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6799380B - 电池单体及用电设备 - Google Patents

电池单体及用电设备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6799380B
CN116799380B CN202311071902.XA CN202311071902A CN116799380B CN 116799380 B CN116799380 B CN 116799380B CN 202311071902 A CN202311071902 A CN 202311071902A CN 116799380 B CN116799380 B CN 116799380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shell
peripheral wall
connecting section
section
top cove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311071902.X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6799380A (zh
Inventor
宋志坚
张科林
林剑威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henzhen Haichen Energy Storage Technology Co ltd
Xiamen Hithium Energy Storage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Shenzhen Haichen Energy Storage Control Technology Co ltd
Xiamen Hithium Energy Storage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henzhen Haichen Energy Storage Control Technology Co ltd, Xiamen Hithium Energy Storage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Shenzhen Haichen Energy Storage Control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311071902.X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6799380B/zh
Publication of CN116799380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6799380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6799380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6799380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MPROCESSES OR MEANS, e.g. BATTERIES, FOR THE DIRECT CONVERSION OF CHEMICAL ENERGY INTO ELECTRICAL ENERGY
    • H01M50/00Constructional details or processes of manufacture of the non-active parts of electrochemical cells other than fuel cells, e.g. hybrid cells
    • H01M50/10Primary casings; Jackets or wrappings
    • H01M50/102Primary casings; Jackets or wrappings characterised by their shape or physical structure
    • H01M50/103Primary casings; Jackets or wrappings characterised by their shape or physical structure prismatic or rectangular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MPROCESSES OR MEANS, e.g. BATTERIES, FOR THE DIRECT CONVERSION OF CHEMICAL ENERGY INTO ELECTRICAL ENERGY
    • H01M50/00Constructional details or processes of manufacture of the non-active parts of electrochemical cells other than fuel cells, e.g. hybrid cells
    • H01M50/10Primary casings; Jackets or wrappings
    • H01M50/147Lids or covers
    • H01M50/148Lids or covers characterised by their shape
    • H01M50/15Lids or covers characterised by their shape for prismatic or rectangular cell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MPROCESSES OR MEANS, e.g. BATTERIES, FOR THE DIRECT CONVERSION OF CHEMICAL ENERGY INTO ELECTRICAL ENERGY
    • H01M50/00Constructional details or processes of manufacture of the non-active parts of electrochemical cells other than fuel cells, e.g. hybrid cells
    • H01M50/10Primary casings; Jackets or wrappings
    • H01M50/172Arrangements of electric connectors penetrating the casing
    • H01M50/174Arrangements of electric connectors penetrating the casing adapted for the shape of the cells
    • H01M50/176Arrangements of electric connectors penetrating the casing adapted for the shape of the cells for prismatic or rectangular cell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EREDUCTION OF GREENHOUSE GAS [GHG] EMISSIONS, RELATED TO ENERGY GENERATION, TRANSMISSION OR DISTRIBUTION
    • Y02E60/00Enabling technologies; Technologies with a potential or indirect contribution to GHG emissions mitigation
    • Y02E60/10Energy storage using batteries

Landscapes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Chemical Kinetics & Catalysis (AREA)
  • Electrochemistry (AREA)
  • General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Battery Mounting, Suspending (AREA)

Abstract

本申请公开一种电池单体,包括:壳体,具有内腔,内腔具有开口;电极组件,设于内腔;顶盖组件,包括顶盖和绝缘件,顶盖封盖开口,绝缘件位于内腔,且支撑设置于电极组件与顶盖之间,绝缘件的周部与壳体的壳周壁之间具有间隙;其中,绝缘件的周部设有弹片,弹片远离绝缘件的一端朝向壳周壁延伸,以抵接壳周壁。本申请还公开一种用电设备。

