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6798788A - 用于双电源转换开关的操作机构和双电源转换开关 - Google Patents
用于双电源转换开关的操作机构和双电源转换开关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116798788A CN116798788A CN202210273079.XA CN202210273079A CN116798788A CN 116798788 A CN116798788 A CN 116798788A CN 202210273079 A CN202210273079 A CN 202210273079A CN 116798788 A CN116798788 A CN 116798788A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power
- driving
- operating mechanism
- double
- stop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Pending
Links
- 230000007246 mechanism Effects 0.000 title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52
- 230000009977 dual effect Effects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29
- 238000006243 chemical reaction Method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5
- 238000000034 method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1
- 230000008569 process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1
- 230000009471 ac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4
- 238000010586 diagram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7935 neutral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8033 biological extinc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0903 blocking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00470 constituent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0276 construc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3111 delayed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2349 favourable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7774 longterm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14759 maintenance of loca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7704 transi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Classifications
-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H—ELECTRIC SWITCHES; RELAYS; SELECTORS; EMERGENCY PROTECTIVE DEVICES
- H01H3/00—Mechanisms for operating contacts
- H01H3/32—Driving mechanisms, i.e. for transmitting driving force to the contacts
-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H—ELECTRIC SWITCHES; RELAYS; SELECTORS; EMERGENCY PROTECTIVE DEVICES
- H01H3/00—Mechanisms for operating contacts
- H01H3/32—Driving mechanisms, i.e. for transmitting driving force to the contacts
- H01H3/42—Driving mechanisms, i.e. for transmitting driving force to the contacts using cam or eccentric
