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6783788A - 电接线盒 - Google Patents

电接线盒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6783788A
CN116783788A CN202280011284.7A CN202280011284A CN116783788A CN 116783788 A CN116783788 A CN 116783788A CN 202280011284 A CN202280011284 A CN 202280011284A CN 116783788 A CN116783788 A CN 116783788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over
engaged
recess
junction box
main body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280011284.7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森明日香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umitomo Wiring Systems Ltd
Original Assignee
Sumitomo Wiring Systems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umitomo Wiring Systems Ltd filed Critical Sumitomo Wiring Systems Ltd
Publication of CN116783788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6783788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Classification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RVEHICLES, VEHICLE FITTINGS, OR VEHICLE PART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B60R16/00Electric or fluid circui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vehicles and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Arrangement of elements of electric or fluid circui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vehicles and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B60R16/02Electric or fluid circui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vehicles and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Arrangement of elements of electric or fluid circui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vehicles and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electric constitutive elements
    • HELECTRICITY
    • H02GENERATION; CONVERSION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 H02GINSTALLATION OF ELECTRIC CABLES OR LINES, OR OF COMBINED OPTICAL AND ELECTRIC CABLES OR LINES
    • H02G3/00Installations of electric cables or lines or protective tubing therefor in or on buildings, equivalent structures or vehicles
    • H02G3/02Details
    • H02G3/08Distribution boxes; Connection or junction boxes
    • H02G3/14Fastening of cover or lid to box
