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6766803A - 打印设备及其控制方法和存储介质 - Google Patents

打印设备及其控制方法和存储介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6766803A
CN116766803A CN202310254111.4A CN202310254111A CN116766803A CN 116766803 A CN116766803 A CN 116766803A CN 202310254111 A CN202310254111 A CN 202310254111A CN 116766803 A CN116766803 A CN 116766803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printing medium
roller
printing
medium
conveyanc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310254111.4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伊藤雅史
有田圭佑
玉利健人
田口基之
高桥翔
古松亮汰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Canon Inc
Original Assignee
Canon Inc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Canon Inc filed Critical Canon Inc
Publication of CN116766803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6766803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Classification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41PRINTING; LINING MACHINES; TYPEWRITERS; STAMPS
    • B41JTYPEWRITERS;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i.e. MECHANISMS PRINTING OTHERWISE THAN FROM A FORME; CORRECTION OF TYPOGRAPHICAL ERRORS
    • B41J11/00Devices or arrangements  of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e.g. ink-jet printers or thermal printers, for supporting or handling copy material in sheet or web form
    • B41J11/36Blanking or long feeds; Feeding to a particular line, e.g. by rotation of platen or feed roller
    • B41J11/42Controlling printing material conveyance for accurate alignment of the printing material with the printhead; Print registering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41PRINTING; LINING MACHINES; TYPEWRITERS; STAMPS
    • B41JTYPEWRITERS;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i.e. MECHANISMS PRINTING OTHERWISE THAN FROM A FORME; CORRECTION OF TYPOGRAPHICAL ERRORS
    • B41J13/00Devices or arrangements of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e.g. ink-jet printers or thermal printers, specially adapted for supporting or handling copy material in short lengths, e.g. sheets
    • B41J13/0009Devices or arrangements of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e.g. ink-jet printers or thermal printers, specially adapted for supporting or handling copy material in short lengths, e.g. sheets control of the transport of the copy material
    • B41J13/0045Devices or arrangements of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e.g. ink-jet printers or thermal printers, specially adapted for supporting or handling copy material in short lengths, e.g. sheets control of the transport of the copy material concerning sheet refeed sections of automatic paper handling systems, e.g. intermediate stacker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41PRINTING; LINING MACHINES; TYPEWRITERS; STAMPS
    • B41JTYPEWRITERS;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i.e. MECHANISMS PRINTING OTHERWISE THAN FROM A FORME; CORRECTION OF TYPOGRAPHICAL ERRORS
    • B41J11/00Devices or arrangements  of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e.g. ink-jet printers or thermal printers, for supporting or handling copy material in sheet or web form
    • B41J11/0095Detecting means for copy material, e.g. for detecting or sensing presence of copy material or its leading or trailing end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41PRINTING; LINING MACHINES; TYPEWRITERS; STAMPS
    • B41JTYPEWRITERS;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i.e. MECHANISMS PRINTING OTHERWISE THAN FROM A FORME; CORRECTION OF TYPOGRAPHICAL ERRORS
    • B41J13/00Devices or arrangements of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e.g. ink-jet printers or thermal printers, specially adapted for supporting or handling copy material in short lengths, e.g. sheets
    • B41J13/0009Devices or arrangements of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e.g. ink-jet printers or thermal printers, specially adapted for supporting or handling copy material in short lengths, e.g. sheets control of the transport of the copy material
    • B41J13/0018Devices or arrangements of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e.g. ink-jet printers or thermal printers, specially adapted for supporting or handling copy material in short lengths, e.g. sheets control of the transport of the copy material in the sheet input section of automatic paper handling systems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打印设备及其控制方法和存储介质。该打印设备包括:供给部件,其被配置为供给打印介质;第一辊,其被配置为传送打印介质;打印部件,其被配置为打印到打印介质上;以及控制部件,其能够控制所述供给部件和所述第一辊以产生重叠状态,在所述重叠状态中,后续打印介质的前端部与先行打印介质的后端部重叠在所述第一辊在所述打印介质的传送方向上的上游侧。所述控制部件基于所述先行打印介质的打印数据和所述后续打印介质的打印数据,在所述第一辊在所述打印介质的传送方向上的上游侧调整重叠状态中的重叠量。

Description

打印设备及其控制方法和存储介质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能够通过将打印介质从第一面自动反转到第二面来进行双面打印的打印设备。
背景技术
在能够通过将打印介质从第一面自动反转到第二面来进行双面打印的打印设备中,在打印介质的一部分彼此重叠的状态下将打印介质传送到与打印头相对的打印区域并打印到打印介质之后,需要解除重叠状态以便于打印介质的排出和防止卡纸等。
