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6767153A - 制动器盘片间隙的控制方法、装置、存储介质及电子设备 - Google Patents

制动器盘片间隙的控制方法、装置、存储介质及电子设备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6767153A
CN116767153A CN202310753781.0A CN202310753781A CN116767153A CN 116767153 A CN116767153 A CN 116767153A CN 202310753781 A CN202310753781 A CN 202310753781A CN 116767153 A CN116767153 A CN 116767153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vehicle
running state
preset
brake
pressur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310753781.0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蒋帅
隋清海
侯杰
劳德杏
张建斌
史亨波
孙曙光
肖宇
王含阳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FAW Group Corp
Original Assignee
FAW Group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FAW Group Corp filed Critical FAW Group Corp
Priority to CN202310753781.0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6767153A/zh
Publication of CN116767153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6767153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Landscapes

  • Regulating Braking Force (AREA)

Abstract

本公开实施例提供一种制动器盘片间隙的控制方法、装置、存储介质及电子设备,所述控制方法包括:获取车辆的工作参数和/或环境参数;基于所述工作参数和/或环境参数判断所述车辆是否满足多种预定行驶状态中的至少一种,所述预定行驶状态至少包括侧向加速度转弯行驶状态、雨中行驶状态和颠簸路面行驶状态;当所述车辆满足至少一种所述预定行驶状态的情况下,控制进行主动增压制动。本公开实施例能够使得制动器盘片间隙可以达到较好的一致性,降低制动器盘片间隙,提高制动响应速度,缩短制动距离,减小拖滞力矩,增加制动盘的磨损寿命,提升产品质量。

Description

制动器盘片间隙的控制方法、装置、存储介质及电子设备
技术领域
本公开涉及车辆制动控制的技术领域,具体地涉及一种制动器盘片间隙的控制方法、装置、存储介质及电子设备。
背景技术
盘式的制动器主要由制动盘、制动钳、摩擦片等部件组成,其中,制动钳中具有活塞,活塞推动摩擦片与制动盘相互摩擦以实现制动。所述制动器中的盘片间隙是指制动盘与摩擦片、摩擦片背板侧与活塞之间的总间隙之和,过小的气隙量导致制动器拖滞力矩会偏大,从而造成油耗偏高或续航里程的下降,过大的气隙量易造成制动空行程较长,导致刹车不及时,从而影响安全性。
制动器盘片间隙的一般范围为0.08~0.35mm,此值受车辆行驶颠簸的路况或者大的侧向加速度后,制动器的活塞被制动盘撞击,制动间隙会变大,严重的情况下甚至会造成一脚无制动的情况,过大的盘片间隙会导致制动盘与摩擦片接触时冲击过大,导致制动盘的厚薄差过大,产生制动抖动问题的趋势大大增加了,因此,控制制动器的盘片间隙是非常有必要的,单纯靠制动器物理结构的方式只能缩小变大趋势,不能达到较好的盘片间隙一致性状态。
发明内容
本公开实施例的目的在于提供制动器盘片间隙的控制方法、装置、存储介质及电子设备,以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问题。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公开的实施例采用了如下技术方案:
本公开实施例的一方面提供一种制动器盘片间隙的控制方法,包括:
获取车辆的工作参数和/或环境参数;
基于所述工作参数和/或环境参数判断所述车辆是否满足多种预定行驶状态中的至少一种,所述预定行驶状态至少包括侧向加速度转弯行驶状态、雨中行驶状态和颠簸路面行驶状态;