-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H—ELECTRIC SWITCHES; RELAYS; SELECTORS; EMERGENCY PROTECTIVE DEVICES
- H01H3/00—Mechanisms for operating contacts
- H01H3/32—Driving mechanisms, i.e. for transmitting driving force to the contacts
- H01H3/40—Driving mechanisms, i.e. for transmitting driving force to the contacts using friction, toothed, or screw-and-nut gearing
-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H—ELECTRIC SWITCHES; RELAYS; SELECTORS; EMERGENCY PROTECTIVE DEVICES
- H01H3/00—Mechanisms for operating contacts
- H01H3/32—Driving mechanisms, i.e. for transmitting driving force to the contacts
- H01H3/52—Driving mechanisms, i.e. for transmitting driving force to the contacts with means to ensure stopping at intermediate operative positions
-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H—ELECTRIC SWITCHES; RELAYS; SELECTORS; EMERGENCY PROTECTIVE DEVICES
- H01H9/00—Details of switching devices, not covered by groups H01H1/00 - H01H7/00
- H01H9/20—Interlocking, locking, or latching mechanisms
- H01H9/26—Interlocking, locking, or latching mechanisms for interlocking two or more switches
-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H—ELECTRIC SWITCHES; RELAYS; SELECTORS; EMERGENCY PROTECTIVE DEVICES
- H01H2300/00—Orthogonal indexing scheme relating to electric switches, relays, selectors or emergency protective devices covered by H01H
- H01H2300/018—Application transfer; between utility and emergency power supply
Landscapes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Electromagnetism (AREA)
- Push-Button Switches (AREA)
- Transmission Devices (AREA)
- Mechanisms For Operating Contacts (AREA)
Abstract
一种用于双电源转换开关的操作机构及双电源转换开关。所述操作机构包括:旋转轴,设置于双电源转换开关的壳体上;第一驱动件,设置于旋转轴上且能够绕旋转轴旋转;第二驱动件,设置于旋转轴上,连接至分断单元,且能够在第一驱动件的驱动下绕旋转轴在双分位置、第一电源接通位置、以及第二电源接通位置之间旋转;止挡件,设置于机架上且能够在第一驱动件的驱动下在锁定位置与解锁位置之间移动;以及弹性件,将止挡件弹性偏压至锁定位置,其中,第一驱动件在旋转一空程之后驱动第二驱动件旋转,第二驱动件进而驱动分断单元切换双电源转换开关的状态;以及其中,第一驱动件在旋转所述空程时驱动止挡件从锁定位置移动至解锁位置。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公开涉及一种用于双电源转换开关的操作机构及双电源转换开关。
背景技术
双电源转换开关在工业领域具有广泛应用,特别是用于应急供电系统。基于电源电路的状况,双电源转换开关可将负载电路从一个电源切换至另一个电源,例如在市电和备用电源之间进行切换,从而维持负载电路连续、可靠地运行。
目前,双电源转换开关按照其工作工位(又称工作段式)分为二段式(二工位)和三段式(三工位)。二段式双电源转换开关分为常用电源和备用电源两个工作位,保障负载始终与一路电源接通,仅在转换期间(通常是50-100ms)内断电。二段式双电源转换开关不能够同时切断两路电源。三段式双电源转换开关分为常用电源、零位、备用电源三个工作位,中间零位可以称为双分位置,可保证负载与两路电源长期断开。由控制器决定三段式双电源转换开关是否保留在中间零位以及保留在中间零位的时长。一般来说,控制器可提供0-300s的延时控制。中间零位为双电源自动转换开关的转换过程提供了一个缓冲的时间,有利于灭弧,保证整个转换过程的安全。