日本特开平6-56299描述了如下的打印设备,其中,在打印介质的后端部和前端部部分重叠的重叠部分已通过图像形成单元之后,增加先行打印介质的传送速度,以将打印介质与后续打印介质分离,使得重叠状态被解除。
然而,在日本特开平6-56299中所描述的设备中,当增大先行打印介质的传送速度以将该打印介质与后续打印介质分离从而解除重叠状态时,根据传送路径的尺寸,需要非常高速地分离先行打印介质。在这种情况下,高速驱动用于进行分离操作的传送单元和驱动单元等,这存在着增加噪声和功耗等的风险。
发明内容
考虑到上述问题,本发明提供了能够在解除打印介质的重叠状态时抑制噪声和功耗等的增加的打印设备。
根据本发明的第一方面,提供一种打印设备,包括:供给部件,用于供给打印介质;第一辊,用于在传送方向上传送所述供给部件所供给的打印介质;打印部件,用于打印到所述第一辊所传送的打印介质上;以及控制部件,其能够控制所述供给部件和所述第一辊以产生重叠状态,在所述重叠状态中,后续打印介质的前端部与先行打印介质的后端部重叠在所述第一辊在所述打印介质的传送方向上的上游侧,其中,所述控制部件基于所述先行打印介质的打印数据和所述后续打印介质的打印数据,在所述第一辊在所述打印介质的传送方向上的上游侧调整所述重叠状态中的重叠量。
根据本发明的第二方面,提供一种打印设备的控制方法,所述打印设备包括:供给部件,用于供给打印介质;第一辊,用于在传送方向上传送所述供给部件所供给的打印介质;以及打印部件,用于打印到所述第一辊所传送的打印介质上,所述控制方法包括:控制步骤,所述控制步骤能够控制所述供给部件和所述第一辊以产生重叠状态,在所述重叠状态中,后续打印介质的前端部与先行打印介质的后端部重叠在所述第一辊在所述打印介质的传送方向上的上游侧,其中,在所述控制步骤中,基于所述先行打印介质的打印数据和所述后续打印介质的打印数据,在所述第一辊在所述打印介质的传送方向上的上游侧调整所述重叠状态中的重叠量。
根据本发明的第三方面,提供一种非暂时性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其存储有程序,所述程序使得计算机执行上述的打印设备的控制方法。
通过参照附图对示例性实施例的以下描述,本发明的进一步特征将变得明显。
附图说明
图1是示出根据本发明的第一实施例的打印设备的主要部件的截面图。
图2是示出根据本发明的第一实施例的打印设备的主要部件的截面图。
图3是示出根据第一实施例的打印设备的框图。
图4是示出根据第一实施例的打印次序的表。
图5是示出根据第一实施例的重叠连续进给操作中的各个状态的图。
图6是示出根据第一实施例的重叠连续进给操作中的各个状态的图。
图7是示出根据第一实施例的重叠连续进给操作中的各个状态的图。
图8是示出根据第一实施例的重叠连续进给操作中的各个状态的图。
图9是示出根据第一实施例的重叠连续进给操作中的各个状态的图。
图10是示出根据第一实施例的重叠连续进给操作中的各个状态的图。
图11是示出根据第一实施例的重叠连续进给操作中的各个状态的图。
图12是示出根据第一实施例的重叠连续进给操作中的各个状态的图。
图13A和图13B是示出根据第一实施例的打印处理中的重叠连续进给操作的流程图。
图14A和图14B是示出根据第一实施例的打印处理中的重叠连续进给操作的流程图。
图15是示出根据第一实施例的打印处理中的重叠连续进给操作的流程图。
图16是示出根据第一实施例的分离操作的流程图。
图17是示出根据第一实施例的分离操作的概念图。
图18是示出用于使后续薄片与先行薄片重叠的操作的图。
图19是示出用于使后续薄片与先行薄片重叠的操作的图。
图20是示出根据第一实施例的重叠性判断的流程图。
图21是示出根据第一实施例的重叠量调整操作的流程图。
图22是示出用于计算后续薄片的前端位置的操作的流程图。
图23是示出根据第二实施例的重叠量调整操作的流程图。
图24是示出根据第三实施例的重叠量调整操作的流程图。
图25是示出分离操作的时序图。
图26是示出重叠量调整操作的图。
具体实施方式
在下文中,将参照附图详细描述实施例。注意,以下实施例不旨在限制所要求保护的本发明的范围。在实施例中描述了多个特征,但是不限制为需要所有这样的特征的发明,并且可以适当地组合多个这样的特征。此外,在附图中,对相同或类似的配置给出相同的附图标记,并且省略其冗余描述。
第一实施例
图1和图2是示出根据本发明的第一实施例的打印设备200的主要部件的截面图。将使用图1中的STA至STC和图2中的STD至STF所示的附图来描述根据本实施例的打印设备200的全体配置。
整体配置
在图1的STA中,P指示打印介质。多张打印介质P装载在纸张装载单元11中。2指示与装载在纸张装载单元11中的最顶部打印介质P接触以拾取该打印介质的拾取辊。3指示用于将拾取辊2所拾取的打印介质P沿着第一传送路径100向传送方向下游进给的进给辊。拾取辊2是单向辊,并且在打印介质P已传送到超出进给辊3的位置之后,即使停止拾取辊2,进给辊3的传送也可以继续。4指示对进给辊3施力、并且通过与进给辊3一起夹持打印介质P来进给打印介质P的进给从动辊。
5指示用于将由进给辊3和进给从动辊4进给的打印介质P传送到与打印头7相对的位置的第一传送辊。6指示对第一传送辊5施力、并且通过与第一传送辊5一起夹持打印介质P来传送打印介质P的夹持辊。
在由进给辊3和进给从动辊4形成的进给辊隙部与由第一传送辊5和夹持辊6形成的传送辊隙部之间,由引导件在第一传送路径100内引导打印介质P。16指示用于感测打印介质P的前端和后端的打印介质传感器。打印介质传感器16在打印介质传送方向上设置在进给辊3的下游。
7指示用于在由第一传送辊5和夹持辊6传送的打印介质P上打印的打印头。本实施例将描述打印头作为通过喷射墨而在打印介质P上打印的喷墨打印头。8指示在与打印头7相对的位置处支撑打印介质P的第二面(背面)的台板。1指示安装有打印头7、并且在与打印介质传送方向交叉的方向上移动的滑架。
10指示在第三传送辊的方向上传送由打印头7打印的打印介质P的第二传送辊。12指示在与由打印头7打印的打印介质的打印面接触期间转动的棘轮(spur)。这里,棘轮12被朝向第二传送辊10施力。
20指示第三传送辊,其能够在图1的STA中的箭头E或F的方向上传送由打印头7打印的打印介质P。如图1中的STB所示,在箭头E的方向上传送期间,排出辊22连同第三传送辊20一起转动,这使得能够沿着第四传送路径(排出路径)104内的引导件传送打印介质P并将打印介质P排出到排纸单元25。如图1中的STC所示,在箭头F的方向上传送期间,沿着第三传送路径102内的引导件朝向反转辊9传送打印介质P。如图1中的STB和STC所示,挡板24进行在箭头E或F的方向上的分支。注意,21指示对第三传送辊20施力、并且通过与第三传送辊20一起夹持打印介质P来传送打印介质P的第三传送从动辊。23指示朝向排出辊22施力、并且通过与排出辊22一起夹持打印介质P来传送打印介质P的排出从动辊。
反转辊9是能够通过使双面传送马达216(参见图3)正向驱动来在图2的STD中的箭头A的方向上转动(正转)、并且能够在箭头C的方向上传送已被打印头7打印的打印介质P的辊。然后,打印介质P的一部分可以暴露在设备的外部。附加地,如图2中的STE所示,在图2的STE中的箭头C的方向上传送打印介质P之后,双面传送马达216反向驱动,并且打印介质P在传送方向上的上游侧端部到达反转辊9附近。结果,反转辊9在图2的STF中的箭头B的方向上转动(反转),并且打印介质P被翻转并在图中的箭头D的方向上沿着第二传送路径(反转路径)101内的引导件传送。
此时,当反转辊9反向转动时,中间辊15也在图2的STF中的箭头B的方向上(反向)转动,这将在第二传送路径101中的打印介质P朝向进给辊3传送。注意,中间辊15是单向辊,并且可以在图2的STF中的箭头B的方向上驱动和空转。13指示朝向反转辊9施力、并且通过与反转辊9一起夹持打印介质P来传送打印介质P的反转从动辊。14指示朝向中间辊15施力、并且通过与中间辊15一起夹持打印介质P来传送打印介质P的中间从动辊。
控制单元和驱动分配
图3是示出根据本实施例的打印设备的框图。201指示用于控制各种单元的操作和数据处理等的MPU。如稍后将描述的,MPU 201用作能够控制打印介质的传送使得先行打印介质的后端部和后续打印介质的前端部重叠的传送控制部件、以及用于调整重叠量的重叠量调整控制部件300。如稍后将描述的,重叠量调整控制部件300包括用于根据先行打印介质的打印数据计算初始重叠量的初始重叠量计算部件301、用于根据后续打印介质的打印数据计算传送时间的传送时间计算部件302、以及用于根据后续打印介质的打印数据计算传送停止时间的传送停止时间计算部件303。重叠量调整控制部件300还包括用于计算先行打印介质的传送速度的传送速度计算部件304、用于计算先行打印介质的传送距离的传送距离计算部件305和用于计算先行打印介质的传送时间的传送时间计算部件306中的至少一个。重叠量调整控制部件300还包括用于基于先行打印介质的传送速度、传送距离和传送时间来判断是否调整重叠量的重叠量判断部件307。202指示用于存储MPU 201所执行的程序和数据等的ROM。203指示用于暂时存储MPU 201所处理的数据和从主机计算机214接收到的数据等的RAM。注意,上述部件300至307由MPU 201执行存储在ROM 202中的程序来实现。
打印头7由打印头驱动器220控制。滑架1由滑架马达204驱动。第一传送辊5和第二传送辊10由传送马达205驱动。拾取辊2由第一进给马达206驱动。进给辊3由第二进给马达207驱动。第三传送辊20和排出辊22由排出马达215驱动。反转辊9和中间辊15由双面传送马达216驱动。挡板24由挡板螺线管217驱动。上述马达由马达驱动器218(其代表多个)控制。挡板螺线管217由螺线管驱动器219控制。
主机计算机214设置有打印机驱动器2141,该打印机驱动器2141用于在用户指示执行打印操作时,编译诸如打印图像和打印图像质量等的打印信息,并将该打印信息通信到打印设备200。MPU 201经由I/F单元213与主机计算机214交换打印图像等。
双面打印中的重叠连续进给操作的流程
将参照图4和图5中的ST1至图12中的ST22,使用在单个作业中在两张打印介质P上打印四页打印数据的示例,按时间顺序描述在双面打印模式期间的重叠连续进给的操作。当经由I/F单元213从主机计算机214发送双面打印模式的打印数据时,该打印数据由MPU201处理,然后在RAM 203中展开。然后,基于MPU 201所展开的数据来开始打印操作。
本实施例将描述通过诸如图4所示的次序等的次序进行打印的情况。注意,打印次序被设置为将正面面朝下地排出的面朝下方法。然而,打印次序不旨在限于上述次序。
将参照图5中的ST1给出描述。首先,低速驱动第一进给马达206。结果,拾取辊2以7.6英寸/秒转动。当拾取辊2转动时,装载在纸张装载单元11中的最顶部打印介质P被拾取。拾取辊2所拾取的第一个打印介质P(图中的“打印介质1P”)被在与拾取辊2相同的方向上转动的进给辊3传送。进给辊3由第二进给马达207以与拾取辊2相同的速度驱动。
在转动预定量使得打印介质P能够被传送到超出进给辊3的位置之后,拾取辊2停止以不拾取下一打印介质P。拾取辊2是单向辊,因此即使在拾取辊2停止之后,也能够继续进给辊3的传送。本实施例描述了包括拾取辊2和进给辊3的配置。然而,该配置可以是使得仅包括用于进给装载在纸张装载单元11中的打印介质的进给辊3。
当设置在进给辊3在传送方向上的下游的打印介质传感器16感测到第一个打印介质1P的前端时,第二进给马达207切换到高速驱动。换句话说,进给辊3以20英寸/秒转动。