Description

电池单体及用电设备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电池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电池单体及用电设备。
背景技术
相关技术中,电极组件在合芯配对后会与顶盖组件相连,然后一同装入壳体。顶盖组件作为正负极引出端,具有一定泄压保护、温度保护以及密封作用。
但是由于设备制程能力的限制,电极组件与顶盖组件相连后容易存在一定的偏转角度,这样容易出现的问题是:往往在电极组件入壳后,顶盖组件却因无法对准壳体而卡滞在壳体之外,后续需要对顶盖组件进行二次校正才能入壳,或者顶盖组件无法安装进入壳体中。
发明内容
本申请公开一种电池单体及用电设备,以解决相关技术中电池单体装配存在顶盖组件压装效率低,或者无法压装入壳的问题。
为解决上述问题,第一方面,本申请公开一种电池单体,包括:壳体,具有内腔,内腔具有开口;电极组件,设于内腔;顶盖组件,包括顶盖和绝缘件,顶盖封盖开口,绝缘件位于内腔,且支撑设置于电极组件与顶盖之间,绝缘件的周部与壳体的壳周壁之间具有间隙;其中,绝缘件的周部设有弹片,弹片远离绝缘件的一端朝向壳周壁延伸,以抵接壳周壁。
可选地,弹片包括第一连接段和第一折弯段,第一连接段直接或间接相连绝缘件的周部,且朝向壳周壁延伸;第一折弯段连接第一连接段朝向壳周壁的一端,第一折弯段朝向壳周壁的一面为弧面。
可选地,弹片还包括延长段,延长段连接第一折弯段背离第一连接段的一端,且朝向顶盖延伸;延长段朝向壳周壁的一面,与第一折弯段的弧面相连;在弹片抵接壳周壁时,延长段倾斜于壳周壁,且延长段与壳周壁之间的间隔,朝远离第一折弯段的方向逐渐增大。
可选地,弹片还包括第二连接段,第二连接段的延伸方向为壳体的深度方向,且与第一连接段的延伸方向相交,第一折弯段、第一连接段和第二连接段依次相连;绝缘件的周部开设窗口,第二连接段容纳于窗口靠近壳体的一侧,且连接绝缘件,窗口远离壳体的一侧为避让第二连接段的空置区域。
可选地,第一连接段和第二连接段的交汇处设有第二折弯段。
可选地,绝缘件包括基板部和支撑部,基板部叠置于顶盖,支撑部连接于基板部朝向电极组件的一侧,并接触电极组件;支撑部沿基板部的边缘设置,以形成绝缘件的周部,窗口设置于支撑部。
可选地,支撑部的一部分用于形成筋条,筋条位于支撑部远离基板部的一侧,窗口位于筋条朝向基板部的一侧,第二连接段连接筋条,筋条和第二连接段满足:
1.5≤H1/H2≤3;
其中,H1为第二连接段的高度尺寸,H2为筋条的高度尺寸,第二连接段的高度方向,筋条的高度方向均沿壳体的深度方向。
可选地,弹片和绝缘件满足:
0.3≤T1/T2≤1;
其中,T1为弹片的厚度,T2为支撑部的厚度,支撑部的厚度方向与壳体的深度方向相交。
可选地,壳周壁包括两个第一侧壁和两个第二侧壁,两个第一侧壁沿壳体的长度方向相对设置,两个第二侧壁沿壳体的宽度方向相对设置;绝缘件沿长度方向的相背两侧均设置用于抵接第一侧壁的弹片;绝缘件沿宽度方向的相背两侧均设置用于抵接第二侧壁的弹片。
可选地,还包括保护膜,保护膜包覆电极组件并围绕绝缘件,保护膜设有缺口,缺口避让弹片。
可选地,保护膜朝向顶盖组件的侧缘设有连接部,连接部与缺口相邻,且连接部与缺口沿远离顶盖组件的方向依次设置。
第二方面,本申请公开一种用电设备,包括电池单体。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申请的有益效果是:
本申请公开的电池单体包括:壳体,具有内腔以及连通内腔的开口;电极组件,设于内腔;顶盖组件,包括顶盖和绝缘件,顶盖封盖开口,绝缘件位于内腔,且支撑设置于电极组件与顶盖之间,绝缘件的周部与壳体的壳周壁之间具有间隙;其中,绝缘件的周部设有弹片,弹片远离绝缘件的一端朝向壳周壁延伸,以抵接壳周壁。
电池单体按照以下步骤进行装配:
将顶盖组件、转接件和电极组件连为一体。
利用工装将电极组件装入壳体。
控制顶盖组件向壳体移动,以使绝缘件上的弹片与壳周壁接触。