当所述车辆满足至少一种所述预定行驶状态的情况下,控制进行主动增压制动。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获取车辆的工作参数和/或环境参数中,所述工作参数是整车侧向加速度、滑移率、轮速、轮加速度、车速、方向盘转角、雨刮电机工作时间中的至少一种,所述环境参数是环境温度。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基于所述工作参数和/或环境参数判断所述车辆是否满足多种预定行驶状态中的至少一种,包括:
基于所述工作参数和/或环境参数判断所述车辆是否满足预定条件。
当满足所述预定条件的次数达到预设阈值的情况下,确定所述车辆满足所述预定条件对应的所述预定行驶状态。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基于所述工作参数和/或环境参数判断所述车辆是否满足预定条件包括:
基于整车侧向加速度值、方向盘转角以及车速判断所述车辆是否满足侧向加速度转弯行驶状态对应的预定条件。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基于所述工作参数和/或环境参数判断所述车辆是否满足预定条件包括:
基于雨量、雨刮电机工作时间、车速以及环境温度值判断所述车辆是否满足雨中行驶状态对应的预定条件。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基于所述工作参数和/或环境参数判断所述车辆是否满足预定条件包括:
基于轮速、轮加速度、滑移率以及车速判断所述车辆是否满足颠簸路面行驶状态对应的预定条件。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当所述车辆满足至少一种所述预定行驶状态的情况下,控制进行主动增压制动,包括:
基于压力梯度值和压力值控制对制动盘建压;
当所述压力梯度值达到第一预设阈值且所述压力值小于第二预设阈值的情况下,控制停止建压并泄压。
本公开实施例的一方面提供一种制动器盘片间隙的控制装置,包括:
获取模块,用于获取车辆的工作参数和/或环境参数;
判断模块,用于基于所述工作参数和/或环境参数判断所述车辆是否满足多种预定行驶状态中的至少一种,所述预定行驶状态至少包括侧向加速度转弯行驶状态、雨中行驶状态和颠簸路面行驶状态;
制动控制模块,用于当所述车辆满足至少一种所述预定行驶状态的情况下,控制进行主动增压制动。
本公开还提供一种存储介质,存储有计算机程序,所述计算机程序被处理器执行时实现上述任一项所述方法的步骤。
本公开还提供一种电子设备,至少包括存储器、处理器,所述存储器上存储有计算机程序,所述处理器在执行所述存储器上的计算机程序时实现上述任一项所述方法的步骤。
本公开实施例能够使得制动器盘片间隙可以达到较好的一致性,降低制动器盘片间隙,提高制动响应速度,缩短制动距离,减小拖滞力矩,增加制动盘的磨损寿命,提升产品质量。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公开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公开中记载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性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公开实施例的制动器盘片间隙的控制方法的步骤示意图;
图2为本公开实施例的制动器盘片间隙的控制方法的步骤示意图;
图3为本公开实施例的制动器盘片间隙的控制方法的步骤示意图;
图4为本公开实施例中判断是否满足颠簸路面行驶状态的流程示意图;
图5为本公开实施例中在盘片间隙控制过程中活塞和压力的变化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此处参考附图描述本公开的各种方案以及特征。
应理解的是,可以对此处申请的实施例做出各种修改。因此,上述说明书不应该视为限制,而仅是作为实施例的范例。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将想到在本公开的范围和精神内的其他修改。
包含在说明书中并构成说明书的一部分的附图示出了本公开的实施例,并且与上面给出的对本公开的大致描述以及下面给出的对实施例的详细描述一起用于解释本公开的原理。
通过下面参照附图对给定为非限制性实例的实施例的优选形式的描述,本公开的这些和其它特性将会变得显而易见。
还应当理解,尽管已经参照一些具体实例对本公开进行了描述,但本领域技术人员能够确定地实现本公开的很多其它等效形式,它们具有如权利要求所述的特征并因此都位于借此所限定的保护范围内。
当结合附图时,鉴于以下详细说明,本公开的上述和其他方面、特征和优势将变得更为显而易见。