    • HELECTRICITY
    • H02GENERATION; CONVERSION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 H02GINSTALLATION OF ELECTRIC CABLES OR LINES, OR OF COMBINED OPTICAL AND ELECTRIC CABLES OR LINES
    • H02G3/00Installations of electric cables or lines or protective tubing therefor in or on buildings, equivalent structures or vehicles
    • H02G3/02Details
    • H02G3/08Distribution boxes; Connection or junction boxes
    • H02G3/16Distribution boxes; Connection or junction boxes structurally associated with support for line-connecting terminals within the box
    • HELECTRICITY
    • H05ELECTRIC TECHNIQU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H05KPRINTED CIRCUITS; CASINGS OR CONSTRUCTIONAL DETAILS OF ELECTRIC APPARATUS; MANUFACTURE OF ASSEMBLAGES OF ELECTRICAL COMPONENTS
    • H05K7/00Constructional details common to different types of electric apparatus
    • H05K7/02Arrangements of circuit components or wiring on supporting structure
    • H05K7/06Arrangements of circuit components or wiring on supporting structure on insulating boards, e.g. wiring harnesse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Architecture (AREA)
  • Civil Engineering (AREA)
  • Structural Engineering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Microelectronics & Electronic Packaging (AREA)
  • Connection Or Junction Boxes (AREA)

Abstract

电接线盒(10)具备汇流条(11)、设置有所述汇流条的盒主体(12)及覆盖所述盒主体的罩(13),所述罩具有卡合部(21A、21B、21C),所述盒主体具有与所述卡合部卡合而使该盒主体和所述罩合体的被卡合部(22A、22B、22C),在使所述盒主体和所述罩合体而成的单元(70)所具有的外周壁(30)形成有收容所述卡合部和所述被卡合部卡合而构成的锁定部(23A、23B、23C)的凹部(25),所述凹部具有使所述锁定部位于比所述外周壁的端面靠所述单元的中央侧处的深度尺寸(D)。

Description

电接线盒
技术领域
本公开涉及电接线盒。
本申请主张基于2021年2月4日申请的日本申请第2021-016271号的优先权,援引所述日本申请所记载的全部的记载内容。
背景技术
在例如汽车等工业产品中,使用电接线盒(也称作“接线盒”)。电接线盒为了将电源装置、车载设备或别的电接线盒等外部设备彼此连接且供给电力而使用。例如,为了从蓄电池向多个车载设备分别供给电力,来自蓄电池的电线先与电接线盒连接,从该电接线盒向各车载设备分别连接电线。电接线盒具备设置汇流条的盒主体和罩(例如,参照专利文献1)。
现有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08-154412号公报
发明内容
本公开的一方案涉及的电接线盒具备汇流条、设置有所述汇流条的盒主体及覆盖所述盒主体的罩,所述罩具有卡合部,所述盒主体具有与所述卡合部卡合而使该盒主体和所述罩合体的被卡合部,在使所述盒主体和所述罩合体而成的单元所具有的外周壁形成有凹部,该凹部收容所述卡合部和所述被卡合部卡合而构成的锁定部,所述凹部具有使所述锁定部位于比所述外周壁的端面靠所述单元的中央侧处的深度尺寸。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施方式涉及的电接线盒的立体图。
图2是图1所示的电接线盒的分解立体图。