现在将参照图5中的ST2给出描述。当进给辊3继续转动时,第一个打印介质1P在传送方向上的下游侧前端接触由第一传送辊5和夹持辊6形成的传送辊隙部。此时,第一传送辊5停止。即使在第一个打印介质1P在传送方向上的下游侧前端接触传送辊隙部之后,进给辊3也转动预定量,并且作为结果,第一个打印介质1P的前端在与传送辊隙部接触的状态下对齐,这校正了歪斜。这些歪斜校正操作也被称为“配准操作”。
现在将参照图5中的ST3给出描述。一旦第一个打印介质1P的歪斜校正操作结束,第一传送辊5作为被传送马达205驱动的结果而开始转动。第一传送辊5以15英寸/秒传送打印介质P。在将第一个打印介质1P同与打印头7相对的位置对准之后,通过打印头7基于打印数据喷射墨,来在第一个打印介质1P的第二面上开始的第二页打印数据的打印操作。注意,通过首先通过使第一个打印介质1P的前端与传送辊隙部接触而将该前端定位在第一传送辊5的位置处,然后使用第一传送辊5的位置作为基准来控制第一传送辊5的转动量,来进行对准操作。
本实施例中的打印设备是将打印头7安装在滑架1上的串行型打印设备。重复传送操作和图像形成操作,在传送操作中,第一传送辊5间歇地每次以预定量传送打印介质P,在图像形成操作中,在第一传送辊5停止的状态下,在移动安装有打印头7的滑架1的同时,从打印头7喷射墨。结果,在第一个打印介质1P上进行打印操作。
一旦将第一个打印介质1P对准,将第二进给马达207切换到低速驱动。换句话说,进给辊3以7.6英寸/秒转动。当第一传送辊5间歇地每次以预定量传送第一个打印介质1P时,进给辊3也由第二进给马达207间歇地驱动。换句话说,当第一传送辊5转动时,进给辊3也转动,并且当第一传送辊5停止时,进给辊3也停止。进给辊3的转动速度低于第一传送辊5的转动速度。因此,打印介质P在第一传送辊5和进给辊3之间变得拉紧。附加地,进给辊3由第一传送辊5所传送的第一个打印介质1P来转动。
由于诸如传感器响应性等的因素,打印介质传感器16为了感测打印介质P的端部在打印介质之间需要至少预定的间隔。换句话说,在打印介质传感器16感测第一个打印介质1P在传送方向上的上游侧端部时与在打印介质传感器16感测第二个打印介质P(在下文中由“2P”所示)在传送方向上的下游侧前端时之间,需要提供预定的时间间隔。照此,第一个打印介质1P在传送方向上的上游侧端部和第二个打印介质2P在传送方向上的下游侧前端部需要分开预定距离。因此,在判断为第一个打印介质1P在传送方向上的上游侧端部已通过传感器16之后,进行第二个打印介质2P的拾取操作。附加地,控制拾取辊2的转动,使得第一个打印介质1P在传送方向上的上游侧端部与第二个打印介质2P在传送方向上的下游侧前端部之间的间隔至少为预定距离。各个打印介质的前端位置和后端位置可以根据各种辊的转动量来获得,或者可以通过单独的传感器来计算。
注意,当第一传送辊5间歇地每次以预定量传送第一个打印介质1P时,排出马达215和双面传送马达216间歇地以与第一传送辊5相同的转动方向和速度驱动第三传送辊20和反转辊9。
现在将参照图6中的ST4给出描述。拾取辊2所拾取的第二个打印介质2P由进给辊3传送。此时,打印头7正在基于打印数据对第一个打印介质1P进行图像形成操作。当打印介质传感器16感测到第二个打印介质2P的前端时,第二进给马达207切换到高速驱动。换句话说,进给辊3以20英寸/秒转动。
现在将参照图6中的ST5给出描述。与作为打印头7的打印操作的结果的、第一个打印介质1P向下游移动的速度相比,使第二个打印介质2P以更高的速度移动。结果,能够产生第二个打印介质2P在传送方向上的下游侧前端部与第一个打印介质1P在传送方向上的上游侧端部重叠的状态。基于第一个打印介质1P的打印数据来进行打印操作,并且因此第一个打印介质1P由第一传送辊5间歇地传送。另一方面,在打印介质传感器16感测到第二个打印介质2P在传送方向上的下游侧前端之后以20英寸/秒连续转动进给辊3,这使得能够追上第一个打印介质1P。然后,通过进给辊3传送第二个打印介质2P,直到该第二个打印介质2P在传送方向上的下游侧前端停止在传送辊隙上游的预定位置处。根据在打印介质传感器16感测到第二个打印介质2P在传送方向上的下游侧前端之后的进给辊3的转动量来计算第二个打印介质2P在传送方向上的下游侧前端的位置,并且基于该计算的结果来控制该第二个打印介质2P在传送方向上的下游侧前端的位置。此时,打印头7正在基于打印数据对第一个打印介质1P进行图像形成操作。
现在将参照图6中的ST6给出描述。当停止第一传送辊5以对第一个打印介质1P的最终行进行图像形成操作(墨喷射操作)时,通过驱动进给辊3以使得第二个打印介质2P的前端接触传送辊隙部,来进行第二个打印介质2P的歪斜校正操作。
注意,在打印到第一个打印介质1P上之后的处理是反转的,因此挡板螺线管217预先将挡板24朝向经由第三传送路径102通向反转辊9的路径而枢转。因此,第一个打印介质1P在由第三传送路径102引导的同时朝向反转辊9传送。在后续操作中,在打印介质P在传送方向上的上游侧端部通过挡板24之后,根据在接下来通过挡板24的打印介质P的打印之后的处理来使挡板24枢转。与打印介质P在传送方向上的上游侧端部是否已通过挡板24有关的判断可以基于各种辊的转动量来进行,或者可以通过单独设置的传感器来进行。
现在将参照图7中的ST7给出描述。当对第一个打印介质1P的最终行的图像形成操作结束时,通过使第一传送辊5转动预定量并使第二个打印介质2P保持重叠在第一个打印介质1P上的状态,可以对第二个打印介质2P进行对准。
一旦将第二个打印介质2P对准,第二进给马达207切换到低速驱动。换句话说,进给辊3以7.6英寸/秒转动。当第一传送辊5间歇地每次以预定量传送第二个打印介质2P时,进给辊3也由第二进给马达207间歇地驱动。通过基于打印数据将墨从打印头7喷射到第二个打印介质2P上,开始用于将第四页打印数据打印到第二个打印介质2P的第二面上的打印操作。当间歇地传送第二个打印介质2P以用于打印操作时,也间歇地传送第一个打印介质1P。
分离操作(在朝向第二传送路径101移动的情况下)
现在将参照图7中的ST8-1和ST8-2给出描述。在基于对准操作的开始之后的第一传送辊5的转动量、以及纸张的长度而判断为第一个打印介质1P在传送方向上的上游侧端部已通过第二传送辊10之后,通过使用排出马达215使第三传送辊20独立于第一传送辊5和第二传送辊10而连续转动来继续分离操作。注意,双面传送马达216正向转动,并且反转辊9也以与第三传送辊20相同的速度在图2中的箭头A的方向上转动。此时,先行第一个打印介质1P由第三传送辊20传送。在传送方向上的上游侧端部通过第三传送辊20之前,控制第三传送辊20的速度,使得第二个打印介质2P在传送方向上的下游侧端部与第一个打印介质1P在传送方向上的上游侧端部之间的间隔至少为预定距离。稍后将参照控制流程详细描述用于计算此时的第三传送辊20的速度的方法。将前述预定距离设置为大于0,这使得能够分离第一个打印介质1P和第二个打印介质2P,从而解除第一个打印介质1P在传送方向上的上游侧端部和第二个打印介质2P在传送方向上的下游侧前端之间的重叠状态。
这使得能够减少在使用挡板24切换传送路径时发生卡纸的可能性。
注意,在解除重叠状态时,可以使第三传送辊20的速度比第一传送辊5的速度快,但是没有必要一定使第三传送辊20的速度比第一传送辊5的速度快。当第一传送辊5间歇地传送第二个打印介质2P以用于打印操作时,需要诸如滑架1的扫描时间等的一定时间以用于间歇传送。在这种情况下,与未间歇地传送第二个打印介质2P以用于打印操作的情况相比,直到由第一传送辊5传送的第二个打印介质2P在传送方向上的下游侧端部通过第三传送辊20为止的时间更长。因此,可以降低第三传送辊20的速度。换句话说,与在打印操作期间不进行分离操作的情况相比,在打印操作期间进行分离操作使得能够降低用于分离的传送速度并抑制噪声和功耗等的增加。
然后,如稍后将描述的,第一个打印介质1P被反转辊9反转并进入第二传送路径101,并且第一个打印介质1P在传送方向上的上游侧端部进入第二传送路径101。然后,第二个打印介质2P在传送方向上的下游侧前端可以通过用于分支到第二传送路径101的分支部并到达反转辊9。
现在将参照图7中的ST9给出描述。当反转辊9在图2的STD中的箭头A的方向上转动时,在图2的STD中的箭头C的方向上传送第一个打印介质1P。结果,连续传送第一个打印介质1P,直到其在传送方向上的上游侧端部到达反转辊9在传送方向上的上游侧的预定位置为止。
注意,在打印介质P在传送方向上的上游侧端部通过挡板24之后,根据在接下来通过挡板24的打印介质P的打印之后的处理来使挡板24枢转。第二个打印介质2P的打印之后的处理是反转的,因此第二个打印介质2P在由第三传送路径102引导的同时朝向反转辊9传送。与打印介质P在传送方向上的上游侧端部是否已通过挡板24有关的判断可以基于各种辊的转动量来进行,或可以通过单独设置的传感器来进行。
现在将参照图8中的ST10给出描述。当第一个打印介质1P在传送方向上的上游侧端部到达反转辊9在传送方向上的上游侧的预定位置时,双面传送马达216切换到高速反向驱动。结果,反转辊9和中间辊15在图2的STF中的箭头B的方向上以18英寸/秒转动。然后,反转辊9和中间辊15在第二传送路径(反转路径)101内沿着引导件传送第一个打印介质1P,直到其在传送方向上的下游侧前端到达第一传送路径100之前的预定位置为止。此时的前述预定位置也是基于从对准操作的开始起的传送辊的转动量、以及薄片的长度来计算的。
现在将参照图8中的ST11给出描述。当第二个打印介质2P的传送在进行中并且打印介质传感器16感测到第二个打印介质2P在传送方向上的上游侧端部时,低速反向驱动双面传送马达216,并且低速驱动第二进给马达207。结果,中间辊15和进给辊3以7.6英寸/秒转动。然后,中间辊15和进给辊3将第一个打印介质1P在第一传送辊5的方向上从第二传送路径101传送到第一传送路径100。此时,打印头7正在基于打印数据对第二个打印介质2P进行图像形成操作。当打印介质传感器16感测到第一个打印介质1P在传送方向上的下游侧前端时,双面传送马达216在保持反向的同时切换到高速驱动,并且第二进给马达207切换到高速驱动。换句话说,中间辊15和进给辊3以20英寸/秒转动。
与作为打印头7的打印操作的结果的、第二个打印介质2P向下游移动的速度相比,使第一个打印介质1P以更高的速度移动,这使得能够产生第一个打印介质1P的前端部与第二个打印介质2P的后端部重叠的状态。基于第二个打印介质2P的打印数据来进行打印操作,并且因此第二个打印介质2P由第一传送辊5间歇地传送。另一方面,在打印介质传感器16感测到第一个打印介质1P的前端之后以20英寸/秒连续转动进给辊3,这使得能够追上第二个打印介质2P。然后,通过进给辊3传送第一个打印介质1P,直到该第一个打印介质1P在传送方向上的下游侧前端停止在传送辊隙上游的预定位置处为止。根据在打印介质传感器16感测到第一个打印介质1P在传送方向上的下游侧前端之后的进给辊3的转动量来计算第一个打印介质1P在传送方向上的下游侧前端的位置,并且基于该计算的结果来控制该第一个打印介质1P在传送方向上的下游侧前端的位置。此时,打印头7正在基于打印数据对第二个打印介质2P进行图像形成操作。
现在将参照图8中的ST12给出描述。当停止第一传送辊5以对第二个打印介质2P的最终行进行图像形成操作(墨喷射操作)时,驱动进给辊3以使得第一个打印介质1P在传送方向上的下游侧前端接触传送辊隙部。通过这种方式,对第一个打印介质1P进行歪斜校正操作。
现在将参照图9中的ST13给出描述。当对第二个打印介质2P的最终行的图像形成操作结束时,通过使第一传送辊5转动预定量并使第一个打印介质1P保持重叠在第二个打印介质2P上的状态,可以对第一个打印介质1P进行对准。