继续控制顶盖组件向壳体移动,以使绝缘件入壳。在该绝缘件的入壳过程中,弹片逐渐形变,并通过抵接壳周壁释放弹力,从而对顶盖组件的位置进行自适应校正纠偏,以实现对顶盖组件入壳的导向作用,防止顶盖组件相对壳体偏转歪斜。
继续控制顶盖组件向壳体移动,以使顶盖进入壳体。
可以看出,在第一方面,由于弹片的抵接作用所释放的弹力,可以实现对顶盖组件的自适应校正纠偏,换句话说,通过弹片对顶盖组件的导向作用,可防止顶盖组件卡滞在壳体外,保证顶盖组件上的绝缘件、顶盖等零部件的顺利压装进入壳体,从而提高顶盖组件的压装入壳效率。在第二方面,由于弹片的抵接作用,可以避免压装过程中绝缘件的周部和壳周壁之间出现相互磕碰。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相关技术中出现顶盖组件卡滞壳体外的电池单体结构图;
图2为本申请公开的顶盖组件结构图;
图3为本申请公开的电池单体内部结构图;
图4为本申请公开的弹片结构图;
图5为本申请公开的一种顶盖组件未装入壳体时的电池单体状态图;
图6为本申请公开的另一种顶盖组件未装入壳体时的电池单体状态图;
图7为本申请公开的电子设备结构图。
附图标记说明:
1000-电池单体、
X-长度方向、Y-宽度方向、Z-深度方向、
10-壳体、
11-内腔、
12-壳周壁、
121-第一侧壁、122-第二侧壁、
20-电极组件、
1-顶盖组件、
30-顶盖、
40-绝缘件、
41-弹片、
411-第一连接段、412-第一折弯段、413-延长段、
414-第二连接段、415-第二折弯段、
42-窗口、
421-空置区域、
43-基板部、
44-支撑部、
441-筋条、
50-转接件、
60-极柱、
70-保护膜、
71-缺口、72-连接部、
2000-用电设备。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在本发明中,术语“上”、“下”、“左”、“右”、“前”、“后”、“顶”、“底”、“内”、“外”、“竖直”、“水平”、“横向”、“纵向”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这些术语主要是为了更好地描述本发明及其实施例,并非用于限定所指示的装置、元件或组成部分必须具有特定方位,或以特定方位进行构造和操作。
并且,上述部分术语除了可以用于表示方位或位置关系以外,还可能用于表示其他含义,例如术语“上”在某些情况下也可能用于表示某种依附关系或连接关系。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这些术语在本发明中的具体含义。
此外,术语“安装”、“设置”、“设有”、“连接”、“相连”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可拆卸连接,或整体式构造;可以是机械连接,或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或者是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又或者是两个装置、元件或组成部分之间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发明中的具体含义。
此外,术语“第二”、“第一”等主要是用于区分不同的装置、元件或组成部分(具体的种类和构造可能相同也可能不同),并非用于表明或暗示所指示装置、元件或组成部分的相对重要性和数量。除非另有说明,“多个”的含义为两个或两个以上。
相关技术中如图1所示,电极组件在合芯配对后会与顶盖组件1相连,然后一同装入壳体10。顶盖组件1作为正负极引出端,具有一定泄压保护、温度保护以及密封作用。但是由于设备制程能力的限制,电极组件与顶盖组件1相连后容易存在一定的偏转角度,这样容易出现的问题是:往往电极组件能够顺利入壳,而电极组件入壳后,顶盖组件1确无法对准壳体,造成顶盖组件1上的顶盖30等零部件相对壳体10偏转而卡滞在壳体之外。这样需要对顶盖组件1进行二次校正,以进行角度纠偏才能入壳,或者无法安装进入壳体10中。