一种传统的中间零位保持方案为使用独立的动力阻挡机构,这种方案成本高,结构复杂。另外一种传统方案使用摩擦力来保持中间位置,因此可靠性不高。
因此,需要一种能够可靠地转换并保持中间位置的双电源转换开关。
发明内容
本公开提供了一种用于双电源转换开关的操作机构和双电源转换开关,这样的操作机构可以确保双电源转换开关能够进行可靠的转换并稳定保持中间位置,并且结构简单、成本低廉。
在一方面,本公开提供了一种用于双电源转换开关的操作机构。所述操作机构用于驱动所述双电源转换开关的分断单元,使得所述双电源转换开关能够在双分状态、第一电源接通状态和第二电源接通状态之间转换,其特征在于,所述操作机构包括:旋转轴,沿旋转轴线设置于所述双电源转换开关的壳体上;第一驱动件,设置于所述旋转轴上且能够绕所述旋转轴在彼此相反的第一方向和第二方向上旋转;第二驱动件,设置于所述旋转轴上,连接至所述分断单元,且能够在所述第一驱动件的驱动下绕所述旋转轴在双分位置、第一电源接通位置、以及第二电源接通位置之间旋转;止挡件,设置于所述壳体的机架上且能够在所述第一驱动件的驱动下在锁定位置与解锁位置之间移动,其中,在锁定位置,所述止挡件将所述第二驱动件保持在双分位置附近;在解锁位置,所述止挡件不阻挡所述第二驱动件;以及弹性件,设置于所述止挡件与所述机架之间且将所述止挡件弹性偏压至所述锁定位置,其中,所述第一驱动件在旋转一空程之后驱动所述第二驱动件旋转,所述第二驱动件进而驱动所述分断单元切换所述双电源转换开关的状态;以及其中,所述第一驱动件在旋转所述空程时驱动所述止挡件从锁定位置移动至解锁位置。
在一实施例中,所述操作机构还包括驱动杆,所述驱动杆设置于所述第二驱动件上,以及所述第二驱动件通过所述驱动杆连接至所述分断单元。
在一实施例中,所述止挡件包括可旋转地设置于所述机架上且关于彼此镜像设置的第一止挡件和第二止挡件,所述弹性件包括第一弹性件和第二弹性件,所述第一弹性件对所述第一止挡件施加弹性偏压力,所述第二弹性件对所述第二止挡件施加弹性偏压力,其中,所述第一止挡件和第二止挡件在位于锁定位置时阻止所述第二驱动件从双分位置旋转至第一电源接通位置或第二电源接通位置。
在一实施例中,所述第一驱动件包括第一驱动面和第二驱动面,所述第二驱动件包括能够与所述第一驱动面配合的第一从动面以及能够与所述第二驱动面配合的第二从动面。
在一实施例中,所述第一驱动件包括第一主体以及设置于所述第一主体上且沿着垂直于所述旋转轴线的径向方向延伸的第一凸台,所述第一凸台的两个侧面形成所述第一驱动面和第二驱动面。
在一实施例中,所述第二驱动件包括第二主体以及设置于所述第二主体上且沿着所述径向方向延伸的凹部,所述凹部的两个侧面形成所述第一从动面和第二从动面,其中,所述第一凸台插入所述凹部中。
在一实施例中,所述第一驱动件还包括设置于所述第一主体上的第二凸台,所述第二凸台沿着所述径向方向延伸且在所述第一凸台之外,并且沿着所述旋转轴线的方向位于所述第一主体与所述第一凸台之间,其中,所述第二凸台能够驱动所述第一止挡件和第二止挡件分别在锁定位置与解锁位置之间移动。
在一实施例中,所述第二驱动件还包括设置于所述第二主体上的突出部,所述突出部沿着所述径向方向延伸且在所述凹部之外,其中,所述第一止挡件和第二止挡件能够止挡所述突出部的移动。
在一实施例中,所述第一止挡件包括第一主体以及沿所述旋转轴线的方向从所述第一主体朝向所述突出部延伸的第一止挡部,所述第二止挡件包括第二主体以及沿所述旋转轴线的方向从所述第二主体朝向所述突出部延伸的第二止挡部,其中,所述第一止挡部和第二止挡部用于止挡所述突出部的移动。
在一实施例中,所述第一驱动件能够绕所述旋转轴在初始位置、第一位置、以及第二位置之间旋转,其中,在所述第一驱动件沿第一方向从初始位置旋转第一空程之后,所述第一驱动面接触所述第一从动面,并且在所述第一驱动件继续沿第一方向旋转至第一位置时,所述第一驱动件驱动所述第二驱动件沿第一方向从双分位置旋转至第一电源接通位置,使得所述双电源转换开关从双分状态切换到第一电源接通状态;以及其中,在所述第一驱动件沿第二方向从初始位置旋转第二空程之后,所述第二驱动面接触所述第二从动面,并且在所述第一驱动件继续沿第二方向旋转至第二位置时,所述第一驱动件驱动所述第二驱动件沿第二方向从双分位置旋转至第二电源接通位置,使得所述双电源转换开关从双分状态切换到第二电源接通状态。
在一实施例中,所述第一空程与所述第二空程具有相同的旋转角度。
在一实施例中,在所述第一驱动件沿第二方向从第一位置旋转第三空程之后,所述第二驱动面接触所述第二从动面,并且在所述第一驱动件继续沿第二方向旋转至初始位置时,所述第一驱动件驱动所述第二驱动件沿第二方向从第一电源接通位置旋转至双分位置,使得所述双电源转换开关从第一电源接通状态切换到双分状态;以及在所述第一驱动件沿第一方向从第二位置旋转第三空程之后,所述第一驱动面接触所述第一从动面,并且在所述第一驱动件继续沿第一方向旋转至初始位置时,所述第一驱动件驱动所述第二驱动件沿第一方向从第二电源接通位置旋转至双分位置,使得所述双电源转换开关从第二电源接通状态切换到双分状态。
在一实施例中,在所述第一驱动件沿第一方向从初始位置旋转第一空程或沿第二方向从第一位置旋转第三空程时,所述第二凸台驱动所述第一止挡件沿第一方向从锁定位置旋转至解锁位置。
在一实施例中,在所述第一驱动件沿第二方向从初始位置旋转第二空程或沿第一方向从第二位置旋转第三空程时,所述第二凸台驱动所述第二止挡件沿第二方向从锁定位置旋转至解锁位置。
