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6788814A - 传送装置及物体传送方法 - Google Patents

传送装置及物体传送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6788814A
CN116788814A CN202310869104.5A CN202310869104A CN116788814A CN 116788814 A CN116788814 A CN 116788814A CN 202310869104 A CN202310869104 A CN 202310869104A CN 116788814 A CN116788814 A CN 116788814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module
conveyor belt
accommodating
support wheel
typ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310869104.5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李辽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Industrial and Commercial Bank of China Ltd ICBC
Original Assignee
Industrial and Commercial Bank of China Ltd ICBC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Industrial and Commercial Bank of China Ltd ICBC filed Critical Industrial and Commercial Bank of China Ltd ICBC
Priority to CN202310869104.5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6788814A/zh
Publication of CN116788814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6788814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Classification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5CONVEYING; PACKING; STORING; HANDLING THIN OR FILAMENTARY MATERIAL
    • B65GTRANSPORT OR STORAGE DEVICES, e.g. CONVEYORS FOR LOADING OR TIPPING, SHOP CONVEYOR SYSTEMS OR PNEUMATIC TUBE CONVEYORS
    • B65G47/00Article or material-handling devices associated with conveyors; Methods employing such devices
    • B65G47/52Devices for transferring articles or materials between conveyors i.e. discharging or feeding device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5CONVEYING; PACKING; STORING; HANDLING THIN OR FILAMENTARY MATERIAL
    • B65GTRANSPORT OR STORAGE DEVICES, e.g. CONVEYORS FOR LOADING OR TIPPING, SHOP CONVEYOR SYSTEMS OR PNEUMATIC TUBE CONVEYORS
    • B65G29/00Rotary conveyors, e.g. rotating discs, arms, star-wheels or cone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5CONVEYING; PACKING; STORING; HANDLING THIN OR FILAMENTARY MATERIAL
    • B65GTRANSPORT OR STORAGE DEVICES, e.g. CONVEYORS FOR LOADING OR TIPPING, SHOP CONVEYOR SYSTEMS OR PNEUMATIC TUBE CONVEYORS
    • B65G43/00Control devices, e.g. for safety, warning or fault-correcting
    • B65G43/08Control devices operated by article or material being fed, conveyed or discharged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5CONVEYING; PACKING; STORING; HANDLING THIN OR FILAMENTARY MATERIAL
    • B65GTRANSPORT OR STORAGE DEVICES, e.g. CONVEYORS FOR LOADING OR TIPPING, SHOP CONVEYOR SYSTEMS OR PNEUMATIC TUBE CONVEYORS
    • B65G2203/00Indexing code relating to control or detection of the articles or the load carriers during conveying
    • B65G2203/02Control or detection
    • B65G2203/0208Control or detection relating to the transported articles
    • B65G2203/0216Codes or marks on the article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5CONVEYING; PACKING; STORING; HANDLING THIN OR FILAMENTARY MATERIAL