此后参照附图描述本公开的具体实施例;然而,应当理解,所申请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公开的实例,其可采用多种方式实施。熟知和/或重复的功能和结构并未详细描述以避免不必要或多余的细节使得本公开模糊不清。因此,本文所申请的具体的结构性和功能性细节并非意在限定,而是仅仅作为权利要求的基础和代表性基础用于教导本领域技术人员以实质上任意合适的详细结构多样地使用本公开。
本说明书可使用词组“在一种实施例中”、“在另一个实施例中”、“在又一实施例中”或“在其他实施例中”,其均可指代根据本公开的相同或不同实施例中的一个或多个。
本公开的第一实施例提供一种制动器盘片间隙的控制方法,如图1所示,包括:
S101,获取车辆的工作参数和/或环境参数。
在本步骤中,获取车辆的工作参数和/或环境参数。这里的所述工作参数例如可以是整车侧向加速度、滑移率、轮速、轮加速度、车速、方向盘转角、雨刮电机工作时间等,上述参数可以采用车辆上对应设置的传感器进行采集;这里的所述环境参数例如可以是环境温度等,也可以通过车辆上设置的传感器获取,通过获取上述工作参数和/或环境参数能够实现对车辆的行驶状态进行估计和判断。
S102,基于所述工作参数和/或环境参数判断所述车辆是否满足多种预定行驶状态中的至少一种,所述预定行驶状态至少包括侧向加速度转弯行驶状态、雨中行驶状态和颠簸路面行驶状态。
在通过上述步骤S101获取车辆的工作参数和/或环境参数之后,在本步骤中,基于所述工作参数和/或环境参数判断所述车辆是否满足多种预定行驶状态中的至少一种。这里通过工作参数、环境参数或者通过工作参数和环境参数对车辆的行驶状态进行判断。这里的所述预定行驶状态是指所述车辆需要频繁进行制动的行驶状态,这种行驶状态下需要进行制动器的盘片间隙的控制。这里的所述预定行驶状态例如包括侧向加速度转弯行驶状态、雨中行驶状态和颠簸路面行驶状态等,当然也不限于上述行驶状态,只要是需要频繁制动的行驶状态都可以作为预定行驶状态。
具体地,在上述步骤S102中,所述基于所述工作参数和/或环境参数判断所述车辆是否满足多种预定行驶状态中的至少一种,如图2所示,包括:
S201,基于所述工作参数和/或环境参数判断所述车辆是否满足预定条件。
S202,当满足所述预定条件的次数达到预设阈值的情况下,确定所述车辆满足所述预定条件对应的所述预定行驶状态。
具体地,可以基于获取的不同所述工作参数和/或环境参数与不同的预定条件进行比较,基于比较结果确定车辆是否满足与所述预定条件对应的预定行驶状态。这里分别针对不同的所述预定条件和所述预定行驶状态进行描述。
例如在判断所述车辆是否满足侧向加速度转弯行驶状态时,通过整车侧向加速度值、方向盘转角、车速等针对车辆是否在进行侧向加速度转弯进行判断,例如可以将上述参数与对应的阈值进行比较,例如所述整车侧向加速度值需要大于0.3g。这样当不同的工作参数满足对应的阈值时则通过计数器进行次数累加,当次数达到标定门限值时即可确定所述车辆满足侧向加速度转弯行驶状态。
再例如在判断所述车辆是否满足雨中行驶状态时,通过所述车辆的雨量传感器采集的雨量、雨刮电机工作时间、车速、环境温度值等针对所述车辆是否在下雨环境中行驶进行判断,例如可以将上述参数与对应的阈值进行比较,这样当不同的参数满足对应的阈值时则通过计数器进行次数累加,达到标定门限即可确定所述车辆满足雨中行驶状态。
此外,再例如考虑到由于所述车辆行驶在粗糙路面上时车轮会在短时内不断加速和减速变化,在判断所述车辆是否满足颠簸路面行驶状态时,通过轮加速度、滑移率和车速等针对所述车辆是否行驶在颠簸路面上进行判断,例如可以将上述参数与对应的阈值进行比较,这样当不同的参数满足对应的阈值时则通过计数器进行次数累加,达到标定门限即可确定所述车辆满足颠簸路面行驶状态。
上述在不同的所述预定行驶状态中,需要判断当满足所述预定条件的次数达到预设阈值的情况下,才能确定所述车辆满足所述预定条件对应的所述预定行驶状态是为了确保车辆确实处于需要频繁制动的行驶状态下,而不是偶然进行制动的行驶状态下。
在具体的实施过程中,在一个实施方式中采集方向盘转角SWA、整车侧向加速度ay、车速V等信号,当所述整车侧向加速度ay大于门限值a0,所述方向盘转角SWA大于门限值SWA0且所述车速V大于门限值V0时开始计时,计数器累计步长超过基准值t0时,即判定完成一次大侧向加速度转弯。
在一个实施方式中采集雨量Qr、雨刮电机工作时间tmotor、车速V和环境温度Tamb等信号;当所述雨量Qr大于门限值Q0、所述雨刮电机工作时间tmotor大于标定门限tm0、所述环境温度Tamb大于门限值T0且所述车速V大于Vmin开始计时,计数器累计步长超过基准值t1时,即判定车辆处于下雨环境下。