在另一方面,本公开还提供了一种双电源转换开关,包括如上所述的操作机构。
本公开的优势如下:本公开提供一种三位置双电源转换开关的操作机构,其能够实现可靠的转换并且能够长时间保持在中间双分位置,因此可以实现一种符合IEC60947-6和GB14048.11的专用型三段式自动双电源转换开关,从而满足诸如同向转换(Opentransfer)和延时转换(Delayed transfer)的非无间断转换模式的要求。
附图说明
从下面结合附图详细描述的本公开的优选实施方式中,本公开的优点和目的可以得到更好地理解。为了在附图中更好地显示各部件的关系,附图并非按比例绘制。附图中:
图1示出了根据本公开的用于双电源转换开关的操作机构的一个实施例的分解示意图;
图2示出了根据本公开的用于双电源转换开关的操作机构的一个实施例的组装示意图;
图3示出了图2的操作机构的示意性局部透视图,其中第一驱动件位于初始位置,第二驱动件位于双分位置;
图4示出了图2的操作机构的示意性局部透视图,其中第一驱动件沿第一方向旋转了第一空程,第二驱动件位于双分位置,第一止挡件位于解锁位置;
图5示出了图2的操作机构的示意性局部透视图,其中第一驱动件位于第一位置,第二驱动件位于第一电源接通位置;
图6示出了图2的操作机构的示意性局部透视图,其中第一驱动件沿第二方向旋转了第三空程,第二驱动件位于第一电源接通位置,第一止挡件位于解锁位置;和
图7示出了图2的操作机构的示意性局部透视图,其中第一驱动件位于初始位置,第二驱动件位于双分位置。
具体实施方式
将参照附图详细描述根据本公开的各个实施例。这里,需要注意的是,在附图中,将相同的附图标记赋予基本上具有相同或类似结构和功能的组成部分,并且将省略关于它们的重复描述。如果没有特别说明,本文中的术语“第一方向”、“第二方向”、“旋转方向”、“左侧”、“右侧”等均是相对于本公开的附图描述的。术语“依次包括A、B、C等”仅指示所包括的部件A、B、C等的排列顺序,并不排除在A和B之间和/或B和C之间包括其它部件的可能性。“第一”及其变体的描述仅仅是为了区分各部件,并不限制本公开的范围,在不脱离本公开的范围的情况下,“第一部件”可以写为“第二部件”等。
本说明书的附图为示意图,辅助说明本公开的构思,示意性地表示各部分的形状及其相互关系。
下面,参照图1至图7,详细描述根据本公开的优选实施方式。
图1示出了根据本公开的一个实施例的用于双电源转换开关的操作机构的分解图。所述操作机构用于驱动双电源转换开关的分断单元,使得双电源转换开关能够在双分状态、第一电源接通状态和第二电源接通状态之间转换。
如图1和2所示,该操作机构包括旋转轴3、第一驱动件1、第二驱动件2、止挡件、以及弹性件。
旋转轴1沿旋转轴线(如图1中的虚线A所示)设置于双电源转换开关的壳体(图中未示出)上,例如双电源转换开关的分断单元的壳体。第一驱动件1设置于旋转轴3上且能够绕旋转轴3在彼此相反的第一方向和第二方向上旋转。第二驱动件2设置于旋转轴3上,连接至分断单元,且能够在第一驱动件1的驱动下绕旋转轴1在双分位置、第一电源接通位置、以及第二电源接通位置之间旋转,上述位置分别对应于双电源转换开关的双分状态、第一电源接通状态和第二电源接通状态。
止挡件设置于壳体的机架上且能够在第一驱动件1的驱动下在锁定位置与解锁位置之间移动。止挡件设置于分断单元的壳体上的固定的机架4上。在其他实施例中,止挡件设置于操作机构的侧板上的固定的机架上。在锁定位置,止挡件将第二驱动件2保持在双分位置附近。在解锁位置,止挡件不阻挡第二驱动件2,即退出第二驱动件2的移动路径。弹性件设置于止挡件与机架之间且将止挡件弹性偏压至锁定位置。
第一驱动件1在旋转一空程之后驱动第二驱动件2旋转,第二驱动件2进而驱动分断单元切换双电源转换开关的状态。第一驱动件1在旋转所述空程时驱动止挡件从锁定位置移动至解锁位置。
此外,操作机构还包括驱动杆5,驱动杆5设置于第二驱动件2上,以及第二驱动件2通过驱动杆5连接至分断单元。如图1所示,驱动杆5可以沿平行于旋转轴线的方向延伸,使得第二驱动件的旋转能够驱动分断单元的移动。
例如,止挡件包括可旋转地设置于壳体的机架4上且关于彼此镜像设置的第一止挡件6和第二止挡件7,弹性件包括第一弹性件8和第二弹性件9。第一弹性件8对第一止挡件6施加弹性偏压力,例如沿图2中的顺时针方向施加所述弹性偏压力。第二弹性件9对第二止挡件7施加弹性偏压力,例如沿图2中的逆时针方向施加所述弹性偏压力。第一止挡件6和第二止挡件7在位于锁定位置时阻止第二驱动件2从双分位置旋转至第一电源接通位置或第二电源接通位置。
如图3至7所示,第一驱动件1包括第一驱动面11和第二驱动面12,第二驱动件2包括能够与第一驱动面11配合的第一从动面21以及能够与第二驱动面12配合的第二从动面22。
如图1和3至7所示,第一驱动件1包括第一主体13以及设置于第一主体13上且沿着垂直于旋转轴线的径向方向延伸的第一凸台14,所述第一凸台14的两个侧面形成第一驱动面11和第二驱动面12。第一主体13可以为盘状,或者其他形状,本公开对此不作限制。
如图1和3至7所示,第二驱动件2包括第二主体23以及设置于第二主体23上且沿着径向方向延伸的凹部24,所述凹部24的两个侧面形成第一从动面21和第二从动面22。在操作机构的组装状态下,第一凸台14插入凹部24中。第二主体23可以为盘状,或者其他形状,本公开对此不作限制。
如图1和3至7所示,第一驱动件1还包括设置于第一主体13上的第二凸台15,所述第二凸台15沿着径向方向延伸且在第一凸台14之外(即,径向外部),并且沿着旋转轴线的方向位于第一主体13与第一凸台14之间。第二凸台15能够驱动第一止挡件6和第二止挡件7分别在各自的锁定位置与解锁位置之间移动。