    • B65GTRANSPORT OR STORAGE DEVICES, e.g. CONVEYORS FOR LOADING OR TIPPING, SHOP CONVEYOR SYSTEMS OR PNEUMATIC TUBE CONVEYORS
    • B65G2203/00Indexing code relating to control or detection of the articles or the load carriers during conveying
    • B65G2203/04Detection means
    • B65G2203/042Sensors
    • B65G2203/044Optical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Attitude Control For Articles On Conveyors (AREA)

Abstract

本申请涉及一种传送装置及物体传送方法,涉及传送带领域,可用于金融科技领域或其他相关领域。所述装置包括:至少两条传送带;转运轮,设置于两条传送带之间,转运轮包括支撑轮组及容纳模块,支撑轮组分别与两条传送带连接,支撑轮组包括第一支撑轮及第二支撑轮,容纳模块设置于第一支撑轮与第二支撑轮之间,第一支撑轮、容纳模块及第二支撑轮通过轴承连接;以及控制模块,用于控制容纳模块围绕轴承进行旋转,以使得在容纳模块旋转至与传送带对齐的位置时,待传送物体能够在传送带和容纳模块之间移动。采用本装置能够节省自助终端设备内部的空间。

Description

传送装置及物体传送方法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传送带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传送装置及物体传送方法。
背景技术
自助终端设备为节约空间,在内部通过传送带传递物品时通常会采用可折叠传送带,也即一种分为多段、每段间的夹角可调整、且末端可对齐不同物品处理装置的传送带。
然而,可折叠传送带的两段传送带只有近乎完全呈直线打开时才能确保物品安全通过,这样便导致自助终端设备中需要给传送带预留完全打开的空间;同时由于各个处理模块的位置不同,传送带还需要向各个方向打开,这进一步导致可折叠传送带需要占用更多空间,致使自助终端设备体积较大、空间利用率较低。
发明内容
基于此,有必要针对上述技术问题,提供一种传送装置及物体传送方法。
第一方面,本申请提供了一种传送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装置包括:
至少两条传送带;
转运轮,设置于两条所述传送带之间,所述转运轮包括支撑轮组及容纳模块,所述支撑轮组分别与两条所述传送带连接,所述支撑轮组包括第一支撑轮及第二支撑轮,所述容纳模块设置于所述第一支撑轮与所述第二支撑轮之间,所述第一支撑轮、所述容纳模块及所述第二支撑轮通过轴承连接;以及,
控制模块,用于控制所述容纳模块围绕所述轴承进行旋转,以使得在所述容纳模块旋转至与所述传送带对齐的位置时,待传送物体能够在所述传送带和所述容纳模块之间移动。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装置还包括物体识别模块,所述物体识别模块用于识别所述待传送物体的物体类型;
所述控制模块,还用于根据所述物体类型,控制位于末端的所述传送带与所述物体类型对应的物体处理装置对齐。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物体类型包括第一类型及第二类型,所述第一类型对应的物体尺寸与所述第二类型对应的物体尺寸不同,
所述容纳模块包括对应所述第一类型的第一容纳模块、及对应所述第二类型的第二容纳模块;
所述控制模块,还用于确定所述物体类型对应的目标容纳模块,并控制所述目标容纳模块围绕所述轴承进行旋转,以使得目标容纳模块与所述传送带对齐。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容纳模块及所述第二容纳模块上下叠放设置,或者沿所述轴承的方向并排设置。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物体识别模块与所述传送带之间设置有所述转运轮,所述物体识别模块包括推放模块,
所述推放模块,用于根据所述物体类型,将所述待传送物体推放至所述物体识别模块出口处的目标位置,所述目标位置与所述物体类型对应的目标容纳模块的入口位置对应,所述入口位置是所述目标容纳模块在旋转至与所述物体识别模块出口对齐的位置时、所述目标容纳模块的入口在所述物体识别模块出口处所处的位置。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支撑轮与所述传送带通过连接固定组件连接,所述连接固定组件一端与所述支撑轮滑动连接,另一端与所述传送带固定连接。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连接固定组件包括转动控制器及限位器,所述转动控制器,用于控制所述限位器与所述支撑轮的表面接触或脱离;
所述限位器,用于在所述限位器与所述支撑轮的表面接触时,固定所述支撑轮;
所述转动控制器,还用于在所述限位器与所述支撑轮的表面脱离时,带动所述传送带沿所述支撑轮的轮辋运动。
第二方面,本申请还提供了一种物体传送方法。所述方法应用于传送装置中的控制模块,包括:
控制容纳模块旋转,以使得所述容纳模块与第一传送带对齐;
在检测到待传送物体从所述第一传送带进入所述容纳模块的情况下,控制所述容纳模块旋转,以使得所述容纳模块与第二传送带对齐,所述待传送物体能够从所述容纳模块进入所述第二传送带,其中,所述待传送物体的传送方向为由所述第一传送带的方向至所述第二传送带的方向。
第三方面,本申请还提供了一种计算机设备。所述计算机设备包括存储器和处理器,所述存储器存储有计算机程序,所述处理器执行所述计算机程序时实现以上任一项方法。
第四方面,本申请还提供了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所述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其上存储有计算机程序,所述计算机程序被处理器执行时实现以上任一项方法。
第五方面,本申请还提供了一种计算机程序产品。所述计算机程序产品,包括计算机程序,该计算机程序被处理器执行时实现以上任一项方法。
上述传送装置及物体传送方法,在两段传送带之间设置转运轮,由控制模块带动转运轮中的容纳模块旋转,在容纳模块与传送带对齐时使得待传送物体在容纳模块和传送带之间移动;因此在两段传送带之间有夹角的情况下,也可以通过使容纳模块先后与两段传送带对齐在两段传送带之间传递物品,而无需在传送物品时使得传送带完全打开。因此可以节省自助终端设备内部的空间,精简自助终端设备的体积。