在一个实施方式中采集轮速、轮加速度、滑移率以及车速等信号以判断所述车辆是否满足颠簸路面行驶状态。具体地,在一个具体判断颠簸路面行驶状态的判断过程中,如图4所示,其中,aWhl为轮加速度,Start为粗糙路面识别功能使能状态位,trigger_t为状态计数器,当condition大于0时,计数器随步长会不断累加,slWhl是车轮滑移率,vWhl是轮速,vVeh是车辆参考车速,condition为状态判断标志位,初始值为0,满足不同条件时会切换,当状态达到6时,可判断车辆行驶在粗糙路面上,即RoadDisturbance=true,t_RD为识别出粗糙路面后退出粗糙路面的计数器,当该计数器数值不大于0时,判断车辆并未行驶在粗糙路面上。
具体地,如果轮加速度aWhl小于第一门限值aWhlstart(例如为-100)且滑移率slWhl小于滑移率门限值slipstart(例如为0.15),由于粗糙颠簸路面影响,车轮在进入坑后需要从坑底向上滚出时轮速会快速降低,但未进入ABS激活状态,此时进入首次状态识别即condition=1,如果不满足以上条件时返回condition=0。如果condition=1且所述轮加速度aWhl低于第二门限值aWhlstart1(其小于第一门限制,例如为-130)则进入状态2,也就是conditon=2。然后车轮从坑顶向坑底滚动时会产生正轮的加速度,如果轮加速度aWhl大于0,则此时进入状态3即condition=3,不满足以上条件时则返回condition=0。进一步地,如果此时condition==3同时所述轮加速度aWhl大于aWhlacc(例如为100)则进入状态4(condition=4),如果状态识别condition=4且轮速vWhl大于车速DV4,则进入状态5;如果所述轮加速度aWhl<aWhl50,则返回condition=0;下一步长时如果condition==3且轮加速度aWhl<0,即车轮再次出现减速,如果计数器trigger_t<标定门限T_trigger,则进入状态6,此时判断车辆行驶在粗糙路面上。
此外,进一步地,判断车辆行驶在粗糙颠簸路面上时,对此状态t_RD赋标定初值,如果过程中返回condition=0的状态,则进行递减计数,当递减计数器t_RD不大于0时,判断车辆未行驶在粗糙颠簸路面上
S103,当所述车辆满足至少一种所述预定行驶状态的情况下,控制进行主动增压制动。
在通过上述步骤S102基于所述工作参数和/或环境参数判断所述车辆是否满足多种预定行驶状态中的至少一种之后,在本步骤中,当所述车辆满足至少一种预定行驶状态的情况下,控制进行主动增压制动。具体地,通过判断所述车辆是否满足多种所述预定行驶状态中的至少一种以确定是否针对所述车辆的制动盘实现主动增压制动。这里的所述主动增压制动具体包括建压和泄压两个过程。
具体地,在进行主动增压制动的过程中,需要对所述制动盘的压力值和压力梯度值进行监测,这里的所述压力值是指轮缸压力,所述压力梯度值是指轮缸压力导数。
当所述压力梯度值或所述压力值达到预设门限值时,例如所述压力梯度值达到47bar/s且所述压力值达到3bar时则停止建压,并进一步泄压至0bar,这里的增压过程不会使驾驶员感知车辆具有明显的制动影响,同时可以保证所述制动盘的盘片间隙的一致性。
具体地,所述当所述车辆满足至少一种所述预定行驶状态的情况下,控制进行主动增压制动,这里的所述主动增压制动基于图所示,具体地如图3所示,包括:
S301,基于压力梯度值和压力值控制对制动盘建压。
在本步骤中,基于压力梯度值和压力值控制对制动盘建压。具体地,在所述制动器中进行的建压过程中会经历不同阶段,随着推杆推动所述活塞的位移的增大并带动摩擦片向制动盘方向移动,这样首先所述制动器进入盘片间隙消除阶段,这个阶段的制动负载较小而压力梯度较小,通常低于预定的门限值,例如25bar/s。
进一步地,通过获取所述制动器中活塞的位置以判断盘片间隙消除,这里的所述活塞的位置可以基于预设减压梯度和压力获取。如图5所示,当基于所述活塞的位置确定盘片间隙消除后开始通过制动盘压缩摩擦片,随着摩擦片的不断压缩,负载在逐渐增大,此时压力梯度值在逐渐升高,例如最高达到47bar/s;一般当所述压力值达到50bar以上时所述摩擦片的刚度增大到最大,之后便可以呈线性变化,所述压力梯度达到最大值,例如215bar/s。
S302,当所述压力梯度值达到第一预设阈值且所述压力值小于第二预设阈值的情况下,控制停止建压并泄压。
在通过上述步骤S301基于压力梯度值和压力值控制对制动盘建压之后,在本步骤中,当所述压力梯度值达到第一预设阈值且所述压力值小于第二预设阈值的情况下,控制停止建压并泄压。具体地,当所述压力梯度值达到第一预设阈值且压力值小于第二预设阈值时将不再对所述制动盘加压,此时的制动压力刚好消除所述制动器中的制动盘和摩擦片之间的盘片间隙,停止加压后即可进行松制动操作。
具体地,在本步骤中判断盘片间隙实现消除需要满足两个条件,首先所述压力梯度值需要达到第一预设阈值且压力值需要小于作为第二预设阈值的活塞始动力(根据台架试验确定),即停止加压,然后泄压至压力值为0bar,此时卡钳会回位产生盘片间隙,由于每次制动加压的压力及压力梯度可以保证一致,这样在松制动后可以保证盘片间隙的一致性。