综上,相关技术中的电池单体装配存在顶盖组件1入壳效率低或无法入壳的问题,为此遂产生本申请技术方案,下面结合图2~图6进行详述。
本申请公开一种电池单体,包括:壳体10、电极组件20、转接件50和顶盖组件1。壳体10具有内腔11,内腔11具有开口。电极组件20设于所述内腔11。顶盖组件1可以包括顶盖30、绝缘件40和极柱60。顶盖30封盖开口,以便对内腔11进行密封。绝缘件40位于内腔11,且支撑设置于电极组件20与顶盖30之间,从而起到绝缘保护作用,以防电极组件20接触顶盖30发生短路,以及对电极组件20进行沿深度方向Z的限位作用。
绝缘件40朝向电极组件20一侧具有容纳腔以容纳转接件50,极柱60依次穿设顶盖30、绝缘件40,以使极柱60、转接件50和电极组件20依次相连形成导电回路,从而实现电池单体的充放电。
绝缘件40的周部与壳体10的壳周壁12之间具有间隙,以便绝缘件40进入壳体10,同时为便于入壳以及减少受到磕碰的可能,绝缘件40的周部与壳周壁12之间的间隙L可以控制在1~4mm(毫米)范围内。
其中,绝缘件40的周部可以设有弹片41,弹片41远离绝缘件40的一端朝向壳周壁12延伸,以抵接壳周壁12。
电池单体按照以下步骤进行装配:
步骤S100:将顶盖组件1、转接件50和电极组件20连为一体;
步骤S200:利用工装将电极组件20装入壳体10;
步骤S300:控制顶盖组件1向壳体10移动,以使绝缘件40上的弹片41与壳周壁12接触。
步骤S400:继续控制顶盖组件1向壳体10移动,以使绝缘件40入壳。在该绝缘件40的入壳过程中,弹片41逐渐形变,并通过抵接壳周壁12释放弹力,从而对顶盖组件1的位置进行自适应校正纠偏,以实现对顶盖组件1入壳的导向作用,防止顶盖组件1相对壳体10偏转歪斜。
步骤500:继续控制顶盖组件1向壳体10移动,以使顶盖30进入壳体10。
可以看出,在第一方面,由于弹片41的抵接作用所释放的弹力,可以实现对顶盖组件1的自适应校正纠偏,换句话说,通过弹片41对顶盖组件1的导向作用,可防止顶盖组件1卡滞在壳体10外,保证顶盖组件1上的绝缘件40、顶盖30等零部件的顺利压装进入壳体10,从而提高顶盖组件1的压装入壳效率。在第二方面,由于弹片41的抵接作用,可以避免压装过程中绝缘件40的周部和壳周壁12之间出现相互磕碰。
可选地,弹片41可以包括第一连接段411和第一折弯段412。第一连接段411直接或间接相连绝缘件40的周部,且朝向壳周壁12延伸。第一折弯段412连接第一连接段411朝向壳周壁12的一端,第一折弯段412朝向壳周壁12的一面为弧面。
如此,当顶盖组件1入壳时,第一折弯段412上的弧面首先与壳周壁12靠近壳体10开口位置的棱边进行接触,然后弹片41的形变随绝缘件40进入壳体10的深度增加而逐渐增大,直至绝缘件40完全进入壳体10,而此时第一折弯段412也与壳周壁12充分抵接。
可以看出,通过在第一折弯段412上设置弧面,使得弹片41一开始与壳体10开口位置的棱边有较为顺滑的接触,进而可以避免弹片41出现卡滞在壳体10外等异常,从而使弹片41发挥导向作用,这样顶盖组件1能够更为容易地压装入壳,进一步提高顶盖组件1的压装入壳效率。
可选地,对于弹片41抵接壳周壁12的方式来说,弹片41可以通过第一折弯段412抵接壳周壁12,但可以知晓的是,如果弹片41朝向壳周壁12的一端仅设置第一折弯段412,那么在顶盖组件1压装入壳的过程中,处于第一折弯段412最远端的棱边位置可能和壳周壁12接触,并在逐渐入壳的过程划伤壳周壁12,为了解决这个问题,本申请中弹片41还可以包括延长段413,延长段413连接第一折弯段412背离第一连接段411的一端,且朝向顶盖30延伸,延长段413朝向壳周壁12的一面,与第一折弯段412的弧面相连。
顶盖组件1入壳前,即在弹片41未抵接壳周壁12时,延长段413的延伸方向可以沿壳体10的深度方向Z,此时延长段413平行于壳周壁12。而顶盖组件1入壳后,即在弹片41抵接壳周壁12时,由于弹片41的形变,延长段413将出现一定的偏转角度,延长段413将进行偏摆以向壳体10的中间位置靠拢,从而远离壳周壁12,以使延长段413倾斜并分离于壳周壁12,且延长段413与壳周壁12之间的间隔,朝远离第一折弯段412的方向逐渐增大,具体如图4所示。