附图说明
图1为一个实施例中传送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一个实施例中传送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一个实施例中包括物体识别模块时传送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一个实施例中物体识别模块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一个实施例中容纳模块的结构示意图;
图6为一个实施例中第一容纳模块和第二容纳模块上下叠放的结构示意图;
图7为一个实施例中第一容纳模块和第二容纳模块并排设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8为一个实施例中物体识别模块和传送带通过转运轮连接的示意图;
图9为一个实施例中物体识别模块的结构示意图;
图10为一个实施例中连接固定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11为一个实施例中物体传送方法的流程示意图;
图12为一个实施例中对银行卡和存折进行预处理的流程示意图;
图13为一个实施例中对银行卡和存折进行传送的流程示意图;
图14为一个实施例中打印银行卡的流程示意图;
图15为一个实施例中计算机设备的内部结构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申请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申请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申请,并不用于限定本申请。
本文中为部件所编序号本身,例如“第一”、“第二”等,仅用于区分所描述的对象,不具有任何顺序或技术含义。而本申请所说“连接”、“联接”,如无特别说明,均包括直接和间接连接(联接)。在本申请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顺时针”、“逆时针”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申请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申请的限制。
在本申请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上”或“下”可以是第一和第二特征直接接触,或第一和第二特征通过中间媒介间接接触。而且,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上方”和“上面”可是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上方或斜上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高于第二特征。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下”、“下方”和“下面”可以是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下方或斜下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小于第二特征。
在一个实施例中,如图1、图2所示,提供了一种传送装置100,包括至少两条传送带1、转运轮2及控制模块3(图中未示出,其可以为计算机设备、智能手机设备或任意具有数据发送、接收及处理功能的设备,控制模块3可以安装于传送装置100内部,也可以安装于传送装置100外部)。
转运轮2设置于两条传送带1之间,包括支撑轮组210及容纳模块220,支撑轮组210分别与两条传送带1连接。支撑轮组210包括第一支撑轮211及第二支撑轮212,容纳模块220设置于第一支撑轮211与第二支撑轮212之间,且第一支撑轮211、容纳模块220与第二支撑轮212通过轴承连接。需要说明的是,在传送带1的总数量大于2的情况下,转运轮2应当设置在每两条相邻的传送带1之间。
其中,支撑轮组210可以通过第一支撑轮211及第二支撑轮212与传送带1连接。第一支撑轮211及第二支撑轮212均可以通过固定装置固定在传送带1的框架上,以使得支撑轮组210与传送带1之间的相对位置保持稳定。此外,考虑到在传送装置100应用于自助终端设备中时,可能存在需要将待传送物体传送到不同的物体处理装置、也即需要使得传送带1自由移动的需求,还可以通过滑动组件连接支撑轮组210和传送带1,以使得传送带1可以沿第一支撑轮211和第二支撑轮212的轮辋运动。
第一支撑轮211、容纳模块220和第二支撑轮212通过轴承连接。轴承可以与第一支撑轮211及第二支撑轮212固定连接,并穿过容纳模块220,以使得容纳模块220可以围绕轴承旋转;或者轴承也可以与容纳模块220之间固定连接,与第一支撑轮211及第二支撑轮212不固定连接,以使得控制模块3可以通过旋转轴承带动容纳模块220旋转。可以将轴承设置在第一支撑轮211和第二支撑轮212的轮辐中心,以使得容纳模块220在旋转时始终位于容纳模块220的内部。
控制模块3用于带动容纳模块220围绕轴承进行旋转,以使得容纳模块220能够与传送带1对齐,且在容纳模块220与传送带1对齐时,待传送物体能够在传送带1与容纳模块220之间移动。可以在容纳模块220内部设置电机,以使得控制模块3通过控制电机开启带动容纳模块220围绕轴承旋转。或者在轴承与第一支撑轮211和第二支撑轮212不固定连接的情况下,电机也可以设置在轴承与第一支撑轮211或第二支撑轮212的连接处,通过带动轴承旋转的方式带动容纳模块220围绕轴承旋转。
容纳模块220用于容纳待传送物体。容纳模块220可以在两端开口,以使得待传输物体能够从一端的入口进入容纳模块220,并从另一端的出口进入下一条传送带1,这样可以使得容纳模块220每次旋转较小的角度就能使得出口和下一条传送带1对齐,避免旋转角度过大可能导致的待传送物体滑落情况。或者容纳模块220也可以仅在一端开口,这样在待传送物体进入容纳模块220后,控制模块3将容纳模块220的入口旋转到与下一条传送带1对齐的位置,可以使得待传送物体离开容纳模块220。
容纳模块220中还可以设置有检测待传送物体是否已进入或离开容纳模块220的检测装置,其可以为重力传感器、光学传感器等能够检测容纳模块220中是否存在物体的传感器。检测装置与控制模块3进行通信,以使得在检测装置检测到待传送物体已经进入容纳模块220后,检测装置向控制模块3发送运动信号,控制模块3便可以将容纳模块220旋转至与下一条传送带1对齐的位置;以及在检测装置检测到待传送物体已经离开容纳模块220后,检测装置向控制模块3再次发送运动信号,控制模块3将容纳模块220旋转至与前一条传送带1对齐的位置,便于容纳模块220接收下一个需要传送的待传送物体。