图3是示出第一块的前侧的立体图。
图4是罩的第一卡合部处的剖视图。
图5是将第一被卡合部及其周围从后方观察时的立体图。
图6是示出罩相对于盒主体以规定位置安装的状态的剖视图。
图7是将收容于凹部的第一锁定部放大地示出的俯视图。
图8是将第一锁定部及其周围沿着左右方向观察的情况下的剖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本公开所要解决的课题>
在电接线盒中,设置汇流条的盒主体被罩覆盖。为了使罩和盒主体合体,罩在规定部位具有由爪等构成的卡合部,盒主体具有供所述卡合部卡合的被卡合部。卡合部设置于罩所具有的外周壁的规定部位。
在此,电接线盒向例如汽车的车身框架的一部分安装。因而,在电接线盒的周围布设有其他的电缆,或者设置有其他的部件。因而,根据电接线盒的部位,希望即使是小的部分也不向外侧突出,电接线盒的整体收纳于要求空间。
以往,卡合部和被卡合部卡合而构成的锁定部从罩的外周壁的一部分向外侧突出地设置。汽车会因行驶而产生振动,因此,电接线盒的周围的电缆或其他的构件有可能因该振动而与向外侧突出的所述锁定部干涉。例如,若电缆与所述锁定部接触,则锁定部的卡合有可能因该接触而松开。
因此,在本公开中,目的在于提供周围的电缆难以向卡合部和被卡合部卡合而构成的锁定部卡挂、另外能够避免设置于周围的构件与该锁定部干涉的电接线盒。
<本公开的效果>
根据本公开,电接线盒的周围的电缆难以向锁定部卡挂,另外,设置于周围的构件难以与锁定部干涉。
<本公开的实施方式的概要>
以下,列举本公开的实施方式的概要而说明。
(1)本实施方式的电接线盒具备汇流条、设置有所述汇流条的盒主体及覆盖所述盒主体的罩,所述罩具有卡合部,所述盒主体具有与所述卡合部卡合而使该盒主体和所述罩合体的被卡合部,在使所述盒主体和所述罩合体而成的单元所具有的外周壁形成有凹部,该凹部收容所述卡合部和所述被卡合部卡合而构成的锁定部,所述凹部具有使所述锁定部位于比所述外周壁的端面靠所述单元的中央侧处的深度尺寸。
根据本实施方式的电接线盒,在使盒主体和罩合体而成的单元所具有的外周壁形成凹部。锁定部处于收容于该凹部的状态,而且,该锁定部不从所述外周壁的端面伸出。因而,电接线盒的周围的电缆难以向锁定部卡挂,另外,设置于周围的构件难以与锁定部干涉。
(2)优选的是,所述锁定部是为了解除所述卡合部与所述被卡合部的卡合而使该卡合部向所述单元的中央侧位移的结构,所述凹部具有为了解除所述卡合而所述卡合部位移的尺寸以上的深度尺寸。
通过该结构,能够在凹部的范围内进行解除卡合部与被卡合部的卡合的作业。
(3)优选的是,所述凹部具有能够将人的指尖插入的宽度尺寸。
通过该结构,能够将卡合部与被卡合部的卡合的解除无工具地进行。
(4)优选的是,以从所述单元中的形成有所述凹部的所述外周壁的一部分向该外周壁的一部分所面对的方向延伸设置两条电缆的方式,使该两条电缆通过的开口在该外周壁的一部分形成于夹着所述凹部的两侧。
在该情况下,在两条电缆装配有例如保护器等部件的情况下,该部件和锁定部难以干涉。在凹部的两侧形成有使两条电缆通过的开口,能够将两条电缆及凹部高空间效率地配置。
(5)优选的是,所述罩具有从形成有所述开口的所述外周壁突出且沿着该开口设置的肋,该肋的顶端面是所述端面。
在该情况下,外周壁的刚性通过肋而提高,并且,通过该肋作为檐部发挥功能,能够使罩的浸水性能提高。以使锁定部位于比肋的顶端面靠单元的中央侧处的方式(也就是说,以使锁定部不从肋的顶端面伸出的方式)设定凹部的深度。
(6)优选的是,所述锁定部的至少一部分比所述外周壁的壁面向所述单元的外侧伸出。
在该情况下,在作业员在例如无法目视的环境中进行将罩从盒主体拆卸的操作的情况下,若作业员将手指沿着外周壁的壁面描摹,则容易触碰锁定部,作业性好。
(7)优选的是,在假定为所述罩将所述盒主体从上方覆盖的情况下,所述盒主体具有引导部,该引导部在使所述罩从上方接近该盒主体而安装于该盒主体时引导该罩,所述卡合部和所述被卡合部是为了卡合而相对地在与上下方向正交的方向上位移的结构,所述引导部引导所述罩的方向具有与所述上下方向正交的方向的成分。
在该情况下,若从上方将罩相对于盒主体一边利用引导部引导一边盖上,则卡合部和被卡合部卡合。
<本公开的实施方式的详情>
以下,参照附图来说明本公开的实施方式的详情。需要说明的是,也可以将以下记载的实施方式的至少一部分任意组合。
本实施方式的电接线盒10(参照图1)例如搭载于汽车,虽然未图示,但在用于从车载蓄电池向多个车载设备分别供给电力的路径的中途使用。本实施方式的电接线盒10也可以说是中继用的电接线盒。电接线盒10向汽车的例如车身框架固定。
〔电接线盒10的整体结构〕
图1是本实施方式涉及的电接线盒10的立体图。在图1中,用于与外部设备连接的线束(电缆)91以假想线(双点划线)示出。在线束91设置有保护器92,关于保护器92,也在图1中以假想线(双点划线)示出。图2是图1所示的电接线盒10的分解立体图。电接线盒10具备汇流条11、设置汇流条11的盒主体12及覆盖盒主体12的罩13。盒主体12和罩13通过后述的卡合部21A、21B、21C与被卡合部22A、22B、22C的卡合而合体。将通过盒主体12和罩13合体而得到的结构称作“单元70”。