一旦将第一个打印介质1P对准,第二进给马达207切换到低速驱动。换句话说,进给辊3以7.6英寸/秒转动。当第一传送辊5间歇地每次以预定量传送第一个打印介质1P时,进给辊3也由第二进给马达207间歇地驱动。通过基于打印数据将墨从打印头7喷射到第一个打印介质1P,来开始用于将第一页打印数据打印到第一个打印介质1P的第一面上的打印操作。当间歇地传送第一个打印介质1P以用于打印操作时,也间歇地传送第二个打印介质2P。
分离操作(在朝向第二传送路径101移动的情况下)
现在将参照图9中的ST14-1和ST14-2给出说明。在基于对准操作的开始之后的第一传送辊5的转动量、以及纸张的长度而判断为第二个打印介质2P在传送方向的上游侧端部已通过第二传送辊10之后,通过使用排出马达215使第三传送辊20独立于第一传送辊5和第二传送辊10而连续转动来进行分离操作。注意,双面传送马达216正向转动,并且反转辊9也以与第三传送辊20相同的速度在图2中的箭头A的方向上转动。此时,先行第二个打印介质2P由第三传送辊20传送。在传送方向上的上游侧端部通过第三传送辊20之前,控制第三传送辊20的速度,使得第一个打印介质1P在传送方向上的下游侧端部和第二个打印介质2P在传送方向上的上游侧端部之间的间隔至少为预定距离。稍后将参照控制流程详细描述用于计算此时的第三传送辊20的速度的方法。将前述预定距离设置为大于0,这使得能够分离第二个打印介质2P和第一个打印介质1P,从而解除第二个打印介质2P在传送方向上的上游侧端部和第一个打印介质1P在传送方向上的下游侧前端之间的重叠状态。
这使得能够减少在使用挡板24切换传送路径时发生卡纸的可能性。
注意,在解除重叠状态时,可以使第三传送辊20的速度比第一传送辊5的速度快,但是没有必要一定使第三传送辊20的速度比第一传送辊5的速度快。当第一传送辊5间歇地传送第一个打印介质1P以用于打印操作时,需要诸如滑架1的扫描时间等的一定时间以用于间歇传送。在这种情况下,与未间歇地传送第一个打印介质1P以用于打印操作的情况相比,直到由第一传送辊5传送的第一个打印介质1P在传送方向上的下游侧端部通过第三传送辊20为止的时间更长。因此,可以降低第三传送辊20的速度。换句话说,与在打印操作期间不进行分离操作的情况相比,在打印操作期间进行分离操作使得能够降低用于分离的传送速度并抑制噪声和功耗等的增加。
现在将参照图9中的ST15给出描述。当反转辊9在图2的STD中的箭头A的方向上转动时,在图2的STD中的箭头C的方向上传送第二个打印介质2P。结果,连续传送第二个打印介质2P,直到其在传送方向上的上游侧端部到达反转辊9在传送方向上的上游侧的预定位置为止。
注意,在打印介质P在传送方向上的上游侧端部通过挡板24之后,根据在接下来通过挡板24的打印介质P的打印之后的处理来使挡板24枢转。第一个打印介质1P的打印之后的处理是排出,因此第一个打印介质1P在由第四传送路径104引导的同时朝向排出辊22传送。与打印介质P在传送方向上的上游侧端部是否已通过挡板24有关的判断可以基于各种辊的转动量来进行,或可以通过单独设置的传感器来进行。
现在将参照图10中的ST16给出描述。当第二个打印介质2P在传送方向上的上游侧端部到达反转辊9在传送方向上的上游侧的预定位置时,双面传送马达216切换到高速反向驱动。结果,反转辊9和中间辊15在图2的STF中的箭头B的方向上以18英寸/秒转动。然后,反转辊9和中间辊15在第二传送路径(反转路径)101内沿着引导件传送第二个打印介质2P,直到其在传送方向上的下游侧前端到达第一传送路径100之前的预定位置为止。此时的前述预定位置也是根据从对准操作的开始起的传送辊的转动量、以及薄片的长度来计算的。
现在将参照图10中的ST17给出描述。当第一个打印介质1P的传送在进行中、并且打印介质传感器16感测到第一个打印介质1P在传送方向上的上游侧端部时,低速反向驱动双面传送马达216,并且低速驱动第二进给马达207。结果,中间辊15和进给辊3以7.6英寸/秒转动。然后,第二个打印介质2P由中间辊15和进给辊3在第一传送辊5的方向上从第二传送路径101传送到第一传送路径100。此时,通过打印头7正在基于打印数据对第一个打印介质1P进行图像形成操作。当打印介质传感器16感测到第二个打印介质2P在传送方向上的下游侧前端时,双面传送马达216在保持反向的同时切换到高速驱动,并且第二进给马达207切换到高速驱动。换句话说,中间辊15和进给辊3以20英寸/秒转动。
与作为打印头7的打印操作的结果的、第一个打印介质1P向下游移动的速度相比,使第二个打印介质2P以更高的速度移动,这使得能够产生第二个打印介质2P的前端部与第一个打印介质1P的后端部重叠的状态。基于第一个打印介质1P的打印数据进行打印操作,并且因此第一个打印介质1P由第一传送辊5间歇地传送。另一方面,在打印介质传感器16感测到第二个打印介质2P的前端之后以20英寸/秒连续转动进给辊3,这使得能够追上第一个打印介质1P。然后,进给辊3传送第二个打印介质2P,直到其在传送方向上的下游侧前端停止在传送辊隙上游的预定位置处为止。根据在打印介质传感器16感测到第二个打印介质2P在传送方向上的下游侧前端之后的进给辊3的转动量来计算第二个打印介质2P在传送方向上的下游侧前端的位置,并且基于该计算的结果来控制该第二个打印介质2P在传送方向上的下游侧前端的位置。此时,打印头7正在基于打印数据对第一个打印介质1P进行图像形成操作。
现在将参照图10中的ST18给出描述。当停止第一传送辊5以对第一个打印介质1P的最终行进行图像形成操作(墨喷射操作)时,驱动进给辊3以使得第二个打印介质2P在传送方向上的下游侧前端接触传送辊隙部。通过这种方式,对第二个打印介质2P进行歪斜校正操作。
现在将参照图11中的ST19给出描述。当对第一个打印介质1P的最终行的图像形成操作结束时,通过使第一传送辊5转动预定量并使第二个打印介质2P保持重叠在第一个打印介质1P上的状态,可以对第二个打印介质2P进行对准。
一旦将第二个打印介质2P对准,第二进给马达207就切换到低速驱动。换句话说,进给辊3以7.6英寸/秒转动。当第二个打印介质2P由第一传送辊5间歇地每次以预定量传送时,进给辊3也由第二进给马达207间歇地驱动。通过基于打印数据将墨从打印头7喷射到第二个打印介质2P上,开始用于将第三页打印数据打印到第二个打印介质2P的第一面上的打印操作。当间歇地传送第二个打印介质2P以用于打印操作时,也间歇地传送第一个打印介质1P。
分离操作(在朝向第四传送路径104移动的情况下)
现在将参照图11中的ST20-1和ST20-2给出描述。在基于在对准操作的开始之后的第一传送辊5的转动量、以及纸张的长度而判断为第一个打印介质1P在传送方向上的上游侧端部已通过第二传送辊10之后,通过使用排出马达215独立于第一传送辊5和第二传送辊10地连续转动第三传送辊20和排出辊22来进行分离操作。此时,先行第一个打印介质1P由第三传送辊20传送。然后,在传送方向上的上游侧端部通过第三传送辊20之前,控制第三传送辊20的速度,使得第二个打印介质2P在传送方向上的下游侧端部与第一个打印介质1P在传送方向上的上游侧端部之间的间隔至少为预定距离。稍后将参照控制流程详细描述用于计算此时的第三传送辊20的速度的方法。将前述预定距离设置为大于0,这使得能够分离第一个打印介质1P和第二个打印介质2P,从而解除第一个打印介质1P在传送方向上的上游侧端部和第二个打印介质2P在传送方向上的下游侧前端之间的重叠状态。
通过这种方式,可以抑制在排出期间薄片的顺序被重新排列以及排出受阻碍的情形。
注意,在解除重叠状态时,可以使第三传送辊20的速度比第一传送辊5的速度快,但是没有必要一定使第三传送辊20的速度比第一传送辊5的速度快。当第一传送辊5间歇地传送第二个打印介质2P以用于打印操作时,需要诸如滑架1的扫描时间等的一定时间以用于间歇传送。在这种情况下,与未间歇地传送第二个打印介质2P以用于打印操作的情况相比,直到由第一传送辊5传送的第二个打印介质2P在传送方向上的下游侧端部通过第三传送辊20为止的时间更长。因此,可以降低第三传送辊20的速度。换句话说,与在打印操作期间不进行分离操作的情况相比,在打印操作期间进行分离操作使得能够降低用于分离的传送速度并抑制噪声和功耗等的增加。
现在将参照图12中的ST21给出描述。在第一个打印介质1P的第一面和第二面上的打印已结束,因此通过转动排出辊22和第三传送辊20将第一个打印介质1P排出到排出托盘25。
注意,在打印介质P在传送方向上的上游侧端部通过挡板24之后,根据在接下来通过挡板24的打印介质P的打印之后的处理来使挡板24枢转。第二个打印介质2P的打印之后的处理被排出,因此第二个打印介质2P在由第四传送路径104引导的同时朝向排出辊22传送。与打印介质P在传送方向上的上游侧端部是否已通过挡板24有关的判断可以基于各种辊的转动量来进行,或可以通过单独设置的传感器来进行。
现在将参照图12中的ST22给出描述。当对第二个打印介质2P的最终行的图像形成操作结束时,在作为一个作业中的最终打印介质的第二个打印介质2P的第一面和第二面上的打印结束。这里,使排出辊22、第三传送辊20、第二传送辊10和第一传送辊5在相同方向上转动以将第二个打印介质2P排出到排出托盘25,从而结束双面打印。
控制流程
图13A至图15是示出根据本实施例的打印处理中的重叠连续进给操作的流程图。参照图4所示的表,假设在打印次序N中,各个变量是N的函数,使得当从进给源Q(N)进给第M(N)个打印介质P时,在打印介质的第F(N)个面上打印第K(N)页打印数据,并且进行打印后的处理G(N),最大打印次序为Nmax。注意,打印次序仅仅是示例,并且该次序不限于上述次序。当经由I/F单元213从主机计算机214发送双面打印模式下的打印数据时,双面打印模式下的打印操作S30开始。
在图13A的步骤S301中,打印次序N被设置为1以进行初始化。在步骤S302中,从打印数据获得最大打印次序Nmax。
在步骤S303中,挡板螺线管217预先使挡板24枢转以应对打印后的处理G(N)。
在步骤S304中,以7.6英寸/秒开始第M(N)个打印介质P从进给源Q(N)的进给。
当进给源Q(N)是纸张装载单元11时,首先,低速驱动第一进给马达206。结果,拾取辊2以7.6英寸/秒转动。当拾取辊2转动时,拾取被装载在纸张装载单元11中的最顶部的打印介质。拾取辊2所拾取的第一个打印介质1P由进给辊3传送,该进给辊3在与拾取辊2相同的方向上转动。进给辊3由第二进给马达207以与拾取辊2相同的速度驱动。在转动预定量使得打印介质P能够被传送到超出进给辊3的位置之后,拾取辊2停止以不拾取下一打印介质P。拾取辊2是单向辊,因此,即使在拾取辊2停止之后,进给辊3的传送也能够继续。
当进给源Q(N)是第二传送路径101时,低速反向驱动双面传送马达216,并且也低速驱动第二进给马达207。结果,中间辊15和进给辊3以7.6英寸/秒转动。然后,中间辊15和进给辊3将打印介质P在第一传送辊5的方向上从第二传送路径101传送到第一传送路径100。
在步骤S305中,判断第M(N)个打印介质在传送方向上的下游侧端部是否已通过传感器16。如果判断为端部尚未通过(步骤S305:否),则重复步骤S305的处理。然而,如果判断为端部已通过(步骤S305:是),则执行步骤S306。
在步骤S306中,第M(N)个打印介质的进给速度切换到20英寸/秒。此时,作为将第二进给马达207切换到高速驱动的结果,以20英寸/秒转动进给辊3。如果存在第M(N-1)个打印介质,则进行该操作以追上该打印介质。
在步骤S307中,判断N是否为1。如果判断为N为1(步骤S307:是),则不存在要重叠的打印介质P,因此处理移动至步骤S308。然而,如果判断为N不是1(步骤S307:否),则存在将进行重叠进给的可能性,因此执行步骤S40的重叠准备操作。