在容纳模块220旋转至与传送带1对齐的位置时,控制模块3可以停止旋转容纳模块220,以使得容纳模块220和传送带1之间的相对位置不再发生变化,便于待传送物体在容纳模块和传送带1之间移动。由于待传送物体需要前往的物体处理装置的位置固定,因此在传送带1连接物体处理装置时,各传送带1所处的位置也是固定的,故而需要容纳模块220旋转到的角度也是固定的。控制模块3可以记录传送带1连接不同物体处理装置时,容纳模块220与传送带1对齐时需要旋转到的角度,进而根据传送带1当前连接的物体处理装置,确定需要将容纳模块220旋转到的角度;或者也可以在容纳模块220的入口处和出口处分别设置感应装置,感应装置在与物体接触、或感应到其一定范围内出现物体的情况下可以向控制模块3发送信号。在待传送物体进入容纳模块220之前,控制模块3接收来自容纳模块220入口处感应装置的信号;在待传送物体进入容纳模块220之后,控制模块3接收来自容纳模块220出口处感应装置的信号,以使得在容纳模块220旋转到和传送带1对齐的角度时,由于传送带1与感应装置接触,感应装置便可以检测到传送带1并相应向控制模块3发送信号,使得控制模块3停止旋转容纳模块220,允许待传送物体从入口进入容纳模块220,或者从出口离开容纳模块220。
为使得在传送带1坡度较大时,待传输物体也能够顺利在容纳模块220和传送带1之间移动,可以在容纳模块220中设置辅助传送装置。辅助传送装置可以是设置在容纳模块220底部、沿待传送物体的传送方向运动的传送带,或者也可以是设置在容纳模块220侧面、能够推放待传送物体的推放装置等,本申请实施例对此不作具体限定。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传送装置,在两段传送带之间设置转运轮,由控制模块带动转运轮中的容纳模块旋转,在容纳模块与传送带对齐时使得待传送物体在容纳模块和传送带之间移动;因此在两段传送带之间有夹角的情况下,也可以通过使容纳模块先后与两段传送带对齐在两段传送带之间传递物品,而无需在传送物品时使得传送带完全打开。因此可以节省自助终端设备内部的空间,精简自助终端设备的体积。
在一个实施例中,如图3所示,上述传送装置100还包括物体识别模块4,物体识别模块4用于识别待传送物体的物体类型。控制模块3还用于根据物体类型,控制位于末端的传送带1与物体类型对应的物体处理装置对齐。
本申请实施例中,待传送物体可能具有不同的物体类型,不同的物体类型可能需要被传送到不同的物体处理装置。例如在传送装置100应用于银行自助终端设备的情况下,用户的银行卡需要被传送至读取银行卡芯片读写装置进行处理,而用户的存折需要被传送至存折打印装置进行处理。由于不同物体处理装置的入口不同,故而控制模块3还需要根据物体识别模块4识别出的物体类型,控制位于末端的传送带1与物体类型对应的物体处理装置对齐。其中位于末端的传送带1指的是沿物体传送方向的最后一个传送带1。
物体识别模块4可以通过任意可以识别物体类型的装置实现,其具体可以取决于传送装置100需要传送的物体:例如若传送装置100需要传送的待传送物体均带有识别标识(例如芯片、二维码、条形码等),则物体识别模块4可以包括识别标识扫描模块,用于识别不同的物体类型。或者,如图4所示,在待传送物体不一定带有识别标识的情况下,物体识别模块4可以包括光学识别模块410,用于拍摄待传送物体的图像,并通过图像识别来识别物体类型。参照图4所示,该光学识别模块410进一步地还可以包括光补偿模块411和影像处理模块412。光补偿模块411可以设置在物体识别模块4的侧壁上,用于发出背景补偿光,使得影像处理模块412拍摄的图像更加清晰;影像处理模块412可以设置在物体识别模块4的顶部,用于拍摄待传送物体的图像并对图像进行识别。在待传送物体进入物体识别模块4后,光补偿模块411开启,影像处理模块412拍摄待传送物体的图像、识别图像并确定待传送物体的物体类型。影像处理模块412可以进一步地与控制模块3进行通信,以使得控制模块3能够接受待传送物体的物体类型,并相应地控制位于末端的传送带1与物体类型对应的物体处理装置对齐。
控制模块3可以直接通过牵引位于末端的传送带1,使得该传送带1与物体处理装置对齐;或者也可以预先计算出位于末端的传送带1和不同物体处理装置对齐时不同传送带1需要处于的位置,并将上述信息存储于控制模块3中。控制模块3进而可以控制各传送带1运动至其需要处于的位置(例如,可以通过使得传送带1和转运轮2滑动连接,并在连接处设置可以带动传送带1沿转运轮轮辋运动的电机来实现),以此使得位于末端的传送带1与物体处理装置对齐,本申请实施例对此不作具体限定。
需要说明的是,也可以在位于末端的传送带1和物体处理装置之间设置一个转运轮2,以使得在传送带1和物体处理装置的入口具有夹角的情况下,待传送物体能够顺利进入物体处理装置。该转运轮2可以与位于末端的传送带1固定连接,但与物体处理装置不固定连接,便于传送带1运动至不同的位置与不同的物体处理装置对齐。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传送装置,通过物体识别模块识别物体类型,进而通过控制模块控制传送带与物体类型对应的物体处理装置对齐,可以使得传送装置支持对需要前往不同物体处理装置的物体的传送。
在一个实施例中,物体类型包括第一类型及第二类型,第一类型对应的物体尺寸与第二类型对应的物体尺寸不同,容纳模块220包括对应第一类型的第一容纳模块221、及对应第二类型的第二容纳模块222。控制模块3还用于确定物体类型对应的目标容纳模块,并带动目标容纳模块围绕轴承进行旋转,以使得目标容纳模块与传送带1对齐。
本申请实施例中,为减少待传送物体在容纳模块220进行旋转时的滑动,可以根据待传送物体的物体尺寸,将待传送物体分为第一类型和第二类型,并分别设置能够容纳第一类型的第一容纳模块221和能够容纳第二类型的第二容纳模块222。其中第一类型对应的物体尺寸和第二类型对应的物体尺寸可以在物体高度上具有不同或物体宽度上具有不同。可以预先设置第一类型对应的物体尺寸区间和第二类型对应的物体尺寸区间,物体识别模块4进而可以根据拍摄的待传送物体的图像识别待传送物体的尺寸,进而根据待传送物体的尺寸属于的物体尺寸区间,确定待传送物体的物体类型为第一类型还是第二类型。
对应第一类型及第二类型的物体尺寸区别,第一容纳模块221和第二容纳模块222可以在内部尺寸上具有不同。例如在第一类型对应较高的物体、第二类型对应较矮的物体的情况下,第一容纳模块221内部的传送通道高度可以较高、第二容纳模块222内部的传送通道高度可以较矮。或者参照图5所示,也可以在第一容纳模块221和第二容纳模块222内部设置限位器223,以此达到限制传送通道尺寸的效果。图5为第一类型对应较宽的物体、第二类型对应较窄的物体的一个示例。