这样,当确定所述车辆处于预定行驶状态下进行主动增压,根据压力梯度和压力来判断制动器当前位置,当压力梯度达到标定门限值且压力小于压力门限值时即停止加压,此时的制动压力刚好消除盘片间隙,停止加压后进行松制动操作。经过加压以及后续的泄压操作后,所述制动器的盘片间隙回复到理论设计值,所述制动器的盘片间隙可以达到较好的一致性。降低了盘片间隙。
本公开实施例能够使得制动器盘片间隙可以达到较好的一致性,降低制动器盘片间隙,提高制动响应速度,缩短制动距离,减小拖滞力矩,增加制动盘的磨损寿命,提升产品质量。
基于相同的发明构思,本公开的第二实施例涉及一种电池充电的保护装置,其包括相互耦合的获取模块、判断模块以及制动控制模块,其中:
所述获取模块,用于获取车辆的工作参数和/或环境参数;
所述判断模块,用于基于所述工作参数和/或环境参数判断所述车辆是否满足多种预定行驶状态中的至少一种,所述预定行驶状态至少包括侧向加速度转弯行驶状态、雨中行驶状态和颠簸路面行驶状态;
所述制动控制模块,用于当所述车辆满足至少一种所述预定行驶状态的情况下,控制进行主动增压制动。
进一步地,所述工作参数是整车侧向加速度、滑移率、轮速、轮加速度、车速、方向盘转角、雨刮电机工作时间中的至少一种,所述环境参数是环境温度。
进一步地,所述判断模块包括:
判断单元,用于基于所述工作参数和/或环境参数判断所述车辆是否满足预定条件。
确定单元,用于当满足所述预定条件的次数达到预设阈值的情况下,确定所述车辆满足所述预定条件对应的所述预定行驶状态。
进一步地,所述判断单元具体用于基于整车侧向加速度值、方向盘转角以及车速判断所述车辆是否满足侧向加速度转弯行驶状态对应的预定条件。
进一步地,所述判断单元具体用于基于雨量、雨刮电机工作时间、车速以及环境温度值判断所述车辆是否满足雨中行驶状态对应的预定条件。
进一步地,所述判断单元具体用于基于轮速、轮加速度、滑移率以及车速判断所述车辆是否满足颠簸路面行驶状态对应的预定条件。
进一步地,所述制动控制模块包括:
建压单元,用于基于压力梯度值和压力值控制对制动盘建压;
泄压单元,用于当所述压力梯度值达到第一预设阈值且所述压力值小于第二预设阈值的情况下,控制停止建压并泄压。
本公开实施例能够使得制动器盘片间隙可以达到较好的一致性,降低制动器盘片间隙,提高制动响应速度,缩短制动距离,减小拖滞力矩,增加制动盘的磨损寿命,提升产品质量。
本公开的第三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存储介质,该存储介质为计算机可读介质,存储有计算机程序,该计算机程序被处理器执行时实现本公开第一实施例提供的方法,包括如下步骤S11至S13:
S11,获取车辆的工作参数和/或环境参数;
S12,基于所述工作参数和/或环境参数判断所述车辆是否满足多种预定行驶状态中的至少一种,所述预定行驶状态至少包括侧向加速度转弯行驶状态、雨中行驶状态和颠簸路面行驶状态;
S13,当所述车辆满足至少一种所述预定行驶状态的情况下,控制进行主动增压制动。
进一步地,该计算机程序被处理器执行时实现本公开第一实施例提供的其他方法
本公开实施例能够使得制动器盘片间隙可以达到较好的一致性,降低制动器盘片间隙,提高制动响应速度,缩短制动距离,减小拖滞力矩,增加制动盘的磨损寿命,提升产品质量。
本公开的第四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电子设备,该电子设备至少包括存储器和处理器,存储器上存储有计算机程序,处理器在执行存储器上的计算机程序时实现本公开任意实施例提供的方法。示例性的,电子设备计算机程序步骤如下S21至S23:
S21,获取车辆的工作参数和/或环境参数;
S22,基于所述工作参数和/或环境参数判断所述车辆是否满足多种预定行驶状态中的至少一种,所述预定行驶状态至少包括侧向加速度转弯行驶状态、雨中行驶状态和颠簸路面行驶状态;
S23,当所述车辆满足至少一种所述预定行驶状态的情况下,控制进行主动增压制动。
进一步地,处理器还执行上述第三实施例中的计算机程序
本公开实施例能够使得制动器盘片间隙可以达到较好的一致性,降低制动器盘片间隙,提高制动响应速度,缩短制动距离,减小拖滞力矩,增加制动盘的磨损寿命,提升产品质量。
上述存储介质可以是上述电子设备中所包含的;也可以是单独存在,而未装配入该电子设备中。
上述存储介质承载有一个或者多个程序,当上述一个或者多个程序被该电子设备执行时,使得该电子设备:获取至少两个网际协议地址;向节点评价设备发送包括至少两个网际协议地址的节点评价请求,其中,节点评价设备从至少两个网际协议地址中,选取网际协议地址并返回;接收节点评价设备返回的网际协议地址;其中,所获取的网际协议地址指示内容分发网络中的边缘节点。
或者,上述存储介质承载有一个或者多个程序,当上述一个或者多个程序被该电子设备执行时,使得该电子设备:接收包括至少两个网际协议地址的节点评价请求;从至少两个网际协议地址中,选取网际协议地址;返回选取出的网际协议地址;其中,接收到的网际协议地址指示内容分发网络中的边缘节点。