如此,通过延长段413连接第一折弯段412,且与第一折弯段412的弧面相连,并且延长段413可倾斜并分离于壳周壁12的设计,能够避免第一折弯段412出现棱边划伤壳周壁12,同时在顶盖组件1入壳后,延长段413背离第一折弯段412的一端所存在的棱边,也将由于远离壳周壁12,而避免划伤壳周壁12。
可选地,弹片41还可以包括第二连接段414,第二连接段414的延伸方向为壳体10的深度方向Z,且与第一连接段411的延伸方向相交,第一折弯段412、第一连接段411和第二连接段414依次相连。绝缘件40的周部开设窗口42,第二连接段414容纳于窗口42靠近壳体10的一侧,且连接绝缘件40。窗口42远离壳体10的一侧为避让第二连接段414的空置区域421。
第二连接段414的设置目的是在弹片41抵接壳周壁12出现形变时,引导弹片41的受力向绝缘件40的周部进行传递,而空置区域421的设置目的,是作为冗余空间,以在弹片41形变时,第二连接段414可偏摆进入空置区域421中。
具体来说,当弹片41抵接壳周壁12时,弹片41受到壳周壁12的挤压力,弹片41将出现形变并向壳体10的中间位置倾斜,具体到第二连接段414的形变则为:第二连接段414向空置区域421一侧进行偏摆倾斜。如此,通过第二连接段414进行力传导,可以承受弹片41受力时的大部分形变,以避免第一折弯段412的形变过大,导致出现较大力集中而断裂。
可选地,第一连接段411和第二连接段414的交汇处可以设有第二折弯段415,以使弹片41的形变更好的进行分散,从而避免第一连接段411和第二连接段414的交汇处出现较大的应力集中而断裂。
可选地,绝缘件40可以包括基板部43和支撑部44,基板部43叠置于顶盖30,支撑部44连接于基板部43朝向电极组件20的一侧,并接触电极组件20,以实现对电极组件20的限位。支撑部44沿基板部43的边缘设置,以形成绝缘件40的周部,而转接件50则设置在支撑部44所围成的区域中。窗口42设置于支撑部44。其中,窗口42可以贯通设置于支撑部44,如此便于实现窗口42的成型,或者,窗口42也可以是非贯通的设计,以保证绝缘件40的整体强度。
可选地,支撑部44的一部分用于形成筋条441,筋条441位于支撑部44远离基板部43的一侧,以朝向电极组件20。窗口42位于筋条441朝向基板部43的一侧,第二连接段414连接筋条441。筋条441和第二连接段414满足:
1.5≤H1/H2≤3。
其中,H1为第二连接段414的高度尺寸,H2为筋条441的高度尺寸,第二连接段414的高度方向,筋条441的高度方向均沿壳体10的深度方向Z。
第二连接段414的高度太小,无法充分发挥力传导作用,弹片41无法将较多的形变分散到第二连接段414上,弹片41的形变容易集中于第一折弯段412位置而导致弹片41断裂;而第二连接段414的高度太大,则需要降低筋条441的高度尺寸,而筋条441的高度太小将影响绝缘件40整体强度,且力传导过程中,筋条441容易出现较大扭转形变而断裂。故按上述尺寸控制,保证第二连接段414充分发挥力传导作用以分担弹片41的形变,以及保证绝缘件40和筋条441的整体强度。
可选地,弹片41和绝缘件40满足:
0.3≤T1/T2≤1。
其中,T1为弹片41的厚度,T2为支撑部44的厚度,支撑部44的厚度方向与壳体10的深度方向Z相交。
弹片41厚度太小,则弹力不足以使弹片41充分抵接壳体10,进而无法对顶盖组件1的入壳过程起到良好的导向作用;而弹片41厚度太大,则不容易变形,导致顶盖组件1入壳困难,按上述尺寸控制,保证弹片41能够产生的弹力适中,这样既能够保证弹片41充分抵接壳体10,以对顶盖组件1入壳发挥良好导向作用,又能够保证顶盖组件1可以较为容易地入壳。