第一容纳模块221和第二容纳模块222可以设置在支撑轮组210内部的不同位置,控制模块3根据物体类型,确定需要将第一容纳模块221运送至与传送带1在待传送物体的传送方向上对齐的位置,还是将第二容纳模块222运送至与传送带1在待传送物体的传送方向上对齐的位置。可以在第一容纳模块221和第二容纳模块222中分别设置感应装置,感应装置可以和控制模块3通信,以使得控制模块3能够判断第一容纳模块221或第二容纳模块222是否已经与传送带1对齐。
示例性的,第一容纳模块221和第二容纳模块222可以并排设置在第一支撑轮211和第二支撑轮212中间,且第一容纳模块221和第二容纳模块222与轴承均滑动连接,以使得第一容纳模块221和第二容纳模块222可以沿轴承方向运动。控制模块3还可以包括带动第一容纳模块221和第二容纳模块222沿轴承方向运动的电机,在物体类型为第一类型时,控制模块3将第一容纳模块221运送至与传送带1在待传送物体的传送方向上对齐的位置,并旋转第一容纳模块221,令第一容纳模块221与传送带1对齐;在物体类型为第二类型时,控制模块3将第二容纳模块222运送至与传送带1在待传送物体的传送方向上对齐的位置,并旋转第二容纳模块222,令第二容纳模块222与传送带1对齐。或者也可以采用其他设置第一容纳模块221和第二容纳模块222的方式,使得控制模块3可以根据物体类型控制第一容纳模块221或第二容纳模块222与传送带1对齐,本申请实施例对此不作具体限定。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传送装置,将物体类型分为物体尺寸不同的第一类型和第二类型,并分别设置对应第一类型的第一容纳模块和对应第二类型的第二容纳模块,令控制模块控制物体类型对应的目标容纳模块与传送带对齐,可以使得尺寸不同的待传送物体通过尺寸不同的容纳模块进行传送,减少待传送物体在传送过程中的滑动。
在一个实施例中,第一容纳模块221及第二容纳模块222上下叠放设置,或者沿轴承的方向并排设置。
本申请实施例中,第一容纳模块221及第二容纳模块222既可以上下叠放设置,也可以沿轴承的方向并排设置。参照图6所示,为第一容纳模块221及第二容纳模块222上下叠放设置的示意图。上下叠放设置时,控制模块3控制第一容纳模块221及第二容纳模块222作为一个整体旋转。在控制模块3确定物体类型对应的目标容纳模块已经和传送带1对齐时,控制模块3停止旋转第一容纳模块221及第二容纳模块222。例如,如图6所示,其效果为处在上方的容纳模块是与传送带1对齐的容纳模块。故而在使用时,其效果相当于若当前处在上方的容纳模块是第一容纳模块221,且当前第一容纳模块221已经旋转至与传送带1对齐的位置,则在目标容纳模块是第一容纳模块221时,控制模块3无需旋转第一容纳模块221;而在目标容纳模块是第二容纳模块222时,控制模块3需要将第一容纳模块221及第二容纳模块222旋转180°,才能使得第二容纳模块222与传送带1对齐。
参照图7所示,为第一容纳模块221及第二容纳模块222并排设置的示意图。并排设置时,可以参照前述实施例中的示例,使得第一容纳模块221及第二容纳模块222可以沿轴承运动;或者也可以使得第一容纳模块221及第二容纳模块222不沿轴承运动,在这种情况下,可以将第一容纳模块221及第二容纳模块222中间的隔板设置为可延长至容纳模块220之外、且延长部分可转动的隔板:在目标容纳模块是第一容纳模块221的情况下,隔板向第二容纳模块222的方向旋转,令第二容纳模块222的入口被隔板阻挡,传送带上的物体能够在隔板的引导下进入第一容纳模块221;在目标容纳模块是第二容纳模块222的情况下,隔板向第一容纳模块221的方向旋转,令第一容纳模块221的入口被隔板阻挡,传送带上的物体能够在隔板的引导下进入第二容纳模块222。或者可以使得每个转运轮2中第一容纳模块221及第二容纳模块222的排列顺序均相同(例如第一容纳模块221都位于左侧,第二容纳模块222都位于右侧),这样便相当于第一类型的待传送物体均会在传送装置100的左侧进行传送,第二类型的待传送物体均会在传送装置100的右侧进行传送,使得在不需要沿轴承移动第一容纳模块221及第二容纳模块222的情况下也能令传送装置100传送两种类型的待传送物体。
需要说明的是,在第一容纳模块221及第二容纳模块222并排设置时,第一容纳模块221及第二容纳模块222可以作为一个整体进行旋转,也可以分别旋转。也即控制模块3在带动某一容纳模块旋转时,另一容纳模块可以跟随旋转,或者也可以静止不动,本申请实施例对此不作具体限定。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传送装置,使得第一容纳模块和第二容纳模块上下叠放设置或并排设置,令控制模块控制物体类型对应的目标容纳模块与传送带对齐,可以使得尺寸不同的待传送物体通过尺寸不同的容纳模块进行传送,减少待传送物体在传送过程中的滑动。
在一个实施例中,如图8所示,物体识别模块4与传送带1之间设置有转运轮2,物体识别模块包括推放模块420,推放模块420用于根据物体类型,将待传送物体推放至物体识别模块4出口处的目标位置,目标位置与物体类型对应的目标容纳模块的入口位置对应,入口位置是目标容纳模块在旋转至与物体识别模块4出口对齐的位置时、容纳模块的入口在物体识别模块4出口处所处的位置。
本申请实施例中,物体识别模块4和传送带1之间也可以设置转运轮2。由于不同容纳模块的入口在物体识别模块4出口处所处的位置可能不同,故而可以在物体识别模块4中设置一个推放模块420,以使得推放模块420可以将待传送物体推放到其物体类型相应的目标容纳模块的入口处。示例性的,推放模块420可以设置在物体识别模块4的两侧及入口下方。
为使得待传送物体能够顺利进入目标容纳模块,还可以在物体识别模块4出口处设置辅助传送带组430,如图9所示。辅助传送带组430包括可伸缩支架431与多个传送带432,可伸缩支架431设置在每两个传送带之间,用于调整各传送带432的高度。此外还可以在图9中位于底部的传送带432两侧加装间距较宽的限位器433,在位于中部的传送带432两侧加装间距较窄的限位器433,以使得辅助传送带组430可以同时传送不同高度及不同宽度的待传送物体。
在不同物体类型对应不同高度的待传送物体时,可以通过可伸缩支架431调整两条传送带432之间的高度差,令不同高度的待传送物体均能通过传送带432进入目标容纳模块。在不同物体类型对应不同宽度的待传送物体时,可以在待传送物体宽度较窄时,将位于中部的传送带432调整至与光补偿模块411平齐的位置上,令待传送物体通过限位器较窄的传送带432进入目标容纳模块。在待传送物体宽度较宽时,将位于底部的传送带432调整至与光补偿模块411平齐的位置上,令待传送物体通过限位器较宽的传送带432进入目标容纳模块。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传送装置,在物体识别模块中设置推放模块,令推放模块将待传送物体推放到与其对应的目标容纳模块入口对应的位置上,可以使得在不同容纳模块的入口在物体识别模块出口处的位置不同时,使得传送装置支持对对应不同容纳模块的待传送物体的处理。