可以以一种或多种程序设计语言或其组合来编写用于执行本公开的操作的计算机程序代码,上述程序设计语言包括但不限于面向对象的程序设计语言—诸如Java、Smalltalk、C++,还包括常规的过程式程序设计语言—诸如“C”语言或类似的程序设计语言。程序代码可以完全地在乘客计算机上执行、部分地在乘客计算机上执行、作为一个独立的软件包执行、部分在乘客计算机上部分在远程计算机上执行、或者完全在远程计算机或服务器上执行。在涉及远程计算机的情形中,远程计算机可以通过任意种类的网络——包括局域网(LAN)或广域网(WAN)—连接到乘客计算机,或者,可以连接到外部计算机(例如利用因特网服务提供商来通过因特网连接)。
需要说明的是,本公开上述的存储介质可以是计算机可读信号介质或者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或者是上述两者的任意组合。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例如可以是——但不限于——电、磁、光、电磁、红外线、或半导体的系统、装置或器件,或者任意以上的组合。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的更具体的例子可以包括但不限于:具有一个或多个导线的电连接、便携式计算机磁盘、硬盘、随机访问存储器(RAM)、只读存储器(ROM)、可擦式可编程只读存储器(EPROM或闪存)、光纤、便携式紧凑磁盘只读存储器(CD-ROM)、光存储器件、磁存储器件、或者上述的任意合适的组合。在本公开中,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可以是任何包含或存储程序的有形介质,该程序可以被指令执行系统、装置或者器件使用或者与其结合使用。而在本公开中,计算机可读信号介质可以包括在基带中或者作为载波一部分传播的数据信号,其中承载了计算机可读的程序代码。这种传播的数据信号可以采用多种形式,包括但不限于电磁信号、光信号或上述的任意合适的组合。计算机可读信号介质还可以是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以外的任何存储介质,该计算机可读信号介质可以发送、传播或者传输用于由指令执行系统、装置或者器件使用或者与其结合使用的程序。存储介质上包含的程序代码可以用任何适当的介质传输,包括但不限于:电线、光缆、RF(射频)等等,或者上述的任意合适的组合。
附图中的流程图和框图,图示了按照本公开各种实施例的系统、方法和计算机程序产品的可能实现的体系架构、功能和操作。在这点上,流程图或框图中的每个方框可以代表一个模块、程序段、或代码的一部分,该模块、程序段、或代码的一部分包含一个或多个用于实现规定的逻辑功能的可执行指令。也应当注意,在有些作为替换的实现中,方框中所标注的功能也可以以不同于附图中所标注的顺序发生。例如,两个接连地表示的方框实际上可以基本并行地执行,它们有时也可以按相反的顺序执行,这依所涉及的功能而定。也要注意的是,框图和/或流程图中的每个方框、以及框图和/或流程图中的方框的组合,可以用执行规定的功能或操作的专用的基于硬件的系统来实现,或者可以用专用硬件与计算机指令的组合来实现。
描述于本公开实施例中所涉及到的单元可以通过软件的方式实现,也可以通过硬件的方式来实现。其中,单元的名称在某种情况下并不构成对该单元本身的限定。
本文中以上描述的功能可以至少部分地由一个或多个硬件逻辑部件来执行。例如,非限制性地,可以使用的示范类型的硬件逻辑部件包括:现场可编程门阵列(FPGA)、专用集成电路(ASIC)、专用标准产品(ASSP)、片上系统(SOC)、复杂可编程逻辑设备(CPLD)等等。
在本公开的上下文中,机器可读介质可以是有形的介质,其可以包含或存储以供指令执行系统、装置或设备使用或与指令执行系统、装置或设备结合地使用的程序。机器可读介质可以是机器可读信号介质或机器可读储存介质。机器可读介质可以包括但不限于电子的、磁性的、光学的、电磁的、红外的、或半导体系统、装置或设备,或者上述内容的任何合适组合。机器可读存储介质的更具体示例会包括基于一个或多个线的电气连接、便携式计算机盘、硬盘、随机存取存储器(RAM)、只读存储器(ROM)、可擦除可编程只读存储器(EPROM或快闪存储器)、光纤、便捷式紧凑盘只读存储器(CD-ROM)、光学储存设备、磁储存设备、或上述内容的任何合适组合。
以上描述仅为本公开的较佳实施例以及对所运用技术原理的说明。本领域技术人员应当理解,本公开中所涉及的公开范围,并不限于上述技术特征的特定组合而成的技术方案,同时也应涵盖在不脱离上述公开构思的情况下,由上述技术特征或其等同特征进行任意组合而形成的其它技术方案。例如上述特征与本公开中公开的(但不限于)具有类似功能的技术特征进行互相替换而形成的技术方案。