当图14A和图14B所示的步骤S40的重叠准备操作开始时,执行步骤S401,其中第M(N)个打印介质P停止在第一传送辊5之前的预定位置处。根据在打印介质传感器16感测到第M(N)个打印介质P在传送方向上的下游侧前端之后的进给辊3的转动量来计算第M(N)个打印介质P在传送方向上的下游侧前端的位置,并且基于该计算的结果来控制该第M(N)个打印介质P在传送方向上的下游侧前端的位置。
在步骤S402中,判断是否满足预定重叠实现条件。稍后将更详细地描述重叠实现条件。如果判断为满足重叠实现条件(步骤S402:是),则执行步骤S408。在步骤S408中,判断在步骤S402中设置的重叠量是否是初始重叠量。稍后将描述初始重叠量的判断。
如果判断为重叠量是初始重叠量(步骤S408:是),则执行步骤S403。在步骤S403中,判断第M(N-1)个打印介质的最终行的图像形成是否已开始。如果判断为图像形成尚未开始(步骤S403:否),则重复步骤S403的处理。如果判断为图像形成已开始(步骤S403:是),则处理结束,然后执行图13A中的步骤S308。在步骤S408中,如果判断为重叠量不是初始重叠量(步骤S408:否),则执行步骤S409。在步骤S409中,判断第M(N-1)个打印介质的最终行的图像形成是否已结束。如果判断为图像形成尚未结束(步骤S409:否),则重复步骤S409的处理。如果判断为图像形成已结束(步骤S409:是),则执行步骤S410,并且使用第一传送辊5以10英寸/秒传送第M(N-1)个打印介质P。
在步骤S411中,判断直到第M(N-1)个打印介质的后端与第M(N)个打印介质的前端之间的重叠量到达步骤S402中所设置的重叠量为止,是否已传送打印介质。如果判断为打印介质尚未传送到预定重叠量(步骤S411:否),则重复步骤S411的处理。如果判断为打印介质已传送到预定重叠量(步骤S411:是),则执行步骤S412,并且停止第一传送辊5。处理结束,然后执行图13A中的步骤S308。
另一方面,在步骤S402中,如果判断为不满足重叠实现条件(步骤S402:否),则执行步骤S404。通过按顺序执行步骤S404至S407(稍后描述),可以进行用于在第一传送辊5在传送方向上的上游解除重叠状态的操作、或用于在第M(N)个打印介质P尚未充分追上第M(N-1)个打印介质P时的操作。
在步骤S404中,判断第M(N-1)个打印介质的最终行的图像形成是否已结束。如果判断为图像形成尚未结束(步骤S404:否),则重复步骤S404的处理。如果判断为图像形成已结束(步骤S404:是),则执行步骤S405,并且使用第一传送辊5以18英寸/秒传送第M(N-1)个打印介质P。
在步骤S406中,在第M(N-1)个打印介质P的后端已通过第一传送辊5之后,判断打印介质P是否传送了预定量。如果判断为打印介质P尚未传送预定量(步骤S406:否),则重复步骤S406的处理。如果判断为打印介质P传送了预定量(步骤S406:是),则执行步骤S407,并且停止第一传送辊5。处理结束,然后执行图13A中的步骤S308。
通过按顺序执行上述步骤S404至S407,在存在重叠状态但该状态不满足重叠实现条件的情况下,可以在第一传送辊5在传送方向上的上游解除重叠状态。附加地,当第M(N)个打印介质P尚未充分追上第M(N-1)个打印介质P时,可以独立地对第M(N)个打印介质P进行校正歪斜的准备。
在步骤S308中,校正第M(N)个打印介质P的歪斜。当停止第一传送辊5时,通过驱动进给辊3以使第M(N)个打印介质P在传送方向上的下游侧前端接触传送辊隙部,来进行第M(N)个打印介质P的歪斜校正操作。此时,如果在步骤S307中判断为N为1(步骤S307:是),则独立地校正第M(N)个打印介质P的歪斜。如果在步骤S402中判断为满足重叠实现条件(步骤S402:是),则在第M(N)个打印介质P与第M(N-1)个打印介质P重叠的情况下校正歪斜。另一方面,如果在步骤S402中判断为不满足重叠实现条件(步骤S402:否),则独立地校正第M(N)个打印介质P的歪斜。
在步骤S309中,将第M(N)个打印介质P对准。可以通过将第一传送辊5转动预定量来对第M(N)个打印介质P进行对准。此时,如果在步骤S308中在第M(N)个打印介质P与第M(N-1)个打印介质P重叠的情况下校正歪斜,则在维持该重叠状态的同时进行对准。
在步骤S310中,第M(N)个打印介质的进给速度切换到7.6英寸/秒。作为将第二进给马达207切换到低速驱动的结果,以7.6英寸/秒转动进给辊3。
在步骤S311中,在第M(N)个打印介质P的第F(N)个面上对第K(N)页数据开始打印操作。当第M(N)个打印介质P由第一传送辊5间歇地每次以预定量传送时,进给辊3也由第二进给马达207间歇地驱动。当间歇地传送第M(N)个打印介质P以用于打印操作时,也间歇地传送第M(N-1)个打印介质P。
在步骤S312中,判断N是否为1。如果判断为N为1(步骤S312:是),则执行步骤S313。另一方面,如果判断为N不是1(步骤S312:否),则执行步骤S316。
在步骤S316中,判断是否已进行重叠进给。如果判断为已进行重叠进给(步骤S316:是),则执行步骤S50的分离操作。稍后将更详细地描述分离操作。在执行步骤S50之后,执行图15中的步骤S60的反转/排出操作。如果判断为尚未进行重叠进给(步骤S316:否),则在不执行步骤S50的分离操作的情况下执行图15中的S60的反转/排出操作。
当开始图15中的步骤S60的反转/排出操作时,执行步骤S601。在步骤S601中,判断打印后的处理G(N-1)是否是反转。如果判断为处理是反转(步骤S601:是),则执行步骤S602,并且在使反转辊9转动的同时朝向反转辊9传送第M(N-1)个打印介质P。
在步骤S603中,判断第M(N-1)个打印介质P在传送方向上的上游侧端部是否已通过挡板24。与端部是否已通过挡板24有关的判断可以基于各种辊的转动量来进行,或者可以通过单独设置的传感器来进行。如果判断为端部尚未通过挡板24(步骤S603:否),则重复步骤S603的处理。如果判断为端部已通过挡板24(步骤S603:是),则执行步骤S604。
在步骤S604中,使挡板24枢转以应对打印后的处理G(N)。在步骤S601中,判断为打印后的处理G(N)是反转,并且因此使挡板24枢转以使得能够朝向反转辊9传送。
在步骤S605中,连续传送第M(N-1)个打印介质P,直到其在传送方向上的上游侧端部到达反转辊9在传送方向上的上游侧的预定位置为止,并且然后停止。在步骤S606中,将第M(N-1)个打印介质P朝向第二传送路径101传送。将双面传送马达216切换到反转方向上的高速驱动,这导致在图2的STF中的箭头B的方向上以18英寸/秒转动反转辊9和中间辊15。此后,在步骤S607中,在打印介质P在传送方向上的下游侧前端到达第一传送路径100之前的预定位置处时,停止第M(N-1)个打印介质P。这时的前述预定位置也是基于从对准操作的开始起的传送辊的转动量、以及薄片的长度来计算的。当步骤S607结束时,执行图13B中的步骤S313。
另一方面,如果在图15的步骤S601中判断为打印后的处理G(N-1)不是反转(步骤S601:否),则执行步骤S608,并且通过转动排出辊22和第三传送辊20将第M(N-1)个打印介质P排出到排出托盘25。
在步骤S609中,判断在排出期间第M(N-1)个打印介质P在传送方向上的上游侧端部是否已通过挡板24。与端部是否已通过挡板24有关的判断可以基于各种辊的转动量来进行,或可以通过单独设置的传感器来进行。如果判断为端部尚未通过挡板24(步骤S609:否),则重复步骤S609的处理。如果判断为端部已通过挡板24(步骤S609:是),则执行步骤S610。
在步骤S610中,使挡板24枢转以应对打印后的处理G(N)。在步骤S601中,判断为打印后的处理G(N)不是反转,并且因此进行排出。因此,使挡板24枢转以使得能够朝向排出辊22传送。当步骤S610结束时,执行图13B中的步骤S313。
在图13B中的步骤S313中,使打印次序N递增为N+1。
在步骤S314中,判断打印次序N是否小于或等于最大打印次序Nmax。如果判断为打印次序N小于或等于最大打印次序Nmax(步骤S314:是),则执行步骤S315。在步骤S315中,判断第M(N-1)个打印介质P在传送方向上的上游侧端部是否已通过传感器16。如果判断为端部已通过传感器16(步骤S315:是),则处理返回到步骤S304,在步骤S304中进行纸张进给操作,然后通过类似的流程进行控制。
另一方面,在步骤S314中,如果判断为打印次序N不是小于或等于最大打印次序Nmax(步骤S314:否),则判断为最终打印已结束,并且执行步骤S317。在步骤S317中,排出第M(N-1)个打印介质P。通过使排出辊22、第三传送辊20、第二传送辊10和第一传送辊5在相同方向上转动,可以将第M(N-1)个打印介质P排出到排出托盘25。一旦排出完成,处理结束。
分离操作
图16是示出分离操作的控制流程图。图17是示出稍后将描述的变量之间的关系的概念图。下面将描述用于分离处于如参照图5至图12所描述的重叠状态的先行打印介质和后续打印介质的操作。
图17是示出用于将先行第一个打印介质1P与后续第二个打印介质2P分离的操作中的变量(稍后描述)之间的关系的概念图。分离操作使用两个辊。在本实施例中,第二传送辊10位于传送方向上的上游侧,并且第三传送辊20位于下游侧。
图17中的ST1指示在图13A的步骤S308中的正在对后续打印介质P进行歪斜校正的状态。如参照图6中的ST6所描述的,当停止第一传送辊5以对第一个打印介质1P的最终行进行图像形成操作(墨喷射操作)时,进行第二个打印介质2P的歪斜校正操作以使第二个打印介质2P的前端接触传送辊隙部。此时,第一个打印介质1P和第二个打印介质2P重叠了重叠量W。在图17中,Ky指示打印介质P上的规划打印区域,并且Kd指示打印区域。附加地,Dn指示喷嘴区域距离,该喷嘴区域距离是设置在打印头7中的喷射喷嘴71的从最上游到最下游的区域的距离(即,打印期间的最大打印宽度)。因此,如果滑架1的各个扫描操作的打印宽度由Ds表示,则Ds≦Dn。附加地,打印宽度不需要恒定,而是可以代替地因扫描操作而不同。
在图17中的ST2中,如参照图7中的ST7所描述的,当第一个打印介质1P的最终行的图像形成操作结束时,通过使第一传送辊5转动预定量并使第二个打印介质2P保持在第一个打印介质1P上以重叠量W重叠的状态,可以对第二个打印介质2P进行对准。在本实施例中,进行对准,使得第二个打印介质2P的规划打印区域Ky中的最远下游部分与打印头7的最远下游喷射喷嘴一致。
现在将参照图17中的ST3给出描述。在先行第一个打印介质1P在传送方向上的上游侧端部通过分离操作中所使用的上游侧辊之后,开始分离操作。本实施例将描述如图17中的ST3所示的、紧接在先行第一个打印介质1P在传送方向上的上游侧端部通过分离操作中所使用的上游侧辊之后开始分离操作的情况。注意,开始的定时不限于紧接在通过之后,并且可以是通过之后的任何定时。分离操作被控制为在先行打印介质P在传送方向上的上游侧端部通过给定点T之前结束。在本实施例中,点T与第三传送辊20一致。换句话说,操作被控制为在先行打印介质P在传送方向上的上游侧端部通过第三传送辊20之前结束。
从分离操作中所使用的上游侧辊到点T的区域被用作分离区域,并且其距离由L表示。在分离操作之后的先行打印介质P在传送方向上的上游侧端部与后续打印介质P在传送方向上的下游侧端部之间的薄片间隔由Dp表示。此时,距离(L-W-Dp)被用作扫描判断距离,其中在打印到后续打印介质P上时的扫描数量S的计算中参照该扫描判断距离。
将参照图16描述分离操作的控制流程图。在图16中的步骤S501中,MPU201获得重叠量W。在步骤S502中,MPU 201基于打印到后续打印介质P上的打印数据,来计算后续打印介质P在传送方向上的下游侧端部穿过扫描判断距离(L-W-Dp)的时段的扫描数量S。