在一个实施例中,如图10所示,支撑轮220与传送带1通过连接固定组件5连接,连接固定组件5一端与支撑轮220滑动连接,另一端与传送带1固定连接。
本申请实施例中,可以通过使得支撑轮220与连接固定组件5滑动连接、同时使得连接固定组件5与传送带1固定连接的方式连接支撑轮220与传送带1,以使得在保持支撑轮200与传送带1相对位置稳定的同时,令传送带1可以通过连接固定组件5沿支撑轮220的轮辋滑动,支持传送带1运动至不同位置。
需要说明的是,连接固定组件5也可以通过轴承与传送带1活动连接,以使得传送带1还可以围绕轴承进行旋转,令传送带1可以与连接固定组件5之间呈不同夹角,便于在容纳模块220因受限于旋转角度原因无法与传送带1对齐时,通过调整传送带1的方式使得传送带1与容纳模块220对齐,还可以提高调整传送带1位置的灵活度。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传送装置,使得支撑轮通过连接固定组件与传送带连接,且支撑轮与连接固定组件滑动连接,可以使得传送带通过连接固定组件沿支撑轮轮辋运动,支持传送带运动至不同位置。
在一个实施例中,连接固定组件5包括转动控制器510及限位器520,转动控制器510用于控制限位器520与支撑轮220的表面接触或脱离。限位器520用于在限位器520与支撑轮220的表面接触时固定支撑轮220。转动控制器510还用于在限位器520与支撑轮220的表面脱离时,带动传送带1沿支撑轮220的轮辋运动。
本申请实施例中,可以通过转动控制器510来带动传送带1沿支撑轮220的轮辋运动。在转动控制器510将传送带1运动至目标位置后,转动控制器510还可以通过使得限位器520与支撑轮220的表面接触,固定传送带1与支撑轮220的相对位置。限位器520可以采用摩擦力较大的材料,以使得限位器520可以通过摩擦力固定支撑轮220。
如图10所示,限位器520可以分别设置在支撑轮220的轮辋两侧。可以在两个限位器520中间设置一伸缩杆521,并使得转动控制器510控制伸缩杆521伸长或缩短,以使得在伸缩杆521伸长时,限位器520和支撑轮220的表面脱离,以及在伸缩杆521缩短时,限位器520和支撑轮220的表面接触。
转动控制器510可以通过轮组511来带动传送带1沿支撑轮220的轮辋运动。轮组511与支撑轮220表面接触。为使得轮组511与支撑轮220更好地接触,还可以如图10所示,将支撑轮220的轮辋设置为工字型,以使得轮组511可以进入支撑轮220的轮辋内部,在固定的轨道中运行。在转动控制器510控制限位器520与支撑轮220表面脱离后,转动控制器510进而控制轮组511开始转动,以使得传送带1可以沿支撑轮220的轮辋运动至不同位置。转动控制器510还可以与控制模块3进行通信,以使得控制模块3可以控制转动控制器510在何时控制限位器520与支撑轮220表面脱离,并通过轮组511来控制传送带1沿支撑轮220的轮辋运动。控制模块3可以实时检测传送带1是否已经运动到了预定位置,并在传送带1运动至预定位置时向转动控制器510发送信号,转动控制器510进而停止转动轮组511,控制限位器520与支撑轮220表面接触,固定支撑轮220。
此外,连接固定组件5还可以包括如图10所示的固定器530。通过螺栓将固定器530与传送带1固定连接,可以实现连接固定组件5与传送带1的固定连接。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传送装置,在连接固定组件中设置转动控制器和限位器,以使得转动控制器通过控制限位器与支撑轮表面接触的方式固定支撑轮,并在控制限位器与支撑轮表面脱离时、带动传送带沿支撑轮轮辋运动,可以支持传送带运动至不同位置。
在一个实施例中,如图11所示,提供了一种物体传送方法,所述方法应用于前述任一实施例的传送装置中的控制模块。本实施例中,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1102,控制容纳模块旋转,以使得容纳模块与第一传送带对齐。
步骤1104,在检测到待传送物体从第一传送带进入容纳模块的情况下,控制容纳模块旋转,以使得容纳模块与第二传送带对齐,待传送物体能够从容纳模块进入第二传送带,其中,待传送物体的传送方向为由第一传送带的方向至第二传送带的方向。
本申请实施例中,控制模块通过控制容纳模块旋转,在两条传送带之间传送待传送物体。在待传送物体需要从第一传送带前往第二传送带时,控制模块首先在待传送物体进入传送装置之前,控制容纳模块旋转至与第一传送带对齐的位置,以使得待传送物体可以从第一传送带进入待传送物体。在检测到待传送物体进入容纳模块后(可以通过在容纳模块内部设置可以感应是否有物体进入的检测装置来实现),控制模块控制容纳模块旋转至与第二传送带对齐的位置,以使得待传送物体能够离开容纳模块进入第二传送带。在待传送物体离开容纳模块后,控制模块控制容纳装置恢复至与第一传送带对齐的位置,准备接收下一个待传送物体。其中,传送装置的具体结构以及每个模块的具体作用可参见前述实施例的描述,本申请实施例在此不再赘述。
下面以传送装置应用于银行的自助终端设备、且待传送物体包括两种银行凭证:银行卡和存折对上述过程进行说明。参照图12所示,为银行卡和存折进入物体识别模块时对待传送物体的预处理流程。由于银行卡对应的物体处理装置(读卡器)在对银行卡进行处理时,需要银行卡芯片面朝上,故而用户应当将银行卡芯片面朝上放置进物体识别模块。而存折对应的物体处理装置(存折打印机)在对存折进行处理时,需要存折打印页上还具有剩余的可打印空间,故而用户应当翻开存折还具有可打印空间的一页后再将存折放置进物体识别模块。物体识别模块可以通过光学识别模块对银行卡和存折进行识别。若针对银行卡识别到银行卡芯片,或针对存折识别到可打印空间,则判定银行卡和存折摆放正确,进入后续的传送流程。
参照图13所示,为传送装置根据待传送物体是银行卡还是存折,确定需要与哪一个物体处理模块对接的流程。在该示例中,容纳模块分为针对存折的第一容纳模块和针对银行卡的第二容纳模块,第一容纳模块中限位器的间距较大,第二容纳模块中限位器的间距较小,便于防止银行卡和存折在传送过程中滑落。其具体结构可以参照前述实施例中的图5。
光学识别模块通过拍摄到的图像识别待传送物体具体为银行卡还是存折(可以通过待传送物体的尺寸辅助判断,银行卡尺寸较小,存折尺寸较大),并将识别结果发送给控制模块。控制模块根据识别结果,控制位于末端的传送带和相应的物体处理模块对接(具体对接方式可参照前述实施例的相关描述),并在各传送带运动到位后,控制传送装置中每一个和待传送物体的物体类型对应的容纳模块都旋转到和其对应的第一传送带对齐的位置,再指示物体识别模块将待传送物体推送入第一条传送带。控制模块在检测到待传送物体进入容纳模块后,将容纳模块旋转到与其对应的第二传送带对齐的位置,以此类推,直至待传送物体离开最后一条传送带,进入其对应的物体处理模块为止。