此外,虽然采用特定次序描绘了各操作,但是这不应当理解为要求这些操作以所示出的特定次序或以顺序次序执行来执行。在一定环境下,多任务和并行处理可能是有利的。同样地,虽然在上面论述中包含了若干具体实现细节,但是这些不应当被解释为对本公开的范围的限制。在单独的实施例的上下文中描述的某些特征还可以组合地实现在单个实施例中。相反地,在单个实施例的上下文中描述的各种特征也可以单独地或以任何合适的子组合的方式实现在多个实施例中。
尽管已经采用特定于结构特征和/或方法逻辑动作的语言描述了本主题,但是应当理解所附权利要求书中所限定的主题未必局限于上面描述的特定特征或动作。相反,上面所描述的特定特征和动作仅仅是实现权利要求书的示例形式。
以上对本公开多个实施例进行了详细说明,但本公开不限于这些具体的实施例,本领域技术人员在本公开构思的基础上,能够做出多种变型和修改实施例,这些变型和修改都应落入本公开所要求保护的范围。

Claims (10)

1.一种制动器盘片间隙的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获取车辆的工作参数和/或环境参数;
基于所述工作参数和/或环境参数判断所述车辆是否满足多种预定行驶状态中的至少一种,所述预定行驶状态至少包括侧向加速度转弯行驶状态、雨中行驶状态和颠簸路面行驶状态;
当所述车辆满足至少一种所述预定行驶状态的情况下,控制进行主动增压制动。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获取车辆的工作参数和/或环境参数中,所述工作参数是整车侧向加速度、滑移率、轮速、轮加速度、车速、方向盘转角、雨刮电机工作时间中的至少一种,所述环境参数是环境温度。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基于所述工作参数和/或环境参数判断所述车辆是否满足多种预定行驶状态中的至少一种,包括:
基于所述工作参数和/或环境参数判断所述车辆是否满足预定条件;
当满足所述预定条件的次数达到预设阈值的情况下,确定所述车辆满足所述预定条件对应的所述预定行驶状态。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基于所述工作参数和/或环境参数判断所述车辆是否满足预定条件包括:
基于整车侧向加速度值、方向盘转角以及车速判断所述车辆是否满足侧向加速度转弯行驶状态对应的预定条件。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基于所述工作参数和/或环境参数判断所述车辆是否满足预定条件包括:
基于雨量、雨刮电机工作时间、车速以及环境温度值判断所述车辆是否满足雨中行驶状态对应的预定条件。
6.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基于所述工作参数和/或环境参数判断所述车辆是否满足预定条件包括:
基于轮速、轮加速度、滑移率以及车速判断所述车辆是否满足颠簸路面行驶状态对应的预定条件。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当所述车辆满足至少一种所述预定行驶状态的情况下,控制进行主动增压制动,包括:
基于压力梯度值和压力值控制对制动盘建压;
当所述压力梯度值达到第一预设阈值且所述压力值小于第二预设阈值的情况下,控制停止建压并泄压。
8.一种制动器盘片间隙的控制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获取模块,用于获取车辆的工作参数和/或环境参数;
判断模块,用于基于所述工作参数和/或环境参数判断所述车辆是否满足多种预定行驶状态中的至少一种,所述预定行驶状态至少包括侧向加速度转弯行驶状态、雨中行驶状态和颠簸路面行驶状态;
制动控制模块,用于当所述车辆满足至少一种所述预定行驶状态的情况下,控制进行主动增压制动。
9.一种存储介质,存储有计算机程序,其特征在于,所述计算机程序被处理器执行时实现权利要求1至7中任一项所述方法的步骤。
10.一种电子设备,至少包括存储器、处理器,所述存储器上存储有计算机程序,其特征在于,所述处理器在执行所述存储器上的计算机程序时实现权利要求1至7中任一项所述方法的步骤。
CN202310753781.0A 2023-06-25 2023-06-25 制动器盘片间隙的控制方法、装置、存储介质及电子设备 Pending CN116767153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10753781.0A CN116767153A (zh) 2023-06-25 2023-06-25 制动器盘片间隙的控制方法、装置、存储介质及电子设备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10753781.0A CN116767153A (zh) 2023-06-25 2023-06-25 制动器盘片间隙的控制方法、装置、存储介质及电子设备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6767153A true CN116767153A (zh) 2023-09-19

