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6791622A - 一种受限空间下基坑支护装置及其支护方法 - Google Patents

一种受限空间下基坑支护装置及其支护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6791622A
CN116791622A CN202310559983.1A CN202310559983A CN116791622A CN 116791622 A CN116791622 A CN 116791622A CN 202310559983 A CN202310559983 A CN 202310559983A CN 116791622 A CN116791622 A CN 116791622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foundation pit
adjusting
support
supporting
support plat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310559983.1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黄金坤
路希鑫
张首锋
王申杰
陈世富
孙则树
程安春
曹子俊
南勃
魏鹏飞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China MCC17 Group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China MCC17 Group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China MCC17 Group Co Ltd filed Critical China MCC17 Group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310559983.1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6791622A/zh
Publication of CN116791622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6791622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Classifications

    • EFIXED CONSTRUCTIONS
    • E02HYDRAULIC ENGINEERING; FOUNDATIONS; SOIL SHIFTING
    • E02DFOUNDATIONS; EXCAVATIONS; EMBANKMENTS; UNDERGROUND OR UNDERWATER STRUCTURES
    • E02D17/00Excavations; Bordering of excavations; Making embankments
    • E02D17/02Foundation pits
    • E02D17/04Bordering surfacing or stiffening the sides of foundation pits
    • EFIXED CONSTRUCTIONS
    • E02HYDRAULIC ENGINEERING; FOUNDATIONS; SOIL SHIFTING
    • E02DFOUNDATIONS; EXCAVATIONS; EMBANKMENTS; UNDERGROUND OR UNDERWATER STRUCTURES
    • E02D5/00Bulkheads, piles, or other structural elements specially adapted to foundation engineering
    • E02D5/74Means for anchoring structural elements or bulkheads
    • EFIXED CONSTRUCTIONS
    • E02HYDRAULIC ENGINEERING; FOUNDATIONS; SOIL SHIFTING
    • E02DFOUNDATIONS; EXCAVATIONS; EMBANKMENTS; UNDERGROUND OR UNDERWATER STRUCTURES
    • E02D5/00Bulkheads, piles, or other structural elements specially adapted to foundation engineering
    • E02D5/74Means for anchoring structural elements or bulkheads
    • E02D5/76Anchorings for bulkheads or sections thereof in as much as specially adapted therefor
    • E02D5/765Anchorings for bulkheads or sections thereof in as much as specially adapted therefor removable
    • EFIXED CONSTRUCTIONS
    • E02HYDRAULIC ENGINEERING; FOUNDATIONS; SOIL SHIFTING