在步骤S503中,MPU 201计算可分离时间Tmax。这是基于重叠量W、扫描数量S、一次扫描所需的时间Ts、分离区域的距离L、分离操作之后的薄片间隔Dp和后续打印介质P的传送速度V1来计算的。具体地,使用下式来进行计算。
Tmax=(L-W-Dp)/V1+STs
在本实施例中,后续打印介质P的传送速度V1是第二传送辊10的传送速度。注意,一次扫描所需的时间Ts是滑架1进行图25中的时序图所示的扫描操作所需的时间的长度。Ts可以包括操作前后的待机时间和加速/减速时间等。如果滑架1进行扫描操作所需的时间针对各个驱动实例而不同,则可以将平均值用于Ts。注意,图25中的“Vc”表示滑架1的驱动速度。
在步骤S504中,MPU 201计算用于分离操作的先行打印介质P的速度V2。这是基于可分离时间Tmax和分离区域的距离L通过下式来计算的。
V2=L/Tmax
在步骤S505中,MPU 201判断先行打印介质P在传送方向上的上游侧端部是否已通过在分离操作中所使用的在传送方向上的上游侧的辊。在本实施例中,判断端部是否已通过第二传送辊10。如果判断为端部尚未通过(步骤S505:否),则重复步骤S505的处理。另一方面,如果判断为该端部已通过(步骤S505:是),则处理移动至步骤S506。
在步骤S506中,以至少V2的速度转动在分离中所使用的在传送方向上的下游侧的辊。在本实施例中,使第三传送辊20转动。作为这些操作的结果,如图17中的ST4所示,先行打印介质P与后续打印介质P分离,并且重叠量W减少到W'。此时,通过以至少V2的速度转动,如图17中的ST5所示,可以在后续打印介质P在传送方向上的下游侧端部通过第三传送辊20之前提供至少为薄片间隔Dp的薄片间隔,这使得能够解除重叠状态。
在步骤S507中,MPU 201判断先行打印介质P在传送方向上的上游侧端部与后续打印介质P在传送方向上的下游侧端部之间的间隔是否至少是分离操作之后的薄片间隔Dp。如果判断为间隔低于预定量(步骤S507:否),则重复步骤S507的处理。另一方面,如果判断为间隔至少为薄片间隔Dp(步骤S507:是),则判断为分离操作完成,并且处理结束。
关于薄片间隔Dp,在本实施例中Dp≧0,并且设置Dp≧0使得能够解除重叠状态。因此,能够降低在使用挡板24切换传送路径时发生卡纸的可能性、以及薄片的排出劣化的可能性等。期望薄片间隔Dp的值被设置为大于在挡板24的枢转期间打印介质被传送的传送量的值。考虑到薄片在排出期间下落的速度,期望该值足够高以不会使薄片在排出期间的对齐劣化。
然而,也可以将Dp设置为小于0。在这种情况下,重叠状态将不会被完全解除,但是重叠量减少,并且以实验方式确定并设置挡板能够枢转的值、以及在排纸时先行薄片和后续薄片不切换顺序的值等。因此,能够降低在使用挡板24切换传送路径时发生卡纸的可能性、以及薄片的排出劣化的可能性等。
注意,在滑架1的扫描操作期间不进行分离操作时的可分离时间T'max为:
T'max=(L-W-Dp)/V1。
照此,在分离操作期间的先行打印介质P的速度V'2为:
V'2=L/T'max。
此时,Tmax>T'max成立,并且因此,V2<V'2也成立。换句话说,与在打印操作期间不进行分离操作的情况相比,在打印操作期间进行分离操作使得能够降低用于分离的传送速度并且抑制噪声和功耗等的增加。
当S次扫描操作所需的时间ST长时,可以减少V2。还可以设置与扫描操作无关的单独待机时间。在这种情况下,可以进一步降低传送速度,并且可以抑制噪声和功耗的增加。
当解除重叠状态时,可以使在分离操作中所使用的在传送方向上的下游侧的辊的速度比分离区域在传送方向上的上游侧的辊快,但是没有必要一定使该速度更快,并且可以类似或更慢,这取决于计算V2的结果。
附加地,不需要以至少V2的恒定速度连续驱动在分离操作中所使用的在传送方向上的下游侧的辊,并且例如可以进行控制使得包括停止和加速/减速的平均速度至少为V2。
此外,在步骤S507中,如果判断为先行打印介质P在传送方向上的上游侧端部与后续打印介质P在传送方向上的下游侧端部之间的间隔至少为分离操作之后的薄片间隔Dp(步骤S507:是),则判断为分离操作完成并且结束处理,但也可以设置其他结束条件。例如,当先行打印介质P在传送方向上的上游侧端部到达第三传送辊20时,处理可以结束。如果此时正在以比V2更高的速度进行分离操作,则可以进一步扩大薄片间隔。
重叠操作
图18和图19是示出根据本实施例的用于使先行打印介质和后续打印介质重叠的操作的图。这里将描述用于产生图5至图12中所描述的后续打印介质的前端部与先行打印介质的后端部重叠的重叠状态的操作。
图18和图19是由进给辊3和进给从动辊4形成的进给辊隙部以及由第一传送辊5和夹持辊6形成的传送辊隙部之间的区域的放大图。本实施例中的说明图将示出包括用于抑制打印介质P的后端部的抬起的打印介质保持杆的配置。
将按顺序描述由第一传送辊5和进给辊3传送打印介质的处理作为三个状态。将参照图18中的ST1和ST2描述针对后续打印介质进行操作以跟随先行打印介质的第一状态。将参照图19中的ST3和ST4描述进行操作以用于使后续打印介质与先行打印介质重叠的第二状态。将参照图19中的ST5描述在维持重叠状态的同时判断是否对后续打印介质进行歪斜校正操作的第三状态。
在图18的ST1中,控制进给辊3以传送后续打印介质P,并且打印介质传感器16感测后续打印介质P的前端。从打印介质传感器16到能够使后续打印介质P与先行打印介质P重叠的位置P1的区间被定义为第一区间A1。在第一区间A1中,针对后续打印介质P的前端进行操作以跟随先行打印介质P的后端。根据机构的配置来确定P1。
在第一状态下,存在在第一区段A1中停止用于跟随的操作的情况。如图18中的ST2所示,当后续打印介质P的前端在P1之前超过先行打印介质P的后端时,不进行用于使后续打印介质与先行打印介质重叠的操作。
在图19的ST3中,从前述P1到设置有打印介质保持杆17的位置P2的区间被定义为第二区间A2。在第二区间A2中进行用于使后续打印介质P与先行打印介质P重叠的操作。
在第二状态下,在第二区间A2中,存在停止用于使后续打印介质与先行打印介质重叠的操作的情况。如图19中的ST4所示,如果在第二区间A2中后续打印介质P的前端不能追上先行打印介质P的后端,则不能进行用于使后续打印介质与先行打印介质重叠的操作。
在图19的ST5中,从前述P2到P3的区间被定义为第三区间A3。P3例如是后续打印介质在图14A的步骤S401中停止时的前端的位置。在后续打印介质P与先行打印介质P重叠的状态下传送打印介质,直到后续打印介质P的前端到达P3为止。在第三区间A3中,判断是否在维持重叠状态的同时使后续打印介质P与用于对准的传送辊隙部接触。换句话说,判断是在维持重叠状态的同时进行在歪斜校正操作之后的对准,还是在解除了重叠状态的状态下进行在歪斜校正操作之后的对准。
重叠性判断
图20是示出根据本实施例的后续打印介质的歪斜校正操作的流程图。这里将详细描述在图14A的S402中所描述的与是否满足重叠实现条件有关的判断。
将描述用于判断以下项的操作:(i)在维持先行打印介质P与后续打印介质P之间的重叠量为初始重叠量的同时,通过使后续打印介质P的前端与传送辊隙部接触来进行歪斜校正操作;(ii)通过使后续打印介质的前端以小于初始重叠量的重叠量与传送辊隙部接触,来进行歪斜校正操作;或(iii)在解除先行打印介质P与后续打印介质P之间的重叠状态之后,通过使后续打印介质P的前端与传送辊隙部接触来进行歪斜校正操作。
在步骤S101,处理开始。在步骤S102中,判断后续打印介质P的前端是否已到达判断位置(图19:ST5中的P3)。如果前端尚未到达判断位置(步骤S102:否),则不清楚后续打印介质P的前端是否将通过以预定量传送而接触传送辊隙部,因此判断为将仅对后续打印介质进行歪斜校正操作(步骤S103),在此之后判断操作结束(步骤S104)。换句话说,在先行打印介质P的后端通过传送辊隙部之后,仅传送后续打印介质P并使后续打印介质P与传送辊隙部接触以进行歪斜校正操作,然后仅对后续打印介质P进行对准。
另一方面,如果后续打印介质P的前端已到达判断位置P3(步骤S102:是),则判断为先行打印介质P的后端是否已通过传送辊隙部(步骤S105)。如果判断为后端已通过传送辊隙部(步骤S105:是),则先行打印介质和后续打印介质不重叠,因此确定为仅对后续打印介质进行歪斜校正操作(步骤S106)。换句话说,通过仅使后续打印介质P与传送辊隙部接触来进行歪斜校正操作,然后仅对后续打印介质P进行对准。
另一方面,如果判断为先行打印介质P的后端尚未通过传送辊隙部(步骤S105:否),则判断先行打印介质P的后端部与后续打印介质P的前端部之间的重叠量是否低于阈值(步骤S107)。随着对先行打印介质P的打印操作的进行而更新先行打印介质P的后端的位置。后续打印介质P的前端的位置是前述判断位置。换句话说,重叠量随着先行打印介质P的打印操作的进行而减小。如果判断为重叠量低于阈值(步骤S107:是),则进行判断以解除重叠状态并且仅对后续打印介质进行歪斜校正操作(步骤S108)。换句话说,在先行打印介质P的图像形成操作完成之后,后续打印介质P不与先行打印介质P一起传送。具体地,先行打印介质P由传送马达205所驱动的第一传送辊5传送。然而,不驱动进给辊3。结果,重叠状态被解除。此外,通过仅使后续打印介质P与传送辊隙部接触来进行歪斜校正操作,然后仅对后续打印介质P进行对准。
如果判断为重叠量至少为阈值(步骤S107:否),则当将后续打印介质P对准时,判断后续打印介质P是否将到达棘轮(未示出)(步骤S109)。棘轮(未示出)是通过与已由打印头7打印的打印薄片的打印面接触而转动的棘轮,并且定位在棘轮12在传送方向上的上游。棘轮(未示出)是用于防止打印薄片抬起的棘轮,并且也被称为保持棘轮。如果判断为后续打印介质P将不会到达棘轮(未示出)(步骤S109:否),则进行判断以解除重叠状态并且仅对后续打印介质进行歪斜校正操作(步骤S110)。换句话说,在先行打印介质P的图像形成操作完成之后,不将后续打印介质P与先行打印介质P一起传送。具体地,正由传送马达205驱动的第一传送辊5传送先行打印介质P。然而,不驱动进给辊3。结果,重叠状态被解除。此外,通过仅使后续打印介质P与传送辊隙部接触来进行歪斜校正操作,然后仅对后续打印介质P进行对准。
如果判断为后续打印介质P将到达棘轮(未示出)(步骤S109:是),则判断先行打印介质的最终行与该最终行的前行之间是否存在间隙(步骤S111)。如果判断为不存在间隙(步骤S111:否),则进行判断以解除重叠状态并仅对后续打印介质进行歪斜校正操作(步骤S112)。如果判断为存在间隙(步骤S111:是),则进行图21中的步骤S70的重叠量调整操作。
重叠量调整操作
图21是示出重叠量调整操作的控制流程图。
在步骤S70的重叠量调整操作的步骤S701中,MPU 201根据要打印到先行打印介质P上的打印数据来计算初始重叠量W0,并且在步骤S702中针对重叠量W设置初始重叠量W0(初始重叠量计算部件301)。在步骤S703中,MPU201基于打印到后续打印介质P上的打印数据,来计算后续打印介质P在传送方向上的下游侧端部穿过扫描判断距离(L-W-Dp)的时段的扫描数量S。
在步骤S704中,MPU 201计算可分离时间Tmax。基于重叠量W、扫描数量S、一次扫描所需的时间Ts、分离区域的距离L、分离操作之后的薄片间隔Dp和后续打印介质P的传送速度V1通过下式来计算可分离时间Tmax。
Tmax=(L-W-Dp)/V1+STs
在该式中,右侧的第一项(L-W-Dp)/V1是后续打印介质P的传送时间,并且右侧的第二项STs是后续打印介质P的传送停止时间。可分离时间Tmax是传送时间和传送停止时间之和。