关于本公开的电接线盒10,关于上下、前后及左右进行定义。电接线盒10具有凹凸,但作为整体而具有扁平的盒形状。将扁平方向、也就是厚度变薄的方向定义为上下方向。图1及图2所示的电接线盒10具有以第一方向为长度方向的第一块B1和以与所述第一方向交叉(正交)的第二方向为长度方向的第二块B2,在从上方观察的情况下成为大致L字形状。在本公开中,将所述第一方向定义为前后方向,将所述第二方向定义为左右方向。
如图1所示,从第一块B1呈直线状地延伸设置有两条线束91,该延伸设置的方向是前方向。两条线束91排列的方向是左右方向。从第一块B1的后部侧延伸设置有第二块B2的方向是右方向。罩13将盒主体12从上方覆盖。在各图中示出XYZ正交坐标。Z方向是从下向上的方向(上下方向),Y方向是前后方向(从后向前的方向),X方向是左右方向(从左向右的方向)。
盒主体12具有第一外壳(上外壳)14和第二外壳(下外壳)15。在图2中,示出了第一外壳14和第二外壳15连结的状态。在第一外壳14与罩13之间设置有主汇流条11。在第一外壳14与第二外壳15之间设置有未图示的副汇流条。第二外壳15将第一外壳14从下方覆盖。罩13将第一外壳14从上方覆盖。
第一外壳14、第二外壳15及罩13为合成树脂制,分别通过注射成形而成形。第一外壳14具有载置汇流条11等的底板部19。底板部19具有在上下方向上高度不同的阶梯形状。在底板部19的第一区域19a上配置汇流条11,在底板部19的第二区域19b上设置与汇流条11连接的线束91(参照图1)的端部。
在第一外壳14的各部分设置有从底板部19朝上延伸的侧板部16,第一外壳14作为整体而朝上开口。在对向的一对侧板部16、16之间设置汇流条11(第一汇流条11)。在本实施方式中,除了第一汇流条11之外,还设置双点划线所示的第二汇流条18。第一汇流条11配合盒主体12的形状而在从上方观察的情况下成为大致L字形状。需要说明的是,电接线盒10(盒主体12)及汇流条11的形状变更自如,也可以是L字形状以外的形状。
第一汇流条11及第二汇流条18通过螺栓17而向盒主体12安装。在第一汇流条11的端部连接图1所示的一方的线束91的端子。在第二汇流条18的端部连接图1所示的另一方的线束91的端子。线束91的端子和汇流条11(18)由螺栓17一起紧固。
罩13向盒主体12以能够装卸的方式安装。为了在盒主体12安装罩13,罩13具有多个卡合部,盒主体12具有与所述卡合部卡合的被卡合部。在本实施方式中,罩13具有三个卡合部21A、21B、21C,盒主体12具有与卡合部同数(三个)的被卡合部22A、22B、22C。
在第一块B1的前侧设置有第一卡合部21A及第一被卡合部22A。卡合的第一卡合部21A和第一被卡合部22A是“第一锁定部23A”(参照图1)。在第一块B1的后侧设置有第二卡合部21B及第二被卡合部22B。卡合的第二卡合部21B和第二被卡合部22B是“第二锁定部23B”。在第二块B2的前侧设置有第三卡合部21C及第三被卡合部22C。卡合的第三卡合部21C和第三被卡合部22C是“第三锁定部23C”。
通过三个卡合部21A、21B、21C和三个被卡合部22A、22B、22C分别卡合,盒主体12和罩13合体,变得不能分离。通过将所述卡合全部解除,盒主体12和罩13分离。
罩13具有将盒主体12从上方覆盖的罩主体31和将盒主体12的汇流条11、18从左右或前后覆盖的外周壁30。外周壁30具有罩侧壁32和罩前壁33。罩侧壁32具有包含于第一块B1的左右两侧的第一侧壁部36及第二侧壁部37,具有包含于第二块B2的前侧的第三侧壁部48及后侧的第四侧壁部49。罩前壁33与罩主体31的前端部连续,并且设置于第一侧壁部36与第二侧壁部37之间。
在罩前壁33形成有凹部25。凹部25具有向前方开口并且以上下方向为槽长度方向的槽形状。罩前壁33由凹部25左右区划。以从罩前壁33向该罩前壁33所面对的方向(也就是前方)延伸设置两条线束91、91的方式,在罩前壁33形成有开口38。开口38形成于夹着凹部25的左右两侧,使两条线束91、91(参照图1)通过。
罩13具有在第一块B1中从第一侧壁部36及第二侧壁部37分别向下方延长设置的壁状的延长部65。
图3是示出第一块B1的前侧的立体图。罩前壁33具有沿着开口38设置的肋39。肋39夹着凹部25而设置于左右两侧。肋39从罩前壁33设置到左右各自的延长部65。肋39从罩前壁33的前侧的壁面33a向前方突出。前侧的壁面33a具有沿着与前后方向正交的面的形状。从罩前壁33的前侧的壁面33a起的肋39向前方的突出高度沿着肋39而恒定。
肋39能够提高罩前壁33的刚性。另外,肋39作为檐部发挥功能。肋39沿着开口38而设置于开口38的上部及左右的侧部。因而,从罩13的上表面向罩前壁33流下的水滴沿着肋39流动,难以浸入开口38。根据具有肋39的罩13,能够使电接线盒10的浸水性能提高。
〔关于罩13所具有的第一卡合部21A〕
在图3中,凹部25具有位于比罩前壁33靠后方处的底面41和从底面41的左右两侧向前方延伸设置的左右的侧面42、42。侧面42与罩前壁33的前侧的壁面33a相连。