    • E02DFOUNDATIONS; EXCAVATIONS; EMBANKMENTS; UNDERGROUND OR UNDERWATER STRUCTURES
    • E02D2220/00Temporary installations or constructions
    • EFIXED CONSTRUCTIONS
    • E02HYDRAULIC ENGINEERING; FOUNDATIONS; SOIL SHIFTING
    • E02DFOUNDATIONS; EXCAVATIONS; EMBANKMENTS; UNDERGROUND OR UNDERWATER STRUCTURES
    • E02D2600/00Miscellaneous
    • E02D2600/20Miscellaneous comprising details of connection between elements
    • EFIXED CONSTRUCTIONS
    • E02HYDRAULIC ENGINEERING; FOUNDATIONS; SOIL SHIFTING
    • E02DFOUNDATIONS; EXCAVATIONS; EMBANKMENTS; UNDERGROUND OR UNDERWATER STRUCTURES
    • E02D2600/00Miscellaneous
    • E02D2600/30Miscellaneous comprising anchoring details
    • EFIXED CONSTRUCTIONS
    • E02HYDRAULIC ENGINEERING; FOUNDATIONS; SOIL SHIFTING
    • E02DFOUNDATIONS; EXCAVATIONS; EMBANKMENTS; UNDERGROUND OR UNDERWATER STRUCTURES
    • E02D2600/00Miscellaneous
    • E02D2600/40Miscellaneous comprising stabilising element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Structural Engineering (AREA)
  • Mining & Mineral Resources (AREA)
  • Life Sciences & Earth Sciences (AREA)
  • General Life Sciences & Earth Sciences (AREA)
  • Paleontology (AREA)
  • Civil Engineering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Placing Or Removing Of Piles Or Sheet Piles, Or Accessories Thereof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受限空间下基坑支护装置及其支护方法,属于基坑支护技术领域。它包括支护板,支护板沿着基坑孔壁周向方向设置多组,均可转动设于支撑基座上,支护板板面竖直且与支撑基座的转动连接轴平行布置,支护板与支撑基座之间设置有微调机构,以调节支护板与支撑基座的间距,实现支护板与坑壁的结合,可适时进行支护板与基坑内壁的支护强度的调整。同时,多组支护板之间设有间距调节机构,在实际对基坑支护时,通过间距调节机构可调节支护板之间的间距,以适时调整对基坑内壁的支护面积,提高支护装置的通用性,本发明的支护装置可随着围土的变化而进行支护的调整,有效避免了围土坍塌等问题。

Description

一种受限空间下基坑支护装置及其支护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基坑支护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受限空间下基坑支护装置及其支护方法。
背景技术
深基坑工程介入到了从古至今的所有施工工程中。地下停车厂、地下室、地下地铁站、地下人防工程等大量地下结构建筑逐渐兴起,我们必须要发展和完善深基坑施工工程,这对于保障工程质量和安全具有重要的意义,深基坑施工对于超高层建筑和大型施工的重要性是不言而喻的,而深基坑技术则是深基坑施工安全作业赖以生存的依据。
所谓受限基坑是指,基坑周边由于已有的建筑物,导致基坑在支护的过程中,无法按照传统的基坑支护方式进行支撑,传统的基坑支护存在多种形式,有波纹板支撑法,浇筑柱支撑法等支撑方式。传统的基坑支护方式支护效果好,然而,在实际支护时,周边一般无其他障碍物,因此在进行明挖或者钻孔作业时,方便大型挖掘或者钻孔设备进入,以按照传统的支护方法进行支护,然而当针对于受限空间作业时,一般很难按照传统的支护方式进行支护,进而导致基坑支护作业时效率低下,而且首先空间的基坑在实际支护时,首先与已有的建筑物、设备、水源、道路等因素影响,基坑的围土存在突变的情况,很容易出现空穴等问题,进而造成基坑出现坍塌或者漏水的趋势,因此,采用传统的基坑支护方式进行支护作业时,也很难随着围土的变化而进行调整,传统的基坑支护方式也不适合受限空间的基坑壁进行支护。
发明内容
1.要解决的问题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受限空间下基坑支护装置及其支护方法,可以随着围土的变化及时调整支护强度和支护面积,避免了围土坍塌等问题,不仅解决了受限空间下支护施工难度高、效率低的问题,而且相较于传统的支护结构,显著提高了支护效果。