可选地,壳周壁12可以包括两个第一侧壁121和两个第二侧壁122,两个第一侧壁121沿壳体10的长度方向X相对设置,两个第二侧壁122沿壳体10的宽度方向Y相对设置。绝缘件40沿长度方向X的相背两侧均设置用于抵接第一侧壁121的弹片41;绝缘件40沿宽度方向Y的相背两侧均设置用于抵接第二侧壁122的弹片41。如此,弹片41从不同方向实现对壳体10的抵接,进一步保证对顶盖组件1入壳时的导向作用。
可选地,弹片41可以沿长度方向X设置多对,且沿长度方向X设置的各对弹片41分别位于绝缘件40的相背两侧;弹片41还可以沿宽度方向Y设置多对,且沿宽度方向Y设置的各对弹片41分别位于绝缘件40的相背两侧,如此,绝缘件40通过弹片41对壳体10进行抵接的点位较多,这样便于抵接力的均匀分散,顶盖组件1受到的抵接力更为平稳,以更好发挥对顶盖组件1入壳时的导向作用。
可选地,顶盖30位于壳体10中,且顶盖30与壳周壁12之间具有焊缝,以使顶盖30与壳体10之间进行牢固的焊接相连。
可选地,如图5所示,本申请电池单体还可以包括保护膜70,保护膜70包覆电极组件20并围绕绝缘件40,保护膜70设有缺口71,缺口71避让弹片41。如此,通过保护膜70的设置可以实现对电极组件20的绝缘、防磕碰等保护,同时也能够避免保护膜70包覆电极组件20时对弹片41造成干涉。
在另一些可选地实施方案中,如图4和图6所示,保护膜70朝向顶盖组件1的侧缘设有连接部72,连接部72与缺口71相邻,且连接部72与缺口71沿远离顶盖组件1的方向依次设置。这样在具体使用时,第一连接段411可以和连接部72限位配合,以在壳体10的深度方向Z对保护膜70进行定位。如此,装配时可以把保护膜70预先挂接在弹片41上,以对保护膜70进行预定位,再将保护膜70熔融在绝缘件40的周侧,或者,保护膜70挂接在弹片41后,直接依靠弹片41对保护膜70进行定位,而不再将保护膜70熔融在绝缘件40的周侧,而无论哪种方式,均将提高保护膜70的装配效率。
进一步地,延长段413所在位置的高度,与连接部72所在位置的高度至少部分重叠,这里的高度即深度方向Z,如此,可以在与深度方向Z垂直的方向限位保护膜70。具体来说,绝缘件40的周部可以包括两个沿壳体10的长度方向X相背设置的第一侧缘,以及两个沿壳体10的宽度方向Y相背设置第二侧缘,第一侧缘、第二侧缘交替设置围成绝缘件40的周部。绝缘件40的第一侧缘和绝缘件40的第二侧缘均设有弹片41,而缺口71、连接部72与弹片41一一对应。
如此,由于延长段413与连接部72在深度方向Z部分重叠,这样处于绝缘件40第一侧缘上的弹片41,可以通过延长段413在长度方向X对保护膜70进行定位,而处于绝缘件40第二侧缘上的弹片41,可以通过延长段413在宽度方向Y对保护膜70进行定位。
综上,弹片41和缺口71、连接部72相互配合,能够同时在长度方向X、宽度方向Y和深度方向Z均对保护膜70产生位置约束作用,对保护膜70的定位更加可靠,进一步保证保护膜70的装配位置精度,提高保护膜70的安装效率。同时由于延长段413对连接部72的限位作用,也使得装配后的保护膜70不易从绝缘件40上分离、脱落,进一步保证保护膜70的装配稳定性。
本申请还公开一种用电设备,用电设备包括上述的电池单体1000,用电设备可以是电瓶车、电动玩具、电动工具、电动车辆、船舶和航天器、手机、便携式设备、掌上电脑、笔记本电脑等。以用电设备2000为图7所示的车辆为例,电池单体1000可以安装在车辆中,以便为车辆供电,此处不再详述。
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各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发明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尽管参照前述各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或者全部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这些修改或者替换,并不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发明各实施例技术方案的范围。