如图1和3至7所示,第二驱动件2还包括设置于第二主体23上的突出部25,所述突出部25沿着径向方向延伸且在凹部24之外(即,径向外部)。第一止挡件6和第二止挡件7能够止挡所述突出部25的移动。
如图1和2所示,第一止挡件6包括第一主体61以及沿旋转轴线的方向从第一主体61朝向突出部25延伸的第一止挡部62,第二止挡件7包括第二主体71以及沿旋转轴线的方向从第二主体71朝向突出部25延伸的第二止挡部72。第一止挡部62和第二止挡部72用于止挡突出部25的移动,进而实现对第二驱动件2的止挡。
第一驱动件1能够绕旋转轴3在初始位置、第一位置、以及第二位置之间旋转,所述这些位置与第二驱动件2的双分位置、第一电源接通位置、以及第二电源接通位置对应。
下面参考各个附图描述操作机构的动作如何实现双电源转换开关的状态转换。图3至5描绘了双电源转换开关由双分状态切换至第一电源接通状态的过程中操作机构的动作。图5至7描绘了双电源转换开关由第一电源接通状态切换至双分状态的过程中操作机构的动作。
如图3至4所示,在第一驱动件1沿第一方向(即,图中的逆时针方向)从初始位置旋转第一空程之后,第一驱动面11接触第一从动面21。在这个过程中,第二凸台15抵接第一止挡件6的第一主体61,克服第一弹性件8施加的弹性偏压力而驱动第一止挡件6沿第一方向从锁定位置旋转至解锁位置,从而第一止挡部62不再阻挡突出部25的移动。
如图4至5所示,在第一驱动件1继续沿第一方向旋转至第一位置时,第一驱动件1驱动第二驱动件2沿第一方向从双分位置旋转至第一电源接通位置,使得双电源转换开关从双分状态切换到第一电源接通状态。在这个过程中,第二凸台15在前面一阶段始终克服第一弹性件8施加的弹性偏压力而将第一止挡件6保持在解锁位置,使得第二驱动件2能够跟随第一驱动件1沿第一方向旋转;第二凸台15在后面一阶段不再抵接第一止挡件6的第一主体61,第一止挡件6在第一弹性件8的作用下回到其锁定位置。由于第一止挡件6的第一主体61和第一止挡部62均不在第二驱动件2的突出部25的移动路径上,因此第二驱动件2能够在第一驱动件1的驱动下旋转至第一电源接通位置。
如图5至6所示,在第一驱动件1沿第二方向(即,图中的顺时针方向)从第一位置旋转第三空程之后,第二驱动面12接触第二从动面22。类似地,在这个过程中,第二凸台15抵接第一止挡件6的第一主体61,克服第一弹性件8施加的弹性偏压力而驱动第一止挡件6沿第一方向从锁定位置旋转至解锁位置,从而不再阻挡突出部25的移动。
如图6至7所示,在第一驱动件1继续沿第二方向旋转至初始位置时,第一驱动件1驱动第二驱动件2沿第二方向从第一电源接通位置旋转至双分位置,使得双电源转换开关从第一电源接通状态切换到双分状态。在这个过程中,第一驱动件1旋转至图7中水平方向设置的初始位置即不再移动。在初始位置,第二凸台15不再抵接第一止挡件6的第一主体61,使得第一止挡件6在第一弹性件8的作用下回到其锁定位置。此外,在第一驱动件1旋转至初始位置后,由于第一驱动件1提供的动力,第二驱动件2继续沿第二方向移动,但由于第一止挡件6的第一止挡部6以及第二止挡件7的第二止挡部72在两个方向上的止挡,第二驱动件2会在第一止挡部6与第二止挡部72之间弹跳直至完全保持在双分位置。
双电源转换开关由双分状态切换至第二电源接通状态的过程中的操作机构的动作类似于上文针对图3至5所描述的,双电源转换开关由第二电源接通状态切换至双分状态的过程中的操作机构的动作类似于上文针对图5至7所描述的,在此未提供示意图,仅用文字描述所述过程。
在第一驱动件1沿第二方向(图中的顺时针方向)从初始位置旋转第二空程之后,第二驱动面12接触第二从动面22。在这个过程中,第二凸台15抵接第二止挡件7的第二主体71,克服第二弹性件9施加的弹性偏压力而驱动第二止挡件7沿第二方向从锁定位置旋转至解锁位置,从而第二止挡部72不再阻挡突出部25的移动。
在第一驱动件1继续沿第二方向旋转至第二位置时,第一驱动件1驱动第二驱动件2沿第二方向从双分位置旋转至第二电源接通位置,使得双电源转换开关从双分状态切换到第二电源接通状态。在这个过程中,第二凸台15在前面一阶段始终克服第二弹性件9施加的弹性偏压力而将第二止挡件7保持在解锁位置,使得第二驱动件2能够跟随第一驱动件1沿第二方向旋转;第二凸台15在后面一阶段不再抵接第二止挡件7的第二主体71,第二止挡件7在第二弹性件9的作用下回到其锁定位置。由于第二止挡件7的第二主体71和第二止挡部72均不在第二驱动件2的突出部25的移动路径上,因此第二驱动件2能够在第一驱动件1的驱动下旋转至第二电源接通位置。
在第一驱动件1沿第一方向从第二位置旋转第三空程之后,第一驱动面11接触第一从动面21。类似地,在这个过程中,第二凸台15抵接第二止挡件7的第二主体71,克服第二弹性件9施加的弹性偏压力而驱动第二止挡件7沿第二方向从锁定位置旋转至解锁位置,从而不再阻挡突出部25的移动。
在第一驱动件1继续沿第一方向旋转至初始位置时,第一驱动件1驱动第二驱动件2沿第一方向从第二电源接通位置旋转至双分位置,使得双电源转换开关从第二电源接通状态切换到双分状态。在这个过程中,第一驱动件1旋转至图7中水平方向设置的初始位置即不再移动。在初始位置,第二凸台15不再抵接第二止挡件7的第二主体71,使得第二止挡件7在第二弹性件9的作用下回到其锁定位置。此外,在第一驱动件1旋转至初始位置后,由于第一驱动件1提供的动力,第二驱动件2继续沿第一方向移动,但由于第一止挡件6的第一止挡部6以及第二止挡件7的第二止挡部72在两个方向上的止挡,第二驱动件2会在第一止挡部6与第二止挡部72之间弹跳直至完全保持在双分位置。