在某些场景下,可能会存在需要在两个物体处理模块之间传送待传送物体,并从物体处理模块将待传送物体反向传送至物体识别模块,以使得用户可以取出待传送物体的需求。在此情况下,可以使得位于首端的传送带和物体识别模块不连接,以使得控制模块也可以带动位于首端的传送带与不同物体处理模块对齐。
图14为银行卡制作的一个示例。在需要制作并打印银行卡时,可以首先令位于末端的传送带连接卡箱,位于首端的传送带连接卡片读写模块,使得空白卡片可以从卡箱进入卡片读写模块。在卡片信息写入完成后,控制模块控制位于末端的传送带连接卡面打印机,全部传送带反向运行,令卡片可以从卡片读写模块进入卡面打印机。在卡面打印完成后,控制模块控制位于首端的传送带连接物体识别模块,全部传送带再次反向运行,令卡片可以从卡面打印机进入物体识别模块,用户进而可以从物体识别模块中取出打印完成的卡片。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物体传送方法,在两段传送带之间设置转运轮,由控制模块带动转运轮中的容纳模块旋转,在容纳模块与传送带对齐时使得待传送物体在容纳模块和传送带之间移动;因此在两段传送带之间有夹角的情况下,也可以通过使容纳模块先后与两段传送带对齐在两段传送带之间传递物品,而无需在传送物品时使得传送带完全打开。因此可以节省自助终端设备内部的空间,精简自助终端设备的体积。
应该理解的是,虽然如上所述的各实施例所涉及的流程图中的各个步骤按照箭头的指示依次显示,但是这些步骤并不是必然按照箭头指示的顺序依次执行。除非本文中有明确的说明,这些步骤的执行并没有严格的顺序限制,这些步骤可以以其它的顺序执行。而且,如上所述的各实施例所涉及的流程图中的至少一部分步骤可以包括多个步骤或者多个阶段,这些步骤或者阶段并不必然是在同一时刻执行完成,而是可以在不同的时刻执行,这些步骤或者阶段的执行顺序也不必然是依次进行,而是可以与其它步骤或者其它步骤中的步骤或者阶段的至少一部分轮流或者交替地执行。
在一个实施例中,提供了一种计算机设备,该计算机设备可以是服务器,其内部结构图可以如图15所示。该计算机设备包括通过系统总线连接的处理器、存储器和网络接口。其中,该计算机设备的处理器用于提供计算和控制能力。该计算机设备的存储器包括非易失性存储介质和内存储器。该非易失性存储介质存储有操作系统和计算机程序。该内存储器为非易失性存储介质中的操作系统和计算机程序的运行提供环境。该计算机设备的网络接口用于与外部的终端通过网络连接通信。该计算机程序被处理器执行时以实现一种物体传送方法。
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理解,图15中示出的结构,仅仅是与本申请方案相关的部分结构的框图,并不构成对本申请方案所应用于其上的计算机设备的限定,具体的计算机设备可以包括比图中所示更多或更少的部件,或者组合某些部件,或者具有不同的部件布置。
在一个实施例中,提供了一种计算机设备,包括存储器和处理器,存储器中存储有计算机程序,该处理器执行计算机程序时实现上述各方法实施例中的步骤。
在一个实施例中,提供了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其上存储有计算机程序,该计算机程序被处理器执行时实现上述各方法实施例中的步骤。
在一个实施例中,提供了一种计算机程序产品,包括计算机程序,该计算机程序被处理器执行时实现上述各方法实施例中的步骤。
需要说明的是,本申请所涉及的用户信息(包括但不限于用户设备信息、用户个人信息等)和数据(包括但不限于用于分析的数据、存储的数据、展示的数据等),均为经用户授权或者经过各方充分授权的信息和数据。
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可以理解实现上述实施例方法中的全部或部分流程,是可以通过计算机程序来指令相关的硬件来完成,所述的计算机程序可存储于一非易失性计算机可读取存储介质中,该计算机程序在执行时,可包括如上述各方法的实施例的流程。其中,本申请所提供的各实施例中所使用的对存储器、数据库或其它介质的任何引用,均可包括非易失性和易失性存储器中的至少一种。非易失性存储器可包括只读存储器(Read-OnlyMemory,ROM)、磁带、软盘、闪存、光存储器、高密度嵌入式非易失性存储器、阻变存储器(ReRAM)、磁变存储器(Magnetoresistive Random Access Memory,MRAM)、铁电存储器(Ferroelectric Random Access Memory,FRAM)、相变存储器(Phase Change Memory,PCM)、石墨烯存储器等。易失性存储器可包括随机存取存储器(Random Access Memory,RAM)或外部高速缓冲存储器等。作为说明而非局限,RAM可以是多种形式,比如静态随机存取存储器(Static Random Access Memory,SRAM)或动态随机存取存储器(Dynamic RandomAccess Memory,DRAM)等。本申请所提供的各实施例中所涉及的数据库可包括关系型数据库和非关系型数据库中至少一种。非关系型数据库可包括基于区块链的分布式数据库等,不限于此。本申请所提供的各实施例中所涉及的处理器可为通用处理器、中央处理器、图形处理器、数字信号处理器、可编程逻辑器、基于量子计算的数据处理逻辑器等,不限于此。
以上实施例的各技术特征可以进行任意的组合,为使描述简洁,未对上述实施例中的各个技术特征所有可能的组合都进行描述,然而,只要这些技术特征的组合不存在矛盾,都应当认为是本说明书记载的范围。
以上所述实施例仅表达了本申请的几种实施方式,其描述较为具体和详细,但并不能因此而理解为对本申请专利范围的限制。应当指出的是,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申请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变形和改进,这些都属于本申请的保护范围。因此,本申请的保护范围应以所附权利要求为准。

Claims (11)

1.一种传送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装置包括:
至少两条传送带;
转运轮,设置于两条所述传送带之间,所述转运轮包括支撑轮组及容纳模块,所述支撑轮组分别与两条所述传送带连接,所述支撑轮组包括第一支撑轮及第二支撑轮,所述容纳模块设置于所述第一支撑轮与所述第二支撑轮之间,所述第一支撑轮、所述容纳模块及所述第二支撑轮通过轴承连接;以及,
控制模块,用于控制所述容纳模块围绕所述轴承进行旋转,以使得在所述容纳模块旋转至与所述传送带对齐的位置时,待传送物体能够在所述传送带和所述容纳模块之间移动。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装置还包括物体识别模块,所述物体识别模块用于识别所述待传送物体的物体类型;