Claims (5)

1.一种电池单体,其特征在于,包括:
壳体(10),具有内腔(11),所述内腔(11)具有开口;
电极组件(20),设于所述内腔(11);
顶盖组件(1),包括顶盖(30)和绝缘件(40),所述顶盖(30)封盖所述开口,所述绝缘件(40)位于所述内腔(11),且支撑设置于所述电极组件(20)与所述顶盖(30)之间,所述绝缘件(40)的周部与所述壳体(10)的壳周壁(12)之间具有间隙;
其中,所述绝缘件(40)的周部设有弹片(41),所述弹片(41)远离所述绝缘件(40)的一端朝向所述壳周壁(12)延伸,以抵接所述壳周壁(12);
所述弹片(41)包括第一连接段(411)和第一折弯段(412),
所述第一连接段(411)相连所述绝缘件(40)的周部,且朝向所述壳周壁(12)延伸;
所述第一折弯段(412)连接所述第一连接段(411)朝向所述壳周壁(12)的一端,所述第一折弯段(412)朝向所述壳周壁(12)的一面为弧面;
所述弹片(41)还包括延长段(413),所述延长段(413)连接所述第一折弯段(412)背离所述第一连接段(411)的一端,且朝向所述顶盖(30)延伸;
所述延长段(413)朝向所述壳周壁(12)的一面,与所述第一折弯段(412)的弧面相连;
在所述弹片(41)抵接所述壳周壁(12)时,所述延长段(413)倾斜于所述壳周壁(12),且所述延长段(413)与所述壳周壁(12)之间的间隔,朝远离所述第一折弯段(412)的方向逐渐增大;
所述弹片(41)还包括第二连接段(414),所述第二连接段(414)的延伸方向为所述壳体(10)的深度方向(Z),且与所述第一连接段(411)的延伸方向相交,所述第一折弯段(412)、所述第一连接段(411)和所述第二连接段(414)依次相连;
所述绝缘件(40)的周部开设窗口(42),所述第二连接段(414)容纳于所述窗口(42)靠近所述壳体(10)的一侧,且连接所述绝缘件(40),
所述窗口(42)远离所述壳体(10)的一侧为避让所述第二连接段(414)的空置区域(421);
所述第一连接段(411)和所述第二连接段(414)的交汇处设有第二折弯段(415);
所述绝缘件(40)包括基板部(43)和支撑部(44),所述基板部(43)叠置于所述顶盖(30),所述支撑部(44)连接于所述基板部(43)朝向所述电极组件(20)的一侧,并接触所述电极组件(20);
所述支撑部(44)沿所述基板部(43)的边缘设置,以形成所述绝缘件(40)的周部,所述窗口(42)设置于所述支撑部(44);
所述支撑部(44)的一部分用于形成筋条(441),所述筋条(441)位于支撑部(44)远离所述基板部(43)的一侧,
所述窗口(42)位于所述筋条(441)朝向所述基板部(43)的一侧,所述第二连接段(414)连接所述筋条(441),
所述筋条(441)和所述第二连接段(414)满足:
1.5≤H1/H2≤3;
其中,H1为所述第二连接段(414)的高度尺寸,H2为所述筋条(441)的高度尺寸,所述第二连接段(414)的高度方向,所述筋条(441)的高度方向均沿所述壳体(10)的深度方向(Z);
所述弹片(41)和所述绝缘件(40)满足:
0.3≤T1/T2≤1;
其中,T1为所述弹片(41)的厚度,T2为所述支撑部(44)的厚度,所述支撑部(44)的厚度方向与所述壳体(10)的深度方向(Z)相交。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池单体,其特征在于:所述壳周壁(12)包括两个第一侧壁(121)和两个第二侧壁(122),两个所述第一侧壁(121)沿所述壳体(10)的长度方向(X)相对设置,两个所述第二侧壁(122)沿所述壳体(10)的宽度方向(Y)相对设置;
所述绝缘件(40)沿所述长度方向(X)的相背两侧均设置用于抵接所述第一侧壁(121)的所述弹片(41);
所述绝缘件(40)沿所述宽度方向(Y)的相背两侧均设置用于抵接所述第二侧壁(122)的所述弹片(41)。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池单体,其特征在于:还包括保护膜(70),所述保护膜(70)包覆所述电极组件(20)并围绕所述绝缘件(40),
所述保护膜(70)设有缺口(71),所述缺口(71)避让所述弹片(41)。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电池单体,其特征在于:所述保护膜(70)朝向所述顶盖组件(1)的侧缘设有连接部(72),所述连接部(72)与所述缺口(71)相邻,且所述连接部(72)与所述缺口(71)沿远离所述顶盖组件(1)的方向依次设置。
5.一种用电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权利要求1~4中任一项所述的电池单体。
CN202311071902.XA 2023-08-24 2023-08-24 电池单体及用电设备 Active CN116799380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11071902.XA CN116799380B (zh) 2023-08-24 2023-08-24 电池单体及用电设备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11071902.XA CN116799380B (zh) 2023-08-24 2023-08-24 电池单体及用电设备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6799380A CN116799380A (zh) 2023-09-22
CN116799380B true CN116799380B (zh) 2023-10-17

