所述第二凹槽(113)的底面之间围合形成所述容置空间(10a),所述盘体部(132)至少部分位于所述第二孔段(1212)中,且所述盘体部(132)与所述台阶面(1213)抵接。
10.根据权利要求1-8任一项所述的端盖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端盖组件(10)还包括上塑胶(15),所述上塑胶(15)叠设在所述端盖板(11)的背向所述下塑胶(12)的一侧,所述柱体部(131)的远离所述盘体部(132)的另一端穿设于所述上塑胶(15);
所述上塑胶(15)的朝向所述端盖板(11)的表面凸设有第三凸起部(151),所述第三凸起部(151)嵌设于所述间隙(10b)中。
11.一种储能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储能装置(20)包括壳体(21)、电极组件(22)以及如权利要求1-10任一项所述的端盖组件(10),所述壳体(21)具有壳体开口(211),所述电极组件(22)内置于所述壳体(21)内,所述端盖组件(10)的所述端盖板(11)密封连接于所述壳体开口(211)处。
12.一种用电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用电设备具有如权利要求11所述的储能装置(20)。
CN202311077169.2A 2023-08-25 2023-08-25 端盖组件、储能装置及用电设备 Active CN116799396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11077169.2A CN116799396B (zh) 2023-08-25 2023-08-25 端盖组件、储能装置及用电设备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11077169.2A CN116799396B (zh) 2023-08-25 2023-08-25 端盖组件、储能装置及用电设备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6799396A true CN116799396A (zh) 2023-09-22
CN116799396B CN116799396B (zh) 2023-12-22

Family

ID=8804837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311077169.2A Active CN116799396B (zh) 2023-08-25 2023-08-25 端盖组件、储能装置及用电设备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6799396B (zh)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20050048365A1 (en) * 2003-08-28 2005-03-03 Matsushita Electric Industrial Co., Ltd. Battery and manufacturing method thereof
JP2007095540A (ja) * 2005-09-29 2007-04-12 Kyocera Corp バッテリー、バッテリーの製造装置、バッテリー製造方法、及び電子機器
JP2008168448A (ja) * 2007-01-09 2008-07-24 Nok Corp シール部品の製造方法
CN206742294U (zh) * 2017-05-02 2017-12-12 深圳市东恒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 电池盖帽及电池
JP2017220393A (ja) * 2016-06-09 2017-12-14 株式会社東芝 二次電池
CN208028095U (zh) * 2017-10-11 2018-10-30 东莞塔菲尔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动力电池顶盖用绝缘件及动力电池顶盖装配结构

Patent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20050048365A1 (en) * 2003-08-28 2005-03-03 Matsushita Electric Industrial Co., Ltd. Battery and manufacturing method thereof
JP2007095540A (ja) * 2005-09-29 2007-04-12 Kyocera Corp バッテリー、バッテリーの製造装置、バッテリー製造方法、及び電子機器
JP2008168448A (ja) * 2007-01-09 2008-07-24 Nok Corp シール部品の製造方法
JP2017220393A (ja) * 2016-06-09 2017-12-14 株式会社東芝 二次電池
CN206742294U (zh) * 2017-05-02 2017-12-12 深圳市东恒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 电池盖帽及电池
CN208028095U (zh) * 2017-10-11 2018-10-30 东莞塔菲尔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动力电池顶盖用绝缘件及动力电池顶盖装配结构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6799396B (zh) 2023-12-22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EP2581966B1 (en) Electrically conductive connecting member, process for manufacturing electrically conductive connecting member, and battery equipped with electrically conductive connecting member as electrode
EP4243166A1 (en) End cover assembly, battery cell, battery and electrical device
KR20110112394A (ko) 밀폐형 전지 및 밀폐형 전지의 제조 방법
US9112195B2 (en) Sealed battery
CN102593409A (zh) 电存储装置
CN115939611A (zh) 端盖组件、储能装置和用电设备
CN102388482A (zh) 电池、车辆和使用电池的设备
SE2250985A1 (en) Power battery cover and power battery
CN116799396B (zh) 端盖组件、储能装置及用电设备
CN103779531A (zh) 密封型电池的电流中断装置
CN219873749U (zh) 电池壳及电池
CN217158375U (zh) 一种盖组件、电池单体、电池和用电装置
CN220692150U (zh) 顶盖组件、储能装置及用电设备
CN218498209U (zh) 端盖组件、电池单体、电池及用电设备
CN219497944U (zh) 顶盖组件、电池单体、电池模组、电池包及用电装置
CN105118954A (zh) 电池和搭载该电池的车辆以及设备
CN221009065U (zh) 电池单体的顶盖结构、电池单体、电池及用电设备
CN218300006U (zh) 用于电池单体的外壳、电池单体、电池及用电装置
CN220984808U (zh) 顶盖组件、电池单体和电池包
CN220065865U (zh) 顶盖组件、电池单体、电池及用电装置
CN220456573U (zh) 压条组件、电池以及用电装置
CN220065874U (zh) 电池单体、电池及用电装置
CN220710457U (zh) 电池的箱体、电池及用电装置
CN115349195B (zh) 电池单体及其制造方法和制造系统、电池以及用电设备
CN116231182B (zh) 一种顶盖装配方法、顶盖组件、电池及用电设备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