如图3至4所示,第一空程为初始位置时的第一驱动面11行进至与第一从动面21接触的过程中的旋转的角度,第二空程为初始位置时的第二驱动面11行进至与第二从动面21接触的过程中的旋转角度,第一空程和第二空程可以具有相同的旋转角度。如图5至6所示,第三空程为第一位置时的第二驱动面12行进至与第二从动面22接触的过程中的旋转角度,或者是第二位置时的第一驱动面11行进至与第一从动面21接触的过程中的旋转角度。
通过上述结构实现的第一驱动件的初始空程旋转,本公开的操作机构可以快速可靠地得到稳定的中间双分状态,并且可以可靠地从中间双分状态转换到第一电源接通状态或第二电源接通状态。此外,本公开的操作机构结构简单、成本低廉。
上述披露的各技术特征并不限于已披露的与其它特征的组合,本领域技术人员还可根据公开目的进行各技术特征之间的其它组合,以实现本公开之目的为准。
Claims (15)
1.一种用于双电源转换开关的操作机构,所述操作机构用于驱动所述双电源转换开关的分断单元,使得所述双电源转换开关能够在双分状态、第一电源接通状态和第二电源接通状态之间转换,其特征在于,所述操作机构包括:
旋转轴(3),沿旋转轴线(A)设置于所述双电源转换开关的壳体上;
第一驱动件(1),设置于所述旋转轴(3)上且能够绕所述旋转轴(3)在彼此相反的第一方向和第二方向上旋转;
第二驱动件(2),设置于所述旋转轴(3)上,连接至所述分断单元,且能够在所述第一驱动件(1)的驱动下绕所述旋转轴(3)在双分位置、第一电源接通位置、以及第二电源接通位置之间旋转;
止挡件,设置于所述壳体的机架(4)上且能够在所述第一驱动件(1)的驱动下在锁定位置与解锁位置之间移动,其中,在锁定位置,所述止挡件将所述第二驱动件(2)保持在双分位置附近;在解锁位置,所述止挡件不阻挡所述第二驱动件(2);以及
弹性件,设置于所述止挡件与所述机架(4)之间且将所述止挡件弹性偏压至所述锁定位置,
其中,所述第一驱动件(1)在旋转一空程之后驱动所述第二驱动件(2)旋转,所述第二驱动件(2)进而驱动所述分断单元切换所述双电源转换开关的状态;以及
其中,所述第一驱动件(1)在旋转所述空程时驱动所述止挡件从锁定位置移动至解锁位置。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操作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操作机构还包括驱动杆(5),所述驱动杆(5)设置于所述第二驱动件(2)上,以及所述第二驱动件(2)通过所述驱动杆(5)连接至所述分断单元。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操作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止挡件包括可旋转地设置于所述机架(4)上且关于彼此镜像设置的第一止挡件(6)和第二止挡件(7),所述弹性件包括第一弹性件(8)和第二弹性件(9),所述第一弹性件(8)对所述第一止挡件(6)施加弹性偏压力,所述第二弹性件(9)对所述第二止挡件(7)施加弹性偏压力,
其中,所述第一止挡件(6)和第二止挡件(7)在位于锁定位置时阻止所述第二驱动件(2)从双分位置旋转至第一电源接通位置或第二电源接通位置。
4.如权利要求1至3中任一项所述的操作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驱动件(1)包括第一驱动面(11)和第二驱动面(12),所述第二驱动件(2)包括能够与所述第一驱动面(11)配合的第一从动面(21)以及能够与所述第二驱动面(12)配合的第二从动面(22)。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操作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驱动件(1)包括第一主体(13)以及设置于所述第一主体(13)上且沿着垂直于所述旋转轴线的径向方向延伸的第一凸台(14),所述第一凸台(14)的两个侧面形成所述第一驱动面(11)和第二驱动面(12)。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操作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驱动件(2)包括第二主体(23)以及设置于所述第二主体(23)上且沿着所述径向方向延伸的凹部(24),所述凹部(24)的两个侧面形成所述第一从动面(21)和第二从动面(22),其中,所述第一凸台(14)插入所述凹部(24)中。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操作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驱动件(1)还包括设置于所述第一主体(13)上的第二凸台(15),所述第二凸台(15)沿着所述径向方向延伸且在所述第一凸台(14)之外,并且沿着所述旋转轴线的方向位于所述第一主体(13)与所述第一凸台(14)之间,
其中,所述第二凸台(15)能够驱动所述第一止挡件(6)和第二止挡件(7)分别在锁定位置与解锁位置之间移动。