图4是罩13的第一卡合部21A处的剖视图。罩13作为第一卡合部21A而具有从凹部25的底面41向前方突出设置的连结片部51和从该连结片部51的前端朝上延伸设置的卡合片部52。连结片部51及卡合片部52是与凹部25的侧面42非接触的状态,连结片部51能够朝向后方的底面41弹性变形。
卡合片部52在其顶端(上端)具有操作部52a。操作部52a在其前侧具有随着去往卡合片部52的顶端(上端)而去往前方的阶梯形状的操作面52c。该操作面52c中的最靠前方的端面52d位于比罩前壁33所具有的壁面33a靠前方处。在卡合片部52形成有在前后方向上贯通的孔55。孔55位于操作部52a的下侧。
〔关于盒主体12所具有的第一被卡合部22A〕
如图2所示,盒主体12的第一外壳14作为第一被卡合部22A而具有柱部60。柱部60设置于第一块B1的前端部。柱部60设置于左右的侧板部16、16之间,且从第一外壳14的底板部19(第二区域19b)朝上延伸设置。在第一块B1的前侧且左右的侧板部16、16之间还设置有中央壁部20。中央壁部20和柱部60相连。
左侧的侧板部16与中央壁部20之间成为一方的线束91(参照图1)的端部所处的收容空间。右侧的侧板部16与中央壁部20之间成为另一方的线束91(参照图1)的端部所处的收容空间。这些收容空间被罩13覆盖。
图5是将第一被卡合部22A(柱部60)及其周围从后方观察时的立体图。柱部60具有从底板部19朝上延伸的平板状的前部61、从前部61的左侧端部向后方延伸设置的平板状的侧部62a及从前部61的右侧端部向后方延伸设置的平板状的侧部62b。
前部61在其顶端(上端)具有向后方突出的突起63。侧部62a、62b作为提高前部61的刚性的构件发挥功能,包括前部61的柱部60被限制了前后方向、左右方向、上下方向的变形。如图2所示,前部61在其前表面具有在上下方向上延伸的凸部64。凸部64能够提高前部61的刚性,包括前部61的柱部60尤其在前后方向上难以变形。
图6是示出罩13相对于盒主体12以规定位置安装的状态(以下,称作“安装状态”)的剖视图。在所述安装状态下,作为第一被卡合部22A的柱部60所具有的突起63向包含于第一卡合部21A的卡合片部52的孔55嵌合。在突起63嵌合于孔55的状态下,突起63的下表面63a与孔55的内表面56在上下方向上对向。若处于所述安装状态的罩13要向上位移,则孔55的内表面56与突起63接触,罩13向上的位移被限制。这样,通过突起63和孔55卡合,防止罩13从盒主体12的脱落。
为了解除突起63和孔55的卡合,使卡合片部52向后方(单元70的中央侧)伴随着弹性变形而位移。在使卡合片部52位移时,该作业的作业者用手指将操作部52a向后方推。
由以上这样的具有孔55的第一卡合部21A和具有突起63的第一被卡合部22A构成了第一锁定部23A。处于第一卡合部21A和第一被卡合部22A卡合的状态的第一锁定部23A处于收容于凹部25的状态。如图6所示,在所述安装状态下,突起63和孔55卡合,并且第一卡合部21A所具有的连结片部51从上方与盒主体12的中央壁部20接触。由此,罩13相对于盒主体12在上下方向上被定位。
如图3所示,在凹部25中,在第一卡合部21A的左右两侧设置有从底面41向前方突出的板状部53。在所述安装状态下(参照图7),柱部60所具有的侧部62a、62b分别位于板状部53与凹部25的侧面42之间。板状部53作为锁定保护和定位、锁定解除时的手指引导件发挥功能。
〔关于盒主体12所具有的罩13的引导功能〕
在图2中,罩13从上方相对于盒主体12接近,罩13向盒主体12安装。盒主体12具有在该安装时引导罩13的引导部。所述引导部由在盒主体12所具有的侧板部16的一部分突出设置的凸条66构成。凸条66分别设置于左右的侧板部16。
作为被该凸条66引导的被引导部,罩13具有延长部65。在所述安装状态下(参照图1),延长部65将盒主体12的侧板部16、16局部地从左右两侧覆盖。
若罩13从上方向盒主体12接近,则延长部65与凸条66接触,罩13一边沿着凸条66的形状被引导一边覆盖盒主体12。凸条66具有在上下方向上呈直线状地延伸的第一部分67和与第一部分67连续且随着去往下方而向前方延伸的第二部分68。通过该凸条66,罩13首先由第一部分67向下方成直线地引导,接着,由第二部分68向下方且前方引导。
通过延长部65沿着第一部分67被引导,罩13的第一卡合部21A以确保了前后方向的间隙的状态位于盒主体12的第一被卡合部22A(柱部60)的后方,罩13向盒主体12逐渐接近。
之后,通过延长部65由第二部分68引导,第一卡合部21A一边下降一边向前方移动。于是,第一卡合部21A的孔55从后方相对于第一被卡合部22A的突起63接近,不久后,孔55和突起63卡合(参照图6)。在孔55和突起63卡合了时,成为延长部65沿着凸条66的第一部分67及第二部分68设置的状态(参照图1)。
在本实施方式的电接线盒10中,第一卡合部21A(孔55)和第一被卡合部22A(突起63)是为了卡合而相对地在前后方向上位移的结构。
并且,作为引导部的凸条66(第二部分68)引导罩13的延长部65的方向具有前后方向的成分。根据这样的结构,若从上方将罩13相对于盒主体12一边利用凸条66引导一边盖上,则第一卡合部21A和第一被卡合部22A卡合。
〔关于凹部25〕