2.技术方案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发明所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受限空间下基坑支护装置,包括支护板和支撑基座,所述支护板沿着基坑的孔壁周向方向设置多组,所述支护板转动式设置在支撑基座上,所述支护板板面竖直且与支撑基座的转动连接轴平行布置,在支护板与支撑基座之间设置有微调机构,所述微调机构用于调节支护板与支撑基座之间的间距,多组支护板之间设置有间距调节机构,间距调节机构用于调节支护板之间的间距。
作为本发明的进一步改进,本发明中所述支撑基座整体呈框架状构造,所述支撑基座的周边设置有与基坑底部桩台进行固定的固定机构,所述固定机构上设置有高度调节单元,高度调节单元用以实施对支撑基座高度进行调节。
本发明中可根据实际需要设计不同数量的支护板,每个支护板的结构相同,与支护基座的安装方法也相同,本发明中为描述方便,以三个支护板为例进行详细说明,本发明中的支护板沿着支撑基座周向方向间隔设置三组,所述支护板内侧面设置有连接臂,所述连接臂与调节臂构成滑动连接,所述连接臂与调节臂沿着支护板与支撑基座的连线方向布置,所述微调机构用于驱动连接臂沿着调节臂长度方向滑动。
作为本发明的进一步改进,所述微调机构包括设置在支护板内侧的微调凸轮,所述微调凸轮的转动轮芯水平且轮缘与支护板的内侧板面抵靠,驱动单元驱动微调凸轮转动且连动支护板与支撑基座靠近或远离。
所述微调凸轮的转动轮芯转动式设置在微调机架上,所述微调机架固定在支撑基座上,所述驱动单元包括设置在微调凸轮的转动轴上的驱动板,所述驱动板的上下板面均设置有驱动拨辊,所述驱动拨辊的辊芯水平且辊身与驱动板的辊上下板面抵靠或远离,所述驱动拨辊的一端转动式设置在升降臂上,升降臂的上下移动,可以实施对驱动拨辊的上下驱动,从而带动驱动板连同轴及转动轮芯一起在竖直面上下转动,进而带动微调凸轮进行转动,以实现支护板水平向外或向内进行微调。
作为本发明的进一步改进,所述驱动轴杆竖直且与支护板与支撑基座的转动连接轴同轴布置,所述升降臂的一端设置有驱动螺母,所述驱动螺母与驱动轴杆构成丝杆螺母配合,所述驱动轴杆的下端与驱动液压马达连接,驱动液压马达转动带动驱动轴杆转动,通过丝杆螺母配合,驱动轴杆上的驱动螺母带动升降臂整体在竖直平面内上下移动,实现升降调节。
作为本发明的进一步改进,所述支护板的内侧壁设置有结合辊,所述结合辊辊芯与微调凸轮的转动轴心平行布置,所述微调凸轮的外轮缘与结合辊的辊身抵靠,所述支护板的内侧壁还设置有结合臂,所述微调凸轮的两侧轮面设置有缺口,所述缺口的轮廓与微调凸轮的外轮缘轮廓吻合,所述结合臂的延伸端延伸至缺口内且设置有结合滚珠,所述结合滚珠与缺口的内侧壁抵靠。
作为本发明的进一步改进,所述调节臂上设置有滑杆,所述滑杆沿着调节臂长度方向布置,所述滑杆与连接臂的一端构成滑动配合,所述滑杆的杆身上套设有复位弹簧,所述复位弹簧的两端与连接臂及调节臂的一端抵靠连接,所述调节臂的一端转动式设置在支撑轴上,所述支撑轴竖直且与驱动轴杆同心布置,所述支撑轴的两端固定在距离调节机架上。
作为本发明的进一步改进,所述间距调节机构包括设置在调节臂两侧的间距调节辊,所述间距调节辊辊身竖直布置,所述间距调节辊位于支撑基座两侧位置所在的支护板连接的调节臂两侧布置,所述间距调节辊的下端与间距调节机架固定,所述间距调节机架滑动设置在支撑基座上,所述支撑基座上设置有间距调节油缸,所述间距调节油缸水平且活塞杆端与间距调节机架连接。
作为本发明的进一步改进,所述距离调节机架滑动设置在调节滑杆上,所述调节滑杆水平且固定在支撑基座上,所述距离调节机架上设置有距离调节螺母,所述距离调节螺母与距离调节丝杆配合,所述距离调节丝杆与调节滑杆平行布置,所述距离调节丝杆的一端与距离调节液压马达连接。
作为本发明的进一步改进,相邻支护板之间设置有第一活动支护板及第二支护板,所述第一活动支护板及第二支护板的一侧分别与相邻支护板一侧铰接,所述第一活动支护板与第二支护板之间铰接,所述第一活动支护板及第二支护板两侧的铰接轴竖直且沿着支护板长度方向布置,所述支护板内侧面与连接臂的一端通过球形连接头连接为一体。
作为本发明的进一步改进,所述基坑底部桩台上设置有燕尾槽,所述支撑基座的下板面设置有结合凸台,所述结合凸台与燕尾槽构成卡接或分离配合。
作为本发明的进一步改进,所述结合凸台位于支撑基座的下板面设置有两组,两组结合凸台可滑动设于支撑基座的下板面,且两组结合凸台之间的间距可调,所述两组结合凸台之间设置有卡接楔块,所述卡接楔块驱动两组结合凸台远离且与燕尾槽卡紧。
作为本发明的进一步改进,所述高度调节单元包括设置在支撑基座两侧的高度调节楔块,所述高度调节楔块沿着支撑基座长度方向布置,所述高度调节楔块的斜面设置有高度调节滚轮,所述高度调节滚轮的轮架上设置有高度调节螺母,所述高度调节螺母与高度调节丝杆配合,高度调节丝杆的一端与高度调节液压马达连接。
其二,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受限空间基坑支护方法,通过采用上述的支护装置进行施工,很好地解决了受限空间下对基坑侧壁的支护作业,施工效率得到显著提高,具体的,包括如下步骤:
步骤一、将支护装置吊装至基坑内;
步骤二、将支撑基座固定于基坑底部,以形成稳固连接;
步骤三、预调节支撑基座与基坑侧壁的间距,支撑基座的高度;
步骤四、根据基坑侧壁围土实际突变状况,通过调整微调结构,实施支护板对基坑侧壁的支撑,同时,通过间距调节结构调整多个支护板之间的间距。
本发明相较于现有技术,具备以下有益效果:
采用本发明的支护装置及支护方法,实施对受限空间的基坑进行支护时,支护板沿着孔壁周向方向布置多组,实施对基坑坑壁的围合,通过微调机构,实现了支护板与坑壁的结合,可适时进行支护板与基坑内壁的支护强度的调整,在实际对基坑支护时,还通过间距调节机构调节支护板之间的间距,可适时的调整对基坑内壁的支护面积,增加该支护装置的通用性,该支护装置能够方便受限空间的基坑支护作业,降低了基坑施工作业的施工难度,提高了基坑施工效率,并且本发明的支护装置还可随着围土的变化而进行支护的调整,避免围土的坍塌等问题。
附图说明
图1是该受限空间基坑支护装置与基坑处在支护状态的平面示意图;
图2是受限空间基坑支护装置的平面示意图;
图3是受限空间基坑支护装置的第一种视角下的结构示意图;
图4是受限空间基坑支护装置的第二种视角下的结构示意图;
图5是受限空间基坑支护装置的第三种视角下的结构示意图;
图6是该受限空间基坑支护装置的仰视平面示意图;
图7是该受限空间基坑支护装置的第一种视角下的剖面结构示意图;
图8是该受限空间基坑支护装置的第二种视角下的剖面结构示意图;
图9是微调凸轮与支护板配合的第一种视角下的结构示意图;
图10是微调凸轮与支护板配合的第二种视角下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
100、支护板;110、连接臂;120、调节臂;121、滑杆;122、复位弹簧;123、支撑轴;130、结合辊;140、结合臂;141、结合滚珠;150、间距调节辊;151、间距调节机架;152、间距调节油缸;160、第一活动支护板;170、第二支护板;
200、支撑基座;210、结合凸台;220、卡接楔块;230、高度调节楔块;240、高度调节滚轮;241、高度调节螺母;242、高度调节丝杆;243、高度调节液压马达;
300、微调凸轮;301、缺口;310、微调机架;320、驱动板;330、驱动拨辊;340、升降臂;350、驱动轴杆;351、驱动液压马达;
400、距离调节机架;410、调节滑杆;420、距离调节螺母;430、距离调节丝杆;431、距离调节液压马达;
510、燕尾槽;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在下面的描述中阐述了很多具体细节以便于充分理解本发明,但是,本发明还可以采用不同于在此描述的其他方式来实施,因此,本发明并不限于下面公开说明书的具体实施例的限制。
需要说明的是,在本发明的描述中,术语“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发明和简化描述,并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所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发明的限制。
同时,在本发明的描述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设置”、“连接”、“固定”、“旋接”等术语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成一体;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或两个元件的相互作用关系,除非另有明确的限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发明中的具体含义。
此外,应当理解,为了便于描述,附图中所示出的各个部件的尺寸并不按照实际的比例关系绘制,例如某些层的厚度或宽度可以相对于其他层有所夸大。
实施例1
下面结合附图1至图10,对本发明的基坑支护装置作以下详尽的说明:
如图1和图2所示,本实施例的一种受限空间下基坑支护装置,包括支护板100和支撑基座200,所述支护板100沿着基坑的孔壁周向方向设置多组,可根据实际支护面积设置支护板100的数量。所述支护板100转动式设置在支撑基座200上。
所述支护板100板面竖直设置,并且与支撑基座200的转动连接轴平行布置,安装完成后,支护板100可在竖直平面内左右往复运动。所述支护板100与支撑基座200之间设置有微调机构,所述微调机构用于调节支护板100与支撑基座200之间的间距,多组支护板100之间设置有间距调节机构,间距调节机构用于调节支护板100之间的间距。
结合图3和图5,在实施对该受限空间基坑支护时,支护板100沿着孔壁周向方向布置多组,实施对基坑坑壁的围合,通过微调机构,实现支护板100与坑壁的结合,可适时进行支护板100与基坑内壁的支护强度的调整,在实际对基坑支护时,通过间距调节机构调节支护板100之间的间距,可适时的调整对基坑内壁的支护面积,增加该支护装置的通用性,该支护装置能够方便受限空间的基坑支护作业,降低基坑施工作业的施工难度,提高基坑施工效率,并且可随着围土的变化而进行支护的调整,避免围土的坍塌等问题。
支护时,由于受限基坑的开口大小不确定,为增加该支护装置的通用性,该支护板100设计多组,根据基坑的开口大小,调整支护板100之间的间距,待基坑坑壁清理完整后,通过多组支护板100与基坑的坑壁抵靠结合,进而可适应多种类型的受限基坑的内壁进行支护,提高基坑支护的便捷性及安全性。
随着基坑在实际作业时,由于基坑坑壁土压会随着水流、交通等外界因素造成的应力性释放,进而造成基坑出现塌陷等移位问题,对此,通过设置在该支护装置内的监测设备进行监测,实时调整支护板100与基坑坑壁的结合强度,以实施对基坑的可靠支护,以确保整个基坑的安全。
作为本实施例的另一种实施方式,为实施对支撑基坑200与基坑底部的可靠结合,如图3、图4及图6所示,所述支撑基座200整体呈框架状构造,所述支撑基座200的周边设置有与基坑底部桩台进行固定的固定机构,所述固定机构上设置有高度调节单元,高度调节单元实施对支撑基座200高度的调节。