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操作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驱动件(2)还包括设置于所述第二主体(23)上的突出部(25),所述突出部(25)沿着所述径向方向延伸且在所述凹部(24)之外,
其中,所述第一止挡件(6)和第二止挡件(7)能够止挡所述突出部(25)的移动。
9.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操作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止挡件(6)包括第一主体(61)以及沿所述旋转轴线的方向从所述第一主体(61)朝向所述突出部(25)延伸的第一止挡部(62),所述第二止挡件(7)包括第二主体(71)以及沿所述旋转轴线的方向从所述第二主体(71)朝向所述突出部(25)延伸的第二止挡部(72),
其中,所述第一止挡部(62)和第二止挡部(72)用于止挡所述突出部(25)的移动。
10.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操作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驱动件(1)能够绕所述旋转轴在初始位置、第一位置、以及第二位置之间旋转,
其中,在所述第一驱动件(1)沿第一方向从初始位置旋转第一空程之后,所述第一驱动面(11)接触所述第一从动面(21),并且在所述第一驱动件(1)继续沿第一方向旋转至第一位置时,所述第一驱动件(1)驱动所述第二驱动件(2)沿第一方向从双分位置旋转至第一电源接通位置,使得所述双电源转换开关从双分状态切换到第一电源接通状态;以及
其中,在所述第一驱动件(1)沿第二方向从初始位置旋转第二空程之后,所述第二驱动面(12)接触所述第二从动面(22),并且在所述第一驱动件(1)继续沿第二方向旋转至第二位置时,所述第一驱动件(1)驱动所述第二驱动件(2)沿第二方向从双分位置旋转至第二电源接通位置,使得所述双电源转换开关从双分状态切换到第二电源接通状态。
11.如权利要求10所述的操作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空程与所述第二空程具有相同的旋转角度。
12.如权利要求10所述的操作机构,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第一驱动件(1)沿第二方向从第一位置旋转第三空程之后,所述第二驱动面(12)接触所述第二从动面(22),并且在所述第一驱动件(1)继续沿第二方向旋转至初始位置时,所述第一驱动件(1)驱动所述第二驱动件(2)沿第二方向从第一电源接通位置旋转至双分位置,使得所述双电源转换开关从第一电源接通状态切换到双分状态;以及
在所述第一驱动件(1)沿第一方向从第二位置旋转第三空程之后,所述第一驱动面(11)接触所述第一从动面(21),并且在所述第一驱动件(1)继续沿第一方向旋转至初始位置时,所述第一驱动件(1)驱动所述第二驱动件(2)沿第一方向从第二电源接通位置旋转至双分位置,使得所述双电源转换开关从第二电源接通状态切换到双分状态。
13.如权利要求12所述的操作机构,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第一驱动件(1)沿第一方向从初始位置旋转第一空程或沿第二方向从第一位置旋转第三空程时,所述第二凸台(15)驱动所述第一止挡件(6)沿第一方向从锁定位置旋转至解锁位置。
14.如权利要求12所述的操作机构,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第一驱动件(1)沿第二方向从初始位置旋转第二空程或沿第一方向从第二位置旋转第三空程时,所述第二凸台(15)驱动所述第二止挡件(7)沿第二方向从锁定位置旋转至解锁位置。
15.一种双电源转换开关,包括如权利要求中1至14中任一项所述的操作机构。
Priority Applications (3)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210273079.XA CN116798788A (zh) | 2022-03-18 | 2022-03-18 | 用于双电源转换开关的操作机构和双电源转换开关 |
EP23305368.5A EP4261863A1 (en) | 2022-03-18 | 2023-03-17 | Operation mechanism for dual-power switch and dual-power switch |
AU2023201723A AU2023201723B2 (en) | 2022-03-18 | 2023-03-20 | Operation mechanism for dual-power switch and dual-power switch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210273079.XA CN116798788A (zh) | 2022-03-18 | 2022-03-18 | 用于双电源转换开关的操作机构和双电源转换开关 |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16798788A true CN116798788A (zh) | 2023-09-22 |
Family