关于凹部25的形状进一步说明。图7是将收容于凹部25的第一锁定部23A放大地示出的俯视图。图8是将第一锁定部23A及其周围沿着左右方向观察的情况下的剖视图。
在此,电接线盒10(参照图1)向汽车的车身框架等以收纳于预先设定的要求空间的方式安装。为此,电接线盒10的第一块B1构成为即使是小的部分也不越过产品边界面Q(参照图7、图8)。产品边界面Q是与前后方向正交的假想面,是通过电接线盒10的第一块B1的前侧的端面的面。在本实施方式的电接线盒10中,如前所述,罩前壁33具有肋39。该肋39的前侧的顶端面40是规定产品边界面Q的所述端面。也就是说,通过肋39的顶端面40的在左右方向及上下方向上扩展的假想面成为本实施方式中的产品边界面Q。
为了第一块B1构成为即使是小的部分也不越过产品边界面Q,第一锁定部23A以收容于凹部25的状态设置。即,第一锁定部23A处于收容于凹部25的状态,以使得第一锁定部23A的整体位于比产品边界面Q靠单元70的中央侧处(也就是说,比产品边界面Q靠后侧处)。
为此,凹部25在前后方向上具有规定的深度尺寸D(参照图7)。也就是说,凹部25具有使第一锁定部23A位于比肋39的顶端面40靠单元70的中央侧处(也就是说,比肋39的顶端面40靠后侧处)的深度尺寸D。深度尺寸D是从罩前壁33的前侧的壁面33a到凹部25的底面41为止的关于前后方向的尺寸。
第一锁定部23A的整体构成为位于比肋39的顶端面40靠后方处,但该第一锁定部23A的一部分位于比罩前壁33的前侧的壁面33a靠前方处。位于比壁面33a靠前方处的所述一部分是第一卡合部21A所具有的卡合片部52的操作部52a(参照图7、图8)。若具体地说明,则如前所述,操作部52a(参照图8)在其前侧具有随着去往卡合片部52的上端而去往前方的阶梯形状的操作面52c。该操作面52c中的最靠前方侧的端面52d位于比壁面33a靠前方处。因而,作为第一锁定部23A的一部分的操作部52a比壁面33a向前方伸出。
关于凹部25的深度尺寸D进一步说明。在本实施方式中,如前所述,在所述安装状态下,作为第一被卡合部22A的柱部60的突起63与包含于第一卡合部21A的卡合片部52的孔55卡合。为了解除该卡合,将第一卡合部21A的操作部52a向后方推,使卡合片部52向后方弹性变形。凹部25的深度尺寸D被设定为为了这样解除卡合而卡合片部52位移的尺寸以上。由此,在凹部25的范围内进行解除第一卡合部21A与第一被卡合部22A的卡合的作业。
关于凹部25的宽度尺寸W(参照图7)进一步说明。凹部25的宽度尺寸W是左右的侧面42、42间的距离。凹部25具有能够将人的指尖(食指尖)插入的宽度尺寸W。这样的凹部25的宽度尺寸W的下限值例如为20.1毫米。凹部25的宽度尺寸W的上限值例如为21.1毫米。
通过凹部25具有该宽度尺寸W,作业员能够无工具地使用指尖来进行第一卡合部21A与第一被卡合部22A的卡合的解除。
〔关于第二锁定部23B及第三锁定部23C〕
如前所述(参照图1),电接线盒10除了第一锁定部23A之外,还具备设置于第一块B1的后侧的第二锁定部23B及设置于第二块B2的前侧的第三锁定部23C。通过构成第一锁定部23A的第一卡合部21A和第一被卡合部22A卡合并且构成第二锁定部23B的第二卡合部21B和第二被卡合部22B卡合、构成第三锁定部23C的第三卡合部21C和第三被卡合部22C卡合,罩13向盒主体12固定。
关于第三锁定部23C进行说明。第三卡合部21C具有在前后方向上弹性变形的卡合片部78。卡合片部78是与第一锁定部23A的第一卡合部21A所具有的卡合片部52同样的结构。第三被卡合部22C(参照图2)具有与卡合片部78的孔79卡合的突起77。突起77设置于第三被卡合部22C所具有的前部76。这些前部76及突起77是与第一锁定部23A的第一被卡合部22A(参照图5)所具有的前部61及突起63同样的结构。
在本实施方式中(参照图1),在罩13的外周壁30中的第三侧壁部48形成有第二凹部80,第三锁定部23C处于收容于该第二凹部80的状态。但是,第三锁定部23C的一部分从第三侧壁部48的前侧的端面向前方伸出。这是因为,在第三锁定部23C的周围未接近地设置线束等,不会与其他部分干涉。
第二凹部80具有能够将人的指尖插入的宽度尺寸,宽度尺寸比设置于罩前壁33的所述凹部25(第一凹部25)大。在第一凹部25的左右两侧,需要将两条线束91、91关于左右方向省空间地设置。因而,第一凹部25的宽度尺寸被设定为能够将人的指尖插入的最小的宽度尺寸。相对于此,第二凹部80在其两侧不存在线束。因此,第三锁定部23C为了提高卡合片部78的操作性且为了提高卡合的可靠性而比第一锁定部23A在左右方向上大。根据此,第二凹部80的宽度尺寸比第一凹部25的宽度尺寸大。
关于第二锁定部23B进行说明。第二卡合部21B及第二被卡合部22B与第三锁定部23C的第三卡合部21C及第三被卡合部22C关于前后方向是相反朝向,但具有相同的形状。第二锁定部23B未收容于在罩13的外周壁30的一部分形成的凹部,从外周壁30的一部分向后方突出。这是因为,在第二锁定部23B的周围未接近地设置线束等,不会与其他部分干涉。
这样,在本实施方式的电接线盒10中,具有多个(三个)锁定部23A、23B、23C,但仅第一锁定部23A以位于比外周壁30的端面(产品边界面Q)靠单元70的中央侧(后侧)处的方式收容于凹部25。