在本实施例中,后续打印介质P的传送速度V1是第二传送辊10的传送速度。注意,一次扫描所需的时间Ts是滑架1进行图25中的时序图所示的扫描操作所需的时间的长度。所需的时间Ts可以包括操作前后的待机时间、和加速/减速时间等。传送时间计算部件302基于分离区域的距离L、重叠量W、分离操作之后的薄片间隔Dp和传送速度V1来计算后续第二个打印介质2P被传送的时间。传送停止时间计算部件303基于扫描数量S和一次扫描所需的时间Ts来计算第一传送辊5停止后续第二个打印介质2P的传送的时间。
在步骤S705中,MPU 201计算用于分离操作的先行打印介质P的速度V2(传送速度计算部件304)。这是基于可分离时间Tmax和分离区域的距离L通过下式来计算的。
V2=L/Tmax
在步骤S706中,MPU 201判断先行打印介质P的速度V2是否小于或等于阈值。这是本实施例中的第三传送辊20的传送速度。如果判断为速度V2小于或等于阈值(步骤S706:是),则处理移动到步骤S707(重叠量判断部件307)。在步骤S707中,MPU 201在RAM 203中设置重叠量W,并且处理移动到步骤S708。
在步骤S708中,在维持重叠状态的同时对后续打印介质P进行歪斜校正操作,然后MPU 201确定用于对准的操作。换句话说,在先行打印介质P的图像形成操作完成之后,使后续打印介质P在保持与先行打印介质P重叠的状态下与传送辊隙部接触。具体地,通过与传送马达205同时驱动第二进给马达207来使第一传送辊5和进给辊3转动。在歪斜校正操作之后,在后续打印介质P保持重叠在先行打印介质P上的状态的情况下,进行对准。
在步骤S706中,如果判断为速度V2大于阈值(步骤S706:否),则处理移动至步骤S709。
在步骤S709中,MPU 201从所设置的重叠量W中减去预定量,并且再次在RAM 203中设置重叠量W,在此之后,处理移动至步骤S710。例如,量可以每1mm地减少,或可以每2mm地减少。在步骤S710中,MPU 201判断先行打印介质P的后端部和后续打印介质P的前端部之间的重叠量W是否小于或等于阈值。如果判断为重叠量W小于或等于阈值(步骤S710:是),则MPU 201确定解除重叠状态,并且仅对后续打印介质进行歪斜校正操作(步骤S711)。换句话说,在先行打印介质P的图像形成操作完成之后,后续打印介质P不与先行打印介质P一起传送。具体地,先行打印介质P由传送马达205所驱动的第一传送辊5传送。然而,不驱动进给辊3。结果,重叠状态被解除。此外,通过仅使后续打印介质P与传送辊隙部接触来进行歪斜校正操作,然后仅对后续打印介质P进行对准。
在步骤S710中,如果判断为重叠量W大于阈值(步骤S710:否),则处理返回到步骤S703,在步骤S703中,MPU 201基于要以减少的重叠量W打印到后续打印介质P上的打印数据来计算扫描判断距离中的扫描数量S。
将参照图26描述用于调整第一个打印介质1P和第二个打印介质2P之间的重叠量的操作。
图26中的ST1指示在图14A的步骤S409中完成了对第一个打印介质1P的最终行的图像形成操作的状态。此时,第一个打印介质1P在传送方向上的上游侧端部位于与第一传送辊5相距W0的上游。换句话说,如果在该状态下进行第二个打印介质2P的歪斜校正操作,则第一个打印介质1P和第二个打印介质2P将会重叠了初始重叠量W0。在图26中,Ky指示打印介质P上的规划打印区域,并且Kd指示打印区域。附加地,Dn指示喷嘴区域距离,该喷嘴区域距离是设置在打印头7中的喷射喷嘴71的从最上游到最下游的区域的距离(即,打印期间的最大打印宽度)。因此,如果滑架1的各个扫描操作的打印宽度由Ds表示,则Ds≦Dn。附加地,打印宽度不需要恒定,而是可以代替地因扫描操作而不同。
如图26中的ST2所示,当第一个打印介质1P的最终行的图像形成操作结束时,MPU通过使第一传送辊5转动预定量而仅传送第一个打印介质1P(图14A中的步骤S410)。此时,MPU 201使第一传送辊5转动以传送第一个打印介质1P,直到其在传送方向上的上游侧端部从相距W0的上游位置到达图21中的步骤S707中所设置的重叠量W的位置为止(图14A中的步骤S411)。一旦打印介质被传送到重叠量W的位置,MPU 201就停止第一传送辊5(图14A中的步骤S412)。
图26中的ST3指示在图13A的步骤S308中正在对第二个打印介质2P进行歪斜校正的状态。如参照图6的ST6所描述的,当在第一个打印介质1P的最终行的图像形成操作中停止第一传送辊5时,进行第二个打印介质2P的歪斜校正操作,以使得第二个打印介质2P的前端接触传送辊隙部。此时,第一个打印介质1P和第二个打印介质2P重叠了重叠量W。
图26中的ST4指示在图13A的步骤S309中正在对第二个打印介质2P进行对准的状态。通过MPU 201使第一传送辊5转动预定量并将第二个打印介质2P保持在与第一个打印介质1P重叠了重叠量W的状态下,对第二个打印介质2P进行对准。在本实施例中,进行对准,使得第二个打印介质2P的规划打印区域Ky的最下游部分与打印头7的最下游喷射喷嘴一致。
以该方式,进行操作以调整先行第一个打印介质1P和后续第二个打印介质2P之间的重叠量。
注意,仅针对后续打印介质的歪斜校正(图20中的步骤S103和S106)和解除重叠状态之后的歪斜校正(图20中的步骤S108、S110和S112以及图21中的步骤S711)与图13至图15中的步骤S404至S407和S308的一系列处理相对应。同样,在维持重叠状态的同时进行的歪斜校正(图21中的步骤S708)与图13至图15中的步骤S403、S408至S412和S308的一系列处理相对应。
用于计算在对准之后的前端位置的配置
图22是示出根据本实施例的用于计算在后续打印介质的对准之后的前端位置的操作的流程图。
在步骤S201处,处理开始。在步骤S202中,读取打印介质的大小的可打印区域。识别最上面的可打印位置(即顶部页边空白(top margin)),并且因此将可打印区域的顶部页边空白设置为前端位置(步骤S203)。这里,前端位置被定义为距传送辊隙部的距离。
然后,读取最初打印数据(步骤S204)。这识别了最初打印数据对应于从打印介质的前端到哪个位置(检测非打印区域),因此判断从打印介质的前端到最初打印数据的距离是否大于已设置的前端位置(步骤S205)。如果从打印介质的前端到最初打印数据的距离大于已设置的前端位置(步骤S205:是),则将前端位置更新为从打印介质的前端到最初打印数据的距离(步骤S206)。然而,如果从打印介质的前端到最初打印数据的距离不大于已设置的前端位置(步骤2405:否),则处理移动至步骤S207。
接下来,生成最初滑架移动命令(步骤S207)。判断用于最初滑架移动的打印介质的传送量是否大于已设置的前端位置(步骤S208)。如果用于最初滑架移动的打印介质的传送量大于已设置的前端位置(步骤S208:是),则将前端位置更新为用于最初滑架移动的打印介质的传送量(步骤S209)。如果用于最初滑架移动的打印介质的传送量不大于已设置的前端位置(步骤S208:否),则不更新前端位置。如至此所描述的,最终确定后续打印介质P的前端位置(步骤S210),然后处理结束(步骤S211)。可以基于最终确定的前端位置来判断(图20:步骤S109)在将后续打印介质P对准时后续打印介质P是否将到达棘轮(未示出)。
如至此所描述的,根据前述实施例,当进行用于将先行打印介质与后续打印介质分离以解除重叠状态的操作时,降低先行打印介质的传送速度,这使得能够抑制噪声和功耗等的增加。
第二实施例
第一实施例描述了通过计算先行打印介质的传送速度来判断是否调整重叠量的情况。然而,本实施例将参照图23描述通过计算先行打印介质的传送距离来判断是否调整重叠量的示例。步骤S801至S804与第一实施例中所描述的图21中的步骤S701至S704类似,因此将不进行描述。
在步骤S805中,MPU 201计算用于分离操作的先行打印介质P的传送距离L2(传送距离计算部件305)。这是基于可分离时间Tmax和先行打印介质的传送速度V2通过下式来计算的。
L2=V2×Tmax
在步骤S806中,MPU 201判断先行打印介质P的传送距离L2是否至少为阈值(重叠量判断部件307)。如果判断为传送距离L2至少为阈值(步骤S806:是),则处理移动至步骤S807。在步骤S807中,MPU 201在RAM 203中设置重叠量W,并且处理移动到步骤S808。
在步骤S808中,在维持重叠状态的同时对后续打印介质P进行歪斜校正操作,然后MPU 201确定用于对准的操作。换句话说,在先行打印介质P的图像形成操作完成之后,使后续打印介质P在保持与先行打印介质P重叠的同时与传送辊隙部接触。具体地,通过与传送马达205同时地驱动第二进给马达207来转动第一传送辊5和进给辊3。在歪斜校正操作之后,在后续打印介质P保持重叠在先行打印介质P上的状态的情况下,进行对准。
在步骤S806中,如果判断为传送距离L2低于阈值(步骤S806:否),则处理移动至步骤S809。
在步骤S809中,MPU 201从所设置的重叠量W中减去预定量,并再次在RAM 203中设置重叠量W,在此之后,处理移动至步骤S810。例如,量可以每1mm地减少,或可以每2mm地减少。在步骤S810中,MPU 201判断先行打印介质P的后端部与后续打印介质P的前端部之间的重叠量W是否小于或等于阈值。如果判断为重叠量W小于或等于阈值(步骤S810:是),则MPU201确定解除重叠状态,并且仅对后续打印介质进行歪斜校正操作(步骤S811)。换句话说,在先行打印介质P的图像形成操作完成之后,后续打印介质P不与先行打印介质P一起传送。具体地,先行打印介质P由传送马达205所驱动的第一传送辊5来传送。然而,不驱动进给辊3。结果,重叠状态被解除。此外,通过仅使后续打印介质P与传送辊隙部接触来进行歪斜校正操作,然后仅对后续打印介质P进行对准。
在步骤S810中,如果判断为重叠量W大于阈值(步骤S810:否),则处理返回到步骤S803,在步骤S803中,MPU 201基于要以减少的重叠量W打印到后续打印介质P上的打印数据来计算扫描判断距离中的扫描数量S。
如至此所描述的,当进行用于将先行打印介质与后续打印介质分离以解除重叠状态的操作时,可以在抑制先行打印介质的传送速度的同时,抑制噪声和功耗等的增加。
第三实施例
第一实施例描述了通过计算先行打印介质的传送速度来判断是否调整重叠量的情况。然而,本实施例将描述参照图24的通过计算先行打印介质的传送时间来判断是否调整重叠量的示例。步骤S901至S904与第一实施例中所描述的图21中的步骤S701至S704类似,因此将不进行描述。
在步骤S905中,MPU 201计算用于分离操作的先行打印介质P的传送时间T2(传送时间计算部件306)。这是基于先行打印介质的传送距离L2和先行打印介质的传送速度V2通过下式来计算的。
T2=L2/V2
在步骤S906中,MPU 201判断先行打印介质P的传送时间T2是否小于或等于可分离时间Tmax(重叠量判断部件307)。如果判断为传送时间T2小于或等于可分离时间Tmax(步骤S906:是),则处理移动至步骤S907。在步骤S907中,MPU 201在RAM 203中设置重叠量W,并且处理移动至步骤S908。
在步骤S908中,在维持重叠状态的同时对后续打印介质P进行歪斜校正操作,然后MPU 201确定用于对准的操作。换句话说,在先行打印介质P的图像形成操作完成之后,使后续打印介质P在保持与先行打印介质P重叠的同时与传送辊隙部接触。具体地,通过与传送马达205同时驱动第二进给马达207来转动第一传送辊5和进给辊3。在歪斜校正操作之后,在后续打印介质P保持重叠在先行打印介质P上的状态的情况下,进行对准。
在步骤S906中,如果判断为传送时间T2大于可分离时间Tmax(步骤S906:否),则处理移动至步骤S909。