采用固定机构实施支撑基座200与基坑底部桩台的结合,并且根据使用需求,实施对支撑基座200高度的调整,以实施对基坑的可靠支护。
更优化的,在实施对基坑坑壁支护时,通过监测设备监测基坑内土压的变化,而后适时对支护板100与支撑基座200之间的间距进行微调,未描述方便,本实施例中所述支护板100沿着支撑基座200周向方向间隔设置三组,每组包括一个支护板100,各支护板100的结构及安装方式均相同。
如图3-6及图7-8所示,所述支护板100内侧面设置有连接臂110,所述连接臂110与调节臂120构成滑动连接,所述连接臂110与安装在支撑基座200上的调节臂120沿着支护板100与支撑基座200的连线方向布置,所述微调机构用于驱动连接臂110沿着调节臂120长度方向滑动。通过微调机构驱动连接臂110沿着调节臂120的长度方向滑动,进而调节支护板100与支撑基座200之间的间距,进而可适时调节对基坑坑壁的支护强度。
作为本实施例的进一步优选,为实施对支护板100的驱动,以实施对支护板100与支撑基座200之间间距的调整,如图5及图6所示,所述的微调机构包括设置在支护板100内侧的微调凸轮300,所述微调凸轮300的转动轮芯水平且轮缘与支护板100的内侧板面抵靠,驱动单元驱动微调凸轮300转动,以连动支护板100与支撑基座200靠近或远离。
驱动单元驱动微调凸轮300转动的过程中,使得支护板100上的连接臂110沿着与调节臂120滑动,进而实施对支护板100与支撑基座200之间间距的调整,从而调节对基坑的支护强度。
如图5和图10所示,在实施对微调凸轮300转动的驱动时,所述微调凸轮300的转动轮芯转动式设置在微调机架310上,所述微调机架310固定在支撑基座200上,所述驱动单元包括设置在微调凸轮300的转动轴上的驱动板320,所述驱动板320的上下板面均设置有驱动拨辊330,所述驱动拨辊330的辊芯水平设置,且驱动拨辊330的辊身与驱动板320的辊上下板面抵靠或远离,所述驱动拨辊330的一端转动式设置在升降臂340上,升降臂340上下移动且实施对驱动拨辊330的上下驱动。
上述对微调凸轮300进行驱动时,通过驱动升降臂340的上下移动,使得驱动拨辊330实施对驱动板320的拨动,进而实施对微调凸轮300的拨动,以实施对支护板100上的连接臂110沿着与调节臂120滑动,进而实施对支护板100与支撑基座200之间间距的微调;
具体地,当升降臂340上移时,使得驱动拨辊330与驱动板320的下板面抵靠,进而实施对微调凸轮300一个方向的旋转,当升降臂340下移时,使得驱动拨辊330与驱动板320的上板面抵靠,实施对微调凸轮300翻转,以实施对支护板100与支撑基座200之间间距的变大或变小。
更优化的,如图4及图5所示,在实施对升降臂340的竖直升降驱动时,所述驱动轴杆350竖直且与支护板100与支撑基座200的转动连接轴同轴布置,所述升降臂340的一端设置有驱动螺母341,所述驱动螺母341与驱动轴杆350构成丝杆螺母配合,所述驱动轴杆350的下端与驱动液压马达351连接。
当实施对升降臂340的竖直升降驱动时,通过启动驱动液压马达351,实施对驱动轴杆350的转动,进而实施对升降臂340的竖直升降,以实施对微调凸轮300的驱动。
优选地,在实际应用时,为确保微调凸轮300对支护板100的可靠驱动,减少磨损,并且增强微调的准确性,达到无极调节的目的,所述支护板100的内侧壁设置有结合辊130,所述结合辊130辊芯与微调凸轮300的转动轴心平行布置,所述微调凸轮300的外轮缘与结合辊130的辊身抵靠,所述支护板100的内侧壁还设置有结合臂140,所述微调凸轮300的两侧轮面设置有缺口301,所述缺口301的轮廓与微调凸轮300的外轮缘轮廓吻合,所述结合臂140的延伸端延伸至缺口301内且设置有结合滚珠141,所述结合滚珠141与缺口301的内侧壁抵靠。
如图9和图10所示,采用微调凸轮300实施对支护板100的驱动时,使得微调凸轮300的辊缘与结合辊130抵靠,当微调凸轮300转动时,微调凸轮300的外轮缘与转轴之间的变化,实现对结合辊130的转动驱动,以实施对支护板100的微调,该微调凸轮300与结合辊130的结合方式,减少磨损的同时,还能实现对支护板100与支撑基座200之间间距的无极调整。
上述的结合滚珠141与缺口301的内侧壁抵靠,使得微调凸轮300与支护板100之间呈现活动结合的状态,微调凸轮300与支护板100之间呈现活动连接,以实现微调凸轮300与支护板100的同步动作。
作为本实施例的进一步优化,结合图6和图9-10,在实施所述调节臂120上设置有滑杆121,所述滑杆121沿着调节臂120长度方向布置,所述滑杆121与连接臂110的一端构成滑动配合,所述滑杆121的杆身上套设有复位弹簧122,所述复位弹簧122的两端与连接臂110及调节臂120的一端抵靠连接,所述调节臂120的一端转动式设置在支撑轴123上,所述支撑轴123竖直且与驱动轴杆350同心布置,所述支撑轴123的两端固定在距离调节机架400上。
上述的调节臂120与连接臂110之间通过滑杆121及复位弹簧122实现滑动支撑连接,以方便实施对调节臂120与连接臂110之间的长度进行调整,进而调节支护板100与支撑基座200之间间距的调整,以达到对不同情况下,基坑坑壁支护强度的调整。
更为具体地,如图5及图8所示,所述间距调节机构包括设置在调节臂120两侧的间距调节辊150,所述间距调节辊150辊身竖直布置,所述间距调节辊150位于支撑基座200两侧位置所在的支护板100连接的调节臂120两侧布置,所述间距调节辊150的下端与间距调节机架151固定,所述间距调节机架151滑动设置在支撑基座200上,所述支撑基座200上设置有间距调节油缸152,所述间距调节油缸152水平且活塞杆端与间距调节机架151连接。