ID=8579198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2210273079.XA Pending CN116798788A (zh) | 2022-03-18 | 2022-03-18 | 用于双电源转换开关的操作机构和双电源转换开关 |
Country Status (3)
Country | Link |
---|---|
EP (1) | EP4261863A1 (zh) |
CN (1) | CN116798788A (zh) |
AU (1) | AU2023201723B2 (zh) |
Family Cites Families (4)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DE2143285A1 (de) | 1971-08-30 | 1973-03-15 | Fouquet Werk Frauz & Planck | Rundstrickmaschine mit zwei nadelreihen und verfahren zur herstellung doppelseitiger noppen und buntmusterungen |
CN204332749U (zh) * | 2014-12-22 | 2015-05-13 | 施耐德万高(天津)电气设备有限公司 | 开关电器触头机构的双片式动触头组 |
CN106887356B (zh) * | 2015-12-16 | 2019-08-13 | Asco电力技术公司 | 用于电源开关的传动装置及包括该传动装置的电源开关 |
CN113838694A (zh) * | 2020-06-24 | 2021-12-24 | 施耐德电器工业公司 | 用于双电源转换开关的操作机构和双电源转换开关 |
-
2022
- 2022-03-18 CN CN202210273079.XA patent/CN116798788A/zh active Pending
-
2023
- 2023-03-17 EP EP23305368.5A patent/EP4261863A1/en active Pending
- 2023-03-20 AU AU2023201723A patent/AU2023201723B2/en active Active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AU2023201723B2 (en) | 2024-03-28 |
EP4261863A1 (en) | 2023-10-18 |
AU2023201723A1 (en) | 2023-10-05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JPH03163722A (ja) | 動力源切り替え装置 | |
CN213025884U (zh) | 用于双电源转换开关的操作机构和双电源转换开关 | |
CN116798788A (zh) | 用于双电源转换开关的操作机构和双电源转换开关 | |
US6870113B2 (en) | Latching mechanism for locking a spring energy store | |
US6320143B1 (en) | Slider linkage for double throw safety switches | |
US3974348A (en) | Reversing switch controlled by a safety lock having a cylindrical barrel | |
CN211858440U (zh) | 一种双电源转换开关 | |
CN109859965A (zh) | 双电源自动转换开关及其电磁驱动机构 | |
CN212625229U (zh) | 电磁驱动机构和双电源转换开关 | |
CN209843545U (zh) | 转换开关装置 | |
CN114464489B (zh) | 操作机构、开关、电子设备及供电系统 | |
CN111403203B (zh) | 转换开关装置 | |
CN209401514U (zh) | 自动转换开关设备的机械联锁装置和自动转换开关设备 | |
CN210039974U (zh) | 用于双电源转换开关的快速转换装置及双电源转换开关 | |
JP4339667B2 (ja) | 三位置開閉器の操作機構 | |
CN109545594B (zh) | 一种转换开关 | |
CN215644171U (zh) | 用于双电源开关的中性线重叠转换系统和双电源开关 | |
CN113838695A (zh) | 操作机构、并联式机构以及双电源转换开关 | |
CN212365784U (zh) | 一种双电源联动锁定装置及双电源自动转换开关 | |
JP7460142B2 (ja) | レバー装置用ディテント機構及びそのディテント方法 | |
CN220138155U (zh) | 双电源转换开关及其操作机构 | |
CN113562073B (zh) | 一种锁止机构、转向系统和车辆 | |
CN115579254B (zh) | 双电源转换开关 | |
CN113035618B (zh) | 通过两次按压实现通电或断电的安全开关及其操作方法 | |
WO2024218856A1 (ja) | 開閉装置の操作機構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