Family

ID=8804506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311071902.XA Active CN116799380B (zh) 2023-08-24 2023-08-24 电池单体及用电设备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6799380B (zh)

Citations (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GB1427222A (en) * 1973-05-23 1976-03-10 Erco Leuchten Plug-in adapters for electrical current distributing track members
US4276361A (en) * 1980-06-26 1981-06-30 Gte Products Corporation Electrochemical cell with electrode hold-down
WO2022085338A1 (ja) * 2020-10-22 2022-04-28 株式会社デンソー ガスセンサ
CN218215490U (zh) * 2022-09-29 2023-01-03 宁德时代新能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端盖组件、电池单体、电池及用电设备
CN115799730A (zh) * 2022-12-08 2023-03-14 西安石油大学 一种防爆安全型锂离子电池组
CN218957973U (zh) * 2022-12-28 2023-05-02 楚能新能源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圆柱电池及电池模组
CN116190933A (zh) * 2022-12-13 2023-05-30 楚能新能源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电池盖板组件、圆柱电池及装配工艺
CN219144336U (zh) * 2022-11-16 2023-06-06 深圳市金盈丰电子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锂电池防冲击保护结构

Family Cites Familie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201113139Y (zh) * 2007-09-18 2008-09-10 富士康(昆山)电脑接插件有限公司 电连接器
JP5930033B2 (ja) * 2012-06-29 2016-06-08 トヨタ自動車株式会社 電池

Patent Citations (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GB1427222A (en) * 1973-05-23 1976-03-10 Erco Leuchten Plug-in adapters for electrical current distributing track members
US4276361A (en) * 1980-06-26 1981-06-30 Gte Products Corporation Electrochemical cell with electrode hold-down
WO2022085338A1 (ja) * 2020-10-22 2022-04-28 株式会社デンソー ガスセンサ
CN218215490U (zh) * 2022-09-29 2023-01-03 宁德时代新能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端盖组件、电池单体、电池及用电设备
CN219144336U (zh) * 2022-11-16 2023-06-06 深圳市金盈丰电子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锂电池防冲击保护结构
CN115799730A (zh) * 2022-12-08 2023-03-14 西安石油大学 一种防爆安全型锂离子电池组
CN116190933A (zh) * 2022-12-13 2023-05-30 楚能新能源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电池盖板组件、圆柱电池及装配工艺
CN218957973U (zh) * 2022-12-28 2023-05-02 楚能新能源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圆柱电池及电池模组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6799380A (zh) 2023-09-22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EP0601538B1 (en) Connector
US7550227B2 (en) Secondary battery
EP1705732A1 (en) Lithium secondary battery
US20120052332A1 (en) Rechargeable battery pack
EP3082178B1 (en) Rechargeable battery
EP3046158A1 (en) Rechargeable battery and pack of the same
KR20130014437A (ko) 이차 전지
US7479046B2 (en) Fuel cell and fuel cell connecter
EP4290659A1 (en) Battery and assembly process therefor
US12009550B1 (en) Lower plastic assembly, end cover assembly, energy-storage apparatus, and electronic device
CN116014319B (zh) 储能装置及用电设备
CN211556202U (zh) 连接器插座以及电子设备
EP4300664A1 (en) Battery housing, battery, and electronic device
US12021271B1 (en) Energy-storage apparatus and electricity-consumption device
CN116799380B (zh) 电池单体及用电设备
CN102903862B (zh) 可充电电池
US10868388B2 (en) Multifunctional high-voltage connector
CN115764180B (zh) 一种储能装置及用电设备
CN116231179A (zh) 端盖组件、电池和储能装置
CN216698533U (zh) 电池
CN219226547U (zh) 一种电池
WO2023231282A1 (zh) 电池、电池模组及电池包
CN219591619U (zh) 一种电池装置
CN214313691U (zh) 电连接器
CN220107098U (zh) 一种屏蔽罩组件及电连接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CP03 Change of name, title or address

Address after: Room 501, R&D Building, No. 2 Sany Yundu, No. 6 Lanqing Second Road, Luhu Community, Guanhu Street, Longhua District, Shenzhen City, Guangdong Province, 518110

Patentee after: Shenzhen Haichen Energy Storage Technology Co.,Ltd.

Country or region after: China

Patentee after: Xiamen Haichen Energy Storage Technology Co.,Ltd.

Address before: Room 501, R&D Building, No. 2 Sany Yundu, No. 6 Lanqing Second Road, Luhu Community, Guanhu Street, Longhua District, Shenzhen City, Guangdong Province, 518110

Patentee before: Shenzhen Haichen Energy Storage Control Technology Co.,Ltd.

Country or region before: China

Patentee before: Xiamen Haichen Energy Storage Technology Co.,Lt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