在实施对三组支护板100之间间距调整时,在所述的支撑基座200两侧位置所在的支护板100上的调节臂120两侧布置有间距调节辊150,当实现对三组支护板100之间间距变大时,通过启动间距调节油缸152,使得间距调节辊150靠近调节臂120一端的转轴位置,进而可使得调节臂120之间的夹角变大,从而实施对三组支护板100之间间距的调整,使得三组支护板100之间间距变大,以使用更大面的基坑坑壁的支护,当实现对三组支护板100之间间距变小时,通过启动间距调节油缸152,使得间距调节辊150远离调节臂120一端的转轴位置,进而可使得调节臂120之间的夹角变小,从而实施对三组支护板100之间间距的调整,使得三组支护板100之间相互靠近,以实施对较小面积基坑坑壁的支护,达到适时调节的作用,使得该支护体系灵活度、适应性更高。
优选地,如图5所示,所述距离调节机架400滑动设置在调节滑杆410上,所述调节滑杆410水平且固定在支撑基座200上,所述距离调节机架400上设置有距离调节螺母420,所述距离调节螺母420与距离调节丝杆430配合,所述距离调节丝杆430与调节滑杆410平行布置,所述距离调节丝杆430的一端与距离调节液压马达431连接。
在实施对支护板100与基坑内壁结合之前,吊装设备将整个支护体系吊装至基坑的坑底位置,并且实现对基坑坑底上的桩台与支撑底座200的安装固定,而后通过启动距离调节液压马达431,使得三组支护板100与基坑的坑壁靠近,直至三组支护板100与基坑的坑壁抵靠,随着三组支护板100与基坑坑壁挤压他考,实施对基坑的初步支护,随着基坑的作业,当基坑的土压出现变化时,通过微调机构实施对三组支护板100与支撑底座200之间间距的调整,从而适时的实现对基坑的可靠支撑,避免基坑出现塌陷问题。
结合图5和图10,当支护板100之间的间距出现变化时,相邻支护板100之间设置有第一活动支护板160及第二支护板170,所述第一活动支护板160及第二支护板170的一侧分别与相邻支护板100一侧铰接,所述第一活动支护板160与第二支护板170之间铰接,所述第一活动支护板160及第二支护板170两侧的铰接轴竖直且沿着支护板100长度方向布置,所述支护板100内侧面与连接臂110的一端通过球形连接头连接为一体。
上述的第一活动支护板160及第二支护板170之间的连接,以及第一活动支护板160及第二支护板170与相邻支护板100之间的连接,可使得相邻支护板100形成一个整体面,以实施对基坑内壁的稳定支撑;
并且,如图9及图10所示,支护板100内侧面与连接臂110的一端通过球形连接头连接为一体,使得支护板100与连接臂110呈现活动的状态,支护板100与连接臂110的活动连接,使得支护板100能够适应不同斜度的基坑内壁的支护需求,以提高该支护体系的通用性。
如图1所示,为实现对支撑基座200与基坑底部桩台上的可靠连接,所述基坑底部桩台上设置有燕尾槽510,所述支撑基座200的下板面设置有结合凸台210,所述结合凸台210与燕尾槽510构成卡接或分离配合。
优选地,结合图3和图6,为适应该支撑体系能够方便的安装在基坑底部桩台上的燕尾槽510内,所述结合凸台210位于支撑基座200的下板面设置有两组,并且结合凸台210可相对支撑基座200下板面进行滑动,两组结合凸台210之间的间距可调。所述两组结合凸台210之间设置有卡接楔块220,所述卡接楔块220驱动两组结合凸台210远离且与燕尾槽510卡紧。
当两组结合凸台210卡入燕尾槽510内后,通过卡接楔块220卡入两组结合凸台210之间,进而使得两组结合凸台210之间的间距变大,并且使得两组结合凸台210与燕尾槽510的台阶位置卡接定位,从而实现支撑基座200与基坑底部桩台的稳定连接。
在实施对支撑基座200与基坑底部高度调整时,所述高度调节单元包括设置在支撑基座200两侧的高度调节楔块230,所述高度调节楔块230沿着支撑基座200长度方向布置,所述高度调节楔块230的斜面设置有高度调节滚轮240,所述高度调节滚轮240的轮架上设置有高度调节螺母241,所述高度调节螺母241与高度调节丝杆242配合,高度调节丝杆242的一端与高度调节液压马达243连接。
结合图1,本发明的一种受限空间下基坑支护方法,采用本发明的支护装置进行施工,包括如下步骤:
步骤一、将支护装置吊装至基坑内;
步骤二、将支撑基座200固定于基坑底部,以形成稳固连接;
步骤三、通过预调节支撑基座200与基坑侧壁的间距,支撑基座200的高度;
步骤四、根据基坑侧壁围土实际突变状况,通过调整微调结构,实施支护板100对基坑侧壁的支撑,同时,通过间距调节结构调整多个支护板100之间的间距。
施工时,基坑的受限区域主要是受山体、建筑物、水源地所限,因此针对受限区域的基坑在实施支撑时,无法按照上述非受限区域的基坑支撑进行施工,采用本发明的支护装置可以实现对受限区域的可拆卸式机械支撑,及非受限区域的防护墙支撑,能够有效实施对该基坑的围岩进行可靠的支撑,降低基坑施工作业的施工难度,提高基坑施工效率,并且方便后续的支护拆卸等作业。
以上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发明的技术方法而非限制,尽管参照较佳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了详细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可以对本发明的技术方法进行修改或等同替换,而不脱离本发明技术方法的精神和范围。

Claims (10)