〔关于本实施方式的电接线盒10〕
本实施方式的电接线盒10具备设置有汇流条11的盒主体12和覆盖盒主体12的罩13。罩13具有第一卡合部21A,盒主体12具有与第一卡合部21A卡合而使盒主体12和罩13合体的第一被卡合部22A。在使盒主体12和罩13合体而成的单元70所具有的外周壁30的一部分形成有凹部25。凹部25收容第一卡合部21A和第一被卡合部22A卡合而构成的第一锁定部23A。凹部25具有使第一锁定部23A位于比外周壁30的端面(肋39的顶端面40)靠单元70的中央侧(也就是说,后侧)处的深度尺寸D(参照图7)。
根据具备所述结构的电接线盒10,第一锁定部23A处于收容于单元70所具有的外周壁30的凹部25的状态。而且,该第一锁定部23A不从外周壁30的端面伸出。在本实施方式中,如前所述,外周壁30的所述端面是肋39的顶端面40。包括该顶端面40的假想面是产品边界面Q(参照图7、图8)。第一锁定部23A不从该产品边界面Q伸出。
在本实施方式中,从作为外周壁30的一部分的罩前壁33延伸设置有两条线束91。使该两条线束91通过的开口38在罩前壁33中形成于夹着凹部25的左右两侧。因而,有可能与第一锁定部23A干涉的构件是设置于线束91的保护器92。保护器92不以确定的位置安装。但是,根据本实施方式的电接线盒10,能够抑制与这样的保护器92的干涉。
在本实施方式中,在凹部25的两侧形成有使两条线束91、91通过的开口38。因而,能够将两条线束91、91及凹部25高空间效率地配置。
如前所述,第一锁定部23A不从外周壁30的端面(肋39的顶端面40)向单元70的外侧(前侧)伸出。也就是说,第一锁定部23A的整体不从产品边界面Q向单元70的外侧(前侧)伸出。
但是,如图8所示,第一锁定部23A的一部分比罩前壁33的前侧的壁面33a向单元70的外侧(前侧)伸出。从壁面33a伸出的部分是第一卡合部21A所具有的卡合片部52的操作部52a的前端部。
即,操作部52a的前端部关于前后方向位于罩前壁33的前侧的壁面33a与肋39的顶端面40之间。
这样,通过操作部52a的前端部从罩前壁33的前侧的壁面33a向前侧伸出,作业员在例如无法目视的环境中进行将罩13从盒主体12拆卸的操作的情况下,若将手指沿着壁面33a描摹,则容易触碰操作部52a,作业性好。
〔其他〕
在所述实施方式中,用于在盒主体12安装罩13的锁定部的数量为三个,但该数量能够变更。即使在该情况下,接近线束91的第一锁定部23A如前述那样构成即可。
所述实施方式在所有方面都是例示而非限制性的内容。本发明的权利范围不是由所述实施方式而是由发明请求保护的范围表示,并包括与发明请求保护的范围所记载的结构等同的范围内的所有变更。
附图标记说明
10电接线盒
11汇流条
12盒主体
13罩
14第一外壳
15第二外壳
16侧板部
17螺栓
18第二汇流条
19底板部
19a第一区域
19b第二区域
20中央壁部
21A第一卡合部
21B第二卡合部
21C第三卡合部
22A第一被卡合部
22B第二被卡合部
22C第三被卡合部
23A第一锁定部
23B第二锁定部
23C第三锁定部
25凹部
30外周壁
31罩主体
32罩侧壁
33罩前壁
33a壁面
36第一侧壁部
37第二侧壁部
38开口
39肋
40顶端面
41底面
42侧面
48第三侧壁部
49第四侧壁部
51连结片部
52卡合片部
52a操作部
52c操作面
52d端面
53板状部
55孔
56内表面
60柱部
61前部
62a、62b侧部
63突起
63a下表面
64凸部
65延长部
66凸条
67第一部分
68第二部分
70单元
76前部
77突起
78卡合片部
79孔
80第二凹部
91线束
92保护器
B1第一块
B2第二块

Claims (7)

1.一种电接线盒,具备汇流条、设置有所述汇流条的盒主体及覆盖所述盒主体的罩,
所述罩具有卡合部,
所述盒主体具有与所述卡合部卡合而使该盒主体和所述罩合体的被卡合部,
在使所述盒主体和所述罩合体而成的单元所具有的外周壁形成有凹部,该凹部收容所述卡合部和所述被卡合部卡合而构成的锁定部,
所述凹部具有使所述锁定部位于比所述外周壁的端面靠所述单元的中央侧处的深度尺寸。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接线盒,其中,
所述锁定部是为了解除所述卡合部与所述被卡合部的卡合而使该卡合部向所述单元的中央侧位移的结构,
所述凹部具有为了解除所述卡合而所述卡合部位移的尺寸以上的深度尺寸。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电接线盒,其中,
所述凹部具有能够将人的指尖插入的宽度尺寸。
4.根据权利要求1~3中任一项所述的电接线盒,其中,
以从所述单元中的形成有所述凹部的所述外周壁的一部分向该外周壁的一部分所面对的方向延伸设置两条电缆的方式,使该两条电缆通过的开口在该外周壁的一部分形成于夹着所述凹部的两侧。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电接线盒,其中,