所述控制模块,还用于根据所述物体类型,控制位于末端的所述传送带与所述物体类型对应的物体处理装置对齐。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物体类型包括第一类型及第二类型,所述第一类型对应的物体尺寸与所述第二类型对应的物体尺寸不同,
所述容纳模块包括对应所述第一类型的第一容纳模块、及对应所述第二类型的第二容纳模块;
所述控制模块,还用于确定所述物体类型对应的目标容纳模块,并控制所述目标容纳模块围绕所述轴承进行旋转,以使得目标容纳模块与所述传送带对齐。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容纳模块及所述第二容纳模块上下叠放设置,或者沿所述轴承的方向并排设置。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物体识别模块与所述传送带之间设置有所述转运轮,所述物体识别模块包括推放模块,
所述推放模块,用于根据所述物体类型,将所述待传送物体推放至所述物体识别模块出口处的目标位置,所述目标位置与所述物体类型对应的目标容纳模块的入口位置对应,所述入口位置是所述目标容纳模块在旋转至与所述物体识别模块出口对齐的位置时、所述目标容纳模块的入口在所述物体识别模块出口处所处的位置。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轮与所述传送带通过连接固定组件连接,所述连接固定组件一端与所述支撑轮滑动连接,另一端与所述传送带固定连接。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固定组件包括转动控制器及限位器,
所述转动控制器,用于控制所述限位器与所述支撑轮的表面接触或脱离;
所述限位器,用于在所述限位器与所述支撑轮的表面接触时,固定所述支撑轮;
所述转动控制器,还用于在所述限位器与所述支撑轮的表面脱离时,带动所述传送带沿所述支撑轮的轮辋运动。
8.一种物体传送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应用于如权利要求1至7任一项所述的装置中的控制模块,包括:
控制容纳模块旋转,以使得所述容纳模块与第一传送带对齐;
在检测到待传送物体从所述第一传送带进入所述容纳模块的情况下,控制所述容纳模块旋转,以使得所述容纳模块与第二传送带对齐,所述待传送物体能够从所述容纳模块进入所述第二传送带,其中,所述待传送物体的传送方向为由所述第一传送带的方向至所述第二传送带的方向。
9.一种计算机设备,包括存储器和处理器,所述存储器存储有计算机程序,其特征在于,所述处理器执行所述计算机程序时实现权利要求8所述的方法的步骤。
10.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其上存储有计算机程序,其特征在于,所述计算机程序被处理器执行时实现权利要求8所述的方法的步骤。
11.一种计算机程序产品,包括计算机程序,其特征在于,该计算机程序被处理器执行时实现权利要求8所述的方法的步骤。
CN202310869104.5A 2023-07-14 2023-07-14 传送装置及物体传送方法 Pending CN116788814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10869104.5A CN116788814A (zh) 2023-07-14 2023-07-14 传送装置及物体传送方法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10869104.5A CN116788814A (zh) 2023-07-14 2023-07-14 传送装置及物体传送方法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6788814A true CN116788814A (zh) 2023-09-22

Family

ID=8804204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310869104.5A Pending CN116788814A (zh) 2023-07-14 2023-07-14 传送装置及物体传送方法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6788814A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2110326B (zh) 纸页处理器和纸页处理方法
CN109416855A (zh) 用于使文件居中对准的对中去偏斜子组件
CN116788814A (zh) 传送装置及物体传送方法
US10807823B2 (en) Card stacker
CA2667413A1 (en) System controlled by data bearing records including automated banking
KR102441917B1 (ko) 박스류 발급기
KR101459387B1 (ko) 메일링 시스템의 연속식 안내장 투입장치
US8199424B2 (en) Library apparatus, library system and medium transportation method of library apparatus
KR101326545B1 (ko) 통장 발행 장치의 제어 방법
KR101978422B1 (ko) 통장발급기의 엘리베이션 장치
JP5501130B2 (ja) 媒体取扱装置
KR102550347B1 (ko) 매체 저장 장치
KR102480869B1 (ko) 카드의 발급 및 보관이 가능한 카드 관리 장치
JP2021026326A5 (zh)
JPH07104893B2 (ja) 通帳磁気データ読取装置
KR101929295B1 (ko) 통장 발행 장치 및 그의 제어 방법
JP5871319B2 (ja) ライブラリ装置、コンピュータプログラム
JP4708814B2 (ja) 通帳発行モジュール
JP3769474B2 (ja) 通帳印字装置
KR100959480B1 (ko) 자동 티켓 발매장치
US9370953B1 (en) Printer apparatus
KR100767057B1 (ko) Ic 카드 인식이 가능한 카드 디스펜서
KR101637698B1 (ko) 매체 저장부
JP4578962B2 (ja) カード処理装置
JP5658015B2 (ja) 情報記録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