在步骤S909中,MPU 201从所设置的重叠量W中减去预定量,并再次在RAM 203中设置重叠量W,在此之后,处理移动至步骤S910。例如,量可以每1mm地减少,或可以每2mm地减少。在步骤S910中,MPU 201判断先行打印介质P的后端部与后续打印介质P的前端部之间的重叠量W是否小于或等于阈值。如果判断为重叠量W小于或等于阈值(步骤S910:是),则MPU201确定解除重叠状态,并且仅对后续打印介质进行歪斜校正操作(步骤S911)。换句话说,在先行打印介质P的图像形成操作完成之后,后续打印介质P不与先行打印介质P一起传送。具体地,先行打印介质P由传送马达205所驱动的第一传送辊5来传送。然而,不驱动进给辊3。结果,重叠状态被解除。此外,通过仅使后续打印介质P与传送辊隙部接触来进行歪斜校正操作,然后仅对后续打印介质P进行对准。
在步骤S910中,如果判断为重叠量W大于阈值(步骤S910:否),则处理返回到步骤S903,在步骤S903中,MPU 201基于要以减少的重叠量W打印到后续打印介质P上的打印数据来计算扫描判断距离中的扫描数量S。
如至此所描述的,当进行用于将先行打印介质与后续打印介质分离以解除重叠状态的操作时,可以在抑制先行打印介质的传送速度的同时,抑制噪声和功耗等的增加。
其他实施例
本发明的实施例还可以通过如下的方法来实现,即,通过网络或者各种存储介质将执行上述实施例的功能的软件(程序)提供给系统或装置,该系统或装置的计算机或是中央处理单元(CPU)、微处理单元(MPU)读出并执行程序的方法。
虽然参照示例性实施例描述了本发明,但是应当理解,本发明不限于所公开的示例性实施例。所附权利要求书的范围应被赋予最广泛的解释,以涵盖所有这样的修改以及等同的结构和功能。

Claims (16)

1.一种打印设备,包括:
供给部件,其被配置为供给打印介质;
第一辊,其被配置为在传送方向上传送所述供给部件所供给的打印介质;
打印部件,其被配置为打印到所述第一辊所传送的打印介质上;以及
控制部件,其能够控制所述供给部件和所述第一辊以产生重叠状态,在所述重叠状态中,后续打印介质的前端部与先行打印介质的后端部重叠在所述第一辊在所述打印介质的传送方向上的上游侧,
其中,所述控制部件基于所述先行打印介质的打印数据和所述后续打印介质的打印数据,在所述第一辊在所述打印介质的传送方向上的上游侧调整所述重叠状态中的重叠量。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打印设备,还包括:
第二辊,其被布置在所述打印部件的下游,并且被配置为传送所述第一辊所传送的打印介质,
其中,通过至少驱动所述第二辊来调整所述先行打印介质和所述后续打印介质之间的重叠量。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打印设备,还包括:
第三辊,其被布置在所述第二辊在所述传送方向上的下游,
其中,所述先行打印介质和所述后续打印介质在所述第二辊和所述第三辊之间被分离。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打印设备,
其中,所述控制部件根据所述先行打印介质的打印数据来计算初始重叠量,并且将所述重叠量调整为小于所述初始重叠量。
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打印设备,
其中,所述控制部件基于预定区间中的所述后续打印介质的打印数据来计算驱动所述第一辊的传送时间,并且根据所计算出的传送时间来调整所述重叠量。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打印设备,
其中,所述控制部件基于所述预定区间中的所述后续打印介质的打印数据来计算停止所述第一辊的传送停止时间,并且根据所计算出的传送停止时间来调整所述重叠量。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打印设备,
其中,所述控制部件基于在将所述后续打印介质的前端从所述第一辊或所述第二辊传送了所述重叠量时所获得的位置起、传送预先设置的距离期间所打印的打印数据,来计算所述传送时间和所述传送停止时间。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打印设备,
其中,所述控制部件基于所述传送时间和所述传送停止时间来确定所述先行打印介质的传送速度。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打印设备,
其中,在判断为所述先行打印介质的传送速度大于阈值的情况下,所述控制部件将所述重叠量调整为更小。
10.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打印设备,
其中,所述控制部件基于所述传送时间和所述传送停止时间来确定所述先行打印介质的传送距离。
11.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打印设备,
其中,在判断为所述先行打印介质的传送距离小于阈值的情况下,所述控制部件将所述重叠量调整为更小。
12.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打印设备,
其中,所述控制部件基于所述先行打印介质的传送距离和传送速度来确定所述先行打印介质的传送时间。
13.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打印设备,
其中,在判断为所述先行打印介质的传送时间大于所述传送时间和所述传送停止时间之和的情况下,所述控制部件将所述重叠量调整为更小。
1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打印设备,
其中,所述控制部件通过在进行了所述先行打印介质的最终行的图像形成之后传送所述先行打印介质,来将所述重叠量调整为更小。
15.一种打印设备的控制方法,所述打印设备包括:供给部件,其被配置为供给打印介质;第一辊,其被配置为在传送方向上传送所述供给部件所供给的打印介质;以及打印部件,其被配置为打印到所述第一辊所传送的打印介质上,所述控制方法包括:
控制步骤,所述控制步骤能够控制所述供给部件和所述第一辊以产生重叠状态,在所述重叠状态中,后续打印介质的前端部与先行打印介质的后端部重叠在所述第一辊在所述打印介质的传送方向上的上游侧,
其中,在所述控制步骤中,基于所述先行打印介质的打印数据和所述后续打印介质的打印数据,在所述第一辊在所述打印介质的传送方向上的上游侧调整所述重叠状态中的重叠量。
16.一种非暂时性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其存储有程序,所述程序使得计算机执行根据权利要求15所述的打印设备的控制方法。
CN202310254111.4A 2022-03-17 2023-03-16 打印设备及其控制方法和存储介质 Pending CN116766803A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22042782A JP2023136858A (ja) 2022-03-17 2022-03-17 記録装置およびその制御方法、プログラム、記憶媒体
JP2022-042782 2022-03-17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6766803A true CN116766803A (zh) 2023-09-19

Family

ID=8541525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310254111.4A Pending CN116766803A (zh) 2022-03-17 2023-03-16 打印设备及其控制方法和存储介质

Country Status (4)

Country Link
US (1) US20230311543A1 (zh)
EP (1) EP4245550A1 (zh)
JP (1) JP2023136858A (zh)
CN (1) CN116766803A (zh)

Family Cites Familie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3308310B2 (ja) 1992-08-07 2002-07-29 株式会社リコー 画像形成装置におけるシート搬送方法
JP6236814B2 (ja) * 2013-03-15 2017-11-29 株式会社リコー 画像形成装置
JP6306906B2 (ja) * 2014-03-10 2018-04-04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記録装置及びその制御方法、プログラム、記憶媒体
JP6841125B2 (ja) * 2017-03-30 2021-03-10 ブラザー工業株式会社 記録装置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JP2023136858A (ja) 2023-09-29
US20230311543A1 (en) 2023-10-05
EP4245550A1 (en) 2023-09-20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9263311B (zh) 打印设备、打印设备的控制方法和存储介质
JP4442640B2 (ja) 画像形成装置
CN108454233B (zh) 喷墨打印设备
JP4379451B2 (ja) 印刷装置および連続印刷のための印刷媒体の搬送制御方法
US8439346B2 (en) Method of feeding medium in recording apparatus, and recording apparatus
EP3290215B1 (en) Printer with different conveyance speeds of recording medium
US8538316B2 (en) Printing apparatus and decurling device
CN102950916B (zh) 打印设备和用于输送薄片的方法
JP2022102562A (ja) 記録装置、記録方法、記憶媒体及びプログラム
JP4525656B2 (ja) 印刷装置
JP5361347B2 (ja) 記録媒体搬送装置および記録装置
JP4733575B2 (ja) インクジェット記録装置
CN116766803A (zh) 打印设备及其控制方法和存储介质
JP2017043426A (ja) シート搬送装置、プリント装置、およびシート搬送方法
JP2008056418A (ja) 印刷装置および印刷媒体の連続搬送制御方法
JP2008087873A (ja) 印刷装置および連続搬送中の用紙サイズ不一致検出時の印刷処理の中断方法
JP6672520B1 (ja) プリンタ
JP6594491B2 (ja) 記録装置
JP2009196769A (ja) 画像形成装置
JP6916850B2 (ja) 記録装置、記録装置の制御方法、プログラム及び記憶媒体
JP5478083B2 (ja) 用紙反転機構および画像形成装置
JPH11227978A (ja) シート処理装置及び記録装置
JP6732462B2 (ja) 記録装置及び記録装置の制御方法
JP2015066803A (ja) 印刷システム
CN116766804A (zh) 打印设备和控制方法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