所述罩具有从形成有所述开口的所述外周壁突出且沿着该开口设置的肋,该肋的顶端面是所述端面。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电接线盒,其中,
所述锁定部的至少一部分比所述外周壁的壁面向所述单元的外侧伸出。
7.根据权利要求1~6中任一项所述的电接线盒,其中,
在假定为所述罩将所述盒主体从上方覆盖的情况下,
所述盒主体具有引导部,该引导部在使所述罩从上方接近该盒主体而安装于该盒主体时引导该罩,
所述卡合部和所述被卡合部是为了卡合而相对地在与上下方向正交的方向上位移的结构,
所述引导部引导所述罩的方向具有与所述上下方向正交的方向的成分。
CN202280011284.7A 2021-02-04 2022-01-18 电接线盒 Pending CN116783788A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3)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21016271A JP2022119281A (ja) 2021-02-04 2021-02-04 電気接続箱
JP2021-016271 2021-02-04
PCT/JP2022/001550 WO2022168598A1 (ja) 2021-02-04 2022-01-18 電気接続箱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6783788A true CN116783788A (zh) 2023-09-19

Family

ID=8274059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80011284.7A Pending CN116783788A (zh) 2021-02-04 2022-01-18 电接线盒

Country Status (3)

Country Link
JP (1) JP2022119281A (zh)
CN (1) CN116783788A (zh)
WO (1) WO2022168598A1 (zh)

Family Cites Familie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S6440224U (zh) * 1987-09-07 1989-03-10
JP3376967B2 (ja) * 1999-07-30 2003-02-17 住友電装株式会社 電気接続箱
JP5760902B2 (ja) * 2011-09-27 2015-08-12 住友電装株式会社 電気接続箱
JP6907043B2 (ja) * 2017-06-16 2021-07-21 矢崎総業株式会社 電気接続箱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WO2022168598A1 (ja) 2022-08-11
JP2022119281A (ja) 2022-08-17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JP4605136B2 (ja) 電気接続箱
JP5013781B2 (ja) 電気接続箱
US20190013654A1 (en) Wire housing protector
JP5754380B2 (ja) コネクタの電線保護部材
CN109156085B (zh) 基板单元
JP2017050934A (ja) 電気接続箱およびワイヤハーネス
US11038330B2 (en) Electric connection box
US10312642B2 (en) Protector and wire harness
JP6564813B2 (ja) 電線の保護ケース
JPH11243284A (ja) 収容ブロック及び該収容ブロックを備えた電気接続箱
CN109616816B (zh) 连接器
CN116783788A (zh) 电接线盒
JP2019103215A (ja) 電気接続箱
US20230094337A1 (en) Connector
CN108110720B (zh) 供电装置
JP5071030B2 (ja) 車載用の電気接続箱
US10399517B2 (en) Vehicle-mounted component
US20220224094A1 (en) Electrical connection box
JP7098678B2 (ja) プロテクタおよびワイヤハーネス
CN112582949B (zh) 夹持件及线束
JP7122289B2 (ja) 車両
CN115039290A (zh) 防触电盖及带防触电盖的连接器
US20160372904A1 (en) Electrical junction box
CN114678818B (zh) 电气接线箱
WO2022202447A1 (ja) 保護キャップ付端子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