1.一种受限空间下基坑支护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支护板(100)和支撑基座(200),所述支护板(100)沿着基坑的孔壁周向方向设置多组,所述支护板(100)转动式设置在支撑基座(200)上,所述支撑基座(200)固定于基坑底部;所述支护板(100)板面竖直且与支撑基座(200)的转动连接轴平行布置,所述支护板(100)与支撑基座(200)之间设置有微调机构,所述微调机构用于调节支护板(100)与支撑基座(200)之间的间距,多组支护板(100)之间设置有间距调节机构,间距调节机构用于调节支护板(100)之间的间距。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受限空间下基坑支护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固定机构和高度调节单元,所述固定机构设于支撑基座(200)的周边,并与基坑底部桩台进行连接,该高度调节单元设于固定机构上,用于对支撑基座(200)高度实施调节;
所述高度调节单元包括设置在支撑基座(200)两侧的高度调节楔块(230),所述高度调节楔块(230)沿着支撑基座(200)长度方向布置,所述高度调节楔块(230)的斜面设置有高度调节滚轮(240),所述高度调节滚轮(240)的轮架上设置有高度调节螺母(241),所述高度调节螺母(241)与高度调节丝杆(242)配合,高度调节丝杆(242)的一端与高度调节液压马达(243)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受限空间基坑支护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护板(100)内侧面设置有连接臂(110),所述连接臂(110)与安装在支撑基座(200)上的调节臂(120)构成滑动连接;所述微调机构包括设置在支护板(100)内侧的微调凸轮(300),所述微调凸轮(300)的转动轮芯水平且轮缘与支护板(100)的内侧板面抵靠,微调凸轮(300)的转动轮芯转动式设置在微调机架(310)上,微调机架(310)固定在支撑基座(200)上,且微调凸轮(300)的转动轴与驱动单元相连。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受限空间基坑支护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驱动单元包括设置在微调凸轮(300)的转动轴上的驱动板(320),所述驱动板(320)的上下板面均设置有驱动拨辊(330),所述驱动拨辊(330)的辊芯水平且辊身与驱动板(320)的上下板面相抵靠或远离,所述驱动拨辊(330)的一端转动式设置在升降臂(340)上,升降臂(340)通过驱动螺母(341)与驱动轴杆(350)相连,驱动轴杆(350)与驱动液压马达(351)输出轴连接。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受限空间基坑支护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护板(100)的内侧壁设置有结合辊(130),结合辊(130)的辊芯与微调凸轮(300)的转动轴心平行,结合辊(130)的辊身与微调凸轮(300)的外轮缘抵靠;
所述微调凸轮(300)的两侧轮面设置有缺口(301),所述缺口(301)的轮廓与微调凸轮(300)的外轮缘轮廓吻合,所述支护板(100)的内侧壁设置有结合臂(140),结合臂(140)的延伸端延伸至缺口(301)内,且延伸端与缺口(301)之间设有结合滚珠(141),所述结合滚珠(141)与缺口(301)的内侧壁抵靠。
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受限空间基坑支护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调节臂(120)上设置有滑杆(121),所述滑杆(121)沿着调节臂(120)长度方向布置,所述滑杆(121)与连接臂(110)的一端构成滑动配合,所述滑杆(121)的杆身上套设有复位弹簧(122),所述复位弹簧(122)的两端分别与连接臂(110)及调节臂(120)的一端抵靠连接;
所述调节臂(120)的一端转动式设置在支撑轴(123)上,所述支撑轴(123)竖直且与驱动轴杆(350)同心布置,所述支撑轴(123)的两端固定在距离调节机架(400)上。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受限空间基坑支护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间距调节机构包括设置在调节臂(120)两侧的间距调节辊(150),所述间距调节辊(150)辊身竖直布置,间距调节辊(150)的下端与间距调节机架(151)固定;
所述间距调节机架(151)滑动设置在支撑基座(200)上,所述支撑基座(200)上设置有间距调节油缸(152),所述间距调节油缸(152)水平且活塞杆端与间距调节机架(151)连接;
还包括距离调节机架(400),所述距离调节机架(400)滑动设置在调节滑杆(410)上,所述调节滑杆(410)水平且固定在支撑基座(200)上,所述距离调节机架(400)上设置有距离调节螺母(420),所述距离调节螺母(420)与距离调节丝杆(430)配合,所述距离调节丝杆(430)与调节滑杆(410)平行布置,所述距离调节丝杆(430)的一端与距离调节液压马达(431)连接。
8.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受限空间基坑支护装置,其特征在于:相邻支护板(100)之间设置有第一活动支护板(160)及第二支护板(170),所述第一活动支护板(160)及第二支护板(170)的一侧分别与相邻支护板(100)一侧铰接,所述第一活动支护板(160)与第二支护板(170)之间铰接,所述第一活动支护板(160)及第二支护板(170)两侧的铰接轴竖直且沿着支护板(100)长度方向布置,所述支护板(100)内侧面与连接臂(110)的一端通过球形连接头连接为一体;