Family

ID=8800599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310753781.0A Pending CN116767153A (zh) 2023-06-25 2023-06-25 制动器盘片间隙的控制方法、装置、存储介质及电子设备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6767153A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7574692A (zh) * 2024-01-17 2024-02-20 中国第一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车辆制动盘温度计算方法、系统、设备及存储介质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7574692A (zh) * 2024-01-17 2024-02-20 中国第一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车辆制动盘温度计算方法、系统、设备及存储介质
CN117574692B (zh) * 2024-01-17 2024-04-16 中国第一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车辆制动盘温度计算方法、系统、设备及存储介质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JP5819326B2 (ja) ハイドロプレーニングを自動的に防止する方法
CN107719186B (zh) 车辆过坎补偿控制方法、装置、系统和电机控制器
US9321440B2 (en) Trailer hold assist during standstill
US9387844B2 (en) Environment-based anti-lock braking system
CN116767153A (zh) 制动器盘片间隙的控制方法、装置、存储介质及电子设备
CN103661329B (zh) 电子驻车制动模块和系统及其使用方法
CN111196269B (zh) 车辆运行控制方法及装置、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JP2010525975A (ja) 車両安全装置の自動ブレーキ係合における追突事故の回避方法および制御装置
CN112959988B (zh) 自动驻车功能激活方法、汽车和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CN101061027A (zh) 用于操作刹车系统、特别是汽车停车制动器的方法和装置
CN107161271A (zh) 基于加速度检测的电动助力车制动防滑方法
CN103347749B (zh) 用于使晃动的挂车行驶稳定的方法和装置
CN114734999A (zh) 车辆控制方法、装置、终端设备及介质
CN104477152A (zh) 安全行车方法及装置
CN110171406A (zh) 基于电动助力的停车控制方法、系统、设备及存储介质
US11731597B2 (en) Vehicle braking control method and system, vehicle and computer-readable storage medium
CN110171404B (zh) 行车安全距离控制方法、系统、设备及存储介质
CN114559910A (zh) 一种无人车控制方法、系统、装置、设备及存储介质
CN112660160A (zh) 一种用于控制无人驾驶车辆的行驶速度的方法与设备
CN114834408A (zh) 汽车制动方法及系统
CN114670648B (zh) 电动汽车能量回收方法及电子设备
CN112528212A (zh) 装载atp防护的工程车ebi曲线计算方法及装置
CN112810613A (zh) 起步能耗优化方法、装置、设备及存储介质
EP4063208A1 (en) Method of controlling a heavy-duty vehicle in a slope
CN113223290B (zh) 车辆状态检测方法、装置、设备和存储介质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