所述基坑底部桩台上设置有燕尾槽(510),所述支撑基座(200)的下板面设置有结合凸台(210),所述结合凸台(210)与燕尾槽(510)构成卡接或分离配合。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受限空间基坑支护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结合凸台(210)位于支撑基座(200)的下板面设置有两组,两组结合凸台(210)与支撑基座(200)滑动连接,两组结合凸台(210)之间设置有卡接楔块(220),所述卡接楔块(220)驱动两组结合凸台(210)远离并与燕尾槽(510)卡紧。
10.一种受限空间基坑支护方法,其特征在于:采用如权利要求1-9中任一项所述的支护装置进行施工,包括如下步骤:
步骤一、将支护装置吊装至基坑内;
步骤二、将支撑基座(200)固定于基坑底部,以形成稳固连接;
步骤三、预调节支撑基座(200)与基坑侧壁的间距,支撑基座(200)的高度;
步骤四、根据基坑侧壁围土实际突变状况,通过调整微调结构,实施支护板(100)对基坑侧壁的支撑,同时,通过间距调节结构调整多个支护板(100)之间的间距。
CN202310559983.1A 2023-05-16 2023-05-16 一种受限空间下基坑支护装置及其支护方法 Pending CN116791622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10559983.1A CN116791622A (zh) 2023-05-16 2023-05-16 一种受限空间下基坑支护装置及其支护方法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10559983.1A CN116791622A (zh) 2023-05-16 2023-05-16 一种受限空间下基坑支护装置及其支护方法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6791622A true CN116791622A (zh) 2023-09-22

Family

ID=8803823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310559983.1A Pending CN116791622A (zh) 2023-05-16 2023-05-16 一种受限空间下基坑支护装置及其支护方法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6791622A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7468469A (zh) * 2023-12-27 2024-01-30 山东冠县美安复合材料有限公司 建筑物基坑支护结构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7468469A (zh) * 2023-12-27 2024-01-30 山东冠县美安复合材料有限公司 建筑物基坑支护结构
CN117468469B (zh) * 2023-12-27 2024-03-22 山东冠县美安复合材料有限公司 建筑物基坑支护结构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05894131U (zh) 一种建筑施工用混凝土破碎钻装置
CN116791622A (zh) 一种受限空间下基坑支护装置及其支护方法
CN212297516U (zh) 一种旋挖机用卷扬减速机
CN210340051U (zh) 一种建筑设备吊装装置
CN219189700U (zh) 叶片内表面错层打磨机器人的吸盘定位装置
CN115870687A (zh) 一种钢管的水平对接装置
CN214419139U (zh) 一种多功能脱模工具
CN214744682U (zh) 一种使用方便的建筑施工除尘设备
CN210918286U (zh) 一种无尘车间的彩钢板辅助安装装置
CN220679985U (zh) 一种自卸车液压油缸生产用万向摇臂钻床固定台
CN220201325U (zh) 一种机械设备生产用施工安装设备
CN220183775U (zh) 一种公路养护夯实设备
CN220646356U (zh) 一种油气隔离缸上的环形塞套
CN219343141U (zh) 一种房屋地基沉降修补装置
CN215947801U (zh) 一种工程用混凝土振捣装置
CN218640705U (zh) 一种换电平台
CN212863901U (zh) 一种电厂锅炉维修用起吊架
CN220521950U (zh) 一种新型混凝土制备浇筑钢模板
CN220618173U (zh) 一种机电设备维修用吊运装置
CN212388918U (zh) 一种升降式自稳建筑设备
CN219034613U (zh) 一种高速公路桥梁施工打桩装置
CN211520951U (zh) 一种新型自动玻璃下片机
CN221042581U (zh) 一种电机安装找正的工具
CN219240206U (zh) 一种农村建筑用施工机具
CN217399608U (zh) 一种道路桥梁施工用地基夯实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